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方報業(0018)及馬澄坤等 訴 科域盈創有限公司及活現媒體傳播有限公司

1 : GS(14)@2011-03-06 10:57:47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 ... IS=75393&currpage=T
2 : GS(14)@2011-03-06 11:04:27

In this libel case, the court finds that the operators of an internet discussion forum were mere "subordinate distributors" and as such the defence of innocent dissemination is open to them, but they lose that defence if they fail to remove defamatory material after they become aware of it.

在這誹謗案件,法庭找到網絡討論區的營運者為「次等分發人」及,因而他們以無心散播的理由來抗辯,但當他們注意到這類誹謗的言論,並無去立刻刪除,所以他們就敗訴了
3 : GS(14)@2011-03-06 11:04:48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226/00176_021.html
誹謗東方 高登網賠10萬

東方報業集團及其管理層,遭討論區網站「香港高登討論區」(下稱「高登」)網民持續發貼文誹謗,遂在○八及○九年兩度興訟,民事控告經營高登的兩間公司誹謗,成為本港首宗涉及網上討論區貼文的誹謗案例。高院原訟庭昨裁定,三段涉案討論貼文全部屬於誹謗,高登要對其中一段負上責任,判高登向東方報業集團旗下兩間公司賠償十萬元,但另外兩段卻毋須賠償。東方的代表律師回應表示,正考慮是否為此提出上訴。
本案原告包括東方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東方日報督印有限公司、太陽報督印有限公司、以及集團管理層;被告則為高登的擁有及管理者科域盈創有限公司及活現媒體傳播有限公司。
原告入稟後情況並無改善

證供顯示,高登在○七年三月廿七日和○八年十月廿四日,有會員張貼誹謗性貼文,內容涉及《東方日報》及《太陽報》處理新聞的手法,以及東方報業集團創辦人。原告遂在○八年十月首次提出訴訟。但原告入稟後,情況並無改善,誹謗留言在○九年一月廿一日再出現,原告因此在同年三月三日再次入稟,向被告要求賠償。

案件於今年一月審訊四天,原訟庭押後到昨日以書面裁決。法官在閱讀三段貼文後,裁定全部都對原告構成誹謗;而審訊時證供又揭露,被告原來只有兩名職員管理高登討論區,而且還要在接到投訴後才會就貼文採取行動。
被告無跟進核實會員資料

判詞又透露,雖然討論區要登記成會員才可發布貼文,但事實上會員提交作登記的資料,被告卻無跟進。惟法官認為,要求網站不停監察貼文及核實所有會員資料,便要耗費大量資源,並在實行時會有困難。

法官因此裁定被告只是涉案言論的次等分發人(subordinate distributor),如它能證明它只是在無知之下發布有關言論,便可免除責任。法官據上列原則,斷定被告在三段涉案貼文中,要為其中一段負起法律責任。
八個月後才刪文反應過慢

法官指,就○七年三月的一段貼文,原告在○八年十二月通知被告刪除,但被告到○九年八月才刪文,法官認為被告反應過慢,並不合理,故要對貼文負責。法官並裁定,被告要對涉及該貼文的兩名原告,即東方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及東方日報督印有限公司,賠償十萬元。

至於○八及○九年兩段貼文,法官指被告在收到原告投訴後,已即日或在數日內刪除,屬已負起其合理責任刪文,故毋須負責。至於訟費問題,法官下令與訟雙方提交書面陳詞,日後再議。

案件編號: HCA 2140/2008 & 597/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38

梵高名作 活現海港城 黛安

1 : GS(14)@2013-07-17 01:00:56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AF%E5%9F%8E/101993
海港城正門長樓梯換上一襲向日葵新裝,朝氣勃發。對藝術有認識嘅朋友,相信一眼就睇出,呢幅係藝術大師梵高嘅名畫作品《向日葵》。
黃色巨鴨啱啱先闊別香江,海港城話咁快搵咗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合作,喺「海港城‧美術館」開辦「活現RELIEVO」展覽,將五幅以三維高端技術仿製嘅梵高名畫,帶到香港作首次展覽。黛安噚日獲邀出席開幕禮,並有幸認識梵高嘅曾姪孫Vincent Willem van Gogh。
Vincent係梵高博物館董事會顧問,噚日黛安問佢,梵高芸芸作品中,點解揀出呢五幅嚟香港參展,佢解釋話,因為呢幾幅畫都代表住梵高每一個重要嘅創作階段,而當中佢最鍾意曾叔祖父1890年畫下嘅《盛開的杏樹》,認為色彩鮮艷,最能代表梵高喎。


仿製品像真度高


雖然呢幾幅係仿製品,但無論用色、亮度、質感同比例等每項細節,都接近原作,仲得到梵高博物館品鑑認證。聽講負責製作嘅富士公司,一共用咗七年進行細微調校,連貼喺原作背後、記錄畫作借出次數嘅貼紙同印章都模仿到十足,認真細心。
噚日黛安亦遇另一名正發展梵高品牌生意嘅姊妹麥詠欣(Vivian),佢手上戴住嘅瑞士腕錶,錶底竟暗藏梵高畫作,原來此錶乃紀念這位藝術大師160歲生辰而推嘅限量作。Vivian同黛安講,現時忙於籌備明年喺京滬港澳四地,舉行梵高真蹟畫展,細節仲傾緊,作為梵高迷嘅黛安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59

家.父女情 喪屍更活現《首爾站》 揭《屍殺》之秘

1 : GS(14)@2016-09-18 10:51:52

■《屍殺前傳:首爾站》的病毒源頭是一名流浪漢。



由延尚昊執導、孔劉、馬東錫等主演的韓國電影《屍殺列車》,在本港上映24日,截至昨日累積票房突破6千萬。至於同樣由延尚昊導演的動畫電影《屍殺前傳:首爾站》將於周四公映,到底《屍殺》前的一夜,首爾發生甚麼事?《屍殺》和《首爾站》兩者人物上是否有關連,現在就來一個大揭秘。【周四上映】



■《屍殺》中的首隻喪屍少女由沈恩京演繹,與《首爾站》的海順(右圖)並沒有關連。



觀眾最關心是前傳《首爾站》是否會拆解喪屍病毒之謎,不過《首爾站》沒有解釋病毒的成因,反而就說明了屍毒源頭是由寄居於首爾站內的一名流浪漢身上開始擴散,最終一夜間屍毒蔓延全市,從而將病毒延續至《屍殺列車》上。當中《首爾站》和《屍殺》有不少關連地方,不少網民都誤以為《屍殺》首個出現的喪屍少女就是《首爾站》中離家出走的女主角海順,不過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兩者並不是同一個人,但兩個角色都分別由百想影后、韓片《陽光姊妹淘》女星沈恩京演繹及聲演,因這個巧妙安排才令網民誤以為兩者有關連。《首爾站》中探討「家」這個問題,一眾流浪漢因為無家可歸而聚居於首爾站內,亦令病毒一觸即發難以控制,流浪漢在《首爾站》中是關鍵人物,故此有理由相信《屍殺》中崔貴華演繹的流浪漢就正正成功從《首爾站》中倖存下來的生還者,並成功跳上《屍殺》中開往釜山的列車上。



■觀眾都一致認為崔貴華在《屍殺》中的流浪漢與《首爾站》的流浪漢有關連。

■《首爾站》的喪屍更具智慧,懂得跳起捉女主角海順。

■《首爾站》中的父女情令人有意外驚喜,片中爸爸(前)的身份在結尾自有分曉。


結局有意外驚喜

電影《屍殺》成功之處是驚險之餘亦有不少感動位,片中孔劉和金秀安的一段父女情賺人熱淚。同樣在《首爾站》中,亦有描寫一段非一般的「父女情」,因為片中父親千里尋女,為尋回離家出走的女兒,徒手對抗喪屍,開頭大半部份都會令到觀眾好感動,不過到最後10分鐘就會來個反高潮,令人有意外驚喜。另外,《屍殺》和《首爾站》的喪屍同樣行動迅速,不過《首爾站》的喪屍就明顯比《屍殺》更具智慧,當《首爾站》女主角海順逃命爬上電線上時,下面的喪屍竟然懂得跳起捉她的腳踝。除了識跳外,《首爾站》的喪屍更識運用腦筋,其中一隻喪屍手被卡在安全帶上,喪屍即時退後把卡在安全帶上的手成功伸出來,認真犀利。撰文:施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8/19773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86

【微模型】1:12活現老香港 手作男:歲月痕迹最難做

1 : GS(14)@2016-11-06 15:50:43

安泰自2012年開始接觸微型手作,題材多是以老香港為主。



籠屋、公屋、揮春檔,看似是真的,其實是比例1:12的微型世界。戴佑安(安泰)2012年開始接觸微型手作,做的作品題材主要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童年回憶,「例如樓下米舖、賣蝦米舖、飛機欖、在鐵閘等人經過賣的啄啄糖等等,那個年代的東西令我很懷念,亦覺得是香港經典,所以才會造出這個題材。」



七層公屋作品就是記錄他和婆婆的相處點滴。

籠屋作品是他受社區組織邀請而製作的,希望可以揭示香港住屋問題的獨特性。(受訪者提供圖片)

七十年代的舊舖最令安泰懷念,揮春檔是其中之一。(受訪者提供圖片)


紀念婆婆故居倒模雞寮七層公屋

為了紀念曾經與婆婆住的家,安泰第一個作品就做雞寮七層公屋,認真的他還訪問了身邊的老人家,「他們說原來紅地磚是舊時有錢的人才會買來鋪。經濟能力差的人無錢,就用英泥加紅粉再用麻繩在地上拉線,印出一個個的格仔,實在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不過,最花時間和心機,原來是把嶄新的手作進行舊化,他解釋:「舊化是重要的一環。例如看電視劇場景是舊的,但看的人會覺得有說不出的奇怪,正正欠了舊化。」例如要做出籠屋的生鏽效果,他曾試把老鼠籠浸在鹽水兩日,再拿出來曬乾,再用沾上醋的紙巾侷着它,反覆做了一個星期後再上色。連看似簡單的灰塵效果,常人會以為塗上黑色就可以,其實是用幾種彩色顏料堆壜,花足七八小時才做出來的。後來有次他出席台灣一個微型佈展(展前佈置過程)時,巧合遇上一個製作模型人的師傅。看畢他的示範,他連開幕禮也不去,跟他學足整個行程。回到香港,他嘗試在作品加入人的元素提升真實感,「例如籠屋作品中角色年紀老邁,不是和家人一起住,我會代入他們的處境,做一些舊照片和他子女的畢業證書在他的床頭。不過最難的,是做出人的歲月痕迹。」為了突顯人的肌膚感,血管和皮膚會用半透明顏料和幼細的筆逐筆畫上去。至於頭髮紋理,則需要用工具刻劃,再用不同灰度的黑色逐層壜上去,出來效果才像真。過程中因為用的物料很快乾,所以要15分鐘內完成,與時間競賽。



手作多是根據1:12的比例而造的,而紅色地磚是安泰用老人家說的方法仿做而成。

安泰會專登用刮刀,再塗上灰黑色顏料令報紙更有又舊又殘的感覺。

特製的幼細筆和透明顏料,可繪畫出人的肌膚感。


籠屋公屋被評負面 堅持「香港的經典」

雖然作品很細緻,甚至被邀請在海外展出,但主辦單位最後只選了揮春檔,並建議他做多些正面點的香港題材。安泰無奈地說:「但我絕不覺得籠人和七層公屋是負面,反而是香港的經典。外國人眼中看到籠人的相和作品,他們會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很可惜本地人反而不懂得欣賞。」他直言做這類題材偶爾碰壁難免想放棄,例如做雞寮的香爐時在現實找不到那麼幼的東西,「本身放棄了,但當我一有時間不論坐下來、乘車,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解決辦法。後來忽然想到拆家裏的電線芯,再為它上色,真的很開心。雖然現在流行立體印刷,畫得到就列印得到,但當你看到一個微型作品,你會驚嘆如何做得到。猜想做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樂趣來。我會繼續透過微型創作,表達我對香港的意念。」就是這份熱誠和滿足感,令他一直堅持造微型手作的原因。



製作頭髮雖是複雜的過程,但因樹脂黏土會硬化,所以需時十五分鐘內完成。(受訪者提供圖片)

雨傘運動的微型人不論造型和身體比例都是超現實的,亦是安泰打算之後再研究的題材之一。(受訪者提供圖片)

facebook:On Tai Mini Workshop記者:鍾藹寧攝影:許先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06/19823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