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指數化策略 行動機器
來源: http://xueqiu.com/3110811825/31826914
80後微散一枚,由於工資微薄,投得太少,說自己是小散都有點太看得起自己了。從拿第一份工資開始,我都在重複做著一件事:把大部分的工資都買成股票。我的策略是這樣的,建立一個50支股票組成的指數化的投資組合,然後適時地進行加倉,同時每年分紅後進行再投資。有人說什麽“把有限的雞蛋放進幾個籃子里,然後看好”對我來說有點不現實,因為我沒有能力分辨籃子的優劣,我認為投資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忘記想要靠投資發財的想法,財富穩步增長就行,慢點無所謂。
現在的持倉是這樣的,如圖(可能很多人看了以後都會覺得我是個奇葩):

對於一個投資剛剛兩年半的微散,本人對自己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期望比較低的緣故吧?)
選擇指數化的原因不難理解,作為一個微散,我不迷信自己的選股能力。基金經理都做不好的事,我沒理由比他們做得更好。準備開始投資前反複看了很多書,《戰勝華爾街》《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超越金融》《貨幣金融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都是非常棒的書,但書中的內容更像內功心法,需要內化,難以實踐。直到看到了約翰博格的書,才找到了方向。
我有一些自己的標準,可能就是看《戰勝華爾街》這些書時候形成的。下面簡單羅列一些:
分紅(豐厚的分紅代表著企業有著雄厚的財務實力,不需要為了保證下一年的生產投入大量的資金。漲得再好的鐵公雞我也不要,中國沒有伯克希爾哈撒韋。)
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率不能低於20%,毛利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企業在行業中的定價權,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
凈利率(看完毛利率,再看凈利率,可以大致看出企業的運營效率。)
非流動負債(我很在意這個,企業不欠人錢才能熬過這段經濟不景氣的日子。不過如果非流動負債是可轉債的話,我還是會考慮的,因為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時候根本沒想到要償還?)
不能是房地產行業,包括建築材料一類的行業。(這是非常諷刺的,因為我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我一直不看好這個行業……)
簡單的產品(那種需要不斷設計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的企業難以長久。)
壟斷、特許經營權(傻瓜都能經營好的企業是我非常喜愛的,所以我會看上一些以城市命名的企業,XX水務、XX電力、XX高速、XX燃氣,這都是我的標的之一。我知道這都是低層次的壟斷,但這恰恰是最容易分辨的壟斷形式,並且這些企業真的很賺錢,分紅又多。)
大股東持股(大股東應該有絕對的控制力,否則公司誰說了算?)
凈利潤(前景再好,沒有真金白銀入賬一切都是浮雲。)
不能曾經是ST、*ST(我有點強迫癥,別告訴我你已經從良了……)
還有一些類似市盈率、市凈率估值就不提了……
按照上述思路篩選下來,符合的要求的股票組成一個股票池,之後挑估值合理的買。構建了一個組合以後就只要等著發工資和分紅就行了,然後就是再投資。
我的這種策略怎麽樣呢?大家說說看,我需要你們的指點。
最後挑自己最喜歡的幾個公司艾特一下。
$老板電器(SZ002508)$ $東風股份(SH601515)$ $寧滬高速(SH600377)$ $福耀玻璃(SH600660)$ $白雲機場(SH600004)$ $法拉電子(SH600563)$ $宇通客車(SH600066)$ $民生轉債(SH1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