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婷夢話聊未分配利潤 婷夢

來源: http://xueqiu.com/1965949492/33186639

之前介紹了毛利率、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現在溫習下,公司銷售產品獲得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就是毛利,毛利再減去銷售費用等營業費用就是利潤,利潤減去應繳納的所得稅就是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那問題來了,這塊凈利潤怎麽可以到我們股東手里呢,大家都知道,每到公布年報,一些上市公司就要現金分紅,那麽凈利潤的一部分就給我們股東呢,留在公司里沒有進行分配的那部分凈利潤就是未分配利潤。

用未分配利潤除以總股本就是每股未分配利潤。

有些公司的年報沒有現金分紅而是通過送股的方式進行送股或者轉贈,我們股東的股數是增加了,但是公司賺取的凈利潤還是留在公司,由公司後期繼續發展,所以未分配利潤又叫“留存收益”就是這部分的收益留下來存在公司了。

未分配利潤怎麽才能真正到我們這些投資者手里了,目前只有1個辦法,就是讓股價去漲,我們在股票上賺的差價,就間接的回補了我們拿到的未分配利潤。

其實未分配利潤與留存收益就相對於投資者投資基金時選擇的現金分紅與分紅再投資一樣,現金分紅就直接落袋為安了,而紅利再投資就是拿著分紅的錢再去投資。


舉個例子:我和@金融之王 一起開了1家珠寶商城,過了2年在創業板上市,當年實現凈利潤8000萬元,當年的股本為5000萬股,股價是100元,我和金融之王商量好,年末不給股東們現金分紅,而采取送轉股的方式,每10股送10股,總股本就變為1億股了,股價折半50元。當年我們預期年末凈利潤增長500%-1000%,由於業績增長較快,推動股價又上100元,你們說這樣的公司你們會再投資嗎?我們之所以沒有選擇現金分工,就相當於股東又給我們公司追加了投資,而我們把股東再投資的這部分錢通過擴大生產,改進銷售,加強研發,後期把公司業績提上去,自然股價就會起來,又給股東創造回報。

因此重複,股東們給我們公司追加投資的未分配利潤越多,通過我和金融之王的細心管理,公司後期的規模也就會變大,實力也會變強,自然為股東創造的利潤也就越多,利潤一多自然就會帶動股價的上漲。

所以最後就是較高的毛利會帶動較高的凈利潤,凈利潤多了就會有更多的未分配利潤,未分配利潤如果股東再去追加投資,在優秀管理層的管理下,拿著這些錢又會使公司的盈利更快的去增長,這樣自然而然就會把股價推到一個高度,最後就會為股東創造很好的回報。

未分配利潤的註意事項: 1、如果1家公司的未分配利潤很高,但是舍不得給股東分紅,又不去擴大再生產、不去搞研發、不去產品推廣,不去搞規模。這樣的公司肯定是有問題的。

2、未分配利潤反應的是公司這幾年的盈利或者虧損的程度,因此,未分配利潤更能真實的反應公司的賬面業績。例如一家公司每股收益0.1元,而每股未分配利潤是-0.5元,這樣的缺陷你想想公司幾年才能彌補回來,沒有多余的錢怎麽再去擴大規模。

3、根據第二條,公司的未分配利潤如果是負數,則這家公司的日子肯定難受,就要想法設法籌資圈錢。

4、最重要的一點,未分配利潤也不是越高越好,太多了就會被貶值,後期就不值錢。不利於公司發展,與其那樣還不如現金分紅,凡事都要有個度麽。

寫這些財務指標不光只是光學理論,還要輔助於實踐,最好結合著上市公司綜合性的去分析。本人寫這些財務方面的指標也是比較順手的,就只是碼碼字,耽誤點時間罷了,希望對大家受用。

還是那句話,本人寫文章的目的是熱心的服務於大部分投資者,我不自私,我也不是那種吹牛皮的人,我也最討厭吹牛皮,只是本人有時就是比較高調,後期本人還是得要改進,得學會低調,但是年輕人就應該自信點,多學東西,生活過的充實呢,那樣人生才會更美好麽。[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72

飛魚科技:轉型手遊開發商,今年預計凈利潤1.5億港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78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26 09:27 編輯

飛魚科技:轉型手遊開發商,今年預計凈利潤1.5億港幣

核心觀點:按公司的發行價上限2.55港幣來計算,公司14年預計PE達27倍,15年預計PE也有近20倍。參照港股市場上的手遊股估值來說,偏高,不具備吸引力。


1.核心關註
1.1公司競爭力及收入增長


(1)公司競爭力:研發能力突出,7款產品營收均超千萬級
從公司的整體產品結構切入,我們發現公司並不依賴於某款產品的特別爆發,收入比較均衡,總共七款遊戲,其中3款營收破千萬,3款破兩千萬,其中比較弱勢的產品是已經屬於生命周期末期的大話神仙,以及生命衰退期的保衛蘿蔔1代。

(2)收入增長:收入轉型,重心傾向手遊產品
廈門光環是以頁遊起家的一家手遊公司,神仙道及大話神仙在2012年曾創下1.4億的收入高峰,但隨著整體行業趨勢的轉向,公司成功布局線下手遊端,在2013年頁遊與手遊的占比分成為6:4.預期今年手遊收入將會超過頁遊占比,並且突破2012年的收入高峰。

1.2行業發展趨勢

(1)行業快速增長:主要受益於智能手機的占有率不斷提升
從用戶規模來看,截止2014年6月底,中國手遊用戶達到4.48億戶,對於中國的手遊公司來說,市場空間仍然比較大,享有一定人口紅利。
但有一點需要提示,二季度開始用戶增速環比有所下滑,手遊用戶增長的人口紅利正逐步消失,行業競爭力度趨於上升。

(2)用戶增長潛力:付費用戶數攀升
從2014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根據第三方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手遊市場支付規模達到117.8億元。其中,二季度市場規模為71.2億元,環比增長52.79%,環比增速顯著提升。

1.3公司重大不確定性

(1)手遊產品替代性極高
手遊產品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遊戲質量、推廣渠道、遊戲口碑、用戶體驗等多重因素影響著產品的收入及影響力,具有不確定性。並且在市場上極容易出現同質化的遊戲產品,風險較高。

(2)凈利率下滑風險
根據公司募投項目的介紹,募集資金除了用於研發及激勵人才以外,還將投入到營銷渠道,相信在未來幾個季度的費用開支將會影響公司未來的凈利率表現。

緊急關註
公司手遊產品三國之刃排名登上APP STORE暢銷榜第二的位置,並且在該位置已經保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認為應該對其未來可能帶來的爆發性收入進行預警提示。
三國之刃原名《亂世之刃2》,2013年12月份上線,2014上半年取得5200萬的營收,按照今年40%的凈利潤率計算,可提供2000萬德凈利潤。公司7月份對遊戲進行了改名及改版,三季度登陸騰訊微信平臺,由騰獨家假代理,推廣力度空前。
筆者調查發現,三國之刃在APP STORE暢銷榜第二(手機端),在APP STORE暢銷榜第十一的位置(PAD端)。作為一款格鬥類手遊,三國之刃受益於蘋果公司的大屏手機發布。
但也正是因為其格鬥類手遊的遊戲屬性,基於筆者個人觀點,存在短期處於暢銷榜前列的推廣因素,中長期來看十分容易受到卡牌類遊戲的擠壓。
APP STROE前三的月流水在3000-1億之間,但按照慣例蘋果將分成30%,騰訊分成35%的比例,飛魚科技真實收入還有待三季報更新之後的持續跟蹤。
公司的定價可能基於其對三國之刃未來收入的信心,但我們也應該註意到市場上沒有出現過長期大熱門的格鬥類手遊,希望相關投資者註意該潛在風險。


2.行業分析
2.1移動遊戲是國內發展最快的網絡遊戲細分領域


根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廣義網絡遊戲市場高速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841.78億元,預計值2016年增長至1524.93億元。

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內網絡遊戲市場可分為三大類:客戶端遊戲、網頁遊戲、移動遊戲,其中移動遊戲是近年開始快速發展的新興細分市場。中國的客戶端網絡遊戲經歷十多年發展,已步入存量市場,規模增速放緩,部分企業營收增長出現停滯;網頁遊戲方面,市場結束了50%以上的年增長率,步端遊後塵進入存量市場,放緩趨勢明顯;移動遊戲方面,隨著中國智能手機滲透率的不斷提高、移動網絡帶寬升級,國內移動遊戲市場從2013年開始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截止2013年,移動遊戲市場規模為138.82億元,占比為16.15%。未來移動遊戲市場占比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至2016年該類市場規模將會達到427.05億元,占比將會上升至28.00%。


2.2 移動遊戲用戶付費傾向上升

從2014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手遊市場規模達到117.8億元。其中,二季度市場規模為71.2億元,環比增長52.79%,環比增速顯著提升。



從用戶規模來看,截止2014年6月底,中國手遊用戶達4.48億戶,但用戶增速環比有所下滑,手遊用戶增長的人口紅利正逐步消失,行業競爭力度趨於上升。


   
結合市場規模及用戶規模來看,雖然用戶規模增速放緩但用戶付費傾向上升,主要源於手遊向中重度化、社交化方向發展。

2.3分發渠道集中度較高,產業鏈掌控力強

中國移動遊戲產業鏈主要由研發商、發行商、渠道商構成。



2014年第2季度,中國移動遊戲運營平臺進一步整合集中,百度、騰訊、360的優勢進一步拉大,前三大平臺份額為72.31%,集中度高意味著優質手遊分發平臺資源較為稀缺,導致分發渠道廠商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日益增強。以手機廠商為代表的下沈渠道意識到遊戲的價值,開始做大市場份額,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有所上升,但預期短期較難改變現有市場格局。
         
        

2.4手遊生命周期較短,研發企業試圖向發行領域延展
得益於騰訊平臺的強大競爭力,騰訊遊戲市場份額快速提高,其自主研發的產品在14年第2季度份額從13年的12.2%上升至38.8%。此外,以愛樂遊、藍港在線、胡萊遊戲為代表的手遊研發企業,其主要營收也來源於騰訊平臺,其中藍港份額第2季度份額為2.66%。

相較於端遊,手遊生命周期明顯較短,平均為6-12個月。從易觀國際的數據來看,除騰訊外,14年第2季度的手遊研發企業份額排名較13年出現較大變動,由此可見研發企業單一業務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波動,因此競爭力較強的研發類企業基於自身對於行業的理解開始發行領域拓展,降低運營風險。
        
     
資料來源:易觀國際


3.公司業務分析
3.1 公司業務簡介


飛魚科技是由廈門光環在2013年12月31日收購凱羅天下重組而成。廈門光環采用100%股本收購模式。公司業務主要是在中國研發和運營網絡遊戲及手機遊戲,並於2012年開始在香港、澳門、臺灣、韓國及越南等市場授權海外遊戲發行商發行四款遊戲。公司對自身定位是遊戲開發商,開發商最主要的職能是開發產品端,將發行外包給發行商。
目前,公司已商業化七款遊戲,包括兩款網絡遊戲和五款手機遊戲。其中,兩款是網頁遊戲。代表遊戲包括《神仙道》、《大話神仙》、《保衛蘿蔔》、《保衛蘿蔔2》。


3.2公司業務增長主要源於手遊

公司於2011年成立並開始研發網絡遊戲,建立初期公司主要依靠《神仙道》和《大話神仙》兩款網頁遊戲獲取收入,2011年依靠單品爆款《神仙道》獲取3220萬收入,2012年開始轉型手遊開發,仍然采用神仙道題材,並且新增網頁遊戲《大話神仙》。到2013年,公司擁有《神仙道》、《大話神仙》兩款網頁遊戲,《神仙道》《囧西遊》兩款手遊,在2013年度,頁遊占收入比60%,手遊占比40%。
2013年12月31日,公司宣布增股收購凱羅天下,兩家公司合並成為飛魚科技。合並後半年,2014半年報數據披露,公司手遊部分收入占比已經上升至77.3%,營收達到1.29億元人民幣。其中兩款頁遊的營收在不斷收縮,公司戰略重心順勢轉移至手遊業務。



3.3產品分析
   
從公司目前的財務數據發現,公司並不依賴於某款產品的特別爆發,收入比較均衡,總共七款遊戲,5款營收破千萬,3款破兩千萬,其中比較弱勢的產品是已經逐漸淘汰的也有大話神仙,以及生命周期衰退的保衛蘿蔔。



從公司產品結構來看,頁遊的收入在2012年達到頂點15456萬元之後,便不斷出現下滑,雖然頁遊市場仍然在增長中,但公司顯然已經將整體戰略中心轉移至手遊業務,尤其是在收購凱羅天下後,擁有更強的研發實力和研發經驗。

手遊收入方面,公司最近兩年一直呈現一種良好的增長態勢。 2013年手遊收入同比2012年增長了239.2%。2014年半年報披露,手遊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299.7%。2014年的快速增幅有收購凱羅天下的因素存在,但剔除兩款保衛蘿蔔的收入後,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158%的增速。

3.4頁遊業務出現下滑,手遊業務13年起快速發展
公司頁遊業務自2011年發展,經過2012年的快速增長,在2013年開始出現下滑,雖然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仍在增長,但用戶從PC端轉移至移動端的趨勢已經成立。公司也順勢在2013年轉型手遊業務。


公司從2012年開始涉足手遊業務,成功商業化運營神仙道,並在當年取得1687萬的不俗收入。截止2014年6月底,公司已經自主研發出神仙道,囧西遊,亂世之刃三款收入超千萬級別的成熟遊戲,加上收購而來的兩款保衛蘿蔔,使得公司整體營收在市場上躋身前列。。
從收入端來看,2013年手遊業務實現收入5723萬元;2014年半年報手遊業務實現收入8997萬元,去年同期實現收入2251萬元,同比增長299.7%。
從用戶數方面來看,截止2014年6月底,公司手遊平均每月付費玩家數量已達6.7萬。


3.5公司產品盈利能力分析

    根據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公司在每個付費用戶身上取得收入在不斷增長,頁遊端和手遊端的收入均表現不俗,尤其是手遊端,2014年上半年叫2012年業務剛興起時同比增長了412.6%。數據顯示,頁遊產品的ARRPU從2011年的40.1上升至2014年上半年的78.5,同比增長95.7%,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31.9%。



公司數據顯示,手遊產品的ARRPU從2012年的47.3元上升至2014年上半年的242元,顯示出該市場用戶群體的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都比較強烈。2013年同比2012年增長201.9%,依照2014年上半年的數據水平,2014年仍然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3.6公司主要產品分析

隨著公司業務重心逐漸向手遊傾斜,公司頁遊及端遊收入貢獻減少,14年上半年手遊業務收入占比達到了75.4%。


3.6.1《神仙道》系列

《神仙道》作為一款2011年6月30日就推出的網頁遊戲,至今仍然保持著生命里。在2014年上半年仍然取得了2524萬元的營收,雖然較2012年最高峰1.22億元相較甚遠,但基於該題材開發的手遊《神仙道》依然取得不俗成績。作為公司首款手遊作品,從2012年至今仍然在保持運營,並在上半年取得1190萬的營收。
   
2012年商業化運營登錄APP STORE時,神仙道定價6元人民幣,時至今日,它已經成為一款免費作品。根據維維網提供數據,神仙道在APP STORE中國區免費排行總榜上高居第三,這也能反應他在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的峰值。
   
2014年上半年,itunes(蘋果系統軟件)在5月推出神仙道網頁版助手,可見遊戲的熱門程度和受關註度仍然能保持一定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神仙道一共在APP STORE中得到8425個評論,打分維持在五星水準,質量優秀。個人預測神仙道有望在全年達到2500萬左右的營收,並在未來繼續得到公司在相關系列的深化和耕作。







3.6.2《囧西遊》

《囧西遊》在13年7月上線公測。由737遊戲網運營的一款依托於中國古代名著《西遊記》為背景的橫版過關RPG輕手遊。囧西遊貼吧月活躍用戶5682人,累積發帖3萬貼,活躍程度一般,但呈上升趨勢。
   
截至2014年6月底,《囧西遊》獲得營收1968萬元,整年營收有望較去年翻番,達到4000萬元。
   
囧西遊曾經創下過一天內從185位躥升到55位的成績,進步神速。探險類排名在18位左右,角色扮演類排名在59位左右,所有遊戲中排位在116位左右。







3.6.3《亂世之刃2》

《亂世之刃2》於2013年11月20日上線公測。《亂世之刃》類型為橫版格鬥類遊戲,《它的遊戲背景結合中國最經典的三國時期。該款遊戲推出半年就獲得2648萬的營收,預估全年可以收獲5500萬元營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根據APP Annie的iPhone IOS STORE排名,《亂世之刃2》暢銷排名目前在動作遊戲類排名25位左右,角色扮演類排名40位左右,所有遊戲排名70位左右。




3.6.4《保衛蘿蔔》系列

《保衛蘿蔔》是隸屬於凱羅天下開發的塔防類冒險遊戲。已經開發至第二代產品。保衛蘿蔔2於2013年11月20日上線,運營半年取得2211萬的營收,同期保衛蘿蔔獲得980萬營收,該系列2014年上半年營收總計3191萬元。
   
當前,保衛蘿蔔2在IOS商店暢銷排名分類中,動作類排名49位左右,策略類排名62位左右,在所有遊戲中排位在172位左右。相對於第一代產品推出時的風靡一時,二代的乏力更多源於產品形式的固定化,在消費者對於塔防類遊戲開始厭倦的時候,公司還需要開發更有吸引力的遊戲模式來吸引消費者。





3.7力圖開拓境外市場
公司在2012年開始進入境外市場,主要是圍繞香港地區、臺灣地區以及日韓及東南亞等國市場展開推廣,在2013年取得18%的營收占比,成績不俗。


   
此外,公司在發行運營方面也逐步拓展渠道,從先前的依賴單一渠道和分銷商,到上半年成功的下降渠道商比例,雖然目前依然偏高,但綜合來看,未來有望進一步拓展渠道,分散風險。以下是五大分銷商占比和最大分銷商占比的變化趨勢。


3.8公司研發能力依然突出
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2014年下半年還將繼續發布4款新作,以及在2015年發布9款新作。從數量上來看,公司的研發能力毋庸置疑,依然突出。從產品線分布來看,2014年4款新作分別為《電池快跑》、《保衛蘿蔔:魔幻森林》、《神仙道外傳》、《囧西遊2》以及一款網頁遊戲霸秦。其中電池快跑是屬於之前比較熱門的跑酷類遊戲,剩下三款均為原有產品的升級,網頁遊戲屬於新開發領域,屬於動作角色扮演類,背景設定在戰國末年。遊戲畫面較為精美,系統開發豐富,有望在2015年取得不俗成績。
   
從公司目前的人員結構來看,研發人員占比75.30%,依照公司發展計劃,未來上市成功後將會繼續擴大招攬研發人才。


    公司未來發展策略集中在研發上,因為公司目前不具備發行能力,且在未來渠道將會不會集中,由幾大平臺壟斷,目前的手遊公司都開始專註於產品內容和質量。公司在未來制定五大策略——



4.公司財務分析
4.1規模上升帶動盈利能力提升
從收入端來看,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下降8%,但近兩年年均複合增長率47.33%。14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72%,勢頭強勁。

毛利率方面,13年公司綜合毛利率95.4%,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14年一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率為86.9%,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從公司的成本結構來看,14年上半年分發渠道收取的服務費用1688萬元,同比增長548.8%。除此之外,14年上半年包括代理費用、研發成本等在內的其他費用占營收比例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
   
凈利潤方面,公司13年調整後凈利潤(剔除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補償開支、優先股的公平值變動及上市相關開支)為5096萬元,同比下降57.8%,凈利率同比下降41.2個百分點。14年上半年公司調整後凈利潤5262萬元,同比增長201.2%,凈利率同比提升17.5個百分點至40.7%。公司收入規模上升驅動盈利能力提升。



4.2付費用戶不斷增加,廣告收入有待開發
公司目前收入結構比較單一,嚴重依賴公司產品的運營收入。從收入結構來看,廣告收入的比重在迅速提升,有望在未來完善公司收入結構。此外,中國大陸對於版權的重視和保護也有助於公司未來開發授權收入業務,開拓周邊產品。

   
從公司收入結構變動來看,向手遊轉型的目的非常明確,但是從公司發布的未來戰略來看,同樣不會放棄成功過的頁遊市場。公司在2013年收購的凱羅天下,為公司2014年上半年提供了休閑遊戲類的主要收入。


   
此外,公司成本較低是公司取得高毛利率和高凈利潤率的重要因素。基於該行業的行業特征,我們認定該毛利率和凈利潤率合理。以下是公司的成本分布。


5.股權結構情況


   
公司股權結構比較簡單,占股份額較高的姚劍軍及陳劍瑜分別是廈門光環及凱羅天下的創始人,廈門光環系(姚劍軍、華林、林加斌、林誌斌)直接控股比例超過5成。

申購建議
按照公司發行價上限2.55計算,公司市值38.25億港幣。公司14年凈利潤預計是1.2-1.4億港幣,折合發行PE27倍左右。預計公司15年凈利潤增速較好,達到1.7-1.9億港幣,公司PE仍然高達20倍。港股上目前可以參照的手遊股IGG市盈率是9.4,不到10倍。2014年港股上市的新股中,百奧家庭互動是中國最大的兒童娛樂公司,發行價2.15港幣,當日跌破發行價,收盤下跌17.67%,公司7個月後股價為0.8港幣附近。所以我們認為飛魚科技的發行價不具備吸引力,想象空間較小。(來自 首募錢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39

10月工業企業利潤下滑2.1% 創21個月最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61

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為2012年8月以來最差表現,顯示中國經濟進一步減速的趨勢。

統計局數據顯示:

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446.8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1-9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46283.5億元,同比增長6%,增速比1-9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

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大降45.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樣下滑明顯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明顯。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鐵礦石價格今年下跌了48%,因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礦商加大產出,令全球鐵礦石市場供大於求。在全球大環境之下,采礦業利潤大幅下降並不意外。

數據疲軟使得上周中國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得到體現。本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7%(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10月份比上月增長0.52%。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

統計局詳細數據如下:

111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54.7億元,同比下降2.1%,而9月份為同比增長0.4%。

1-10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100.3億元,同比下降1.2%;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5.2億元,增長1.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626.5億元,增長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045.3億元,增長12.6%;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491.7億元,增長8.7%。

222

333

1-10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257.4億元,同比下降20.1%;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0185.4億元,增長10.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4004億元,增長17.9%。

444

1-10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個行業下降。主要行業利潤增長情況: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紡織業增長6.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9.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8%,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0.7%,汽車制造業增長19.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6.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3.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45.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11.5%,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1.2%。

555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10月份工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需求不旺導致生產和銷售有所放緩,成本上升快於銷售增長,價格走低擠壓盈利空間

產品銷售增長緩慢。市場需求不旺導致生產和銷售有所放緩。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增速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3%,增速為前10個月較低水平。

成本上升快於銷售增長。盡管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但由於勞動力成本剛性上漲,企業成本增速快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0月份,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主營業務收入快0.6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6元,同比增加0.44元。

價格走低擠壓盈利空間。初步測算,10月份,因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約2160億元,而因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2.5%,主營業務成本減少約1560億元,兩者相抵,利潤總額凈減少約600億元,對利潤增速下降影響明顯。

10月份,盡管煤炭、石油天然氣開采、黑色金屬礦、石油加工、建材、鋼鐵等傳統上遊能源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明顯;但食品、紡織服裝、文體娛樂用品、化工、醫藥、汽車等滿足生活消費或轉型升級的行業利潤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這表明國家一系列調結構、促轉型、提質增效政策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從1-10月份總體情況看,工業利潤仍保持一定增長,利潤率還穩中略升,1-10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7%,比1-9月份提高0.05個百分點,顯示在新常態下工業經濟效益總體上仍呈平穩運行態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26

通縮來襲 工業企業利潤加速下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05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利潤下滑進一步加劇。工業品銷售放緩、價格持續下跌,顯示中國經濟面臨通縮威脅加劇。

據統計局,11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6761.2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今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3%,增速比1-10月回落1.4個百分點。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工業企業利潤加速下降,出廠價格指數連續33月為負,訂單需求不足,設備利用率遠低於正常水平,這些都是通縮的典型癥狀,不應輕視,更不能誤認為是新常態。必須積極應對,財政政策必須真積極為企業擴需求減稅費,降息降準增加匯率靈活性切實改善實體經濟的融資條件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認為, 工業銷售增長減緩、價格降幅擴大、原材料行業利潤下滑時11月份工業利潤降幅有所擴大的主要原因。

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增速比10月份回落2.3個百分點,呈現進一步放緩趨勢。

此外, 11月份,因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7%,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約2762億元,而因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3.2%,主營業務成本減少約2062億元,兩者相抵,工業利潤凈減少約700億元,而10月份因價格下降利潤減少約600億元。“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購進價格雙雙持續走低,對工業利潤下滑的影響十分顯著。“何平稱。

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趨勢持續。11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同比減少105.3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減少92.8億元,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減少92.1億元,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減少65.4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減少46.7億元。五個行業合計減少利潤402.3億元,而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減少額為293億元。

不過,國家統計局何平表示,盡管工業企業利潤仍在下滑,但但拉動利潤增長的結構因素正在發生積極變化。“1-11月份,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分別增長6.4%、13.8%和17%,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這表明,一方面,在投資需求減弱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平穩增長,對工業利潤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調結構、促轉型對工業效益的提升正在產生積極作用。“

以下為統計局報告原文: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3%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208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52944.5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

 

  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761.2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

 

  1-11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096.7億元,同比下降3.5%;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9.6億元,增長2.3%;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179.1億元,增長3.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732.3億元,增長10.3%;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065.1億元,增長7.2%。

 

  1-11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794.4億元,同比下降21.6%;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6062億元,增長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4351.6億元,增長16.2%。

 

  1-11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個行業下降。主要行業利潤增長情況: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紡織業增長6.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4.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6.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3%,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9.3%,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0.5%,汽車制造業增長16.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44.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13.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34.2%。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87438.2億元,同比增長7.2%;發生主營業務成本848279.8億元,增長7.6%。

 

  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08894.6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成品存貨37585.3億元,增長13.6%。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9%,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91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23.5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3.6天。

 

 

 

 

 

表1 2014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

分 組

主營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

主營活動利潤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億元)

(%)

(億元)

(%)

(億元)

(%)

總計

987438.2

7.2

56208.0

5.3

52944.5

4.7

其中:采礦業

58675.1

-2.5

5794.4

-21.6

5620.3

-23.4

   制造業

871532.4

8.2

46062.0

9.0

43677.4

8.9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57230.7

4.5

4351.6

16.2

3646.8

17.0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231975.1

2.2

13096.7

-3.5

10631.5

-7.5

其中:集體企業

6925.6

0.6

469.6

2.3

456.0

-0.6

   股份制企業

671104.8

8.3

37179.1

3.8

35010.2

3.1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230004.3

5.8

13732.3

10.3

13091.6

10.5

其中:私營企業

333092.2

9.6

19065.1

7.2

19287.2

7.4

 註:經濟類型分組之間存在交叉,合計大於規上工業總計。

 

 

表2 2014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標

分 組

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

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

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

(元)

(%)

(元)

(天)

總計

123.5

5.69

85.91

13.6

其中:采礦業

71.7

9.88

77.21

12.1

   制造業

143.1

5.29

86.40

14.6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52.8

7.60

87.32

0.5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73.8

5.65

82.86

15.2

其中:集體企業

140.1

6.78

85.38

13.8

   股份制企業

130.0

5.54

85.98

13.6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32.3

5.97

85.81

14.1

其中:私營企業

196.7

5.72

87.47

11.2

 

 

表3 2014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主要行業)

分 組

主營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

主營活動利潤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億元)

(%)

(億元)

(%)

(億元)

(%)

總計

987438.2

7.2

56208.0

5.3

52944.5

4.7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27376.1

-6.6

1104.5

-44.4

985.2

-48.6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10662.4

1.3

3091.4

-13.2

3101.4

-13.6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8568.7

-3.2

712.2

-21.4

665.8

-26.8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5627.9

2.7

495.6

-12.3

505.1

-10.6

 非金屬礦采選業

4683.3

8.1

336.6

4.5

341.4

3.8

 農副食品加工業

57049.4

7.0

2520.0

1.6

2494.1

0.6

 食品制造業

18247.9

13.0

1451.8

10.7

1411.0

12.1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14562.9

6.9

1378.0

-3.2

1326.3

-4.6

 煙草制品業

8401.7

7.4

1185.4

0.2

1181.3

0.3

 紡織業

34525.8

7.6

1763.2

6.5

1728.5

6.0

 紡織服裝、服飾業

18643.0

8.3

1063.4

13.5

1043.1

15.0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12276.8

9.3

763.6

11.4

777.5

12.8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11842.6

11.3

712.5

6.3

716.7

7.3

 家具制造業

6434.9

11.4

369.2

16.3

358.4

15.7

 造紙和紙制品業

12200.6

6.5

587.1

0.8

560.5

0.2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制業

5938.3

9.6

442.0

10.9

424.3

9.4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13173.7

12.7

674.8

13.7

662.3

14.2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37072.2

0.7

242.0

-34.2

211.1

-40.7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74858.6

9.2

3576.6

4.9

3408.6

5.6

 醫藥制造業

20865.4

12.8

2015.5

12.0

1923.1

13.3

 化學纖維制造業

6551.0

4.2

223.9

14.6

206.7

13.9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26739.6

8.8

1547.1

6.3

1532.2

6.7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51151.0

10.4

3424.9

6.5

3306.3

7.3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68616.7

-0.4

1311.6

4.7

1337.4

5.3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45852.1

9.6

1233.6

9.3

1127.1

10.0

 金屬制品業

31787.4

9.8

1677.7

9.9

1715.4

10.5

 通用設備制造業

41797.7

8.7

2687.3

9.3

2600.4

8.7

 專用設備制造業

31037.7

7.4

1868.0

0.5

1760.6

0.5

 汽車制造業

59685.9

12.3

5236.4

16.7

4395.5

16.9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13745.9

14.8

822.9

29.3

782.9

31.8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59650.9

9.1

3291.0

15.1

3080.4

15.2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75546.1

8.9

3121.9

20.7

2781.6

19.0

 儀器儀表制造業

7252.8

10.8

583.9

9.1

544.3

6.6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51415.4

3.0

3916.1

18.3

3312.4

18.4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4336.1

23.1

324.0

-0.7

268.9

-3.5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479.2

9.8

111.6

2.8

65.5

59.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15

【頻繁交易與持股不動的利潤比較】 耐力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4419179

【頻繁交易與持股不動的利潤比較】
通常來說,在一只股票上來回做波段,所獲得利潤,不如持股不動所獲得利潤。因為你很難每個點位都踩對。不會每次都:“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很多時候反而是“追高進入,割肉賣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34

工業企業利潤加速下滑 寬松需求更強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30

11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利潤下滑進一步加劇,顯示中國經濟面臨通縮威脅加劇。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俞平康認為,受益於貨幣政策寬松,證券市場、地產市場受益明顯,但實體經濟進一步走弱,而通縮短期不會改善。監管機構將貨幣“堰塞湖”加速輸導的同時,應繼續適度寬松政策。

據統計局,11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6761.2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今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3%,增速比1-10月回落1.4個百分點。

海通姜超認為,11月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增速下滑至-4.2%,顯示工業企業經營狀況較差,預示長期內經濟下行風險未消,貨幣寬松仍有空間。進入12月以來,雖地產銷售持續好轉,但改善傳導至中上遊仍需時日,而電力耗煤增速始終在-10%附近徘徊,預示12月工業增速或仍低迷,經濟下行風險未消,寬松仍有空間。

俞平康認為,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下滑,顯示出了中國經濟的通縮局面。其中中上遊企業噩夢延續,早周期行業利潤持續低迷。而盡管地產需求預期改善,但新開工投資等供給端的改善仍有待確認。若新開工投資繼續低迷,則地產需求改善僅存去庫存效應,難以傳導至地產產業鏈,則中上遊利潤將繼續下滑。

利潤增速持續下滑:經濟下滑和通縮延續

11月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761.2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較10月擴大2.1%,1-11月利潤增長5.3%,降幅較1-10月擴大2.1%。14年下半年以來利潤增長持續下滑在於工業的量價齊跌,強烈的通縮預期之下工業企業難有利潤回升。

640

中上遊噩夢延續:早周期行業利潤持續低迷

中上遊噩夢延續:中上遊繼續大幅負增長,煤炭(-44.4%)、石油(-13.2%)、鋼鐵冶煉(4.7%)等依然惡化。下遊新興制造業表現值得期待,電氣(15.1%)、計算機(20.7%)、儀器儀表(9.1%)等基本保持穩定。

中上遊基本面與資本市場相關行業股價走勢的背離在加劇,特別是通縮之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對中上遊部門景氣影響超乎想象。中上遊部門經歷的量價齊跌的噩夢在延續,即便國際油價反彈對通縮改善的影響仍然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下遊新興制造業表現表明,在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同時,長期的產業結構調整正在進行。

640 (1)

地產需求預期改善,供給預期仍待觀察:

930新政以來10-12三月的地產銷售逐步回暖,價格略有上漲,降息等政策改善了住房需求端的預期,地產銷售數據已經是近一年來的最好,新開工投資等供給端的改善仍有待確認。若新開工投資繼續低迷,則地產需求改善僅存去庫存效應,難以傳導至地產產業鏈,則中上遊利潤將繼續下滑。

另一方面,根據房地產投資滯後銷售3-6月的規律,和近期房地產商在一線二線城市加大拿地建房力度的消息,房產投資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初左右企穩。因此房地產投資仍然是短期經濟預期波動的最大來源。

640 (2)

經濟基本面前瞻——實體羸弱,通縮加劇:

受益於貨幣政策寬松的經濟部門改善,證券市場、地產市場受益明顯,但實體經濟進一步羸弱,12月中采PMI大概率跌破50。通縮短期不會改善,原油暴跌引發的輸入性通縮雖有緩解但不改通縮趨勢。

640 (3)

政策面前瞻——寬松需求更強烈:

11月22日非對稱降息以來,短期內政策分歧加大。一方面,通縮強烈,實體經濟資金面並無顯著改善,有繼續寬松需求;同時,由於債券貨幣市場過度透支寬松預期,降息後利率反回升,加之臨近年末,貨幣市場利率攀升,亦有寬松需求;另一方面,降息後,資產價格泡沫上升,決策層或有防止政策過快寬松催生泡沫的風險;同時,美聯儲加息逐步臨近,近期人民幣貶值明顯,過於寬松的國內貨幣政策很可能導致人民幣貶值預期進一步升溫。

俞平康認為,當監管機構將貨幣“堰塞湖”加速輸導的同時,應繼續適度寬松政策。

640 (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49

11月工業利潤繼續下滑 降幅創27個月新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708

各月累計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增速 (國家統計局/圖)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208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761.2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降幅創27個月新高。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工業司何平博士解讀,11月工業利潤降幅擴大的主要原因包括:工業銷售增長進一步減緩,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增速比10月份回落2.3個百分點;價格降幅擴大使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購進價格雙雙持續走低,特別是煤炭、原油等上遊基礎產品價格回落到近年來低位;主要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明顯。

國有企業利潤同比下滑

分企業類型來看,今年前11個月,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利潤總額同比都在增長,僅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出現下滑。

數據顯示,1-11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096.7億元,同比下降3.5%;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9.6億元,增長2.3%;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179.1億元,增長3.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732.3億元,增長10.3%;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065.1億元,增長7.2%。

2014年1-11月分經濟類型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增速 (國家統計局/圖)

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明顯

分行業來看,今年前11個月,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3個行業利潤總額實現同比增長,8個出現下降。其中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明顯。

數據顯示,11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同比減少105.3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減少92.8億元,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減少92.1億元,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減少65.4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減少46.7億元。

五個行業合計減少利潤402.3億元,而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減少額僅為293億元。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繼續拖累增速。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劍午認為,2014年是行業最困難的一年,“高庫存、低需求”現狀並未改變,大量過剩產能有待消化。

在中國煤炭工業學會副會長姜智敏看來,雖然煤炭行業脫困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需求增長乏力,進口總量較大,存煤居高不下,要實現煤價不下跌、庫存不上升、貨款拖欠不增加,難度依然很大。

預計12月利潤增速不樂觀

騰訊財經消息,對於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華融證券預計增速仍不樂觀,或將明顯低於2013年(12.15%)。

華融證券表示,首先,從高頻監測數據看,12月工業生產同比增速平穩,與11月相比沒有明顯提高。其次,11月PPI降幅仍然較大。再次,投資活動仍然較弱,工業品銷售難有起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66

銷售下滑利潤上升 央企真的“瘦”了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31/27087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康怡 年關將至,又到了交成績單的時候。今年的112家央企成績單出現了近幾年中首次的銷售下降、利潤上升局面,業內人士分析說,這一指標意味著央企的內部結構正在發生轉變,前幾年“虛胖”的央企開始“瘦身”,並且效果初現。

基本面的變化

在12月22日召開的央企和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張毅要顯得從容得多。2014年是張毅履新國資委主任的第一年,去年的12月,在國資委主任這一職位空缺三個多月後,張毅毫無懸念地被任命為新的國資委主任。此前,他為國資委副主任。

此次在央企和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張毅的從容不僅是因為對工作環境的日漸熟悉,更是得益於他接手國資委後,央企的業績表現開始從谷底慢慢回升。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12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1.28萬億元,同比增長5.2%。“央企打贏了一場保增長的攻堅戰。”張毅在會議上數次脫稿對這一數據進行解讀。他表示,在過去三年經濟形勢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央企緊咬經濟效益增長目標,多管齊下控成本提效益,收獲良好效果。

據悉,在今年3月28日國資委曾經召開的主要央企負責人會議上,當時張毅提出“保5爭6”的全年利潤增長目標,這一目標是在去年央企利潤增長3.8%的基礎上提出的。

張毅在12月22日也表示,今年央企的利潤或可達到5%,如果這一目標達成,不僅實現了年初的目標,央企的利潤增幅也保持了兩年的持續回升。

需要註意的是,央企利潤的上漲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數據。觀察今年央企利潤上漲的背景,是在全年經濟增速下降,同時央企銷售收入也縮減的情況下取得的。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也認為,這一指標很關鍵,反映的不僅僅是央企利潤的持續好轉,也反映了央企的基本面以及內部結構正在發生轉變。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最近的一次策略會的演講中就提出這樣一種現象,他發現近期工業品價格、上市公司盈利狀況以及來自於鋼鐵單個代表性行業盈利狀況,都在發生改善,而且如果考慮到經濟增速和銷售收入的下降,這一改善將是極其顯著的。

高善文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意味著,在市場以及濟運行基本面的深處,正在發生一些轉折性的、影響深遠的變化。

央企也一樣,2014年前11個月,央企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同比增長3.3%,而利潤的同比增長數據為5.2%,這是近幾年來央企的利潤增幅首次超過營收的增幅。

問題在於,經濟增速越來越低,銷售收入越來越低,為什麽企業的盈利還會回升?

高善文的解釋是,這是經濟在供應層面發生了三種方式不同的調整:一種是在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沒有能力盈利的企業通過破產、關閉等方式退出市場,直接造成供應的收縮;第二種是,在需求下降、盈利下降的背景下,企業大幅度地削減資本開支,削減固定資產投資;第三種則是企業會在技術層面、產品層面進行調整,其基本邏輯是想方設法去提高毛利產品的比重,同時去壓縮低毛利產品的比重。

在12月22日的會議上,張毅的部分講話內容也印證了這一判斷。張毅表示,2014年央企加大虧損業務清理和低效無效資產處置的力度,資源更多的向優勢區域、優勢企業和優勢項目集中;央企也加大了技術改造的力度,先進產能比重逐步提高。此外,央企在科技創新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從以往不計後果的追求市場規模、營業收入增長,轉向關註企業運營效益和利潤的增長,央企的結構調整正在發生著變化。”李錦如此評價說。

對於2015年央企的利潤目標,張毅表示經過再三斟酌,提出“力爭高於今年”的目標,同時也要警醒明年也將面臨市場需求不足的狀況,因此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嚴重,部分企業經營壓力仍然巨大。

此外,他還特別對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波動做出提醒,這或將對央企中能源、資源類的盈利大戶產生較大沖擊。“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企業憑借規模、融資優勢和整合能力做大體量、實現增長,但是同時也積聚了不少風險,伴隨著經濟增速減緩、各類隱形風險逐步顯現,特別是資金、匯率、債務等風險相互交織、集中暴露可能形成系統性風險,甚至危機企業生存。”張毅提醒說。

“瘦身”繼續

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央企的“瘦身”行動還將繼續。

在12月22日的會上,張毅已經表態,2015年國資委將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優勝劣汰,加大虧損企業治理力度,積極盤活存量,穩妥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對低效無效、長期虧損、不屬於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發展的不良資產,要果斷進行“關停並轉”。

據悉,國資委曾在2013年8月下發文件,第一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央企處置低效無效資產。

根據接近國資委的人士透露:“按照國資委下發文件的要求,低效無效資產處置這項工作要求三年內完成,其實去年到今年很多央企都處於梳理資產、制定方案、研究方案階段,那些迫於業績壓力的央企會提前開始處置,大部分央企2015年將迎來這項工作的井噴期。”

此外,張毅還提出2015年央企將重組整合內部資源,清理不必要的參股公司和殼公司。這都將有利於央企的進一步“瘦身”行動。

李錦觀察到的是,此次會議上授權一批,下放一批,收縮一批,移交一批的新提法。“這‘四個一批’是第一次系列組合,表達國資委對於非核心競爭力將加快推進分類改革和分類重組的意圖,也是一種瘦身強體的願望表達。”

而此時,外界期待的央企“瘦身”,除了通過處置低效無效資產的方式外,更希望看到的是以央企為代表的國有經濟在經濟布局戰線上的收縮,以及混合所有制將如何推進,不過,上述話題在當天張毅的講話中並沒有直接涉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77

空航運業:油價暴跌帶來利潤增加,H股估值漸具吸引力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9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12 14:24 編輯

航空航運業:油價暴跌帶來利潤增加,H股估值漸具吸引力
作者:楊鑫,沈曉峰


投資建議

基於近期油價的加速下跌(目前僅為56美元/桶,遠低於2014年均值100美元的水平),我們將2015年油價假設從82美元下調至70美元,從而分別上調航運公司盈利預測14~15%,航空公司盈測利預測29~49%若油價在此基礎上繼續下跌,則每10美元的下跌約對應航運公司14~45%的盈利,對應航空公司21%的盈利。若油價下跌至60美元,中海發展A估值將降至15.9倍,航空公司將降至13.8倍。

目前H股航運航空估值均極具吸引力,維持板塊的推薦評級。A股重點推薦中海發展(估值相對低,同時受益油輪運價高企和油價下跌雙重利好)和東方航空(油價下跌和迪斯尼雙重利好)。我們還對板塊四季度和一季度業績進行預測,預計四季度航運和航空公司業績有望同比增長200%和44%,一季度有望分別同比增長233%和881%,帶來股價進一步上升空間。


理由


航運:2015年主要關註油輪運價彈性和油價下跌彈性。我們在市場上較早對航運看好,目前仍維持對油輪運價看好的觀點不變,預計2015年VLCC期租水平可以達到5萬美元/天(目前為7萬美元/天),大幅高於2014年2.5萬的水平。對於兩家油輪公司(中海發展和招商輪船)而言,VLCC平均期租水平1萬美元/天對應盈利均為3億左右,占盈利比例為15%/22%,彈性相若。就油價下跌彈性而言,相對彈性大的公司為中國遠洋、中海集運和中海發展。因此A股重點推薦中海發展;H股重點推薦中海發展、中海集運和海豐國際。


航空:2015年行業業績改善主要靠油價下跌,其次靠票價放松,但行業供需依然延續弱平衡狀態,且新公司加入導致競爭格局更為分散。綜上,我們預計全年客座率持平,國內航線裸票有望實現約1%的同比改善,公司利潤分別同比改善140~220%。首推受益迪斯尼和上海樞紐產能富余,未來2-3年盈利改善確定性和幅度都最大的東方航空(A+H)。


盈利預測與估值


航運公司對應2015年估值:中海發展A(18.6xP/E,上調目標價至12.28元),招商輪船(23.8xP/E,上調目標價至7.46)元);中海發展H(8.3xP/E),中海集運H(14.9xP/E),海豐國際(8.3xP/E)。航空航公司中,東航A/H分別對應2015年年16.5/8.9倍倍P/E(A/H分別上調目標價至7元/6.5港元)。


風險


油價反彈風險。


油價加速下跌,利好航運航空


四季度以來,油價持續下跌,目前油價僅為56美元/桶,較2014年的均價100美元大幅下滑。另外油輪運價在四季度大幅上漲,四季度VLCCTD3平均運價4.7萬美元/天(目前達7萬美元/天),遠高於2014年前三季度均值1.8萬美元的水平。我們維持年度策略(詳情參見我們於11月25日發布的策略報告《三重利好在前,繼續推薦》)中對油輪看好的觀點,並將2015年油價的假設從82美元/桶下調至70美元/桶,相應上調航運板塊盈利預測14%~15%,航空板塊盈利預測上調29%~49%。







航運:A股推薦中海發展;H股推薦中海發展、中海集運,海豐國際


A股繼續推薦中海發展,公司同時享受低油價和高油輪運價,且估值在板塊中處於相對低位。暫維持招商輪船推薦評級,因一季度超預期可能性大,但目前估值已經比較充分。H股方面,推薦估值極具吸引力的中海發展(0.7xPB)、中海集運(0.9xPB)),和海豐國際。


中海發展:上調2015年盈利預測14.7%,考慮債轉股維持每股盈利不變


2014年經營性盈虧平衡:我們測算四季度盈利如下:從運價看,公司運價滯後市場即期運價一個月左右,四季度公司運價和9~11月更為相關。9~11月市場運價基本與6~8月持平:1)內貿煤方面,9~11月秦皇島-上海/廣州運價為31.1元/噸和22.7元/噸,基本與6~8月的31.2元/噸和22.5元/噸持平;2)外貿油運:9~11月VLCCTD3等價期租水平27300美元/天,較6~8月的18370美元/天上漲49%,但其中反應了油價下跌的部分,如果扣除油價下跌影響,運價基本持平;3)內貿油和外貿礦石運價穩定,業績將與三季度持平。從油價下跌看,四季度油價下跌27美元/桶,公司四季度耗油約32萬噸,增厚盈利1.7億元。公司三季度扣非後虧損1.3億元,四季度運價基本持平,加上的油價增厚的1.7億元,公司四季度將實現經營性盈利約4000萬元。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後虧損3000萬元,因此我們預計2014年全年將基本實現經營性盈利的盈虧平衡,加上全年貼拆船補貼4.6億,公司全年將實現盈利4.7億元。



2015年盈利來自油輪運價上漲和油價下跌:從油運運價看:1)公司持有14艘VLCC,油輪年平均期租水平每上漲1萬美元/天,則增厚公司盈利3億元,占2015年盈利預測的15%;2)2014年全年VLCC平均運價為2.5萬美元/天,我們假設2015年運價為5萬美元/天,盈利將增厚7.5億元;3)目前運價為7萬美元/天,2015年運價可能超預期。從油價下跌來看:1)公司2014年燃油成本約為42億元,耗油120萬噸。2014年平均油價為100美元/桶,我們目前假設2015年平均油價下降30%至70美元/桶,扣除VLOC的燃油附加費部分,公司可以享受油價下跌的82%,則公司將增厚盈利約10億元;2)油價每下跌10美元,公司盈利將增厚約3.45億元;目前油價僅為55美元/桶,遠低於我們70美元的預測,因此明年業績超預期可能性大。:內貿煤明年將低於今年:公司2014年內貿煤運部分為合約運價,因此實際運價高於市場運價,但2015年合約到期,因此運價將回落。我們預計明年公司內貿煤炭業務盈利(包括合資公司部分)將減少3.1億元。


2015年公司全年將實現盈利19.8億元:綜上所述,油輪運價上漲將增加7.5億元盈利。油價下跌增加10億元盈利,減去內貿煤業務減少的3.1億元盈利,公司2015年盈利增量約14.7億。2014年經營性盈利平衡,那麽2015年經營性盈利將實現14.7億,加上約5億元拆船補貼,公司全年實現盈利19.7億元。我們上調2015年盈利預測14.7%至19.8億元,考慮債轉股引起股本增加後利,維持每股盈利0.51元不變。




2015年一季度業績將超市場預期:從運價看,公司運價滯後市場約1個月,因此2014年12月份的高運價(VLCCTD3月度均值為7.4萬美元/天)將反映到明年一季度業績之中。假設12月到2月份VLCC均價為6萬美元/天,則可帶來約2.6億元盈利。從油價看,油價每下跌10美元將增厚季度盈利8500萬元。我們預計2015年一季度盈利在4~5億間,而目前Wind2015年的全年預測僅為5億,一季度將大幅超市場預期。


H股估值極具吸引力,上升空間大:目前H股股價對應2015年8.3倍市盈率和0.7倍市凈率,遠低於A股18.6倍的市盈率和1.5倍的市凈率,維持目標價8.5港元不變,維持推薦。市場目前對公司2015年的全年預測僅10億元,一季度業績將大幅超市場預期。


就A股而言,考慮到公司歷史市凈率為2.1倍,我們上調A股目標價至12.28元,對應2015年2倍市凈率,維持推薦。



招商輪船:盈利彈性來自運價,上調2015年盈利預測14%


全球最大的VLCC船隊:公司於今年11月整合了長航集團7艘VLCC,又在12月30日整合了長航集團另外10艘VLCC,並在12月31日宣布了收購一艘二手VLCC。目前公司運營VLCC29艘,持有14艘船舶訂單,全部交付後,公司VLCC數量將達43艘,為全球最大的VLCC船隊。就2015年而言,因為公司VLCC船隊是51%權益,則VLCC平均期租水平每上漲1萬美元/天,對應歸屬母公司盈利增加3.2億元,占2015年盈利預測的比例22%,與中海發展彈性相若。


今年一季度超預期可能性大:公司實際運價較市場運價延遲一個月左右,因此今年12月的高運價將反應在今年一季度業績中。假設期租水平為6萬美元/天,公司僅VLCC即可帶來4億元盈利(扣掉拆船補貼後,我們2015年全年盈利預測僅為9.7億元),超預期的可能性大。


幹散貨業績於將低於2014年:公司去年抓住周期高點簽署了1年期租合同,在幹散貨市場疲弱的時候依然實現盈利。但2015年幹散貨市場複蘇緩慢(目前BDI到達歷史低點771點),預計今年幹散貨業績不容樂觀。


油價下跌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公司收入多按天計價,油價下跌部分已經反映到期租水平的提升。且公司燃油消耗僅32萬噸,油價每下跌10美元,可增厚盈利僅約3700萬元。


我們上調公司盈利預測14%至14.7億元,對應每股盈利0.28元。考慮到公司一季度超預期可能性大,且公司未來穩定盈利將享受更高估值,我們上調目標價23%至7.46元,對應2.8倍市凈率,暫維持“推薦”評級。



中海集運:油價下跌利好業績,H股估值低,上漲空間大


油價下跌利好公司業績:公司2014年燃油消耗190萬噸,燃油成本65.6億元,若油價每桶下跌30%至70美元,可增厚公司盈利約20億元。每10美金約增厚盈利6.6億元,若2015年油價為60美元(目前油價僅為56美元),則將增厚盈利26億元,超預期可能性大。公司2014年盈利約8.2億元,我們預測2015年盈利15.4億元,而目前H股的一致預測僅為7.3億元。


2014年四季度將實現經營性盈利,今年一季度盈利將大幅改善:1))四季度歐線運價下跌17%至972美元/標箱,美線運價微漲1%至1025美元/標箱。不考慮油價下跌,經營性盈利較三季度減少4.2億元。但四季度油價下跌約27美元,將增厚盈利2.8億元。公司2014年三季度實現經營性盈利2億元,我們預計四季度將實現經營性盈利8000萬元;2)若2015年一季度油價為60美元,則可增厚盈利6.6億元。我們預計今年一季度公司盈利在4~5億元,將超過市場預期。


H股估值尚未反應電商平臺,上升空間大:海淘供給目前仍以C2C為主,但國外商品價格優勢促進的海淘市場的快速增長已經使得大型電商平臺加入到海淘中,預計海淘規模將迅速擴張,海運的低成本和大運量將顯示其優勢。公司目前上線的電商平臺主要服務中小客戶,很可能乘著海淘東風做大做強。公司電商平臺上線以來,H股股價未動,目前H股對應2015年15倍市盈率和0.9倍市凈率,大幅低於A股的40倍市盈率和2.3倍市凈率。持維持A股中性評級和H股推薦評級。





海豐國際:同樣可以受益油價下跌


同樣可以受益油價下跌公司2014年油耗約38萬噸,燃油成本約2.4億美元。油價每下跌10美元,可增厚約2400萬美元盈利。若假設2015年平均油價下跌30%至70美元,則可增厚盈利7100萬美元。我們預計2014年盈利為1.2億美元,2015年盈利為1.7億美元。若油價均值為60美元,則公司盈利可達到2億美元。


公司四季度盈利很可能超預期:四季度油價較三季度下跌27美元,將增厚公司盈利1600萬美元;公司三季度實現經營性盈利3600萬美元,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公司將實現盈利5200萬美元,目前我們的假設僅為3500萬美元,超預期可能性大。2015年一季度盈利繼續改善:若一季度油價為60美元,盈利將改善約2400萬美元;但一季度為公司淡季,且中日航線的低迷運價將引起運價下滑。我們保守預計公司一季度業績為45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9%。


我們維持2014/15年1.2/1.7億美元的盈利,但油價下跌帶來超預期可能。目前公司市盈率僅8.3倍,仍有大量上漲空間,維持推薦。




中國遠洋:油價下跌利好業績,但估值仍高


公司2014年集運業務油耗262萬噸,燃油成本約90億元。假設明年油價下跌30%至70美元,則公司將節省油耗27億元。油價每下降10美元,可增厚公司盈利9億元。不過考慮2015年幹散貨市場壓力仍比較大,維持2015年20億的盈利預測。目前公司A/H股價對應估值38.6/16.3倍,處於板塊高端,維持中性評級。


航空:油價下跌、票價放松,上調盈利,首推東方航空


投資建議:H股整個板塊具有補漲機會,個股首推東方航空


H股反應不充分,具備補漲機會。基於目前的假設,2015年業績增長的80~90%來自油價下跌,其余來自生產規模的擴張、國內經濟艙全價放松、匯兌虧損減少,但行業供需依然延續弱平衡狀態,且新公司加入導致競爭格局更為分散。目前A股股價對應17x2015PE(70/美元/桶計算的盈利)和13x2015PE(60/美元/桶計算的盈利),股價對業績改善的反應較為充分,而H股股價分別對應9x2015PE(70/美元/桶計算的盈利)和7x2015PE(60/美元/桶計算的盈利),此外,H股並未充分理解經濟艙全票價管制放松帶來的業績增厚(預計增厚利潤10~20%),構成上漲催化劑,我們認為H股板塊具備補漲機會。


個股首推走出向上周期的東方航空(600115.CH、0670.HK),維持推薦評級。未來2~3年業績改善確定性最大、幅度也最大:1)2015年業績改善除行業共有的因素外,2014年基數也格外低(日本、昆明連續2年的低位徘徊和去年暑運軍演帶來的大面積減班、延誤);2)2016年受迪士尼開園驅動拉動需求增長、且浦東基地富余產能程度遠好於國航的北京和南航的廣州,競爭優勢明顯;3)再之後的業績改善可能來自貨運轉型、香港低成本公司投入運營、大陸低成本公司逐漸轉型、電商平臺等。此外,建議關註中(國國航(601111.CH、0753.HK)),商務線占比高,因此票價放松受益最大;南方航空((600029.CH、1055.HK)因高管涉嫌職務犯罪壓制股價表現。


基於油價下跌、票價放松,上調盈利預測和目標價


上調2014年盈利預測15%


外圍因素好於預期,上調全年盈利。2014年已經過去,由於全年布倫特均價比大宗商品組預計的低1.5%,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僅為宏觀預測的36%,基於此,我們使用實際值更新模型,平均上調2014年航空利潤15%,國航、東航、南航調整幅度分別為15.8%、8.8%和和30.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調整至28.65億、13.30億和9.72億,利分別合每股盈利0.23元、0.10元和0.10元,同比分別下降14%、47%和和49%。


4季度大幅減虧。2014年4季度油價同比下降29.5%、人民幣兌美元升值0.54%,行業客座率提升但票價下降,綜合考慮以上因素,行業大幅減虧,我們預計國航、東航、南航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92億、-7.28億和-2.84億。


上調2015年盈利預測42%,同時上調目標價


油價下跌、票價放松,上調全年盈利。近期,民航局和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按照新計算公式,基礎運價在既有水平上有10~15%不等的上調空間,綜合考慮航線權重、商務客比例等多重因素,我們預計國內客運業務有望增收1~2%,對應增厚利潤10~20%。布倫特油價假設從之前的82美元/桶調整至70美元/桶。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我們分別上調國航、東航、南航盈利48.9%、29.4%和和45.0%,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調整至69.38億、42.71億和29.93利億,分別合每股盈利0.56元、0.34元和0.30元,同比分別增長142%、、221%和和208%。


基於盈利調整,上調目標價。基於以上盈利調整,我們分別航上調國航、東航、南航A價股目標價79.2%、、16.7%和71.4%,,分別至人民幣9.5元(17x2015PE、)、7.0元(21x2015PE))和和6.0元(20x2015PE),H股目標價28.3%、22.6%和和30.3%,分別至港幣7.7元((11x2015PE)、6.5元(15x2015PE)和4.3元(11x2015PE)。若2015年油價維持60美元/桶的低位,A股目標價大概對應15x2015PE,H股目標價大概對應10x2015PE。


1季度低基數,扭虧為盈。2014年1季度雖然主業同比改善,但油價高位、人民幣貶值,業績差於2013年,構成低基數。2015年我們假設油價70美元/桶(同比下降37%)、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變(去年同期貶值0.9%),綜合考慮春運旺季及票價管制放松,客座率和客公里收益同比小幅改善,我們預計國航、東航、南航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7.61、7.77和和7.29億元,分別合每股盈利0.146、0.062和和0.074元,行業扭虧為盈。



油價對業績高敏感性,油價對業績高敏感性,60美元/桶以下彈性更大


由於航空利潤率偏低,而燃油占成本比重約40%,即使有燃油附加費抵消的情況下,油價下跌也能大幅增厚航空利潤,若以70美元/桶為基數,油價每下降10美元/桶,航空公司利潤可以增厚約20%。


當油價跌破60美元/桶時,按既有規則計算,將不再征收燃油附加費,因此,結余的成本全部歸為航空公司利潤,業績彈性大幅增加。若以60美元/桶油價對應的利潤為基數,油價再下跌10美元/桶,航空公司利潤有30~70%不等程度的增厚。




來源:中金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070

美國銀行業遭遇寒冬 美銀、花旗四季度利潤大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99

美國銀行業遭遇寒冬,美銀、花旗兩大巨頭2014年四季度利潤大幅下滑,主要因交易部門收入下降及天價罰單等。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四季度利潤同比下滑11%,盡管該行大力控制支出但仍不及信貸和交易部門收入的下滑程度。美銀股價今日盤前交易中下跌近3%。

該行周四公布的財報顯示四季度利潤30.5億美元,相當於每股25美分(EPS),較前一年的34.4億美元、EPS 29美分下滑。遠不及路透分析師對今年的EPS預期31美分。收入部分下滑13%至187.3億美元,不及分析師們的預測209.4億美元。

其中,交易部門同比收入下滑20%至23.7億美元;固定收益、貨幣、商品交易部門大幅下滑30%至14.6億美元,該行稱這是因為公司債及住房抵押債券交易量減少,不過外匯和利率交易表現強勁;同時股票交易部門收入上升1.3%。

花旗集團(Citigroup )四季度利潤同比驟降86%,因該行遭遇巨額罰款且交易部門收入下滑。該公司股票盤前交易中下跌2.2%。

根據該行周四的財報顯示,四季度利潤3.5億美元,已包含了之前35億美元法律及人員調整開支。四季度利潤遠遠小於上一年同期的24.6億美元,EPS為6美分,不及分析師們預測的9美分。

花旗銀行的交易部門收入同比下滑14%至24.6億美元,花旗此前已決定下調交易員們今年的獎金。

該行表示,美元走強對其四季度利潤產生了較大壓力,因花旗是美國業務全球化程度最大的銀行之一,因匯率造成其四季度利潤的減少了4.58億美元。

花旗集團2014年里還遭遇了一系列法律訴訟,7月份花旗以接近以70億美元與美國司法部就在金融危機前銷售MBS達成和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