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19日發布研究結果預測認為,在經歷了2016年的震蕩消化後,A股在缺乏系統性沖擊的情況下出現暴漲暴跌的可能性已經很小,“穩中有升”可能是2017年的主基調。
上述多家機構當日召開“2017年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相關課題組稱,經歷了2015年中國證券市場罕見的巨幅波動,2016年開年順勢下跌後市場便逐漸盤整回升,在持續整個過程中不斷遭受各種事件頻發沖擊市場神經,可以預計,2017年市場將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承受力,資金在資產間輪動的特征繼續演繹,隨著股價調整和盈利增長消化估值,股市精選個股的空間逐步打開,2017年結構性機會將優於2016年。
報告稱,根據測算,目前上證A股的整體市盈率只有15.4倍,深證A股的整體市盈率則為49.15倍。而A股在剔除銀行板塊後,整體市盈率上升至36.94倍,剔除所有金融板塊後,A股整體市盈率達到42.47倍。
歷史數據顯示,按從低到高排序,上證A股目前的市盈率為15.42倍:位居歷史月份數據第60,處在歷史數據的19.87%分位數位置,明顯低於歷史均值水平;深圳A股目前的市盈率為41.7倍:位居歷史月份數據第192,排在歷史數據的63.16%分位數位置,高於歷史均值水平。創業板目前的市盈率達到73.41倍,這一數據在82條歷史月度數據中排名第63,約位於歷史數據的75.9%分位數位置,也就是說,在過去75.9%的時間中,創業板的估值要低於目前水平。從這一組數據來看,可能A股還存在下蹲式探底的可能。
“當然,結合宏觀經濟環境和深化改革的推進等,我們仍然應該看到一些積極因素,加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化使結構性機會比2016年更優。”課題組說。
課題組分析,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入市預計帶來1000億元左右的資金。目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資產接近2萬億元,到2020年預計將新增2萬億元左右的地方社保委托,若其中有10%投向股市,增量資金在2000億元左右,年化入市資金在600億元左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也有望帶來400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
繼2014年底推出滬港通之後,籌備已久的深港通開通在即,深港通對兩地股市的影響,可能遠高於滬港通。由於A股目前的市場行情以及人民幣的因素,港元與美元掛鉤,美元可以作為規避資產貶值的“安全島”,部分資金有南下的意願。但深港通標的擴大(深股通涵蓋了大約880只深圳市場的股票,其中包括約200只創業板的高科技、高成長股票,與滬港通形成互補),加之長期以來投資者對中國的悲觀情緒,已經大體上反映了當前中國的多數挑戰。
課題組分析說,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和內生增長動力逐漸觸底回升,海外偏愛大藍籌的外資機構開始將目光轉向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隨著深港通的開通,滬港深融合成中國的三大證券交易所,對品種創新、估值趨同將帶來深刻影響,中國乃至全球的增量資金有望湧入。此外,2016年9月底地產調控的加碼有望帶來居民資產配置上的變化。從歷史情況來看,地產周期一般伴隨著居民存款向企業存款的轉移,2015年以來股市表現和企業存款逆相關,現今企業存款預期增速將出現向下拐點,但是從企業存款回流居民存款,再到進入股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也需要市場預期和投資風險偏好的改善。
從企業微觀盈利的情況來看,2017年經濟企穩的確定性更高。根據2016年中報,全部A股盈利同比雖有所下滑,環比放緩,但維持了較快增速。2016年三季報業績預告顯示,創業板和中小板同比分別維持45.9%和41.4%的較快增速,全年高增長可期。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三季報業績將顯著高於全體A股上市公司水平,顯示以成長股為代表的新經濟動能正在加速形成,經濟轉型的成果值得期待。
課題組說,另外,藍籌股從估值的角度看基本接近合理水平,目前代表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前向12個月動態市盈率11.5倍,略低於歷史的均值,其中非金融估值18.2倍,仍處於歷史中等偏上水平。地產調控對經濟的影響在2017年上半年或表現得更為明顯,預計將帶來風險偏好的下降並拖累估值。如若後續政策應對得當,預計經歷一定估值壓縮後,後市的彈性也會更足。
課題組分析認為,“調結構”與“穩增長”的平衡下催生出結構性機會。當前國內所面臨的結構性弊端眾多,如傳統行業的產能過剩、非金融國有企業的高杠桿以及房地產市場過熱等,但總結而言,未來經濟發展的路徑可以簡要地概括為東部與西部的產業地域轉移;低端產業向中高端的結構升級;重點扶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力推進民間高技術應用產業。在為實現上述目標前進的路上,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過剩、低效產能退出的問題,將有效的社會資源釋放出來。
課題組稱,要解決這個問題,若貿然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恐怕會事與願違,事倍功半,最終陷入“流動性陷阱”。而有“定向刺激”作用的財政工具恰好可以彌補貨幣工具的缺陷,此時再配合適度偏緊的貨幣政策,去產能、去庫存的效果將會更為明顯與迅捷,經濟衰退的時間將被有效縮短。財政政策加碼帶來一些結構性機會,如政府一直大力主導的PPP主題板塊,與之相關的環保和基建也會獲益。
報告稱,整體來看,在經歷了2016年的震蕩消化後,A股在缺乏系統性沖擊的情況下出現暴漲暴跌的可能性已經很小,“穩中有升”可能是2017年的主基調。在此市場環境下,行情的結構性分化將異常明顯。從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來看,以服務業和消費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已經超過50%,並仍在擴大中,消費和服務業成為挖掘成長機會的重要領域,如大健康、環保等。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推進,科技創新活力釋放下帶來的一些潛在機會也值得關註,如大數據和雲計算、人工智能以及5G通信服務相關領域等。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比特幣在2017年初的突然崩盤,讓投資者的信心如墜塵埃。
在市場人士看來,區塊鏈的熱度攀升是這波比特幣行情的最大推動力,而杠桿交易則是市場頻創新高的幕後推手。從2016年一直暴漲至2017年的比特幣,其風險也在不斷堆積。
央行敏感地意識到了其中的風險,各部門在6日分別對京滬兩地主要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了約談,提示風險,要求自查和整改。
受此影響,比特幣一度下挫500元,破6000大關,最低收至5600元。截至6日21:00,比特幣有所反彈,在6200元上下波動。
此次接受央行約談的國內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COO朱嘉偉表示,央行等部門約見確有此事,火幣網會按照央行及其他監管部門的要求、對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格自查,火幣網也計劃與行業各企業一起成立行業聯盟進行行業自律,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朱嘉偉再次提醒投資者:“比特幣作為一種投資品風險較高,漲跌幅無限制且7×24小時交易,建議投資者嚴格控制風險。”
比特幣遭遇過山車行情
比特幣在過去的一年一路高歌猛進,從2500元升至8000元水平。但在5日遭遇重挫,在當日13時創出歷史新高的8895元之後,連續遭遇閃崩,在當日21時已經跌至6000元,跌幅超過30%。6日當天,市場繼續大幅震蕩,特別是16:00至19:00,又接連出現大跌,創出階段新低的5600元。短短兩天時間,比特幣投資者哀鴻遍野。
瞬間閃崩讓不少投資者見識高風險資產的本性,內心的狂躁也被瞬間冷卻。
2016年,日漸火爆的比特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瘋狂的行情,讓“暴跌”似乎成了遙遠的記憶,不少新加入的投資者並沒有親身感受過這個市場的殘酷。
回顧比特幣不算很長的歷史,市場最瘋狂的走勢始於2013年。這一年比特幣曾從數百元升至2000元,又一度調整至700元,進而再次狂飆,短時間內升至7000元。此後,一波大幅“血洗”的過程無聲無息地開始了。多少人,在這種過山車般的“冒險”中折戟沈沙;多少人,熬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日子。
“跌至900元都能堅守不放棄的人,現在都有不錯的回報。”一位比特幣超級玩家向記者表示。他是中國最早一批接觸到比特幣的人之一,並對比特幣在金融和開發領域的價值深信不疑,一直堅持低價囤幣。
5日的暴跌不期而至,也讓不少投資者情緒低落。“這兩日,抱怨的投資者日漸增加,好在我們提前進行了風險警示。”火幣網分析師吳興對記者表示。
暴跌背後的杠桿博弈
比特幣價格將持續上行是今年很多投資者的預期。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便成為市場關註焦點;不僅有政府部門開始研究探討區塊鏈價值,也有風投和上市公司等介入這個領域。
其中,央行在2016年初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重點提及了區塊鏈技術,也讓市場倍感振奮。此後,工信部開始布局區塊鏈標準化問題,也成為市場密切關註的重點事件。
在這樣的熱烈氛圍里,作為區塊鏈技術的最佳實驗案例,比特幣也被市場賦予更多期待。火幣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11月後在該平臺的註冊用戶一下子飆升至同比的十倍。相對應的,此時比特幣的價格也一路飆漲,最終在2017年1月5日,沖破此前高點8000元,達到8895元的歷史新高。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火熱,不少投資者也開始采用杠桿來進行比特幣交易。
最直接的參與方式便是“融資融幣”業務,既可以杠桿做多,也可以杠桿做空。“一般而言,此種杠桿為5倍,而海外有些平臺還開設期貨交易,杠桿更高。”一位比特幣資深交易人士向記者透露。
“比特幣6000元之上的行情已經處於一種癲狂狀態,基本上已經無視各種不利因素。”該資深交易人士表示。由於此時投資者看漲美元的心態過於濃重,紛紛押註比特幣的保值功能,一度造成交易擁堵。
該資深交易人士表示,這種狀態下做多,顯然是一種錯誤。因此不少圈內人士紛紛選擇做空漁利,但是事與願違,比特幣價格非但沒有回調,反而節節走高,成為典型的逼空行情。最後空頭被迫平倉出局,又進一步加劇了上漲。
“如果沒有加杠桿操作,這波行情很難創新高。”一位囤幣型投資者向記者表示。
而此時諸多不利因素開始出現。投資者預期中的美元大漲沒有出現,甚至加速下跌,這令比特幣持有者開始警覺。而臨近春節,提現的需求也十分現實地擺在面前。
於是乎,5日投資者紛紛出手砸盤,或者融幣做空。
“單日30%的跌幅會把剛剛進入場內的杠桿投資者打爆,與此同時,也蘊含著暴利。”上述比特幣資深交易人士表示。
用戶抽樣調查顯示,80.77%比特幣投資用戶交易比特幣是為了短期盈利,通過差價賺取利潤。13.81%用戶將比特幣當作避險資產,長期持有。
誰在參與比特幣投資
“這種單邊暴漲暴跌的行情對於我們機器人交易而言沒有價值,我們放棄了近期的市場交易。”廣州美聚網絡CEO潘國力表示。該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比特幣量化交易的公司,從事不同平臺和不同品種的套利。他認為,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本身波動性就很大,從大周期看日均波幅在3%附近。
由於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普遍不收手續費,可以實施T+0操作,並且7×24小時連續交易,因此其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參與。比特幣全球交易量中,有八成來自於中國。
數據顯示,國內兩大平臺火幣網和OKCOIN日成交量一般在300萬枚附近,而國外知名網站bitstamp、Coinbase和Bitfinex的24小時交易量僅是萬枚級別附近。“其中大部分是由量化機器人貢獻的。”潘國力表示。機器人量化交易只是參與比特幣的一種方式。調查顯示,國內比特幣投資者主要分為挖幣的生產者、跨平臺套利者、短線投資者及長期持有者。
在比特幣交易人群中,35-45歲區間內的人數最多,占68%左右;年輕人次之,占20%左右;比特幣在45歲以上的年齡層中,同樣有一定的接受度,占12%左右。收入相對穩定、有較高凈流通資產的人是比特幣投資的主力人群。比特幣投資者中,來自IT行業、教育行業、營銷公關及金融行業的人相對較多,這四類人群總數占全部比特幣玩家的80%以上。
經過本論調整,即便高凈值投資者的信心也遭遇很大打擊。
由於對比特幣的價值無法明確定量,市場的投機色彩濃厚。一位同時炒股的投資者向記者表示,對於比特幣如何精確認定其內在價值,並無一套行之有效的估值方法。
“投資者應該避免以博弈心態來參與,更應該理性理解其價值,然後長期關註。否則會在波動中迷失自我。”OKCOIN負責人樂珊珊表示。
6日晚間,央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辦聯合相關監管部門約見了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主要負責人,了解平臺運行情況,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要求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合規經營。敦促該平臺對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自查並進行相應清理整頓。
在2016年提出經濟增長區間(6.5%~7%)之後,2017年上海的經濟增長目標又回歸為一個預期數字目標。
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楊雄作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2017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這一目標與北京剛剛發布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致。
2016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2016年上海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好於預期,創新驅動發展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顯現。預計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處於年度預期目標區間。
(2011-2015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但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改革創新仍需向縱深推進,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要繼續加強,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要繼續完善,企業創新活力和動力要進一步激發。
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轉方式、調結構任務仍然艱巨,工業、出口等領域扔處在結構調整的陣痛期。
楊雄表示,2017年上海要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提質,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新進展,全面完成本屆政府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為了穩中求進、進中提質,在穩的前提下力求關鍵領域有進取有突破,在進的基礎上提質增效,上海2017年將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楊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上海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於提高供給質量,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協調推進穩增長、調結構,努力實現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穩增長,上海提出,要進一步提升“四個中心”功能,強化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但同時,楊雄表示,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防範,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為了振興實體經濟,楊雄強調,上海要落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四新”經濟,繼續梳理解決一批瓶頸問題。實施產業創新工程,發展智能制造,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一批產業引領性項目,推動傳統產業深度運用新技術新模式。同時也要繼續推進桃浦、南大、吳淞、高橋等區域轉型發展。淘汰落後產能1000項。
在上海的穩中求進,、進中提質中,自貿試驗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將得到更好地發揮。楊雄強調,2017年上海要按照繼續解放思想、勇於突破、當好標桿的要求,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各項措施的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可複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同時要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
這其中包括完善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構建以確認商主體資格為重點的商事登記體制機制,改革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方式。深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貿易監管模式,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擴大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推進“區港一體化”。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進一步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建設人民幣全球服務體系,探索金融業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金融綜合監管和功能監管機制。健全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擴大社會參與,完善監管機制,強化綜合監管平臺功能。
與此同時,也要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切實把創新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
楊雄表示,上海要集中力量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新建、提升改造和培育引導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一批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臺。聚力建設創新集聚區,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引領發展高科技產業,增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大企業、科研院所創辦各類眾創空間,進一步提升眾創空間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
2月15日消息,在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趙辰昕表示關於食鹽價格,總體將是穩中有降,長期也能維持在較低水平。
主要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我國鹽資源極為豐富。僅井礦鹽已探明儲量就高達1.3萬億噸,2016年井礦鹽產量不到5000萬噸。如果按照每年開采5000萬噸來計算,可以持續使用26000年。此外,我國海鹽、湖鹽資源也極為豐富。
第二,制鹽產能相對過剩。2015年我國制鹽能力達到1.12億噸,全年銷售量為8980萬噸。其中,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年產能4800多萬噸,食鹽銷售量只有1050萬噸。現有企業產能遠遠超過食鹽需求量。
第三,食鹽價格還有下降空間。從當前市場運行情況看,食鹽價格也是穩中略降,其中食品加工用鹽下降幅度較大。當然,隨著食鹽品種增多,食鹽價格也會出現分化,部分消費者將追求食鹽的品質、品牌,企業也會根據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開發各種檔次的食鹽。
同時,原有體制下,食鹽產銷分離、區域分割、主體單一,容易在局部地區出現結構性供需失衡。改革後,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和銷售領域,食鹽批發企業和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跨區域經營,食鹽供應主體增加,流通供應渠道更趨多元,食鹽會與醬油、礦泉水等消費品一樣,實行綜合配送,產生斷供和搶購的可能性將大大減小。由於建立了由政府儲備和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組成的全社會食鹽儲備體系,能夠確保極端情況下的食鹽供應。
2016年12月,有關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各地食鹽儲備情況進行了督查抽查,絕大多數省(區、市)的食鹽儲備已經到位,食鹽儲備責任得到了有效落實。截至2016年底,全國食鹽儲備約155萬噸,相當於全國小包裝食鹽三個多月的銷量。
2月16日晚間,中金所一則松綁股指期貨松綁的公告引爆市場,而松綁後首日即為期指交割日,股指現貨和期貨市場的運行情況也受到市場人士的關註。
從17日股指期貨市場運行看,市場交易較為理性,運行平穩。截至收盤,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分別下跌0.39%、0.48%和0.61%。
中金所盤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收盤,三個股指期貨產品全天共成交4.07萬手(單邊,下同),較上一交易日增加5836手;成交金額420.24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62.97億元;持倉9.73萬手,較上一交易日增加693手。
具體來看,滬深300股指期貨全天共成交1.75萬手,較上一交易日增加3447手;成交金額179.04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35.61億元;持倉3.78萬手, 較上一交易日增加198手。
上證50股指期貨全天共成交0.91萬手,較上一交易日增加387手;成交金額64.45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2.83億元;持倉2.85萬手,較上一交易日增加661手。
中證500股指期貨全天共成交1.42萬手,較上一交易日增加2002手;成交金額176.75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24.53億元;持倉3.10萬手,較上一交易日減少166手。
現貨市場方面,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下跌0.85%,早盤在券商板塊的帶領下一度摸高至3238點,創出年內新高。深證成指下跌0.55%,創業板指下跌0.78%。
2月16日晚間,股指期貨松綁措施“千呼萬喚始出來”。據中金所公告,自2月17日起,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從原先的10手調整為2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其次,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自17日結算時起調整為20%,中證500股指期貨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調整為30%。
西南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史光達表示,從今日小幅松綁後的市場情況看,股指期貨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市場規模和市場流動性有所提升。
“由於此次調整只是對限制措施的小幅松綁,各項指標調整的幅度都非常小,總的來說影響較為有限,故沒有導致期指成交量的激增,市場流動性穩中有升。”光大期貨分析師張毅認為,相關措施的調整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適度提升了股指期貨市場流動性,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有利於促進股指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
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張慎峰也指出,推出股指期貨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解決“單邊市”問題,通過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跨市雙向交易抑制泡沫,建設內在機制更加穩定的資本市場,給大家一個平穩的投資環境。
德州市慶雲縣經信局制訂的應急停限產企業名單中有“僵屍企業”。慶順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11月停產至今,卻被列入應急預案停限產企業名單。
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在18個城市繼續暗查夜查,對縣一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大氣汙染防治責任落實情況開展督查。
督查人員夜查山東德州企業生產設施運行情況。攝影/章軻
環境保護部27日介紹,僅25日當天,18個督查組共走訪檢查363個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和企業,發現問題140個。主要問題有:
北京市懷柔區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中將2016年9月淘汰拆除的北京恒燕煤制品有限公司,停產半年的北京四維-約翰遜保安材料有限公司,處於冬季停產狀態的北京路橋路興物資中心懷柔瀝青廠,2016年11月停產至今的北京京北新型建材廠,以及處於停產狀態的北京龍港編織包裝有限責任公司、愛森克斯家具有限公司、北京華強恒久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北京鑫三元塑料有限公司,列入停限產企業名單。昌平區沙河鎮政府對小燃煤鍋爐監管不到位,於新莊村建有1臺10蒸噸燃煤鍋爐無脫硫設施,且村內公寓樓房大量使用小燃煤鍋爐。
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納入應急減排清單的重點供暖單位,在橙色和紅色預警條件下應分別減排20%和30%,但東麗區供熱站、帝達地熱開發有限公司等重點供暖單位,在2017年1至2月應急期間汙染物排放量與非應急期間基本無變化。
滄州市吳橋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急預案無具體應對不同級別重汙染天氣的措施,可操作性不強。肅寧縣重汙染天氣應急Ⅱ級響應情況下僅有2家企業停限產措施。
衡水市桃城區將早已停產的鴻泰泵業有限公司列入2016年錯峰生產企業名單。
太原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僅對各區企業提出要求,未對三縣一市有關企業提出要求,部分汙染物排放量大的企業未納入《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美錦鋼鐵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在太原市排名第七和第十三,該企業未列入《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
德州市慶雲縣經信局制訂的應急停限產企業名單中有“僵屍企業”,慶順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11月停產至今,卻被列入應急預案停限產企業名單。
此外,部分企業存在環境問題:
北京市福利華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廢氣無組織排放,車間異味明顯。市園林集團懷柔區綠化工程大面積裸露地面未進行苫蓋,揚塵問題突出。七色印務有限公司印刷車間未加裝VOCs收集罩,異味明顯。
天津市東麗區帝達地熱開發有限公司2臺20t/h鍋爐未完成煤改氣任務。靜海區交通局粒料拌合站一處面積達數千平方米露天砂石料堆場基本未苫蓋。
石家莊市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落實重汙染天氣限產措施,9臺煤氣發生爐仍在持續運行,無組織排放嚴重,“三廢爐”無脫硝設施,氮氧化物在線監測數據異常,廢水氨氮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朗西建材廠未落實重汙染天氣期間應急預案相關停產要求,無尾氣處理設施,大量煙氣直排。博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一臺10蒸噸鍋爐正在運行,無脫硝設施,無在線監控設備。
廊坊市大廠縣與三河市交界處水泥建材、制磚及露天石頭雕刻等小企業群,無任何粉塵治理設施,場地粉塵彌漫,使用燃煤取暖爐,煤煙嚴重。
保定市唐縣匯銀木業有限公司、中達鑄造有限公司屬應急限產企業,檢查生產記錄和用電量,發現該企業在2016年12月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近滿負荷生產。冀東水泥有限公司在唐縣縣政府提供的錯峰生產企業名單中,但實際未執行錯峰生產要求。
唐山市樂亭縣昱晨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啟動Ⅱ級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後未停產,現場檢查時仍在正常生產。東海特鋼集團有限公司4號廠房無組織排放嚴重。灤縣城區內仍有渣土運輸車未按重汙染天氣預案要求限行,渣土沒有遮蓋,道路揚塵明顯。
滄州市吳橋縣盈豐鋼結構鑄鋼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編制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無環保設施運行記錄,廢煤焦油無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肅寧縣築友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環評審批為醇基燃料鍋爐,但現場使用生物質燃料鍋爐1臺且將鍋爐房門焊住,阻礙執法人員檢查。力聖建築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露天進行噴漆作業,未采取任何汙染防治措施。
衡水市安平縣民兵訓練基地從事電焊絲網作業的散亂汙小企業死灰複燃,盈宣鋼鉻板廠實為小散亂汙企業群。
太原市小店區光明路北營新區2臺共計40蒸噸燃煤鍋爐現場脫硫除塵水池未達到正常運行水位,煙氣不能穩定達標排放。
臨汾市襄汾縣堯舜馗熱力責任有限公司兩臺40蒸噸/小時的鍋爐正在運行,脫硫設施簡易,脫硫效果不穩定。
鄭州市中牟縣勤達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在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期間未按預案要求實施停產。登封市豐實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在2月12日至15日紅色預警期間煙塵濃度、二氧化硫和煙氣排放量沒有降低,未執行減排50%的要求。在線監測數據涉嫌造假,現場檢查要求企業停運除塵脫硫設施40分鐘,但在線監測數據顯示,煙塵濃度不升反降,二氧化硫濃度沒有變化。
德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凱元熱電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12月4日到2017年1月30日,凈煙氣煙塵都超標。慶雲縣長信化學科技有限公司45蒸噸、20蒸噸燃煤鍋爐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未按《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要求落實錯峰生產措施。
鶴壁市富來陶瓷有限公司、雷海建材有限公司未編制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瑞洲紙業有限公司、淇濱區三鑫節能環保建材有限公司、淇縣東方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停產限產措施不到位。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督查組已將發現的有關問題移交地方處理。
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TMT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下半年,中國科技媒體電信行業(TMT)IPO數量進一步增加,共58起,總計融資330億元人民幣,環比上升547%。
縱觀全球,科技企業上市企穩回升。根據普華永道近期發布的全球科技企業IPO季度報告(該報告不包括融資金額小於4千萬美元的IPO),2016年下半年全球範圍內共有29起科技企業IPO,共獲得約65億美元融資,環比分別上漲21%和195%。
其中,中國科技企業以10起IPO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的11起,融資金額排名第四。全球募資金額的上漲主要是受日本通訊軟件企業LINE Corporation在紐交所的上市(融資額11億美元)以及丹麥IT企業Nets A/S在北歐交易所上市(融資額24億美元)的影響。這兩大宗IPO使得2016年第三季度的全球科技企業融資額大幅度上升至約54億美元,然而,在2016年第四季度這一數字又再度回落至11億美元。
2016年下半年,行業融資額分布略有變動,IT咨詢及服務行業超過軟件與互聯網軟件及服務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共完成3起IPO,融資總額為27億美金。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016年上半年全球TMT行業IPO數量、規模都有所減少。中國TMT行業IPO在去年11月重啟之後經過短暫數量上升期之後,今年上半年迎來下滑,僅有10起TMT行業IPO,共獲得人民幣51億的融資額,數量金額環比都有所下降。然而,隨著2016年資本市場IPO審核加速,下半年TMT企業的IPO數量進一步增加。其中美圖公司(融資額48.79億港幣,約42億人民幣)和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融資額41.66億人民幣)為2016下半年最大的兩起TMT行業IPO。
就國內各大板塊分析,2016年下半年,52%的中國TMT企業選擇在深圳創業板上市,29%選擇在主板上市,而選擇在深圳中小板和香港及海外上市的占比各為10%及9%。就融資金額而言,上市企業數量占比最大的深圳創業板共獲得約人民幣91億元融資額,占融資總額的28%;主板依然是大型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共17起TMT行業IPO,獲得約人民幣154億元融資額,占融資總額的47%。
值得關註的是,2016年下半年,有5家中國TMT公司選擇香港及海外上市,獲得約人民幣64億元融資額,占總融資額的19%,環比上漲1500%。其中,選擇在港交所上市的美圖公司(融資額48.79億港幣, 約42億人民幣)占下半年海外上市融資總額的66%
普華永到TMT行業合夥人林曉凡表示,中國TMT企業上市短期內應仍以國內A股市場為主要渠道,但去年下半年的TMT企業成功在美國、中國香港上市,且這些海外市場的持續上揚將會給TMT企業多一個上市地點的選擇,特別是目前還未實現上市盈利最低要求或為實現盈利的企業。“對於已經開始盈利的TMT企業而言,還是會選擇在A股上市,盡管過程相對漫長,但是回報更高。”
普華永道TMT行業主管合夥人高建斌表示,2017年中國TMT企業IPO預期將仍保持在全球前三位,而且隨著國內IPO審批的提速,境內TMT企業上市大幅上漲。“隨著IPO審批的提速,境內A股IPO將迎來上市高峰,但可能會對估值帶來一定壓力。”其補充稱,在境內A股IPO審批速度得以提升的同時,監管及核查的力度也在增強,對企業境內上市提出了新的要求。
花旗銀行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的千萬富翁至少有5.9萬人,平均年齡為58歲。盡管有錢人的快樂指數隨著金錢的增多確實有所提升,但有錢人也在擔心很多問題,比如子女的教育和未來的房價走勢等。
4月19日,花旗銀行在香港發布“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2016”。調查顯示,2016年全香港擁有1000萬港元或以上流動資產的富翁最少有59000人,意味著每119人就有1人是千萬富翁,而百萬富翁人數則達到87.8萬人,同比增加14%,意味著每8個人中就有1人是百萬富翁。
這項調查顯示,香港千萬富翁的平均年齡為58歲,其中80%都已婚,且女性單身率為男性單身率的兩倍。調查稱,香港的千萬富翁擁有財富越多,其受教育水平越高,不過,香港的千萬富翁中,“坐在家里數錢”的就有一半以上,其中77%為已退休人士,16%為家庭主婦,還有4%為學生,而還在工作的千萬富翁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老板”,而正在工作的香港千萬富翁的月收入中位數為175000港元,是整個香港就業市場月收入中位數的十一倍。
有錢就等於擁有快樂嗎?恐怕是的。根據調查,有錢人的快樂指數隨著其財富增長而上升,但上升情況於其流動資產達500萬港元至1000萬港元或以上則未有持續。
實際上,香港的千萬富翁對於海外分散投資的概念並不是很看重,調查顯示,香港千萬富翁將他們全部資產的85%配置於港,僅有10%配置在海外,剩余5%則配置於大陸。
在目前仍然火熱的房地產市場方面,超過三分之一的千萬富翁擁有三處或以上的房產。今年有27%的千萬富翁預計樓價會在未來兩年上升,而去年這一數據只有11%,盡管有所回升,但仍比普通市民看升的比例低。據花旗銀行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林智剛介紹,對比於投資客,千萬富翁們往往都已擁有自住樓,所以這類群體對樓市的看法不如普通大眾樂觀。
不過,有70%的千萬富翁願意幫子女買房,近30%的人在過去5年已經出手幫助子女買房,其中絕大部分人贊助了子女100萬以上的金額去買房,更有千萬富翁父母願意給予其子女500萬或以上港元來幫助其購置房產。
除了房子,這些千萬富翁們還喜歡買什麽呢?調查顯示,千萬富翁的資產分配比去年更加多元化,他們平均持有更多的投資產品,尤其在持有外匯及債券產品方面增長顯著。流動資產分配方面,千萬富翁們擁有比例最大的仍為現金,其次為股票、基金、債券及其他。
不過,金融市場變幻莫測,投資有風險,即使是賺錢有道的千萬富翁也不見得有很強的風險規避意識,調查稱,大部分千萬富翁對於環球大事(如美國大選)的出現,就其投資決定未有作出適時改變,只有少於20%的千萬富翁會檢視其投資組合並於市況波動下做出調整。因此,有26%的千萬富翁在投資中遭受損失,22%的千萬富翁不賠不賺,仍有53%的千萬富翁在投資中獲得可觀收入。
讓這些有錢人煩惱的是,香港的居住環境和教育制度都開始讓人不滿,調查稱,有40%的千萬富翁對香港的居住環境和教育制度不滿,其中對於居住環境不滿的人比去年高出了7個百分點,而讓香港的千萬富翁最不滿意的,就是香港的教育制度,有子女的千萬富翁每月花在子女教育的開支約31300港元,以他們的每月平均收入17.5萬計算,他們的教育開支占了收入近20%,其中學費就達到1.9萬。
盡管很多香港千萬富翁對香港未來幾年的商業環境持有悲觀態度,但仍有50%的千萬富翁認為香港是他們的理想退休地點,92%的千萬富翁對他們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充滿信心,而想要移民出港的千萬富翁則鐘愛加拿大、臺灣及英國等地。
林智剛介紹,該調查從2016年10月開始,截止至2017年2月,樣本總量為3770人,年齡分布由21到79歲,且采取的均為電話訪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