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想說,中國並不是令人恐懼的國家”紀錄片導演馬爾科姆·克拉克的觀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61

《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的主角是109歲的鋼琴家、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愛麗絲·赫茲索默。一開始克拉克不想拍,題材太沈重,等他和老太太見面,又改變了主意——老太太智慧風趣,故事動人,這打動了他。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中國的紀錄片導演和工作者都非常優秀,出品的影片技術質量很高,覆蓋的面也很廣,但有時候,我希望他們能挖得深一點,去觀察人的內心。像《沿江而上》,就觸碰到了中國的一些核心價值,這就很有價值。”——馬爾科姆·克拉克

英國紀錄片導演馬爾科姆·克拉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幾乎每年都來參加上海電影節,2015年6月,他受邀擔任上海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在此之前,克拉克一直在為一部講述中美關系的紀錄片《善良的天使》做準備。他帶領團隊花了近兩年時間,穿梭中、美,甚至非洲、中東、加勒比海岸調研,試圖為中美關系註入新的理解。這部紀錄片有望2015年底完成拍攝。

克拉克的光環和奧斯卡有關,他的一部紀錄長片、兩部紀錄短片——1985年的《隱藏的士兵》和1988年的《你不必去死》、2013年的《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音樂把我拯救》分別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短片獎。《隱藏的士兵》講述一個美國的越戰老兵回家後無法面對生活,只能生活在美國野外的故事;《你不必去死》的主角是一個成功戰勝癌癥的男孩,痊愈後,還幫助其他男孩戰勝對疾病的恐懼;《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的主角是當時109歲的鋼琴家愛麗絲·赫茲索默,“6號”是她被囚於納粹集中營時居住的牢房編號,紀錄片講述了她如何通過音樂讓自己和他人從苦難的人生中得到解脫。

克拉克另一部納粹題材的紀錄片,2002年的《天堂的囚徒》,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這部紀錄片講述德國1930年代著名演員格隆·庫爾特悲劇的一生,庫爾特納粹時期被迫為納粹宣傳片演出,最終仍被殺害於集中營毒氣室。

克拉克的職業生涯從1970年代開始,他最早在BBC工作,從晚間新聞編導做起,做過紀錄片、娛樂節目、音樂節目的導演,後來到好萊塢工作,目前工作重心又轉移到了中國,拍攝中國題材的劇情片和紀錄電影。

四十多年的紀錄片拍攝經歷中,克拉克大多和“危險人物”相處。他的成名作《史蒂夫·比科的生與死》,講述了南非著名反種族隔離的政治活動家史蒂夫·比科的謀殺案,在南非秘密拍攝,和謀殺犯直接對話;《恐怖的樂土》,深入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敢死隊,調查敢死隊的內部運作;《養豬農場》是關於加拿大著名的連環殺手皮克頓的調查紀錄片,通過監獄對談,克拉克不僅成為皮克頓“唯一信任的朋友”,還拿到了很多獨家資料。

2015年6月17日,克拉克在上海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要拍關於中國的影片就要到世界各地去

南方周末:為什麽會用“善良的天使”來描繪中美關系?

克拉克:這來源於美國內戰結束時林肯的話。林肯說,“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我們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我們情緒激動而繃緊,但絕不可折斷。我們天性中的那個善良的天使,終將輕撥起神秘的記憶之弦,而最美的樂音,也將從此奏響。”他的意思是,北方和南方停戰後,應當展現各自善良的一面,像天使的那一面,這樣雙方才能從戰爭中走出來,再次發展、前進。我覺得用來描述中美關系是很合適的:中美兩國都應該看到對方好的一面,善意地對待對方。

南方周末:《善良的天使》想講的是什麽樣的故事?

克拉克:還沒有拍完,折騰死我了。這部片子很複雜,我想通過一些有趣的內容,盡量描摹中國是什麽,以及21世紀中國的發展方向。我想探索的,其實是中美未來關系的可能,現在西方社會很多人是持悲觀態度的。

我意識到,要拍關於中國的影片,就要到世界各地去。中國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力量了,活動範圍已經覆蓋到了世界各國。所以這部片要拍一年,不是什麽瘋狂的事。我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調研、找資源。

我想借這部影片向西方觀眾展示:中國是一個精彩、有趣,並且毫無威脅性的國家。我認為,中美關系只有一個最可能的走向——合作共贏。兩國有不同的利益點,但通過合作,能夠互補。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呈現出這點。

我現在的這部紀錄片,想體現中國在全球的發展。比如最近中國開始執行的“一帶一路”政策。接下來的12至18個月,我還想拍一個專題系列紀錄片,記錄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可以把這個看成《善良的天使》的姐妹篇。《善良的天使》說的是中美關系,而後面這個系列會關註中國怎麽變成一種世界性的力量,它與周邊國家、亞洲各國,以及歐洲國家的關系是怎麽發展的。絲綢之路的中國鄰國一共有65個。我認為習近平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領導。他用一種很成熟的方式與世界各國打交道。“一帶一路”這個政策很好。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國,正在和世界各國建立合作夥伴的關系。我對此很感興趣。

在我看來,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大大超過了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中國對於很多西方人來說,還是一個謎。紀錄片能向他們解釋,中國是怎樣的國家。中國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巨大的、複雜的、有趣的、刺激的地方,它能出產成千上萬的電影,能幫外國人解密中國。現在,很多西方人對中國是有懼怕的,他們不懂為什麽這個國家能發展那麽快,那麽高效,即便想了解,也沒有合適的途徑。通過這部紀錄片,我想說的是,中國並不是令人恐懼的國家。

南方周末:《善良的天使》由九個故事組成,其中一個故事是《變形金剛4》在中國進行的演員招募海選活動。為什麽會選用這個故事?

克拉克:《變形金剛》海選,是好萊塢與中國的碰撞。中國觀眾很喜歡這部電影,所以整個活動都很成功。我的朋友西德·甘尼斯(前奧斯卡電影節主席)是制片人,中國給他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在中國成立了電影公司,《變形金剛》正好是公司的項目之一,他本身就是中美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我想表現的是,中美兩國在各方面都能合作,並從中受益。

南方周末:除了“變4”海選,《善良的天使》里另外的故事是什麽?

克拉克:我還是想留更多的驚喜給你們。紀錄片就像拼圖,我要決定哪些信息組合到一起。我不想拍一部關於高端人士,像金融家、律師這種人的電影,我想關註普通的美國人和中國人,他們怎麽看待這兩個國家8000英里的距離,想要如何和對方合作。

“中國紀錄片的教育性太強,缺乏情感”

南方周末:評委和導演這兩種身份,你覺得差別是什麽?

克拉克:作為導演,我必須清楚這個領域發生了什麽。但這是有難度的,你怎麽知道中國現在有什麽紀錄片,韓國有什麽紀錄片?這次(當評委)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越來越多人對紀錄片感興趣,之前紀錄片是不被大家重視的。我最開始為BBC拍攝紀錄片,到後來去ABC,都是電視的形式,但現在紀錄片進了影院,這是好事。紀錄片導演有了更大的能量去影響這個世界。

南方周末:現在很多紀錄片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你對這樣的變化有什麽看法?

克拉克:我覺得非常棒。我早年進BBC的時候,什麽都沒有,里面的人只給我了幾盒東西,就讓我去拍電影。那時什麽器械都很貴,現在不一樣了,在場的所有人,隨時都能拍電影,用智能手機就可以。這是一種非常民主的影片拍攝的過程,會催生一批年輕有活力的紀錄片導演。

南方周末:中國的紀錄片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你在很多采訪中提到一部紀錄拳擊手的紀錄片《千錘百煉》(導演為加拿大華裔導演張僑勇),為什麽是它?

克拉克:我在加拿大的時候,有幾個同事對中國題材特別感興趣,他們拍了兩三部社會題材的紀錄片,《千錘百煉》是其中之一。還有一部也讓我印象深刻,《沿江而上》,講述三峽移民的故事。這些片子都從中國人之前沒有的視角來看事情,有些內容還沒有被關註過。中國的紀錄片導演和工作者都非常優秀,出品的影片技術質量很高,覆蓋的面也很廣,但有時候,我希望他們能挖得深一點,去觀察人的內心。像《沿江而上》,就觸碰到了中國的一些核心價值,這就很有價值。

這兩年因為拍電影,我常來中國。我觀察到的是,現在的中國人非常渴望對本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前幾年,紀錄片受到的限制比較多,現在情況好多了,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關註中國社會,揭露或發現一些問題。這些行為的受益人,就是中國觀眾。

南方周末:你覺得東西方在制作紀錄片的時候有什麽不同?

克拉克:我曾受中方的邀請來拍片。他們讓我“撰稿”一部紀錄片。我不能“寫”一個紀錄片,電影是一種視覺媒介,人們最先看到的是圖像,文字要服從圖像。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拍片,影片會更帶感情,而不是訓導式的,看一部電影好像聽一堂課一樣。影片不應該“告訴你們該怎麽想”,應該尊重觀眾的自主性,讓他們有自己思考的空間。

我看到,中國紀錄片的教育性太強,缺乏情感。影片在情感上抓住了觀眾,他們自然會跟著走。

克拉克采訪過連環殺人犯、恐怖主義分子,總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很好聊天,並且長得沒有威脅性。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圖)

如果要植入廣告寧可不拍

南方周末:你曾說過你不喜歡維納·赫爾佐格(德國紀錄片導演)的電影,但他善於選擇好的主題。什麽樣的主題是好主題?你怎樣選擇紀錄片的主題?

克拉克:赫爾佐格是我的好朋友,他聽到我那麽說很不開心。但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導演,非常擅長選取紀錄片的主題。他之前拍過一個故事,講一個男人在熊群之間生活,最後被熊吃了。沖擊力非常強。

我可以談談“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愛麗絲的故事。我一開始是不想拍的,因為之前我拍了《天堂的囚徒》,也是關於納粹大屠殺的故事,那部片子得到了奧斯卡提名,觀眾反響也很好。但是拍這種片子太沈重了,所以我聽說愛麗絲是大屠殺的幸存者,就拒絕了。我不想再接觸類似的題材。僵持了9個月。後來我去倫敦,愛麗絲老太太也在那,所以我就去見見她。我和她獨處了30分鐘左右,覺得這是個好故事。愛麗絲一百多歲了,她聰明風趣,對一個電影工作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座金礦,所以我馬上決定拍這部電影。

電影人對好故事有本能的直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讓觀眾感興趣,這種以觀眾為導向的意識,(在選擇拍攝題材的時候)要貫穿始終。

南方周末:戰爭題材永遠都能吸引眼球,但中國這類反映戰爭題材的影片和紀錄片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的關註卻有限,你認為原因是什麽?

克拉克:有一個好題材是不夠的,還要用合適的方式拍它。比如,中美關系的電影,如果只是讓兩個人不斷地談話,就會非常無聊。反之,如果是類似愛麗絲這樣的電影,沈重題材,講述方式卻很輕松,觀眾就會喜歡。手段很重要,如果你選了一個像大屠殺這樣很多人都拍過的題材,就要確保你的拍攝方式與前人不同。

南方周末:你拍片過程中遇到過資金問題嗎?

克拉克:每天都有資金問題。現在互聯網給紀錄片制作者很棒的機會,資源非常多,也有很多投資人在上面找可投資的項目。不過一個現實是,我在這個圈子很久了,很多人認識我,所以如果一個25歲的年輕人和我同時申請一筆資金,即便他比我還有才華,拍的東西比我好,我也會比他先拿到錢,只是因為我比較資深,別人會覺得我比較可靠。

不過,接下來的關於“一帶一路”的項目,需要到世界各地去拍攝,是個大項目,獲取資金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挑戰。

南方周末: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怎麽平衡預算和影片的內容質量?

克拉克:永遠不要在影片質量上打折。你拍的片子要和上一部一樣好。大家的記憶都很短暫,沒人會記得你10年前拍過的東西。假如你的資金有限,只能做7個故事,而你有10個很棒的點子,那麽勇敢一點,把那3個拋棄,把剩下的7個做到最好。一旦你放棄影片的質量,你就失敗了。

南方周末:你遇到過投資方想在影片中植入廣告的情況嗎?

克拉克:沒有。主要是因為我比較強硬。如果他們要那麽做,我就會終止整個項目。那畢竟是我的名字,我的聲譽,我不能隨便毀掉。我不是有錢人、可以自己掏錢拍電影。我需要找投資,能靠的只有我的好名聲,以及影片的質量。一旦我開始做廣告,那麽我在電影圈就混不下去了。

南方周末:在你2011年的紀錄片《養豬農場》中,你和連環謀殺犯建立了交情,所以能得到獨家的一手資料。這對紀錄片很重要。你取得采訪對象信任的技巧是什麽?

克拉克:我跟你講個故事:我在紐約的時候,住的地方正好靠近公車的首發站,而我永遠是公車上的第一位乘客。每次,第二個上車的乘客總愛過來和我坐一起,和我聊天。我發誓我從來沒有邀請過他們,但他們就是愛來和我聊天。可能因為我是一個很好聊天的人,我長得一點都沒有威脅性。

我拍過很多以壞人為主題的片子,我采訪過連環殺人犯,采訪過自殺式恐怖主義分子。這些人都有自己的防禦機制,但是一旦他們解除了防衛,就會和你知無不言。在《養豬農場》中,我采訪那個殺了49個女人的連環殺人犯,是在監獄里,他正在等著他的審判。我們聊了45分鐘,後來他就開始給我寫信,希望我能回去再和他聊天。他做的事令人發指。我猜(他和我分享他的故事是因為)他覺得我沒有評判他,所以他才能打開心扉。

南方周末:你認為一部好的紀錄片,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麽?

克拉克:每個人對好紀錄片的定義都不同。對我來說,一部好的紀錄片能告訴我們這個我們自以為熟識的世界里令人震驚的一面。一部好紀錄片,就像學校里你最喜歡的老師,你想到要做數學題什麽的會很頭大,但你會很期待上這個老師的課,因為他能用你喜歡的方式,向你解釋事情的紋理。這種好的紀錄片其實很少,但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紀錄片,它幫你打開這個世界,讓你用全新的角度打量這個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18

國家隊救股不救市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7.html

巴黎:

昨天國家隊強力入市,上証大市高開至3896點後速度下跌,午後己跌穿3700點,不過收市前卻反
彈上3700點以上至3775結束。

筆者很少評大市,我認為若買股無價值法軸心,一時買升,一時買跌,一時買呢個板塊,一時那個板塊,唔輸錢至係奇事。不過對價值投資人來說,買入心儀低價貨後最怕見就是等來等去回歸價值的催化劑遲遲未出現,又睇見D隔離鄰舍百倍PE繼續升升升go go go,有時是幾無癮。

對於催化劑,個人認為應該採一個開放態度,例如若技術分析有訊號顯示回歸開始出現,就不應介懷這是技術分析,而應該適時買入,至少買入後不用忍受沈長的等待時間。

四月上證發神經時,筆者雖然有21.5%回報,自知之明認為無謂和摣住把刀的癡線佬比較,但現在癡線佬被人五花大綑,情況就唔同。如果看看幾支大型內銀A除了改制的交行和中行走勢較佳外,會發現其它三行直至兩星期前都是陰陰地升下跌下,和上証大市比較毫不突出,無催化劑下好易等到心動搖:




但6月23日後上証開始大跌,相對大市從當日高位4710點下跌了935點比較,內銀表現卻程相反方同,明顯漸回復強勢。






總結:

從昨天國家隊歸隊入市選擇最傳統低估值PE股,而其它"顛佬正股"版塊們仍然大跌下推算,有關被迫歸隊完成國家任務的証券行,為安全計而作的掃貨行動集中種類是非常明顯,筆者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催化劑,即如果朋友選擇此時撈底,一定要避開那些百倍PE的"顛佬正股",最安全仍應是內銀。因為國家隊只能以保住"金身"去引導資金流向定大市,無力去打救那些"顛佬正股"而要讓其自生自滅,至於"金身"是什麼,這個你懂的。



交易方面:
非常感恩今早工商A在高位沽出大部份,連同剛收到的股息本年回報21%,非常理想,同時也順利以折讓16%價轉到H股,換得更多股數,未來可獲更多的現金流,真是要感謝跌市。
中海油是一支好股,但只怪自己錯判國際油價市場,今天也沽出部分,反正賤價股跌得還勁,大家同一水平,心理就平行一點,也可以乘機增加彈藥於市場尋找別人恐懼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216

“國家隊”換操盤手?又是假消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231.html

“國家隊”換操盤手?又是假消息

一財網 秦偉 2015-07-09 15:41:00

市場止跌大幅反彈,救市立桿見影,護盤操盤手會是誰?

經過多日救援,A股終於在7月9日大幅上揚,上證綜指全天漲202.14點,站穩3709.33點。

市場大面積翻紅後,新段子也隨之產生。網上瘋傳的一個消息是,內地管理層去香港請來了當年對付索羅斯的操盤團隊。

消息稱,利用軋空原理,新的操盤團隊首先先昨天把股指期貨合約全部打跌停,令空頭無法繼續開倉,因而不會在現貨市場繼續拋售。然後國家隊在07合約跌停板上將主力空頭全部開多單鎖死,在08合約上賣空。主拉07合約,拉開和08合約差價,然後限制空頭開倉,昨天中金所已經無法開倉!由於1507合約下周就進行現金交割,到時空頭必須移倉。由於兩個合約存在差價,空頭移倉將會造成重大損失。只要國家隊反複控制近期合約,就可以關門打狗,直到最終將空頭全部耗盡。對沖基金空頭,要挽回損失只能去現貨市場買股票,在這里變成多頭。

這看似邏輯緊密的分析,結果仍是漫天假消息中的一員。某外資行交易主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又是一條假消息。

某從事股指期貨交易的人士也表示該消息為假消息,消息中號稱被國家隊賣空的08合約,今天也是漲停。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41

歐洲更窮國家質問希臘:我們都能忍,憑什麽你不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486.html

歐洲更窮國家質問希臘:我們都能忍,憑什麽你不能?

一財網 閻彥 2015-07-08 13:01:00

“我聽說某些希臘人的養老金超過1000歐元一個月。這太離譜了。相比於我的工資,他們簡直就是揮霍無度,我拒絕償付他們的債務。”斯洛伐克首都伯拉第斯拉瓦的一位服務員表示,在她的國家,月平均工資只有880歐元。

在希臘公投拒絕歐盟債權人的條件後,歐元區里的前蘇東陣營國家,尤其是波羅的海諸國,看不下去了。因為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民收入都比希臘要低,但同樣面臨痛苦的改革和財政瘦身計劃考驗。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斯洛伐克長期以來堅稱:它們太窮了,以至於無法承擔富有的希臘任性而為的連帶後果。希臘本該接受2400億歐元救助附帶的改革和財政瘦身措施。

“希臘跟所有人對著幹”,這是歐洲一些人的體會

“我聽說某些希臘人的養老金超過1000歐元(1100美元)一個月。這太離譜了。相比於我的工資,他們簡直就是揮霍無度,我拒絕償付他們的債務。”斯洛伐克首都伯拉第斯拉瓦的一位服務員勒洛維科娃(Martina Lelovicova)表示,在她的國家,月平均工資只有880歐元。

“這對於歐元區而言是件好事。希臘應該退出歐元區,這只會讓它更加健康。”伯拉第斯拉瓦的一名30多歲的企業家說。

斯洛伐克財政部長卡齊米爾(Peter Kazimir)是在希臘說“不”後第一個警告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的財長。他表示:“根據公投的結果,一種可能的危機態勢——希臘逐步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正在漸漸顯露。”

斯洛伐克是2009年加入歐元區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總人口540萬人。盡管過去幾年中經濟增長態勢不錯,但仍忍受著極高的失業水平。

“斯洛伐克不會受到希臘結果的影響,不管希臘將會留在還是退出單一貨幣聯盟。作為此前救助希臘計劃的一部分,我國政府並沒有給出任何現金,給出的只是我們的保證”。

2015年1月剛剛加入歐元區的新成員立陶宛也沒有在這一救助中進行支付。該國總理布特科維奇烏斯(Algirdas Butkevicius)7月6日曾表示,他“樂觀地相信希臘不會退出歐元區”,並建議債權人“凍結”一些債務,作為希臘對公共部門和稅收政策進行改革的回報。

愛沙尼亞:希臘的債主不是銀行

不過,並不是所有更貧窮的歐元區成員國都沒有損失。愛沙尼亞總統亨德里克(Toomas Hendrik)7月6日曾表示:“希臘的債權人們不只是銀行。”他說:“歐元區中比希臘更貧窮的國家需要忍受最高可達GDP4.2%的損失。”

該國總理羅伊瓦斯(Taavi Roivas)也表示,希臘“現在只剩下糟糕和更糟糕的選擇了”,而改革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希望希臘政府認清形勢,在最短時間內表現出自己的決斷力和行動力。”

在1990~1991年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分別在2011年和2014年加入歐元區,緊隨其後的是鄰居立陶宛。

所有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後陷入深度衰退,不得不采取激烈的緊縮措施恢複經濟,這才鋪就了通往歐元區的道路,也帶來了穩定的經濟增長——目前該地區的經濟增長率約為3%左右。

民眾聲音:希臘該學會勤儉持家!

自2011年起,愛沙尼亞作為歐元區最小的成員國批準了初始的希臘救濟,但自此之後就堅持說“不”,並堅持所有的歐元區成員國都需要采納嚴格的財政標準。目前,該國擁有歐元區中最低的債務GDP比,僅為10.6%。

“愛沙尼亞並不真正理解希臘的態度。我們過去習慣於存錢度日、勤儉持家。” 愛沙尼亞媒體Postimees Daily總編輯科普利(Merit Kopli)表示。

一名72歲的愛沙尼亞老人梅茨表示:“根據我的理解,希臘的生活水平要比我們愛沙尼亞這里更高。他們支付自己的債務是天經地義的。”

拉脫維亞也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遭遇了巨大打擊,在兩年多的時間里GDP整整收縮了1/4。不過,這個僅有200萬人口的國家在接受75億歐元國際救助後實施了瘦身政策,也避免了破產的厄運。

“當我們在國際救濟下挺過來的時候,有任何人過來拯救我們嗎?”61歲的辦公室職員拉斯表示。

“我對於希臘人不抱有任何同情。他們早就該開始支付稅款了。如果他們想從歐洲拿到錢,他們該學會存款!”59歲的里加生意人彼得森(Brigita Petersone)表示。“憑什麽我們能忍受這一切,而他們不能!”

編輯:馬俊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73

國家版權局:未授權音樂作品月底前須下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578

(新華社/圖)

7月9日,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行為,並於2015年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通知》明確,為加強對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權利的保護,規範網絡傳播音樂作品版權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及《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等相關規定,以及“劍網2015”專項行動有關工作部署,自2015年7月起,國家版權局啟動規範網絡音樂版權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對網絡音樂服務商的版權執法監管力度,推動建立良好的網絡音樂版權秩序和運營生態。

對於在2015年7月31日以後仍繼續傳播未經授權音樂作品的網絡音樂服務商,國家版權局將依法從嚴查處。

目前,在網絡音樂平臺中,未經授權隨意音樂作品使用現象仍較為普遍。QQ音樂、蝦米音樂、網易音樂等幾大App都號稱各自握有一定的正版授權,但仍然免不了灰色地帶的存在。

《南方周末》早前報道顯示,這一兩年,騰訊大手筆地入手了一系列獨家版權,包括《我是歌手3》、《中國好歌曲2》、JVR、相信音樂等。並與華納音樂、索尼音樂——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二——達成獨家版權合作。這意味著,包括周傑倫、五月天、蕭敬騰、韓庚、林俊傑等人在內的一批歌手,都要從其他一切數字音樂平臺下架。

此外,蝦米音樂也往版權上扔了數以億計的人民幣。

某知名網絡音樂服務商負責人在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對版權局此舉表示贊賞,認為從長遠來看會促進網絡音樂的健康發展。“其實現在比較大的這幾家服務商都沒有惡意侵權的意圖和行為,基本都是按照法律法規來辦事,只是因為相關法律法規目前還不夠完備,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大家不清楚到底算不算侵權,這就導致了打擦邊球行為和灰色地帶的產生。如果版權局等部門今後能像這樣,給出越來越明晰的限定,我們的正版化進程就會更快,早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環境,最終得利的還是服務商自己和廣大樂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54

國家退休基金 深陷財閥控制 三星一場購併 牽扯韓國投資信心

2015-07-06  TWM

三星集團旗下三星物產與第一毛織的購併案,近日將在特別股東會上進行表決,卻遭到美國股東對沖基金Elliott強烈反對。若成功收購,代表韓國經濟將更深陷於財閥的控制。

譯者•蔡旻學

三星提供韓國的國家退休基金(National Pension Service)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要求它支持國內最大的企業集團,以對抗國外的對沖基金和其他競爭者。

長期掌控三星的李氏家族想透過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以價值八十億美元的股票換股來收購三星物產(Samsung C&T),但此舉遭到美國股東對沖基金Elliott的強烈反對,認為其出價過低。Elliott正在爭取委任書並呼籲其他三星物產的股東反對這項收購,Elliott表示這次的合併不符合股東利益,是目前住院中的總裁李健熙,為協助其獨子鞏固三星集團統治權的操作。而手握三星物產一○.一五%股份的國家退休基金可以說是手握最後決定權的關鍵。

經濟走緩 選擇向財閥靠攏持平地說,國家退休基金是該投反對票的。身為韓國最大的投資者,當初的成立宗旨——或可謂為其「公共利益原則」,就是賦予它鞭策、改善企業管理的責任。李氏家族控制三星已有數十年,為了貫徹基金的成立宗旨,國家退休基金理應戮力減少李家的影響力,即使必須以公司股價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然而國家退休基金幾乎可以確定會跟三星站在同一邊——理由包含了這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之所以出差錯的種種因素。

國家退休基金跟李氏家族的牽扯實在太深了。除了擁有三星物產的股份,國家退休基金還握有其他至少十一個三星相關企業的股份,市值高達一八○億美元。這表示對李家有利的——包括以低價收購三星的操作——也有利於國家退休基金的收益,反之亦然。為了公平起見,除了國家退休基金執行長崔光(Choi Kwang)的內部決策圈之外,沒人知道將在七月十七日召開的特別股東會,國家退休基金會投下支持或反對票。但觀察國家退休基金和三星之間的關係,崔光將沒有太多考慮餘地,他只能選擇支持李家。

韓國總統朴槿惠,以她的部分來說,自選舉結束以來已過了二十八個月,但是她至今對韓國家族企業(或財閥)的遏制,做得依然很有限。雖然她當初競選時提到了扶植中小企業、強化反壟斷法、對富人增稅等政見,但這些計畫現在似乎仍停留在畫大餅的階段。當經濟走緩時,朴槿惠還是回去討好那些她原先宣稱要改革的富豪,以求提振國內經濟。

以目前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肆虐韓國的狀況來看,在韓國的零售業和觀光業皆大受影響時,很難讓人相信朴槿惠不會再靠向財閥以尋求支持。

成功合併 李家恐變本加厲(即使在這裡也看得到三星的影子。日前,李在鎔召開記者會,為三星首爾醫院成為中東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最大傳染源向全民致歉。這波爆發的大規模感染,最後至少導致了二十七人死亡。聽到三星有醫院很驚訝嗎?你其實不用太大驚小怪。)三星這名字,毫無疑問地,儼然是韓國在世界經濟體系的代名詞。這也是為什麼韓國立法委員金基式(Kim Ki Sik),對三星跟辛格(Paul Elliott Singer)掌控的對沖基金間的購併戰會這麼激動;因為他認為這次衝突將會成為世界對韓國經濟信心的試金石。

「三星至今對危機處理的反應,無疑地令人感到沮喪。對於這次合併案的合理性,三星並無法提出有力的理由來說服投資者。」當選立法委員前曾多次參與社運的金基式這麼告訴彭博新聞。

如果三星真的在如此惹人非議的形勢下,還能成功地合併兩家公司,那將會對市場釋出一項非常糟糕的訊息。也就是其他財閥將會把李家的模式視為圭臬。李家也有可能會更變本加厲地軟土深掘。

當企業家族在操作這些手段時,對韓國市場已有疑慮的全球投資人,很有可能會將資金完全撤出韓國經濟。同時,韓國的國內投資也將更深陷在財閥的控制下。

當然,如果國家退休基金能夠勇敢地對三星說「不」,將會是個相當令人振奮的驚喜。可惜的是,它有一百八十億美元的理由說「是」。

三星至今對危機處理的反應,無疑地令人感到沮喪。對於這次合併案的合理性,三星並無法提出有力的理由來說服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44

一個改變,振興一個國家

2015-07-06  TWM

一八五三年七月八日,美國東印度艦隊直駛日本東京灣,強迫幕府開港通商。隔年,十九歲的坂本龍馬目睹美國巨大軍艦,體認到世界之大,後來他力推維新,這一變,也順勢翻轉了日本的命運。

變化來臨,有的人反應快,有的人反應慢;有的人不見不聞、不反應。反應快的人以變應變,帶領新潮。

一八五三年七月八日,美國東印度艦隊由司令馬修.伯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帶領四艘軍艦,共計六十三門大砲,強行開進日本江戶灣相州浦賀海面,也就是現在的東京灣神奈川縣。

老美來幹什麼?

他們要來談「開港通商」。日本當時是採取「鎖國」政策,外國商人只能通過長崎的一個口岸和日本貿易,限制很多。荷蘭、英國、法國都跟日本談過,但談不出頭緒。美國在太平洋的另一邊,這回可是來者不善,挾帶著龐大的武力,就是要強迫開港通商。

開港通商

終結兩百多年的鎖國

這四艘軍艦,船身是黑色的,所以稱為「黑船來襲」。黑船比日本最大的船還要大上十倍,嚇得江戶城一片騷亂,許多人跑去神社祈求,希望神降巨風摧毀黑船。當然沒用,美國可不是十三世紀的蒙古軍,風怎麼吹得走?幕府不敢拒絕,推說要等天皇批准;伯里相信,帶船走了。

第二年,他帶了七艘軍艦,再度來到日本,迫使日本簽訂《神奈川條約》,後來加簽《下田條約》。日本兩百多年的鎖國局面,自此終結。英國、荷蘭、俄國都跟著進來。

黑船來襲的當天,一個高知鄉下的下級武士,聽人說有黑船來襲,冒冒失失從江戶趕去,想要驅趕黑船。當他看到美國軍艦,腦中一片漆黑。當下知道世界之大,決心放下劍術、漢學,改學西學。他就是十九歲的坂本龍馬。

坂本龍馬曾經跟好友檜垣直治說:「以後在室內亂打亂鬥的狀況會變多,所以我現在喜歡小太刀(編按:刀長六十公分以下)。小太刀靈活,比太刀(刀長超過六十公分)實用。」幾天後,直治佩著小太刀來找他,他掏出一把手槍,說:「這個比小太刀更有威力。」後來,直治弄了把手槍,再來見龍馬,這回龍馬手上拿著一本書,一部《萬國公法》,說:「手槍只能殺死敵人,這本書可以振興日本!」龍馬是日本維新的第一推手,他提出《船中八策》:一、天下政權當還給朝廷,政令須由朝廷發布。

二、設置上下議政局,設置議員討論政務,政務必須公開決定。

三、有能力的公卿諸侯以及一般百姓賜予官爵、委以重任,並消除有名無實的官位。

四、外交關係必須由公議決定,要制定新的、合適的規約。

五、覆核古來已有的律令,制定和完善新的法律。

六、擴張海軍。

七、設置禁衛軍,保衛都城。

八、金銀貨物的貿易往來,要和外國制定公平的制度。

厲行求變

帶領日本維新的思想

整個「明治維新」(一八六○年代到一八八○年代)的政治綱領,就是出於龍馬的《船中八策》。他是日本第一個帶妻子度蜜月的人,還是長崎蛋糕的發明者。可惜後來被政敵刺殺,死時才三十一歲。

龍馬有厲行求變的精神,所以能走在時代前端,帶領日本維新的思想,鼓動浪潮。

反觀同時期的中國,正是缺乏龍馬這種氣魄的人物,以致抱殘守缺,不能全面革新,而招致百年的悲慘命運。其實龍馬的求變思想也是源於中國。

有一次薩摩藩武士西鄉隆盛對他說:「你前天所說的和今天所說的不一樣,這樣你怎麼能取信於我?你身為天下名士,必須有堅定的信念!」龍馬則說:「不是這樣的,子曰:『君子從時』。時間不斷在推移,社會形勢天天在變。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西鄉,你一旦決定一件事之後,就只想貫徹始終。但是這麼做,將來你會落於時代之後的。」所以,不是中學或西學的問題,而是你腦袋能不能變通!同樣看到黑船,坂本龍馬改變自己,也改變了日本。不變的人,等著被龍馬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46

創業大國觀:在發達國家做生意更簡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7/151057.shtml

(1)美國:今天的美國,一半以上的公民要麽自己創業,要麽在創業型的中小企業工作。以前大型企業擁有最新的高科技,大家節省時間的工作方式是在一個大工作室里交流。但是現在每個人都有手機、電腦,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家或小型工作室交流。現今,美國無論是創業硬件環境,還是創業資本環境,亦是創業精神與創業內在機制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以色列:過去20年中,全球眼球基本都在投資那些用創新去改變世界的企業家們。當我們談及偉大的企業家的特質時,就會用“堅韌和樂觀”這兩個詞去看待以色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根據中為咨詢資料顯示,78.8%的以色列人對未來很樂觀,89%的以色列人認為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會有人挺身而出。

以色列歷經的一系列戰爭與威脅讓變得更加堅韌,而且一點也沒有減少他們的樂觀。這種堅韌、樂觀和幸福是孕育企業家的沃土。他們的創造性可以應對更大的挑戰,也會培育出這個創業的國度里的創新性經濟體。作為一個小國,以色列的創業故事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其創業精神的或許並不全面,但也足以管中窺豹,並給人以借鑒和啟迪。

(3)英國:英國創業的優勢總體來說,門檻更低、政策更靈活、市場更透明。全球創業成本最低的國家中,英國排名世界第三。運營企業的便利性排名,英國位居世界第八。目前英國政府推出創業支持政策,學生在英國只要拿出富有創意的研究或工作成果,以此得到權威金融機構認可的風險投資公司,或政府相關部門(包括學校)的認可,並取得他們的5萬英鎊及資金擔保信,幫助學生投資創業。

(4)法國:根據中為咨詢調查37%的法國人希望創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更有10%已經著手進行實踐。對自由的渴望和奮鬥的樂趣是促使他們創業的主要動力。據了解,吸引和留住歐洲創業企業的戰爭日漸白熱化。法國各地公共和私人實業都擺出誠意姿態,向創業者提供廉價的工作環境、特殊簽證,甚至是國家補助。在法國,政府都希望能通過新的商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

(5)德國:德國人創業情緒普遍不高,只有不到50%的德國人在接受GEM調查時表示創業對他們具有吸引力,而反觀他們的鄰國,約有65%的法國人,68%的波蘭人和79%的荷蘭人都對創業表示出了不小的興趣。根據調查顯示,德國自主創業意願逐年降低的原因一是德國人面對風險非常謹慎;二是對失敗不夠寬容,經營企業失敗的人會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首先是由於缺乏資金。小公司需要天使投資人和風險資本來生存發展。不過這些資源在德國非常有限。德國的風險投資者非常謹慎,並不期望公司呈現爆炸性的增長。德國人墨守成規,比較安靜,嚴謹和沈穩。但創業需要的是速度。約有42%的德國人遠離創業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遠遠高於美國的32%,許多美國人自豪於他們曾有過失敗的創業經歷。但這些情況或將會發生改變。如今的大學畢業生或將把創業列入就業範圍內,而德國政府也將對此提供適當的幫助。

(6)新加坡創業:新加坡這個500多萬人口的城市國家,以富裕、整潔、高效而聞名於世。這里的人們彬彬有禮,墻上找不到塗鴉;年輕人受到良好教育,循規蹈矩,畢業後可以到政府當公務員、到金融機構當高級白領、在國有企業或跨國公司里體面地存在著,而且新加坡的市場太小,水至清則無魚,導致新加坡創業率與積極性一直不高。

新加坡雖小,但是五臟俱全,現在政府對在新加坡的創業和投資非常的支持,對於在新加坡入駐的企業,政府一般會做天使和A輪的投資,天使投資的規模是50萬美金,A輪政府一般會拿出1000萬新幣。政府鼓勵機構一起來投資A輪,除了承諾給參與A輪投資的機構做LP之外,還會一起共擔風險。因此往往大家會把新加坡當作一個中轉點,在新加坡創業設立公司。

(7)韓國:根據中為咨詢調查,韓國的全部創業中,為了維持最低生計的“生計型創業”比例逼近40%。韓國未滿42個月的初期創業中,“生計型創業”比例為36.5%。為了提高收入水平的“機會追求型創業”占51.1%。與前一年相比,“生計型創業”與“機會追求型創業”各增加了1.5%與5.1%。雖然從表面上看,高附加值性創業的增幅較大,但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韓國的“生計型創業”比例過高。一直以來,以家族化經營為特點的財閥經濟占據韓國經濟半壁江山。2012年,僅韓國三星、現代、LG、SK四家總銷售額7145億美元,約占當年韓國GDP(1.17萬億美元)的61%。然而,眾財閥提供的就業崗位僅占全國的10%左右。

韓國政府最新公布的就業統計結果顯示,15~29歲青年就業人數多年呈現縮減趨勢,青年層失業率高至7%-8%。頭壟斷嚴重、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讓韓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經濟轉型。為扶持中小企業,韓國政府喊出了“創造經濟”的口號。韓國國內的創業支援主要通過跟韓國的大學合作,在大學內設立創業支援中心,讓大學先導事業。支援中心實行“嚴進寬出”政策。對大學生要求進入創業中心的申請,韓國政府和學校要進行嚴格篩選。尋求創業的大學生需要提供詳細的創業計劃書,然後根據創業的方向,由大學教授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組成的評價團來評價決定。如果順利進入創業支援中心,大學生可以得到“一條龍”的服務,創業所急需的人才、營業場地和資金,在這里都很容易找到。為了進一步減輕韓國青年的創業風險,韓國政府支援創業的另一項特色是建立龐大的專業人才導師庫,從而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的創業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根據創業企業面臨的具體困難,由不同導師提供差異化的幫助。

(8)日本:在經歷了20年的經濟停滯後,日本年輕人“正變得非常、非常保守”。日本文化對失敗者欠缺寬容,被認為是創業者們面臨的最大障礙。這是日美在創業環境上的最大不同。日本大公司的終身雇傭制度與“年功序列”工資體系對年輕人來說依然具有吸引力,“經濟乏力之時,年輕人傾向於穩定。”最新調查也顯示,許多日本年輕人並不願選擇創業“披荊斬棘”的生活。在這項以世界13個國家年輕人為對象的工作意識調查中,回答“對創業不感興趣”的日本人高達58%,在受調查國中最高。打造一個獎勵冒險精神的社會,是日本今後的重要課題。日本要成為“創業大國”,必須為創業者打造可持續嘗試的環境。

(9)香港地區:香港是由一批胸懷大誌、意誌堅定的移民建立起來的,他們孜孜不倦地工作,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因此,以往企業一向受人欽羨,也得以蓬勃發展。香港總體創業活動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基本上局限在消費者服務行業。但這種“起步”精神正在迅速衰落。企業聯盟盛行、租金成本過高和資金池縮小,增加了創業的障礙,令小本企業創業困難。

但過去三年全球經濟環境穩定,有利營商。而近年信息科技發展迅速,造就商機之余,亦大大減低創業及營商成本。另外,受到成功創業例子、政策配合和社會人士大力推動等因素影響,香港社會逐漸形成鼓勵青年創業的風氣。譬如香港青年協會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創業啟動金,成功申請者將可獲得最高港幣10萬元免息貸款,作為開展業務的本金。香港青年協會還提供創業指導及專業咨詢,安排工貿團體及商業服務機構,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專業顧問服務,並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或協助聯系業務運作時所需的硬件、資源及支援,以及為青年創業者建立商業網絡。

(10)中國:根據中為咨詢網行業研究報告調查,近9成中國人對創業持積極態度,62%的受訪者想開創自己的事業,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對於中國受訪者來說,“更好地兼顧家庭與事業,享受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完成個人目標”和“獲得額外收入”是最吸引人們創業的前三大原因。同時,“不再受雇於人,做自己的老板”和可能“擺脫失業,重新工作”也是促使人們創業的原因。同時以世界13個國家的年輕人為對象進行了一項工作意識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中回答“對創業不感興趣”中國僅為6%左右。此外回答“考慮將來創業”中國,中國考慮將來創業的年輕人達40%。

更重要的是,中國也在逐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通過企業登記制度改革,2013年新登記註冊的公司呈現井噴式增長,新增企業數量較2012年增長6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29

國家資產負債表:中國經濟整體杠桿率6年增65.7%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963.html

國家資產負債表:中國經濟整體杠桿率6年增65.7%

一財網 章軻 2015-07-24 17:25:00

“杠桿轉移”是目前解決杠桿率的流行做法,李楊不反對中央政府或者國有金融結構承擔地方政府的債務,但是“不欣賞那種將企業部門的杠桿向居民部門轉移的做法,更不贊同通過推動股價上升,同時借以增發股票或IPO,進一步增加權益,來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戰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楊等專家聯合編制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24日發布。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國家負債率上升與全球危機和國內經濟下滑密切相關,一旦經濟增長速度長期持續下滑並致使“或有”負債不斷“實有”化,中國的主權凈資產的增長動態有可能逆轉,因而不能掉以輕心。

研究還表明,中國的杠桿率迅速上升是確定無疑的事實,而去杠桿則是克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促使國民經濟恢複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另外,報告還闡述了當前中國的資產負債表的結構風險,認為其主要表現為期限錯配、資本結構錯配以及貨幣和資產錯配。

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學部委員李揚介紹,2013年,曾領銜出版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理論、方法與風險評估》,首次編制了2000年以來我國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對外部門,以及國家和主權的資產負債表,相應計算了負債率和杠桿率,並做了若幹分析,提出了若幹建議。

“這份報告系上述研究的繼續,數據則盡量更新到2014年底。”李揚說。

基本數據顯示,在國家資產負債表方面,2007~2013年,國家總資產從284.7萬億元增加到691.3萬億元,增長406.6萬億元,年均增長67.8萬億元。同期,國家總負債從118.9萬億元增加到339.1萬億元,增長220.2萬億元,年均增長36.7萬億元。

2007~2013年,中國的凈資產從165.8萬億元增加到352.2萬億元,增長186.4萬億元,年均增長31.1萬億元;凈金融資產從7.4萬億元提高到16萬億元,增長8.6萬億元,年均增長1.4萬億元。

從結構上看,2013年,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總資產占國家總資產之比分別為29.4%、30.3%、27.4%和12.9%;

在非金融資產中,居民、非金融企業、政府分別占比為38.4%、40.8%和20.8%;就金融資產而言,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占比分別為20.7%、20.2%、53.9%和5.2%。

李揚介紹,從國家層面的資產負債率的變化趨勢看,2007~2013年,國家負債率由41.8%提高到49%,上升7.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2009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升較為明顯,分別上升2個百分點、3.2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這說明,國家負債率上升與全球危機和國內經濟下滑密切相關。

按寬口徑匡算,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7.3萬億元,主權負債124.1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2萬億元。

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變現能力有限以及國土資源性資產使用權無法全部轉讓的情況,以窄口徑來統計,即扣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13.4萬億元,並以2014年的土地出讓金(4萬億元)替代當年的國土資源性資產(65.4萬億元),中國的主權資產將由227.3萬億元減少到152.5萬億元。由此,窄口徑的主權資產凈值為28.4萬億元。

李揚說,無論何種口徑,中國的主權資產凈額均為正值,表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產來覆蓋其主權負債。因此,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但是,包括養老金缺口以及銀行顯性和隱性不良資產在內的或有負債風險值得關註。一旦經濟增長速度長期持續下滑並致使“或有”負債不斷“實有”化,中國的主權凈資產的增長動態有可能逆轉,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經濟杠桿率6年上升65.7%

研究結果顯示,2000年至2014年,國有企業總資產占非金融企業總資產的比例由43.8%下降到30.2%,工業企業總資產占非金融企業總資產的比例則從34.5%下降到27.4%(其中,2004年,該占比曾達到38.5%的高點)。

國有企業總資產規模略有增加的同時其占比持續下降,反映了民營和非公經濟隨改革深化強勢崛起的事實;工業企業總資產規模略有增加的同時其占比下降,則反映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良性變化。

2008年之前,我國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一直穩定在100%以內,全球金融危機後,其加杠桿趨勢非常明顯。其中,資產負債率從2007年的54%上升到2014年的60%,上升了5個百分點;其次,非金融企業負債占GDP比重從2007年的195%上升到2014年的317%,上升了122個百分點。再次,2008~2014年間,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反映債務占GDP的比重,與前面負債占GDP的比重略有不同)由98%提升到149.1%,猛增了51%以上。如果不考慮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杠桿率雖只提高到123.1%,但也上升了25個百分點以上。通過國際比較,我們發現,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水平在所比較的國家中是最高的,其隱含的風險值得關註。

不過,報告也指出,通過將中國與美、英、德、日四國比較發現,非金融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負債占GDP比率是一個隨國家經濟和金融體制特點以及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的經濟現象,其利弊優劣不宜一概而論。

2008~2014年,居民部門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從18.2%提高到36%,上升了17.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部門從98%提高到123.1%,上升了25.1個百分點;金融部門從13.3%提高到18.4%,上升了5.1個百分點;政府部門從40.6%提高到58%,上升了17.4個百分點。

加總以上各部門,2014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總額為150.03萬億元,其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6年上升了65.7個百分點。如果剔除金融機構部門,中國實體部門的債務規模為138.33萬億元,其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57%上升到2014年的217.3%,6年上升了60.3個百分點。

“我們的估算與一些國際機構(例如麥肯錫)的估算有所不同。”李揚介紹,主要差別在於對金融部門負債率的估算上。我們的方法僅計入了金融部門發行的債券余額,而麥肯錫方法則是加總了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和“對其他金融機構債權”兩項。

李揚說,估算杠桿率的主要目的是評估風險,而金融部門債務中的通貨和存款並不構成金融部門的主要風險或風險較小,可以不計。更何況,麥肯錫在進行國際比較時,使用的也是剔除金融部門之後的實體經濟部門的杠桿率。所以,為了更清晰地認清中國的風險所在,同時,遵循國際慣例,以增強國際可比性,選擇了目前的方法。

“然而,無論取何種口徑,中國的杠桿率迅速上升都是確定無疑的事實。”李揚說,國際社會認為,2008年之前,全球杠桿率的上升主要由發達國家導致,但自那之後,全球杠桿率的上升主要歸因於發展中國家。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可能成為下一場債務危機的主角。中國作為杠桿率不斷提高的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於這一兇險的預言,不可不保持高度警惕。

反對借增發股票降企業杠桿

去杠桿是克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促使國民經濟恢複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李揚介紹,從債務率=債務/收入這個公式出發,去杠桿的方略可有“分子對策”和“分母對策”兩類。分子對策即對分子(即債務)進行調整,手段包括:償還債務、債務減計、政府或中央銀行承接債務、降低利息支出等;分母對策即對分母進行調整,手段包括結構性改革、擴大真實GDP規模、或通過通貨膨脹擴大名義GDP規模等。

李揚說,在分子對策方面,償還債務是去杠桿的基本途徑,用出售資產的方式償債,更是去杠桿的正途。但是,任何減債的方式都有緊縮作用,這是不可忽視的副作用。直接進行債務減計的可行性可以存疑,即便實踐上可行,減計造成資產價值的直接損失及對其他市場的溢出作用,也會對經濟運行產生負面影響,而且,信用違約可能打壓市場參與者的信心,致使全社會信用萎縮。

李揚說,政府或央行承接債務,等價於債務減計。政府承擔,意味著未來的稅收負擔將會加重;央行承接,需要考慮其中長期影響,因為央行在未來的某一時點上一定會收縮其資產負債表,那時便會有反面作用出現。至於減少利息支出,即便可行,其作用也甚微。

“分母對策不會像分子對策那樣立刻見效,但卻是治本之道。”李揚說,因此,危機以來,多數接受了IMF等國際組織救援和指導的重債國,大多承諾推行結構性改革以實現中長期實際產出的增長。近期的希臘債務危機,在經歷了大範圍的迂回之後,不得不走回以改革換救助之路。“這告訴我們,改革,並以此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速度,依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

解決杠桿率高懸問題,有一種“杠桿轉移”說頗為流行,這指的是在一個主權主體內各組成部門之間進行債務轉移,例如,由中央政府接手地方政府債務,或由國有金融機構承擔地方政府債務等等。

李揚分析說,客觀地說,眼下,政策當局似乎也正沿著這條思路施為。“鑒於在中國,各級政府以及國有金融機構事實上屬於同一產權主體,我們並不反對這種轉移。”說到底,這種“杠桿轉移”,也正是解決我國地方和企業杠桿率過高問題的現實途徑。

李揚說,“然而,我們不欣賞那種將企業部門的杠桿向居民部門轉移的做法,更不贊同通過推動股價上升,同時借以增發股票或IPO,進一步增加權益,來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戰略’。”2015年6~7月發生股市劇烈波動,可以說為此種思路給出了負面評價。

管理資產負債表的結構風險

李揚認為,當前中國的資產負債表的結構風險,主要表現為期限錯配、資本結構錯配、以及貨幣和資產錯配。這些錯配既與發展階段相關,更與體制扭曲有關。因此,解決資產負債表風險,根本上還要依靠調整經濟和金融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研究顯示,期限錯配問題主要反映在地方資產負債表中。雖然我國地方政府總體上不存在清償力問題,但是,由於嚴重存在期限錯配,它們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風險是極大的。

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期限錯配,主要歸因於地方政府的資產大多期限較長(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投資),而在負債面,卻又缺乏可持續的長期資本來源。解決這種期限錯配問題,必須綜合施策。其中,建立穩定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長期信用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積極根據收入和支出責任匹配原則來調整中央與地方間財政關系等,均為題中應有之義。

李揚說,資本結構錯配問題主要反映在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其基本表現就是負債率過高。這一狀況,與中國的金融結構密切相關。銀行間接融資為主,構成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基本特色。由於銀行信用只能以貸款方式提供,依賴銀行體系為企業提供資金,自然產生提高企業負債率的結果。治本之道是認真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努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同時,也應當根據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重新審視禁止商業銀行從事投資活動的規定。

貨幣和資產錯配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外資產負債表中。其集中表現,就是我國對外資產和對外負債的投資收益差額(中國對外投資與外方在中國投資的收益軋差)長期為負。

李揚認為,為扭轉此類錯配,在放松對資本和金融項目管制的過程中,應穩步從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兩個層面推動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的結構調整。在負債方,通過人民幣的國際化,通過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自貿區建設,增加人民幣在我國對外負債中的比重,逐步降低我國的對外負債成本。在資產方,應註重擴大內需,放緩外幣定值資產(特別是債權類資產)的積累;在實施“藏匯於民”戰略中,大力促進對外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特別是股權投資),增加對投資對象國貨幣定值的權益類資產的持有,以分享其經濟增長的收益。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2

珠江啤酒拋48億定增:國家隊“包底”外資“頂格”增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900.html

珠江啤酒拋48億定增:國家隊“包底”外資“頂格”增持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07-24 14:31:00

資本推動在行業擴張初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目前行業格局趨穩,即使是大手筆投入格局也會不馬上變化,有滯後作用,未來資金推動對珠江啤酒的作用有多大,還需要觀察。

經過一個多月的停牌,珠江啤酒(002461.SZ)的定增計劃終於曝光。

珠江啤酒7月23日晚間披露,將以定增的方式募集不超過48億元,定增對象包括剛剛擔任控股股東的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國發”)、二股東百威英博以及員工持股計劃。

珠江啤酒的公告顯示,這次定增主要投入兩個項目,其一是16.6億元投入啤酒產能擴大及搬遷工程中,包括在南沙、東莞、湛江設有啤酒項目,其次是以15億元投資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園區改造升級項目。此外,還將投8億元到現代化營銷網絡建設及升級項目,2.4億元建設精釀啤酒生產線及體驗門店等。

這次定增,蘊含著廣州市國資委的改革動作。因為就在6月2日,珠江啤酒根據廣州市國資國企改革的部署,控股股東珠啤集團100%國有股權被劃入廣州國發,這家公司一直是廣州市國資改革的“能手”,此前,廣州國發已經參與廣州市國資委屬下多家企業的國資改革,比如廣州友誼百億元定向增發募資收購越秀金控100%股權的行動,廣州浪奇定增6.5億元也引入了廣州國發作為戰略投資者,不久前,白雲山的百億元定增案也有其身影。在變更控股股東之後,珠江啤酒隨即停牌。

此次,廣州國發也是投入最多的,擬投入不少於25億元參與這次增持,而且還對定增“包底”,根據定增方案,廣州國發認購數量將是以總認購金額減去百威英博和員工持股的金額確定,資料顯示,目前廣州國發占股52.82%,定增後,廣州國發的持股量還會增加,占股不會低於52.83%。

“給力”的還有二股東百威英博,持股將從25.62%上升至29.99%,增持不會少於16億元,這也是百威英博摸著“紅線”增持,因為根據規定,百威英博的持股在任何情況下不應達到30%或以上。百威英博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該協議需通過各類監管單位審批後生效。本次增持將有助於深化百威英博與珠江啤酒的戰略夥伴關系。”

剩余的定增份額將由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廣證鯤鵬1號、2號出資認購,總計認購金額不超過13041萬元。其中,廣證鯤鵬1號由公司董監高出資認購,認購金額不超過3830萬元;廣證鯤鵬2號則由公司及下屬企業員工出資認購,認購金額為不超過9211萬元。

珠江啤酒稱,通過本次增資,將推動外資股東在珠江啤酒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繼續深化上市公司與百威英博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百威英博的資金、管理經驗以及國內外市場渠道,提高珠江啤酒管理水平,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和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增強公司的國際化水平和品牌影響力。對於深化合作,百威英博稱,“具體的合作計劃,我們正在與珠江啤酒保持密切溝通,共同打造深化合作的具體計劃。”

這是一次“逆市”的定增計劃,因為在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產量為4921.85萬千升,同比下降0.96%,是我國啤酒行業產量連續24年增長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標誌著我國啤酒行業已經進入微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的新常態。但啤酒業實現利稅總額346.5億元,比上年增長4.97%。

一位熟悉珠江啤酒的業內人士陳華(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在啤酒行業,市場環境和資本推動是兩大因素,其中資本推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次珠江啤酒募資的資金,在啤酒行業算是一般投入,還沒達到可以全國擴張的水平。資本推動在行業擴張初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目前行業格局趨穩,即使是大手筆投入格局也會不馬上變化,有滯後作用,未來資金推動對珠江啤酒的作用有多大,還需要觀察。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