10年、91部、200億 , 他是電影行業最“摳門”老板 他如何保持三年冠?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9/1115632.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2016年12月,切入電影制作剛滿十年的光線傳媒(300251,SZ)全體員工收到了一封來自於公司董事長王長田的公開信。信中,這位目前身價超百億的老板直言:“我會一如既往的做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2006—2016年,全國總票房從不足30億元增長到超440億元,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與此同時,光線傳媒亦通過10年、91部影片完成了總計超200億元的票房。作為電影公司中絕對的第一梯隊,光線傳媒不僅見證了這10年的爆發,更充分享受著中國電影市場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
2016年,光線傳媒出品影片實現總票房64.2億元,其中,國產片票房占2016年國產片票房總額的20%以上,連續三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同年主控、參與出品的影片《美人魚》、《大魚海棠》更是分別取得了打破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和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第二名的成績。
要談電影公司,繞不過光線傳媒;而要談電影,更是離不開屢次打破票房紀錄、由光線出品的影片。
6月18日13點20分,在由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和每日經濟新聞三方聯合主辦的“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我們特邀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為大家展現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和他掌舵下的光線傳媒。

▲6月18日13點20分,由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和每日經濟新聞三方聯合主辦的“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等你來(圖/每經影視)
傳說中 “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王長田,是在兩個月前的一個地下停車場。
此前便有耳聞,王長田在圈內的勤奮和節儉是出了名的。從影十年,光線出品影片的總票房攀至200億元高峰,而一成不變的是光線傳媒公司所在的幾層小樓,偌大證券部一人坐鎮、當十人用,還有就是沒有司機的王長田。
耳聞不如一見。兩個月前在地下停車場恰好偶遇剛剛完成投資者交流的王長田,獨自一人走向停車場取車,還真是沒有司機。
截至今日15時收盤,光線傳媒總市值244億元,王長田通過光線控股間接持有上市公司41.85%股權,身價超100億。
事實上,對於自己“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老板的稱號,源於王長田的自嘲。在2016年底給公司員工的公開信中,王長田直言:“我會一如既往的做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然而這個老板在承諾“摳門”的同時,卻保證為光線的員工在“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礎上,年內再平均提薪20%。”
電影行業從來不缺滿嘴跑火車、信奉“人靠衣裝”的浮誇之輩,但王長田的“摳門和勤奮”卻如一股清流。想見這位“摳門”的董事長嗎?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本人供圖)
6月18日13點20分,由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和每日經濟新聞三方聯合主辦的“中國影視領袖峰會”,我們特邀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為大家展現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和他掌舵下的光線傳媒。
“2017年光線傳媒總票房目標80億”
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以12.72億的票房刷新了國產片票房的數據。2016年,《美人魚》以33.92億元票房登頂國產片,它們的背後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光線傳媒。
2016年,光線傳媒出品影片實現總票房64.2億元,其中,國產片票房占國產片總票房的20%以上,這已經是光線傳媒出品影片票房,連續三年在民營五大中排位第一。這個沒有華誼兄弟、博納影業資歷久,沒有萬達、樂視資源廣的民營影視公司用一部部電影創造出一個個票房奇跡。

▲ 《美人魚》累計票房33.92億元,創造了國產影片票房記錄(圖/CBO中國票房)
今年4月的投資者交流會中,王長田用了超三個小時詳述了他對光線傳媒的過去、現在及對未來的展望,並提出“2017年總票房80億”的目標。在王長田看來,未來3~5年中國影視的“六大”將會成型,而光線傳媒必然不會缺席。
除了內生的電影制作、發行板塊發展外,近年來光線傳媒在外延並購的動作也極具看點。去年光線傳媒及控股股東聯手並購貓眼的舉動震動業內。作為光線傳媒布局渠道的重要一步,無論是未來增持貓眼還是貓眼獨立IPO,都使得光線傳媒極具看點。
想了解今年光線傳媒有哪些片單?還將進行怎樣的資本布局?6月18日13點20分,上海五號攝影棚,“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等你來。
↓↓↓↓↓向下點擊“報名通道”,即可報名參會!
報名通道
捐肝英雄不怕痛 「幫他是緣份」
1 :
GS(14)@2010-11-06 11:48:05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f-552357?category=m
捐肝英雄海關督察許細文,因着一句「有緣」,決定作出無私奉獻,並以此說服家人,救回同袍關員袁偉祥的寶貴生命。
袁及許手術後昨日情況穩定,康復理想,許細文已能進食,更連止痛藥也毋須服用,昨晚由深切治療病房轉普通病房,已能微笑開腔道:「好開心,傷口少少痛,多謝關心!」
篤信佛教的許細文(40歲),得悉同僚袁偉祥(39歲)急需換肝後,雖不相熟,仍義不容辭飛的到醫院捐肝;首先過了檢驗一關,又要面對如何說服家人同意。許的胞姐昨透露,其弟對家人說了一句話:「幫他(袁)就是一場緣份」。
許侍母至孝 自小樂於助人
許在家中排行最小,有3兄1姐,自小便很聽話、侍母至孝,是一名乖仔,自小便樂於助人。
昨午12時,許氏兄姐、袁太及海關福利官人員到醫院探病;事後許姐稱,弟弟康復情況比預期進展理想,傷口不痛、很精神、臉色紅潤,飲了少少水。
對於弟弟被稱為「英雄」,許姐謙虛回應道,這是社會和傳媒的誇獎,她覺得驕傲、很開心,不過在她眼中,「他仍然是我的弟弟。」
昨晚8時20分,許由瑪麗醫院C2深切治療病房轉往K座21樓私家病房,期間面對閃過不停的鎂光燈,他表現平靜、面色紅潤,並向記者說:「好開心,傷口小小痛,多謝關心!」
可吃流質食物 不需止痛藥
主診醫生盧寵茂表示,許一直清醒以及關心袁的情況,並且可以坐起身談話,又可以吃流質食物,連見盡換肝病人的盧醫生也說,「他都不怕痛!」,並透露是許自行要求不需服止痛藥,「可以忍受傷口痛楚」。許約1周後可出院,1至2個月後可恢復正常活動。
昨日下午4時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及海關關長袁銘輝到醫院探望袁、許兩人時,發生一段小插曲,盧寵茂說:「許細文可能見到司長太興奮,血壓警報一度響起,顯示血壓偏高,但應該沒有大礙。」
下屬送花籃 「你是大英雄」
唐英年說,許細文很健壯、精神,亦很健談,他代表政府向許讚揚其英勇行為,救回這一位同事,唐亦讚揚香港醫療團隊專業。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海關工會及許的屬下同僚等,分別送上花籃慰問,其中許的3名女下屬送上寫有「你是我們的大英雄」的花籃。她們說許是她們的上司,是一個好人,有時更主動為下屬買飯,樂於助人。
撰文:曾秋文、翁鈺輝
【讀書好】朱凱廸不是票王,他是一場運動
1 :
GS(14)@2016-09-09 05:40:26【讀書好×果籽】九月四日立法會選舉,充滿激情,市民排隊幾小時為投一票,「左膠」朱凱廸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勝出成為新西票王,宣告小眾的生活革命走進主流。最近一套法國紀錄片《自己地球自己救》在港上映,此片原名《明天》,由法國兩位影人Cyril Dion、Melanie Laurent聯合導演,榮獲法國凱撤獎的最佳紀錄片獎,之後出版同名書本及繪本。這套紀錄片告訴大家「朱凱迪現象」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兩位導演走遍歐美、亞洲,介紹各地人民在金融海嘯後「自力救濟」的故事,內容精采,趣味十足,他說出一個道理,就是與其埋怨「港豬」,咒駡官紳黑商勾結,不如自己社區自己救。此片分能源、經濟、政治、工農、交通、教育各章。導演去到美國破落汽車城底特律及法國市郊迷你農場,介紹這些城市有機種植農場,大家平時忽視認為只不過是「農青」小玩意,但導演發現城市農業竟然比機械化大農場更具經濟效益;而城市垃圾運往市郊邊緣地區變為堆肥更是雙贏。又例如英國小社區自己發行鈔票,確保利潤回到小商戶手上,對抗大集團,冰島人在2008年經濟崩潰後由下而上商議改革失效的民主制度,芬蘭人展開了持續的教育改革,做到真正的平等教育。這些故事激勵人心,有些在香港又似曾相識,原來這不就是近十年由朱凱廸、蔡芷筠、陳景輝、卓佳佳等「左膠」,從天星皇后保育硂八十後反高鐵運動、創辦《獨立媒體》、菜園村保育、馬寶寶農莊、復耕運動、撐小店運動、反東北發展一路走到今天的故事,這過程所積累的人,成為朱凱廸競選班底,核心支持者,一路滾雪球。有人認為他吸引了「文青」,其實不是,正因為他是踏實地在新界西北實踐「自己社區自己救」,而不是純粹作為倡議者存在,所以支持者反而很多是街坊、普通市民,單靠文青何來八萬多票。
後物質主義生活
2010年出版《站在蛋的一邊:香港八十後》一書,分析朱凱廸當年反高鐵運動,編者鄺穎萱說:「八十後反高鐵青年要衝擊官方發展是硬道理的意識形態,由保衞皇后、天星碼頭開始,這種重視歷史與人文保育的社運背後,是挑戰八十年代以來經濟發展及規劃主導的模式,當年用運輸基建帶動社區發展,製造出天水圍、將軍澳等無煙城市,社區變成無數商場,區內除了低技術服務業,沒有其他經濟活動可言。本土保育運動的意義遠不止於保留一座碼頭,一個牌匾,而是一種價值,以人為本,以社區為本,重視歷史文脈的發展觀。」八十後反高鐵是宣示一種新的香港生活態度,打破獅子山下一代所遵從的麥理浩時代發展觀:以大建設、鐵路、新市鎮開發為主軸,朱凱廸帶動的是一場生活革命。2014年出版《革你小命:DIY創意生活》一書,介紹香港另類的自主生活方式,我在序言中寫道:「這幾年這場生活上的小革命,由小眾開始,正在逐漸擴散開去,影響更多人投身DIY自主生活,核心價值是打破資本壟斷,用創新方式重塑生活。」這些十年來努力改革香港的邊緣小眾,你叫他們「左膠」、「環保撚」、「文青」、「農青」也好,終於等到了2016雨傘運動這機會,走入主流:「自己XX自己救」、「命運自主」叫得響亮,無疑這場運動在政治上沒有短期成果,左膠們被口誅筆伐,但佔領區七十九天的生活實踐,是真正觸動到人心。最後在選舉開花。2007年8月1日,梁文道在皇后清場前夕,寫了封公開信給林鄭月娥:「人固然可以推倒歷史的遺物,但人終究會被歷史埋葬,在你推倒皇后碼頭那一刻,就是我們說再見的時候了。而時間,始終是站在我們這一邊。」下個月當朱凱廸宣誓成為議員那一刻,林鄭又會否記起當日在皇后碼頭對峙的這位年輕人?又會否想到十年前再見之後,還有再會之時!時間,始終是站在朱凱廸的一邊!
《自己地球自己救》是由靚女演員Melanie Laurent網上眾籌拍成的紀錄片。
《自己地球自己救》除了電影外,也出版成書。
《革你小命:DIY創意生活》一書紀錄了香港社區近年新的生活實踐。
《站在蛋的一邊:香港八十後》分析當年朱凱廸等人發起反高鐵社運背後的理念。
撰文:劉細良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09/19764529
白宮官員爆料「通俄門」壓力大認炒科米如釋重負 特朗普:他是癲佬
1 :
GS(14)@2017-05-21 13:16:00■白宮文件顯示,特朗普曾向到訪的俄外長拉夫羅夫(右)親證,將科米革職有助自己解壓。美聯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昨天展開首次外訪行程,卻未能拋開紛擾是非,前腳未出國門,後腳繼續被「通俄門」絆住。傳媒引述白宮官員指,特朗普親口向俄羅斯外長承認,聯邦調查局(FBI)調查「通俄門」讓他大受壓力,開除局長科米令他如釋重負。白宮未反駁報道。若紀錄準確,這番話顯示特朗普有妨礙司法的意圖。
特朗普在本月10日、即科米被撤職翌日,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俄羅斯大使基斯利亞克。據《紐約時報》報道,白宮有報告概述了會面過程,並記錄了特朗普談論了有關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涉及通俄等指控。「因為俄羅斯,我承受着重大壓力。現在消除了。」特朗普出言不遜:「我開除了FBI局長。他有神經病,真正的癲佬。」他並強調自己「沒有被調查」。《紐時》指報告是以當時在橢圓形辦公室內的人所記摘要寫成,作為該次會面的官方紀錄。一名官員向《紐時》讀出特朗普說過的話。另一名官員確認了報告大致內容。這場會面引起的爭議不絕,早前已爆出特朗普向兩名訪客洩露了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機密情報,且未有先徵求情報來源的以色列。而會面未讓美國記者採訪,卻准許俄羅斯傳媒在場拍照,亦惹批評。
斯派塞未有反駁報道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發聲明,未有反駁這次報道內容,只說科米將調查政治化,令特朗普「在跟俄羅斯交手及談判方面承受不必要壓力」。而特朗普談「壓力」這一番話,進一步證明他開除科米,主因是想阻撓FBI調查其團隊與俄羅斯的關係。特朗普早前接受電視訪問,親口說有關俄羅斯的調查是他開除科米的考量之一。白宮之前一再強調總統是按副司法部長建議炒科米,並發佈司法部一份備忘錄,由副部長羅森斯坦撰寫,當中指科米不當處理前國務卿希拉莉「電郵門」事件調查。但事實是特朗普早在當選後已考慮開除科米。背了黑鍋的羅森斯坦前日就到國會作閉門簡報,聲稱是在本月8日,亦即特朗普開除科米前一日,得知特朗普想除掉科米,而向自己尋求建議,但他堅稱所寫備忘錄並非為了給解僱科米找理由。在司法部公佈的羅森斯坦供詞中,他聲稱儘管本身喜歡科米,但「我認為換人是恰當的做法」。多名與會議員不滿羅森斯坦回答問題處處防備,無法令人信任。
科米應邀聽證會作供
與此同時,丟官後一直緘默的科米,已接受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邀請,在公開聽證會上作供,日期將在本周決定。他的朋友、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威特斯在網誌中披露,早在3月科米已講過懷疑特朗普故意當着人前跟他表現友好。另外,威特斯說當時科米表明對羅森斯坦獲提名做副司法部長有疑慮,認為他是個「求生者,而能夠捱過多屆政府,必然是因為有做妥協」。美聯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1/2002814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