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價值投資的面紗之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2/yMMDcxXzQzMjAyMQ.html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巴菲特是最悠閒的基金經理了,他只需要下單買入股票,然後持有就可以了,投資對巴菲特來說簡直是信手拈來、不費吹灰之力。

顯然,這並不是真正的巴菲特。

「價值投資只是巴菲特最核心的投資方法。」上海實力資產總經理、中道巴菲特俱樂部創始人陳理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採訪時表示,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是多策略的,價值投資是其常規投資方法,巴菲特還採用了很多非常規的投資方法。

事實上,巴菲特並不僅僅是一個大家今天所描繪的價值選股高手,真實的巴菲特遠比這複雜。

股票不是主要投資

很多人以為巴菲特的主要投資是二級市場股票,其實巴菲特的大部分投資是收購實業公司。

巴菲特曾經成立了一家合夥制對沖基金巴菲特合夥公司,1956年用對沖基金賺來的錢收購了伯克希爾·哈撒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初是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在巴菲特的精心運作下,伯克希爾成為了一個以保險業為主業的多元化投資集團。

1972年,巴菲特接受芒格的建議,用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詩糖果公司,以此為開端,巴菲特在併購方面不斷擴張,增加對優質企業的控制權,股票投資的比重也慢慢降低。可以說,目前巴菲特最主要的投資是實業併購,其次才是股票。

到 了2011年年底, 伯克希爾旗下五個最大的非保險公司——美國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運輸公司(BNSF)、以色列伊斯卡刀具公司(Iscar)、化工巨頭美國路博潤 (Lubrizo)公司、芝加哥普利茲克(Pritzker)家族旗下工業集團Marmon、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Company),都取得了創紀錄的盈利,2011年稅前共盈利超過90億美元。而在7年前,伯克希爾僅擁有其中的一家——中美能源,其他的四家公司都是 巴菲特其間巨資收購而來。其中,2010年以340億美元價格收購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運輸公司(BNSF)的交易是伯克希爾目前為止最大的併購交易。

相比之下,2011年底伯克希爾的持股市值為661.52億美元,其中可口可樂、IBM以及富國銀行這前三大重倉股是巴菲特投資組合中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股票,持倉市值之和佔全部投資組合市值的54.90%。不過與大筆的併購交易相比,股票投資只是冰山一角。

當然,併購交易為伯克希爾帶來的利潤也相當可觀。巴菲特預計,除非2012年經濟走弱,否則這五項非保險業務應該都能再創紀錄,總盈利能夠輕易超過100億美元。

在 一週前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還指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規模將會繼續增長下去。有一天,34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規模將不再是上限。他進一步表示:「我 希望自己能進行一樁大規模的併購交易,在我們有錢時,我喜歡進行併購交易。如果能在明天就進行一樁很好的併購交易,無論其規模是大是小,我們都會去進 行。」

只有少數股票長期持有

與一般的投資公司相比,伯克希爾的模式也有一些特別。伯克希爾 最主要的業務是保險,保險業務為伯克希爾提供的是「浮存金(float)」。每個行業都有浮存金,保險行業的浮存金就是保費。保費交給保險公司後,保險公 司保留很少的支付金額,剩餘的大部分保費可以拿出去進行投資,而投資收益卻歸保險公司所有,相當於無息貸款。

此外,由於伯克希爾已經連續 9年實現了承保利潤,所以這部分浮存金等於沒有任何成本,巴菲特就利用這部分資金來進行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說,巴菲特的投資是帶有槓桿性質的。在過去的9 年裡,伯克希爾的浮存金已經從400億美元上升至700億美元。正是這些巨額的浮存金讓巴菲特數十年來併購企業完全不依靠債務。

當然,這 些「浮存金」也是巴菲特進行股票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不過,在股票投資方面巴菲特也並非把所有股票都長期持有。從巴菲特歷年來持股變動情況可以發現,他的 股票投資分為兩類,一類是像可口可樂、寶潔、富國銀行和美國通用這樣的優質企業,巴菲特選擇的是長期持有,很少進行大動作的換倉。以可口可樂為例,巴菲特 最初買入可口可樂是在1988年,買入可口可樂股票5.93億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近一倍,總投資增至10.24億美元。1994年繼續增持,總投資 達到13億美元,此後持股變動不大。到了2011年年底,可口可樂仍是巴菲特第二大重倉股。從1998年到2011年,美國股市歷經牛熊,可口可樂股價也 大起大落,但巴菲特仍然堅定長期持有。

這種投資也是目前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策略」,但顯然巴菲特並沒有把所有股票都 長期持有,事實上他本人一生的投資中,很多股票買了又賣,賣了又買,只有極少數股票才會長期持有。所以他投資股票的第二類就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階段性 持有的股票。除了可口可樂、寶潔、富國銀行、美國通用、強生以及最新買入的IBM外,其他很多股票巴菲特都只是階段性持有,而非長期持有。

多元化的非常規投資

此外,大多數投資者可能不瞭解的是,價值投資者巴菲特也有很多非常規化的投資方法,比如套利、可轉債、期貨、外匯、債券等投資。

巴菲特說:「僅僅固守一種特定的投資類型或投資風格,投資者不可能獲得超常的利潤。只能通過認真評估實際情況並不斷訓練獲得這種利潤。」

巴 菲特最早在合夥公司期間大概用40%的資金做套利,使合夥公司的業績穩定增長,在熊市遠遠超越大盤和其他基金,而且沒有一年發生虧損。巴菲特的套利和一般 的投機套利不同,他的套利更多源自於併購套利或事件套利。這類投資的價格更多取決於公司的經營管理決策而非買賣雙方的供求關係,影響投資價格的公司行為包 括合併、清算、重組、分立等。

此外,巴菲特還在1994~1995年建立了4570萬桶的石油衍生合約;1997年購買了1.112億盎 司的白銀;1997年購買了46億美元以賬麵攤銷的長期美國零息債券;2002年首度進入外匯市場投資;此外巴菲特還進行固定收益投資,截至2012年一 季度,伯克希爾擁有固定債券316.98億美元,其中包括德、英、加、澳、荷五國AA級以上債券109.9億美元。

陳理指出,常規投資的股票投資部分和市場的總體表現密切相關。而非常規投資部分通常和指數表現沒有關係。在熊市中,非常規投資部分可以使投資組合表現更出色,對沖股市大跌的風險。

所以說,巴菲特並不僅僅是「買入並長期持有」的簡單價值投資者,他的投資方法和策略都是多元化的,畢竟投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巴菲特和他的兩任妻子

2006 年8月,已經76歲高齡的巴菲特與艾絲翠·孟克斯(Astrid Menks)正式結婚。她已經與巴菲特一起生活了28年,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酒吧服務生。巴菲特的女兒蘇珊在奧馬哈的家裡主持了婚禮。「這是艾絲翠·孟克 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禮,也是巴菲特這一輩子最後一次婚禮。」

巴菲特的前妻蘇珊·巴菲特在2004年7月29日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 72歲。他們在1952年結婚,但蘇珊在1977年就離家前往舊金山發展歌唱事業。雙方分居但一直沒有離婚。據悉,孟克斯正是蘇珊介紹給巴菲特的,當年她 是蘇珊表演爵士樂的俱樂部的女招待。孟克斯在1978年開始與巴菲特同居,三人一直保持著一種微妙的關係。據說,他們的朋友以前經常收到同時署有他們三人 名字的明信片。

剛認識巴菲特的時候,孟克斯只有30歲,是酒吧的一名普通服務員,相貌平平、樸實無華,這位來自立陶宛的移民和億萬富豪巴 菲特有著天壤之別,但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真的發生了,她最終成為了巴菲特的第二任妻子。這個巴菲特晚年最重要的女人極少出現在鎂光燈下,只是默默支持著巴 菲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2

巨虧之下,日本電子企業轉向資產出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5

松下公司上週五稱,已同意出售旗下子公司三洋電機的數碼相機業務,購買方為一傢俬人股權公司。

日本電子企業的現況是:近幾年來頻繁巨虧,融資緊張。這些電子企業已在嚴肅考慮剝離非必須資產,松下出售數碼相機業務就是一個例證。

但在資產出售方面,這些公司卻面臨兩難。對於索尼、松下和夏普等而言,最需剝離的是缺乏競爭力的業務,而這無法吸引潛在買家。但如果出售那些更有前景的業務,又會對公司未來不利。一些觀察家們說,日本的一些電子巨頭可能別無選擇,只得出售具有更強競爭力的業務。

日本花旗併購業務負責人Masao Yoshikawa說:「企業在盈利能力仍較強之時,就應開始冷靜評估各種戰略的可能性,而不是等到5年10年業務不佳時再作出反應。」

東京美銀-美林的Yuichiro Wakatsuki說,對於日本電子企業來說,出售資產已不再是禁忌。他說,最近的變化是,日本公司更願意聽取資產出售方面的建議,而不僅僅是資產購買建議。

儘管企業希望卸下一些利潤較低的業務,但這些業務的吸引力通常不大。銀行家和高管們說,合理的選擇將是索尼的Vaio個人電腦業務,松下的手機及部分零部件製造業務,以及夏普的部分家電業務。

日本電子企業出售資產的另一障礙在於日元強勢。強勢日元已對日本出口造成影響,同時,由於日元走強,海外企業併購日本企業的成本也變得更高了。

相比於消費導向型電子企業,一些專注於工業的大型電子集團——譬如日立、富士通、日本電氣和東芝等——在資產剝離方面要更加活躍,約在10多年前,它們就已經展開了改組。不過它們不是直接出售這些資產,而是創建了一個複雜的合資企業網,這通常又是由政府融資支持的。其影響就是,減少了這些公司在受困領域的敞口,但卻沒有使母公司完全退出這些業務。

由於許多日本企業同樣缺錢,索尼、松下和夏普可能不得不尋求向海外私人股權公司出售資產。台灣鴻海精密已經在收購日本電子企業資產,包括夏普的液晶顯示器工廠和索尼的電視機裝配工廠。

WSJ援引知情人士說,索尼正在考慮出售可充電電池業務。亞洲的可充電電池競爭激烈,競爭對手們一直在壓低價格。儘管公司內部尚未達成一致,但部分索尼高管相信,把這一業務出售給某個亞洲低成本製造商最有意義。

這些知情人士說,索尼暫未考慮出售金融或娛樂業務等更大動作,這兩項業務均利潤可觀。相比於索尼的Vaio電腦業務來說,如果出售這兩項業務的話,將更容易找到買家。Vaio電腦業務即便是在最好的時期,也僅能獲得微薄利潤;時期不佳時,經常是無利潤。自從4月份以來,索尼一直稱,將加速調整業務組合,把資源轉向增長領域,但到目前為止,索尼還未公開表示將出售哪些資產。

10月底,松下總裁Kazuhiro Tsuga概述了新一輪重組措施,當時公司報告了6850億日元(81.2億美元)的季度虧損。從明年4月起,公司將把原有的88個業務部門精簡至56個。

松下今天面臨的困境,部分反映出其未能完全吸收2009年三洋電機收購一事帶來的益處。松下並沒有整合三洋的數碼相機業務,也沒有整合海外三洋品牌的電視銷售。松下發言人說,公司正在考慮關於電視機業務的各種選項。去年,松下向海爾出售了三洋電機的家電業務。

知情人士說,夏普也在考慮出售資產,包括其在中國、墨西哥和馬來西亞的工廠,以及在美國加州的太陽能開發商Recurrent Energy。夏普說,它可能出售手中持有的其他公司股份,以及位於東京的辦公室。台灣鴻海正在考慮購買夏普在日本和海外的電視機工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57

低利率之下,企業資金被迫進入垃圾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84

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使得企業投資面臨難題。在低利率環境下,為追求更高回報率,手中持有大量現金的企業被迫選擇垃圾債。

IFR:根據買方和賣方信息來源,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正逼迫谷歌等公司投資於高危信貸產品,包括長期投資級債券、垃圾債券和槓桿貸款。
 
企業手頭的現金已堆積如山,為了獲取回報,谷歌和其他一些公司已經購買了高收益債券和槓桿貸款,而微軟和蘋果等據稱已涉足於非投資級證券。
 
美國一家大型投資公司的基金經理說:「許多手上持有巨額現金的公司買入了高收益債券,它們最感興趣的一大領域就是槓桿貸款。一些公司也在尋求投資於新興市場債券,雖然規模遠低於前者。」
 
對於企業財務主管們來說,投資於更高風險的企業債券和貸款是一個新現象。他們傳統上僅投資於高質量的公司債券,且這些債券的到期日一般不超過三年。
 
但現在,許多大型機構投資者正在減持評級為A及以上的企業債券。為追求收益率,他們在其資本結構中增加了對評級更低、到期日更長債券的投資,同時增加了對垃圾債的投資。
 
FT:利率較低的整體環境也增加了垃圾債券的吸引力——儘管一些人認為已經過了頭。新興投資組合基金研究公司(EPFR)表示,渴望獲取收益的投資者沒有多少投資渠道,結果上週流入垃圾債券基金的資金量達到自去年9月中旬以來的最高值。

「高收益證券有一個忠實的投資者群體,」GMP證券公司固定收益策略主管亞德里安•米勒(Adrian Miller)表示,「有這樣一類投資者,他們坐擁大量富餘現金,需要找到投資渠道。這些資金全都進了高收益證券市場。」

 
據FT,去年美國垃圾債券的總體收益率達到15%。
 
IFR援引一位投資組合經理說,美聯儲干預已創造了人為的低國債收益率曲線,而去年的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均表現出彩。
 
該經理說,有許多地方能夠獲得更高收益。這些地方包括:BBB信用評級債券,以及到期日更長的債券。

IFR還援引一則債務資本市場消息來源稱,進入新的一年,企業財務主管們——特別是那些醫藥和技術行業的主管,在投資上已經變得更加活躍,投資意向也變得更加廣闊,一些已經投資於3B評級債券,以及到期日為5年、7年和10年的債券。

但FT最近警告說,高收益債券的價格已經上升,收益率也已經下跌。如今美國垃圾債券收益率低於6%。

而儘管如此,分析師們說,投資於高收益債券依舊能夠獲得一些回報。

許多基金經理稱,從相對價值上說,槓桿貸款比高收益債券更有魅力,因為其在資本結構上的排名比高收益債券更高,且不像固定收益證券那樣受到國債利率上升的影響。但目前在許多情況下,這二者提供的收益率是一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59

小時代之下,「壞品位」消費力來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070.html

來源:虎嗅

《小時代》還沒公映,爭議就掛滿了東南枝。中國影評第一人周黎明毫不婉約地預言稱:「一部充分展示中國人除了錢什麼都沒有的影片,一部『超級爛片超級賺錢』將超越《富春山居圖》的影片。」

微博、影評圈、豆瓣、時光網對這類電影的惡評如潮,跟其45度飆升的票房收入對比鮮明。《富春山居圖》刷出了2.9億元的票房,郭敬明則帶著他的《小時代》和他的粉絲搶佔了高達49.91%的院線排片比例,在年輕粉絲跟電影圈老字輩的口水戰裡中刷出了首週2.73億元的成績,還沒有放緩的跡象。

看得出的是,雖然權威審美還掌控著話語權,但一股「壞品位」正向市場亮出驚人的購買力肌肉。一些搶先嗅到端倪、承認並擁抱現實的商人已經成功搶灘,正在數錢。

非要聲討這類「壞品位」的邏輯之奇葩、三觀之崩壞也不是不行,但有沒有想過它不一定是「壞」,而是代表市場上興起的「新興趣味」中的一支?有沒想過,這個品位顯得壞,可能只是因為先來搶錢的這撥產品供給太粗糙?

性格學研究者樂嘉在寫郭敬明的文章裡有這麼一段:

聊天結束,我和他說,你的書我沒看過,推薦本看看吧。小四笑著說,你不是我的目標讀者,不用看,對你來講,不值得看。

看看,產品思維get√。正在跟消費權威叫板的還不單是憧憬豪門貴族、一呼百應、美男圍堵的瑪麗蘇們。消費社會的多元化已經在隱秘但浩蕩地發生,人們不再全都守看7點的新聞聯播和緊隨的天氣預報,不再都看張藝謀,《我是歌手》收視率最高的時候也再敵不過2005年超女導致的萬人空巷。

元老和新韭菜們。來,放棄藝術權威式的舊夢跟思維定勢,跟懷揣「壞品位」的新錢包們說聲你好!

這個新消費群體,長什麼樣?

虎嗅作者胡薔薇概括過90後的模樣:拒絕標籤化、永遠在線、「我喜歡」最大、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實際上,90後是當下這個正在亮肌肉的消費群的一個子集。在幾週前的新浪潮論壇上,剛拍完《小時代》的郭敬明說:

為什麼看到很多大導演都有偶爾失手的時候,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觀影群體正從上一代過渡到下一代。09年的時候觀影的年齡是25.7歲,但是到了2013年的時候已經變成21.7歲。21歲,就是一個大學生,而且是一個平均數字。如果還用上一代想法拍電影的時候,那會出現問題的,因為越來越多的新觀眾加入了這個市場,但沒有提供新的類型的影片給他們,所以他們還是看那些,但總會有一種飢渴。一旦這個時候有一個新的類型,符合年輕人的東西出來的時候,其實市場就會大起來。並不是說他們創造了這個,一直以來房間裡面有一個巨大的空白,一旦有人勇敢的站出來做的時候,就會成功。

非主流正在成為主流。郭敬明抓住的不過是其中的一群。他們究竟有哪些特徵?虎嗅來試試提煉:

——把娛樂向生活無縫遷移

初級錢包們會在日常聊天裡用個囧字就很得意了;更大群的錢包們「不明覺厲」、「人艱不拆」、「智商捉急」、「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不離口;中高階的錢包會熟練使用「新技能get√」,知道「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原始出處,並且在別人說「兵長一米六」時會心一笑。

他們能迅速把任何娛樂梗給生活化,再把生活梗給放大化,企業只要能創造好梗、知道在哪幾個流通節點施力,就能借他們實現營銷的神效果。

——年齡界定失效

要是以為這群自我意識很強、趣味需求突出的新面孔只能概括成90後,想像力未免流於膚淺。90後被選成新消費人群的代表,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很強烈。最直觀的例子是,一部4月的動畫新番《進擊的巨人》,在70後到00後都有相當受眾。

——類型化、圈層化

高帥富:屌絲。中二。玉米。動物保護。公知。單反控。90後。小清新。二次元。妹控。時差黨。少年熱血漫。族群的劃分方式更多元,每個族群有自己固定的消費符號,每個成員身屬多個圈層,他們用消費什麼、置身何種意象來證明自己是誰。

——信賴圈層內的符號品牌、趣味領袖

對傳統廣告戒備心加重,但信賴圈層內的符號級品牌、及圈層內的趣味權威。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性感玉米 推薦數碼產品、@馬伯庸 推薦圖書、@美容大王和化學家 推薦護膚品都有相當受眾。

——沒能佔據話語權,但消費力驚人

在傳統的品牌營銷手段裡,代言人像征著權威正統。但在趣味與市場的極速多元化之下,雖然代言人所代表的權威審美仍然佔領了大量話語主權,但新的買單者們正在背離他們而去,他們不但熱衷於戲謔與解構權威品牌,還無意識的形成群體性購買力、消費力來叫板權威。例如《小時代》的板磚與票房齊飛。

現如今,消費品牌本身的人格化才能真正吸引他們。請小S代言不如成為另一個小S,碧浪就把微博打造成了一個愛美、愛八卦、辣言辣語的持家少婦。

「壞品位」的真相是反權威品位,誰是先行發掘者?

到這裡已經可以給壞品位們正名。「壞品位」的攜帶者們,實際上是一波反傳統、反權威的品位消費群體,他們表達需求強烈,但不少還缺乏開發與教化,因此有時真實審美會被粗糙的目標產品所掩蓋。新錢包們仍然追逐流行,但已經不是簡單跟風,而是借流行實現個人化的生活美學、生活教養(這個觀點出自許舜英老師)。

國內市場上,已經展露了一批嗅到先機的搶灘者:

——對成熟市場的成熟品味的成熟移植

青青樹做的《魁拔I》跟《魁拔II》。製作團隊在做這部國產動畫之前,去研究動漫最發達的日本市場上,發現最主流、最安全的類型片就是少年熱血,在所有動畫產品裡有80%的市場佔有率。此外,少年熱血類型動漫都需要有一個團隊,每個成員有特定的個性,要有恩情、義氣……是不是耳熟?《泰囧》裡三個主角的個性設定也是好萊塢的經典三角。另外,《富山春居圖》製作團隊的初衷也是,你們不是喜歡好萊塢特效動作片麼……

在中國市場開發出高端鮮花配送需求的野獸派花店,借鑑的是紐約高級花店的模式。

還有一些更現成就直接把成熟市場的小眾品牌文化搬進來,比如畢加索、梵高、海明威、宮崎駿都用過的意大利記事本Moleskine也已經被搬進中國市場。

——摸索本土獨有的消費趣味

說回《小時代》,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郭敬明為《小時代》裡的拜金、物質主義的辯解正好解釋了他在做的本土化摸索:

《小時代》裡面,從大學畢業到進入社會,這中間有劇烈轉變的過程。因為大學裡面,其實大家都是公平的,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面。但是當你畢業進入社會之後,人生觀和世界觀,你找一個工作,因為有一個女孩子比你漂亮,沒有你厲害,老闆就喜歡她,這是不公平的。在大學裡面考試不看你是否漂亮,但你找一個工作,就因為他的爸爸非常強大,家庭出生比你好,(你就輸給他)。這種情況下面,人的世界觀的動盪,各方面的動盪都非常厲害。

節操手機。這家深圳手機廠商買的不是手機,是屌絲趣味。他們嚴肅認真地註冊了「節操」和「業界良心」等商標。口號是「為中華崛起而做機」。面對指責觸屏不靈/過靈/不准的可能,他們的產品手冊裡老實地寫:「你說實話你是不是跟iPhone比的。我們一台整機的成本都沒人家一個屏幕高。國產機的觸屏都這玩意。習慣就好。習不慣。可退換。」

北京還有一家同時開了網店跟實體店的另存為雜貨店,買一切懷舊屬性的物件。鐵皮玩具。老打字機。清代琉璃手鐲。茶几沙發。民國時期的玻璃瓶。他們新近還在賣一瓶1989到1992年間的特級白干酒。

最後,少年。來回憶一下淘寶去年9月就在吶喊的淘寶賣家「小而美」,這其實是在給深度多元化、類型化的供給方提供戰場。淘寶並未給天貓讓位,這一步同樣走得老謀深算。

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07

反貪之下 中國奢侈品銷量明降暗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462

中國去年出臺了一系列反貪措施以來,餐飲和白酒業受到重創,然而並不是所有奢侈品都受到了反腐運動的影響。 2012年9月,一位官員因佩戴勞力士手表而在網絡走紅,被網友戲稱為“表哥”。他因此失去了本來令人羨慕的工作。在這之後,中國的豪華手表銷量下降了11%。 但是根據貝恩的統計,2013年,中國奢侈品服裝和化妝品的銷售額上漲超過10%。 根據鳳凰網舉辦的“奢侈品購買力”調查,去年巴寶莉是最受大陸消費者歡迎的奢侈品牌。第二到第六名分別是香奈兒、古馳、路易威登、普拉達和迪奧。 去年中國大陸整體奢侈品消費僅增長2%,低於2012年的7%。然而,根據貝恩的調查,大陸地區銷售放緩並不意味著中國人不再購買奢侈品。他們只是轉戰至海外購買。 15%的受訪者向鳳凰網表示,他們通過網絡代購的形式購買奢侈品。而在實體店購買奢侈品的人群中,43%的消費者在國外旅行時購買了奢侈品,32%的消費者選擇在中國大陸購買,而剩下25%的消費者則在香港購物遊時購買奢侈品。 作為一家專註於中國奢侈品消費趨勢的網站,精日傳媒近日總結了消費者在海外購物的幾大原因: 首先中國奢侈品進口關稅高,關稅可以將價格擡高30%-80%以上。 其次是消費者擔心購買到假貨。目前,在中國假冒商品依然猖獗。 最後是消費者對奢侈品店購物體驗越來越重視。在羅德公關進行的2013年中國奢侈品預測調查中,92%的受訪者表示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店服務令人失望,服務人員怠慢且缺乏專業知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10

覆巢之下,誰是最硬的蛋? 價值信徒

http://xueqiu.com/4047351923/27849590
關於中國經濟的最新預期正在悄悄惡化,繼續下台階的預期正在蔓延。不同於以往的是,這次正在試圖打破兩個中國神話:房價不跌神話和人民幣升值神話,將走向終結的,還有中國特色的「剛性兌付」。
房價跌不跌?答案几乎是異口同聲地認為不會跌,理由有很多:中國的體制不同,中國的需求還很大,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好……。無論什麼理由,都沒有認真審視一個現實:中國的住宅竣工量,已經達到了每年人均2平米的歷史記錄,這就意味著,如果住宅保質期為50年,人均將擁有100平米的住宅。粗略估計,2013年中國建築業住宅竣工量約為26億平米,所有房屋竣工量約為40億平米,施工總量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13億平米,而中國只有13億人口。如果我們這幾年把中國未來的房子都蓋完了,是不是意味著千秋萬代的GDP中就沒有房屋建設這一項了?在1926年的時候,美國人也都認為城市化超過50%之後會加速,也都認為房價不會破滅,但建築量在1927年見頂之後,快速下滑,到1932年,城市房屋建設啟動量較之1927年下滑了90%。當時,美國由於移民的因素人口仍然處於快速上升過程中。
人民幣會永久升值嗎?這個命題也正受到挑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增長開始放緩,從商品貿易的角度來看人民幣繼續升值已經沒有基礎了。但2008年之後中國開始了快速的建築業擴張,完成了覆蓋中國大多數人口的高鐵建設,年度房屋施工量翻了一番。基礎設施和房屋的建設抬升了地價,也增加了資本存量,人民幣作為資產蓄水池快速膨脹,從而在商品貿易之外,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升值。如果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建設量一旦下滑,人民幣的資產性投資需求也將銳減,人民幣長期貶值的通道也就打開了。
如果中國的建築業大衰退開始,會殃及歐美嗎?答案是不會。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是代工生產者,不是最終消費者。中國的建築業是自己玩的事情,和老外無關。如果中國的建築業衰退,資本將在一定程度上越過管制屏障回流美國。人民幣貶值將加速。
貨幣市場收益率還會繼續攀升嗎?恐怕不是簡單的下滑,而是高位劇烈震盪後下滑。目前貨幣市場收益率攀升的原因在於經濟中的風險溢價很高,但「剛性兌付」開通了資金供求雙方的安全通道。如果建築業衰退,這個「剛性兌付」的通道將不再安全。貨幣市場將會變得混亂,短期資金價格有飆升的可能,但資金價格將與風險匹配,而不是簡單的剛性兌付。也只有風險與資金價格真正匹配了,新興產業發展才能獲得充分的資金支持。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將類似於1970年代末期,貨幣市場將在暴風雨中得到徹底整頓,利率市場化走向現實。
反腐敗重手的持續性也刷新了記錄,腐敗性吃喝玩樂全面蕭條,灰色地帶大大減小,經濟活動的灰色成本也開始下降。反腐陣痛的背後,應是政通民順。但各地土豪宴席的關門大吉確實短期內形成了衝擊。
那麼,覆巢之下,誰是最硬的蛋?
每一個泡沫破滅,都為社會留下了豐富而廉價的基礎設施。正如保羅•菲利普所言,當泡沫破滅到最低點時,經濟回報就慢慢出現了,正是企業家們開始利用新技術與泡沫遺留下來的廉價資金、基礎設施和勞動力相結合,使他們探索新技術方向的成本更低,新的訂單完成起來更有效率。從而推動新科技和新產業的繁榮。在房租那麼貴的時候,創業是那麼的艱難。要素價格體系的重估將為新經濟的發展提供廉價的要素環境。
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是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科技革命的升級歷史。從蒸汽機時代,到內燃機時代,再到電氣時代,直至電腦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時代,每一次社會經濟的升級,人均GDP的跨越,都是由科技推動的。
新興科技發展的魅力正是在於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賦予傳統產業全新的內涵。《劍橋美國經濟史》這樣描述20世紀的技術變遷:成熟產業採用新技術能大大促進生產力的提高,甚至促進這些產業中新產品(如合成纖維輪胎)的出現。實際上,得益於新技術在部門間的互相傳播,老產業的生產力都得到大幅提高。……對其歷史的全面分析揭示出高科技在改造「老」產業中的潛力,包括紡織業和林業、銀行業和金融、零售業和醫療保健。
展望未來20年,人類社會將在三大科技趨勢下實現新的飛躍。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智能汽車、以3D打印和機器人為代表的生產智能化、以移動互聯應用為典型的生活智能化,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1)電動智能汽車如何改變生活
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變成大型購物與生活體驗場所,在長約30分鐘的充電時間裡,人們徜徉於購物公園,流連忘返。由於商業的聚集,汽車旅館變得更有吸引力。
城市中的加油站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佈在各停車場的臨時應急充電樁,如果你需要漢堡或口香糖,充電樁旁邊就有一個自動售貨機。
駕駛和旅行不再枯燥,人類社會的動力系統被電力所主宰。城市中的代步車和長途交通的交通工具開始出現明確的分界。
由於電力驅動系統的普及,輸運成本大幅下降,物流費用大幅下降,超市中的商品價值持續下降,一個痛苦的通縮時代來臨,就像1900年前後歐洲的通縮。
(2)3D打印和機器人如何改變世界
100多年來的工業傳統被顛覆,流水線上的工序細分變成了工序整合,這正是3D打印的思路,勞動力成本提高和高福利陷阱直接推動了機器人在生產中對工人的替代。人類進一步從枯燥的流水線上解放出來,解放出來的人們,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服務業門類。
創意不再受制於工廠車間,有了創意,每個人都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來實現,人類面對的商品種類大爆發。
生活服務和諸多設計個人隱私的個人服務被機器人所取代。
(3)移動互聯和智能生活
移動互聯在可穿戴設備的普及下開始真正改變生活模式。家居、教育、醫療、培訓,乃至我們的諸多娛樂活動,都在移動互聯的網絡中實現。
人們的所有隱私被剔除了身份之後進入大數據系統,大數據形成的統計分佈結論供我們每一個人判斷我們的生活,個性化與標準化這一組孿生兄弟在大數據時代清晰地在不同領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活變得「聰明」起來。
開放的數據系統吸引著無數開發者為我們設計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服務迎來空前的發展。科幻電影變成現實:人類生活在自己設計的程序中。
計算機時代沒有實現的「地球村」,在移動互聯時代終於實現,國界在生活體驗中變得模糊。
覆巢之下,誰是最硬的蛋?唯有真正的主流科技方向,才是中國增速下行中不會破的蛋。你的資產,應該致力於尋找未來科技的主流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25

【案例】 2014,看一家經銷商如何在電商包圍之下突圍?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2/59131.html

2013年10月份的時候給業務小劉安排了一項工作,具體內容為開發北京市場的高校渠道,時間為1個月,標準為全覆蓋。前後歷經半月周折,小劉連一家標準的意向客戶也沒有找到。月中例會進行總結時,一臉委屈的小劉說走訪終端兩周,在高校渠道就沒有一家獨大能全部覆蓋的客戶存在。這不免讓我對小劉的開發能力產生了疑慮:到底是我冤枉了小劉,還是高校渠道真的另有隱情?例會舉行不到一周的時間,接公司總部通知要規劃2014年度各經銷商分擔費用的項目比例及年度任務指標。正在思索如何與經銷商洽談加以說服時,KA主管帶回了某KA系統發給經銷商的競標通知,簡言之就是:以暗標方式進行同類別產品的競標上架,剔除類別重疊的低銷量單品,其實質目的為以年度為階重收進場費,而且標準高得離譜。此事還未結束,KA系統的經銷商余總和陳總又接連打電話,分別告知樂天和永輝系統2013年結束就不再續簽合同,讓我們抓緊儲備合適經銷商接手。這兩個系統在北京雖然不是排名前兩位,但就我們產品,無論銷量還是形象及毛利回報一直都是穩健提升的啊,這又是為何呢?讓主管馬上了解情況並直接約談采購獲知,兩個系統采購部分別制定了年度最低銷量貢獻底線以清退份額較少的供應商,目的為優化供應商質量、控制供應商數量。如此接二連三的沖擊,經銷商的日子可真謂水深火熱進退兩難,仿佛身處多面的堵截夾擊中,舉步維艱。不太善意的否定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副食調味品經銷商群體逐漸出現並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10年,那時的物流閉塞、商業環境單一、市場競爭散懈、人力成本低廉,商業合作不規範但以傳統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鏈接,相對融洽友善;國內的零售業態也處於剛起步的初發展階段,資金投入周期及相關費用收取基本合理;產品同類化的沖擊競爭相當淡化;經銷商的總體投資回報率非常可觀。到本世紀初期,隨著終端零售業的快速發展,以往和諧的“廠―供―銷”合作模式逐漸被破壞,零售端在合作模式中占據愈來愈強勢的地位;終端收費名目不斷增加費用標準越來越高;中小食品生產企業在全國遍地開花,產品的同質化愈來愈嚴重,市場競爭逐漸激烈;物流的快速發展又使得渠道的隱蔽性和經銷權的壟斷性被逐步打破,於是,隨之而來是利潤的不斷降低和產品“二八”定分的愈加明顯。到2010年後,隨著主動權的長期握有及積累,並反作用到發展上,終端賣場(包括國內連鎖)越來越呈現出品牌集中化、規模綜合化和終端強勢化的發展勢頭。在傳統“產―供―銷”的商業合作模式中,終端賣場已完成主導地位的牢固掌握。產品的同類化競爭已上升到大批量同質化跟仿的程度,終端資源搶占激烈,市場競爭呈白熾化狀態。針對這種情況,業界在這段時間的常見探索調整如下:1.成立行業聯盟(協會),掌控終端市場渠道資源,在信息共享的層面上共為進退,從而抗衡反制廠家。2.跨區域進行規模擴張,加重自身的市場覆蓋面和渠道占有分量,進而擡升自己在與廠、零的合作中的地位與話語權。但在客觀的市場和條件下,貿然跨區域發展,如非有很得力的社會關系和基礎資源做支撐,或把握到了較好的商業契機點,此類操作也很難成功。3.尋求跨行業的發展。這里的行業選擇上多以相近行業為主,譬如由經銷調味品到經銷副食、休食產品;摸索白酒行業的運作商機;涉足飯店餐飲行業等。4.入股生產廠家,利責捆綁。這是近期來最為常見和頻現的一種操作行為。具體操作手法繁多,但核心無怪乎和廠家組建利益攸關體,達到相互信任的最佳狀態,進而在實際合作中,獲取廠家最大的資源支持,自身也集中渠道和一線力量快速將產品推向終端並加以“引爆”,從而在獲取經銷產品本身的毛利回報同時,再獲取所入股份的收益。5.直接投資建廠,向源頭生產靠攏,生產創建自己的產品品牌。此種投資操作更為少見,不作具體介紹。突圍的方向我們做了以上分析和歸類,又給予了較多不太善意的否定,那麽,經銷商到底該向哪些方向突圍呢?在此也略作探討。渠道定位,由“多”轉向“專”。我們先來理一理業務員小劉的委屈。後經直接走訪終端,並和行業有代表性的經銷商攀談了解:在北京的高校渠道,在同一或者相近類別,每家賣場只有一戶經銷商獨自壟斷,而采購處不會輕易再開戶。有新的產品或品牌想要打進該系統,無論是廠家來直接洽談,還是區域總經銷商進行聯系,采購都只會提供出現合作經銷商的聯系方式引薦雙方直接談判,而不給予直接合作,不是一家幾家,而是幾乎家家如此。再深入了解背後的原因,有高校超市對供應商數量的限制,供應商年銷值(利潤)貢獻起線,這一點與上面我們遇到的幾大KA系統對小客戶的清退不謀而合;還有經銷商與該賣場采購長期甚至上十年的客情關系建立及保持,這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破取代的。也就是說,要想攻下該渠道或終端門店,縱然你是這個區域的總經銷,或者勢力雄厚到可以直營的大食品企業,在這里的“一畝三分地”上你只有通過與該賣場該類別的現有經銷商進行合作才能完成,只能讓他們做你的強勢“二批”或分銷。由此,終端的“專”會成為在渠道經銷之後經銷商利潤獲取的又一有力保證:只有“專”,才能“強”。傳統經銷商一供多的局面越來越少並越來越不具備優勢,反而主做一個兩個核心渠道系統,可以是大賣,也可以是中超,進而將核心資源人力集中至這一到兩個系統,客情的建立、終端的掌控、抗擊競品的主動性都能發揮到極致。這種發展的背後是借終端賣場的大勢,終端賣場的品牌集中化和區域強勢化越來越強勁,在這種背景下,一個系統做到極致,就已足矣。與廠家進行真正的“利責捆綁”,深化雙方的合作。有遠見的經銷商,應該找合適的有較強研發能力和市場規劃能力的廠家去進行定位於真正長遠的合作,入股也好,分紅也罷,捆綁只是為了增強廠商之間的信任,而制定長遠的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和當下客觀現狀的市場政策及發展規劃,才是合作的真正意義所在。在立足長遠的前提下,如何定位產品、如何操作市場、制定怎樣規劃、如何分步實現,雙方群智群力,理論扣合實踐,即彌補廠家不了解終端坐在辦公室閉門造車,又“牽制”經銷商在終端費用投入上“當花不省當省不花”,在既定政策執行上全力以赴。雙方真正的共同投資,共同收益。傳統的渠道和配送資源與電商銷售的有益結合。電商的發展是當今不阻擋的大勢之一,傳統的經銷商及渠道一樣受著這個發展大勢的不小沖擊。很多經銷商既懼怕這個新興產業的沖擊,又在好奇著這里面的商契機遇。電商雖然經過幾年的發展也到了一個優勝劣汰的關鍵階段,但“貨源、VP、配送”仍是其發展的三大關鍵因素,對於傳統經銷商來說,貨源與配送都是其現有優勢,如何將這些現有優勢與電商平臺的優異特性進行完美結合,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有力競爭與統治者,是值得經銷商深思的。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第一營銷網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46

【敗局】班尼路全年關店465家:定位模糊之下的沒落結局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59
曾經雄踞各大城市黃金地段的本土休閒品牌班尼路,如今風光不再。

6月16日,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德永佳」)發佈財報稱,截至2014年3月底,集團總收入減少12.4%,至98.6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37%,全年純利6.6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9%,班尼路以及其它子品牌中國內地關店數達到388家,關店數量佔年初店總數的十分之一。

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那幾年,曾是班尼路最好的年代。在當時國內品牌競爭還不完全的狀況之下,班尼路在一線大城市站住了腳,門店分佈全國各大城市的中心位置。

但隨著外來快時尚品牌的強勢入侵,班尼路逐漸沒落。根據德永佳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德永佳存貨金額為18.98億港元,庫存高企已經成為班尼路發展的一大桎梏。

庫存高企折射出的其上新品速度慢、定位模糊等問題,也成為這個本土昔日休閒服裝巨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班尼路夾在時尚和快消之間,定位模糊。現在在一二線城市班尼路基本上淪為了大路貨,消費者無法產生滿足感。而在三四線城市,服裝市場又被低端品牌壟斷,它同樣難以生存。



內地關店388家

這是班尼路有史以來關店最為頻繁的一年。

根據德永佳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班尼路以及其它子品牌中國內地關店數達到388家,門店數由3820家減少至3432家。除此之外,中國台灣地區其門店數也減少了75家,香港及澳門地區則減少了2家。

而就在2012年,其門店數曾攀上歷史高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其中國內地門店數為404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0家,較前年同期增加了405家。

定位模糊之下的沒落結局

不為人知的是,這個密密麻麻分佈在全國二三線城市的休閒服裝品牌其實是一個「舶來品」。

據公開資料顯示,班尼路本身是一個意大利品牌,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香港經營,後來進入內地進行銷售,1996年德永佳出手收購,開始出現歷史性逆轉。

德永佳將班尼路重新包裝,將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鎖定為年齡在18-40歲的人士,主打年輕路線,以男、女、中性的休閒服為主,旗下有班尼路、生活幾何(S&K)、互動地帶(I.P.ZONE)、衣本色(ebase)四大品牌。在併入德永佳後的幾年,班尼路迅速壯大,不僅業務範圍延伸至中國港澳台、東南亞以及中東地區,還通過「特許經營」的模式快速提高了市場佔有率。

事實證明,班尼路搶佔了先機。在當時國內品牌競爭還不完全的狀況之下,班尼路在一線大城市站住了腳。在21世紀初的那幾年,在廣州北京路最好、最繁華的地段,班尼路四大品牌佔據了最好的位置,在國內各大城市中心區域的商場內基本也都有班尼路門店。

時過境遷,如今廣州北京路班尼路的門店規模已經大不如前,儘管打出了大比例的折扣,但與僅一條馬路之隔的優衣庫相比,顯得十分冷清。

班尼路會有春夏、秋冬訂購會,經銷商看中款式後訂貨然後由廠家發出,一般分四個季度上新。而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開始注重款式新穎,服裝逐漸演變成一種快消品。目前班尼路的運作模式跟不上市場的變化,衣服款式更新速度慢。按照它的操作模式,一款衣服從設計到生產出來一般要3-6個月的時間,然後再大批量生產上市。像ZARA一般上貨速度就是14天,這樣對比優勢就出來了。

現在班尼路夾在時尚和快消之間,定位模糊。以前它掌握了青少年的心態,定價高,消費者穿上有滿足感。但現在在一二線城市班尼路基本上淪為了大路貨,消費者無法產生滿足感。而在三四線城市,服裝市場又被低端品牌壟斷,它同樣難以生存。追根溯源,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是班尼路目前尷尬處境的重要原因。

為了擺脫困境,班尼路亦多番嘗試,企圖以明星代言戰術和與動漫合作設計來重新奪回青少年市場,但卻收效甚微。在去年7月,班尼路更換了品牌標示,將曾經標誌性的藍底白字改為了紅底白字,並將大寫的「BALENO」變成小寫,去掉了經典的內嵌「O」字母的正方形,重新設計了字體,「改頭換面」企圖東山再起。

在2009年那部風靡全國的電影《瘋狂的石頭》中,黃渤的一句調侃「我這是牌子貨,班尼路」,其實已折射出這個昔日休閒巨頭江河日下的殘酷現實。對於這個「沒落貴族」的自我救贖,成功與否仍然是個未知數。

來源:時代週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90

騰訊內部競爭異常激烈:手機QQ如何在微信的擠壓之下找到出路?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3/144908.html

《財經天下》週刊=EW

殷宇=Mel

EW:手機QQ誕生的背景是什麼?

Mel:手機QQ誕生於2003年,現在已經有11年了,可以說是個非常有積澱的產品。它誕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0年,當時騰訊公司與運營商推出基於短信功能的「移動QQ」服務,滿足用戶手機端和PC端的交流。隨著用戶在移動端交流的需求越來越大,在2003年騰訊推出了基於GPRS網絡功能手機的手機QQ。2009年過渡到智能手機,推出了第一個iPhone版手機QQ。目前,QQ用戶中超過70%都是通過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機來發消息。

EW: 為什麼之前發展速度比較慢?

Mel:這是個錯覺。其實手機QQ的發展速度不僅不慢,而是很快。在2003年推出後的功能機時代,手機QQ的用戶增長很快,2006年的手機QQ就可以發照片、語音,甚至是視頻了。但功能機仍然受制於手機操作系統和移動網絡環境,大家沒看到像今天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下的商業化。

EW: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產品上,手機QQ借鑑了微信?

Mel:我不評價這種說法。我們一直走在QQ自己的節奏上,手機QQ後期開發的很多功能,實際上是將PC版QQ許多功能的移動化,比如群、討論組、語音、視頻、空間,這是QQ在PC時代由來已久的創新。在手機QQ上實現這些功能,實際是QQ走向移動化的必然歷程。

EW: 去年5月,手機QQ 4.0版發佈後,因為取消了離線QQ用戶頭像傳統的灰顯功能,一天內引發了5萬差評, 這算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Mel:我不覺得手機QQ 4.0是一個失敗的嘗試,恰恰相反,從今年一季度月活用戶增長52%接近5億的數字來看,它的結果是成功的。當然,成功的背後,是我們對用戶使用習慣的揣摩。當時在線好友的位置我們從原來的第二欄移到了第三欄,對第二欄做了調整,但事實上,QQ十幾年養成的使用習慣,一下子很難改變。最後我們把離線QQ用戶頭像改為彩色蒙白,但這個動作告訴用戶一個信息,手機QQ用戶可以24小時在線,不用再問「在嗎?」

EW: 但用戶當時就是認為你們丟了QQ的傳統,反而像微信一樣。

Mel:在線、離線是PC時代的概念。而永遠在線其實不是微信的特色,應該說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徵。這個版本是手機QQ回歸後的第一個版本,為什麼優先進行這個功能的調整?就是因為這是QQ移動化必須要走的一步。

EW: 為什麼後來又妥協了?

Mel:QQ是一個10多歲的產品,8億月活躍用戶,勢能很大,用戶習慣的「慣性」很強。儘管我們認為方向沒問題,但步子確實邁得大了點。新方案是把所有在線離線從彩色黑白變換方式,改成了彩色和彩色蒙白的變換方式。用戶對黑白頭像的溝通慾望是非常弱的。我們用淺灰色文字去描述在線、離線等狀態,同時在右邊還有輔助圖標來顯示對方是手機登陸還是PC登錄的。現在我們最新發佈的版本,進一步優化在線狀態,會顯示2G在線、3G在線、4G在線、WI-FI在線,更多的讓用戶能感覺到對方用的是什麼樣的網絡,是否能夠到達,以及可以選擇什麼樣的消息方式到達。

EW:這件事對你最大的觸動是什麼?

Mel:當時我說過一句話,我們走得太快了,用戶沒跟上。回過頭來看,也許確實不應該走那麼快,但這個方向是必須往前的,現在來看這個變化對QQ也是有好處的。作為產品經理來說,要不要變?怎麼變?一次性變完還是慢慢過渡?iOS的設計從擬物化變到扁平化,當時很多人吐槽,從今天來看,不管是產業還是用戶,都適應了。所以,我的觀點是,害怕改變會成為創新的絆腳石。

EW:從產品的角度有什麼值得總結的經驗?

Mel:寧願在一個版本裡面把產品基本的問題全部解決掉,這樣第二個版本、第三個版本的口碑就能快速提升上來,因為用戶會感受新版本不再改變使用習慣,同時又獲得了新功能。很多時候用戶接受不了改變,是因為他只感受到改變帶來不適應,而沒有看到新功能帶來的價值。所以在改變的同時推出新功能,用戶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在新功能上,會緩解用戶使用習慣變化帶來的不適。

EW:現在PC端QQ上的功能還有哪些沒有移植到手機端?

Mel:大多數主要功能全都移過來了,只有一些小的東西沒有移過來。相反,現在很多新功能的話我們選擇先在手機上做,然後延展到PC上。現在手機是我們主要的戰場,大多數用戶都已經轉移過來了。

EW:在騰訊內部,類似文學、遊戲等業務選擇手機QQ還是微信渠道時,有沒有一個優先度的考量?

Mel:騰訊內部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市場,每個產品都可以根據用戶匹配度選擇在哪個平台接入。比如網絡文學,他們通過市場調研和研究,發現QQ用戶可能更適合在線閱讀,所以會選擇在手機QQ上優先接入。

EW:手機QQ的用戶是什麼樣的,微信的用戶是什麼樣的,兩者之間重合點又在哪裡?

Mel:在國內,QQ用戶和微信用戶有很大的重疊性, 在國內90%的用戶是雙棲登錄。相比之下,QQ用戶也有幾個特點:其一,他們更年輕化,願意嘗試新事物,有長年的在線消費和付費習慣;其二,10年來他們陪伴左右,可靠可信賴,忠誠度非常高;其三,用戶渠道下沉很深,從一二線可以直到三四線城市;其四,QQ在Android手機用戶中滲透有很大優勢,伴隨Android的崛起,手機QQ有紅利。

對騰訊來說,同時擁有微信和QQ兩個互補的產品,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EW:從我個人的觀察來說,這兩年QQ也承接了一部分MSN的用戶,因為畢竟白領在公司裡還是要用PC。

Mel:沒錯,在MSN退出中國的過程中,QQ也漸漸成了很多白領的辦公工具。雖然QQ在很早前,就已經有辦公的功能,比如視頻會議、傳文件、PPT共享等,但它們一直沒有得到凸顯。在當時的環境,大家覺得用MSN就很好了,沒必要花時間去體驗QQ和發現這些功能。但當MSN不能用之後,用戶驚訝地發現QQ原來有很多挺好的辦公功能。這種驚喜延續到了現在的手機QQ,社交軟件基本都在做各種生活場景的事情,辦公場景的激活是手機QQ正在做的事情之一。

EW:什麼因素是QQ在中國打敗MSN的關鍵?

Mel:MSN的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它不會跟著用戶走,它是按照自己的戰略決策來做的,這不是一個互聯網模式,互聯網模式其實是滿足用戶需要然後去做事情。此外,MSN在中國是跟著全球戰略走的,沒有為中國做定製化的功能,像群組,像傳文件,像照片優化,這些功能MSN一直沒有認真去做,當年在MSN的時候,我們都會要求去做這些事情,但微軟沒有把它看作一個很重要的產品。其實MSN原來有Space,也做得很好,但是它把自己的優勢一個一個全部放棄掉了,而騰訊它生來就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它就這麼一個產品,它只能不斷去演進和發展。

EW:從現在來看,QQ的用戶增長已經遭遇天花板,那未來企業用戶是不是說會成為QQ的下一個增長點?

Mel:QQ總月活躍用戶量8億,接近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用戶數。中國互聯網市場已經沒有了當年的人口紅利,所以說QQ用戶的整體數也基本穩定。現在,我們可以看到QQ在辦公場景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所以企業用戶的場景和增值業務必定是QQ的新的增長點。但企業用戶並不會增加QQ的用戶數,因為他們一直就在8億的這個大盤裡。

EW:跟微信用戶比,手機QQ用戶在增值業務的消費上有什麼特點?

Mel:從付費用戶數來看,兩者沒有很大的區別,QQ更多一些。但一個明顯的差異點是:QQ用戶跟微信用戶支付習慣的不一樣。微信用戶單次的支付額度更大,但頻次可能較低,而QQ用戶偏向小額多頻支付。比如100塊錢買一百個鑽,微信用戶可能直接就買了, 而QQ用戶更容易接受一次10塊,一次10塊,這樣的方式,雖然最後他可能不止花100元。

EW:跟支付手段有關係嗎?

Mel:最核心的差異還是在用戶習慣。我們做過調研,QQ的用戶就是喜歡小額支付,這其中有收入、年齡、心理等各方面原因。和支付手段也有一定關係,最近手機QQ做了一系列「一分錢」試駕、「一分錢」去美國等QQ錢包綁定信用卡的活動,效果不錯。

EW:最近比較熱的就是京東接入微信,那麼京東在手機QQ上的策略跟微信有什麼不同?

Mel:兩個平台的用戶屬性和結構還是有差異化,京東在這塊也有差異化的策略。京東會針對QQ用戶的特點進行商品備貨和運營,同時還會給予QQ會員額外的特別優惠。而且手機QQ更加個性化與娛樂化,將會有更多的SNS功能及手機QQ個性化服務相結合,增強消費者購物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此外,手機QQ不僅在一、二線城市,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也有很強的影響力,將幫助京東完成渠道下沉。

EW:大家都很好奇,微信和QQ內部競爭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

Mel:我覺得是一個非常良性的競爭。兩個產品能夠探索不同的路。如果騰訊只有一款IM產品的話,大家只能走一條路,很難覆蓋所有的用戶。和微信團隊也有很多交流,但是我們都是很開放的討論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具體到產品上,大家走的路並不一樣,各自用各自的想法去實現。

EW:我剛看最新的一季度財報,發現增值服務的付費用戶在減少,去年的財報也提到這個人數環比在下降,這是什麼原因?

Mel: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整個QQ在往移動端轉,因為超過70%的用戶在手機上用QQ,然後他發現跟PC端相比,手機QQ的增值服務做得還不夠,我們首先要解決手機QQ產品本身的基礎功能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慢慢把增值服務在手機端做上來,所以你會在下面的一兩個季度裡看到我們增值服務用戶量的恢復和上升。我們在手機端的增值服務運營會比PC更好,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EW:我們做過一個稿子,講QQ群主的變現,得出的結論是QQ群才是最好的O2O渠道,未來對QQ群還有什麼規劃?

Mel:在QQ群上,一方面我們會加強群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則會做垂直領域的分類優化和探索。目前我們在手機QQ上線了興趣部落,這是將具有相同興趣、地理位置用戶聚集到一起的社交平台。比如有同城活動、美食、攝影部落等,方便大家找到興趣相同的人並加入這些群,讓群和群之間形成更多的互動。另外,我們也在優化建群的方式,按照用戶不同的需求進行劃分,例如分成同事朋友群、興趣愛好群、行業交流群、遊戲群等,讓群能在各個垂直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EW:QQ一直以來都善於對年輕人的把握,你認為最新一代90後的互聯網消費習慣,跟上一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會有什麼不同?

Mel:過去年輕人的消費集中度比較高,比如2005年、2006年的時候,年輕人的消費更多集中在遊戲尤其是重度遊戲。隨著互聯網多元化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年輕人的消費更加多元,輕型的休閒遊戲也越來越受歡迎。這些年輕人能接受互聯網上的支付方式,也習慣虛擬增值產品的消費。

EW:從產品設計上,QQ怎麼進一步討好這些年輕人?

Mel:我們希望QQ成為一個帶有娛樂特質的生活平台,因此我們做個性化皮膚和氣泡,讓用戶從溝通中體會到樂趣。我們在新的版本裡,會有更大的界面上的改變,會更加靈動和豐富多彩。年輕人最不喜歡的就是一成不變。

EW:在商業變現上,你能用簡單的話描述手機QQ未來的方向嗎?

Mel:從整個移動互聯網來看,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之中。社交軟件本質經營的是生活場景,通訊、社交、O2O、遊戲、電子商務等等。其實像QQ會員這樣的增值服務已經是非常成功的商業樣本。目前QQ會員系列包月用戶有5000萬,一年貢獻數十億的收入,並且還在穩健增長。QQ商業價值的核心在於它擁有一個最龐大、最活躍、有最長付費歷史和習慣的群體,隨著手機和PC終端的聯動,會爆發更大的能量。

EW:你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嗎?

Mel:是,主流的社交媒體我都有在用。我的QQ群很多都是99+信息提示,要快速處理這些信息,有選擇地去看。

EW:你常用的App有哪些?

Mel:QQ、微信、京東購物、大眾點評、印象筆記,還有騰訊公司出品的一些App,比如騰訊地圖。

EW:推薦一個過去一年,你覺得做得比較好的App。

Mel:航旅縱橫算一個,不能說做得最好,但是可能是實用性最好的,因為它有獨家的數據,我只要輸入手機號碼所有的訂票信息都會顯示出來,然後每一個航班都會有提醒。還有一個是騰訊出的自選股,我建議大家可以用一下,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產品。還有一個可能是大家最近玩得比較多的——秘密,也是挺有意思的一個社交應用。

EW:對於創業者來說,除了陌陌、微信,在移動社交上你覺得還會有機會嗎?

Mel:肯定還有機會。擁抱移動互聯網,不是簡單地把PC的東西搬來,而是在手機上做創意。市場還有很多未知的機會,等待我們去發現。

EW:4G會給移動社交帶來哪些新機會?

Mel:4G我覺得是會帶來新的內容方式。譬如說QQ你現在可以看到我們在多人語音,然後多人視頻,在這個嘗試上我們做了很多的投入。其實這個跟PC時代發展有一些類似,PC是先用窄帶再用寬帶,窄帶的時候你就發這個文字,然後到了寬帶的時候你就開始發圖片,那寬帶更多的時候你開始有視頻的體驗。但是PC時代有一個問題就是說PC本來不自備攝像頭和麥克風,但手機上這些自然就有了。在這個上面其實是可以創造出新的一些體驗。還是剛才說的,做一些手機能做PC上不能做的東西,而不是簡單移植PC時代IM功能。

EW:有沒有你比較欣賞的商界領袖?

Mel:馬化騰,是我非常欽佩的一位優秀且務實的商界領袖。華為的任正非,我也非常欣賞。中國能做到像華為這樣在國際上有這麼大影響力的公司,屈指可數。如果離IT更遠一些,褚時健,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一位商人。他雖然已經80多的高齡,卻還可以執著地專注於一件事情,並把它做好做成功,我覺得這是企業家或者創業者身上非常難得的一種精神。

EW:你喜歡什麼樣的產品經理?

Mel:我覺得產品經理的第一個特質就是觀察力,他能夠很仔細去觀察和看待每一個事物,然後理解這個事物的價值,理解這個事物核心的點在哪裡;第二點就是系統思維,不是簡單地看到聽到用戶在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是不斷關注用戶反饋,從中發掘出真正的用戶需求是什麼;第三點我覺得產品經理要有一個冷靜的大腦,獨立的思考。很多時候你會被各種壓力壓倒,或者被不同的信息所迷惑,譬如市場上說這個東西很火,你就衝過去做這個事情,明天說市場上那個事情很火,你就衝過去做那個事情,你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跟隨市場上的信息或者媒體上的信息走,這樣肯定無法做好產品。簡單來說,產品經理需要做好三件事情:自己清楚地看到用戶在哪裡,他的需求是什麼,我怎麼樣去滿足用戶的需求。

EW:騰訊怎麼培養產品經理?

Mel:騰訊有比較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有不同的培訓課程,但我覺得這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的實踐。騰訊內部有一個經常會用的關鍵詞,就是「PK」。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人,大家在群裡討論,或者在開會的時候,都可以PK討論一個問題。產品經理,並不是在老闆說要往東的時候就點頭跟著走,而是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不怕跟老闆意見相左,能通過PK說服老闆。

EW:你是從微軟出來的,你覺得微軟跟騰訊在公司文化上有什麼差別?

Mel:每個公司的文化都包含了自己的產品基因,微軟是一個很重視寫郵件的公司,我記得當初微軟中國請了摩托羅拉的陳永正過來做CEO,摩托羅拉做事情一般都通過電話,微軟的郵件文化讓陳很不習慣。在騰訊,相比郵件更習慣於通過IM(即時通訊工具)溝通,需要討論問題的時候就在QQ群裡快速反應,迅速決策。一個是寫郵件的公司,一個是IM的公司,這就是大家做事情節奏和速度的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00

制裁之下何處化緣?普京訪印或簽署能源協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79

BN-FX992_1209IN_M_20141209103130

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在周三開始訪問印度,旨在促進兩國貿易與投資關系,進一步加強與亞洲的商業合作關系以抵消西方制裁的負面影響。

印度則希望俄羅斯能夠助其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俄羅斯已經為印度南部的一家核電站提供了兩個反應堆,這家核電站計劃明年開始生產。印度希望將其核電產能在2020年時擴大至20千兆瓦。

雙方計劃在峰會期間簽訂15個協議。其中主要是工藝、能源和財政方面的協議。例如,衛星導航服務設備生產在印度的本地化。項目的基礎是莫迪提出的“工作在印度”倡議。

俄羅斯能源和安全中心主任赫洛普科夫認為,上述倡議鼓勵俄羅斯在印度為俄羅斯專家們協助建設的核電站“庫丹庫拉姆”制造許多必要的設備。

《華爾街日報》援引印度官員稱,普京此次訪印之行可能會帶來兩個西伯利亞油田的股份出售初步協議,以及討論建造兩國之間的油氣管道計劃。

《印度斯坦時報》也報導了邀請俄羅斯在印度公司基地生產核電站設備的計劃,稱“俄羅斯石油公司”將向印度國家石化公司出售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石油產地萬科爾10%的股份。

印度是俄羅斯天然的合作夥伴:兩國在冷戰時期就關系良好,此後也在軍售上持續合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