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鴻海郭臺銘赴日本“談判” 欲6590億日元收購夏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225.html

鴻海郭臺銘赴日本“談判” 欲6590億日元收購夏普

一財網 李娜 2016-01-31 15:45:00

1月30日,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赴日本希望與夏普進行談判。為了爭取夏普,郭臺銘提出了新的收購方案:6590億日元,以多種方式換取夏普的大部分股權。

對於三年無果的“戀情”,郭臺銘依然希望進行“最後一搏”。

近日有消息傳出,繼日本半官方機構INCJ積極參與夏普並購案後,1月30日,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赴日本希望與夏普進行談判。此前,為了爭取夏普,鴻海方面擬向夏普提出高達5000億日元(約人民幣267億元)的收購金額,而最新消息是,郭臺銘提出了新的收購方案:6590億日元,以多種方式換取夏普的大部分股權。

1月30日,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赴日本希望與夏普進行談判(網絡資料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事件進展聯系雙方,夏普方面表示2月4日夏普將發布財報,預計將有更確切的消息發布,鴻海方面則表示一切以公告為主。

“鴻海今後不會主導夏普的經營權,但還是會取得一定的話語權,有機會獲得投資入股的機會,成為夏普的小股東,分享一些夏普的資源。最終,日本政府會在夏普重組中起主導作用,日本產業振興機構可能會獲得夏普的經營權,因為日本政府不願技術外流,希望在重組中盤活現有技術資源。”群智咨詢副總經理李亞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INCJ是攔路虎?

兩年前,“追求”了夏普一年的郭臺銘,曾有入主夏普的良機。

郭臺銘曾回憶說,2012年3月21日,他到日本與夏普高層談入股,在對方的要求下,短短1周後的27日便簽訂資本合作協議。當年,夏普陷入危機。2011財年(截至2012年3月),夏普凈虧損約2900億日元(約38億美元),出現自1912年成立以來最嚴重的年度虧損。

而隨著夏普的人事變動及入股金額的的幾番調整,鴻海的強硬態度卻讓這樁“婚事”久久不能定下。不過,隨著去年鴻海單方面不斷加碼,外界感覺是,鴻海這次“勢在必得”。

人算不如天算,形勢在去年年底突然發生了變化。

去年12月,日本媒體報道,夏普正與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以及臺灣鴻海進行協商,有意出售或接受入股,不過因日本政府憂心夏普面板技術外流,故目前是以擁有豐沛資金的INCJ作為主要協商對象,而根據最新傳出的消息顯示,INCJ似乎有意將日本面板產業進行大整合,考慮讓Japan Display Inc.(JDI)拿下夏普分拆出來的面板事業,成為JDI的子公司。

李亞琴認為,夏普賣給誰,不是資金問題,更多是基於日本的國家戰略,日本不太願意液晶技術流入國外企業手中。

“從全球競爭版圖看,JDI在小尺寸LTPS(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上有優勢,已成為蘋果手機屏的主要供貨商;而夏普在大尺寸Oxid(氧化物)液晶面板上有優勢,如果兩者進行整合,那麽日本企業將可以形成液晶面板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優勢。”李亞琴說。

據記者了解,INCJ目前為JDI最大股東,持有36%股權,如果上述整合完成,兩家公司中小尺寸面板全球市場占有率合計將超過3成。

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將有可能在各國引起壟斷嫌疑。有分析人士指出,若JDI真要收購夏普面板事業,也許將會先進行內部事業線調整,涉及到人員縮減等複雜問題。

鴻海“以退為進”

縱然有國家意誌在其中,不過,如果鴻海出價“明顯”高於INCJ的話,也許前者仍有機會。

據悉,郭臺銘目前奔赴日本,並給出了最大“誠意”:鴻海不單出資額將比INCJ高,更重要的是,鴻海入主後不會出售夏普事業進行重建,也不會要求社長等經營團隊下臺,除繼續保有夏普品牌外也不會裁員,以確保夏普全數員工的利益。

同時,據外媒報道,鴻海最新版收購方案調整為,撥出3890億日元用來認購夏普增資發行的新股,收購瑞穗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等機構所持有的2250億日元夏普優先股,以取得2/3的夏普股權。此外,鴻海也計劃要花費450億日元來收購土地,合計金額達6590億日元。

不過INCJ也沒有閑著,據傳相關高層在同一日也拜訪了夏普總部。

事實上,日本成立JDI公司,把索尼、東芝、日立等幾家公司的小型液晶面板業務整合起來,就是希望在原有基礎上強化日本的顯示面板競爭力。目前,JDI的表現也達到了整合的初衷,無論技術儲備還是產能擴充,日本的顯示技術都得到了延續和發揚。“這也將是夏普收購戰中的主導因素。”李亞琴對記者說。

目前,夏普的態度甚為“神秘”。夏普中國區方面對記者表示並無更多消息透露,一切結果也許會在2月4日舉行的財報會議上被揭曉。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11

鴻夏戀 郭台銘沒學的「大阪談判術」 鴻海收購夏普誠意十足 為何仍被「打臉」?

2016-02-22  TWM

鴻夏戀談了四年,過程相當曲折。畢竟異國戀情會牽涉到不同的文化,難度本來就比較高。未來是否會修成正果,全世界都在看。

編按:二月四日,日本媒體報導夏普董事會已決議傾向支持鴻海收購案,但隨後夏普表示否認。當天深夜,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急飛日本大阪夏普總部,並訂二月五日在與夏普高層會談後舉行記者會說明。

記者會中,郭台銘表示已與夏普簽署優先談判協議,並預計在二月底簽署收購協議;不料,這些說法不久後仍遭夏普否認,強調雙方協議僅為「鴻海提案的有效期限延至二月底」。

「郭台銘的舉止並不符合『日式』的禮數。」早稻田大學經營管理學院副教授長內厚表示。他曾任職於索尼,並擔任台灣奇美實業集團新視代科技公司顧問,對台灣和日本的科技產業生態有獨到的觀察和見解;他同時也是日本交流協會日台商業聯盟委員,以及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研究員。《今周刊》特邀長內厚撰文,從這場記者會的得與失,分析鴻夏戀成局與否的未來關鍵及影響。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夏普總公司前面宣布,取得和夏普優先談判權,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從〈二月五日的〉那場記者會就可以看出端倪。

郭台銘原定接受訪問的時間是〈日本時間〉下午三點,可是因為談判不順,延到五點三十分以後才開始。而且那個場地,看起來是在夏普公司外的大馬路上,記者會上放著麥克風的桌子是夏普的,但,這是記者們臨時去借來的── 自始至終,夏普都抱持著和這場記者會完全無關的立場。

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可能覺得這次郭台銘的行動很禮遇;鴻海是年營業額高達十五兆日圓的大企業,董事長卻親自去和一家陷入經營危機的公司談判。但從日本人的角度,卻有不同的看法。

郭董舉止 不符日式禮數

首先,大家原本就不該期待夏普高層會很快做出決策。其實夏普現在開發產品的能力仍強,有問題的只是經營團隊的資質,而這是日本特有終生雇用制度造成的弊病;日本人把社長這個職位,用來犒賞績效佳的中階主管,很少考慮這個人是否有經營者的資質。郭台銘應該要先設定一個前提,就是他的談判對象是「無法做出決策」的低能力經營高層。

其次,即使在日本,大阪也是一個有獨特文化的地方,Panasonic和夏普之於大阪人,就像奇美實業之於台南人,是當地的驕傲。而對日本人、尤其是大阪人引以為傲的夏普這家企業,郭台銘的舉止並不符合「日式」的禮數。

例如,台灣的經營者彼此如果達成協議,就代表企業間正式做成決定了;但是日本企業必須再召開董事會,經過審議和決議,否則即使談判對象是社長,也不是「組織的決定」。二月四日郭台銘臨時到日本,二月五日兩位最高層級的人達成協議,但日本企業要正式做成代表企業的決定,必須經過召開董事會等手續,無視這個程序就要簽約,等於是無視日本的企業習慣。

我們這些和台灣有往來的少數日本人,知道鴻海是台灣多大的一家企業,但是多數日本人並不知道,日本大企業的社長也不會在門口或大馬路上開記者會。鴻海應該在二月五日傍晚,預約夏普總公司附近一家飯店的會議室或宴會廳,在正式的場所舉行記者會,否則無法取得多數日本人的信任。

而且台灣、香港、上海等地的大企業經營者,或許常使用顏色鮮豔的領帶或圍巾,但是在日本,這種花稍的衣服看起來不夠莊重。

日本有一種「經團聯〈經濟團體聯合會〉造形」,指的是深藍色或灰色的樸素西裝,搭配不太花稍的領帶。一流企業經營者穿著沉穩的西裝來顯現威嚴,這是日本的習慣,給媒體的形象也會不同。一名日本記者就私下說:「既然見對方社長,至少應該剃個鬍子吧……。」

情勢扭轉 鴻海可能出線

這些可能是日本企業凋零的缺點,也是日本應改進的地方,但如果希望早日和夏普達成正式協議,就應該依照日本的規矩,讓日本輿論有好感。

一月下旬前,外界都認為夏普的重整會由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主導。沒想到二月以後,鴻海提供協助的可能性卻急速升高。產業革新機構的提案是:一、出資約三千億日圓,負債差額部分,將要求夏普兩家主要往來銀行放棄債權來支應;二、液晶部門由日本液晶面板廠商J DI(日本顯示器公司)吸收;三、東芝等其他經營不善的綜合電機廠商,將分割出家電部門,產業革新機構將來會把它們和夏普整合起來,成立一家大型家電業者,這樣就能避免技術從日本流出。

另一方面,鴻海的提案是:一、出資約七千億日圓〈原本是六千億日圓),不要求銀行放棄債權;二、由鴻海重整,其中也包括液晶部門;三、夏普這家企業和品牌都會保留,只是要在鴻海旗下,重整夏普單獨一家企業。

鴻海協助重整的提議浮上枱面,一般認為不只夏普,連日本政府和銀行都很有意願接受。夏普社長高橋興三雖未否定液晶和家電部門分離的作法,但對於家電部門的切割出售或重整態度消極,筆者認為這是正確的判斷。

夏普和東芝有很多領域重疊,勢必要進一步裁員,規模縮小後,許多員工被裁撤,反而導致技術擴大外流。

而且,產業革新機構這個官民基金成立於前民主黨政權時代,雖曾成功主導了日本航空公司重整案,但是安倍經濟學的政策之一,是藉由日圓貶值積極引進外資,如果捨棄外國企業將投資金額加倍的提案,這違反了政府的方針。《華爾街日報》也批評,產業革新機構的援助是「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古典作法。

而這次產業革新機構的夏普重整案,並未要求夏普減資,而是逼迫銀行放棄債權。意即夏普股東不必負責,銀行股東卻受傷,這是違反資本主義經濟的提案,銀行當然覺得鴻海的提案較有吸引力。

培育夏普 成「日版蘋果」上個月索尼公布財報,幾乎所有部門都轉虧為盈,但之前獲利最多的CMOS感測器部門卻由盈轉虧,一般認為原因是蘋果的需求減少。鴻海應該也受到這樣的影響。倚賴蘋果程度很高的鴻海,應該也希望透過蘋果+1來穩定經營,而夏普具有製造獨特商品能力,可望培育為日版的蘋果。

夏普的強項是想法嶄新與商品企畫力,鴻海的強項則是在接收到一個概念後,能以最高效率設計和製造。它們是最佳夥伴,且夏普應進入鴻海旗下,以成為日本的蘋果為目標。只是鴻海和夏普的合作談判很脆弱,至今尚難定論。

撰文 / 長內厚 譯者.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53

郭臺銘與夏普社長深圳會談 鴻海方案有效期延至下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940.html

郭臺銘與夏普社長深圳會談 鴻海方案有效期延至下月

一財網 王珍 李娜 2016-02-28 17:25:00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參與鴻海與夏普收購協議過程的關系人士說法指出,該收購案的協議期限將從原定的2月29日再延期1-2周時間;期間,鴻海將對夏普的債務進行稽核審查。

“鴻夏戀”能否修成正果,要延至今年3月才有定論。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參與鴻海與夏普收購協議過程的關系人士說法指出,該樁收購案的協議期限將從原定的2月29日再延期1-2周時間;在這段期間,鴻海將針對夏普的債務進行稽核審查。夏普社長高橋興三2月26日與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在深圳舉行會談,會談達成這一共識。

鴻海與夏普收購協議有效期延至下月(網絡資料圖)

2月25日,夏普召開臨時董事會,決定接受鴻海7000億日元的援助方案。據夏普公告,鴻海將斥資約4890億日元認購夏普定向增發的股票,認購完成後將成為夏普第一大股東,控股夏普66%。不過,25日傍晚,鴻海宣布“暫緩簽約”,因為2月24日收到夏普的一份關鍵文件,列出100項夏普的“或有負債”,總金額達3500億日元,鴻海需要時間評估。

2月26日下午,業內有消息稱,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已從日本飛到深圳,與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臺銘舉行會談。對於夏普突然提出3500億日元或有債務,郭臺銘非常生氣,兩人正商談解決的辦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夏普(中國)有關人士求證此事,對方稱暫時無法確認;而鴻海關聯公司富士康的有關人士對此也稱“不知道”。

26日晚,夏普(中國)有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澄清說,有報道稱由於夏普潛在的債務原因,鴻海將暫緩簽署最終合約,夏普的潛在債務(偶發債務)規模是3000億日元,這些報道不是基於夏普發表的內容。“本公司與鴻海精密工業之間通過確認本公司包含潛在風險在內的經營狀況等事項,正在向最終協議達成的方向進行協商。此外,關於偶發債務的情況,我司依據會計準則,在有價證券報告及季度財報等資料中進行了適當公開,不認為還有除此之外需要公開的信息。”

群智咨詢副總經理李亞琴認為,鴻海收購夏普的方向應該不會逆轉。夏普提醒鴻海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債務,因為夏普的太陽能業務是虧損的,郭臺銘計劃除太陽能業務外,保留夏普其它業務。如果關閉太陽能業務,員工安置需要費用,夏普把未來可能的債務風險列出來。

為了在與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競爭中勝出,今年1月底,鴻海大幅提高對夏普的援助方案,總援助金額達7000億日元。按原計劃,鴻海7000億日元援助方案的有效期至2月29日。目前,有效期再延1-2周,歷時四年的“鴻夏戀”能否修成正果要到3月才會有定論。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93

富士康407亿拿下夏普 郭台铭称会保留夏普品牌100年

http://www.xcf.cn/gdyw/201602/t20160225_767276.htm

 据《日经新闻》报道,夏普董事会接受了富士康规模为7000亿日元(约合407.4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提议 ,但并未透漏更多细节。

  三星、日本政府、富士康抢夺夏普的“砸钱”比赛,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2月25日,据《日经新闻》报道,夏普董事会接受了富士康规模为7000亿日元(约合407.4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提议 ,但并未透漏更多细节。

  富士康收购夏普的事情已经持续了几个月。2月4日,夏普已经接纳了富士康方面提出的超过6000亿日元(约合349.2亿元人民币)入股的收购方案,夏普未来也将被收入鸿海精密旗下。这家日本电子制造商打算在鸿海(也称富士康)的庇护下重组业务。协议的细节还未公布。

  2月5日,有知情人士表示,夏普CEO已向富士康做出个人承诺,将在2月29日前签订收购合同;富士康将于2月15日接待由10人组成的夏普团队,继续讨论收购事宜。

  根据最近的报道,如果夏普接受鸿海的重组计划,鸿海将会要求夏普与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合作。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他的公司将保留夏普品牌,不打算将夏普与其他公司合并。他称:“我们不想毁掉这家公司,会保留100年。与我们合作是明智决定。”

  同时郭台铭还表示,在收购后不会大规模改组管理层,40岁以下职员不会被裁员。2月5日郭台铭表示对29日前收购夏普有信心,这个日期是鸿海与夏普达成最终协议的最后期限。

  但在前两天,《日经新闻》报道称竞购夏普的除了富士康、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之外,还有三星电子。三星电子因素将会影响夏普最后的收购价格等,而富士康可能会让三星获得部分资产。

  去年12月份,三星电子曾与夏普方面表达了对夏普日本Sakai的液晶面板工厂十分感兴趣,希望能够在2016年初进行资产评估。据悉,这家工 厂主要生产电视机所用的液晶面板,而该工厂的股东包括夏普和鸿海集团,双方各自持有38%的股权。有消息称三星方面希望获得夏普持有的38%股权。

  《日经新闻》表示,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夏普高管表示,自从2013年以来,三星电子已经对于Sakai的资产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不过因为这家工厂属于鸿海集团和夏普共同所有,因此夏普无法单方面作出转让股权的决定。

  而富士康内部人士则表示,鸿海在完成夏普公司收购之后,可能将Sakai工厂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三星电子。

  此前报道称,鸿海与夏普双方交易谈判的最后截止期限是2月29日。但今日,共同社表示,夏普董事会已结束关于收购计划的讨论。

  在夏普接受富士康7000亿日元收购提议的消息放出后,夏普股价一度上涨5.8%,随后又逐渐回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37

鴻夏苦戀3千億賭局主客易位 郭台銘強勢查帳夏普

2016-03-03  TNM

如同愛情劇一般峰迴路轉,上週傳出修成正果的「鴻夏戀」,虧損累累的日本百年電子大廠夏普,在答應台灣兆元代工皇帝鴻海下聘併購後,竟突然提出自己還有一筆3,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038億元)的潛在負債,之前並未告知。這讓苦追4年、急於迎娶的鴻海總裁郭台銘十分氣憤,臨時決定婚事喊卡。

本刊調查,由於夏普希望趕在3月7日簽約,給了郭台銘拉高姿態的空間。過去主將親征的郭台銘現在冷處理,派出查帳部隊並由副總裁戴正吳等親信與夏普談判,修正原本下聘的多項條件,甚至重新議價。這場愛情長跑如何能抵終點,郭台銘是否會成為收購日本大商社的台灣第一人,備受關注。

上週五(二月二十六日)中午十二點,位於深圳的鴻海龍華廠,十多位西裝筆挺的日本人站在大廳焦急等待,「請問何時可以與郭董(郭台銘)見面?」出面接待的秘書向帶頭的日本主管說:「很抱歉,郭董有重要會議,請各位稍待。」半小時後,鴻海副總裁戴正吳才代表郭台銘出面招呼,邀請他們前往會議室。

這群日本人可不是普通客人,領頭那個戴著眼鏡、兩鬢花白的中年人,正是轟動業界的「鴻夏戀」主角,日本夏普社長高橋興三。

潛在負債 郭董怒

這場唱了四年的愛情追逐戲碼,在修成正果的最後一刻變調。就在夏普舉行臨時董事會,決定下嫁鴻海的前一天(二十四日)早上,一封表列高達一百項約三五○○億日圓的或有負債(潛在負債)的電子郵件,徹底惹火了郭台銘。這讓高橋興三在龍華廠內,坐了八小時的冷板凳,直到晚上八點,郭台銘才步出他的辦公室,見了高橋一面,接受夏普方面的道歉。

「雖然郭董第一時間沒見高橋,但以戴正吳為首的鴻海團隊,從中午就跟夏普主管們一路開會到晚上,釐清負債內容,雙方敲定由鴻海派出查核團隊,再度前往夏普總部進行徹底的查帳,最後郭董才答應見他。」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

高橋興三才見過郭台銘,夏普又透過日本媒體放話,指稱雙方敲定延至三月七日簽約。未料,過去一向「主動急娶」的鴻海,卻主動發聲明否認,直接打臉「趕著嫁」的夏普。

因為,雙方態勢已主客易位,鴻海掌握發球權,更何況郭台銘擔心夏普是不是還有更大的洞。「夏普最後才丟出來的東西(或有負債),讓郭董很擔心是否有隱藏的未爆彈,更擔心會有像東芝(Toshiba)、奧林巴斯(Olympus)一樣的假帳醜聞,要求重要主管都得去深入查核。」知情人士說。

寶地查核 再議約

二十七日中午,夏普團隊離開龍華廠,同時,郭台銘也派出富智康總裁池育陽等集團高階主管,與律師陳玲玉、財務顧問JPMorgan等數十位查帳團隊前往夏普總部,進行深度的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簡稱D D)。

「儘管夏普期望簽約日期定在三月七日前,但鴻海堅持,需待釐清相關債務疑點後,才會敲定後續的簽約時程。」鴻海主管說。

時間回到上周四(二十五日)中午,夏普董事會無異議通過答應下嫁鴻海,外界原以為唱了四年的鴻夏戀終於可以修正成果,沒想到,還沒見到敲鑼打鼓的花轎迎娶大禮,當天下午鴻海就主動宣布暫緩簽約,新郎拂袖落跑的情節,令人錯愕。

原來,前一天(二十四日)上午,夏普傳了一封電子郵件到郭台鉻辦公室,告知公司仍有高達三五00億日圓的或有負債(潛在負債)。在現場的鴻海主管們看到,電郵裡列出高達一百項的或有負債清單,無不臉色鐵青,紛紛大罵:「夏普真的是欺人太甚。」

一向作風霸氣的郭台銘,更是憤怒。原本一樁興高彩烈的喜事,這下變成潛在高負債,讓追了夏普四年的郭台銘大失面子。脹紅了臉,餘怒未消的他,轉頭就吩咐祕書:「明天飛日本的行程全部取消。」同時指派戴正吳聯繫律師與會計師,擬好暫緩簽約聲明,準備與夏普進行下一波談判。原本上周四計畫現身日本的郭台銘,反而出席中國的一場活動。

再續前緣要技術

郭台銘是在二0一二年規畫以每股五五0元日圓、合計六七0億日圓(新台幣一九七億元)取得夏普九.九%股權,不久夏普股價大跌,郭台銘欲重新訂價遭拒。去年八月,夏普因持續虧損,陷財務危機,釋放願意接受過半股權給鴻海,讓一度分手的鴻夏戀,有再續前緣的機會。

去年股東會上,郭台銘回應小股東「為何一直不放棄夏普」的提問,他說,台廠與日本互補大於競爭,與韓國則是purecompetition(純粹是競爭),而且是血淋淋的競爭。「有了夏普,我們在面板技術上,可與韓國的差距縮短。」

為了迎娶夏普,郭台銘不惜斥資七千億日圓(二0七六億元),今年初,日本官民基金革新產業機構(INCJ)還殺出半途搶親,從金援夏普三千億日圓一路加碼到一兆日圓,打算合併夏普與另一家面板廠日本顯示器公司(JDI),這讓一路苦追的郭台銘碰上半途殺出的小王。

農曆年前的二月五日,原本以為鴻夏戀會有結果的郭台鉻飛往日本,他脖子上披著鮮豔的黃色關公圍巾,信心滿滿的走進夏普總部,歷經六小時會談,他步出會場宣布二月底會與夏普簽署收購協議。沒想到,夏普無情打臉,強調只是將鴻海提案延長到二月二十九日,鴻海與INCJ仍處同一基礎上,一副「郎有情、妹無意」的高姿態。

小王殺出 抬高價

但本刊調查,INCJ從頭到尾都不打算真的要出資,只是協助夏普抬高身價。一位外資圈人士就向本刊透露:「INCJ的介入,讓郭董因此要多出二0%的溢價才能買下夏普。」

然郭台銘也清楚此事,一位他的親信透露:「INCJ喊出一兆日圓的金援案,大部分都是別人的錢,沒有一毛是自己出;反觀郭董不但先收購夏普債權銀行的二千億日圓的特別股,還提出尊重夏普經營自主權、維持營運一致性與員工就業、沿用夏普品牌及不讓技術外流等五個不變承諾,遠比INCJ有誠意。」

郭台銘寧願多出二成的溢價,還承諾五個不變,關鍵在於,四年前,郭台銘原訂在大阪夏普堺工廠舉行記者會宣布鴻夏戀結果,孰料雙方價格談不攏,郭台銘當天就飛回台北,留下台日上百名媒體在現場瞪眼的尷尬場面。

「上次破局,夏普一直對外放話,暗指鴻海買貴不認帳,讓郭董相當火大。這次談判過程,夏普仍不斷用誠信來指控鴻海,還加了INCJ攪局,感覺很不舒服,但郭董仍展現對夏普的最大誠意,就是要向日本人宣示,鴻海是個有誠信的公司,扭轉日本人對郭台銘的印象。」知情人士說。

未達業績 沒獎勵

天涯何處無芳草,對掌管去年營收破新台幣四兆元鴻海帝國的郭台銘而言,為何執意非娶營運績效不佳、多年來虧損累累的夏普不可?「郭台銘的鴻海就算做到全球代工龍頭、他被稱為代工皇帝,但依舊只是替人作嫁,更何況未來鴻海的成長動力,已經陷入瓶頸。」一位同業不諱言的說。

據調查,農曆年前,鴻海每年固定舉行動員大會上,照例親自聽各部門成果發表的郭台銘,聽完所有業務簡報後,竟然大發雷霆,因為有高達六成以上的部門營收或獲利未達標,這是自二00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慘的一次。

「郭董氣到當場發飆,怒斥你們交出這種成績單,還想要我發股票來獎勵你們,門都沒有。今年的股票都不要抽了!雖然,達標的部門最後還是有股票抽,但這也是郭董第一次說不抽股票。」一位參與的鴻海主管私下透露。

其實,鴻海帝國過去每年二、三成的高成長早已不復見,尤其鴻海的大客戶蘋果,這幾年來,也積極分散手中產品的訂單給更多供應商,除了原來就有的代工廠和碩(iPhone、Pad)、廣達(NB)以及英業達(iPad),現在又增加仁寶(iPad)以及緯創(iPhone)爭食大餅。「如何提供大客戶蘋果一條龍式服務,或者吃下更多零組件訂單,就成了郭董的當務之急,夏普手中擁有的尖端面板技術,不但與鴻海互補,也是蘋果十分需要的戰略物資。」一位資深產業分析師說。

可撓面板 吃蘋果

蘋果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iPhone7),傳言將用AM-OLED(可撓式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號稱更輕薄、省電,並具有可撓式的尖端面板技術,目前全世界有能力供應的廠商,僅有三星、LGD以及日本的JDI,但各家的生產良率都很差。

去年下半年,蘋果曾找上同樣擁有技術的友達,業界一度傳出,蘋果打算拿出三百億元給友達蓋OLED生產線,但遭婉拒,這讓郭台銘更篤定要搶下夏普的決心。

更何況,夏普本身擁有的高階面板產能,剛好與鴻海旗下的群創互補,除了提供大客戶蘋果之外,也能滿足目前已占全球近五成市占率的中國手機品牌,如小米、聯想與中興等業者對高階面板產能的需求。「有了蘋果、中國這兩大靠山,郭董才敢豪賭夏普這一局。」一位同業財務長分析。

除了面板外,郭台銘看重夏普的另一項就是品牌。夏普是舉世聞名的全球品牌,從白色家電、電視到手機都十分出名,在日本更是前三大品牌之一。「從十年前的主機板,到這兩年的手機到大電視,郭董個人投資品牌早就不是新鮮事,這次能吃下夏普,更可以大張旗鼓的,以夏普品牌征戰全世界,讓鴻海帝國從製造跨入品牌,對郭董的意義更為重大。」資深業者觀察。

福禍未定 大豪賭

拿下夏普對郭台銘有不得不的壓力,但合併後隨之而來的是能否「白頭到老」的台日企業融合問題。「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現在瞬間變成他門百年企業的老闆,老一輩的日籍員工能否接受,是郭董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新加坡管理大學應用管理系客座教授康榮寶說。

至於雙方眼前要解決的或有負債問題,康榮寶表示,或有負債往往是併購中成本最高的部分,當初明基併購西門子就是併購完才發現這個問題,最後虧了三百多億收場。日本人願意先告訴你三千五百億日圓的或有負債已經不錯了,問題是鴻海有沒有去好好查?而且雙方已經談了四年,哪有開完會才知道夏普有三千五百億的或有負債?「只要學過會計的都會覺得很離譜!」

不過,由於「現在夏普董事會已經通過接受鴻海提案,在沒有退路的情形下,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只好主動與鴻海溝通,雙方各退一步、也許各分攤一半就可以解決或有負債的問題。」

只是,鴻海手上現金六千億元,若以七千億日圓併購金額,加上三五00億日圓潛在負債,這樁高達三千億元的賭局,對鴻海集團是福是禍,是否步入李焜耀二00六年買西門子,最後損失三五0億元失敗收場,仍有待觀察。

撰文:曹以斌、陳仲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37

鴻夏完婚 成立急行軍改造夏普 郭台銘:賺錢成功率9成

2016-04-07 YT

上週六,愛情長跑四年的鴻夏戀(全球電子業代工龍頭鴻海入主日本百年電子品牌大廠夏普)終於在日本大阪成親。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帶著母親與妻女齊赴日本開記者會,面對三千五百億的或有負債,他似乎一點也不在意,對全球媒體霸氣喊出,「四年內要讓夏普虧轉盈」,更向本刊表示,「讓夏普賺錢的成功機率高達九成。」本刊調查,面對台日文化差異,本週一(四日)起,郭台銘將親自出馬與夏普管理階層開會,聽取夏普人的想法,接下來透過由台日雙方各半的委員會,共同擬訂轉虧為盈的計畫。「日方擅長的,郭董會多聽他們的,但鴻海專長的,就會讓鴻海主導。」擔任溝通橋樑的副總裁戴正吳說。

此外,郭台銘也指派戴正吳成立急行軍團隊,結合鴻海的製造實力,全力降低夏普的成本,同時全面挖掘先進技術,快速商品化,賣到全世界,讓夏普轉虧為盈的承諾,提早實現。

大阪,是日本第三大城,也是日本商人、笑星以及日式糕餅的故鄉。在古代,大阪是最國際化的商城;在現代,則是關西企業的大本營,孕育出夏普(SHARP)、松下(Panasonic)與三洋(SANYO)等國際級公司。上週,在日本擁有一○四年悠久歷史的夏普,被創立僅四十二年,來自台灣的鴻海收歸旗下,正式成為台資企業,創下台灣入主日本企業的先例。

上週六(二日)下午,位於大阪堺市的夏普堺工廠,擠進了來自日本、台灣、香港、中國等地高達五百位的媒體及分析師們,就是為了見證鴻夏戀的世紀大婚。「對日本人而言,這樁鴻夏聯姻,幾乎等同於古代的蒙古襲來(十三世紀蒙古入侵日本),以及近世的黑船來航(十九世紀美國以艦砲威逼日本打開國門)一樣重要。」一位到場的分析師形容。

郭台銘被媒體封為科技製造業成吉思汗,過去連蒙古帝國都沒法征服的東瀛島國,現在已成功登陸日本,「對於自認與歐美先進國家齊等,長期在亞洲各國間具有優越感的日本人來說,是很大的威脅。」資深同業觀察。

啟動改造 四年賺錢

婚禮的主婚人,就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簽約會場高掛著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與日本的太陽旗平起平坐。坐在郭台銘兩旁的,分別是夏普社長高橋興三,以及代表鴻海,同時也是這次鴻夏戀的主談人—副總裁戴正吳。在高橋興三與戴正吳正式簽約後,郭台銘緊握著兩人的雙手,這場談了四年多的戀愛,終於修成正果。

為了這場世紀大婚,六十六歲的郭台銘做足了功課,長達二十分鐘的英文獨白,他前一晚花了三小時反覆練習,就是要向全世界宣告,在這世界上,沒有他做不到的事;即使去年夏普慘虧一七○○億日圓(折合新台幣四二九億元),連續四年換了四任社長,但郭台銘心中早有一套振興百年老店的藍圖。

「夏普擁有百年的企業文化,包括創新的DNA、不斷精進開發的能力,如果加上鴻海高效率的生產能力,以及廣大的全球服務網路,絕對可以很快地讓夏普轉虧為盈。」面對著媒體不斷追問,何時能讓夏普賺錢,郭台銘大膽地說出四年內虧轉盈的目標。

他還說,自己砸上百億元投資夏普,絕對比任何一個人都想賺錢。「我有九成的信心,絕對在很快的時間,會讓夏普開始賺錢。」面對本刊的提問,郭台銘如此回答。

事實上,在娶進夏普的同時,整套改造計畫也開始啟動。 本刊調查,在決定入股的第一時間,郭台銘就吩咐鴻海各事業單位,要準備一套「急行軍計畫」,以協助夏普快速轉虧為盈。「從負責與夏普談判的首席大將戴桑(戴正吳)以降,包括富智康的池育陽、財務長黃秋蓮等高層全都納入改造團隊。」鴻海主管透露。

其中,負責手機研發製造的富智康,未來將擔任夏普手機以及白色家電的救援部隊。「目前富智康已經有多個團隊,開始研究夏普手機以及白色家電,協助他們Cost down(降低成本),設法擠出更多利潤。」

白色家電 龍頭地位

郭台銘對此深具信心,他觀察夏普就算賠錢到快倒閉,但在日本人心目中仍是很重要的品牌。在日本,夏普的白色家電,包括冰箱、冷氣、空氣清淨機、電鍋、水波爐等等,都是市占率龍頭,有些更高達五成。「夏普有很多創意、技術都藏在公司裡頭,我今天隨便拿一點給媒體看,也不過是夏普擁有技術的百分之一。」郭台銘抬出夏普最受歡迎的捕蚊空氣清淨機、抹茶機、電器無水鍋介紹,強調未來鴻海將與夏普加強研發和技術垂直整合,合作提供人類更清潔的食物、水與空氣。「我算過,夏普有上百種技術,我們要想辦法幫忙商品化,快速銷售到全世界去,利用鴻海的大量生產,讓夏普外包給我們,做出又好又便宜的東西。」

郭台銘指著可以保留食物原味煮菜用的電器無水鍋說,像這種商品,如果一個市價要五萬多日圓,以後給鴻海做,只要賣九千日圓。「未來二〇二〇年東京奧運,預計有四千萬個外國觀光客來,屆時一人帶一個,你說夏普怎麼可能不賺錢?」

雖然郭台銘一直強調,鴻海有錢、有製造能力與全球服務據點,可以幫助夏普重振品牌聲威,但導致夏普嚴重虧損的,除了面板事業外,還有太陽能事業。「雖然郭董對於節能事業也相當有興趣,如何下重手整頓,又不傷夏普人的心,將是一大挑戰。」資深分析師說。

擁有全球領先液晶面板以及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夏普,因為長期的高層內鬥,加上決策錯誤,砸大錢蓋十代面板廠,並在太陽能簽長約購料,但面板和太陽能兩大產業市況下如預期,導致鉅額投資無法回收陷入財務危機。

鴻夏戀曲 波折不斷

四年前,鴻海就規畫以每股五五〇元日圓、合計六七〇億日圓取得夏普九.九%股權,但夏普旋即股價大跌,郭台銘重新訂價不成而破局。

這次,郭台銘一度因為夏普在簽約前夕,突然提出的上百項高達三千五百億元的或有負債而震怒,打消娶回夏普的念頭:但想到四年前的破局,夏普一直對外放話,暗指鴻海買貴不認帳,郭台銘不願再背負不誠信的包袱,「既然頭都已經洗下去了,如何再爭取對鴻海最有利的籌碼,就成了郭董心中最大的企圖。」知情人士說。

而且,「老闆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讓日本人打從心底認同台灣的實力,這也是他四年來,始終對夏普不離不棄的關鍵。」郭台銘身邊的人士透露。

加上吃下夏普,就是台灣人吃下日本人百年老店的第一人,一旦成功地用鴻海模式讓夏普改造成功,也意味著郭台銘將在日本成為經營之神。

不過,就算郭台銘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可以讓夏普賺錢,那不足一成的未知數,仍可能讓夏普成為鴻海的拖油瓶。「防火牆早就做好了。」一位資深同業觀察。從郭台銘一直強調,對夏普並非併購,而是投資,加上鴻海不會把夏普列入合併營收的做法,就已經很清楚,「在夏普沒有擺脫虧損前,仍與鴻海是兩家獨立公司,夏普的虧損數字,絕不會影響到鴻海的財報。」資深同業對本刊分析。

收買人心 買舊總部

就算未來雙方仳離,郭台銘在與夏普簽訂的條款中,也特別標註優先以市價承購夏普面板事業的權利。「這剛好與郭台銘一直強調,看重夏普的面板技術不謀而合。畢竟郭董在面板上千億的投資,沒有夏普面板先進技術的加入,他的面板霸業,始終缺了那麼一塊拼圖。」分析師說。

令投資人關心的是,鴻夏戀並非台企併購國際企業的首例,早在十年前,郭台銘面板事業最大敵手之一的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就曾以小搏大,吃下德國西門子的手機部門,以此建立國際品牌地位。不料台德管理文化的巨大鴻溝,雙方研發團隊無法順利合作,西門子拖累集團大虧三百五十多億元,只好斷尾求生,失敗告終。

如何不蹈覆轍,郭台銘首先放低姿態,收買人心,他不斷強調,絕對會尊重百年夏普的精神,「我也會向夏普這個百年企業學習,畢竟鴻海只是個四十二年的公司,我要邀請夏普的員工一起邁向下一個百年。」同時,戴正吳也宣布要花千億日圓買回夏普已出售的總部大樓,除了將改建變成夏普未來科技的展示中心之外,還準備在其中蓋一個創辦人早川德次紀念館。提出這項構想的,正是郭台銘,「郭董就是要讓日本人相信他的誠意。」長年跟著郭台銘的戴正吳透露。

最大挑戰 文化磨合

不只如此,為取得日本人認同,一年多前,日本N H K還幫郭董拍一部紀錄片《亞洲黑衣人行動了》,把以代工為主的鴻海,形容成日本歌舞伎表演中身穿黑衣的工作人員,如今郭台銘已不甘隱身幕後,決定走到台前粉墨登場。

郭台銘不僅大幅開放鴻海

最高戰情中心供拍攝,甚至讓N H K到家裡拍攝他與小孩們學習日文的居家片段。

這次簽約,郭台銘特別帶著母親初永真與妻子曾馨瑩,以及三個寶貝兒女一起到日本,郭董親自推著母親出機場,並在夏普廠區外的神社參拜,透過日本媒體放送他溫暖的一面。

大阪市區夏普總部門外的大理石上,刻著「誠意與創意」兩大企業口號,郭台銘展現十足誠意,正是為了換取夏普人的創意,尤其是面板技術。

孤注一擲 面板霸主

郭台銘說:「很多人把韓國的O L E D面板技術捧得跟神一樣,我認為夏普擁有的I G Z O (氧化銦鎵硒)面板技術絕對比0 L E D更好。」郭台銘強調,過去IGZO未被發揚光大,是因夏普沒錢投資擴產,現在鴻海將大舉投入資金,未來IG Z O 技術會比O L E D更有競爭力、更省電、又不會老化色衰,他更戲稱:「0 L E D就是,喔~累呀!」

在市場傳言郭台銘的大客

戶蘋果,即將在下一代iPhone改用O L E D面板,甚至大舉向三星採購的敏感時刻,郭台鉻大聲疾呼IGZO的好處,向大客戶喊話的意味十足。

多年來,郭台銘在面板事業砸上千億元,從設立群創到合併奇美電以及統寶,加上後來成立的中小尺寸面板廠,這次入主夏普,他更想一圓自己的全球面板霸主夢。

「我個人投資面板幾千億日圓,是全球唯一拿自己口袋的錢去投資面板,我是單打獨鬥不靠國家。」郭台銘豪氣地說。「如果扣除0 L E D面板,現在夏普加上群創以及鴻海的面板產能,應該已經是全球龍頭了吧。」目前鴻海年營收超過新台幣四兆元,夏普年營收也有新台幣七干多億元,鴻海光是一年承接來自夏普品牌代工訂單,可能就有數千億元。郭台銘不諱言,鴻海目前有六萬個機構件工程師,他準備調六千個來幫助夏普,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加速產品開發。

「只不過,夏普長期以來,上層放手讓設計人員自主開發、創新的自由,會下會受限於鴻海強調效率與紀律的文化給扼殺,未來值得觀察。」一位資深分析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51

郭台銘:台灣正在轉型,我們正好給大家做典範! 台日製造黃金交叉

2016-04-11  TCW

你未來要解雇多少員工?

你多久可以轉虧為盈?

日媒最好奇……你以後如何與夏普的管理階層及員工合作?

台日新時代來臨!

歷史一刻》郭台銘大阪簽約24小時現場歷經超過一千四百天,《商業周刊》以四期封面,長期且深入追蹤、記錄鴻夏戀的每個關鍵時刻。

台灣製造業龍頭鴻海,入主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日本家電品牌大廠夏普後,更揭示著台灣製造業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日本強於技術與品牌,與台灣擅長的效率和彈性,形成完美互補的黃金交叉合作機會。

這是第一次,台灣製造業有機會為這完美的互補樹立典範,為脫離代工宿命的台灣開啟一條提升附加價值的新路,也是窮途末路的日本品牌大廠,重現往日榮光的新希望。

這堪稱是郭台銘創業四十二年來,最緊張又興奮的一天。

四月二日櫻花滿開之日,大阪堺市,川流不息的車潮劃破了週末的寧靜,鴻海、夏普合併記者會在此舉辦。午時未到,五百多位記者在大門外排隊等待。

苦追夏普五年,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卻因為「或有負債」問題,在簽約前夕臨時喊卡。到三月三十日,郭董順利砍價一千億日圓,甚至原本承諾不裁員等四大條件,全部取消,最後成交價每股八十八日圓,相較於一開始的五百五十日圓,等於以兩折成交,郭董獲得空前的勝利。

只是,為何一樁原本外界以為是歹戲拖棚的台日合作案,最後竟會戲劇化的大逆轉?

一封信逆轉局勢!

夏普財務部少壯派為了自保,主動寄信郭董「投案」……一封來自夏普內部的郵件,逆轉鴻夏戀局勢。

時間拉回到二月二十五日早上八點半,郭台銘在土城鴻海總部召開緊急會議,因為一封來自夏普財務部神秘人士的信件,跳過了談判小組,直接寄到了郭台銘個人電子郵件信箱。裡頭的訊息,揭露了夏普未對鴻海揭露的三干五百億日圓的「或有負債」。

人當時在大阪的高橋興三(夏普社長),毫不知情夏普財務部門有人背叛他,還老神在在準備在隔天召開董事會,通過鴻海七千億日圓投資案,甚至,當天已把鴻海集團為夏普大股東的說明文字,列在官方網站。

「逗信是夏普財務部少壯派人士寄來的,因為他們怕郭董入主後才得知或有負債,他們會吃上官司,」一位鴻夏戀談判團隊人士透露。

這件事情,讓土城總部炸了開來。只是,追求夏普急切的郭台銘,當下原本想不顧一切的吃下或有負債,但在內部討論後,才發現了高橋這項小動作,而決定冷處理。

鴻海對外放出「或有負債這項消息,並藉此宣布延後簽約,更沒料到郭董的對手——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宣布解散,讓情勢大逆轉,逼著高橋主動上門求見。但他只見到對口單位的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郭董則故意以有要事為由,鴻夏戀談判五年,第一次讓夏普社長足足等了八小時之久。

鴻海派出一百人的查帳團隊,加上夏普財務部少壯派的「神秘內應」,查明了夏普的或有負債,大多集中在中國通路商的退佣費用,高橋這項隱藏財務的不友善舉動,讓氣勢倒向了鴻海這方。

「老大(郭台銘)要

全S公司重要幹部禮拜天

飛來台灣,開三天會做簡報,再做決定是否要買!」查帳的第一週,鴻夏戀談判小組成員都收到這則訊息。

三月十四日,高橋等人果然乖乖出現在台灣,被大批媒體拍到坐計程車來到鴻海土城總部的畫面。

在這三天會議裡,已

經沒有退路的夏普被迫

接受了鴻海出價條件,

三千八百九十億日圓的

價格不叫「砍」,其實這就是鴻海一開始的出價,我們只是把談判價格拉回原點,」一位談判人士透露。(編按:最後是以三千八百八十八億日圓成交)主掌夏普財務大權的副社長大西徹夫,負起財務提供不確實的政治責任,在三月三十一日正式退休,是第一個下台的夏普高階主管,郭董在這三天的會議裡,已經確認成為夏普的新老闆。

簽約選在堺工廠!

夏普死守技術的象徵,先一步賣郭董,不到兩年虧轉盈郭董把鴻夏戀簽約記者會地點,選在堺工廠,而非市區飯店,因為這裡是郭台銘向日本證實自己實力之地。

這裡,曾經是夏普的驕傲。夏普花了超過四十年時間,窮究一切可能,鑽研出領先世界的面板技術,建立世上唯一的十代面板廠,卻也是讓夏普成為日本八大電機集團裡的「末代武士」 。

好萊塢電影《末代武士》描寫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一群反對西化運動的保守派日本武士,為了武士道精神,郭台銘致辭完後,走回座位時忍不住高舉右手,仿佛宣告台灣企業勝利的歷史性的一刻。

不屑使用西方火槍而躲在深山中。這電影中描述的保守派日本武士們,就像是夏普如今的縮影。

對台灣消費者來說,日本製家電就是品質代名詞,但在金融海嘯後,日本八大電機集團包括案尼(Sony)、夏普、東芝(TOshlba)、松下(panasonic) 、日立(Hiachi)、富士通(Fujitsu)等,卻淪落至「虧損比賽」,財報虧損金額一個比一個慘。

任職日立製作所十六年,著有《失去的製造業》一書的作者湯之上隆,探討日本製造業的敗因指出,「日本在高品質製造技術處於優勢,低成本製造技術處於劣勢;日本電器製造商一直吹毛求疵,過度追求消費者戚覺無所謂的畫質,從而在成本競爭上敗下來。」面板,正是害慘日本八大電機集團的一項關鍵產品。追求技術至上的日本企業,就像是日本武士追求極致的武士刀法,卻無視外在環境的變化。

一九八〇年代時,夏普、松下、索尼和富士通等電子大廠都投入液晶技術,但隨著韓國崛起及台灣加入,面板從高技術發展進入成本競賽。經過二十年的技術競爭,日本業者不堪虧損陸續退出面板戰場,只剩下夏普憑一家企業之力,仍在跟有韓國政府撐腰的三星競爭大世代面板廠。

湯之上隆指出,技術至上的思維讓日本傾向「買掉生產出的東西」,而不是如三星「生產出能賣掉的東西」。

追求技術至上的夏普,不知不覺的成了日本八大電機集團中,最後一個仍躲在深山裡的末代武士,當其他業者已看清現實、放棄面板自製,夏普高層仍不斷說服自己,液晶將成為主流,堅持在日本建廠自製,絕不與外界合作,忽略了外在環境的變化,西洋火槍已然來到了大門口。

帶著西洋火槍進攻日本的不是別人,正是以市場化速度快、低價著稱的郭台銘。

郭台銘在二〇〇三年自掏腰包成立群創、投入面板,從沒有任何一項面板專利開始玩起,十二年過去,鴻海集團的面板產能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代工的液晶電視一年有一千二百五十萬台,是面板技術龍頭夏普一年銷售電視的約兩倍。

為美國企業代工起家的郭台銘,率領的一百五十萬鴻海大軍,就像是訓練有素的西洋火槍部隊,他用機關槍打敗了日本武士刀,年虧新台幣二十億元的堺工廠在他手上,不到兩年轉虧為盈。

他的戰法,就是快與狠。郭台銘入股堺工廠後,用InFOGUS品牌打流血戰,把六十吋電視售價壓低於新台幣四萬元的破盤價,幾乎是市價的五折,不到兩年就把堺工廠轉虧為盈。

連兩天兩起日企收購!

鴻海吃夏普、美的吞東芝,買家皆「效率至上」,代工起家二〇二一年五月,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應《商業周刊》之邀來台的一場餐會上,郭台銘也前來與會。兩人並肩而坐分享經商的心得,也談及液晶電視產業攜手合作的可能性。

就在鴻海集團三月三十一日宣布將買下夏普六六%股權的前一天,何享健的美的集團也宣布將買下東芝家電事業部門八〇%股權。

美的集團從一個「電鍋」起家,其成功之道同樣也是「快、狠、準」,從小家電起家,一路併到大家電,成為年營收近新台幣七干億元的中國第二大家電集團。

一天內二起日本電機大廠的投資收購案,總金額合計超過四千四百億日圓,買家卻是從代工起家,而非技術高超的鴻海集團與美的集團,正代表了精工武士刀被快槍打敗的結局。

記者會變產品造勢會!

郭嘆夏普「沒法商品化」,而這個弱點,正是台灣強項四月二日鴻夏戀記者會倒數三小時,郭台銘率領眾多鴻海主管進入會場,進行記者會彩排。他的英文講稿一直到這天凌晨三點都還在調整,因為郭董準備把這一天的國際記者會,營造成「夏普產品」全球造勢大會。

在合併記者會上,他「置入」了各種夏普的產品。記者會場上左邊,擺著夏普最新有8K畫質的電視,郭台銘還下令跟索尼商借可以拍攝8K畫質的攝影機,做了全球第一場8K畫質電視即時轉播,讓全世界看見夏普的技術。

「我們算過他有上百種好技術,但是他們(指夏普)沒法商品化,」郭董點出夏普的困境,也暗示了鴻海的擅長:商品化與量產。

資策會所長詹文男認為,他們的不足正是台灣企業的擅長:經營B 2 B(企業客戶)生意,產品商品化的速度快,正好彌補夏普商品化能力弱的缺點。

沒做過電器的郭台銘,化身為產品推銷員,花了一小時的時間侃侃而談夏普的電器潛力。他從夏普的抹茶機,不只可賣機器,還可賣抹茶賺材料錢;然後,建議夏普把「吸」蚊子的空氣清淨機,改用夏普原本就有的「雷射」直接打蚊子;他更說,夏普的IGZO技術可以做在透明的玻璃上,這樣可以把面板當窗簾,平時打上色彩,一般的時候就透明當窗戶。

郭董只要看到商品,腦子裡就商機不斷的特質,正是只追求技術的夏普,所缺乏的領導人特質。

新經濟分工模式誕生!

有助台升級、日品牌再起,下一個鴻夏戀,大門已開鴻海與夏普的合作,不只是兩家公司的合併,更是台灣與日本企業互補能力的黃金交叉,結合日本技術與台灣的製造彈性效率,誕生出新的世界經濟分工模式。詹文男認為,鴻海開啟了電子業與日本合作的空間與想像。

《經濟學人》並以「台灣

2.〇」為文指出,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製造業受害最深,急思轉型。

鴻海入主夏普撬開了日

本與台灣企業合作的一扇

門,這是日本品牌從底部4年前一場餐會,郭台銘與中國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左)首次碰面合照,沒想到今年兩人就分別收購夏普、東芝家電部門。

爬起,擴張全球市占的好機會,同時是台灣製造業轉型升級,擺脫紅色供應鏈新途徑。

彈性、適應力都不如其他亞洲國家的日本企業,將因為中國與韓國企業的速度與低價戰,必須得跟台灣合作,否則同樣得面臨被拍賣窘境,鴻夏聯盟,也是日本企業借用外力改革,跨入國際市場的變革契機。

會後,《商業周刊》記者趨前詢問:「您是第一個人主日本上市大企業的台灣公司,也會是最後一個嗎?」他笑著搖搖頭說:「不會,但是這不容易,要花時間。」郭台銘很有信心的對《商業周刊》記者說:「台灣正在轉型,我們正好給大家做轉型的典範。日本人只要給他對的方向、資金、全球行銷能力協助、大量製造降低成本,很快就會轉虧為盈,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他要離去前加了一句:「我們投資這麼多錢,

我比任何人都著急!」

快與慢,商品化與技術力,鴻海與日本末代武士夏普的歷史性結合,正是台灣製造業與日本製造業出現黃金交叉,進行合作的開始。

登上日本頭條

日媒對鴻夏戀關注度超過台灣總統大選,《日本經濟新聞》頭版標題「夏普重建最短兩年」,《讀賣新聞》頭版標題「鴻海夏普合併簽約,郭會長:短時間轉虧為盈」。

撰文者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46

郭台銘加速吃蘋果 還有一道「人」關 權威分析師楊應超 拆解新鴻海動向

2016-05-09  TWM

前巴克萊資本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分析iPhone成本, 鴻海在組裝、機殼上,最多拿到四十美元; 而一片面板,卻有五十美元,郭台銘會不賺嗎?

二○一二年我就說,如果鴻海真的把夏普吃下來,那將是鴻海史上最佳購併案,四年後,郭董美夢成真,堪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現代武松(郭台銘屬虎)』!」被喻為「最懂鴻海外資分析師」的前巴克萊資本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說。

巴克萊證券因結束亞洲證券業務,而在四月撤離台灣,旗下分析師也被要求暫時不得對外發言,但在四月二十一日禁口令一結束,楊應超就馬上飛回台灣展開產業尋訪之旅,並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這段期間他對全球及台灣科技業的觀察與展望。

畢竟是「最懂鴻海的外資分析師」,話題就從鴻夏戀開始。楊應超不疾不徐地從電腦包拿出最新款的iPad Air,隨即打開「iPhone關鍵零組件價格表」檔案,非常嚴肅地說:「你知道嗎?五.五吋iPhone 6s Plus的BOM(元件)成本約為二六○美元,而面板就要五十美元,占了近二○%比重。」

布局未來營收成長

以夏普技術 吃面板訂單

的確,對鴻海來說,辛辛苦苦衝高良率,每支iPhone 6s Plus的組裝費用也才賺十五美元,即使加上機殼等關鍵零組件,最多也才拿四十美元,但一片面板就輕輕鬆鬆五十美元進袋,「你要是郭台銘,若有機會搶iPhone面板訂單,你要不要拚?當然要!這就是他想盡辦法要購併夏普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夏普的IGZO技術,有機會讓鴻海取得OLED iPhone的面板訂單,這個訂單一旦吃下,等於鴻海來自蘋果的營收可以直接增加將近一倍。」楊應超說。

至於鴻海非夏普不買的另一原因,在於OLED iPhone技術將是一大突破。

楊應超表示,iPhone經過那麼多世代發展,該突破的技術大致上都差不多了,今年也許雙照相鏡頭會是亮點,但對整體出貨不見得有太大幫助,唯一還有進步空間的就是「電池壽命」,尤其現在是使用者透過手機大量觀賞影片的時代,但電池和其他零組件不一樣,要延長電池壽命,除了讓電池體積變大外,就只能讓智慧型手機螢幕變得更「省電」,而OLED面板技術剛好可以做到這一點。

「關於OLED,夏普是有技術潛力,但執行力並不好,鴻海入駐後,除了讓OLED技術盡快上軌道外,還可以替這項技術找到出海口,因為夏普技術再好,找不到產品可以應用也沒轍,品牌廠商雖然可以決定用哪家零組件,但組裝廠商可以有很大的影響力,鴻海在這一塊擁有很大的優勢。」楊應超解釋。

「可以想見,收購夏普塵埃落定後,郭台銘的心情是非常愉悅的。」楊應超回想,二○一二年鴻海公告將入股夏普當下,他正在新加坡拜訪國際機構投資人,郭台銘當下從大阪打了三通電話找他,直到第三通才接上話。

減緩夏普虧損情況

由日本人治理 並迅速裁員「當時,郭台銘難掩興奮的心情,非常清楚點出入股夏普的三項主要目的:一、供貨面板給客戶;二、可以讓夏普的『白色家電』品牌更為響亮,也可以給鴻海代工的機會;三、聯日抗韓,一起抵抗主要競爭對手三星。」楊應超表示,尤其是講到面板這一塊,可以感覺得出郭台銘的滿腔熱情,由此來看,在成功入主夏普之後,面板幾可確定將是未來支撐鴻海集團事業版圖的最重要骨幹。

不過,收購夏普後,楊應超認為郭台銘的挑戰才要開始:「夏普今年預估還要虧損一千七百億日圓,大家想到第一件事就是削減成本,但日本文化哪是隨便可以讓人走路的?因此,我覺得方法有二。

一是以日本人管日本人,而非由外界原先預期的日本通戴正吳(鴻海集團副總裁)出馬;其次,若逼不得已得裁員,速度必須要快,長痛不如短痛,公司最怕謠言滿天飛,這只會讓人才流失得更快。」簡單地說,人事安排能否「以日治日」、是否可以快速敲定裁員計畫,這就是楊應超認為評估鴻海購併夏普後續效益的兩個短期指標。

事實上,夏普日前已證實正在討論規模千人的裁員計畫;另一方面,夏普高階主管的向心力,其實也不無鬆動可能,原因在於「後有退路」。

被喻為「日本郭台銘」的精密馬達製造廠、日本電產創辦人永守重信,過去兩年積極招攬被夏普裁撤的高階人力,已雇用百位來自夏普的員工,今年三月下台的夏普前副社長大西徹夫,五月起就將擔任日本電產顧問。此外,永守重信更在四月二十五日表示:「如果可以,我希望雇用三百位左右(夏普)員工。」郭台銘如何在削減成本的同時維持團隊戰力,是個考驗。

鴻海長期觀察指標

管理須調整 權力適度下放除了盡速讓夏普轉虧為盈外,楊應超認為,這樁重大購併案衍生的另一問題,是鴻海集團的「接班大計」。「隨著鴻海集團版圖越來越大,如何讓權力適度下放是很重要的,郭台銘曾說欣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所設立的七人決策小組,我認為這對鴻海集團來說也是可行的方法,畢竟過去二十年,台灣科技業很少看到五十歲以下青壯派接班的成功例子。」楊應超說。

換言之,楊應超認為,在購併夏普、集團版圖瞬間擴大後,鴻海的管理結構能否因應調整,將是值得留意的長期指標。

延續鴻海收購夏普的話題,楊應超也直指台灣其他硬體製造公司同樣必須面臨「轉型」壓力,尤其是與蘋果沾上邊的,由於蘋果已PC化、高速成長不再,對零組件出身的蘋果執行長庫克來說,「增加供應鏈合作夥伴、壓低零組件廠商獲利」是必然結果,這對毛利率原本就已「毛三到四(意指毛利率極低)」的科技硬體製造公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非常樂意看到宏達電能在虛擬實境(VR)領域有所突破,但產品做出來,下一步該如何維持領先地位?智慧型手機業務由盛轉衰的殷鑑不遠。」楊應超拋出這個問題。

他指出,為了切入虛擬實境領域,臉書砸下二十億美元收購Oculus VR,之後又與三星合作,最近更把微軟拉進陣營,「光看這群股東陣容,就知道資源有限、形單影隻的宏達電會在VR領域遇到多大的挑戰了。」「鴻海收購夏普,除了集團版圖戰略意義外,何嘗不是苦思轉型下的必然結果呢?」楊應超語重心長地說。

撰文 / 顏喻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23

庫克和郭臺銘都去了印度 它會取代“中國制造”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617.html

印度人喜歡稱自己的國家為“IncredibleIndia”,尋求人生真諦的旅途中總少不了這一站。但如今,印度的標簽中也許很快就要加上一個“MadeinIndia”了。無論是全球電子消費品代工巨頭富士康,還是多次登頂全球市值榜的蘋果近日都顯示出了對印度的濃厚興趣。

圖為蘋果CEO庫克會見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上周六,蘋果CEO蒂姆·庫克在新德里會見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並表示正在認真地考慮“將iPhone生產搬到印度的事情”。此前的幾天,庫克剛剛在中國出席了一場有關AppleStore的開發者論壇,還爬了長城,但在印度,他把更多的時間留在了“商務洽談”上。一個值得關註的背景是,在全球智能手機放緩的大趨勢下,蘋果今年一季度在印度的銷售額猛增56%。

比起蘋果,全球代工企業富士康似乎表現得更加積極。從去年開始,十幾家制造工廠、200億美元的投資、對再生能源與電商等行業的介入,這家制造業的巨頭對印度的野心顯然不僅僅是一兩個項目。

印度市場潛力不可鬥量。“印度是一個非常大的潛在市場,中印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但目前兩國貿易額只有700億美元,相對於我們這麽大的市場、這麽大的國家、這麽多的人口,這個貿易額還很小。”在一次國際經貿合作論壇中,中國駐孟買副總領事嚴華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隨著中國制造產能過剩現象加劇、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變化,制造企業的“赴印”遷徙似乎已經不可避免。從去年手機廠商集體在印度設立工廠,到如今蘋果產業鏈上下聯動到訪印度,“下一個世界工廠”似乎已經漸成雛形。不過,問題來了,它會取代“中國制造”嗎?

“將生產線搬到印度”

圖為庫克的印度之行

庫克的印度之行仍在繼續,並且漸入佳境。

當地時間上周五庫克接受了印度電視媒體NDTV的專訪。在40分鐘的訪談中,庫克展現了開發印度市場的野心並詳細談及了針對該市場的重要舉措,包括考慮將該公司的“全部”生產線搬至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一季度蘋果一共銷售了5120萬部手機,目前仍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單一手機品牌廠商。而負責生產蘋果手機的主要代工廠富士康目前的生產線集中在中國的深圳以及河南等地,涉及生產線工人在幾十萬人以上。如果庫克對於搬離生產線是“認真”考慮過的,這將對中國工廠的產能產生不小的影響。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希望其數量龐大的廉價勞工能使該國成為繼中國之後世界下一個制造業發動機,但印度的雄心壯誌受制於糟糕的基礎設施和複雜的勞動法規。不過,隨著納倫德拉·莫迪的上臺,印度的整體制造環境正在得到改善。在此前的選戰中,莫迪承諾要為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1000萬到1200萬印度人創造就業崗位,而制造業則成為了拉動就業的首駕馬車。

據悉,在會談中,庫克向莫迪闡述了蘋果公司在印度的未來規劃,他表示將在印度班加羅爾建立全新的iOS應用設計與開發加速器及在海德拉巴啟動地圖研發中心。而莫迪則希望科技巨頭蘋果能為“數字印度”項目添磚加瓦。“數字印度”是莫迪政府眼下最為關鍵的項目,目的是帶領印度轉型成為數字推動型社會以及知識經濟體。

事實上,早在去年,富士康就表態支持“印度制造”,該公司稱看到了在印度打造中國式工廠設施的“巨大潛力”。而在記者多次聯系中,富士康全球發言人均表示正在印度與當地政府洽談有關制造工廠的合作事宜。

“集團將在包括安德拉邦、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等在內的5個邦興建首批生產工廠,並在未來5年內將設廠地點擴展至印度其他邦。集團還計劃在德里、孟買、班加羅爾和海德拉巴等城市打造數據中心和產業孵化基地。此外,富士康還將投資印度互聯網創業公司、小型企業,以及本土手機制造商。”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如是說。

在規劃中,富士康將在2020年,在印度國內興建10家至12家生產工廠,並創造至少100萬個就業機會。

而在近期,見諸印度當地媒體的消息則是富士康拿到了馬哈拉施特拉邦的1200英畝土地,這意味著一年半後,富士康將很有可能在該地區生產蘋果手機。

下一個世界工廠?

將中國的工業能力輸到海外,目前來看已經是大勢所趨。

以手機廠商為例,不少品牌廠商已經開始在印度設立工廠以及招聘員工。

“我們決定在印度投資建廠,地點在德里附近。”金立手機總裁盧偉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是說。

而根據此前的信息,vivo也已與印度政府進行交涉,並獲得批準。內部人士透露在未來的3或4年內,vivo將可能在印度的吉爾岡市開設工廠。而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華為對印度市場正在醞釀新的計劃,不排除在印度建工廠。

而除了手機廠商,更多的電子信息科技公司已經提前一步進駐印度。

哈里亞納邦位於印度西北部,除了傳統的農業和工業外,電子信息產業正在該地區崛起,例如,三星、IBM、通用電氣、塔塔在該邦的第一大城市古爾岡(Gurgaon)等主要城市都設立了分支。

中國企業中,中興就智慧城市的建設計劃已與哈里亞納邦達成投資意向,數據服務商浪潮集團也計劃投入1億美元在該邦建立分支。

不過,在記者的走訪中發現,由於國內生產線較為完善,以貿易進口方式對於國產手機廠商進入印度市場也許更為適合。一般快的話,從下單到印度倉庫的入庫,訂單周轉周期在8天左右,從中國香港轉運非常便捷。

對於成本上中印兩國的對比,印度當地的一名中國手機代理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很多廠商加大對印度的工廠投資緣於印度不斷調整的進口關稅。“每個邦(國家)的稅收也有所調整,這直接影響了手機以及周邊如芯片的利潤。”有消息稱,從去年3月起,印度政府為鼓勵國內產業生產的在地化,將移動設備的進口稅率由原本的6%大幅調高至12.5%,而記者從當地了解的數據則是從2%升至14%。

“相比之下,選擇印度本土制造,或者和當地代工廠合作,從稅收角度來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國產手機廠商對記者說。

但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則認為在當地建工業基地,有利於進入當地市場以及發達國家市場。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發達國家從巴西、印度進口的關稅,低於從中國進口的關稅,所以海外基地還有助於品牌廠商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龍象之爭

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去年四季度,中國GDP增長6.8%。印度已經領先中國0.5個百分點。而去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這也是1990年以來中國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

在制造環節,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壓力。

此前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出具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國。該報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經濟體,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制造成本指數是96,也就是說,同樣一件產品,在美國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麽在中國則需要0.96美元,可見雙方的差距已經極大地縮小了。

該報告認為,中國的制造業面臨很大壓力。10年前,中國的制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卻水漲船高。原因有三:一是因為中國工人的薪資提高了,中國從2004年的4.35美元時薪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漲幅達187%。二是匯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中國的電力消耗,從2004年的7美元/千瓦時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千瓦時,而天然氣成本則從5.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升到13.7美元,漲幅138%。

除此之外,也許“瘋漲”的還有地皮價格。在創新之都深圳,今年3月的新房成交均價高達49989元/平方米,環比上升3.9%,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3.7%,同比上漲62.5%,同比漲幅連續第16個月居於全國首位。對於電子企業紮堆的深圳來說,這並不是什麽好消息。

而相較之下,印度的人力成本更低,而這也催生出了“更具成本優勢”的產品。此前,為了搶占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印度本土手機廠商高調推出了一款實際售價只要24元人民幣的超低價智能手機,消息一出引發各界關註。

對於中國與印度的比較,來自印度並以新興市場發展作為研究方向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帕利普·克里士納(PalepuKrishna)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頗為中肯地說:“現在很多人關心印度經濟增速是否超過中國,但我認為有一定的欺騙性,因為印度本身的基數比中國低很多,所以仍存在較大差距。當然,印度的吸引力也在於,如果你現在來到印度,可以經歷像中國過去20年那樣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

但也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國手機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印度目前並沒有成熟的產業集群,對於建廠來說,在短期的周邊成本消耗會比較大。“此外,雖然制造成本會較中國低一些,但是從效率和質量角度看,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短期內中國制造仍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該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76

再喊股價衝200 郭台銘的三個大夢 一場股東會 看鴻海的野心與難題

2016-07-04  TWM

六個多小時的股東會,郭台銘透露,想做好人生第二次創業, 他再次宣告不退休,65歲郭台銘,如今有了新的三個大夢。

從昔日的代工霸主到如今經營夏普品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年在股東會上情緒澎湃,鴻海集團成功入主夏普,締造歷史新頁,二十二日上午,股東會一登場就吸引逾六百名股東湧入,現場座無虛席,郭台銘一上台就笑問:「過去一年,各位股東滿意吧?」小股東齊聲高喊:「滿意!」這場股東會自上午九時進行至下午三時多,累計逾六個小時,雖然未突破往年紀錄,但最大的亮點,在於鴻海特別規畫了夏普產品展示區,擺出大尺寸液晶電視、零水鍋、RoBoHoN機器人、智能家庭等琳琅滿目的商品,供股東參觀、體驗。

這一天,六十五歲郭台銘精神抖擻,卯盡全力回答股東問題,他首度透露自己未來的三個夢想。他說,經營夏普是他人生第二次創業,一定要將夏普做好、幫助夏普成功轉型,鴻海和夏普也將合作布局智慧家庭、智慧辦公、智慧工廠等領域,實現技術、獲利雙成長。他也再度表示,鴻海股價沒衝到兩百元,不會退休。

鴻海集團各事業將持續擴張,以「雲移物大智網(編按:指雲端運算、移動裝置、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生活、智慧工作網路)+機器人,」為戰略主軸,啟動轉型,以全世界作舞台、打造日不落的鴻海。

最後,更重要的是,「要用科技改進人類的生活、打造健康生活,提供人們乾淨的空氣、食物和水。」這,是郭台銘的三個大夢。

第一夢:讓夏普轉型成功

救財務,比照鴻海打三呆鴻海七月一日將完成所有法律程序,正式入主夏普,來台採訪的日本媒體難掩憂慮,不斷詢問郭台銘未來計畫。面對日本國民的憂心,郭台銘信心喊話,首度對外提出專利技術商品化、營運成本再優化,及人才績效重新評估等整頓夏普三大策略,從產品、財務及人才面向著手,要「先節流、再開源。」郭台銘說,「對我人生來講,這是另外一次創業!我希望能幫它(夏普)轉型成功,這是我的目標,達不成、不退休!」他採取三大作法,第一,鴻海要將夏普的專利轉成技術、技術再轉為產品,進行商品化的過程中,講求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讓有競爭力的產品推陳出新,加強銷售夏普產品。

其次,從海外市場強化夏普的財務、降低營運成本,並裁撤不當的海外高成本合資公司。郭台銘說,夏普在許多海外市場與當地經銷商、通路商成立不少合資公司,導致成本太高,甚至有退休員工回來包夏普生意,「這次我們進去,全部要砍斷!」第三,將對夏普員工重新進行技術及工作指標評估。過去夏普採取團隊評分,但鴻海將增加個人評估,觀察個人表現是否達標。

面對投資人對夏普財務黑洞有所疑慮,郭台銘認為,夏普財務問題是過去積累而成,但鴻海正全力清除,七月起就將仿照二○○八年金融海嘯來臨的狀況沙盤推演,全盤掌握最壞狀況,「我們在財務上,一年要做兩次『打三呆』,就是呆帳、呆料和呆人,任何『或有負債』加緊提列,採保守會計原則。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郭台銘說,自己和副總裁戴正吳每天工作到深夜,力求重振夏普。鴻海未來還將搶攻通路端,直接用網路、雲端打通任督二脈,將商品寄到消費者家中,並持續布局軟硬結合及虛實整合,從零組件到消費端,採一條龍計畫,將產品拓展至全世界。

第二夢:打造日不落鴻海

從製造業轉型到科技服務

論及鴻海及夏普近期討論度最高的產品,「機器人」當仁不讓:由鴻海操刀代工的日本軟銀機器人Pepper,及夏普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可攜式人型機器人手機RoBoHoN,已開始瞄準各國市場。

事實上,鴻海集團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發展戰略,力求轉型為「科技服務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銘對機器人主攻醫療長照領域亦期望甚深,他在股東會上強調,夏普RoBoHoN將以台灣作為人工智慧試驗點,進入醫院進行照護。

RoBoHoN是一款高度約十九.五公分、重量約三百九十公克的超萌小機器人,標榜具備人工智慧,可通話、發電子郵件、照相、錄影、提醒行程等,推出時立即備受討論,郭台銘認為它可與老人、兒童互動,作為照護、錄影及陪伴的角色。

Pepper則已進駐比利時列日(Liege)醫院、奧斯坦德(Ostend)AZ Damiaan等醫院,負責接待訪客、提供資訊,也能陪同或引導訪客及行動較緩慢的病患到院內各區,在充飽電情況下可以運作二十小時。醫院希望藉由導入機器人,提供不同以往的服務與溝通方式,同時降低孩童對醫院的恐懼。

另外,Pepper還在法國家樂福賣場協助民眾選購酒品或建議料理食譜、日本雀巢則雇用Pepper銷售咖啡機。在台灣,企業端鎖定金融、零售、教育及醫院客戶,明年中還將推出消費型Pepper,主攻教育、醫療長照應用。

郭台銘說,「一個人要活到一百歲很容易,但一個企業要活到百歲非常困難,鴻海現在才四十二歲,可是要活到一百歲越來越難,所以我們現在大量起用新世代,讓台灣、大陸、美國、日本等全世界年輕人來受訓。」郭台銘說,「我希望將四十幾年來累積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人要長青、企業也要長青。」郭台銘指出,世界在變、企業在變,他現在努力的目標是將鴻海看長看遠,在最艱困的時機、經濟低迷時期大舉投資技術與外企、接觸新科技及新產業,從製造業轉型至科技服務公司。

「我們不會著眼於一年、一季,而是著眼於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為了鴻海能存活到一百歲,現在『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台灣很小,我們必須將世界作為舞台。」郭台銘說,「任何地方,有市場就應該有我們的據點,有科技就應該有我們的投入,我要打造的是一個能歷久長青、百年不衰的日不落鴻海集團。」

第三夢:用科技延長壽命

瞄準醫療業,打造健康生活Pepper和RoBoHoN都提及在醫療照護領域的應用,郭台銘在股東會上,亦兩度引用《黃帝內經》:「上醫醫未病、中醫醫將病、下醫醫已病。」一說。他強調,科技真的可以延長人類生命,自己的下一個夢想,就是用科技打造健康生活、改善人類的生活。

郭台銘感性地透露,當年若沒有媽媽給他的十萬元,就沒有鴻海。曾患有帕金森氏症、高齡九十一歲的郭台銘母親初永真,也是透過醫療團隊照護,手抖問題減少九成,精神狀況相當好,「媽媽現在很厲害,會去健身房健身。」「今天看到很多老伯伯、老股東來,我很高興,希望你們都能跟我媽媽一樣長命百歲。」郭台銘說,「為迎接老人經濟來臨,鴻海成立了樂活養生健康事業群,著眼於預防醫學,就是『未病』及『將病』的預防。樂活健康事業群就是要加強個人保健、建立個人大數據,如今鴻海員工都已建立健康雲,將健康狀況記錄在雲端;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醫療健康產業在大中華區有極大市場。」鴻海仍在持續擴張版圖,在變化多端的科技產業及經濟局勢裡力求突破,六十五歲的他有了新的夢想,能否如其所言「掌好鴻海集團的舵」,就待時間驗證。

救夏普老郭的3帖藥方

讓技術可以賺錢

1. 將夏普的專利轉成技術、技術再轉為產品2. 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3. 讓有競爭力的產品源源不絕推出

擺脫財務黑洞

1. 從海外市場強化夏普的財務、降低營運成本2. 裁撤不當的海外高成本合資公司

掃除「公務員」文化

1. 對夏普員工重新進行技術及工作指標評估2. 夏普過去採取團隊評分,鴻海將增加個人評估,觀察個人表現是否達標3. 比照鴻海,每年「打三呆」(呆帳、呆料、呆人)

撰文 / 鍾張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