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停干預人幣 十九大後更穩定 分析:毋須遏匯率刺激經濟
1 :
GS(14)@2017-10-22 15:42:59【明報專訊】中國過去經常被美國指摘操控人民幣匯率,去年人民幣匯率貶值,亦不時傳出人行出手維穩。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昨日在中共十九大會議開幕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最近人民幣匯率比較穩定,並且可以見到匯率的變動是由市場推動,人行基本上已退出「常態化」的干預,相信十九大以後,人民幣匯率的基礎更穩定,貨幣政策依然保持穩健中性。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過往不少美國官員認為,中國為增進出口而人為地將人民幣匯率控制在低水平,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時亦提出有關觀點。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今年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導入逆周期因子後,已經包含干預匯率的成份,因此潘功勝所指的「常態化」,應是中間價以外的干預,例如不斷令人民幣走弱,提振中國出口。
星展:引入逆周期因子 已涉干預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雖然中間價引入逆周期因子,不過是否應用則視乎人民幣匯率變幅,最近人民幣波動主要是美元變幅、美國加息及經濟政策等市場因素推動。
潘功勝:增匯率彈性 上商:每日波幅料擴至3%
今年多個官媒曾刊登報導,指人民幣的每日波動變幅可以擴大。潘功勝回應稱,增強匯率彈性,以及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基本原則不會改變,技術上的一些改革亦只會在這個基本原則下進行。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潘功勝的言論符合市場猜測,料今年底有機會人民幣每日波幅由2%擴大至3%。廖群表示,基本穩定並非代表人民幣兌美元完全不變,不過兌一籃子貨幣的變幅會減小。
此外,論及中國金融的對外開放,潘功勝認為這是中國的重要戰略,不論從金融角度還是外匯管理的角度,推動對外開放都是重要工作。林俊泓表示,中國對資金流動近年寬進嚴出,開放政策多為吸引境外資金流入。現時形勢並非穩定得可以讓官方放寬資金流出,因此潘功勝「對外開放」的意思,應偏向吸引境外資金「走進來」。
政策仍偏向資金「走進來」
人行昨日公布人民幣中間價6.5991,較上個交易日下跌108點子(1元等於10,000點子)。在岸人民幣昨日早上高開,開市急升174點子至6.6036元人民幣兌1美元,不過其後美元走勢向好,人民幣匯價全日反覆向下,午市跌勢加劇,重回6.62水平。截至昨晚9時40分,在岸人民幣報6.6277,跌41點子;離岸人民幣報6.6246,跌183點子。
林俊泓表示,從近期人民幣中間價變動可以反映,人行不希望人民幣的變幅過大,除非美元有重大變動,否則人民幣匯率近期應難突破6.55至6.65區間。
(中共十九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43&issue=20171019
刺激新需求 創造新市場
1 :
GS(14)@2017-10-29 22:26:07【明報專訊】告別短缺,遭受產能過剩困擾之時,為中國經濟政策提供指南的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內地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着時隔30、40年之後,內地經濟政策或將進行重大調整。
增加供給 造就港商崛起
從上世紀80年代直至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前,中共認為,內地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在經濟領域,通俗地說就是,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為了增加供給,保護環境、智慧財產權等其有約束因素,都要為之讓路,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唯GDP論英雄」。短缺的供給,不僅包括農產品、工業品,也包括會計、銀行、保險等專業服務。
內地努力增加供給、經濟突飛猛進的這段歷史,港商並不陌生。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內地改革開放剛剛開始,香港製造業的小老闆提着當時流行的紅色、白色、藍色間條袋子,帶着材料、半成品到深圳去加工。借助在內地的成功,不少小老闆的加工廠蛻變成日後在港交所上市的大公司。晉身上流社會的他們,身家不知翻了多少番。
後來,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製造業興起,香港製造商大舉進軍內地的時代基本結束。隨後,尤其是隨着內地加入世貿、開放服務業市場,大批香港的專業人才北上,前往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宣介香港以及西方尤其是英國的專業制度、概念、技術和商業模式。其中的佼佼者在內地不斷做大的經濟蛋糕中也分到了一杯羹。短缺時代,只要有供給能力,就能盈利。
過剩時代 傳統模式走到盡頭
但今時已與往日大相徑庭。過剩時代,不僅鋼鐵、煤炭等工業品供應過剩,甚至流動性過剩(內地資金充足已成為資本淨輸出國)。從商品到商業模式,只要能獲利,就會立即引來無數效仿競爭者。
面對過剩,不能只盯着傳統的製造、服務等行業,從香港到珠江三角洲再到廣西、湖南、重慶等中西部地區的生產線複製搬遷之路行不通了。隨着環保壓力加大,西部地區也不斷提高引資門檻。面對內地每天新增的1.5萬多個競爭對手以及不斷攀升的科研經費,甚至也不能照搬內地創新且已成功的商業模式。
昔時之路已到盡頭,港商如果想在內地市場繼續獲得成功,就要和內地同行一樣,不斷刺激新需求、創造新市場。這一點在內地已有明證。
長實主席李嘉誠先生在香港、內地乃至歐洲市場大顯身手之時,馬雲等人還在求學更遑論創業。但借助電子商務這種商業模式的成功創新,阿里巴巴如今已成為全球明星企業,馬雲的身家也隨之陡增。
數年前,傳統零售商為一線城市的百貨、超市飽和而苦惱時,誰又能想到電子商務會率先在內地城市甚至農村興旺發達?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81&issue=20171029
新股抽資美息刺激 拆息全線飈升
1 :
GS(14)@2017-10-29 23:15:19【明報專訊】金管局前日完成最後一輪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後,並未如上次般宣布增發。總裁陳德霖昨日表示,目前無計劃再增發,強調早前增發800億元票據的目的,旨在應付銀行對高流動性票據需求。
實際供樓利率升至約2厘
雖然金管局停增票據,港元拆息昨日全線向上。根據財資市場公會公布,與按揭息率有關的1個月拆息報0.6486厘,比前日升1.14點子(1厘等於100點子),拆息續創今年1月中以來最高,連升8日。以目前流行的H+1.35厘定價計算,實際供樓利率已升至約2厘。3個月拆息昨亦升3.54點子報0.8957厘。
昨日短期拆息升幅更高,隔夜拆息比前日上升4.2點子報0.2663厘,一星期拆息更升達7.07點子。長期拆息亦一同上升,6個月和12個月分別上升0.83點子和0.29點子。市場普遍認為,拆息上升主要因為多隻重磅新股即將上市,凍結資金所致。另外,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重上2.4厘亦令港元拆息趨升【相關新聞刊A14】。
雖然拆息續升,不過港匯變化不大。港匯昨日開市曾升穿7.8水平最高報7.7997,惟全日在7.804水平反覆徘徊,截至晚上10時半,港匯報7.8043,比前日無升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58&issue=20171026
參議員舉手「投票」 撐泰勒掌儲局 鷹派立場刺激 債息見7個月高
1 :
GS(14)@2017-10-29 23:15:23【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下月初出訪亞洲前,預計將宣布聯儲局主席提名人選。《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特朗普已將聯儲局主席提名人選,收窄至「鷹派」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John Taylor),與相對溫和的聯儲局理事鮑威爾(Jerome Powell)之爭。多名共和黨參議員稱,特朗普趁周二的午宴向黨內參議員進行「民調」,着他們在泰勒與鮑威爾之間抉擇,舉手投票支持誰接掌聯儲局,惟現任主席耶倫不在表決之列。南卡羅萊納州參議員Tim Scott稱,雖然特朗普沒有宣布誰的支持較多,但相信泰勒獲勝。
泰勒在「民調」勝出的消息,加上市場憧憬稅改實施,且美國耐用品訂單數據勝預期,美元昨日靠穩,兌日圓高見114水平,在接近3個月高位徘徊。昨公布的美國9月耐用品訂單增長2.2%,較預期高1.2個百分點。設備開支增長加快,有助支持製造業,進而支撐美國經濟。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高見2.45厘,創7個月高位。30年期國債孳息亦升至2.957厘。市場憂慮債息上升,拖累美股下滑。道指一度跌近200點。
市場憂債息升 道指一度跌近200點
嘉信理財的分析認為,市場認為聯儲局12月加息已是意料中事(利率期貨數據顯示12月加息概率達97%),加上聯儲局已落實減少買債,導致債息上升。減少買債會令長債孳息率向上,孳息率曲線向上傾斜。此外,市場關注歐央行今天的議息會議,會否公布明年縮減買債規模,歐元區國家債價下滑,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0.49厘,創3周高位。此外,英國第3季GDP初值按季升0.4%,升幅較次季高0.1個百分點。數據比分析師預好,料增加英倫銀行加息的機會。英鎊兌美元升約1%,高見1.3272。
賭盤顯示鮑威爾當選機會55%
有份出席午宴的美國參議員稱,特朗普席間有談論耶倫,但沒有把她納入「民調」之列。作為參院銀行委員會成員的Scott,支持泰勒接掌聯儲局,但認為不應忽視聯儲局前理事沃爾什(Kevin Warsh)的可能性。參院銀行委員會另一成員、亞拉巴馬州參議員Richard Shelby則表示,他在午宴同時舉手支持泰勒和鮑威爾。他說,兩人也很好,還有其他候選人也不錯。不過同為銀行委員會成員的南達科他州參議員Mike Rounds稱,自己沒有屬意的人選,並未舉手投票。他又稱自己在午宴坐得比較後,沒看見很多人舉手,試圖淡化這次表態的重要性。不過政治賭盤網站PredictIt的數據顯示,鮑威爾當選聯儲局主席概率仍達55%,而泰勒當選的概率升至28%。
特朗普提名的聯儲局主席人選,須由參院銀行委員會表決通過,再交由參院全體表決。知情人士稱,特朗普仍可能改變選擇。白宮新聞秘書桑德斯稱,快將公布人選。市場分析認為,耶倫是大鴿派,聯儲局的貨幣政策不可能比目前更鴿,隨着聯儲局逐漸收緊貨幣政策,未來無論誰接掌聯儲局,也會走相對「鷹派」的路線。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20&issue=20171026
刺激資金回流美國 利好美元
1 :
GS(14)@2017-12-03 18:16:58【明報專訊】昨日美國參議院通過的稅改法案,對美國企業於低稅率的海外市場存放利潤,徵收一次過稅款,參議院的法案建議盈利的現金稅率為14.5%、其他資產則為7.5%,分析認為或將加速資金回流美國,美元或因此上揚。
美企海外現金達1.84萬億美元
根據穆迪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美國非金融類公司在海外持有1.2萬億美元的資金,主要來自蘋果、微軟、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美國企業整體在海外的現金達到1.84萬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則緩引分析指,在新稅制之下,無論是否將存放海外的盈利匯回美國,美國企業都需要繳付一次性的利得稅,這項稅改的最大收益者為醫藥公司,主要因為醫藥板塊現已累積數十億美元利潤在低稅率國家,在現存條例之下將現金調回美國會產生更大稅務開支,一次過徵稅後日後它們有誘因把資金匯回美國,用作收購合併或股份回購。據瑞信統計,輝瑞海外持有約220億美元,安進及默克分別在海外持有約380億美元及200億美元。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這項稅改或會令美資公司將資金由瑞士、歐洲、新加坡等地調回美國。倘若這個情况發生,美元需求增加,美元匯價或會隨之上升。美國的稅務委員會早前亦指,成功令美國企業將海外盈利回流的話,可能會在2018財年至2027財年期間給政府增加2,231億美元收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52&issue=20171203
美稅改下月生效 國債息9月高 八成家庭慳稅 分析:刺激消費有限
1 :
GS(14)@2017-12-26 13:00:34【明報專訊】美國國會通過1986年以來最大稅制改革,但因技術問題眾議院仍要在美東時間周三上午再次投票,不過議案內容不會改動,是特朗普上任一年來的重要勝利。最終版本的稅改法案,滿足商界對稅改的大部分期望,除了將企業稅率由35%下調至21%外,大部分減稅措施也會提前在1月生效,並保留了部分重要的扣稅措施。特朗普將於稍後召開記者會,美股早段反覆,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升至2.495厘,創9個月新高。
美國全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商界對這議案整體非常滿意。最令商界領袖高興的內容,是取消了替代最低稅(AMT)。之前參院因保留了這稅項,令商界擔心許多稅改政策的效果大減,包括鼓勵研發的政策。
取消20%最低企業替代稅利美企
新稅率將於元旦生效,較參院原本的建議提前1年,讓企業可多享1年低稅率,打消了市場對新稅制遲遲不能實施的憂慮。最終版本上調了對現存海外利潤一次過徵稅的稅率,新稅制對企業的海外利潤現金,一次過徵稅15.5%,工廠和設備等非流動性資產的稅率為8%,並分8年繳付。以往企業只要把利潤積存海外,即可延後繳付企業稅,不過當企業將海外利潤匯回美國後,仍需按35%的法定企業稅率全額繳稅。很多企業無限期將利潤重新投資於美國境外,導致標準500指數成分股企業未匯回的海外利潤,總額達到2.5萬億美元。
企業海外利潤徵稅率提高至15.5%
一系列的減稅項目,是從國際稅制向轄地稅制的轉變,對企業海外利潤一次過徵稅是其中一個過渡。在轄地稅制下,海外利潤一般不必交稅。對於個人稅方面,免稅額提高約1倍,並調整了多個稅階(見表),另廢除了個人強制購買醫保的條款,這正是被稱為「奧巴馬醫保」的《可負擔醫保法案》的核心內容。廢除有關規定將為聯邦政府節省開支,並以這些錢降低個人和企業稅。
5%家庭面臨加稅
根據稅務政策中心的數據,超過80%美國家庭可在明年獲減稅,5%家庭將面臨加稅。中等20%的家庭明年將獲930美元的減稅,相當於稅後收入1.6%。最高收入的1%家庭平均減稅51,140美元,佔稅後收入的3.4%。不過在這1%的富裕家庭當中,仍有9%的家庭平均增稅93,910美元。部分獲減稅數百美元的家庭認為,這減稅幅度不會刺激他們增加消費。美國國會的稅務聯合委員會稱,整體來說,稅改將帶來溫和的經濟增長,並在未來10年令預算赤字增加1萬億美元。
今次稅改並不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儘管今次降低的企業稅率比以往多。根據財政部的分析,列根政府在1981年推出的各項減稅措施,相對於美國GDP的比例更大。分析認為,隨着時間推移,減稅的提振作用將逐漸消失,並隨着個人減稅計劃屆滿,很多家庭將面臨更高的稅率。
民主黨批評,個人臨時減稅及企業永久減稅,顯示共和黨的優先考慮,並非中等收入家庭。根據稅收政策中心的數據,到2027年,除非國會延長減稅,否則餘下83%的減稅收益將惠及收入最高的1%家庭,超過一半的家庭將平均加稅180美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43&issue=20171221
新iPhone推出 刺激整體銷情
1 :
GS(14)@2018-01-07 12:41:42【明報專訊】按零售商主要類別分類,在去年11月份,所有類別均錄升幅,當中涵蓋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在內的雜項耐用消費品,升幅更高達27.4%,為眾類別中升幅最大,累計首10個月,該類別則按年跌4.6%。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昨在電話會議中提及,相信該類別的升幅,可歸功於「某智能手機品牌」於期內推出新款手機。
雜項耐用消費品零售額升27%
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16年雜項耐用消費品類別全年均錄跌幅,該年11月按年跌15.2%,2016年全年跌幅更達26.6%,與今次2017年11月的上升27.4%可謂有天壤之別,對於鄭偉雄指的「某新型號手機」,相信是蘋果於去年11月在港推出iPhone X,iPhone X於11月初正式上市,其定價更創新高,高達近萬元一部。
舊款iPhone減價亦有助力
除iPhone X的因素外,近日有外電報道,在推出iPhone X的同時,蘋果其他舊型號手機同步減價,有助刺激整體銷售,舊款iPhone減價估計亦是另一個推動雜項耐用消費品類別零售額升幅的因素。本報翻查資料,所有舊款iPhone至少減500元,當中亦不乏型號減價900元,包括iPhone 6S Plus 32GB、iPhone 7 32GB、iPhone 6S 32GB和128GB,向來「親民」的iPhone SE,亦由3488元減至2988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60&issue=20180104
十大屋苑全月近300宗 年半新高 股市旺勢刺激 買家春節前趕入市
1 :
GS(14)@2018-01-30 10:28:3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391&issue=20180130
【明報專訊】股市及樓市近期連番做好,多個一線及二線屋苑亦相繼錄得破頂成交,有別於農曆新年前二手市場淡靜的局面,其中,十大屋苑本月已經累計錄得286宗成交,不但按月上升25%、較去年同期急升超過1倍,更已是連續4個月突破200宗成交的水平,預料全月勢逼近2016年8月錄得約300宗成交的水平,創約1年半新高。
明報記者 謝穎怡
十大屋苑曾於2016年8月起,連續3個月錄逾200宗買賣。不過,政府於2016年11月「加辣」,即全面提高住宅物業交易的從價印花稅,稅率劃一提高至15%後,該月起成交量即跌至100餘宗水平,並維持至去年2月,才重拾逾200宗的水平。事實上,自去年10月起,十大屋苑二手買賣已再次突破200宗,本月截至昨日更已突破280宗,升至286宗水平(見圖),其中以藍田麗港城成交量按月錄得1.25倍的升幅最為顯著,該屋苑最新平均實呎1.37萬元。
連續4個月破200宗成交
前線代理表示,不少買家趕於農曆新年前入市,加上受惠於股市旺勢,以及屋苑盤源不多,買家亦加快入市速度;以藍田麗港城為例,不少售價較平的盤源已被吸納,屋苑現時錄約150放盤量,較去年11月已下跌逾三成,屋苑現時實用517方呎2房戶叫價由680萬元起,業主叫價進取,預料未來會錄得更多破頂成交。
第一城2房連天台戶 555萬破頂
本月呎價創新高的屋苑集中於新界區。曾屬「上車屋苑」的沙田第一城繼日前實呎首破1.8萬元大關後,亦有2房戶做價刷新紀錄。美聯物業首席聯席區域經理黃錦瀚稱,沙田第一城23座頂層連天台戶,實用面積327方呎(建築395方呎),2房間隔,新近以555萬元易手,實呎16,972元(建呎14,051元),成交價創屋苑2房新高,較舊紀錄548萬元再推高7萬元或1.3%;原業主2010年以230萬元買入,帳面獲利325萬元,賺幅1.41倍。
映灣園2房高見660萬
此外,東涌映灣園平均二手實呎已連續4個月企穩逾1萬元,最新錄1.11萬元亦創屋苑新高。上述屋苑新近有2房戶以660萬元易手,做價創屋苑2房新高。
美聯分行助理區域經理方吉和表示,映灣園10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565方呎(建築749方呎),新近以660萬元易手,實呎11,681元(建呎8812元)。據悉,原業主於2007年以205萬元買入,持貨11年,帳面獲利455萬元,單位升值2.2倍。同類實用面積563方呎2房單位,去年12月曾以640萬元易手,實呎近1.14萬元,是次成交價較舊紀錄高3.1%。
馬鞍山We Go Mall首日兩萬人次 范統:內地客回歸刺激市道
1 :
GS(14)@2018-05-14 09:57:22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678&issue=20180514
【明報專訊】百利保(0617)及富豪酒店(0078)旗下馬鞍山We Go Mall,商場上周六首日試業,錄逾兩萬人次,目前出租率約七成,每月租金收入400餘萬元。百利保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表示,若全部商舖租出,料每月租金收入約700萬元,商場最快今年第三季末正式開業。
七成舖租出 月租金收入約400萬
We Go Mall佔地逾16萬方呎,涉及舖位約50至60個,平均呎租40至160元;商場總投資額約14億至15億元,連同內部裝修約16億元,商場試業期間有6個主題區,包括全港首個「生態冰」環保溜冰場「冰極世界」、 VR體驗館及電競場等。當中最矚目為面積逾千呎的溜冰場,范統稱,其他溜冰場面積雖大,但通常「劏」一半作練習場,另一半開放予公眾;旗下商場的溜冰場雖小,但若需求大,會於商場其他位置再擴大溜冰場,目前已有團體查詢作訓練場之用。該6個主題區會視乎需求而更改用途,又或會長期保留。范又稱,零售市道向好,內地客回歸本地市場,帶動零售市場及酒店業,馬鞍山約有30萬名住客,惟沒有一個合適的商場,更指「We Go Mall唔憂租」。
新地12商場母親節營業額升一成
另新地(中國)執行董事馮秀炎表示,新地(0016)旗下12個主要商場包括觀塘apm、大埔超級城、新太陽廣場、元朗廣場、柴灣新翠商場、上水新都廣場、置富南區廣場、利港商場、開心廣場、翠怡商場、美景商場及新葵興廣場,在母親節周末總人流達350萬,營業額9000萬元,兩者均較去年同期上升10%;其中apm商場人流達73萬,較去年升10%,生意額2300萬元,較去年升13%,以潮流服飾、化妝美容及食肆最受惠。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