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柵理論與匯源果汁:聊聊我為什麽2.26買入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0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12 11:06 編輯

格柵理論與匯源果汁:聊聊我為什麽2.26買入
作者:老漁


我簡單的一個信息:以2.26買入匯源果汁,引起了爭論。這個正好在我發表《港股底殘股投資策略》之後。

客觀地說,匯源果汁並不符合我的底殘股的標準。因為他還不夠透明,也沒有形成底部,而且好幾年都沒有分紅了。

其實關註匯源果汁已經很久,因為有很多網友在很早前就跟我聊過他。那時候價格在3元以上,之後,我也跟匯源果汁IR有過正面的交流。而且,我認為他很誠實,敬業。可是股價跌成這樣,又在業績靜默期,他無法說話。

客觀地講,討論具體股票的對錯,是很具風險的,
因為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股價升跌代表著投資的盈虧,如果你發表不當言論而導致別人的虧損(盈利一般是沒有人責怪你的吧?那是內部良心和外部輿論都要不利的。所以,我沒有說任何話,只是默默地表示:我買了!但是,這樣一句話,還是引起了眾多匯源關註者的熱議。

一年前,我曾經發了一個小文《我為什麽6元買雨潤?》,現在雨潤的價格是2.59元,是從33.98元的高價跌下來的。所以,假設匯源果汁類似,從11.98跌到現在的2.25,理論上還是不夠低的,再跌到1。5元,也不是很意外。那我發出這個買的信息,如果誤導了別人也跟買而虧損,是罪莫大焉的!

這就迫使我把我買的理由也簡單說一說,算是辯解和卸責吧。

查理芒格先生曾經說了一個格柵理論:真正的、永遠的成功屬於那些首先努力建立思維模式格柵,然後學會以善於聯系、多學科並用的方式思考的人們。

我買入匯源的格柵理論運用如下:


1.控股股東剛剛以2.81元的價格買過,雖然數量很少:270萬股,價格2.81,總金額才750萬港元,可是,這個買入既不是從49%進入到50%的絕對控股地位,也不是非買不可,因為半個月後,公司就贏警了。他不會事先不知道,這只能代表朱老板覺得股價低了,可是,市場先生是能量巨大,而反複無常的,大老板對股價也沒有辦法。

2.該公司的中報凈資產是5.3港元,而且有好大一部分是灌裝資產(飲料生產線),雖然註資的時候溢價了18%,但是現在已經折價了50%,在相信財務報表的情況下,具有清算價值,還是比較劃算的。

3.控股股東請了職業經理人,然後又趕走了。這個是問題點,不過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未來還可以再請。

4.普遍反映匯源的口味不好,新老產品都賣不動。這是大問題,但是,還屬於技術和營銷的問題,可以改的。維他奶的維他奶在香港好賣,內地不好賣,但是,檸檬茶在香港和內地都好賣。未來匯源花兩年時間搞一個龍頭產品,也不是不行。產品總是競爭激烈的,誰勝誰負就看誰能出拳頭產品。三星智能手機一度蓋過蘋果,可是不耐用,過兩年,蘋果的口碑出來了。華為的MATE7又壓死了三星。小米則在低端一枝獨秀。

5.國航的國際航班一直在銷匯源,航空公司的飲料是小頭,如果吃得乘客都拉肚子,那就是大件事了。百度了匯源的負面新聞,除了口味不好外,沒說有病菌的,這個可算品牌象征。

6.中報還公布,匯源在濃縮果汁中還是絕對龍頭,雖然現在鮮果很吃香,可是必須用果汁的地方也很多,一時全面代替不可能。

7.2.5元是我自己認定的心理價位,在2.5元以下買,我沒有壓力。

8.我還是剛剛學習匯源果汁,每次買都是10萬港元或者5萬港元一註,倉位輕。我打算到1.5元再認輸,那時候假設買了100萬港元,均價2港元,50萬股,到1.5港元才虧25萬,心理上可以接受。

9.假如我在買入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了解匯源果汁,弄懂了公司的質地,行業的秘密。到了1.5元,如果覺得不好,虧25萬了事。如果覺得好,就買到500萬港元,均價1.7元,未來如果事情發生轉機,股價回升到3.4元,就賺一倍了。

10.股價回升的原因很多,也許朱老板覺得股價太低了私有化,朱老板可以花30億去買中石化銷售公司,絕對實力強大;也許某行業大戶看中了匯源的生產設施,買下他的股份,去掉一個競爭對手,並擴大自己的規模。也許,匯源找到了自己的口味和營銷模式。

這就是我目前的綜合想法。當然,臆想的成分很多。核心有兩條:A.這公司品牌還在。B。公司這股價,有多種可能性,虧不會太多,賺也有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3

瑞·達利歐的三本書:與金融投資無關,但與構建格柵思維有關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x3jj.html

瑞·達利歐的三本書:與金融投資無關,但與構建格柵思維有關

2018-03-17   姚斌
個人微信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2018年3月13日  

瑞·達利歐在他的巨著《原則》中向讀者推薦了三本書。有意思的是,這三本書都與金融投資無關,但達利歐卻認為這三本都是每個人應該讀的書,其中也自然包括了金融投資者。這三本書分別是《歷史的教訓》、《基因之河》和《千面英雄》。《歷史的教訓》屬於史學,《基因之河》屬於生物進化論,而《千面英雄》則屬於神話學。

■《歷史的教訓》

《歷史的教訓》的作者是威爾·杜蘭特及其夫人艾麗爾·杜蘭特。這本書很薄,雖然不到10萬字,但博大精深,分析了幾千年來歷史所發現的反複出現的主題,充滿了真知灼見。

作者在書中勾勒出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系,詳細說明了地理條件、經濟狀況、種族優劣、人類本性、宗教活動、社會主義、政府、戰爭、道德、盛衰定律、生物進化等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生物進化方面,作者得出了生物學的三個教訓:第一個教訓,生命即是競爭(生命的交易,和平或暴力)。戰爭則是國家的覓食方式,是競爭最終新手。第二個教訓,生命即是選擇。自然偏愛差異性,因為那是選擇和進化的基礎。渴求平等的是才能低下的人;渴望自由是才智高超的人。只有所有潛在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和發揮的組織,才能在競爭中獲得生存優勢。第三個教訓,生命必須繁衍。自然極喜數量,因為這是質變的先決條件,對於無遺傳能力的物質(組織)來說是無意義的。因此自然比起個體更喜歡群體,對文明和野蠻不加區分。個人和群體之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未見善心得到優待,最終的考驗取決於生存能力。

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曾說過的,“那些不能銘記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而作者卻告訴我們,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忘記和重蹈覆轍的過程。歷史只是“一種尋求預見性觀點和啟蒙作用的哲學”而已。因此那種希望從歷史中得出某種對未來的結論的人,有可能會為此失望了。季羨林先生認為《歷史的教訓》是“一部揭示人類文明遺產的曠世巨著”。歷史的意義雖然無終極解,但卻不是我們輕視歷史的理由。

■《基因之河》

《基因之河》的作者是理查德·道金斯。道金斯是著名科普作家和生物學家。著有《自私的基因》和《盲眼鐘表匠》等系列進化論著。其中的《自私的基因》和《盲眼鐘表匠》為查理·芒格先生所推薦。《基因之河》也只有薄薄的120多頁,但在其中卻解釋了生命進化的整個進程。如果以生物進化論的角度來解釋投資中的一些問題,有許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道金斯將生命的進化過程比作一條基因之河。所謂的基因之河,就是DNA之河,它流經了地質時代並出現分流,其陡峭的河岸控制了每個物種的遺傳遊戲。所有生物體的基因都是從它們祖先那里繼承的,而不是從列祖列宗那些失敗的同代人那里遺傳的。因此所有的生物都有一種傾向,那就是擁有成功的基因。它具備能夠使它們自己成為祖先的那些東西,即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所有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從延綿不絕的成功祖先們那里繼承了全部的基因。

道金斯指出,基因不會在使用過程中得到改善,除非出現非常少見的偶然錯誤,它們只是被按原樣傳下去。並非成功產生了好的基因,而是好的基因創造的成功。由此可見,“天賦”還是極其重要的。任何個體在他一生中所做到的一切,都不會對基因產生任何影響。那些生下來就具有好基因的個體,最有可能成長為成功的祖先,因此與不良基因相比,好的基因更有可能傳至後世。每一代就是一個過濾器、一個篩網:好的基因能夠穿過篩網到達下一世代,而不良基因則由於個體夭折或者沒有後代而終止。

正如自然偏愛和獎賞長得稍微高一點的樹木一樣,社會總是以某種方式偏愛和獎賞那些偶然巧妙突破法律,規則和道德規範的人,使得他們比遵守規則的人獲得額外的好處,從而從整體上瓦解人們最初的嘗試。這能解釋為什麽總有人突破規則或底線,理想很豐滿,可是現實很骨感。

■《千面英雄》

《千面英雄》的作者是約瑟夫·坎貝爾。這本論著自一九四九年發行至今已達百萬冊之多,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暢銷書,神話學的經典作品。這本論著追溯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神話系統中與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並從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內容涉及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文學、心理學、比較宗教學、藝術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領域,由此構建起獨樹一幟的神話學體系。

坎貝爾從發現,盡管各民族神話中的英雄其面貌千差萬別、其冒險經歷各有不同,但英雄的冒險總是遵循一個共同的模式:“英雄從日常生活的世界出發,冒種種危險,進入一個超自然的神奇領域;在那神奇的領域中和各種難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體相遭遇,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於是英雄完成那神秘的冒險,帶著能夠為他的同類造福的力量歸來。”

這個模式不僅適用於神話,而且適用於幾乎任何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英雄”的歷程,一項偉大技術的發明,人類精神的偉大覺醒,那些給人類帶來精神進步的哲人們無不是經歷了漫長的從日常生活的隱退經歷,然後給人類的心靈帶來了曙光。仿佛不同的英雄故事——無論是遠古還是現代,無論是歷史還是想象,都是這個神話模式的子系統。“不管在何處,無論有關的範圍是什麽(無論是宗教的、政治的或個人的範圍),真正的創造性活動總是被表現為離開世界的死亡,和在英雄處於不存在狀況的期間所發生的事,然後那位讓人類眾口一聲地宣稱為變得偉大、具有創造力的英雄以重生者的姿態歸來。”

英雄可以作為戰士,可以作為情人,還可以作為皇帝和暴君,直至可以作為聖人。而作為聖人其實也有不同的層級。於是人類社會就以此為主題形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深度不同、面貌各異的神話故事。英雄也是人,因此人人可以效仿,作為學習的楷模。但是從英雄自出生起就不平凡的跡象,英雄確實預先擁有超過於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因果和輪回的法則可以解釋這樣的現象。那些能夠拯救世界的英雄和人一樣,經歷了無數世的漫長修煉,於是擁有了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災難將襲擊人類社會的時候他們主動或者被動地(神的安排)承擔起了拯救世界的使命。

■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進化

為何要閱讀這三本書?“我認為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進化。”達利歐解釋說,“個體只是我們DNA進化的容器。”“世界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人類,而是一個更全面的生態環境。人類是世界上一百億生物中的一個,並沒有在地球上生存地太久。當我全面地理解世界的時候,我關註的是大自然的法則,人類只是其中的一環。這是我總體的視角。”“我認為進化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動力,也是唯一的永恒的。每一個人的職責都是通過為進化做一份貢獻而來的。”

對於《基因之河》,達利歐指出,這本書讓他“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而《千面英雄》則通過研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神話,發現了與人類精神產生共鳴的敘事結構。當達利歐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他說他把自己的生活對號入座,他認為這對其他人也是有用的。因此,他不情願地成為一個公眾人物,他想通過他的新書和即將出版的第二卷,給世界一個“臨別禮物”。達利歐推薦的這三本書,對他的影響巨大。或許他從里面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歷程,他明確的意識到,人生正在進入回饋的階段。這就促使他寫了《原則》這本書。

在投資領域,更需要自我進化。有人總是認為巴菲特的成功是一個奇跡。而實際上如果將巴菲特的成功當做演化事件進行考察,那麽這個漸進、累積、逐步的演變過程就開始了。巴菲特自己也多次講過,說他自己也是不斷“進化”而來的,確切的說是從猿人進化到現代人的。如果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思考,那麽巴菲特的成功就不是奇跡,而是累積進化選擇的結果。查理·芒格先生親眼目睹了巴菲特自我進化的整個過程,他是這麽說的,“沃倫很幸運,直到今天,即便是早已過了退休的年齡,他仍可以有效地學習,持續地改善其技巧。沃倫的投資技巧在65歲後更是百尺竿頭更上一層。作為一直從旁默默關註的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沃倫停留在其早期的認識水平上,這個紀錄也就不過如此了。”

瑞·達利歐先生的自我進化也一定與巴菲特相似,他也是在閱讀不計其數的書籍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就有這三本書的功勞。很顯然,達利歐先生的自我進化並不僅僅汲取來自金融投資類書籍的養分,更多的是來自類似這三本與金融投資無關書籍的養分,而這恰恰就是查理·芒格先生所說的“格柵思維”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