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硬體便宜賣 軟體撈一票 靠低價與雲端 亞馬遜平板狙殺iPad

2011-9-12  TWM




十月,受市場高度期待,號稱 「iPad殺手」的亞馬遜平板電腦就要上市,憑藉電子書Kindle大賣的勝利方程式,亞馬遜誓言顛覆市場,最新一回合的殺戮戰,才正要開打!

撰 文‧林宏文、翁書婷

有一項產品,還沒推出就受到市場高度期待,有人封它是「iPad殺手」,也有人將其視為「大衛挑戰巨人哥利亞」的最佳利 器;它是即將在十月問世的亞馬遜(Amazon)平板電腦。

「亞馬遜即將推出平板,請大家拭目以待。」今年五月,全球網路零售龍頭亞馬遜創 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信心滿滿地說。隨著時間愈來愈近,市場對亞馬遜平板電腦的期待也愈來愈高。

先是美國研究機構 Forrester做出亞馬遜將動搖iPad地位的五大預言,並大膽估計「光是今年第四季,亞馬遜平板電腦就可能賣出三百萬至五百萬台。」這幾乎是 iPad單季出貨量的三分之一;後有美國網站eWeek點出十大理由,推估亞馬遜平板電腦足以撼動iPad江山。

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是怎麼 樣的平板,能未演先轟動?

產品定位清楚 數位內容充足我們嘗試在供應鏈的消息來源裡,描繪出亞馬遜平板電腦的輪廓:七吋或九.七吋的螢幕,搭載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如此聽 來,與市場上現有的華碩變形金剛、三星Galaxy Tab等,似乎沒有太多的不同。然而,為何亞馬遜卻受到市場更多的關愛?甚至預言它將是「iPad殺手」?

在揭曉答案前,或許可以先從亞馬 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開始抽絲剝繭。

一台手掌大小,僅有黑白畫面,用的是電子紙技術、裝設鍵盤的電子書閱讀器,也沒有iPad花 俏的多點觸控功能。即使如此,仍不影響消費者對Kindle的風靡。從二○○九年的二五九萬台,到去年Kindle銷量衝上八百萬台,還當選美國最佳聖誕 節禮物,外資券商Caris & Co.更預估kindle今年銷售量會接近千萬台。

你一定很疑惑,難道能玩能讀的iPad,都沒 能對Kindle銷售造成衝擊嗎?還有那些「iPad一出,電子書末日到來」的預言呢?

答案就藏在Kindle提供的內容裡。來到亞馬遜網 路書店,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購買想看的電子書,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舒服地地買書、看書。這種全新購書方式,讓Kindle○七年一推出就在美國造成風潮。

Kindle 致勝的關鍵,就在電子書資料庫。相較蘋果iBook Store僅一成市占率的十五萬本電子書,亞馬遜的Kindle Store卻擁有百萬本電子書,市占率高達六五%。這一仗,亞馬遜狠狠地讓蘋果踢到大鐵板。

談到Kindle的不敗祕訣,貝佐斯很驕傲, 「Kindle產品定位很清楚,就是用來讀書。而iPad適合玩遊戲、看電影等娛樂,兩者有明顯區隔。」所以,iPad的出現既沒有取代Kindle,更 未因此侵蝕電子書市場。

這項趨勢看在E-ink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眼裡,有著深刻的體悟。身為亞馬遜Kindle電子紙唯一供應商,E- ink元太從產品研發開始,與亞馬遜一合作就是五年。他不諱言:「Kindle顯示器採用電子紙,和iPad用液晶面板有很大差異;電子紙看兩小時以上, 眼睛也不容易發酸,電池能用上二周也不用充電,更別說重量比iPad輕。因此,對用途只是單純讀書的消費者來說,當然選Kindle。」然而,若你就此認 為亞馬遜是靠賣Kindle賺錢,那可大錯特錯。拿出市調機構iSuppli的拆解報告,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一台Kindle成本約一七八美元,最便宜售 價卻是一一四美元。換句話說,亞馬遜每賣出一台Kindle不但沒賺,反而倒虧六十四美元;與蘋果入門款iPad成本約三二○美元,卻賣到四九九美元,大 賺一七九美元相差甚遠。

搶占雲端供應 iPad不敵亞馬遜在乎的不是Kindle硬體能賺多少錢,而是後端龐大電子書下載的利潤,這些利潤遠超過亞馬遜在硬體上的投資。於是,Kindle大 賣,消費者大量購買電子書,魚幫水、水幫魚,讓亞馬遜電子書下載的銷售量,開始超越紙本書的銷售量。亞馬遜估計,現在每賣出一百本紙本書,同時就會賣出一 ○五本電子書。

事實上,亞馬遜kindle成功的模式,與蘋果的App Store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因亞馬遜的電子書下載服務做到極致,所以,即使Kindle功能陽春、畫面又黑白,也只能簡單上網,卻能夠在蘋果iPad引 發的科技大海嘯中,倖免於難。

這也是為什麼,市場會對亞馬遜推出平板電腦的動作,如此關注。「亞馬遜是第一次銷售平板電腦,卻不是它第一次 跨足硬體,千萬不要小看。」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分析。

「亞馬遜後端的數位內容服務,是繼蘋果之後最完整的,就連微軟、 Google都比不上。」尤克熙的話不是空穴來風。亞馬遜除了是全球網路零售業龍頭,坐擁二.八億名購物會員外,它還有百萬本電子書,是僅次於蘋果的 iTunes,全美排名第二的數位音樂商店,更提供影音出租等雲端服務。幾乎所有你想得到的娛樂內容,亞馬遜應用盡有,一樣也不少。

對經營 龐大雲端內容及服務的事業,亞馬遜確實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且規模遠大於蘋果。亞馬遜不僅自己經營龐大的網路電子商務,更把這些服務提供給外部企 業,使其能坐穩全球雲端服務最大供應商的位置。去年亞馬遜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營收達七億美元,占全球九成市場,這也是蘋果遠遠不及之處。

所 以,當亞馬遜成功地以Kindle寫出一條可行的勝利方程式。貝佐斯很明白,營收貢獻僅五%的Kindle實體銷售,並不是他的重點;亞馬遜手上擁有的 「內容籌碼」遠比蘋果大,且深獲消費者喜愛,才是他的勝利關鍵。所以即使亞馬遜晚了一年多才跨入平板電腦市場,一樣還是有賣點。

看準這一 點,貝佐斯要複製Kindle勝利方程式,讓亞馬遜的平板電腦,將消費者帶進音樂、影音、應用程式等商店裡購物,進一步推動這些數位內容的成長。這也難 怪,一位資深產業分析師就說,「亞馬遜要推出平板電腦,與蘋果iPad一比,有如大衛要挑戰巨人哥利亞。」低價競爭 恐再次衝擊台廠另一方面,亞馬遜的低價策略,也是一絕。

在平板電腦市場裡,iPad打從一開始,就將平板電腦價格帶卡死,一台iPad最低 售價四九九美元,最高不過六九九美元。對照蘋果其他產品線,iPad的價格顯然親民許多,這也是為什麼摩托羅拉Xoom、三星十吋Galaxy Tab搶在二代iPad前推出,卻被二代iPad的價格賞了一大耳光,又緊急降價。蘋果這一擊等同於直接打破許多品牌廠的價格戰算盤。

可 是,價格這一招對亞馬遜來說,卻不管用。

拿過去Kindle幾次降價紀錄來看,亞馬遜低價策略的執行度,比任一家品牌廠都徹底。一台 Kindle價格可以從最早的三九九美元,到現在只賣一一四美元,四年價格降幅高達七五%。

亞馬遜之所以能這樣玩,就在於它坐擁龐大的數位 內容利潤可支撐,在硬體上吃的虧,能從軟體一次撈回來。同樣地,倘若亞馬遜平板電腦也大行此道,用超低價策略先吸引消費者購買硬體,再將他們全黏在後端軟 體服務中,勢必會對獨霸平板電腦市場的蘋果造成偌大威脅。這也是一直以來宏達電、三星、華碩等品牌廠所無法做到的。

所 以,Forrester分析,如果亞馬遜平板電腦定價能遠低於iPad,將價格帶壓到三百美元以下,與iPad拉出一百美元差距。加上亞馬遜選在十月推平 板電腦,搶聖誕節商機的意圖十分明顯,而強敵蘋果的第三代iPad有可能趕不上今年問市。至少三個月的空窗期,等於給了亞馬遜絕佳的戰略優勢,今年第四季 要賣出三百萬至五百萬台,就不是難事。

只是,若亞馬遜平板電腦賣這麼便宜,對台廠到底是好是壞?不得而知。但可能進一步壓縮台廠獲利空間的 隱憂,已經開始籠罩供應鏈。電池模組龍頭大廠新普公司副總丁惠敏就直言,「亞馬遜訂單價格太便宜,我們沒接。」某家面板業者也私下透露,「亞馬遜跟蘋果一 樣,零組件價格被壓到很低,只有良率高、管理好的龍頭廠商才有賺頭,排在後面的業者,恐怕單接得愈多,虧得愈多。」而E-ink元太雖然和華映結盟搶亞馬 遜訂單,但還是把主要重心放在Kindle用的電子紙上,因為毛利高得多。

不論如何,當七成平板電腦市場都被蘋果一家囊括的情況下,亞馬遜 若能一躍而上,成為新一代救世主,對已在PC產業苦海浮沉的台廠而言,不脫是件好事。但是,依照蘋果、亞馬遜等大廠壓縮零組件價格不手軟來看,要期待亞馬 遜概念股能跟蘋果概念股一樣翻身,可就得謹慎小心,免得甜頭沒吃到,先被低毛利燙到。

亞馬遜(Amazon.com)

成立時 間:1995年

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見圖)主要業務:電子商務、雲端服務、線上電影出租、線上音樂商店

獲 利狀況:

營收(億美元) 每股盈餘(美元)2011上半年 197 0.86 2010年 342 2.53 2009年 245 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2

382.HK - 誰投了信心一票?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599109
查看 382.HK 威靈控股的 2011 年業績,顯示它經營艱辛

全年收入由 HK$72 億增至 HK$104 億,利潤卻只由 HK$5.3 億增至 HK$6 億;多做 40% 生意,但帶來 13% 增長


每股盈利 HK$0.21,以現價 HK$1.42 計,PE 6.6 倍;派息 4 仙,股利 2.8%,無甚驚喜

再 把 2011 年業績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威靈上半年收入 HK$60.8 億,毛利 HK$7 億,利潤 HK$3.9 億;下半年收入 HK$43.2 億,毛利 HK$5 億,利潤 HK$2.1 億;下半年收入少 3 成,毛利少 3 成,利潤竟少 4 成 6﹗

這無疑有季節性影響,但與 2010 年相比,2011 年下半年的減速無所遁形

2010 年上半年收入 HK$39 億,毛利 HK$5.25 億,利潤 HK$3 億;下半年收入 HK$31 億,毛利 HK$4.15 億,利潤則有 HK$2.33 億;下半年收入少 2 成,毛利少 2 成,利潤只少 2 成 2﹗

家電下鄉潮退令威靈舉步維艱,但優惠政策就這樣完結嗎?在今年
1 月初商務部曾表示要制定家電下鄉接續政策。在出口不繼、投資有限,國家又要力挽 GDP 增長的前提下,鼓勵內需,重推優惠政策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威靈為母公司美的工廠,專於微電機和洗滌電機。翻開美的 2011 年年報,發現威靈佔其關聯交易金額 42 億人仔,是總額的 66%。可以說,母公司美的倒楣,威靈食蕉;美的風光,威靈就能分一口

美的在今年 1 月 7 日宣佈計劃與開利合作拓展印度冷氣市場,美的投資 US$2 千萬,開利投資 US$1300 萬,將整合雙方在家用冷氣及美的部分輕型商用冷氣的生產和銷售業務,初步投資產能約 100 萬台。要知道印度人均收入低,美的平價冷氣很有競爭力,若在印度能大賣,就找到新的盈利點﹗


在產品方面,美的在節能技術上獨佔鰲頭,其獨有的全直流變頻冷氣的功率做到 30W,比普通直流更能節省達 59% 電。無獨偶有,國家又有新一輪電器節能補貼,仿彿是為美的和威靈度身訂造

政策乍雨還睛,母公司業務拓展,產品食正補貼,還未夠?

母公司美的集團的一系列增持,顯示它對此行業的信心和舖排


2011 年 11 月 23 日至 12 月 2 日,美的集團增持了 3383 萬股美的電器 (000527.SZ),平均作價 RMB12;12 月 6 日至 29 日,美的集團又增持了 337 萬股美的電器,平均作價 RMB11.67;12 月 15 日至 2012 年 1 月 16 日,美的電器 (000527.SZ) 增持了 631 萬股小天鵝 A (000418.SZ),平均價格為 RMB8.3,
高 PE 的它買入低 PE 的小天鵝 A,拉低美的電器的 PE,是優化資產的一步

美的集團的增持也缺不了 382.HK,它分別於 2011 年 11 月 16 日、今年 1 月 5 日和 1 月 6 日在場內以均價 HK$1.2 增持 2111 萬股

 如此一個大型舖排,也就說明了是誰對電器業,對威靈投下信心一票

查看往績,美的集團早在 2006 年 8 月中對 382.HK 作過 6 億 4 千萬股增持,均價 HK$0.13,為 5 合 1 後的 HK$0.65,往後乘勢抽升七倍﹗

政策陰睛未定?炒股跟紅頂白?而小弟選擇相信此行業龍頭的前瞻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2

你要設立一些一票否決的標準就剔除考察的範圍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30302009
投資就是要找絕品,要千里挑一,吹毛求疵,找到那種千載難逢的機會,重倉持有,那樣才有可能成就個人投資者優異的業績。
如果通過財務指標搜尋,很多情況下,會出來很多公司,粗粗瀏覽的話,往往會覺得這個不錯,那個也很好。
要成為優秀的投資者,你要假定,市場上沒有一個好公司。你再通過瞭解公司,讓公司顯現出來的特質來證偽你的結論。如果有公司證偽了你的沒有好公司的結論,那麼你就有了投資的標的。
在A股要長期盈利地生存下來,你要設立一些一票否決的標準,只要公司有這個特徵,就剔除考察的範圍。
我的一些否決條件如下:
1、國家絕對控股
2、週期性很強
3、不斷投入巨額資金更換設備
4、有過造假記錄
5、長期被市場過分看好
6、由投資者中盛行的一種理論作為買入理據
7、經過一番辛苦研究依然無法弄懂
這種嚴苛的標準篩選後,得到的投資標的就少之又少了。也許在A股觀察池裡也就10來只,能買入持有的只有3到5只。
如果不嚴格限制自己,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發現了無數的投資標的,那麼你也就跟大多數人一樣,業績平平甚至虧損。
你想不想成為一個絕品投資者,從選股中就能判斷出來,如果有緣讀到這段,請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只跟絕品糾纏。(每天一則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39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2014-11-10  TCW

 

人的味蕾有多好騙?整人實驗證明,只要包裝漂亮,連美食家也上當!十月,影音平台YouTube瘋傳一則影片:兩名男子巧手改造麥當勞餐點,然後邀請美食家試吃,竟獲得滿堂彩。

惡作劇的始作俑者是兩名荷蘭人,他們走進當地一場美食展,將速食產品裁切、擺設成宴會上常見的一口食(finger food),襯底是精美瓷盤,醬料改盛在透明玻璃器皿,然後有模有樣的打扮成服務生,向美食饕客推薦「來自米其林之流高級餐廳的有機美食」。

他們倆靠著華麗說詞,幫哈密瓜贏得「美味」、「更多汁」、「口感很好」的好評;重頭戲的雞塊和漢堡則囊括「肉質扎實」、「餘味無窮」、「層次豐富」的稱讚。當專家們被要求比較試吃品和麥當勞時,全都不約而同的說:「比麥當勞好太多,因為這是有機的嘛!」

專家的真實反應引起網友熱議,有些人大酸專家有眼無珠,光憑包裝和話術就認定,偽高級貨比較美味,實在有夠「假掰」;另一派則替專家喊冤,主張有機和美味並不一定是同一件事,麥當勞本來就迎合大眾口味,而且有機與否也非味蕾可辨。

味蕾失準危機,席捲全球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報導,這則影片雖然讓所謂的「美食家」顏面掃地,卻凸顯出潛在的食安問題:包裝和行銷技巧已經把我們的味蕾訓練得更習慣調味料,一如惡作劇主角所言:「當有人保證某項產品是有機食物,你會信以為真,還覺得它吃起來很美味。」

更甚者,味蕾失準恐怕已是全球性問題。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國內近三成學齡兒童有味覺障礙,無法清楚分辨酸甜苦辣。研究團隊指出,味覺遲鈍可能和重口味飲食有關,因為這些無法分辨味道的孩童通常少吃蔬果,而且特別偏好速食和重口味飲食。

以美食著稱的法國也看到類似問題,因而展開搶救味蕾大作戰。今年政府祭出一套為期三年的教育計畫,在課堂上教導法國小學生品嘗食物的原味,記錄視、聽、嗅、食、觸五感體驗。

飲食作家勒比永(Karen Bakker Le Billon)說,如今法國小學生的午餐從前菜到甜點一應俱全,而且一個月內都不會重複,連餐具都是動真格的刀叉和一摔就破的碗盤,儼然是餐廳格局的縮影;反之,美國小學生把番茄醬視為蔬菜,可見飲食教育的確有其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6

政壇小清新們 扳倒一票老里長

2014-12-15  TCW

 

沒有經費、沒有人脈、沒有政治背景,就不可能在選舉中脫穎而出嗎?

這次選舉,雖然在「民心思變」的基調下,各縣市首長出現許多令人意外的結果;但最基層的鄉鎮長與村里長選舉中,投入參選的年輕人,失敗,還是比成功的多。

以台北市為例,十四位二十九歲以下的村里長候選人全數落馬;而民進黨與台聯黨分別在全國推動的青年里長參選計畫,總共也僅有十多人當選,當選比率約兩成。

不過,總計全國三十五歲以下的當選人至少超過三十位,雖占全國鄉鎮村里長的比率不到○.五%,但就人數而言,已是歷年最多。

在這之中,有不少年輕人沒有從政經驗、不投靠派系,卻能打敗挾政黨與行政資源的鎮長、與在位十幾年的老里長,為台灣地方自治的選戰,示範出不同可能。

陳紀衡,二十九歲,即將上任的全國最年輕鎮長。

南投縣集集,全台灣人口倒數第三少的小鎮。傳統以來選民政治傾向「偏藍」,陳紀衡卻以約四千票比二千八百票的亮麗成績,擊退現年五十七歲、國民黨籍、連任過六屆里長的嚴鴻邦。

參與過太陽花運動的陳紀衡,學運時,被數十萬人上街的場面震撼,心想:「年輕人團結其實可以做很多事。」加上一直想回家照顧臥病多年的母親,於是決定回鄉參選。

未曾參加過選舉、由新政黨「樹黨」推薦,在地方上沒有人脈的陳紀衡,為什麼能脫穎而出? 他所扳倒的,是負面的選舉文化。

他擊敗流言式攻訐一人走路拜票,MV講政見

從以音樂會的形式成立競選總部開始,他打的就是一場別於傳統的選戰。

當對手由大群的地方人士協同掃街拜票時,他經常獨自騎著摩托車、走路,挨家挨戶拜票。當對手在選舉號次抽籤時,動員遊覽車載來兩、三百人造勢,他選擇一個人前往,營造「單刀赴會」的氣勢。

「我其實也可以找到十幾個人陪我去,但那不如我自己一個人去。」話不多的陳紀衡,心裡的算盤,卻撥得很縝密。

他在街頭自彈自唱拍MV宣揚理念、在集集車站前舉辦「free hug(擁抱送暖)」活動幫公益團體募款。選前的公辦政見發表會上,更準備好統計數字、拿出過去政府單位調查的報告,講述自己可以怎樣讓集集變得更好。

但反觀現任鎮長嚴鴻邦,在這次選舉中對陳紀衡的攻訐,似乎不能為選民接受。

民進黨南投縣議員陳昭煜觀察,從選舉開始,地方上便不斷流傳嚴鴻邦針對陳紀衡年輕、沒有從政經驗等個人特質的批評,並宣稱會大敗陳紀衡,讓對方無法領回保證金,「一隻嘴把人講得沒一塊好(編按:台語,指將人批評得一文不值)」。

而在臉書上的集集人社群中,更有民眾上傳影片,記錄在婚宴場合,陳紀衡主動上前向嚴鴻邦握手致意,嚴鴻邦卻撥開陳紀衡的手,別開臉,不肯正視對方。

消息很快的傳開,純樸的小鎮,民心慢慢往「少年家」靠攏。一位國民黨南投縣議員忍不住感嘆說:「國民黨選舉的方式,有些選民可能已經不能接受了。」

「婚宴那次是被設計的!」對此,嚴鴻邦接受本刊求證時表示,選舉中,許多關於自己「高傲、輕敵」的耳語都是不實流言,強調自己也曾在別的場合跟陳紀衡握手;他也給予新鎮長祝福,期待新人新氣象。

比起一般鄉鎮長候選人,動輒花上兩、三百萬。這次參選,陳紀衡只花了約七十萬元,其中近四十萬元是自己的存款,另有約二十萬元的政治獻金,與樹黨補助的十萬元經費。他說,近期將仿效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將選舉支出完全公開,供大眾檢視。

她看到地方萬年不變用社區營造願景打動里民

與南投比鄰的台中,火車站前歷史最悠久的聚落之一——綠川里,也在這次選舉中變天。

新當選的里長薛雅文,三十三歲,選前才加入民進黨。沒有從政經驗的她,卻在這次以五票之差,險勝已在位十多年的老里長、國民黨的楊文宏。

她勝選的關鍵,在於以建築與都市規畫專業,駁倒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

綠川里,曾經是台中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十幾年來,卻因商圈移轉而沒落。走在街道上,四處都是拉下的鐵門、停業多年的店家。綠川里居民想回到輝煌熱鬧的狀態已經很多年,現實,卻依舊殘酷。

直到近兩、三年,開始有了變化。

長年居住台中的作家劉克襄觀察,這幾年,台中有名的日出乳酪蛋糕,改造綠川里內舊建築宮原眼科及第四信用合作社,帶來人潮。同時也有年輕人開始在中區蹲點,嘗試改造社區,「這邊有太多的年輕人,在這一、兩年想帶來改變。」

中區的氛圍,已慢慢轉變。剛好此時,建築系畢業,曾參與台北寶藏巖藝術村整建工程,並擔任過汐止夢想社區的駐村藝術家,有著社區營造經驗的薛雅文出現了。

競選期間,她每天挨家挨戶拜訪,市場裡一個一個攤位走動,跟居民說自己的想法,談論對中區的願景。

「這邊的人其實都很想改變,有店家看到我自己設計的名片,會問我能不能也幫他們的店改造一下。」薛雅文回憶。

不用大聲公掃街,也不像一般候選人印面紙、送贈品。整場選舉,她只辦了一場音樂會,競選經費支出共三萬元。

薛雅文的專業,正切合綠川里里民重返往日榮景的心願,在改變的條件萬事俱備下,她這股東風,便吹進了綠川里里民的心。

他走林佳龍模式蹲點堅持不買票,宅男扳倒黑金

年輕人推翻地方勢力的故事,同樣在新竹上演。

林子丞,新當選的新竹縣竹東鎮榮華里里長,三十一歲,放棄在科技公司訊映光電當法務的百萬年薪,這是他第二次參選里長。

四年前,自承是「宅男」、不擅與人交際的他,觀察到公司附近的里,不但將荒煙蔓草的空地變成停車場,還蓋起里民活動中心,心想:「原來里長願意做事,地方是可以改變的。」

他主修法律,長期不滿台灣政治被少數人掌控,認為參選權也應該被普及。

一次,林子丞回家和父母抱怨,自己家所在的里多年來沒有改變,連家門口水溝蓋空著好幾個月都沒補起來,媽媽一句:「年輕人抱怨那麼多,不然你來做嘛!」本想堵住他的嘴,沒想到卻讓他決定挽起袖子,參選里長。

當時雖然落選,但四年來,他持續在里內發揮資訊專長擔任義工,平時也勤於參加學校與社福團體的志工,幾乎每週都參加服務,樹立起熱心公益的形象。

但他這次能以二千五百票、過半得票率扳倒其他三位候選人的關鍵,在於他堅決與黑金說不。

他回憶,參選之初,地方人士都跟他說:「你不買票怎麼可能選得上?」

也曾經有地方派系找上他,開出競選經費全免、但一切得聽從派系安排的條件,拉攏他加入,經過一番掙扎後,他心想,參選的初衷,是想讓年輕世代在政治上能有主導權,因此斷然拒絕。

整場選舉下來,他只花了不到十萬元。一名新竹縣議員透露,在過去,新竹縣越是鄉下的地方,買票風氣越嚴重,「有些人選一次里長可能就要花一、兩百萬。」

選舉結果證明,他花四年時間走遍里內大小巷道,針對每一個鄰提出具體改善軟硬體的政見,比撒錢更能夠拉近里民的心。

當選只是開始,這些平均年齡三十歲上下的新世代鎮長、里長,未來仍得面對派系鬥爭、資源分配、政黨惡鬥這些政治界的老問題。但至少已為台灣最基層的地方自治,種下改變的契機。

【延伸閱讀】請叫我里長伯!—今年九合一選舉鎮、里長當選素人

●陳紀衡出生:1985年當選村里:南投縣集集鎮黨籍:樹黨學歷: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競選經費:約70萬競選心法:拒打負面選戰

●楊偉浚出生:1990年當選村里:台中市中正里黨籍:無

●楊弼勝出生:1989年當選村里:高雄市誠德里黨籍:無

●林子丞出生:1983年當選村里:新竹縣榮華里黨籍:無學歷:玄奘大學法律研究所競選經費:約10萬競選心法:熱心服務拒賄選

●詹晉鑒出生:1982年當選村里:台北市萬興里黨籍:民進黨

●鄧長安出生:1981年當選村里:新北市安和里黨籍:無

●薛雅文出生:1981年當選村里:台中市綠川里黨籍:民進黨學歷:淡江大學建築系競選經費:約3萬競選心法:專業切合地方需求

●鄭允強出生:1980年當選村里:台北市金龍里黨籍:無

●江慶尚出生:1980年當選村里:桃園市東埔里黨籍:無

●林美君出生:1979年當選村里:台北市中行里黨籍:無

註:本表僅取35歲(含)以下,扣除曾任政黨職、立委或議員助理等職務,或為政治世家者。前後順序為年齡從小到大排列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902

柯P廣告詞「這一票,聽孩子的話」 就是盧建彰想的 最會說故事的廣告鬼才 教你感動人

2015-08-03  TCW

所有人都愛聽故事,卻只有極少數人有辦法說得精采。最會說故事的廣告鬼才告訴你:就算沒有華麗的文采、滔滔不絕的口才,只要用心感受,你也能說出改變世界的動人故事。

撰文•鄭閔聲

如果從今天算起,你的生命還有六十年,那你的『人生帳戶』裡只剩下兩萬一千九百天,連二十二K都不到,而且是每天早上醒來就減少一點喔。更何況,我們很可 能都剩不到六十年了。」留著一頭棕色長髮的盧建彰將胸口靠在咖啡桌上,一邊屈起右手手指作勢計算著,瞪得大大的圓眼卻帶著笑意,「如果你的人生就只有這二 十二K,你會不會想過得有意義一點,讓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一點?」他說,「分享最好最棒的故事,就是我的方式。」去年十一月,參選台北市市長的柯 文哲推出了唯一一則電視競選廣告:「這一票,聽孩子的話」。這支全長一百三十五秒的黑白影片,投票前兩周先在YouTube上架,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吸引八 萬人次點閱,在電視頻道上放送後更是大受好評。選後不少學者與政論家皆認為,柯文哲能以懸殊差距勝選的關鍵,就在於「為孩子投票」的感性訴求,成功打動中 間選民。

靈感 來自於觀察

祕訣:永遠對生活保持興趣這支情感真摯的短片,正是由盧建彰一手策畫拍攝;但被問起那些觸動選民的靈感從何而來,原本一開口就像是要連講一天一夜的他卻只 是含蓄地說:「其實我什麼都沒做,我只是把人們的心聲說出來;影片的素材就是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我頂多就像是在玻璃背後塗上水銀,映射出人們真實的面 貌。」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眼前這位廣告業出身、外型有些狂野不羈的導演,作品曾拿下國內外無數獎項,二十九歲就當上外商公司創意總監,每年掌握五到六億 元的廣告預算,事業如日中天。但不按牌理出牌的盧建彰,在三十五歲那年辭去眾人稱羨的工作,先到台藝大進修電影,接著成立製作公司,為的只是想用更無拘無 束的方式,說自己想說的故事。

這位創意鬼才本身,就是個精采的故事;他說故事的本領究竟是與生俱來,或者後天養成,更加令人好奇。

「小學我周末放假時,父親常得上班,這時候他就會把我載到書店耗一整天,下班後再把我接回家。傍晚見到爸爸,我就會把一天看的書總價全部加起來,向他炫耀 我『賺』了多少錢。」盧建彰笑著回憶,自己對「故事」的興趣,是打從兒時的廣泛閱讀開始;高中時代他又發現,每當自己講起故事,就能吸引同學,甚至異性的 目光,從此決定將說故事作為人生志向。

「其實故事每天都在身邊發生,只是你有沒有用心觀察、傾聽。」盧建彰說,「至於怎麼在適當的時機分享故事,就是你對世界有沒有與眾不同的看法與關懷。」盧建彰認為,要說出好故事的首要條件,是永遠對生活中的人與事保持興趣。

溫度 來自於同理心

祕訣:真誠的心說真實的事「他對人有很多關懷與真性情,也很願意在有人需要幫助時,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年八月高雄發生氣爆意外時,藝人張鈞甯受盧建彰邀 請,用極短時間錄下朗誦詩文的短片,撫慰受災者,在張鈞甯眼中,表面上詼諧逗趣的盧建彰,其實有顆極度纖細敏感的心。

早在紀錄片《看見台灣》前,就曾與盧建彰合作空拍廣告的導演齊柏林也認為,盧建彰的敘事手法淺顯易懂,不會讓人感到壓力,總能精準地使觀眾留下印象,「我 想或許他是先對故事有了感動,才能呈現讓人感動的作品。」「聰明與各種算計都不足以打動人心,只有真誠地說出真實的故事,才能讓人感受到力量與溫度。」盧 建彰解釋,自己不習慣過度美化的呈現方式,因為完美本身,很可能就是虛偽的開始。

操刀柯文哲的競選廣告,也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當選前一個月,柯文哲辦公室找他溝通如何製作這支影片時,負責人只簡單地說:「柯P的特色是誠實,希望能讓四十五歲以上的選民支持他。」盧建彰天馬行空地設想各種可能後,決定歸零思考,將自己的生命經歷投射在廣告片中。

他想起自己尚未出生的女兒,未來極可能無法在台北市找到一份足以餬口的工作,更遑論在此置產、養育下一代,身為父親的他又能做些什麼?「這一票,聽孩子的 話」,這幾個字,此時突然出現在盧建彰的腦海中,於是他提筆寫下短詩,找來同樣為人父的素人朋友擔任旁白,搭配台北市民日常生活的畫面,一則可能改變一個 世代的故事,就此誕生。

「我看到影片當下的直覺是,他在說自己的人生,不是為了交代工作。」選戰期間擔任柯文哲網路文宣部主任的李厚慶說。

「重點其實從來不在說故事的技巧,而是你能不能試著同理聽故事的人。我愛我的女兒,所以我能體會同樣深愛子女的父母的想法,說出他們的心聲。」盧建彰解釋。

力量 來自於動機

祕訣:讓周遭、世界變得更好「有力量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透過故事讓一切更美好的想法。賈柏斯之所以偉大,也只是因為他最先想到要用橡皮筋把電腦和手機綁 在一起,結果世界就從此改變了。」盧建彰笑說,「我這個故事如果讓你更積極正面,你就會想辦法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那這個故事就很有力量了,不是嗎?」

盧建彰

出生:1976年

現職:導演

學歷:中山大學企管系

經歷:奧美廣告文案、智威湯遜創意總監主要獎項:時報廣告金像獎影片類交通項 金獎(Mazda 5狗狗篇、Mercedes-Benz S-Cclass許願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52

百度李彥宏發內部信:反思價值觀被擠壓變形 建用戶體驗審核一票否決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1375.html

5月10日上午,百度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今日面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他在信中表示:強調用戶至上,犧牲收入在所不惜。

李彥宏在內部信開頭稱,一月份的貼吧事件、四月份的魏則西事件引起了網民對百度的廣泛批評和質疑。“其憤怒之情,超過了以往百度經歷的任何危機。”

李彥宏在信中問道:“這些天,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會想:為什麽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戶不再熱愛我們?為什麽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了?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他稱,在創業初期的百度傾聽用戶的聲音,了解用戶的需求,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贏得中國市場。但是在今天,他更多地會聽到不同部門為了KPI分配而爭吵不休,會看到一些高級工程師在平衡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之間糾結甚至妥協。

“用戶也因此開始質疑我們商業推廣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吐槽我們產品的安裝策略,反對我們貼吧、百科等產品的過度商業化……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淩駕於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李彥宏說。

李彥宏稱,在接下來的時間必須集中力量做好幾件事:首先,是重新審視公司所有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因變現而影響用戶體驗,對於不尊重用戶體驗的行為要徹底整改。百度要建立起用戶體驗審核的一票否決制度,由專門的部門負責監督,違背用戶體驗原則的做法,一票否決,任何人都不許幹涉。

其次,要完善百度的用戶反饋機制,傾聽用戶的聲音,讓用戶的意見能快速反映到產品的設計和更新中,讓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成為搜索排名的關鍵因素。

最後,要繼續完善現有的先行賠付等網民權益保障機制,增設10億元保障基金,充分保障網民權益。

 

以下為李彥宏內部信全文:

《勿忘初心 不負夢想》

各位百度同學:

一月份的貼吧事件、四月份的魏則西事件引起了網民對百度的廣泛批評和質疑。其憤怒之情,超過了以往百度經歷的任何危機。

這些天,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會想:為什麽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戶不再熱愛我們?為什麽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了?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還記得創業初期的百度,那時我們主要在跟谷歌等競爭對手搶用戶,但我更怕的是它去高價挖我們的人才,谷歌完全有實力給百度的工程師們開出三倍以上的工資待遇來。後來他們進來了,卻幾乎沒有挖動我們什麽人。細想起來,那個時候大家都憋著一股氣,要做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特別自豪。那時候我們的招聘海報經常用一個名人的頭像,在下面配一句簡練的文字。比如用魯迅的頭像,下面配的文字就是:“是翻譯,還是用創作尋找中國意義?”用錢學森,文字就是:“是在海外住別墅還是回中國做導彈之父?”用毛澤東,文字就是“是投降,還是比敵人更強”……一直到今天,每當我把這些詞句說給後來人聽時,都會幾近哽咽。在這些夢想的感召下,我們去傾聽用戶的聲音,去了解用戶的需求,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一點點地贏得了中國市場。是我們堅守用戶至上的價值觀為我們贏得了用戶,也正是這些用戶在貼吧里蓋樓、在知道里回答問題、在百科里編寫詞條,他們創造的內容、貢獻的信息,讓我們區別於競爭對手,成就了百度的輝煌。

然而今天呢?我更多地會聽到不同部門為了KPI分配而爭吵不休,會看到一些高級工程師在平衡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之間糾結甚至妥協。用戶也因此開始質疑我們商業推廣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吐槽我們產品的安裝策略,反對我們貼吧、百科等產品的過度商業化……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淩駕於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今天,百度能影響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信息的流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市場的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複雜,好的,壞的,美的,醜的,真的,假的,在網上都有。每天有無數的人會根據在百度搜到的結果去做決策,這也對我們的產品理念,行為準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為用戶負責!

網民希望我們做的事兒,我們要順應民心和民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哪些錢可以賺,怎麽賺,關鍵時刻高管和員工如何選擇,這些問題時刻考驗著我們的商業道德和行為規範。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必須集中力量做好幾件事:

首先,是重新審視公司所有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因變現而影響用戶體驗,對於不尊重用戶體驗的行為要徹底整改。我們要建立起用戶體驗審核的一票否決制度,由專門的部門負責監督,違背用戶體驗原則的做法,一票否決,任何人都不許幹涉。

其次,要完善我們的用戶反饋機制,傾聽用戶的聲音,讓用戶的意見能快速反映到產品的設計和更新中,讓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成為搜索排名的關鍵因素。

最後,要繼續完善現有的先行賠付等網民權益保障機制,增設10億元保障基金,充分保障網民權益。

這些個措施,也許對公司的收入有負面影響,但我們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因為我相信,這是正確的做法!是長遠的做法!是順天應時的做法!

十年前,我們以搜索為基礎,創立了貼吧、知道、百科等新產品;今天,我希望我們以人工智能為基礎,把語音搜索、自動翻譯、無人車做成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新產品。百度要跑完從大企業到偉大企業的長距離,要有拓展業務的“體力”,更要有堅守簡單可依賴文化的“意誌”。讓我們堅守用戶至上的價值觀,為實現讓人們平等便捷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努力拼搏,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和自豪!

Robin

2016-5-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69

環保風險納入風險管理 進出口銀行實行“一票否決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803.html

6月16日,中國進出口銀行以“踐行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發展”為主題再次亮相銀監會銀行業例行發布會。在國家淘汰“兩高一剩”行業調控下,中國進出口銀行將環保評估納入到貸款貸前調查、貸中評審、貸款發放和支付以及貸款管理各個階段,將環保風險作為風險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何為綠色金融?

對於綠色金融和傳統信貸的區別,中國進出口銀行授信管理部副總經理成澤宇表示,傳統信貸內部流程和理念並不涉及對企業環保資質的評估,踐行綠色金融,則需要對企業授信前期進行貸前調查,將環境保護和社會風險作為重要內容,進行雙人雙杠調查。

成澤宇表示,以前所有銀行評級體系見不到涉及綠色信貸的指標和要求。踐行綠色金融之後,進出口銀行根據企業歷史環境表現嵌入評級,通過評級調整信貸登記。授信審查階段,對企業準入資質實行嚴格審查,在授信定價方面,對於環評非常好、綠色支持節能減排領域客戶,銀行會進行定價調整下調貸款利率,對於環保不達標的授信企業,銀行將上調貸款利率。

在授信後期,成澤宇表示,銀行對企業和社會風險實行嚴格的檢查。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環保部的環境事件,銀行會馬上和企業聯系,檢查貸後管理力度,約談企業管理人員,跟蹤處理環境事件的進度,要求提供整改報告,甚至停止授信。並且銀行會根據嚴重程度,根據不同等級實行不同力度的檢查。

踐行綠色金融,具體到進出口銀行有哪些做法?對此,中國進出口銀行戰略規劃部總經理馮春平表示,該行落實綠色金融理念,建立綠色信貸制度體系,並豐富和完善綠色信貸業務體系,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綠色業務,強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開展轉貸業務的過程中,進出口銀行堅持將綠色信貸理念融入其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進出口銀行特色的轉貸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貸款業務產品構架。

截至2015年末,進出口銀行節能環保項目與服務貸款余額766.02億元,較年初增加236.83億元,同比增長44.75%,高出同期全部貸款余額增速24個百分點。

據初步統計,2015年進出口銀行綠色信貸業務支持的項目合計減少標準煤使用量505.72萬噸,二氧化碳減排當量1401.9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41萬噸,減排氮氧化物4790.29噸,節水1328.12萬噸。同時,進出口銀行嚴格限制“兩高一剩”行業及涉及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違法違規且尚未完成整改企業的信貸投放,“兩高一剩”行業貸款余額逐年降低。

環保風險納入風險評估

在國家淘汰“兩高一剩”行業調控下,進出口銀行將環保評估納入到貸款貸前調查、貸中評審、貸款發放和支付以及貸款管理各個階段,將環保風險作為風險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馮春平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對貸款受理與盡職調查階段,實施嚴格的準入標準,明確盡職調查階段應包含環境和社會風險方面內容。要求各經營單位在嚴格審核客戶和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狀況的基礎上,對客戶和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進行初步分類。同時,對擬授信客戶進行嚴格的合規審查。

在貸時審查階段執行嚴格的評審標準,馮春平介紹,建立並實施“環保一票否決”機制。同時,堅持做到“四個不”提供:不符合相關國家環評、節能審查和土地預審要求的項目,不提供各類授信支持;不符合相關國家產業政策和本行授信政策的項目,不提供各類授信支持;列入國家淘汰類的項目,不提供各類授信支持;違規建成的項目,不發放流動資金類貸款。

在實際操作中,馮春平表示,進出口銀行評估審查部門將“取得項目所在地環境保護部門的批準”作為送審前提條件和要素之一,將環保風險作為風險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貸款資金發放和支付階段,馮春平表示,進出口銀行將客戶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狀況作為貸款資金發放和支付審核的重要內容。如項目應獲得而未獲得環評、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審批,不預先撥付資金進行開工前準備和建設;如項目環保、安全生產、職業健康設施的設計、施工、運營與主體工程不同時,暫停主體工程建設的資金撥付,直到“三個同時”實現為止;如項目完工後應獲得而未獲得項目竣工環評、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審批,不撥付項目運營資金。在貸款資金發放和支付審核的過程中,如發現客戶存在重大風險隱患,可中止直至終止貸款資金的發放和支付。

在授信後管理階段,馮春平表示,進出口銀行將環境和社會影響方面的內容納入貸後檢查報告。明確要求各經營單位在資產風險分類、準備計提、損失核銷等方面充分考慮環境和社會風險因素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73

環評一票否決應當保留嗎 ——對環評法修訂的冷思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94

(朱宇宙/圖)

如果賦予環保部門一票否決權,等於是把環境保護淩駕於人的生存與經濟發展、正義與效率及人權與產權等所有其他目標之上,固然是遂了某些環保人士的願,但這忽略了政府公共治理多目標性與複雜性。

2016年7月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修改了六部法律,其中包括一部實業界與環保人士都非常關切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評法於2002年10月28日通過,2003年9月1日施行,總共有38條(正文35條+附則3條),這一次正文一口氣修改了9條,修改的比例不低。修訂後的新法將於2016年9月1日施行。

有趣的是,對環評法修訂的看法很極化。有人認為環評威力與環保部門權力均得到了加強,依據是不僅堵上了“允許建設項目事後補辦環評手續”的口子,而且對環評未批先建的處罰也加重了,違法者最高將被處以建設項目總投資額5%的罰款。也有人認為“環評審批不再作為建設項目審批核準的前置條件”,乃是動搖環評威力根基之舉。孰是孰非?

先把結論撂在這兒:這次修訂,方向是正確的。

要理解這一點,必須要首先理解下述兩個基本的修法考慮。其一,新環保法於2014年4月24日通過,2015年1月1日施行,相對於舊法修改幅度非常大,如極大加強了違法排汙的處罰力度,環評法在處罰力度等方面也要向其看齊。

其二,在簡政放權與行政審批改革的大背景下,環保部門也要減少不適當、不必要的行政審批,以創造對實業更友好的環境。

說到底,是要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進行權衡,以達到最優的均衡點。這應該是本次環評法修訂的內在邏輯。我們就攤開來看一看吧。

規劃環評:無一票否決

環評法對環評的定義是“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區分了兩類環評: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接受環評的主體,前者是政府,後者是企業。

根據環評法第7-8條與國務院2009年《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第2條,規劃環評又分為兩類:相關政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和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要有綜合性規劃環評;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與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要有專項規劃環評。

可見,規劃的環境影響是全局性的,或影響一個區域所有人所有地方,或影響一個區域許多人許多地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主要是局部性的,主要影響周邊的人與地方。在這個意義上,面上線上的規劃環評重要性與影響度要大大高於節點式的建設項目環評。

規劃環評這麽重要、影響範圍那麽大,是否賦予了環保部門審批核準的權力或曰一票否決權呢?規劃環評機構是否必須持有環保部門頒發的環評資質證書才行呢?答案都是否定的。

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編制綜合性規劃及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要編寫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編制專項規劃,要在報送審批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這兩類環評文件,由規劃編制機關編制或者規劃環評機構編制。前一種路徑意味著規劃編制機關完全可以從程序上繞過環保部門。而且,環評由環評機構來做,但環評文件由規劃編制機關來編制,幹活的與寫報告的,誰為主導是不言而喻的了。

再看由規劃環評機構組織環評並編制環評報告的路徑。有趣的是,截至目前,從來沒有出臺過要求規劃環評機構具備環評資質的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只是,從2003-2006年,環保總局/環保部先後公布過四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推薦單位名單”,總共317家機構有被環保部推薦。既然是推薦,非強制的,那理論上,政府或規劃編制機關既可以從推薦名單中選擇,也可以從名單之外自行選定。

除此之外,環保部門的存在感還是有的。

環評法第13條規定,政府在審批專項規劃草案、作出決策前,應當先由政府指定的環保部門或者其他部門召集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對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查,並提出書面審查意見。根據這一條,審查小組,可由環保部門召集,也可由其他部門召集。不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第17條規定為“在審批前由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召集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就算審查小組一律由環保部門召集吧。

環評法第14條規定,政府部門在審批專項規劃草案時,“應當將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審查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在審批中未采納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審查意見的,應當作出說明,並存檔備查”。本次環評法修改,這一條又增加一款:“審查小組提出修改意見的,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應當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和審查意見對規劃草案進行修改完善,並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和審查意見的采納情況作出說明;不采納的,應當說明理由。”可見,規劃編制機關對規劃環評與審查意見是有權不采納的,審查小組及其背後的環保部門沒有一票否決權。只有規劃審批機構對規劃才有核準與否決權。

公共治理:多目標性

總之,環保部門對規劃環評機構只是推薦,並無強制認證環評資質之權;由環保部門召集的審查小組,對規劃環評只能提審查意見,並無審批核準之權。對這種安排,某些環保人士是不滿意的,他們主張給環保部門對規劃環評的一票否決權。如何看待這種主張?

如果賦予環保部門一票否決權,那就意味著至少有兩個政府部門對規劃有否決權了:一是環保部門,規劃環評被否決了,就等於整個規劃被否決了;二是規劃審批機構,但只有在環保部門審批核準規劃環評之後,規劃審批機構才有機會對規劃進行核準或否決。很顯然,由於環保部門與規劃審批機構的否決權是前後並聯的關系,被置於流程前端的環保部門否決權優先級更高、實質權力更大。就好比能不能進一流名校由A說了算,能不能畢業拿學位由B說了算,A與B哪一方權力更大是不言而喻的。

這種安排,等於是把環境保護淩駕於人的生存與經濟發展、正義與效率及人權與產權等所有其他目標之上,固然是遂了某些環保人士的願,但這忽略了政府公共治理多目標性與複雜性。

政府公共治理是一個多目標的複雜函數,不計代價、不顧其他同階及高階目標,只顧實現一個目標效果最大化的做法,既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把環境保護總體上置於人的生存之上,或把所謂的“動物權”“植物權”至於人權之上,乃是率獸食人,有何合理性可言?

從宏觀上看,有效率且公正的環境保護,應該是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與產權保護、動植物的生存與人的生存等關系之間進行有效的權衡。在制度設計上,就反應為讓政府審批機構站在一個超越部門利益與部門目標的更高位置,對較多代表環保部門立場的規劃環評及審查意見與較多代表其他部門立場的整個規劃進行權衡,獨享規劃的核準與否決權。

在一個審批流程中,有且僅有一個部門享有否決權的程序設計才是合理的。新環評法繼續維護了這一設計,是極為明智的。

項目環評簡政放權

現在看建設項目環評。根據舊環評法,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環評是有一票否決權的,本次修訂之後,一票否決權有什麽變化?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理解建設項目環評修訂的邏輯。

與許多人想象的相反,環保部門的執法權是非常大的,主要體現在對建設項目環評的審批核準及日常的上門檢查與處罰上,不亞於消防部門的權力。

這種審批與執法權力提供了尋租與腐敗的空間。2014年兩會時,新華網刊發報道《環保部門腐敗趨於高發 代表委員:比霧霾更可怕》,列舉了多個案子:2013年安徽環保領域大案窩案,共查辦133人;2012年江蘇南通系列環保窩案,30余人落馬;2007年浙江杭州環保系統腐敗案,共涉及杭州13個區縣90多人。

本次環評法修訂,在縮減環保部門行政審批方面可圈可點。第一,刪除了第17條第2款“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涉及所謂的水評(水影響評價)。2015年4月,總理李克強說:“現在要建一個項目評估環節實在太多了:環評、水評、能評、安評、震評、交評、災評、文評、雷評、氣評……”減少了一個建設項目環評審查的主體,讓企業緩了一口氣。

第二,取消了建設項目環評預審制度。原來規定“建設項目有行業主管部門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預審後,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少了一家婆婆之後有利於縮減整個流程的時間、減輕企業的制度費用。

上述兩條乃是把建設項目環評審查的權力歸並到了環保部門手中。

第三,環保部負責把建設項目分為三類: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第三類項目填報的環境影響登記表現在改行備案制,這一條是環保部門縮減權力,能免除不少企業的負擔。

上述三大修訂的邏輯,就是簡政放權的邏輯。

項目環評:並行否決權

現在看本次環保法最重大的一個修訂,也是簡政放權的邏輯。

舊環評法第25條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法律規定的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該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這一條確立了所謂的“環評前置”,即項目環評的行政審批要優先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與項目核準,環保部門如果沒有通過項目環評,那就遊戲結束了。

正是這一條,賦予了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環評的一票否決權,等於是環保部門與項目審批部門先後享有項目否決權,串聯關系決定了環保部門享有的是優先級否決權。最早正是這一條,令環保部門崛起為核心實權部門,令環保與消防成為企業需要花最大力氣與最多資源來應對的兩個監管機構。

新環評法將該條改為: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最大的改動是刪除了“該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這意味著“環評審批不再作為建設項目審批核準的前置條件”,環保部門的環評審批與項目審批部門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與項目核準成了並聯關系,可同時進行。

那麽,理論上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環保部門否決了企業的建設項目環評,但項目審批部門卻同意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核準了項目,那企業是開工還是不開工?由於現在是環保部門與項目審批部門享有並行且獨立的否決權,企業是不能開工的。

這種安排的好處,一是縮減了項目審批時間,二是讓環保部門的優先級否決權變更為同等級否決權,削減了環保部門的權力。但企業同時走兩個部門的審批流程,一下子投入的資源就更大了,如果事後有一個部門的審批沒過,那投入的資源就全沈沒了。

對有政府背書的國有建設項目或有政商背景的大型民企建設項目來說,有政府的協調,並行否決權的風險是可控的。但對沒有背景的一般民企來說,並行否決權是一大麻煩。

一個可行解決之道是仿照規劃環評,取消環保部門的建設項目環評否決權,由環保部門出面召集類似的審查小組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供項目審批部門參考,由項目審批部門獨一行使對項目的核準與否決權,使得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走一樣的程序,讓企業享受與政府部門一樣的便利。如果更重要、影響範圍更大的規劃環評可以這樣做,沒有道理說影響範圍較小的建設項目環評反而不能這樣做。

事實上,環評法第18條第3款本次已修改為:已經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包含具體建設項目的,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應當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應當根據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意見予以簡化。新加上中間一句話,縮減了環保部門的自由裁量權。是的,如果一個區域的規劃環評已通過,所涵蓋的所有項目加起來都沒有超過當地的環境容量,邏輯上已經內蘊了相關具體項目環評也已全部通過。

真這麽做了,環保部門仍是核心實權部門,因為仍保有上門調查權與處罰權,只是把工作重心從事前監管轉為了事中事後監管。根據新環保法,對企業違法排放汙染物,環保部門可以給出按日連續罰款的處罰。真老虎的牙齒仍閃著懾人的寒光。

環評:邊界在哪里

眾所周知,建設項目環評機構需要環保部頒發的資質證書,目前有效的部門規章是環保部2015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而規劃環評機構不需要資質,真是一個有趣的對比。環評法第22條第2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建設單位指定對其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機構”,那是說建設單位自行選擇有資質的環評機構咯。

這一條本是為了避免環保部門與官員的尋租,但帶來一個利益沖突問題。環評機構是由建設單位選的,費用也向建設單位收取。希望環評機構保留科學上的誠實性與獨立性,不受建設單位推進項目需求(這是不需要提點的)之影響,就有些困難。比如環評中有公共參與的環節,怎麽選擇被調查樣本,操作空間是很大的。

假設環評機構A完全憑著科學良心與專業行事,環評結果負面就寫負面,環評在環保部門通過的概率要遠遠低於其他環評機構;環保機構B各種迎合雇主通過項目的需求,甚至與相關職能部門有良好關系,環評過堂概率極高。試問,企業會選擇哪一家呢?

市場化或取消環評機構資質,都不能解決這個利益沖突問題,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驟:(1)一個建設項目環評招標可讓若幹個環評機構入圍,然後建設單位抓鬮來選擇,並且環評內容僅限於環境方面,包括分析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可能影響及采取環保措施的改善情況等,不再涉及公共參與方面。(2)環保部門對環評報告進行審查,考慮其采取環保措施後對當地環境容量的影響,除此之外別無自由裁量權。這是讓科學的歸科學。(3)項目審批部門進行綜合審查,考慮項目的盈利性+稅收收入,考慮項目對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與周邊物業的可能貶值,並折算成經濟補償數額,這就把環境影響成本化了。如果項目盈利足以覆蓋補償成本,那就應該予以批準項目。以環評一票否決槍斃掉本來應該批準的項目,是不明智的。這是讓產權的歸產權。公共參與解決不了產權問題。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讓產權的歸產權,給且只給公允市價補償,就不需要太多的這個評那個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82

月餅票銳減八成!往年“幹一票”凈賺數萬的黃牛轉型了

秋風起,“月餅節”將至,吃貨們探討哪家月餅好吃,黃牛們則關心哪種月餅票好倒騰。

然而,今年的黃牛在中秋前夕回收到的月餅票數量僅為往年的20%甚至10%,而收到月餅票後,由於各類管控的加強,黃牛們的“出貨”也比以往困難。

以往每到中秋將至,阿娟只要坐在一家大型超市的門口,一邊玩玩手機,一邊聊聊天,每天就可以輕松收得約150張~200張月餅票,然而這幾年,由於相關規定使得月餅票作為中秋節禮品的流通率降低,和阿娟類似的黃牛們每天可以收到的月餅票寥寥無幾,有時候坐個一整天連10張都沒有。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調研和采訪後發現,隨著收貨和出貨兩頭都變得更加困難,月餅票作為“硬通貨”的成色大減。

為了抓住中秋商機,黃牛開始轉型——改收各類在線購物卡、大閘蟹券,甚至是米、油的禮券,以彌補月餅票上的損失。

銳減的月餅票

中秋節是除春節外最具節日氣氛、最受重視的傳統佳節,月餅也寄托了人們的團圓思念。因此,中秋節也被戲稱為“月餅節”。但很多人都會遇到“吃月餅的人不買,買月餅的人不吃”的境況,這描述的就是每逢中秋節,月餅(票、券)作為禮品被頻繁轉手贈送的現象。大部分月餅(票、券)都在A到B、B到C的流動中,卻不是在人們的團圓餐桌上。

不過這幾年因為相關規定出臺,月餅票作為中秋禮品的流通率大幅度降低。

這“苦”了黃牛們。黃牛們每年都有業務高峰期,中秋節是其中最大的高峰期之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多方暗訪後了解到,黃牛往年一天收取100多甚至200多張月餅票不在話下。好的時候,以5折左右收入,再以8折左右售出,只要轉個手,就可賺到三成左右的利潤。一般情況下,每100元也可賺取10元~20元。一個中秋節下來,黃牛們可以借月餅票賺到數萬元利潤。

據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35萬億元,同比增長4.6%;包含月餅產品的糕點面包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5%,利潤同比增長34.5%,收入和利潤大幅領先其他食品制造業。

盡管月餅票近幾年的生意不如以前火爆,不過多少還是可以收到一些。然而,今年的中秋節,黃牛們卻異常郁悶——收上來的月餅票數量銳減。

“如果說我以往一天還可以收到100張或者幾十張,那麽今年我一天最多只能收到10張,很多時候連10張也收不到。根本就沒有貨啊!”阿娟說起月餅票就一通抱怨。她還給記者展示了她一天收獲的寥寥數張月餅票,然後又拿出一疊約30張的月餅票——這是她耗時多日,好不容易收到的總量。

在記者暗訪中,大部分黃牛的狀況與阿娟相似。

“收貨”難“出貨”更難

令“黃牛”們內心更加焦慮的,不僅僅是“收貨”少,而是“出貨”如今也越來越難。

“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找‘下家’出貨,如果‘下家’不收貨,那麽我們收取再多的月餅票有什麽意義呢?”做了多年“黃牛黨”的老林如是說。

根據諸多“黃牛”的反映,月餅票的“出貨”是講究“業內規矩”的。比如,有些看著高大上的五星級酒店月餅票,根本沒有“收貨”市場,因為酒店方並不願意回收月餅票,所以很多“黃牛”完全不願意收這類月餅票。某些大的連鎖面包房的票還是可以“收貨”的,這類品牌連鎖面包房的“收貨”價格約為6折,“黃牛”一般用4折左右“入貨”,賺取差價;在上海本地,“最值錢”的票當數杏花樓這種老字號大品牌,“黃牛”願意5折多收取,然後以7折甚至8折左右的高價“出貨”。

老林和阿娟手上都有一本“寶典攻略”——是各大品牌以及同品牌但不同細分系列的月餅禮盒的“出貨”價碼。黃牛們都是根據這本“寶典”來決定他們究竟應該以什麽價格收,而不在這本“出貨寶典”名單上的月餅票,比如五星級酒店或餐廳自制月餅禮盒,則大部分“黃牛”不願收。

“今年出貨也挺不容易的,有些品牌月餅的‘下家’收貨價格降低了,我們的利潤空間就少了;有些客戶會直接團購,團購的折扣甚至和我們出貨的折扣差不多,這樣一來我們就沒有優勢了。”老林坦言。

管控的加強,可能是造成“黃牛”們出貨難的一個原因。

據業內廣為流傳的“花頭經”,有些食品生產廠家會自行從“下家”手中回購自家月餅票,假設其發出1000張月餅票,自己回購500張,相當於減少了50%的生產備貨與庫存。廠家什麽也沒有投入,還可能賺差價。

今年,相關部門對於月餅的安全監管加強了。

日前,食藥監總局下發的《關於加強中秋國慶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針對中秋節期間月餅等節令性食品生產經營的特點以及食品安全抽檢和風險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強化生產過程監管,杜絕生產企業使用回收食品生產月餅等節令性食品等行為。

據悉,不少生產廠家為保質量而減產,這也導致市面月餅票流通減少。此外,有些企業購入月餅票後並不發放票,而是直接兌換成實物月餅發放,以減少黃牛們的交易,規範月餅流通市場。

同時越來越多的月餅廠家“觸網”,通過網絡商店銷售月餅和票券。隨著中秋臨近,網上月餅票紛紛加大促銷甩賣力度,8月初時折扣在7~8折之間,現在部分產品已降到7折,甚至更低。

這些原因,都讓黃牛在今年陷入“收貨難,出貨更難”的窘境。

黃牛們的“轉型大計”

“吃這行飯的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都非常靈活。今年盡管月餅票銳減,但是中秋講究禮節還是在的,不送月餅可以送其他的,比如今年網購卡、大閘蟹券等成為更多人的選擇。”長期研究零售和消費產業的資深人士沈軍告訴記者,“以往黃牛是不屑於收購網購卡的,即便收購,價格也很低。但是今年中秋時分,大部分黃牛都很願意回收網購卡,甚至可以說是高價收取。這可謂是黃牛們的中秋轉型——用其他票卡來彌補月餅票的損失。”

在對諸多黃牛進行一段時間的暗訪和觀察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今年不少中秋的重頭禮券已經從月餅票變成了各類網購卡或大閘蟹券。不過,今年在月餅票生意難做之下,一些人雖然也願意接收各類網購卡或大閘蟹券,但是收購價格比較低。

阿娟向記者解釋說,“通常我們不是很願意收網購卡,即便收了,也是以9折左右的價格收取。市面上比較好流通的購物卡當數百聯ok卡和斯瑪特卡,這類卡的收購價格一般在9.7折,而帶有規定品牌(只能在指定超市使用)的購物卡則在9.4折到9.5折不等。如今,中秋節前夕出現了很多網購卡,尤其是大量京東卡取代了月餅票,所以我們給出的收取價格在9.5折,這是非常高的收購價了。”

相比相比網購卡,取代了一部分月餅票的大閘蟹券或可兌換米油的卡券,也被“黃牛們”列入了“轉型名單”,但這類卡券的“出貨”難度相對大一些,因此“黃牛們”的收購價格也比較低,通常大閘蟹券的收購折扣為3折。

“這也是變通之舉。”老林無奈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如果明年的月餅票還要少,那到時候要再看看有什麽卡、券可以做替代品,並且要聯絡到‘下家’來整體改變中秋節的月餅票交易格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