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歷史超過八十年的日產汽車,對於開發環保的電動車駕輕就熟;但面對後起之秀特斯拉,日產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希望趁著全球環保的趨勢,穩固電動車的基礎,藉此開創新局面。 撰文‧孫蓉萍 特斯拉股東問馬斯克:你提到的第三代車將更像一個大批量產的低成本車輛,我覺得日產LEAF已經有類似的東西,價格大概在兩萬美元,特斯拉在此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馬斯克答:LEAF的行車範圍相當短,除非你只須開很短的距離,否則與同類價位的汽油車相比,其實沒有優勢。電動車的關鍵是可長距離行駛,而且多數人買得起,我希望特斯拉在這方面有競爭力。我也希望日產和其他公司都做出這樣的車子,如果他們這麼做,將更有競爭力。 特斯拉的革命性幾乎讓人忘記它也有競爭對手。去年全球電動車佔有率最高的,並非是特斯拉,而是這位股東提到的日產汽車(Nissan)推出的電動車LEAF。 二○一○年十二月在美國和日本問世以來,LEAF在全球三十五國的累計銷售量達到十萬輛,在電動車市場的佔有率達到四五%,還被選為一一年的世界風雲車。 日產優勢 價格親民 市佔率遠勝特斯拉LEAF的意思是「樹葉」,說明了日產希望淨化空氣的意願,它是Leading、Environmentally friendly、Affordable、Family car的縮寫,也就是走在前端、對環境友善、負擔得起的家庭車。雷諾─日產聯盟董事長高恩(Carlos Ghosn)對電動車期待甚高,他說:「電動車是我們的未來。」日產要達到一六年底前全球市佔率和營業利益率都是八%的目標,電動車將是關鍵。 為了刺激銷路,日產今年三月宣佈繼去年之後再度調降LEAF售價,最便宜車款售價約二二六萬日圓(約新台幣六十五萬元、含消費稅),價格更親民。 電動車似乎是一個嶄新的概念,但有八十一年歷史的日產,早在一九四七年就開發出電動車,原因是二次大戰結束後,石油短缺,因此政府獎勵車廠生產電動車。當時推出的「TAMA」電動車,續航距離為九十六.三公里,最高時速為三十五.二公里,以近七十年前的表現來說,已算相當難得。 之後日產也有感於新能源與環保的重要性,多年來在這個領域致力研發新產品,一○年LEAF問世,逐步達成日產零排汙(Zero Emission)的夢想。LEAF雖熱銷十萬輛,卻有半數是這一年來售出的,LEAF去年在美國賣出二萬零八十一輛,是前一年的二.四倍。 電動車受矚目的原因之一,是各國加強燃油效率管制,以美國加州為例,政府規定汽車製造商的銷售量中,要有一定比例是電動車等零排汙的車,還在早晚的尖峰時間,讓電動車行駛專用車道。此外,都市的充電設備也逐漸普及,政府也實施補貼措施。 日產乘勝追擊,今年五月宣佈,在西班牙生產第二款電動車「e-NV200」。日產計畫長帕爾莫(Andy Palmer)指出:「這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電動車現在被認為是主流技術,許多競爭對手才急著要推出第一款車,我們已經比人家快一步。」e-NV200將可供家用和商用(載貨和計程車),屬於多功能廂型車,續航距離為一七○公里,最高時速為一二○公里;若使用急速充電器,三十分鐘就能充電八○%。 特斯拉優勢 續航力強 大勝日產LEAF 日產LEAF擁有價格低的優勢,但它最受到質疑的,就是馬斯克所說,續航距離太短、充電站太少。不過這些困難正被一一克服。除了已經降價之外,日產指出,充飽電時,續航距離增加到二二八公里,性價比增高。目前日本共有五五二○個充電站,高恩指出,「更重要的是,各國政府須多興建充電站這樣的基礎建設。」高恩原本要在一六年底達成全球賣出電動車一五○萬輛目標,因銷售不如預期,已將時間延後到二○年;但日產全球電動車業務副總裁海斯(Billy Hayes)樂觀認為可以提前達陣,原因是各國強化環保相關管制,而且他相信,「開過電動車的人,就知道它的好處,絕不想回頭開使用內燃機的車。」除了LEAF之外,日本豐田在去年發表一款氫燃料電池概念車FCV-R。馬斯克始終不看好氫燃料電池技術,所以他選擇走鋰電池,他認為氫氣是危險氣體,只適合用在火箭,不適合用在汽車上;但豐田則認為,氫燃料電池比鋰電池更輕,加氫速度更快,更具競爭優勢。 確實,豐田這款FCV-R號稱每次加氫氣只須三分鐘就可加滿,每次加滿,大約可以跑五百公里,續航力讓人吃驚。而它預計明年在日本與歐美上市,已成為特斯拉最具看頭的競爭對手。 面對競爭,馬斯克接受專訪時表示:「日產LEAF和通用汽車Volt為電動車做的努力,都值得讚揚;但並不表示他們做出的是非常好的產品。」他說,「這些車商必須不斷改良,才能做出更好的車。」無論如何,安全又便宜的電動車,應該指日可待。 特斯拉跑得遠 日產價格親民──2014年電動車售價和續航力比較 車種 續航力 (公里) 售價 (新台幣萬元) 特斯拉Model S (85kWh) 426 232.2 特斯拉Model S (60kWh) 334 212 兩款合計2013年市佔率全球第二,達20% 豐田RAV4 EV 165 149.4 飛雅特 500e 140 95.4 日產LEAF 13586.4 2013年市佔率全球第一,達43% 本田Fit EV 131 109.9 雪佛蘭Spark EV 131 82.5 福特Focus Electric 122 105.6 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 Coupe 109 60 三菱i-MiEV 9969 註:為美國地區售價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局、CleanTenica、特斯拉網站 整理:鍾怡庭 |
| ||||||
現今的世界顯然變得詭譎而複雜,管理者不可能再倚靠深厚的產業知識或一般性的經驗來管理公司。管理學變得越來越像運算科學。 把管理學視為建立在科學原則上的技術,這種觀念普遍存在於現今的商業思維中。《品牌的成長》(How Brands Grow)一書的封底有一句話,「科學顛覆了它所觸及的每一個學科;現在輪到行銷學了。」 心理學家安德希爾(Paco Underhill)在其暢銷書《為何而買》中,揭露了「購物的學問」。赫根(Kevin Hogan)在《四秒,最多八分鐘》一書中告訴我們,如何透過影響力在八分鐘內影響他人。 當思想領導者將「科學」這個字眼,用在行銷、零售設計、談判技巧等商業領域時,我們跟著相信,這些領域中存在科學的真理。 迷信數據,企業「流行病」 購物的學問,是否包含像達爾文物競天擇理論那樣的宇宙定理?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家出版社根據過去的經驗得知,假如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同意把某本新書擺在入口處的桌子上展示,而不是放在企業管理書區的書架上,這本書的銷售至少會翻一倍。透過這樣的統計工具與明確的假設來提升獲利空間,遠比蒐集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資料,有條理多了。 我們往往不問「這個假設是怎麼來的」,便自動認定這個假設是根據某個宇宙定理得出的。我們一廂情願的相信,眼前的假設同樣適用於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把管理學視為自然科學的想法,反而會誤導我們,而不是啟發我們。 大多數企業對量化分析的熱愛,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財務部門會根據量化模式,預測公司的成長率。行銷人員參考不同市場消費者的量化意見調查結果後,再決定品牌定位。 企業實在太執著於對數字的崇拜,以致忘了世界上除了量化,還有質化這回事。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Roth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院長馬丁(Roger Martin)認為,企業若只注重量化模式,將無法擁有尋得潛在成長契機的能力:「追求量化最大的問題在於,忽略人類產生行為的脈絡,把事件從情境中抽離,且忽略沒有被納入模式中的變數效力。」 當企業處於變數極大、極度模糊的環境中,要求一切量化的習性可能會產生反效果。量化的做法往往會給你一個正確的答案。然而,當你的解決方案是建立在過去的已知資料上,那麼這個答案並無法幫助你瞭解,當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電視當家具賣,市佔率翻倍 千禧年剛過幾年,三星(Samsung)電視事業部的高層主管陷入一團迷霧中。三星的電視雖然擁有所有最新的科技,但市佔率卻不斷萎縮。當時,三星的電視和主要競爭對手索尼(Sony)等其他廠牌的電視看起來沒什麼兩樣。所有電視機上都貼了一大堆功能特色的說明貼紙,所有展示機種全都發出刺眼的藍光。 三星的高階管理團隊雖然說不出來這個假設哪裡不對勁,但是他們知道,大環境發生了變化。 三星領導團隊便展開研究,第一步先從「重新描述問題」做起。他們把問題從「我們要怎麼賣出更多電視」改為「電視在家中是什麼樣的現象」。在採用人文科學分析方法的團隊帶領下,他們開始蒐集觀察到的資料。 人們把電視塞在客廳角落;女主人會參與購買電視的決定,而且她們不喜歡購買電視時的感受;消費者表示,他們希望擺放在家裡的物品能夠永遠不退流行,包括電視在內。 這項洞見立即浮現在領導團隊的腦海中,他們經歷了撥雲見日的一刻。電視雖然需要具備科技性的功能,但它在家中還扮演了另一個角色:電視是一件家具。 三星領導團隊決定根據這項見解,將整個產品線重新設計。 他們到北歐去上設計方面的速成課程,在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與赫爾辛基設計師的引導下,他們重新想像螢幕所發出的刺眼藍光,有什麼解套的方法。 結果,他們決定電視螢幕發出的光,應該要像北歐的燭光,溫暖、柔和的間接光源。新款電視應該有一個底座,把喇叭和所有礙眼的線材和按鈕都藏在裡面。三星的設計語言從原本四四方方的線條,變成大自然中隨時可見到的基本曲線。 在他們踏上意念形成旅程之後,三星電視在二○○七年的市佔率是一一.三%。五年後,也就是二○一二 年,三星的市佔率至少翻了一倍,來到二八.五%。經過這樣的巨大轉變之後,今日,三星已經成為電視設計界的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本文摘自第一章、第八章) |
| ||||||
曾是美國金融騙子、《華爾街之狼》的本尊貝爾福特,出獄後靠著出書、演講,賺得比從事股票經紀時還要多。七月下旬首度來台演說的貝爾福特,將傳授他的獨門銷售術,箇中祕密在於:問對問題。 撰文‧鄧麗萍 坐牢二十二個月,讓他一夜之間從億萬富豪的天堂,墜入貧窮破產的地獄;出獄後,卻靠著全球巡迴演說東山再起,賺得比過去最高峰時期還多,今年目標是一億美元(約台幣三十億元),展開漫長的還債之路。 他,就是電影《華爾街之狼》的本尊,喬登.貝爾福特(Jordan R. Belfort)。 電影只演了貝爾福特的前半生,二十多歲就在華爾街叱咤風雲,賺進大把鈔票,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但隨後因詐騙投資人上億美元而鋃鐺入獄。二○○六年出獄後,貝爾福特從金融騙子變身職業演說家,下半生華麗轉身,賺到的鈔票比坐牢前還要多! 七月二十四日,貝爾福特受Success Resources(SR台灣)之邀,將親臨台灣舉辦唯一一場的公開演說,大部分入場券一開賣就售罄,門票最高更賣到三十萬元。《今週刊》獨家越洋專訪貝爾福特,讓你搶先一窺這場要價三十萬元的演講精華。 撇開金融犯罪不談,貝爾福特是位天生的銷售高手,二十三歲初出茅廬時,賣的是牛肉和龍蝦。當時,他在紐約長島挨家挨戶地兜售冷凍龍蝦和牛排,並且夢想自己有朝一日發達致富。短短幾個月之內,他開始經營一支車隊,每週運送五千磅的牛肉和龍蝦。 然而,躁進的貝爾福特卻因擴張得太快,資金周轉不靈,二十五歲時就宣告第一次破產,背上二萬四千美元的債務。但他不以為意地說:「我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銷售肉類這門生意的賺頭太少。」為了還債,貝爾福特混跡華爾街,從最底層做起,逐一打電話給潛在客戶,憑著巧舌如簧,從投資人那裡騙取資金,並培養了一批手下,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詐騙。貝爾福特最拿手的陌生電話推銷技巧,就是「柯達推銷術(Kodak pitch)」,首先吹捧一支藍籌股(績優股,通常是柯達),當投資人接受了藍籌股這個誘餌之後,接著才會推銷利潤較高的垃圾股,從中賺取可觀的佣金。 很快地,貝爾福特二十七歲就自立門戶,創設證券公司,有超過一千名股票經紀人替他工作,所有的銷售技巧訓練,都由他親自指導,高明「騙術」為他帶來五千萬美元(約十五億元新台幣)的年收入。 但夜路走多總會遇到鬼,○三年,貝爾福特被判洗錢和證券詐欺罪名成立而入獄,且須賠償一千五百多名遭欺騙的投資人,共計約一.一四億美元(約台幣三十三億元)。 現年五十二歲的貝爾福特,出獄後憑著過人的口才和魅力當起講師,其中最知名課程叫作「直線式」(Straight Line)推銷方法,就是通過一系列事先想好的步驟,從初識客戶到最終賣出產品。 必勝第一步:創造購買動機 開場白別說「這很棒」 如今,貝爾福特最常示範的,卻是如何推銷一支平凡無奇的筆。在電影《華爾街之狼》結尾,已出獄的他發表演講,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拿出一支筆,交給台下的觀眾說:「請將這支筆賣給我」。結果,接連問了三位觀眾,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這支筆很好用」、「這支筆很棒」等。 電影裡沒告訴你的答案,貝爾福特在受訪時,提出了解答:「你應該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想辦法創造出客戶需求。」一般業務員會犯的毛病是,一味地吹捧手上的產品有多好,然後滔滔不絕地介紹它的特點和細節。但貝爾福特說,高明的業務員是這樣做的:「在我賣筆給任何人之前,我需要知道他這個人、他有用筆嗎、需要什麼筆、多久用一次、慣用什麼筆、用筆來做什麼、使用筆的時間有多少等。」「沒有這些初步的資訊,你就會像個白痴。」貝爾福特直言,銷售的第一步是問對問題,透過詢問掌握雙方談話的主導權,既能快速篩選「會購買的顧客」,也能讓潛在客戶找到自己的需求與購買動機。 必勝第二步:展現專業 被拒絕時學會轉彎 接著第二步,業務員才開始向客戶展現自己的專業知識、介紹手上的產品,第三步才是說服客戶,你的產品如何能滿足他的需求。 「如果客戶說,他不需要筆時,我會轉個彎問他:你知道誰需要這支筆嗎?」貝爾福特說,不強迫推銷別人不需要的東西,反而可能打開另一扇窗。 貝爾福特認為,業務員「不是一個成功的說服者,而是一個成功的提問者」。如果無法瞭解客戶的真正需求、信仰和價值觀,甚至痛苦的購買經驗,往往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必勝第三步:說服客戶 別強迫推銷,學習優雅地失敗他提醒,如果確認自己手上的產品無法滿足客戶,與其短視近利、強迫推銷,不如「優雅地失敗」,反而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日後客戶有需求時,自然就會想起你。 唯有先掌握這三步驟,才能搞定好生意。貝爾福特舉例,就像賣房子,你必須先掌握客戶是否需要房子、夢寐以求的房子是什麼、有多少個小孩,這才是銷售技巧的重點。 這堂課看似簡單,卻讓貝爾福特每小時的講課進帳高達三萬美元。如今,不當華爾街之狼,貝爾福特賺得更多,透過出書和出售電影版權獲利至少兩百萬美元,加上演講、授課以及在澳洲投資,「今年我會賺比我做股票經紀最高峰時還要多的錢。」他說,「我的目標是一億美元以上,這樣我就能在今年把錢賠給每一個人。」貝爾福特擁有高超的銷售和說服技巧,雖然是拜他的天賦所賜,但他認為,自己並非天生就能成功,而是經過多年的歸納和教訓,形塑出一套系統和法則。「成功的推銷術,不僅是在賣產品,也在賣自己、賣產品所屬的公司。」這三者是連成一線的。 弔詭的是,過去曾是不道德的金融詐欺犯,如今貝爾福特卻大力倡導「良心銷售與說服」。他所謂的良心銷售與說服,不是讓客戶接受他們不願意或不該接受的東西,而是讓他們克服踟躕不前的心理障礙。 「我教我的學生,千萬不要操弄客戶,或向他們施壓,而是協助他們有能力去決定他們需要的。」貝爾福特認為,銷售技巧與「陷阱」無關,也不是假道學,它是為客戶開啟機會和認知的手法,唯有讓客戶感受到業務員所賣的產品和服務,能為他們帶來好處,才是銷售成功的黃金定律。 找回遺失的靈魂 貝爾福特自評財富滿分 經歷過華爾街金錢遊戲的暴起暴落,貝爾福特的金錢觀有了改變。一如電影所見,他長久以來抱持的信念是,「我曾經是個有錢人,也曾是個窮光蛋,但每一次,我都選擇富有。」如今卻覺悟到,比起貧窮,金錢雖能夠讓人自由,但最終卻是愛與支持你的人,給予你真正的財富和快樂。 對成功的定義,貝爾福特也有了新詮釋。曾經他以電影《華爾街》主角蓋柯為師,並把「貪婪是美德」奉為座右銘,如今他承認錯了,「野心和熱情才是好的。」而他的未來目標是,「要給別人超過自己所獲得的」,那是成功得以延續的關鍵所在。 演講時,貝爾福特總會讓觀眾替自己的「財富指標」打分數,其中不僅是收入多寡,還包括他們如何評量信念、道德標準和願景等。當被問到,他如何評價現在的自己時,貝爾福特說:「如果滿分是十分,現在的我,會給自己接近十分。」「真正的教訓,都是來自於失敗之中。」自言在華爾街遺失了靈魂的貝爾福特,這七年多以來,企圖從戲劇性的大起大落中重新出發,從最失敗的成功者,變成最成功的失敗者。 有人說,這位華爾街之狼已經從良,也有人形容他「狼」性不改。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背著一.一四億美元的債務,貝爾福特仍會憑著天賦的巧舌,四處演說授課,不失年輕時縱橫華爾街的掙錢狠勁。 貝爾福特 出生:1962年 現職:作家、演說家 學歷:美利堅大學生物學學士經歷:L.F.Rothschild firm 經紀、Stratton Oakmont 證券公司創辦人外號:華爾街之狼、股市羅賓漢 | ||||||
人不再僅僅為產品買單,而是為感覺買單。這個感覺很微妙,就是我覺得值就值,我覺得不值就不值,商業就是這樣。有一家以生產紙質筆記本聞名的上市公司,單本筆記本售價超過400元人民幣,對我沒有打錯,但是在2013財年,他完成了8700萬歐元的銷售額。今天的看世界欄目和大家分享他的故事。本文由CBN記者 牙韓翔原創。
圓角長方形黑色硬皮封面,無酸紙內頁,中間夾著一根書籤,封底有一個可以拉開的摺疊紙袋,一根黑色的鬆緊帶從側邊將這些牢牢箍住。這就是標準的Moleskine筆記本。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是每一本Moleskine的封面內側都有一行預留了空格的英文小字,顯示如有遺失,人們如何聯繫本子的主人,並且會得到多少酬金。這幾乎是在告訴每個使用者,Moleskine對你來說是特別的。
如果考慮到它的售價,在扉頁留下聯繫方式和酬金也就顯得不那麼煞有介事了。一本Moleskine的小號日記本通常要近100元人民幣,對於那些擁有特別設計或者功能的款式,每本售價近400元人民幣也很常見。
但在Moleskine看來,如果你按照售價來填寫酬金,那簡直太庸俗了,因為它壓根不把自己當成一個賣筆記本的。「Moleskine是一個記錄人們想法和創意的平台。」Moleskine亞太區品牌經理Consuelo Romeo說。
19世紀後半葉,這種樣式的筆記本在法國一家家庭作坊裡誕生。但那時它還沒有任何品牌屬性,「Moleskine」的含義只不過是一種筆記本樣式而已。梵高在巴黎的那段日子裡,用過7本這樣的筆記本繪畫。此外,畢加索和海明威也是它的愛好者。但在1986年,作坊被賣掉,它開始停產。
「再也沒有真正的Moleskine了。」在巴黎Comedie大道的一間文具店裡,售貨員對Bruce Chatwin說。Chatwin是一位旅行作家,每次回到巴黎,他都要去文具店裡買這樣的筆記本。
也就是他把這一類型的筆記本命名為「Moleskine」。Chatwin把自己對於它的熱愛寫進了作品《歌之版圖》(The Songlines)中,直到1995年被意大利人Maria Sebregondi發現。
現在已經成為Moleskine副總裁的Sebregondi帶著重新生產這種樣式的筆記本的想法,找到了意大利出版商Modo& Modo(2006年,這家公司也更名為Moleskine)。隨後他們將「Moleskine」註冊為品牌。
1997年,第一批5000本Moleskine筆記本抵達米蘭,被賣給了意大利的經銷商開始發售。
也就是說,Moleskine作為一個筆記本品牌的歷史是從1997年開始的。但這家公司的所有宣傳資料都直接追溯到19世紀後半葉,並和梵高以及海明威等傳奇人物聯繫起來。Sebregondi刻意模糊了這中間的曲折。
另一個被弱化處理的事實是,Moleskine的代工廠位於中國,而從2012年開始,Moleskine的部分生產被轉移到了越南。
如果用鋼筆書寫,Moleskine的紙張會出現嚴重的滲墨現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只要互聯網上隨意搜索都能看到這樣的評論。有人抱怨哪怕中性水筆也是如此,只能使用油性筆。
Moleskine對這些評價只是照單全收,但不會做什麼改進。當遭遇投訴時,它們的做法跟大多數奢侈品牌類似——不惜代價地從米蘭給你寄一本全新的Moleskine。「我們更願意在品牌價值上下功夫,這也是其他人無法複製的東西,包括我們呈獻給大家的品牌文化與內容。」Sebregondi說。2013年Moleskine在米蘭完成了IPO,成為近兩年來繼Salvatore Ferragamo、Brunello Cucinelli和Prada之後第四家上市的意大利奢侈品公司。
「奢侈品品牌」是Moleskine在招股書中對自己的定位。畢竟同「文具品牌」相比,這個定位對於投資人來說更有吸引力。Moleskine的CEO Arrigo Berni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很明顯我們不只是賣筆記本而已,我們同時在販賣好故事。」根據Moleskine2013年的財報,它的年收入為8700萬歐元,較上年增長了11.5%。
從決定重新生產Moleskine開始,Sebregondi把目標用戶定在富有創造力的這群人裡。沒有什麼文具品牌會把自己的目標用戶定位得如此具體。「比如日本一些文具廠商,或者德國的Leuchtturm,它們做各種各樣的紙製品,但沒有定位為某一種特定的人群去設計和生產產品。」文房具社創始人、Moleskine代理商徐司晨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他提到的那個名字拗口的德國品牌成立於1971年。比Moleskine早20多年,Leuchtturm就開始生產類似樣式的筆記本,但如今它的知名度遠不及Moleskine。
為了強化Moleskine與創意之間的關係,它們每年都會邀請一些著名的設計師、藝術家、電影導演和插畫師在Moleskine的筆記本上創作。這些本子隨後會被收集起來,用來舉辦Detour展覽。這個展覽從2006年開始已經在倫敦、紐約、巴黎和北京等多個城市開展。
展覽是時尚大牌常用的營銷手法。Louis Vuitton還曾經把展館建在富有政治意味的紅場。Moleskine想通過Detour展現的從來都不是它的本子,而是要讓人們看到最精彩的創意是如何在Moleskine上實現的,製造「想要變得跟他們一樣嗎?用Moleskine吧」的憧憬。
在Detour展覽的現場,Moleskine筆記本被放進透明的盒子裡,參觀者可以自行翻看。「通過近距離的體驗,我們想讓人們知道Moleskine筆記本是一個能和你產生強烈個人情感的物件,它伴隨著你,記載著你的個人想法,創作和記憶。」Moleskine活動經理Giovanni Pesce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有人對這種刻意營造出來的優越感嗤之以鼻。小布什總統的高級顧問Karl Rove在耶魯大學演講時,說自己從未見過比這裡更浮誇的地方了。「你猜我怎麼知道的?因為這裡的學生社團主席用Moleskine,而且是兩本,其中一本還是紅色的。」
這絲毫不會影響Moleskine和它的粉絲之間保持密切互動。和許多奢侈品品牌的做法類似,Moleskine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為愛好者們建立了一個互動社區。人們可以將自己寫在Moleskine上的隨意塗鴉拍照上傳到這裡。而在Facebook或者Instagram上,這種分享也很常見。此外它們還會定期和一些品牌合作推出限量版筆記本,引發搶購熱潮。
現在,Moleskine希望把品牌的光環從筆記本擴展到其他品類中去。除了筆記本,Moleskine還售賣其他周邊產品,從筆、背包到閱讀燈甚至眼鏡和手機保護殼。這些統統都陳列在Moleskine開在高端商場的專賣店裡——這家公司計劃在上市之後開設更多類似的專賣店。過去,它只在書店或者文具店裡設立櫃檯。
和Moleskine的野心勃勃不同,全球最大的辦公文具零售商Staples在2014年3月剛剛宣佈關閉旗下200多家實體店的消息。在一個人人都用電子通訊工具進行交流的時代,全球文具產業已經停止快速增長。
面對類似Evernote這樣的數字記錄平台的興起,Moleskine絲毫不感到如臨大敵,反而興奮異常。「紙張和數字的結合會非常有趣。它們可以提升彼此的功能,使用也會變得更加高效。」Consuelo說。
在Moleskine看來,同樣作為記錄想法和創意的平台,紙張和數字化終端之間應該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人們可以在兩者之間自由轉換。
這裡面的最新實踐成果就是EvernoteBusiness Notebook。購買這本筆記本的顧客可以在3個月內享受Evernote高級用戶的各項服務。你可以隨時將筆記本上的內容上傳到Evernote中。如果在同一頁的其他區域有不方便共享的記錄的話,你甚至可以選擇只上傳這一頁的左上角。
這已經是Moleskine和Evernote合作推出的第二代產品了。未來它們的合作還會繼續。「互聯網公司對待紙張這樣的實體產品往往顯得不屑一顧,但這就是人們的生活。人們會繼續使用實體產品,人們對於美和質感的追求沒有消失。」Evernote的CEO Phil Libin在接受Fast Company採訪時說。
Sebregondi最近告訴《紐約客》,她發現Moleskine的圓角造型和現在最流行的那些電子產品的設計美學非常接近。
好吧,它們已經設計出了能讓人們把智能手機嵌入封面內袋的Moleskine筆記本。
中國經濟面臨的來自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可能會繼續放大。
由於開發商不願意降價銷售,中國樓市庫存大增。房地產開發增速本已放緩,庫存大增將延長這種放緩,繼續對中國經濟構成拖累,並且抵消地方政府松綁“限購”帶來的影響。
中國最大地產中介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7月中國21大主要城市新入市房屋數量環比下跌25%。
野村控股(香港)中國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
建好的房子遲早是要入市的,而潛在的買家會繼續預期房價下跌。盡管樓市政策出現了調整,但是房地產市場的疲軟並沒有改觀。
從明天的貿易賬到後天的通脹數據,再到8月13日的工業產出、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銷售,未來一周中國將陸續公布7月經濟數據公布,可以檢驗中國經濟是否能延續二季度7.5%的加速增長。
高庫存拖累:
世聯地產顧問的數據顯示,6月中國二十個大城市新屋庫存大幅躍升,平均可供銷售超過23個月。此外,彭博社援引中國政府的數據顯示,截止6月30日,全國新屋占地面積同比增長25%。
在中國,地產開發商預售期房需先征得當地政府通過。中原地產整理的40個城市的數據顯示,7月開發商獲預售批準的房屋面積環比下降7%。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未來房屋需求將會越來越通過去庫存來滿足,房屋營建活動將會大幅放緩。
受信貸緊縮和經濟下滑抑制購房需求的影響,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巨頭們可能無法實現其年度售房目標,房地產企業無法償還貸款的風險升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彭博新聞社匯編數據,中國有13家大型房地產企業制定了全年銷售目標,而截至7月底,他們僅完成了目標的49%,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中國84家房企的債務與資產比率飆升至128%,創2005年來最高水平,幾乎為彭博世界房產指數的2倍。
隨著新增信貸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中國幾乎各城市新屋價格都出現下跌。7月,中國樓市銷售總額降至4242億元,環比下滑28%,創今年最大月度跌幅。7月房屋均價環比連續三個月下跌。1-7月房地產銷售總額同比下降10.5%。穆迪和標普本月表示,
由於房屋銷量減少和貸款額度收窄,中國部分小型房企下半年或將債務違約。
瑞穗證券分析師Alan Jin接受彭博新聞社電話采訪時表示,“今年截至目前,還沒有哪個月的房屋銷售情況十分亮眼。”他補充稱,如果在未來兩個月的旺季,房屋銷售仍不佳,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股價或將受損。
本周,廣州富力地產將其本年度銷售目標下調14%。此前,美銀美林已將恒大地產評級下調至“表現不佳”,因其負債凈額上半年已飆升65%至1320億元人民幣(合215億美元)。
在房地產市場萎靡的大環境下,一方面,中國已有多個城市撤銷“限購令”,放寬了對房屋購買的限制;另一方面,房地產商也開始各出促銷奇招。
本周,中國頭號房地產企業萬科集團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聯手推出淘寶消費金額抵購房優惠的活動。共12座城市的23處萬科樓盤參與活動,購房者最多可獲得200萬元人民幣的優惠額度。活動上線不到一天,就有140位購房者享受了人民幣100萬元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