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淵子﹕新能源汽車前景俏
1 :
GS(14)@2017-11-26 14:26:17【明報專訊】龍淵子最近在美國,近年,愈來愈有一種感覺,外國不外如是,很多方面現在不如香港,尤其不及內地大城市。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紐約作為其最大最發達的城市,事實上相當破,五星級酒店貴到離譜,每晚四五百美元,質量跟內地三四星酒店無異。紐約 LaGuardia機場破到連內地三線城市機場都不如,難怪特朗普急了。美國全世界這麼多航空母艦到處去,神經病,還不如留點錢搞搞國內基建。做全世界的大佬,也是不容易的,事實上誰打得過它。
中國這三五年,集中經濟,有自知之明。中國在經濟方面是有特別大優勢的,有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單一市場,世界上誰有?政府和民間創投有大量錢,僅次於美國,中國人現在對擁抱新科技又特別趨之若鶩,有錢,有市場,有興趣,剩下的就只是技術,現在的中國開始進入技術創新時代,很多技術在世界是絕對領先的,或者有極大潛力的,像高鐵、網購、網上支付,甚至新能源汽車……前天看到有名專欄作家嘲諷網上支付落後,不如信用卡,哈哈,忘了充值智商費了吧!
說回新能源汽車,龍淵子很是看好,這是中國在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主要辦法,而且,有利環保,中國現在是世界汽車第一大市場,每年新車佔了世界四成,有這麼龐大的市場支撐,加上國家政策扶持,未來一定有大機會。龍淵子說說實在的關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東西﹕
新能源車銷售按月攀升
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實現9個月的月度連續按月增長,10月銷量達到6.5萬,按月9月增長7000輛,按年增速102%。在2017年補貼政策重新規範調整和市場需求逐步回歸正常情况下,各廠家努力實現新能源車的新品佈局突破,新能源車產銷逐步走強的特徵。在總體中國乘用車市場走勢年初高、隨後持續下行到夏季谷底的正常走勢下,新能源乘用車呈現頑強的月度按月向上趨勢。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保持連續7個月的月度按年持續增長形勢,從1月的6500輛起步,2月按月增1.1萬、3月1.1萬,4月0.2萬、5月0.9萬、6月0.3萬、7月0.2萬,8月0.9萬,9月0.5萬,10月0.7萬最終增長到6.5萬。
國策傾斜 市場龐大
2017年乘用車形成持續拉升走勢,首先得益於年初的北京等限購城市需求的快速啟動,其次是新能源車補貼公告和購置稅免稅公告的按節點發布,同時也是愈來愈多的廠家把新能源車作為發展重點,不斷推出新車型的推動效果。9月的按月增長放緩主要是北京的新能源牌照大部分購買,9月開始進入北京低增長期。9月底雙積分政策的發布推動10月開始進入新能源高增長期。相信隨着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的雙積分政策的出台,2016至17年企業平均油耗負積分的抵償政策等的發布,未來新能源市場是可期待的較快增長。
隨着北京新能源銷量逐步超越上海,由此也決定了全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模式是純電為主的特徵,地方特色決定市場模式。廣東的插混和純電銷量近似,這也是廣汽(2238)和比亞迪(1211)的共同努力的效果。
新能源車市場的走勢較強,近期的節能與新能源車發展技術線路圖強化了混動的發展思路,提出混動的銷量要超越傳統新能源車,這也是值得關注的政策變化。2016年的新能源車主要是民營企業的超強表現,眾泰、吉利(0175)、比亞迪的表現超強。而北汽(1958)新能源的走勢相對平穩。
留意比亞迪吉利
2017年10月的新能源車廠家銷量分化。吉利從本月開始拆分為吉利汽車、吉利康迪、吉利知豆三塊進行分析統計,這樣也是吉利的體系強大的體現。2017年新能源銷量是比亞迪絕對領先,但10月的北汽新能源超越比亞迪成為銷量領軍,而且單一車型也接近萬台。上汽乘用車的環比表現突出,而長安汽車和五菱汽車的表現也很好,成為新能源的主力廠家。插電混動車型的10月按年增長,也是難得的較好表現。比亞迪繼續保持插混的強勢地位,同時表現較好的是榮威ERX5等新品。上海插混的市場優勢仍是較明顯,廣州和深圳市場的新能源表現目前一般,非限購地區的插混也有突破趨勢。
汽車電池公司同受惠
龍淵子覺得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50萬的年度預測應該順利超越。2016至17年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抵償的政策發布,2018年後新能源車購稅全免的政策延續性不清晰,各車企必然年末大力產銷新能源車,實現大發展,老實說,內地政府肯定會進一步大力扶持的,補貼根本不用擔心,汽車可是一塊可佔GDP接近10%的大產業,想彎道超車就得扶持,各國都一樣。投資者可以留意各新能源汽車比重大的公司如比亞迪、吉利,當然還有那些汽車電池公司,可比較多都在A股上市。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31&issue=20171120
豐澤:靠新產品帶動 行業前景不確定
1 :
GS(14)@2017-11-26 14:50:30【明報專訊】過去數月零售市道有見回暖,根據政府零售數據,今年1月和2月電器及攝影器材產品類別的銷貨價值均按年跌逾兩成,9月跌幅收窄至約7%。豐澤總經理區文慧表示,樂見整體銷售有改善,隨着聖誕節送禮旺季來臨,料消費氣氛將會更高漲,對後市持正面看法;但因電器行業主要受新產品帶動,長遠來說,電器行業前景仍不確定。
年初電子產品銷售曾跌逾兩成
對於年初電子產品銷貨價值跌逾兩成,區文慧稱,這情况可歸咎於訪港旅客人數和幣值出現變化等因素,加上近年消費者對電子產品要求更高,講求突破,以致購物頻率相對較低。
豐澤昨正式推出全新介面的eShop,區文慧指公司用了1年時間籌備,是次投入了7位數字的金額改善eShop介面,並加入多項全新功能,如比較功能、網購店取和實時物流追踪等,貨品種類由原有的1000多件增加至近7000款,網店更不時提供獨有優惠。
推新網店銷售額增4倍
該全新網店於10月初正式啓用,至今銷售額比舊網店多達4倍,當中以25歲至35歲的顧客為主,銷售產品包括手電、電腦及小型家電等,網店訂單平均單價更比門市平均單價高約四成。區文慧續稱,網店將與門店相輔相成,即使豐澤大力投資網店,亦不會影響門店數目,「因不少客人鍾意到店舖,部分客人會在網上訂貨到店舖取貨」,線上線下界線已十分模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54&issue=20171123
周顯:香港電視大搞 前景看好
1 :
GS(14)@2017-11-26 14:52:21【明報專訊】星期三中午,在國福樓吃飯,遇到了蕭若元夫婦和好幾個朋友,大伙兒吹了一會水。蕭生當然是主導發言啦,其中的一個話題是,他十分看好王維基的香港電視(1137),理由是:第一,香港應有一個自己的網上購物平台,因港情和內地不同,很多產品淘寶無法競爭;第二,它剛剛宣布,用億幾歐元購買自動化系統,證明有心大展拳腳。
我一向同意老蕭的高見,席間舉出他在2004年力推中國人壽(2628),果然全中,3年間升了10倍……可惜他自己就沽得太早,沒有贏到大錢,不過他在其他方面的投資,贏得更多,相信他都不志在中國人壽在當年的10倍升幅了。
巨額買自動化系統 有心大展拳腳
我回家之後,翻查資料,看到自己在8月22日也寫了王維基和香港電視:「王維基經營電視,是外行人打逆境波,而且是大茶飯,根本控制不了。但是網購平台,即是消費者心理行業,卻是王維基一直以來的強項,而且還可以由小做起,摸着石頭過河。我看他經營了好一段日子,似乎已經摸索到竅門,準備大做一場了。對於香港電視HKTV Mall的前景,我非常看好,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它的長期客戶囉!」
其實我向來是王維基的粉絲,但就是不認同搞他電視台,曾經多番作出批評。然而他參選立法會,我投了他一票……但他選不到議員,也許是政界的損失,不過能夠專心做生意,卻是香港電視的福氣。
最後,在8月22日我寫該文時,香港電視的股價是1.73元,寫本文時的周三晚上,其收市價是3.06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98&issue=20171124
英國房產投資前景 連續3年居首 伯明翰今年樓價跑贏倫敦
1 :
GS(14)@2017-12-03 18:14:39【明報專訊】在英國置業,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倫敦,但數據顯示,今年至第三季倫敦樓價只升了2.5%,反而曼徹斯特及伯明翰等二線地區升幅遠遠跑贏倫敦。Top Capital Group表示,不少企業除在倫敦設分部外,伯明翰也是另一熱門地點,而且當地教育及交通發展完善,所以今年樓價升幅比倫敦還要高。
英國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地物業平均表現不俗。今年截至9月份,英格蘭西北部樓價升7.3%,全英國平均則升5.4%。倫敦升2.5%,低於平均值。英國平均樓價比去年同期升約1.1萬鎊,平均樓價22.6萬鎊。
樓價飈升,加上物業貸款審批嚴格,愈來愈多首次置業買家無法負擔。UK Finance數據顯示,首次置業買家的物業貸款申請量下降,而且愈來愈多年輕人寧願租屋。截至10月份,私人租務市場過去一年租金升1.5%。
地價未返海嘯前 新建住宅供不應求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是倫敦以外另一個被追捧的樓市,現時,雖然倫敦大部分地區及英格蘭南部大城市的土地價格已經超越了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伯明翰目前的地價卻還未返回2007年的高位。伯明翰合宜的地價不單減低了自住業主和投資者的成本,令當地市場的吸引力大增。同時,大型企業所花費的寫字樓租金開支亦顯著比倫敦少55%至60%,所以不少金融機構也樂於到當地設支行。
香港有直飛伯明翰的航線,而且它位於英國的中心地帶,除靠近首都倫敦外,亦鄰近曼徹斯特、利物浦等主要城市。從伯明翰乘搭鐵路列車前往倫敦料只需1小時10餘分鐘左右;伯明翰新街車站曾進行一項耗資5.5億英鎊的翻新工程,車站在2015年9月重新啟用後,現已成為倫敦以外最繁忙的一個鐵路轉乘點。
另外,伯明翰亦擁有一個接通全市的地鐵網絡,在最近完成翻新工程後,更成為城市拓展計劃的其中一個關鍵部分。但是最值得留意的是,Squarefoot.com.hk發表報告指出,「HS2」全新鐵路系統的首個車站亦設於伯明翰內,短短49分鐘即可來往倫敦和伯明翰。
鐵路系統完善 1小時到倫敦
根據預測,伯明翰每年需要大約4000個新住宅單位,但目前每年的供應量平均卻只有約2000伙,供不應求;預計至2031年為止,伯明翰需興建3萬個住宅才足以滿足預期的住屋需求。因此,伯明翰的住宅建設工程亦已開足馬力,全速前進。
樓價走勢方面,2014年至2016年間,伯明翰樓價上漲達11.4%,預計到2017至2021年間伯明翰的資本增長率將達21.7%。因房屋租賃需求高,2016年平均租金上漲3.2%,而租金增長預計到2017至2021年間將達17.6%。
現時因得益於強勁的中長期增長潛力,和市場開放的雙重優勢,伯明翰市中心的兩房住宅單位平均價格已達25萬英鎊水平。過去幾年有兩個重要的趨勢,分別為市中心的一系列大規模改造計劃,以及「面向未來」的城市交通基建。
根據普華永道《房地產市場新興趨勢報告》,伯明翰在英國房地產投資前景方面,已連續3年名列第一。現該地擁有超過7.5萬間企業,其中國際企業達1190間,包括Jaguar Land Rover、德銀和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億滋國際等。
企業支部進駐 房屋需求殷切
位於倫敦的企業考慮外遷時,伯明翰最常被視為最佳選擇,這點也使其成為除首都之外的最佳商業城市。例如英國匯豐銀行被監管機構要求分拆零售和投資銀行業務,因而將1000名員工轉移至伯明翰。據估算,2015年已有超過6000人從倫敦轉移至伯明翰發展,可見伯明翰吸引了世界主要機構進駐,令房屋需求更為殷切。加上伯明翰擁有5間大學,吸引各地學子前來求學,對當地租務前景帶來支持。
總括而言,伯明翰不僅吸引了不少倫敦企業移至當地設支部,同時城市進行的復興工程也使市中心區域不管是居住、商業及旅遊觀光方面都變得更具吸引力。
■市中心推新盤 17萬鎊入場
Top Capital Group董事John Gunning表示,香港買家對英國物業特別有親切感,發展商多來港展銷;伯明翰市中心正有物業推售,項目名為The Axium,鄰近商業地段,提供304伙,主要是1房及2房單位。
明報記者 龍彩霞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83&issue=20171201
脫歐前景未明 慢吸倫敦樓良機 明年樓價料續跌 後年反彈
1 :
GS(14)@2017-12-18 03:31:45【明報專訊】早前英國與歐盟就脫歐談判終取得進展,但迅即遇上挫折,周三英國下議院決議國會對任何脫歐協議有最終決定權,再度為政經前景添上不明朗因素,包括樓市。多間地產代理預計明年倫敦樓價會繼續下跌,直至2019年後樓價才會顯著反彈上升,而明年租金增長亦會跑贏樓價升幅,為近6年來首次。惟有地產商認為,如果倫敦樓價每年上升一成反而會形成泡沫,形容目前樓市仍然穩定,明年相對看好市內二、三和四區表現。
房地產網站Rightmove預計,明年英國整體樓價會微升1%,而倫敦樓價會落後大市、下跌2%,但大部分會被整體中小型住宅價格升幅抵消。另一代理第一太平戴維斯估計明年倫敦樓價會跌2%,直至2019年持平,而未來5年將累升7.1%,遠低於過去5年的28%,並將跑輸其他地區以至通脹。英國統計局資料顯示,目前英國平均成交樓價為22.6萬鎊(約237萬港元),遠低於8月時的48.4萬鎊 (約507萬港元)。
中心區樓價跌2.2% 去年8月後最溫和
萊坊報告顯示,今年倫敦樓價下跌了1%,明年亦會續跌0.5%;並稱一旦最終脫歐方案不利英國,將影響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對倫敦中心區樓市帶來更大風險。事實上,中心區樓價仍未見起色,直至上月的3個月中心區樓價指數按年跌2.2%,已是繼去年8月後最溫和跌幅。按價格區分,平均樓價1000萬鎊以上單位下跌2.1%,介乎100萬至200萬鎊的住宅更跌3.1%。
至於租金方面,11月倫敦中心區租金下跌了2.4%;由於供應增加,導致租金實際已持續下跌逾兩年;但租盤供應有減少迹象,1至10月西敏(Westminster)月租2000鎊以上租盤,較去年同期少了一成。萊坊料明年該區租金會上升0.5%,2019年會上升1.9%,因需求相對強於租盤增長。第一太平戴維斯預料,明年整體倫敦租金增長將跑贏樓價,為2011年以來首次。
全球央行逐步把貨幣政策正常化,當中英倫銀行於上月宣布加息0.25厘,為10年來首次。第一太平戴維斯認為此舉象徵意義較大,相信未來會逐步和有限度加息,料2022年會加至2.25厘,帶動平均按揭息率上升一倍至4%。
租盤供應減 租金增幅料跑贏樓價
澳洲地產商Lendlease住宅部主管Richard Cook(圖)認為,倫敦樓價已取得連續4至5年良好增長,指目前即使升幅放緩但整體樓市仍然穩定,反稱若樓價每年升10%便會形成泡沫。他認為除了倫敦西南部地區有吸引的租金回報外,還有托定咸區(Tottenham)和泰晤士河南岸等地區,並較偏好倫敦二、三和四區,料明年這些地區樓價會增長2%至3%,而一區樓價增長將放緩。
他表示,今年其他地區樓市表現跑贏倫敦,例如曼徹斯特和卡迪夫城等,但指在金融危機時,這些地區跌幅大於倫敦,而且需較長時間復蘇,倫敦樓市往往如香港般極速恢復。他又指,如果打算作長線投資,倫敦往往可提供長遠回報,如債券般作避險資產,而且早前上調印花稅覆蓋所有業主,非只是針對海外買家。至於脫歐問題,他指倫敦是國際城市,而非只是一個歐洲城市,有大量包括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投資需求,而且具英語系國家優勢,相信脫歐對市場影響不大。
國際城市易吸資 倫敦復蘇力強
此外,Lendlease聯同保利置業(0119)推出倫敦Southfields住宅項目Cambium,分層式公寓入場費由60萬鎊起(約630萬港元),主要戶型為2房及3房;另外,別墅114萬鎊(約1200萬港元)入場,面積介乎1400至2400方呎,以3至5房戶型為主。Cook表示,過去3年Southfields樓價上升了45.3%,區內租金回報平均為3.5厘。Cambium一共有55伙屬永久業權的別墅,以及55伙99年業權的分層式公寓,並將於本港推售約10伙公寓和49伙別墅。項目預計於2018年第四季落成,買家需先支付樓價一成,餘款在入伙時繳付。
明報記者
[王俊騏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17&issue=20171215
【星爺都食】百年蓮香樓前景未明 首創免切叉燒飯
1 :
GS(14)@2018-01-08 01:29:30有消息指蓮香樓所在之舊樓將於2019年重建,茶樓去向未明。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1918年創立、有128年歷史的「蓮香樓」,是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茶樓之一。多年來租用中環一舊樓地下兩層的它,有消息指該舊樓將於2019年重建,茶樓去向未明。蓮香樓負責人林先生回覆本報稱,現時租約至2019年第二季約滿,茶樓傾向原址續約,由於距離約滿仍超過一年多,按慣例租約一般會是約滿前6個月開始洽談的。茶樓會因應當時的實際情況,不排除另覓地點營業,但目前仍未清楚業主取向。
蓮香樓老店前身在廣州,於1889年開業,由於當時蓮蓉製作出色,被當時為翰林學士的陳如岳欣賞,命名為「蓮香樓」。輾轉來港開店,首間店在中環皇后大道中成立,九龍分店則位於旺角。1952年內地解放後,廣州蓮香樓被收歸國有,自此與香港分店各自經營,其後旺角分店亦告結業,中環在1996年遷至現址經營,位於上環的蓮香居則為姊妹店。
叉燒飯吸引不少茶客的目光,不少人也點來吃。
叉燒飯用新鮮的脢頭肉,以秘料醃製。
免切叉燒飯買少見少,只能在老酒樓才找到。
食物方面,蓮香樓至今已保留傳統茶樓格調,有不少懷舊點心,像豬肚燒賣、雞球大包等等,現已見少賣少。它亦是最早提供免切叉燒飯的現存酒樓之一,至今從未停止供應。用新鮮的脢頭肉,以秘料醃製,再入爐燒約45分鐘,將叉燒斬成兩大嚿,放上白飯便成。懷舊點心贏盡茶客青睞,名人周星馳、張瑪莉、蔡瀾及朱玲玲等,亦是座上客。蓮香樓中環威靈頓街160-164號記者:張欣頤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8/20257098
港虛擬貨幣前景模糊 Gatecoin擬遷總部 ANX轉型區塊鏈解決方案供應商
1 :
GS(14)@2018-01-15 01:48:31【明報專訊】雖然近年加密貨幣成風,比特幣去年急升近倍,但香港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仍然前景模糊。有本港交易所認為,香港金融科技發展滯後,政策及監管未能跟上,故萌生去意,計劃將總部移到新加坡或歐洲;但亦有交易所認為,隨着虛擬貨幣得到更多關注,正積極轉型為區塊鏈解決方案供應商。
明報記者 李哲毅
香港加密貨幣交易所Gatecoin行政總裁及創辦人Aurélien Menant 表示,香港從事金融科技企業需面對三大難題,包括香港銀行態度不友善、融資困難及監管制度極不確定。他指Gatecoin 本來提供港元、美元的存款和提款服務,但去年9月底,公司香港銀行帳戶被無故凍結,令港元和美元轉帳服務一度需要暫停。他續稱,香港銀行態度不友善,成為公司將總部移出香港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
Gatecoin:港銀不友善 帳戶曾遭凍結
他又稱,香港融資十分困難,難以取得本土投資者支持,公司只能尋找海外投資者進行融資,並認為香港監管制度落後,而且極不確定。他笑言,前年金管局引以為傲地推出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反觀新加坡及歐洲分別在10多年前設立類似牌照,形容香港金融科技監管制度落後起碼20年,並認為「我們不能長久地等下去」,所以公司計劃轉移總部到新加坡或歐洲後,目前公司約有40名員工,期望明年底員工數目可達200人,屆時只會預留兩成至兩成半人手在香港。
ANX:愈來愈多企業留意區塊鏈
另一加密貨幣交易平台ANX交易服務總經理Claudia Lau認為,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正在加速,很多大企業已留意到金融科技的重要,例如匯豐銀行設立金融科技部門,「(香港FinTech)不如外界所想悲觀」。她指香港監管思維着重保障消費者,目前即使香港未有明確的加密貨幣交易監管,公司已投放大量資源做KYC、反洗黑錢等檢查,並認為「未有被監管不等如什麼也做得」。
她表示,如果政府推出明確監管指引,意味市場認同相關技術會持績發展,歡迎當局推出適當指引,又指公司未有遇到銀行轉帳問題。
她認為,比特幣只是其中一種區塊鏈應用,香港愈來愈多企業留意區塊鏈的技術,公司利用過往搭建交易平台的經驗,轉型成為區塊鏈解決方案供應商,協助企業將業務代幣化(tokenization)。她表示,解決方案包括代幣、交易平台及代幣錢包的技術開發,以及相關的諮詢服務。她舉例稱,通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企業可將人力資源系統代幣化,進行實時透明人力資源管理,增加公司管理效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90&issue=20180108
德美利攻港 代買比特幣期貨無懼美股過高 看好業務前景
1 :
GS(14)@2018-01-22 06:05:55■左起:德美利梁偉基、Steve Quirk、Tim Hockey及JB Mackenzie。李潤芳攝
【本報訊】加密貨幣狂潮仍然持續。為散客提供美股、期貨及期權等合約買賣的美國大型網上證券交易商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剛在港開業,該公司亦可代客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買賣比特幣期貨合約,是本地首間持牌券商提供同類服務。記者:劉美儀
德美利總裁兼行政總裁Tim Hockey在港接受訪問時表示,自上月初CBOE率先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至今個多月該公司相關開戶申請,較一般業務多3倍,現時交易雖對總體佔比有限,但投資者興趣濃厚、發展潛力大。
■Hockey不就指數走勢預測,但謂「擔心美股過高言論過去八年都在」。
強調為客戶風險把關
他強調該公司會對客戶風險把關,透過投資者教育提升散戶專業水平,至於比特幣現貨則不提供交易。去年底本地券商民眾及永豐,亦推出代客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買賣比特幣期貨合約服務。CME每張合約按參考匯率(BBR)計算含5個比特幣,CBOE則只代表1個,故CME入場費相等CBOE的5倍。德美利期貨及外匯董事總經理JB Mackenzie說,會篩檢合適客戶,如有期貨經驗才可參與比特幣交易;執行副總裁Steve Quirk指,CBOE入場費比CME低,較適宜散客參與,比特幣投資者可認購或認沽,並非單邊睇升。曾任中銀香港(2388)全球市場副總經理的德美利香港行政總裁梁偉基補充,有別於其他交易不設開戶最低金額,CBOE比特幣期貨戶口最少要存2.5萬元(美元.下同),持倉合約上限15張,公司要求客戶孖展按金,亦高於交易所要求的50%。
亞洲客交易多美國7倍
道指去年升逾25%,德美利此時進軍香港,散客會否變大戶點心?Hockey不就指數走勢預測,但「擔心美股過高言論過去八年都在」,亞洲客交易宗數平均較美國多7倍,港人亦熱衷股市,公司由籌備到證監會批准前後約一年,對本港業務前景極看好。
Quirk說,會免費向散戶提供等同大戶的數據研究及風險分析,如監測期權平均成交量變動的Sizzle Index等,按過往36個月紀錄,該公司客戶近九成時間在升跌市皆獲利。
德美利交易經紀佣金,一口價每宗收6.95元,CBOE比特幣期貨合約每張2.25元。匯豐及花旗代客買賣美股佣金,最低收18元(或每股0.015元)及30元(或交易金額0.5至1%);個別CME比特幣期貨券商,每張合約收75元。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5/20275007
陸振球:零售好轉 九置前景俏
1 :
GS(14)@2018-02-03 09:43:2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401&issue=20180203
【明報專訊】耶倫主持她任內最後一次的聯儲局會議未有加息,但強烈暗示下月加息機會極高,美國10年期債息昨日在歐洲時段升穿2.8厘,30年期債息更是明確升穿3厘。香港雖然仍未正式加息,代理仍在高唱縱使將來香港加息,也不會對樓巿有重大影響。不過,新做按揭選擇拆息按揭(H按)比例卻是開始回落(圖1),採用定息按揭的比例也在增加,實在反映買樓人士或提供按揭的銀行,並不是對未來息口變化完全置諸不理。
拆息回升用H按着數減
雖然近期香港銀行的1個月拆息回落至1厘以下,但和去年中比較仍高出超過1倍,以往在巿場預期息率低處未算低,人們會較願意採用拆息按揭以享受較低的按息,但隨着去年中起拆息回升,採用拆息按揭的着數大為減少,如預期未來香港加息,採用H按更是隨時賺頭蝕尾,所以採用H按的比例也開始回落,反映巿場對息率上升的憂慮,更有愈來愈多人開始考慮採用定息按揭,藉以鎖定供樓初段時間的按息上升風險。
說到按揭,近年樓價攀升,以至上車客愈來愈難儲到首期,本來也可透過申請按揭保險,用較高按揭成數來買樓,不過,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據顯示,原來截至去年12月,面積為431平方呎以下、屬上車盤的細單位之中,新界區平均售價已升至約518萬元,九龍區平均售價約551萬元,港島區的上車盤平均售價更高至658萬元(圖2)。
樓價過高按揭保險無助上車
以現行政策,只有450萬元以下物業才可承做九成按揭保險,450萬至600萬元只可做八成,600萬元以上沒有按揭保險可以提供,若根據差估署的數據,新界和九龍的上車盤,平均計最多也只可做八成按(更有貸款額上限360萬元),港島的上車盤平均高達658萬元,不能承做按揭保險,以要儲四成首期計算,約263.2萬元,以香港二人家庭中位數收入低於約2萬元,若要買一個港島區上車盤,不吃不用,儲首期也要11年多,若要每月花一半收入做開支,就要22年才可以儲到首期買上車盤!
香港樓價高買樓難,已造成不少社會怨氣,而對收入低的家庭而言,不單是買不起樓,如沒有公屋,更可能要被迫租劏房住!立法會補選將於3月11日舉行,港台昨日早上舉行九龍西選舉論壇,3名參選人姚松炎、鄭泳舜和蔡東洲均有出席。論壇中談及劏房問題嚴重,報稱獨立的蔡東洲提到自己在觀塘區劏房住了14年時,一度感觸,泣不成聲,直言「高官啲樓應該拎出嚟畀人住」。
論壇中,民建聯鄭泳舜認為,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劏房居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填政治聯繫的姚松炎則稱,有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解決方案;短期方面,政府以空置校舍和政府用地幫助劏房租戶;中期方面,在公屋編配中,加快公屋興建和加速劏房戶上樓;長期方面,棕土先行,亦可以利用部分高爾夫球場用地建公屋。
筆者認為,香港劏房問題嚴重,政府自然有責,但一些逢政府建議新增土地政策必反的政客和團體,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研究指出,只要容許將郊野邊緣地帶約1%的土地建樓,香港可多建近100萬個單位,香港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可大為紓緩,樓價和租金回落,政府也可大增公屋供應,最受惠是低下階層。
零售復蘇利加租九置具吸納價值
文首提及美國債息上升,奇怪的是,美息升但美元卻持續弱勢,單是去年美匯指數便跌了約14%,和中原樓價指數的升幅相若,亦即若以非美元計,香港過去一年的樓價其實只是打橫行!不過,在聯繫匯率下,美元弱即港元弱,會有利香港的零售巿道,統計署便公布去年12月香港的零售總值按年升了約5.8%,而業界也指出香港的零售業低潮應已過去,如此會提供什麼的投資機會?
當然,零售好轉可以考慮投資零售股,同時也可以留意商場收租股。不過,最能受惠弱美元應是主力針對海外消費者的高檔商場物業,民生商場則利好有限。或許是這個原因,今年以來,主要擁有包括海港城、時代廣場等高檔商場物業的九倉置業(1997),其股價明顯跑贏主打民生商場的領展(0823),昨天九倉置業股價更破了去年底上巿以來的高位(圖3),變成技術上沒有蟹貨阻力的商場股,如稍後零售業進一步復蘇,將有助九倉置業的商場加租,令該股具吸納價值。
[陸振球 樓市解碼]
蘇沛豐﹕受惠客戶績佳 南旋前景看俏
1 :
GS(14)@2018-02-04 20:55:48【明報專訊】日本成衣品牌UNIQLO母公司迅銷(6288)本月中公布去年9至12月的季度業績,經營溢利按年增長28.6%,績後股價累計升7.6%。UNIQLO績佳,有利其主要供應商之一南旋控股(1982)。
南旋為多個國際服裝品牌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原材料開發、產品設計、生產、品牌監控等。三大客戶UNIQLO、Tommy Hilfiger、Lands' End都與南旋合作超過10年,分別佔南旋2017年度(3月年結)收入之61%、18%和4%。
UNIQLO之季績強,主要由於海外業務高速增長、這個冬天特別冷、數碼化帶動電商銷售,以及產品創新。南旋未來的增長動力來自新產品,包括為UNIQLO生產的羊絨(Cashmere)毛衣、全成型針織品、針織鞋面。
南旋逐漸引入了先進的全成型的針織機,雖然機械成本更高,但能減少約一半人手工序、製造時間及原材料消耗,有利毛利率提升,未來會有更多產品應用此技術。
另外,南旋去年收購了專注製作針織鞋面的保麗信。針織鞋面同樣有粍用較少人力、原材料和生產時間的優點,因此毛利率近50%,遠高於普通鞋面之25%。但針織鞋面之滲透率仍低,增長潛大龐大。
估值吸引 目標4元
我們預計南旋未來兩年之純利年均複合增長30%,下年度預測市盈率13倍,估值吸引。股價近期於3元至3.5元上落,若能上破3.5元,目標4元。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持有上述股票)
招銀國際研究部策略師
[蘇沛豐 焦點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07&issue=2018012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