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來要解雇多少員工? 你多久可以轉虧為盈? 日媒最好奇……你以後如何與夏普的管理階層及員工合作? 台日新時代來臨! 歷史一刻》郭台銘大阪簽約24小時現場歷經超過一千四百天,《商業周刊》以四期封面,長期且深入追蹤、記錄鴻夏戀的每個關鍵時刻。 台灣製造業龍頭鴻海,入主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日本家電品牌大廠夏普後,更揭示著台灣製造業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日本強於技術與品牌,與台灣擅長的效率和彈性,形成完美互補的黃金交叉合作機會。 這是第一次,台灣製造業有機會為這完美的互補樹立典範,為脫離代工宿命的台灣開啟一條提升附加價值的新路,也是窮途末路的日本品牌大廠,重現往日榮光的新希望。 這堪稱是郭台銘創業四十二年來,最緊張又興奮的一天。 四月二日櫻花滿開之日,大阪堺市,川流不息的車潮劃破了週末的寧靜,鴻海、夏普合併記者會在此舉辦。午時未到,五百多位記者在大門外排隊等待。 苦追夏普五年,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卻因為「或有負債」問題,在簽約前夕臨時喊卡。到三月三十日,郭董順利砍價一千億日圓,甚至原本承諾不裁員等四大條件,全部取消,最後成交價每股八十八日圓,相較於一開始的五百五十日圓,等於以兩折成交,郭董獲得空前的勝利。 只是,為何一樁原本外界以為是歹戲拖棚的台日合作案,最後竟會戲劇化的大逆轉? 一封信逆轉局勢! 夏普財務部少壯派為了自保,主動寄信郭董「投案」……一封來自夏普內部的郵件,逆轉鴻夏戀局勢。 時間拉回到二月二十五日早上八點半,郭台銘在土城鴻海總部召開緊急會議,因為一封來自夏普財務部神秘人士的信件,跳過了談判小組,直接寄到了郭台銘個人電子郵件信箱。裡頭的訊息,揭露了夏普未對鴻海揭露的三干五百億日圓的「或有負債」。 人當時在大阪的高橋興三(夏普社長),毫不知情夏普財務部門有人背叛他,還老神在在準備在隔天召開董事會,通過鴻海七千億日圓投資案,甚至,當天已把鴻海集團為夏普大股東的說明文字,列在官方網站。 「逗信是夏普財務部少壯派人士寄來的,因為他們怕郭董入主後才得知或有負債,他們會吃上官司,」一位鴻夏戀談判團隊人士透露。 這件事情,讓土城總部炸了開來。只是,追求夏普急切的郭台銘,當下原本想不顧一切的吃下或有負債,但在內部討論後,才發現了高橋這項小動作,而決定冷處理。 鴻海對外放出「或有負債這項消息,並藉此宣布延後簽約,更沒料到郭董的對手——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宣布解散,讓情勢大逆轉,逼著高橋主動上門求見。但他只見到對口單位的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郭董則故意以有要事為由,鴻夏戀談判五年,第一次讓夏普社長足足等了八小時之久。 鴻海派出一百人的查帳團隊,加上夏普財務部少壯派的「神秘內應」,查明了夏普的或有負債,大多集中在中國通路商的退佣費用,高橋這項隱藏財務的不友善舉動,讓氣勢倒向了鴻海這方。 「老大(郭台銘)要 全S公司重要幹部禮拜天 飛來台灣,開三天會做簡報,再做決定是否要買!」查帳的第一週,鴻夏戀談判小組成員都收到這則訊息。 三月十四日,高橋等人果然乖乖出現在台灣,被大批媒體拍到坐計程車來到鴻海土城總部的畫面。 在這三天會議裡,已 經沒有退路的夏普被迫 接受了鴻海出價條件, 三千八百九十億日圓的 價格不叫「砍」,其實這就是鴻海一開始的出價,我們只是把談判價格拉回原點,」一位談判人士透露。(編按:最後是以三千八百八十八億日圓成交)主掌夏普財務大權的副社長大西徹夫,負起財務提供不確實的政治責任,在三月三十一日正式退休,是第一個下台的夏普高階主管,郭董在這三天的會議裡,已經確認成為夏普的新老闆。 簽約選在堺工廠! 夏普死守技術的象徵,先一步賣郭董,不到兩年虧轉盈郭董把鴻夏戀簽約記者會地點,選在堺工廠,而非市區飯店,因為這裡是郭台銘向日本證實自己實力之地。 這裡,曾經是夏普的驕傲。夏普花了超過四十年時間,窮究一切可能,鑽研出領先世界的面板技術,建立世上唯一的十代面板廠,卻也是讓夏普成為日本八大電機集團裡的「末代武士」 。 好萊塢電影《末代武士》描寫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一群反對西化運動的保守派日本武士,為了武士道精神,郭台銘致辭完後,走回座位時忍不住高舉右手,仿佛宣告台灣企業勝利的歷史性的一刻。 不屑使用西方火槍而躲在深山中。這電影中描述的保守派日本武士們,就像是夏普如今的縮影。 對台灣消費者來說,日本製家電就是品質代名詞,但在金融海嘯後,日本八大電機集團包括案尼(Sony)、夏普、東芝(TOshlba)、松下(panasonic) 、日立(Hiachi)、富士通(Fujitsu)等,卻淪落至「虧損比賽」,財報虧損金額一個比一個慘。 任職日立製作所十六年,著有《失去的製造業》一書的作者湯之上隆,探討日本製造業的敗因指出,「日本在高品質製造技術處於優勢,低成本製造技術處於劣勢;日本電器製造商一直吹毛求疵,過度追求消費者戚覺無所謂的畫質,從而在成本競爭上敗下來。」面板,正是害慘日本八大電機集團的一項關鍵產品。追求技術至上的日本企業,就像是日本武士追求極致的武士刀法,卻無視外在環境的變化。 一九八〇年代時,夏普、松下、索尼和富士通等電子大廠都投入液晶技術,但隨著韓國崛起及台灣加入,面板從高技術發展進入成本競賽。經過二十年的技術競爭,日本業者不堪虧損陸續退出面板戰場,只剩下夏普憑一家企業之力,仍在跟有韓國政府撐腰的三星競爭大世代面板廠。 湯之上隆指出,技術至上的思維讓日本傾向「買掉生產出的東西」,而不是如三星「生產出能賣掉的東西」。 追求技術至上的夏普,不知不覺的成了日本八大電機集團中,最後一個仍躲在深山裡的末代武士,當其他業者已看清現實、放棄面板自製,夏普高層仍不斷說服自己,液晶將成為主流,堅持在日本建廠自製,絕不與外界合作,忽略了外在環境的變化,西洋火槍已然來到了大門口。 帶著西洋火槍進攻日本的不是別人,正是以市場化速度快、低價著稱的郭台銘。 郭台銘在二〇〇三年自掏腰包成立群創、投入面板,從沒有任何一項面板專利開始玩起,十二年過去,鴻海集團的面板產能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代工的液晶電視一年有一千二百五十萬台,是面板技術龍頭夏普一年銷售電視的約兩倍。 為美國企業代工起家的郭台銘,率領的一百五十萬鴻海大軍,就像是訓練有素的西洋火槍部隊,他用機關槍打敗了日本武士刀,年虧新台幣二十億元的堺工廠在他手上,不到兩年轉虧為盈。 他的戰法,就是快與狠。郭台銘入股堺工廠後,用InFOGUS品牌打流血戰,把六十吋電視售價壓低於新台幣四萬元的破盤價,幾乎是市價的五折,不到兩年就把堺工廠轉虧為盈。 連兩天兩起日企收購! 鴻海吃夏普、美的吞東芝,買家皆「效率至上」,代工起家二〇二一年五月,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應《商業周刊》之邀來台的一場餐會上,郭台銘也前來與會。兩人並肩而坐分享經商的心得,也談及液晶電視產業攜手合作的可能性。 就在鴻海集團三月三十一日宣布將買下夏普六六%股權的前一天,何享健的美的集團也宣布將買下東芝家電事業部門八〇%股權。 美的集團從一個「電鍋」起家,其成功之道同樣也是「快、狠、準」,從小家電起家,一路併到大家電,成為年營收近新台幣七干億元的中國第二大家電集團。 一天內二起日本電機大廠的投資收購案,總金額合計超過四千四百億日圓,買家卻是從代工起家,而非技術高超的鴻海集團與美的集團,正代表了精工武士刀被快槍打敗的結局。 記者會變產品造勢會! 郭嘆夏普「沒法商品化」,而這個弱點,正是台灣強項四月二日鴻夏戀記者會倒數三小時,郭台銘率領眾多鴻海主管進入會場,進行記者會彩排。他的英文講稿一直到這天凌晨三點都還在調整,因為郭董準備把這一天的國際記者會,營造成「夏普產品」全球造勢大會。 在合併記者會上,他「置入」了各種夏普的產品。記者會場上左邊,擺著夏普最新有8K畫質的電視,郭台銘還下令跟索尼商借可以拍攝8K畫質的攝影機,做了全球第一場8K畫質電視即時轉播,讓全世界看見夏普的技術。 「我們算過他有上百種好技術,但是他們(指夏普)沒法商品化,」郭董點出夏普的困境,也暗示了鴻海的擅長:商品化與量產。 資策會所長詹文男認為,他們的不足正是台灣企業的擅長:經營B 2 B(企業客戶)生意,產品商品化的速度快,正好彌補夏普商品化能力弱的缺點。 沒做過電器的郭台銘,化身為產品推銷員,花了一小時的時間侃侃而談夏普的電器潛力。他從夏普的抹茶機,不只可賣機器,還可賣抹茶賺材料錢;然後,建議夏普把「吸」蚊子的空氣清淨機,改用夏普原本就有的「雷射」直接打蚊子;他更說,夏普的IGZO技術可以做在透明的玻璃上,這樣可以把面板當窗簾,平時打上色彩,一般的時候就透明當窗戶。 郭董只要看到商品,腦子裡就商機不斷的特質,正是只追求技術的夏普,所缺乏的領導人特質。 新經濟分工模式誕生! 有助台升級、日品牌再起,下一個鴻夏戀,大門已開鴻海與夏普的合作,不只是兩家公司的合併,更是台灣與日本企業互補能力的黃金交叉,結合日本技術與台灣的製造彈性效率,誕生出新的世界經濟分工模式。詹文男認為,鴻海開啟了電子業與日本合作的空間與想像。 《經濟學人》並以「台灣 2.〇」為文指出,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製造業受害最深,急思轉型。 鴻海入主夏普撬開了日 本與台灣企業合作的一扇 門,這是日本品牌從底部4年前一場餐會,郭台銘與中國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左)首次碰面合照,沒想到今年兩人就分別收購夏普、東芝家電部門。 爬起,擴張全球市占的好機會,同時是台灣製造業轉型升級,擺脫紅色供應鏈新途徑。 彈性、適應力都不如其他亞洲國家的日本企業,將因為中國與韓國企業的速度與低價戰,必須得跟台灣合作,否則同樣得面臨被拍賣窘境,鴻夏聯盟,也是日本企業借用外力改革,跨入國際市場的變革契機。 會後,《商業周刊》記者趨前詢問:「您是第一個人主日本上市大企業的台灣公司,也會是最後一個嗎?」他笑著搖搖頭說:「不會,但是這不容易,要花時間。」郭台銘很有信心的對《商業周刊》記者說:「台灣正在轉型,我們正好給大家做轉型的典範。日本人只要給他對的方向、資金、全球行銷能力協助、大量製造降低成本,很快就會轉虧為盈,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他要離去前加了一句:「我們投資這麼多錢, 我比任何人都著急!」 快與慢,商品化與技術力,鴻海與日本末代武士夏普的歷史性結合,正是台灣製造業與日本製造業出現黃金交叉,進行合作的開始。 登上日本頭條 日媒對鴻夏戀關注度超過台灣總統大選,《日本經濟新聞》頭版標題「夏普重建最短兩年」,《讀賣新聞》頭版標題「鴻海夏普合併簽約,郭會長:短時間轉虧為盈」。 撰文者曾如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