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救命擺第一 難有好利潤?

2011-6-27  TCW




人命無價?有價?從人道主義者的觀點看來,答案無疑是前者。然而,如果放在醫療管理的現實來看,醫療資源終究有限,醫院常陷入降低成本與提升品質的兩難。雖然其他的行業也常面臨同樣的問題,但醫院的「顧客」是病人,每個日常的決定都攸關人命,往往決策更為敏感。

然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主張,破解兩難良方絕非進一步降低成本。

台灣大學副校長暨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湯明哲(以下簡稱湯):醫療資源與人命孰重孰輕?你從一個醫生的觀點,一定是要救人命,可是救人命要花錢,拿延 長人命最後幾天的費用為例,費用經常滿高的, 可是醫療資源是有限的,你們怎麼決定,什麼時候是「夠了(enough is enough)」?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以下簡稱黃):有句話我不斷在講,就是「最正確的醫療就是最經濟的醫療,」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 at the first time.(在第一次就把對的事情做到最好) 。正確的醫療並不是只有給藥、開刀,而是從預防到早期診斷到發生問題之後的治療,假如你第一次就做對了,病症和後遺症就會減少。

你的錢如果不是花在公共衛生,而是用在後面的治療,那治療是很貴的。

什麼是肺癌最經濟的醫療?就是不抽菸,而不是用CT Scanner(電腦斷層掃描儀)。我不是說,Scanner不能照,而是說它應該是最後的解決方式;比如說,糖尿病沒有好好照顧,變成洗腎,洗腎是很貴 的,為什麼你不把錢挪到前面來?再比如,抽菸引起肺氣腫、心臟病、肺癌,假如台灣變成不抽菸的社會,健保錢會剩下(指省下)很多……。

利潤與顧客福祉,該如何權衡?

湯:你是一家醫院院長,肩負營運責任,必須為醫院表現負責。你怎麼告訴醫生,如何在利潤和病人福祉上權衡?

黃:我有答案,那就是把病人放在最中心,不去考慮病人有沒有保險?收入多不多?或醫院可以從照顧病人得到多少收入。你會講,「這不是烏托邦嗎?」怎麼實際做到?尤其你知道,台灣健保給付非常有限。

湯:大概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吧。

黃:有時不到十分之一。比如說,大腸鏡檢查在美國起碼要一千美元,在台灣大概只有新台幣一千元,儘管設備、醫生訓練、護理人員、空間,所有條件都一樣,可是給付(差別)與(兩種貨幣)匯率是一樣的。

但我為什麼不怕?如果你以病人為中心,同時去做到「effectiveness(效能)」、「effects(效果)」與「timeless(不間斷的持續)」,就一定可達成損益平衡。而且,這是事實。

例如,台大醫院是台灣的龍頭,它是由兩位工作人員照顧一床,其他醫院是兩床(編按:依衛生署公告資料台大醫院醫事工作人數與病床比約為二.三:一),或以 下,但我們是六位工作人員照顧一床。為什麼我用六對一可以管理(意即花費較多人力與成本)?很多人想不通,他們認為黃達夫變魔術,其實這不是魔術。

因為我們人力很充足,我們的護理人員是人家的三倍,結果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馬上就會做。比方說,我常不讓其他人知道,故意進去病人的房間,詢問病人問題,然後我按叫護士的鈕,結果馬上就回應了,算秒的。

所以我們的病人turn over(週轉速度)在(台灣)醫院中是最短的,舉例來說,別人用一次病床,我們已經用兩次到四次,所以revenue(收入)也是兩到四倍。雖然我們從 健保得到的給付比其他醫學中心來得少,結果出來還是可以的。 湯:健保支付是住四天付四天的錢,住八天就八天的錢,收入不會因此增加呀。 黃:因為(住院)最初的幾天給付是最高的。

湯:這樣品質會受到影響?

黃:我們有六個人做這件事。

湯:你認為,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醫療給付這麼少,你主張的模式可以持續多久?

黃:我認為可以永續。

服務品質與成本,不必二選一?

湯:因你認為能兼顧成本與品質,而不必犧牲其中一項?

黃:我從來不看成本,但是我提升效能、提升效果。假如,你手術後出血不停,必須再回去醫院,那是額外成本,因健保只付醫院那一次(手術)五萬元。如果併發症能控制到零,那個五萬元就是實收的。

湯:如果將來健保全面實施DRG(同病同酬), 當然強調每一次的醫療品質會是比較好的做法,但是目前健保還是依據醫院做多少給多少。

黃:未來DRG慢慢會做到全部九百多項。

湯:你說你不在乎利潤,但是任何的營利機構,甚或非營利機構如果不看利潤的話,是活不下去的。加上你沒有一個品質的標準在那裡的話,許多的複雜個案(因為成本高,私立醫療院所不收)就丟給公立醫院,公立醫院也只好收了?

黃:也沒有,事實上健保這方面做得還不錯,它有一個Case Mix Index-CMI值(編按:病例組合指標,可反映疾病嚴重程度),複雜案例CMI值就高,那健保會補償。你講的也沒錯,有人會撿軟柿子吃,但我們不這樣做。

湯:即使有CMI也無法完全反映你的成本吧!你怎麼去畫出底線來呢?

黃:你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怎樣去了解實際成本?健保從來沒有做過,各個醫院你去問,一張床一天實際成本多少? 肝癌在你醫院受到照顧,一個病人要多少錢?我可以說大部分都不知道。

成本可以是以時間為基礎,可以是以營運活動為基礎,也可以是以成本為基礎。這三者幾乎沒有醫院好好去算過。

不過,理論上,這些醫院會定一個成本,說大約成本一定要多少,這個情況下我要經營,所以大部分台灣醫院的管理是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潤做為營運目標。

然而我的底線並不是成本,不是年終向董事會提交的報告,而是「改變人的生命。」

湯:底線不是成本,如果虧錢呢?一旦虧錢怎麼辦?

營運以病人優先,怎麼賺到錢?

黃:不會虧錢。我剛開始虧錢是因為我需要設備,我要找人,我又蓋房子(醫院建築),蓋房子要錢,這個錢不是政府給我的,和信企業團捐了一半,另外一半來自募款;我現在還得差不多了(編按:和信醫院於一九九○年,由於不斷投資軟硬體,於二○○三年才達成損益平衡)。

經營醫院的基本條件,應該是先問有沒有把病人照顧好,然後確保效能,而且要建立可以衡量結果的制度。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在門診做很多化學治療,開始時是先 在門診看,病人就在門診等,然後跑到樓上化學治療處理的地方。後來我想,這個做法並不以病人為中心,所以就想辦法改變,讓病人直接到處置的地方,醫生到病 人在的地方、抽血、決定劑量、 藥也送到……。

我們發現這樣大概可以節省病人三十一分鐘等候時間,差不多降低二五%。第一,病人不用慌慌張張的跑來跑去,第二,省掉的時間,我們可看更多病人,這裡面我們沒有降低成本,但效率提高了二五%。

湯:這些對一個看病的醫生而言,當他收到的指令是說以病人為中心,但追求品質是沒有止境的……。

黃:喔,有止境。品質(目標)要訂得實際,比如說,洗手是非常重要的,醫生看病人前要洗手,看完也要洗,才不會帶給病人別人的細菌。

我們只有兩百床,約一千人(工作人員),但酒精洗手液瓶共有一千多個, 病房裡有、門口有、走廊上有,就是讓你沒有理由不洗手。如果全台平均的抗藥性金色葡萄球菌(編按:MRSA rate,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比率,MRSA又稱超級細菌)是八○%,就是一百隻葡萄球菌,有八十隻是抗藥(有抗藥性),在我們醫院只有二○%。這個錢 健保不出,但是如果你省掉感染,可以省掉多少錢?所以洗手可以省錢,這個品質也是領先的。

利潤與醫療資源孰輕孰重? 大家認為有爭議,但我覺得這沒有爭議。

大家認為,要有好利潤,就要有所犧牲,但我不這麼做。我要建立一個制度,品質要守, 以病人為中心,有效能。

策略學家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九年為和信寫研究個案;讓和信與全球頂尖二十五個醫療院所同列《哈佛商業評論》的教案庫)認為,結果最重要,我不否認這點,但我說服了 他,說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去羅馬,你可從那裡去羅馬,也可從這裡去羅馬,坐飛機時間最短。

所以我注重流程,我也注重結果。然而,利潤並不是我們的組織目標,拯救生命才是我們要做的事,但最終,因為你做到效能、效果,而且你用對人,利潤就會來。

管理精華

人命無價,但醫療資源有限,所以醫療品質和成本似乎是互相衝突的。但醫療過程中,有許多成本,例如感染,是可以避免的,廉價的預防措施和正確的診斷可以降 低醫療成本而達到醫療的效果。成本和品質間的衝突可以透過管理的手段來調和。較充沛的醫療人力,雖然成本高,卻能提高照護品質,增加醫療效果又可增加病床 的週轉率,反而創造出更高的營收,所以只要醫療資源用在刀口上,品質和成本可以並行不悖。

然而,由於和信不以追求利潤做為最高的目標,金錢也就不可能成為獎勵員工的重要手段。

【延伸閱讀】和信確保效能與效率方程式

1.病床與醫護人力比1:6

和信醫院的實際病床與所有醫護人力比達1:6,而日前由於「血汗醫院」爭議,衛生署正在研議提高病床醫護人力比,認為每3至4床應有1照顧人力,和信使用的醫療人力顯然較多。

2.病床週轉速度是其他醫院2-4倍

由於採取跨科際整合性服務,流程效能較高,和信醫院病床週轉速度是其他醫院的2倍至4倍,因此從健保獲得的給付總額也較高。

3.淨利率達5%

和信醫院經營模式不以短期獲利為目標,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成立13年後才損益平衡,然而財務穩健且目前淨利率為5%,仍然賺錢,若與其他醫院相比,表現並不遜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