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初,市區的士牌價再創歷史新高,衝破五百萬大關,較去年急升近三成,持貨眾多的車行同時水漲船高,身家暴升。 坐擁逾百架的士、市值逾五億元的金威車行,是行內最大的牌照買賣車行,月入三百萬元。投行(iBank)出身,年僅三十五歲的陳楚建,七年前從父親手上接 手的士王國,從中環走進深水埗,以基金模式管理的士行,用低差價兼一條龍管理,吸引外行人幫襯,扭轉行業生態,客人有醫生、教授,甚至內地人,將的士行業 打造成樓市、股票以外的另一炒家樂園。 金威車行位於深水埗巴域街,附近多是老人院、士多及街市舊鋪,旁邊是石硤尾邨,街上擠滿了買餸的師奶。採訪當日,西裝筆挺的陳楚建站在車行外拍照,攝影師 放好燈光腳架後,忽然殺出一名傻師奶,黐實陳楚建,笑咪咪舉起V字手勢,大呼要與他拍照,擾攘一輪才被勸服離開,陳大呼無奈:「你都見o架啦,依度成日都 好多怪人,都幾難適應。」其間途人停步圍觀,陳笑得十分僵硬,一身不自在。 習慣穿西裝打呔,官仔骨骨的陳楚建,不但打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經營的士生意的方法,亦與行家大相逕庭。「的士牌買賣大多經車行做代理,以前冇成交數 據,冇列明牌價,有人來問車行先報價,一個牌隨時賺你十幾萬,食水好深。」陳楚建邊說邊打開公司網站,網上列明每個月的的士成交宗數及牌價。「我哋買賣一 個牌約賺一至三萬差價,公開成交資料後,吸引咗好多外行人來買牌,不但做大咗個量,仲間接推高牌價。」 基金模式管車行 現時,市區的士牌照約一萬五千個,自九四年政府停止發牌後,牌價即變「海鮮價」,大起大落,車行被質疑操縱牌價,外行人不敢輕易沾手。因此,陳楚建接手金 威後,花了一年時間整理買賣資料,計算牌價升跌方程式。「日日翻箱倒櫃去搵,以前所有單都係手寫,我逐張入番電腦。」陳楚建試過用不同方法推算牌價走勢, 包括石油氣價格、油價、車租等,又多次問運輸署攞數據,但都不準確。「最後發現三個月嘅銀行拆息走勢,對牌價影響最大。」陳楚建笑說。 陳楚建拿着這些數據,向外行人,如專業人士,推銷牌照,方法如同賣基金。「好像買樓咁,買家最緊張上會後月供幾多,我分析到,佢哋信服好多。」陳楚建指, 公司網站會列明的士按揭資料。「最多借到七成半,依家息口係HIBOR(銀行同業拆息)加一釐三,即一釐四七左右。」陳楚建熟練地解釋道,而近兩年買牌的 人,有一半是的士初哥。「好多專業人士,如教授、律師,見的士係搵食車,就買牌來收租。」 針對這班外行客,陳楚建再借鏡資產管理,度「橋」自創一條龍服務,一手包辦租車、收租,以及車輛保養等。現時替客人管理約一百五十架的士。「一部的士每月 租金約二萬三,我收四千元管理費,客人實收萬九,之前牌價較低時,扣除銀行按揭還款後,客人每個月仲有千幾元入袋,好多人聽到都心動。」現時,金威每月牌 照成交量約二十多宗,佔全行近二成生意額,是行內最大的牌照買賣車行,買家包括內地客。「去年有個內地客大手掃貨,十月時分三轉,買咗十幾個牌,佢哋好熟 價,仲識壓價,我見佢買嘅量多,收少一、兩萬差價,但我知佢亦喺其他車行買貨,至少揸住三十幾個牌,牌價平均約四百五十萬,依家賬面賺晒啦。」陳楚建肉緊 地說,去年八月,他以為四百六十萬元牌價已見頂,年底又估五百萬元,結果通通破頂。「數據話我知個牌價已到頂,估唔到回報由五釐,跌到四厘、三釐,投資者 都唔沽貨,好像股票咁,好多因素都係估唔到。」 封殺行家月入三百萬 不過,陳楚建種種破格招數,卻令行家大呻幾乎無肉食。「佢哋為咗做生意,一宗買賣賺三、兩萬,好多客都上網格晒價,反過嚟壓我哋價,變相我哋都要跟佢,好 多行家都唔鍾意佢搞咁多動作。」有行家氣說。陳楚建自知是不受歡迎人物,不以為然道:「愈趨向成熟嘅市場,邊際利潤一定低,我都知咁做會得罪同行,但始終 在商言商。」不滿的還有父親。「有次老豆明知蝕都賣牌俾個司機,打開門做生意應該賺錢呀,我同老豆嗌晒交,後尾佢先話司機幫我哋做咗好耐,朋友一場喎。」 金威由陳楚建父親陳松奎於八十年代創辦,由維修車房轉營投資的士。○四年陳楚建接手後,即裝修辦公室,實行電腦化運作,從牌價、收租到交更,都由職員登 記,以便管理,可是卻遭老臣子不屑。「有啲年紀大,要佢哋學用電腦,唔係好願意,試咗又話唔識用。」眼見老臣子接近退休年齡,陳楚建便勸他們提早退休,再 請了識電腦的員工,設立按揭、收租等部門,初時老父並不認同。「後生仔始終急進咗少少,用晒電腦係好事,但員工未必適應到。不過佢依家搞到公司有聲有色, 我放晒權俾佢做o架啦。」陳松奎自稱退下火線,只間中替熟客做買賣,但記者三次到訪,都見到陳松奎在公司內,辦公桌就在兒子隔壁。 無晒朋友好寂寞 父親放不下,無非怕談吐溫文的陳楚建,難以與出身草根、粗聲粗氣的的士司機溝通,陳楚建提起公司二百多個「租客」,亦坦承怕怕。「我好少同佢哋傾偈,你知啦,門口外好多時都有司機糾紛,我費事同佢哋正面衝突,交晒俾一個跟咗老豆十幾年的同事管。」 事實上,當年父親叫他接手時,陳楚建猶豫了半年。身邊朋友、同事均睇死的士悶爆,只收租、「冇發圍」。「我怕做死一世收租佬冇癮。」陳楚建表示,當年十分 喜歡投行及基金的工作。「一入行就幫吉林汽車搞Pre IPO,要搵番佢以前嘅背景、去浙江睇廠睇數、搵保薦人,項目足足做咗一年先成功,好有滿足感。其後轉到道富,替基金經理管理賬目,經常踩足十二小時,再 和同事一齊去Happy hour,飲酒食飯後再開工,一齊搏殺。」但除了早已移民澳洲的大哥外,只有他可以接班,若交給外人打理,隨時被人吞食家產,「最後睇番公司盤數,覺得活 化牌照賣買有得做,就答應了。」陳楚建離開中環,工作環境亦一百八十度改變。「深水埗環境雜,我始終係老細,同的士佬又唔啱傾,無晒朋友,好寂寞。」平時 食慣中環高檔餐廳的陳楚建,現時兩餐都獨自在附近的大牌檔搞掂。 父親為「獎賞」陳楚建,先安排他由美孚新邨搬進九龍塘千萬豪宅帝峰園,再給他一張信用卡「任碌」當薪酬。陳楚建接替父親出任總經理,但公司股東仍是陳松奎,豪宅亦是父親名下,公司及兒子的「生殺大權」,仍緊握在這位創辦人手中。 陳楚建資料 年齡︰35歲 家庭狀況︰已婚 1997年︰佛教大雄中學 2000年︰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學士 2001年︰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商學碩士,主修基金管理,畢業後加入Mackreth 顧問公司,專門協助內地民企在港上市 2002年︰於道富資產工作,任職客戶主任 2004年至今︰接替其父,管理金威車行 |
||||||
|
||||||
新地家變爆發逾三個月,本週二,郭炳湘最終被董事局罷免其主席一職,改任年薪十萬元的非執行董事。此後,新地將面對上市以來最大的管治危機,事關市值超過三千億元的香港地產龍頭新地,主席竟然由郭氏三兄弟的母親郭鄺肖卿出任;揸實權的行政總裁之位還要暫時懸空,新地正是群龍無首。而今年七十九歲的郭老太原來是新地創辦人的填房,一直相父教子,作為上市公司主席恐怕令投資界卻步。 新地的內戰,已有結果。郭炳湘被免除主席兼行政總裁一職,由其已年屆七十九歲的母親郭鄺肖卿(中)擔任新地主席,行政總裁一職則暫時懸空。左為女兒郭婉儀,也是新地的執行董事,右為新抱李天穎。(《蘋果日報》圖片)
新地家變,至今已擾攘三個多月。本週一,上訴庭駁回郭炳湘申請的禁制令,法官羅傑志指主席是否適合留任,應該由董事局決定,郭炳湘可以說已步入窮途。 他的態度隨即軟化,於本週一發表聲明,務求在董事局會議召開前,作最後衝刺,力保主席之位。他指自己很榮幸當了十八年新地主席,問心無愧。「為家庭、新地及股東,願意與兩位弟弟炳江和炳聯進行無預設條件、平心靜氣的談判,謀求和解方案。兄弟三人,何必相煎?」
已擔任新地主席十八年的郭炳湘,在本週二發表聲明,認為董事局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拉下馬。(嚴寶權攝) 母親上任長子出局 不 過,這一招動之以情,亦未能消除兩弟郭炳江及郭炳聯對他的防範。本週二,新地便急急召開董事局會議,一致通過終止郭炳湘主席兼行政總裁職務,轉任非執行董 事;更通過委任新地的精神領袖,即郭氏三兄弟母親郭老太鄺肖卿暫任主席,而行政總裁一位則暫時懸空,直至今年十二月再召開董事會為止。 作為公司行政總裁,擁有決策的實權;而主席代表股東及執行董事用以制衡行政總裁,郭炳湘一次過被削去兩個職位,只任非執行董事,猶如從天上跌落凡間。但市值逾三千億元的上市地產王國新地,主席一位卻由郭氏兄弟母親出任亦十分尷尬。 「堂堂一家地產上市公司,擁有相關學歷及經驗的郭炳江或郭炳聯,都無能力坐上主席一職,這是典型家族管理公司問題。」一美資基金經理說。 手持尚方寶劍 由郭得勝成立的信託基金,控有新地四成二股權,基金的受益人是郭老太以及郭氏三兄弟。這些由基金持有的新地股份,郭氏三兄弟是不能出售的,而基金的監護人就是郭老太。現在,她同時擔任新地主席,就手握了新地及郭家的命脈。 年 屆七十九的郭老太,雖然一向在新地沒有任何職位,但勝在夠德高望重。以往郭氏三兄弟,無論在私事或公事上有任何紛爭,都由她出面調停,甚至拍板作決定, 「郭老太一向好公平,三兄弟有唔妥,佢會聽晒三方面講嘢,唔會只係聽一方就做決定。」一名前新地高層說。郭老太關心新地大小事務,因此不但會定時與兒子一 起巡視地盤,每逢週末,老太會相約新地的中、高層,到尖沙咀帝苑酒店午膳,目的是打聽一下公司內部的消息。
上週五,郭炳湘申請臨時禁制令,阻止董事會召開。董事局隨即召開記者會向各界交代。(《蘋果日報》圖片) 出身廣州花縣 但郭老太對新地整間上市公司來說,極其量只是精神領袖,因為她二十歲嫁予郭得勝後,主要職責就是相父教子。 郭 老太鄺肖卿在廣州花山鎮象湖村出生,是家中的大家姐。除了在新地擔任執行董事,專責物業管理及中國業務的的弟弟鄺準外,還有兩個妹妹鄺肖茜及鄺肖紅,幾姊 妹都曾在花城村的花城小學就讀。郭老太的祖父在廣州開辦一間名為「大東亞」的紡織廠,其父鄺維煜則在鄉下經營染房,據當地的鄉民說鄺氏是早年的地主。 其後,鄺維煜於鄺肖卿七歲的時候前往越南營商,但未夠一年便過身。郭老太跟母親胡再二人一同湊大三名弟妹,而在文革時,母親胡再亦因地主身份慘受批鬥,那時鄺家已家道中落。 新 地創辦人郭得勝於十五歲,就跟隨父親離開中山石歧的鄉下,曾在廣州開辦過雜貨店,而這間雜貨店就在「大東亞」的紡織廠對面。因此,鄺家及郭家可說結緣於廣 州花山,而兩家自此成為世交。由於郭得勝的元配黃秀瓊早已身故,因此娶下鄺肖卿為填房,兩夫婦於一九四七年一同移居香港。 與郭得勝生下三兒 三女後,郭老太一直留在家中照顧兒女的起居飲食,名副其實是是一位好媽媽。二子郭炳江曾向外讚美母親,說老太是對他一生最大影響的人。當時,郭炳江的耳朵 有事,需要到日本做手術,住足九個月醫院,郭鄺肖卿就陪他到日本。即使不諳日語,也到日本的街市買餸煲湯給他,因此三名兒子對母親都十分尊敬。 四出捐錢 郭 老太的學歷不高,相反其弟鄺準畢業於中山大學及中南財經學院,曾在廣州人民銀行工作,一九六二年正式從廣州來港,加入新地旗下的康業任執行董事,並主理新 地的內政。自九○年郭得勝過身後,郭老太就主力管理「郭得勝基金會」,擔任慈善工作。一九九一年,郭老太先後向其鄉下花山鎮的敬老院捐贈五百多萬元擴建。 花山敬老院的溫院長對郭老太每次光臨的情況都記憶猶新:「佢份人好熱心,無咩架子,每次來探訪都會逗留一、二個小時,仲每個老人家派五百蚊利是o架,每年 仲會俾一萬蚊啲老人家過年過節加餸添。」 翌年,老太又以「郭得勝基金會」的名義,捐贈三千五百萬港元,在花都市新華鎮興建一間以其父鄺維煜命名的「鄺維煜紀念中學」。 郭 老太於○一年再以基金會名義捐贈二百多萬元,予花城小學,將學校易名為「鄺維煜小學」,惹來一些有份捐錢起學校的海外華僑不滿,當地村民說:「個個都有份 捐錢,點解要以佢阿爸冠名?」及後,該小學亦少了華僑捐錢予該校。「肖卿每次返嚟村,都有一班市政府官員喺身邊,又有警車開路,我哋啲同鄉點敢埋去。佢嚟 咗咁多次亦都無同過我哋打招呼。」一名鄉紳道。 管治危機未解決 對於慈善工作,郭老太親力親為,也是一個盡責的母親,不過,始 終年事已高,要管理一個市值三千六百億的地產王國,難以令投資者信服。研究企業管治的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黃德尊教授認為,懸空行政總裁一職「好大危 機」:「尤其是新地的行政總裁並唔單止係一個職位,而係代表呢間公司仲有無威信。而家嘅情況說好似一個國家無咗個將軍,係好大嘅危機。由佢哋母親做主席一職,似乎係一個暫時的緩衝方法。不過,如果三兄弟唔能夠短時間和解,意思係是但一方完全願意退讓,否則最終嘅解決方法就只有分家。」 事實上,除了郭氏兄弟之間的爭拗外,新地第三代成員已陸續被安插在公司內,加上舅父鄺準一房人;新地面對不單是第二代的利益紛爭,還可能涉及第三代,新地家變凸顯中國式管理家族生意的矛盾。 家變日誌 18/2新地前主席郭炳湘以「私人理由」宣布休假三個月。 20/2傳聞郭炳湘紅顏知己唐錦馨(Ida Tong)介入新地內政,令兄弟內訌。 24/2郭炳湘成立新公司「China Luck」,有傳他打算另起爐灶。 1/3休假中的郭炳湘,於灣仔君悅酒店的JJ's Club消遣。 5/3郭炳湘以政協常委身份與妻子李天穎於北京出席政協會議。 7/3新地中期業績記者會,郭氏三兄弟首次缺席。 10/3郭炳湘與妻子李天穎出席旗下帝苑酒店越南餐廳開幕酒會。 14/5於董事會前夕,唐錦馨以便裝現身跑馬地。 15/5郭炳湘於董事會一小時前入稟法院,禁止董事會就罷免其主席職務之議案投票。 16/5郭炳湘報案,指他患有抑鬱病的Jose Maldonado醫生,在港未經註冊,便向他診症及開藥。 18/5郭炳江公開指罷免主席是痛苦的決定。 22/5郭炳湘擬控告兩弟誹謗。 23/5法庭宣布郭炳湘申請禁制令敗訴。同日下午,郭炳湘決定上訴。 26/5法庭宣布郭炳湘上訴無效。 27/5董事局決定罷免郭炳湘主席兼行政總裁職務,並委任其母郭鄺肖卿出任主席。 |
|
||||||
仍在休假中的新地主席郭炳湘入稟 法院,申請禁止新地舉行董事局會議,罷免其主席職務的臨時禁制令,將於本週五聆訊;在此前哨戰,他大爆兩名弟弟——郭炳江及郭炳聯安排史丹福大學精神科醫 生Jose Maldonado,替他診治情緒病的來龍去脈;並懷疑這名醫生非法行醫兼向他開藥,不惜報警求助。 在董事局內勢孤力弱的郭炳湘,為求絕地反擊,不惜押上市值三千多億元地產王國的形象,揭露新地內部一些鮮為人知的管治手法,作為他的談判籌碼。 劍拔弩張的郭炳湘,上週五突然委託律師到灣仔分區警署落案,警方大為緊張,下令重案組接手調查。「佢派咗律師帶埋一百八十粒精神科藥丸去警署,告個名醫非法行醫開藥俾佢,食到佢頭暈眼花。」消息人士說。 案 件背後大有內情。原來該位名醫是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Centre for Biomedical Ethics的精神科醫生Jose Maldonado。「郭氏一家平日都係睇Stanford嘅醫生,郭炳湘半年前都睇過一次Maldonado,算係相熟,但之後無睇好耐。」消息人士續 說。 酒店開藥 上年底,Maldonado新婚,郭家邀請他夫婦二人來港度蜜月,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夜在四季酒店開派對慶祝, 又替新人租了套房,費用全由郭家支付。郭氏兄弟都有出席派對,席間Maldonado替郭炳湘「睇症」,「當時有郭家嘅人同炳湘講,橫掂見到 Maldonado,不如睇埋症啦。Maldonado睇咗一陣,就話佢有事,連身體檢查都無做,就即刻攞咗包差不多有二百粒,足足食成兩個月嘅藥俾 佢。」接近郭炳湘人士說。 Maldonado開給郭炳湘的藥,叫做「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是專醫兩極性情緒病的精神科藥物,每劑三百毫克,每日服三次;他還處方了另一種醫治精神病的「利司培酮」 (Risperidone),吩咐郭自行配藥,每日一次,每次兩毫克。不過,郭炳湘沒買該藥,只服食碳酸鋰,但食了一兩粒,就頭暈眼花,經常感覺疲累,難 以集中精神,於是停止食用。 除了食藥食到精神委靡,最令郭炳湘大感詑異的,是他發現本年二月十八日的新地董事局會議上,郭炳江及炳聯竟取得當日Maldonado在四季酒店替他診症的醫療報告,指他患有兩極性情緒病,會上更有人認為他的健康不適合履行職務,要他辭去主席一職。
史丹福名醫Maldonado去年底新婚,郭家有人招待他租住旗下四季酒店,包食包住。(《蘋果日報》圖片) 兩大指控 郭炳湘委託律師報案,向美國史丹福精神科醫生Jose Maldonado作出兩大指控。 指控一:指他違反香港法例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21 條,即在港非法銷售第一級毒藥,包括一百八十粒「碳酸鋰」,一經定罪,可判處罰款十萬及監禁兩年; 指控二:指控他違反香港法例161章《 醫生註冊條例》第28 條,在港非法行醫,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三年。 醫委會成員謝鴻興醫生指出,未在港註冊的醫生,不能在港行醫,否則觸犯刑事條例,但是否構成無牌執業,要證實是否存在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他說:「你去診所,環境好明顯係行醫,但如果係酒店,就要看雙方嘅態度,是朋友間提供意見,定係正式診症。」 母親講數 由 於兩個細佬在董事局親信甚多,郭炳湘為了自救,唯有向母親郭鄺肖卿講數,主動建議休假,醫好「病」後再重出江湖,炳江及炳聯接受妥協方案,不過卻列出兩個 條件,包括要求老大在母親面前食藥,以及定期約見Maldonado覆診。據知這些復職條件都清楚列明在會議文件內。會後新地向外發出通告,宣布郭炳湘以 個人理由休假,不過並無提出時限。郭炳湘意會到兩個弟弟想自己無限期休假,於是夤夜以個人名義發聲明「補飛」,澄清自己只是休假三個月。 休 假期間,三兄弟續有聯絡,炳江及炳聯更多次堅持老大繼續睇Maldonado,又提醒他依時食藥,令郭炳湘再次起疑,消息人士說:「老大好奇怪兩個細佬做 咩一定要佢睇Maldonado,佢愈諗愈起疑,於是自己搵四大名醫再睇,包括港大精神科麥列菲菲同腦科醫生胡健維,先發現自己原來無病,毋須食藥!究竟 有無人同Maldonado串謀,有咩目的?」
向來長袖善舞的中大名醫李誠(右一),被指與郭炳聯(右四)私交甚篤。○六年新地捐出三千萬,與中大合作推廣心理健康,李誠主理的健康情緒中心,正是受惠機構之一。(《蘋果日報》圖片) 專家互鬥 不過,這邊廂郭炳聯陣營亦找來中大精神科教授李誠,反駁四大名醫,指報告「唔夠全面」。李誠和新地關係密切,郭氏家族○六年共捐出三千萬元,與中大三個院系合作,推出心理健康計劃「新地心理健康工程」,其中一個獲直接撥款的,正是由李誠主理的「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有 精神科醫生私底下表示,長袖善舞的李誠與郭炳聯私交甚篤,如出版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免費雜誌《情報新地》,構想都是由他直接向郭炳聯提出,不過,據悉郭炳 湘曾不滿李作風出位,又經常自我宣傳,要求新地另覓人選;而對於李誠的反駁,郭炳湘陣營就反擊,指李的報告只是「paper exercise」,他根本沒有親自醫過郭炳湘,沒資格下評論。大律師陸偉雄指出,雙方委聘的醫學專家雖各執一辭,但由於專家都會出席聆訊,接受對方盤 問,法官可就「誰是真正的專家」作最後裁決。 精神藥解碼 郭炳湘聲稱食到頭暈眼花的精神科藥物碳酸鋰,是治療躁狂病「兩極性情 緒病」的精神科藥物。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永堅指出,碳酸鋰屬於舊藥,副作用較大,容易出現頭暈目眩、口渴、手震及作嘔作悶,病人需要定期抽血化驗,以免血液 內的碳酸鋰含量過高,一般病人每日劑量由四百至八百毫克不等,依此標準,郭炳湘所服的三百毫克劑量,算是輕微及合理。 李醫生指出,每一百人 就有三個患有兩極性情緒病,與腦內傳遞物質多巴胺及血清素分泌失調有關。患者會出現兩極化情緒,發病時情緒高漲、極度亢奮、說話速度快及購物慾特強等,部 分人甚至會自以為是「股神」,瘋狂投資;但當抑鬱症出現,患者即顯得極度情緒低落及自卑,甚至有輕生念頭。 至於另一種Maldonado處 方給郭的利司培酮,屬新一代精神科藥物,多用作治療急性躁狂及精神分裂,部分人會對此藥產生敏感,服用後會出現頭暈目眩及心跳等較強烈反應。去年八月,一 名懷疑精神有問題的婦人,用利司培酮製成「毒蛋糕」送給牛頭角基督教宣道會觀塘堂的教友食用,最少三名青年中毒入院,婦人最後被判到小欖接受治療。 打親情牌 本 週五,郭炳湘向法庭申請禁止新地董事局會議的限期將結束,郭老太及兩弟的一方試圖用親情感動郭炳湘。上週五郭炳湘報案後,郭炳江聯同弟弟炳聯、新地董事鄺 準,以及持有新地尚方寶劍(新地信託基金揸弗人)的母親郭鄺肖卿,本週日在銅鑼灣世貿中心世貿會舉行家庭聚會及午膳,「碰巧」被記者遇到。郭炳江還首次開 腔回應擬罷免郭炳湘主席一事:「這是一個痛苦的決定,但要以大局為重。」 到本週一,身兼新地副主席的恒基主席李兆基,出席煤氣股東會後,以和事老的角色大打親情牌力勸郭氏兄弟:「手板係肉,手背又係肉,郭老太好傷心。應平心靜氣尋求和解。」 兩 大陣營對壘,郭炳江與郭炳聯兩兄弟穩佔上風,事關郭老太及新地董事局內一干人馬,已站在同一陣線,又有前政務司司長「肥龍」許仕仁作為郭老太背後的軍師。 郭炳湘唯有在外找一班專業人士協助,包括有湯家驊及胡漢清律師,再配搭麥列菲菲等醫生證明他健康狀況良好。論牌面郭炳湘一方似乎被比下去,但為了來個絕地 反擊,可能會有出人意表的局面。 兩大陣營對壘
直插收地老臣子 事實上,掌握新地內部好些不為人知的管治手法,將是郭炳湘手頭上的重要籌碼。 上週四郭炳湘入稟法院申請的臨時禁制令中,便提及他曾試圖改善新地的企業管治,增加管理層的問責性及透明度,惟遭到郭炳江和郭炳聯反對。其中郭炳湘提到嘗試調查新地購入一幅新界地皮的來龍去脈時,更將矛頭直指在收購新界農地扮演重要角色的新地執行董事陳鉅源。 今 年六十二歲的陳鉅源,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於七三年加入新地,八七年出任新地執行董事至今,現專責收購土地及工程策劃。郭炳湘的入稟狀指,一幅由新地購入 的新界土地(意指大圍香粉寮地皮),本來原業主主動接觸陳鉅源問其意向,陳鉅源表示無興趣,但其後陳鉅源卻介紹新地透過另一間公司購入該地皮,而價錢比原業主的叫價更高。 不滿買貴地 該幅香粉寮地皮,原由沙田望族曾肇添後人持有。而收購農地的大發展商鮮有出面打正牌頭,免得被人坐地起價,所以土地註冊署資料顯示,曾氏後人於○四年十一月,把這幅香粉寮地皮以二億五千五百萬元售予三間公司。其中兩間公司的董事是建築師歐陽汝光,其最終股東則是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公司, 估計背後股東是一直有興趣買入地皮的新世界;然而○五年初,歐陽汝光的拍檔蘇永乾入稟,指其早與歐陽汝光有口頭股東協議,會共同購入該地皮部分權益,但歐 陽汝光卻違反部分股東協議,「鬼打鬼」之下遂興訟;新世界認為訴訟會為地皮造成業權負擔,難以向政府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失去發展潛力,新世界遂向歐陽汝光 興訟退買及要求賠償。本刊向新世界董事梁志堅查詢,他說:「呢塊地我哋好有興趣,但因為塊地有官司喺身,又無得為此推遲成交限期,所以我哋唔要。不過我哋 仲保留緊追究權利。」 力主去蕪存菁 但這單官司還未正式開審,歐陽汝光已找到另一接頭人新地。在去年四月中,新地以四億零五百萬元購入該地皮。原來歐陽汝光過去與新地合作無間。本刊到其位於北角海景大廈的寫字樓找他,而他亦直認不諱:「我同新地啲關係你都知o架啦!」這單交易令郭炳湘存有疑惑。 其實,新地透過中間人以較高的價錢買入農地,是典型的收購新界地的技倆,事關過程中涉及與鄉紳聯誼,向退休地政高官取經,從而改變土地用途等開支,難以上市公司名義支取;而中間人的角色就是提供「全包宴」。不過,正義上身的郭炳湘就質疑在新地內全權負責農地買賣的執行董事陳鉅源,與一些在外圍替新地收地的公司存在利益關係。 事實上,郭炳湘對陳鉅源的行徑向有不滿。據消息人士透露,五、六年前有伙記向新地舉報,認為專責農地買賣的陳鉅源,經常找來自荃灣的鄉紳陳國鉅工作,當中懷疑涉及利益輸送,郭炳湘還主動要求調查,消息人士說:「經調查後,郭炳湘認為自己已掌握了足夠證據。」 老太出手挽重臣 雖 然郭炳湘剛加入新地時,由陳鉅源擔任太傅把他介紹予世叔伯,但郭炳湘認為要一炒免留後患。而陳鉅源亦有點意興闌珊,對當時市區重建局的董事一職感興趣。不 過,一向行事較有人情味的郭炳江,希望陳鉅源留任,最後郭老太念及陳鉅源在新地打工已三十多年,早被郭得勝視為誼子而予以挽留。 事實上,陳鉅源替新地在新界南征北討,令新地在新界現有二千三百萬方呎的農地儲備,實居功至偉,而以往發展成大型樓盤的,則包括浪翠園、加州花園、朗晴居、葡萄園等。 在陳鉅源「下線」的陳國鉅,過去廿年一直擔任新地收地專家的角色;表面上與新地並無關係,但行內人都知其公司是 新地御用的,有興趣出讓地皮予新地的鄉紳,都先向陳國鉅叩門。他亦扮演着中間人的角色,替新地與原居民周旋。據知他向新地收取的顧問費,達地價的一成八。 陳國鉅在新地並無職銜,卻幫新地打通廣泛的鄉紳關係,在新界區無人不識,與鄉事會會員,及大部分村委會村長都熟,由西貢、荃灣至元朗的都熟識。他的公司「陳國鉅有限公司」設於上環招商局大廈,公司的股東也是在英屬處女島註冊。
陳國鉅替新地搞的馬灣收地,就是經典之作,當中還涉及前地政高官的參與。九七年新地要發展馬灣,即現時的珀麗灣,除了透過陳國鉅,向村民給予豐厚的賠償金外,又拉攏村民支持興建高架公路。 這 條高架公路是青馬大橋的分支,能通往珀麗灣,是樓價是否值錢的「命脈」。新地遂從政府挖走主管新機場及土地徵用的地政監督李森(Roger Nissim)過檔,由他擔當馬灣的總籌劃。另外,當時負責批核馬灣發展的地政監督伯利(Nigel Burley),早年曾以七百萬元內部認購由新地發展的半山蔚雲閣複式單位,持貨四年後以千七萬出售,大賺一千萬元。 如果郭炳湘要大爆新地的管治問題,將是新地一大「浩劫」,因為新地聘用不少前地政官員在集團,才得以令其地產發展如魚得水。故他在休假前,曾提出找來前副警務處長黃燦光加入新地。這種找「外人查自己人」的手法即引起兩弟及管理層反對。 新地股價
細佬一家掌地產部 近年郭炳湘積極參與公司業務,加強企業管治,結果與公司中人出現矛盾,「佢覺得自己superman(超人)上身,要維持正義!」知情人士說。而郭炳湘在其入稟狀中另一指控,則是新地的工程合約,經常判給某些承建商,郭炳湘對當中有否不適當行為提出質疑。 新地的建築及工程部,一向由郭炳江及其妻子梁潔芹打理。然而新地中人對郭炳湘的指控感莫名其妙,事關新地大部分工程,均由新地附屬的建築公司處 理。數年前,新昌營造創辦人葉庚年前拍檔的兒子、曾在新昌任職多年的錢重光,出任新地建築部顧問,而新地部分工程,亦的確有批給新昌營造處理,但新地中人 不認為涉及利益衝突,反而質疑郭炳湘參與結構工程工作時,出現不公平。「郭炳湘讀工程出身,在地基工程的招標工作上,有積極參與。但奪標者往往是某幾間公司,而且標價極高,令人質疑。其中九龍站的地基工程,費用要三、四億,價錢不合理令郭炳江呱呱叫。」知情人士說。
九龍站的住宅項目天璽及寫字樓項目環球貿易廣場,是新地的重頭戲;郭氏三兄弟在其籌劃,設計及定價等都存在重大分歧。(林志謙攝) 三弟不留情 郭炳湘及兩位弟弟炳江及炳聯,至今仍無軟化和解跡象。據消息人士透露,屬虔誠基督徒的郭炳江曾經心軟,希望讓郭炳湘重返董事局息事寧人,但郭炳聯堅決反對。熟悉郭氏家族的人表示,郭炳聯在三兄弟中,屬最嚴厲的一個。 郭炳聯是劍橋大學法律系碩士及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在新地負責法律及財務部門。郭炳聯對錢財「揸」得甚緊,一名股壇中人說:「近年新股熱,郭炳聯都好熱衷抽新股o架!不過佢就同包銷商講,以新地名義入股要有折扣,到最後大家發現佢係以私人名義持有。」 雙方態度企硬,本週五禁制令結束後,新地大有機會再開董事會,罷免郭炳湘主席及行政總裁一職。而郭炳湘則屬意以刑事案,以弟弟找來無牌人士為他治病來對撼。新鴻基地產上市以來三十六年的金漆招牌,備受考驗。 鷸蚌相爭誰人得利? 現時郭炳湘和兩位弟弟炳江及炳聯的鬥爭尚未解決,隨時有愈燒愈烈,牽連愈廣之勢。到最後誰能出任新地的主席及行政總裁,誰就是最大贏家;在未有定案之際,已有人可從中獲益。 新 地在今年二月十八日發出通告,表示主席郭炳湘休假,直至另行通知,其時股價未受影響,只隨大市上落,在三月中大市受次按風暴困擾最盛時,新地收報一百零八 元,其後拾級而上。直至近日新地三兄弟鬥爭白熱化,而且無短期平息之象,股價自上週即開始向下,截至本週二已連跌五日。本週二新地股價收報$129,較郭 炳湘宣布休假時,即二月十八日的收市價$139.4,下跌7.5%。市場中人認為,雖然股價未有大幅回落,但若以衍生工具加以炒作,將大有斬獲。能在整件 事中掌握第一手資料,又擅玩財技者,最為有利。 |
|
||||||
平安保險四月初通過的A股千億融資大計,遭股民狂罵,甚至遷怒於其董事長馬明哲,有網民替他改花名——「馬桶」,最後在股民及監管當局的壓力下,平保的融資大計亦煞車叫停。 現在買入平保的股民當然無甚着數,但城中富豪鄭裕彤早在平保上市前,以每股低至五毫子人民幣入股;股價翻了過百倍,高峰期為他帶來逾千億巨利,而為彤叔穿針引線投資平保的「運財童子」,就是鄭建源;繼平保之作後,最近幾年他致力在內地搞另一保險公司 ——國民信託,就連滙豐亦夥拍齊齊拓展內地保險業;非出身大富大貴的鄭建源甚為低調,但他在國內的人脈關係殊不簡單,與國家總理溫家寶妻張培莉及兒子溫雲松亦甚有交情。 平 安保險近幾個月可謂頭頭碰着黑,本已通過的千億元融資大計在股民發難下於上週叫停,滙控進軍內地保險市場又棄與其合作,轉投規模只屬蚊型的國民信託,難怪 主席馬明哲在業績記者會上曾說:「對於有股東買了平保股票賺不到錢,我很抱歉!可是我不可以保證所有買了平保的都賺錢。」 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卻因買平保而發大達,早在九六年八月,即平保把股本由十五億擴至二十五億股時,他就以每股五亳人民幣(下同)入股,後來還分階段在不同價位購入平保股份。當時有不少國內企業透過發原始股集資,但集資後老闆挾帶私逃,人間蒸發,平保當時屬蚊型公司,甚無名氣,鄭裕彤仍肯冒險投入資金,估計持有平保逾一成股份,去年平保股價攀上百元一股,其手頭的股票市值逾一千億。 「平 保八八年在蛇口成立嗰時,得個十幾個人,馬明哲當年想發大嚟做又無錢,咪全靠向外邊,向員工賣原始股,籌集資金囉,嗰時都無乜人敢買呢啲民企原始股,怕民 企老闆會走佬嘛。而家揸住平保嘅原始股,即而家所講嘅非流通股,過咗禁售期咪個個發達囉。」一名曾在平保打工的李先生說。 沙膽彤無寶不落 而幕後為彤叔穿針引線的就是源信行投資及寶華集團的老闆鄭建源,而源信行現時亦為平保的第五大股東,而鄭建源早年的生意拍檔林友鋒也是中國平保的董事之一,他與平保主席馬明哲也稔熟。 但鄭裕彤購入平保的股份亦十分曲折,他是透過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持有。在二○○一至○二年期間,鄭建源為了籌組資金成立另一保險公司,把手頭的平保股份讓了給鄭裕彤,並由源信行接貨,據知鄭建源當時以每股四至五元售予鄭裕彤。 據內地傳媒報導,二○○三年初,平安保險原第二大股東招商局出讓百分之十四點三的股權,鄭建源控制的源信行和寶華集團動用一億元分別接盤。估計源信行持有的平保股份,部分屬鄭裕彤所有。 又在二○○三年年中,寶華集團再以一億一千萬元,收購了浙江省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較其淨資產價格折讓五成。鄭建源之所以能以超低價買入,與他在國內的人脈有關;購入後,浙江省信托投資改名為國民信託,同時安插新世界的舊員工於管理層。現時六名的公司董事中,有五位便曾在新世界系及周大福內任職,公司亦在○五年遷往北京。而滙豐銀行近日宣布與國民信託合作拓展國內保險業務,外間都嘖嘖稱奇,為何滙豐棄平保而選擇蚊型的國民信託;其實國民信託表面是鄭建源及鄭裕彤控制,估計背後還有政界猛人撐腰。 平安保險AH股股價圖
司機變身億萬富豪 中國平安保險前身是深圳平安保險,一九八八年於深圳蛇口成立,是中國第一間以股份制創立的保險公司。當時,註冊資金只是五千萬元人民幣,員工只有十三名,廿多年間,平安保險不但於上海及香港兩地上市,其總資產更達到六千五百多億元人民幣,業務由起初的保險業,涉獵至銀行、證券、信託、甚至鐵路項目。年薪近億人民幣的董事長馬明哲,只有初中學歷。他原是蛇口工業區總經理袁庚的司機,其後因受袁賞識,八八年被安排到平保工作,九四年正式擔任公司董事長,○一年再任平保首席執行官及成為全國政協。 平安保險主席馬明哲積極引入外資,平保上市時更帶挈一眾外資股東發大達。 學有所成回饋新世界 今 年三十七歲的鄭建源,英文名Vincent,祖籍廣東汕尾,幼年在汕尾陸河縣度過,及後移居香港,出身草根的他考獲鄭裕彤獎學金,獲彤叔資助到英國倫敦經 濟學院修讀金融經濟學,畢業後回港加入新世界集團中國部,後轉到德意志銀行亞洲證券部,任亞洲區董事,據曾與他共事的人說,「佢做嘢好勤力,成日都係最後 離開office嗰個。」 鄭建源成立寶華投資,專為城中富豪在中國大陸尋找項目投資,他的辦公室亦設於新世界大廈九樓,新世界董事梁志堅對於鄭建源亦略有所聞,「佢以前喺我哋公司中國部幫手,而家好似開咗間公司,間中都有幫彤叔睇吓大陸有無值得投資嘅項目。」為了保持低調,近一年鄭建源已退居幕後,寶華投資主力由其拍檔林友峰出面。記者上週致電其公司寶華控股,公司員工表示近一、兩年亦甚少見到鄭建源,「鄭生呢一兩年都無再喺公司出現,公司嘅一切大小事務,都係由林生處理。」 認識總理夫人 鄭 建源作風低調,除了因一眾客人為城中富豪及國內政界中人,據知他與中國總理溫家寶妻張培莉,及兒子溫雲松甚有交情。總理夫人張培莉是事業型女性,在國內商 界長袖善舞,曾擔任中國珠寶協會副主席、中國寶玉石鑑定委員會主任、國家珠寶檢驗中心主任等,在珠寶界相當有影響力。據知她以往對投資平安保險及現時的國 民信託亦深感興趣,消息人士稱:「佢同張培莉好熟o架,你睇佢叫張培莉做auntie就知佢同溫家交情非淺。」非大富之家出身的鄭建源,更加珍惜與政經界 名人的關係,甚少曝光。 平保發達之路 不過鄭建源身家隨着平保上市,股價狂升而不斷暴漲。平保○四年七月於香港上市後,原本住在太古城的鄭建源,○四年年尾即以九千二百八十萬港元購入渣甸山獨立屋軒德蓀道十二號,而去年二月,平保A股上市前一個月,他更花一億四千五百萬元買入旁邊十一號的獨立屋。 鄭建源除了豪買獨立屋,更愛買車,名下便有五架名車,包括過百萬元的法拉利,及四部共過二百萬元的平治,無獨有偶,車牌數字同是一八九八。不足四十歲的鄭建源,估計坐擁過十億身家,較他年長兩年的哥哥鄭建好,亦同樣是搏命搵錢的一族,鄭建好中六放暑假被搬運公司「月 入過萬」吸引,輟學加入搬運行業,廿三歲已成立城市搬運當老闆,廿一歲開始買樓投資,現時持有三個擎天半島單位;兩兄弟關係不錯,數年前鄭建好亦曾出入寶 華投資的辦公室,記者所見,鄭建源的渣甸山十一號獨立屋正在裝修,不時有其哥哥鄭建好的城市搬運貨車運送鐵、鋁、木板等建築材料。 鄭建源現時經常香港、北京兩邊走,為他的國民信託努力;泊上滙豐這個大碼頭,再打通國內政界經脈,國民信託有機會是未來的平安保險。 平保老員工富貴逼人來 現年五十六歲,已退休的前平保員工武定國表面看來與一般內地阿叔無異,原來是身懷數百萬的小富翁。他看着當年平均以一元六毫一人民幣(下同),總共花二十萬三千二百元認購的十二萬五千八百四十股的清單,不禁會心微笑,「嗰時買都係用來當保本儲蓄咋。」 這位一躍成為百萬富翁的內地股民,九三年才加入中國平安當辦公室文員,離職前月薪三千元。九三年起中國平安向公司員工發行內部股,於是武將自己的積蓄,於其後六年分段來認購公司股票,加上公司其後送給員工的一萬一千股,令總持股量逾十二萬股。 去年二月才上市的 中國平安A股,股價曾由三十三元八角攀上一百四十九元高位,現價已跌至近六十三元,武定國手上認購的股票市值,亦縮水至七百八十七萬元,但無損其心情,現 時有車、有樓的他,在加拿大讀書的女兒又快將畢業,他坦言無牽無掛,只望二○一○年手頭的中國平安股票禁售期滿,「到時賣一半同愛人(太太)環遊世界,另 一半咪養老,張股東卡我擺喺屋企,好好收藏啦。」 |
||||||
|
||||||
近年本港卡拉OK戰場,表面上被Neway及加州紅二分天下;雙方其實已成立合營公司,共同擁有卡拉OK歌曲版權,做到有歌齊齊唱。 但最近情況突變,由上市公司中大印刷主席薛濟傑掌舵的Neway,突然提出終止合營公司。在這之此,還已沾手娛樂及經理人公司,為獨霸K壇鋪路。更密密增加銀彈,預算最快下半年上市集資十億元。 為阻止Neway單方面結束雙方共同擁有的公司,加州紅已入稟法庭控告對方,導致雙方關係惡化。 上週五,本港兩大卡拉OK集團加州紅及Neway,為爭新歌的「獨家試唱」權,竟然鬧上法庭。由於當天只是初審,雙方僅派律師代表進行答辯,案件將排期再審。 根據入稟狀,原告人加州紅要求法院禁制Neway及其股東兼董事馬偉華,私下與唱片公司洽談新歌的「獨家試唱」權,並禁制Neway單方面結束雙方共同擁有的子公司,同成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同成)之任何業務及合約。並指身為同成董事的馬偉華違反董事責任,與同成進行業務競爭,因此要求Neway及馬偉華作出賠償。 入稟狀提及的同成,是○○年加州紅及Neway共同成立的子公司,雙方各佔一半股權,專責與唱片公司洽談歌曲的卡拉OK版權。 婚姻破裂 據悉,同成的運作,是加州紅與Neway各自與不同唱片公司傾好歌權後,價錢由雙方攤分,歌權亦共同擁有,運作一直沿用至今。但近日Neway要求終止同成的業務,甚至拖欠同成要找數給英皇娛樂逾百萬元的卡拉OK版權費,要由加州紅代為繳付該筆費用,因此加州紅再入稟追討。 記者曾找Neway了解事件,惟對方以進入法律程序為由,不願多談。而原告人加州紅董事總經理駱國安則以「同結婚差不多」來形容與Neway以往的關係,「大家合作無間,歌權一直共用,所以依家你去加州紅或Neway,唔會有一首新歌係另一間無得唱。」駱國安說。 Neway提出「分手」,駱國安坦言事出突然,更謂事前從來未有聽聞Neway有意結束同成,因此訴諸法律阻止Neway的舉動。「其實同成與好多唱片公司仲有合約在身,部分更去到二○一一年,我哋認為同成無可能就此結束。」 業內人士表示,Neway市場佔有率逾六成半,規模早已大過加州紅。因此有人希望獨自洽談日後新歌的版權,甚至連舊歌亦不放過,「相信有人會用盡所有辦法,來壟斷K場。」 近年積極大搞的Neway,數年前已衝出本業,多元化發展周邊的娛樂生意,更成立「星娛樂」,沾手娛樂及經理人業務。 但首位熱捧的藝人王浩信及去年加盟的鄭融表現平平,直到近來以鋪天蓋地宣傳的女子組合Hotcha,因Twins人氣下滑而有機跑出。星娛樂甚至為旗下藝人關淑怡大搞演唱會,實行多方面發展。為求增加銀彈,Neway已部署上市,早前更已通過聆訊,預計下半年上市,集資約十億元。 冇歌唱等同執笠 駱國安認為今次雙方要對簿公堂,不論判決如何,關係已經出現裂痕,「我對繼續履行同成嘅合約好樂觀,但未來係點就好難講。」 他認為經營卡拉OK,如沒有新歌給客人唱的話,等同慢性自殺「等執笠」,因此日後即使「離婚」,也會盡力爭取新歌,不致捱打。但他亦已作最壞打算:「香港無得做,咪轉移去其他地方囉,反正我哋喺馬來西亞嘅市場佔有率最大。」 據悉,不少唱片公司亦擔心Neway日後真的一統K場,歌曲的卡拉OK版權再沒討價還價能力,「最重要係佢哋踩過界,佢又係我競爭對手,點知會唔會只谷佢哋旗下嘅歌手。」 環球義助第三勢力 部分唱片公司不 欲兩大卡拉OK集團勢力過大,已紛紛支持第三勢力抗衡。以環球唱片為例,旗下歌手如張敬軒及陳奕迅的新歌,已有一段時間絕跡加州紅及Neway,其歌權原 來落入一間名為K-NET的娛樂音樂集團手上。駱國安證實,同成與環球的合約已結束,現時兩大卡拉OK集團,並無環球的新歌供客人點唱。 根據K-NET的聲明,該公司於今年三月一日起,成為環球、SonyBMG及華納的香港區唯一卡拉OK牌照代理商。 K-NET董事總經理洪錦兒解釋,其公司是K歌版權的代理商,取得的歌權會售予任何有興趣的人士或公司,與兩大K場取得版權後,只供獨家播放並不相同。 曾任華納唱片高層的他承認,他們所付予環球的版權費,肯定不及兩大K場豐厚,但對方也願意合作。而現時全港約一千間酒吧及樓上K吧,有四成已向K-NET購買歌權。 洪錦兒認為,自從去年初政府實施禁煙後,令可繼續吸煙的卡拉OK酒吧數目急速上升,「上樓K吧好多都係連鎖店,吸引到好多高消費嘅打工一族幫襯,呢班人先係現時主要嘅消費群。」 相反卡拉OK集團自禁煙後生意慘淡,駱國安形容「頭五、六個月真係好甘,一直都蝕緊錢。」而Neway則在執行上較「寬鬆」,去年底曾被傳媒發現於禁煙條例實施接近一年,仍有顧客在場內吸煙。 Neway背棄大聯盟 事實上,Neway的經營手法一向進取,十年前亦曾過檔轉陣營。當年Neway原與Big Echo、活力等九間卡拉OK組成「大聯盟」,聯手與當時的龍頭加州紅,爭奪新歌的獨家試唱權。 惟經營成本上漲,不少「大聯盟」的成員紛紛引退,Neway眼見「大聯盟」積弱,遂斥資收購盟友前衞的六間分店以擴大規模,更主動要求加入死對頭加州紅的陣營,促使「大聯盟」名存實亡。 事隔多年,前Big Echo老闆娘劉麗萍仍很感慨:「大聯盟嘅合作無法律約束,佢(Neway)有佢嘅策略,其他拍檔無話有咩唔開心嘅,只可以講商場如戰場,做生意係咁o架啦。」 Neway大戰加州紅 |
|
||||||
新鴻基地產主席郭炳湘今年二月中突然休假,至今三個月,新地家變近日有升級之勢。集團將於本週四舉行董事會,討論郭炳湘能否銷假復職;這個多星期郭炳湘遂忙於向外「晒料」,以證「身體健康,夫妻和睦,兼夾有中央支持」。 若然復職要求被拒,估計郭炳湘會盡地一煲,向外透露家變的內幕。本刊獲得的消息,兄弟互鬥的內情涉及郭炳湘被要求服藥,弄至精神委靡而未能履行職務,致令在新地內的大權旁落。事到如今,郭炳湘與兩位弟弟炳江及炳聯已完全決裂,勢成水火。 上週五,郭炳湘公開現身新地旗下帝苑酒店,為酒店內一間越南餐廳舉行開幕禮及致辭。這是他今年二月休假以來,首次以主席身份出席公司旗下活動,似為復職作好準備。會場上郭炳湘表現興奮,經常與應邀的商界朋友握手談笑,狀甚風騷;而其妻李天穎亦倚傍在丈夫身旁,幫忙招呼賓客。 然 而,據消息人士透露,郭炳湘仍與紅顏知己唐錦馨在一起。他不斷對外與妻子「晒恩愛」,是為重返新地履行主席及行政總裁之職而鋪路。事關新地將於本週四舉行 董事會,「郭炳湘能否復職」將是重要議題,而郭炳江與郭炳聯兩弟曾向大哥郭炳湘要求,要復職就要有醫生證明其健康狀況,故此郭炳湘找來四名醫生證明自己精 神和身體健康。 這四名醫生,除了香港大學精神科醫生麥列菲菲教授和腦科醫生胡健維外,還有港大精神醫學系李永浩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的精神科學系榮潤國教授。他們均可提供健康報告,證明郭炳湘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良好。 服用精神科藥物 為 了向兩位弟弟及新地董事會施壓,郭炳湘表明若被拒復職,下一步將會爆出家族中鮮為人知的內情。據知,在去年十二月,家族中有人認為郭炳湘的情緒病久醫未 癒,於是找來美國史丹福大學內的Stanford Centre for Biomedical Ethics的精神科醫生Jose Maldonado,從美國飛到香港替郭炳湘治療情緒病,並開出一些精神科藥物。但郭炳湘服用後,經常感覺疲累,並難以集中精神,於是停止服用。郭炳湘質 疑究竟是誰人付錢聘請這位醫生,及為何服藥後精神未見好轉,反而更加不振。 與兩名弟弟郭炳江及郭炳聯站在同一陣線的郭老太鄺肖卿,為了平息矛盾,建議郭炳湘只出任非執行董事;而主席一職,則由郭老太親自出任,但都被郭炳湘否決,這個建議仍在討論當中。 與特首會面 對於一直認為自己精神健康的郭炳湘來說,這些建議令他感到冤屈。而在他休假的三個月期間,其在公司一直意見多多的班底,已轉趨「沉寂」,令他即使要在集團內「起義」亦無人馬。例如他的助理經理,負責國際金融中心租務部的Karim Azar,據知近期與公司內其他職員不咬弦,現已停職。而新地董事會內的董事,如陳鉅源、黃植榮等,並非郭炳湘自己嫡系;其餘則是與公司有多年生意來往的「老前輩」,如李兆基、胡寶星等,均與郭老太相熟。郭炳湘亦曾與特首曾蔭權見面,但與曾蔭權關係密切的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早已收歸為郭老太麾下,成為郭家智囊,郭炳湘自是孤掌難鳴。 現 時三兄弟弄至如斯局面,決非一日之寒。兄弟間的「牙齒印」始於九七年郭炳湘被大富豪張子強綁架。「當時郭炳湘被綁架,張子強要求二十億元贖金,但兩位弟弟 不滿索價太高,認為他們只是靠嚇,要求『減價』。在雙方周旋期間,郭炳湘被困在木箱,並遭毒打,承受不必要痛苦,最後還是由妻子Wendy出面與綁匪交 涉,並以十四億元贖金成交。」知情人士說。 討回贖金種下嫌隙 郭炳湘被救出後,原來曾要求在郭氏的家族基金撥款歸還予妻子李天 穎,但遭兩位弟弟反對。「呢個家族基金幾兄弟都有份,佢哋認為大哥被綁架是自己的事,無理由要家族出錢。佢哋幾兄弟雖然關係唔錯,但始終是生意人,還是着 眼於利益,講到錢就無情講。」知情人士說,最後還是由郭老太調停,她認為郭炳湘被綁架,全因他經常要出面處理公司業務,遂成為綁匪的目標,故此是為公司及家族犧牲,由基金出錢亦屬合理。 其後郭炳湘因被綁而性情大變,愛睡覺而不理公司業務,結果大權旁落在兩位弟弟身上。直至郭炳湘受紅顏知己唐錦馨支持及四出求醫後,精神恢復過來,開始嘗試插手公司業務,三兄弟的爭鬥遂漸浮現。 插手日常業務被拒 「郭炳湘經常以主席身份,overide(越過)兩個細佬的權力。例如掌管建築部的郭炳江,因為部門內有員工手腳唔乾淨而被他炒魷,但郭炳湘卻以主席名義請番佢,放番喺建築部內負責部分項目,令郭炳江極之無癮。」由於這些只屬公司內「濕碎事」,不用開小組(panel)會議及董事會,故郭炳湘可以主席身份一錘定音。但後期郭炳湘還牽涉較大金額的投資項目,如購入銅鑼灣快捷假日酒店,無視公司中人反對的聲音,郭氏其他家族成員為免公司陷入管治危機,要求郭炳湘休假。 若 然郭炳湘未能銷假復職,市場中人認為對新地業務無太大影響。而郭炳湘有機會要求分家產;雖然市值三千三百億的新地,由郭氏的信託基金持有四成二股權,並由 郭老太打骰,郭炳湘不能拆散賣掉自己的股份權益。但郭氏其他投資,如在美加擁有的數十個地產項目,早年由現時的集團建築部副經理李國華打理,便屬郭氏家族 的私人投資。這些資產足以讓郭炳湘另起爐灶,並不影響新地的上市王國業務。 |
||||||
|
||||||
本週一,傳媒突然爆出了國泰以百億元估值,向中信泰富及中航興業全面收購港龍。消息一出,交易涉及的兩家航空公司的股東太古、國航、中信泰富、中航興業,連同國泰共五間上市公司全部停牌,等候發表通告。國泰和港龍的行政總裁陳南祿和許漢忠,都被殺個措手不及。原定出席在法國巴黎航空業年會的陳南祿,被迫腰斬行程,從巴黎趕回港。正隨煲呔在昆明訪問的許漢忠,更被隨行記者圍攻。 陳南祿和許漢忠,都是國泰悉心栽培的華人領導班子。但許漢忠掌舵的港龍,三年前為了阻撓國泰復飛北京、上海及廈門,不惜「擘面」和國泰對簿公堂。如今,國泰吞併港龍,港龍的許漢忠能否保住帥印,殆成疑問。 今 次爆料的《虎報》和《星島日報》,其大老闆何柱國,正是港龍大股東中航興業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之一。另外四位非執董包括前民航處處長樂鞏南、樹仁校監胡鴻烈 博士、香港商用航空中心行政總裁兼李國章堂弟李國謙,及香港眼科醫院主席陳清霞。據悉,港龍大股東中航興業於上週召開董事會,商討國泰收購港龍事宜。有獨 立非執行董事因事前未被諮詢而甚感谷氣。 由於交易涉及複雜股權交易變動,因此,這幾天,各公司的高層都在密密開會。業內人士相信,國泰、中航興業、中信、及太古各取所需的股權及資金,都是大贏家,唯一的「輸家」是喪失主權的港龍。據悉,將被吞併的港龍內部人心惶惶。其中主帥許漢忠未知會否因三年前和國泰對簿公堂,留下牙齒印而「冇得留低」。 遲來先上岸 有 行內人士感嘆,五十一歲的陳南祿、年約五十四歲的許漢忠和十二年前已離開國泰的五十八歲張永霖,都是同門師兄弟,同是太古悉心培養的接班人,但今天命運迥 異。三人都由國泰行政見習生做起,最早冒出頭來的張永霖,爬至國泰副董事總經理,成為國泰最高職位的華人,卻於九四年被同是英資公司的大東電報局(後來的香港電訊)所獵,雖然打亂了國泰的部署,卻造就了三人之中最遲入國泰的陳南祿直上青雲之路。 洋 名Philip 的陳南祿娶了美心小公主伍淑恩,是美心飲食集團老闆伍沾德的女婿,七七年棄香港大學工商管理講師不幹,入國泰當見習生,比中大崇基生物系畢業,當了半年政 府行政主任的許漢忠更遲兩年入國泰,結果卻反超前。據熟悉這三人的行內人說:「Linus(張永霖)社交手腕一流,但做事未必夠另外二人踏實, Stanley(許漢忠)是典型的中大崇基仔,牛一樣勤力,初時不起眼,但日久你會發現他好砌得,是很好的『阿二』,陳南祿為人醒目,『九一一』造成航運 低潮,他想出送一萬張免費機票為國泰造勢,可見他很有橋,處事亦圓滑,國際上代表國泰很稱職。」 陳南祿不僅有實力,還時來運到。他於九四年從國泰調任港龍當航空業務總裁,經過一輪磨練之後,才於九六年底宣布調回國泰任張永霖坐過的副董事總經理位,其後幾年他直攀天梯,升至今天的行政總裁,年薪九百二十九萬二千元,成為年薪千萬的打工皇帝。 相反,和陳南祿調位,到港龍任行政總裁的許漢忠,卻因九六年,中國航空已取代太古成為港龍的大股東,而令他必須脫離太古系統。 鬥到上法庭 國泰與港龍,因爭奪大陸航線鬥到對簿公堂,亦令這對師兄弟處於敵對位置。 ○二年,陳南祿任常務總裁的國泰有見內地市場發展迅速,向空運牌照局申辦恢復北京、上海和廈門三條航線。許漢忠主政的港龍卻兩度入紙空運牌照局和高等法院,試圖阻止國泰有關申請,但被駁回。 港龍繼續窮追猛打,二○○三年一月,雙方在高院對簿公堂,港龍請來資深大狀胡漢清,國泰則請來前布政司夏鼎基之子大律師Charles Haddon-Cave代表。國泰企業策劃董事鄧健榮,更直斥港龍預期國泰加入內地市場後,公司可能倒閉的言論是垃圾。 經過十一天聆訊,國泰報捷,但所獲編配的時段差勁,至今國泰飛北京有五班,然而其中一班是凌晨三時廿五分起飛,第二班在上午八時半。相對地,港龍每日有十五班次,幾乎每小時有一班飛往北京,令這條「肥肉」航線成為港龍的金礦。 國泰由○四年開始,密謀吞併港龍,便是因為陳南祿看穿了,若不控制港龍,便無法圓開拓大陸巿場的美夢。 經此勢成水火的一役,行內人士都認為,許漢忠沒機會返回國泰。如今,國泰吞併港龍,陳南祿正式騎着師兄許漢忠,許漢忠能否坐穩港龍的主帥之位,要等着瞧。 國泰與港龍鬥足21年 1985年:總理趙紫陽促成,曹光彪和包玉剛等創立港龍航空,打破國泰壟斷地位。港英政府宣布「一航線一公司」原則,港龍專營冷門及內地航線。 1989年:曹氏家族購入包玉剛持有港龍股份。 1990年:轉讓予中信泰富。中信泰富、太古集團及國泰航空收購89%股份。 1996年:中國航空收購港龍35.86%成大股東,中信泰富減持至28.5%,國泰及太古則攤薄至25.5%。 1997年:中航將港龍股份轉讓予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航興業,增持至43.29%,中信泰富、國泰及太古股權不變。 2002年:港龍打破國泰壟斷台北航線的局面,7月首航飛台北。 2003年:1月港龍為了阻止國泰復飛香港至北京、上海及廈門三地的航線,與之對簿公堂,國泰打贏官司。同年12月國泰正式復飛北京。 2006年:傳出國泰全面收購港龍航空。 |
|
||||||
本週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訪港,其行程成為焦點,市場盼以此解讀李嘉誠和中央的關係,皆因其次子李澤楷甘冒觸怒北京之險,擬出售電盈的電訊及媒體資產予外資;縱使電盈中方股東網通大聲疾呼反對,李澤楷至今並無退意。 中央由始至今都不願這間香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訊公司,落入外人手中。○○年英國大東想賣股給星加坡電信,立時撬起當時的華資第二大股東——中國電信。結果,李澤楷在中銀等財團的信貸支持下,成功擊退星加坡電信。六年後的今天,李澤楷「玩」相同伎倆,中資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同樣被逼到牆角。 收購建議提出至今已逾一週,還未有結果,按中央一貫做法,不外乎是由信得過的本港富豪,或者是網通,買下李澤楷的股份。 愛做大「刁」的李澤楷收購及放售電盈,都引起哄動。他七年前獲港府「贈送」數碼港項目,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即盈科數碼動力前身),不足一年鯨吞香港電訊。若然電盈成功出售資產並派發特別股息,加上早年李澤楷配股所得,小小超憑電盈便淨袋近一百三十億元,大把籌碼另起新爐灶。 「嘩! 又傳李澤楷會買TVB嘞,八號仔追唔追得過呀?」「唔好呀!千祈唔好買八號呀!以前累死過好多人㗎啦!」連日來,雲集在深水埗中國銀行的師奶阿伯,都對電 訊盈科議論紛紛。事關股價一直低沉,了無起色的電盈,忽然充滿希望,受收購消息影響,上週四曾高見五元八角,比停牌前四元八角,升了兩成。 但其後證監罕有地主動表示,會調查電盈四天內三度停牌及股價大幅波動;之後,「財爺」唐英年更插手,親自要求證監主席韋奕禮徹查此事。 雖然證監調查予人印象都是不了了之,李嘉誠父子的公司,向來都得到監管機構「格外開恩」,今次看來政府的確是分外重手。 售資產提升至政治層面 這亦反映李澤楷放售電盈資產,已提升至政治層面,而且不在本港,而是北京。 電盈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既是中國四大通訊網絡公司之 一,又是江澤民之子江綿恒所創立,是江派的代表企業。網通反對李澤楷把電盈資產賣給外資,代表着中央對此事的態度,所以買賣三方:澳洲的麥格理、美資的新 橋、李澤楷,當然包括其父親李嘉誠,不得不摸清中央的看法,而且須得到其「祝福」,交易才可成事,否則,他們日後要在中國「搵食」,必定困難重重。 特別是李氏父子。自江澤民下台,胡溫掌權後,李嘉誠的影響力被指大不如前,胡溫對於江撐腰的董建華,毫不留情地拉下台,讓曾蔭權上台,這一年來,也刻意淡化「李家天下」的色彩,原為李家囊中物的西九,突然要推倒重來,就是最明顯例子。 李嘉誠今趟為子與中央「交手」,亦是胡溫上場後的第一次,正可考驗他在中央的地位。 收購消息自上週一傳出後,本週突然沉寂下來,適逢此時總理溫家寶非洲訪問之旅即將結束,回國後會親自為此事拍板,因此各方都偃旗息鼓。 網通高層急返京 北京傳來的消息說,網通董事長張春江和剛辭去首席執行官、仍任副董事長的田溯寧,已被急召回北京開會,中央更下令網通不得聘請財務顧問,研究收購建議,可見中央不想「被玩」。 中央如此嬲怒,皆因網通去年入股電盈,根本就是怕李澤楷把電盈賣給外資。 香港不像其他國家,有法例限制電訊業不得落於外國人手中,雖然固網市場已開放,但電盈固網佔有率有六成八,仍是行內一哥;中央於是透過網通出手,落注電盈,當作中央「睇實」電盈。 去年一月,網通以每股五元九角,收購兩成電盈股權,作價七十九億元。這個價錢較當時市價溢價達兩成半,已令市場人士嘖嘖稱奇;而入股條件之一,原來要在合約列明,電盈出售香港電話或電盈互動影院一定投票權前,須取得網通同意。這在上市公司入股或合作中,並不尋常,擺到明網通不想電盈甩掉電訊資產予他人。 合作規模極細 網通當時聲言,會在四個範疇與電盈合作,引入NOW寬頻電視的模式進軍內地、共同發展內地流動電話業務、開發內地地產項目,及發展海外電信。 但到目前為止,落實的只有北京一個機樓重建項目,及由電盈收購網通母公司的杭州、寧波寬頻項目,規模極細。而當時派入電盈董事局的網通要員張春江及田溯寧,亦極少理會電盈日常事務。「網通入股後,與電盈的合作項目並不多,而張春江等人多留在北京,甚少理電盈的事,這正是因為網通的政治責任,重要過賺錢盈利。」接近中方的消息人士說。 電信市場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中國)總裁王煜全說,電訊從來具戰略性作用,「控制網絡,便可以截獲往來的訊息,加以分析,不但可得知訊息內容,什麼人、從哪發出,都查得出來。美國政府就是靠截聽等方法,獲知恐怖分子的行動部署。」 擺明藉外資脅迫 中央認為,既有此共識,李澤楷今次竟找來兩個外資洽談電訊業務,擺明是逼網通「食埋」電盈股份。而麥格理及新橋,又「巧合」地與李澤楷關係密切。其中澳洲最大投資銀行之一麥格理,在今年一月,找來和黃及長實獨立非執行董事馬世民(Simon Murray)加入,成為該公司的企業融資亞洲區主席。馬世民以往是李嘉誠重臣,亦曾任李澤楷的「太傅」,在和黃打工時扶助太子上位。 美資的新橋資本與李家更有淵源,其董事總經理戴德時(Timothy Dattels),為前高盛董事總經理,曾替長和系達成多宗交易。李澤楷在三年前有意收購英國大東,亦找來新橋母公司德太集團合作,不過其後告吹。而新橋○四年購入深圳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大股東,原來亦是由李澤楷穿針引線。 今年一月,新橋提出收購電盈母公司,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兩成半股權,並有意私有化,作為李澤楷淡出電盈的第一步。 中央企硬不示弱 市場傳聞,麥格理和新橋都向網通招手,表示購入電訊資產後,成立的新公司可 讓網通持股五成,但消息人士透露,被激怒了的中央企硬不會屈服。一來中央認為不能示弱,被人脅迫;二來網通無論財政及管理上,都未必啃得落電盈。 Frost & Sullivan(中國)總裁王煜全說:「近年來,網通面對客戶流失及用戶每月消費(ARPU)下跌的問題,較主要對手中國電信嚴重。」 當年南北分家,中國電信將北方十省分予網通,保留較富裕的南方省份,形勢較網通為佳。「再加上內地寬頻競爭白熱化,3G前途未卜,網通根本無暇再外顧,而且也沒有錢。」 去年全年網通總收入為八百七十億元人民幣,與中電信的一千七百億元人民幣,相差甚遠;而在現金方面,網通亦只有約五十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電信的三分之一。 馬世民幫手賣甩蝕本貨 網通最近亦收縮業務。話說○二年網通聯合新橋投資、軟銀亞洲基金,以六億三千萬元,收購原屬和記環球電訊的亞洲環球電訊,並以此基礎成立了亞洲網通,主要業務為海底電纜。其後,網通從兩個合作伙伴手中收購亞洲網通股份,總作價為十五億元,令亞洲網通成為網通的子公司。不過,亞洲網通原來是爛茶渣,○五年度虧損三億五千萬元,流動資產淨值為負八億元。 今年六月初,馬世民牽頭找來英資安石投資管理公司(Ashmore)和Spinnaker資本集團,收購亞洲網通,涉資約十三億元。市場預期馬世民等會再購入亞洲網通其他相關資產,作價估計約十八億元。網通總共以三十億元出售亞洲網通,因此淨賺十五億多,有助改善現金流動。 恍如○○年翻版 今 次電盈收購戰,恍如○○年的翻版。當年英國大東為打入中國市場,把香港電訊股份售予中方,中方為加強在香港電訊業的影響力,最後示意中國電信入股香港電訊 近一成三,成為第二大股東。豈料大東後來突然決定出售香港電訊予星加坡電信,中方遂找來李澤楷出手,由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牽頭,借予李氏旗下的盈動九百億 元,並以總代價二千九百億元,鯨吞香港電訊。 如今李澤楷變成當年大東的角色,同樣突然要出售電訊資產,中方若重施故技,就要找港商接棒,市傳恒基主席李兆基及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是人選。本週二,榮智健對此傳聞,只微笑搖頭,不作回應。 派息可套九十億元 假如美國新橋及澳洲麥格理銀行真的落實以近六百億元,向李澤楷收購電盈旗下電訊及媒體資產,扣除電盈的二百六十多億元債項後,將剩低三百四十億元,若以每股約五元的特別股息盡派給股東,以小小超及其有關公司現時持股計,即約可收到八十九億元。加上六年前他截香港電訊母公司英國大東胡,搶先以每股十五元八角一仙,配售二億四千萬股盈動,套現足足三十八億元,李澤楷前後可套回一百二十七億元,成為此次交易的最大贏家。 回想當年李澤楷取得電盈,幾乎不費分毫! 李澤楷在美國史丹福修讀電腦工程,未畢業已在父親的和黃集團任董事及副主席,在父親打本下,他與和黃合作投資九億多元,成立衞星電視。到九三及九五年,分兩次合共六十八億元高價,出售予澳洲傳媒大亨梅鐸,勁賺六十億! 小小超其後以出售衞星電視賺得的三十億元,自行創業成立盈科集團,並在新加坡借殼上市成為盈科拓展(即電盈母公司)。 港府祝福獲數碼港 不久變身IT人的他,獲香港政府「祝福」,從董建華手中,不用招標便取得數碼港發展權。由是將原本為地產股的盈科包裝成高科技項目,再加上私人及星洲盈拓持有的北京、上海及香港零碎物業,以廿五億元作價注入黃鴻年旗下的得信佳,令李澤楷成功借殼上市,並將公司改名盈科數碼動力。 趁着科網風潮大熱,盈動四出大肆收購和入股網業,如東方魅力、Outblaze、時富數碼金融等,每次盈動公布有新投資,股價便受刺激上升,令股民及基金趨之若鶩,盈動亦多次以先舊後新方式,不斷配股集資,向外擴展。 及至二千年,小小超進而得到中央「祝福」,收購香港電訊。在短短一年多,小小超的神仙棒,將電盈股價炒高到約廿六元(五股合一股前)的歷史高峰。盈動未與香港電訊合併前,只是市值才三億元的蚊型股,一鋪變成市值三千三百億元的大型企業。 變負資產忙減債 然而,在科網股泡沫爆破後,盈科亦爆煲。合併後的電盈,變成負資產三百億的公司,要不斷變賣資產減債。 除了要將最賺錢的流動通訊業務 CSL售予澳洲電訊公司Telstra,前後共套現一百八十億元,為了爭取銀行為過渡性銀團貸款再融資,李澤楷忍痛將心血結晶NOW寬頻電視擱置。 不過電盈負債纍纍,而股價亦一瀉千里,由高達百多元(五合一後計),跌至不足四元,小股東欲哭無淚,而李澤楷亦成千古罪人。 為 打救已成負資產的電盈,李澤楷○四年初又再重施故技,把數碼港的豪宅項目貝沙灣、北京及香港盈科中心,以及機樓重建優先權等地產業務,連同八十億元負債, 注入東方燃氣,以換取東燃九成三權益及兩批可換股票據,東燃遂變身成今天的盈大地產。到了○四年底,電盈配股減持盈大股份,成功套現十一億元。 一條龍增吸引力 見電盈業績開始穩定,李澤楷開始執靚公司,在○五年中以近二十億元,收購流動電話服務供應商SUNDAY,取得3G牌,並開始大肆發展NOW寬頻電視,既大灑金錢挖角,又落重注取得ESPN等頻道播映權。 過去四年一直沒有出席電盈股東大會的李澤楷,由於心情靚靚,今年五月突然出席,更獲小股東拍掌支持。 他精心炮製,把固網、流動電話、寬頻電視捆綁成「一條龍」,令電盈包裝得更吸引,目的就是向外資推銷,沽售求利。 野 村證券分析員何景行表示,由於盈大擁有電話機樓的優先重建權,就算以後電盈將電訊資產出售,盈大仍有機會從重建中獲益。現時電盈手上有八十多個機樓項目, 其中重點及處 於市區的,有十多個,牽涉十七萬平方呎地方,可建二千個住宅項目。無論是麥格理還是新橋購入電訊資產,盈大仍擁有機樓優先重建權,屆時雙方仍可合作賺錢, 李澤楷甩身後地產項目仍有「揸拿」。 二億八轉戰《信報》 李澤楷淡出電盈後,新發展之一可能是《信報》。他一直洽購這份有三十 三年歷史的老牌財經報章,去年十二月消息曝光後,雙方曾因價錢問題談不攏而作罷,但現在雙方又再談判,並落實到律師樓洽談階段。「六月初,有電盈的人來 《信報》參觀印刷廠及寫字樓,看得很仔細,相信林生(林山木)、林太(駱友梅)賣給李澤楷的機會好高。」《信報》員工道。 市場傳聞,林氏夫婦出售《信報》的目標價接近二億八千萬元。屆時李澤楷又會在媒體市場出現,勢將再起風雲。 |
(稍為更正名稱,謝謝stock beginner 的細心。)
以下有一堆活躍於垃圾股的人物,大家可以試猜猜看,如果有60個留言即揭曉答案。其實有部分我已經談了,亦有部分為重複和很熟悉,剩下一部分沒找過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忙找出來吧。
1. 2010年12月21日,中海船舶(651,前和成國際)和7位可換股票據認購人達成協議,條款大約為以換股價4.3元的可換股票據,換股價部分會換成22仙,或者交出全部票據,以20仙認購同等金額的新股,以下為該7位投資者的詳情:
a. Ng Leung Ho,持有9,000萬元可換股票據
b. Yang Li,持有7,500萬可換股票據及590,535股股份
c. Zhou Qing,持有3,500萬可換股票據
d. Zheng Min,持有3,455萬元可換股票據及4,828,965股股份
e. Sun Yi,持有3,300萬可換股票據
f. Liu Bing,持有本金額3,000萬元可換股票據及10,725,189股股份
g. Li Zi Zhong,持有3,000萬可換股票據
2. 在2010年2月28日,博軟(8096)配售1.45億份認股證,每份0.0028元,換股價為1.2元。此次配售,5位香港英文人認購,據稱他們為商人,對香港上市股份投資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其認購認股權證數目如下:
a. Lee Hok Bun先生 3,650萬份
b. Ng Leung Ho先生 3,650萬份
c. Luk Wing Kwong, Quitin先生 2,400萬份
d. Wong Kin Yick Kenneth先生 2,400萬份
e. Zhang He女士 2,400萬份
3. 在2011年3月9日,Wong Sze Wing向中國有色金屬(8306,前綠陽國際)購入Ever Champion Limited 60%股權,取得巴盟烏中旗甲勝盤鉛鋅硫鐵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15%股權,作價1.97億,全部以現金支付,以作第二次嘗試購入此項資產。
但上一次同樣是收購此礦16%股權,作價還要平500萬,作價1.92億元,現金代價亦只是6,191.4萬,其餘主要以29.7仙發行新股支付。
另外,公司上次是向深圳市朗通貿易有限公司直接購入的,持有人為彭惠滿及周禮相。今次Wong Sze Wing利用Ever Champion Limited持有深圳永智礦業有限公司,然後持有深圳市朗通貿易有限公司全部股權,這一年間為何有這樣的變化?
再者,2010年4月公告中,「賣方已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以成本人民幣37,500,000元收購目標公司之 25%股本權益」。在2011年3月公告中,它稱「賣方已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五日以成本人民幣75,000,000元收購中國公司之25%股本權益。」究竟哪一句才是對的?
這次交易是否有代持? 是否有把資金洗走的嫌疑? 沒有人知道。但是這主席的確應該是想做生意的,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並聽從某些人的誤導,用了一些不太正確的方法,去取得這公司的控股權呢,所以這樣做就給人看出了破綻。
中國的老闆們,你叫我們不用香港視角想香港,但是我也要告訴你,不要用國內的方法用在香港上,在香港做事是可以公平、公正和合法的做,不用走暗道,只要跟規矩,事情就可以做的成。如果有人叫你這樣做,一是這位財技人士想騙你,一是就是你本身其身不正,甘願做這事呢。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5760&time=2011-03-12&cl=115&page=all
由全球最大的團購網站Groupon在中國投資創辦的高朋網於2月28日宣告上線。然而,直到3月10日,該網站仍僅僅是一個開放了用戶註冊、卻未提供任何團購產品服務的空殼。為了拉攏人氣,高朋拿出50台iPhone手機舉辦註冊抽獎活動。
很難說只是巧合——國內當下人氣最旺的團購網站拉手網也於同期推出「100部iPad2平板電腦」的免費抽獎,出手比高朋更闊綽。從「團購參與人數」顯示,截至3月10日統計,拉手網本輪抽獎已吸引了超過110萬人參加。
生意還未開張,用戶爭奪戰的火藥味就已經瀰漫於整個中國團購市場。在已是「千團大戰」的網絡團購行業,新「玩家」本已無足輕重。眾多本土團購網站之所以如臨大敵,只因這家新對手的「血液」中,流淌著令人難以輕視的兩大基因——騰訊與Groupon(高朋)。
高朋的基因
「高朋是一家由Groupon、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和云峰基金共同投資的本土團購網站。」2月28日,高朋CEO歐陽云在網站上線的第一天,以一封「公司內部郵件」的形式,對外首次公開了高朋網的投資人架構,並努力想以「本土網站」的形象低調示人。
但這不是一家普通的本土網站。歐陽云,這位由騰訊派駐的CEO,在媒體眼中是極度陌生的。有限的背景資料顯示,其在進入高朋之前的身份是騰訊戰略發展部的副總經理。
騰訊和Groupon各自的注資金額及參股比例,至今未被公開。騰訊1月末剛剛成立總規模為50億元的騰訊產業共贏基金。作為該基金第一筆公開 的投資項目,騰訊的選擇令很多人費解。首要原因是騰訊自身目前已經擁有兩個團購平台——QQ團和拍拍的團購頻道。高朋的粉墨登場,對騰訊已有團購產品而 言,絕非同盟軍,而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據一位接近高朋管理層的消息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在過去三個月的籌備期內,騰訊所擔當的角色,僅僅是幫助合資公司打點諸如工商註冊、 ICP申請等事關在中國境內運營的法律事務。雖然CEO由騰訊派駐,但歐陽云主抓的僅僅是比較務虛的「公司戰略」,整個公司從員工招聘到培訓再到產品內 容、銷售策略的定位等等最為核心的運營事務,全是Groupon方面說了算。
一位本土團購企業的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指出,騰訊現有的團購產品線與其基金投資部門各自獨立、互相缺乏溝通,是造成投資項目與自身產品之間衝突的主要原因。
「與全球最大的團購網站合作,從投資角度看,騰訊的想法並沒有錯。但是如何具體開展合作,騰訊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完全想清楚。」該人士點評說。
Groupon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團購網站。這家2008年11月成立於美國芝加哥的公司,2009年實現收入3300萬美元,2010年的全年 營收已高達7.6億美元,同時公司員工規模也擴充至4000餘人,被《福布斯》雜誌評為全年增長最迅猛的公司。目前,Groupon已在全球35個國家開 展業務,而2010年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來自於美國以外的市場。
Groupon在海外擴張進程中,其標竿式的做法就是收購在當地市場份額最高的團購公司後直接更名。2010年12月,Groupon便以這樣的手法成功進入了中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市場。但是,這一招,顯然在中國失靈了。
2010年下半年,Groupon開始在中國尋找合適的收購對象。中國本土的團購網站,面對這位「祖師爺」伸出的橄欖枝,起初也很欣喜,但是一聽到Groupon 提出的控股要求,卻立即紛紛搖頭。
於是,Groupon登陸中國,只能很無奈地從勾勒一家網站的草圖到完成工商註冊……這樣一個最原始的階段啟程。
3月4日,是美團網成立一週年的日子。這家被視為國內第一個模仿Groupon商業模式所創立的團購網站,公佈了自己的成績單:全年實現總銷售額為2.3億元,月度複合增長率為71%;網站註冊用戶為678萬,交易人次600多萬;每天網站頁面訪問量為750萬。
「零起點」的高朋所面臨的競爭現實很殘酷。不過,其對手們也必須承認,同時背靠騰訊和Groupon這兩頭「大象」的高朋網,很難被隨隨便便地視為千團大戰中的「第一千零一團」。
「只要它跟騰訊合作,什麼時機進入中國都是OK的。」滿座網CEO馮曉海這樣評價高朋網成立的時間。據Groupon內部人士透露,公司總部有 意將其最新一輪9.5億美元的巨額融資向中國市場傾斜,以加快其在中國市場的佈局;而騰訊則極有可能慷慨地為高朋提供諸如QQ彈窗等最令競爭對手不安的渠 道資源。
自信的闖入者
在馮曉海看來,國際化企業進軍中國主要要克服的障礙還是心態。「他會認為『我在這個行業更懂,我是老大,你們都在學我,我的系統比你更完善,我在全球40多個國家都成功了,為什麼你中國就特殊』?」
Groupon負責海外拓展團隊,前身是2010年5月才被Groupon收編的德國團購企業CityDeal。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微博中 「揭秘」說,接納Groupon的併購讓CityDeal負責人——奧利弗·桑威爾擁有了約10%的Groupon股份。奧利弗有一套很簡單也很奏效的擴 張辦法:每到一地先以數倍薪資與對手展開兇狠的人才搶奪,直至掏空對手核心團隊,隨後重金砸向品牌推廣。
奧利弗只花了幾個月時間,便輕而易舉佔領了絕大多數歐洲團購市場。他的快速擴張能力得到總部的賞識,最終成為Groupon國際業務的負責人。
2010年10月,奧利弗突然現身上海,直接約見包括拉手網、美團網等中國最強的五家團購網老闆談合作。
「他的態度非常高調,直截了當地跟我們說『要麼接受由我們控股的合作、要麼就死路一條』。」一位參加的團購公司負責人回憶說,奧利弗的約談不像為了合作,更像一場宣戰。
2011年1月初,Groupon在北京和上海啟動大規模招聘。一封面向哈佛商學院學生的招聘郵件揭示,Groupon希望三個月內將中國員工規模擴至1000人。
拉手網CEO吳波稱,公司裡有60%的員工都曾接到過代理Groupon的獵頭公司的「挖角」電話,對方開口就宣稱可以提供高於現在職位2倍到3倍的薪酬回報。Groupon為了迅速招攬人才,不惜隨意許諾職位,結果還造成了「副總裁」與「總監」之間管轄權限的衝突。
「招聘主要標準是看你是否有激情、能否勝任挑戰。」前述消息人士稱,Groupon要求中層以上職員需具備英文交流能力,因此有「海歸」背景的應聘者是其最愛。
「英文能力是忽悠不了聽不懂英文的中國消費者的,所以被忽悠的只能是美國總部。」資深互聯網人士郭去疾在微博中預言「Groupon中國必敗」。
從目前情況看,在歐洲用得順手的「高薪挖人」策略,在中國效果並不理想。截至2月底,高朋網僅招到300人。佈局城市縮至僅留下北京和上海,而業務上線時間也一拖再拖。
2月14日,並未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手續的高朋網,在Groupon管理層單方面的決定下貿然上線,且編造了「京ICP11111號」的網站經營許可證號,這一擅自行動令騰訊方大驚失色,讓其緊急下線。這個插曲也反映了中外股東雙方存在著不小的溝通縫隙。
然而,壞消息還不只這些。面對中國團購網站與商家1︰9的通行分成規則,高朋的銷售代表與商家的談判底線,卻依然延用了Groupon在其他國家市場所一貫堅持的5︰5開原則。
「西方人做生意是靠規則,規則是他們定的;在中國,做生意是要與人為善,看人品。」吳波這樣解讀Groupon與中國團購網站的本質區別。
「在談的單子有幾百個,但是談成功的數字不理想。」前述消息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因對公司運營現狀不滿或另有個人創業計劃,由奧利弗從Groupon德國團隊成員派至中國區的幾位高管中,已有兩位先後離職。
目前在任的北京地區主管是26歲的丹麥人馬茲·福爾霍特(Mads Faurholt)。馬茲本人在Groupon還屬於「新進員工」,此前工作經歷中也並未接觸過團購。
「絕不能讓它冒尖」
面對高朋的水土不服,吳波稱:「這些消息對我們全都是『利好』。這就是真實版的遊戲,打贏了還能賺到真錢,而且VC也會主動來投錢。」心直口快的吳波,絲毫不掩飾拉手網已經做好了要和高朋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吳波透露,就在過去短短三個月裡,拉手網員工總數已由1000人變成2000人,城市覆蓋接近200個。他解釋迅速擴招的原因就是「被Groupon刺激的」。
此外被Groupon刺激的環節還有廣告投放。「他們要上廣告,我把他們想上的廣告都給買了。他們想買也買不起。」除了四處高薪挖角,高朋在與多家互聯網門戶談營銷合作時那種「不差錢」的態度,也打破了原有的遊戲規則。
「我們跟人家談廣告,好容易從800萬談到300萬。高朋一上來,就原價,讓我們廣告成本一下子就起來了。」吳波承認,現在廣告投放是有些「瘋狂」,但不這麼幹,也別無他法。
「現在只是預熱環節,我現在還沒出招呢。這個月就會有好幾招,你們就瞧好吧。」談到「打仗」,吳波情緒很high(高)。吳波是要用自己的「high」鼓勵團隊士氣,同時也鼓勵自己的投資人。他表示,能打勝仗的團隊,靠的是信心積累和經驗積累的。
「投資人是害怕,因為他們在全世界看Groupon怎麼跟別人打,所以他們都戰戰兢兢,他們沒我有信心。所以我現在要給他們看我怎麼打響這頭一 仗。」吳波認為,高朋目前只在兩個城市有業務,而且仍採取「一天一團」的模式,相比來說,中國團購領域目前排在前幾位的網站,早已實現了全國性的覆蓋,並 且一天在同一個城市推出多個團購產品銷售。
「它必須要快速冒尖,但是挺難的。我們就是要把它這個『頭』給打下去。」吳波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為了應戰高朋,拉手網2011年的運營成本比原計劃漲了1倍。
「分水嶺」之年
以2010年3月4日王興創辦美團網為起點,2010年被公認為中國「團購元年」。由於這種產業模式的技術門檻極低,經過一年爆髮式增長,據易觀國際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的團購網站數字已達到1960家。
團購網站的競爭早已是一片紅海。
「去年更多在想如何去插旗子,而今年是樹立品質和品牌,以及佔領更多的城市和用戶。」馮曉海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2011年各大團購網站將會在「市場推廣」這一項出現一場「血拼」。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由於團購行業准入門檻很低,缺乏行業標準體系及相應維權機制,導致該行業亂象叢生。這些致命的「內因」無疑也會促成2011年的行業洗牌。
陳壽送分析稱,目前像拉手、糯米、美團等處於第一陣營的公司,平均月銷售額在2000萬至3000萬元之間,實力比較接近,接下來必將會在服務 質量和品牌影響力上有惡仗要打;而那些月銷售額只有幾百萬的玩家,今年已難立足。「日後高朋的位置會在哪裡,目前還很難估計。」
「一些有行業背景的團購網站(如淘寶聚划算、58團購、糯米團等)將會回到『保護傘』下,走依附而非獨立路線;一些知名的獨立團購網站,作為該 市場的決定性力量,為彌補自身『單一性』缺點以及更好地抵抗『外敵』,將會考慮與電子商務、SNS、分類信息網站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達共贏。」陳 壽送表示。
「我們會在2012年盈利,2011年底可以基本做到持平。」馮曉海這樣描繪滿座網的願景。但他同時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滿座與Groupon美國總部的收購談判目前仍在繼續。
這一消息暗示著,高朋網將不會是Groupon在中國的「惟一代言」。而Groupon總部似乎也對德國團隊在中國「四處碰壁」的現狀不滿,因而直接插手,繼續尋找「收購」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