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写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857


——对南方周末财经人物报道的一点思考

文/张华



一年前我在《南方传媒研究》写过一篇文章《财经人物报道的八点体会》,主要谈的是我在南方周末做财经人物报道一年多的心得,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之后 很长一段时间,我思考更多的是价值观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而不是其他?

如果仅仅认为是热点人物就值得做,我觉得肤浅了些。一份报纸,一种报道,应该有它一以贯之的风格和立意。拿财经人物报道这种产品来说,我在2008 和2009两年间,做的人物多是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企业家或枭雄,如陈发树、杜双华、李兆会、牟其中等人,那时一直有一个担心,就是持续报道这种财富动辄 以百亿计的人物,是否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视觉疲劳,毕竟,这些人离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创业者的距离实在太远了,“与我何干焉?”

以财富多寡将财经人物分为大人物和小人物有失偏颇——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小人物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在这里,我姑且仍然这样通俗地划分), 这正是彼时我的困惑,遂开始有意关注小人物,譬如我和同事合作了《股市600倍暴富神话降临失地村庄》的封面报道,描述了福建紫金矿业周围一群人,他们是 最幸福的失地农民,最烦恼的百万富翁;《台商回台上市前传》展现的是东莞台商在两岸ECFA签署预期下纷纷希望到台资本市场吸金的变局……

但是2010年过了几个月后,我的想法又变了。我觉得,还是应当聚焦于大人物。为什么这么快时间又有180度的大转弯?主要是两宗众所周知的财经案 件的后续演进触痛了我——一起是力拓案,一起是黄光裕案。

力拓案的审理,牵连出来了更多染指行贿潜规则的民营钢铁富豪,譬如杜双华、张祥青等人。拿张祥青来说,“唐山地震孤儿+民营钢铁巨富+汶川地震豪捐 (1亿元)者”的角色,使得他成为了一颗纯洁的商界明星,直到被曝牵入力拓案。这个时候,两种声音出来了,一种声音是称“双面张祥青”,一边声音是从他为 什么要行贿的政经生态来分析。第二种声音自然客观一些。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多数涉案的民营钢企虽曾忐忑不安,但很快高枕无忧,因为当一个群体沦陷时,大 家就明了都将相安无事。

再说黄光裕案。黄案牵出郭京毅案,而郭京毅案的审理将新奥集团、苏泊尔等涉案企业也拖出水面。这两家企业的情形均可圈可点。新奥集团是民营燃气和巨 头,美国能源部门朱棣文2009年中来中国,还专程到新奥参观,它被曝入郭案后,第一时间就通过有关部门向传媒下发通知:不得对其行贿事件进行报道,能量 之大可见一斑;而苏泊尔涉案值得揣摩之处是:一起充分竞争行业企业的并购案,为什么还必须要向商务部门行贿呢?

所有这一切都引人深思。这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生病了的问题。中国的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安全感,是成反比的,规模越大, 安全感越小。所以便滋生上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看起来荒诞但非常现实的案例。这正是我觉得最值得报道的财经人物是所谓大人物的原因之一,他们折射的是中国 政经体制急剧变迁的悲喜剧,和整个社会财富观蜕变的大时代。

这一点其实也和《南方周末》整份报纸的定位有关。“在这里,读懂中国”,做财经人物也应当与此相吻合。切口要小,但寓意不能浅。对读者群来说,《中 国企业家》杂志可以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为富人代言的立场,《创业家》和《第一财经周刊》分别明确地针对创业者和办公室财经人士,《南方周末》的读者则是希 望能从这一张新闻纸中听闻到时代洪流原生性的声音和气息的。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和第一个10年将会有本质的不同。这句听起来非常空洞,但是很值得玩味。以前的魑魅魍魉大都是半潜伏状态的,而现在则纷纷 大张旗鼓地到台面上争地盘。《南方周末》的财经人物报道如果立足于小人物,故事可能很精彩,同时也不是不可能将大的利益图景融到其中,但仍会有一种隔靴搔 痒的感觉。就好比一个地方有条变态的规定:农民球员不能到城市的足球场踢球,后来这规定废止了,你迫不及待地试图还原出其中的悲喜剧,却未曾料到整个裁判 体系已经被一位城里人牢牢控制了。

这个比方并不恰当。但意思大抵如此。如果有两篇报道组成一个专题,一篇写控制这裁判体系的这位“大人物”,一篇写小人物悲欢,倒是不赖。两篇融成一 篇也不是不可以,就怕遇到作者是位完美主义者,要把前者的前世今生和后者的悲欢离合揉合一起,结果最后弄成了一个四不像。

絮叨了这么多。还是要对“大人物”和“小人物”只具相对性说明一下。中国有太多貌不惊人一直被忽略的大的财经人物了,他们是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 蒙(Hermann Simon)笔下的“隐形冠军”,对于这一类人物,我觉得同样应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的生态和商业模式,以及一直以来被遮蔽的东西。譬如中国的民营 医院产业,为福建莆田几大家族绝对控制,他们是如何野蛮生长和成势的,又比如今年4月我写过的在中国殡葬业掘金并将公司带到资本市场的刘添财,为什么中国 第一起殡仪馆改制案例的发起人和受益者是一位台湾商人呢?

一言以蔽之,任何新闻产品都应当有所取舍。如果非要做一选择的话,大人物比小人物更适合南方周末的财经人物报道。取舍不是做加减法,而是方向和价值 观的笃定,基于这一理念的格局反而要大,视野要拓宽,不可作茧自缚,否则没有写出力透纸背、有张力的东西,反而自己把自己给遮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46

【乾貨分享】布蘭科:創業者如何約見大人物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916.html

傑森是我認識幾十年的一位創業者,今天他來到了我的農莊拜訪我。他剛剛把自己的公司高價出售了,現在正在考慮下一步打算。因為他不在硅谷,所以他想利用電子郵件認識一些硅谷的投資者和企業高管,並且交流一下看法。

我每天都收到上百封電子郵件,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說「我要和你一起喝杯咖啡,聊聊我的想法」,或者「我有事向您請教」。為了躲避這種煩擾,我現在不得不對這種郵件進行過濾了。所以我就很好奇,傑森到底在通過什麼方式跟那些大忙人建立聯繫呢?

「哦,我說我有些想法,能否一起喝杯咖啡聊聊。」我這時意識到大多數創業者確實不知道如何讓那些大忙人注意自己,並與其會面。

硅谷有一種「互助文化」,不要求任何回報的情況下,我們儘量互相幫助。這是一種出現在1960年代的文化。當時因為半導體業務面臨強大的外部對手,所以同行會互相幫助,來共同解決芯片製造過程中的各種漏洞。這種文化在1970年代的「家釀計算機俱樂部」中繼續保持,並一直延續到今天。不過情況也有點變化,就拿我來說吧,因為我一直在教學生創業,所以我的會客清單第一位的肯定是我目前的學生,然後是以前的學生,然後是我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最後才是其他不相干的陌生人。但是現在,我已經教過了一千多名學生,所以每天我的約見請求還是過於多了,多到我實在無力應對。(我曾經想通過更進一步的要求來過濾這些邀約:一定要在我公司見面,邀約者所在工作地點必須距離斯坦福大學一小時車程之內,但是這都已然不夠了。)

所以,我又想了用另外的方法來篩選與誰見面。

我不是一個投資者,所以我不是來找創業者進行投資交易的。這些創業者找到我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可以為他們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如果我有無限的時間,我會接受所有「喝杯咖啡吧,我有個點子」的邀約。但我顯然沒有這麼多時間。所以我現在會優先考慮的是:誰能給我提供一些回報。

不,我說的可不是錢,也不是股票。我指的是,誰能教給我一些我不知道的有趣東西。所以,如果有聰明點的創業者對我說,「我想跟您喝杯咖啡跟您交流一下想法,我剛學會了關於某個行業或領域的知識,我想跟您說說。」我一定會欣然接受的。

這樣,對我來說,見面就從一個單向地向對方分享的事情,變成了一個雙向互相學習的過程。我的這種要求,無疑對邀約者提出了新的挑戰:這迫使他們去思考,他們有什麼東西值得分享,並且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分享給他人。

雖然這聽起來像一個「如何獲得與喬布斯會面機會」的噱頭,不過有意思的是,這種「雙向交流的會談」,也可以用於創業者們尋找客戶,我每次都跟我的學生們說:「不要只是詢問你的客戶什麼時候有時間,而是要讓他們相信,和我交談可以得到有用的技能和知識。」

相信我,這種方法會在約見大忙人時增加很多勝算的,無論你要見的人是投資者、公司高管還是退休創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39

【書介】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1.html

我和小學同學飯聚,天南地北閒聊間,我發現同學的父母雖是教師,思想卻十分開明,沒有將「世俗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給予很大的自由度,只求他們生活愉快。一家人樂也融融。

飯聚之後,我想起早陣子看過的《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那時,我暗自下決定:如果未來有孩子,一定會讓孩子看這本書。(這似乎是奇怪的讀後感...)(笑)

為甚麼?作者金蘭都就似是幫父母教導子女。

他沒有論斷人,也不會將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別人。

這本書不像坊間的只專注一件事。金蘭都談及的範圍很廣,包括求職辭職、工作態度、戀愛婚姻、兩性相處、待人處世、人生哲學等,像朋友般和讀者聊天。他沒有既定立場,亦不會論斷(judge) 人,只是分享聽過的故事,提供多個思考角度和處事方法。當中沒有對錯,只有提點,讓讀者衡量輕重。


去年,我看過他另一本紅遍亞洲,銷量超過400萬冊的著作 -《疼痛,才叫青春》。這是寫給大學生的。儘管我是超齡讀者,我還是享受閱讀的時光。印象最深刻是書中的『人生時鐘』比喻。如果自己有80歲命,對應一天的24小時,以分鐘為單位,那麼每年長一歲就是18分鐘。21歲大學畢業是清晨6時20分,30歲有少許經驗亦不過是早上9時,40歲則是正午12時。現在,想想自己站在幾點鐘?人生仍然是充滿朝氣的上午呢~  甚至60歲也不過是下午6時,還未入夜。

我喜歡金蘭都的文字。雖然沒有強烈的共鳴感,但我感受到他的誠懇 - 真的試著了解年青人,明白他們對未來的疑惑,並且珍視他們的經歷。我見過很多大人輕視年青人碰到的難題和挫折,甚至我有時也會犯這種『錯誤』。金教授卻是先理解,再從不同角度分析,然後加上溫馨提示。

說回《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金教授是寫給『為求生存而吶喊的大人們』。這個形容詞或許誇張了,書中的內容倒是實在。有適合踏足職場不久的大人,也有適合需要兼顧家庭、事業和自我的中年人。

原本我想節錄部分內容,卻發現精彩語句太多,整本書都值得推介。所以,我選了部分喜歡的:
    • 「真正讓你覺得幸福與滿足的東西並非金錢,也不是升職或得到主管的認可,而是自身的成長。」
    • 「生命的留白也有其價值,讓自己放鬆一點也無妨」
    • 「不要像直線一樣前行,美麗的路上沒有直線,無論是對風,還是對河流來說,直線都是一種災害」
    • 「說到貫穿兩點的最短距離,也就是說貫穿兩點的直線只有一條,這是幾何學的常識,想一想就覺得很淒涼,在直線的一生裏,要達到某個點,就只有一條路可走,而且是一條絲毫不能有差錯的、距離最短的路。」
這些顯淺道理,小時候就聽過了,沒甚麼新意。這就是為甚麼我推介整本書(而不是某個章節) - 有上文下理,以及多個真實例子,思緒才能無拘束地延伸。而且,一氣呵成地看書,就似和教授面對面談天一樣,身心舒暢。
張貼時間:,張貼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691

《大人要換腦》Google大神 讓學習大翻轉 台灣想接軌國際 要從知識導向轉進4C

2014-06-23  TWM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惟,讓老師的成就建立在學生拿到高分上;不過在人人都能搜尋知識的現代,每個人更需要的是帶著走的能力,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也需要修正。

撰文‧孫蓉萍

「東北三寶是人參、貂皮、烏拉草。」四、五年級生在讀中學時,應該都背過這句話,到現在都還能琅琅上口。但若你現在還這樣說的話,一定會被笑落伍了!因為早年烏拉草能保暖防寒又唾手可得,隨手就能塞進鞋裡禦寒,但現在物資不虞匱乏,烏拉草這個寶,已經被經濟價值更高的鹿茸取代。

台灣教育特色以知識為導向,但是隨著科技發達,找知識可以求助「谷歌大神」;而且知識會過時,就如「新東北三寶」的出現,當年費盡心思背下來的知識,轉眼間走入歷史。

精算課程時數

思考如何達到最佳效果 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只教「知識」,老師能比得過「谷歌」嗎?時代不同了,老師們要傳授給學生的,應該是「帶著走的能力」,而不是隔幾年就過時的知識。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現在世界主要潮流是以『能力』導向,包括美國、澳洲等國都是如此,但是台灣教育還是以知識為導向。」尤其,台灣中學幾乎要把這輩子所有的知識學完,數學從幾何、向量到微積分,英文所有文法從淺到深,每一個重點都要教到。

當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知識,結果跟不上的學生被老師放棄或自我放棄,從此對學習敬而遠之。今年國中會考結果顯示,全國考生二十六萬多人中,約九萬人英文和數學落在待加強的C級,可以預見,其中只有極少數人未來會對英文與數學重燃興趣。

四月底剛公佈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中,也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多元適性和彈性的能力;但是,課綱是課綱,以目前課程設計來看,這些課程與核心能力間缺乏關聯性。

陳超明說:「各國在設計課程時,都會依照科學依據來排課。例如有調查結果顯示,外國人學習英語時,上一千二百小時的課就能溝通無礙,那麼假設我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上英語,到高中畢業的十二年之間,每年應該上多少小時英語課就非常清楚。」但台灣的課程設計,沒人可以提出學生們上什麼課、上多少時數、可以擁有什麼能力。現在,誰來決定上課時數?多半是由各科教授決定,而每一科教授都認為自己本科很重要,到最後只會把所有時數都塞滿,而且還有人認為時數不夠。

重視思考過程

如果方向正確 即使答案算錯也不扣分教育要達到能力導向,老師是靈魂人物。台灣傳統的教學法,就是老師在上面講課,照本宣科,認真的同學專心聽講、寫筆記,聽不懂的乾脆趴下來睡覺。對照美國等其他國家,上課由老師自行決定教材,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筆記,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黃乃熒認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為老師可以看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內容和進度,不會為了給家長一個交代,而永遠在趕進度。

以歷史課為例,同樣是二次大戰,台灣老師的授課方式是在課堂上講解教科書上內容,要求學生熟記相關人物、年分、來龍去脈等,以因應未來考試。換成美國課堂,老師可能要求學生們針對某場戰役先做研究,在教室內或課後互相討論,自然就能培養出對歷史的思考和批判能力,特別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再深入研究二次大戰史。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容易有自己的想法,不會人云亦云。

美國教育重視的是思考過程,而不是標準答案。黃乃熒回憶說:「我在美國讀書時,因為不習慣用電子計算機,考題的數字又很大,經常按錯鍵,以至於答案錯誤;不過老師看我的演算過程正確,就不會扣我分。」當然不是每個學生程度都很好,遇到跟不上的學生,美國會有補救教學,而且作法和台灣很不一樣。

黃乃熒指出:「美國學校補救教學中心的老師和教材,都和原先不一樣,這樣才有效果。因為知識是冰冷的,教育是教『人』,不是教『物』。學生要接受一位老師的知識,一定要先接受他這個人;如果學生討厭這位老師,這位老師就無法進入他的世界,不可能教會。所以一名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如果面對的是同樣的老師,也就很難期待有所突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 Bloom)把教育目標中的認知領域分成三級,最底層的是記憶和理解,中級是分析、綜合、批判,最高階的是應用和創造。美國之所以有那麼多創意人才,原因之一即是採用這樣的教育模式,讓一般人習慣思考。台灣人在記憶和理解這一層奠基深厚,也是一種優點,只是要進一步發展,勢必要再往上跳一個階層。

老師也要進修

靠評鑑制度養成老師積極提升的習慣比起填鴨式的教育,老師要自行規畫和設計課程,難度其實更高。關於如何提升老師的能力,台大師資培育中心教授王秀槐建議:針對初任教師,實施引導方案(Induction Program)。她解釋說:「初任教師可塑性最高,吸收新知能力最強;而他們的經驗比較不足,透過一些培育計畫,他們的能力可望呈跳躍性地升高。由於規定三到五年後會評鑑一次,這段期間內,他們會戰戰兢兢地努力當一位好老師,逐漸養成習慣,以後即使不再有評鑑的壓力,老師們也總是會積極進取。」傳統的教育重視3R能力,也就是讀(reading)、寫(writing)、算(arithmetic),但是隨時代演進,加入4C才跟得上世界潮流,亦即溝通(communication)、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合作(collaboration)和創新(creativity)。老師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時時記得與這些目標連結。

王秀槐曾經到中國觀摩教學,兩相比較之下,她發現:台灣老師有心想讓課程活潑而帶學生做活動,但這些活動內容設計往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中國老師不一樣,他們會從課程最基本的設計原理開始,就不斷問「為什麼」,絕不偏離目標,也能有效達成教學目的。

台灣教育常被批評為死板,而美國教育也有令人詬病之處,王秀槐認為理想的教育模式,應該是中西合璧,採取雙方的優點。「東方人的品德教育很好,我們的學生負責、努力、有紀律,德行佳;另一方面,西方人以心智取向,教學有彈性,有自己的見解。」兼具兩者優點,將是提升台灣教育最好的解方。

除了聽說讀寫 還要溝通、創新能力──各國訓練學生各項能力的標準澳洲 歐盟 美國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

3R能力

(讀、寫、算)● 應用數學概念及技巧的能力● 應用數學與科學的基本能力● 學習如何學習● 具備基本學科內涵● 學會求知

4C能力

(溝通、批判思考、

合作、創新)● 蒐集、分析與組織資訊的能力● 溝通表達與資訊傳達的能力● 規畫及組織活動的能力

● 團隊合作的能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母語與外語溝通能力● 具人際、跨文化以及社會能力

● 具備企業與創新精神

● 文化表現

● 學習與創新:

創造與創新、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溝通與合作● 生活與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進取心、生產力、領導能力● 學會做事 *

● 學會共同生活

● 學會自我發展

● 學會改變適應

ICT能力

(資訊、溝通、技術)● 應用科技的能力● 具數位能力● 具資訊、媒體與科技素養● 學會做事 * 註:* 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的意涵包括「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與「創新、創業精神」等面向,故分為4C與ICT兩類。

資料來源:《從3R到4C:淺談21世紀能力的發展與趨勢》,資策會數教所╱黃子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0

元大人事大地震 馬家推動世代交替

2014-07-17  TNM  
 

 

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杜麗莊夫婦,6月30日經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預估7月底、8月初,就得因結構債案入獄服刑,元大集團正式交由2個兒子馬維建、馬維辰掌理。

本刊調查,去年中馬家醞釀人事大換血,今年7月,元大金控旗下逾20位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異動,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大搬風,世代接替意味濃厚。

今年五月,馬志玲次子馬維辰低調與主播林家琪結婚,這個喜訊讓馬志玲、杜麗莊樂在心頭,但隨後馬志玲夫婦心中的另件大事,卻讓二人心情跌到谷底。

父母將囚 兄弟大整頓

九年前,馬志玲及時任元京證券董事長的杜麗莊,涉嫌將旗下元大投信股票賣給上市的元京證券,轉嫁結構債損失,致元京證券股東損失四億四千萬元,二人因而吃上官司。去年馬志玲夫婦遭高等法院各判處七年四個月徒刑,二人再上訴,但今年六月三十日最高法院駁回,若申請再審等法律救濟不及,身價上百億元的馬志玲夫婦,最快將於七月底、八月初入獄服刑。馬家面對遽變愁雲慘霧,但馬維建、馬維辰兄弟早已在接班位置定位,並大動作整頓人事。本刊調查,去年六月,元大金首任董事長顏慶章下台,馬維辰上台任董事,兄弟倆就醞釀人事大換血,希望員工更年輕化、國際化。六月十一日,資產金額高達七千八百億元的元大金控,內部即傳出,即將公告集團旗下超過二十多位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將在七月大調動,震驚近萬名員工,因為這是金控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異動,背後主導者就是馬維建、馬維辰兄弟。

仿京城銀 換血拚獲利

「老臣是父親輩(馬志玲)在用的人,行事作風保守,多希望安穩過日,不如年輕人好溝通,但二位公子(馬維建、馬維辰)不想這樣下去。」知情人士透露。近年來,國際金融大環境變動快速,像是人民幣匯率一下子由升轉貶,元大金原有的經營團隊在應變速度上,常常顯露出「力不從心」。元大金高層指出:「去年一月,債券部門獲利還挺高的,但一個利率的變動,債券就吃虧,二月的獲利數字變難看。」消息人士指出,馬維建、馬維辰兄弟看到京城銀行改革成果,決定大刀闊斧進行組織重整。京城銀行原本是一家分析師眼中「呆帳多、股價低」的銀行,自二○○九年戴誠志上任董事長,在金融海嘯時重押高收益債券,危機入巿,股東權益衝高到近二○%,成了一家賺錢的小而美銀行。這番能耐令元大馬家看得咋舌。知情人士說:「元大馬家希望專業經理人,能以京城銀行為榜樣,提高資金的效益。」

請將操盤 老臣怨聲起

馬維建兄弟深諳提高效益,必須仰賴專業經理人,著手人事佈局。去年十一月,元大馬家請動前華南金董座王榮周,時任元大金董座的老臣申鼎籛旋即讓位。王榮周操盤半年多,進行組織重整,新設國際、法金、資管、電子商務等四事業處及商品審議委員會。七月,即展開人事大調動。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原本跟隨馬志玲數十年的元大證券的老臣,包括元大金控的核心事業元大寶來證券董座申鼎籛、總經理林添富,分別調動擔任元大金控總經理、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申、林二人所留職務則分別由原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與執行副總賴宗武接任;原金控總經理王正新,則調任元大人壽董事長,專責擴大元大人壽的資產部位。至於今年二月才出任元大寶來投信董事長杜純琛,是杜麗莊的弟弟,這回,轉檯元大投顧任董座。他所留下的原職,則由年度績效達成逾一五○%的原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林武田出任。這些都突顯元大馬家二代接班後,老臣角色轉淡,換上有戰績的新生代出頭。過去,元大金原有的人事佈局,側重在證券的經紀業務,這回人事安排予以打破,並強化銀行與人壽的專才。元大人事大地震,展現少主接班的新氣象,但也震得老臣埋怨聲起,「這些董事長、總經理,在不同的子公司如證券、期貨、投信之間調動,並非自己熟悉領域,如果交不出成績單,自然遭淘汰。有些老臣心裡不舒服,但礙於退休時間快到,也就閉緊嘴巴。」元大人私下透露。

賀董立功 高昇受矚目

三年前,元大金與開發金搶親寶來證,元大金以總價超過四八八億元勝出,穩坐龍頭券商寶座。由於,元大金對寶來員工承諾三年的工作保障,到今年十月到期,屆時原寶來員工去留,也備受關注。促成元大、寶來證券合併的幕後推手,是出身自紡織廣豐賀家,又十分熟悉國際巿場的賀鳴珩,他在這次高階人事換血中,最備受矚目。「外界傳說,賀董(賀鳴珩)明升暗降,其實,他出任元大金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元大寶來證券,絕對是高昇。他幫元大金把期貨交易所股票,賣給歐洲期貨交易所,可說大功一件。」知情人士說。由於寶來證、寶來期併入元大金旗下證券、期貨後,導致元大金合計持有台灣期交所的股權,已超過法令規定的上限五%,金管會要求,必須在二年內將超過部分售出。對此,元大人說:「會想買期交所股票的人並不多,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去年底,經由賀鳴珩的穿梭,元大金將旗下所持有期交所五%股權,以每股約一百元賣給全球排名第二大的歐洲期貨交易所,獲利新台幣十一億一千六百萬元,還創下國外期交所首度參股我期交所的首例。賀鳴珩對本刊說,元大金以證券為核心,但國內證券分點已趨飽和,最近元大金買下韓國東洋證券,淨值逾百億元,這些國外佈局都需要更年輕、國際化的人才。而他的發言多少透露馬家二位公子的思維。

弟弟主政 哥哥管國貿

馬家少主佈局人事大換血,成效還待時間證明,但二老入監服刑迫在眼前,馬家人的心情很難調適。曾任元大證券董事長的杜麗莊,一路陪伴丈夫馬志玲,「面對官司,這二年來,她(杜麗莊)一直有在做心理準備,但她最擔心九十多歲的婆婆與她的先生,馬先生(馬志玲)現在根本離不開她。」馬家友人說。一九七四年,馬志玲父親以債權人身份接下元大證券,交由馬志玲經營。馬志玲擊敗老牌的新光、日盛,一九九三年拿下證券龍頭寶座,且一路併購坐大。二○○一年,各大金融家族成立金控,元大錯失機會,直到二○○五年入主復華金。然元大馬家在扁執政時代入主金控,因與扁家往來,身陷官司,先是馬志玲夫婦涉入元大投信結構債弊案,接著馬維建及馬維辰也因洗錢案被告。為此,馬維建及馬維辰請辭元大金董事及總經理、營運長職務。迄今,馬家僅馬維辰無罪,任元大金及元大銀行、人壽董事;馬維建則因洗錢案,二○一一年被判處八個月、緩刑二年,依金控法令,五年內不得擔任金融機構負責人,他現任國貿董事長、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過去,馬志玲脾氣火爆、杜麗莊個性柔和,相互搭配;現在則是換馬維建扮白臉、馬維辰唱黑臉,接下父母的棒子,帶領元大集團。

馬維辰 小檔案

出生:1970年現職:元大金控、元大銀行、元大人壽董事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商學系畢業經歷:奇唯科技執行長、元大建設執行長、復華銀行副董事長家庭:已婚

馬維建 小檔案

出生:1967年現職:國貿大樓董事長學歷: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企管所碩士經歷:元大證國際部副總經理、復華證金董事長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興趣:畫作收藏,趙無極、林風眠等作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7

我的投資觀 天爵大人

http://xueqiu.com/2413680152/30535824
要點:

  1.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2.敬畏市場,避免陷入精確估值的誤區

  3.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尋找質優價廉的股票

  4.懶惰致富是戰略層面的,戰術層面應持續學習

  5.善於利用他人的智慧

  6.反思精神及其適用性

  7.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

  8.認識到錯誤後,應及時改錯

  9.長期持有是手段,不是目的或者榮耀

  10.悶聲發大財

附:我的持倉組合

  (一)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投資本質上是一場概率遊戲,這是因為股票價格向價值回歸的過程在時間上存在無序性,在結果上也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適度分散表面上看是毀滅持有價值,實際上卻增加了價值回歸實現的概率。無論一家公司多麼優秀,你多麼瞭解這家公司,總有些事情是難以預料的,恰如人的一生注定會遭遇意外事件,一家公司在漫長的歲月中也會遇到難以預料的情況。對於那些擁有寬闊的護城河或者說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它們終將走出困境,重新恢復增長,但是當麻煩發生的時候,公司的市值會受到衝擊,長線投資者至少也會付出機會成本。所以適度分散這個原則強調多少遍都不為過。

        適度分散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由於價值回歸的無序性,你的投資組合中總有股票先漲起來,這樣你就能夠更加從容的在不同股票之間騰挪。其實你持有的股票越多,遇到好事或者蒙對的概率就越大。可是如果不注意適度原則,一味的追求廣泛撒網的話,也會導致整體收益率被攤低,同時容易把那些你不太瞭解的生意買進來。因此,儘可能多的買進你自己能夠理解的質優價廉的生意也許是個好主意。

  (二)敬畏市場,避免陷入精確估值的誤區

        成熟心智模式的基礎是敬畏市場,承認自己的渺小,而估值從態度上就不符合這種精神,它更多的是由內而外的的劃定而非由外而內的聆聽。(@茅台03 語)

        大家都是聰明的投資者,在買進一隻股票時,總要弄清楚這個股票真實的價值是多少,因為只有弄清楚值多少錢,才能夠得出高估或低估的判斷。在評估股票價值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最常見的市盈率法,市淨率法,市銷率法,市值法,市盈率成長率法,現金流折現法,大多數投資者會選擇其中的幾種來綜合判斷,更有人甚至自己獨創一套估值方法。我想說,其實所有的估值方法都無法趨近於真實價值,即便是毛估估,最終的結果常常也是不靠譜。比如大家公認的現金流折現,估值過程中有十幾個變量,折現率設定多少對最終的結果影響非常大,而且未來現金流總額也是動態的。

        最佳策略恐怕就是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聰明,市場是難以預料的,如同難以預料的生命旅程。在我們認定了一隻股票的真實價值後,請一定要保持謙卑,當心這個目標價會誤導你自己。

  (三)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尋找質優價廉的股票

        人和人之間生來就是不平等的,行業之間也如此。有的行業天生就容易賺錢,而有的行業想要生存都步履艱難;有的行業就是容易積累現金,而有的行業最終賺到的卻是一堆廠房和設備。因此有些投資者會規避對某些行業的關注和研究。我認為,絕大多數的行業都可以投資,只要價格合適。有人打死也不買銀行股,但是當銀行股的股價低於賬面價值一半時,難道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機會?這幾天交通銀行因為混合所有制這個題材暴漲,在股價上漲之前,股價只有淨資產的6折,恰如@風無雅 所說的,已經跌了那麼久了,又不貴,稍微給把火就會燃起來。再比如有些投資者不屑於投資工業股票,誠然工業製造和加工是苦逼的行業,但是其中不乏具備成功因素而且價值被嚴重低估的企業,比如與國內國際同行相比成本具備明顯優勢的福耀玻璃,比如具備一個利基市場的萬華化學,比如處
於中國非常規油氣開採潮前夕的傑瑞股份。我想說,投資幾乎沒有禁區,禁區只存在於你的內心。

  (四)懶惰是戰略層面的,戰術層面應持續學習

        能力有個圈,但這個圈並不是我們固步自封的正當理由,不懂的完全可以學習,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招股書,年報以及有深度的研究報告持續加深對一個未知行業的瞭解,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此以往我們的能力圈就會不斷得到擴展。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再補個橫批「業廣惟勤」

        把價值投資說成是懶人投資法是極為不恰當的,這是因為在戰略認識上,應該重劍無鋒大巧無工,應該淡然面對賬戶市值的得失,應該避免頻繁操作。但是在戰術實施上,並不是簡單的買進並持有,然後一勞永逸就可以了。我敢說絕大多數成功的投資者都有大量閱讀的習慣,都有獲取新知識的渴望。錢難賺,屎難吃,賺錢和吃屎是一樣的,何其艱難,各行各業都如此,股市也如此。

  (五)善於利用他人的智慧

        君子善假於物,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夠掌握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這就造成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精領域。有兩種人能賺錢,一種是自己有智慧,另一種是善於利用他人的智慧,無論你的連續投資記錄有多麼優秀,請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擺低些,要謙虛謹慎,不要非我族類即是匪,你進入股市是為了賺錢,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其他人聰明,所以儘量避免與人爭論,即便不同意其他的人觀點你也可以選擇沉默,不要擺出一副善意的給人家指出一條明路的姿態,多從別人的經驗教訓和思考所得裡汲取營養,也許不經意間你就會從別人的思考中發現一家不曾注意過的優秀公司,進而展開獨立研究,最終有可能完成一筆利潤豐厚的交易。還是那句話,請一定要保持謙卑,就連投資大師巴菲特也經常會徵求芒格的意見,何況我們這些小學生,是不是。

  (六)反思精神及其適用性

        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其投資體系的最終形成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根據實踐經驗和新的思考來不斷完善。因此,投資成功恐怕就需要具備反思精神。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錯了,尤其是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吶喊就顯得更為艱難,我認為價值投資者有一個群體性格特徵,那就是固執,如果大家不喜歡這個詞大家我可以用執著這個詞來代替,因此反思其實很難,反思往往意味著要推翻自己,所以在順風順水春風得意的時候,人
的本性趨向於不作出改變,只有在困境和挫折中,人們才能取得進步,這一點實在是太悲情了。

        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反思就顯得比較容易,我發現有些投資者總是在基於一兩筆交易總結經驗教訓,而且我還發現他經常在總結,這實際上是一種反思過度,我懷疑他根本就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投資體系。反思有風險,認錯需謹慎。

  (七)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

        堅持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是你要十分確定自己堅持的東西是正確的,否則就成了南轅北轍。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投資者在美股和創業板賺的盆滿缽滿,引起我等土鱉滿滿的嫉妒,我們已經很難過了,請不要再來調戲我們了好不好。我注意到有一群人挖苦持有招商銀行8年尚未盈利的@云蒙 ,其實我特別佩服@云蒙 這樣的人 ,因為我自己中間有幾年清倉了銀行股,我深刻理解這份堅持有多不容易。我相信銀行股持有者未來會獲得公正
的回報。另外對那些持有動輒五六十倍PE股票的投資者說,你們真的不曾害怕過嗎,有沒有想起「別看今天鬧得歡,小心明天拉清單」這句話?哎呀呀,我已經嫉妒的眼都紅了,馬上就要失去客觀了,打住。

  (八)認識到錯誤後,應及時改錯

        一旦認識到錯誤,就要在第一時間糾正錯誤,無論這種及時糾正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認識到錯誤後不改錯,或者延遲改錯,這與沒有認識到錯誤有什麼區別呢?

  (九)長期持有是手段,不是目的或者榮耀

        價值投資並不等於長期持有,但價值投資者往往會有很多長期持股。價值的實現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往往很漫長,因為現實中企業經營的變化週期很漫長,市場風格的轉換週期很漫長。所以說長期持有是價值投資過程中經常被採用的一種手段。

        我發現很多投資者有一種誤區,就是如果有人公開表示看好一隻股票後,如果他在隨後的幾年中不再看好這只股票或者賣出了,大家就會把這個人當成叛變者。媽呀,還不允許人家改變啦?也許人家賣出持股是出於資產配置的需要,也許是行業週期趨勢即將逆轉,也許是企業的護城河正在變窄。男女結婚後還允許離婚呢,憑什麼賣掉股票就意味著這個人不能從一而終,甚至道德敗壞呢。

  (十)悶聲發大財

        成大功者不謀與眾。沉默的人有力量。對不起,打了近兩個小時的字,累了,寫不動了,結束吧。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財源滾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03

購併「轉大人」 迪士尼股價創新高

2014-08-18  TCW
 
 

 

老牌動畫電影公司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近來股價節節高昇,八月十一日收盤價八十七‧五美元,創十年來新高,漲幅為十年前的近二‧五倍,投資銀行Stifel將其目標價從九十美元調升至九十六美元。這家已經九十一歲的老公司,是如何找到成長的新動力?

「迪士尼的靈魂回來了!」現任迪士尼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主席張志忠,日前接受《商業週刊》獨家專訪,一語道出迪士尼再度回春的關鍵。張志忠於二○○四年十二月,迪士尼最谷底時加入,見證了迪士尼十年來從谷底再創高峰的歷程。

二○○四年底,一向以歡樂形象著稱的迪士尼,內有購併、董事會、合作夥伴關係不合的危機,對外則面臨YouTube、臉書新媒體來勢洶洶挑戰。「我們是動漫公司,儘管公司形象還是很好,但創意卻不行,」張志忠坦言,上一部迪士尼自創而賣座的電影是《獅子王》,但之後票房成績都不佳。

賈伯斯諷沒創意買皮克斯,把敵人娶進門

面對危機,迪士尼選擇「回到原點」。「你可以擁有長尾策略,但你最好有頭部(原創內容),因為所有營收都在那裡,」這是Google執行長兼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對於長尾效應的重新詮釋,迪士尼則是徹底實踐的信徒。

第一步,就是將敵人變成自家人。二○○六年,當時還在世的皮克斯(Pixar)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譏刺迪士尼是一家「沒有創意的公司」。賈伯斯有資格這樣說,因為當時只要是皮克斯出品的《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等電影,全球票房動輒新台幣一、兩百億元起跳,而迪士尼卻已許久沒推出什麼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面對皮克斯的挑戰,迪士尼最後以七十四億美元買下這個對手。二○○九年,迪士尼又收購漫畫出版公司漫威(Marvel),看中的就是旗下如蜘蛛人、美國隊長、鋼鐵人等共八千個角色。三年後,再度出手買下盧卡斯影業(Lucasfilm),那年恰好是《星際大戰》問世三十五週年,星際大戰系列天行者家族與考古英雄印地安納瓊斯博士,也變成迪士尼一分子。

併漫威展客源用超級英雄吸男粉絲

過去迪士尼一向以溫馨可愛的主題,吸引小孩、女性客戶,如今則透過陽剛味十足的角色,讓男性觀眾也願意埋單進場。然而這些超級英雄角色的創造者,為何願將原創拱手讓給迪士尼?

「漫威、盧卡斯有很好的故事,但鑽石需要打磨才會發亮,」張志忠說,過去漫威也曾將角色授權給索尼(Sony Pictures )和二十世紀福斯影業(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散彈打鳥使角色沒有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迪士尼透過全球行銷平台,將所有相關內容整合,以發揮最大綜效。

此外,迪士尼也充分尊重角色的原味。「我們沒有改變這些產品(品牌)DNA,這是品牌的靈魂。」張志忠表示,找一個很會弄迪士尼的人去弄漫威,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此即使當年購併皮克斯,迪士尼仍放手讓它獨立運作,總裁仍是卡特姆(Edwin Earl Catmull),「只有他們的人才最懂每個角色。」

藉由購併各種原創內容,迪士尼已開展出五個內容系列,包括原有迪士尼、真人電影,後加入皮克斯、漫威和盧卡斯,「這等於一舉吸收了豐沛的故事庫、專業人才與最先進的技術,」電影監製李耀華分析。

專注娛樂產業研究的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爾伯斯(Anita Elberse),也提出同樣觀察:「漫畫英雄似乎是好萊塢電影公司尋求下一個超級強檔商品時,最喜歡的目標。」藉由購併壯大原創內容後,第二步,就是將單一角色變成一個宇宙系統,藉此讓長尾效應尾巴更長。

如《鋼鐵人》第一集說的是普通人變成拯救世界英雄的故事,續集帶出黑寡婦(Black widow)等配角,而黑寡婦又在《復仇者聯盟》參與演出。目前,漫威改編電影計畫已排到二○二五年;盧卡斯《星際大戰》確定開拍,明年底上映。

迪士尼十年間不斷創造原創,養大長尾效應的「頭部」,再衍生至電影、電視、遊戲電玩等多種平台。其他電影過了就沒有了,但消費者卻是三百六十度看到迪士尼產品。

過去迪士尼營收主要來自樂園和商品,但日前公佈的第三季財報顯示,電影製作營收增幅最高,達四億一千一百萬美元。此外,《冰雪奇緣》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也讓迪士尼拿下創立以來首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獎,「大家看到迪士尼起家東西(原創內容)回來了。」張志忠說。

《財星》(Fortune)雜誌最新公佈的「最令人讚賞前五十大企業」排行榜,迪士尼是榜上唯一一家媒體娛樂公司。該公司現任執行長艾格(Robert Iger),日前公佈財報時豪氣的說:「我們不需要向第三方尋求授權,我們全包了。」

從兒童到大人,地球飛到外太空,迪士尼下一個十年提供給人們的產品,仍值得所有不同背景的觀眾們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1

比特幣迎來大人物 「CDS之母」Masters加盟比特幣創業企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13

前摩根大通高管、「CDS之母」Masters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之中。這一次,她的職務是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DAH)的CEO。

DAH是由掉期交易所trueEX創始人兼CEO Sunil Hirani和自營交易公司DRW Trading創始人兼CEO Don Wilson共同創立的。其目標是成為金融資產交易場所,方便投資者以更低的價格成本和時間成本將傳統貨幣和比特幣進行轉換。

Masters認為DAH的業務和自由論者完全摒棄大銀行和大政府的基調並不一致。

自由論者希望一個沒有大銀行和政府的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是和我們的商業模式完全沒有關聯。我們無法想像世界沒有政府和銀行的參與。

有些人認為世界需要做出改變,我們認為所謂的改變是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如今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機遇之中。

Masters承認在進入新領域之前曾經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紐約金融服務部進行過溝通,不過監管機構對其並不看好。

作為摩根大通商品業務主管,Masters是使用信貸衍生品的先驅,她在摩根大通的成功來自於上世紀90年代她對這些產品將徹底改變銀行業的認識。

Cryptocurrency是電子貨幣的一種新形式,這是一種分散的、運行在分佈式計算機網絡上的一種新手段。暗碼技術通常被用來確保網絡安全和個人資金的安全,而開源代碼則為這種分享代碼的協議提供了便利,這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Bitco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17

父女對談《元大人壽董事長王正新 ╳ 人權女鬥士王寶萱 以尊重取代高壓 爸爸總是給我真誠的答案


2015-08-10  TCW

女兒常被說是父親上一輩子的情人。

因為父女之間的互動,比任何感情更親密、自私。

不過世界上也有父親,為了需要的人們,把自私化為無私,父愛變成大愛。

他們看著女兒為弱勢的民眾付出;或在女兒的引導下,完成崇高的使命。

父親節前夕,我們特別要對這樣的父親說:謝謝您!

撰文•孫蓉萍

一位在辦公大樓內思考如何擬出最佳策略的金融業董事長,如何面對一位走入群眾主張公平正義的女兒?

從父女的對話中,不難看出長久以來的身教,遠勝過千言萬語。

爸爸是元大金控策略長兼元大人壽董事長王正新,女兒是投入桃園市第一選區立委選舉的王寶萱,也是繼李焜耀女兒李晏榕參選之外,另一位令人矚目的第三勢力立委參選人。

父女同台接受本刊採訪,「她好像不太需要我的幫忙,從小就很獨立!」父親一開口,頗能聽出王正新想多出一些力,但又要尊重女兒的微妙心態。

三十四歲的王寶萱取得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政治哲學博士學位,後來也在該校教授「全球正義」課程,但一三年因為大埔事件,毅然決然返國抗爭。她說,自己在國際特赦組織(AI)實習時,負責中國的迫遷、酷刑等問題。她看到台灣簽有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居然還發生大埔強拆事件,於是決定回台灣投入人權運動。

金錢觀《

國中就有信用卡,緊急時可使用回台後,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祕書長,同時投入桃園航空城反迫遷運動。有著舒適的辦公環境,看到女兒受風吹日曬東奔西走,還參與抗爭活動,父親的感受如何?怎麼樣的家庭環境,讓王寶萱成為一位熱心公共事務的行動者?《今周刊》特別採訪了這對父女,從他們互動中,可以看到由尊重取代高壓的新一代父女相處模式。

王正新(以下簡稱):寶萱參選我不知道怎麼幫她忙,而且她好像不太需要我幫忙,從小到大她一直很獨立。她不是那種整天抱著書的女生,讀北一女時,辯論社、戲劇社等社團活動占了她很多時間,但成績從來不是一個議題。我不會要求小孩要用功讀書,我只要求他們負責任。不讀書做別的事也可以,但是要知道你在做什麼。

王寶萱(以下簡稱):我在國中或者更小的時候,爸爸就給了我一張信用卡附卡,告訴我「有緊急需求的時候可以使用。」同時他也告訴我,「信用卡有循環利息,不能亂用。」我的同學都很驚訝,說,「你要買什麼都可以刷卡啊!」可是我知道這張卡只是急用,而且刷卡以後一定會報告。

:我相信我的小孩,而且小孩每天看著我們。我們以身作則,不亂花錢,小孩自然不會習慣上館子或到五星級飯店喝下午茶。我的應酬不多,如果需要,我就盡量排在中午,晚上幾乎都在家裡吃飯,一起吃飯,自然就會和小孩聊聊天,相處的時間很多。

:其實爸爸不是很健談,也不會一直說教,不過從小我們家就是任何事都可以討論,我被容許問各種為什麼,而且爸爸不會敷衍我,總是會給我一個真誠的答案。例如小時候我被規定要在晚上十點半還是幾點以前、反正是一個很早的時間就要回到家(這時候在遠處一直默默看著採訪進行的媽媽,忍不住說了一句「哪裡早」??),我很不服氣,但是爸爸說,「不是安全的問題,是家人會擔心。」好吧,那我就能接受,所以我超過十點半會打電話告訴家人,我現在在哪裡。

價值觀《

爸爸給的意見,讓我學會看事情:我認為一個女生如果會出事,就算門禁時間訂八點也會出事,所以幾點回來不重要,但那是她媽媽規定的,她會擔心,所以雖然我認為這種規定無效,我還是要她十點半回到家。

:爸爸不會給我沒有意義的答案。我提出我想做什麼事,同時要解釋為什麼,爸爸在給予意見的時候,我也逐漸學會如何看事情。例如高中時期,我曾經想去參加美國賓州大學在暑假辦的一個課程,有點貴,可是我很想去,所以問爸爸的看法。於是爸爸分析給我聽:「如果你是想學好英文,不如在美國找個地方整整待上兩個月,沉浸在英語的環境裡;如果你是想從課堂上學到東西,兩、三個禮拜學到的只是皮毛;如果你是想去玩,它又沒有什麼遊樂的行程。所以我不建議去。」:我覺得英文沒學好、玩也沒玩到、上課也沒太大收穫,花那個錢不值得。不過旅行對我們家很重要,錢再賺就有了,小孩的成長不能重來,所以暑假我們全家會出國旅遊。寶萱第一次出國是她五歲的時候。

:可是我覺得那麼小出國,很多事都不記得,記得的都是一些奇怪的事。例如法國的空調,調節溫度開關上面寫的不是強、中、弱,而是畫著蝸牛、烏龜、兔子!我還記得買冰淇淋的時候,店員說我的頭髮很漂亮,要我用頭髮換一球冰淇淋!

:去國外旅行過,至少你不會怕,而且可以增廣見聞,記得奇怪的事情,也有它的意義存在。

(媽媽補充:而且我們出國旅行,一家四口一人一個皮箱,都自己打包行李。孩子只問我兩個問題:去幾天?氣溫多少?我最後再檢查一下就好。她爸爸常常出差,都自己收拾行李,小孩看到爸爸這樣做,也跟著模仿。這樣也培養了獨立和自我負責的態度。):你問我會不會把男朋友帶給爸爸看,我的答案是會。理由不是要給他鑑定或徵得他同意,而是那是基本的尊重,應該讓父母知道女兒在和誰交往。

人生觀《

大埔拆遷事件,決定回台灣:我只是第二意見,不會投反對票,第一是因為反對也沒用,第二是我憑什麼反對?她是要嫁一個先生,我是要挑一個女婿,她的權數比較高,是大股東,一進入表決程序,大股東表決就通過了,小股東抗議也沒用!所以我每次都對她媽媽說,「你反對沒用啦,你是小股東!」(媽媽再補充:我知道反對沒用,所以我會把對方約出來,把各種情況分析給他聽,看他了解多少,能不能接受她的缺點。如果能接受,接下來我只有一句話要說,就是要好好對待她,你能想清楚,我就放心了。):我們沒讓小孩去念私立或雙語的學校,也沒想過要規畫他們的人生。我只知道女兒是Interpersonal(人際的),不會坐在辦公室或實驗室裡,而是會出去接觸人群、解決問題。所以她會做NGO(非政府組織)的工作,做一個社會運動者,我早就心裡有數。

: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做決定之前,我會先試試看,才知道自己多喜歡或多討厭。例如我大學的時候曾經在銀行實習兩個月,從此確定不去銀行上班。在英國拿到博士後,也考慮留在學校,所以我曾經在英國的大學兼課教「全球正義」一年,也在國際特赦組織(AI)實習過,但是一三年七月十八日看到大埔民房被拆,就決定回台灣。我寫的論文是關於轉型正義,明明是台灣很重要的議題,卻可能只有口試委員和指導教授總共三個人看!我發現我必須接觸人,我學的東西才會有意義。

:這條路或許辛苦,但那是一種追求,我只希望她喜歡她的工作。樂在其中就不以為苦,而且經歷的時間越長,成就感會越大。如果不能樂在工作,只會透過嚴格訓練而熟能生巧的工匠,不可能出人頭地,不能變大師。

:爸爸認為台灣要走向真正的民主有點難,不過我們這個世代已經融合了不同省籍,對台灣的認同性也高,我對於推動民主比較樂觀。

王正新

出生:1954年

現職:元大金控策略長、元大人壽董事長經歷:元大金控總經理、中信金控執行長等學歷: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王寶萱

出生:1982年

現職:桃園市第一選區立委參選人經歷:航空城反迫遷聯盟發言人、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祕書長等學歷: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政治哲學博士抽言:從小我就被容許問為什麼,而且爸爸不會敷衍我。

圖說:王寶萱為保護人權和居住正義,為地方民眾挺身而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39

WOW ! 日本 有它提醒如廁 成人免當「包大人」



2015-09-28  TCW

失禁,對成年人的自尊是種難堪的打擊。一旦穿上紙尿布,意味著無法自在控制身體,失去了隨意行動的自由;要照顧失禁患者,更是沉重的精神與體力負擔。

「水位已到九○%,快找間廁所報到!」若能抓準時間到達廁所,就能擺脫紙尿布的束縛。在腰腹穿戴上火柴盒大小的裝置D Free,能持續傳送診斷用高頻超音波,每十秒監控膀胱、前列腺以及直腸的狀態,再以藍芽透過手機發出警告,讓穿戴者或照顧者可即早準備,重新掌握方便時機。

在東北大學教授與多位醫師技術背書下,開發商Triple W在日本募資網站Readyfor上已達成目標,量產前的售價為一百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五百元)。由於人人體型、如廁習慣不同,如何準確偵測「水位」,是成功問世急需克服的問題。(文·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