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陣地戰」與「運動戰」 雷鼎鳴
1 :
GS(14)@2013-05-11 15:47:55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8%B0%E3%80%8D/93149
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內地有群眾抗議經濟學家茅于軾所倡議的「去毛化」觀點。
我與茅于軾不熟,只在一些會議中有數面之緣,但卻知道他是內地經濟學家文章被引用次數排行榜的榜首人物。在經濟學的學術貢獻方面,他大概比不上內地很多後起之秀,但他作為公共知識分子所主張的經濟自由,卻使他大名鼎鼎,去年更因此獲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頒發「佛利民自由獎」。
毛澤東軍事思想內涵豐
茅于軾的「去毛化」對不對?在政治影響上,這是一深不可測的題目,我無興趣探究。但作為經濟學家,茅于軾的批毛,卻是自然不過的事。我讀大學本科時讀過毛澤東在1956年發表的建國方略《論十大關係》,早已感到他不懂經濟,其後大躍進及文革所出現的亂局,並非偶然。不過,我對毛澤東充滿浪漫激情、大氣磅礡的詩詞卻十分欣賞,對他《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軍事經典著作,更是十分佩服,他無疑是近代最能活用《孫子兵法》「兵者、詭變之道也」的軍事天才。一些因不喜歡毛澤東而對這些著作不屑一顧的人,輸掉了戰爭也會不知原委。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內涵豐富,包括不少元素,但它最重要的是其機動靈活,在敵強我弱的環境下,不打無把握的仗,每次戰役都要自己選擇戰場時機,集中力量,奇襲一小部分敵人,把他們吃掉。敵人大規模進攻時,卻要化整為零,隱藏起來。毛不喜歡為爭奪領地打「陣地戰」,胡宗南進攻延安時,毛可輕易放棄這根據地,不與胡正面交鋒,但他懂得以戰養戰,每次打仗,重視能否發展自己在人數、士氣與民心的實力,並要逐步蠶食敵人的「有生力量」。他不打「陣地戰」,打的是「運動戰」。歷史亦證明,他的策略取得極大成功。
經濟實力贏「運動戰」
用此思想,我們可分析香港的一些局勢。香港的所謂建制派,在政治鬥爭中多半是呆若木雞,看不出他們懂得甚麼兵法。反觀反建制派卻顯然從《毛選》中偷了一點師,但偷得不足夠,策略雖有詭變之道,但往往對大形勢判斷錯誤。
以碼頭工人罷工為例,從「陣地戰」的角度,工人是輸了,外判商亮出最多加薪9.8%的底牌,絕不肯給予雙位數字的加幅,接着更拂袖而去,拒絕再談,工會也莫奈何。但若從「運動戰」的角度看,工會(不一定是工人)卻略有進益。在運動中,工會可得到多一些工人的支持,從長遠而言,有更多的幹部替它辦事。這是「有生力量」的積聚,可為將來的戰爭作準備。不過,這「運動戰」的成果對工會的發展雖有利,但對工人的長遠福祉卻很可能是負面的。經此一役,碼頭的管理層自會評估風險,減低將來的損失。多倚靠機器,少用人手,其中一個可能方案,客戶也可能考慮如何把貨物分流到其他港口。碼頭工人這行業,大勢有點不妙。有人更建議地產經紀,與其在大淡市中望天打卦,而碼頭工人收入亦不錯,不如轉行為碼頭工人。短期而言,這也許是不錯的建議,但長期而言,這一行也未必穩定。不過,對慣於面對經濟大上大落適應能力強的地產經紀,這並不算難事。
香港社會目前似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戰役,當中各路人馬互有賺蝕。但此等戰役名為抗爭,但卻是內耗的居多,後果是香港的有生力量不但無增益,還日漸消減。香港GDP佔中國GDP的比例從1990年的25%跌至去年的3.1%,是有生力量及談判實力不斷弱化的表徵。有些港人,只求爭取普選的某些細則,這是「陣地戰」的打法,沒有不可取代的經濟實力,如何能在「運動戰」中取勝?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投資「運動員」心靈充電法 盧志威
1 :
GS(14)@2013-07-17 23:44:06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3%95-031713328.html
美國知名精神科醫生艾里‧基輔(Ari Kiev)
,是首名受美國奧運醫學委員會聘請的心理專家,通過協助奧運選手,訂立目標,並改善訓練計劃,讓選手在比賽中發揮最大潛能,增高勇奪獎牌的機會。基輔後半生致力把理論,投放在交易員身上,並被S.A.C Capital
的老闆史蒂芬‧科恩(Steven Cohen)
邀為顧問,專門為旗下交易員,處理各種疑難雜症。
其中有一次,剛經歷完熊市,大部份交易員都情緒低落,甚至有些感到筋疲力竭,不想再做交易,徬徨無助下,便來向艾里求助。艾里的意見,是交易員應該暫時休息,遠離市場,讓身體和心靈重新充電,然後以較低注碼,慢慢開始交易。
復甦過程中,他會幫助交易員調低對回報的預期,如果交易員的期望依然太高,與現實落差過大,很易感到沮喪,不利重新起步。另外還要提醒他們,別要貿然加大注碼,因為信心動搖後,容易一錯再錯。
曾經有一位只做長倉的交易員,大約操作三千五百萬美元,輸了三百萬元後,雖然已大幅減低注碼,但心理上仍感到很沮喪,將自己困在辦公室不出外,又拒絕與人對話,已經瀕臨自我摧毀循環邊沿。艾里的做法,是幫他重新定義何謂「成功」,訂立較低的目標,例如一年內要從三千二百萬元,羸到三千八百萬元,如果交易員本身具實力,站穩陣腳後,應該很快便可恢復至原來狀態。
由於我們大部份人,都不會聘請到一名像艾里般優異的隨行軍醫,自己的做法,是尋找一班投資戰友互相提醒,最好每個都能獨立思考,品行端正,正如達利奧(Ray Dalio)
管理的Bridgewater
,大家可以如在大學課堂,不用理會身份地位,以理性、邏輯討論,各式各樣宏觀、行業、公司、甚至哲學的問題,即使最後做法各異,當然也是自由討論必然的結果。
另外培養工作以外的活動亦很重要,以自己為例,現在的目標,是每星期各用一小時跑步、打羽毛球、哥爾夫球、耍太極、做瑜伽、靜坐禪修,加上若干時間閱讀各式各樣的書籍,還有與小貓「盧小虎」玩耍和拍照,都有助自己抽離工作,保持平常心生活,對應付壓力,有正面的幫助。
學者籲改稱「雨傘革命」為「雨傘運動」
1 :
GS(14)@2014-10-05 15:04:09http://www.bbc.co.uk/zhongwen/tr ... umbrella-revolution
一批香港學者聯署周五(10月3日)指出,目前的香港罷課佔中運動被外國傳媒形容為「雨傘革命」並不準確,應改稱為「雨傘運動」。
港媒引述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副教授黃洪的話說,此次是由學生推動的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並無推翻政權之意,而是爭取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學生願意與政府對話已經說明他們承認現政府,因此只能稱此次事件為「雨傘運動」。
黃洪說,「雨傘革命」的說法容易引來中央誤解。如果被定義為反革命事件,可能招來鎮壓。
參與聯署的學者還有香港中文大學退休教授關信基、香港大學政治系教授陳祖為等。
目前許多外國媒體的報道都將此次抗議活動稱為「The Umbrella Revolution」 (雨傘革命)。最新一期的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是抗爭者舉起雨傘的照片,加上「The Umbrella Revolution」的標題,報道這場香港民主運動。
《星島日報》周五(10月3日)社評指出,西方傳媒冠以「雨傘革命」的稱號,側面反映英美有意促使佔中變成一場「革命」。
《明報》社評也認為英美傳媒把事態描述為「雨傘革命」會觸動中央神經。 「公民抗命性質是自我犧牲的社會運動,革命對任何政權而言,都是不得了的挑戰。」
(撰稿:實習生李蒸,責編:蕭爾)
雨傘運動到了轉型時候(傳媒研究員 陸昕慈)
1 :
GS(14)@2014-11-06 22:23:50
果然,這消耗戰已經拖得人心焦灼,於是佔領區傳出一些令人費解的提議──五區公投、超區重選、學聯上京。雨傘運動希望尋找突破口,打破現時的困境,自然是無可厚非,但是若將「退場機制」排除之外,藥石亂投,亦是將運動逼向死地。公投要考慮的不僅是理念問題,更是技術性問題──若不能讓建制派一起辭職參與選舉,等同於面對無賴對手的挑釁,泛民卻率先將自身進行道德綁架;在本就弱勢的前提下再自縛手腳,後果不堪設想。若是要公投對公民提名進行表態,如何設計問題才能回應政黨之前對於6.22投票的批評,將此次投票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做到至臻完善,為將來的進一步行動鋪路,亦是需要認真探討的事情(其實,大家都明白,即使再次進行全民公投對公提表態,亦很難堵住建制派的吹毛求疵和顛倒黑白)。學聯代表上京,自然是出自一片赤子之心,但我卻為這一片赤子之心的期盼,因為欠缺更周詳的計劃及籌備,注定會行將落空而倍感無奈。昨日(11月5日),APEC
謝安琪夜間運動玩出血
1 :
GS(14)@2014-11-23 13:56:08
■Kay前晚盛裝表演,難得的是老公張繼聰到場支持。
謝安琪(Kay)、台灣歌手楊宗緯等前晚出席在灣仔會展舉行的新城音樂會,兩人合唱《因為愛情》,Kay透露老公張繼聰專誠捧場,笑言十分榮幸。
Kay接受訪問時表示對這首王菲的歌非常喜歡,她說:「我可以聽一日,已經入咗血,所以呢首歌唔會隨便唱,係等到宗緯先唱,我都唔同張繼聰唱。」她又自爆跟老公做很多夜間運動,老公跑步自己玩板車,但就試過玩老公自砌的板車散了而碌落地弄損手腳,Kay說:「佢話好穩陣,地震都唔爛,我跌落地嗰刻,佢直頭覺得係『我害死咗你』咁。」Kay又笑說:「我唔會再俾佢砌啲單車、板車。」另外,楊宗緯透露正籌備明年在香港開演唱會,但問到是否全場唱廣東歌時,他以廣東話答:「我冇辦法呀。」採訪:盧妹攝影:沈健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123/18944361
蘋論:雨傘運動不是太陽花 須經劫難才開花
1 :
GS(14)@2014-12-02 08:35:24
台灣人太讓人羨慕了,他們可以用選票趕把經濟搞至瀕臨崩潰的陳水扁下台,也可以用選票阻止馬英九擴大實施親北京的政策。台灣太陽花學運太讓人羡慕了,從3.18佔領立法院、3.30包圍總統府,到11.29讓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崩盤,只過了八個月時間就開花結果。香港是不幸的,雨傘運動已歷時兩個多月,中共和狼英依然對市民要求真普選的呼聲聽若未聞,市民想不受限制地一人一票選特首,路漫漫其修遠兮。香港又是幸運的,青年學生沒有止步於臨淵羨魚,雨傘運動的興起讓人看到希望,哪怕要經歷再多的血淚和劫難,終有像太陽花學運一樣開花結果的一日,香港人終有像台灣人一樣用選票決定政客去留的一日。台灣「九合一」選舉落幕,國民黨執政的縣市由15個驟減至6個,全台的得票率只有40.7%,落後於民進黨的47.5%,在2016年年初的總統選舉、立委選舉中落敗幾成定局。不論台灣輿論,還是國際輿論,檢視國民黨潰敗原因時,都會把太陽花學運的影響擺在首位,而這場學運的起因、過程、結果,給香港雨傘運動的啟示,不只是對示威者有效,同樣對執政者有效。太陽花學運曾有兩次升級行動,一次是佔領行政院,遭警方暴力清場;另一次是發動3.30包圍總統府,得到社會響應,70萬人擠爆凱達格蘭大道,集會和平落幕。而太陽花學運在4月10日和平離場、撤出立法院,一是始終反對學運、堅持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總統馬英九沒有下令清場,他後來還向《紐約時報》透露,學運期間曾七次邀學生對話,但都被拒絕。二是立法院長王金平到議場探視學生,並承諾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不召集兩岸服貿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即擱置兩岸服貿協議的批准。反觀香港,雖然政改三人組同學聯有過一次公開對話,但政府何曾釋出善意?何曾正面回應2017年實施真普選問題?梁振英不只未曾邀學生對話,昨日更殺氣騰騰地警告:「不要以為警方過去的忍讓就等如警方無力處理佔領事件,不要以為警方的忍讓等如軟弱。」沒有市民懷疑香港警方的能力,哪怕是在警隊被梁振英推到前線與市民對抗的今日。但是,當梁振英搬來中共把法律當作體現統治者意志、維護統治者利益工具的那一套時,傷害香港法治、傷害香港警隊形象的罪魁禍首正是他梁振英。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總統時的得票數是689萬票,對學生佔領立法院尚且不敢採用暴力清場,還要邀學生對話,但民眾對他堅持親北京政策的質疑和不滿並未就此平息,因而在「九合一」選舉中用選票教訓國民黨。反而,在特首選舉中只得到689票的梁振英面對學運還趾高氣揚,鐵下心腸維護全國人大常委會「不能夠亦不會修改」的決定。主政者的這種心態差異,正是有沒有普選的分別所導致。香港沒有黨禁、報禁,實現真普選的道路本來應該比台灣平坦,但因中共堅持一黨專政、因梁振英對中共唯命是從,香港真普選的道路反而比台灣坎坷,雨傘運動反而比太陽花學運坎坷。台灣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狂勝後,黨主席蔡英文的致辭有兩句特別令人感慨,一是要切記國民黨的教訓,「一個政府如果不站在人民的這一邊,人民會隨時把權力收回去」;二是要誠惶誠恐看待全民託付,「從地方出發,一步一步把台灣贏回來」。是啊,香港人甚麼時候可以收回給政府的權力?甚麼時候可以從民間出發,把香港贏回來?李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02/18954964
明看天下 - 李華明 佔中的運動欠缺領導 2014年10月10日
1 :
GS(14)@2014-12-07 11:16:58http://www.am730.com.hk/column-230738
早幾日我到尖沙咀假日酒店龍苑吃晚飯,埋單時竟有六折優惠,從食店經理得悉由於生意額下跌三成,所以要用優惠來吸引市民,可見大部份飲食業也受影 響!這次為期十多天的佔中確實帶來市民不少影響,同時在社會上製造了嚴重的撕裂,我以參與過往三十多年的社會運動取得的經驗對於這場佔中十分擔心。
我最記得司徒華(華叔)經常訓示我們搞群眾運動必定要向群眾負責,要帶領他們同時要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清楚掌握形勢,知所進退,切勿左 搖右擺,要明白群眾是力量的來源,但是在極短時間可能變成危險的一群。所有行動皆以爭取談判解決訴求為目標,群眾運動只是爭取談判的手段,有對話和談判才 是達致成功的元素。
細看今次的佔中運動,我真的十分擔心及痛心,作為資深的社會運動搞手,我認為這次運動有數處出現問題:(一)欠缺統一而有力的領袖:從九月尾宣佈提 前佔中,佔中三子根本無力掌控這場運動,反而被學聯主導,所謂遍地開花,突然在旺角,銅鑼灣,及早前的廣東道出現佔據馬路的行動,這些金鐘以外的堵塞馬路 行動不受三子的指揮,也不聽命於學聯,根本陷入無人領導的局面;
(二) 由缺乏政治歷練的大學生領導群眾運動風險大:他們的要求會脫離實際,例如要求人大常委撤回決定,及梁振英馬上下台。正因為如此中央政府更挺梁振英,表示十 分滿意他的工作,大家要明白中央最忌有外國勢力在學生後面支撐,還要號稱「雨傘革命」,革命是要推翻政權,共產黨評估這佔中就是挑戰中央管治香港的權力, 所以態度強硬;
(三) 分開的談判等於造「秀」:談判的技巧在知所進退,但在電視直播下只能各自堅守立場,不能妥協。我認為絕對不能談出個成果來!我希望泛民議員更主動帶領這運動,及以否決方案來在議會爭取更好的選舉制度。
雨傘運動期間建制中人發功少年軍個半月內成立
1 :
GS(14)@2015-01-22 08:23:38
■青少年軍總會於本周日成立,制服與解放軍軍服相似。
【本報訊】組織秘密的青少年軍總會本周日成立,據知中聯辦一直計劃成立有軍訓的新制服團體,直至去年九月,才有建制中人正式推動,但至上月才拍板,個半月內成立,時間十分倉卒,時間剛好是雨傘運動期間。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認為,成立青少年軍與雨傘運動一定有關,相信中共希望藉以此培養年輕人認同政權。記者:倪清江
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昨日明顯為剛成立的青少年軍的提問作好準備,當記者問他是否要透過青少年軍加強國民教育,董建華反問記者:「你點解唔問我係咪喺度洗腦?」他指洗腦不是容易的事。至於成立香港青少年軍是否中央的意思?會否令人心回歸工程適得其反?董建華稱,他太太董趙洪娉成立的群益資源中心,每年也安排二百多個學生到內地接受軍訓十五天,十年來有三千人參加,供不應求。董建華強調,過程中令年輕人認識國家,連他的孫女也曾參加,往後兩年更擔任義工,故呼籲傳媒應用正面態度看待新成立的香港青少年軍,若果青少年軍規模加大,更是一件好事。
僅數十名學生加入
青少年軍總會主席陳振彬昨在dbc電台節目中表示,最初是一班參加過群益資源中心軍事夏令營的同學會學生想服務社會,「佢哋想將學到中式步操教其他年輕人,貢獻社會,訓練年輕人體魄」。他提供協助並找多名警務處前高層加入諮議會提供意見。青少年軍的成立儀式於上周日舉行,但陳振彬表示,約三至四個星期前申請註冊,上周四才獲批。他指總會資金不多,「要慳番啲錢,成個儀式簡單莊重,冇花巧嘢,於是同解放軍借個地方……唔使租!」當日因此也邀請了十三個制服團體領袖前往參觀。陳振彬強調,當日出席的學生並沒有「被加入」,他們只是獲發制服,尚需要填表申請和家長簽署才可。但當日該會發放的宣誓儀式相片有數百人,他稱只是數十名一早決定加入的夏令營學生才是,其他則屬觀禮,現未展開招募。
有指陳振彬拍板抄軍服
對於制服與解放軍軍服相似,陳振彬聲稱所選的綠色較解放軍為淺,「個款係民安隊個款!」但有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中聯辦等機構早就建議成立有軍訓的新制服團體,但一直沒有下文,直至去年九月才有建制中人推動學生籌辦。至十二月初決定在本周日舉行成立典禮,「十二月中動員要call齊人坐爆典禮個場,得唔夠六十日搞,好倉卒」。該知情人士稱,陳振彬一言堂決定抄駐軍軍服,否決其他人士方案,「佢就係用抄呢個字眼,我諗佢都係想威、英雄主義」。陳昨未有回覆本報查詢。黃之鋒指出,國民教育被推倒後,中共一直想辦法令國教借屍還魂,「去培養新一代對黨認同,情感上支持,雨傘運動後,更加開始全面統戰工作,青少年軍同(資助)姊妹學校係一脈相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1/19010120
雨傘運動成導火線 指秘書處決策欠透明港大學生會 下月公投退出學聯
1 :
GS(14)@2015-01-27 08:39:27
■港大學生昨舉行論壇,與退聯派辯論去留利弊。易仰民攝
【本報訊】港大學生會下月就應否退出學聯舉行公投。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昨批評學聯的架構流弊已久,而雨傘運動凸顯決策過程不透明、秘書處高度集權等,認為「退聯」可令港大學生會旗幟更鮮明,作新的學運領袖。學聯擔心此舉或會影響港大學生會與其他院校的交流,質疑倡議退聯是因不滿學聯的路線。記者:陳雪玲 姚國雄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前天通過於下月九至十三日,於校內舉行退聯公投;港大學生會校園電視日前公佈的民調則顯示,受訪五百七十一名學生中,50%認為港大應退出學聯,反對為38%,為退聯派打了強心針。
退聯成員自稱非「紅底」
港大學生會昨舉行論壇討論退聯,退聯關注組成員吳偉嘉甫發言便自稱不是「鬼」或「紅底」,提出退聯因學聯秘書處是小圈子產生,決策過程欠透明,希望港大學生會更獨立自主、旗幟鮮明,學界不止有「雙學」、而是「三學」。退聯關注組成員論壇上多次以雨傘運動期間的事件,批評學聯的處理及立場。如曾設「中央決策小組」,但並非包括所有院校代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行動升級前的籌備會議,會上竟有人稱升級行動是象徵性、不抱成功希望,令人愕然。學聯常委、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回應指,「中央決策小組」只在佔領初期,因應實際情況運行約一周,並反駁曾指升級行動未必成功,只是風險評估。她強調學聯常委會行共識制,若八大院校沒有共識,就不會有統一立場,而港大學生會可就不同事件有其官方立場,並未受制。
■雙學在11.30佔領行動升級失敗後,在金鐘向受傷的戰友致歉。
■雙學在號召佔領者帶備盾牌包圍政總後,參與者一度在龍和道與警方對峙。
周永康:有人不認同路線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則稱,其權力來自院校代表授權,「有授就有權」,強調若對學聯制度有不滿,可以提出改革,質疑退聯是有人不認同學聯的路線,希望港大學生會走另一路線,但問題是倡議退聯的同學未有進一步闡述港大學生會日後的路線與定位。退聯關注組被指是本土派、行動派,發起人之一包括早前被特首梁振英點名批評的《學苑》前副總編輯王俊杰,他早前承認支持港獨。學聯前常委、港大學生會前會長張韻琪不認同隨意決定離開學聯,認為應搞清原因及理據,如有人以激進、提出港獨等作幌子倡退聯,最樂見其成是中央政府,因港大退聯,將削弱學運力量。本報昨聯絡學聯各成員院校,全數學生會的外務副會長表明該校學生未有提出公投退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7/19018329
李文斌評佔領運動 指港青乏法治觀念
1 :
GS(14)@2015-02-09 08:49:06
【本報訊】佔領運動結束後,建制陣營將矛頭指向年輕人,認為他們對國家缺乏認識,甚至建議重推國民教育。正在廣州召開的廣東省政協會議,廣東政協委員、理文造紙執行董事李文斌發言時,指香港青少年對法治、中國歷史缺乏認識,所以才會參加佔領運動,他會後解釋有關發言只希望委員更了解香港年輕人。李文斌昨日在廣東省政協會議發言時,主動提到佔領運動,指不少香港青少年參加運動,因為他們法治觀念淡漠、對中國歷史缺乏認識,才被反對派誤導和煽動,成為「違法佔中」主力,又稱有人發起網上聯署,支持香港獨立,及有大學生到英國出席聽證會,均是佔中嚴重荼毒青少年對國家民族觀念的後果。
周永康:大陸是國大於法
李又提到佔領運動期間,有人公然要求全國人大收回八.三一決定,是挑戰憲法和基本法,社會應該維護兩者的權威。李文斌會後解釋,他的發言只是希望委員更了解香港青少年對國家及香港的想法,又希望青少年能有更多機會到內地參觀和交流,認為內地的氣氛能令他們有更深刻的體會。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反駁,中國大陸的法治是國大於法,無法治可言:「佢係咪想將大陸法治觀念搬嚟香港?其身不正,何以導人。」他認為,人大常委八.三一決定反映中國沒有法治觀念可言,為解決政治問題不惜僭越《基本法》,青年人不是被誤導、煽動,而是一個沒信用的政府不得人心,得不到年輕一代的認同,大家才會走出來反抗。■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09/1903499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