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首4月工業利潤增長放緩

1 : GS(14)@2017-05-28 10:23:37

【明報專訊】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首4個月,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下稱「工業利潤」)按年增加24.4%,新增利潤達4473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單是4月利潤增長按年達14%,同創2012年以來新高。不過,首4個月的利潤增幅,相比首3個月放緩3.9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原材料價格上升而產出價格下跌,以及鋼鐵及汽車等行業利潤增長放緩所致。

統計局﹕從高增長回歸合理水平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表示,工業利潤增速放緩,乃之前高位增長後的合理回歸,目前整體工業利潤仍保持良好增長趨勢;另企業各項效益指標也在持續改善。

他續稱,由於原材料價格上升而產出價格下跌,令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按年增加約521億元,比3月份少增約595億元;另鋼鐵及汽車等行業利潤增長受壓,拖累整體工業利潤增速按月放緩10.8個百分點。

報告亦表示,原材料及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的問題值得關注。4月份,工業成本佔營業務收入的86.22%,按年上升0.18個百分點;企業財務費用按年增長4.2%,增幅比3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

關注原材料融資成本上升

此外,統計局稱,於4月份,工業新增利潤中,消費品製造業佔21.6%,比3月份提高9.8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佔23.2%,同升19個百分點。原材料製造業佔22.9%,比3月份下降15.2個百分點。此外,利潤率、企業應收帳款回收期、槓桿率、產品周轉天數亦有顯著改善。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72&issue=20170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55

內地工業利潤增速放緩

1 : GS(14)@2017-05-28 10:33:27

【本報訊】繼4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增幅連續兩月收窄後,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亦有回落。中國統計局昨公佈,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速放緩,按年升14%至5,727.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3月份增幅回落9.8個百分點。


國統局:保持良好趨勢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首4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約2.28億元,按年增長24.4%,增速亦較首3個月放緩3.9個百分點。國統局工業司何平表示,工業利潤增速放緩,主要是高位增長後的合理回歸;總體而言,他認為目前工業利潤仍保持良好增長趨勢,且企業各項效益情況也持續改善。期內,消費品製造業及高技術製造業對利潤增長的支撐增強,前者佔整體21.6%,按月升9.8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則佔23.2%,升19個百分點。而原材料製造業則佔22.9%,按月降15.2個百分點。何平續指,企業利潤率按年升0.1個百分點至5.79%,回款情況及槓桿率有改善,加上產品周轉繼續加快,均反映企業效益有好轉。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8/200361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75

戴德梁行料樓價升勢放緩

1 : GS(14)@2017-06-16 01:31:10

【本報訊】樓價升勢未止,戴德梁行認為雖然樓市氣氛熾熱,但因息口已步入上升周期,加上政府再推按揭收緊措施,料下半年樓價升勢放慢至一成以內。戴德梁行陶汝鴻表示,上半年樓價平均升7%至15%,現時樓價較去年3月低位急彈23%,個別中小型屋苑如沙田第一城更升四成。由於息口開始踏入上升周期,但加息步伐仍慢及經濟環境平穩增長,只會令交投減慢,樓價升幅則略收窄至5%到10%。目前樓價屢創新高,引發不少與1997年市場的比較,有爆煲風險。陶汝鴻以鰂魚涌太古城中層實用580方呎為例,最新樓價1,060萬元,較97年高1倍。但利息低超過9個百分點,故供樓金額反而少45%,而同期入息又較97年高,今天供樓負擔比例仍較當年低近半。若未來的加息,將會進一步削弱市民的負擔能力。而有報告指,未來十年人口老化,購買力下降導致樓價可跌一半。陶汝鴻不認同,因年長人士多已供滿樓,銀行存款又充裕,有資金資助年輕一代買樓,購買力不會因人口老化而減退。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4/20054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398

回歸20年 荃中升逾倍最癲美聯:樓市加幅將放緩

1 : GS(14)@2017-06-25 10:00:02

【本報訊】香港回歸將近20年,樓價目前較1997年高位累升近五成,代理數據顯示,廿年來實用呎價升幅最高的屋苑不是一線屋苑,而是新界西上車盤荃灣中心,由97年7月最高位的5,637元,升至今年5月的11,905元,增幅達1.1倍。美聯預期因樓價升幅高於買家追價能力,料下半年升幅放緩。記者:黃嘉銘



過去20年,97年平均實用呎價高位錄7,767元,2003年沙士期間一度跌至2,309元,而今年5月錄11,509元,綜觀20年樓價升近五成。不過,樓價升不停,仍有97蟹貨未返家鄉。美聯物業統計20個主要屋苑過去20年樓價走勢,期內19個屋苑樓價報升,只有深井浪翠園報跌。97年8月浪翠園實用呎價最高位10,463元,今年5月的9,884元,差幅5.5%。



500萬元以下單位大減

私樓市值由97年6月的4.1萬億元,至今年5月達7.78萬億元,升了近倍。平均每宗二手成交金額由550.2萬元,升至671.9萬元。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昨表示,樓價於97回歸第一年跌41.2%,03/04年曾急升45%,而16/17年升16.7%。至於市場最關注的細價樓,回歸第一年,500萬元以下的一二手住宅註冊量,佔總註冊量78.6%;時至今日,比例跌至43.5%,大減35.1個百分點。反映樓價上升,令細價樓比例減少。後市方面,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樓市現時已有輕微泡沫,料年底美國會再加息一次,而本港都有可能加息一次,加上市場追價能力未及樓價升勢,相信下半年樓價僅升約3%至5%,明年樓市或現波浪式調整,或呈小回再上局面,暫看不出有97年插水式下跌的爆破危機。


關焯照:細單位需求增

另該行就第二季樓市入市情緒作出問卷調查,453份成功收回問卷中,六成受訪者預期今年樓價升,按季多3個百分點;至於看跌有17%,按季少11個百分點。有25%受訪者認為今年是置業時機,較上季多5個百分點,當中四成人是基於自住需要。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荃灣中心此類屋苑提供細單位為主,即是差餉物業估價署的A類單位(實用面積431方呎以下)。在近年來樓價高企下,自然成為市場的心頭好,價錢被搶高不足為奇。另一方面,香港家庭規模縮細,令市場對單位面積需求降低,亦是令細單位吸引力大增的原因之一。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3/200657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46

本地地產股跑輸 分析:憂樓價升勢放緩

1 : GS(14)@2017-07-08 20:49:06

【明報專訊】雖然聯儲局縮表時間未定,美國通脹亦放緩,但近期本港地產股及房託走勢卻跑輸大市,恒生地產股指數過去一個月內跌近4.5%,較恒指不足2%的跌幅明顯跑輸(見圖)。有分析員認為市場早已預計儲局加息因素,近期回調主要是因市場憂慮本地樓價下半年增速放緩。

美加息預期之內 樓市影響暫微

過去一個月中,跌幅最大的本港地產股為會德豐(0020),累跌9.14%,新地(0016)跌近6.7%,恒基地產(0012)亦跌6.19%;領展(0823)期內跌3.81%,泓富(0808)與置富產業信託(0778)亦各跌1.48%與1.26%。瑞銀中國內地及香港房地產行業研究主管李智穎表示,本港樓市上半年整體表現較好,中原指數升幅達11%,各開發商銷售數據亦理想,故至下半年市場會擔心能否保持高增長。

至於聯儲局決策是否會影響到港銀加息繼而波及地產股,李智穎認為市場對此早有準備,且現時亦預計加息幅度放慢,故未來相關板塊表現整體仍以基本面為主。

港匯再次跌穿7.81

李智穎續指,預計今年下半年本港住宅銷量將有所放緩,但預料股價不會出現大幅回調;房託等收租物業方面,她看好寫字樓,本港零售市道回暖亦將提升大眾零售舖租,但高檔零售舖租仍有下跌風險。此外,港匯昨日午盤後逐漸走低,至傍晚再度跌穿7.81水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06&issue=201707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69

外需放緩 內地7月PMI回落

1 : GS(14)@2017-08-02 04:46:03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4,略遜預期 的51.5,亦較6月的51.7回落。分項指數顯示,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分別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及0.3個百分點,主要在於新出口訂單顯著減少1.1個百分點,反映外需出現放緩,但內需仍然穩定。

另一方面,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大幅增加7.5個百分點,與近期國際油價上漲有關。

高溫暴雨影響生產

官方表示,由於近期部分地區高溫、部分地區則受暴雨洪澇災害,加上一些企業例行設備檢修,令生產有所放緩。九州證券宏觀首席鄧海清表示,近期日歐經濟高位見回落,對外需有一定影響,上半年中國經濟勝預期,也使市場對7月形勢出現過度樂觀。

大企業擴張 中小企收縮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中型企業PMI為49.6%,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跌落至50以下的衰退區域;小型企業PMI為48.9%,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繼續處於衰退區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12&issue=20170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48

摩根:印度減息金融股受惠 行業增長放緩 低配科技股

1 : GS(14)@2017-08-29 01:44:17

【明報專訊】印度股市是上半年亞洲表現最好的股市之一,年初至7月底累升22%,當月NIFTY 50指數更曾突破10,000點關口,創下指數成立21年以來新高。隨着通脹稍為回落,6月通脹更放緩至逾5年新低,印度央行於本月初宣布減息以刺激經濟。摩根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及亞太股票組別常務董事倪銳正(Rajendra Nair)認為,印度減息有助借貸增長,除了利好金融股,更能推動經濟增長。他又預料,未來數年的投資機會來自與本土經濟周期相關板塊如金融股,相信當地經濟增長逐步恢復,是利好因素之一。

相比起新興國家以至環球市場,目前印度股市的市盈率(P/E)偏高,現時NIFTY 50指數PE為25倍,甚至略高於美國標指的24倍。倪銳正指印度股市過去數年做好,帶動市盈率上升,高於長期平均水平。惟他指這只反映事實一面,實際上當地企業盈利周期在過去5至6年受壓,而且市帳率(P/B)仍相對處於合理水平。倪續指近年中小型股表現理想,甚至大幅跑贏大型股,市盈率也是10年來最高。他指觀察市盈率並不足夠,因為企業間的市盈率有差異,仍有不少股票的PE低於長期平均水平。他又強調即使印度股市市盈率較高,但整體股市仍然非常吸引,而且較其他新興國家市場有更佳獲利機會。

資產質素改善 刺激借貸需求

印度央行於月初一如市場預期,將回購利率調低0.25厘至6厘,創超過6年半新低。過去5年間印度經歷兩段高通脹和高息年代,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急跌,過去兩年息口下行、寬鬆貨幣政策持續。倪銳正指現時通脹已位處低位(圖),相信不會進一步向下;因此一旦通脹回升,央行「放水」空間便會收窄,但他強調低息對經濟的利好尚未完全顯現。過去印度金融體系存在資產質素問題,導致借貸需求疲弱,倪銳正預計減息有助借貸需求逐步改善,從而加快經濟增長速度和利好股市。他認為借貸增長長期有利金融板塊,只是短期內不會發生;但低息同時會令存款比率降低,下跌速度甚至快於借貸比率上升,影響銀行盈利能力。

稅改利好 選本土經濟股

印度經濟結構以內需為主,倪銳正選股時亦會以本土經濟導向,預計未來2至3年的投資機會來自受本地經濟周期主導的企業和板塊。當地經濟在過去5年增長大幅放緩,但他料未來3至5年情况會改善,導致以上板塊受惠,例如金融和非必須性消費品。上月初印度推出商品及服務稅(GST),屬於70年來重大稅制改革,方便商人報稅和打擊逃稅。倪銳正亦認為是一大進步,令整個經濟體變成單一市場,長期會帶來正面影響,因為將大部分地下經濟納入正常經濟中,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印度的資訊科技行業於全球數一數二,這些企業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市場,例如美國和歐洲國家。惟倪銳正低配這板塊,指過去數年行業增長放緩,因為近年客戶減少科技開支,特別是傳統科技服務;而且科技行業轉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興起亦帶來影響。他亦低配整體工業股,因為投資周期疲弱,導致盈利嚴重受壓。

企業減傳統科技服務開支

印度總理莫迪推出不少經濟改革,如具爭議的廢鈔令,並且嘗試刺激投資,但主要針對公共層面,反而企業層面上未見改善。過去25年企業平均盈利增長逾12%,但在最近5至6年放緩到5%至6%;但倪銳正相信,隨着經濟增長改善,長遠會帶動企業盈利強勁增長。不過,他指經濟復蘇速度較預期慢,是印度經濟其中一項風險。他解釋,資產質素問題導致借貸需求和企業擴張計劃受限,拖累國內投資疲乏;即使消費相對強勁,但投資上升會令整體增長更強。此外,近年印度通脹和息口大幅向下,主要是受惠於商品價格下跌,但若價格回升將帶動通脹反彈,成為另一風險。

明報記者

[王駿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84&issue=201708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56

何國良﹕基數變高 企業盈利料放緩

1 : GS(14)@2017-09-10 14:52:53

【明報專訊】8月剛過,港股跟亞太區股市都創出了8連升的佳績。如果以年初以來計算,上次港股可以由年頭開始升足8個月是1978年,39年前的往事了。在筆者的數據來看,亞太區見年初至今的八連升,更是首次 !當大家開心看到自己的強積金或其他退休安排的總額緩緩向上升時,大家或會問,此情可再嗎?筆者相信,要為未來作出展望,可能要先了解過往驅動上升因素,評估這些因素能否在未來再次發揮作用,驅動下一輪升浪?

縱觀而言,驅動是次升浪來自兩大動力,首先是資金的流入,有券商做了一些統計,對港股而言,今年而來通過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方式跑進市場的資金估計有110億美元,這個總數是過去3年總和的50%,而且,今年南下的資金亦增加了250億美元,為年初的存量增添了50%。相似情况在亞太區亦有看到,由於美元走弱,不少資金流向在美元走弱下會有好表現的新興市場,在市場發展的差異中,不知不覺,亞洲市場在全球新興市場佔比,亦由原先的三分之一變成多於60%的比重。所以,在資金流入全球新興市場的時候,亞洲市場因而受惠的效果亦與日俱增。

但展望未來一段時間,美元再走弱的情况應不會重複之前的走勢,因此,資金再因美元匯率而轉投全球新興市場的動機將不復再。

亞洲佔新興市場比例升至60%

另一個驅動市場上升的因素來自於上市公司盈利的改善。在已公布的業績來看,有券商亦做了一些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整體市場的盈利增長由2016年的-5%回升至今年的10%。而且,如果把金融類板塊除去之後,更發現非金融類板塊的盈利增長更從去年的0%躍升至今年的37%。這些盈利增長的改善,從公布的細節看看,發展是來自於兩大因素。首先,我們看到公司整體的收入在上升。上半年,公司的收入錄得15%的增長(2016年只是2%),在生意多做的情况下,公司的盈利有所得益。同時之間,在成本壓力的下降下,我們看到公司整體的毛利亦有上升,淨毛利達到7.1%。在生意更多而且毛利更高的情况下,造就了一個業績的華麗轉身。

展望下半年,筆者相信整體生意的增長仍然能夠保持,但毛利在PPI持續回正的情况下將會受到影響,特別是那些不容易將成本上漲轉嫁於下游的公司。而且,在高基數效應下,明年的增速將不會像今年般那麼亮麗,當投資者隨着今年時間走盡後,他們的目光就會看明年的趨勢,如果,一般的共識都認為高增速於明年難以維持的話,市場要再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市值再估,就需要有更多更強的因素。因此,大家仍然要多加注意以上兩大動力的變化!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53&issue=2017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10

內房8月銷售 部分已見放緩

1 : GS(14)@2017-09-10 15:41:50

【明報專訊】受淡季及調控影響,內房8月合約銷售按月回軟,但大行連續兩日唱好板塊,帶動資金繼續追捧,當中融創(1918)曾創新高,收升近7.7%,合景泰富(1813)升7.5%、富力(2777)升4.2%。

在內房股急漲背後,不少企業8月合約銷售已見放緩,包括恒大(3333)、旭輝(0884)及綠城(3900)等均見雙位數跌幅,跌幅分別達24.3%、39.3%、18.2%,即使如萬科(2202)、雅居樂(3383)等按月增長亦縮窄至單位數或低雙位數等(見表)。

花旗:中期績佳 處盈利上升周期

然而中期績佳,各大行繼續唱好內房股,當中花旗報告更為內房企業中期賽後評分,指行業中期業績強勁,核心純利按年增51%,更勝該行預測的46%﹔受惠2015至2016年入帳項目均價提升帶動利潤率反彈,毛利率達30.7%,較去年中及全年的26.2%及27%更好,核心淨利潤率亦提升至10.6%等。

該行認為行業2017至2019年正處「超強盈利上升周期」,加上去槓桿及理想的銷售下,將內房股資產淨值及目標價分別提升約16.5%和19.1%,並上調2017至2019年盈利預測11%至13%。該行首選碧桂園(2007)、龍湖(0960)、旭輝、金茂(0817)、富力。

興業僑豐證券香港及中國研究部代理主管何志忠指,受7、8月淡季及調控影響,實際上不少內房企合約銷售已見放緩,惟由於按年增長仍理想,加上中期績佳獲大行唱好,故相信市場於月初密集披露數據下仍有炒作。但有別於去年年尾才有調控政策出台,今年市場或會憂慮於九月尾及接近「十九大」召開期間,再有打擊樓市泡沫言論或政策出台,導致市場較波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04&issue=20170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53

貿發局:港出口增長見放緩

1 : GS(14)@2017-09-17 11:40:38

【明報專訊】貿發局公布最新調查,本港出口商對環球主要市場信心由高峰回落,第三季出口指數按季跌3.9至46.2。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表示,在高基數效應下,今年第三季及下半年的出口增長將逐步放緩,但他仍然維持早前估計全年出口貨值按年增長5%的預測。

維持全年出口貨值按年增5%預測

季內機械業延續過去兩季的升勢,出口指數達53.1,超越鐘表業成為表現最理想的行業。電子產品出口指數為46.3,較平均水平46.2稍高。不過,出口商對鐘表業及玩具業的信心顯著向下,兩者的出口指數由第二季的50以上,轉向41至43;珠寶業依然是最悲觀的行業,指數為39.5,是各主要行業之中最低。

東盟自貿協定冀明年上半年實施

潘永才稱,今年以來電子產品及機械的出口表現跑贏消費品,看好相關市場,但隨着一些新的電子產品完成投產,料零部件需求將逐步減少。

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本港將於11月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期望明年上半年可正式實施,由於暫時未落實具體條款,難以估計有多少企業可受惠,要視乎具體關稅及外資限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80&issue=2017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