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指數化策略 行動機器

來源: http://xueqiu.com/3110811825/31826914

80後微散一枚,由於工資微薄,投得太少,說自己是小散都有點太看得起自己了。從拿第一份工資開始,我都在重複做著一件事:把大部分的工資都買成股票。我的策略是這樣的,建立一個50支股票組成的指數化的投資組合,然後適時地進行加倉,同時每年分紅後進行再投資。有人說什麽“把有限的雞蛋放進幾個籃子里,然後看好”對我來說有點不現實,因為我沒有能力分辨籃子的優劣,我認為投資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忘記想要靠投資發財的想法,財富穩步增長就行,慢點無所謂。
     現在的持倉是這樣的,如圖(可能很多人看了以後都會覺得我是個奇葩):

對於一個投資剛剛兩年半的微散,本人對自己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期望比較低的緣故吧?)

      選擇指數化的原因不難理解,作為一個微散,我不迷信自己的選股能力。基金經理都做不好的事,我沒理由比他們做得更好。準備開始投資前反複看了很多書,《戰勝華爾街》《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超越金融》《貨幣金融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都是非常棒的書,但書中的內容更像內功心法,需要內化,難以實踐。直到看到了約翰博格的書,才找到了方向。

      我有一些自己的標準,可能就是看《戰勝華爾街》這些書時候形成的。下面簡單羅列一些:

分紅(豐厚的分紅代表著企業有著雄厚的財務實力,不需要為了保證下一年的生產投入大量的資金。漲得再好的鐵公雞我也不要,中國沒有伯克希爾哈撒韋。)
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率不能低於20%,毛利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企業在行業中的定價權,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
凈利率(看完毛利率,再看凈利率,可以大致看出企業的運營效率。)
非流動負債(我很在意這個,企業不欠人錢才能熬過這段經濟不景氣的日子。不過如果非流動負債是可轉債的話,我還是會考慮的,因為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時候根本沒想到要償還?)
不能是房地產行業,包括建築材料一類的行業。(這是非常諷刺的,因為我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我一直不看好這個行業……)
簡單的產品(那種需要不斷設計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的企業難以長久。)
壟斷、特許經營權(傻瓜都能經營好的企業是我非常喜愛的,所以我會看上一些以城市命名的企業,XX水務、XX電力、XX高速、XX燃氣,這都是我的標的之一。我知道這都是低層次的壟斷,但這恰恰是最容易分辨的壟斷形式,並且這些企業真的很賺錢,分紅又多。)
大股東持股(大股東應該有絕對的控制力,否則公司誰說了算?)
凈利潤(前景再好,沒有真金白銀入賬一切都是浮雲。)
不能曾經是ST、*ST(我有點強迫癥,別告訴我你已經從良了……)
還有一些類似市盈率、市凈率估值就不提了……

按照上述思路篩選下來,符合的要求的股票組成一個股票池,之後挑估值合理的買。構建了一個組合以後就只要等著發工資和分紅就行了,然後就是再投資。

我的這種策略怎麽樣呢?大家說說看,我需要你們的指點。
最後挑自己最喜歡的幾個公司艾特一下。$老板電器(SZ002508)$ $東風股份(SH601515)$ $寧滬高速(SH600377)$ $福耀玻璃(SH600660)$ $白雲機場(SH600004)$ $法拉電子(SH600563)$ $宇通客車(SH600066)$ $民生轉債(SH110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34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辨析「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2gp.html

股市連漲5個月,其中大漲有2個月,有朋友還嫌漲得慢,欲求超常獲利方法!可不是麽,前天,一位同事朋友興沖沖地捧來一篇《有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興奮不已地說,覓到了一個既簡單又可超級贏利的好方法:“有沒有能一網打盡所有大牛股的交易策略或者說是投資策略?這個,其實是有的。這個辦法就是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
    “哈哈!簡單吧?”朋友笑道,“你怎麽看?”
    我看後,笑曰:“我看這個方法恐怕八字還沒一撇呢!”
    關於這個方法,文章所說理由是:“股票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必然有資金沖破了較強的阻力,繼續進一步上漲的概率較大,潛在漲幅也不小。當然很有可能會有假突破,那就以止損來應對。”因此,“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所有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則必然能將所有大牛股一網打盡。”這樣做,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不必浪費太多的時間,只參與它上漲最快的那個階段。”
    這番說法看似道理充足,完美無缺,但細究一下,問題頗大,實乃似是而非的。我們隨意從下面幾個方面來作辨析:
    一、“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這里的“階段性”說法非常模糊,很不明確!這個“階段性”到底是指哪種級別的階段性?是日線級別的,還是周線級別的,或是月線級別的?存在如此不確定性的條件因素,讓人如何操作?這種方法會是簡單可循的嗎?
    如果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是不是就一定能夠獲取超常收益呢?且看作者的一段論述:“到底如何處理達到止盈後的操作,就需要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知識。創新高的股票,每天可能都有近百只,如何選擇勝率較大的一組股票,也需要一定的經驗。”由此可見,對於這個最最關鍵的買與賣的操作,又是一個很不確定的事情,這叫你又如何操作呢?這個所謂的簡單可循的方法究竟怎麽實施?
    由上得知,無論是應對“創階段性新高”的股票,還是應對“創歷史性新高”的股票,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內容,從而沒法固定操作,據此,這會是個確定性可操作的交易方法嗎?
    二、我們再從另個角度來辨析。你想,要是確有這麽個簡單可循的方法存在,難道市場還會發現不了?就你知道?別人都是傻瓜?
    三、我們從作者其他文章中得知,他也只是在模擬盤上運用這個方法試行了一年半的時間而已,而這段時期恰好是中小盤股票的牛市。如果操作真的非常切實可行的話,那他為什麽實盤不幹脆也實施這個方法呢?甚至只要編個炒股軟件不就萬事大吉了?
    顯然,由於這個“一網打盡大牛股”的方法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內容,操作難以固定,對你來講,根本就沒有一套固定可循的依據,所以,你也就根本建立不起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型的。
    四、說到模型,不由得想起這麽一件事,中國有一位著名投資人士,當時在美國索羅斯旗下工作,他創造了一套股市交易模型,經過一段時間的模擬操作,效果極佳!於是乎,他向索羅斯要求,交給他一部分資金讓他按照這個模型運作,索羅斯當場斷然給予否決,索羅斯的理由極其簡單:任何模型都不能覆蓋市場不確定性部分的。股市實在是一個典型的複雜適應性系統,買與賣難以固定,這也就是為什麽世上從來不曾出現過依靠某款炒股模型而長期獲勝的大贏家的原因。
    五、所謂的“一網打盡大牛股”隸屬於“追漲殺跌”方法,而股市歷經400來年,雖然“追漲殺跌”不失為獲利方法,但至今好像還沒聽到過有哪種“追漲殺跌”法能夠長期奏效並可獲得超常收益的。
    倘若非要“一網打盡所有大牛股”的話,恐怕只有買指數基金才能做到,但這也並不能給你帶來超常收益的哦!
    現在,你還想要這麽個“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70

天鷹聯合策略基金140930 明日之星

來源: http://xueqiu.com/9686344425/31922624

截至2014年9月30日
天鷹聯合策略 90%
600827  百聯股份  9.37%
002400  省廣股份  6.72%
002023  海特高新  6.70%
300336  新 文 化   6.13%
601318  中國平安  5.85%
002587  奧拓電子  5.48%
000850  華茂股份  5.47%
600272  開開實業  4.90%
113001  中行轉債  4.42%
600000  浦發銀行  4.41%
600520  中發科技  4.00%
600015  華夏銀行  3.58%
601328  交通銀行  3.37%
600706  曲江文旅  2.72%
002273  水晶光電  2.57%
150001  瑞福進取  2.09%
601818  光大銀行  1.96%
600075  *ST新 業  1.62%
519909  安順配置  1.55%
300142  沃森生物  1.53%
601668  中國建築  1.40%
600369  西南證券  1.24%
300350  華 鵬 飛   1.24%
500056  基金科瑞  0.77%
002236  大華股份  0.76%

天鷹聯合策略2014年前三季度凈值收益率為24.80%,2005年至今凈值收益率為1970.05%,
凈值年化收益率為36.43%(累計凈值收益率^(1/周期)-1),
貼現年化收益率為32.19%(賬戶期間增減資收益貼現平攤),
投資周期9.75年。


ps.對沃森生物、西南證券、華鵬飛均以停牌前收盤價為準計入資產;
未計入中簽新股寶色股份。

凈值指數比:
資本投入比:

從前三季度賬戶整體情況看,雖然業績穩步提升,但預期配置及投資目標始終未達到良好狀態,有限標的的投資成本不斷推升,對未來配置目標實現形成困擾。

所以沒什麽好多說的,賬戶特征及起風了的背景所致。


$百聯股份(SH600827)$ $省廣股份(SZ002400)$ $新文化(SZ300336)$ $海特高新(SZ002023)$ $中國平安(SH601318)$ $奧拓電子(SZ002587)$ $華茂股份(SZ000850)$ $開開實業(SH600272)$ $中行轉債(SH113001)$ $浦發銀行(SH6000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17

辨析「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 xuyk的博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2gp.html

股市連漲5個月,其中大漲有2個月,有朋友還嫌漲得慢,欲求超常獲利方法!可不是麽,前天,一位同事朋友興沖沖地捧來一篇《有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興奮不已地說,覓到了一個既簡單又可超級贏利的好方法:“有沒有能一網打盡所有大牛股的交易策略或者說是投資策略?這個,其實是有的。這個辦法就是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
    “哈哈!簡單吧?”朋友笑道,“你怎麽看?”
    我看後,笑曰:“我看這個方法恐怕八字還沒一撇呢!”
    關於這個方法,文章所說理由是:“股票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必然有資金沖破了較強的阻力,繼續進一步上漲的概率較大,潛在漲幅也不小。當然很有可能會有假突破,那就以止損來應對。”因此,“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所有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則必然能將所有大牛股一網打盡。”這樣做,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不必浪費太多的時間,只參與它上漲最快的那個階段。”
    這番說法看似道理充足,完美無缺,但細究一下,問題頗大,實乃似是而非的。我們隨意從下面幾個方面來作辨析:
    一、“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這里的“階段性”說法非常模糊,很不明確!這個“階段性”到底是指哪種級別的階段性?是日線級別的,還是周線級別的,或是月線級別的?存在如此不確定性的條件因素,讓人如何操作?這種方法會是簡單可循的嗎?
    如果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是不是就一定能夠獲取超常收益呢?且看作者的一段論述:“到底如何處理達到止盈後的操作,就需要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知識。創新高的股票,每天可能都有近百只,如何選擇勝率較大的一組股票,也需要一定的經驗。”由此可見,對於這個最最關鍵的買與賣的操作,又是一個很不確定的事情,這叫你又如何操作呢?這個所謂的簡單可循的方法究竟怎麽實施?
    由上得知,無論是應對“創階段性新高”的股票,還是應對“創歷史性新高”的股票,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內容,從而沒法固定操作,據此,這會是個確定性可操作的交易方法嗎?
    二、我們再從另個角度來辨析。你想,要是確有這麽個簡單可循的方法存在,難道市場還會發現不了?就你知道?別人都是傻瓜?
    三、我們從作者其他文章中得知,他也只是在模擬盤上運用這個方法試行了一年半的時間而已,而這段時期恰好是中小盤股票的牛市。如果操作真的非常切實可行的話,那他為什麽實盤不幹脆也實施這個方法呢?甚至只要編個炒股軟件不就萬事大吉了?
    顯然,由於這個“一網打盡大牛股”的方法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內容,操作難以固定,對你來講,根本就沒有一套固定可循的依據,所以,你也就根本建立不起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型的。
    四、說到模型,不由得想起這麽一件事,中國有一位著名投資人士,當時在美國索羅斯旗下工作,他創造了一套股市交易模型,經過一段時間的模擬操作,效果極佳!於是乎,他向索羅斯要求,交給他一部分資金讓他按照這個模型運作,索羅斯當場斷然給予否決,索羅斯的理由極其簡單:任何模型都不能覆蓋市場不確定性部分的。股市實在是一個典型的複雜適應性系統,買與賣難以固定,這也就是為什麽世上從來不曾出現過依靠某款炒股模型而長期獲勝的大贏家的原因。
    五、所謂的“一網打盡大牛股”隸屬於“追漲殺跌”方法,而股市歷經400來年,雖然“追漲殺跌”不失為獲利方法,但至今好像還沒聽到過有哪種“追漲殺跌”法能夠長期奏效並可獲得超常收益的。
    倘若非要“一網打盡所有大牛股”的話,恐怕只有買指數基金才能做到,但這也並不能給你帶來超常收益的哦!
    現在,你還想要這麽個“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42

港股策略:全球股市回調在即 關註海外市場風險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3&extra=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3 18:21 編輯

港股策略:全球股市回調在即 關註海外市場風險
作者:趙文利博士 許子辰 陳治中

編者按:近期受占中以及環球股市調整雙重沖擊,港股加速下跌,恒生指數自9月4日最高見25362點之後一路下行,19個交易日跌逾10%,期間更是創出12連陰的歷史記錄,個股普遍調整,其慘烈程度堪稱股災。自7月以來,資深港股策略專家、格隆匯會員趙文利博士和他的團隊一直通過對經濟數據以及海外市場仔細監測,為廣大會員把脈港股以及中概股的行情節奏,他們對行情拐點的預判堪稱經典。目前港股跌跌不休,還有那些風險因素需要去關註?策略上應該如何調整?格隆匯再次請他們分享對港股大市的看法。

文中觀點代表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全球市場回調在即,重點關註海外流動性變化。我們上期周報提出美元指數突破85以後,可能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劇烈調整,如今這個論斷正在應驗。我們認為2014年初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引起市場回調的歷史將重演。

首先是全球貨幣相對美元貶值。從9月1日開始,巴西雷亞爾兌美元貶值8%左右,墨西哥比索兌美元貶值4%左右,接近或超過了2014年1月的貨幣貶值。土耳其里拉和俄羅斯盧布也呈現進一步貶值的跡象。亞洲市場反應稍慢,印尼盾、菲律賓比索、新加坡幣和韓元出現了貶值,印度盧比、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等尚未有貶值跡象。港元匯率在9月25日從逆轉了7月以來的強勢,從7.7519貶值到7.7541,進而在9月26日繼續貶值到7.7576。港匯若進一步貶值將可能造成資金恐慌式外流。

其次是全球股市的回調。最近1個月內,巴西、墨西哥股指有5%左右的跌幅。由於歐元的貶值,以美元計價的歐洲股指也出現下跌。美國三大股指從上周開始回調,平均下跌2%左右,我們在最近的美股中概股專題報告中指出,美國股市近年以估值擴張為主的上漲動力不足,而美聯儲加息及美國企業盈利拐點的臨近將對市場造成估值和盈利的雙重壓力,短期回調在所難免。

港股亦難獨善其身,美股中概風險尤勝。未來的幾周內,海外市場演變將主導港股市場的發展,A股的亢奮不會給港股以足夠的支持。港股從9月初以來的下跌更多是因為中國經濟複蘇證偽,前期業績股支持轉弱所引起,而接下來的下跌將主要由海外流動性收縮引起,指數仍然有5-10%左右的下跌空間。中概股作為夾心市場,受轉弱的基本面和收縮的流動性影響,跌幅將超過美國標桿股指。

策略建議:
我們建議整體降低倉位,從中小市值股中獲利了結,回避仍有下跌空間的強周期股如銀行地產,回避前期漲幅較大的三桶油和電信運營商。建議選擇估值相對較低的非周期股,如醫藥(國藥 1099 HK,東瑞 2348 HK,億勝生物 1061 HK),必選消費(蒙牛 2319 HK),以及受益於4G基站建設和智能終端升級的消費電子(聯想 992 HK,中興通訊 763 HK),受益於政策的環保(綠色動力 1330 HK,桑德國際 967 HK)和新能源(保利協鑫 3800 HK,中國高速傳動 658 HK)。


市場觀察:
美元走強,全球貨幣貶值
在QE退出的大背景下,9月以來美元指數持續走強,到目前已經突破85的關鍵點位。我們上期周報指出,美元指數走強,會導致多種非美元資產以美元計價的價格貶值,引起全球資產價格的劇烈調整,如今這一判斷正在應驗。從全球市場的反應來看,最近幾個月,歐元和日元相對美元大幅走弱,主要由於歐洲和日本弱於美國的經濟基本面,以及兩國相對美國的貨幣寬松。新興市場貨幣則在過去1個月里貶值明顯,以南美和新興歐洲及中東體現的最為明顯。亞洲市場中部分國家已經有明顯的貶值,如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但還有較多國
家的貨幣尚未作出反應,不排除它們未來有加入貶值行列的可能。作為風險資產的大宗商品,從年初以來跌幅明顯,在過去1個月里跌幅擴大。









全球股市回調
受到全球流動性收緊和貨幣貶值的影響,全球主要市場的股指也出現了較大跌幅。

貨幣貶值幅度較大的巴西、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家,其股指在過去1個月跌幅超過5%。印尼、印度等亞洲國家在過去1個月里也從前期的強勢轉為橫盤。而在過去的一周里,美股的三大股指開始出現下跌,帶動全球市場的股指下跌。我們在之前前的專題報告《美股中概股專題報告—中概股:洗盡泥沙見真金》中指出,美股近年的增長以估值擴張為主,未來美聯儲加息和企業盈利拐點的接近都將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我們認為美股短期的調整在所難免。去年6月份對聯儲退市的擔憂曾使新興市場大幅波動,隨著今年上半年新興市場積蓄了一波較大反彈,在美聯儲真刀真槍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後,其對新興市場的負面影響亦將逐步體現。




港股亦難獨善其身,美股中概風險尤勝

我們在前期周報中指出,港股從9月初以來開始下跌,源於中國經濟複蘇低於預期,以及八月業績股對大市的後續支持減弱。而當中國政府不大規模刺激的表態推出後,經濟複蘇的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建立在經濟複蘇假設上的資金流入也有逆轉的可能。港元匯率從上周四(9月25日)開始貶值,短端兩三天內貶值幅度較大。加上本港政治氣氛不穩定,資金有進一步外流的風險。



同樣作為夾心層市場的美股中概股亦不容樂觀。我們在之前的專題報告《美股中概股專題報告—中概股:洗盡泥沙見真金》中指出,中概股受中國基本面和美國流動性的影響,在目前美國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其回調在所難免。而隨著中國基本面的走軟,其走勢將弱於美股。




策略建議:
我們建議整體降低倉位,從中小市值股中獲利了結,回避仍有下跌空間的強周期股如銀行地產,回避前期漲幅較大的三桶油和電信運營商。建議選擇估值相對較低的非周期股,如醫藥(國藥 1099 HK,東瑞 2348 HK,億勝生物 1061 HK),必選消費(蒙牛 2319 HK),以及受益於4G基站建設和智能終端升級的消費電子(聯想 992 HK,中興通訊 763 HK),受益於政策的環保(綠色動力 1330 HK,桑德國際 967 HK)和新能源(保利協鑫 3800 HK,中國高速傳動 658 HK)。

















推薦閱讀:
港股走出蜜月期:升勢結束 該換陣地戰了?
中概股投資策略:單邊上漲行情結束 洗盡泥沙見真金

港股大漲背後的隱憂:強弩之末?

遇到敏感時間窗口 港股反彈進入尾聲?

滬港通投資邏輯的再思考: 此輪行情能走多遠?

(作者供職於招商證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62

國內壓力日增,日本可能被迫放棄“日元貶值”策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78

201410051010

盡管德國經濟數據糟糕得讓人咋舌之外,但今日市場的焦點仍然牢牢鎖定在日本之上。自安倍上臺以來所奉行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帶來的日元貶值大潮正引發越來越大的國內壓力,來自政壇和商界的批評聲浪高漲。

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日報道,日本央行議息決議未提任何加大刺激的措施,隨後日元走高。然而更引人註意的是,今天的議息會議罕見推遲了一個半小時,原因是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被反對派議員要求趕赴議會接受質詢。而安倍在國會發表講話重申日元貶值已傷害到小企業和日本家庭,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減少這種傷害。

今日對日元的最後一擊同樣來自政壇。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理事會今日召開會議,在與自民黨議員以及財政部、央行代表會談後,總理事會主席Toshihiro Nikai表示需要討論日本央行貨幣刺激的退出計劃。

Nakai說:“討論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應該全面的審視這個問題。”他表示自民黨議員Seiichiro Murakami告訴理事會,央行的貨幣政策需要轉變方向。自民黨理事會負責審核與批準自民黨議員提交議會的議案。

日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在8月底跌至77.2,低於過去十年的均值92.93,接近1月份創下的20年低點74.91.而美元/日元的名義匯率在上周創出110的近六年高位。

隨著日元加速貶值,日本國內的反對聲浪也逐漸走高。上個月與商界領袖的對話中,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被告知日元的貶值推高了進口燃油和原材料的成本,可能給經濟帶來麻煩。日本政府上周公布措施施壓大企業幫助小企業傳導走高的原料成本。而首相安倍也在10月3日的講話中表示大企業和出口企業應該將日元貶值所獲得的收益分給小企業。

法巴的日本利率策略主管Tomohisa Fujiki向彭博表示:“消費出現停滯。隨著日元貶值的副作用開始顯現,日本央行將很難大規模增加刺激。”

Morgan Stanley MUFG的分析師Kenro Kawano表示:“很明顯,日元貶值成為了“痛苦之舉”,實體經濟和經常賬戶都開始顯示出副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80

美聯儲高官抨擊退出策略:美聯儲購買MBS擾亂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39

周三,里士滿聯儲主席稱,美聯儲退出策略應包括穩步出售其所持MBS,這有助於減少對信貸市場扭曲;當前退出策略僅在有限情況才出售MBS。芝加哥聯儲主席稱當前最大風險來自過早過快加息。

FederalReserveExitStrategy

周三,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在華爾街日報專欄中指出,美聯儲退出策略應包括以適當步伐出售其所持的1.7萬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這有助於減少對信貸市場的扭曲;而非當前退出策略指出的僅在有限情況下才出售MBS。

美聯儲當前退出策略下,MBS最終也會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上消失,但它僅在有限的情況下才涉及出售MBS。Lacker是美聯儲17位高級官員中,唯一一位不支持退出策略的;他認為美聯儲退出策略應包括以適當步伐出售MBS。

長期以來,Lacker都反對美聯儲參與到MBS市場中。他認為美聯儲購買MBS偏向了一些借款者,但損害了另一些人的利益,影響了信貸分配。目前狀況好似出售美國債務給公眾,獲得的資金被美聯儲用來支持抵押貸款的借款人。Lacker指出,未來美聯儲應逐步出售MBS,有助於減少對信貸市場的扭曲。

Lacker認為,美聯儲購買MBS是對央行獨立性的威脅,這樣做是危險的,缺乏明確界限。美聯儲購買MBS改變了信貸分配,讓界限變得模糊,威脅到了穩定性。

周三,芝加哥聯儲主席Evans發表講話。他認為美聯儲在加息問題上需要格外耐心,首次加息後,加息速度也不能太快,因為通脹和經濟增長都有下行風險。

Evans重申不支持早加息比晚加息好的說法。利率應維持在低位,即使通脹存在超過美聯儲2%目標的可能。Evans認為,如果加息過急,有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導致美聯儲不得不重返回原路,這是當前最大的風險。

Evans表示,長期通脹預期下降到接近危機後低點,他擔心在相當時間內通脹無法回升到2%水平。Evans認為勞動力市場仍存在閑置。

Evans稱,他預計未來18個月經濟增速為3%,失業率在2016年底前降到5%,未來三年通脹攀升到2%。不過上述指標都有可能不及預期。

Evans在2015年FOMC會議上有表決權。此前他表示,認為美聯儲應於2016年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87

大悅城商業管理研究手記:12條管理策略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0/146597.html

在當前國內商業地產界,大悅城絕對是目前最為響亮的品牌之一。作為當前一、二線城市時尚青年的根據地,大悅城以獨樹一幟的個性獲得了大批粉絲。大悅城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近兩年迅速提升。開一個火一個的大悅城,有何經營秘籍保證如此高質量的複制?今天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嘗試全面解惑。

\

丹邦科技,12年10月大股東開始減持,這個減持行為一直持續到13年8月。13年1月推出了定增方案,但一直到9月7日才拿到證監會批文,方案到13年10月才正式實施,期間股價從13元漲到45元。最終定增價為26.5元。不用細問都知道,大股東根本沒參與這次認購。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此次定增純粹是為了高位圈錢,想套牢一批跟風者。後面的走勢果然如此,定增實施完畢之後的股價一直都沒創新高,須知這一年里,許多股票都翻倍了,要不是大盤氛圍好,估計這票會跌的更慘。因此遇到這種推出定增vs定增實施時股價相差很遠,並且大股東沒有積極參與,並且不是引進了金融大鱷的情況,在定增實施時(或者在證監會批文下達時),就要撤離。



簡單總結一下:1、假如定增公告發布前,股價大幅飆升(從最低算起漲幅超過300%),並且大股東沒積極認購,那麽定增公告發布後,就要趁利好慢慢出貨(通常會有最後一段沖刺行情,不必馬上就全拋)。接下來的走勢不是橫盤就是見頂。至於到底是橫盤還是見頂,見上面的詳細分析。2、假如在定增公告發布前沒大漲,而在定增公告發布後,股價大幅飆升(從最低算起漲幅超過300%),那麽當證監會批文下達之時,就是勝利大逃亡的時機。此外,市值規模在任何分析里都很重要,市值太大會抑制股價短期上漲空間。

第二種情況:

公布定增方案前股價沒有大漲(從最近一年的最低點算起,股價漲幅小於50%最佳),宣布定增後,股價也沒大漲,一直都在做區間震蕩(有別於那種定增公布前大漲,定增後震蕩的股票)。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大股東故意隱瞞利好導致,目的就是為了不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例如只對外宣布“募集資金用於補償流動資金”,由於大家“不明覺厲”,且大股東故意壓制股價,因此漲幅就會比較小。但是這種類型的定增最有想象空間,特別是定增實施完畢後,股價還在底部震蕩的。因為這種現象“很不正常”,越是反常的事物,其背後所隱藏的故事就越大。

簡而言之,出現下面幾種現象組合就是最佳的潛伏對象:大股東大比例認購+定增方案公布前股價漲幅不大+定增公布後漲幅也不大+以“補充流動資金”為借口。

例如在《定增1》里提到的雛鷹農牧,2013年6月27日公司發布公告:擬用15.46元/股價格向大股東侯建芳定向增發5291萬股,募集資金8.2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增發完畢後,公司大股東持股從46.44%增加到51.27%,相當於大股東增持股份。該股就符合上述原則:1、大股東全額認購,且認購比例達到總股本的5%左右。2、定增公布前股價沒大漲。3、定增公布後股價也沒大漲。4、資金用途是“補充流動資金”。結果一年後停牌了。


又例如恒逸石化。2014年9月10日宣布定增: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發行對象為恒逸投資,恒逸投資為公司控股股東恒逸集團之全資子公司。定增價7.1元。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10億元人民幣(當前市值88億,認購規模超過總股本的10%),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行為和走勢特征跟雛鷹農牧完全一模一樣。


又例如中順潔柔。2014年10月9日宣布向董事長鄧穎忠先生非公開發行2,466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19,999.26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複牌後已經連續漲停。在此之前,股價一直都趴在底部。那麽為何中順潔柔宣布定增後走勢跟恒逸石化差別那麽大?關鍵還是在於市值大小,恒逸石化市值88億,雛鷹農牧的總市值也接近90億,中順潔柔公布定增前市值才36億。



第三種情況:

定增公布後,跌破了定增價。通常遇到這種情況,為了能夠讓增發順利完成。大股東必然會想辦法把股價拉回定增價之上,因此這里就存在套利機會——跌破定增價買入,等定增實施完畢後獲利出局。但是在跌破增發價的案例里,也有一些保增發價失敗的,最終上市公司不得不放棄定增,特別是在08年熊市里,很多上市公司在08年初提出定增方案,價格高高在上,結果公司股價被腰斬,最後只能被迫放棄定增。換而言之,不是每一個跌破定增價的案例都值得投資者參與,有些是地雷。那麽如何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踩雷?

指標一:當前市場處於牛熊的哪個階段?

牛市跌破增發價非常罕見,假如遇到,你就大膽放心的抄進去吧。熊市分兩種,一種是單邊熊,特征是指數一直受到均線壓制,所有均線呈現空頭排列,例如08年。遇到這種情況,千萬別接飛刀,尤其是那種在牛市末期推出定增方案的,後面定增失敗的概率很高。一種是猴子市,股市震蕩下跌,特征是均線時而互相纏繞,時而空頭排列。2010-2013年就屬於這種情況。這次情況下才有希望保增發價成功。通常在熊市的第一年里,流產的概率會比較高,原因是定增方案都是在股價高位時推出,很難保住增發價。

指標二:這是否屬於二次定增?

所謂二次定增指的是上一次定增流產了,上市公司再次發起定增。通常第二次定增,上市公司是誌在必得的,一旦股價跌破增發價,必定會全力保增發價。原因是第一次流產後,上市公司由於沒圈到錢,資金鏈會變得更加緊張,因此假如第二次還失敗,後果很糟糕。此外由於第一次失敗,第二次找定增對象時會產生負面影響,大家會懷疑你到底有沒有能力“保證”大家賺錢?假如連定增價都保不住,還能指望將來解禁時你能把股價拉高好讓大家逢高出貨?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大股東會使出吃奶的力來維持股價。

指標三:這家公司的資金鏈是不是異常緊張?

假如該公司資金異常緊張,那麽他保增發價的動力就足。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資金是否緊張。首先看財務指標,負債率超過80%,現金流入量無法覆蓋短期負債(現金流入/短期負債<1)。其次還可以通過一些草根指標來觀察。常見的草根指標如下:1抵押貸款時需要擔保或需高額資產做抵押;2拖欠工資;3逾期貸款;4頻繁跟高利貸接觸;5現金流每年呈下降趨勢;6拖欠賬款現象越來越頻繁。

指標四:當初想投產的項目是否已經產能過剩?

由於中國的宏觀政策變化無常,往往會導致企業家無法很好的預測未來一兩年的形勢,他們可能會在行業景氣時一窩蜂的上馬項目,結果國家政策突然轉向,下遊景氣度急劇下降,加上過度投產導致產能嚴重過剩。那麽此時定增失敗的概率就比較高了,08年很多項目就這樣黃了。假如股價雖然在跌,但行業景氣度還好,那麽保住增發價的概率就加大。此外,有些行業會突然從政策扶持一夜間變政策抑制,往往會導致原本已經談好的定增項目遲遲無法得到證監會通過,最後導致定增失敗,例如2010年的房地產。

上述四個指標,重要性逐級下降。最好的套利機會是:處於猴子市(或熊市已經持續了2年以上)+二次增發+大股東積極認購+跌破增發價。後面保住增發價的概率非常高。

為了保住增發價,上市公司才采取各種手段來釋放利好,例如通過會計粉飾讓業績短期內暴增、在炒年報和中報行情時宣布高送轉、宣布集團整合計劃。。。總之,只要該手段不需要花大錢,就會采用(本來就因為沒錢才來圈錢的)。

例如恒定天鵝。2010年11月27日宣布定增,價格為6.14元。大股東承諾認購30%-48%之間的數量。10年12月-11年2月份期間,由於大盤不好,股價首次跌破了定增價,但很快就被大股東拉了起來。但由於證監會遲遲沒批下來,大盤又變得越來越糟糕,結果在2011年5月份,股價再次跌破定增價,公司被迫重新開會修改定增價: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定價基準日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議公告日(2011年9月14日),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即5.01元/股。2012年1月29日,證監會終於批準,但此時股價已經跌到3.74元。但股價很快就從底部一直飆到5元以上,正當大家都覺得莫名其妙時,謎底終於揭開:2012年3月13日,公司發公告:根據實際控制人央企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指導意見,保定天鵝“十二五”發展規劃總體發展定位為恒天集團新型纖維材料業務板塊的核心運營主體、資產整合平臺。趁著利好,公司趕緊於4月27日完成定增。完整後,公司失去了護盤動力,且當時整個市場處於熊市階段,股價很快就從高位一直跌。有人可能會疑問:那大股東和定增者豈不是被套住了嗎?由於普通定增參與者鎖定期1年,大股東鎖定3年,因此在解禁來臨之前,大股東是沒有護盤動力的,也沒必要護盤,只需在解禁後把股價拉回定增價之上就行。





在上述這個案例里:1、大股東積極認購;2、被迫修改了一次定增價(相當於二次增發)。3、跌破定增後通過機構把股價拉起來,然後釋放利好忽悠散戶接盤(好讓負責護盤的機構可以收回成本)。4、這個定增方案是在熊市前期開始出臺,因此保增發壓力極大,大股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增發成功。

從這個案例里,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幾個規律:1、首次跌破定增價,股價往往會有一次修複性行情(不管處於熊市哪個階段,也不管最後保增發價能否成功),但別對反彈高度抱有太高期望,通常回到前期壓力位時,就會再次回落。2、假如第二次跌破增發價,千萬別參與,說明大股東已經無力把股價維持在定增價之上。特別是那種每次回調碰到定增價就再次受阻下跌的走勢(恒定天鵝就屬於這種)。3、假如證監會審批通過,基本就意味著公司要馬上開始搞定增了,因為在熊市里拖的越久,不可控因素就越多,假如發現公司開始釋放利好,往往就意味著護盤行動已經開始了。4、參與這種搶反彈,必須在定增實施完畢就走人,因為此時還處於熊市,大股東沒辦法把股價長期維持在定增價之上。5、在牛市里很少會出現定增實施以前就跌破增發價,因此這個定增價可認為是股價的安全價位,跌到這附近時,不要急於割肉,後面大概率會觸底反彈的。

又例如海南海藥,10年9月推出定增,11年1月跌破後快速反彈,之後在前期阻力位就回落,5月再次跌破定增價,一直到了7月22日才獲得證監會通過,公司在8月8日公布半年報,凈利潤大增59%,趁著利好,公司趕緊於8月16日實施定增。之後股價就一蹶不振了。



最後要特別強調幾點:1、大股東不是萬能的,假如遇到特別不好的行情,他也有被套牢的時候,於是有些時候你會看到大股東全額認購,但是最後股價還是跌破了增發價,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還是會有的。2、股市沒有100%成立的規律,這里所列的指標和方法只能保證大部分案例符合上述規律,千萬別把任何教材當成《聖經》來膜拜。3、萬一你遇到“特例”,唯一能拯救你的就是倉位控制和止損。

第四篇將講述參與定增的資金開始解禁時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機會,以及如何避免踩雷。

附前幾篇文章的鏈接:

市值管理綜述: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25345

定向增發第一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69691

定向增發第二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030361




@億利達   @方舟88   @今日話題

港股周策略:短期波動帶來買入良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93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13 17:48 編輯

港股周策略:短期波動帶來買入良機?
作者:王漢鋒 劉剛

上周H股市場波蕩起伏,國內放松按揭貸款利好政策與全球(尤其是歐洲)經濟增長放緩憂慮令投資者舉棋不定。另外,海外市場表現不佳以及香港地區局勢持續動蕩也對市場投資情緒產生了負面影響。MSCI中國指數上周整體下跌0.1%。具體到各個板塊來看,綜合金融與可選消費板塊領漲,而能源板塊表現落後。



市場前景展望:建議在市場波動中開始布局。H股市場在逐步消化全球風險偏好回落的風險並等待香港“占中”事件平息中已經觸及7月底以來新低。在市場經歷了顯著拋售後,我們預計未來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認為中資股票市場相較於其它發展中國家股市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包括:

(1)政策應對空間充裕:目前國內利率與存款準備金率處於高位,而通脹短期內仍不足為慮,因此中國在穩增長和應對全球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方面政策調整空間充裕,有望成為發展中國家股市中的“安全港”;

(2)H股較低的市場估值水平已經反映了市場悲觀預期,表現為MSCI中國指數目前動態市盈率與MSCI亞太指數(不包括日本)的折價程度持續處於歷史高位;

(3)改革持續推進:市場短期波動不會危及到我們中長期樂觀預期的基礎(即持續改革將重塑中國經濟,並導致相對較高的風險溢價出現回落)。短期來看,四中全會可能於10月20-23日召開,滬港通有望在未來幾周正式啟動。



盈利預測與估值:MSCI中國指數目前12個月動態市盈率約為8.9倍(非金融板塊目前的動態市盈率為12.1倍),與MSCI亞太指數
(不包括日本)相比存在27%的折價。


流動性與市場情緒:上周(截止10月8日)中國和香港股市再度出現資金流出,流出規模近10億美元,但9月底以來港元對美元
出現明顯升值,表明市場風險偏好可能在逐步回暖。內地方面,中國央行上周向市場註入資金160億元,長期國債收益率與票價貼現率均持續走低,凸顯出流動性依然寬松。




投資建議:為反映最新市場變化,我們調整了H股策略首選組合,剔除現代牧業(01117.HK),新加入蒙牛(02319.HK)。另外,我們將在新發布的國企改革主題報告中對潛在國企改革受益標的進行了調整。我們繼續關註滬港通和國企改革主題受益標的。

重點關註事件:建議投資者關註本周公布的9月份CPI、PPI、貿易以及貨幣統計數據。另外,國內改革進展和潛在政策調整也值得關註。

(本文作者供職於中金公司)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