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月虧掉60億美元!史上最糟糕的能源交易案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173

金融交易總歸有風險,能源市場同樣如此。一起來回顧歷史上最大的能源交易災難:對沖基金Amaranth Advisors(中文譯為“不雕之花顧問公司”)的傳奇。 2006年8月,Amaranth基金還管理著100億美元的資產。然而,僅僅一個月之後,這家對沖基金就因大規模天然氣期貨頭寸巨虧60億美元之多,從此關門倒閉。 而這一切,都指向該基金的交易員——Brian Hunter。此人此前是德意誌銀行天然氣交易部門負責人。 2006年,Brian Hunter押註天然氣期貨價格將走高。不幸的是,他的預測與實際情況完全相反。更糟糕的是,Brian Hunter手中持有龐大的天然氣多頭頭寸。根據美國參議院常務調查委員會(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的預估,當時,紐約商品交易所將於當年冬天到期的天然氣期貨合約中有40%都由Brian Hunter掌控。 真正的災難或許從前一年就開始了。2005年下半年,Brian Hunter為公司賺的錢超過10億美元。由於當年的卡特里娜颶風迫使美國發生天然氣供應短缺,Brian Hunter正確預見了天然氣價格的飆漲,並大量做多從而大賺一筆。 經此一役,Brian Hunter不但因驚人的交易能力而獲得超過7500萬美元的獎勵,而且備受公司器重。他還升了職,還被準許可以自由控制倉位。 然而,最簡單的常識是:當一名交易員因冒著巨大風險而獲得回報,並且不受監管的時候,麻煩也就不遠了。而當一個交易員戰果輝煌,但仍極度渴望巨額利潤之時,哪怕他豪擲一噸鈔票,可能也不會令人驚訝。 2006年秋季,Brian Hunter押註天然氣期貨價格還要上漲,並建立了巨額“買入天然氣期貨0703合約的同時、賣出0704合約”的肩頭套利頭寸(Shoulder Spread)。然而事實卻完全相反。天然氣期貨0703合約和0704合約之間的價差大幅下跌。兩者的價差從2006年7月底的2.5美元,跌到了9月中旬的0.75美元,跌幅達70%!Brian Hunter在頭寸漂單後仍固守己見,最終因無力追加足額保證金而爆倉。 Brian Hunter後來被指控犯有各種罪行,包括操縱市場,但他並不承認自己有罪。不過,這種事很難說,美國財經網站Zerohedge認為他的意圖有可能並不是操縱市場,而只不過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但頭寸損失超越了應有的界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3

賠到離職率35% 如何五個月虧轉盈

2015-04-27  TCW
 

一家晶片設計公司,股價一度只剩下七元,為什麼總經理還會被台灣「晶片設計教父」──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封為「年度CEO」(執行長)?

這家公司是聯發科持股約二八%的絡達科技,執行長兼總經理張志偉短短五個月內,就把絡達成功轉虧為盈,去年更大賺近一個股本,未上市股價漲到兩百元,贏得蔡明介的肯定。

全球第三大功率放大器廠(PA)絡達,其過半營收都來自此產品,如果說聯發科的手機晶片是頭腦,那麼絡達的功率放大器就是耳朵與嘴巴的角色,客戶包含聯想、小米、華為,去年還拿下中國「自拍神器」藍牙晶片近七成市占率。

接棒:產品難產四年多員工竟拜託老總讓他跳槽

時間回到二○一○年,張志偉剛被蔡明介欽點接掌絡達時,這家公司可一點都不神氣。

當時,絡達連八個月虧損,開發四年多的新產品依舊難產,公司已負債一億元、約占股本三分之一,還有兩宗國際專利官司在打,員工紀律渙散,在未上市的股價順勢跌到七元、創下史上新低??。

「一位員工跑來跟我講說,公司沒希望了,他想到聯發科去工作,叫我放他一馬??,」張志偉說。

張志偉曾經一手打造聯發科周邊通訊晶片,並成為該事業群第一任總經理,如果真想阻擋底下員工轉職,的確有許多籌碼可以用,「我對他說『OK啊!』但是我很難過。」張志偉說。

絡達原本是明基為了發展「手機一條龍」而設立的公司,但直到二○○九年都徘徊損益邊緣;二○○六年,聯發科以每股六十二元買下明基手上的絡達持股,成為最大股東。

然而,聯發科這位「富爸爸」與其他大公司不同。聯發科更改產品規格時,絡達與其他兩家供應商Skyworks、RFMD,取得資訊的時間點一樣,並沒有特別優惠待遇。

別人看絡達,是個有富爸爸照顧的企業,但張志偉很清楚,這個經營團隊空有技術,根本無市場規畫跟舞台。

低潮:大砍產品線士氣低迷,三個員工走一個

最低潮的時候,絡達人員流動率約三○%,約是聯發科的五倍,絡達工程副總經理劉宇華打趣說,「那時候大概只剩下『魚骨頭』吧?」意思是,基層員工幾乎都另謀高就了,只剩下十餘位創始幹部撐起「骨架」勉強運作。

企業風雨飄搖時,很多接任者會安撫收攏人心,畫出漂亮願景。但張志偉卻選擇了另一條雷厲風行的路,他決定先整頓產品線。

張志偉衡量的標準有三個:一,資源不足,成功機率太低,二是與聯發科資源重複,第三是,已經陷入長期虧損。

只要符合此原則,他就動手砍。以絡達目前全球占有率第一的衛星轉換器為例,原本還計畫開發周邊兩顆晶片,但負責這三顆晶片開發工作的只有四人,是同業規模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資源不足、難度太高,差點連原有的產品升級都顧不好。

「我一看,就砍!」張志偉說。最後,絡達砍掉約四分之一效益不彰的產品線。

此外,為了讓員工了解實際營運狀況,每季董事會核可財報,張志偉立即召開全員大會(all hands meeting)公布成績單,「虧就虧,賺就賺,全都秀出來!」張志偉說。

這樣的做法,當然也必須付出代價。

部分員工無法適應而離職,流動率一度來到近三五%,比張志偉接任前還高。但唯有如此才得以聚焦,讓絡達專心去發展智慧型手機功率放大器,搭上這波大成長的風潮。在此之前,聯發科只跟Skyworks、RFMD等外商合作,現在絡達是它中國第三大合作夥伴,去年拿下中國約一六%市場。

半年不到,透過產品線調整,加上整頓供應商降低成本,絡達的業績出現翻轉,脫離虧損。

現在,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規格轉變,所需要的功率放大器數量,也從3G的三至四顆增加到4G的五至六顆,絡達正處於一個上升的市場。

翻身:不到半年業績轉正成績單收人心,團隊跟著動

但絡達的領導者還做對一件事,「我剛開始有一個感覺,大家沒有士氣,不曉得為誰而戰,」張志偉認為,收人心的第一步,是用最快速度,讓大家看到成績單,即便手段很犀利,但做對了,整個團隊才可能相信你,一起朝正向走。

今日,絡達的成績,讓身為大股東的聯發科,持股市值超過一百億元,一位高層轉述,二○一二年度檢討會議上,蔡明介誇讚張志偉是「集團年度CEO」。蔡明介甚至給了他一個「一六二○」任務:絡達二○一六年掛牌上市時,營運成績單得好到讓股價達到兩百元,此目標已在今年四月提前達成。

市場估計,絡達今年營收將增加約三成,不過張志偉坦言,目前與全球龍頭Skyworks的技術仍有一段差距,後面則有二十多家中國競爭者追趕,因此絡達雖然成功翻身,但未來還有不少關卡等著他們去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64

金立手機代理商月虧百萬

一場突如其來的債務危機讓金立陷入了殘酷的生死考驗中,新的重組方案還沒有確定,等來的卻是接連不斷的壞消息。

4月7日,金立副總裁俞雷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稱,“金立的資金鏈危機是突發性的,銀行再有錢,擠兌也會倒閉。金立在積極生產自救。”針對金立目前面臨的債務危機,他表示,無論對內對外,金立的立場都一樣,會歸還供應商的錢和媒體的錢。就在幾天前,金立官方發布說明,表示“自發生危機以來金立前期采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采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

但眼下的自救動作並沒有讓金立的代理商停止虧損。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金立代理商劉青(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貨上不了貨,債務危機對品牌聲譽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個中等規模的代理商現在一個月虧個幾百萬是很正常的。“我做金立都做了10多年了,如果上遊不斷供材料,金立就不會出這麽大事,我們也是跟著一起倒黴。眼下就看資金能不能盡快接進來,大家其實還願意繼續跟著金立走下去。”劉青說。

 

代理商月虧百萬

雖然去年年底在朋友圈曬出了合作夥伴“大力支持”的合影,但對於金立董事長劉立榮來說,2018年以來他身上背負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記者與供應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已有不少中小供應鏈廠商在2018年1月上旬開始到金立總部“上門要債”,部分廠商稱欠款期限已經達到半年以上。

而這種壓力也逐漸傳導至工廠環節。

4月2日晚間,金立官方微博正式發布一則《關於金立工業園目前的一些情況說明》,公開表示將對金立工業園的部分員工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還將采取“N+1”的方式進行補償,分期支付,最長8個月內支付完畢。

據記者了解,金立在東莞建有占地面積300多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的金立工業園,手機年產能1億部,是中國較大的手機生產制造基地。擁有54條全自動貼片加工線,110條成品組裝測試線,成品組裝、主板生產、主板測試、印刷、相關配套設備等。

“自發生危機以來,前期我們采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采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金立官方稱。

裁員後的上遊將壓力棒遞給了下遊渠道商。劉青對記者表示,目前大部分代理商都跟著金立走了十幾年,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在虧錢。“現在一個月賠個幾百萬很正常,以一個省代理為例,一般中等以上規模的省代理公司里面都有1000多號人,以一個人平均工資4000多元,這就需要大幾百萬,還有其他的費用,大一點的代理商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

但劉青表示,代理商與金立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穩定,很多代理商本身就和金立的董事長是多年的朋友或者是原來金正集團時期劉的下屬,感情很深。“出現這種事情是挺心痛的,但是也沒有辦法,我們解決不了太大問題,看看工廠能不能挺過去,資金能不能盡快接進來,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劉(立榮)掉眼淚了,也是在盡量補救。”

新重組方案仍未有時間表

今年春節過後,有消息稱金立獲得了億元級別融資。但對於融資細節,劉立榮表示還不是對外宣布的時候,要等簽訂了合同才能對外宣布。

而在3月初,就有內部員工對媒體表示,金立新的融資已經結束了,之後召開了董事會,來決定金立未來方向。

“新的融資估計在兩周內會出來。”在3月中旬,金立方面對第一財經表示。然而,最新的回複是沒有確切的消息。事實上,截至目前,包括海信、TCL、傳音甚至360在內的廠商都被傳與金立洽談過合作事宜。

海信成為其中最有可能接盤的對象,源於2月份的時候,海信正在跟金立談渠道合作,有意將金立的各省代理商,也就是各省的分公司納入囊中,並且已經在進一步統計金立的渠道數量。相關數據顯示,金立在全國的公開渠道數量為7萬個,這也是被外界認為金立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但隨後海信和金立都對此消息予以否認。

“我們不收購他們,嚴格說只是合作,只是委托他們在自己渠道里銷售,他們外債太多,不敢收。”海信的一名內部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從目前渠道上的情況來看,有部分渠道商已經通過非官方合作的方式接入海信,雲南金立的一名代理商表示,一年時間,從年銷售200萬部掉到150萬部(2017年),渠道的壓力非常大,不知道暴風雨來得這麽快,這麽猛烈。

債務危機帶來的影響仍然在金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蔓延,無論是代理商還是供應鏈廠商都希望新的融資消息能夠盡快公布,在那之前只能“強撐”。

值得註意的是,劉立榮曾在今年1月表示,將通過戰略註資解決資金難題,但也做好了變賣旗下資產的準備,目前,金立旗下的微眾銀行股份和金立大廈總共價值7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22

脫歐衝擊 對冲基金Pelham 6月虧一成

1 : GS(14)@2016-07-17 15:28:14

【明報專訊】英國脫歐事件餘波未了。《彭博》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美資大行高盛的Petershill II基金有份持股的Pelham Capital的主要對冲基金,便因為受到英國脫歐事件觸發全球股市震盪影響,單在6月份便虧損10%。

據了解,Pelham截至5月底共管理大約38億歐元(327.6億港元),旗下做空的對冲基金在上半年便虧損大約9億美元。Hedge Fund Research的指數則顯示,股票做空對冲基金在6月份下跌約0.3%。《彭博》的資料顯示,歐洲最大的對冲基金公司之一的Lansdowne Partners方面,旗下最大對冲基金上個月截至6月24日,亦已經出現虧損。

Pacific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Alper Ince預期,英國脫歐後帶來的波動性不會即時消失,預期未來數個月仍然會陸續出現較早前如意大利銀行般構成的金融危機。

他認為,包括歐洲銀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的結果,甚至大量政治問題待決等問題,均會為對冲基金行業帶來套利機會。

料金融危機事件續浮現

他們將偏向選擇規模較細的基金,並認為那些運用期權市場捕捉波動性的宏觀策略投資基金值得看好,但是只做歐洲淨長倉方向的對冲基金,則欠吸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67&issue=201607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8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