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的新一線城市紛紛開啟城市擴容大幕。
近日,河南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亮相,新的中心城區體系大幅提升,總共圍合面積將達66平方千米;武漢打造世界級名片“長江新城”,總規劃面積500平方公里,不亞於再造一個新武漢;長沙高鐵會展新城亦揭開序幕,城市東南新門戶呼之欲出。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與前些年全國掀起由開發商主導的“造城運動”有所不同,本輪城市擴容,各地政府紛紛對標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先行,杜絕新城再淪為炒房團樂園。
從鬼城到鄭州“陸家嘴”
始建於2000年的鄭東新區,與鄭州老城區僅隔一條中州大道。直到2013年,鄭東新區都少有人居住,到了夜晚漆黑一片,因此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大鬼城”。
但近年來,隨著內部人口流動與城市功能升級,鄭東新區開始有了改觀,全區吸納人口120萬人,昔日空空蕩蕩的中央商務區如今人氣鼎盛。
鄭東新區不僅脫了“鬼城”的帽子,還通過打造金融示範區,帶動了整個鄭州的產業升級。
2017年以來,鄭東新區對標武漢、成都等先進地區,在持續壯大銀、證、保等傳統金融業態的基礎上,謀劃航空金融、科技金融、消費金融等新興業態,構建集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和新興金融業態為一體的“5+X”金融產業體系。
截至去年8月底,鄭東新區持牌類金融機構突破300家,累計入駐金融機構1200余家;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近4億手,累計成交額約14萬億元,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9.01%和11.71%。
2017年,鄭東新區GDP總量為406.44萬億,同比增長8.5%,GDP增速跑贏鄭州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國28個區域金融中心排名中,鄭州首次躋身前十。
長江新城是繼“中國光谷”“中國車都”後,武漢打造的又一張世界級“城市名片”。
如果說鄭東新區在規劃建設初期並未繞開“房地產先行”的話,武漢的長江新城則從源頭杜絕了炒房投機者的入侵。
去年7月17日,武漢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啟動長江新城建設。會上,武漢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瑞峰指出,長江新城起步區規劃範圍內,將實行針對規劃土地、城市建設、房產管理、城市管理、戶籍人口遷移和工商註冊登記行為的“六管控”措施。
同年9月30日,長江新城管委會掛牌成立之時,時任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再次強調,長江新城建設要堅持“五條原則”,首先就是不搞“土地財政”,要向改革創新發展要效益,長江新城絕不是炒房投機之地。
按照總體規劃,長江新城將重點吸引高端高新技術企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目前,長江新城招商引資工作初顯成效,已與招商局集團、中建三局、融創集團、哈佛醫學創新中心等簽訂合作協議,與中信集團、中國電信、中科院武漢分院、華潤集團、鑫創科技等達成合作意向。
新城不應排斥勞動密集型產業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中部新一線城市擴容,在新城產業規劃上,大都優先選擇金融保險、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
武漢的長江新城主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長沙的高鐵會展新城則將通過會展的展示平臺,輻射帶動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工程機械等長沙優勢產業協同發展;鄭州的鄭東新區主張構建金融、信息服務業發展雙引擎。
但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波指出,中西部地區城市擴容,興建新城不應完全排斥勞動密集型產業。
首先,中西部城市承擔著我國產業轉移的重任。隨著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升級,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制造業必然向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地區轉移,為了防止“產業空心化”問題,這些城市應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在吸引高附加值產業投資的同時,做好傳統制造業的承接工作,在承接中做到產業內部升級。
同時,高新產業的聚集與發展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貫通,而部分傳統制造業其實位於高新技術產業的上遊產業鏈,只有註重全產業鏈的打造,才能為新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和商業生態環境。
陳波表示,城市以人為本,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在新城區順利落地和升級,有利於人員的聚集,從而為發展相關的生產和消費型服務業提供廣闊的空間。
編者按:
11月5日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是“不一般”的會展。
改革開放推升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給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實惠,“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不一般”的會展吸引了“不一般”的展商。目前,簽約企業已超1300家,其中頻現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的身影。這些參展企業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世界前沿的創新科技和優質品牌產品。“CIIE進行時·高管對話”欄目通過連線參展企業的高管,我們希望得以一窺進口博覽會的精彩亮點。
本期對話嘉賓:瑞士斯達拉格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劉新
斯達拉格是瑞士證交所上市公司,高精度機床的全球技術領導者,產品用於對金屬、複合材料及陶瓷材料工件進行高精度加工,覆蓋航空航天、能源、運輸和工業等領域,並提供自動化系統集成和維護服務。
Q:斯達拉格集團如何看待並參與此次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A:斯達拉格集團一直致力於把最新的高精度機床產品引入中國,幫助客戶顯著提高生產效率。我們很榮幸能夠借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個平臺,結識更多的客戶,讓更多人認識斯達拉格的品牌。
Q:斯達拉格在保持產品精度和技術領先上有什麽獨到之處?
A:斯達拉格從單一的功能機床起步,逐漸融入集成了多種功能機床。我們通過集成功能和多樣化服務不斷推動技術創新,並且優化各種程序和軟件,以保證機床的穩定性。
斯達拉格不僅是機床提供商,也是軟件、夾具、刀具等產品的提供商。我們希望能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機床服務。“三航兩機”是最能體現高端機床企業實力的領域。所謂“三航”是航空、航天和航海,而“兩機”指發動機和燃氣輪機。作為核心供應商之一,斯達拉格集團為中國的“三航兩機”客戶提供尖端加工技術、工藝經驗、自動化和數字化生產方案。
Q:作為行業領頭羊,斯達拉格準備在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中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
A:未來的機床及工業制造行業將不斷細分。在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高端制造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端制造業不僅生產高端產品,而且其制造方式、工藝和知識經驗的積累都很重要。作為行業領先企業,斯達拉格集團非常願意在中國積極參與機床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優化,與中國企業深度合作,繼續助力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進口博覽會搭建的正是這樣一個溝通中外的平臺和橋梁,斯達拉格希望在這個平臺上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
在知識產權等生產要素成為新工業革命競爭焦點的同時,制造和數字融合型人才將成為我國制造業的稀缺資源。
6月6日,在江蘇江陰舉行的2018年中國企業家年會中國制造業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室主任、研究員王曉明表示,在新工業革命時期,知識性生產要素的爭奪將日趨激烈,勞動力成本的重要性下降,知識型員工、品牌、標準制訂、競爭規則、知識產權等成為競爭的焦點,商業模式創新的作用更加突出。
王曉明特別提到人才是爭奪的一種重要戰略性資源,“未來的5G和雲服務到位之後,可能更加短缺的是人才,我們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的人才不缺乏,但是制造和數字融合的人才非常缺乏,這就需要通過國家的角度、地方的角度和企業的角度,全方位地來推進企業和行業的數字化的轉型。”
目前,我國制造業必須依靠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傳統制造企業必須把握好信息化和智能化帶來的新發展機遇,堅定走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裝備融合的發展道路。”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在峰會上呼籲,要加快推進綠色智能制造發展步伐。
任元林提出,要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逐步做到關鍵優先崗位由機器人替代,優化物質采購供應鏈,使我們的生產周期、產品質量和成本管控能力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董事長劉家平從臨港產業區長期建設實踐角度出發談道,智能制造代表生產方式的轉變,是生產技術理念的革新,同時,智能制造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隨著自主創新能力、基礎配套能力、關鍵領域產品質量可靠性的提升。
“目前,我們在智能制造、自主制造方面,表面上看是核心技術支撐的生產制造能力不足造成的,但從深層次看是包括配套、制度、文化在內的系統性支撐不足,改變起來也要是系統性的。”劉家平說。
關於提升制造業發展,制造業國際聯盟執行主席、愛波瑞集團董事長王洪艷提出,推進最基礎的精益制造和精益管理,實現全價值鏈管理非常重要,“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其實也沒有那麽複雜,抓住最根本的精益管理,事實上可以釋放我們在內部管理上浪費的紅利。如果你能堅持精益管理三年,至少你的利潤能釋放出5%,這都是錢。”
任元林也提出,要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這里面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好是根本,“揚子江能夠在民營船廠嚴峻的發展形勢下挺得住並實現逆勢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企業始終保持低於40%的資產負債率,同時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始終保持在10%以上。”
6月中旬的上海,中午室外氣溫攀升到接近35攝氏度。和天氣一樣火熱的,是一年一度的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
13日開幕當天上午,不到十點,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的註冊大廳內就人頭攢動。剛走出地鐵口的人群會遇到熱情的黃牛圍上來搭話,另一些黃牛已經早早地收購了一批證件,在展覽中心大門外叫嚷兜售。
亞洲消費電子展是CES的亞洲版,更能體現中國消費電子的發展趨勢。值得註意的是,本次參展企業的五分之一是初創企業,而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成為展會的兩大熱點。
隨著“互聯網+”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家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相關產業的人才和資金正澎湃湧動。國務院於去年7月發布的上述規劃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正因為這一發展趨勢,海外企業的參展熱情愈發高漲。
“我們已經關註CES亞洲展兩年了,正在尋求合適的時機參展。因為這里有很多我們潛在的客戶。”一家美國雲服務公司在中國的商業拓展負責人小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過這次看了一下,最大的顧慮是很多消費電子類的公司仍然是奔著國內市場去的,我們更希望找到那些有出海需求的中國公司。”
“智能化”的車企獨占鰲頭
今年是亞洲消費電子展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個年頭,展會的規模也是空前。
就像小R所說的,在亞洲消費電子展上,那些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企業永遠不會缺席,以汽車、家電類巨頭為主。今年也辟出了歷屆亞洲消費電子展規模最大的汽車技術展區,面積較上一屆增長近50%。
在N5汽車館,奔馳、凱迪拉克、起亞、本田等汽車大牌雲集,場館的搭建也非常國際化,完全不亞於CES美國版。
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參與度,凱迪拉克甚至在碩大的展臺邊上搭起一個“勇敢者遊戲”滑梯。在這個高足有3米、坡度接近垂直的滑梯上,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嘗試更多的是女性觀眾,一些姑娘尖叫著“從天而降”,為展臺賺足人氣。
緊挨著凱迪拉克的是奔馳汽車。奔馳帶來了一款智能互聯的Smart概念車,並且針對中國用戶的需求做了很多本土化的設計,比如其語音識別系統MBUX已經不僅能聽懂普通話,甚至可以聽懂粵語和四川話。系統還內置了喜馬拉雅FM、酷我音樂、大眾點評和微信等本地應用。
德國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也是從不缺席CES的常客。今年在上海,大陸集團還首次展出了“AllCharge萬能充”充電系統。這款新型系統能把電動動力總集成系統變成“萬能鑰匙”,可匹配所有類型的有線充電樁。
作為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以及供應商,大陸集團已經將自己轉型定位成一家科技公司。
據CES主辦方——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介紹,今年的展會一共迎來56家汽車技術展商,占到全部500家參展公司的十分之一強。國際品牌除了凱迪拉克和奔馳以外,還包括本田、現代、起亞等,國內企業則包括拜騰、廣汽、奇點等。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國際項目高級總監兼亞洲消費電子展展會總監約翰·凱利(John Kell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領先的整車廠商和汽車技術公司除了會發布最新自動駕駛技術和全新的概念車以外,觀眾也有機會親身體驗自動駕駛汽車最新的突破性技術以及更多人車交互的功能,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在汽車系統中的應用。”
無人機“跳水”:小廠同質化嚴重
第一財經記者來到N3無人機機器人館內,發現今年展會與往年相比,一個很大的趨勢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級無人機新品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水下無人機產品。
“消費級無人機基本已經被大疆消滅了,現在開始集體‘跳水’。”一位從事無人機行業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疆現在主攻視覺系,水下無人機的技術難點是通訊和控制,比如無線傳圖等技術,現在好幾家企業都在爭霸水下‘大疆’的地位。”
根據國際數據咨詢公司IDC預測,2018年全球機器人與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31億美元(約合6590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22.1%;到2021年更將高達2184億美元。相較於快速增長期過後監管日趨嚴格的無人機市場,水下機器人作為尚待開發的新型應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比如一家來自北京的水下無人機參展企業博雅工道(Robosea)就面向企業和消費者推出不同功能的水下無人機產品。企業級產品可以廣泛應用於水下偵測、測繪等領域,並實現遠距離水下實時通信;而在消費級市場,水下攝影機器魚能夠實現無纜水下操控、拍照、4K視頻錄制及失聯返航等功能和互動體驗。
約肯機器人是另一家來自上海的水下追蹤拍攝無人機生產商。他們也推出一款能夠在水下0.2至7米內識別出目標人物、自動跟隨目標拍攝的水下無人機產品。
兩家公司均表示,在人工智能逐漸興起,各種機器人公司搏殺越發激烈的今天,消費級別的水下無人機市場是一片尚待開發的藍海。
博雅工道創始人熊明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水下機器人市場是一片容量巨大的優質市場,但潛力未被完全打開。可以預見,未來水下機器人的市場會像無人機市場一樣迅速爆發。”
不過小R認為,雖然水下無人機實屬“黑科技”,也有其實際用途,但是國內小企業喜歡一窩蜂地投入一個領域,也未必是好事。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小企業業務重疊嚴重,要想全部活到明年的CES,幾乎是不可能的。”小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同樣的情況也在智能可穿戴電子產品市場發生。目前可穿戴市場基本被蘋果、佳明(Garmin)、小米等大公司掌控。Garmin每年都在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發布新品,今年發布了內置音樂支付功能的GPS智能運動支付手表,讓運動的人能在路上隨時買杯咖啡或來份早點。
而小公司只能在很小的市場份額中相互競爭,也令它們的生存更加艱難。連續三年參加CES亞洲消費電子展的一家上海的智能可穿戴企業創始人今年放棄參展。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CES對於初創公司剛剛開始打造品牌時有點用,因為你能夠被消費者認識。”之後,還是得看產品能否經受市場考驗。
日本巨頭跨界創新主導
如果要說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真正的“黑科技”產品,這還不得不佩服日本公司。傳統日本巨頭正在通過跨界創新帶給市場更多驚喜。
本田一直都是“黑科技”的引領者。去年的展會上,本田配備“情感引擎”的Honda NeuV電動汽車,以及讓摩托車“不再跌倒”的駕駛輔助科技讓人印象深刻。
今年,本田又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了新技術,能夠向車內釋放多種不同氣味,並將本田的展臺打造成一個“氣味王國”,人們可以根據駕駛場景和喜好,向車內釋放模擬外部環境的氣味、自己量身定制的氣味。
另一個“黑科技”是被稱作Tactual Labs的手勢分析技術,它能將手部骨骼的動作同步識別為3D數據,並具有先進的手勢分析功能。這項技術的主要意義在於駕駛時,手不用離開方向盤,也能進行各種常用操作。
本田的最後一項新技術是基於全息光學元件的頭顯技術WayRay,這項技術能使擡頭顯示系統比傳統的視目鏡和鏡頭技術更加緊湊,並且能夠實現在駕駛員的正前方進行高分辨率投影。駕駛者不需要佩戴任何裝備,就能在視野範圍內體驗和瀏覽行車信息、導航信息等。這一系統可以讓駕駛員感受到更加便捷、舒適、智能的行車體驗。
專註於打印機和投影設備的日本巨頭精工愛普生也在這次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展出了兩款AR(增強現實)眼鏡,Moverio BT-350和BT-30,分別用於工業和消費級領域。精工愛普生HMD(頭戴式可視設備)事業推進部總經理津田敦也(TSUDA ATSUNAR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R眼鏡是我們過去很長時間技術積累的一個新領域的試點,愛普生正在從為大家所認知的打印機、投影機廠商的印象轉向新的領域。”
到2025年,AR眼鏡很可能發展成為愛普生的支柱事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CES亞洲消費電子展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歐洲參展商。作為每年的海外參展大團,法國的科技企業組織“La French Tech(法國科創)”今年亮相亞洲消費電子展的初創公司數量由去年的16家增加到22家,涉及無人機、醫療健康、虛擬現實和科技金融等領域。
它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也越來越多。今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時,曾與京東的劉強東等著名企業家和創業者會面。當時,劉強東就表示希望與更多法國中小企業在人工智能等方面展開合作。法國對於人工智能的重視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法國就借助歐盟機器人研發等計劃引入人才,成立“法國科創”,推出了《法國機器人發展計劃》等。2017年,法國政府還制定出《法國人工智能戰略》。
“京東前兩個月已經在法國悄然設立了辦公室,他們正在積極地向歐洲擴張。”La French Tech聯合創始人迪里耶(Pascal Duriez)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對一家造車新勢力來說,想要在未知的市場中站穩腳跟,較為穩妥的方式是什麽?電咖和愛馳汽車都選擇了打造雙品牌或者兩條產品路線。
在7月31日電咖汽車全新品牌溝通會上,旗下新品牌“ENOVATE”及其首款中高端車型設計草圖首次對外曝光。公司董事長兼CEO張海亮透露,電咖新的高端品牌將在下半年正式發布。
作為行業內較早推出產品的造車新勢力,雖然去年年底電咖首款車型就已上市,據官方說法,目前市場銷量已達2000輛。但與主流車企相比,電咖遠未達到在市場上立足腳跟的地步。即如此,為何“倉促”再推高端品牌?張海亮表示,高端品牌的推出並非一時起意,一方面源於市場的消費升級,二是對電咖來說,初期EV10只是市場試水的載體,高端品牌更能代表電咖的創新實力。
電咖旗下首款車型EV10定位在10萬元以下,主要瞄準城市共享出行和精品小車市場。自去年上市後,目前電咖線下的零售網點已達100多家。除了與東南汽車的合作之外,今年7月,電咖通過收購泉州西虎汽車取得SUV生產資質,將在泉州建立制造基地;其在紹興的基地也正在建設之中,預計明年投產。7月,其宣布完成天使和Pre-A輪共25億元投資。
在傳統車企,通過雙品牌或者多品牌搶占市場的不少見,大眾旗下有大眾和斯柯達、寶馬旗下有寶馬和mini,在生產制造和采購中既相互協同,以最低成本形成市場覆蓋,在營銷上的相對獨立又將市場深度細分,迎合不同人群需求。造車新勢力中愛馳汽車從一開始就選擇兩條產品線開發模式,打造高性能車彰顯和驗證自己的技術能力,並打造品牌,通過20萬左右的車型來搶占主流市場。
但在資金、資源以及精力都有限的背景下,這些新勢力們有能力打造雙品牌或者說真正實現兩條腿走路嗎?
這是一個需要留待時間檢驗的問題。對電咖來說,ENOVATE將瞄準更適合主流高端的人群。電咖汽車CTO牛勝福認為:“軟件定義產品的時代已經到來”。為此,ENOVATE品牌將推出全新智能數字化架構iMA(Intelligent Modular Architecture)。iMA能快速適應A-C級別多種車型的研發,集成硬件、軟件、應用及雲服務4個維度,實現平臺化技術共享。基於這一架構和現有的車型,電咖將打造3個可拓展平臺,圍繞主流到高端在5年推出8款產品,分別覆蓋分時共享、私人以及高性能車市場,並在2025年達到36萬輛的計劃銷量。
與威馬明年銷量達到10萬輛,新特達到8萬輛,清行汽車5萬輛的目標相比,電咖汽車2025年36萬輛的銷量目標雖然不算激進,但在目前傳統車企都紛紛加碼新能源,市場競爭已日漸殘酷的背景下,電咖也是給自己樹下了不低的目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在2016、2017連續兩個財年實現快速增長後,索尼中國2018財年繼續設定了進取的財務目標,索尼在中國市場2018財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速超過10%。
索尼集團高級副總裁、索尼(中國)董事長兼總裁高橋洋8月16日介紹說,索尼在2017財年業績創下歷史新高的背景下,2018財年一季度(今年4~6月)繼續保持業績增長,銷售收入達19536億日元,同比增長5%;營業利潤漲幅達24%,為1950億日元。
其中,索尼的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扮演重要角色,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至2721億日元,錄得營業利潤174億日元。電視銷量及家庭音、視頻產品銷售收入增加成為這一業務增長的重要因素。目前,彩電仍然是索尼中國業務擴張的龍頭之一,當天,索尼發布四款OLED電視和LCD電視新品 。
中國是索尼彩電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怡康的數據顯示,索尼彩電業務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逆勢增長。2018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滑5.9%,而索尼彩電在中國市場的零售額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8.1%。
索尼消費電子業務戰略調整已經七八年,最近幾年的高端戰略取得成功,不僅扭虧為盈,而且通過OLED電視搶占了高端市場。今年4月索尼總裁兼CEO吉田憲一郎上任後,延續了前任平井一夫的高端戰略。
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國內OLED電視市場主要是索尼和創維兩家在競爭,去年年底創維在國內OLED電視市場零售額中約占40%~50%的份額,而在今年6月,索尼在中國OLED電視市場的銷售額份額已上升到超過50%。
從需求看,國內彩電市場疲軟,但大屏、高端產品占比卻在提升。從競爭看,夏普走性價比路線,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但對高端市場著力相對減弱;而三星受中國市場手機銷量下滑影響,中國彩電銷量也沒能提振。因此,索尼這次推出畫諦系列高端OLED和LCD產品,鞏固高端市場地位。
彭顯東說,索尼在低谷時期,在中國市場的彩電份額只有3%左右,最近已回升至5%~6%。索尼不盲目追求銷量規模,註重產品和利潤,以維護品牌,吉田憲一郎延續了平井一夫的這一路線。
相比歐美市場,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的推廣,並不算順利。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OLED電視在中國彩電市場的零售額滲透率為1.7%,不過這對比去年同期已經是翻倍的增長;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是0.8%,2016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是0.1%。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認為,今年OLED已確立了行業地位,是技術最成熟、前景最好的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無論中小OLED屏在高端智能手機上的應用,還是OLED電視的推廣都增長迅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罗马不是一夜建成的,高端品牌更不是。雄心勃勃地要与合资品牌竞争的奇瑞宣布暂停高端车型瑞麒G6上市。 |
2010年12月的一个下午,位于上海吴中路上的一家奇瑞4S店一楼大厅里显得挺热闹,展厅里满满当当地停放着9辆新车,几拨顾客在销售人员的指引下来回查看、摆弄着样车。而乘坐电梯来到3楼的瑞麒品牌展厅,这里却人气冷清:几辆不同款型的瑞麒车型一字排开,但却没有一个顾客在看车。 排列在正中间的是一辆瑞麒M1,红色的车身和车旁广告牌上大大的3.88万元字样看上去很显眼;而一辆标价16.28万元的灰色瑞麒G5则停放在展厅最左侧靠墙处。瑞麒G5于2009年12月底上市,奇瑞冀望借其摆脱廉价的品牌形象,但它偏居展厅一隅的待遇却表明,这款中级车型还不足以担此大任。一位销售顾问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说,它们平均每个月能售出十几台瑞麒车型,其中卖得最多的是瑞麒M1,瑞麒G5销量很一般。 2010年1月至11月,瑞麒品牌所有车型的总销量为3.93万辆。其中,瑞麒G5的总销量不足4000辆。在上市后的11个月内,这款被奇瑞寄予厚望的中级车型创下的月度最高销量纪录仅为778辆。 并不是市道不好,也不是经销商实力羸弱。这家名为联海沪西的汽车销售公司是奇瑞公司在上海地区最大的经销商,年销量超过1万辆。2010年前11个月,联海沪西和其他奇瑞经销商一道,使奇瑞的总销量达到60.92万辆,让它离70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更近一步。 一直以来,奇瑞热衷于追求产销规模。它不停地建设工厂,每年都会推出十几款甚至更多新车型。目前,奇瑞共有3个乘用车品牌(奇瑞、瑞麒和威麟),旗下在售车型共有20款,各种不同配置的升级、改款车型多达144个版本。但过多车型开发分散了资源,其品牌也没有因为车型的增多而得到提升。而同样来自自主品牌阵营的对手纷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在一些细分市场获得了成功。上汽集团借助从英国罗孚公司购买来的车型技术,使荣威品牌在被合资品牌占据的中高档细分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找到了一条跻身豪车俱乐部的捷径。 其实,奇瑞走过了模仿造车阶段后,一直在寻找正向开发的途径,试图开发出一款能担负起品牌提升重任的代表车型。2008年9月,被寄予厚望的奇瑞A3上市。这款车外形由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公司设计,号称是参照奥迪A4车型历时3年开发出来的。 但奇瑞却因为高估了A3,将起售价定得过高而吃了苦头。在A3上市之前,奇瑞对经销商、消费者进行了市场调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将起价定为7.38万元左右会比较有竞争力。据奇瑞的内部人士透露,因为当时公司领导认为凭A3的配置完全可以将价位定高点,执意定为8.18万元起售,但这个价位不被市场认可,上市不到两个月便首次进行降价促销。 在瑞麒G5这款更高级别的车型上,奇瑞仍对自己的产品保持着高度自信。瑞麒G5的价格在14.28万至17.98万元,主要竞争车型是马自达6、荣威550和奔腾B70。这个起售价比马自达6低,但高于荣威550和奔腾B70。相比之下,虽然瑞麒G5的2.0T发动机能获得加分,但其知名度最低,品牌议价能力也最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之前奇瑞还出了一个昏招——将4.28万元的瑞麒M1率先上市。此举拉低了瑞麒品牌的高度,使消费者对后来上市的瑞麒G5心存芥蒂。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推出中高端车型建立起品牌形象,然后再逐步推出更低级别的车型来扩大销量。所有的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采用的都是这种策略。上汽的自主品牌荣威也是如此,先上市的是售价23万元以上的荣威750,接下来是15万元左右的荣威550,然后是10万元左右的荣威350。 客观地说,瑞麒G5的外型和内饰看上去比奇瑞之前的所有产品都要好很多。其外形设计出自全球知名的汽车设计公司意大利博通之手,底盘由英国莲花公司调校。但是,奇瑞在通过这款中级车型展示其努力和能力的同时,也显露了它以技术为先带来的盲目乐观以及与市场的疏远——装配一台2.0T的涡轮发动机,在某个高难度赛道以最短的时间跑上一圈并不能代表全部。瑞麒G5需要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品牌体验。一位瑞麒展厅的销售顾问说,瑞麒G5上市以来一直只有手动挡,而大多数购车者都需要自动挡车型。而且,到店的瑞麒G5现车基本上只有黑色和灰色两款颜色,如果顾客想要购买红色或银色的车型,至少要等一个月才能提到车,“等这么长时间,客户早就去买别的品牌了。” 更重要的一点,奇瑞还应该认识到,瑞麒(Riich)的Logo与豪华车宾利的过于相似,使人缺乏认同感,它需要花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品牌宣传上,让消费者了解这个品牌的定位和内涵,进而打动他们。在对消费者的洞察和情感引导方面,上海通用汽车有独到之处,它总能为一款车型找到合适的买家。上海通用在每一款新车上市前8个月或12个月,就开始进行用户调查,周期长达一两个月,然后由专业调研公司制作出调查报告,营销团队据此找到该车型最能打动消费者的要素是什么,再研究如何将品牌个性与他们的需求契合起来。 对于奇瑞来说,它需要学习同行的经验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推销瑞麒品牌。这个品牌的下一款上市的车型是瑞麒G6,其竞争车型一开始是丰田凯美瑞和别克君越,后来奇瑞又将竞争对手校正为奥迪A6。据称其最低售价将超过22万元,旗舰车型价格可能达到30万元左右。 瑞麒G6于2009年3月19日发布,其后奇瑞曾多次对外公布上市时间,但一直延迟至今仍未能上市。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德骥不久前对外公开说,瑞麒G6已经生产出来,但上市计划暂停。这款车型一定要达到能够打动用户、让用户满意的标准才会正式上市。 看来,奇瑞正从瑞麒G5的失利中吸取教训,这家公司是时候反思其高端策略了。据悉,奇瑞在几个月前向政府部门和集团客户销售了200多辆瑞麒G6,每辆售价为25.98万元,这批车已经上牌上路行驶。奇瑞公司内部也对瑞麒G6进行日常驾驶“内测”,所有副总级别以上的高管都配了一辆瑞麒G6,他们被要求将修改意见提交给生产和质检部门,以将各种问题消灭在正式上市之前。 至于瑞麒G6何时能公开销售,奇瑞并没有给出时间表。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八届广州车展上,马德骥的话耐人寻味,他说,“目前我们的网络和产品布局还不具备迅速发展高端的条件。”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