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 頻炒不聽話注會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606/02584954238.shtml每經記者 古暘 發自上海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日前發佈2007年報審計情況快報透露,2007年年報審計期間,共有147家上市公司變更了會計師事務所。這幾乎占到深滬 兩市公司總數的1/10。其中,有20家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後,被出具的審計報告意見類型發生了變化,其中8家2006年年報被出具了非標意見審計報告, 2007年卻被出具了標準審計報告。 上市公司為何頻換會計師事務所?從非標到標準,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每日經濟新聞》為此展開調查。 更換“注會”成風 “找一家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總比找一家不聽話的要來得實際。”一位券商評述。 目前,不止擬上市企業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甚至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已上市公司也已通過行動來表達了他們同樣的願望。 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最新的年報審計快報顯示,2007年年報審計期間,共有147家上市公司變更了事務所,幾乎占深滬兩市公司總數的1/10。而在2003和2004年,這一數字是75家和86家。不過,2005年和2006年則驟然升為142家和154家。 該數位連續三年維持高位,可見上市公司“炒注會”已蔚然成風。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現象,其實並不奇怪。”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錢逢勝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他認為,現在大部分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為,屬於正常調整。 根據中注協公佈的快報顯示,事務所變更的主要原因包括:按照國資委要求,國有上市公司實行招投標選擇事務所,中央企業集團統一財務審計機構,審 計機構滿5年強制輪換事務所,有40家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約占全部變更事務所的1/4以上;由於地域(距離遠、溝通不便)、時間(前任事務所繁忙)等限 制更換事務所,約15家;由於公司重組、大股東變更、實際控制人要求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的有13家;專案審計人員轉所引起的事務所變更,例如,中准所吸收 海南從信大部分審計人員,承接了海南從信12家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其他原因中,包括前任事務所連續審計多年,聘期屆滿,A、B股審計統一審計機構變更 事務所等。 事務所競爭慘烈 “但是,現在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狀態不容樂觀,競爭導致的更換也不在少數。”錢逢勝說,“四大事務所(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國際)進來 以後,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衝擊很大,他們還和優秀的內資事務所合併,搶奪我國客戶資源。由此,國內事務所丟失了很多客戶,生存狀態堪憂。當然,這跟國內事 務所自身的實力和能力也有一定關係。” 雖然“四大”的收費遠高於內資事務所,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擁有最優質的客戶資源,來華的跨國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和其他優秀本土公司都傾向於把業務交給“四大”。那些打算上市的企業請了“四大”後,上市之路相對就要輕鬆許多,畢竟市場對他們的認同度將大為提升。 “現在的國內事務所,兩極分化很嚴重。好的事務所忙都忙不過來,客戶自己找上門來;沒有品牌的小事務所則是到處挖客戶,甚至不惜靠打折、返點等手段來搶單。”上海某上市公司董秘這樣形容。 可以說,“競爭慘烈”是當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會計師事務所將近5000家,執業註冊會計師超過5萬人,非執業註冊會計師超過7萬人,而上市公司不到1600家。雖然事務所還有其他生存途徑,但A、B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業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從中注協最新披露的資訊顯示,截至4月30日,為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出具了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只有64傢俱有證券資格。可見,集中度還是比較高。這樣,其他事務所的生存空間更小了。 為了生存,那些實力偏弱、品牌度較差的會計師事務所,只好通過其他非正規手段來達到招攬生意的目的。而擁有著眾多選擇餘地的上市公司,則可不緊不慢地找到自己“滿意”的事務所。“狼狽為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事情,就在這種供需不平衡的土壤中逐漸生根發芽。 公司收買會計政策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很多很複雜,比如事務所之間競爭激烈,上市公司與事務所的合作‘不愉快’,大股東要求更換等。但是,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則是一個普遍的原因。”PWC(普華永道)的一位審計經理說。 據瞭解,在目前的審計市場上,由於牽涉到各方利益團體,因此這些具有關鍵作用的方面有時候卻有著非正常的需求。他們有時候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不是高品質的而是低品質的乃至虛假的審計報告。 “用我們的行話說,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收買會計政策。這個意思就是指,上市公司更換與其在會計政策上意見不一致的事務所,轉而聘用意見一致的事務所。”錢逢勝副教授說。 DTT(德勤華永)的一位做過多家上市公司IPO和年報審計專案的審計經理則向記者分析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上市公司的收買會計政策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當我們按照慣常的審計原則和審計方法進行審計時,客戶可能會提出他們自己的一種想法或審計方式。這時,能說服客戶的,我們就儘量說服,如果雙 方溝通不了,我們往往會兩種方式都計算。如果計算結果相差不大,不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原則問題,我們會通過流程進行適當的變更;如果改動的結果會產生很大的 風險,我們則會拒絕客戶的要求,甚至拒絕這個項目的繼續更進。”該審計經理說。 浙江杭州的一家內資事務所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四大”因為有著自己的品牌和優質客戶,所以在碰到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時,往往不會處於弱勢低位。但是,內資的小事務要被動很多,有時候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還表示,上市公司需要虛假的審計報告,其實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著同樣的需求。有時為了政績或其他利益,一些領導人甚至會直接干預,於是,事務所就只好按上市公司要求,出具一份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公司與事務所的博弈 “說到底,這實際上是上市公司與事務所之間的博弈。”錢逢勝副教授說:“上市公司有自己的要求,而事務所為了聲譽,則想把審計報告儘量做到符合標準。所以,誰最先妥協,這就要看誰最退不下去了。” 就在這場博弈中,上市公司的“炒注會”數量在逐年增加,雙方抗衡的格局也顯得愈發具有火藥味。“從提高風險意識方面來說,這可能是個好現象。”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丁瑞玲教授如此評述。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雙方並不想頻繁“分手”。 隨著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越來越透明和制度化,上市公司“炒注會”的隱行成本和風險也在提高,畢竟管理層並不想看到頻繁更換事務所。 事務所也不太願看到同行被解聘,如果無正常理由就解聘,就意味著有審計風險,一般也不願意接手。 證監會幾年前就已明確表示,上市公司不按規定程式就更換事務所,或要求事務所出具指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等行為,均屬違規之列。 綜上所述,不到萬不得已,雙方都不會輕易“分手”。 “這就要看雙方各自的底牌在哪里了。比如已經兩年虧損,第三年審計出來還是虧損就要被退市的上市公司,他們的底牌就是,第三年的審計報告認可該年度扭虧為盈。否則,在出年報之前,可能就要找個理由炒掉事務所。”錢逢勝副教授說。 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會計師事務所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對於上市公司,帶來的也許就是公司治理上的一定進步。這何嘗不是廣大投資者所願意看到的呢? 中注協:密切關注 中注協發佈的快報顯示,在出具的非標報告中,帶強調事項段的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中,有60份審計報告是針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 重大不確定性的;有19份是針對上市公司存在的關聯方擔保、訴訟等不確定性事項;有11份是針對上市公司受到相關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及要求整改的。 從保留意見的內容來看,主要是審計範圍受到限 制,無法就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專案實施函證,無法確認應收款的可收回性;無法核實長期股權投資及 投資收益專案;存在訴訟等不確定性事項;無法就壞賬準備、子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合理性做出合理的判斷;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 從無法表示意見的內容來看,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審計範圍受到限制,無法判斷公司按照持續經營能力編制的財務報表是否適當,無法證實公司債務重組、資產重組能否成功,無法判斷關聯方佔用資金的可收回性、預計負債計提的充分性等。 中注協表示,將密切關注事務所變更情況,要求後任事務所在發生變更後5個工作日內向協會報備,並向9家未及時報備的事務所發出了提示函,要求事 務所及時向中注協報備變更情況,謹防“炒魷魚、接下家”的行為。涉嫌“炒魷魚、接下家”行為的事務所,中注協將在2008年執業品質檢查中重點關注,並將 對2007年年報審計情況進行更深入分析。 案例·擬上市企業 找個聽話的事務所,難! “沒想到,花錢找會計師事務所還這麼費事。”昨日,上海一家從事新能源開發和生產的民營企業董事長老葉告訴記者,他為了能儘快上市,正四處與各 類仲介機構談判。“我和不下十家會計師事務所談過了,能答應我一些條件的事務所,可惜沒有做上市審計的資格,有資格的事務所,卻不願意輕易答應。” 老葉的企業是典型的家族式民營企業,主營業務轉到新能源開發和生產還不到兩年。現在趁牛市還未遠去、創業板即將推出的大好時機,老葉加快了企業上市的步伐。 不過,相關政策規定卻阻礙著他快速上市的腳步。“雖然企業已存在了近10年,可擬上市那塊資產的主營業務需要至少連續三年的盈利經營資料,而我轉到新能源上還不到兩年。急啊!”老葉私下向記者訴苦。 他告訴記者,他已經找好了一家據說“能量很大”的財務顧問公司幫他實現上市夢。不過這家公司暗示說,他必須有一份拿得出手的財務審計報告。言下之意,便是要找一家“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 這正是令老葉最近頗感頭痛的事情。“雖然現在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會計師事務所,但我想總會找到,大家都是受益者,何樂而不為呢?” 案例·上市企業 連夜趕制財務報表,忙! 一位交往多年的券商朋友,私下向記者講了一個他曾經親眼所見的故事。 那還是在幾年前的某個傍晚,他正好有事去找某上市公司證券部的領導朋友。湊巧的是,第二天就是這家公司上一年度年報的公佈日。他走進辦公室,看到裏面一片繁忙。因為都是老熟人,對方也沒回避他。 “明天就要出年報,今天再加加班,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一開始也沒特別在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我就看到他們在不停打電話,又不停修改各種財務資料。我就隨便問了一下朋友,都什麼時候 了,還要改那麼多數字。朋友直接告訴我說,主要是為了把去年的年報和今年的一季度報表都同時做好,把相關賬目調整好,前後都能對上就行。我們也並不知道很 多,反正這是老闆最新的意思。” 他又問:“那審計報告怎麼辦?” “今天他們也要加班了,直接發傳真給他們確認就行了。審計報告只是一個形式罷了,問題不大。”對方回答。 第二天,一份修飾過的財務報表就出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

中環在線:代小小超安撫股東寶哥哥收買老人心 李華華

2009-05-26  AppleDaily





 

揸住電訊盈科(008)嘅股票,無論係陳年儲落定天價高追,心裏總有N個謎團未解,好似最近私有化「種票」爭議,電盈母公司盈拓擺晒陣話要上訴至終審法院,雖然未知會否獲得接納,但究竟8號仔使唔使孭呢筆巨額訴訟開支,o依家都冇人答到,要「分甘同味」嘅話都唔少嘢。

咁 重大嘅孭數責任懸而未決,電盈小股東大聯盟惟有先發制人,決定搵5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履行應有責任,要求唔好再嘥8號仔嘅錢打官司。大聯盟成員陳仲翔好開心 咁同華華講,上月底一口氣增持8號仔40萬股嘅獨董、身兼東亞銀行(023)主席嘅寶哥哥李國寶好好人,火速應承聽朝10點45分立法會例會開會前,喺議 事廳門外接收請願信,又會喺記者面前同小股東傾吓偈,最重要係佢表明願意將聲音帶入電盈董事會。點都好,總算有個希望吖!

提點咪濕身跣親

今 年70歲嘅寶哥哥仲好細心吩咐秘書話,叫電盈啲公公婆婆小股東嚟中環要小心啲,尤其係呢排大雨滂沱,千祈唔好淋濕身,仲要留神避免跣親;如果天氣唔好,佢 好樂意安排另一個時間再約見收信,真係照顧周到噃。陳仲翔就強調,大聯盟成員一定會出席6月26日嘅股東會,咁到時有乜訴求,就要視乎事情發展嘞。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9

商業廣告、大學招生、候選人造勢的新興推手 潮網科技教你「收買」死忠粉絲團

2011-10-03  TWM




臉書行銷正紅火,內置「粉絲團」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各公司紛紛砸大錢打自家品牌和產品。不過你知道嗎,除了商業廣告,「粉絲團」還可幫大學招生、幫候選人 辦造勢晚會??。

撰文‧翁書婷

台灣有一家公司叫潮網科技,專做臉書(Facebook)「粉絲團」生意,搶下許多第一。他們是第一家幫電視連續劇經營粉絲團的公司,讓華視八點檔連續劇 「艋舺耀輝」收視率從敬陪末座飆到第三名;也是第一家幫大學招生的公司,讓飽受招生之苦的私立開南大學,今年多搶到三成學生;還是第一家幫候選人經營粉絲 團的公司,蘇貞昌選台北市長時,潮網動員四萬大軍,辦了一場特別的「網路版」選前造勢晚會。

「粉絲團」就是自行在公司或個人臉書中建立的一個專區,可以直接與網友互動。因為臉書採實名制,行銷活動可以獲得詳細的統計資料,因而暴紅。

以幫大學招生來說,因為私立大學競爭激烈,普遍面臨招生危機。開南去年要招兩千名新生,卻招不滿。今年開南招生組便以一年兩百萬元的代價,找來潮網幫忙經 營粉絲團,結果讓學校老師跌破眼鏡,「要兩千人,結果來了八千人,讓六千多人失望而回。」潮網創辦人之一商台玉得意地說。

成功關鍵:與真實生活結合談到潮網在開南招生成功的關鍵,另一位創辦人駱呈義則說,「接下開南案子後,我滿腦子只想著:假如我是十七歲高中生,要怎麼知道 這個大學到底在幹麼?」於是他從學生的角度,把課程、師資、教材,還有學校周邊的食衣住行育樂等資訊,寫成一篇又一篇的報導,貼在臉書粉絲團上。

「我們每天拍攝最新的短片,就像線上校園實境秀一樣!」商台玉說,很多公司經營粉絲團,就是時間到了,上臉書粉絲團把東西貼一貼,很像在做公告欄,缺乏創 意。但潮網卻是隨時仔細回答每位學生的問題,「把開南的粉絲團當寵物在養,細心照顧它,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新進展,讓粉絲團活跳跳、有生命。」除了最新 動態的校園資訊,潮網還比其他公司多了一分細膩。

不過,能有這麼驚人的成果,可是來自過去經驗的累積。原來在接手開南大學招生案之前,潮網也是利用臉書粉絲團,幫蘇貞昌號召四萬大軍,參加造勢晚會,最後 蘇貞昌雖未勝選,卻成功動員了以前接觸不到的「上班族」族群。

「我們是從歐巴馬那兒學來的,」商台玉說,原來二○○九年歐巴馬選舉大勝,有部分就是臉書選戰的功勞。商台玉和駱呈義發現,臉書粉絲團容易接觸到二十五到 三十五歲上班族,是動員年輕人參加選舉活動的好工具,而這一群人,也是傳統電話民調中最不易接觸到的。

「以前若有選舉活動,就是里長找三個人、立委找五個人、議員找幾個……,這種動員方式找到的多是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在臉書上,卻非常容易接觸到這群 上班族!」駱呈義分析,台灣臉書有一千萬用戶,二十五到三十五歲的人就占兩成,臉書又採實名制,帳號太久沒用會被刪除。果然,當潮網幫蘇貞昌成立臉書粉絲 團,馬上吸引年輕人注目。

不過,談起網路動員成功的關鍵,駱呈義說,「只有網路上內容絕對不夠,要與真實生活結合。」而致勝關鍵的第一招,就是密集舉辦粉絲團活動,每個月舉辦兩到 三次音樂會、見面會等活動。

「這種虛實交替的方式,不但可以凝聚粉絲的向心力,更可讓潮網確認這些人的身分。」和潮網合作的聖洋科技執行長邱繼弘觀察。

創新模式:重點經營選舉

接下來的第二招更是厲害,駱呈義請來協辦這些活動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員,而是用臉書找到的志工,「這些志工本來就非常支持蘇貞昌,因此會通知親朋好 友來參加,所以網路志工瞬間變成了免費的宣傳和穩固的樁腳。」於是人數就像滾雪球般,半年內,從一開始見面會三百人,音樂會八百人,直接衝到選前之夜的四 萬人。這個數字可十分驚人,和奧運晚會的流量一樣多,而且都還是先前設定的上班族群,完全「命中標的」。

而潮網兩位創辦人其實大有來頭。「王偉忠以前可是我的老師,我是電視圈裡的老媒體人了。『連環泡』你聽過吧?就是我做的節目。」說這話的,正是五年級生的 商台玉。留著俐落短髮的她,以自信眼神與口氣,說起傲人資歷。她還曾協助邱復生、葛福鴻創辦TVBS,也幫黎智英製作壹電視的節目;更妙的是,她是星座專 家瑪法達、宅神朱學恆的經紀人。

而另一位創辦人駱呈義,來頭也不小,六年級尾的他是藍營選戰青年軍新秀,「○八年總統大選,馬英九的官網就是我設計的!」原本在數位文化協會擔任執行長的 駱呈義,因在馬英九總統選戰時表現優秀,被綠營的蘇貞昌挖腳。轉到蘇貞昌旗下後,又能玩出網路新境界,這樣的才幹讓商台玉非常賞識。而且全因商台玉對網路 世界很感興趣,想向年輕人學習,加上電視圈環境逐漸惡化,於是投身網路媒體,就剛好碰上駱呈義。

而駱呈義也看中商台玉的優點,「我的朋友都是網路宅男、宅女,所以我很難理解上個世代的人在想什麼?可是打網路選戰時,都必須和四、五十歲的人交涉,商姊 了解他們的想法,溝通容易。」現在他們又設計一套政治人物粉絲監控系統,在一個共同平台幫每位候選人設計粉絲團,讓他們各自經營,並希望在選舉結果揭曉 後,比對粉絲團人數和選舉得票數之間的關係,將可能變成台灣選舉計量分析的革命性發現。

潮網

成立時間:2010 年5月

初始資本額:100萬元

經營團隊:總監商台玉(左)

副總經理駱呈義(右)

年營收:2011上半年約15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6

1380.HK - 石還是石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610950
中國金石 1380.HK 4 23 日停牌,隨後表示其主營的張家壩礦山因為安全問題被江油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在 4 18 日發出的函件下令停工,而且還勞煩到電局官員截停電力供應

4
26 日復牌,最低下跌 19%,收市跌 8.08%4 27 日中午表示,已於 4 26 日確認礦山可復工,股價低開高收

勒令停工動員甚廣,政府部門通知實應快如泡麵,況且金石辦公室和政府部門只是兩個路口之遙,就算飛鴿傳書也能即日傳到,但 1380.HK 卻要 3 個交易天才停牌,這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事件發生那天還炒高 11.7%,隨後兩天累跌 13%,令人懷疑是否有人扣起消息,炒高散貨再低位補回?

這個缺失,於監管機構是大事,而以下另一個缺失,於小股東是十分大事

公司上市集資淨額 HK$12.87 億,當時表明會用 10% 收購礦山,上市一年多只用了 RMB600 萬買入北川力達礦業和相關開採權,更大筆錢用作放高利貸

1380.HK
拿了 RMB2.4 億通過深發行向廣州華勝實業作委託貸款,月息介乎 1.5% 2.25%;又向廣州星光置業做了 RMB7 千萬委託貸款,月息 2% 3%

可能找不到合適礦山收購?與其資金閒置,不如借出收息,這也算是善用資金呀

若能把高利貸賺來的利潤回饋股東們,這缺失也可圈可點

1380.HK
的大股東為黃賢優,即賢成礦業 600381.SH 的大老闆,而廣州華勝實業和廣州星光置業又間接隸屬賢成

倘若 1380.HK 資金回籠後繼續借予相同公司,甚至貴價買下關連方業務,那就是上市圈錢,再來個塘水滾塘魚

CEO
陳濤女士早前以 HK$0.445 購入 50 萬股,表示在 2011 年全球經濟放緩下,1380.HK 仍能錄得理想增長,股價並未客觀反映公司真正價值

1380.HK
11 年回購 3 百多萬股,今年初亦回購 2625 萬股

各種言論和行動表明抵買,市場就是不落搭,看來真要翻箱倒籠找找哪些好消息還未發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5

267.HK - 瘋狂的石頭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608358
這塊石頭,令榮家蒙羞下台,令股東唾罵離棄,但中信泰富 267.HK 仍要抓緊它

這塊石頭,力拓及必和必拓不要,含鐵量只 3 成多,生產成本高赤鐵石一倍

這塊
石頭,眾人寄望將令中國鋼鐵產業鏈從此扭轉

中信泰富 267.HK 於 4 月 13 日宣佈以不多於 US$2 億認購額外 10 億噸磁鐵礦石開採權,消息一出,媽聲再起

故 事始於 2006 年 3 月,267.HK 宣佈旗下 Sino-Iron 和 Balmoral 分別以 US$13.7 億及 US$11 億買入首批 10 億噸及次批 10 億噸的西澳磁鐵礦石開採權。除此兩批外,267.HK 還能買入 4 批共 40 億噸的開採權,每批作價 US$2 億

267.HK 起始時不甚順利,管理上水土不服,
總承包商中冶科工又 (MCC) 低估成本,澳元大漲令公司簽了槓桿式澳元合約,導致 267.HK 在 2008 年勁蝕 HK$146.32 億的 accumulator 事件

事件使母公司中信集團以 HK$116.25 億認購 267.HK 14.5 億股,總持股佔 57%,常振明先生於 2009 年 4 月接任董事會主席及董事總經理

生產尚未開展,搞不好就投資泡湯,難怪這位救火隊長立即在這礦投進了全部精神

Sino-Iron 與 MCC 原本簽定總承包合同價格是 US$17.5 億 (HK$136.5 億),2010 年 5 月更新為 US$25.85 億 (HK$201.63 億),2011 年 12 月底,Sino-Iron 再與 MCC 更新合約,價格為 US$34.7 億 (HK$265.75 億),成本幾近倍翻

這一方面是通脹和澳元近年急升,但更可能是 267.HK 為了工程提速而到了不惜工本的地步

2011 年報中,常先生提到中冶已承諾第一和第二條生產線將不遲於 2012 年 8 月底和 12 月底投產,電廠、海水淡化廠和港口已準備就緒,三十公里長的礦漿管道也已建成,而第一條生產線的選礦設備和脫水車間的建設及安裝亦已進入最後階段,剩餘的工作主要包括儀錶、電氣及控制系統的安裝及調試

如此進度樂觀,加上今年 4 月 13 日另掏出 US$2 億買開採權,以常先生這圍棋國手而言,此舉是滿懷信心的加注多於失心瘋

倘若成功,於 267.HK 而言不單是投資成功,把鐵礦石部門的現金流
由負轉正帶出一系列的協同效應

267.HK 現有 7 艘船作運精鋼粉備用,餘下 5 艘今年 9 月前交付,成功投產配合自身船運,亦有助減低自身特鋼企業成本

不難想像到,
267.HK 將被 re-rate,情況猶如和記黃埔 13.HK 一直為 3G 拖累,3G 業務由虧轉盈,和記股價亦由 09 年 HK$38 左右一直升至 HK$50 多,2011 年更炒至 HK$90 多

在鐵礦石價格的談判桌上,中國鋼企屢屢處於弱勢,若鐵礦價格高企,則 267.HK 也能賣給一眾鋼企圖利

當然,也不能抹殺力拓和必和必拓以本傷人,靠成本較低的赤鐵石壓價
作回應

今年 3 月,必和必拓曾警告來自中國的鐵礦石需求正在「停止增長」,預計中國需求增將將降至個位數,頗有價格南下的意味

若事情如此走下去,那得益者莫過於一眾虧損得要養豬幫補家計的鋼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6

2088.HK - 鬥獸棋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606904
鬥獸棋的大象所向無敵,小老鼠是其剋星

2088.HK 的供股者幻想自己是碰上大象的小老鼠,
卻忘記了有六種動物是自己剋星 

2011 年 6 月底,2088.HK 宣佈計劃以 HK$10.24 億收購西王藥業一系列生產設施,並將以每股 HK$2.35 大股東西王投資配予 4.36 億股


但這安排一直沒有確認,直至 2012 年 1 月底,2088.HK 再推出修定計劃

首先,交易作價由 HK$10.24 億 (RMB8.5 億) 減至 HK$10.13 億 (RMB8.25 億)

第二,不向大股東定向配股,改為每 10 股供 9 股優先股,作價每股 HK$1.18,集資 HK$10.6 億

若大股東實現全數包銷並換正股,控股權將由 55.77% 增至 76.72%

大股東由 2011 年 5 月起反覆由 HK$1.45 增持,越跌越買至最低價 HK$1.07,合共 222.4 萬股

彷彿向外人說自己如何看好這次交易,唔通供股後 2088.HK 會飛?


在收購細節中,卻發現一條難以計算的數

收購價減少了 HK$1100 萬,但收購項目卻少
第五個目標資產第二項價值 RMB3487 萬

那就是說餘下項目貴了,那些是什麼項目?

1. 一條預計年產能 60 萬噸新澱粉生產線
2. 一條年產能 15 萬噸澱粉生產線
3. 兩條年產能 12 萬噸麥芽糊精生產線
4. 其他相關設施,乾燥設施、包裝線、維修保養中心、倉庫、辦公樓、員工宿舍以及員工食堂

會計常識論,生產設備一般應該作貶值而非升值,修訂方案距原計劃半年,按道理應該更便宜才對

莫非在內地房價地價呆滯的日子裡,其他土地及物業升值?
真奇了怪了

人家正在做 HK$10 億的項目,就別拿那幾千萬找碴嘛

OKOK,就看看那幾條生產線能否點石成金

2011 年全年業績,2088.HK 下半年營業額 RMB19.2 億,較上半年增長 12%;毛利卻是 RMB1.94 億,較上半年跌了 25%,溢利更下跌了 35% 至 RMB1 億,純利率 5.2%

HK$10 億投資換來 HK$5200 萬回報?想得太美妙了,除了葡萄糖酸鈉外,2088.HK 在 2011 年的既有產能已經過剩,大花筒買來一堆準備封塵的機器,到底是誰的主意?


西王集團在 2005 年把西王糖業上市,2008 年曾計劃把西王食品也打入,及後因市況問題取消並於 2011 年借殼 000369.SZ 深圳賽洛,今年又把西王特鋼 1266.HK 上市,何時輪到做這 good deal 的西王藥業呢?

大股東原計劃供股買資產,明顯地表現了這決心

2088.HK 在 2010 年初以折讓 16.05% 國際金融公司,在 2011 年 2 月又以每 6 股送 1 紅利認股證,反反覆覆伸手要錢這次修定計劃為供優先股,用轉折方法讓跟供者套現,再加上輕量增持,不排除有人想四兩撥千斤,令一些認為大股東想供乾做大炒上的人坐順風車

究竟那是順風車還是潛水艇,看看基金 Templeton 於 2 月減持至 5% 以下,JP Morgan 由 7.26% 減持至 5.98%,可知一二

若跟著大股東手影或流程就幻想能入股攔途截劫,小心最後偷雞不到蝕把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7

919.HK - 莫財的美女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603585
曾裕重返 919.HK 就有大搞作

2011 年 7 月,現代美容提出以總代價 HK$2.5 億買入曾裕私人持有的聖娜管理,即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業務

此兩業務估值為 HK$3.14 億,即折讓 PB 約 20%,截至 2011 年 3 月年度收入 HK$4 千萬,約 PE 6 倍

919.HK 將發行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 HK$1.05,全數 2.38 億股,年息 2%

交易完成後,曾裕於今年 3 月 8 日以 HK$1.05 換了 1.5 億股,股本擴大至 8 億 7 千萬股,持有 6 億 4 千萬股 (73.5%),挨近 75%

這次曾裕選擇先於 6 月下旬發佈全年績前增持,令人若有所思

先看業績,2011 年 9 月底的上半年,營業額對比上年同期上升 17.5%,溢利 HK$3300 萬,急升 3.8 倍

若舊有業務下半年溢利是上半年的 8 成,全年就有 HK$6 千萬,再假設新購業務溢利持平,總溢利 HK$1 億

以總股本 9.6 億股計,每股溢利至少有 HK$0.104,急升 7 成


加上手上持有 HK$3 千多萬現金及無債經營,基本因素著實不差


再看看大老闆背景,
曾裕在金融海嘯大損手,09 年底她曾召開記者會,怒斥高盛員工擅自替她投資 accumulator,導致 HK$6 千萬的損失


最近她又蝕讓持貨 3 年的畢架山 1 號,虧損 HK$70 多萬,
前後後損失不少,求財之心呼之欲出

憑以上兩點,不難聯想到大老闆這次強勢回歸,又把其他業務注入,是想執靚份績,趁機打高股價批股,連本帶利追回虧損

由 2010 年 5 月起,
曾裕反覆增持 2 千多萬股,最近期及最大注就是這批 HK$1.05 的 CB

而早在 2006 年 10 月,曾裕以 HK$1.33 換 135 萬股後,股價越炒越高至 HK$4.17

無可置疑
,那次是順勢炒上,然看到曾裕如此手影,雖然近期市道不爽,也對其後股價走勢持樂觀看法

看倌請勿未出發先興奮,再望遠點,停一停,想一想

曾裕一回公司,首先開除為現代美容工作 16 年的袁少萍,原因為騙薪和無顧失蹤,最後竟與
這位舊日為她賺過不少錢的愛將對簿公堂

她曾經與代言人梅艷芳姐妹相稱,但梅艷芳去世後,便立即入稟 Mui Music 追討 HK$230 萬賠償

再看遠一點,現代美容本是她與前夫共創,而丈夫只名義上佔 1 股,在做大後她不僅與丈夫離婚,只留下一物業給前夫,更對前夫創辦的美容店處處留難

再看現任丈夫?哈哈…

錢就在桌上,天花卻懸了把斷頭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9

1174.HK - 一科再科水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602084
太平洋恩利又再科水,2 供 1 @ HK$0.49,扣除費用後集資 HK$7.5 億

計及紅利認股證,1174.HK 在十年內共透過擴大股本集資 6 次,任誰也難相信這是好事

大股東 N.S. Hong 出資 HK$4.23 億,餘數由 UBS 和 Standard Chartered 包銷

看到此兩者做包銷,又感到情況不那麼壞

與此同時,1174.HK 的附屬公司太平洋恩利資源 (後稱恩利資源) 亦需供股,集資 HK$13.5 億

若 1174.HK 不想失去份額,則需要投入 HK$9 億左右跟供

1174.HK
主營岸上加工和全球分銷,其持有 66% 的恩利資源主營物流和倉庫管理,恩利資源持有 70.6% 的中漁則主營捕魚、海上加工和魚粉生產

分銷有助提高淨利,可惜提高存倉和降低週轉率;供應鏈收入增長大,但毛利卻低;捕撈毛利高,佔總收入 62.9%

管理層近年想擴充分銷和捕撈產業,但又因為數期特長而水乾

在 11 年 9 月的年報內,1174.HK 的應收帳 HK$79.73 億,佔銷售 56%,短期銀行借貸 HK$68.19 億,現金則只有 HK$4.42 億

經營現金流達到負 HK$7.43 億,公司手緊程度可想而知


但這三家公司還是年年起新廠和買公司

10 年 12 月,恩利資源以 HK$3.97 億買入澳洲 Tassal 19.76% 股權,以擴充銷售和鮭魚養殖
11 年 8 月,中漁以 HK$2 億買入秘魯兩家捕魚公司,增加捕撈配額
11 年 9 月,恩利以 HK$16.8 億買入 19% IHF 和 IHG,擴充歐洲的銷售業務

方法就是向銀行伸手或者發債券,恩利 11 年毛利 HK$27.45 億,單是利息已有 HK$5.64 億,付出 20% 利潤作為代價


同時,借亦有限度,其一是人家敢不敢借,其二是過度借貸,出了問題就是滅頂之禍

數下來還是供股較穩妥

由於這三家公司在股權上一層控一層,在產業上一環扣一環,可以說,誰也缺不了誰

萬一 1174.HK 被供甩了恩利資源的絕對控股權,就會同時失去中漁的撈捕業務

想到這點,就令人懷疑這次供股是恩利資源為主,供 1174.HK 為次

1174.HK 的小股東就抱有更多問題…

一﹒在如此缺錢的情況下,為何 5 位董事們袍金仍有 HK$2800 萬?
二﹒大股東為何不拿自己錢包銷恩利資源,而要小股東羅漢請觀音?
三﹒到底還要多少次?如果下次是中漁要供,是否三家公司齊齊供?

萬一大股東沒錢供,小股東不肯供,銀行又來催債,那就只有等破產或被收購一途

也難怪梁鶴鵬會由不離不棄變成狠心沽貨

除非董事們由借錢兼併改為穩打穩紮,又或者有實力基金進場睇數,否則也難給予其他股東安心的訊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0

2005.HK - 經典套利手法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600195
平常人聽到套利,就想到先低買後高賣

其實也可先高賣,後低買


利君醫藥的曲繼廣先生極有可能演活這一招

公司於今年 2 月 23 日發盈警,指 2011 年全年業績將因為靜脈輸液業務相關的商譽減值而出現淨虧損

這次為石家莊四藥業務商譽減值,是非現金的虧損,聽起來皮不癢肉不痛

奇怪的是,利君要為正賺錢的四藥作減值。在 2011 年首九個月業績,四藥的靜脈輸液銷售為 HK$7.49 億,佔利君總銷售額 49%,銷售增長 30 %。雖說毛利率下降 6.3%,但增長速度完全能彌補毛利下降速度

追回記錄,利君在 2007 年以 HK$5 億 1 千萬買下四藥,作價為當時的 PE 7.5 倍或 PB 3.45 倍

由於四藥淨資產只有 HK$1 億 4 千 8 百萬,這溢價收購為四藥帶來 HK$3 億 6 千 2 百萬的商譽

利君還羅列了 11 間已上市醫藥公司的 PE,10 間高於 10 倍,1 間 6 倍,中位數 43 倍,這作價真的著數

買得咁抵,那賣的豈不是很笨?


賣家是 CPCL,72.93% 為利君獨立非執董曲繼廣持有,當中 62.5% 代價是利君以每股 HK$2.9 發行 1 億 1 千萬股支付,也即是 1 拆 5 的 HK$0.58 及 5 億 5 千萬股

可以說曲先生是多麽看好利君的前景

利君本身只賣抗生素或非抗生素成藥,四藥業務則為靜脈輸液,國內所說的打吊針

07 年上半年,公司總銷售 RMB4 億 5 千萬,抗生素佔了 72%,下半年總銷售 RMB11 億,抗生素佔 58%,四藥的靜脈輸液佔 19.1%;08 年靜脈輸液銷售大幅增長 138%,佔總收入 HK$16 億中的 36.1%;09 年再增長 15%,佔總銷售 HK$17 億的 37.9%;10 年達到 HK$7 億 9 千萬,佔總銷售 40%,超越抗生素業務成為公司最重要支柱

曲先生其間也反覆增持 1 億 2 千萬股,均價約 HK$0.9,在 2010 年套利 1 億 7 百萬股,均價約 HK$2.9,落袋 HK$ 2 億兼且還有市值 HK$8 億 7 千萬的持股票

曲先生賣個 HK$5 億拿回 HK$10 億,對曲先生而言,這交易已賺番

四藥首四年已為利君帶來 HK$30 億收入,按純利率 10% 計也賺了 HK$3 億多,利君付出溢價已經賺回

這真可謂多贏交易


再看那流程

曲先生賣了 (四藥),拿了 (股票),再賣了 (股票)

現在是否又想買了 (四藥)?


是否某個任務完成?又或者四藥有新任務?主人家要取回四藥時再多賺一筆?所以才要為仍然賺錢的四藥減值


賺還是偷,學 d 補習名師話齋,係觀點與角度既問題

且看利君將來要賣四藥時,買方又會否有曲先生相關人仕?又或者四藥再打入其他上市公司時,賣家公司又會否有曲先生的相關人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1

382.HK - 誰投了信心一票?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599109
查看 382.HK 威靈控股的 2011 年業績,顯示它經營艱辛

全年收入由 HK$72 億增至 HK$104 億,利潤卻只由 HK$5.3 億增至 HK$6 億;多做 40% 生意,但帶來 13% 增長


每股盈利 HK$0.21,以現價 HK$1.42 計,PE 6.6 倍;派息 4 仙,股利 2.8%,無甚驚喜

再 把 2011 年業績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威靈上半年收入 HK$60.8 億,毛利 HK$7 億,利潤 HK$3.9 億;下半年收入 HK$43.2 億,毛利 HK$5 億,利潤 HK$2.1 億;下半年收入少 3 成,毛利少 3 成,利潤竟少 4 成 6﹗

這無疑有季節性影響,但與 2010 年相比,2011 年下半年的減速無所遁形

2010 年上半年收入 HK$39 億,毛利 HK$5.25 億,利潤 HK$3 億;下半年收入 HK$31 億,毛利 HK$4.15 億,利潤則有 HK$2.33 億;下半年收入少 2 成,毛利少 2 成,利潤只少 2 成 2﹗

家電下鄉潮退令威靈舉步維艱,但優惠政策就這樣完結嗎?在今年
1 月初商務部曾表示要制定家電下鄉接續政策。在出口不繼、投資有限,國家又要力挽 GDP 增長的前提下,鼓勵內需,重推優惠政策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威靈為母公司美的工廠,專於微電機和洗滌電機。翻開美的 2011 年年報,發現威靈佔其關聯交易金額 42 億人仔,是總額的 66%。可以說,母公司美的倒楣,威靈食蕉;美的風光,威靈就能分一口

美的在今年 1 月 7 日宣佈計劃與開利合作拓展印度冷氣市場,美的投資 US$2 千萬,開利投資 US$1300 萬,將整合雙方在家用冷氣及美的部分輕型商用冷氣的生產和銷售業務,初步投資產能約 100 萬台。要知道印度人均收入低,美的平價冷氣很有競爭力,若在印度能大賣,就找到新的盈利點﹗


在產品方面,美的在節能技術上獨佔鰲頭,其獨有的全直流變頻冷氣的功率做到 30W,比普通直流更能節省達 59% 電。無獨偶有,國家又有新一輪電器節能補貼,仿彿是為美的和威靈度身訂造

政策乍雨還睛,母公司業務拓展,產品食正補貼,還未夠?

母公司美的集團的一系列增持,顯示它對此行業的信心和舖排


2011 年 11 月 23 日至 12 月 2 日,美的集團增持了 3383 萬股美的電器 (000527.SZ),平均作價 RMB12;12 月 6 日至 29 日,美的集團又增持了 337 萬股美的電器,平均作價 RMB11.67;12 月 15 日至 2012 年 1 月 16 日,美的電器 (000527.SZ) 增持了 631 萬股小天鵝 A (000418.SZ),平均價格為 RMB8.3,
高 PE 的它買入低 PE 的小天鵝 A,拉低美的電器的 PE,是優化資產的一步

美的集團的增持也缺不了 382.HK,它分別於 2011 年 11 月 16 日、今年 1 月 5 日和 1 月 6 日在場內以均價 HK$1.2 增持 2111 萬股

 如此一個大型舖排,也就說明了是誰對電器業,對威靈投下信心一票

查看往績,美的集團早在 2006 年 8 月中對 382.HK 作過 6 億 4 千萬股增持,均價 HK$0.13,為 5 合 1 後的 HK$0.65,往後乘勢抽升七倍﹗

政策陰睛未定?炒股跟紅頂白?而小弟選擇相信此行業龍頭的前瞻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