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眾未雨綢繆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723
  突然而至的大規模管理層變動,再加上DSG變速器故障讓大眾在中國遭遇到品牌信任危機,這家被視為過去幾年最成功汽車公司的德國巨頭突然成為了媒體報導的焦點。


  很難說倪凱銘成為大眾中國最短命的負責人這一事實,與今年「3·15」其間開始爆發的DSG變速器風波沒有直接關係。但如果用大眾集團的野心來解釋這次高管大變動,或許更合適一些。


  6月2日,大眾集團監事會在一次臨時大會上批准了多達11項涉及集團和旗下品牌層面的管理層變動。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從9月1日開始,由董事會成 員海茲曼接替倪凱銘負責中國區業務;其他重要的調整還包括新的負責商用車業務的董事會成員,以及奧迪品牌新的技術、銷售和採購負責人。


  此前發生的變速器故障風波,已經讓人們開始懷疑大眾是否因成功而變得傲慢起來,以及總部對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的反應是否變得遲鈍了 。


  大眾原本有機會在危機的一開始就主動出擊,DSG變速器的推出最早可以回溯到倪凱銘的前任范安德在任時期。當時大眾推出新的發動機和變速器策略以取得 更高的市場份額,裝配這套新動力系統的新車型,比如高爾夫、邁騰和新帕薩特上市後取得了很好的銷量,但有消費者反映新的變速器會在行駛過程中出現無法變擋 或失去動力的故障。大眾在大約兩年時間裡一直將這一故障定性為極個別事件,未採取召回措施。


  直到今年央視3·15晚會開幕前夕,變速器故障風波升級為更大規模的品牌信任危機,大眾才開始正面回應消費者的質疑,並延長變速器質保期至10年、16萬公里。此舉估計會讓大眾集團至少損失4億歐元。


  大眾集團全球CEO文德恩在獲悉此事後大發雷霆。去年1月文德恩延長任期至2016年,作為大眾要在2018年成為全球汽車業冠軍這一計劃的主要發起者,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大眾集團與保時捷的併購交易,讓大眾集團成為全球銷量及利潤最高的汽車公司。


  大眾集團向目標邁進的步伐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去年大眾成為全球利潤最高的汽車企業,銷量上則超過豐田成為全球第二。中國市場銷量佔到其全球銷量的 1/3,中國市場貢獻的利潤為26億歐元,這幾乎相當於皮耶希上任大眾集團CEO時公司在全球的利潤總和。皮耶希現在擔任大眾集團監事會主席,文德恩是皮 耶希一手提拔的,他們在奧迪的順暢合作為如今二人共同掌舵大眾集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中國市場的些許閃失將會對大眾全球的宏偉計劃造成致命打擊。因此,即便大眾中國公司似乎控制住了信任危機蔓延的局勢,文德恩依然決定派管理經驗更豐富的董事會成員海茲曼來接手中國業?務。


  此前,大眾還從未安排如此高級別的人士擔任中國業務負責人。大眾集團內部的一位人士聲稱:「我們需要一個可以代表大眾集團與中國政府打交道,並且替文德恩分擔重任的人。」


  這樣的言辭透露出大眾最高決策層對倪凱銘上任兩年來的表現不夠滿意。


  倪凱銘於2009年從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大陸集團轉投大眾,一度被認為是接替文德恩的有力競爭者。身為一個電動汽車技術方面的專家,文德恩一開始委任他 擔任電動汽車業務負責人,其出任中國區總裁兼CEO也被認為與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電動車發展這一大環境有關聯。但倪凱銘在任時期的業績大多是延續前任范安德 制定的策略,包括在中國南方設立工廠,以及應用新的動力總成,沒能表現出像前任那樣的強勢作風。


  接管中國業務的海茲曼似乎可以讓文德恩更為放心。他已經為大眾集團效力了30年,負責奧迪及大眾集團生產事務時的表現給文德恩留下深刻印象。大眾也正 是靠生產效率的提高及研發成本的縮減才取得高達11.9%的稅前銷售利潤率。這個數字達到了豪華品牌的水平,比2007年時幾乎提高一倍。


  考慮到豐田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從去年的地震、海嘯影響中復甦,再加上通用汽車推出新車型的速度不斷加快,大眾衝擊全球汽車業冠軍的路途肯定不會一帆風順。


  在生產效率方面,大眾已經躋身汽車業一流行列,在新車開發速度及成本控制上甚至還超越對手,但要想實現目標不能僅僅依賴歐洲、中國和南美市場,必須改變在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市場的落後局面,同時商用車業務也需要全面整合。


  在今年年初的年度新聞發佈會上,文德恩曾經著重提到了商用車業務的發展,其銷售利潤率高達13.6%,它將成為大眾實現2018年目標的另一個重要基石。


  大眾集團在2008年和去年分別取得了斯堪尼亞和曼卡車的控股權和多數投票權,此次新上任的商用車業務董事會成員Leif ?stling-President面臨盡快在兩個品牌之間建立協同效應的重任,就像大眾集團在乘用車各品牌之間採用的模塊化戰略一樣,商用車業務也需要 在採購、動力總成或尖端生產技術等領域制定和實施共同的戰略。


  此次管理層大調整可以被視為大眾最後衝刺前的準備,勝敗與此息息相關,但結果仍有待觀察。「這次進行重大調整是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挑戰。同時,我們還將為集團及旗下品牌做好準備,確保它們即使在困難的市場環境中也能繼續取得成功。」文德恩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5

保險策劃(5):買保險要未雨綢繆 雅盧

http://notcomment.com/wp/?p=16238

所謂「未雨綢繆」,傳統智慧告訴我們,要在未出現狀況之前,就做好預防,否則到出事時就會措手不及。

保險正是為了人生各種不確定的風險做準備:

健康的時候,要為生病做準備;
年青的時候,要為晚年做準備;
在生的時候,要為後事做準備。

就以醫療保險為例,有些人以為年輕力壯少病痛,公司又有基本的門診保障,自己就不去買醫療保險。

誰不知年紀越大,保費就越貴,而且曾經患過的嚴重疾病,新開的保單是不保的,或者將保費相應提高。

所以,在健康時,最好在年輕時,就去購買醫療保險,那樣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獲得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81

先知先覺還是未雨綢繆?十億美元神秘資金下註金融股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07

美股昨天慘遭血洗,空頭們開始活躍起來了。有消息爆出一個手握巨資的神秘投資者下註11億美元豪賭美國金融股暴跌10%。通常來講,這種消息可能被解讀為是“聰明”的投資者在發出信號,因為有能力做這麽大手筆交易的人一定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消息。 據巴倫周刊,在過去幾天里,這名神秘投資者對金融部門做了巨額對沖。為了避人耳目,他選取了一個不太受關註的期權市場下手。但巨額的交易量仍然引起了華爾街交易量監控機構的註意。 這個神秘投資者買入了56.1萬股名為Select Sector SPDR-Financial的ETF看跌期權。該ETF目前在22.9美元附近,這些期權的價格為20.63美元,1月14日到期。 這是一種彈性期權交易(FLEX options),到期日比標準的一月到期期權早了三天。和那些市場上公開的標準化期權不同,彈性期權允許投資者可以自行選擇期權的到期日期和行權價。投資者有時會將合同日期選在預期的某個重要時點或價位附近。這類交易往往發生在場外市場,銀行只為那些最優質的客戶提供這種服務。 根據期權交易量分析公司Trade Alert公司Henry Schwartz的數據,這位神秘的投資者首先於上周五買入了15萬股看跌期權,本周一加倉了35萬股,隨後又在周二買入了6.1萬股。 此次對沖操作的總規模為56.1萬股,價值11億美元,這位投資者為每股支付35美分保證金。 投資者和策略師稱,所有搜集到的資料顯示,這位神秘的投資者大舉做空了金融股,並認為明年一月會出現價格波動。 這種大規模的空單可能讓一些投資者很不安,有些人甚至可會跟風做同樣的對沖。畢竟這種巨額的交易經常被認為是一些“聰明”的投資者發出的信號。有能力做這麽大手筆交易的人一定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消息。 至少從現在來看,對於這單交易最好的解釋就是,一位主要的市場玩家已經開始擔心金融部門的穩定性。而此前,盡管美聯儲即將全部回收市場流動性,許多投資者仍對美國股市和銀行都持看漲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32

美團進入「連接商戶與個人」的真正叢林,融資「未雨綢繆」備激戰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30/145292.html
2014年美團網:「8000名員工,300座開站城市,50萬家合作商戶,40億月交易額」,美圍繞美團網的各項數據每天都在刷新,CEO王興每天也都在面對這些龐大數據的困擾。
 

近期,王興帶著這串數字背後的挑戰,前往上海拜訪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席間,黃明端評價美團,「相對大潤發,你們公司規模還小,人數太少,問題並不顯著」。

 

這句評價對王興造成強烈的衝擊,他意識到,「所有問題都是站在不同的視角對比出來的,究竟是把幾千人跟幾十人比,還是把幾千人跟大潤發的十幾萬人比?」對美團來說,「縱情向前」遠未到達終點——全國6億智能手機用戶,美團僅覆蓋了六分之一;這家團購業稀有的「剩者」,正在試圖向人們的生活服務領域奮力拓展。

 

今年一月,王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暗示,單純意義上的團購業務已成美團的「身後根據地」,團購的意涵在移動互聯的潮流下逐漸演化,美團的真正叢林是連接商戶與個人,為用戶提供「吃喝玩樂的電商服務」。無疑,這意味著管理更龐大的團隊縱深進入更多的服務領域,以及獲得足夠的資本支持。

 

吃喝玩樂,獨立APP瓜熟蒂落

 

「美團的總體策略是做吃喝玩樂的大平台,在一個App上實現完整需求。如果用戶在細分領域有更深度的需求,我們再在賬號打通的基礎上,做獨立App」,「後團購」階段,王興為美團的定位找到了另一準確的註腳:「連接人與商戶,形成可以追蹤的閉環,把以往置於線下的交易環節逐漸轉移到線上;線上付款,線下消費體驗的O2O交易,是我們整個行業的核心。」

 

什麼行業才是O2O最適宜的登陸點?「通常來講,商家的IT化程度越高,O2O越容易做,或者說,這個閉環會更加完整」,王興指出,電影業恰好是一個符合O2O標準的典範:監管的要求促使院線不斷完善售票系統,從而提前實現了電影業的IT化。

 

如果僅做團購業務,美團並不需要完全接入電影院的系統,但後續的問題通常是,手持團購票的消費者在火爆的場次一座難求。而「貓眼電影」解決了觀影消費的痛點。通過售票系統的完整嵌入,用戶可以在「貓眼電影」獨立移動應用上瞭解電影的實時排期和座位,在線購票、選座到支付一站式完成。

 

「這是我們首先推出『貓眼電影』的重要原因,說到底不是電影行業體量最大,而是因為它IT化最快速」。截至2014年8月,美團電影銷售佔據全國電影總票房的近20%,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在線售票平台。在《變形金剛4》、《後會無期》等電影的銷售上,這一比例超過了30%。

 

相對貓眼電影的風靡,酒店業務的興起卻像是一場意外之喜。據易觀智庫《中國生活服務O2O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4》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團購市場酒店客房成交額30億,同比增長142%,美團以75%佔據絕對優勢,超過百度糯米的13%和大眾點評的9%。

 

在另一項來自勁旅諮詢的監測中,美團7月份的酒店團購總量超過去哪兒網,排名第一。同期被超越的還有OTA老手藝龍-——今年第二季度,美團成為僅次於攜程的第二大酒店預訂平台。藝龍CEO崔廣福在一次採訪中坦承了面對美團的壓力。

 

與傳統OTA的到付模式不同,美團沿用了團購的預付模式,讓所有的賬首先經過平台。但美團酒店業務增長的核心仍是供應與流量。「說到底都是最簡單最基礎的事,B端有沒有最多的酒店,最好的價格,C端有沒有最多的活躍用戶」,王興表示,用戶量是美團做大酒店的根源,而美團為消費生力軍們提供了超過十萬家合作酒店。

 

然而,勢頭正猛的美團酒店有著更廣闊的空間。王興直言,美團的酒店預訂侷限在經濟型層面,在攜程所擅長的高級酒店領域尚未涉足。「在酒店市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酒店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全國三四十萬家酒店,還有很多沒和互聯網結合的。互聯網的競爭,永遠不是從對手手裡把已有的東西搶過來,而是佔領最重要的增量市場。」王興說。

 

若論增量市場的體量,餐飲有著3萬億的規模,佔據第三產業很大比重,更佔美團一半以上的份額,所以真正的大蛋糕來自餐飲。而王興在此間的步伐卻頗為審慎,究其原因,在於餐飲的在線化率遠不如電影業與酒店業。以團購形式涉足餐飲三年後,美團才推出獨立的外賣業務。與王興聯手創業十年的王慧文掛帥外賣,立志啃下這塊最硬的骨頭。

 

「不同行業,不同地區,O2O的進程、閉環的完整程度都不一樣。但總的來說都很迅速。商家會越來越重視互聯網,越來越重視美團。」對此,王興抱有信心。

 

融資進行曲:上市未雨綢繆

 

「美團一次,美一次」,今年5月,美團本地服務的口號從各類線下廣告渠道,席捲了消費者的眼球。成立四年首度大規模線下推廣的背後,是自媒體上不脛而走的3億美元融資消息。

 

實際上,放眼熱錢湧動的互聯網行業,美團的融資遠遠稱不上頻繁。早在美團正式上線的「團購元年」2010年,競爭對手拉手網連續獲得了三次共計1.66億美元的融資,而美團僅握著紅杉資本1000萬美元的A輪資金,進入千團鏖戰。

 

2011年7月,美團完成第二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等注入5000萬美元資金。當年的融資現場,王興曬出一張有著6192.2122萬美元餘額的賬單,在行業寒冬來臨前,亮出了健康的現金流。

 

接下來,美團在資本層面沉寂了近三年時間。直到今年5月融資消息的傳出。至今,美團仍未在公開場合確認這輪融資的確切數額。王興給予21世紀經濟報導的答覆是,「上下不超過20%」。儘管沒有再公開地展示賬戶餘額,但王興以相似的口吻告訴記者:「賬上趴著的錢沒怎麼動。」

 

據透露,2013年下半年,美團敞開C輪融資之門,正式接觸PE機構。最終確定的領投方為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A, General Atlantic),原有股東紅杉資本和阿里巴巴跟投。

 

根據倫敦《PE國際雜誌》(PEI, 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2014年排名,泛大西洋資本集團在全球300多家PE機構中位列第七,管理約170億美元的基金,卻極少在媒體上拋頭露面。

 

1980年,GA由神秘的億萬富翁查爾斯·F·菲尼(Charles F。 Feeny)設立。比起融資的經歷,王興更願意分享關於「投資人Chuck」的故事。菲尼曾創辦全球免稅店DFS,而更大的成就是創辦擁有80億美元的「大西洋慈善基金會」。「Chuck也許是美國捐錢最多的人之一,但卻是一個故意匿名的隱士慈善家。他辦投資機構,也不希望把名字取得容易識別。」王興這樣描述。

 

絕大部分年份裡,GA的投資案例控制在個位數。十年內上榜的中國企業有阿里巴巴、搜房、千橡互動、聯想、神州數碼、呷哺呷哺等,以及本文開頭出現的大潤發。2014年,GA下注了兩家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家是美團,另一家是聚美優品。

 

王興把這輪融資解釋為「未雨綢繆」,主觀因素是公司擴張的內生需求,客觀環境則是生活服務O2O領域完勝當年千團大戰的「燒錢競賽」。「像滴滴和快的那樣,前所未有的激烈」,王興說道,「我們也有必要做一手準備,融資最好是在你還不急切需要錢的時候進行」。

 

除了線下推廣和地推擴張,這筆資金還會被美團投向哪裡?併購是一個容易想到的方向,但王興顯得有些謹慎。迄今,他只進行了兩起小型併購,主要為整合團隊。相比之下,他的對手更加積極:在獲得騰訊注資後,大眾點評從產業鏈上下整合的角度,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斥資8000萬美元入股外賣網站「餓了麼」,又以5000萬元投資訂餐應用「大嘴巴」。

 

對於大眾點評已經啟動的上市進程和融合了Yelp、Groupon、Opentable、Tripadvisor、Grubhub形神的故事腳本,王興的評價是,「故事不是講得越多就越好,人人上市時也講了一個facebook+linkedin的故事。但點評是令我們尊敬的對手,他們之前有很好的積累」。

 

而王興的計劃如一,「美團想要獨立上市,但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我們不考慮被收購,這點從美團成立一開始就沒有變過。」他說

來源:互聯網充電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24

未雨綢繆 歐盟開始為冬天俄羅斯斷氣準備應急計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79

雖然剛剛入秋不久,歐盟已經開始為冬天可能面臨的天然氣短缺未雨綢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路透,歐盟正在起草能源應急計劃,防備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消息人士對路透表示,歐盟可能會在能源應急方案中禁止天然氣出口並限制工業使用,以保證這個冬季的家庭能源供應,預防烏克蘭危機可能會導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

目前,俄羅斯控制著歐洲30%的天然氣供應,歐盟約1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經烏克蘭的輸氣線。

歐美普遍擔心,如果烏克蘭政府軍繼續不留情面地打擊東部的親俄派分裂勢力,俄羅斯政府會將天然氣當作武器,左右烏克蘭的局勢。

基輔表示,俄羅斯已經威脅可能中斷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理由是烏克蘭的儲備用罄之後,可能會偷取其境內通向歐洲管道中的天然氣。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烏克蘭主要消耗的能源是占比40%的天然氣和占比28%的煤炭。

不到四個月烏克蘭就會進入冬季,該國煤礦位於最東部,那里正是戰爭沖突地區。烏克蘭人會因為俄羅斯停供天然氣而受凍。

去年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約相當於烏克蘭天然氣消耗總量的一半。今年6月16日,俄羅斯以烏克蘭未付款為由切斷對烏天然氣供應。

路透援引歐盟消息源稱:“短期來看,我們非常擔心歐洲西南部冬天的天然氣供應。一旦供應被切斷,那麽我們最好的打算就是采取緊急措施保護家庭用氣。”

本周三,歐盟將開會討論如果俄羅斯軍隊不撤出烏克蘭,是否對俄采取新一輪制裁。

亞洲也將受到影響。可以預見的是,一旦俄羅斯切斷歐洲的供氣,歐洲將在全世界搜尋液化天然氣。屆時,亞洲天然氣現貨的價格也將迅速走高。

福島事故後日本關閉核電站後,留下的能源缺口大多通過液化天然氣填補,相當於6000萬噸石油。而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天然氣貿易量是該數字的兩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57

未雨綢繆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dna.html

    本人可說是長線投資者吧?但講的一些自以為是的長線投資大道理,聽者若沒真正理解的話,很有可能會被誤導的呢。

    可不是麽?這兩天,有兩個博友與我交流投資心得。他們說,受我的博文影響,投資心態好了許多,並且不再熱衷於短線操作,而改做長線了,最近個把月下來,持股不動,嗬,收益還蠻不錯的呢!我聽了由衷地高興!但進一步交流,卻讓我不禁心頭打顫,背脊直冒冷汗!我操!他們最近買進的竟然全是漲勢兇猛且都早已創出歷史新高的股票,有的是新股或次新股,且在漲停板剛打開的時刻搶來的!

    我的媽呀!這不是把超級短線操作的標的拿來做長線了嗎?你想,整個股市都已漲得這麽厲害了,也就意味著調整之日越來越近,這麽操作豈不是在追趕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嗎?想找死啊?我的媽呀!

    兩宿沒睡好,深感不安!想想有必要特別重申一下自己的長線投資中的交易方法,濃縮為三個字:高換低。

    投資從交易中獲利只有一點:低買高賣,所以說,買得低是硬道理。據此,在長線投資過程中,首先要買得低,包括“高換低”,即把高估值股換成低估值股,這是基本原則。

    面對當前形勢,更要未雨綢繆!

    下面,特別重發一遍本人以前關於投資方法的兩篇小文,以供參考:


投資方法碎談

    常有朋友問起我的投資方法,現理出有關這方面的幾個重要內容的碎片:


    投資方式

    作為小散,我入市資金是零零散散的,時間和多少也沒個準,選擇長期(或者終身)投資,操作方式極其簡單:

    什麽時候有錢了,隨即買入估值相對較低的股票,直到發現了更好的股票,進而調倉換股,期間始終滿倉或超滿倉。這也就是,嚴格選,隨時買,不作賣。


    集中與分散

    說到集中與分散的問題,許多朋友都為哪種方法能更賺而爭論不息,殊不知,這是個投資者能力的問題,而非哪種方法會更賺的問題。

    因為我沒有“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能耐,沒信心也沒能力抓到什麽穿越牛熊的強勢股,所以只能遵循大數法則,投資標的只得適當分散,這也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對我而言,無為而治是最高境界,平淡無奇是最佳狀態,超常收益可遇不可求。


    不要輕視任何一種股票

    股票本身也是一種商品,不管是什麽樣的股票,都將就被市場區隔、定位而細分,從而形成各自的價格區域。比方說,“績優股”的價格波動區間為20至200元,“垃圾股”的價格波動區間為2至20元,它們雖然價格不同,但都是各自估值的反映,並且波動幅度也相似。

    認識了這個客觀規律,我們就不能輕視或歧視任何一種股票。每種(或每只)股票都有人賺錢,也都有人虧錢。


    走勢圖的用途

    美國“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說:“我們或許永遠不知道要去往何處,但最好明白我們身處何處。”走勢圖是歷史記錄,真正的用途是:估值。它是估值的輔助工具,可以用來幫助分析股價的高低,提示我們身在何處。它好像就這麽個用途而已。

    然而,大多數人都有意無意地把走勢圖當做了預測的工具。


“高換低”是投資的基本原則

    朋友Z投資黃金,先前賺了點,嘗到甜頭,後來加大投入。孰料,近日黃金慘跌,大套。前幾天,他咬咬牙,把前期賺到的5萬元買了股票。

    “為什麽不多買點股票呢?”我問。

    “都套著呀!怎動?”他答。

    投資,不管參與哪個項目,比如,股票、房產、貴金屬、債券、匯幣、理財,等等,應該把它們統統合起來當做一個盤子來看待,然後按照“高換低”基本原則(高價資產調換低價資產),像做股票那樣進行“調倉換股”,至於具體哪個是虧是盈,這是根本無關緊要的。

    “不然,等你黃金解套了,屆時股市真不知道已經上漲了多少了呢!”我說,“何必與黃金談戀愛且始終不渝呢?”

    “這——”Z長嘆一聲,“讓我再想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06

未雨綢繆資本充足率 城商行排隊也要回A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662.html

未雨綢繆資本充足率 城商行排隊也要回A股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05-14 00:20:00

昨日,哈爾濱銀行(06138.HK)發布公告稱,建議發行不超過36.66億股A股,占擴大後總股本25%。按公司2014年止每股凈資產值2.69元人民幣,募集總額將不低於98.61億人民幣,募集凈額將全數用於補充資本金。

昨日,哈爾濱銀行(06138.HK)發布公告稱,建議發行不超過36.66億股A股,占擴大後總股本25%。按公司2014年止每股凈資產值2.69元人民幣,募集總額將不低於98.61億人民幣,募集凈額將全數用於補充資本金。

這是繼徽商銀行(03698.HK)本月6日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第二家上市城商行祭出回歸A股市場的信號。

重回A股 補充資本

既然已經H股上市成功,為什麽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再次垂涎A股市場,主動來到主板市場長長的擬IPO銀行隊列之尾呢?

對此,哈爾濱銀行稱,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的凈額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H股上市企業,不得不要面對的現實是估值低,募集資本金有限。以哈爾濱銀行為例,該行在全球首次公開發售30.2358億股H股,並以每股2.9港元的發行價格實現超額認購,不計超額配股權,成功募集款項凈額約77.22億港元。

截止到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資產規模3436.42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6.7%。哈爾濱銀行銀行表示,進一步鞏固在小額信貸領域的領先地位,促進農村金融業務的全面發展,加快推進國際化業務拓展,預計本公司資產規模仍將穩健增長,對資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自2013年1月 1日起的正式實施,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質量承壓, 2014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哈爾濱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近14億元,不良貸款率1.13%,較上年提升0.28個百分點。為此,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占用了銀行資本。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貸款減值損失29.1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90億元。

哈爾濱銀行稱,有必要通過A股上市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為可能的監管要求提供預留空間,增強本公司抗風險能力並為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先去A股排隊

公告稱,A股發行對哈爾濱銀行股東結構的影響表現為,在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發行總量10995599553股,其中已發行內資股7972029553股,占該行已發行股份72.50%,H股3023570000股,占該行股份27.50%。緊隨A股發行完成後,發行總量14661599553股,其中已發行內資股占比變為54.37%,A股占比25%,H股占比變為20.63%.

“反正已經在H股上市了,也不著急,先去A股排隊。”接近徽商銀行人士這樣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行進軍A股市場IPO的態度。眾所周之,要在國內主板上市,擬上市企業除了要滿足各項指標,在目前核準制的監管程序下,更需要等待的耐心。

2014年6月30日,包括江蘇銀行、上海銀行、盛京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6家城商行,以及無錫農商行、張家港農商銀行、江陰農商銀行、常熟農商銀行、吳江農商銀行5家農商行等11家銀行在證監會發布了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快一年過去了,僅有盛京銀行按捺不住上市的渴望,轉戰H股於去年底上市成功,其他擬在A股上市銀行仍然在漫長的IPO隊列之中。

相比於A股市場,中小銀行登陸H股實現上市之看夢則顯得更現實。目前已經有重慶銀行、哈爾濱銀行、徽商銀行、盛京銀行在2013年以來先後在H股掛牌。從2014年財報來看,這幾家城商行凈利潤增速較快提升,分別為21.4%、13.6%、15.2%、11.1%。

從資本充足率來看,上市後,這幾家資本狀況均得到顯著改觀。截至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64%、13.94%、13.94%。徽商銀行資本充足率13.4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50%,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51%。盛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1.04%,資本充足率12.65%。

回顧國有大行上市路徑,先完成股份制改造,掛牌H股,繼而登陸A市場,實現A+H股兩地上市,城商行能否循跡兩地上市?還有待觀察。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4

評論丨華為“上山下鄉” 是杞人憂天還是未雨綢繆

“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破樓蘭誓不還。”

在這個初冬季節,全球最大通信設備商華為公司上下充滿離別氛圍。對華為中國研發部門員工而言,可能意味著告別故國和親人,告別熟悉的戰友,在地球陌生的另一端,開啟一場對於華為而言意味著“穿越死亡之谷”的戰役。

許多人士註意到,自從今年5月自曝華為“攻入無人區”,面臨“基礎理論創新迷茫”以來,任正非,這位一手創建華為、帶領其成為全球最大通信設備商的通信業風雲人物,對自己親手締造的公司多次公開發出擔憂的聲音。

比如8月15日,任正非在講話中聲稱,華為面臨“三十年大限”,再比如10月28日,任正非在研發員工出征誓師大會中稱已沒有任何退路。

以上言論背後實際上是任正非謀劃的華為“大換血”式組織改革,在華為歷史上史無前例。其內容既包括“每年選拔排在前25%的優秀人才進預備隊”、“研發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也包括對在可能撤減的產品線進行員工回爐再造。

然而“大限”論究竟是任正非的多慮,還是華為未來可能不得不面臨的現實?

從業務上來看,形勢似乎一片大好。華為主要包括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三塊業務,目前均增長迅速。2015年,在2014年2882億元營收基礎上,華為營收又增長了37.1%達到3950億元。

但剖開來看後並不如紙面樂觀。2015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達到創紀錄的2323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近六成,消費者業務收入1291億元,占比33%,企業業務收入276億元,占比7%。不過華為的問題是,無論運營商市場還是支撐消費者業務的智能手機市場,整體高速增長時期已經過去,在4G建設進入中後期、智能手機市場趨於成熟和飽和時,其增長的後勁並不充足。而目前高速增長的企業網市場,華為並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優勢,企業網業務還沒成為華為營收主力,而華為還必須在與ICT巨頭的跨界競爭中面臨和愛立信、思科等巨頭的競爭。

ICT行業正在高速向5G、萬物互聯演進,而任正非坦言,“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實際上,華為已不可能在這種迷茫狀態中停留太長時間,否則核心的運營商業務也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更嚴峻的是,和所有大企業一樣,華為這個龐大的身軀出現了種種組織和人員上的問題。華為內部最近發出很多反思文章,實際上都在炮轟華為正在逐漸丟失過去的優秀傳統,即“以客戶為中心”的傳統。而“解放戰爭”勝利太快,不僅麻痹了部分華為人的意識,也滋生出了盲目的自信自滿情緒。

“誰能說我們不是在歡呼中出海的泰坦尼克號?”一位華為的員工,事實上也在華為內部論壇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62

全球債務處歷史高位,IMF呼籲各國應未雨綢繆

全球經濟仍然處於擴張的甜蜜期,然而比起去年,全球央行貨幣緊縮的預期更加強烈,因而如此防範正常化進程中可能暴露的脆弱性則成了當務之急。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期間,IMF的《財政監測》(Fiscal Monitor)報告提及,全球債務已處於歷史高位,2016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64萬億美元的峰值,相當於全球GDP的225%。與 2009年的高峰相比,目前全球債務又增加了GDP的12%。

IMF呼籲各國把握當前的經濟擴張窗口期,“各國應著手重建財政緩沖、改善政府收支並實現穩定的公共債務。在經濟上行時加強財政緩沖,為經濟最終低迷時提供財政支持留出余地,防止財政脆弱性在金融環境惡化時成為壓力的來源。”IMF財政事務部門主任維托·加斯帕(Vitor Gaspar)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他也對記者提及,“美國稅改一直到2020年前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增加1.2%的GDP增長,這也會為全球帶來積極的溢出效應。” 但是,IMF指出,美國經濟正接近充分就業,且正在實施財政刺激,未來3年內的總赤字將維持在1萬億美元(GDP的5%)以上。美國應當重新調整財政政策,確保政府債務與 GDP 之比在中期內下降。

全球債務創歷史高位

目前,全球債務處於歷史高位,持續近十年的量化寬松(QE)、低利率政策無疑資深了信用擴張、加杠桿、過度風險承擔的行為,在經濟擴張的同時脆弱性也在不斷積聚。

IMF認為,在全球債務的激增中,公共債務起了重要作用,這既是全球金融危機中經濟崩潰與政策反應的體現,也反映了2014 年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以及新興市場及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支出快速增加的影響。

平均而言,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已達到了 GDP 的106%,這在二戰以來尚屬首次;在新興市場和中等收入經濟體,債務與GDP 之比平均達到50%,達到了 20 世紀80年代債務危機時的水平;對於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而言,債務占 GDP 的平均比率一直在迅速增加,到2017年已經超過 40%。此外,這些債務中有近一半是非優惠性的,因此這些國家的利息負擔與稅收收入之比在過去 10 年翻了一番。在所有的國家,債務變動背後都存在著巨大的基本赤字——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基本赤字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所幸,與2008年相比,如今銀行系統的韌性和資本充足率都大大改善,抵禦風險能力增強。”加斯帕告訴記者。

IMF提及,高企的政府債務和赤字仍令人擔憂。那些政府債務高企的國家很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環境突然收緊的影響。它們可能無法進入市場融資,經濟活動也會受到威脅。值得註意的是,巨額債務和赤字將限制政府的能力,使其無法在經濟下滑時出臺有力的財政政策來支持經濟。

因此IMF也呼籲,建立財政空間十分重要,特別是在私人部門債務達到歷史高位且還在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尤其如此。一些國家的私人債務過高,可能面臨著出現急劇且成本高昂的去杠桿過程。

歷史經驗表明,薄弱的財政狀況會加深經濟衰退程度並延長其持續時間(如金融危機之後的情況),這是因為政府無力推出足夠的財政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

之所以此次IMF尤其強調要加強緩沖,是因為全球融資環境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轉的收緊趨勢。“盡管當前貨幣環境仍然較為寬松,但部分國家開始貨幣緊縮,持續了10年的QE可是逆轉,央行已經明確向市場溝通了其正常化進程,未來的道路是波折的,波動率會上升,近幾個月市場已經經歷了較大的波動,未來可能還會加劇。”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門主管托比亞斯.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對記者表示。

各國應按需調節財政

為此,IMF建議,現在應充分利用經濟活動的周期性上行,采取果斷措施,積累財政緩沖。隨著經濟增長回歸潛在水平,財政刺激會變得失效(無法提升潛在增速),而財政整頓的成本也在下降,從而能夠更容易地實現從財政擴張向財政整頓的轉變。

值得註意的是,現在增加緩沖將有助於保護經濟:既可以創造財政空間、在經濟衰退時支持經濟活動,又可以降低全球金融環境突然收緊時出現融資困難的風險。一般來說,各國應讓自動穩定器(即稅收和支出,它們與產出和就業同步變動)充分發揮作用,同時努力確保赤字和債務進入穩定的下行通道,以實現中期目標。

IMF加以各國應根據各自經濟的周期狀況和可用的財政空間,對調整的規模和步伐進行校準,避免過度拖累經濟增長。如果經濟達到或接近潛在產出,且債務與 GDP 之比較高,則應實施財政調整。

其實,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如今美國經濟正接近充分就業,且正在實施財政刺激,未來 3 年內的總赤字將維持在 1 萬億美元(GDP的5%)以上。各界也擔憂,這種極其順周期的財政刺激政策是否會導致經濟過熱、加速美國擴張周期的見頂。

加斯帕也告訴記者,美國應當重新調整財政政策,確保政府債務與 GDP 之比在中期內下降。“我們預計發達經濟體的公共債務/GDP在2018-2023都會下降,但唯獨除了美國,這就是因為其稅改政策以及潛在的財政支出擴張方案。美國未來可能會出現債務積壓,預計其債務/GDP會從當前的108%上升到2023年的117%。”

IMF也提及,一些國家的財政空間較為有限,除了基於支持中期增長的政 策來開展整頓、降低財政風險外,別無選擇。少數發達經濟體擁有充足的財政空間, 其經濟也達到或接近潛在水平,因此有能力利用財政政策來促進實施有利於增長的結構性改革。

此外,近期油價突破了70美元/桶,且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回升,這使得眾多商品生產國持續複蘇。不過IMF也建議,大宗商品出口國也應繼續調整,確保其支出與中期的收入前景相一致,以應對未來貨幣收緊背景下商品價格或遭遇沖擊的可能情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63

IMF:亞太地區宜未雨綢繆,中國金融去杠桿應繼續推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亞太區域經濟展望》指出,全球和地區增長勢頭強勁。但是,天邊也有陰雲浮動,所有人都需做好準備,未雨綢繆正其時。中國的改革已使經濟企穩,金融去杠桿取得進展。關鍵在於堅持下去。

正如IMF在最新發布的《亞太區域經濟展望》中指出,亞太地區仍是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自2017年10月報告發布以來,亞太地區的近期經濟前景有所改善。但在不遠的未來,仍存在著許多風險,包括全球金融環境收緊、轉向保護主義政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等。此外,從更長期看,亞洲各經濟體也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生產率增速放緩以及數字經濟興起的重大挑戰。數字經濟的興起可能帶來巨大收益,也可能造成重大破壞。

鑒於存在上述諸多不確定因素,亞太地區應采取保守的宏觀經濟政策,著眼於積累緩沖並增強經濟韌性,同時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經濟環境來實施結構性改革,促進實現可持續的普惠經濟增長。

2018年和2019年,亞太地區預計將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增速將達到5.6%,比我們之前的預測高出約0.1個百分點,這得益於旺盛的全球需求和有利的金融環境。與其他地區一樣,盡管亞洲的經濟增長有所提速,但通脹仍大體維持在較低水平。我們預計,發達經濟體的平均通脹將維持在1.4%,而新興市場的平均通脹將維持在3.3%。在較大型經濟體中,日本的經濟增長連續八個季度高於潛在水平,預計今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增速將達到1.2%。在印度,繼貨幣置換舉措和新的商品服務稅推行對經濟造成暫時幹擾之後,經濟增速預計將回升到7.4%,使其再次成為本地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在中國,隨著金融、房地產和財政緊縮措施發揮功效,經濟增速預計將從2017年的6.9%放緩至2018年6.6%。這種放緩是必要的,從長期看對中國有益,因為這反映了經濟從重視增長數量向重視增長質量的轉變。消費者價格通脹預計將從2017年的1.6%上升到2018年的2.5%,但仍然不高,且與地區趨勢一致。

近期亞洲經濟增長的風險處於平衡狀態,但在中期,下行風險則占據主導地位。從上行風險看,全球經濟複蘇可能再次被證明強於預期。新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實施(假設債務可持續性和項目質量得到保證)可以促進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盡管如此,亞洲仍然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環境突然大幅收緊的影響,而長期寬松的金融環境可能導致杠桿程度和金融脆弱性上升。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實施更為內向型的政策,體現在有關國家最近在關稅方面采取的行動和發布的聲明上,這可能擾亂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並對亞洲產生重大影響——而亞洲已從經濟一體化中受益匪淺。最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金融影響。

從較長期看,亞洲的經濟增長前景將受到多種因素的重大影響,包括人口結構變化、生產率增速放緩、數字經濟興起等。人口老齡化是一項重要挑戰,許多經濟體都面臨著“未富先老”的風險,而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和財政狀況可能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第二項挑戰是生產率增速放緩。最後,全球經濟的數字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近期的一些進展可能會帶來真正的變革,但也帶來挑戰,包括與未來工作有關的挑戰。整個亞洲地區都在迎來這場數字革命,盡管該地區各國的情況差別很大。

當前良好的經濟前景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契機,宏觀經濟政策可重點關註積累緩沖、增強韌性並確保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經濟表現強勁,繼續提供財政支持已不那麽迫切,政策制定者應重點確保持續控制債務。一些國家還應關註調動收入,為基礎設施和社會支出創造空間,以及支持結構性改革。

在貨幣政策方面,鑒於亞太地區的通脹仍普遍處在低水平,大部分國家仍可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立場。但中央銀行應保持警惕,因為我們的分析表明,亞洲通脹低於目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源於臨時性的全球因素,如大宗商品價格和輸入型通脹,而這些因素可能會出現逆轉。

最後,各國需要采取量身定制的措施,提高生產率和擴大投資,縮小勞動力參與率的性別差異,應對人口結構轉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並對那些受到技術和貿易變化影響的人們提供支持。為了充分利用數字革命的好處,亞洲需要一個全面的綜合性政策戰略,涵蓋信息和通信技術、基礎設施、貿易、勞動力市場和教育等方方面面。

中國在過去兩年的改革降低了近期風險,實現了經濟穩定。特別是,金融去杠桿過程取得了進展,應繼續推進這方面的工作。最近發布的有關資產管理產品的規定和新的流動性規則是值得歡迎的,應有助於進一步消除金融部門積累的風險。但關鍵在於堅定不移地加以實施。必須進一步減緩信貸增長和提高信貸分配效率,同時實施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力度促使“僵屍企業”退出市場。財政政策應促進消費,控制過度投資(特別是在地方一級),這有助於實現經濟再平衡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在實施這些改革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框架,例如,在貨幣和匯率政策實施方面賦予人民銀行更大的業務操作獨立性,並讓市場發揮更有決定性的作用。

(席睿德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高級代表,張龍梅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副代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