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华泰证券熊市分红10亿疑为IPO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qsth/20081126/03005552608.shtml

....


高分红疑为IPO铺路

A股市场上不乏IPO前夕突击分红的例子。9月份,夏草曾撰文表示,IPO包装的原则之一是,“T-2、T-3年不要分红,分红会减少折股 数;T-1年要分光,有多少未分配利润就分多少,反正不分白不分。”他认为,IPO业绩包装的最大目标是圈最多的钱,新股发行定价要高是手段之一,而 “IPO定价两个关键要素是成长性及T-1年EPS”。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7

唔講買乜股年尾有分紅中環在線:青年畢菲特似馬多夫 李華華


2008-12-18  AppleDaily


 

花 旗納斯達克交易所前主席馬多夫嘅世紀投資騙局越鬧越大,唔單止富豪名人受騙,連跨國銀行同保險公司亦中招,詐騙金額高達500億美金,大拿拿成3900億 港銀。原來50年代初出道嘅股神畢菲特,後生時亦曾經俾人誤會係投資神棍,懷疑佢搞「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註)。

外形太土冇人信

股 神俾人當呃錢黨,o依家梗係講都冇人信啦,但畢菲特後生嗰陣真係唔多識打扮,成個o靚仔咁,所以俾人覺得唔pro都唔出奇。佢本《雪球》自傳講,50年代 尾佢出道掛名做基金經理,喺自己地頭奧馬哈搵親朋戚友合夥集資買股票,仲未識「先敬羅衣後敬人」呢種處世之道。其中一個投資者諗番當年時更話,對股神嘅印 象係o靚仔一名,雖然畢菲特嗰時都年近30歲,但仲俾人以為只得18歲,兼且佢着衫衣不稱身,唔扣領喉鈕,講嘢又快過人,試問咁嘅外貌,又點會唔俾人懷 疑?外表唔專業不特止,畢菲特喺投資決策上更要全權話事,投資者完全冇得過問,佢亦唔肯同人講買咗邊類股票,懶神秘咁。

以為搞緊「龐氏騙局」

只 係每到年尾總結時,畢菲特就會向大家分紅,情況十足十家吓馬多夫咁,點會唔惹人誤會以為佢搞緊「龐氏騙局」吖。註:龐氏為意裔美國人,20世紀初曾誘騙3 萬多名投資者,將錢投資在子虛烏有的投資項目上,詐騙逾1500萬美金,故其後同類騙案亦被稱為「龐氏騙局」。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26

江苏阳光不分红惹利润虚增猜疑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06/01415938049.shtml


  本报记者 陈蓉

  在已经公布2008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未能分红的多数是因为亏损,即使少数盈利未分配的净利润也不多。但是江苏阳光(4.79,-0.11,-2.24%)(600220,SH)却是例外。

  江苏阳光3月5日公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2008年实现了1.47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4%。截止到2008年末,江苏阳光未分配利润达到8.14亿元。

  如此多的账面利润,江苏阳光却决定2008年年度不分红不转增,这已经是其第6年没有以现金形式分红了。有著名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如果公司虚增利润,则一般不会进行分配。

  高达8亿元的未分配利润

  江苏阳光公开资料显示,江苏阳光主营业务是毛纺销售、面料销售和服装销售。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通过膨胀加剧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纺织行业受到严峻考验。

  在新的贸易环境下,江苏阳光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33.04亿元,同比增长6.13%;实现营业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12.52%;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1.74%。基本每股收益0.083元。

  年报显示,江苏阳光2007年末未分配利润有6.87亿元,加上2008年实现的利润,截止到目前公司未分配利润有8.14亿元。

  根据南京立信永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公司2008年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6.52亿元。

  尽管江苏阳光在逆境中实现盈利,但是董事会决定2008年度不分配不转增。原因是,根据公司目前经营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公司流动资金的情况,为实现公司长期、持续的发展目标,公司决定将未分配利润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再投入。

  高达8亿元的未分配利润,江苏阳光并未清楚解释将投向何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老师景小勇分析说,江苏阳光的资金虽然不太充裕,但是 也并不紧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11.3亿元,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16.27亿元,同比减少3.8亿元,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 增加所致。

  股利回报不如银行存款利息

  在证监会修改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若干规定后,江苏阳光董事会也决定修改公司章程。对于公司利润分配政策,新的章程修改为: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包括公司的利润分配应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公司可以采取现金或股票方式分配股利,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等。

  可是与新章程所体现的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相比,江苏阳光却是“说一套做一套”。自从2002年度利润分配是每10股派现0.20元(税前)转增2股之后,江苏阳光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实施过公积金转增股本,但是再没有过现金分红。

  资料显示,江苏阳光2003年度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加上年初的未分配利润,当年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是4.21亿元。但是当年利润分配预案是不分配,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

  时隔4年之后,江苏阳光在2008年度再次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以2007年末总股本9.64亿股为基数,每10股转增8.5股,一共转增 8.19亿股。但是2007年度利润仍然是不分配,原因是考虑到投资的宁夏阳光多晶硅项目发展的需要,考虑公司流动资金的情况,未分配利润用于补充流动资 金和公司再投入。

  从2003年至今,虽然每年经营业绩大不相同,但是江苏阳光从未亏损过。资料显示,江苏阳光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759.91万元、9292.57万元和1.44亿元。

  每年都能实现盈利,但是一直不进行现金分红,也不曾给股东送红股,使得江苏阳光的未分配利润累积的越来越多。截止到2008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达到8.14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老师景小勇提醒记者说,江苏阳光虽然每年都盈利,但是其净资产收益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历年年报显示,江苏阳光 2005年~2008年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3.62、3.77、5.28和5.34,2005年~200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分 别是3.86、4.01、4.64和3.19。

  景小勇表示,近几年江苏阳光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不及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这意味着,股东投资江苏阳光的回报,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的利息更多。

  严义明:虚增利润才不分红

  对于江苏阳光高额的未分配利润,却对投资者一毛不拔的做法,专家表示公司可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也有可能公司在虚增利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老师景小勇表示,公司是否分红要看公司是否有能力分红。未分配利润只是账面上的,真正决定公司能否分红的还要看它有没有钱。

  另一方面,江苏阳光虽然实现了1.47亿元的净利润,未分配利润也高达8.14亿元,但是每股收益才8分钱,这看起来有些异常

  著名律师严义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证监会出台文件督促上市公司分红,但是即使是盈利能力很好的公司,如果不增发新股不发债,不分红 也不违法。他认为,每个公司都面临不同的竞争环境和行业风险,但是像江苏阳光累积了8亿多元的未分配利润而不分红,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

  严义明律师介绍说,如果公司虚增利润,则一般不会进行分配。但是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公司的经营情况,才能了解公司不分红的原因。

  更加让人意外的是,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到实体经济之时,江苏阳光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反而比上半年上升了。如表格所示,公司主要的 产品中毛纺、面料、服装、外贸和电汽销售的2008年全年毛利率,均比上半年增加。尤其是毛纺产品,2008年毛利率比2008年上半年增加58%,比 2007年增加66%。

  对此,景小勇表示,事实上2008年下半年的经营环境肯定比上半年差很多,但是公司的毛利率全面提升,如何来的高利润率呢?江苏阳光似乎显得有些不正常。

  但是,记者多次拨打江苏阳光董秘徐伟民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在2008年,著名会计学专家夏草曾经撰文,质疑江苏阳光20亿资金流向不明,包括2007年末5亿的货币资金、10亿的预付账款、2亿的其它应收款及4亿的其它流动资产,夏草怀疑公司涉嫌虚假列报,但是江苏阳光对此没有作出回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47

神秘公司在联华超市股改前夜成立 6年分红5千万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18/00595989015.shtml


 一桩不起眼的商业纠纷,让一个遁形已久的神秘公司浮出水面——这就是上海立鼎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立鼎)。

  2001年底,联华超市服务有限公司(HK0980,联华超市)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前夜,上海立鼎神秘诞生。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2001年7 月24日,上海工商局青浦分局核准成立上海立鼎。如今,上海立鼎已经坐拥亿元股权,并实现分红5000多万。此间的利益不可谓不丰厚。

  而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立鼎与联华超市之间关系非同寻常。在上海立鼎的股东构成中,是三个自然人,分别是黄国钧、毛建康、许少卿,各出资1000万元。

  上海立鼎成立仅三个月后,2003年10月22日,其就进行了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000万增加至6000万,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分别增资1000万,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记者调查发现,上海立鼎的三名自然人股东均系联华中层管理人员。2001年,黄国钧任职联华超市审计督察部;毛建康曾任世纪联华华南区总经理, 后调回上海总部;许少卿任职联华超市关联公司上海标超。公司成立至今,上述三人均在职。但根据上海立鼎提交的工商审核资料显示,自然人股东情况并没有勾选 “在职”,而是选择“其他”一项。

  另外,上海立鼎成立时注册地为上海青浦镇青平公路5758号1—107室。该处房屋位于上海西郊,房屋面积也仅有100平方米。根据工商资料显 示,上海立鼎实际的办公地址为:上海市四川北路1666号14楼,而该地址正是联华超市的注册与办公所在地(目前已迁址)。当时上海立鼎注册时留下的联系 电话也是联华超市的总机。

  但问题是,上海立鼎究竟因何而成立,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又是否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上海立鼎6000万的注册资本因何而来?

  “按照一般的理解,即便是企业高层,在2001年的时候一下子拿出来2000万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可能。每年的收入才多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一位知情人士提醒记者说。

  “据说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的MBO产物,但谁也没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上海一位资深证券人士告诉记者。

  小公司大收益

  令人惊奇的是,在上海立鼎成立后的1年内,其便闪电般完成了对以下公司的投资部署。

  联华超市投资额1222万元、入股价为1元,初始投资时占股2.94%,现经过股本扩张稀释占股1.94%;截至2009年3月12日,联华超市收盘报7.8元,尽管经历金融危机联华超市股价已经距高峰时缩水一半,上海立鼎所持股权市值仍然高达9500万港元。

  上海世纪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世纪联华)投资额1206万元,占股22.09%。2005年10月,联华超市通过杭州联华以2584万元的代价收购了该笔股权,据联华超市披露,该定价以2005年7月31日世纪联华未经审核资产净值厘定。

  联华快客便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快客)投资额600万元。

  上海联华超市配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配销)投资额20万元。

  浙江联华万家福超市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万家福)投资额100万元。

  实际上,早在2003年联华超市香港上市之初,就有人对第五大发起股东的上海立鼎存有疑问。

  2003年6月27日,联华超市在香港成功上市,招股说明书中透露,联华超市的发起人为友谊股份(11.79,0.03,0.26%)(51.00%)、上实商务(31.73%)、三菱商事(10.10%)、香港王新兴投资(4.23%)及上海立鼎(2.94%)。

  在这5家发起人中,上实商务是上海窗口公司上实控股的子公司,三菱商事及香港王新兴投资也都师出有名,早在1998年便已参股联华。但上海立鼎来历不明。

  上海立鼎既非凭空出世,其背后的利益诱惑又有多少呢?

  据记者掌握的其2001年-2007年财务报表显示,上海立鼎年均净利润接近1000万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6年时间共分红5300余万元。

  2007年年末,上海立鼎净资产为6800多万元。也就是说,在保留上述投资大多数股权的情况下(仅出售了世纪联华的股权),上海立鼎在短短6年内,共实现收益近6000万。

  其中,仅上海立鼎持有的联华超市等股权市值已经高达将近1亿港元。

  在上海立鼎历年的财务报表中,记者发现,上海立鼎的主营业务占净利润的比重微乎其微,最高不过几十万元。其净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即本文开头所述股权投资的分红。

  另外,上海立鼎的一些会计科目也表现得极为不正常,成立至今“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两项科目均无事项。但“其他应付款”一项均有异常。如 2004年12月31日,上海立鼎“其他应付款”为1.4亿。上海立鼎本身主营业务很小,并没有大额交易发生,其他应付款显然不是来自于正常的商业往来。

  转战房地产

  除了坐收分红,享受股权溢价之外,上海立鼎并没有停止淘金的步伐。

  2003年5月,上海联华兴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兴)成立。该公司的两个股东是:上海立鼎20%、上海兴宇投资有限公司80%(以下简称为上海兴宇)。

  上海联兴在最初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五金交电等。注册地址:崇明工业园区秀山路68号315室。

  上海兴宇是一家民营企业,其董事长为虞素慷,江苏省通州市人,早年通过建筑施工起家,现已是上海知名的建筑工程承包商。

  表面看来,上海联兴与联华并没有关系,但公司名号上“联华”二字分外耀眼,更令人意外的是,2003年5月6日,上海立鼎委派王宗南出任该公司董事,并被推举为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王宗南从2006年8月起,由上海百联集团总裁调任新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从上海立鼎的产权角度上说,上海立鼎与王宗南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由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与资本属性不合,与上海联兴的两方面股权比例也不合。

  其后,联华多名高管陆续出现在其董事会中。

  最初成立时,上海联兴的董事构成为,王宗南、虞素慷、虞素辉、李文康。

  2004年4月,上海联兴股东大会作出决议,选举良威、虞素慷、张增勇、张晓东、叶正欣为董事。

  良威,时任联华超市(8,0.25,3.23%)总经理。张增勇,时任联华超市党委书记。是次调整,良威代替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此时,上海立鼎方面的股权仍占20%,为小股东。

  2005年7月18日,上海联兴增资扩股,增加一名自然人股东虞素慷,即上海兴宇的董事长以个人名义对上海联兴增资2800万元,上海联兴增资 至1000万,上海兴宇增资至1200万元。增资后上海立鼎仍然持有上海联兴20%股份,实际控制人虞素慷以个人和上海兴宇的名义合计持股80%,实际股 权比例与原先保持不变。

  实际投资方面,上海联兴又与上海兴宇联合成立的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洛阳联兴),其中上海联兴持有80%股份,而上海兴宇持股20%。

  洛阳窘境

  始料未及的是,此间公司的成立,后来发展成为联华超市与洛阳房地产开发商曹建洛之间合同纠纷的导火索。

  2005年1月,上海联兴与洛阳当地开发商曹建洛达成了一份合作合同,由曹建洛通过挂牌转让的方式,将自己手中26亩土地转至上海联兴。上海联兴拟用该地块兴建超市购物中心。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洛阳联兴)正是依此而成立的。

  至此,上海联兴以“联华”的名义正式进军洛阳商业房地产。

  曹建洛告诉记者,“双方合作之初,愉快顺利。但后来,上海联兴在取得土地之后,并没有按照双方约定进行开发。”

  双方之间的纠纷记者无从细查,但记者发现,上海联兴在发现洛阳项目搁浅后,放弃了开发计划,而是将上述土地转手出让。

  2006年8月2日,洛阳工商局资料显示,洛阳联兴已经成为世纪联华(联华超市的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上海联兴、上海兴宇悉数退出。联华超市高管房金萍出任法定代表人。

  在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中,记者未能够找到该笔收购记录。联华超市有一条收购事项与此项收购相似,但并不全部吻合。

  根据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显示:“2006年6月30日,本集团以现金670万元从第三方收购了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100%的权益。”

  相似之处在于,中报的披露并无其他洛阳收购事项,公司名称也同样带有“洛阳兴宇”字样。

  不能吻合的地方在于,第一,公司名称不符。联华超市收购的公司名称为“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而洛阳工商资料则显示,的确是世纪联华收购了洛阳联兴。

  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的披露,投资者并不能知晓联华超市收购了一个关联公司(商标关联)。

  第二点,收购金额也不相符。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披露,洛阳兴宇资产情况为:“预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2112.2万元。”

  但曹建洛告诉记者,当时,土地出让金已经基本缴纳完毕,肯定不是670万元。对于曹建洛所言,记者无法在洛阳方面证实。

  “现在那里(项目所在地)长满了荒草,位置是在洛阳市中心,并不是不好,就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开发。”曹建洛向记者抱怨。“我从来没想到,和联华这么大的企业合作会出问题。”

  令曹建洛认为上海联兴即是联华的理由是,记者获得的一份由联华超市出具给上海工商局的承诺书显示,上海联兴被允许使用“联华兴宇”作为字号。该承诺书同时有联华超市党委书记张增勇的书面同意批复,并加盖联华超市公章。时间为2003年1月18日。

  对此,上海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上述行为属于商标使用授权。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属于重大事项,最起码应该通过董事会,上市公司也应该及时予以披露。

  但经记者查阅联华超市相关公开信息,未能发现董事会决议与信息披露。

  而种种疑问在于,如果上海立鼎是私人控制的公司,何以取得联华超市如此丰厚的利益;如果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高管在改制时,为实现MBO而采取的 方法,那么公众投资者不能知情的是,高管们如何实现了MBO,上海立鼎究竟由谁来出资,是否真实出资到位。三个自然人股东后面,真正的持有者又是谁。

  “上海立鼎如果是MBO公司的话,那要看有无相关主管部门的批文。”上述上海律师提醒记者说。

  “MBO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励企业高管创造更多的商业利润,但MBO并不是一定要偷偷摸摸的,也需要社会监督,鉴于高管持股的同时,又在上市公 司中具有决策权,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益受到损害,高管MBO还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管。”上海一位证券界法律研究人士谈及自己对MBO的看法。

  记者就上海立鼎的问题曾数次致电其登记的电话,但均无法取得联系。记者致电联华超市总部,也未能找到负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2

放下二十億元分紅 投身培育「有品格的總統」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不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擁有的

2010-11-22 TWM




幾乎每個禮拜三,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一早就出門,不是到花蓮就是去雲林,這兩地的品格學院,每周都要接待約六十位的國小四年級學童,在這裡學習有關﹁品格 ﹂教育的內容,他們都是卓火土最掛念的未來頭家,卓火土要如何訓練他們?

撰文‧黃智銘

十一月十一日,前總統陳水扁和夫人吳淑珍涉入龍潭購地弊案三審定讞,各獲判十一年重刑。這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首度有元首因貪汙案入獄坐牢,引起全台灣朝野 震撼。

同一時間,遠在東部花蓮偏僻的山上,有一所小學並未受到這條新聞的干擾,全校六十位學生,正在快樂地上課,課程的內容不是英語、數學,而是看不到、摸不著 的「品格」。為什麼位於窮鄉僻壤的學校要傳授品格?誰又是幕後的主要推手?

下午二點,來自花蓮縣周邊鄉村的小學生,正在課堂上專心聽課;教室外面走廊上,站著一位穿著深藍色POLO衫的壯年男子,帶著微笑專心看著學生們的一舉一 動,他就是股王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如果不是他,這所以品格為授課主題的學校不會出現在美侖這個小鄉鎮。

談到品格教育就散發熱情

低調的卓火土,不僅在企業界時光芒內斂,退休後努力推動品格教育、人稱「阿土伯」的他,也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今周刊︾排除萬難,終於說服他在花蓮山上接 受專訪,不善言詞的阿土伯接受採訪時甚至有些害羞,但一談到「品格」教育,他渾身散發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對於阿扁被判重刑的新聞、山下選舉的各種紛紛擾擾,他不願多談,與其大聲批評現況,他選擇投資未來,而且是投資在思想尚未定型的國小四年級學生身上。「現 在品格學院的這些小孩,可能是未來的總統、立委,我們的影響力,還是會很大的!」卓火土微笑著說。

阿土伯受到矚目,甚至到現在還有影響力,最主要就是他堅持走自己的路。

十三年前,四十七歲的卓火土中年失業,靠著一個團隊、一支電話、一張桌子,他創辦了宏達電,並一手催生了HTC這個國際品牌;五十五歲時,宏達電這個八歲 小孩逐漸站穩腳步,這位追求完美,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二點的工程師總經理也決定退休,他說走就走,毫不留戀,當時引起台灣科技界一陣譁然。他離開後,目前 市值逾五千億元的宏達電,已是台股股王。

回顧這段往事,卓火土相當平靜地說,「其實很多東西,到最後都是要放下的。」「當時有適合的人選,所以我就交棒了,既然要放下,我想早放會比晚放好。」他 放下的不僅是一家年營收上千億元上市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號令數千位員工的權力;提早交棒,更讓他錯過了最甜美的豐收期,如果這五年來,阿土伯還擔任執行 長,他的股票分紅不會比現任執行長周永明少,依據宏達電財報估計,這幾年來周永明分紅配股累積超過三千張以上,以目前宏達電超越七百元的股價來算,卓火土 「放下」的,是超過二十億元的驚人財富。

放棄這些財富做公益,犧牲的代價會不會太大?卓火土選擇用腦性麻痺畫家黃美廉的故事來作為回答,「黃美廉腦性麻痺,連話都說不好,但她還是很樂觀繼續創 作,她說,你不能去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所擁有的。」關鍵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卓火土說。

卓火土二○○五年八月退休後第二天,就開始捲起袖子做公益,但其實最早一開始,他最有興趣的是環保議題。「宏達電成立了基金會,本來一開始我們要做的主題 是環保相關的,但是開會討論了以後,覺得品格惡化更嚴重,所以才把推廣『品格文化』作為我們的主題。」對卓火土這批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樹立品格曾經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們那時候吸收資訊的來源很簡單,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榜樣。」只是隨著媒體、網路氾濫,卓火土說,「現在的小孩很容易受到 不好的影響,以為只有有錢、有地位才是成功,為了成功就可以不擇手段!」

走訪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品格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要把它當課程,更沒有操作手冊、沒有SOP︵標準作業流程︶,身上流著追求完美、實事求是工程師血液的卓火土,決定從零開始 去摸索「品格」究竟是什麼,「這和我們做研發設計很像,就是要去找出問題,然後再找到解決的方法。」他開心地笑著說。

為了創辦品格學院,身為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卓火土,帶著同事下鄉,到台灣各地的中小學去拜訪,直接聽取這些基層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校長們意見,開始的 一年半裡,卓火土就走訪了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不只走遍台灣,阿土伯的足跡甚至跨過太平洋到了美國,包括奧克拉荷馬州的品格城市與密蘇里大學的品格研究所。三年前,花蓮縣政府提供了一塊在美侖山上,原 本用來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區,與宏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開辦「品格英語學院」,卓火土的品格公益事業也從原來舉辦座談、演講的階段,進展到了「興學」的階 段。

這個學校可以說是卓火土的心血結晶,原來的校舍都已經老舊,宏達文教基金會接手之後,把整個校園翻修。有了校地與校舍,卓火土開始積極找尋教師,除了在花 蓮地區找尋當地對兒童教育有興趣的人才,卓火土還特別找來了四位金髮碧眼的洋老師,讓小朋友一方面學英文,同時也學品德。

重出江湖只為籌措學校經費品格英語學院提供花蓮縣內四年級學生申請,以班級為單位,到學院接受五天四夜的課程,食宿交通等費用都由宏達文教基金會贊助,課 程主要教導的是「專注」、「尊重」、「負責」、「誠信」及「感恩」等五項好品格,「其實這些品格小朋友都知道,本來就存在他們的心裡,所以我們提供的是一 套方法,跟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而已。」卓火土說。

品格學院看起來是卓火土付出時間、金錢澆灌的成果,但是其實卓火土的收穫更多。今年九月,卓火土在雲林縣成立了第二所品格英語學院,有一天上課,學生們正 在討論領導人需要什麼特質時,卓火土正好在現場,很多學生認為「正直」、「努力」是領導人應有的特質,這時,突然有一個小朋友回答說:「要溫柔。」卓火土 就問他:「為什麼要溫柔啊?」小朋友回答:「這樣員工犯錯,他才不會罵人。」孩子的童言童語,讓他突然驚覺自己看不到的性格黑暗面。當初,卓火土創業為了 求生存,對屬下相當嚴厲,甚至被稱為「完美先生」,如果屬下的工作有瑕疵,他常把這些犯錯員工的名字公布在布告欄上,警惕他們不能再犯,即使是他的愛將周 永明,名字也都曾被釘在牆上,慘遭「示眾」的命運。

「我現在還是追求完美,不過我學會了更包容。」卓火土溫柔地說,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在品格英語學院裡,投入公益事業這些年,對他家庭最大的收穫是,他找回了 擁抱家人的力量。

為了挽救台灣的品格教育,卓火土還想在台灣各縣市興辦品格學院,但辦學所費不貲,除了校地靠捐贈外,一間學院硬體成本約一千萬元,加上每年接待學生、教材 與學校運作的成本,每所學校每年就需要數千萬元來維持運作。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卓火土不得不重出江湖,賣掉手中部分宏達電股票,投資老同事創立的冠信電 腦,搶攻最熱的雲端商機,希望再創股王傳奇,為品格學院取得穩定的財源。

目前花蓮一年可以招訓四千名學童,今年九月開始運作的雲林品格學院,每年也可以招收約三千人。三年多來,已經有超過一萬名學生受過品格教育的洗禮,卓火土 只希望這些小孩未來成為有品格的公民,不要為了求生存、賺錢,而不擇手段成為品格敗壞的人。﹁沒有品格,競爭也只是惡性競爭」,這位六十歲重新出發的企業 家,心有所感地說。

卓火土

出生:1950年

現職:冠信總經理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宏達國際執行長、

迪吉多電腦總工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7

幫你出賣自己 還給你分紅

2011-6-6  TCW




今年一月,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 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隱私資料與個人數據的管理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少專家與學者認為,如果將隱私視為與汽車、房子一樣的個人資產,在擁有者的同意下進入 市場自由交易、買賣,或許會比消極抵制來得更有效率。

Allow這家個人資料管理公司,就是在這個概念底下誕生的。

每賣一筆資料,顧客可抽佣七成

其商業模式與公司名字相同,就是「允許你使用我的資料」。客戶將自己的個人資訊授權給Allow,讓Allow拿著資料販售給信用卡、房地產商、零售業等公司,每賣出一筆,資料的持有者就能抽取七成的佣金。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這家公司從二○○九年十二月創立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已經吸引了四千多個客戶。

Allow創辦人巴西尼(Justin Basini)原本是一家公司的品牌行銷主管,他發現一般信用卡公司,習慣用寄發郵件DM的方式做行銷,但這種亂槍打鳥的方式,成功率不到一%。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行銷,更不要說主動回覆,但如果反過來,讓顧客從一開始就參與這個行銷過程呢?這個點子不斷在巴西尼腦中延燒。二○○九年,巴西尼從親戚朋友和一些投資者那裡籌得四十四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萬元),與另一位工程師好友創辦了Allow公司。

但網路上原本就流竄著各式各樣的個人資料,即使一般人願意將自己的資料授權給Allow,業者又何必花錢跟Allow購買?

第一步是申張個資主權。由於英國法律規定,一般人可以要求企業或公司,將其資料從行銷資料庫中刪除,因此Allow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獲得授權顧客的資料從英國前十二大的行銷資料庫中移除,並將這些客戶列入英國謝絕接受電話促銷或郵購要約的正式名單。

接下來,Allow要求他的顧客創建一個資料夾,裡面包含他們的姓名、地址、就業狀況、子女數量、業餘愛好和購物意向,最後一項也就是他們正在考慮要購買 的東西,顧客可選擇授權哪些銀行、信用卡業者、零售商等,向他們發送商品廣告。這個資料夾,就是最值錢的隱私商品。因Allow提供篩選過的準確資料,因 此售價遠高於那些透過網路追蹤技術獲取的資料。

售價比一般行情貴五百到一千倍

一般經由灰色手段獲得的隱私資訊,價格不高,每個人的資訊售價不到一便士(約合新台幣○.四七元),但Allow每一筆資料可以販售五到十英鎊,價格是前者的五百到一千倍。並且,每賣出一筆資料,顧客抽佣七成,賣出次數越多,佣金數量也會提高。

一位倫敦地產商席魁拉(Giles Sequeira)就這樣成為Allow的首批客戶之一。「如果我不會讓人免費開我的車子或住我的房子,那為什麼我要把資料免費給人使用?」他先是同意將 自己的資料授權給Allow,獲得十英鎊(約合新台幣四百七十元)的簽約費,接著,他填寫了一張開辦新信用卡的同意書,又從該信用卡商手中得到五.五六英 鎊(約合新台幣二百六十四元)。有了這樣的服務,個人資料價值是新台幣七百三十四元。席魁拉表示,這些錢雖然不多,但總比讓別人免費獲得自己的資訊來得爽 快。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資料被別人免費拿來販售十幾次感到相當憤怒,想要重新拿回自己的主導權,這家英國公司也許就能滿足你的願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8

股市是怎麼一回事:中國股市21年融資4.3萬億 累計分紅0.54萬億元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tdhg.html

大部分人怎麼都不能領悟股市是怎麼一回事,即使虧損了也不知道為什麼。當股市是個零和遊戲的時候,財 富越多的取得更多的資源和財富,而貧者則會更貧。錢的大頭給人拿走了,剩下的零頭(坦白說,渣都沒剩,還預支未來幾十年的收益)讓二級市場去爭搶,即使你 是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還是巴菲特,也是無能為力的(長期來看,資金管理者在中國是個可憐的行業)。投資者先拿出100%的真金白銀,可悲的是,往往最高點的 時候,拿出的真金白銀就越多,而資本市場的「屠殺」就展開。別忘了,還有交易費,印花稅,股息稅,不計算通脹,複利存款利息,把這幾類交易成本加上去,總 體回報為負數。極度富裕的人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作為博弈對手的一般投資者,我看不到任何勝算的可能。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是世界的災難(人太多,資源不 夠),而股市是個避免災難發生的最理想方式。

    一旦愚蠢的投資者被簡單的騙局愚弄太多次後而不再投資股市,那個結局----中國紅十字會在GMM事件後的捐款額是個實例參考。而現在正朝著這個可悲的結局。---也許這是個賺錢的機會,國人善忘。這個要很有耐心,還要在底部的時候還有資金,及最重要的:你還活著。

  

以下轉自SINA:

中國股市21年融資4.3萬億 累計分紅0.54萬億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9日 01:03  經濟參考報微博

  記者 蔡穎 吳黎華 北京報導

  中國上市公司在過去21年裡融資4.3萬億元,普通股東累計分紅僅0.54萬億元

  編者按:在過去10年裡,中國經濟保持了10.48%的平均增速,中國上市公司業績總體亦高於其他企業,而同期,中國股市在經歷了短暫的井噴之後便持續萎靡不振,似乎成了「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反向指標。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

  為了求解反差的原因,本報組織記者從「股市生態」這一視角出發,對上市公司、投資者、中介機構及業內專家進行了採訪和調研,希望在直面現階段中國股市生態危機的同時,推動市場回歸本位,真正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從今日起,本報將陸續刊發這組調研報導。

  儘管與著名的上海外灘隔江相望,但再怎麼宜人的風景也難掩交易所的悲觀情緒。同樣,深南大道地王大廈斜對面的深交所,也充滿著機構的嘆息。「這段時間大盤跌得比較厲害,對自己的業績影響挺大,但該做的還得做。」一位操盤手無奈地說。

  可是,對於備戰IPO的公司而言,低迷的市場並未打消它們上市融資的熱情。統計顯示,1990年至今,國內A股累計融資4.3萬億元。可這些上市公司給投資者的紅利回報究竟有多少呢?Wind 的數據顯示,1990年末到2010年末,A股累計完成現金分紅總額約1.8萬億元。但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估算,普通投資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過 30%,其所分享的紅利最高不過0.54萬億元。也就是說,花費4.3萬億元真金白銀參與上市公司融資活動的普通股東所獲得的分紅額不超過0.54萬億 元。這意味著,近21年來,A股市場給予普通投資者的現金分紅總額佔融資總額的比率不足13%。而如果按照現在3.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以複利計 算,21年下來的儲蓄回報高達105.9%。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上市公司只知圈錢不知回報,已成為A股市場最為病態、也最令人痛恨的現象之一。上市公司股東回報文化的缺失,已經成為絞殺普通投資者、導致市場炒作風氣盛行並制約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不在少數

  對上市公司而言,資本市場或許是最好的「提款機」。「一方面,新股源源不斷地上市『抽血』,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再融資瘋狂『圈錢』。」獨立財經評論員曹中銘撰文稱。

  證監會統計顯示,從1990年到2011年7月,國內A股包括首發、增發、配股在內的累計融資金額高達近4.3萬億元,其中再融資額達2萬億元左右。

  根據Wind數據,記者初步測算,從1990年到2010年末,A股累計現金分紅(除去紅利所得稅後)約1.8萬億元。但不得不提的是,出資4.3萬億元的普通投資者在上市公司中的股權比例較小,他們從上市公司獲得的紅利也是小頭。

  Wind的數據顯示,國內股市IPO募集的股份僅佔發行前總股本的11%。「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首發和再融資(包括配股和增發)後的流通股加在一起佔 總股本的比重不超過30%。」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坦言。這位分析師估算,以普通投資者的持股比例30%計,在上市公司總計1.8萬億元的現金分紅中,普通 股東收到的現金分紅不超過0.54萬億元。

  而且,對國內的普通投資者而言,他們還需背負「印花稅」、交易佣金等,這幾項交易成本甚至超過了 紅利。證監會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0年,A股累計股票交易佣金總額約4000多億元,A股市場證券交易的印花稅總額約6000多億元。這意味 著,近21年來在整個A股市場,普通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就有1萬億元左右。

  雖然,由於監管部門近年來的政策約束,進行現金股利分配的公司數有所增加,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式上市公司仍不在少數。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的統計顯 示,2005年至2009年,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佔所有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分別為45%、50.22%、51.85%、52.35%、48.52%。 2010年,在2175家上市公司中,虧損的公司僅為117家,但既不分紅也不送股的「鐵公雞」高達798家。另外,至2010年末,上市時間超過5年、 且5年內從未進行過分紅的個股高達414家,其中有136家為盈利公司,佔比高達32.85%。這其中包括金馬股份(6.40,-0.09,-1.39%)、海王生物(8.27,-0.08,-0.96%)和通化東寶(8.40,-0.19,-2.21%)這些熱門股。

  更為惡劣的是,許多上市公司竟然以再融資募集的資金給投資者分紅。東北財經大學研究者劉淑蓮、胡燕鴻在《中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實證分析》一文中指出, 上市公司分紅一般不超過賬面利潤,但相當一部分公司的每股現金分紅超過其每股股權自由現金流量,這意味著,這些分紅源於配股融資,圈來的錢又成為現金分紅 的來源。

  唯圈錢主義的嘴臉暴露無遺

  與低分紅現象相伴隨的另一些怪現象是:各類融資活動連綿不絕,ST類殭屍公司不斷上演不死神話,上市公司高管套現潮一波接一波。雖然,國內股市最近幾 個月持續低迷,但陝煤股份仍然在8月底順利過會。這家公司擬發行20億股,募資172.51億元。此前,中國水電亦成功過會,擬發行35億股,募資 173.618億元,如果其成功發行,或將成為今年最大的IPO項目。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發行新股164家,較去年176家減少12 家;IPO實際募集資金1607.7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32.28億元下降24.60%。但從8月份的新股發行看,累計發行23只新股。9月5日至 9日,又有包括巴安水務(29.680,-0.21,-0.70%)、通光線纜(16.660,-1.62,-8.86%)等在內的8只新股啟動發行程序。而且,許多權重超級大盤股,更是無節制地反覆融資再融資。9月9日,招商銀行(11.49,-0.17,-1.46%)通過了「A+H」配股方案,本次配股融資規模最高不超過350億元人民幣。有分析師表示,幾家重要銀行近五年內會有4000億至5000億元資本金缺口,銀行股再融資已經成了必然趨勢。

  除了永無止境的圈錢之外,一些ST類殭屍股票在A股市場上屢屢上演的「不死神話」,也把市場唯圈錢主義的嘴臉暴露得一清二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11年6月30日,每股淨資產(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在-1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19家。這些長期嚴重資不抵債的「殼公司」早已練就了一身超人的「生存本 領」。以*ST中華(5.17,-0.08,-1.52%)A 為例,自上市以來,它有9年虧損、2年微利的記錄:1997年、1998年虧損;1999年盈利;2000年、2001年虧損;2002年微利;2003 年、2004年虧損;2005年微利;2006年虧損;2007年微利,2008年、2009年虧損;2010年盈利。就這樣,這只股票始終未觸及「連續 三年虧損」的退市紅線。

  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則不擇手段地從資本市場撈錢。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來,A股所有上市公司共計發生了2117宗高管減持,減持總股數達到了7.9億股,涉及市值約126億元。

  在A股市場,股東回報文化的缺失已經成為這個市場最為讓人痛恨並飽受詬病的現象。「股權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股東主權理念。」曾參加《公司法》、《證券 法》等商事經濟法律研究、起草和修改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所謂股東主權就是徹底確認股東在公司治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全面尊重股東 依據法律和章程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和利益,尤其是知情權、決策參與權、分紅權、監督權與轉股權等。「這意味著,股市就不再僅僅是上市公司和發行人的圈錢工 具,而是投資者取得投資回報、分享中國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成果的聚寶盆。」劉俊海認為,A股「重融資、輕投資,重圈錢、輕回報」的遊戲規則必須 轉變,而「重投資、重保護、重回報」的股東主權旗幟,應當取而代之並高高飄揚。

  重融資輕回報扭曲股市制度

  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應該是兼具融資與投資功能,其中任何一項功能的「出位」,必將影響到市場本身的發展。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水平整體過低,國內市場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僅為20%至30%,而海外成熟市場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一般都在40%至50%。」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

  在西方成熟市場,上市公司均有著透明的股利政策和長期的分紅措施。通用汽車、可口可樂、美國鋁業等股票數十年來保持一定數額的派現,其股票被兼顧固定 收益和成長價值的投資者長期持有。在「金磚國家」中的巴西,該國公司法要求股份公司必須在其公司章程中規定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盈餘進行現金分紅,且比例不 得低於盈餘的25%。

  事實上,A股市場高成長的企業不多,同時,成長型企業上市之後的表現也遠不盡如人意。國 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趙昌文認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之殤」。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目前發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著「逆向選擇」的風險,典型的 體現是,以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成長、好質地企業無法進入A股市場。另一方面,企業上市後,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未能給企業良性成長提供相應 的治理機制,管理層或控股股東可能存在「道德風險」。同時,行業發展冷暖不均也導致分紅顯現出差距。

  「要徹底改變這種現象,分紅機制是一個重要方面,同時還需要資本市場其他方面的完善,比如投資者結構的優化。」趙昌文認為,「目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 構有兩個明顯特徵:短期投資者比重相對較大以及機構投資者比重相對較低。短期投資者較少將分紅納入其投資決策,這導致其對上市公司的分紅決策不敏感,因此 短期投資者比重較高意味著『用腳投票』機制一定程度上的失靈。而機構投資者比重較小,使股東積極主義難以在宏觀上對上市公司治理髮揮作用。」

  「各種ST股在市場上作威作福,必將慫恿股市瘋狂投機,毫無投資價值的垃圾股成為賭徒手中的籌碼,它將嚴重扭曲整個A股估值體系,進而使整個股市完全喪失資源配置功能和經濟晴雨表功能。」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

  「在某種意義上是監管政策出了問題。」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就創業板來看,25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三高超 募極為嚴重,但直到今天,儘管市場已經作出了不認同的反應,但25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依然高達66倍,平均發行價格高達33元/股。「這 些高管全都成了紅了眼的暴發戶,創業板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了制度性的傷害,對中國創業者的誤導,把他們從很好的、樸實的創業者變成了走上歧途的不義之 人。」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5

高鐵終於賺錢 分紅再等四十年?

2011-9-26  TCW


八月三十一日,台灣高鐵公布半年報,稅後淨利十九億八千萬元,是二○○七年通車至今首度繳出獲利成績單。 隔天,九月一日,興櫃市場立刻報以熱烈掌聲,成交均價由前一日的四.六八元大漲至五.四七元,漲幅達一七%。成交量也瞬間放大到二萬一千張,大幅超越原本每天一至三千張的水準。

買進高鐵股票的小股東,部分人心裡盤算的,是高鐵終於開始獲利,即便上市與否仍是個未知數,但只要高鐵開始 賺錢,以這種兼具穩定性與獨占性的事業,每年賺取一定的股利收入,也不失為一門好生意。

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全然正確。 一般的公司,損益表最下方的稅後淨利和每股盈餘,就等於公司當期的獲利,而小股東也可以由此數字及公司過去盈餘分派的慣性,合理預期,自己可能分配到的盈餘多寡。

但根據會計界的分析,高鐵,卻可能是個例外。

原因一:特別股負擔大還清股息,普通股才配息 翻開高鐵財報仔細算算,就會發現,即使高鐵未來每年都像今年一樣賺錢,這些在市場上買進高鐵普通股的小股東,可能也要等上四十年,才能分到第一塊錢股利!

關鍵,就在高鐵龐大的累積虧損,和過去為了解決財務困境,在二○○三到二○○五年間,大量發行的特別股。 公司法規定,「公司非彌補虧損後,不得分配盈餘」,也就是說,假設過去連續虧損十年,今年突然賺錢,股東不能說,今年賺錢了,就想分配盈餘,必須等賺的錢已經可以抵銷過去十年的虧損,公司真正損益兩平之後,股東才能開始分享股利。

翻開高鐵半年報,目前帳上累積虧損仍有七百一十五億元。以高鐵上半年淨利近二十億,換算整年獲利四十億估計,要十八年才彌補的完。

但這十八年,只是第一關,接下來,還要先把過去積欠特別股股東的股息都還清。 高鐵一千零五十三億的股本,只有六百五十億是普通股,另外有高達四成,約四百億,屬於特別股。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在尚未收回前,高鐵每年都要固定支付四.七一%或五%不等的股息,如果高鐵當年度沒有盈餘可支付,就年復一年的累積下去。

截至目前為止,高鐵積欠特別股股東的股息,已經接近七十八億。但,這只是「截至目前為止」。 依照目前特別股的餘額,以及股息年利率計算,特別股的股利會以每年約十九億元的金額增加,而因為未來十八年的盈餘,都要先用來彌補虧損,並不能發放給特別股股東,因此,到了第十九年,虧損終於彌補完,高鐵的盈餘可以用來發放股利時,累積未支付的特別股股息,又多了三百四十二億元。加上現在的七十八億元,總共積欠四百二十億元的特別股股息。

一樣用每年賺四十億元估計,又要十年才能還清。但這十年中,每年還是不間斷的產生新的特別股股息。 這樣重複下去,到普通股股東真正能分到股利時,已經是四十年後,也就是二○五一年的事情。 當然,若是高鐵未來獲利狀況更佳,股東需要等待的時間也會相對縮短。假設用兩倍的獲利推估,也就是高鐵每年淨賺八十億元,小股東大約等二十年,就有機會獲得分配。

原因二:特許權期限期限一到需無償轉給政府

但是,依照目前高鐵與政府簽訂的合約,二○三三年特許權就到期,高鐵必須無償移轉給政府。換句話說,在高鐵還是民間經營的這段期間內,小股東分配到盈餘的機率,的確不高。

這樣的資本結構,造成高鐵即使獲利,但對於高達五萬八千人的普通股股東而言,很可能看得到吃不到。 當然,若能向特別股股東收回他們手上的特別股,這些股息就不用年復一年,以每年十九億的驚人金額累積下去,不斷擠壓到其他普通股小股東的權利。

過去,高鐵之所以不收回這些早已到期的特別股,其實也是因為公司法規定,特別股只能用盈餘或者發行新股的方 式收回。而高鐵在今年之前,並沒有盈餘,且以其複雜的財務狀況,要找到投資人認購新股,也非易事。

但是,今年六月通過公司法修正案,七月一日起開始實施的新法條,已經取消了特別股只能用盈餘或發行新股方式 收回的規定。也就是說,借款,或任何其他的籌資方式,都能拿來收回特別股。

問題是,高鐵資產雖然高達四千億元,但淨值只有約二百五十億元,若是借款來收回四百億元的特別股,淨值馬上 由正轉負。不但社會觀感難以接受,也有宣告破產的實質危機,除非說服特別股股東們轉換為普通股,否則短期內,難有具體的解決方案。

針對普通股股東何時能夠分派到股利,以及特別股是否收回的問題,高鐵公司認為,由於未來獲利難以預期,因此 不宜用目前獲利情況,推估未來彌補虧損與償還特別股股息所花費的時間。

此外,高鐵方面也強調,該公司已針對延長折舊攤提年限等,各項改善財務結構方案進行努力,因此要說小股東們 在特許期間內拿到股利的機率很低,是過於武斷。

即便如此,但以現況來說,小股東們短期內是否能夠分配到股利,變數的確很大。只能說,高鐵,可以多坐,但要 投資高鐵,還是多考慮一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5

文交所叫停整頓 「分紅」制能否破局?

http://www.eeo.com.cn/2011/1125/216424.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肖君秀 實習記者 程大虎 11月23日,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原廣州嘉德)董事長李亦非透露,公司已建議廣州文交所在產品設計上實現對投資者「分紅」,以促進價值投資,抑制市場過度炒作,目前就此方案雙方正在進一步研談。

文交所瘋狂炒作的亂象將要得到切實整頓,11月18日,國務院下發《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將由證監會牽頭清理整頓包括文化藝術品交易等交易所。早在10月份,由於文交所炒作糾紛亂象至審批開辦叫停,一些新產品也被叫停。

「分紅」新模式

據李亦非介紹,「分紅」可以如此設計實現,如將一百件或者兩百件藝術品打成一個「資產包」證券化,投資期限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五年、十年、二十年,每一年拿出部分藝術品進行拍賣對投資者進行分紅。如五年期產品每一年變現20%的藝術品,十年則每年變現10%。

在李亦非看來,藝術品是「死」的東西,不像企業一樣可以分紅,所以導致投資者的短期炒作心理,而通過設計「分紅」之後,買這個份額投的人有了期望,因為有實際回報,「通過設計分紅,至少有投資的概念。」

11月初,廣州交易所集團董事長李正希也表示,廣州文交所將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文交所,擬採取特質資產份額化方案,將對不是幾位而是幾百位藝術名 家的藝術品打包進行交易。其認為產品發行與交易應該分開,應該有足夠多的交易量來平抑投機,「起碼整場交易要體現七分投資三分投機,嚴重脫離市場正常交易 是不可行的。」

那麼未來廣州文交所是否會採納「分紅」的創新舉措?「正在進行當中,可能會照著這個走。」李亦非謹慎地表述。

對於文交所出現的亂象——藝術品證券化後數月爆炒上漲至數十倍、甚至上漲千倍的神話,爾後又引發投資者的糾紛等,李亦非對此的評價是「買的人不懂,懂藝術的人不會買這種東西。這是給少數人利用了。」

「價值」投資藝術品

文交所陷入整頓,傳統的拍賣市場如何呢?實際上,秋拍的行情已大為降溫,一些高價的拍品也頻現流拍。在上半年行情還不錯的情況下下半年開始變化。那麼藝術品拍賣市場該隨機而變?

李亦非表示,華藝國際作了戰略上的調整,以中等價格的精品為主,「底價為500萬—3000萬的藝術大師的精品。」同時加大了對嶺南書畫的拍賣,其理由是廣東買家投資需求強勁,而嶺南書畫價值還處於低估。

據瞭解,華藝國際近日正在佈局冬季拍賣會,將於11月27日、28日在深圳進行巡展,拍賣的藏品包括黑澤明的20幅畫作、張大千的作品以及年份較久的紅酒拉菲和茅台等。

回首近幾年來的藝術品拍賣歷程,華藝國際副總裁、藝術總監王野夫如此概括,2002年至2005年推向了高潮,到2007年更加「高端」,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往下走,2010年又走向另外一個高峰。

2010年,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589億元,拍賣藝術品30萬件,成交23萬件,總成交率達75%,比2009年增長了177%。據國外數據統計,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額排在世界第一。

但是,2011年秋季便透露出絲絲秋意,李亦非認為市場調整是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有高潮就有低潮,有低潮就必有高潮,「但是真正的好作品不 會貶值,就我做了18年的藝術品拍賣以來,真正好的作品在美術史上能定位的東西價格還是在往上走。某一個畫派、某個藝術家有幾個基金在炒作的價格是會下 來,因為沒人接盤嘛,就好像被炒高的創業板和概念股價會下來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5

只顧上市圈錢分紅顯寒酸 中字頭公司最猖狂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2/1297071.html

者按:4年圈錢近1.7萬億 分紅不足8%。「跌幅第一,融資也第一。」這是對中國股市最到位的描述。自2008年初到現在,滬指從5200點跌到現在的2200點,跌幅近六成,但這 並不阻礙A股融資的步伐。除了中小板、創業板這部分「後起之秀」,還有「中字頭」公司這種洪水猛獸,都排隊等著上市圈錢。2008年以來,A股共實現近 800家公司首發融資,實際募集了1.05萬億元;A股也幫助近600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再融資6436億元。近四年的時間,A股 融資額高達1.69萬億元。

只顧上市圈錢分紅顯寒酸 中字頭公司最猖狂

自2008年初到現在,滬指從5200點跌到現在的2200點,跌幅近六成,但這並不阻礙A股融資的步伐。除了中小板、創業板這部分「後起之秀」, 還有「中字頭」公司這種洪水猛獸,都排隊等著上市圈錢。2008年以來,A股共實現近800家公司首發融資,實際募集了1.05萬億元;A股也幫助近 600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再融資6436億元。近四年的時間,A股融資額高達1.69萬億元。

對比起如如火如荼的融資潮,上市公司的分紅顯得寒酸。以去年為例,當年上市公司通過IPO、增發、配股共融資9865.09億元,但分紅總額卻只有762億元,佔比還不到8%。A股市場徹徹底底變成圈錢機器。

四年融資近1.7萬億

「資金和企業不能有效對接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大缺陷,未來五年需要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2010年中國IPO全球第一,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十年都將保持。」這是證監會研究中心任祁斌在今年說的一番話。

近幾年,A股拉開了融資大幕,速度和數量都以幾何級數上升。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自2008年至今年10月21日(統計數據起止時間下同),A 股共實現789家上市公司首發融資,計劃募集4960億元,實際募集了1.05萬億元;再融資方面,同一時間段,A股也幫助581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 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再融資6436億元。

如果從板塊來看,「後起之秀」創業板及中小板融資能力不容小覷。國內創業板於2009年10月開板,兩年裡,創業板上市公司從最初的28家迅速擴張 到目前的270家,並且實現了1972億元的實際募資,是該板塊計劃募資額的三倍。另外,中小板的融資規模也不一般,2008年至今,中小板實現了428 家公司的首發融資,實際融資3665億元;至於再融資規模,四年中小板定向增發和公開增發的實際募集資金也有694億元。

如今,在銀根收緊的情況下,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存款準備金率經過6次上調後,銀行間資金市場重陷高度緊張狀態,市場進入「缺錢」時代,許多上市公司 也紛紛想盡辦法融資。據統計,截至上半年,共有143家公司公佈再融資計劃,而去年同期該數據僅為36家,同比增加3倍。其中,預計增發的公司135家, 共計增發308.4億股;預計發行可轉債的公司3家,增發294.5億元,5家公司計劃配股。

這個擴張速度對比起海外市場也甚是驚人。目前,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數量,已飆升到2500多家;美國股市200多年才上市了3600多只股票。其中,美國股市掛牌股票達到800家,用了100年的時間,而中國股市僅僅只用了8年。

分紅還不足8%

對比起如火如荼的融資潮,上市公司的分紅就倍顯寒酸。

以去年為例,當年上市公司通過IPO、增發、配股共融資9865.09億元,但分紅卻出現大幅下跌。由於證監會對再融資公司進行了強制分紅的規定, 未實現分紅的公司雖然由2009年的1158家下降為840家,但是分紅金額卻由2009年度的近3883億元下降為762億元,下降了3121億元,表 明上市公司手中現金明顯減少。

如果因為外界環境突變或自身原因導致企業連續虧損而無法分紅也屬合理,但事實上,很多公司在連續盈利的情況下仍將資金留在了上市公司中。

以5年未能分紅的402家公司為例,其中有94家公司,竟然在連續5年盈利的情況下仍未現金分紅。其中包括了16家房地產公司、48家製造業公司和7家信息技術業公司等,特別是投資者熟知的房地產暴利行業恰恰是最不願意現金分紅的行業。

2010年136只地產上市公司僅有萬科、保利、華僑城等28家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如果說上市公司因為微利而無法現金分紅,那麼像中南建設 (000961)、長春高新(000661)(000661)、美菱電器(000521)(000521)、濰柴重機(000880)(000880)等 去年EPS均在0.5元以上的公司,也選擇連續5年不現金分紅。

這種情況與海外市場可謂天壤之別。從當今世界的主要資本市場來看,分紅與退市直接掛鉤的法律條款非常明確。比如在美國,「連續5年不分紅利」,就能 觸犯到退市的法規。日本證券交易所,也明確規定,5年沒有發放股息,或者係公司營業生產處於停止或狀態,又或者連續3年負債超過淨資產,都有可能面臨退市 風險。

若細加比較,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股息率遠遠低於國外市場。英國、日本的上市公司要拿出約40%~50%的利潤用於分紅,但滬深上市公司卻很少用現金 分紅的方式回報投資者。看今年中期報表,滬深兩市16家銀行股,僅中信銀行(601998)有少量分紅,而同期的香港金融股,如港交所,今年中期就拿出 90%的中期利潤來分紅。

中國石油(601857):「最賺錢」公司圈錢多

被譽為「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國石油(601857)2007年11月5日登陸A股市場,按照當日收盤價計算,中石油A股總市值超過8萬億元,加上其H股市值,總市值超過埃克森美孚目前的4877億美元市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和中國A股市場第一大權重股。

國資委10月21日公佈了2010年度央企經營情況,「成績單」顯示,中石油以1241.8億元的淨利潤成為最賺錢的央企。每天淨賺近3.4億,自 稱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石油名副其實,然而這一切均與普通投資者無關。在華麗業績背後,卻是上市四年時間超過60萬小散們割肉出局。「最賺錢央企」在公司業 績和二級市場股價上的盈虧邏輯悖逆,讓投資者困惑和不滿。站在9.75元仰望48元的歷史之巔,恐怕中石油再也難以到達這個高度。

身為A股市場「第一權重股」的中石油,上市以來的8次分紅每股也僅累計獲得1.19元的股息。若按48元計算,其四年股息收入也僅有2.48%。這意味著四年時間裡,A股股東以損失四分之三投入的風險,換來了比銀行存款還要低80%左右的股息。

中國水電(601669):縮水發行仍衝擊大盤

「買了中水電,趕緊上醫院;中籤如中槍,死得很悲蒼。」這首網民傳誦的打油詩,道出了這只年內巨型IPO來襲的恐慌。雖然上市首日的上漲秀讓中國水電(601669)保住了發行價,但是仍然不能阻擋其價值回歸之路。

沒有了機構的護航,中國水電在上市後第二天便原形畢露。19日,中國水電就掉頭向下,當天跌去7%。第三天,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一夜回到解放前」。

事實上,早在上市之前,市場普遍不看好這只超級大盤股,有股民甚至「詛咒」這只股票破發。因為正值大市低迷時期,加之市場上怨聲載道,中國水電已經 把發行規模就自動縮水了。按照原計劃,此次公開發行不超過35億股新股,計劃募集資金合計173.17億元。但中國水電這次主動將發行規模從35億股壓縮 到30億股,同時確定發行價格定為4.5元。結果,沒有人預料到中國水電首日上演上漲秀。

中國水電的上市對市場衝擊不小。上市第一天,大盤就下跌57點,之後連續三個交易日,大盤走勢同中水電十分相似,呈低迷狀,並創出了2307點的近期新低。

海普瑞(002399):中小盤股融資不落伍

上市一年多,總市值蒸發500億,淨利潤下滑四成,這就是曾經的高價股海普瑞(002399)。海普瑞發佈的今年第二份成績單,除了業績下滑在預料之中,流通市場上的股東也紛紛落荒而逃。這與上市初期標榜FDA唯一認證的企業、著名機構眾星捧月的待遇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頂著FDA認證的光環,海普瑞曾經登上過高價股的寶座,也獲得了巨額的超募資金。原本只計劃募集8.6億元的海普瑞,IPO募集資金總量卻達59.35億元。

FDA認證對股價的帶動,以及充裕的募資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以前是『唯一』(通過FD A認證的中國肝素鈉原料藥生產企業),現在確實不是『唯一』的了。」日前,海普瑞證券事務代表處一位負責人如是對記者說。

高成長性的光環,曾讓海普瑞一度沖高到接近190元的高位。然而這個光環早已褪色,此前一度被海普瑞捧上天的FDA認證唯一性已經被取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