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銀行業之變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1334&time=2011-03-26&cl=115&page=all

發展中小企業金融、主張資產證券化、加快國際化進程,是工行應對發展方式轉變的三大戰略

楊凱生

 

  前不久,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第十二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綱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貫穿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 方面面。實現中國銀行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要在順應和支持整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加快自身發展方式的轉變。

資產結構轉型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銀行只有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趨勢,主動調整優化資產結構,才能真正提高可持續的競爭發展能 力。這涉及銀行貸款的客戶結構、行業結構、產品結構的全面調整。

  過去,我們總習慣地認為大企業、大項目風險小,而中小企業管理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因而對發展中小企業信貸總存有一些顧慮。這導致了銀行信 貸結構貸大、貸長、貸集中的傾向日趨明顯。這除了可能使一些銀行積累系統性風險,還應該看到,隨著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大客戶、大項目通過資本市 場獲取融資的能力和對信貸資金的議價能力將越來越強,以大企業、大項目為主的信貸和收益結構將對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

  更為重要的是,金融危機後的金融監管改革,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監管標準,而大企業、大項目信貸增長會帶來資本佔用水平的提高。大企 業、大項目貸款與小企業貸款相比,固然違約率比較低,但由於大企業、大項目貸款中採用信用放款方式的佔較大比例,而按新的監管規則的規定,認為這些貸款風 險緩釋能力低,一旦違約後損失率較大。加上大企業貸款期限一般較長、與國民經濟關聯度又比較高,因此造成按新的監管規則測算時,同樣大小金額的貸款,大企 業貸款的資本佔用最高,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最大。綜合算下來,小企業貸款的資本佔用不足大企業的二分之一。

  近些年來,工行把中小企業金融作為一項戰略性業務來發展,成立了小企業專營機構,建立了專職化客戶經理隊伍,制定了獨立的信貸政策和制度,創新 了融資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促進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快速發展。到2010年末,工行中小企業貸款餘額達3萬億元,約佔全部貸款餘額的一半。尤其是小企業貸款 2005年以來的年均增幅高達40%,遠遠超過同期工行貸款的平均增幅。同時,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僅為0.82%,貸款質量優於貸款整體水平。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舉措。我們將繼續創新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融資工具和服務模式,推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加快發展, 進一步形成結構優、風險低、效益高、資本佔用小的信貸業務發展格局。同時,通過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擴大社會就業和增強經濟活力。

資產持有方式轉型

  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十二五」時期中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這必將為銀行發展 方式的轉變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特別是為銀行轉變資產持有方式打開一條新的通道。

  長期以來,中國間接融資比例偏大,實體經濟運行對銀行貸款的依存度過高,中國銀行業的資產經營模式特別是信貸資產經營模式是以持有到期為主,缺 乏信貸資產的交易市場,這就使得銀行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張,資本佔用不斷增加。這種以資本佔用水平不斷增高的經營模式在新的金融監管環境下,隨著對銀行資本 充足率要求的不斷提升,已難以為繼。資產證券化是連結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重要工具,是增加銀行信貸資產流動性的重要途徑。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有利於銀 行加快從貸款持有到期向貸款流量管理的轉變,探索出一條銀行總資產規模不無限擴大,資本佔用不無限增加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中國的商業銀行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資產證券化試點,工行於2007年就首次在銀行間市場公開發行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邁出了銀行資產證券化的 重要一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各界對於資產證券化帶來風險的擔憂增多了。我們應該全面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不搞脫離實體經濟需要和金融監管條 件的所謂金融創新,但同時也要深刻認識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仍滯後於經濟發展需要。通過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來推動傳統銀行資產經營模式的 轉變,有利於分散銀行系統性風險;有利於降低銀行資本佔用;有利於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有利於增加投資工具,滿足投資需求。這是一件可以一舉 多得的事情。

  對於資產證券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問題,我認為,只要把握好兩條原則,風險是可控的。那就是既要有助於銀行資產規模的瘦身,又不至於增加全社會的金 融風險;既要堅持各類證券投資者風險自擔的市場化規則,又要防止銀行由於貸款可轉讓而孳生放鬆貸款審查管理的道德風險。這就需要我們精心設計適合中國金融 發展水平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及其制度框架,貸款證券化產品的結構應該簡單明了,層級單一,力求做到證券化產品不會放大風險、放大損失。同時要相應調整信貸資 產證券化的會計政策,建立合理的風險隔離機制。

資產區域佈局轉型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充分發揮中國各地區比較優勢,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是「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目前 國家已正式出台區域發展戰略規劃20多個,相信今後還會有一些區域規劃陸續出台。銀行只有形成與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業務格局,形成適應各地金融資源 稟賦和產業結構特點的資產佈局,才能在最具活力的經濟領域和最具潛力的區域市場中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工行及時跟進國家區域發展規劃佈局,實施了分區域的發展規劃和一系列差異化的區域政策,促進了區域分支機構實現特色經營和發展。下一 步,我們還將根據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進一步完善區域發展規劃和信貸政策,加快形成與區域發展定位、經濟資源分佈、產業結構特點和區域 信用狀況相契合的信貸資產佈局,努力提升經營發展的協調性。

  同時,應該看到,儘管金融危機對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格局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但全球化的趨勢難以逆轉。作為一家大銀行,資產佈局和金融服務也要著眼 全球。目前,中國銀行業絕大部分資產在國內,業務收入也主要來自於國內,國際化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加快提升全球化資產配置能力和服務能力,是中國銀行業 適應中國產業資本全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更好地服務「走出去」企業的戰略選擇;是分享世界不同市場發展機遇的戰略選擇;也是避免地區性經濟波動風險的 戰略選擇。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工行抓住金融危機發生後的有利窗口期,加快了全球服務網絡建設步伐,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跨越亞、非、歐、美、澳五大洲的全球 服務網絡。在完善全球網絡佈局的同時,工行積極構建境內外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快境內重點產品線在境外的延伸推廣,基本建成了一個全球一體化的 信息科技平台,使全球服務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目前,工行正在根據「十二五」規劃中關於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新部署,進一步加快建設成為一個國際化的 銀行。

  作者為中國工商銀行行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