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故宮館只聘華人建築師西九涉種族歧視

1 : GS(14)@2017-01-12 08:05:08

■嚴迅奇出任故宮館建築師,過程欠透明。資料圖片



【本報訊】西九文化管理局直接委任嚴迅奇為故宮博物館建築師,除過程欠透明,亦可能涉種族歧視。據政府公開的資料,管理局委聘時加入種族要求,表明只考慮華人建築師,結果嚴順利符合考慮條件獲聘,卻剝奪外籍建築師的機會。平機會指管理局做法或違《種族歧視條例》,即使職位非公開招聘亦可能構成歧視。記者:林偉聰 鍾雅宜政府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日前書面回應披露,管理局為故宮館委聘建築師有3項考慮,包括須為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的本地華人建築師;認識西九文化區願景和發展、及具設計同類博物館豐富經驗。當局將「華人」列入考慮條件,結果嚴迅奇因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建築師等條件獲聘。但根據《種族歧視條例》僱傭實務守則,僱主招聘時不可考慮種族因素,種族不影響工作能力,僱主不可假設某種族人士不適合受聘。


平機會表明可投訴

平機會回應指,僱主在招聘時如只選擇某種族人士,除非僱主可證明該種族是有關工作的「真正職業資格」,否則可能違反《種族歧視條例》,而即使今次建築師職位非公開招聘亦可能違例,如有人認為招聘工作中的種族因素對自己構成不利對待可向平機會投訴。平機會解釋,條例規定如工作涉及向某種族的人提供個人服務,服務性質需要熟悉種族語言及風俗等,該種族最有效提供該服務,那可被視為真正職業資格而不屬歧視。但熟悉中國文化又有博物館設計經驗的外籍建築師大有人在,如美國建築師Steven Holl曾在深圳、南京、青島及台北等地設計博物館。律師莊耀洸認為,管理局做法屬種族歧視,「好多漢學家都唔係華人,對中國文化認識仲深過華人」,認為當局涉違《人權法》中種族平等的規定,市民可司法覆核挑戰;如聘任屬僱傭性質,管理局亦涉違《種族歧視條例》。本報向西九查詢,但未獲回覆。另嚴迅奇所屬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是「大館」舊中區警署保育工程的認可人士及執行建築師。大館去年5月29日發生外牆倒塌後,嚴仍於6月獲管理局聘用參與設計,而屋宇署原定去年底公佈塌樓調查報告卻至今未出爐。香港建築師學會發表聲明,呼籲外界停止對嚴的不公平指摘,相信嚴因其才能和過往設計表現出色獲聘,指直接聘任建築師非罕見,如巴黎羅浮宮博物館擴建由法國總統直接聘任建築師貝聿銘,但學會又呼籲政府及西九日後盡量以設計比賽聘任建築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2/198943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241

匯豐前華人大班劉智傑:港樓市泡沫年半內爆破

1 : GS(14)@2017-01-13 00:19:31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05&issue=20170112
【明報專訊】有「匯豐前華人大班」之稱的匯豐銀行前副總經理劉智傑近日在社交網站以〈地產從此步入地獄之門〉為題撰文,警告本港住宅樓市泡沫料於12至18個月內爆破,並將此與上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樓市爆破後衰足20至30年的慘况相提並論,成為城中熱話。本報昨日專訪劉智傑,由他親述看淡樓市的理由——樓價已經去到歷史高位,但之前支持樓價上升的利好因素正在逐步消失:息口趨升、北水減少、供應增加,樓價仍有再上升的動力嗎?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劉智傑稱,他在社交網站發表〈地產從此步入地獄之門〉一文,原意只是希望提醒朋友在目前高位買樓的風險,「買樓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惟2003年第二季至今樓價勁升數倍後,很多人已以為樓價日後會只升不跌。惟其實樓價曾在1997至2003年從高位大跌七成,當時實力較弱的買家在買樓後未能向銀行借按揭上會,當時高位追貨的買家因出現負資產後無力供款,被銀行將按揭利率提高才避免被收樓,我曾經見證過有關周期,因此撰文呼籲朋友現時不要對買樓掉以輕心」。

料美國或加息至5厘

為何在此時此刻重提十多年前高位買樓後的苦况呢?原因是劉智傑相信,過去14年支持香港樓價大漲小回的利好因素已經出現變化,不可不防樓價掉頭大跌的風險。

劉智傑解釋,美國聯儲局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將利率降至零厘,並且推出量寬(QE)大印銀紙,實行聯繫匯率與美元掛鈎的香港亦跟隨,維持低息環境多年,支持樓價不斷破頂。惟他估計,美國低息周期已告一段落,未來當地息口回升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可能出乎預期:「美國聯儲局於上世紀80年曾加息至10多厘,加快淘汰一些殭屍企業後,促進資源重新分配,結果當地經濟於80年代中期至2000年曾迎來長達十多年的強勁復蘇周期。任何經濟體均有其盛衰循環,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減息及QE救市,但只有個別機構才可透過QE取得資金,結果是資金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故目前美國逾兩成的家庭收入比2000年時更低。所以『放水』只是延遲衰退的出現,不代表問題已解決,相反,加息才是回歸正常。我相信美國社會已對加息達成共識,未來聯儲局的加息行動將會陸續有來。」

至於聯儲局會加息至哪一水平呢?劉智傑表示,任何人也無法就此準確預測,但他相信聯邦基金利率由目前的0.5厘升到5厘並不為奇,「目前美國整體通脹僅約2厘,但不代表聯邦基金利率只會升至2厘,因為過去多年當局以QE印了這麼多錢出來,一旦市場氣氛出現變化,通脹可以突然飈升,這樣的話,加息力度便會加強。而且特朗普任總統的美國新政府很多官員均沒有從政經驗,出現政策失誤的可能增加,故千萬不可低估美國利率升勢」。事實上,美國、日本及中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近月均從低位回升(見圖),可見劉智傑的分析亦符合長息走勢。

中央防走資 北水買樓料大減

美國於前年底及去年底先後2次加息每次各0.25厘,雖然本港銀行均沒有調高最優惠利率(P),惟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近日已屢創金融海嘯後的高位,昨收報0.72107厘,令借H按買樓者供款增加,劉智傑料該息率升勢將持續,並且將為樓價帶來不利影響:「息率由0.5厘升到1厘,利息成本便增加1倍;再由1厘升至2厘,利息成本又再增加1倍,令借按揭買樓者供款百上加斤。」

除了息率偏低外,內地資金於過去14年源源不絕湧入本港樓市,亦是支持樓價破頂的重要原因。不過,劉智傑表示,內地近月全方位控制資金外流,他早前在深圳的匯豐銀行提取數萬元人民幣現金,亦要簽訂文件說明資金用途,故他相信只要「反走資」政策不變,日後來港置業的北水將會大幅減少,「大家千萬不可忽視北水減少來港買樓對樓價的不利影響,2015年4月中央收緊深圳人自由行由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至今本港每個月零售銷售均錄得按年跌幅」。他建議讀者可留意在未來幾日開售的本港新盤銷情,若內地買家比例顯著減少,便可引證他的觀點正確。

供應陸續有來 買樓前宜三思

另外,在去年12月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進度報告,港府維持未來10年興建46萬個住宅單位的目標,住宅供應比過去10年肯定會大幅增加,亦是劉智傑看淡樓價的另一原因。他總結說,2003年開始的樓價升浪已進入尾聲,雖然沒人清楚何時才會見頂回落,但相信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泡沫隨時會爆破,建議擬置業者三思而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80

栢志高否認只聘華人建築師

1 : GS(14)@2017-01-13 08:09:29

【本報訊】西九管理局回應故宮文化博物館爭議的文件列明,委聘博物館建築師時「本地華人」是考慮條件,平機會指做法或違《種族歧視條例》。西九行政總裁栢志高出席諮詢會後否認華人是聘用條件之一,稱唯一條件只是了解故宮館和西九工作,港建築師只是較有優勢,被問到為何文件如此列出,他則稱文件非他撰寫。


京代表日後有份管理

栢志高又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辭職後,西九董事局主席將由署任的張建宗接任,認為其辭職對西九及故宮館影響不大。他指正與政府商討財務方案以支持日後其他場館營運,當中考慮了故宮館開支,日後將成立附屬公司管理故宮館,董事局成員由西九董事局委任,除西九及政府代表,更會有北京故宮代表。西九諮詢會成員、灣仔區議員伍婉婷在諮詢會上為故宮館護航,她反問建館討論是否始於2012年政府與北京故宮簽署協議時,「今日只係將過去討論落實?」又指政府先研究後諮詢是正常程序,政府有初步概念才到區議會諮詢,形容故宮館在複雜政治環境下推出故引起爭議。西九管理局晚上補充指,選擇負責項目公司標準為有良好的相關工程紀錄,須對中華藝術和文化有深刻認識,合約亦要求公司須在港設辦事處。■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3/198953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38

【洛杉磯直擊】華人旅客愛遊L.A.全美首市一年過百萬中國客

1 : GS(14)@2017-01-14 07:54:29

美國洛杉磯市市長加爾塞特(Eric Garcetti)聯同洛杉磯會議及旅遊局,周三於環球影城公佈2016年旅遊數字,去年共有4,730萬人次來洛杉磯旅遊,按年增加3.8%;國際旅客達710萬人次,其中來自中國的旅客人數創新高,錄得過百萬人次,按年增長22%,連續7年保持兩成以上增速,並成為第一個接待超過100萬名中國旅客的美國城市。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洛杉磯旅遊局中國事務總監余美妙指,過去一直開發中國二線城市的直航航班,例如四川航空最近開通了山東濟南到洛杉磯的直飛航班,而且中國南方航空2月22號也將開通從重慶到洛杉磯的直飛航班,可以吸引更多中國旅客。另外繼上海、北京及廣州之後,今年6月將會在成都設立第4個辦事處,推廣洛杉磯旅遊。旅遊局局長Ernest Wooden Jr.覺得,不少中國旅客是受到電影文化薰陶,所以前來洛杉磯,例如最近上映的《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就是一個好例子,將會繼續用電影文化吸引旅客前來。除了旅客數字亮麗外,洛杉磯去年的航運數字及機場客運數字亦破紀錄。作為美國最大港口,洛杉磯去年的航運吞吐量達到880萬個標準貨櫃,破近百年紀錄;而洛杉磯國際機場載客量連續3年增加,去年就有逾8,000萬旅客過境,按年增逾8%,其中有2,260萬為國際乘客,佔所有乘客數量的28%。旅客數字年年增長,本地酒店業受惠;根據洛杉磯旅遊局提供的數字,2016年洛杉磯縣酒店的平均入住率破紀錄,達到81.3%,全年有2,920萬個房間被訂走,每晚平均住宿價格超過171.95美元(約1,341港元),按年增加8.6%。市長加爾塞特表示,未來洛杉磯還會有不少亮點,例如2021年的超級碗(super bowl),以及周二落實將建設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星球大戰》(Star Wars)名導George Lucas的「敘事美術博物館」,亦料在2021年竣工,預計屆時吸引更多遊客,對於2020年洛杉磯旅客數字達5,000萬人次相當有信心。他表示,過去幾年一直努力將洛杉磯經濟從低谷拉上來,自2013年上任以來,洛杉磯就有14萬個新增職位,失業率大減一半,初創企業達到15萬間,反映本地經濟已從谷底復甦起來,並已經超越1992年最輝煌的時期,所以他看好洛杉磯的前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3/198956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03

【論奧巴馬功過】華人評奧巴馬醫保 屬八年施政敗筆

1 : GS(14)@2017-01-14 12:25:31

由「Yes we can」到「Yes we did」,奧巴馬8年總統之旅即將在下周五(1月20日)告終。《蘋果》在紐約採訪多名華人代表,大多認為奧巴馬表現平庸無甚建樹,未能做到競選口號「改變(change)」之餘,強推醫保改革(俗稱Obamacare)更成為任內最大污點。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作為首位非裔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上任時帶給美國人無數希望。總結8年施政,從香港移居紐約40多年、被《紐約時報》形容為華裔選員「造王者」的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說,「奧巴馬演講叻,但改變唔到江山,不算出色」。2008年投票支持奧巴馬,但2012年放棄投票的趙文笙評價,奧巴馬任內對移民過於寬容,大派福利,最終令中產白人失去耐性,促成口沒遮攔的特朗普贏得大選,「中產叫救命,點解移民生活比我哋好?」,他以兩名醫生兒子為例,二人收入穩定,本來對政治本漠不關心,去年卻突然投票予特朗普,「(特朗普)佢起碼夠膽講,做唔做到未知」。趙文笙批評,奧巴馬倡議醫保改革空有理想,實際執行卻千蒼百孔,「很多低收入家庭,本來已受到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或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保障,Obamacare幫到的人根本有限」。他補充,醫保制度並非壞事,但希望特朗普上任後能堵塞各種漏洞,而非一刀切廢除。有「華埠市長」之稱的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來自台灣的蕭貴源,向來是忠實民主黨支持者,他認為奧巴馬最大敗筆,同樣在於強推醫保,「他帶來不少改變,但不一定是正確的改變」。蕭貴源以個人經驗作例,強制全民醫保後,整體醫療質素下降,原本已購買私人醫療保險的他,保費更被大幅提高,以補貼Obamacare的病人,「付出更貴保險費,醫療質素卻更差」。不過,蕭貴源認為奧巴馬在包容多種族、新移民政策上,仍做到競選承諾,值得嘉許,「(種族分化問題)明顯很大改進,給予新移民很多機會,一起追逐美國夢」,而移民政策態度強硬的特朗普即將入主白官,蕭貴源相信對華人影響有限,「美國憲法保障各階層,特朗普受國會制衡,內閣也有包括趙小蘭等不同種族代表」。唯一令蕭貴源感到憂慮是,美國在大選後,民主、共和兩黨支持者嚴重分化,「到現在還有人上街抗議特朗普,這情況在以往大選後從未出現過」,因此,蕭貴源期望特朗普正式上任後「先安內」,解決目前美國半分裂局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4/198967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20

華人區都有份!紐約設計周今年擴大展區

1 : GS(14)@2017-01-19 08:07:59

紐約市是全球設計之都,今年5月份將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設計周(NYC x DESIGN),三個星期內將舉行逾500場推廣紐約設計文化活動。今年活動最大驚喜,為「設計周」首次殺入華人聚居地-下東城區(Lower East Side)!屆時紐約華人只需步出家門,即可參加這場一年一度的設計師嘉年華。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由紐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NYCEDC)主辦的「NYC x DESIGN」,將於5月3日至5月24日舉行。「設計周」今年踏入第5屆,會期由去年的兩個星期,增加至三個星期,規模創歷屆之最。包括公開展覽、街頭裝置藝術、業界會展、演講、公眾教育等超過500項活動,將於紐約市五大行政區,即曼哈頓、布朗克斯、布魯克林、皇后區及史坦頓島舉行,以推廣紐約市設計文化。經濟發展局市場部高級副總裁Edward Hogikyan,周二向傳媒預先公佈「設計周」部份內容,當中重頭戲可算是臨時展區「紐約市設計中心及市集(Design Pavilion and Market)」。場地方面,除了去年的選址時代廣場外,中心今次首次落戶華人聚居處、下東城區羅斯福公園(Sara D. Roosevelt Park)開設分館,在5月18日至5月22日期間,公園將變身成「臨時藝術館」,展出紐約設計精品,又邀請市內著名設計師舉行分享會,務求把美術設計融入社區生活。此外,「設計周」期間大型活動還包括「紐約市設計大獎」年度頒獎禮、在賈維茨會議中心(Jacob K.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舉辦的「國際當代家俬展」、首次舉辦的「Tech+」創新科技設計展等。當局表示,有意成為「設計周」參展者的設計師或公司,可於3月15日前向當局登記,而計劃參觀的市民及旅客,則不用提早登記。經濟發展局幕僚長James Katz強調,市政府相當重視設計行業發展,市內10間設計學院學生數量為全國之最,「『設計』已成為一個行業,它不是一個俱樂部、或小圈子團體,設計業足足在紐約市養活了5萬人。」Katz補充,市內7,500多間設計公司,去年為政府帶來逾5.5億元(約42.9億港元)稅收,當局冀通過「設計周」,成為紐約設計師對國際宣傳及溝通的主要平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9/199021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35

紐約華人揭驚天騙局標會被捲走200萬美元

1 : GS(14)@2017-01-19 08:07:59

「跟朋友借錢還要看人臉色,如果借兩、三萬,你借嗎?這麼多錢你不會借的嘛!」談到自己受騙的經歷,馬來西亞移民曾先生懊悔不已。為了借錢、融資方便,在紐約做批發生意的他,加入了東南亞地區盛行的集錢標會,沒想到短短數月時間,自己辛苦打拼來的6萬美元血汗錢(46.8萬港元),遭標會會頭捲款離境!而整個標會上下200多人,損失超過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周二他與其他受害者代表,連同馬來西亞紐約聯誼會在紐約召開記者會,揭開這一驚人騙局。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曾先生表示,作為移民,在美國做生意常常要看人臉色,在銀行借錢更是難上加難:「銀行不僅要查你的信用和帳戶記錄,資金到帳速度也慢。但在標會借錢,通常周一開標,周三錢就能進帳。」他進一步解釋說,標會是一種籌錢的方式,每周都會開標:「標會裡的人多多少少都需要用錢,作為一種資金周轉方式,標會會員聚在一起,當周能夠支付最多利息的人中標,他也就能拿走這周標會集資人的所有錢,不僅將會返還本金,也要按照當初承諾的一樣,每周歸還一部份利息給其他會員。」據了解,這種標會普遍以每周每人繳納400至1,000美元不等的集資款,每個會員每周能拿到的利息,平均在60至80美元左右。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曾先生參加的標會會頭林志成,竟在收受會員給他的200萬「融資款」後人去樓空,不知去向。談到這裡,曾先生心痛不已:「他做標會也十多年了,起初我們參與很少,但看到他人不錯,也講信用,就上了當了。」曾先生表示,自己跟隨林志成的標會數年時間,期間每次錢都能按時到帳,從未有任何損失,因此彼此之間也建立了信用。由於漸漸熟識,曾先生與其他標會裡的受害者便放鬆了警惕。每次開標時,會內並沒有簽立任何合約,而僅僅憑藉一張記錄人名和款項的表格為證。受騙4萬多美元的張先生說:「後來他走了以後我才發現表格有異常,也是我當時大意了沒有仔細看!」原來,表格中有數十個「會員」都用代號表示,並沒有真實的名字,經核實這些代號都是詐騙者林志成虛構的。「他(林志成)跟我們說別人中標了,我們就都把錢匯給他,結果那些人根本是不存在的!」張先生表示,目前林志成已經捲款逃離美國,不知去向。標會成員曾試圖找紐約警局報案,但由於這是私人行為,並未簽立任何字據,紐約警方表示不予受理。受害者們投訴無門,呼籲林志成盡快出面解決問題,馬來西亞聯誼會會長陳亞漢亦稱:「我們移民到美國是要生活得更好,而不是做騙徒,這讓馬來西亞人的尊嚴何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9/199021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36

【紐約直擊】同行一半執笠華人製衣廠老闆盼特朗普重振製造業

1 : GS(14)@2017-01-22 01:55:42

「六十年代,95%服裝由美國生產,依家剩返5%,特朗普做總統梗係希望有改變」,來自香港的Ida,是紐約市碩果僅存製衣廠東主之一,見證美國製衣業興衰。她生產的時裝標榜「Made in USA(美國生產)」,零售價最少數百美元起。對於特朗普即將「登基」,Ida認為是美國製造業重新起步的契機,「如果人人無工做,又何來消費力呢?」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紐約市曼哈頓的時裝地區(Garment District),顧名思義是服裝設計、生產中心,在六十年代高峰期,全美95%衣服從這裡生產。在區內與拍檔經營製衣廠的Ida,見證製衣業由盛轉衰,公司規模由80年代坐擁4間廠房,目前已萎縮至一層,員工約50人,專做梳織服飾,「我哋已經算大,全區超過一半同行已倒閉」。隨著訂單往南美、亞洲外移,生意流失,Ida標榜「Made in USA」的製衣廠,近年轉走高檔生意,客戶多為美國名牌如Rag& Bone、Alice& Olivia、Theory等,每件零售價數以百元起計。Ida坦言,由於時裝地區位處紐約市內黃金地段,政府不斷遊說製衣廠搬遷,更給予逾60萬元賠償利誘,以騰出空間改建更值錢的寫字樓、酒店等,但一一被拒絕。「客戶揀我哋,好大原因係方便,可以隨時上嚟睇板、改設計,」無意搬遷的Ida解釋,雖然「美國生產」時裝成本高,但優勢在於起貨速度快、生產具彈性;她舉例,由客戶放下圖樣,最短兩個星期內,製衣廠已能夠生產出近千件衣服,讓客戶提取再送到百貨公司發售,「海外生產一定做唔到」。作為逐漸式微的製衣業老板,Ida希望特朗普可實現「讓美國再次強大」的競選承諾,「做返上去一定會高興;如果工人無工做,邊度有錢買衫?一個國家無可能長期養太多無生產力嘅人」。惟Ida指出,美國消費者已習慣「買平衫」,振興本地製造業需要從進口加稅入手,「當入口衣服價錢同本地生產差唔多,消費者先會買本地貨」。除成本問題外,怎樣補充行業新血,同樣使Ida感到頭痛。現時,製衣廠熟手工人大多為上年紀華人,有意入行的青年不多;她透露,正研究改組聘請來自中南美州的工人,「(中南美移民)要幾多有幾多,但要花好長時間培訓,無華工咁熟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1/199044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476

【特朗普就職】華人反應大不同:上流社會力撐 弱勢上街抗議

1 : GS(14)@2017-01-23 07:45:04

奧巴馬(Barack Obama)時代落幕,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五宣誓成為美國總統。在深藍州分加州灣區居住的華人於就職禮當日,有人歡喜有人愁。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陳志華(Alex Chen)是北京清華大學畢業生,現任全球晶片製造大商博通(Broadcom)的工程師。特朗普在華府的就職禮上,他帶同兒子,與另外同樣來自灣區的半百華人齊撐場,其中大部分是矽谷的特朗普粉絲。完場後,他在華府與本報的電話訪問中,難掩興奮之情。「心情很激動,很難溢於言表,因為特朗普競選的1年多,我們與義工為他籌款和打電話(phone-banking),感到努力有回報,相當自豪!我在典禮場內感到大家都很支持這個總統。」陳志華創辦的矽谷華人協會(SVCA),除了幫特朗普助選,今次更是發動「鄉親父老」兵分多路向國會議員求票。「矽谷有很多人也很支持特朗普,但不敢說出來。」對於外界罵特朗普支持者「沒學識」和「種族歧視」(racist),「這些指控很荒謬,我也有碩士程度,也不是低收入,在美國算是TOP1%吧,那些說法只是反對者的宣傳。」
Alex補充,欣賞特朗普沒職業政客的口吻,「相信他做總統可以改變華府的陋習,亦相信他的邊境主張可以保障本土安全、創造就業等。我覺得華人應該支持他!」另一邊廂,超過100個華裔面孔周五早上也出現在三藩市金融區的反特朗普示威隊伍中,遊行到555 California Street,一棟特朗普持三成擁有權的商廈前抗議。劉小姐擔心奧巴馬的平價醫療保險計劃遭切,「我和家人都很需要這項褔利,我幾年前來美時,女兒連上學前必須的體檢也需付500美元(約3,900港元),幸好醫生告知我低收入人士可申請平價醫保。」米慎高中(Mission High School)的華裔18歲學生Lawrence特地翹課出來反特朗普,老師亦支持同行。Lawrence說:「我不認同他種族、性別歧視言論是對的,我覺得我們是聰明的人,要看國家全面一點,很多票投他的人只是認同他某一主張就做決定。」
TAG: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2/199052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44

【三藩市直擊】華人區開大麻店居民怒:申請人講大話

1 : GS(14)@2017-01-28 12:04:14

美國三藩市有眾多藥用大麻用者,藥用大麻店(Medical Cannabis Dispensary,簡稱MCD)愈開愈多,不過經常引起業界與居民的衝突。今次又有一間MCD在規劃委員會(Planning Commission)闖關,大批居民怒指入紙開業的申請人「欺負華人」,並企圖以不實背書爭取社區民眾支持。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這間位於訪谷區(Visitacion Valley)灣岸大道(Bayshore Blvd.)2442號的MCD,開業申請周四在規劃委員會闖關,申請人也是亞裔。代表Elevated Systems Inc.的越裔Victor Nguyen在公聽會上表示該區缺乏MCD,店址的1.9英哩(約3公里)的範圍內也沒有類似的大麻藥店,「希望以此店作為一個教育平台,服務社區有需要人士」。他的拍檔則是一位非裔,他們在呈交的理據中也大打種族牌,表示市內很少見有越裔和非裔經營這類小生意,當局不應拒絕。居於附近的近百華裔居民到公聽會抗議,但現場亦見有不少支持這間MCD開業的人士。其中育有2名幼子的牧師王德明對《蘋果》說,不明為何MCD總是開在華人眾多的社區,最擔心該店出售大麻食品(edibles),令大麻更易落入青少年手中。規劃委員會的文件顯示,Nguyen一方有作過多次的居民諮詢,包括向原本租用上址但已搬遷至附近的亞太社區中心(APACC)等華人組織代表會面。不過知情者向本報透露,今次尤其觸怒街坊的原因是另有內情,他們是不滿Nguyen一方「一直作假諮詢及說謊」,原本向社區人士表示這間「MCD」只是用來處理文件,到很後期才公開會是藥店,亦會出售藥用大麻製的食品。而Nguyen在爭取社區支持開店時,曾對外宣稱自己獲亞裔家援服務處(APA Family Support Services)的代表支持。本報亦知悉Nguyen其後已向當事人書面道歉,承認自己作失實言論。本報在會場接觸過申請人一方,他們表示暫沒空回應。規劃委員會的審批結果最快會於日內公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8/199117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