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罰23億就夠? 你我健康只值100元

2013-11-04  TCW
 
 

 

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受害的消費群眾往往看到那些懲罰數字,最心有不甘的就是,這些黑心商人為了斂財,傷害了上百萬的消費者,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傾家蕩產,再沒能力害人,也遏阻其他想要作弊的業者,我們的法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這次大統長基(簡稱大統)、富味鄉事件,「尚方寶劍」終於出鞘了。在龐大的輿論壓力下,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首度引用《食品衛生管理法》(簡稱食管法)中「經主管機關認定情節重大」的條款,重罰油商大統十八億六千萬元、富味鄉四億六千萬元,合計約二十三億元,寫下台灣史上對黑心食品商的最高裁罰紀錄。換算這筆罰鍰,相當於全台二千三百萬人每人的健康只價值一百元,你覺得夠嗎?

其實在此之前,彰化縣衛生局已裁處大統「史上最高紀錄」的三千零四十萬元罰鍰,新北市衛生局也罰了富味鄉「史上次高紀錄」的八百萬元。這與兩公司長期欺騙民眾所賺得的大筆利潤,顯然不成比例。當時為什麼不能罰更多?

再看今年來多件食品弊案,パン(音胖)達人(簡稱胖達人)「假天然」麵包案被罰十八萬元、山水米等「假米」三案共被罰四十四萬元,甚至牽連多家業者使用違規添加物的「毒澱粉」案,每家多半只罰六萬元。這些案子,又為何罰得這麼少?

執法單位不敢罰!挑食管法最輕的罰,最多二十萬

這些疑問的背後,是民生法令的疏漏,以及執法慣性下的保守心態。

先來了解「尚方寶劍」是什麼。它是今年六月公布實施的食管法新增條款(第四十四條第二項),把內容翻成白話的意思是,當黑心商人獲得的黑心利益超過法定罰鍰上限(食管法最高罰鍰額度是每件一千五百萬元),而且中央機關衛福部認定情節重大時,地方衛生機關可以裁處將那些黑心利益全數充公。

山水米、胖達人等事件爆發,是在六月新法施行後,且不要說沒請出「尚方寶劍」,連在食管法的一般處罰範圍內,主管機關對他們也都手下留情。玄機在於,食管法對「標示不實」的罰鍰(四萬至二十萬元)最輕,但主管機關卻偏好以此來處罰。

例如農委會對山水米等品牌以進口越南米混充台灣米,採罰鍰最高額度才二十萬元的「標示不實」處罰,卻不引用食管法最高罰鍰一千五百萬元的「攙偽或假冒」;胖達人用假天然香精、富味鄉把純麻油摻棉籽油也分別只被台北市、新北市衛生局以低標的「標示(宣傳)不實」論處。

該如何區分「造假」或「標示不實」?同樣以不純油當作純油來欺騙消費者,台北市衛生局的說法是,要「長期惡意摻雜、情節重大者」,處罰依據才會從標示不實改為較重的「攙偽或假冒」。

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也解釋,標示不實在行政上最容易找到證據,所以立刻就能用最高額二十萬來罰,若假油案都要以摻假來處罰,「那標示不實的處罰條款不就用不到了(意指該條將形同虛設)?」

法源不同差很大!罰則上限從二十萬變二千五百萬

然而,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認為行政機關的看法有問題,標示不實應該是諸如「該列的項目未列」,而混充棉籽油、混充越南米,則都應認定為攙偽或假冒,兩種處罰的分辨並不困難。

更奇怪的是,就算只能認定為標示問題,《公平交易法》(簡稱公平法)對於商品標示、廣告內容不實,可處最高額二千五百萬元的罰鍰,為何前述黑心食品不引用公平法來處罰?

了解內情的官員透露,行政院曾經協調,食品廣告不實,究竟該由公平會還是衛福部管,對衛生部門而言,廣告不實並非食品安全問題,不是衛福部核心業務,但對公平會而言,委員會審查的案件太多,食品案若能切出去當然好。最後高層決定交給衛福部,罰則上限因此從二千五百萬變成二十萬元,差了一百多倍!

再比較國外的例子,今年二月美國蜂蜜供應商Groeb Farms因標示不實,同意以兩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萬元)罰款換取緩起訴,數月後聲請破產;台灣同樣是食品標示不實,處罰卻小兒科。七月惠氏藥廠因某款藥物誇大療效,被美國司法部重罰四億九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四億元);約當同時,我國公平會也裁罰「雲南白藥牙膏」廣告不實,罰多少錢?新台幣四十萬元。

所以,問題其實不是罰則不夠高,而是政府不敢罰得高。

此外,彰化縣衛生局在大統案建立一個參考標準,也就是對大統的問題產品,採每一品項、每一觸犯法條都累計處罰,五十二項標示不實各罰二十萬元、三十四項違法添加各罰十萬元、八項假冒各罰兩百萬元,加上不配合稽查罰六十萬元,合計三千零四十萬元。「胖達人如果也是用每一款問題麵包去計算罰鍰,就不會只有十八萬元,」葉彥伯說。

由此可見,衛生主管機關在一般情況下要重罰黑心業者,並非沒有合法的「撇步」,只是長期以來都低罰的慣例,直到大統事件延燒後才改觀。

然而,假油案能請出「尚方寶劍」,關鍵還在於,這次彰化地檢署用超乎尋常的效率偵辦兩家油商,以其搜索、調查金流的公權力,才能計算出兩家公司的不法利益共達約二十三億元。

吹哨制影響成敗!成立安全基金、專款專用是解方

因此,與其期待檢方常態性高效率介入食品安全事件,更重要的,還是身處第一線的衛生官員在一般額度內就要「敢罰」。

尤其是,熟知內情的員工、合作廠商(即吹哨人),往往是揭發黑心商品的重要關鍵,這次假油案,就是拜吹哨人之賜而查獲。法令規定,吹哨人可獲得罰鍰額度五%的獎金,但過去「分母太低」,若只罰個六萬、二十萬,如何鼓勵內部人吹哨檢舉、遏阻黑心業者。

至於消費者,既無法從衛福部的重罰中獲得賠償或補償(罰鍰歸入國庫),又在先前塑化劑集體民事求償的一審判決中大失所望,該怎麼辦?

張智剛認為,應成立消費安全基金,將黑心企業的罰鍰專款專用,除了協助民眾檢驗問題商品,消費者受害時也可先用基金定額賠償,以免官司冗長且還要看碰到什麼法官。

值得關切的,還有即將登場的胖達人消費者團體訴訟,因為人工香精麵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比塑化劑還難證明,但食管法第五十六條提供了消費者在「不易或不能證明實際損害額」時,仍可請求每人每事件五百元至兩萬元的賠償。它將是我們相信知名品牌或宣傳,卻受騙「傷心」而非傷身時,能否從法院獲得正義的指標。

【延伸閱讀】罰則不痛不癢!輕罰數十萬,被抨擊才加罰—— 近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後續判決與現況

廠商(違法事件):義美(過期食品)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桃園縣衛生局:15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已起訴!4名義美員工被起訴

廠商(違法事件):生技達人(パン達人)(不實廣告)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台北市衛生局:18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提告、偵辦中!消費者集體訴訟提告中、詐欺等罪尚在偵辦

廠商(違法事件):協奇、怡和(毒澱粉事件)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台北市衛生局:怡和澱粉6萬元新北市衛生局:協奇澱粉6萬元台南市衛生局:協奇澱粉13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移送偵辦中!刑事移送偵辦;中、下游業者對原料廠有零星民事求償案

廠商(違法事件):泉順(山水米)(原料摻假、標示不實)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農委會:44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偵辦中!消基會告發糧商詐欺

廠商(違法事件):昱伸、賓漢、仙豐等多家廠商(塑化劑風暴)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台北市衛生局:7家廠商共罰57萬元新北市衛生局:昱伸、賓漢各15萬元宜蘭縣衛生局:仙豐30萬元後續判決與現況:已判決!下游廠:判賠共逾1億元消費者:判賠120萬8千元刑事罰金:約4,500萬元

廠商(違法事件):富味鄉(原料摻假、標示不實)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新北市衛生局:800萬元櫃買中心:40萬元衛福部:建議新北市加罰4.6億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偵辦中!詐欺罪嫌10月29日前尚未被起訴

廠商(違法事件):大統長基(原料摻假、標示不實)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彰化縣衛生局:3,040萬元衛福部:建議彰化縣加罰18.6億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已起訴!檢方要求沒收不法利益金額18億5,601萬元

註:塑化劑和毒澱粉因上下游業者陸續遭各地方政府裁罰,本表僅統計可取得資訊,不代表實際遭罰總額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88

暑期檔電影墜落:過目就忘,票房上億就哦米拖佛了!

“大盤不佳啊”“遇冷啦”“希望影視的下滑只是‘俯臥撐’的一個階段,但如果本身就是虛胖體質,還做各種誇張動作、還縱欲,就真撐不起來了”……影業公司老總們最近在朋友圈里紛紛感嘆。

原因很簡單,今年4月以來,電影市場持續遇冷,備受關註的暑期檔更是“不給面子”。藝恩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7月全國票房總量為38億元,與去年7月的55億元總票房相比差距明顯。

冷清的電影院

至於背後的原因,有說是“票房去泡沫”、有說“票補造成”,但六家知名影業公司主要負責人給第一財經記者的答案是,當無良的偷票房以及票補依舊存在時,電影遇冷的根本原因還是熱錢瘋狂炒作的結果,“電影不是股票不是樓花,不是炒出來的,懷孕需要280天,電影也一樣,急不得。這里,我們呼籲電影人,拿出工匠精神,做質量好的項目,資本市場不要太急。”

暑期檔票房5年來首跌

“今年暑期檔票房是近5年來第一次出現下跌,我們很意外。”一家已參與投資了17部電影、累計創造票房上百億的互聯網巨頭旗下影業公司電影業務部總監28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暑期檔泛指每年的6~8月,主要觀眾為4~24歲的學生。“暑期檔以前在國內一直被認為是票房淡季,直到2004年7月16日,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一舉拿下1.5億元票房,這才使暑期檔開始受到重視。”資深電影制片人王璐表示,“2009年夏天,內地電影市場第一次有了暑期檔,在13周的時間里,創造出了16.5億元的票房。”。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09~2014年的暑期檔票房靠前的電影,幾乎都被號召力很強的好萊塢電影占據。比如,2011年7月21日上映的《變形金剛3》是第一部在暑期檔突破十億元票房的電影;2014年,《變形金剛4》將這個門檻提高到19億元。不過,2015年的《捉妖記》完成了一次超越,上映63天累計獲得票房24.38億元,刷新和創造了200余項票房新紀錄。

“加上《大聖歸來》等影片,去年123天的暑期檔創造了156億元票房,上映超過120部電影,觀影人次達4億。5~8月的票房輕松超越了2011年內地全年的票房總和。這也讓我們對今年的暑期檔充滿著期待。”上述電影業務總監表示。

若按照2014年、2015年暑期檔的增速,今年的暑期檔創造的總票房應該在250億元,這也是今年近90部電影紮堆廝殺暑期檔的重要原因。

遺憾的是,除了《寒戰2》、《大魚海棠》等幾部電影票房還過得去,大多數電影想上億都難,大體量影片的井噴期只有7天,許多影片成為“一日遊”,而去年暑期檔有19部電影輕松過億。第一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若按照目前國內通用的票房分賬規則,扣除5%的電影專項資金和3.3%營業稅,制片方分成一般占總票房40%,安樂影業去年主投資的3.5億元的暑期檔冠軍《捉妖記》最終令出品方至少獲得了5億元的收益;今年的《寒戰2》的投資若在5000萬~7000萬之間,票房達到6億元,出品方的總收益約為8000萬元。

《寒戰2》劇照

“今年直觀的感受是錢更難賺了。”《寒戰2》的制片方和主要發行方安樂影業總經理張晗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也感慨:“如果《大魚海棠》去年上映,我覺得還是能達到10億元的,但是今年能這樣其實也很不容易了。”

《大魚海棠》劇照

瘋狂資本才是罪魁禍首?

“今年的華語電影質量不如去年,上半年的虛假票房等現象也引起了反感效應。”這是業界對目前電影市場“疲軟”的普遍總結,浙江一家影業公司的品牌總監一語中的,“空間無法換取時間,電影市場殘酷,並不是有錢人都能玩大電影,100億以上的除外。”

其實,對於暑期檔電影票房不佳的背後原因目前有兩種說法較為普遍。

一是“票房去泡沫”。緣由是因《葉問3》“幽靈票房”事件使得主管部門對“偷瞞票房”行為進行打擊。

二是“票補”少了。所謂票補,就是BAT三大互聯網巨頭的在線票務市場“價格戰”,這使得線下銷售幾十元的電影票一上線就只要9.9元了。2015年的電影總票房中,線上票房貢獻了70%。但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如此低價的“票補”實際所占銷售比例並不高,幾千萬左右。

那麽,刨除“偷漏瞞報、幽靈場”的“票房泡沫”及“票補損失”,暑期檔的票房應該是多少?

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去年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沒有進行過統計,但對中國電影產業鏈上的“毒瘤”現象進行過摸底,“偷瞞報票房”占比不及總票房10%,而“幽靈場”所創造出的票房應該也不會超過這一比例。

若按上述比例計算,今年業績預測的250億元暑期檔票房去掉泡沫及票補費用,應該在200億元左右。然而,截至7月26日,7月全國票房僅為38億元,剩下一個多月的票房能超過150億嗎?

“說票房不高主要原因是沒有票補了,我覺得這種觀點非常可笑。從來沒有一部影片是靠票補成就的,也從來沒有一部影片因為沒有票補就完全被觀眾拋棄了。今年部分影片仍然有大量的票補,票價甚至賣出白菜價,但仍然賣得不好,說明什麽問題?是因為你拍的是一部爛片。”一家知名的影業公司負責人表示。

“今年至少有上千部影片殺進市場,這背後就是幾百億的投資,但上半年過去了,大家記得幾部國產影片、幾家公司的名字?”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表示。

有趣的現象是,影業公司在金融創新領域十分活躍,這就不能不提到《葉問3》。業界認為,如果從“創新”的角度說,《葉問3》的玩法就是快鹿集團通過旗下數十家關聯的金融平臺和影視平臺形成複雜的投融資模式,並想通過“票房換股價”而獲得巨大收益,分拆開就是 “提前預售票房收益權的《港囧》+金融產品的《美人魚》+《泰囧》的光線傳媒股價漲停”三合一而已,但“幽靈票房”讓施建祥所構建的電影金融產品引發了系列震動。

事實上,今年仍有不少影視公司在嘗試創新。以暑期檔為例,有四部被預期不錯的影片均被保底發行,加上其他諸多保底項目,業界預計今年暑期檔保底發行涉及資本金在20億元以上。

“我不看好保底發行,這個是非理性的行為,往往在保底發行中出現破壞市場規則的行為。” 上述互聯網巨頭旗下影業公司電影業務部總監表示。

現實是,雖然有《美人魚》16億元保底取得33億元票房的成功案例,但也有《太平輪》8億元保底僅得6億元票房、《葉問3》10億元保底只獲8億元票房及3億元保底的《夢想合夥人》只收到8000萬元票房等失敗案例。

《美人魚》劇照

在上述業務總監看來,正常的保底發行如果意在票房,本身並無問題,最怕是熱錢在找渠道炒作,“保底發行如果報出明顯虛高的價格,可能就是別的目的了。”

資本市場也在為票房去泡沫

不少名不見經傳的各色影視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也是各顯神通。數據顯示,除了華誼、中影、上影等老牌公司外,還有76家影視公司在新三板上了市,其中的八成公司在2015年實現了盈利,其中35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在1倍以上。

但細看大多數影業公司,多有明星股東的保駕護航,所謂盈利更多是因為部分公司2014年盈利基數本身就比較低。

7月中旬,深圳證券交易所結合當前市場熱點及其發展變化,對《創業板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第1號——上市公司從事廣播電影電視業務》做出第二次修訂。針對高額票房收入與公司實際可確認營業收入差異、上市公司與演職人員的具體合作,以及明星證券化等事項做出進一步明確的信息披露要求。

“目前國內影視行業發展迅速,高額票房作品越來越多,影視作品票房對公司二級市場的股價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上市公司與制片人、導演、演員在業務、股權等方面的合作方式不斷創新,明星證券化成為市場熱點上市公司與演職人員的合作及業績對賭事項對上市公司經營有重大影響,細節都是投資者關註的重點事項。”文娛產業天使投資人周凱旋表示。

業內人士均表示,有針對性地細化影視類公司信息披露監管,有助於遏制影視類概念炒作,刺破高估值、高市盈率泡沫,有利於市場的價值引導和價值發現;同時也有利於促使行業內公司專註於自身主營發展,使市場回歸良性競爭,讓真正的優質公司獲得更好發展。

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數據平臺新元文智的數據顯示,2016年已過半年,但我國文化產業股權融資規模逐月下降。6月份,融資案例有79起,較5月份略有增長,但除去其中3起未披露金額的案例,融資規模創下了年度新低,僅有55.16億元。

“目前電影市場給大家的教訓未必是壞事,可以讓大家頭腦清醒一下,擠出泡沫,踏踏實實把電影質量做好。”上述互聯網巨頭旗下影業公司電影業務部總監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98

恒大買萬科不到30億就該披露?

8月4日萬科(000002.SZ)漲停,中國恒大(03333.HK)宣布買入之後的兩個交易日萬科繼續高歌猛進。8月8日,萬科A再漲4.39%,報收21.87元。8月8日,萬科獨董華生繼續發聲,稱恒大可能違反了港交所規定。8日晚間,萬科也正式公告稱恒大舉牌並增持到5%。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港交所相關條款,實際上,按照恒大8月4日之前670億港元左右市值的5%計算的話,恒大只要買入了近30億元的萬科,也就是占萬科不到1.5%的總股本,就已經有義務披露相關交易。不過恒大到底信息披露是否合規,引發業內人士爭議,披露時點也是個值得爭論的問題。

萬科股價強力反彈,也讓此前唱空的多家國際投行“大跌眼鏡”,而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一度跌到17元、18元左右的萬科,相對其他績優藍籌股非常便宜,就算恒大不買也有其他大資金有強烈配置需求。

按港交所規定恒大買萬科不到30億就該披露?

萬科獨董華生在個人微博上表示,“介入萬科之爭目的之一是推動人們看到市場信息披露之嚴重不足和改進的巨大空間。如有人說恒大買入不足5%故本不必披露,這是對披露規則無知。按港交所規定,買入另一上市公司金額達本身市值5%就得公告。恒大市值遠小於萬科,買萬科2%就得公告。恒大公告已屬最後時限。關註後市者還需研究港規啊……”,對此恒大相關負責人尚未作出評論。

港交所相關文件顯示,《上市規則》載有各種不同類別的須予公布的交易,而交易類別是按交易規模和擬訂立該交易的發行人的規模之比率而厘定,其中“須予披露的交易包括5%或以上,但低25%”。這其中包括按照“資產比率”計算的方法,資產比率是指“有關交易所涉及的資產總值,除以上市發行人的資產總值”;5%以上的比率,也可以按照“盈利比率”計算,盈利比率是“有關交易所涉及資產應占的盈利,除以上市發行人的盈利”。

如果按照“代價比率”計算的方法,這正是華生所提到的邏輯,就是指“有關代價除以上市發行人市值總額。市值為本交易所日報表所載上市發行人證券於有關交易日之前五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8月4日前五天恒大平均收市價在4.9港元左右,恒大總股本是136.8億元,也就是670億港元左右的總市值,按此計算,也就是恒大買入了超過28億元的萬科,就應該馬上作出披露,這不到萬科總股本的1.5%,就有披露義務了。

香港投資人士溫天納認為,如果恒大買萬科2%就已經超過若幹指標,那麽公司是有責任進行披露,但時間是快是慢有待商榷,這是否有違規也需要監管部門認定。溫天納稱,對上市公司來說,披露的速度越快越好,從企業管治立場來看,透明度也更高,也會使得公司在市場更加受到投資者歡迎。

深圳一名證券律師則認為,恒大到底是否如華生所說涉嫌違規,這主要由監管部門認定。但如果8月4日中午的時候,恒大並未買到1.5%的話,的確沒有馬上披露的義務,就算在8月4日晚上才正式披露,也未必就違規,不少香港上市公司,交易之後一天才披露,也並未違反規定。至於8月4日左右的“否認買入”有沒有違規,同樣要由監管部門說了算。

《上市規則》也稱,“上市發行人把交易分類時,須在適用的範圍內考慮所有百分比率。如屬收購事項,若所收購的實體采用的會計準則與上市發行人所采用的不同,上市發行人須在適用的範圍內,就有關數字作出適當及有意義的對賬,以計算百分比率。”

股價反彈外資投行被“打臉”

周一晚間,萬科披露股東權益變動,公司收到昱博投資、奕博投資、悅朗投資、凱軒投資、廣域投資、欣盛投資、仲勤投資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各信息披露義務人分別於2016年7月25日至 2016年8月8日之間增持公司 A 股股份 5.52億股,占公司總股份的5%。

各信息披露義務人因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控制而構成一致行動人。成交均價為18.06元/股,成交金額合計約99.68億元;按照萬科最新收盤價計算,浮盈已經達到21億。萬科股價節節上升,也讓此前唱空的高盛等多家國際投行被“打臉”,高盛曾把萬科A股目標價定位15.6元。

恒大持有5.17億萬科A股,按照最新數據計算,持股市值是113億元,恒大最新市值768億港元,恒大持股萬科已經占恒大市值超過17%。萬科股價節節上升,也讓此前唱空的高盛等多家國際投行被“打臉”;此前高盛曾把萬科A股目標價定位15.6元。

盡管萬科股價已經觸底反彈,星展唯高達報告指出,萬科(02202.HK)7月物業銷售按月跌35%,主要因新推出項目減少,但銷售率同樣見跌。低物業銷售因在寶能提出罷免萬科整個管理層後,買家擔憂公司未來的服務及質素,但股權競爭也減弱了管理層專註業務的程度。公司未來前景不明朗,目前估值偏高。

上海一名預測到本次萬科強力反彈的險資人士認為,萬科相對貴州茅臺、美的集團等其他已經被拉高的業績優良的藍籌股來說,在管理層股東之爭不斷創出新低的萬科,早已經跌無可跌。此前17元、18元左右的“白菜價”的確值得大資金搶籌,萬科10倍左右的市盈率,20%左右的凈資產收益率,5%左右的股息率,這些數據都很值得長線資金配置。

深圳一名私募人士稱,盡管近日房地產市場成交有所降溫,萬科7月的環比大跌銷售情況也因為股東管理層之爭而不如預期,但這並沒有阻止資金低位搶籌萬科的熱情,不少投資者趁此“壞消息”入貨,如果一旦管理層和股東之爭有出於投資者意外的驚喜,萬科可望繼續有較佳表現。

8月8日,也有媒體報道,恒大收購萬科的91.1億元並非來源於恒大自有資金,而是通過中融信托成立信托計劃募集得來。對此,也有報道稱中融信托相關人士表示該消息不屬實,“中融信托給恒大的融資主要用於特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合作。目前,融資資金仍在保管行帳戶,尚未使用。保管行會根據合同約定的使用範圍使用,不會參於上市公司股權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