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發行在即,規模或將高達30億元

繼前一階段中行、招行小規模不良資產證券化小試牛刀後,商業銀行又將迎來一筆規模超30億的不良資產證券化。7月8日,中信建投固定收益公眾號掛出消息稱,"農盈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下稱"農盈1期")將於近期發行,發行規模30.64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上述農行30億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消息屬實,農行將於近期在中債登官網發布不良資產證券化發行說明書。據了解,在農業銀行即將發行的這筆不良資產證券化中,其中發行優先檔20.62億,次級10.02億,占比分別為67.30%與32.70%。其中本次農盈1期優先檔資產分別被中誠信、中債資信評為AAA級。其法定到期日為2021年7月26日。

從本次農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看,抵質押類資產占比達77.92%,以房地產為主,抵質押物的初始評估值對貸款發放金額的覆蓋倍數達1.79倍,預計回收中處置抵質押物占比高達95%,本項目入池資產訴訟率達85%。

中信建投資訊顯示,入池資產未償本息和為107.27億元,資產來自204個借款人的1,199筆貸款,平均單戶貸款規模約為5,258.18萬元。本次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資產分布在3個地區:浙江省、山東省、江蘇省,分別占資產池總額的 59.82%、20.18%和19.99 %。其中,江浙地區資產占79.82%。

本次資產池行業共涉及41個行業,從未償本息余額占比來看,批發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專用設備 制造業、房地產業、紡織業入池資產未償本息余額占比分別為 16.06% 、 7.48% 、8.01% 、 7.25% 和7.16%。貸款筆數來看,批發業、化學纖 維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房地產業、紡織業分別為202筆、 92筆、69筆、11筆、116筆。

本次入池資產按照貸款五級分類,涉及次級、可疑、損失三個類別。按照未償本息余額占比,可疑類占比58.94%,次級 類占比40.78%,損失類占比0.27%。按照貸款筆數占比,可疑類占比57.46%,次級類占比42.12%,損失類占比0.42%。

從入池資產擔保情況來看, 信用類資產共4筆,未償本息余額占比0.54%;保證類 262筆,未償本息余額占比21.60%;抵質押類937筆, 未償本息余額77.92%。

據了解,本次農業銀行發布的農盈1期不良資產證券化雖然不是年內首單,但卻無疑將成為年內目前為止最大單不良資產證券化。5月,中國銀行發行的“中譽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規模3.01億元。同時,招商銀行發行了“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規模2.33億元。

業內認為,這暗示著不良資產證券化卷土重來。而此次農業銀行首單30多億的不良資產證券化規模比前兩單總和還大小四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重來趨勢更加明顯。今年初,國務院批準6家商業銀行500億元的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額度。據了解,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六家銀行作為首批試點機構,相關銀行的試點工作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目前建行也已緊隨其後啟動不良資產證券化發行工作,建行仍在盡調過程中,發行規模及定價待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65

天空之戰:中國飛機租賃規模6年翻9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10/1020536.html

7月11日 ,頂著“國內最大租賃公司”光環的國銀金融租賃(01606.HK)即將正式登陸港股,成為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和中銀航空租賃(02588.HK)之後,第三家登陸港股的國內航空租賃公司。

Pau694939_03.thumb_head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航空租賃公司的機隊規模從2010年的100架增加到去年的上千架,增長速度遠遠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不過,高速增長背後,惡性競爭風險隱現。

又一家租賃公司進入資本市場。

7月11日 ,頂著“國內最大租賃公司”光環的國銀金融租賃(01606.HK)即將正式登陸港股,成為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和中銀航空租賃(02588.HK)之後,第三家登陸港股的國內航空租賃公司。

隨著政策松綁,近幾年來國內航空租賃業務高速發展。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航空租賃公司的機隊規模從2010年的100架增加到去年的上千架,增長速度遠遠超出全球平均水平。

越來越多航空公司選擇租賃而非購買的方式擴充機隊,一方面減少了現金流和負債壓力,另一方面機隊的調整也更為靈活。政策放開後,不僅僅是各大銀行的“國家隊”,國內一批航空公司甚至機場也看到了機會,紛紛收購或自行成立了租賃公司。

上個月剛剛登陸港股的中銀航空租賃是這當中最大的一家,共有230架自有飛機,算上訂單和托管機隊超過500架,在全球排在前列。

中國的航空租賃公司正在向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航空租賃巨頭發起挑戰,其押註的是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的民機市場前景。按照波音空客兩大制造商的預測,未來20年中國需要5000到6000多架飛機,是未來全球最重要的民機市場。

短短數年間一大批租賃公司湧現,一種質疑已經開始出現,航空租賃業務是否已經面臨過度競爭?

 

銀行系租賃公司高歌猛進

國銀金融租賃的前身是深圳租賃公司,成立於1984年,是國內最早一批成立的租賃公司之一。2008年,深圳租賃被國開行收購後更名國銀金融租賃,正式成為國開行惟一的租賃業務平臺,涉及飛機、船舶、商用車、工程機械和基礎設施等多種租賃。

按照此前遞交的材料,國銀金融租賃此次在港IPO計劃發行31億股,最多募資約76億港元。在招股說明書中,國銀金融租賃強調了自己“中國最大租賃公司”的身份,擁有國內最大的經營租賃飛機機隊——共有415架飛機,其中180架自有、11架托管,另有224架訂單。

在全球航空公司排入前十的三大航中,機隊最小的東航到去年底共有551架飛機。對比來看,國銀金融租賃的機隊規模已經相當於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即使只按照自有和托管等在手的飛機來算,國銀金融租賃的機隊也已經接近於國內第四大的海航。

比國銀金融租賃更早踏入港股的還有中國飛機租賃和中銀航空租賃,分別是2014年和今年6月初上市。和國銀金融租賃不同的是,這兩家專註於飛機租賃業務。

由於真正大規模展開飛機租賃業務的時間都很短暫,已經上市的三家銀行系飛機租賃公司都很樂意強調自己的市場領導地位。

最早由新加坡航空發起的中銀航空租賃,在2006年由中國銀行全資收購。依照行業機構Flight Global的排名,按機隊價值計算,中銀航空租賃如今是亞洲最大的航空租賃公司,其自有飛機超過270架。如果算上訂單,機隊已經超過500架。

而更早上市的中國飛機租賃則是亞洲首家上市的飛機租賃上市公司,於2011年吸收光大控股為頭號股東。算上未交付的訂單後,中國飛機租賃機隊規模為172架,和前兩者有一定差距。

但中國飛機租賃認為,如果按每年進口新飛機的數量計算,其是中國最大的獨立經營性飛機租賃商。

中國飛機租賃公司近年來迅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是針對金融租賃公司的政策管制從2007年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開始松動。當年銀監會批準了建行、工行、交行的租賃公司試點,次年國銀金融租賃、民生金融租賃、招銀金融租賃等等相繼誕生。

而到目前,幾乎所有全國性的商業銀行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租賃公司。落實到具體業務上,其中大部分都選擇了將飛機和船舶這樣的大型設備作為主要業務。

其中,機隊規模真正能與中銀航空租賃一爭高下的是首輪獲批的工銀金融租賃。按照上個月其發出的新聞稿,工銀金融租賃目前經營和管理的飛機達到544架,包括244架訂單,“居國內飛機租賃行業第一”。如果不出意外,這家公司很快也會登陸資本市場。

至此,僅僅這四家租賃公司的機隊規模就超過了1600架。即使剔除尚未交付的訂單,上述四家租賃公司在手的飛機也超過了800架。

 

為什麽要租飛機?

各家公司在機隊規模上你追我趕,足見中國航空租賃業務近年來的發展之迅速。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自有機隊為航空公司帶來的壓力攀升,航空公司急需尋找其他方式,既能滿足靈活調整機隊的需要,同時又可以減少購機對其負債和對現金流的影響。

一架波音或空客飛機的售價動輒數千萬美元到數億美元,使用周期一般都在十幾年。航空公司自行購買的話,一方面帶來負債並占用資金,另一方面一旦機隊擴張的步伐或者機型的選擇需要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重大調整,購來的飛機如何處置就成為大問題。

租賃形式的出現很大地解決了航空公司的困難。背靠銀行的租賃公司,往往有資本一次性采購數量更多的飛機,這意味著單架飛機可以拿到更好的折扣。

事實上,目前全球航空公司很大一部分飛機都是租賃而來。按照普華永道此前的分析,全球飛機市場三到四成采用的都是租賃的形式。

而在國內,這個比例更高。亞洲機隊規模最大的南航飛機超過660架,但其中三分之二是租賃的飛機,而國航、春秋、吉祥等的機隊中,六成左右的飛機也都是租賃而來。也就是說,目前國內在運營的飛機,很大一部分產權並不屬於航空公司。

具體來說,飛機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兩種形式。前一種形式下,航空公司向制造商選定機型後,由租賃公司出資購買,之後轉租給航空公司,後者支付租金即可,租期結束後,航空公司可優先購得使用權,享受殘值。

融資租賃的特點是租期往往較長,多數在12年及以上,與自購飛機的使用年限是接近的。但其好處是企業不需要出動大量資金,也可以減少負債,有利於優化企業尤其上市企業的財務結構。從前述六家公司的財報來看,國內航空公司租來的飛機中采取這類形式的占多數。

相比融資租賃,經營性租賃的租期更短,基本在8年以下。這種模式下,租賃公司一般直接向制造商購買飛機,購買之後再租給航空公司,並且由於單次租期短,一架飛機往往會租出不止一次。這一模式的特點是,航空公司需要動用資金的壓力更小,調整機隊更靈活,但相應地,經營性租賃的租金也更高。

正因如此,租賃公司的客戶不只是成熟的航空公司。新成立的航空公司都希望能迅速進入市場,但飛機制造商都是采取先下單後生產的模式,意味著從簽下飛機到真正交付,往往會有好幾年的等待時間。

這是航空公司所不願意看到的,已經提前下好訂單占好機位的租賃公司便有了機會。以吉祥旗下的九元航空為例,其開航前與波音敲定了50架飛機的大訂單,但在開航初期為了盡快啟動運營,九元航空選擇從印尼獅航旗下的租賃公司經營性租賃了多架737-800飛機。

 

稅,是個大問題

和很多成熟的民航市場不同的是,中國民航市場的增長前景依舊被看好。空客和波音每年都會發布民機市場預測報告,兩家最近的一次預測是,中國未來20年需要約5400架和約6300架飛機。這是目前中國飛機租賃公司發展速度超出全球水平的重要原因。

開展租賃業務的另一個好處是,由於民用飛機標準化程度高、地域壁壘小,租賃公司可以在一個成本較低的市場獲得資金,再將飛機租給成本較高地區的航空公司。

由於飛機售價高昂,稅收構成了成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租賃公司的競爭力。按照中國過去的政策,進口飛機必須要繳納所得稅、營業稅、關稅、印花稅,稅負在50%以上。如果是租賃公司,以租金為基礎還要繳納預提所得稅,最終國內的租賃公司報價反而比國外同行更高。

但另一項政策松綁讓國內的租賃公司與國際巨頭競爭成為可能。過去兩年,東航、吉祥、春秋、國航都先後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租賃公司。其中滬上的三家公司都註冊在上海自貿區範圍內,因為從境外購買25噸以上並租賃給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可以享受進口環節增值稅優惠政策。

類似的政策更早幾年已經在天津東疆保稅區展開,這也是很多銀行系租賃公司在天津有註冊實體的原因。除了進口飛機時享受增值稅優惠外,在這兩大政策試驗區內,租賃公司下設的項目子公司也可被納入出口退稅試點範圍,這樣一來也有利於飛機租賃公司發展海外用戶。

不過和銀行系租賃公司不同的是,航空公司成立租賃公司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優先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

以東航為例,去年上半年東航上市公司從東航國際融資租賃手中承租了23架飛機,兩者都是東航集團旗下的公司。相比其他銀行系的租賃公司以及專門的租賃公司更便宜,和同等利率的抵押貸款相比,用融資租賃的方式節省了3200萬美元。

稅收政策左右的不只是國內的飛機租賃公司。目前全球排名前列的租賃公司,包括中銀航空租賃、工銀金融租賃和海航集團收購的Avolon,大部分都將企業的總部或者部分業務註冊在愛爾蘭,就是為了享受後者的稅收政策最優惠。

除了所得稅僅僅是大多數國家的一半外,愛爾蘭註冊的飛機租賃公司還可以享受增值稅和印花稅減免,並且允許飛機加速折舊,進一步減少稅負。可以說,愛爾蘭是全球飛機租賃產業最重要的聚集地。

 

惡性競爭風險隱現?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曾經做過的統計,在民航業的各個環節當中,租賃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是最高的,而航空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反而最低,排在飛機制造商和機場之後。按照波音的分析,租賃公司的資本回報率甚至至少比航空公司高出一倍以上。

然而發展速度快,問題來得也快。

在上月舉行的中國航空金融年會上,民生金融租賃飛機租賃事業部總裁王福厚發言時表示,我國民用航空業巨大的市場需求本應使國內飛機租賃公司的租金水平進一步提高,但客觀事實與此相反,中國租賃市場的租金水平正逐年下降。

“部分飛機租賃公司一味追求資產規模增長,在不能保證公司盈利的情況下,以極低的租金出租飛機,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環境。”王福厚直言不諱地表示。

截止到去年底,全國金融租賃公司超過40家,其中只有約一半的公司有能力真正展開飛機租賃業務。一方面大部分飛機租賃公司並未上市,難以查證盈虧情況,而前述三家港股公司以及海航集團旗下的渤海租賃雖然是上市公司,但也並未提供飛機租賃行業的租金變化。

以中國飛機租賃為例,其去年的收入同比增長了35.3%,歸屬股東凈利潤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其權益回報率從前一年的22.4%下降到19.2%,而其過去五年的回報率基本在20%到23%之間徘徊,差距並不大。此外中銀航空租賃的收入和盈利也連續三年增長,不過市盈率從2013年的13.4倍降低到去年的10.8倍。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民生金融公務機的占比高出其他租賃公司同行,而近兩年國內公務機市場的需求明顯低於公共運輸客機。而根據國銀金融租賃的招股說明書,去年飛機租賃業務的總租金收益率相比前年還有所增長。

不過,考慮到越來越多租賃公司湧現出來,開展飛機租賃業務的只會越來越多。對於惡性競爭的擔憂,未必是杞人憂天。

  • 21世紀經濟報道
  • 羅偉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19

保險系公募再添華泰基金 規模排名上升迅速

近日,華泰保險集團投資的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批設立,保險系公募基金再落一子,在大資管版圖下,保險系正成為越來越多領域的“座上賓”。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目前保險系公募基金隊伍中已有多個成員,包括平安大華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安邦基金、泓德基金及浙商基金,而早在2015年上半年,泰康人壽旗下子公司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獲得監管機構批準,成為業內首家獲批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險資資管公司,以公募事業部的方式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今年上半年,中國保監會亦披露了對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業務範圍的批複,中國人壽已獲批複在業務範圍中增加“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成為第五家獲公開募集基金銷售機構資格的保險機構,其余四家保險機構分別為: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陽光人壽股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除了保險機構外,有四家保險代理公司和保險經紀機構獲得公開募集基金銷售資格,分別為華瑞保險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玄元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及永鑫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無論是單獨落子、事業部制布局還是基金代銷牌照,均是保險機構根據業務需要作出的選擇。根據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108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公募基金合計規模約為7.95萬億元,比去年年底減少4271億元,縮水比例為5.1%。

而在基金管理人公募規模排名中,保險系亦不可小覷。記者發現,國壽安保基金從2015年底的規模排名39上升至2016年年中規模排名的37,平安大華基金名次上升7位,泰康資產管理公司上升6位。

事實上,雖然“公募基金已是競爭紅海”的說法早已有之,但基金牌照對於向往全牌照的保險機構而言不可或缺。近兩年,基金行業的競爭亦加劇,在基金全球化進程提速和資管行業競爭全面化的雙重背景下,有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境內共有公募基金公司106家,取得基金管理資格的券商9家,保險資管機構1家,已遞交材料、排隊待批的公司30余家。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紛紛上陣,“不過,目前而言,銀行系和券商系並沒有結合股東優勢做出大的‘聲響’來,保險系如果牌照拿全的話,潛力巨大。”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他所指的“潛力”,一方面是渠道優勢,交叉銷售將為公募基金獲取大量客戶;另一方面則是在投資上,險資的趨勢判斷和投資優勢。

以泰康資產為例,在獲批開展公募業務之前,泰康資產所服務的客戶主要為保險公司及保險業外機構客戶,所發行的產品均為私募性質產品。數據顯示,2014年,泰康資產所管理的10只投連賬戶規模加權平均收益率為33.78%,在所有投連賬戶中保持領先,與基金業相比亦可圈可點。截至2015年4月27日,泰康進取型投資連接賬戶凈值為27.3201元,自2003年1月30日成立以來凈值增長超過26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60

國資委:嚴密防範各類經營風險 加強負債規模和負債率雙管

國資委14日對外表示,下半年國資委將指導中央企業進一步完善風險識別、防範和應對機制,優化資本結構,加強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管控,切實做好債券兌付風險應對工作。

國資委強調,特別是關註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困難企業,完善應急預案;優化外幣資產債務期限和結構,合理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減少金融市場波動影響;加強大宗商品貿易、金融衍生品業務、委托擔保、墊資建設、信托等高風險業務的管控,完善風險防範與化解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76

加碼飛機租賃 資產規模突破600億 中航租賃上半年投放同比大增超六成

三年三大步,在宏觀經濟環境下行、租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聚焦於飛機租賃業務的中航租賃快速實現了彎道超車。

第一財經獲悉,截至6月30日,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下稱中航租賃)累計實現投放較去年同期增長65.21%,資產規模超過600億元。。

過去的三年,中航租賃幾乎一年一大步的節奏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統計顯示,2014年底,中航租賃累計租賃資產規模為360億元;2015年底,租賃資產規模為500億元;到今年年中,資產規模已突破600億元。

2015年12月,中航租賃獲得股東20億元投資,註冊資本由原來的37.9億元增至近50億元,註冊資本金規模穩居中國租賃業第一梯隊。

中航租賃稱,為保持增長勢頭,下半年將以風險管控為重點,加快業務轉型,強化資產管理;同時優化融資結構,提升融資力度,增強市場開發能力。

投放較去年同期大增超六成

中航租賃稱,今年以來,在國內宏觀經濟環境下行、租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中航租賃憑借穩健的市場開拓、創新的融資渠道、有效的風險控制,實現了業務快速發展。

中航租賃主營民用飛機、機電、運輸設備等資產的融資租賃及經營性租賃。業務領域涉及:飛機、飛機發動機等航空產品的租賃;船舶、鐵路機車等運輸工具的租賃;生產用設備、電力設備等的租賃;通訊設備、印刷設備、醫療設備、科研設備等的租賃。

具體來看,上半年業務拓展方面,中航租賃一方面根據現有業務板塊所處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態,結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選擇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進行突破,同時加快國際化業務步伐,與國外公務機公司的合作開拓了全境外合作的租賃模式;一方面加大了集團內業務的開發,挖掘與集團公司各產業板塊的合作機會,不斷探索和創新具有產融特色的租賃服務模式。

資產投放端大幅增長的同時,融資端亦開始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等多維度發力。根據中航租賃的統計,上半年其發行企業債、超短融期融資券等累計超過45億元。今年上半年,中航租賃還完成與民生銀行、建設銀行和平安銀行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民生銀行、建設銀行和平安銀行與中航租賃的銀企合作時間超過了5年。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3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公告,將中航租賃的評級由此前的“AA+”提高至“AAA”,評級展望為穩定。自2014年獲得中誠信國際“AA-”評級以來,中航租賃以近乎每一年提高一檔評級等級的速度完成自我發展。

加碼飛機租賃

在國內眾多融資租賃公司中,中航租賃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航空工業背景的融資租賃企業,其飛機租賃業務已涵蓋國產飛機、進口客機、公務機、通用飛機、發動機、模擬器、機場特種設備及航材等標的物。

一直以來,飛機租賃被稱為租賃業皇冠上的明珠。租賃公司青睞飛機租賃,主要原因在於飛機租賃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強力的政策支持;較高的利潤率以及較高安全性等。目前,全球主要租賃公司無一例外均在從事飛機租賃業務。

今年6月,海航資本執行董事長、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飛機租賃專業委員會主席劉小勇表示,目前租賃業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資產荒。沒有好的資產供金融業安全投資,並取得一個穩定的回報。

在劉小勇看來,“飛機資產則是租賃行業乃至金融行業度過資產荒的一個非常好的手段。” 從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到後來的歐洲美國,很多例子已經表明飛機租賃將給融資租賃行業起到一個定海神針的作用。

在今年上半年,中航租賃在飛機板塊加碼的戰略布局日漸明顯。

公務機板塊,2016年5月24日,中航租賃向新加坡Zetta Jet公司交付了一架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生產的全新Global 6000公務機。該項目是由EDC(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加拿大出口信貸)為中航租賃在境外的平臺公司直接提供美元融資。此架飛機的交付標誌著中航租賃首單全境外飛機租賃項目(即出租人、承租人及融資銀行均在中國境外)的圓滿完成。

大飛機方面,2016年5月18日,中航租賃與雲南瑞麗航空再次攜手,就6架787-9飛機與波音公司簽訂訂購備忘錄,這是中航租賃首度引進超遠程中型客機。

波音787-9飛機是航空史上首架超遠程中型客機,不但可實現更多的點對點不經停直飛,而且讓飛行更加平穩、安靜和環保;目前估值為每架2.57億美元,此次備忘錄所涉及的6架飛機價值超過15.4億美元。

此外,英國當地時間7月11日,在英國範堡羅航展開幕當日,中航租賃與中國商飛公司30架ARJ21-700飛機的采購租賃協議。ARJ21-700新支線飛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新型渦扇支線飛機。中航租賃的采購被外界認為這體現了其支持國產支線客機運營的信心和決心。截至目前,中航租賃旗下擁有包括新舟60、運12等國產民機在內的機隊200多架。

中航租賃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經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的國內首批內資融資租賃企業,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公司控股方中航資本是國內資本市場首家直接上市的金融控股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56

今後發展團員將控制規模團中央籌建基層組織建設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07

(新華社/圖)

今後,各級團委在發展團員時將會進行規模控制。

7月12日到13日,全團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上,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在講話中強調,基層組織工作要緊緊圍繞3個領域推進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控制發展規模。

早在今年4月,團中央改革動員之時,團中央在《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團員和團員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就提出了,發展團員要控制規模、提高質量。

為加強共青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團中央還將成立基層組織建設部,籌建工作已經開始,在7月12日的會議召開之前,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聽取了工作匯報,團中央基層組織建設部籌備組負責人作了匯報。

這次會議這次會議召開於《團中央改革方案》印發之後,根據改革方案,團中央將面臨新一輪機構改革,除了基層組織建設部還將成立青年發展部和社會聯絡部。

關於青年發展,今年5月,團中央已經印發了相關文件,今後,全團所有專職團幹部、掛職團幹部、縣級以上團的領導兼職團幹,要經常直接聯系不少於100名不同領域的團員青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55

2020年智能投顧市場規模達2.2萬億美元,其中兩大明星公司都在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0/157536.shtml

2020年智能投顧市場規模達2.2萬億美元,其中兩大明星公司都在怎麽玩?
券業星球 券業星球

2020年智能投顧市場規模達2.2萬億美元,其中兩大明星公司都在怎麽玩?

借助客觀的投資組合模型,智能投顧可以做到服務流程的標準化,以及投資決策的紀律性。

在Google Trends上搜索「Robo Advisor」,你會得到這樣一張圖:

22

▲ "Robo Advisor" on Google Trends

這張趨勢圖顯示了智能投顧(Robo Advisor)在海外的發展現狀。2014年起,智能投顧作為「Fintech」概念下一項重要的子類目,頻繁登頂各大新聞榜,成為華爾街競相討論的新議題。

首先明確下概念:什麽是智能投顧?

智能投顧又稱機器人投顧,是一種新興的在線投資顧問及財富管理服務,它根據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財務狀況與理財目標等特征,運用智能算法及投資組合理論模型,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投資管理服務,並持續跟蹤市場動態,對資產配置方案進行調整。

23

對比傳統投資顧問業務,智能投顧的核心特征體現在去人工化。借助客觀的投資組合模型,智能投顧可以做到服務流程的標準化,以及投資決策的紀律性。

作為一種資產配置策略和被動投資方法,Fintech受熱捧的美國尤甚,盡管這一新興領域尚處在初級階段。據野村證券研究,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機器人投顧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達到500億美元,預計將於2020年達到2.2萬億美元,占到全球資管行業的2.2%。

智能投顧並非新近才有的新鮮事物。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在今年3月份出具了一份報告「Report on Digital Investment Advice」,將智能投顧定義為「數字化投顧」的一種,這份報告指出,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直接面向投資者的數字化投顧已經被廣泛應用,那時已經有經紀公司在線上推出他們的資產配置工具,供投資者使用。

Finra的報告對於「數字化投顧」的界定,包括面向客戶的投顧,以及面向金融從業者的投顧,簡單來說,後者需要、而且強調人的參與。而我們今天在國內見到的大部分號稱智能投顧的平臺,都直接面向最終客戶。

人們耳熟能詳的Betterment和Wealthfront都在2008年前後出現,如今它們已經成長為資產管理規模數十億美元的投顧平臺。在美國,傳統金融機構和持有RIA(註冊投資顧問)牌照的互聯網公司在智能投顧業務領域均有所布局,其中包括先鋒基金、嘉信理財,以及上述兩家明星公司Betterment和Wealthfront。

在針對海外智能投顧模式的研究過程中,人們往往將Betterment、Wealthfront與Future Advisor、Personal Captial等平臺相提並論,然而事實上,Future Advisor、Personal Captial更加強調「規劃」,立足長遠,基於客戶的完整生命周期進行財務管理,所涉及的領域也不僅僅是資金,還包括教育儲蓄、房產等,它們所做的事情,是建立和打理個人專屬的資產負債表。

提出這點非常關鍵,因為兩種模式的差異,決定了投資決策是基於靜態還是動態思維,也決定了對平臺對於投資期限與現金流的把握。正因如此,Betterment、Wealthfront都選擇了ETF作為基礎品種,更簡單、透明的思路也讓這種業務模式更易於識別和信任。

接下來,我們就仔細觀察下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的發展現狀,以及它們的業務流程

Betterment於2009獲批開展投資顧問業務,旗下折扣經紀商Betterment Securities提供經紀業務支持。截至2016年7月,Betterment已經為17.5萬+投資者提供超過5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服務,是美國最大的智能投顧平臺。

在基礎版服務中,根據用戶的年齡、年收入狀況,Betterment為用戶提供三個類別的投資計劃:穩健型計劃(Safety Net)、退休保障計劃(Retirement)以及增長型計劃(General)。我們假設一位用戶今年28歲,年收入10萬美元,那麽輸入該條件以後,將得到以下三類配置方案:

24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所列示結果由12只ETF組成,穩健型計劃中股票ETF和債券ETF比例為4:6,退休保障計劃和增長型計劃類同,股票ETF配置占比達90%。其中,主要股票ETF涵蓋美股全市場指數、美股高中低市值股票指數、海外發達國家指數以及新興市場指數,債券ETF涵蓋市政債券、公司債、國際債券、新興市場債券等標的。

除了根據用戶的投資目標為其提供基本資產配置方案以外,Betterment還提供稅收虧損收割(Tax Loss Harvesting)以及資產再平衡(Smart rebalancing)服務。此外,Betterment開發出一系列創新型自動化投資功能,比如Auto-deposit以及SmartDeposit等,通過銀行帳戶與投資帳戶金額的自動連接,既可以滿足用戶急需資金的需求,又可以最大化投資收益。

Betterment無投資門檻,按用戶所投資的資產總額計算管理費。低於1萬美元的用戶可選擇每月3美元或0.35%的年付方式(後者需開通Auto-deposit且每月投資不低於100美元);1萬至10萬美元之間每年0.25%;10萬美元以上每年0.15%。

另一家被諸多國內創業者視作樣板的Wealthfront,其前身是一家於2008年成立的美國投資咨詢公司,2011年更名Wealthfront後,轉型成為專業的在線財富管理公司。截至2016年2月底,Wealthfront管理的資產規模接近30億美元。

Wealthfront的服務流程主要包含5個步驟:

1)基於當前投資環境識別出一系列資產類別;

2)選擇低成本的ETFs代表每個資產類別;

3)通過填寫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用戶的風險容忍度;

4)利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向用戶提供資產配置服務;

5)進行後續持續跟蹤,監督並動態優化投資組合(再平衡)。

與傳統投顧服務相較,Wealthfront有以下特色:

分散投資:為用戶提供涵蓋11種資產類別的投資組合,標的為指數基金。

被動投資:追隨市場整體變化,獲得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而非擇時擇股交易。

便捷靈活:根據用戶的風險容忍度和MPT理論,生成自動化投資組合,並提供後期持續管理,大大減少用戶賬戶管理成本,提高投資效率。

低成本、無傭金費:投資最低門檻為500美元,1萬美元及以下的賬戶不收取年費,超過1萬美元的賬戶僅對超額投資金額部分收取0.25%的平臺費用,平臺實際成本約0.20%,這是Wealthfront主要的盈利來源。除此之外,用戶不須繳納傭金及任何其他費用。

節稅資產配置方案:充分結合投資者賬戶狀況,給出最優節稅方案,例如在退休賬戶中配置債券、房地產資產,在應稅賬戶中配置稅收便利型股票等。

稅收虧損收割功能:通過賣出當期虧損的證券,降低資本利得,減少投資者應繳稅款的同時並將其再投資,從而最大化稅後收入。目前主要提供兩種稅收虧損收割服務:每日稅收損失收割和稅收優化直接指數化。

25

通過對以上兩個平臺進行比對,不難發現智能投顧的業務流程較為簡單清晰,並未如想象高深。人們總願意相信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都可以做到超乎想象,似乎就今天的科技水平而言「超乎想象」的才是合理的。智能投顧的核心要義不在於「AI」,它是一種在海外金融機構的傳統業務中就已經頗為常見的服務,只是現在,它減少了複雜的決策因子,試圖將投顧服務標準化,來服務更多人。

26

智能投顧的主要優勢在於智能化、被動化以及較低的管理費用。在收益率方面,由於兩個平臺均提供了明確的跨市場ETF組合列表,我們可以通過統計發現,分散風險的同時,組合的收益也弱於同期的美股主流股票指數。

以Betterment為例,2012/1-2016/3期間Betterment平臺上一組增長型計劃組合(90%股票ETF+10%債券ETF)的累計收益率為36.7%,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80%-100%之間的投資者實際平均收益率27.6%,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為61.19%。

需要強調的是,智能投顧的發展,離不開成熟的金融環境

在Fintech發展迅速的美國市場,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的價值不斷被解讀和放大。智能投顧作為一種平民化的資產配置手段,它的火熱根植於一定的市場環境,與海外金融市場發達程度、投資者特征以及監管政策聯系緊密。

同時,智能投顧業務模式的成立,存在幾個前提:

1)資產配置的方法在特定市場下有效;

2)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可以實現資產配置;

3)通過智能化管理,可以實現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資產配置。

關於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幾何,至今仍是業界爭論不休的話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都試圖說明投資組合的選擇對於收益實現和風險管理的價值,客觀而言這些理論均存在一定實踐上的缺陷,但至少說明了資產配置是長期收益和風險的主要驅動力(參見Lustig Yoram "Multi-Asset Invest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modern portfolio management")。

在美國,資產配置的理論和實踐均經歷了多年積累和驗證,且長期視角下股票、債券等基礎資產的表現及相關性趨於穩定,使得資產配置擁有相對較強的依據。

27

得益於美國市場ETF產品的豐富程度,一系列跨市場、跨地域的ETF成為Betterment和Wealthfront配置方案的核心標的。在美國,指數投資是一種常見的投資策略,2015年美國ETF市場總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產品數量達1549只,ETF產品的風險分散性、透明程度、強流動性以及低費用成本的特征,使其在資產配置方案中得以發揮優勢。

投資者願意將個人資產交予智能投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長期投資的理念在美國有著更高的接受程度。此外,發達的資本市場中,市場自身的有效性加之稅收、複雜的交易機制、政策保護力度,讓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價值得以凸顯,投資者也願意將資金交給專業機構打理。

美國智能投顧目前與傳統投資顧問一樣受SEC監管,主要遵循《1940年投資顧問法》(Investment Advisers Act of 1940)的相關規定。投資顧問和資產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允許Betterment等智能投顧平臺在匯集投資者資金後投向掛鉤全球市場的ETF,而在國內,從事資產管理需先成立產品才能募集資金。

需要指出的是,與比特幣、P2P等多種新興Fintech領域類似,智能投顧在美國也招來了監管層的註意和警示。2015年5月8日,SEC和FINRA聯合發布了一份關於自動化投資工具的提醒聲明(Investor Alert: Automated Investment Tools),提示投資者在使用智能投顧等自動投資工具之前應當充分了解其風險和局限性,反映出監管當局對這類創新型服務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的擔憂。

智能投顧 金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18

母嬰童市場規模將在五年內翻倍 媽媽們都把錢花哪了

2016年7月21日,羅蘭貝格發布《中國母嬰童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估算未來五年的中國母嬰童市場(包括孕婦產品、嬰童產品、孕婦服務和嬰童服務)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8萬億元發展至2020年的近3.6萬億元。報告還指出,隨著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產品與服務融合、線下與線上融合成為母嬰童零售渠道的發展趨勢。事實上,隨著中國孕嬰童市場持續快速發展,同時消費者需求與理念加速升級,更青睞差異化和高品質產品。

羅蘭貝格的調研結果顯示,受中國全面“二孩”政策和新時代父母消費升級的推動,未來五年,中國母嬰童市場需求將持續呈上升態勢。其中,嬰童(-1~14歲)產品及嬰童服務將保持主導地位,預計2020年的市場容量將分別約達1.7萬億元和1.74萬億元,市場增速將分別約達12%和17%。食品和服裝在嬰童產品市場中占比較高,預計2020年將共占其67%的份額;教育在嬰童服務市場中所占份額最大,到2020年約占其35%份額。

在消費水平方面,嬰童年齡、家庭收入以及市場層級均會導致消費差異。當前,全國母嬰童市場年人均消費約為7748元,其中母嬰童產品年人均花費約為4299元,服務的年人均花費約為3449元。2015年,每個城鎮嬰童的消費達11197元,其中約39%為服務類消費。嬰童年齡越大、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城市市場層級越高,服務類消費的占比就會越大。

在銷售渠道方面,母嬰童市場線上渠道的占比預計將由2015年的32%增至2020年的40%,雖然增長迅速,但線下渠道仍是主流,並會隨著中國購物中心的擴張而進一步發展。在線下渠道的各種業態中,母嬰專賣店有望於2020年躍升為第一渠道,占40%的線下市場份額。而在線上方面,渠道呈現模式多樣化趨勢,綜合性網購平臺以40.5%的份額占據相對優勢,移動端預計將約占2020年網購市場的一半份額。

報告還指出,在母嬰童行業,產品與服務融合。出於母嬰童消費習慣,無論是在產品與產品之間,還是產品與服務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的連帶售場景。因此,一站式購買與體驗式消費成為母嬰童消費群體日益重要的渠道選擇影響因素,並且有助於控制消費者時間成本,以及提高渠道信任度和客戶粘性。調研結果表明,80%的消費者表示,在接受母嬰童服務時可能購買其他母嬰童類產品,或在購買產品時可能消費服務。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渠道商正在不斷向著提供全品類產品及服務的方向邁進。

母嬰童公司廣生行COO向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品與服務並重是未來母嬰童行業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廣生行也於近日宣布開始發力母嬰服務領域,計劃在未來3~5年內在全國一線城市開設孕產嬰護理生活館,可以將廣生行的產品與服務能夠結合起來。

此外,隨著消費者購買渠道日趨多元化,中國孕嬰童市場已進入全渠道競爭。報告指出,母嬰童市場消費者日益會根據不同產品/服務品類來選擇不同的消費渠道,而非僅依賴於單一渠道。同時,考慮到母嬰童的產品/服務類別以及消費渠道會隨著嬰童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為覆蓋消費者的全部周期,品牌商和零售商需要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向全渠道方向拓展。向超也表示,在互聯網營銷領域,廣生行正在與互聯網人才和團隊合作,將官方網站、手機App、O2O渠道、官方微信等外部渠道建立完備並逐步完善,通過統一的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統一的服務。

調研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消費者在購買母嬰童產品時會同時考慮線上和線下渠道;目前1/3的消費者使用過線下零售商開發的App,這說明渠道商的全渠道拓展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消費升級趨勢在母嬰童行業非常明顯。以嬰幼兒奶粉為例,在第16屆CBME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眾多嬰幼兒奶粉廠家開始發力超高端奶粉甚至有機奶粉,惠氏也憑借在高端奶粉的啟賦迅速占領中國市場,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奶粉品牌。展會上,澳洲最大有機奶粉企業貝拉米中國區市場銷售總監洪炯歐向記者表示,目前,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本土消費者對有機奶粉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很多國內外企業加入到有機奶粉競爭中來,但行業存在一定的魚龍混雜,有機認證尤為重要。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認為,有機奶粉在中國屬於高端產品,如果在原產地國家有銷售歷史或者全球同步上市,再加上過硬的資質,該類產品根本不愁賣,通過配方註冊後,市場前景會更好。而從渠道上來看,由於定位高端,終端零售價格不會很低,加上嬰童店渠道對高毛利的需求,會受到一些渠道的歡迎。但由於全球供應、生產量應該比較少,貨源供應空易出現斷貨,整體增長速度不會太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54

興業租賃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超650億 資產規模占比超三成

7月20日,第一財經獲悉,截至2016年6月末,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興業租賃)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170筆,總額651.22億元,資產余額386.75億元,占比達到36%。

當前,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惡化的形勢下,綠色金融也在中國被寄予更多希望、承擔更多歷史使命。無論是宏觀政策體系的設計,還是微觀單個金融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乃至綠色理念的推廣,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空間發展很大。

綠色租賃三大板塊累計投放超650億

2015年12月底,興業租賃綠色租賃領域累計投放額543.68億元,至2016年6月末,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額已經達到651.22億,短短的半年時間,增長率達高到20%。

興業租賃稱,綠色租賃領域作為五大重點拓展領域之首,能夠很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目前,在興業綠色租賃產品體系中,主要圍繞大氣治理、水土治理、資源循環三大版塊開展業務。

在大氣治理方面,興業租賃以2013年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拓展清潔能源公交租賃項目為契機,治理交通汙染方面,致力於綠色出行、公共交通等領域。2015年末,興業租賃在該領域已累計投放207.68億元,形成租賃資產余額135.67億元。

在水土治理方面,興業租賃加大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土壤汙染防治領域融資支持力度。2015年末,在該領域興業租賃已累計投放310.10億元,形成租賃資產余額206.27億元。

在資源循環方面,興業租賃細分領域市場,通過綠色租賃產品介入,實現與循環經濟產業鏈金融需求對接。興業租賃在支持的生物質能領域重點客戶已為社會提供綠色清潔電力累計約92億千瓦時,累計消耗農林剩余物近1,000萬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690萬噸以上。

作為成為租賃行業中綠色租賃理念倡導者和業務實踐的先行者,興業租賃用行動類似響應者國家的政策。

興業租賃內部人士稱,公司在開展綠色租賃業務發展中,會考慮把將環境影響作為業務風險評判重要因素,分為以下兩點。第一,在綠色租賃的各個細分領域都制定了準入細則,明確準入條件和項目標準;第二對傳統的鋼鐵煤炭化工等重資產行業增加綠色審查環節,審查其環保排放指標、產能等情況,凡不達標者的均不予開展業務。

未來幾年綠色金融進入黃金時期

2015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確立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從高層決策的方向上彰顯出綠色發展在國家發展體系中的極端重要性。不難估計,在“十三五”計劃甚至以後更長時期,綠色發展將一直成為國家關註的重要話題。

有專家甚至預測,未來5年內,中國綠色金融的資金需求規模將在14萬億到30萬億元之間,即使按照低限計算,年均融資規模也達到約3萬億元。

但經濟學家宋清輝不樂觀的對媒體表示,綠色金融在中國商業銀行資產的比重不足2%,資金缺口為現有融資的20倍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對待綠色金融的理念、開展綠色金融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人們對綠色金融關註的大多數焦點主要集中在銀行業。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始終引領這一領域的發展,位於這一行業的金字塔尖上。

興業租賃的成立,先天就繼承了母公司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血液,作為新生的力量填補了綠色金融在租賃行業的空白。

“興業租賃以“綠色租賃,低碳環保;專業經營,創造價值”作為核心經營理念,在業務拓展中致力於緩解當前城市環境汙染、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等環境問題”,興業租賃總裁鄭常美稱,在綠色租賃方面,目前已形成綠色出行、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水環境治理、土壤治理、資源循環等六類綠色租賃產品序列。

隨著環保理念的推進,老齡化和健康意識的喚醒,為綠色金融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綠色金融產業將成為“朝陽產業”,有關人士分析。

興業租賃是興業銀行的全資子公司,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的全國性金融租賃公司,註冊資本70億元人民幣,計劃再增資20億元。截止到2015年末,興業租賃資產總額達到1,104億元,較年初增加360億元,增長48%。

即便與同業金租公司對比,興業租賃毫不遜色,在2015年新增投放排名第二,資產規模排名第五,位列於金融租賃公司第一梯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98

IPO大提速 7月規模超200億

A股市場近期將迎大規模IPO。證監會周五晚間公布了本月第二批IPO獲準名單,總計14家企業拿到批文,預計募資規模120億。無論是獲準家數還是募資規模都創下新高。

事實上本月早些時候已有13家企業獲批,募資規模91億元。7月兩批IPO總計27家,募資達到211億。這一規模相當於3、4、5三個月份的總和,監管層放行提速的趨勢非常明顯。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2016年證監會共核發11批IPO,總計97家,募資規模超過600億。

今年以來隨著股市基礎逐步恢複,可以看到,監管層已經開始著手為“堰塞湖”泄洪。截至2016年7月21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84家,其中,已過會122家,未過會76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703家,中止審查企業59家。

此次獲批的14家企業中,上證所7家,包括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正平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貴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亞虹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中小板2家,蘇州恒久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創業板5家,包括深圳市優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今天國際物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達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達誌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冰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深圳市優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達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達誌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直接定價發行。

以下為本報統計的2016年IPO放行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