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只是藉口 徵收廠地才是目的 揭開「毒蘋果」事件背後不可說的祕密

2011-10-31  TWM

 


一塊塊工廠用地,如今大漲,成了中國地方政府都市更新的目標,台商被迫賣地遷廠,這導致可成的空汙事件,以及正發生的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

撰文‧楊方儒

「我們要工作,我們要生存!」「方案不出台、機器不可拆!」迎風飄揚的白布條上,明白寫著年輕工人們的簡單訴求,這是十月二十日,發生在蘇州新區的獅山路 上,冠捷科技工廠前聚集三百名員工鬧事,抗議冠捷要遷廠。

冠捷是世界第一的顯示器製造龍頭,有一流的經營管理團隊。其遷廠計畫與同樣是世界第一、最近陷入空汙疑雲的可成,在蘇州地區均引起關注。

十月中旬,蘋果機殼供應廠可成遭勒令停工,在台商圈丟下震撼彈,在這之前,大陸中央電視台才點名台灣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廠商涉及汙染環境,被視為「毒蘋 果」。

中國嚴查蘋果供應鏈廠商的環境汙染問題,外界普遍認為背後恐與中美貿易戰有關,但《今周刊》採訪團隊深入內地採訪調查發現,這一連串社會事件幕後,就是地 價上漲!長三角的台商口中盛傳:工廠土地越來越貴,肯定會被逼走!

巧合?毒蘋果其實是煙霧彈十多年前,中大型台商只要願意到蘇州、昆山設廠,地皮都是政府送的,雖然擁有產權,但是要自力打通上下關係、推動工廠地目變更肯 定不容易,因此最終只有被政府徵收的出路。

「都是地方政府在搞鬼!」一位老台商會長對記者分析,可成自前年轉進蘇北宿遷,投資額達六億美元、用地達一千五百畝,是蘇州三廠的兩倍以上,整個長三角無 人不知,「這個時間點,因為空汙問題被鬧大,顯然不是巧合!」的確,昆山、蘇州這些台商密布的地方,如今工廠附近住宅、公寓大樓林立,不可能只有可成一家 有環保問題,尤其是玻璃、橡膠等傳統產業,排放量也只在多與少之間,為什麼沒有成為媒體焦點?事實上,蘋果的供應鏈查核,在鴻海員工跳樓事件後,已經是各 大品牌中最嚴格的,中國的環保組織也公開表示,不只針對蘋果一家,其他科技品牌的供應鏈也有問題,「毒蘋果」顯然只是一個偽命題。

目前蘇州政府與鳳凰城社區,向可成要求的賠償金額,是一位居民五萬人民幣。但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已經明確對內宣示,絕對不會輕易妥協。現階段完全停工的可 成,員工還是每天上午八點上班、下午八點下班,雖然沒有事做,但大家心情都很緊繃。

上周,可成重啟一條產線試生產,但很快就被告密,政府第一時間就來查核。這看得出來,地方政府與居民站在同一陣線,向台商要求賠償,公部門並且藉此施加壓 力,希望工廠能夠搬走,未來都市更新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油水可撈。有了這次經驗,除了已經確定的宿遷之外,可成內部很明確的方向是,絕對不會把雞蛋放在 同一個籃子裡,洪水樹也正考慮向廣達租借常熟的廠房。

關鍵,長三角地價節節高升「台商都是在黃金地皮上,當不賺錢的黑手!」移居剛滿十年、昆山迦普科技廠長程昶原,比較自家個位數的毛利率,以及坐直升機飆升 的土地價格時,雙手一攤,嘴角上揚,現出苦笑。

蘇州新區台商群聚,除了冠捷外,和碩、明基都擁有數萬名員工規模。今天的蘇州新區,好比台北板橋,過去雖然都是工廠,但將來可要變身成為六本木!走在冠捷 所在的獅山路上,高級餐廳沿路都是,日本料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價格雖然比台灣還要高出兩、三成,但每晚總是擠滿本地老饕。

冠捷科技集團積極配合蘇州市高新區為落實獅山商貿區發展規畫的﹁退二進三﹂(退出工業、引進商貿)政策,計畫將蘇州工廠現有加工製造的基礎,轉化為高科技 的研發、銷售管理中心。此一重大的轉型工程,也獲得地方政府的肯定;而留下的八十餘畝土地,將由政府收回,活化成為商辦、公寓大樓,促進地方繁榮。

可成的蘇州三大廠區,則擁有六百五十畝土地。目前可成內部已經確認,復工之後將陸續減少生產規模,最終會撤出蘇州。如果工廠用地全數被政府徵收,必然會是 股價大利多。

關鍵在於,被徵收的價格,肯定是當年的好幾倍!以冠捷在蘇州新區來說,一畝如果淨賺五十萬人民幣,就有超過三億五千萬台幣入帳。這對冠捷的財報肯定不無小 補,可成的出售地皮總值更可觀,估計在十億台幣以上。

最近這一波,靠房地產致富的老台商確實不少。冠軍磁磚的蘇州工廠用地五百畝,上半年就被政府高價徵收,十三年來辛苦生產一塊塊磁磚的利潤總和,都還沒賣地 來得多。

但更多的時候,台商是被迫遷廠。在昆山漢浦路設廠的欣興電子,當年設廠時四周一片荒涼,但現在可是熱鬧得很。尤其欣興生產的電路板,本來就是高汙染行業, 加上四百畝工廠地塊方正,昆山政府早就逼著欣興搬走。

這是長三角政府「騰籠換鳥」的大方向,台灣人正像游牧民族一樣必須遷徙!長三角確實正走上珠三角後塵,接連出事的溫州、蘇州、昆山都是縮影,製造業真的很 難混下去了。

倒閉!利潤空間被多重擠壓但他們能去哪裡?四川、河南都是選項。「河南零地價,什麼都是零!」蘇州北勝模具董事長康兆龍,評論起河南最近招商的積極。

至於如果回台灣,彰濱工業區,甚至部分用地閒置多年的台南科學園區,也都是不錯的打算。畢竟人親土親,鮭魚回流政策上更有優惠。

面對大陸改變重心產業,不再獨厚製造業,昆山的大小台商,最近確實個個愁眉苦臉,香菸不離手,台商關門早已不是新聞。

昆山當地的一個老梗是:韓國人、台灣人與昆山人,在陽澄湖旁邊說嘴,較勁誰最有經濟實力。韓國人先把三星手機丟到湖裡說:「韓國什麼不多,就是手機多!」 台灣人則把筆記型電腦跟著丟進水中說:「台灣什麼不多,就是筆電多!」 最後到了昆山人,他看了看左右,把台灣人丟進湖裡面大聲說:「昆山什麼不多,就是台商多!」昆山戶籍人口六十八萬,移居的台商、台幹、眷屬則有十萬人上 下,走在路上總是會聽到閩南語傳入耳裡。他們多半都是筆電生產體系的一員,包括模具、注塑、零組件生產、組裝代工等。

從○五年開始,昆山取代了台灣,成為全球筆電出貨重鎮,但從今年開始,這條完整的食物鏈,開始分崩離析。

關鍵在於利潤空間擠壓,大家都不賺錢了!不論台企與陸企,都面臨找不到工人、原物料成本飆漲、稅負減免終止、人民幣飛漲造成匯損、供電不足導致出貨不穩, 還有票期過長與銀行緊縮銀根,現金流左支右絀。

「上游、下游都是怪獸!」康兆龍說,上游原物料供應很硬,下游筆電代工廠客戶更硬,兩邊價格都是別人決定,自己只能當夾心餅乾,賺一點辛苦錢。

長三角有上萬家模具廠,營業額都不大,大廠的採購人員,對於供應商每天的產出,全都算得很精準,甚至每一分利潤,大廠都瞭若指掌。而小廠為了要賺錢,很多 都只能「減料」,像是在高價塑料中,摻入一○%低價塑料,但這是在玩火。

「都在泥淖中,有人開始在關門!」程昶原則預測說,如果第四季筆電訂單拉不上來,明年上半年肯定會有中小企業倒閉潮。以仁寶來說,今年原本樂觀預估的五千 五百萬台出貨量,已經下修至四千二百萬台,中小供應商當然更慘。

「昆山房價怎麼會漲?因為人要愈變愈少了!」另一位做電子貿易的台商也一語道破。

難混,中國製造業優勢不在昆山的台流,確實變多了。一些台灣人,在餐廳裡頭攀親帶故,結帳時卻故意不付錢,甚至一起去喝酒唱歌後,找個藉口就先溜了,他們 沒有面子回台灣,但在長三角也很難混。

前任昆山台商協會會長蘇來得,去年底就成了「落跑會長」!他的工廠,主要生產筆電用的印刷電路板,客戶包括鴻海、仁寶、緯創。一夕之間,全家人間蒸發,留 下三百多位錯愕的員工。

生產成本低、固定成本低,是中國製造業的一貫優勢,但這些優勢如今真的都不見了嗎?眼見這一波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答案真的不需再懷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3

老是藉口建教合作 大同被控搬錢

2012-6-25 TCW




六月十二日,大同股東會中,小股東炮轟公司幫學校「蓋房子、買地都不收錢」。事實上,因為大同公司與大同大學(前身是大同工學院)財務的「曖昧關係」,大同公司董事長林蔚山、董事暨總經理林郭文艷、董事張益華都已身陷官司。

三個月前,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簡稱投保中心)對上述三位提起訴訟,理由是他們在同時擔任大同公司及大同大學董事期間,未善盡維護股東權益責任,依「董監事發生重大損害公司行為」提出訴訟。

企業興學,大同並非特例,如台塑集團設立明志工專(現改為明志科技大學),遠東集團也創辦了亞東工專(現改為亞東技術學院)。相較於其他財團,像大同公司這般,利用代墊款或是不追討工程款,來幫大同大學買地、建大樓,並不多見。

公司與學校,是大同集團兩個「口袋」,把錢從左邊搬到右邊,瘦了誰、肥了誰?這團疑雲,是讓大同公司小股東最不滿之處。

此案最早可追溯到一九六八年,當時大同公司已經上市,卻不顧公司與學校的分際,由公司出錢幫大同大學、大同高中買地、興建教學大樓與工程維護,墊付款項卻 不討回。從一九六八年迄今四十四年,共達十筆,金額約達十一億三千萬元。一九九七年經人檢舉,證交所盯上此案,但其後十三年間,大同公司均以「建教合作」 來解釋此資源輸送的不尋常行為,證交所也沒轍。二○一○年由投保中心接手,大同照樣以上述理由回應,迫使投保中心今年三月出手提告。

此案凸顯台灣常見公司治理盲點:當家族財團同時擁有上市公司、學校、醫院,上市公司董監事能否嚴格把關,防止資源從財務須公開的上市公司,流向財務不透明的財團法人?

深究該案背後,有三大謬象:

謬象一:合買地不過戶所有權沒改,錢拿不回來

在十筆爭議的資產當中,最受矚目的就屬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號稱婚紗攝影聖地的尚志教育館。

一九六八年,大同公司與大學共同購置大樓土地,雙方約定先由大同公司代墊預付八成,約一億一千萬元。

結果,學校未依約將土地所有權登記為雙方共有,一拖長達三十餘年,早已拖過法律追溯期,導致出現公司出錢幫學校買地,卻一毛錢都拿不回來的情形。

除了土地欠款沒還,一九九二年,公司又花了二億六千萬元,興建經過都會多看兩眼的美麗建築物,其後若非證交所發現並要求公司改善,該筆興建費將如其他大樓般,法律追溯期過後又「順理成章」,成為學校資產。

這棟大樓從土地到建物,帳面費用雖是三億七千萬元,但市價超過百億元,最後只追回二億六千萬元,損失的是廣大股東。

謬象二:拆帳不清還有理祭建教合作美名,全台首宗

從一九九七年起,證交所多次發函,要求大同公司就不動產產權爭議提出說明,該公司都以「建教合作」一詞解釋其對價關係,表達合理性。

根據大同公司說法,從一九五一年至今,該公司從大同大學招募一萬二千餘位員工,節省八億八千餘萬元招聘費用。該公司擁有的部分研究成果,來自大同大學教授,讓大同多了華映、綠能等轉投資事業,曾是公司獲利金雞母。

興建大樓、建教合作是兩碼子事,拆帳應清清楚楚。「利用建教合作把公司資源給學校,國內上市公司是第一次發現。」投保中心董事長邱欽庭說。

謬象三:獨立董事失守未善盡把關,倒向公司派

針對此案,投保中心一年半前發函大同公司監察人及審計委員會委員們,對未維護股東權益的董事會成員提起訴訟。對此,審計委員以「雙方為建教合作關係」、 「對董事提起訴訟公司須負擔龐大訴訟費用」及「大同公司正與大同大學、大同高中洽商土地開發,屆時地上物拆除後,標的物即不存在」等進行回應。

就連原本應擔任監督公司、維護股東利益的獨立董事,也無法完全發揮效用。大同公司獨董呂東英,在今年六月十二日股東會中,面對投資人的質疑時,竟以「(投保中心)為何要發文給他們」,來表達其立場。

其實,呂東英、蘇鵬飛若嚴格行使本屆獨董職權,可能就不會讓大同公司對尚志大樓、經營大樓工程款,以及電機大樓、實驗大樓維護工程款共約一億九千萬元,在去年八月過了法律追溯期,讓公司與股東權益受損。

年過半百的大同公司,董事會成員中的林郭文艷曾擔任大同大學講師,呂東英曾擔任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現在又是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照理說,都是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要求高的人。只是他們走出講堂、卸下主管機關職位後,想法似乎也跟著轉換。

所以,當大同公司宣稱,將與大同大學、大同高中共同開發資產,學校吃上市公司投資人豆腐的歷史,是否會再度重演?可悲的是,或許公司派董監事、獨立董事、甚或主管機關,都沒有能力把關,小股東只能自求多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6

競爭、成本全是藉口! 艾薩 Isaac Sofaer

2012-8-23  NM




綜觀至今公布的中期業績,公司管理層普遍把令人失望的表現歸咎於競爭和成本上。不過,這大多是藉口,背後原因是由於缺乏經驗和用心,屬「人禍」!中國企業坐井觀天

競爭無處不在,「物競天擇,弱肉強食」是必然的。如果你能以一個人們可負擔的價錢,生產出他們想要的東西,你就是贏家。輸的話,都只是管理層之過,與競爭 無關!至於成本,假如原材料佔了生產成本很大比重,價格一旦颷升,管理層的確無可奈何;不過,精明的管理層會想出辦法提升生產效益。不要忘記,控制變動成 本(variable cost),是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企業設法節流,但過去一年半,中國經濟面對不少壓力,大陸企業卻沒有這樣做,其故何哉?問題在 於管理層質素及企業管治,在這兩方面,美國較中國及香港優勝,許多中國公司根本未入流!所以,過去數年,道瓊斯指數與恒指、上證指數的表現南轅北轍。假如 中國公司的管理層肯面對現實,不要望天打卦,情況或者好轉。事實上,中國經濟在數個關鍵領域,理應「煞車」,例如資本開支。管理層越早正視問題,越能作出 相應的對策,提升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玩弄財技

講到成本控制,即使是港交所或中移動,均未能樹立榜樣,成本增長較收入快。市場用行動教訓了他們一頓,雖然只是暫時性。他們何時才會明白,增長不能永遠依 靠提高收入,必須同時顧及成本,因應整盤生意的情況,作出艱難的決策。銀行及保險公司把我們都騙了!至於地產公司,物業重估等非現金項目,充滿「水分」, 令人眼花繚亂。其他公司亦透過大玩會計手段,把利息及其他支出資本化,將非經常性盈利入賬,粉飾賬目。以中信泰富(267)為例,公布的純利為五十多億港 元,依愚見,核心盈利實際只有五億元,「發水」十倍!負責的核數師竟然容許如此富「想像力」的會計招數,無非為保自己「飯碗」,但誰為無辜的小股民發聲?

那麼,投資者還有什麼公司可選擇?答案是少之又少,但慶幸,在一千五百間上市公司中,仍有滄海遺珠,大概不多於五十間。本倉組合內的公司都擁有優秀的管理 層,他們關心公司業務,致力提升股東價值,而非純粹個人的名聲或銀行存款。不賺錢的國企及其無能的管理層早晚會被淘汰。大家應該聚焦那些以驚人步伐增長的 中、小型企業,他們創造了中國企業一半的利潤,佔新增職位的六成,銷售增長是平均的三倍。在股票市場,你要乘住這股增長浪潮,而我會盡力為你護航!祝君好 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05

股市下跌,敘利亞只是一個藉口

http://xueqiu.com/6246827362/25059597
八月份,美國標普500指數下跌3.1%(自8月初最高點下跌4.5%),為2012年5月以來下跌最多的一個月。歐洲股市平均也下跌3%左右。要知道,歐洲股市從八月初至八月中旬曾經上漲3%,也就是說過去兩週,歐洲股市下跌達6%。

進來對市場打擊最大的就是美國認為敘利亞政府軍在內戰中使用化學武器,因而宣佈將對敘利亞進行導彈襲擊。一開始的消息是美國可能最快在週四就對敘利亞施行導彈打擊。接下來事情的發展沒有像預想的那麼快。美國人非常肯定是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但是俄羅斯等國要求美國拿出切實證據,畢竟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動武之前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指控(化武+核武)最終證明是錯誤的。英國議會也投票表示反帝英國政府支持美國對敘利亞的襲擊。另外,聯合國的調查人員正在敘利亞取證(本週末剛剛結束)。這些都讓奧巴馬政府感到應該三思而後行。週六,奧巴馬政府宣佈提請美國議會討論是否支持其對敘利亞打擊。美國法律規定,只要美軍不進入他國超過60天(對敘利亞,美軍根本不會進入),美國總統不需要議會授權。但是奧巴馬這次提請議會討論,明顯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國內支持。而美國議會很有可能等到聯合國的調查結果公佈以後才會做出決定。所以,美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可能會拖上幾個星期。而且等到聯合國調查結果公佈,如果真的如美國政府所述是敘利亞政府軍所為,美國也就師出有名,俄羅斯的反對就沒有意義了,美國即使把敘利亞炸翻天也不會造成太多的不穩定。

敘利亞局勢惡化顯然是市場下跌的一個誘因。但是每個人都知道美國對敘利亞的襲擊只有可能是小型的導彈襲擊,不僅地面部隊不可能介入,連飛機轟炸都不太容易。所以敘利亞演變成更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使戰爭又如何?美國2003年3月發動伊拉克戰爭,而美國股市恰恰是2003年初見底。至2011年12月美軍完全撤出,這8年間,美國股市上漲了一倍,又下跌了一半,又大幅上漲,經歷了整整一個半週期。在此期間,新興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美國經濟週期、歐元危機等等遠遠大於伊拉克戰爭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最近幾週以來,我一直都在說「美股該歇歇了」。這和地緣政治沒有任何關係。如果非要說有關係,只不過是一個投資人獲利回吐的藉口。美國,乃至全球市場近期疲軟表現的主要原因為:

1.  過去一年美歐股市上漲過快。從去年6月初至今年8月初,由於歐債危機這一巨型「黑天鵝」漸漸飛離,而且美國經濟復甦明顯,全球發達國家股市大漲。美國標普500上漲達450點,近30%。歐洲股市(Euro Stoxx 50)上漲達38%之多。現在只要有風吹草動,多頭就會獲利回吐。

2.  美聯儲退出QE3這個靴子尚未落地,市場繼續上行的動力不足。5月份美聯儲宣佈下半年起將減少QE3中購買美國國債和按揭債券的量。市場一直在猜測美聯儲退出QE3的時間表。美國10年期國債的利息也從五月初的1.62%大漲到現在的2.78%。現在大多數人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18日宣佈正式減少購買國債和按揭的具體計劃。在此之前,市場還是會不停地擔心。投資人在事件發生之前這種賣出風險的心理非常正常。過去兩年我們經歷過的「美債上限」和「美國政府財政懸崖」危機都類似。投資人在負面消息的靴子未落之前的擔心往往會造成市場震盪下跌,而靴子落下之後市場的焦點會轉移,這時空倉補回經常會造成一輪補償性上漲。

3.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將於明年1月卸任。奧巴馬將在今後兩個月內選擇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美國總統對美國經濟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挑選美聯儲主席可以說是美國總統對經濟最重大的影響。美國前任財長Larry Summers和現任美聯儲副主席Janet Yellen是下任美聯儲主席前兩位的爭奪者。Larry Summers的優點是與奧巴馬的關係非常好,人也非常聰明。但他的缺點也非常突出。Larry Summers一直在財政部門工作,從未染指貨幣政策,他之前對貨幣政策的見解很少有見諸公共層面。他是否贊同並堅持伯南克的寬鬆做法現在並不清楚。這明顯對市場是個風險。另外,很多人認為其90年代成功推動的放鬆金融監管的政策直接導致了這一次金融危機。所以很多美國國會議員對他的意見非常大,奧巴馬如果提名他做美聯儲主席通過國會認證會非常艱難。我個人認為他的最大毛病是大嘴巴。他在2006年對女性的不敬言論致使其被哈佛大學解僱了其校長職務。美聯儲主席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全世界用放大鏡研究。說話隨便的毛病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而現任美聯儲副主席Janet Yellen的優勢正好是Larry Summers的劣勢。Janet Yellen的貨幣政策經驗非常豐富,而且和伯南克的觀點非常相似,會保持美聯儲政策的連續性。金融界和國會都非常歡迎她成為下一屆美聯儲主席。但是她的最大缺點是和奧巴馬一點兒也不熟。畢竟,奧巴馬才是美聯儲主席的提名人。

雖然我認為下半年美股(其實也包括歐洲股市)的表現可能會大大遜於上半年。但是我並不認為美股的牛市已經結束。決定美股牛市還是熊市的不是美國的貨幣政策,也不是美國的財政政策,而是美國的經濟。貨幣和財政政策只會讓經濟週期的走勢更平緩。在經濟週期上行時,一個國家的政府緊縮財政和貨幣政策非常正常的。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政府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會緊縮到扼殺經濟復甦的程度。現在大家對美聯儲緊縮的擔心只是暫時的。我仍然保持今後兩年最看好美國股市的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1

精英錢難賺?別找藉口了,創業者還是學學美食中國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586.html

前景提要: 國內互聯網這幾年形成了一種共識:做精英只能賺吆喝,做草根才能賺大錢。雖然有這樣的「定理」,依然止不住有人頂風「作案」。

一提到點評類產品,讀者肯定就想到了大眾點評,或者是飯本,百度身邊,以及最近突然搖起免費大旗的地圖周邊推薦們。

其中屬大眾點評活得滋潤,究其盈利模式無非:

1 定向投放的廣告;2 線下服務 ,例如整理用戶點評成集,賣時尚吃貨雜誌; 3無線增值服務,例如用戶發短信獲取商家優惠信息;4 佣金,餐飲積分卡業務。通過自身渠道優勢,向餐館收取佣金;5 電子商務,例如團購。

大眾通過自身的用戶評論積累,各個區域細分的領域沉澱,通過長尾效應帶來了巨大流量。但不難發現,對優惠信息,積分,會員,價格敏感的用戶顯然還是草根,難道人們所謂的精英都不食人間煙火,或者吃遍天下,不需要此類信息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點評類產品不管採用何種手段運營,能否留住用戶的根本還是取決於產品是否有公信力,點評是否足夠客觀。在用戶心目中有了公信力才能吸引用戶使用,用戶口碑「自然」傳播。而此類產品的盈利模式又似乎制約著產品的客觀公平性,他們既要維護和大客戶之間的利益,又要聽取用戶的評論意見(這是產品的價值)。

滿足商家的品牌建設,用戶的評論意見就受氣;

滿足用戶的客觀言論,商家還給你投廣告合作嘛?此中貓膩不可細表(防止被人肉)。

難道客觀和商業真的就無解嗎?

美食中國,作為一家有5年歷史的產品,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我們答案。

所謂一切商業都是利用信息不對稱,那就乾脆利用的徹底一點。

用一句話說,美食中國,就是,帶外國人體驗中國好玩的,好吃的,好住的;帶中國人體驗國外好玩的,好吃的,好住的。

從免費開始,初期通過線下俱樂部,招募在中國的老外。從幾百塊開始銷售,有的時候福利,準確說是盈利,就是能組團免費吃大餐。外國友人來美食中國可以免費吃到好吃的,住很特色的酒店,而他們的產品,博客用外文展現(做得有點類似外文領域裡的《舌尖上的中國》),降低了溝通成本。大廚帶你吃中國菜,是他們非常特色的線下運營項目。一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居住上海的外國友人的青睞,甚至有很多外國友人義務幫他們推廣,運作。

而內容的來源,是來自時尚美食雜誌的專業編輯,記者,不像米其林完全是實名採訪。專業的內容,忠實的用戶,實打實地地面運作讓美食中國一路走得很穩。

不過,地接,偏重的運作模式也讓產品發展緩慢,運作5年,地基還集中在北京,上海,相關,巴黎,倫敦,墨西哥有所涉獵。

創始人潘新卻不這麼看,他認為:創業以來,我們發現,很多人都需要我們,吃貨需要我們,美食家需要我們,餐飲娛樂時尚媒體也需要我們的優質內容,一個有大量人需要的地方,一定是有市場的,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在跑一場馬拉松而已,現在還在熱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74

名目GDP成長率 只有韓、泰的一半競爭力輸人 別再拿匯率當藉口!

2013-11-11  TWM
 
 

 

台灣有一個聲音,穩定堅強,不論經濟再差、社會再亂,都能夠傳到最高層,那就是出口企業大老要求台幣貶值的高分貝音量。近日出口產業不但公開呼籲央行總裁彭淮南應該學韓國貶值,甚至有科技業大老直接在馬英九耳邊進言,要求「照顧」出口產業。十一月四日立委到中央銀行考察,更對出口拖累經濟這件大事關切。

今年以來,大部分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均呈走貶,尤其是和台灣產業重疊性高的韓國更受關注。對出口產業來說,誰的匯率低,誰的商品就顯得便宜,更有價格競爭力。也難怪國內一家科技業大老就批評,金融海嘯以來,台幣相對韓元升值一五到二○%,「使台灣無法和韓國競爭」。

不過,台幣真的沒有韓元貶得多嗎?

台灣升值苦了企業主?

實質匯率戳破台灣老闆迷思其實,從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來看,台幣不但沒有韓元強勢,比起韓國價格競爭力更是十足!金融海嘯以來,雖然韓元的有效實質匯率指數一口氣從一○○跌到八七,而新台幣則相對穩定;但過去幾年隨著經濟恢復,韓元升值的速度反而比新台幣快。

為什麼這個實質匯率和名目匯率(台幣兌美元匯率)會不同?根據央行解釋,國際清算銀行(BIS)編製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不像「名目匯率」僅僅兌美元,而是和我們實際的貿易國貨幣做均衡,反映的是新台幣與貿易對手國之間的匯率變動。

所以,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下跌,表示台灣的對外價格競爭力上升;指數上漲代表貨幣升值,本國商品的對外價格競爭力下跌。而將韓國和台灣的有效實質匯率以一九九四年為基準,觀察其長期變動方向,可以發現,台灣的實質有效匯率不但低於韓國,將近二十年來,新台幣更是長期走低!

為什麼,我們的價格競爭力已經比韓國多這麼多,但台灣企業還在叫苦連天?台灣電子業及出口產業的問題,真的出在匯率嗎?如果一把寶劍殺不退敵人,問題可能出在揮劍者身上。看看最讓國內出口產業稱羨的日本「安倍經濟學」就能知道。

台幣匯率寶劍銳利

問題出在揮劍者身上

自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之後,「三支箭」政策之下,日圓大幅貶值超過三成,讓不少國內科技業大老直呼「台灣也需要三支箭」:若像日本一樣貶值,台灣經濟一定不一樣。

但是,日本指標性電子巨人索尼,才在十月底發出獲利警訊。雖然營收較去年同期比增加一○.六%,但是今年預期獲利卻大砍四○%,除電影部門大虧損外,也大砍電視、電腦、相機等消費性硬體等營收。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師珍妮佛.湯普森(J. Thompson)指出:「貢獻獲利最多的只剩『匯差』。這也暴露出安倍經濟學的弱點,如果企業本身技術沒有走在競爭者前面,不能抓住市場,再怎麼有利的貨幣政策都沒用。」當一家企業的外資報告上,唯一的利多只是孤單地寫著一項——「匯率大幅貶值」,那麼這家企業的問題也許不在匯率。不幸的是,從有效實質匯率指數來看,台灣的出口產業,早已習慣了長期「往下走」的匯率,只要台幣一升值,就高分貝叫苦。

「台幣貶值,是吞毒藥,是飲鴆止渴,大家都知道。」一位金融機構的總體經濟分析師說。這位分析師還透露,其實台幣只貶不升,還有一個不能說的祕密,就是央行的匯損。

因為台灣傲人的四千二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其實七成都是美元計價。如果台幣兌美元升值一%,那麼央行就損失了三十億元資產。「而且,央行又有繳庫壓力。」業界預估,今年如果台幣兌美元升值到一定程度,那麼今年央行要達成繳庫盈餘的目標,就有困難。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央行不斷強調「匯率是市場機制」,但是央行每天在匯市「拉尾盤」,將升值的台幣吐回去的傳言,早已是各行庫祕而不宣的公開祕密。

就是這樣的共犯結構,長年以來,讓出口產業與央行聯手將匯率壓低。匯率政策應該考慮的,除了國家的進出口,還有利率、通膨等重要的經濟要素。當政府和企業都專注在名目匯率,反而長期忽略了實質匯率。如果台灣經濟能因此振興也就罷了;殊不知,就是台幣長期往下走的匯率,害了我們的經濟!

實質有效匯率不只透露出真實情況,還暴露出台灣經濟不振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要從台灣經濟另一個弔詭的現象講起。

長期低匯率遺毒

進口物價吃掉經濟成長

今年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又再度讓人失望,台經院預估,實質GDP一.九三%成長率。但,台灣過去十年的名目GDP成長卻連實質GDP都不如!這個詭異的現象是為什麼?難道我們實際上拿到的錢變多了嗎?事實正好相反,而關鍵,正是台灣的低匯率!

行政院財經政務委員薛琦就曾發文「教育」民眾,低匯率是怎麼吃掉我們該拿到的錢。所謂GDP名目值是根據會計報表資料統計的結果,也就是員工實際拿到的薪資、利息、紅利,是一般民眾能夠直接「有感」的數字;但政府最喜歡公布的實質GDP,卻是主計總處經過物價調整後得到的數字。而這個調整,被稱為「GDP物價平減指數」。

雖然我們每年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都上漲,但是台灣的「GDP物價平減指數」的趨勢卻是向下(過去十年,有七年為負數)。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進口物價」。過去十幾年,台灣經濟成長的重心都放在出口產業,壓低匯率拚出口,因此台灣貿易都是出口商品跌價,但是進口商品的成本價格卻持續上漲。

這些進出口物價的變動,在計算實質GDP時被調整掉了,所以才會看到我們的實質GDP成長高,但是我們每天的生活、領的薪水或收到的股利、股息,成長的幅度卻極為有限。「當台灣這兩個數字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時,難怪感受不到經濟成長的果實。」薛琦說。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經濟雖成長、通膨穩定,但是商品和服務在國際上越來越廉價、人民口袋的錢也越來越少。因為,透過匯率的「廉價化」,不只商品,連我們的人力價格(薪資)都一同弱化了。

事實上,台灣的名目GDP成長一年一年地慢慢落後,到現在早已遠遠落後亞洲其他國家。我們十五年來的名目人均GDP好不容易超過二萬美元,但成長率只有六二%。

反觀韓國,一九九八年時人均GDP是七千七百美元,只有台灣的一半,但是二○一二年已經超越台灣,足足成長了一九九%。台灣的人均GDP成長率,甚至只有泰國的三分之一!這正是台灣長期只專注在兌美元匯率,而忽略了實質匯率的結果。

拋開廉價台灣老思惟

才能脫離台灣低匯率的惡果單靠出口成長的台灣,就會有這樣的通病。一名金融業人士就說:「台灣長期以來就是出口導向,被『出超』(貿易出口大於進口)思惟綁架了。」壓低成本賺外匯,早就是行之多年的成長方式,「我們在國際購買力低,不只是搶人才搶不過別人,科技業要買專利、購併外國企業,都變得很吃力。」過去台灣為了壓低匯率,已經付出了慘痛代價,如果台灣每天還想著要靠低匯率、壓低價格,來求取那最後一點競爭力,台灣不但超越不了韓國,連泰國都會輸。台灣除了應該減少出超,讓經濟從過去的出口回到內需成長,匯率政策也應該放掉名目匯率,學習如新加坡先進國家以實質匯率為觀察指標。

企業主與其抱怨新台幣升值,不如放下匯率迷思,重新找回市場,找回產品的競爭力,別再把匯率當成藉口。

撰文‧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14

藉口阿哥生癌外父病死  40下屬行家上當 UA吸血上司極速呃 200萬

1 : GS(14)@2011-04-09 20:53:41



涉向下屬及同行借款後失蹤的 UA財務前高層蘇瑞瀚(紅圈示)今年 2月出席公司晚宴,與同事合照。

【本報訊】亞洲聯合財務有限公司( UA FINANCE,下稱 UA)直銷部前經理蘇瑞瀚,半年來以「阿哥生癌、外父病死」等藉口向同事借錢,更要求下屬以個人名義向高利貸舉債相助,極速吸錢逾 200萬元。今年愚人節,蘇與任職同公司的妻子突然失蹤,同事始驚覺「孝子、賢弟」原是「吸血上司」,揭發他專向下屬埋手,博同情呃錢,超過 40名下屬與行家「中招」,三名年輕下屬更為他借貴利相助,結果「連工都冇埋,又俾大耳窿追」。
記者:梁曙光 馮樂琳


人間蒸發的蘇瑞瀚,人稱「蘇師傅」, 41歲,曾在多間財務公司任職,約五年前跳槽至 UA直銷部任經理,其下約有 60名營業員。蘇在行內具江湖地位,很多營業員都是其徒子徒孫,妻子是其下屬,兒子剛出世,家庭美滿。據悉,蘇名下沒有物業,有同事指他好賭,每次下注以萬元計,近期疑欠下外圍巨債。蘇氏夫婦手提電話近日已停機,連 facebook賬戶亦刪除,記者曾到蘇位於秀茂坪寶達邨達貴樓通訊地址查問,單位無人應門。記者就此事向 UA查問,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據同事透露,近半年 UA直銷部約有 20人借錢給蘇,行家亦有 20多人上當,估計受騙金額至少 200萬元。其中一名事主透露, 3月 31日曾向蘇討債,「佢話自己唔掂,仲叫我介紹二線財務公司畀佢借錢」。另一下線員工亦於上月 30日借出 1.2萬現金,「佢叫我用信用卡撳錢,仲誓神劈願話兩日後會還,點知兩日後就失蹤,分明係有心呃錢,走佬前都要刮盡」。


UA直銷部同事收集受騙者資料,涉及金額近 100萬。

部份受害人昨晚報警

同事痛心信錯人之餘,亦替三名「受害大戶」不值:「簡直係人間悲劇,唔單止冇咗份工,連人生都摧毀,仲慘過雷曼苦主,大耳窿錢點還呀?」。三人是 20歲馬仔、 24歲阿李及 28歲陳先生,均是蘇的下屬,半推半就下以個人名義向財務公司及大耳窿借錢,分別孭了 26萬、 21萬及 28萬數。因為「貴利王」上公司追數,李及陳已辭職,馬亦表示在公司「命不久矣」。部份受害人昨晚到灣仔警署報案。
綜合受害人被騙過程,蘇借錢時以逐個擊破手法向同事埋手,並要求保密, 60名下屬幾乎全部問過,「同事講開先發現佢三年前已開始借錢,初時用女朋友走佬做藉口,之後話阿哥喺澳門賭錢、生癌、跳樓,最後連外父都搬埋出來,『家族血淚史』感動唔少人」。
「佢係老細點敢拒絕」

挺身指證「吸血上司」的阿李,去年中加入 UA任營業員,至 12月蘇聲稱因為胞兄患癌,求他到財務公司借 10萬元應急,更暗示日後有「秘撈」預他一份。「佢係老細,我點敢拒絕」。今年 1月中,「(蘇)又話阿哥喺大陸跳樓死,頭爆骨裂,殮房要執番靚條屍,又要使 10幾萬,叫我同大耳窿借」。李雖感不妥,但怕之前借出的 10萬元收不回,惟有就範,「佢帶我到麥當勞見大耳窿,將我個人資料交出,要我喺身份證上簽名,大耳窿就畀咗 10萬蚊現金我,冇任何單據,我轉手將 10萬蚊交畀蘇師傅」。
其後蘇又以哥哥骨灰要運返香港,又要求李到另一間財務公司借錢,雖然只借到 1萬元,蘇亦不放過。李以為蘇會自動還錢,沒有放上心,至農曆年後大耳窿致電追數,李才追問,蘇以「拖字訣」回應,不斷強調就快會有「一嚿大錢」到手,李無奈接受解釋。
而馬及陳受騙過程亦大同小異,亦有向大耳窿借錢,其他受騙同事大多是借出「私己錢」。本月 1日,蘇氏夫婦突失蹤,同事懷疑他們已挾巨款走佬。
吸血上司借錢藉口

約 3年前
女朋友挾走 20萬現款走佬,要替對方還債

約 1年前
胞兄在澳門賭輸錢,被大耳窿押返港,江湖救急,助兄脫險

約半年前
胞兄患癌症,做化療及打針,每次要數萬元,兄弟情深,不能見死不救

約 3個月前
胞兄在內地跳樓身亡,善後殮葬要花 10多萬,一世人兩兄弟希望兄長安息

時間不詳
外父、妻子的外婆分別過身,需要殮葬費,後輩要盡孝義

資料來源:綜合被騙錢事主
2 : GS(14)@2011-04-09 20:54:07

特稿
「係我咁蠢至會幫佢」

「我唔擔心大耳窿搵到我,只係怕連累媽媽」。 UA財務的吸血上司蘇瑞瀚誘迫下屬借貴利事件曝光後,其中三名遭大耳窿登門討債的職員終日受驚,其中一人雖然已辭工,但每天都要應付大耳窿的「奪命追魂 call」,「屋企返唔到,出街都膽顫心驚,擔心俾大耳窿認得」。
被大耳窿逼得走投無路的三名 UA財務職員,在記者眼中,並沒有來自財仔(財務公司的俗稱)的那種老練、世故及江湖氣,難怪蘇瑞瀚的手法並不高明,卻已將他們呃透。
「擔心屋企人安全」

20歲苦主馬仔,家有患病母親要照顧,但現時不敢回家,「我唔係擔心大耳窿搵到我,只係怕連累媽媽」。他自稱在 UA月入兩萬,更被人以逾兩倍薪金挖角過檔,但巨債纏身,大耳窿登門,令他「冇得再撈落去,被迫轉行」。他形容自己大好前途被蘇瑞瀚摧毀,慨嘆:「係我咁蠢先至會幫佢!」
另一名受害人阿李入行只有數月,惹上周身債,嚇得辭工,不敢回家,每天仍要應付大耳窿的「奪命追魂 call」。一臉愁容的他無奈地說:「屋企返唔到,份工冇埋,食飯、瞓覺都搞到亂晒龍,活喺呢個陰影之下,都唔知點過。我完全冇能力還錢,仲要擔心屋企人同自己人身安全,大耳窿認得我都冇辦法,我真係無辜。」
自從蘇瑞瀚失蹤,借貸最多、達 28萬元的陳先生亦要展開「走佬」生涯,四處寄人籬下的他形容,每天「生活緊張」,事業及人生大受影響,「屋企返唔到,出街都膽顫心驚,擔心俾大耳窿認得」。由於母親是他借貸的諮詢人,他更擔心債主會找上其母,令母親人身安全受影響。
他說,蘇不斷游說他借錢,他是因為擔心蘇無法償還之前代借的債務,自己要全數孭上身,結果借完一次又一次,自言當日同情蘇「好蠢」。
本報記者
3 : GS(14)@2011-04-09 20:55:47

話你知
UA借貸手續寬鬆
2011年04月09日

亞洲聯合財務有限公司( UA財務)前名為日本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1991年成立,現為新鴻基有限公司( 086)成員之一,提供樓宇按揭、稅務貸款、大專生貸款等服務,借貸手續一般較銀行寬鬆。前年有市民向廣播事務管理局投訴指,亞洲聯合財務的電台廣告聲稱,居屋未補地價可「套現」,廣管局指廣告有誤導成份,但基於法律限制未能對亞洲聯合財務採取任何行動。
4 : reference(1610)@2011-04-09 23:32:04

利用別人同情心撳錢,正人渣
5 : 龍生(798)@2011-04-10 16:56:47

人渣, 但就算找得到佢
都未必有佢符, 借錢唔還唔犯法的
6 : GS(14)@2011-04-10 18:35:44

5樓提及
人渣, 但就算找得到佢
都未必有佢符, 借錢唔還唔犯法的


小額錢債審裁處都唔得?
7 : 龍生(798)@2011-04-10 18:48:09

唔得, 呢的只係個人錢債問題

況且小額好弱雞, 無權的, 只係仲裁

比如說, 如果大公司, 你去告國泰, 佢走唔甩局住陪你玩

但如果告人, 搵佢唔到, 係唔可以因此通輯佢的

即係佢失踪你就無符

寄信就收唔到,

呢班後生仔要為佢地既天真付上代價了...

所以係個社會令佢地變質, 呢班苦主, 以後還會樂善好施嗎?

橫屍街頭都無人會理的文化, 就是這種環境做成的
8 : GS(14)@2011-04-10 18:53:44

但是我睇這些苦主的相都是唔太好...

其實這個騙子只是利用別人的信用同埋一種香港人不理他人的心理吧
9 : idsdown(1658)@2011-04-10 18:55:22

同一張相裡的其他人真慘, 上左報
10 : 亞力士(1473)@2011-04-12 00:39:00

如果間公司嚴格D 上司係唔可以問下屬借錢

右邊個女仔有D似 觀陰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38

男人搞三搞四又有新藉口

1 : GS(14)@2011-06-15 22:05: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342558
研究員弗斯邁爾說,他們的研究發現,不忠爸爸誕下兒子,偷食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但這不限於父子關係,淫亂爸爸媽媽的子女將來偷食的機率也較高。不忠不能只怪天生多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35

法乎情:借錢藉口

1 : GS(14)@2011-11-18 11:19:28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8065&category=daily


港姐李詩韻作代言人的美容公司及擁有股權的化妝學校,涉嫌以層壓性手法,推銷美容產品及療程。過程中,公司代表涉嫌帶銷售對象上財務公司借錢,並教當事人訛稱在時裝店工作,雖無入息證明,仍成功借得三萬元,大部分相信已用作購買有關美容產品及療程。
多年前,曾代表一位被告,被控訛騙罪,案情指被告曾以母親患重病須到醫院做手術為名,向親友借了約五萬元,其後被發現其母親一直健康無恙,親友一怒下報警處置。
按中國傳統倫理,親友有疏財之義,特別當涉及危疾、喪事等。另一方面,中國人一般較愛面子,即使有求於人,卻往往羞於將財困及真相如實相告。
上述被告因生意週轉不靈,需借錢過關,卻無面目向親友講述真正原因,隨意揑造一些較容易博取同情的藉口,惟錯估受騙親友有別於一般中國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風。情節雖輕,但結果仍被定罪判監多個月。
獅子山下,各種行騙手段,層出不窮,大有上市公司公然欺騙股民,小有街上專門針對老弱及旅客的「補藥黨」,一般人以為詐騙罪祇限於蓄意及有計劃、組織的詐騙行為,但事實上,很多人認為「無傷大雅」的借錢藉口,也有可能構成刑事罪行。切記!

電郵:[email protected]

謝偉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20

貸評山下:民企玩擦邊球藉口夠新穎

1 : GS(14)@2012-08-14 13:50: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4/16602416
去年10月,中國高精密(591)因賬目含糊,受核數師畢馬威質疑,要求管理層就其提出多項問題解釋,但高精密無法提供解釋,因而停牌。
早前該民企以「國家機密」為由,在沒有全面披露財務狀況之下,獲港交所(388)准許復牌。
另一民企西部水泥(2233)亦遭國際沽空機構 Glaucus狙擊,指其存在虛假利潤率、可疑收購、融資方案成本高昂、可疑運營數據、頻繁更換核數師及管理團隊等多個問題。難道民企風暴再起?「國家機密」成為民企掩護假賬的「免露金牌」?
高精密「不精密」
洩露「國家機密」屬大罪,但「機密」的定義如何界定呢?當定義無法界定,灰色地帶自然產生。
其實不論有否上市,每間企業都存在機密資料,以可口可樂為例,它亦毋須向公眾披露配方,可見配方與財務數字並無關係。波音公司貴為美國國防部的承辦商之一,即使業務牽涉向美國政府銷售武器,其核數報告亦不見有疑點。
簡而言之,可以有機密,但是「條數」要清楚。「條數」唔清唔楚,機密不能成為藉口。
上市企業向股東披露財務資料,實屬合理不過的責任,但高精密在核數師畢馬威辭任後,未有聘請餘下三大會計師行(安永、德勤和羅兵咸永道),相反任用兩間行內知名度不高的中磊及天健(恕筆者孤陋寡聞),前者負責獨立審閱及調查,後者負責會計審核,終令賬目順利過關,重新復牌。
西部水泥「和稀泥」
眾所周知,四大會計師行具有品質與聲譽保證,畢馬威的勇敢辭任,無疑為市場及投資者敲響警鐘,而高精密以一招「國家機密」避免全面披露財務資料,亦帶點「此地無銀三百両」的味道,凸顯「條數」並不「精密」。另外,市場亦憂慮此先例一開,同類事件將陸續有來,終令投資者蒙受損失。
同樣,西部水泥被質疑賬目造假,則再次帶出民企「擦邊球」之風氣,「條數」也是「和稀泥」(胡混過關)。
一個「不精密」,一個「和稀泥」,說明了甚麼呢?就是水退時,就知道誰沒有穿泳褲。條數第一年不精密,第二年和稀泥,只要第三年的環境好轉,就可以填回之前條數(調低應有的盈利增長);怎知道國內外的大環境持續不振。
另一個說法,就是民企老闆對企業的態度。現代企業,小股東也是企業的小老闆,起碼是大股東的合作夥伴,監察董事會,委託管理層。不過,不少內地民企老闆是企業的皇帝,小股東便變成提款機。
其實,條數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進一步就是要求增加透明度。舉例,工行(1398)與滙控(005)的資產規模均是以數萬億元計,前者年報約兩吋厚,後者厚度則像一本五吋電話簿。不論投資者是否看懂其中資料或數據,惟已看出兩者對披露企業資料的態度與透明度高低之別。
黃元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