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黑馬:悲催!美國團購老二新一輪融資估值暴跌2/3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692.html

【i黑馬導讀】目前,美國第一團購網站是Groupon,市值還不錯,達到36.7億美元。而作為美國第二大團購網站的LivingSocial的命運顯得有點悲慘:2012年虧損6.5億美元;裁員400人;雖融資1.1億,估值卻只有15億美元,不及2011年時的1/3…

美國第一團購網站是Groupon,已經於2011年11月4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目前市值36.7億美元,而作為美國第二大的團購網站LivingSocial則顯得那麼的命運悲慘。

雖然LivingSocial在昨天剛剛獲得了1.1 億美元的融資,目前公司估值約15億美元,但是其實LivingSocial已經完全到了內外交困的地步,LivingSocial 去年公佈的淨營收為虧損 6.5 億美元,之後便裁掉了400 名員工,加上LivingSocial 的海外擴張失敗與美國國內團購市場的不景氣,LivingSocial 這個美國第二大的團購公司甚至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要知道LivingSocial 在2011年時曾經估值50 億,而現在其估值居然只有當初的1/3左右。

為何美國團購老大和老二的命運差別如此之大?黑馬哥認為這是由團購的生態系統所決定的,因為團購資源由商家決定,而商家一般都只會與業內最有效果的團購龍頭企業合作,而對於消費者,一旦在一個團購網站形成購物習慣後,就很難更改。並且,團購網站本來就是一個基本上沒有門檻的商業模式,所以說白了拼的就是資金實力和資源,Groupon上市之後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資金,接下來就漸漸把市場內所有的團購資源漸漸蠶食,就算是團購老二的LivingSocial 也不再有生存空間了。

國內目前還沒有上市的團購公司,不知道出現第一家之後,會對中國的團購業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美國悲劇的團購老二故事,說不定是個很好的啟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916

重啓 電力改革 新一輪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方向已定, 國家電網有望一拆為五

2013-03-28  NCW
 
 

 

◎ 本刊記者 蒲俊 于寧 文

電價的秘密 P58

不能半途而廢

——專訪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 P59 停滯十年的電力體制改革即將重啓,改革的決心來自中國新一屆政府的最高決策層。

2012年上半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曾就電力改革批示,強調要保證能源長期穩定供應,電力市場化改革是必然選擇,並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頂層設計和重點推進方案。此後,多份有關如何重啓電力體制改革的研究報告出台,分別來自國務院研究室、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下稱電監會)市場監管部等。

2012年年中,李克強再次對其中一份呼籲啓動第二輪電力改革以解決當前能源領域突出矛盾的報告做出批示,明確提出重啓電改,報告轉至相關部門。

據財新記者瞭解,2013年兩會前,在有關新一輪機構改革方案的討論中已涉及到電力體制改革。接近方案設計者的消息人士透露,大能源部或能源委的方案雖然沒有出現在最後的機構改革方案中,但決策者正醞釀通過分拆壟斷的國家電網公司,推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初步設計是將國家電網公司一拆為五,改革有望在全國“兩會”之後啓動。

2012年是中國開展電力改革的十周年。2002年,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推動下,國務院發佈《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業內簡稱五號文件) ,啓動了以市場化為方向的改革。2003年走出第一步,通過對國家電力公司分拆重組,成立了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以及中電投、華能等五大發電公司。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應運而生。

改革只走出了第一步。擬議中的主輔分離以及東北電力市場和直購電等試點陷入僵局,電改舉步不前,原本計劃進一步完成輸配分開的國家電網公司坐大,在金融、電建、礦業等多個領域和海外大力擴張,逐漸成為鉗制電力市場形成的最大障礙。

藉十周年之機,各方再度發出改革之聲。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亦在2012年初公開表示,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當務之急是理順價格機制,將發電環節 的競爭和經濟效應,傳導到消費端。

在一年的討論之後,盡管對具體改革路徑尚有爭議,但改革的最終目標——破除垂直一體化的壟斷結構,在發電和售電環節實現有效競爭,同時對 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網絡嚴格監管,已成各界基本共識。這也是世界各國進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共同原則。

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啓動,其中包括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的內容。根據方案,電監會將併入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監管機構重組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帶來變數。電監會成立原本是中國推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舉措之一,但因電改止步不前,電監會蹉跎十年,用電監會第一任副主席邵秉仁的話說, 處於“無市場可監管”的狀態。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邵秉仁表示,此次機構改革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新的監管機構應承擔起重新發動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任務,推動中國電力市場形成。

對中國來說,繼續推進和深化壟斷 行業以及國企改革,是有效釋放“改革紅利”的突破口。十年前實現廠網分開,在發電側引入競爭,曾大幅度降低發電設備和裝機的造價,但隨後電改停滯,中國電力市場遲遲未能形成,政府不得不繼續對上網電價和終端銷售電價實行行政管制,企業失去了繼續提升盈利水平和投資效率的動力。而電網在買電和售電環節的壟斷進一步扭曲了電價體系,導致中國工商業企業實際電價遠高于名義電價(詳見輔文“電價的秘密” ) 。

從各國電力改革的經驗來看,如果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中國的實際電價水平有望下降,中國製造的整體競爭力將得到提升。

但多位電力業內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前提是中國能夠完成國家電網拆分,並且在拆分之後管住壟斷 環節——輸電——的價格和投資成本,並在發電與售電側充分引入競爭。管住電網從一年多來的討論和各方公開表態來看,管住電網已成為電力業內的

基本改革共識

得到李克強批示的報告出自國務院研究室研究員範必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景春梅,全稱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思考》 。

報告稱,近幾年煤電矛盾不斷加劇,出現發電企業頻現虧損,工商企業用電負擔沉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受制約,電力普遍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能源領域的突出矛盾,反映出“現行電力體制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 能減排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重大障礙” 。應抓緊啓動第二輪電力體制改革。

從一年多來的討論和各方公開表態來看,管住電網已成為電力業內的基本改革共識。

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在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已經實現的基礎上,電力體制改革的節點已落在電網領域,應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運行體制,堅持市場化原則,以出台獨立輸配電價為切入點,統籌推進輸配電體制改革。

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指出,雖然發電市場實現市場化,但購售電仍單一壟斷,電廠賣電、用戶買電都還沒有選擇權和議價權。如能逐步放開,則更加有利於廣大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自主調節、節能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更加有利於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等新興生產力的成長。

“輸電電價、配電電價需要獨立,拖了太久。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樹傑,在2012年召開的電改十周年座談會上直言, “確定電網成本現在沒人做,電網公司的成本結構根本不適用于監管,成本里什麼都有,這是制度問題。 ”在另一份也在業內發生很大影響的報告中,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認為,中國電力體制目前“最突出、最緊要的矛盾”是, “由於電網企業擁有獨家買賣電的特權,加之所有電價均由政府管制,使電力市場中兩個最重要的主體,即發電企業(生產者)和電力用戶 (消費者) 被制度性 ‘隔離’ 了,不能直接‘見面’進行市場交易” 。

電網的壟斷權從何而來,又如何打破?在何勇健看來,電網的特權來自自然壟斷與行政壟斷權力的交織結合, “電網企業在電力規劃、投資、價格、市場准入等方面有較大決策權或影響力,由於監管不力,電網借助自然壟斷擴張市場控制力” 。

輸配電環節的規模效應和網絡經濟特徵,決定了其自然壟斷特性——一個區域只有一個輸/ 配電網最為經濟。而這樣的環節需要進行嚴格監管,包括對定價環節進行約束,對電網企業的投資定額、造價及標準進行審批,使其投資成本維持在合理水平,並保證非歧視性的進入和使用電網措施。

但現實是,電網的投資與擴張近十年來完全處於失控的局面。

國網築高壟斷的十年

“要把賬算清楚,哪些能入賬,成

本的透明是要做的”

2002年五號文件要求電網企業實行主輔分離,目的即在於主輔分離後,能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看得更清楚,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過網費標準。但實際上,主輔分離延宕數年,直至2011年9月,國網與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才簽訂主輔分離協議,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中省級(區域)公司所屬的勘測設計、火電和水電施工、電力修造企業等輔業單位分離,產權目前已移交。據接近電監會的業內人士透露,最後剝離的施工輔業主要集中在發電領域,送變電相關並未剝離,國網內部也仍保留著部分設計部門。

國網還收購電力設備製造企業,進軍礦 業、金融板塊及在海外展開巨額投資。

其壟斷程度和控制力不僅沒有削弱,還得到了加強。

國家電網控股的公司共58家,其中包括5大區域電網、26家省級電力公司。除此外,一類是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能源研究院、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南瑞集團有限公司等研究機構。二是直流建設分公司、交流建設分公司等建設管理單位。

三是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這類設備供應商,相繼被整合進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該公司業務橫跨裝備研發、設計、生產與製造,電力工程總承包,電力技術咨詢。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還擁有規模不小的發電裝機規模。

國網旗下還包括魯能集團、英大國際控股集團等多元化投資企業。2008年魯能私有化受阻,國資委要求撤回交易,重新劃歸國網。此前魯能橫跨地產、新能源及煤炭礦產投資,英大控股擁有多個金融牌照, 資產包括證券、 信托、 保險、期貨、投資等業務。上述兩家公司的資本金分別達到200億元。國網在這些電網之外的資本金投資超過600億元。

國 網 總 經 理 劉 振 亞 曾 表 示,“十二五”發展目標是把國家電網公司建成以電網業務為核心,金融、直屬產業和國際業務全面發展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團。

國網的年收入高達1.8萬億元,非主業資產的收入占比不到1%,利潤占比近5%,2011年在1004億元的毛利中有47 億元來自其他收入——包括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內國際招標工程、電力設備進出口業務以及發電業務等。

2010年2月,國家電網收購許繼、平高集團獲國資委批准,引起爭議,批評者稱這違背電改初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曾公開表示,國家電網集標準制定、設備製造、招標和採購等多重角色為一身,無益于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也無益于中國電氣製造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等於是國網畫了一張餅,然後自己把餅吃了,留給別人一些餅渣。 ”一位熟悉設備行業的人士如此評價。

除輔業外,國家電網還積極布局海外。2007年12月,國網公司牽頭兩家當地企業以39.05億美元競得菲律賓電網25年經營權; 2010年,國網公司收購Elecnor SA 等七家巴西輸電公司股權,總價約17億美元;2012年2月,國網公司以3.87億歐元價格收購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REN)25% 股份;2012年年末,國網公司以約5億美元收購南澳大利亞輸電網公司ElectraNet41%股權。

劉振亞2012年11月上旬曾表示,目前國網海外投資已超50億美元,總資產 達80億美元以上 ;國網公司計劃2020年前在國外投入300億 -500億美元。

國網的投資能力來自于其主業帶來 的強大現金流,年經營性淨現金流在2000億元以上。

當年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一位專家認為,問題倒不在於國網的這些主業之外的投資是否盈利,而是國網作為一家公用事業企業,應優先從事國內農村電網改造、無電地區電網改造等。國網的四處擴張一方面干擾了監管,使得政府難以核實其資產和成本,準確確定過網費價格,從而阻礙電力市場形成 ;另一方面國網的這些投資也影響了其提供普遍服務。 “有錢投資海外,卻沒錢投資農網改造,每年哭窮向國家伸手。現在農網改造每年國家財政都要出20% 的資本金,大概百億元左右。 ”前述專家如此描述電網投資失控下的怪現狀。

即便認為走出去本身無可厚非的業內人士,也向財新記者分析將輸配電網成本收益與上述投資行為分開十分必要, “要把賬算清楚,哪些能入賬,成本的透明是要做的。 ”

“世界上最好的電網”

中國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實際上建立在留出了很高的安全裕度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為了安全過度投資前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稱讚中國的電網在世界上是“最好的電網” 。

他的依據是 : “其他國家發生了若干次大停電,但中國沒有,中國整個網架結構非常清晰。我想這是由於中國有市場經濟和改革的動力,也有當年計劃經濟比較合理的規劃因素在裡面。 ”電監會的一位官員則提出了對電網效率的不同看法。 “同樣的電壓等級,輸電能力是多少,同樣的線路,別人輸100,我們輸50,我們號稱是全世界第一了,這個第一是什麼?”國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員也認為,安全和效率之間應建立平衡,中國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實際上建立在留出了很高的安全裕度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為了安全過度投資。 “500千伏的線路輸送能力還沒充分發揮,就非要修750千伏的超高壓線路和更高電壓等級的特高壓線路,這從投資上說是浪費。 ”他表示。

2006年的《電力監管年度報告》曾明確指出, “現有500千伏交流線路輸電能力未能充分發揮。目前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美國的1/2,但超高壓電網總規模已接近美國,電網輸電能力和利用率存在較大差距。輸送能力發揮不足,部分線路利用率偏低。 ”電壓等級並非越高越好,而應配合相應的發電能力和用電需求。每條線路設計時都會有一個經濟輸送功率,是經過各種經濟技術比較後,最合適的一個輸送功率。但根據西北電監局2009年的統計數據,在從220千伏、330千伏到750千伏的不同電壓等級中,大部分線路在實際運行時的平均功率均未達到經濟輸送功率的一半,約三分之一線路連經濟輸送功率的30% 都沒達到。原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規劃處長、國家電網建設公司顧問丁功揚告訴財新記者,西北的750KV 線路實際輸送功率大打折扣,“不講經濟性” 。

“一個巨大壟斷的公司,國家是根本無法監管的,控制的資源太大,誰跟它都不是對手。這個體制的形成,好處是能夠集中所有的資源,這是犧牲其他的代價換來的。 ”一位投行人士認為。

對於電網企業,受管制的電價為其低利潤率提供了理由,但巨大現金流帶來的投資衝動,以及投資過程中大量隱藏的為個人和小集體輸送利益的關聯交易,則完全與公用事業的宗旨背道而馳。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網公司,國家電網2012年售電量32539億度,收入1885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約4.66%,資產負債率57.62%,在世界500強中名列第七。近兩年發改委多次上調電價,國網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運營效率未真正提高(參見輔文“電價的秘密” ) 。

中國的電價相比很多國家並不低。

根據2010年國際能源署發佈的電力行業統計數據,韓國居民電價最低,僅為 0.077美元 /度, 工業用電價格只有0.058 美元; 法國居民電價0.159美元,工業電價為0.107美元,英國分別為0.206美元和0.135美元,日本為0.228美元和0.158 美元。這些國家人均收入都數倍于中國,即使電價超過中國1倍,相對電價仍然只有中國的幾分之一。而且這些國家的工業電價僅為居民電價的三分之二,而中國正相反,占整個用電需求75% 的工業電價高出居民電價一半甚至1倍。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電價最為便宜,其市場充分競爭,擁有數百家發電企業、電網公司以及售電公司。據美國能源信息中心(EIA) 統計,2011年居民電價為11美分 / 度(約0.74元人民幣) ,商業用電為10.23美分, 工業用電為6.82美分 (約0.43元人民幣) ,平均電價9.9美分。

中國電監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平均售電價格是0.58元,但商業用電是0.81元,非居民用電是0.74元,非普工業用電是0.77元。根據財新記者此前的調查,一些城市和地區的工商業用電實際價格在1元以上。

南網上市實驗

南方電網上市準備近三年,未能正

式啓動

對於現行電力體制的問題,各界已有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改革路徑上分歧仍然存在。目前呼聲較高的是拆分電網,打破壟斷,同時實行輸配分開和調度獨立。也有人擔心對電網組織結構、資產 和人員配置進行大“手術”震動過大,技術上有一定操作難度;還有人擔心分離後將增加電力交易環節,使內部矛盾外部化,加大管理和交易成本 ;還會因分離後彼此職責不清帶來電力安全等重大隱患。

這些爭議,早在2002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出台前的論證過程中就曾發生過。

各國電網的改革路徑不完全一致,改革徹底的國家將輸電、配電、售電分開,調度獨立,使壟斷範圍縮小,增加透明度,有利於監管 ;同時售電環節放開,用戶可直接對接發電,輸配部分類似高速公路,僅收取過路費,輸配電價按照成本加成受到政府嚴格監管。

當時有部分意見認為中國應是一張大網,有利於電網建設 ;另一部分意見認為輸配應該分開,或按六大區域電網格局及相互聯繫,分成三大區域電網公司。最終各方在五號文件中達成妥協,形成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

五號文件的起草過程中,原本將區 域電網公司明確為股份制公司,但最終未明確寫入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文件,區域網公司和省網公司的地位界定亦未明確,這給後來的諸多變化留下了伏筆。

南方電網包括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五省(區)的電網業務,其成立有推動西電東送的含義。廣東電網並非央屬資產,是廣東省省屬國有資產。

南方電網成立後,西電東送電量從2002 年的202億千瓦時增加到2012年的1243 億千瓦時,增長了5倍,對廣東及西部三省的經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廣東電網和南方電網曾先後啓動上市步驟。廣東省最早啓動廠網分開,組建了粵電發電集團公司和廣東電網公司,並啓動了廣東電網上市籌備工作。中介機構進場,完成了審計評估工作,確定了電網定價模式,並基本完成招股書的撰稿。 原計劃2002年底之前完成上市工作。

2002年3月國家發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即五號文件) ,將廣東電網併入南方電網公司,廣東電網上市夭折。

南網公司成立後,在國資委的直接推動下,也開始研究電網公司上市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南網上市前期困難重重 :電網是國家嚴格監管的行業,上市涉及到監管規則,特別是電價機制,既要滿足資本市場對定價機制透明、清楚、穩定,投資者要有一定的回報率要求;更要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對電力價格的要求,兩方面需要協調。國際經驗證明,在技術上滿足兩方面要求是完全可行的。但中國電價機制改革是非常複雜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南網上市的另一個技術障礙是股權問題,廣東省原本持有70.4% 股權,但南方電網被劃為央企後,人事任命亦歸中組部,廣東省對南方電網沒有控制權。

2006年12月,廣東省政府將32%的股權賣給中國人壽,中國人壽以350億元溢價購買了這些股份。但中國人壽進入之後仍然弱勢,看不到財務報表,在董事會沒有發言權。

電網是國家戰略資產,國資委代表國家行使管理權是既定事實。但公司上市需要明晰股權,股權與管理權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應該是一致的。而南網公司的股權解決方案難以達成一致。

農網問題也是南網整體上市的另一個難題,電網不僅是一般性公司,具有提供普遍服務的義務,農網的盈利性較差,成本需要在全網平攤,但承受能力又受到整體盈利能力(與電價水平直接相關)的限制。

據財新記者瞭解,關於南方電網上市方案的論證,當時首先考慮整體上市,因為以往國有企業部分資產上市有許多問題,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直接形成矛盾 ;大量的關聯交易、同業競爭對小投資者極端不公平,監管難度很大。輸配資產分開上市在電網體制改革方向不明確的前提下也難以形成共識。但電網上市的前提條件是輸配財務核算一定要分開,這是有利於電價機制改革的。

最終,南網上市在2005年 -2008年準備近三年後未能正式啓動,再次夭折。

在一位當時參與準備工作的人士看來,上述問題雖然存在,但不能構成電網上市的致命障礙,電信資產上市也有定價、普遍服務義務的類似問題,同樣能夠平衡各方需要。電網上市關鍵還是認識問題。全世界的壟斷企業的改革都需要外力推動。英國電力改革是撒切爾首相的強硬政策,法國電力公司上市是歐盟強力推動。中國壟斷企業的改革也有賴于國務院的強力推動。

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一位專家則認 為,南網上市未果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未能繼續進行,電力市場沒有形成,監管框架沒有建立,基本條件不具備。

但他承認,如果重啓電改,推動電網公司上市有助于壟斷企業公開財務成本,有助于監管。

為什麼拆?怎麼拆?

拆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和完善電力市場;要防止區域電網變成小國網根據財新記者從接近決策層人士獲得的消息,目前醞釀中的拆分方案是將現有的國網公司按照區域劃分為五家獨立的區域網公司,加上南方電網,中國將出現六家區域電網公司。據悉,此次分拆電網也徵求了主導第一輪電力改革的權威人士的意見。

拆分只是路徑,最終目的是要管住電網,對電網單獨定價。包括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在內的很多電力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很難想象有一個監管機構能夠管住像國家電網公司這樣的全國一體化公司。拆分之後,六大區域電網公司盡管在各自區域內仍然壟斷,但對監管機構而言,其成本和效率可以相互比較,此外,還可通過股份制、多元化及上市等步驟推動其資產、成本與收益的透明。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在《什麼是“水火同價” 》一文中就曾建議,按照“合理成本加規定利潤”的規則,並通過在同類企業之間進行資產量、輸配電量和運營效率的橫向比較,對各級電網企業分別實行單獨 定價,確定並公佈其年度准許收入總量和相應的輸電、配電所有路徑的過網電價。這也是英、美、法等各國實施電力體制改革後對電網的普遍監管模式。按照這一方式,電網企業的利潤受到了限制,不再與電網參與買賣的電量有關,電網的公用事業屬性得以顯現。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原本就存在六大區域電網的物理區隔和公司設置,區域與區域之間電量交換很少,因此按區域拆分具有可行性。

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等區域網公司是國網下屬的全資子公司,但國網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削弱區域電網公司的作用。在組織架構上,從2002 年五號文件頒佈不久,國網公司就開始將區域電網的資產、資金和工程管理權等上收或下放到省公司,除了區域電網的調度職能,區域電網公司能做的並不多,地位十分尷尬。 “做強公司總部,做實省公司,做優地(市)公司,做精縣公司” ,這樣的表述出現在國網公司目前的各種文件中。

2011年4月,國網公司開始了一場對區域網公司的改製運動,其主要動作是在區域網公司之外加設分部。在機構職能上,作為國網公司總部派出機構,區域分部取代區域網公司執行電力調度、基建、規劃和設備招標等職能。到當年年底,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分部形成, “初步建立總部、分部一體化運作格局” 。

在物理結構上,國網公司力推的交流特高壓同步“三華電網”亦在加強總部對於全國範圍內電網的實際控制力。

五號文件出台之時,六個區域電網還是六個交流異步電網,彼此之間沒有連接或弱連接。而國網公司目前的計劃是從2013年起的八年間,投資約 1.2萬億元,投產特高壓線路 9.4萬公里、變電容量3.2億千伏安、換流容量 4.6億千瓦,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 “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將轄下五大區域網公司連為一體。

國網公司認為特高壓交流輸電具有容量大、距離長、損耗低的優點,能夠滿足能源基地送出的需要。

但不少電力系統老專家認為,這將 破壞中國目前分層、分區、分散外接電源的“三分”結構,為電網連鎖跳閘、破壞系統穩定甚至造成大面積停電埋下隱患,同時特高壓交流的經濟性不高。

丁功揚告訴財新記者,由於爭議較 大,發改委目前的態度傾向于用“長三角聯網”取代“三華電網” ,但在他參加的項目討論會上,雙方意見差異仍然難以彌合。

區域網內部在物理意義上已經實現了物理互連,區域間的聯繫相對較弱,在特高壓交流項目建成之前,主要以直流背靠背的方式聯繫,跨區輸電量尚不足全社會用電量的5%。這是數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人士認為按照區域網公司結構拆分可行的理由之一。也有較為保守的意見提出建立獨立于電網的電力交易機構來削弱其壟斷。

前述投行人士則認為,橫向拆分為區域電網公司之後,為了減少資產、人員分割帶來的震動,輸配分開可以緩行。

在縱向運營模式上先對輸配電業務進行獨立定價和監管或許更具現實意義。輸配電價之所以要分開,是因為其電壓等級、線路長度不同,成本存在差異,分開後有利於核定成本。中國的配電主要由各地的供電局來完成,在國外則可以市場化。

前述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人士則強調,即使目前先不進行輸配分開,也應在輸電網公司之下,建立獨立核算的配電網子公司。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認為,輸配分開的好處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引入更多元化的競爭主體,使供電側的競爭更加充分。

拆分的最終目的,是推動中國電力市場的形成和完善。前述五號文件設計者認為,拆成小電網之後,要防止區域電網公司變成小國網,需要做好三項配套改革: 其一是在發電側和供電側放開,引入多元化競爭主體 ;其二是監管必須有所作為,通過核定資產、成本和確定過網費標準有效管住電網 ;其三是管住輸配電價,放開銷售電價,同時進行費改稅,取消目前附加在電價上的各種收費,包括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等。

至於調度, “可以獨立,也可以放在區域網公司。 ”他表示。

電監會教訓

為監管電力市場所設的電監會,一直沒能等到真正電力市場的到來改革和監管,是對於未來重新組建的國家能源局的大挑戰。電監會的命運已提供前車之鑒。 “有為才能有位。 ”這是一位電監會官員對於自己所在機構處境的評價。

2003年3月掛牌,2013年3月確定不再保留,這是電監會尷尬的十年。為監 管電力市場所設的電監會,一直沒能等到真正電力市場的到來,職能主要集中在安全監管、價格檢查以及供電質量等方面,在推動進一步電力改革方面鮮有作為。

在人事任命、財務等“關鍵”領域缺少職能,也讓電監會在面對強勢的壟斷電網企業時,顯得十分弱勢。辦公地點就位於監管對象——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大樓內,在一個側面凸顯了電監會的獨立性窘境。

此番電監會與能源局重組,悲觀者視為電改的失敗與倒退,樂觀者則認為 政監合一的結構有助于電監部門增強話語權。原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向財新記者指出,新機構不應再把爭權作為重點,應真正轉變職能,把推進改革作為首要任務,否則還會重陷尷尬。

“電監會不管叫什麼,監管要公開獨立和專業化,樹立立法行政的典範,明確邊界。 ”一位熟悉電力監管的專家向財新記者表示,監管內容包括安全、公平接入監管,輸電合理成本,配售電以及普遍服務質量的監管等。對於限制收入的電網企業,為了避免投資不足的問題出現,則可以採用政府的激勵手段加以解決。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于洋向財新記者強調了對監管市場勢力的重要性,包括監管發電側可能存在的壟斷、合謀等市場勢力和監管輸配電價格以及監視輸配電服務提供者是否通過操控輸配電量來抬高輸配電價格。

在發電側開放競爭以後,保障競爭的最關鍵政策就是電網的公平開放原則。只要符合電網管理的相關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的要求,所有發電企業都有權接入電網。這需要加強對調度的監管。調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電力市場各個參與者的利益。去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曾撰文指出, “電網企業可以利用調度手段,通過發電計劃和利用小時安排,以及對用戶拉閘限電和收取容量費等方式,直接影響發電企業和用戶等的權益,同時可利用調度專業性強的特點,規避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電力調度具有公共服務性質, “但隸屬於電網的調度機構,自覺或不自覺成為電網企業‘謀利’的工具,使其扮演的角色與其公共職能的本質屬性之間出現了偏差。 ”調度獨立在目前的電力市場化改革中呼聲較高,但即便機構上不獨立(國外亦有這樣的案例) ,但其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需要得到保證。美國部分地區、加拿大、阿根廷等實行了調度獨立與建立電網准許收入制度相結合的一攬子改革,改革成效明顯。從英美各國的改革經驗看,從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耗時不長,但電力市場的建立往往需要耗費十餘年時間,其中亦走過彎路。

英國在電力改革的第一階段建立了競爭性、市場化的“電力庫”體系,幾乎所有的電力交易都強制通過電力庫進 行,後來出現了操縱價格、缺乏用戶和需求方參與、競價和定價過程複雜等問題。英國不得不從2000年起進行第二次電力改革。

國內亦有教訓。2004年東北區域電力市場開始仿照英國模式模擬運行,2005年開始試運行,2006年進行年度競價後被電監會和發改委叫停。當時總體框架是在東北電網覆蓋區域建立一個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各省設電力結算中心,實行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平台和電力調度。容量電價由價格主管部門制定,電量電價由市場競價形成。但因競爭主體有限,煤價上漲,且當時電力市場供不應求,競價產生的價格高于市場啓動前的平均價格,差額資金虧空巨大。一位熟悉當時情況的能源局官員則 表示: “東北電力市場沒搞成,就是沒有給電網整體定價,該幹的事沒幹。大企業直供也是,東北當時要按線路一條條定。 ”電力市場的建立絕非易事,在交易形式和價格形成方面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這方面歐美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能為中國提供參考。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範必此前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建議,在對電網規定準許利潤的基礎上確立了合理的輸配電價後,在電力市場建立初期可對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15%的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用電仍實行政府直接定價,對工業和商業用戶,按電壓等級從高到低,逐級、限期實行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自行商定交易電量和電價。待電力競爭充分後,再考慮逐步放鬆對居民生活和農業用電的管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59

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台 純電動乘用車最高可補6萬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445

據財政部9月17日消息,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近日聯合下發《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規定,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應是符合條件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重點加大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公交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補貼資金撥付給新能源車企

按照《通知》,新能源車的補助對象為消費者,消費者按銷售價格扣減補貼後支付。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實行按季預撥,年度清算。

補助標準依據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確定。今年購買純電動乘用車,根據純電續駛里程不同,補助額分為每輛3.5萬元、5萬元、6萬元三類。今年購買純電動客車,根據車長不同,補貼額分為30萬元、40萬元、50萬元三類。此外,超級電容、鈦酸鋰快充純電動客車定額補貼15萬元。

今年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補貼額為25萬元。對於純電動專用車,按電池容量每千瓦時補貼2000元,每輛車補貼總額不超過15萬。對於燃料電池車,乘用車補貼標準為每輛20萬元,商用車補貼50萬元。

2013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 (財政部/圖)

《通知》也指出,考慮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補助逐年退坡。2014年和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準在上述標準基礎上分別下降10%和20%;純電動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公交車標準維持不變。

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於30%

《通知》指出,將繼續依託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節能減排任務較重的區域中選擇積極性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實施。

示範城市或區域須滿足的條件是:

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點區域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不低於10000輛,其他城市或區域累計推廣量不低於5000輛。

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於30%。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採購外地品牌車輛。

政府機關、公共機構等領域車輛採購要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30%。

四部委表示,滿足上述條件的城市,可編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於10月15日前逐級上四部委。四部委將對上報方案進行審核評估,擇優確定示範城市名單。相關城市須接受年度考核評估,未能完成年度推廣目標的將予以淘汰。

與大氣污染有關

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加劇,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治理大氣污染的手段之一,國家給予產業發展極大支持。

2009年,財政部、科技部開始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實施期為3年。2012年底補貼政策到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年1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55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1241輛、插電式混合動力1311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1375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1416輛。2012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比上年增長98.8%和103.9%。

補貼斷檔後,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並不理想。據中汽協不完全統計,2013年上半年全國銷售新能源汽車僅為5889輛,不及去年全年的一半。

國務院9月出台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採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31

下一任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國會講話推動又一輪全球股市上漲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http://xueqiu.com/6246827362/26153496
上週全球股市普漲。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1.6%,週五收於全周最高點1798.18,無限接近1800點。自10月第二周開始,美國標普500指數已經連續5周創歷史新高,牛氣衝天。歐洲股市上週小幅上漲0.6%。上週最牛是日本股市,在安倍經濟學主導日本經濟一年以後,以日本銀行為主的日本企業半年報(日本財年結束是3月份,半年報是9月份)表現不錯,在加上日元對美元跌破100大關,日經225指數竟然大漲7.7%,達到5月來到高位。連中國股市也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影響下上漲1.9%,扭轉了一個多月以來的頹勢。

上週全球股市的普遍上揚應該與奧巴馬提名的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有關。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力挽狂瀾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已經身心俱疲。他的美聯儲主席任期至2014年1月31日將要結束。只幹了兩任(8年)年僅60歲的伯南克說什麼也不想再幹一任了(他的前任格林斯潘可是整整幹了18年!)。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職務一度有兩個競爭者。一個是現任美聯儲副主席,和伯南克同屬鴿派的珍妮特·耶倫。另外一個是在數屆民主黨政府中擔任要職,在財政政策方面建樹多多的Larry Summers。Larry Summers是公認的聰明人,也是奧巴馬的好夥伴,但是金融界和政界樹敵太多,除了奧巴馬之外幾乎沒有人願意他當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眼看著會給奧巴馬惹麻煩,Larry Summers自己宣佈退出競爭。奧巴馬也就順水推舟提名耶倫做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國會同意(可能性基本上是100%)以後,耶倫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美聯儲主席。耶倫是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寬鬆政策的忠實推動者,甚至比超級大鴿派伯南克還要鴿派。金融界當然願意她繼任。上週四她在國會聽證會上的講話是她頭一次發表「施政綱領」,所以非常引人注目。耶倫的講話並沒有太多新意,基本符合(或者說稍微超出一點點)大家的預期。她強調,美國的經濟復甦仍然步履蹣跚,失業率仍然過高。雖然她沒有提到何時退出QE3,市場基本認為應該是在明年3月份。關於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之前伯南克放出的口風是會將其保持到失業率降低到6.5%以下(現在是7.3%)。耶倫的講話口氣聽上去好像傾向於保持零利率比伯南克還要長,可能會保持到失業率降低到6%以下。時間點有可能是2015年中或者更晚。這對金融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最後,在回答國會議員關於「現在是否資產泡沫」的提問的時候,耶倫的回答是毫不猶豫的「沒有」。這個回答對房地產市場當然是一針興奮劑。

熟悉國際經濟的人士都知道,美聯儲主席可以說是全世界權力最大的人。他(她)掌管著全世界最大的央行。美國總統的權力其實並不大,時時都受國會節制,而且權力主要體現在外交方面。美聯儲主席的權力有極高的獨立性,基本上只要整合美聯儲內部的意見就可以做決定。美聯儲主席雖然由總統提名,但不是政府官員,也不受任何一任總統的節制。雖然需要經常到國會進行聽證,但國會極少給美聯儲主席找麻煩。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完全是為美國的經濟服務。但是由於美國經濟以及美元的重要性,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全世界的經濟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這次超級鴿派耶倫成為美聯儲下一任主席,對全球的經濟都非常重要。

美股在十月份美國政府關門和國債上限問題解決以來大漲7%,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美國企業盈利雖然不錯,但是過去一兩個月盈利預期也沒有7%的增長。今年美股26%的增長主要是估值(市盈率)上升造成。現在標普500的動態市盈率已經達到15倍,應該是歷史平均水平,也不算便宜了。但是股市就是這樣,牛市的上漲和熊市的下跌都會超過預期。現在全球宏觀經濟進入了過去幾年少有的安靜期:1)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機的泥潭,正在緩慢的復甦中;2)美國經濟復甦並不過熱,美聯儲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還將持續2年左右;3)在歐洲央行積極主動干預下,歐債危機也基本風平浪靜,歐洲各國在調養生息中;4)長期萎靡的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也出現了一絲生機,不管其持久性如何,至少是久違了;5)中國經濟也在政府積極「維穩」的努力下出現了一些「回升」的跡象。這些都是讓全球股市估值不斷上升的推動力。只要這些全球宏觀經濟的穩定因素繼續保持,股市的估值水平就還有可能繼續上升。

但是只要上述5點全球宏觀經濟的穩定因素中有一點出現問題,過去一年左右的安靜就有可能會被打破。我的判斷是中國經濟上述5點中最不容易保持穩定的因素,日本其次。

上週五公佈的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多項決定中,經濟方面確實有很多亮點,譬如「單獨」二胎開放、允許農村土地的流轉、等等會對經濟有長期正面影響。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這些決定沒有一項能夠解決中國經濟現在的主要矛盾:以投資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入死胡同,其伴生的巨大債務問題必須解決。近期整個債券市場收益率大幅上升,與六月份的「錢荒」不同。六月份是央行收緊貨幣流動性造成的短期利率突然竄升。現在國債、國開債、利率債、信用債、城投債、房地產債、等等無論資質,無論長短,都在賣出的範圍。這完全不是流動性的問題,而是金融市場所有參與者都在降槓桿、降風險。我們看西方債務危機中,市場流動性緊縮一般都是表象,市場參與者為了規避越來越大的信用風險而不約而同地降低槓桿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在過去幾年已經數次與金融(債務)危機擦肩而過,解決方法無一例外都是印錢,而且多是以創造性的方式印錢。結果雖然避免了危機的爆發,但是卻產生了更嚴重的問題。中國政府這次會再次以創造性的方式印錢嗎?我們拭目以待。

有人問,歐美日現在無一例外都在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中國為什麼獨獨不可以?我認為,歐美都是在大規模債務重組(美國是私營部門債務重組,歐洲是國債)之後進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種貨幣政策起的是療傷的作用。而中國債務重組還沒有真正開始,現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實沒有任何的治療作用,只會延緩危機的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198

【趨勢】外媒:中國殯葬業或將推動香港下一輪IPO熱潮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4/56858.html

i黑馬導讀】上海福壽園集團擬香港IPO,籌資約2億美元,這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殯葬服務公司。上海福壽園建於1994年,於2008年被世界殯葬協會列入全球十大公墓,並獲得「東方最美的墓園」稱譽。公眾眼中的殯葬行業,暴利名聲也常常伴其左右。

據路透社報導,若想在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大賺一筆,買入一家墓地託管人絕不是第一個撲向腦海的策略。

但中國式殯葬通常會牽涉到大筆資金,鈔票的多少則取決於死者家庭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殯葬規格的喜好。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大小投資者開始對此類殯葬服務股票產生興趣。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一份資料,中國內地最大殯葬服務企業福壽園計劃於近期赴港上市,此次IPO的融資規模約2億美元。由於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總部設在上海的福壽園開始經營越來越多的墓地。

福壽園的IPO讓投資者有機會押注於中國墓地價值增加和殯葬業務營收上行的一大趨勢。近年來,中國城市人均收入不斷攀升。一位熟知福壽園IPO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根據福壽園的估算,中國14億人口中1.8億人年齡超過了60歲,這一人群將在兩年內增至2億。

當然,相比較香港今年最大的IPO(中國信達25億美元的IPO)來說,福壽園遜色了很多。但是,其IPO引起了全球私募股權公司凱雷投資集團的濃厚興趣。

凱雷發言人透露,該集團已經和福壽園展開磋商。不過,該發言人拒絕就該集團是否將會投資一事發表評論。

上海輝立證券(Phillip Securities)財務官Jasper Chan指出,「眼下,IPO市場比較關注哪些擁有特殊商業模式的企業。殯葬服務企業,很可能會成為新一輪熱門IPO。」

據報導,福壽園IPO的時間暫定於本月第三週。2日,該公司開始評估市場需求。這將是福壽園第二次衝刺香港IPO市場。2011年,福壽園曾嘗試借殼中國衛生控股,涉及的金額達到創紀錄的33.6億港元,成為國內殯葬業最大一筆收購案,不過借殼交易最終以失敗告終。

屬民營企業的福壽園,將會通過IPO加入亞太地區上市殯葬服務企業的行列,其中包括安賢園中國控股有限公司、Midas International、龍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澳大利亞的InvoCare。

房地產遊戲

據英國市場研究機構歐睿信息諮詢公司提供的數據,2012年中國的殯葬服務行業價值465億元,截止2017年將會實現18%的增長。其中,殯葬服務佔據月半數的份額,產品銷售和服務所佔份額為25%,葬禮和處理服務佔據20%左右的份額。

在上個月公佈的報告中,安賢園的殯葬業務利潤不斷上揚。報告稱,「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斷增加,安賢園董事會相信墓地服務需求將會呈現上行趨勢。」

當前,中國的葬禮服務行業受到城市新墓地用地供應不足的限制,同時也受到複雜監管規則的約束。對於投資者而言,福壽園的IPO也可能是一種房地產遊戲。根據地方媒體的估算,在過去十年內,中國墓地的價值以每年10%的速度上漲。

資料顯示,福壽園創立於1994年,現經營6個墓園,兩個位於上海,其次在合肥、鄭州、濟南及錦州各有一個墓園,並有6個葬禮場所,公司收入87%來自殯葬,包括公墓、殯葬設備等,13%來自葬禮服務。

統計數據顯示,福壽園位於上海的一處6米乘以6米的高端墓地價格高達50萬元,其中包括墓碑和其他服務。

據報導,福壽園計劃將52%的IPO籌資用於開發新的墓地,20%用於購買葬禮設備和公墓,15%用於安排新的葬禮設備,10%用於營運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66

美圖獲新一輪數千萬美元融資,啟明投資跟投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68
10秒短視頻應用「美拍」的走紅讓美圖再一次受到追捧,鮮為人知的是,美圖公司在今年春節期間也獲得一筆融資,外界估計應該為數千萬美元。

啟明創投合夥人甘劍平在日前舉辦的WIFI應用高峰論壇上爆料,自己今年投資了兩個項目,一個是WiFi共享精靈,另一個美圖公司。

WiFi共享精靈的運營方是WiFi服務商同享網絡,同享網絡在今年3月份已完成千萬美金量級A輪融資,依靠的正是旗下產品WiFi共享精靈,投資人包括蔡文勝與啟明投資。

美圖公司則是圖片處理軟件美圖秀秀、10秒短視頻應用「美拍」和美顏相機美圖手機的運營方,公司CEO吳欣鴻為80後,為人非常低調。吳欣鴻一直受蔡文勝扶持。

甘劍平談及入股美圖公司時表示,很榮幸能投資美圖,也高興蔡文勝能讓美圖公司接受啟明創投的投資,幸好啟明創投的投資是在美拍出來之前,不然美圖估值會高很多。

美拍是今年5月才推出的應用,但很快衝到蘋果App Store免費榜前列。更早之前,美圖公司旗下的美圖秀秀在女性用戶中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樣瞄準用戶的「美」需求。

美拍提供短視頻應用基本功能,個性特點明顯,1、採用和美國短視頻應用Vine相同的可停頓拍攝方式;2、拍攝完成後,用戶可以添加濾鏡或內置MV模版,提供多種MV特效模式,3、內置大量背景音樂,用戶可為拍攝的短視頻配樂,剛一推出就大受女性的歡迎。

美圖公司旗下產品包括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美圖貼貼、美圖GIF、表情工廠、美陌等16款應用,加之美拍,美圖公司圍繞美顏的系列已經比較強大。

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日前透露,美圖用戶總數達4.45億,日活躍用戶2459萬,日處理照片數為4.6億張。甘劍平指出,美拍已有幾百萬人的日活躍用戶,以女性居多。

美圖公司在今年初獲得的這筆融資引入很多新的投資人,啟明創投是美圖公司的早期投資人,此番是跟投,美圖融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美顏的道路上做得更強。

甘劍平對騰訊科技表示,美圖以前都是依賴自身流量發展,但獲得融資後,美圖可以引入外部流量,發展得更快。美圖各條業務線上還面臨挑戰,需更多「彈藥」。

吳欣鴻證實美圖公司獲得了新一輪融資,但表示自己已簽訂保密協議,不便透露融資的細節。吳欣鴻說,相對於談融資,自己更願意沉寂下來,好好的做好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89

葡萄牙Espírito Santo家族——新一輪金融風暴導火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833

周四,長久以來沈寂在低波動性中的全球市場齊跌,主要股市均現拋售潮(上圖),而令人費解的是,所有人都在討論一個話題——葡萄牙銀行BancoEspírito Santo(下稱BES)。(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背景資料詳見華爾街見聞網站詳解:葡最大上市銀行爆財務危機 引發歐洲市場恐慌 究竟Espírito Santo是什麽背景?這樣一家不知名的銀行爆發了財務危機,難道真的能夠攪得全球市場不得安寧嗎? 來看看其母公司Espírito Santo International SA是怎樣的一家公司: 葡萄牙Espírito Santo家族是該國頗具影響力的一個家族,其通過Espírito Santo國際集團(Espírito Santo International SA,下稱ESI)這家公司來經營從酒店、醫院到銀行等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這家公司總部位於盧森堡,由於為私人所擁有,所以世人很少知道其財務狀況。 ESI集團擁有Espírito Santo金融集團(下稱ESFG)49%的股權,後者又擁有銀行BES 25%的股權。 然而,葡萄牙央行的一次審計發現了這家巨型家族集團的財務問題,並揭露了其中一些違規會計問題。 而且,ESI的問題還不僅僅局限於自身。該集團利用一些銀行來發行債務,其中就有葡萄牙最大上市銀行BES。周四,該銀行因為在其母公司上有大量風險敞口而遭遇拋售,股價暴跌16%。 但該銀行表示,其並沒有對母公司ESI債務的直接風險敞口,只是曾向ESI旗下金融集團貸款了8.23億歐元,同時對另一家ESI的子公司還有2億歐元的風險敞口。 另外,據《華爾街日報》,7月1日的一份數據顯示,BES的零售客戶持有其母公司ESI價值6.5億歐元的債券,機構客戶持有19億歐元債券。 本周早些時候,一家瑞士私人銀行還揭露,ESI拖欠了對其銀行客戶的短期債券利息償付。 上述提到的三家公司(ESI、ES金融集團、BES)的管理層有眾多Espírito Santo家族的成員,包括BES的CEO兼ESFG總裁 Ricardo Salgado,他已經於前段時間離開母公司ESI,並將卸任BES銀行CEO一職,本月底,該銀行將迎來家族之外的管理團隊接手。 龐大的Espírito Santo帝國的起源要追溯到1869年,最開始做外匯業務,這些業務最終就演變成了BES銀行。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家族企業不斷擴大,在從保險到工業的各個領域都開始擁有自己的業務。 1975年,隨著葡萄牙專制主義被推翻,BES銀行被國有化。家族中的一些成員離開了葡萄牙,在巴西、瑞士和英國等地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在母公司ESI的庇護下繼續發展壯大家族影響力。 1991年,BES銀行重新私有化,Espírito Santo家族於是又開始重建葡萄牙境內的業務,對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旅遊和通信等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88

德拉吉:新一輪TLTRO將消除銀行套利空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38

由於歐洲央行(ECB)此前表示將在9月和12月討論啟動4年期規模至多為1萬億歐元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市場普遍預計歐洲央行將在9月份采取行動,彭博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一輪TLTRO貸款規模料將達到7000億歐元。 周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新一輪的LTRO貸款更有針對性,銀行使用LTRO貸款購買政府債券進行套利的便捷性被大大降低了,由於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的國債收益率近期均降至最低,這使得銀行借入低息LTRO貸款轉而投降邊緣國家國債的盈利空間大幅縮減。 銀行獲得新一輪LTRO貸款可以一直持有到2018年,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將這些貸款用於發放給企業和家庭,否則將必須在2016年之前償清貸款。德拉吉對此表示道:“如果銀行不將這些資金借給非金融機構,那麽我們將迫使他們提前償還這些貸款。”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表示TLTRO的作用在於解決了銀行過度債券市場直融的問題,使得銀行出借資金的動力大為加強,最終將流動性傳導至企業和家庭用於購買其它類資產。 當前歐元區經濟複蘇尚顯脆弱,通脹水平依舊較低,提供新一輪低息貸款將有助於提振就業和通脹,既能滿足實體經濟對信貸的需求,也能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而此前2011年發放的1萬億歐元3年期LTRO貸款則大部分被銀行用於購買歐元區國債,雖然從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國債收益率瘋狂上漲的態勢,延緩了危機的蔓延,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歐元區經濟衰退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497

馬航客機被擊落引爆新一輪對俄制裁 歐盟或下周宣布大力度措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249

馬來西亞航空(馬航)MH12客機在俄烏邊境戰亂地區被導彈擊落,歐盟國家歸咎於俄羅斯政府支持烏克蘭反政府武裝,正醞釀大範圍擴大對俄制裁,最早下周公布決定。分析人士根據美國總統奧巴馬新近講話預計,西方國家很可能對俄私人領域展開新一輪制裁。 本周三,歐盟已決定推出迄今為止最大範圍的對俄制裁,同意中止對俄投資的貸款,並在本月底以前明確制裁哪些與普京關系密切的俄羅斯寡頭。這次馬航空難促使歐盟對更多的俄羅斯相關個人與組織施加制裁,其打擊範圍前所未有。 下周二布魯塞爾將召開歐盟外長會議。一些西方國家外交官將馬航空難稱為改變局勢的關鍵事件。但歐盟未來制裁還取決於28個成員國怎樣達成一致。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曾提到,和美國相比,歐盟至今對俄經濟制裁力度不大,因為一些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南歐和東歐國家反對采取更嚴厲的制裁。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認為,或許最重要的是德國的反應。德國政府官員已表示,馬航客機遇襲的災難可能預示著烏克蘭危機出現轉折點。 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呼籲,在進一步擴大對俄制裁以前,給予更多時間調查馬航空難。但她也說:“這是一個平臺,讓我們有了在新一級(制裁)上操作的大量空間。” 本周三的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國內官員透露,英國首相卡梅倫將敦促其他歐盟領導人支持對俄全面經濟制裁,即“三級制裁”。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曾解釋,所謂三級制裁是指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領域禁運。《金融時報》當時就從歐洲外交官員處獲悉,歐盟和美國花了數周時間合作制定三級制裁的計劃,其技術性工作已大致完成。 上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發出俄羅斯可能面臨更嚴厲制裁的警告。她說,制裁可以讓形勢回到正軌,如果除了制裁沒有別的方法起到這樣的幫助,那這次會是“三級制裁”。 當地時間昨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稱,美國有能力讓俄羅斯為制裁付出更大的代價,如果俄羅斯始終支持烏克蘭的反政府分裂勢力,“我們就會那麽做。” 本周三,在歐盟決定擴大最大範圍制裁的當天,美國政府宣布,制裁俄羅斯大型銀行、能源和國防企業。三大對俄羅斯經濟至關重要的領域成為美國新一輪打擊目標,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第三大貸款機構Gazprombank,AK-47突擊步槍的制造商Kalashnikov Concern等八家國防企業均榜上有名。 美國政府的一名行政官員當時還向彭博等媒體透露,如形勢確定可行,美方可能進一步擴大制裁。 國際金融協會(IIF)高級經濟學家Lubomir Mitov指出,西方國家已經在準備制裁俄羅斯的私人部門。他說: 在制裁的形勢下,任何一家西方的大貸款機構都幾乎不可能願意(向俄羅斯)提供融資。新一輪制裁的可能性非常高。 咨詢機構 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Alexander Kliment在報告中預計,如果最終查明烏克蘭分裂勢力要為馬航空難負責,“可能此後就會加大制裁,對戰也會升級。” 而且,意大利等一些歐洲國家之前顧慮制裁俄羅斯會影響依然脆弱的歐洲經濟複蘇,所以對制裁的態度較溫和,馬航空難的慘劇可能讓這些國家不便堅持溫和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795

一輪繁榮的新開端 週期股欲翻身 證券市場紅週刊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0302080
中國股市一時賺錢的人多,一直賺錢的人並不多。為何?因為投資需有大局觀。需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既要對宏觀有明確判斷,也要對行業和企業有清醒認識。洞察歷史,方知未來,基於這樣的邏輯,我們通過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梳理後,認為經過6年痛苦的滯脹期,中國經濟已經處於一輪繁榮的前夜。
6年經濟滯脹接近尾聲
  要正確判斷未來中國經濟的方向,就要分析過去中國經濟為什麼下滑。本輪中國宏觀經濟的長期下滑,源起於2007年3季度之前四年的經濟高增長。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就已經進入持續性的經濟衰退,國有企業下崗,民營企業倒閉,產業結構在1998年~2003年逐步調整恢復,GDP從1998年二季度的7.2%逐步回覆到8%、9%,直到2003年一季度突破10%,並在2003年三季度開始穩定在10%以上。
  2003年三季度開始,中國GDP增長速度穩定保持10%以上,並逐步抬高至2007年2季度的14.5%。(見圖1)經濟的高增長必然帶來需求的旺盛,需求的旺盛又反過來刺激供給的增長。企業無論效率高低,在市場當時給出的高價格信號下,都能賺錢,也都敢於大規模投資再生產,最終的結果週而復始,產能過剩,開始再一次去庫存、去產能。
查看原圖  中國的經濟週期,實質與西方國家過去200年來每10年一次(現在是每5年一次)的經濟危機週期並無二致,都是過剩-調整-恢復-繁榮-再過剩-再調整的過程。但上一屆政府出現了明顯的經濟政策失誤,比如為維持相對穩定的匯率以促進出口,選擇了利用央行超發貨幣的手段來對沖外匯,成倍放大了經濟繁榮,也成倍加劇了通貨膨脹,但是事後亡羊補牢時,雖然態度堅決,但是措施滯後。
  當2007年7月物價指數(CPI)突破5%的高位後,央行幾乎每月調高一次、甚至兩次存准率,直至調高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17.5%。金融危機時,雖然又有一次貨幣大放水,但2010年11月後,又以每月一次到二次的頻率,將存款準備金率調高至21.5%的水平。這顯然再次放大了已有的錯誤,加劇了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推高了房價泡沫。
  提高利率就好比是給高速行使的汽車踩剎車,而提高存准率卻是給高速行使的汽車直接設路障。後者的見效快,但殺傷力也同樣巨大。從2008年以來的經濟滯脹,已經持續6年。或許我們上一輪的經濟繁榮本不該那麼短,我們這一輪的經濟調整也不該這麼長,但不合適的政策,顯然成倍放大了宏觀經濟的波動。被動的貨幣超發,在繁榮期顯然加倍了我們的繁榮,但也造成了它注定是一個短命的繁榮;人為壓低貨幣成本,使價格信號調整資源配置的功能嚴重弱化,經濟結構愈加不合理的同時,資產泡沫卻經久不破。
一輪繁榮的新開端
  再長的繁榮期,也一定有結束的時候;再長的經濟蕭條,也終究會有走向繁榮的一天。席捲全世界的1929年大危機,也在6年後的1935年重新走向繁榮。西方用200年歷史證明了經濟必定有週期,我們因此也大可不必悲觀。歷史證明:貨幣的適度寬鬆會導致經濟繁榮,但過度氾濫也會刺激過剩的產能,造成資產價格泡沫。所有痛苦的結構調整和泡沫破滅幾乎都是因貨幣緊縮引起的,但根本原因卻是不合理的經濟結構造成的。
  從宏觀數據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在緊縮條件下取得了新的平衡:把中采PMI指數、廣義貨幣(M2)增長率、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和居民零售物價指數(CPI)放在一起,會發現除了貨幣供應量M2同比處於歷史最低,比1998年金融危機時還低外,其他指標均在歷史最低值之上,而且曲線已經相對平滑,變化相對穩定。
  從圖2可見,在歷史最低的貨幣供應增速制約下,各項經濟指標並沒有最壞。惟一的解釋是:我們的經濟結構已經在長達六年的緊縮下達到了新的平衡,全社會商品的價格普遍下跌了,維持增長所消耗的貨幣量,已經不需要像之前那麼多了。
  回首中國的歷史經驗,只要廣義貨幣(M2)供應增長超過15%,中國經濟就會有8%以上的增長,但只要低於14.5%,經濟一定會收縮。低於14%,收縮將非常明顯。截止到2014年4月,M2同比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在14%以下,3月份更是創下1986年以來的歷史最低值,為12.1%。即便在這樣緊張的收縮下,中國經濟也沒有非常明顯的波動,這是因為經濟結構已經做出了改變,適應了現在的貨幣供應。彈簧可以壓得很緊,但不會永遠壓得太緊,反彈的時機其實已經到來。
  投資者的責任,就是能提前把握這一大週期轉折的歷史時點。但是前提是,你一定首先要把自己的腳放在政策制定者的鞋裡,才能預知未來。各國的貨幣當局,要考慮的問題必須是全面的,做出反應必須是慎重的,因此他們的措施也一定是滯後的。他們必須等到明確的經濟信號已經出現並且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考慮採取應對措施。管理層也需要經濟增長,而且比老百姓們更需要。但在採取措施之前,他們要先看到通貨膨脹持續穩定地下降。現在通脹已經下來了,而且相當穩定,放鬆貨幣的時機也相應來臨。
查看原圖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在市場均衡的狀態下,任何一點新供給的增加,都會把原來的價格打得落花流水。現在中國的央行裡,存有21萬億的商業銀行準備金。以6月末113.61萬億的存款餘額計算,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0.5%,就意味著從央行釋放出來5680億的高能貨幣,加上貨幣乘數,則是24000億元的流通貨幣,即使對於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量,這也是一個大數。它對中國隱性資金價格的衝擊,將非常巨大。
  連續兩次的定向降准只是羞羞答答地放鬆貨幣,調整商業銀行貸存比的計算公式,亦是掩耳盜鈴式的放鬆貨幣。不過,如果僅憑以上的貨幣寬鬆就判斷中國經濟進入了長期大繁榮,那是天真。在經濟基礎之外,我們不得不討論上層建築。十八大提出,要讓市場在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換句話說,我們要實行真正的市場經濟。方向是對的,但必須有正確的手段配合。
  不破不立。當利用橫掃一切的手段清除掉那些阻礙深化改革的利益團體和利益鏈條後,改革政策才會不折不扣地執行。只有破題之後,才能承題、起講和入手。現在是否已經破題,大家自己有判斷。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價格調節機制,而在價格信號中,貨幣價格是整個價格體系的核心。只有當貨幣價格,也就是銀行利率能夠真實反映供求關係時,全社會資源配置的功能才能真正運作起來,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也才會逐漸消失,中國的改革也才算真正到位。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堅信這是黎明來臨的前夜,但究竟是4點鐘還是5點鐘,這重要嗎?《史記-貨殖列傳》中計然有曰:「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這跟巴菲特所說的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邏輯異曲同工,如果判斷經濟繁榮即將到來,那麼下賤的週期性行業將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這些週期性行業受經濟週期波動影響最大。鋼鐵、有色、能源、機械製造等,都屬於這類行業。尤其是在經濟週期下行時仍有增長,估值卻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銀行業,市盈率不到5倍,市淨率不到1倍,其價值已經過度地反映了自身的風險,而且某些銀行的信用等級已經相當於國債的信用,但其增長率、收益率和股息率普遍高於國債。如招商銀行股息率已經超過5%,內含年化收益率達到20%,市盈率卻只有4.6倍,市淨率只有0.91倍。即使在股權投資市場,也拿不到這樣的估值倍數的。■(《紅週刊》特約作者曹德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