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南韓急起直追 ECFA優勢剩3年

2011-10-31  TCW




二○一一年一月一日,兩岸史上第 一張雙邊貿易協議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生效實施。但,檢視ECFA元年成績單,發現台灣輸出中國成長不若以往,更令人憂心的是,沒有關稅優惠 的南韓,輸中成長率是台灣的兩倍!

ECFA加持, 台灣輸中成長率,卻不如南韓

ECFA早收清單,也就是兩岸約定好提早降關稅的項目,共五百三十九項(中國最新認定為五百五十七項)。《商業周刊》彙整中國海關進出口磁帶資料顯示,從 今年一月到七月,早收項目輸中總金額達一百一十八.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六百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率為一四‧四%。

乍看之下,上半年全球景氣衰退,輸中還能有一四‧四%的成長,成績不俗。

但和過去台灣輸出中國的成長率比較,卻不容樂觀:在金融海嘯前二○○六年到○八年,同樣五百三十九項,年複合成長率是一七‧五%。亦即在ECFA的利多 下,成長率還不若往年。

不僅如此,中國從全球進口這五百多項的金額,今年成長率是二○%,遠高於中國從台灣進口成長率。

同樣這五百多項產品,南韓前七月輸中金額,成長率高達二八‧九%(總金額為一百六十九億美元),比起金融海嘯前一八‧七%的成長率,還高出十個百分點。

同樣的產品,五年前,南韓成長率只超前台灣一個百分點,如今,南韓關稅高於台灣,出口中國的成長速度,卻是台灣兩倍!

十月十二日,美國國會批准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明年一月起,南韓輸往美國超過八成的產品都將免關稅。不僅如此,放眼世界主要的貿易市場,南韓與歐 盟、東協、新加坡、印度、智利簽署的FTA都已經生效,明年起,南韓出口商品有超過一半,都將出口到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

「(南韓)還剩下哪一個重要的市場還沒有簽(FTA)?歐盟簽了、東協簽了、連美國都簽了,唯一還沒簽就是中國。」中華經濟研究院一所研究員史惠慈指出, 台灣要在三年內,趕上與這些地區簽署FTA,很難;但眼前就有一個中國市場,是台灣搶先的唯一機會。

根據南韓媒體報導,今年底南韓就會與中國談FTA。縱使從談判到生效還有一段時間,但近幾年,其他國家一定會紛紛與中國談判,要求與台灣相似的關稅條件, 很快的,在這大市場上,台灣與他國起跑點就會相同。

「只要南韓和中國一簽,三年後(生效)關稅就是降成零,」史惠慈補充。

換言之,即使簽了ECFA,台灣享有比他國優惠的關稅,可能也只剩三年。中韓FTA,正是ECFA最強勁的對手。

優等生產業: 強者恆強,降稅與否無關競爭關鍵

就國際競爭而言,台灣表現平平;細看名列早收清單的產業,表現也優劣不一。

第一類「優等生」產業,是原本在國際上就有競爭力的產業,例如機械設備(含工具機)、電腦、光學製品、汽車零件、紡織業等。

關稅優惠等於價格優勢,價格優勢對這些產業而言,有加分效果,但並非競爭關鍵,競爭關鍵在於自我升級。

過去,沒有ECFA時,台灣就已是世界第四大工具機出口國,ECFA讓它在中國更有競爭力,但若要更進一步,須向上提升到足以和日本、德國一較高下。

機械設備今年輸中成長率達五○.三%,一則是中國製造業起飛,二則是台灣工具機技術精良、供應鏈集中而備受青睞。但是,如果只想靠著零關稅的價格優勢,還 是可能被更加廉價的中國複製品取代。

紡織業以中游的布料為主,雖然成長率僅六.七%,但優於以前的衰退,且紡織業真正的競爭力在領先的技術,與ECFA降稅關係不大。

至於今年前七月輸往中國成長率高達一三○.一%的非金屬礦物製品,其中三億美元由面板的關鍵零組件玻璃基板所貢獻,反映今年以來中國的急迫性需求。但高成 長的背後,卻有隱憂。

一旦下游的面板廠紛紛移往中國,對於上游原料的需求大到讓外資有利可圖,外資便會在當地興建玻璃基板廠,就近供料,不會再冒著破碎風險,繼續從台灣進口又 大又重的玻璃基板,屆時由台輸中金額恐減少。

中等生產業: 面臨轉型,短利過後恐被打回原形

第二類「中等生」產業,多為面臨調整、轉型的產業,降關稅使其出口品價格具一定優勢,能夠爭取緩衝的轉型時間;對這些在獲利邊緣掙扎的產業,可說是「雪中 送炭」。

但是相對的,如果無法藉著ECFA關稅利多,把握最後提升競爭力的機會,眼前的短利過後,終究還是要被打回原形,被迫退場。

以農產品來說,過去以內需市場為主,今年成長五成,主要是打開了過去沒有的中國通路。但是中國自己的農產品數量更大、價格更低,即使台灣農產品零關稅,也 無法光靠低價生存,除非能在品質、獨特性上創造附加價值。

例如,同樣都是魚,虱目魚比起當地的魚,是不是口味更好,更有賣相?同樣一顆水果,台灣產是不是更香更甜,還能攻占禮盒市場?要提升出口競爭力,創造附加 價值是台灣農產品唯一的出路。

再舉基本金屬製造業為例,今年成長一○.五%,低於平均的一四.四%。其中鋼鐵製品理應是台灣強項,但早收中包含的卷材、不?袗?等原料,今年卻面臨一到 六成不等的衰退,主因就是中國的進口替代。

一直以來,台灣上游供料、大陸下游加工的分工結構,套用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的話,已經到了「整合互補」的時候。以鋼鐵業來說,○五年起中國產能迅速擴 充,唯獨高檔關鍵鋼品仍需要大量進口。如何調整產業策略,以下游深度加工的產品創造附加價值,才是扭轉情勢的關鍵。

後段班產業: 利多無法解決問題,輸中不增反減

第三類因輸中不增反減,名列「後段班」。包括:石油及煤製品、皮革與毛皮製品、電力設備等。

「為什麼降了關稅,產品還是賣不出去?」陳博志說,這要一項項去檢視,是因為出口產業早已外移?還是非關稅的貿易障礙,像是中國對於國內的補貼傷害到台灣 的出口?這就應該公開納入後續談判。

以石油及煤製品的石化上游產業來說,今年輸往中國金額衰退○.八%,除了國內六輕的生產問題,還面臨南韓石化業的競爭壓力。電力設備業衰退一三.五%亦類 似,除了電線、電池模組生產外移中國,留在台灣製造的鋰電池芯受到南韓低價打壓。競爭對手來勢洶洶,ECFA利多也無法解決根本的產業問題。

檢視ECFA早收項目,成績雖各有優劣,但這並不是說ECFA毫無用處,它的好處在於爭取產業升級的時間。

執政黨提出「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但實際上,如果台灣產業不趕緊在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喪失黃金三年,遑論黃金十年!

如果把握三年,提升競爭力,即使他國在中國也取得關稅優惠,台灣產業一樣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更長遠來看,ECFA不只爭取到台灣出口產業升級的時間,未來透過進口,也會讓台灣民眾得利,讓內需產業升級。為什麼呢?

過去數十年來,擁抱自由貿易是缺乏資源的台灣唯一的出路,而簽署ECFA,是走向自由貿易的一個手段。因此,ECFA的定位,不能把它當成「只賣東西給別 人,不讓別人賣東西給我」片面式條件,因為除了出口產業,進口產品同樣也會改善我們的生活。

ECFA生效一段時間後,台灣得面臨中國產品進口,有人擔心,台灣一些產業會受到衝擊,有人會失業,因此大聲疾呼,要防止這種狀況發生。

思維,要改變 貿易要雙向,創造就業不是目的

但是,改善我們自己受保護的落後產業,就是對我們自己最大的改善。我們貿易的目的,不是為了創造就業,而是為了創造財富。為補貼一群人,就硬要撐起一個工 廠,一門行業,只會讓我們變得更窮,而不是更富有。

事實上,讓不適合在國內生產的產業及時歇業,國家的負擔就會減輕。另方面,透過進口,民眾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進口食、衣、住、行等用品;台灣的內需產業, 也會因競爭加劇而升級。

台灣沒有封閉的本錢,封閉短期內看似保護一群人、一個產業,卻會讓優等生無法彰顯才華,後段班無法退場轉做其他,民眾無法享受更好的生活,長期而言,只會 讓台灣更窮,不會更富。

用開放打造競爭力,是台灣面對ECFA後新一輪的國際賽局,該有的認識,也是我們製作「大開放‧大賽局」專題的初衷與願望。

【延伸閱讀】ECFA元年,台灣出口中國成長率僅南韓一半

國家:南韓2011年成長率 (%):28.9'06-'08年複合成長率 (%):18.7中國進口市占率 (%):17.2

國家:台灣2011年成長率 (%):14.4'06-'08年複合成長率 (%):17.5中國進口市占率 (%):12.1

註:成長率、年複合成長率皆為早收539項產品,各年1至7月同期比較;中國進口市占率為2011年7月資料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進出口資料磁帶

【延伸閱讀】體檢19大項產業ECFA成績 ——台灣產業出口中國表現

優等生產業 減稅是錦上添花

非金屬礦物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5.32011年金額(億美元):3.8 2011年成長率 (%):130.1 '06-'08年複合成長率 (%): 25.0輸出中國情況:主項目為面板上游原件玻璃基板,隱憂是外資的玻璃基板未來可能到中國擴廠

機械設備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4.72011年金額(億美元):14.7 2011年成長率(%):50.3 '06-'08年複合成長率 (%):2.8 輸出中國情況:台灣工具機附加價值高,但要擺脫中國當地低成本競爭,得加強研發趕上日、德的精密度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8.82011年金額(億美元):3.42011年成長率(%):41.1'06-'08年複合 成長率(%):16.5輸出中國情況:以光學產品為主,訂單多來自台灣協力廠,台灣技術遠遠超前

汽車零件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4.72011年金額(億美元):0.72011年成長率(%):38.9'06-'08年複合成長率 (%):-41.4輸出中國情況:東南亞、印度、中國零件成本低廉,台灣若要追求差異化,應向高階電子零件發展

其他運輸工具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7.72011年金額(億美元):0.82011年成長率(%):36.8'06-'08年複合成長率 (%):18.1輸出中國情況:主要為自行車零件,比中國低階對手更具競爭力,可填補中國高階市場的空缺

橡膠製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7.82011年金額(億美元):0.22011年成長率(%):34.2'06-'08年複合成長率 (%):3.8輸出中國情況:以自行車、小客車輪胎為主,中國市場需求高,但中國、東南亞有低價優勢,須提高附加價值

紡織業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5.22011年金額(億美元):11.12011年成長率(%):6.7'06-'08年複合成長率 (%):-1.7輸出中國情況:主攻高機能、節能減碳的布料市場,中國訂單主要來自大陸的歐美廠商加工再出口

中等生產業 減稅有助爭取轉型時間

農產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7.82011年金額(億美元):0.12011年成長率(%):52.9'06-'08年複合成長率 (%):-4.9輸出中國情況:如何以銷售策略打開國外市場新需求,才是贏得訂單的最後關鍵

成衣及服飾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7.92011年金額(億美元):0.22011年成長率(%):16.5'06-'08年複合成長率 (%):12.0輸出中國情況:成衣製品技術門檻低,關稅減讓對延緩衰退有正面效果,卻不足以抵擋新興市場低價攻勢

化學材料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2.12011年金額(億美元):31.52011年成長率(%):13.7'06-'08年複合成長率 (%):44.4輸出中國情況:上游原料價格飆漲,加上六輕停產,第一年降稅效果有限,效果要第二年才明顯

基本金屬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3.12011年金額(億美元):15.62011年成長率(%):10.5'06-'08年複合成長率 (%):12.0輸出中國情況:主力為鋼鐵製品,中國產能快速擴充,進口替代明顯,因此出口衰退

化學製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3.42011年金額(億美元):4.42011年成長率(%):10.2'06-'08年複合成長率 (%):4.3輸出中國情況:與橡膠、輪胎相關的顏料與黏著劑成長率較高,反映中國汽車業的市場需求

金屬製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3.42011年金額(億美元):4.62011年成長率(%):8.9'06-'08年複合成長率 (%):5.4輸出中國情況:產品成熟,但要對抗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必須提升技術層次、著重產品創新

塑膠製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2.92011年金額(億美元):13.92011年成長率(%):8.8'06-'08年複合成長率 (%):12.9輸出中國情況:主要為光學零組件原料、化纖紡織原料帶動成長,一般塑膠製品附加價值低,利潤較少

其他製造業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8.02011年金額(億美元):0.72011年成長率(%):7.9'06-'08年複合成長率 (%):-9.7輸出中國情況:高爾夫球用品、健身器材為主,附加價值高。但大陸代工成本低,長期應朝研發或開創品牌

後段班產業 降了關稅還是賣不好

石油及煤製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1.82011年金額(億美元):3.82011年成長率(%):-0.8'06-'08年複合成長率 (%):67.9輸出中國情況:上游石化工業,受制原物料價格與南韓競爭而出口衰退,未來應以追求高質化、自給自足為目標

皮革、毛皮製品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8.72011年金額(億美元):0.12011年成長率(%):-6.4'06-'08年複合成長率 (%):-9.7輸出中國情況:皮箱、皮鞋產值小、利潤低,為敏感性傳統產業,關稅減免可降低成本,延緩衰退

電力設備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7.12011年金額(億美元):6.22011年成長率(%):-13.5'06-'08年複合成長率 (%):8.3輸出中國情況:產業外移大陸、南韓競爭是衰退主因,品項中產值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衰退7成

電子零組件2011年平均關稅降幅(%):3.72011年金額(億美元):2.82011年成長率(%):-16.4'06-'08年複合成長率 (%):778.1輸出中國情況:電子零組件的印刷電路板大幅衰退,原因是歐美消費衰退,筆電產品需求大減

合計

2011年金額(億美元)合計:118.7 2011年成長率 (%)合計:14.4'06-'08年複合成長率 (%)合計:17.5

註:1.資料皆為該年1至7月統計。2.關稅降幅為同產業下各項目的平均;早收第1年的降稅規畫,原稅率小於或等於5%降為0%,5~15%降為5%,超 過15%降為10%。3.據經濟部行業分類,早收清單539項目歸納為表格中19大項產業別。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進出口資料磁帶、各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3

農業大省的省會 百貨業績直追台北忠孝Sogo

2013-11-11  TCW  
 

 

全中國,雅詩蘭黛長期名列單櫃業績前三名的,你猜是在哪個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還是奢侈品定價更高的杭州?都不是,答案是河南的鄭州。

六成人口務農 它攻高檔商機,營收年年成長三成

河南不是富有的省分,儘管它有一億人口、是全中國人口第一大省,也是中國第一大糧倉;但這裡超過六成人口維持著與自然最貼近的工作方式──農民,這比率明顯高出中國平均水準的四八%,他們一年的平均工資不到人民幣三千元,僅台灣社會新鮮人月起薪二萬二千元的六七%。

但是,這樣一個經濟數據不「拔尖」的中原省分,丹尼斯百貨董事長王任生,在這裡一待十六年,開出了百貨業奇蹟。

每年十一月十六日週年慶時,搶購人潮湧進河南各地的丹尼斯百貨,光是鄭州人民店就要出動四百名公安維持交通秩序,甚至有外地人提前一天入住旅館,等著隔天開門搶購,比台北Sogo忠孝店更瘋狂。去年的這一天,丹尼斯做出新台幣十三億元的業績,高達該店全年營收的十分之一。

旗下業績最高的鄭州人民店,十五年來營收成長十六倍,今年營業額緊追台灣百貨坪效王──Sogo忠孝店,集團合計營收人民幣一百七十億元(約合新台幣八百二十億元),更打趴中國百貨王萬達百貨(以店數計),讓董事長王任生成為標準的「河南王」。

早晨九點多,在我們造訪之前,王任生已主持發包工作兩個小時,每一筆重要工程,他都親自上陣,二十多年來不假手他人。年約八十歲的他,每天七點半就到公司,直至晚上十點,數十年如一日。這會兒,他戴上工地帽,陪我們搭乘簡陋的工程電梯,登上酒店預定地的頂樓。

這裡才剛完成主建築結構,只能透過鋼筋混凝土,想像這間總統套房未來的富麗堂皇。站在還沒裝上落地窗的高樓邊際,高度讓我們瑟縮,王任生卻神態自若,指著腳底下一棟棟建築,「你看,深圳萬象城(中國指標購物中心)來了,這邊是華潤、萬豪……」

腳底下,是他引以為傲、明年五月開業的「大衛城」。四十萬平方米、投資超過新台幣一百億元,將是中國最大的一站式購物娛樂廣場,集結百貨公司、購物中心、超市、餐飲、電影院、國際精品等,是中國最大單一零售商業地產。

兩岸百貨業今年都不好過,中國久光百貨執行長蔡再添認為,今年中國百貨業產值將比去年衰退個位數百分點,但丹尼斯逆勢擴張、成長,不受經濟衰退干擾。

「老實講,他們(河南省政府)也滿需要我們的,」王任生說,每年丹尼斯上繳高額稅金,是河南重要財政收入,加上政府每開發一個新區,丹尼斯總第一個響應。

今年八月,丹尼斯的娛樂中心──七天地開業,所在的鄭東新區,五年多前還是鄭州市唯一飛機場;為擴大城區,鄭州政府把機場移往新鄭市,也就是鴻海集團的iPhone手機生產大本營附近,原址就由丹尼斯一馬當先、高價購地,帶頭繁榮了這個原是郊區的地段,現在這裡不僅房價居鄭州市之冠,更是彰顯生活品味的代表。

丹尼斯在河南,重現台商二十年前中國沿海的角色,開疆闢土、被當地奉為上賓。

從開店效益來看,人均GDP不高的河南不會是百貨業首選,但當全球一線百貨公司一個勁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貼身肉搏時,丹尼斯卻在河南養兵、壯大,在龐大的人口分母下,只消瞄準金字塔頂端五%至一○%,就逼近台灣一半人口。

王任生一九九七年開出第一家丹尼斯百貨後,除卻二○○三年因SARS而成長停滯外,不管全球發生亞洲金融風暴,還是網路泡沫、金融海嘯……,丹尼斯營收每年都成長三成。

一線百貨沿海廝殺它看準內陸,買地創業、沒貸一毛錢

王任生很清楚,要利用沿海一線百貨還沒殺到內陸前的空檔,掌握黃金時機壯大;常保「居安思危」心態的他,一創業就做出了兩個關鍵的決定。

一、地產自有,丹尼斯百貨公司與量販店所有地產均為自有,免除租金年年上漲的成本壓力。

二、量入為出,不向銀行借錢,財務保持最佳狀態。

就算中國再拔尖的百貨品牌,到了河南,也得敬丹尼斯集團三分,它的據點滿布河南省重要城市,是國際一線品牌優先合作的對象。也就是說,由於最早到河南,深耕一個省,比在十個一線的城市更有效率,把整個河南的黃金城市編成一個網,後進者想合作,王任生就成了最佳人選。

體現在效益上,在所有部門裡,王任生最重視的就是「採購」部門,每週一親自講課至少兩小時,傳授的,不只是成本與利潤的觀念,更多的是「效益」的問題。

有一次,他見到十幾位員工幫忙搬運飲料,還放在門市裡最顯眼的位置,他告誡員工說,雖然這個產品賣得火紅,但獲利的絕對金額卻並不高,不應該投入這麼多人力、放在這麼好的位置。這些個案點滴透過講課,在員工心中建立共同的價值觀,一起把效益最佳化。

王任生中學時期從河南逃難到台灣,長成後以成功商人之姿回鄉投資。靠耶誕燈起家的他,四十多年來囊括全球三分之一市場,合作對象盡是美國大型零售業。看著大客戶潮起潮落,讓他總是高度警覺,從製造跨入百貨零售業,他就決定與美國百貨業逆向──買入房地產,不只是租賃。

城鎮化讓地方富起來工資、地價起漲,百貨績效跟著旺

正是這條蹊徑,確保了丹尼斯的競爭力。

蔡再添估算,上海近五年的市區精華地帶租金飆漲三倍;北京營運成本甚至比上海高。他坦言,一線城市的門店是「門面」,「二、三線城市的店,才是真正賺錢的。」

丹尼斯百貨集團八四%房產都是自有的,成本固定,河南省因為城鎮化、工資上漲而富起來的好處,完全反映在營運績效上。王任生從河南一畝地人民幣六萬開始買起,買到現在一畝地要價人民幣兩千萬,他最自豪的是,因為恪守「量入為出」的原則,丹尼斯從來只有買土地、沒賣過一筆土地,也沒有向銀行借過一分錢。

現在丹尼斯旗下三種業態,百貨公司、量販店、便利店,合計逾兩百店,二○一五年這數字將翻倍到四百二十五間店,雇員數高達五萬八千人,集團將達高峰。

如今,中國二、三線城市遍地開花,又是長出下一個王任生的理想環境,誰能不貪戀現下當紅的城市繁華,下一個豐收才會掉到你身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36

比特幣日交易額超越西聯、直追Paypal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742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現階段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

就在同一天,相關數據顯示,比特幣的日交易額已接近網絡支付服務巨頭Paypal三分之二的規模。

Paypal目前日交易額為3.97億美元。

而追蹤數字貨幣交易信息的網站Coinmetrics數據顯示,比特幣日交易約8萬筆,交易額合計約2.57億美元,約相當於65%的Paypal交易額。

在華爾街的首份比特幣分析報告中,美銀美林分析師David Woo指出,1815年成立、現主營國際匯款的西聯匯款公司日交易額也不過2.16億美元。

不過,Coinmetrics的數據也體現出,比特幣的交易量還無法和主流美國公司相比,比如西聯每日處理交易63.6萬筆,幾乎是比特幣的8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交易量僅限於比特幣網上交易平台的交易,不含在交易所發生的離線交易。

下圖可對比比特幣與Visa等十家付款機構的交易量與交易額。

比特币, PayPal, Western Union, 西联,Visa,Bitcoin

下圖可見上述十家機構和比特幣的交易額排名。

比特币, PayPal, Western Union, 西联,Visa,Bitcoin

下圖更直觀地比較比特幣和其他付款網絡的日均交易規模。

比特币, PayPal, Western Union, 西联, Visa,Bitco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5

集成電路巨頭“跨國聯姻” 中國芯能否奮起直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6790.html

集成電路巨頭“跨國聯姻” 中國芯能否奮起直追!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6-24 21:08:00

“代工行業,競爭成敗取決於價格和技術領先性。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未來成熟以後,只能說在同樣14納米制造的競爭中,業內會多一個選擇。”

一場“跨國聯姻”一經公布便攪動了整個半導體圈。

6月23日,中芯國際宣布與華為、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高通共同投資設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下一代CMOS邏輯工藝。

新公司由中芯控股、華為、Imec、高通各持一定股份。初期公司以14納米邏輯工藝研發為主。中芯CEO兼執行董事邱慈雲任法人代表,中芯副總裁俞少峰任總經理。

從體量上看,上述四家公司在各自的領域都是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而在寡頭競爭”、“寡頭壟斷”、“寡頭聯盟”的國際半導體產業競爭新時代,四方的合作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共同見證了簽約儀式。

“中國芯”工程落地

與以往的合作方式不同,此次合作是第一次讓無晶圓半導體廠商以股東身份加入到工藝的研發過程中,從而縮短產品開發流程,加快先進工藝節點投片時間。

“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始終會面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只有掌握最先進技術的企業才能享受到高的利潤率,同時集成制造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會隨著工藝的演進,不斷增加。14納米工藝相比28納米難度顯著增加,對於設備的投入也成倍增加,如何集合產業鏈上下遊之力,縮短研發時間、節約成本是中芯國際的訴求。”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如是說。

而華為則認為,借助此次合作可以打造中國最先進的集成電路研發平臺。

“華為一直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原則,相信此次合作將整合全球集成電路領域優勢資源和能力,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水平,從而惠及更多的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客戶,以及產業鏈合作夥伴。”華為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對於投資比例,華為方面表示暫不方便透露。

而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看來,華為與中芯國際的合作更多是一種戰略投資。目前,包括高通、華為海思在內的芯片商主要的代工夥伴仍是臺積電。

“而高通應該也可以在技術上給予SMIC協助。”王艷輝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臺積電、三星分別發展20納米、14納米工藝時,高通都對二者在技術上給予協助,高通也是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最早的客戶,對其工藝快速成熟也有貢獻。

“高通這次加入進來也有另外一個重要考慮,就是拉近和中國大陸的距離。2013年以前,高通在中國更多扮演出售芯片、收取專利費的角色,但從去年開始,明顯感覺到高通的策略在發生改變,更多參與到中國政府或者中國企業主導的項目中來。”王艷輝說,去年以來,國家大力強調信息安全,同時出臺政策扶持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部分外資公司開始適應新的政策形勢,通過本土化策略贏得政府信任。

去年,高通在中國遭遇反壟斷調查,當時作為博弈的一環,高通就選擇由中芯國際代工其部分產品。

上述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對無晶圓半導體廠商來說,從集成電路行業發展來看,理想的數字電路模型逐步失效,模擬化趨勢日益顯著,無晶圓半導體廠商需要對工藝、器件有更深入的理解,新工藝與新材料的引入需要他們與制造企業緊密合作,因此高通和華為都有這樣的訴求。而Imec是全球領先的微電子研究中心,在IBM退出半導體制造業務後,它成為業界唯一的14納米及以下獨立工藝研發機構,且具備獨立知識產權。中芯國際是國內最有能力進行14納米工藝研發的制造企業,一個能提供技術,一個急需技術,雙方也都有強烈的合作意向。

同時,在某種意義上,合資公司的技術也代表著中國國家產業化水準,並借此實現更多商業化。

產業整合潮下的追趕

“在中國市場蓬勃興起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國內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目前面臨的一些困難,包括工藝水平的差距,以及因為現有的差距,國內的制造企業享受不到先進工藝帶來的紅利,使得設備投資回報率低、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上述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國芯”普遍小而散。如今,小到手機、平板電腦,大到民航客機、導彈,都離不開大規模集成電路。據統計,近年來中國每年進口的集成電路芯片總值超過了石油進口。在這一產業,我國的技術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至少落後3~4年。

而從全球角度來看,目前半導體代工巨頭臺積電,已實現從28納米工藝向20納米、16納米、接近14納米工藝升級。後崛起的三星,直接從28納米過渡到了14納米工藝。集成電路制造工藝近年來叠代迅速。

作為大陸集成電路制造龍頭企業,中芯國際成熟制造工藝仍是28納米。去年6月,國務院引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16/14納米制造工藝規模量產。

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記者表示,四家公司的合作借助技術合作與資本手段,打通產業鏈布局基礎研發資源,發展先進工藝自研能力,在20納米以下節點演進關鍵階段對第一階段形成追趕能力,並能授權給國內其他業界公司使用,在增強企業自身實力的同時,也容易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即便無法追趕同業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但如果年底前量產,也有望超越臺積電、聯電的量產,進入全球工藝第一集團軍。

但王艷輝坦言,想要“彎道超車”並不容易。

“應該說中芯國際發展14納米有點晚了,如果完全自己開發還需要很長時間。合資起到了催化劑作用,會加速14納米工藝成熟。”王艷輝說。

同時,今年臺積電、三星均可實現14納米工藝規模量產,到2020年,可能會推出10納米、7納米制造工藝。目前,高通芯片的主要代工合作夥伴仍是臺積電,華為海思芯片也是臺積電的戰略合作夥伴,臺積電發展16納米工藝時,海思是其第一個客戶。

“代工行業,競爭成敗取決於價格和技術領先性。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未來成熟以後,只能說在同樣14納米制造的競爭中,業內會多一個選擇。”王艷輝說。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61

暴紅台劇》觀看人次,直追太陽的後裔 一部愛情戲 讓滾石唱片翻身收視王

2016-05-23  NM

曾是華人唱片界霸主的滾石,在唱片產業崩盤局勢下,一度負債十五億,但十年間的三堂課讓它「從水裡,游上岸了。」由滾石唱片出資七千萬元的週六偶像劇《滾石愛情故事》,以累計超過百萬的影片觀看人次,在華人最大視頻網站愛奇藝台灣站,人氣緊追韓劇《太陽的後裔》、大陸劇《琅琊榜》之後,也成為同時段戲劇類的收視冠軍。

除了以歌入戲的構思突破過往偶像劇的窠臼,《滾石愛情故事》能吸引十二位一線導演、十一位編劇,合計六十座金鐘獎功力的加持,主要源自於滾石唱片的魅力。「五、六年級生的記憶裡都有一首滾石的歌,導演、編劇都願意在既定行程之外擠出時間拍滾石的歌,」《滾石愛情故事》編劇統籌劉梓潔說。

在一九八〇、九〇年代,滾石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日本以外亞洲最大唱片公司,在亞洲共十二個城市有辦公室、員工總數超過一千二百人,年營收最高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後因實體唱片產業崩盤,加上外商唱片公司搶進台灣,最慘的二〇〇四、〇五年曾負債超過十五億,現在員工不到一百二十人。

〇九年以後,滾石唱片先後策畫五十二場縱貫線演唱會和滾石三十演唱會,門票收入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現在再加上《滾石愛情故事》的收視人氣,花了十年終於清償所有債務。套句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的說法:「原來掉在水裡,現在游上岸了。」但,轉型成功了嗎?

「這題目有點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轉型問題,」段鍾沂在第一時間糾正了記者的提問,「產業越來越複雜,我們做的都是產業裡的一塊,沒有投資房地產、餐廳什麼的。我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做出好的內容。(所以)沒有轉型這種說法。」三十五年間,滾石唱片歷經大起大落,現在清償十五億債務,但公司規模縮水到十分之一,也稱不上轉型。那麼它的意義是什麼?

大起大落35年

擴張太快,管理制度跟不上第一課: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段家兄弟念茲在茲的「做出好內容」,究竟什麼是「好」?

曾任滾石唱片策略長、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解釋,滾石與其他唱片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滾石重視音樂、歌手跟時代的扣合:「跟時代互動是滾石的信念,這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他們相信音樂要反映社會,吸引來的就是受美國搖滾教父鮑布.狄倫(BOb Dylan)影響的創作者,而不是受迪斯可影響的人。」換言之,「好」的量尺是時代,而非市場,賣得好未必是「好」音樂,能被傳唱才是好音樂。

而滾石唱片的段家兄弟給了「好」首樂土壤。

嬰兒潮世代的段鍾沂和段鍾潭,深受六〇年代嬉皮文化和自由反戰文化影響,對音樂有異於常人的熱情和嗅覺。

一九八〇年兩人分別拋下中影和王安電腦的穩定薪水和工作,與其他四人籌資一百五十萬元成立滾石唱片。

熱情之外,個性內斂的滾石總經理段鍾潭對歌曲有敏銳的嗅覺,連陌生的異國曲調都能挑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佳作,諸如周華健翻唱日本歌手飛鳥涼的〈讓我歡喜讓我憂〉、蘇慧倫翻唱德國樂團「傻瓜花園」的〈檸檬樹〉,加上他給創作者很大的空間(諸如沒有截稿日期、可以不發片),吸引當時最有創意的音樂工作者包括李宗盛、羅大佑和小蟲三大華語歌曲敦父,加入滾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好的創作氛圍讓滾石盡收人才,在九〇年代急速擴大到亞洲,成為跨國公司,但制度跟不上組織發展。一位資深的前滾石人表示,當時滾石最有名叫「三點不露」,意思是下午三點以前,藝人、創作者不會出現在公司;段氏兄弟也曾找人力資源專業的留美碩士負責人資、建立制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行政職員代為打卡,創意工作者照樣按照自己的步調,結果不到一年,人資走人。

二〇〇〇年後產業結構變遷,實體唱片銷量下滑,滾石唱片資源漸減,逐漸傾向標準化製作。「每張唱片、每位歌手不該用同樣的方式來運作,」一位滾石前員工指出,「但在大體制裡面,很難有個人特色。」滾石也沒有坐以待斃,一九九九年,段家兄弟看到網路、數位音樂趨勢,便開始找實體唱片外的出路,先後成立滾石網路公司、挖掘素人歌手的明星學員星探網站、音樂創作平台滾石可樂,及成立滾石移動做手機答鈴。只是走得太快,得不到市場回響,多數賠錢收場。

此時先有外國唱片公司大舉來台,用更好的薪水、條件挖走更多滾石藝人;後有財務調度陸續收掉各海外分公司、魔岩唱片,藝人走得更多。〇六年五月天、梁靜茹離開後,高知名度歌手剩周華健和陳昇。

「我們期望讓歌手有更大空間,但如果他要的我們不能給、服務都做不到,當唱片公司不能發揮這個功能,你好意思留著人家嗎?」段鍾沂說。

然而,也因段氏兄弟堅持好內容,兩萬多首歌讓滾石在過去十年財務危機中得以因應,從卡拉OK、MTV、YouTube 等數位平台中產生收入,不至於沒有現金支付債務。

段鍾沂坦言這是滾石活下來的關鍵,也是三十五年來的信念:好的內容會產生新價值,爛東西就不值錢。「所以《滾石愛情故事》七千萬就投了,不用算可以回收多少錢,因為拍得好就搶著來,拍不好你也收不到,算也沒有用。」

外資開價60億也不賣

什麼都沒了,只剩音樂魂第二課:不忘初衷。

二〇〇〇年以後,滾石進入最辛苦也最精彩的十年。

〇四年,滾石唱片爆發財務危機。段鍾沂的女兒、攝影師段書珮當時正在上海做地下樂團的計畫,在地鐵看到報紙新聞後嚇得腿軟:「我馬上打電話給我爸,我爸平靜的告訴我都處理好了,叫我不用擔心。」殊不知冷靜的背後,是負債超過十五億元。當時甚至傳出有外資出價五十億收購滾石唱片,但被段家兄弟拒絕。

實際上從九二、九三年以

來,一直有外資打算收購滾石唱片,最高曾經開價到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

「我們不想賣;寧願沒有飯吃,也不見得會賣。」段鍾沂回憶,即便在最苦的時候有人來談收購,都沒答應,「滾石不是我跟我弟弟打造出來的,而是一群非常優秀的歌手、製作人和員工聯手打造的,公司不是我的,你怎麼好

賣呢?全台灣有好幾百萬

人聽滾石,公司也是他的了。滾石變成一個象徵,我們只想撐下去。」每當軟弱的時候,段鍾

沂都自問:「當初為什麼

成立滾石?」他不停提醒

自己是為了要用音樂改變

世界。他總想起財稅系畢

業的他在稅捐處做了十個

月就受不了,寧可沒錢

吃飯辦《滾石》雜誌、唱

片,和弟弟睡桌子上:為趕三點半軋支票,把編輯的相機拿去當。開始創業便負債的段鍾沂,調錢、軋支票,都很熟悉,只是金額從兩、三萬變成十五億。

現在想想,段鍾沂覺得能夠撐過十年、清償債務,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很無知,不覺得危險;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不是要過舒服的日子,是想像賈伯斯一樣把世界變更好,」他說,「當你把這種帶有悲劇性色彩的壓榨當成享受,你就不會想賣公司。」

如果重來一次:

向外找合作,不單打獨鬥第三課:擺脫英雄主義。

如果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以前傾向單打獨鬥、英雄主義,如果重來一次,我會試著找方法跟別人合作,集體完成,」段鍾沂想了一下說。

實際上,滾石也已調整做法。〇七年起,滾石積極尋求合作夥伴:與百度合作免費音樂線上收聽,可參與廣告分潤;一一年與公視合作播出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一四年在廣州投資的演唱平台「中央車站」,去年與樂視電視合作線上直播等。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做企業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戰士一樣,上戰場的第一要素,有時候不是為了贏,而是活著。」滾石唱片無論起落一直懷抱著初衷,知道自己存活的理由,凸顯出它的生命態度,而生命態度的價值,經常是超越成敗的。

滾石唱片

成立:1980年

董事長:段鍾沂

總經理:段鍾潭(圖)

地位:華人地區第1個獨立的國際

音樂品牌

紀錄:發行台灣第l張CD專輯,

舉辦台灣第1場跨年演唱

會’舉辦台灣第l場大型演

唱會

撰文者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7

房價直追北上深的廈門重啟限購 一大波城市或將跟進

近年來二線城市房價上漲最迅猛、房價最高的廈門終於重啟限購了。

廈門房價直追北上深

8月31日早間,廈門國土局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稱,廈門市自9月5日起執行住房限購政策,對以下三種類型居民家庭,暫停在本行政區域內向其銷售建築面積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

一、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

二、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

三、無法提供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該政策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這也是廈門時隔2年之後重啟限購舉措,而且該舉措與上一輪限購基本一致。2014年8月,廈門島外四區解除限購政策,島內兩區高端新建商品住房不再執行限購措施。至2015年1月,廈門商品房限購政策全面取消。

在取消限購的這2年來,廈門房價持續向上,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廈門樓市開啟新一輪的快速上漲行情。

相比2014年中,廈門的房價普遍上漲六七成。來自安溪的陳先生2014年中在廈門杏林灣入手了一套80多平的二手房,當時均價是1.8萬,如今已經漲到了3.1萬左右;位於廈門遠郊的翔安中澳城項目,在2014年底開盤的時候價格僅為7000多,現如今該樓盤單價已經超過2萬了,不到兩年時間就上漲了200%。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上漲最高的廈門7月份上漲了4.6%。從最近多月數據看,廈門漲幅連續排名在前兩名,廈門與合肥持續領先全國漲幅。

表1 今年3月以來房價上漲前三名情況

新建商品房住宅

漲幅第一

漲幅第二

漲幅第三

3月

廈門5.4%

合肥4.6%

上海4.3%

4月

合肥5.8%

廈門5.3%

南京4.4%

5月

廈門5.5%

合肥5.1%

南京4.1%

6月

合肥4.9%

廈門4.7%

南京4%

7月

廈門4.6%

合肥4.2%

南京3.6%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顯示,7月廈門房價均價為32537元/平方米,超過一線城市廣州1萬多元,高居全國第四,直追北上深。

 

表2: 7月中國房價最貴前10名城市

排名

城市名稱

平均房價(元/㎡)

1

深圳

50,842

2

北京

47,619

3

上海

43,052

4

廈門

32,537

5

南京

21,695

6

廣州

21,443

7

杭州

19,386

8

珠海

18,948

9

天津

18,887

10

三亞

17,659

(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平臺)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住房按揭貸款報告》顯示,以居民家庭購置100平方米/套的住房為例,按首付25%、按揭30年計算,5月份,廈門購房者需要付首付款71萬,月供達10792元,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高居全國第四。

外貿出口是廈門的重點行業。“廈門這邊從事外貿工作的很多人月薪也就五六千左右,比深圳廣州等地都有不小的距離,很多人現在就是不吃不喝也無法供起房子。”在廈門一家外貿出口公司工作的周紅說。

“在廈門房價已經漲到這麽一個高點的時候再來出限購政策,有點晚了”,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早在2014年二線城市紛紛取消限購政策的時候,他就認為不光是四大一城市,至少包括廈門、南京在內的十個左右的二線城市不應該取消限購,因為這些城市的庫存本來就很小,土地供應嚴重不足。

張大偉說,這些城市的政策本來應該“一直高壓”,而不是去庫存的問題,但當時就是一刀切,把他們限購政策都放開了。“其實當時就可以預料到,他們放開後,再加上信貸這麽松,這些城市房價必然會爆發的。”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廈門的限購力度並不算大,效果也會比較有限,因為即便是在上一輪限購期間,廈門的房價也經歷了快速上漲。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廈門此類政策出臺後,離婚潮現象在廈門也可能會出現。

此外,由於144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不限購,業內人士分析,也有可能導致改善性需求擠壓到144平米以上的大戶型。後續的供給、土地出讓的時候對大戶型的比例不加限制的話,那麽就會導致大戶型供應增加,反過頭來中小戶型的剛需供給更加緊缺。

一大波城市或跟進

實際上,在廈門之前,已有個別房價高漲的二三線城市出臺了一些限購舉措。比如,此前7月,河北省廊坊轄下的三河市相關部門(三河市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通知,自7月7日起,三河市二手房將進行限購,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一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

8月蘇州出臺的限購政策提出,非本市戶籍居民購買第一套住房,不受任何限制。非本市戶籍購買第二套住房,必須提供繳納證明或社保證明。不過,這樣的政策力度實在太小。“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都算不上是限購政策。”張大偉說。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隨著市場熱度的回升地王的頻現,地價超房價“面粉貴過面包”的怪象也成為常態。今年上半年,盡管部分地區已經出臺地產調控措施,比如合肥、蘇州、南京等,但是,這些政策大部分較為“溫和”,並未從根本上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未起到防止樓市過熱與房價過快上漲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加碼到限購也就成為必然。嚴躍進分析,從後續市場走向看,包括南京、廊坊、燕郊、天津、合肥、武漢、鄭州、昆山、杭州、福州、東莞、惠州、珠海等城市的限購可能性比較大。此類城市炒房現象比較嚴重,而且房價增幅過快,都有可能出臺各類版本的限購做法。

不過,即便熱點二線城市和環一線城市地區陸續跟進,後續市場的矛盾焦點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對這些城市來說,最根本的還是庫存和供應的問題。”嚴躍進說,像二線四小龍,由於庫存量太小,如果僅僅是限貸收緊,供應沒有跟上,那麽到了“金九銀十”的成交旺季,房價仍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

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教授告訴本報,從目前經驗來看,凡是房地產市場比較平穩,都是土地供應比較寬松的,土地供應節奏比較好。如果政府不是想把土地價格推高,而是想讓經濟健康平穩的話,政府應該是有操作的辦法。土地供應充足十分重要。

張大偉說,此輪一二線城市快速上漲的根源是資金潮下的資產荒。現在的市場基礎與上一輪的市場基礎都不同的,當時的限購可以把資金擠到實體經濟等其他領域去,現在的問題是,實體制造和以及其他產業產能過剩很厲害,可投資的領域有限,而房地產的“地王”還在一直出,因此限購政策效果會十分有限。

他認為,對於已經經歷過2011年來多年限購的市場購房者來說,除非信貸收緊,否則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如果信貸不收緊,這一政策很快將被市場消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55

電商城市排行:杭州最強 廣州奮起直追

電子商務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也加快了很多地區的經濟轉型。

阿里研究院日前發布2016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榜單。根據“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aEDI)”,阿里研究院排名形成2016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榜單,杭州名列榜首,深圳和廣州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第四到十位依次為金華、上海、北京、泉州、武漢、廈門和東莞。

杭州最強

報告指出,近幾年,在杭州、廣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企業和消費者大規模、高頻度應用電子商務,帶動電商交易、支付、快遞、營銷等電商服務快速增長。反過來,電商服務幫助企業和消費者更高效地應用電子商務。電商應用與電商服務相互促進,成為推動眾多城市電子商務持續、創新發展的“雙引擎”。

杭州是電商應用與電商服務相互促進、綜合領先的典範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85%的網絡零售額、70%的跨境貿易額和60%的B2B交易額是在杭州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完成,全國三分之一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網站落戶杭州。

數據顯示,2015年,杭州市電子商務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62.4億元,同比增長44.2 %,“十二五”期間增長了11.5倍。電商服務業成為杭州新的支柱產業。

在產業集聚、改革試點、生態協同等綜合作用下,杭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與日俱增。今年以來,已有347家跨境電商企業落戶杭州。過去十余年間,在杭州已經誕生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電子支付服務平臺和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平臺。未來,杭州有希望成為連接全球、服務全球的電商服務樞紐。

在電商的高速發展下,杭州經濟也實現了快速發展。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8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0%,全市GDP持續6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城市,在資源上面臨較大瓶頸,重工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杭州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必須找到相匹配的產業形態。這幾年杭州很好地抓住了新的產業形態、技術和方向,在信息經濟、智慧經濟的打造上十分搶眼。

在杭州之後,華南的廣州也在奮起直追。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著全國最發達的專業批發市場和中國外貿“風向標”——廣交會。在傳統商貿時代,廣州是全國的商貿中心。盡管在電子商務時代,沒有杭州出彩,但目前,廣州已在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目前廣州電子商務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正由傳統商業之都向現代商業之都轉變。

按照規劃,未來3~5年時間,廣州將打造成電子商務與移動互聯網+產業總部城市。其中,琶洲已被明確為廣州總部金融科技創新集聚區的重要引擎。根據規劃,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將打造成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世界級創新平臺。目前琶洲區域已經吸引了阿里巴巴、騰訊、小米、唯品會、複星、國美等國內重量級電商企業紛至進入。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廣州目前正在加速打造電商集聚區,為了發展互聯網電商,拿出了好地塊,情願少賺錢來吸引這些企業入駐,由此可見廣州發展電商的決心,“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廣州的互聯網電商也能發展起來。相信未來廣州的商貿中心地位還是不變的。”

浙蘇閩發展水平最高

從地理分布來看,“電商百佳城市”廣泛分布在30個省市區,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安徽、福建和河北七省合計占68%。具體為,江蘇13個、廣東12個、浙江11個,山東10個、安徽8個、福建8個,河北6個,廣西3個。其他省區上榜城市都少於3個。

從覆蓋率上看,江蘇、浙江所有城市上榜,福建除三明之外所有城市都上榜,說明江蘇、浙江、福建三省電子商務發展總體水平較高、均衡性較好。實際上,這三省也恰好是目前沿海省份中區域均衡發展比較好的。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雖然也有12個城市入圍,但是廣東有21個地級市,因此覆蓋率不到六成。廣東入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區和歷來商業意識十分濃厚的潮汕地區(汕頭、揭陽、潮州),廣大粵北、粵西地區幾無入圍。這也體現了目前廣東的區域經濟格局,粵西粵北與珠三角的差距仍十分懸殊,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沿海之外,目前中西部的電商發展正呈現加速追趕的態勢。與沿海相比,中西部電商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心集聚特別明顯。數據顯示,中西部地區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武漢(8位)、合肥(19位)、鄭州(21位)、長沙(23位)、成都(24位)、西安(27位),都是省會城市。

另外,昆明、太原、貴陽、銀川、拉薩、呼和浩特、長春和哈爾濱8個省會城市,都是本省區唯一上榜的城市。這反映出,省會城市憑借經濟、政策、人才等優勢,成為各區域發展電子商務的“火車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41

“蒜你狠”卷土重來 一斤12元直追豬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0/1054378.html

Pbu433342_01thumb_head.thumb_head

入冬以來,本市蔬菜價格總體平穩,但細心的消費者發現,蒜價一路躥升,“蒜你狠”卷土重來的兇猛程度甚至超過6年前。

“堪比肉價啊。”面對大蒜每斤12元的高價,不少顧客感嘆舍不得買了。記者了解到,新一輪蒜價暴漲,既有主產地產量減少的原因,也有遊資炒作的身影。業內預計,大蒜的高價行情將維持到春節,然後才可能會出現小幅回落。

蒜價猛躥直追豬肉

“怎麽又漲了2塊?”豐臺新村的李女士到小區附近的泰富興菜市場買菜,發現蒜價還在漲。她前兩天去買蒜時,還是10元一斤,昨天再一問,品相好的已漲到12元一斤,最差的也得10元一斤。李女士還記得,大概半月前,每斤大蒜差不多是9元錢,當時覺得高得離譜兒,本以為價格到頂了,誰知道現在又漲了一波。

“都快趕上肉價了。”李女士說,市場里豬肉攤上,前尖後尖也就十五六元一斤。“價格貴,就少買點唄,又不當飯吃。”

記者昨天從新發地批發市場了解到,年初時,大蒜每斤批發價才3元,現在便宜的一斤也要7.5元,一般都超過8元。

小餐館免費蒜沒了

雖說大蒜只是用來調味,食用量並不是很大,但價格上漲對一些餐館也產生了影響。

前幾天立冬時,京城老字號惠豐餃子樓推出一款全新的白菜大蒜餃子,淡淡的蒜香和多汁的白菜混搭,頗受顧客歡迎。但最近大蒜價格的上漲,讓這款餃子似乎“生不逢時”。記者了解到,白菜大蒜餃子推出後,每天銷量都在上百份。“蒜價確實漲得厲害,不過白菜大蒜餃子里,大蒜只占5%。”餃子樓張經理說,店里每天用蒜量在20斤上下。“不少消費者喜歡吃餃子蘸蒜汁、就蒜瓣兒,只要有需求,還是會全力滿足的。”

不過,在一些小餐館,由於蒜價上漲,老板們開始“精打細算”,把原來餐桌上盛大蒜的小筐悄悄撤掉。在豐臺南路一家刀削面館,之前餐桌上醋、醬油、辣椒油、大蒜一應俱全,幾乎是標配,但最近大蒜已經沒了蹤影。“主動問服務員要,才給送來三四瓣兒。”經常光顧這家小店的張大爺說。

負責從新發地給餐館送菜的張師傅告訴記者,他每天要給4家餐館送菜,現在大蒜批發價太高,原來一天用五六斤蒜的餐館,已經減到了一兩斤。

蔬菜價格總體平穩

6年前,一波“蒜你狠”令人印象深刻。2010年10月,大蒜批發價最高突破每斤5元。如今看來,時下這波“蒜你狠”漲勢更猛,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新發地市場分析師劉通認為,天氣原因造成大蒜主產地產量下降,是本輪蒜價上漲的主要原因。記者了解到,在大蒜主產地,遊資炒作大蒜的現象也存在,有時一批蒜在冷庫里不動,就被轉手好幾次,每轉手一次,價格就漲一次。相比於其他農產品,大蒜的產量和市場需求量並不是很大,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大蒜等小眾蔬菜很容易被遊資盯上。

不過,市民們不必為今冬的“菜籃子”發愁。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9%,處於非常溫和的上漲區間,農產品價格輪番領漲的可能性極低。10月,北京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2%,環比則與上月持平。來自新發地的市場信息也表明,目前蔬菜供應充足,價格整體平穩,大蔥、白菜的價格明顯低於去年,豬肉、雞蛋的價格仍處在歷史低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45

中國AI力量崛起 直追美國

作為人工智能國際頂級會議,由美國人工智能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組織的AAAI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在今年的大會上中國面孔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在2571篇投稿論文中,中國和美國的投稿數量分別占到31%和30%,雖然在被接收論文數量上,中國還是低於美國,但數量已經大幅提升。

一個小插曲則是,今年的AAAI大會原計劃在新奧爾良召開,由於和中國春節沖突,AAAI Fellow、AAAI現任執委楊強教授和幾位教授緊急向組委會發送郵件,使得最終破格更改了時間和地點。

可見,中國在AI領域正在蓄勢,逐步成長為中堅力量。據《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在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數量方面,中國以15745個緊跟在美國26891個之後位列第二,日本以14604個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三國占總體專利的73.85%。

華人勢力

“不僅僅是學者,來參會的中國公司也變多了。”楊強表示。從今年的活動贊助商而言,百度、騰訊和亞馬遜、IBM一並成為金牌贊助商,小i機器人、今日頭條也躋身銀牌贊助商之列。在今年收錄的論文中,百度、騰訊、華為、360、今日頭條、攜程等中國公司的人工智能團隊也有出現。

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過去幾年里,她在參加國際上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會議中,確實可以看到參加會議的華人非常多,而且在過去幾年里增長很快。他認為這同時也和國內幾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有關系。

“中國人適合做人工智能,世界上43%的人工智能論文都是中國人寫的。”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曾向第一財經表示。根據美國白宮此前發布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來看,從2013年到2015年,SCI收錄的論文中,“深度學習”或“深度神經網絡”的文章增長了約6倍,按照文章數量計算,美國已經不再是世界第一。在增加“文章必須至少被引用過一次”附加條件後,中國在2014年和2015年都超過美國,位居前列。

“這一輪人工智能並不是一個新的革命,而是18世紀工業革命自動化的一個延續,技術一旦掌握到手里,可以迅速擴展到做全世界的生意,所以這對於中國起到了一個彎道超車的作用。”楊強表示。

中國人數學好、刻苦努力無疑為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更大的驅動力在於產業需求。一方面對於傳統企業而言,需要新技術來推動產業變革,“中國的經濟結構還有很多不合理、低效率的地方,通過人工智能浪潮,就形成了一種新的競爭。”楊強強調。

對於互聯網巨頭或新興獨角獸公司而言,同樣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激發已經存儲的海量數據,提升服務精準度,創造潛在盈利機會,“互聯網大市場孕育的應用到C輪需要人工智能。”李開複表示。例如今日頭條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將新聞內容和視頻進行重新排序,實現資訊分發的千人千面,美圖也利用人像數據庫,對數據進行標記、結構化,優化圖像算法。

“全世界只有中美兩國有如此大量的數據、大規模的計算和應用場景,在應用層面中美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余凱向第一財經表示。余凱曾擔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長、深度學習實驗室(IDL)主任,帶領的團隊將深度學習技術成功應用於廣告、搜索、圖像、語音等方面,在此之前他也曾在美國NEC研究院、西門子數據研究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

在余凱看來,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且擁有搜索、社交、電商、互聯網金融等很好的應用場景,“大規模的計算平臺都需要大規模的應用場景,在小實驗室是做不了的,年輕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會得到持續的鍛煉,包括工程實驗能力、對算法的理解等。”

“最大的優勢是人多,這種優勢體現在三個層面,人多意味著市場大,有更強的驅動力去把這件事情做好。其次針對社會服務層面,需要很多數據。第三,人才基數比較大,冒出頂尖人才相對多一些。”第四範式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戴文淵告訴記者,“從數據量、投入的人力財力來看,中美之間沒有多少差距,且中國更有優勢。”

中美差異

但將論文數量視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水平有失公允,雖然在靠近商業價值應用層面中美並駕齊驅,但在基礎性、原創性研究、創新土壤、人才儲備層面,中國相較美國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國內更多是技術的落地、產業化和應用,國外仍然有很多人在公司和研究院做前沿研究,包括尋求方法論上的突破,我們擅長把事情做得更細致,相對而言突破性和奠基性的工作還不夠多。”地平線機器人技術聯合創始人、算法副總裁黃暢告訴第一財經。

黃暢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和NEC美國研究院擔任研究員,2012年加入百度美國研發中心,2013年和余凱參與組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任高級科學家、主任研發架構師。在黃暢看來,做研究無外乎尋找新的問題和研究新的方法,而在這兩方面國內和國外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楊強認為,深度學習是不斷發展的,研究領域的領導者應該是開拓新的領域,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深挖。“把一個10層的深度模型拓展到100層甚至1000層,我覺得這個確實是一個進步,中國人目前是這個層次,但這些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個原創。”楊強舉例說道。

“現在很多高校是看教授和學生的論文達標情況,頂級會議論文的發表對學生申請院校、教授評級、申請科研經費等都有幫助,真正做出突破性理論研究,不迎合考核體系的非常少。”戴文淵直言。在他看來,雖然有相當數量的人參與到人工智能研究,但優秀的研究成果並不與參與人數的激增成正比。

余凱認為,有一些中國學生很擅長“刷分”、“刷榜”。“別人做到99.5%,我做了99.7%,並不一定有實質性突破,世界也沒有因為這個刷分而變得不一樣。原創性的創新需要不一樣的思考,現在講深度學習比較多,所有的人都進行深度學習,而不是思考What is wrong ?How to be different?”余凱強調。

在人工智能領域浸染十年有余的戴文淵也有同樣的感受,“很多人用力的方向有問題,準確率達到99.1%、99.15%或者99.2%,其實沒有什麽差別,並不應該把精力用在這些地方,而應該關註不到60分的領域,去把它做及格。”

回歸至深度學習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正是一個邊緣化課題走向主流技術的路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深度學習學派的開山人物Hinton一直堅持神經網絡的探索,但受限於當時的電腦速度、數據量等問題,深度學習理論是一項邊緣化的研究,當時AI的主流研究方向與之截然相反,推崇小樣本學習,主推SVM學習。

正是以Hinton為代表的一群人對深度學習的堅持,才一步步將邊緣課題變成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十年前進入這個領域,中國學生都在學優化理論,現在一窩蜂地學習深度學習,很少有人在懷疑深度學習是不是最優解,就像之前很少有人去思考優化是不是最優解。”戴文淵說道。

人員成本居高不下

在余凱看來,中美之間的差距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人才儲備的匱乏,很多高校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人工智能專業,而在美國基本上大的院校都有人工智能教授。以美國卡梅隆大學為例,設有專門的機器人研究所,其中光教授就有100多位,縱向而言,中國布局的時間也比較晚。

早在2012年余凱回國在百度成立了人工智能團隊,擔任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在他的記憶里,當時在高校招人非常困難,很多是在招進百度之後再自己培養。

其次從產業鏈而言,谷歌或者Facebook的人工智能團隊不僅可以從斯坦福等院校招人,還可以從微軟、IBM、HP等大公司挖走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當時別的企業還想著從百度挖人,無論從科研教育還是整個產業界,起步都是晚的,規模還是小的。”

至今余凱仍會頻繁去美國參加一些學術會議,讓自己保持更多的思考,“國外技術創業比較多,大家探討的是數學公式及算法,而在中國大部分在講趨勢、概念,如果PPT上放上公式就變得很無聊,心態比較浮躁。”

資本驅動之下,人工智能成為創業最火熱的領域,也在加速人才的流動。根據華創資本發布的《2016早期企業薪酬調研報告》來看,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類的早期企業在過去一年的員工離職率高達44%,人員流動活躍。

“付不起工資、搶不到人”成為人工智能企業在人才招聘方面面臨的最大博弈。“人才比較少,需要的公司又多,人工智能的人員成本因此居高不下。”戴文淵表示,“我們想要尋找突破常規的人才,需要找到能夠將30分的東西做到60分甚至80分的人才,例如目前做深度學習的人有很多,但遷移學習的人才就非常少。”

“德才兼備”是余凱選人的標準,所謂德即對人工智能本身的熱情,願意為之做長期奮鬥,而不是短期的。“大部分人是在趕時髦,如果冰天雪地的時候心還是熱的,那才叫熱情”,才則是數學功底、統計功底、編程能力等等。

“優秀的人才、優質的研究成果永遠匱乏,好比人工智能領域論文從每年800篇漲到3000篇,但真正出色的論文在數量上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化,許多人是在隨大流、挖坑灌水、解決細枝末節的問題,產生的真實價值並不大。”黃暢補充道。

與O2O、電商等產業不同,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仍舊需要長期且基礎性的理論研究工作,如何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和核心技術突破,加強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持續動力。

人工智能挑戰

一派繁榮之下,正視人工智能的作用變得更為重要。“相較於告訴人們人工智能能做什麽,目前更重要的反倒是告訴人們,人工智能不能做什麽。”余凱笑著說道。結合當下的發展情況人工智能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首要挑戰就是數據不足的問題。眾所周知,人工智能建立在海量數據基礎之上,通過大數據訓練,來優化算法模型,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例,訓練這一算法模型需要至少百萬級別的圖片數據。

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是監督式學習,有監督的訓練就需要帶標簽的數據,因此數據的質量和精準度及輸出結果密切相關。“如何剔除數據中的噪音、垃圾信息,獲取優質且帶有標簽的數據成為新挑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半監督式甚至無監督式學習方法必然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黃暢說道。

另一大挑戰在於深度學習的推廣和場景遷移能力不足,每個領域的數據都需要重新收集、標準和再訓練,很難進行跨領域推廣。這些挑戰也是人工智能工業界和學術界急需突破的問題。“在招聘的過程中,學習深度學習的人很多,而懂得遷移學習,具備思辨能力的人很少。”戴文淵表示。反映到人才培養和教育而言,如何引導並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原創性的探索研究尤為重要。

例如今年AAAI最佳論文來自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Russell Stewart、Stefano Drmon,他們所撰寫的論文《用物理和特定領域知識讓神經網絡進行不帶標簽的監督學習》,就是將物理知識與深度學習相結合,通過跨領域研究給AI帶來新的啟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78

甩開第二梯隊直追京、滬:深圳離一線金融中心還有多遠?

目前,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排名全國第三位,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持證人數占全國8%,深圳在中國第三金融中心的“交椅”上坐得越發穩當。

以上數據分別來自深圳市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和深圳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4月15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人才峰會上,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即CFA Institute,以下簡稱CFA協會)發布了最新的中國金融行業人才報告,報告內容也同樣顯示,深圳緊追京滬兩大金融重鎮。

該報告是由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一行兩會”協助,CFA協會作為唯一一家國際機構參與其中。該報告全文將會在3個月內發布。

報告認為,金融人才流入和流出均處於高位才是金融中心成熟的標誌,目前上海和北京的數據較為接近,流動系數約等於1,即人才流入和流出數量幾乎相等。深圳甩開杭州、成都、廣州等第二梯隊城市,正在不斷向上海、北京靠攏。

當前,深圳已經有非常好的金融人才積累,人才基礎能支撐未來深圳金融業的發展。根據CFA深圳協會的數據,深圳目前超過400人持有CFA證書,全國約有5000持證者,深圳約占8%。

該數據也與深圳在金融領域中證券業較為發達的現狀基本一致。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依托,據深圳市金融辦統計,截至2017年9月底,深圳境內上市公司為267家,排名全國第六位;總市值突破5萬億,達5.17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

此外,深圳也是金融人才布局的區域中心。報告數據從宏觀來分析,國內金融人才布局呈現四大戰略區塊,分別是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區塊,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區塊,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區塊,以及以成都為中心的西部區塊。

金融業是深圳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成為金融中心也是深圳發展目標之一。深圳市金融辦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298.47億元,增長7.2%,占GDP比重14.9%;金融業實現國地稅合計稅收(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902.6億元,占全市總稅收的21.1%並緊追制造業,居各行業第二位。

長期來看,雖然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領域落後於北京、上海,但深圳在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興金融行業的崛起,讓深圳具備沖擊一線金融中心的潛力,金融人才的儲備也將有力地支持深圳金融業進一步發展。成長為未來中國金融中心,深圳在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