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最難克服的幾大傾向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l3.html

投資大道誰都懂,但做的過程中總有心魔無時無刻侵蝕投資者的意志,引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抉擇,恆久堅定抵禦這些侵蝕才是投資最大的難題,也是很多人失敗的根本原因。

 

1、做波段的傾向。

 

2、避開下跌的傾向。

 

3、不斷尋找暴利的傾向。

 

4、資金利用率最大化的傾向。

 

5、每時每刻關心股價漲跌的傾向。

 

6、那個股票漲得多就追那個的傾向。

 

7、不甘於獲取白馬股確定收益的傾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17

微博精選之十二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ji.html

絕對價格的便宜未必是真正的便宜,價格看起來似乎不便宜的好企業未必不值得買入,大部分人喜歡看起來絕對價格與估值低的企業,而不喜歡巴菲特所說的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個人實踐驗證後者更值得買入,當然每個人的想法和風格不同,長期持續穩定盈利就行。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1)| 閱讀(3.1萬)| 轉發(35)| 收藏| 評論(10)

4月2日 10:26來自新浪微博

 

 

明天上市的民生可轉債好東西,特別是若能到105以下就完美了,進可攻退可守,風險幾乎為零,除非民生銀行破產。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2)| 閱讀(4.3萬)| 轉發(36)| 收藏| 評論(17)

3月28日 08:43來自新浪微博

 

 

對投資的原則要懂得而不是僅僅知道,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一刀切,要活學活用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沒有公式化的投資,沒有一成不變的企業,對企業的取捨取決於基本面和估值的變化。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5)| 閱讀(3.0萬)| 轉發(25)| 收藏| 評論(7)

3月26日 08:54來自新浪微博

 

 

市場低迷優質醫藥股跟著大跌時,「還是太貴」是大部分人的共識,市場漲起來優質醫藥股大漲,「貴得離譜」充斥耳邊,這種聲音在過去十幾年週而復始地重複。然而優質醫藥股並沒如人所願地崩潰,反而跌時更抗跌,漲時不斷地創出新高,對優質企業價格存偏見的投資者應該考慮修正自己的估值體系。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8)| 閱讀(4.8萬)| 轉發(94)| 收藏| 評論(37)

3月18日 08:59來自新浪微博

 

 

身邊另一個案例,一位朋友07年入市,對價值投資如痴如醉,信誓旦旦地說:「我最不缺的就是耐心。」這幾年最多時虧了40%,他都熬了過來,去年底他卻輕鬆地告訴我:「終於回本,不玩了。」幾年的煎熬磨掉了他的雄心壯志,堅持不是兩三年的時間,要成功必須是恆久的堅持。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2)| 轉發(65)| 收藏| 評論(32)

2月18日 09:58來自新浪微博

 

 

越線有時就如毒品,腦袋裡想著就一次,但往往是越陷越深越走越遠回不了頭,劃了紅線就要永不踰越,才能避免重大錯誤的發生。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32)| 收藏| 評論(12)

2月6日 13:28來自新浪微博

 

 

逆向投資中基本面變壞與所獲得的價格補償之間的平衡很難把握,基本面變壞是動態的,而且可能是較長期的,價格必須針對最壞的情況而不是現況給予足夠的補償,如果看不清最壞的情況,無論多低的價格,安全邊際都是空談。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4)| 轉發(67)| 收藏| 評論(18)

1月31日 08:10來自新浪微博

 

 

股票長期價格取決於價值,中短期則與估值、市場偏好、資金、宏觀經濟等無數因素相關,這些因素都變幻莫測,使市場短期趨勢有無限可能,中短期預測通常無效。根據一兩個變量推導股票中短期的價格走勢,只能自欺欺人。所以經濟學家很少投資大師,專業機構根據宏觀經濟推導的中短期預測也只能常淪為笑柄。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105)| 收藏| 評論(36)

1月25日 10:47來自新浪微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為我們留下很多寶貴財富,月滿則虧,水滿則盈,物極必反,中庸之道,簡單明了寥寥數語,但已經是最好的投資哲學。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2)| 轉發(51)| 收藏| 評論(14)

1月23日 09:09來自新浪微博

 

 

資本市場有時正確一百次也抵不上錯一次,堅持恆定穩健的策略比什麼都重要,不要輕易嘗試新方法,除非有極大的把握,否則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比爾米勒是典型的案例。當然不代表他從此倒下,但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彌補這樣的錯誤。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91)| 收藏| 評論(13)
1月17日 08:55來自新浪微博
 
 
身邊一位朋友從三千點開始一直看空,屢次創新低都忍住空倉,而每次市場似乎都在驗證他的正確,他也因此常洋洋得意。最近大漲剛開始他也不以為然,新年後才慌了手腳,趕緊翻下看好的一些股票,發現不少已經創了幾年的新高,其他股票也已上漲一大截,進退維谷。不敢承受下跌,常常也會錯過上漲。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153)| 收藏| 評論(49)
1月16日 08:45來自新浪微博
 
 
埋頭在一大堆歷史數據,線性臆測企業的經營情況,試圖精確預測利潤增長,這是很多分析師和投資者喜歡干的事情。這樣通常只會讓視野變得越來越窄,眼光越來越短。而且企業經營往往物極必反,常常得出與實際相反的結論,誤導自我。戰略性的定性分析比過度的定量分析有用得多。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4)| 轉發(82)| 收藏| 評論(22)
1月11日 09:08來自新浪微博
 
 
永遠不變的是永遠在變,投資牽涉的絕大部分因素每天每時每刻都在不斷變化,但只有1%的變化值得關注,如果受到其他99%變化的影響,很可能會陷入混亂手足無措。投資需要一顆純淨的心,關注應該關注的,投資才能變得簡單快樂高效。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40)| 收藏| 評論(10)
2012-12-27 09:18來自新浪微博
 
 
逆向是最重要的投資思維之一,但其本質也是對基本面與估值的綜合判斷。不是跌多了就能逆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時候你認為自己在逆向,實質是在順向,對大部分一般性企業而言,逆向並不好把握,只有極端狀態下才有一定的確定性,若是以中短期為週期進行逆向,就有點類似於波段操作了。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3)| 轉發(102)| 收藏| 評論(27)
2012-12-26 08:48來自新浪微博
 
 
投資週期性行業最重要的是清楚行業處於週期輪迴那個階段,企業會不會倒閉和出現巨額損失,股價反而不是最關鍵的判斷基礎,若前述因素判斷大致正確,買入價格也就八九不離十,行業接近谷底股價自然對應底部區域,反之亦然。所謂估值基準憑經驗,其本身就不一定正確,單純盯著股價買反而變成沒有基準。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6)| 收藏| 評論(17)
2012-12-14 12:51來自新浪微博
 
 
很多人喜歡投資極端化,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實際上很多事情的常態都並不會在極端,而是處於持續動態的轉換過程,投資者應理性地評估正反兩方發生概率的高低,然後選擇概率較高的一方。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1)| 轉發(38)| 收藏| 評論(16)
2012-12-6 18:14來自新浪微博
 
 
行業的選擇只是初步篩選,並不代表好行業中所有的企業都好。好行業大部分企業也處於激烈的競爭中,例如消費行業真正好的也只有那麼幾個。差行業同樣會出現好企業,只是鳳毛麟角,難判斷難把握,最簡單最靠譜的是在好行業中選最好的企業,但不要陷入行業好企業就一定好的誤區。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19)| 收藏| 評論(7)
2012-11-27 15:53來自新浪微博
 
 
「穩」是投資的秘訣之一,保持穩定的心態,長期穩定的持股,執行穩健的策略,選擇穩健的企業,真正做到「穩」字當頭,投資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9)| 收藏| 評論(13)
2012-11-19 09:11來自新浪微博
 
 
兩種選擇:1、直接獲得100萬。2、得到200萬和倒貼30萬的機會各半。生活中大部分人應會選擇前者,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投資中的情況卻可能恰恰相反,很多人寧願選擇所謂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而放棄收益可觀、幾乎板上釘釘的機會。
+加標籤
 
投資過程中限制自己比拓展能力難得多,也重要得多。前者要抵制無數誘惑,需要很強的自制力。後者做得好常常只是錦上添花,做差了就可能產生重大損失。在沒有十足把握前,最好把自己想得笨一點。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9)| 收藏| 評論(16)
2012-10-26 08:37來自新浪微博
 
 
大熊市大部分股票處於估值底部區域是大概率事件,醫藥消費已經出現極端低位,現在漲了那麼多仍有些處於相對低位。各類股票估值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但最高值與最低值一定不同。用黃金最低價與黃銅的價格比,永遠還是會覺得黃金很貴,硬以相同的絕對基準衡量全部企業,永遠不會有機會買入好股票。
+加標籤
刪除| 置頂| | 轉發(58)| 收藏| 評論(41)
2012-10-19 09:16來自新浪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18

投資其實是一份苦差事:你的心臟足夠強大嗎?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to.html

   年前遇到了一位多年前就已成名的基金經理。在上一輪牛市中,此君的投資業績光耀奪目,是業內評選的獲獎常客。我們就市場和股票問題交流一番後,我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後做投資嗎?」他稍微沉默了一下,搖搖頭說:「太苦了!」

  這樣的回答並不讓我意外,因為隨著從業時間的拉長,我自己也越來越感到投資的確是一份苦差事,正如索羅斯所言:「如果投資成了娛樂,如果你從中得到樂趣,那麼你可能根本掙不到錢。真正的投資是乏味的。」 

  投資之苦並不僅僅在於研究工作之艱辛、調研過程之勞頓,真真的苦是過程的煎熬。我曾經的一隻重倉股,跟蹤了3年不漲,而期間至少有過3次的跌停!雖然最後收益頗豐,但是過程中的苦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再看最近銀行股氣壯山河的上漲,是讓許多投資人揚眉吐氣了一把,但回憶起過去這兩三年的堅守,一定是心有餘悸,怎一個愁字了得!所以有人說「守股比守寡還難」,相信在這個市場中呆久了的人都會深有同感。

  即使是大師級的人物也一樣有此般煎熬。約翰·聶夫在他的自傳中回憶了投資花旗銀行的整個過程,從1987年開始,歷經4年,持有花旗的平均成本為33美元,最低時跌到了8美元!聶夫說:「我不得不承認這段時間的確讓人高興不起來,但是我們的信心沒有動搖。」當然,大師的修行顯然還是比常人高出了許多,他仍然認為:「花旗是投資挑戰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我們來說,醜陋的股票往往是漂亮的。」

  投資之苦是一開始就注定的,尤其是選擇做價值投資。因為價值投資哲學要求既要在買入前耐心等待便宜貨的出現,也要求在買入後等待價值的實現。你能做的事只能是判斷在各種悲觀假設下的價值,然後嚴守紀律,在安全邊際下逐步買入,而至於什麼時候漲,基本上是聽天由命的。

  但多數人皆為凡夫俗子、肉體凡胎,經常發生的事是,持有的股票多年不漲,一開始用「理念」來支撐自己,但最後在時間的風吹雨打下認輸了,承認是自己看錯,而最悲慘的莫過於在「1949」時認輸,所以,成功的投資總是有運氣的成分。

  再往深裡想,投資之所以苦,是因為做投資實際上有時就是在和正常的人性過不去。正常人的喜怒哀樂是隨性而去,與人同悲或與人同喜能夠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安全感,正如古人說「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而「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就是違背正常人性的。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對世界的認識真的有如此的穿透力嗎?你真的有足夠強大的心臟嗎?否則,別輕言「理念」,別高估了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7

貴與不貴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vz.html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巴菲特名言,詮釋了巴式投資與格式投資的區別: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企業,也不願以低廉的價格購買一般的公司。前者偏向於「好企業」「成長」,後者更強調「便宜」,而對企業的質地要求不高。

   經歷過慘烈的長期下跌,絕大部分投資者潛意識更喜歡「便宜」,而實際上很多「便宜」標的帶給投資者更大的傷害。市場的確存在很多偽成長股或階段性成長股,經歷股價的瘋狂後從高處墮入深淵,即使是真正的高成長企業,也有因被過度追捧導致估值過高,隨之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很多人因此而虧損纍纍。但這樣的結果並非投資策略有問題,而是投資者買入了錯誤的標的,或在錯誤的時機買入股票,誤用任何投資策略的結果都一樣,不能因為失敗案例而全盤否定成長投資。

   貴與不貴不能靜態看,有些一般性企業靜態看很便宜,但多看幾年可能遠比一些估值合理的好企業貴,決定最終投資回報的是長期而非短期。「未來是不確定的,你怎麼知道企業未來如何?」這是對成長型投資最常見的質疑,投資領域沒有絕對的確定,格式標的就很確定嗎?估值是否正確,估值相對其長期基本面是否真正的便宜,會否因基本面惡化而使其長期價值下降,這些因素也讓格式企業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鋼鐵行業也許是這方面的代表,市淨率長期低於1,但越來越爛的基本面仍讓其股價長期低迷。數年前大秦鐵路PE十幾倍,是很多投資者喜歡的「穩健、便宜」標的,但由於基本面的變化,現在PE已跌至七倍多,幾年的投資回報率低得可憐,但大秦鐵路在「便宜」標的中表現也許還算好的,足見這類投資的難以把握。沒有競爭優勢的一般性企業基本面更容易發生變化,其長期價值更不穩定。而具有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常常更簡單容易理解,在行業中的強勢地位讓它們的基本面很難發生質的改變,只要行業有發展空間,這些龍頭企業就會持續成長。

   毫無疑問正確運用格式投資也能獲得不菲的回報,無論哪種方式的成敗都取決於投資者對企業基本面和估值的判斷能力,精於財務分析的可以偏向於格式標的,精於商業模式與競爭優勢研究的可以選擇成長型標的,也可以兩者兼收並蓄。真正值得長期持有的成長股鳳毛麟角,但如果掌握了企業基本面研究的訣竅,要分辨也並不困難。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判斷優秀企業的未來比複雜地計算一般性企業的價值及預判其基本面的變化趨勢要簡單得多。

 

梁軍儒201305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8

價值投資的軟肋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137.html
芒格欣賞一位農夫的智慧:「我想知道我將死在哪裡,這樣我將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

如果我們能認識到價值投資者的軟肋所在,避開在中國理解和應用巴菲特投資思想存在的主要問題,那麼對我們在中國成功應用巴菲特投資思想會大有幫助。

 

軟肋之一 ---- 極端化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

一個極端是以偏概全,教條化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把巴菲特的「低價買進少數傑出企業股票長期持有」的經典策略等同於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全部,不管什麼股票、什麼價位都敢買進長期投資。

另一極端是矯枉過正,全面否定巴菲特投資策略和長期投資在中國的適用性。並不斷有人冒出來要「還原巴菲特的真相」,宣稱「巴菲特神話的破滅」。

軟肋之二 ---- 靜態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

忽視了巴菲特是同一台持續學習的機器,他的投資思想呈現明顯的階段進化的特徵。人們往往抱著巴菲特曾持有的觀點,教條地套用現實和未來。

軟肋之三 ---- 對能力圈的誤解

孔子有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東信中談到對投資的態度:「對大多數從事投資的人來講,重要的不是他們知道多少,而是怎樣如實地確定他們不知道的東西。一個投資者沒有必要做太多事情,只要他或她避免犯大的錯誤。」

我們先來看看巴菲特對能力圈的陳述
巴菲特說:「你不必成為熟知每個企業或許多企業的專家。你只需評估那些位於你能力圈之內的企業。圈子的大小並不是很重要的,但是知道它的邊界在哪卻是至關重要的。」

市場對能力圈的誤解:理解表面化。一般認為是可以理解的或熟悉的領域,例如大家說的「不懂不做」,「不熟不做」,就是這個含義。這個能力圈的邊界比較模糊。

巴菲特說,我們往往試圖考慮那些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可是重要的事情不一定是可知的……那些可知的事情不一定是重要的——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心裡充滿了這些事情。

對投資而言,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對投資而言,價值是重要的,而任何資產的價值都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所以對投資而言,影響所投資產未來現金流的因素才是最重要。對股票投資而言,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影響公司未來現金流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的獲利能力,而獲利能力又是由行業前景、商業模式、經營實力(護城河,即競爭優勢)、管理實力和財務實力等因素決定;對債券投資而言,影響債券未來現金流最重要的因素是發債機構的償債能力。

對於投資而言,什麼是可知的?
巴菲特的「理解」或可知的是有特指的,即可預測的能力。他說:「我們對於『理解』的定義是:能夠有相當的把握回答未來10年內企業走向的問題。」即對該企業未來10年的經濟狀況胸有成竹,否則應歸類「不可以理解」或「難以理解」。

因此,我們不要有虛幻的能力圈,這是事後諸葛亮
許多人喜歡對複雜適應性系統如股市、宏觀經濟進行短期預測,或者對一些變化非常快的行業進行預測,儘管他們是行業專家對本行業非常熟悉,但仍然可以歸類為「虛幻能力圈」。他們擁有選擇性記憶,只記住自己預測對的時候,錯的時候則選擇忘記。認知偏見和情感協同作用,讓他們相信他們知道不可知的事,將他們引入事後聰明、傲慢自大、先入為主、固執己見的「虛幻能力圈」內。

巴菲特則清醒地認識到:「對於這些在快速變化的產業中運營的公司來說,預言它們的遠期經濟狀況根本就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極限。」

確定你處在能力圈之內有兩條標準

一、「雙十協定」。不願意持有十年的股票,甚至不要考慮持有十分鐘;對該企業未來10年的經濟狀況胸有成竹,10年後的10年企業前景繼續看好。

二、知其一,還要知其二。

另外,能力圈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認識自己

能力圈表面看認識外部世界,實際上其本質是認識自己。

蘇格拉底最推崇的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鐫刻在德爾斐神廟上。他認為自制的涵義就是「認識你自己」。 那麼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

蘇格拉底的答案是:控制自己的慾望,認識自己的無知,做自己的主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的無知的人。

因此,做價值投資要固守所知:永遠不要離開你的優勢領域。離開能力圈,就像唐僧離開孫悟空用金箍棒劃的圈子的保護。

另外,還要持續學習,逐漸拓展能力圈

巴菲特:「投資的成功首先是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接下來是你勤勤懇懇地學習,使自己不再無知。」

巴菲特投資醫藥股、比亞迪、IBM,是持續學習,逐漸拓展能力圈的表現。

以上能力圈的問題,說的比較多,接下來,我繼續闡述價值投資的軟肋。

軟肋之四 ---- 貪便宜吃大虧

廉價股不廉價:因為價格便宜選到品質不好的企業和行業。這種「雪茄煙蒂投資法」存在價值實現的三個問題。

(1)價值下降:廚房裡不會只有你看到的那一隻蟑螂
(2)價值回歸慢,回報降低;
(3)股價上漲後,基本面改善,賣得太早。

軟肋之五 ---- 會買不會賣
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
好公司賣得太早,差公司賣得太遲。

四條基本賣出原則:
1、高估時賣出;
2、基本面發生永久性惡化時賣出;
3、買進後發現當初判斷錯誤時賣出;
4、發現更好的選擇時賣出。

正確的賣法是首先要做正確的分類,不同類型的證券制定不同的賣出策略,而不是一刀切。優質股和廉價股的賣法不一樣;穩定增長行業的股票和週期性股票賣法不一樣;核心持股和衛星持股的賣法不一樣。

軟肋之六 ---- 對資產配置的迷茫

資產配置的核心:機會成本的比較和選擇
中國的陰陽法:資產分為陰和陽,或者公的和母的,即生息資產和非生息資產。
巴菲特的三分法:基於貨幣的資產;非生產性資產;生產性資產。

人為設定比例的謬誤:例如銀行理財顧問的建議:股票50%,債券30%,黃金10%,現金10%,包括保險公司所為的大類資產配置,表面很理性,很科學,實際上是毫無道理的胡言亂語。

正確的資產配置策略:留足短期需要的資金和應急基金,剩下的資金根據投資機會放手一搏。

資產配置需要戰略縱深,大至是指可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

它的作用是「利用可用的空間對突進的敵軍部隊進行阻滯,擾亂,與其周旋等待敵弱我強的最佳時機,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攻擊以及攻擊的程度。而且,部隊在被快速擊潰的情況下,大面積的緩衝區域能讓軍隊有得以喘息的時間,並利用時間進行重新集結,修整部隊,指揮部也有時間來考慮新的作戰計劃。就是「以空間換時間」。

投資中的戰略縱深,就是在投資組合的行業、企業配置上保持相對的集中、適度的分散,根據機會成本進行股票、債券、套利等的合理配置。

如果只投資一兩個行業、一兩家公司,100%投資股票等一類資產,或者只有長期持有一種投資策略,就是過度集中,缺乏「戰略縱深」,出現不利局面或者投資良機時,缺乏穿插、騰挪的空間。個人建議小資金5-10家公司,大資金10-15家公司,分佈在四大產業群上,並適當配置股票、債券、套利、現金,象巴菲特那樣常規投資和非常規投資相結合,策略多樣、技術全面,就具備了「戰略縱深」。尤其是在股市高估區域,適當配置債券、套利,並建立應急基金,是構築戰略縱深的關鍵。

軟肋之七 ---- 壓力之下技術變形

1、外部計分卡,行為短期化:價值投資者最寶貴的品質是獨立思考,目光長遠,內部計分卡。短期排名、客戶短期利益訴求之下壓力之下使用外部計分卡,行為短期化。

2、亂創新,不純粹: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結合,價值投資和波段操作相結合等。

3、正確創新之道: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微創新,持續改進和進化。

軟肋之八 ---- 調研不當的危害

1、調研不足:業餘投資者一般調研不足。看起來很美,遠看一朵花,近看爛渣渣。
2、調研過度:內幕交易;左手拿顯微鏡,右手拿放大鏡看企業,周身都是毛病;信騷擾。

調研需要適度。適度調研的原則如下:

(1)第一信息源原則。
(2)抓基礎變量;
(3)立體調研:企業本身,競爭對手,上下游等;
(4)現場調研的重要使命:看經營者是實幹家還是鑽營者。
(5)抓住身邊的機會:彼得林奇的建議,尤其適用普通投資者。
(6)最偉大的提問:你正在做哪些競爭對手沒有做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196

淺議醫藥行業投資規律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168.html

   匯報一下我對醫藥行業的看法和思考。事先聲明,這篇文章的圖片部分是拷貝自醫藥買方同行的報告,基本都做了說明,未說明的都是自制。希望愛考據的朋友輕點拍磚。所有內容文責自負。有錯漏或任何意見請直接砸,甭客氣哈。這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醫藥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在哪裡。第二,這個行業有哪...展開

匯報一下我對醫藥行業的看法和思考。事先聲明,這篇文章的圖片部分是拷貝自醫藥買方同行的報告,基本都做了說明,未說明的都是自制。希望愛考據的朋友輕點拍磚。所有內容文責自負。有錯漏或任何意見請直接砸,甭客氣哈。

這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醫藥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在哪裡。第二,這個行業有哪些投資規律,怎麼去理解行業,分析公司。第三,結論和建議。

引子

回顧過去五年醫藥股的歷史走勢。

      醫藥板塊過去五年的波動有三個大波段。08.10-10.10,兩年大牛市,醫保擴容,政府加大投入三年8700億,新農合加大統籌。行業景氣向好,09年多數企業都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第二階段,10.10-12.1,醫藥股大熊市,主要是政策全面收緊,包括:安徽孫志剛唯低價是取的招標模式被推廣到全國,基層零差率也導致了一些混亂,加上抗生素分級管理的嚴格執行和發改委輪番調低最高零售限價。結果11年全行業收入增21%,利潤增10%,行業指數降幅45%。第三階段,2012.12到2013.3的小牛市,這波是純粹的資金的行業配置偏好引起的行情,並沒有明顯的基本面因素支持。相比與白酒服裝的明顯不振,醫藥因其相對的確定性而備受青睞。行業指數漲幅約45%。

醫藥行業特性

    醫藥行業有兩個最大的特點:高度專業,高度監管。行業是典型的多頭監管,包括衛生部(管醫院和衛生事業)、商務部(管流通)、發改委(管藥品價格和企業項目投資)、藥監局(管藥企和藥品註冊、生產)、中藥局(管中藥)、人保(管醫保)。而且醫保三大塊(居民、職工和新農合),新農合由衛生部主導。更別提國務院的醫改辦、各省分支機構了,監管錯綜複雜。
    從產業鏈條來看,也明顯較長較複雜。從上游的原料藥、中藥種植甚至科研院校到中間的化藥和中成藥,再到經銷商,醫院和零售兩大終端,最終到消費者。
    產業鏈上各方的議價力也不同,從大到小依次是,政府,醫院/醫生,製藥企業,最後是患者。產業的核心是醫院/醫生,患者能做的只有兩個:第一生病,第二掏錢。患者沒有任何的議價能力。

    醫藥行業的第二個特點是其細分子行業特別多。主要包括:原料藥,化藥(又分普藥、專科藥,仿製藥和創新藥等),中藥(分為飲片和中成藥),跨界的藥用消費品(又包括日用品和保健品),生物製品(包括血製品、疫苗和生物製藥),醫療器械,流通和醫療服務,共8個子行業。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需求,醫療需求的來源就是我們會生病。產業第三個特點是病種繁多。世界衛生組織WHO有個國際通用的疾病分類目錄ICD-2010版(詳情戳http://www.who.int/classifications/icd/en/),設了19個大類和兩個補充分類,下屬一共2223個細分病種,這樣就切分出來眾多的細分市場。很容易理解,具體的病種不同,診療方法不同,市場容量和競爭都各不相同。這是醫藥行業複雜性的第三個來源。
     我們拿房地產和醫療兩個剛性需求做個比較。從城市居民的典型消費週期看,25-35是購房的高峰,50以後是醫療支出的高峰。住宅消費的特點是,大額,頻次少,一次性的,一般發生於收入期,事前可預知,主動,買房是可以自主決策的,決策權在自己手裡,買賣的信息比較透明,其背後的心理機制是錦上添花,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醫藥就不同,消費時間是老年後,額度有大有小,老年後基本都比較大。醫療需求事先是不可預知的,非常被動,生病了必須治,而且還沒有決策權,是醫生代為決策,信息非常不透明。對應的心理機制是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

     基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健康的效用曲線是高度損失厭惡的。疾病給我們帶來的痛苦包括:病痛和不適,生活質量全面下降,心理壓力,恐懼,時間損失和金錢損失。生病是健康的損失,健康的效用曲線,一定比財富損失的更陡峭。所以,消費者作為患者的時候,支付意願最強,幾乎不用懷疑。

    現在看整體人口。人口的年齡結構和收入決定消費結構,當前中國正處在快速老齡化的初級階段,看下面這張圖(系列圖抄襲自安信證券年度策略報告,致謝)。我們正處在快速老齡化的初始位置,剛剛起步,未來老年人的佔比會越來越大,這是板上釘釘的趨勢,誰都改變不了。

第二張圖,發病率。我們認為環境惡化以及生活方式決定未來大病的發病率一定是持續上升的,這個很容易理解。

第三張圖,日本厚生省的測算,70歲以後醫療支出佔一生的一半。上述三個因素相乘,基本可以得到醫療總需求的趨勢。

 以上這三個因素相乘,就可以得到醫藥總需求的演化趨勢。
    我們來看實際醫療支出的趨勢。全世界來看,醫療支出佔GDP的比例都是持續上升的。三條線,最上面是發達國家,比重在12%,發展中國家約6%。我們中國是多少呢?5%。是的,你沒有看錯!!!(歇斯底里效果更好)2011年我國的佔比是5%,處在發展中國家1995年的水平。我國的目標是2015年到5.5%,2020年爭取到6.5%。我們是總量的高富帥,人均的矮矬窮。

行業增速上,一般醫藥行業都是2倍的GDP增速,GDP是10,行業就是20左右,現在7-8,行業增速基本在15-20%之間。

  關於研發,醫藥行業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就是研發,我們看普華永道的一個分析結果。全球最大的前十一家藥企,其研發項目的風險調整後的淨現值與研發投入比,高的3.6,低的有0.7,低於1就屬於毀滅價值型研發。大家可以看到,那些國內藥企無比豔羨的國際巨頭們,他們的研發也未必都能帶來巨大的回報。右邊圖是研發項目的價值分佈,有些公司是項目較少,但每個都是大項目。有些公司項目多,但都較小。

不管是國際巨頭還是國內企業,不同的企業他們採取的研發策略也不同。有自己做的,有外包的,有購買他人成果的,也有與院校合作開發的。具體看領域,自身科研實力、外部可得性和成本收益比。

  關於行業增長,醫療行業是一個政策驅動型的行業,因為其高度監管,監管的重大變動就會帶來行業格局的變化。寬鬆就是牛市,收緊就是熊市。比如招標政策,如果是「唯低價是取」的安徽模式,那就是寒冬,行業的利潤增速低於收入增速。發改委的降價基本每年2-3波。未來行業的價格壓力持續存在。

  近兩年醫藥行業最大的制度變革就是醫改,我們認為,遊戲規則的改變一定會帶來蛋糕切分方式的變化,而這也是行業分析的重點。我們對整個醫改的趨勢做個鳥瞰,有如下的結論。首先,政府只會小幅逐步加大投入,如新農合和醫院的基藥補貼,整體依然是控費的思路。價格管制、壓縮醫院的藥品費用是長期趨勢。一個正確的可能性是在控制總支出增長的前提下引入市場機制,來協調醫院零差率補貼太少的矛盾。關於醫生,我們想說的是,他壟斷了診療信息,手握處方權。因此,醫生的利益要麼在明面上由制度保證,要麼在暗地裡由各種回扣和賄賂保證。

  2013年行業期待的變革有:第一付費制度改革,第二新基藥目錄,這個3月15號已經發佈了,307變成520。第三中成藥降價,主要是化藥降完了。第四質價兼取,這個國務院辦公廳14號文已經提了,但沒細則,還得看各省招標辦具體怎麼個搞法。最後基藥招標的上下左右聯動。所謂上下,是大醫院跟基層的聯動,左右是相鄰各省的價格關聯。

  對醫改的整體判斷是:效率和公平難以兩全。從全球各國的醫改歷史看,都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日本施行全民醫保,兩年調一次價格,犧牲企業利益,整個醫藥板塊估值極低。美國制度均衡,略偏向藥企(其價格是市場化的)。

  在這樣的大的制度環境下,醫藥企業該如何應對呢?我們的建議是十個字:進目錄,保價,放量,廣覆蓋。

首先你得想盡一切辦法進各種官方診療指南(包括國外的),進各種目錄,進不了基藥進醫保,進不了醫保進各省的增補,能進多少進多少,很多藥品都是先進增補再進基藥。這是一場戰爭,進不了目錄,競爭又激烈,基本死路一條。其次就是在招標中想盡一切辦法維護價格,不是獨家的可以考慮優質優價,各種獎勵首仿GMP規範市場認證等,可以考慮質量分規模分,減少價格降幅。第三,在中標區域大力推廣,爭取放量。第四,廣覆蓋,不要過度精耕細作,在單一醫院量不要做的太大。做的太大,醫院藥品排名上去了,醫保的質疑和監管壓力立馬就來了。所以,要廣覆蓋,尤其是二線用藥、輔助用藥和類安慰劑藥。

  那麼醫改到底對投資有何影響,這張圖給出了直觀的解釋,大家可以做參考。(圖片抄襲自國金證券2012的行業策略報告):

小小總結一下,從老齡化需求到企業拿到手的利潤,到底還有多遠?
   老齡化僅僅是提供了一個蛋糕。
  需求的支付意願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剩下的兩個外部因素就是醫保,醫保能釋放,或者說撬動支付能力。第二個,藥價管制。要分享這個蛋糕,藥企必須做到:第一,選擇市場大、競爭少的品種進行仿製/研發,最好獨家。第二,順利完成1-3期的臨床並拿到新藥批文。第三,生產管理拿到新版GMP證書和生產批件。第四,建立銷售隊伍和模型。第五,價格維護(比如政府公關、質量層次、招標策略等)。


醫藥行業的投資規律

   對過去幾年醫藥牛股的梳理,我們發現,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牛股,多數是各領風騷兩三年。業績的成長性由品種決定,差公司好品種一樣能成大牛股。而好品種的來源卻各不相同,有時勢造就的,有老祖宗傳下來的,有政府給的,也有自己苦幹出來的。

  國內醫藥股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估值比較高,而且歷史看一直比較高。首先,估值溢價率就是板塊的PE除以大盤的PE,這個指標是衡量醫藥板塊整體估值水平高低的一個關鍵指標。行業的PE倍數是在下降的,但估值溢價仍保持高位,尤其08年以後。行業的高估值來源於醫藥行業的長期成長性。相對低估是戰略性的行業買入時點。

經過分析,認為板塊高估主要是由行業特徵和發展階段決定的。大家可以回想銀行、煤炭、白酒和醫藥這幾個板塊的估值。當然,跟白酒、銀行比起來,醫藥板塊業績的成長性也許不算高,但可能增長的持續性要超過白酒和銀行。

   美國、日本、中國、印度的橫向比較分析表明,當行業中長期的增速高於整體經濟增速時,行業是存在溢價的,至少在醫藥板塊看來是這樣。增速差越大,溢價越高。當然還有資本市場的因素,投資者結構、市值大小和偏好等,也助推了醫藥股的高估值。

   大家可能更想瞭解的是,這個高估值能不能持續?我們目前的看法是:如果估值過高,一定會調整,但估值溢價中短期不會消失。長期看,行業是不是能維持高增長的預期非常關鍵。如同銀行,歷史上實現了高增長,但大家普遍認為這個增速受制於各種因素難以維持,那麼估值就一定會下來。假如說未來醫藥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價格壓力,使得全行業的增長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比如增幅降到10%一下,那麼醫藥的高估值就一定會消失,比如日本。日本全民醫保,每兩年降一次價格,所以日本股市醫藥板塊的估值甚至低於大盤,出現了估值折價。

我們以美國為例分析行業高增速跟高估值的關係。70-90年代,新藥和新技術不斷湧現,醫藥公司發展很快,大藥企基本完成了壯大和全球化的過程,享受高估值。93-94年,行業增速低,醫藥股折價交易。95-03年,受益於技術大爆發,行業高增長,高估值。05年以後,大量重磅新藥的專利保護到期,藥企逐漸面臨困境,溢價消失,開始折價交易。
上圖抄襲自招商證券的國際板點評報告《全球視角:國際板引發的中國醫藥股估值思考—風雨迷途,HOLD住成長》,個人覺得很能說明問題,推薦有興趣的看原文。

醫藥產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產業研究的諸多特徵。醫藥產業鏈有這樣幾個特點:產業鏈複雜,高度監管,專業壁壘高,多樣性強可比性弱,信息不透明,潛規則特別多,而且永遠處於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那麼相應地在研究中就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自下而上,總量指標常常不靠譜。
2 行業跟公司差異較大,大公司數據更有指標意義。
3 治理規範、信息透明是醫藥投資的基本條件。
4 極端重視調研和同行交流。
5 警惕「黑馬式研發項目」----重慶啤酒 vs 恆瑞。
6 迴避各類概念股---癌症、HIV、生物、流感
7 研究員要求:知識全面--政策/學術/商模/市場都要熟悉,
            重點覆蓋--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性兼備的企業。
8 行業的重點:政策、國內外行業趨勢
9 企業的重點:品種 + 營銷

    為什麼品種這麼重要?
    這是因為,一個藥品身上,負載了太多的屬性,包括:藥學屬性、市場屬性,商業模式和監管屬性,這些屬性相互重疊,相互決定。具體包括,藥學屬性,病種,劑型,規格,質量,批文,競爭品種,渠道,目錄情況,行政保護情況,使用頻率,價格,銷售模式等等。見下表,可粗略理解品種的複雜和重要性。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好品種?

所謂好品種,一般也稱為重磅品種、重磅炸彈或大品種。我們覺得好的醫藥品種,至少應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安全性強,療效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正規藥品,不安全,沒療效,肯定會被市場淘汰的。
第二,藥品適應症必須是大病種,小病種市場容量小。這裡列出了幾個領域,供參考,心血管、腫瘤、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
第三個條件,競爭比較少。最好是獨家品種,有專利或行政保護,或首仿國外的重磅原研藥。
第四,較高的價格,高價對應高毛利,高毛利才有跟醫生/渠道的運作空間,容易產生渠道的利益粘性。

最後,有一些觀察結論跟大家分享。相對於OTC渠道,醫院用藥更容易出大品種,這個部分是因為OTC市場化程度高,充分競爭,患者有決策權,而醫院端因為有醫生的關係,利益驅動力更大。第二,相對於口服劑型,注射劑更容易出大品種,如中藥注射劑。第三,最好同一領域形成產品群,同一科室或相關科室協同互補,產品佈局上最好不要東一鎯頭西一棒槌。最後,營銷上也要聚焦品種,集中優勢兵力打勝仗。有些公司好品種太多,主次不清,也難做大。資本市場上看,單一品種的公司業績增速往往比多品種尤其幾十上百個品種的公司要快(當然可能成長的持續性差,故單品公司的估值一般較低)。

   如果我們按品種和營銷兩個維度分一個矩陣出來,可以將醫藥公司分為四大類:

   品種強,營銷強:恆瑞、天士力、白藥
   品種強,營銷弱:中恆、昆藥、同仁堂、片仔癀
    品種弱,營銷強:康芝 益佰  湯臣倍健
   品種弱,營銷弱:千金藥業,桂林三金

  品種的意義還在於,一個公司的品種結構可以決定公司的發展階段。這是將上市公司按不同發展階段來劃分的一個框架:(本圖來自國信證券醫藥組的2012策略報告)
簡單總結下行業的分析方法。第一看政策取向,基本的政策取向決定大波段,如各省招標情況,新版GMP改造,國務院56號文,14號文,基本藥物目錄,二次議價等。第二看行業判斷,月度利潤,相對估值溢價和市場情緒,三位一體。第三,看企業,首先是品種,單品決定短期的成長性,「傳統+新上+在研」的多品種梯隊決定長期成長性。第四,看營銷實力,行話也叫運作能力。深入瞭解品種及競品,深入瞭解不同渠道(藥店、大醫院、縣級醫院、社區、鄉鎮衛生院等)的特質,瞭解患者,架構對口的營銷策略和體系,管理並激勵隊伍,學術推廣,引導處方習慣等。

在不同的子行業裡,「品種+營銷」框架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血製品看漿站,服務看網點擴張,普藥、原料藥看規模看成本,出口定製看大客戶看ANDA,疫苗和專科化藥看產品,器械看渠道、性價比,消費型中藥看品牌,稀缺中藥看資源,中藥注射劑看安全+渠道價差,保健品看品牌+渠道價差。總結不一定全面,大家可自行修剪。

行業風險:說實話有很多,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真的理解了醫藥行業的複雜多變性,你可能會覺得處處是風險。所有上述討論的要素和經營要點、外部環境,只要有波動和不確定性,那就會構成風險。

結論和建議

從目前結構來看,認為選股的思路取決於持有時間,如果是中短期(1年以內):成長性為主,核心競爭力為輔。首先是小市值-單品種-高成長類型的,其次是細分行業水漲船高型的。如果是希望長期投資,或者戰略性投資,那麼選股思路就是核心競爭力為主,穩健成長,強者恆強。我們推薦兩類:一是老牌中藥,二是化藥龍頭。

   最後回顧下本文的主要結論:
第一,醫藥產業非常複雜,制度、醫院、藥企、患者四變量縱橫交錯。行業景氣看政策,公司選擇看品種+營銷。
第二,2個數字:收入增速2XGDP,估值1.5-2.5X大盤PE。
第三,醫藥投資需要專業、聚焦,必須重視研究,重視對產業的理解。
第四,醫藥股行情的兩大模式,一政策驅動的基本面,二資金偏好。
第五,優質醫藥股有長期投資價值,精選個股重配行業,10%底倉。
第六,戰略建倉時機:行業悲觀,股價低迷,市場開始忘記醫藥股的時候……

  三句話送給大家。我們終將老去,如果這是對我們對未來唯一正確的預測,為什麼不投資醫藥呢?謝謝。(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68

為什麼持續新高與新低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17i.html
 

一個國家的任何行業都會在不同歷史時期成熟度各異,行業的變遷是動態並時刻發生的,中國處於特殊的歷史階段,使這種變遷變得更為明顯。上世紀末美國互聯網泡沫時期沾網即暴漲,最後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倒閉,但這並不代表互聯網新經濟的大趨勢是虛幻的,後來的確產生了Ebay、Amazon、Google、Yahoo、Facebook等一大批互聯網領域的偉大企業和大牛股,現代網絡經濟的發展也愈發蓬勃。反觀一些已充分發展上百年的行業,大批曾歷經輝煌的企業逐步演變成緩慢增長企業和殭屍股,例如可口可樂、雅培、沃爾瑪、輝瑞、百時美施貴等醫藥、消費行業巨頭(發展階段與中國明顯不同),投資者只能賺取微薄的回報。中國市場或許演繹著類似的故事,只是國家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新舊經濟的代表行業迥異而已。

   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卻是有效的,最近五年很多股票一沉不起,持續疲軟甚至不斷創新低,而一些卻持續上漲,不斷創出新高,創業板與大盤藍籌的冰火兩重天把這種現象演繹到極致。其中有非理性的成分,創業板大部分股票一哄而上雞犬升天,很多已經遠遠脫離了基本面,而一些股票PE跌至10以下,存在著向上修復的空間,但從更宏觀的層面看,這種現象卻是新舊經濟的長期基本面發展趨勢在資本市場的真實反應。

   舊經濟中的行業已經得到充分發展,行業體量龐大,市場擴展空間十分有限,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利潤增長緩慢甚至每況愈下,即所謂的夕陽行業。例如鋼鐵、機械等與投資密切相關的強週期性行業,在這樣的行業中很難獲得很高的長期投資回報。而一些被新商業模式衝擊的行業,例如百貨、零售等雖然市場空間還大,但卻存在著被侵蝕、替代的可能,或者是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產業轉移的風險,人力、生產資料成本高企,人民幣持續升值,世界經濟疲軟,股價低迷不足為奇。這裡的新經濟泛指新生行業和因產業不斷升級而持續新增大量需求的行業,醫藥、消費、服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很多細分行業剛剛出現,市場處於啟動階段,或處於二次升級的階段,未來成長速度與空間都是舊經濟行業所遠不能比擬的。這樣的企業隨著盈利的高速增長,股價持續創新高屬於情理中事。

   儘管舊經濟偶爾也會有亮光之處,但要實現一個全壘打變得極為困難,沙堆裡淘出的始終是沙子。雖然朝陽行業裡的大部分企業最後也會成為炮灰,很多行業屬性也決定了難以預測最終的勝者,真正高確定性高增長的優質企業也是鳳毛麟角,但好機會遠比夕陽行業多,富金礦裡沙裡淘金總會容易得多。行業的屬性很重要,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更重要,別再留戀曾經的輝煌,擁抱新經濟吧。

 

梁軍儒2013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66

你是誰?-------寫在云南白藥百元之際(轉)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1gy.html
作者:freelight
 
 
2000年夏天,我買了1000股云南白藥 。

2008年賣出,賣出一刻,心裡非常不舒服。

為什麼我拿不住?

挖掘並極力推薦我買的朋友,非常聰明,但早就賣出了,

資深股民的他,投資至今仍未算成功。

做期貨,炒股成功的不多,撇開極為少數的狗屎運,和始終有內幕消息的。

一般有兩種人,能做好這行當。

一、做波段輪動的高手,絕不是一般意義的短線操作。

二、發掘和買入並長期持有某長期成長股的人,素質異常。不能簡單歸之為反人性。

他對選取並持有該股的理念深信不疑,看淡價格的歷史波動。

為什麼推薦該股的朋友和我,都拿不住?

不是在等錢用,而是我們的視野和見識都不行。

對第一種人,成功的也一樣鳳毛麟角。

年復一年,牛熊交替,大部分人都不能做到穩定增長。

而在學習第一種手法的人中,輸錢的不少,

即使穩定盈利的人,身體變壞,心理變扭曲,

甚至無法與在社會其他人正常互動的,比比皆是。

假若我,在云南白藥 向下波動時,

不是賣出,而是不斷加倉,情況會怎樣?

就憑這一隻股票,資金量就可達到數千萬元。

假若您,現在是80後、90後,請不要涉足股市

完全可換一種謀生方式,

股民和彩民差不多,人生的意義充滿荒誕。

只有在此特殊群體裡

大師、大神特別的多。

炒股的先生們,捫心自問,在日常生活中

您或許,多了幾張人民幣,被人尊敬嗎?

炒股的女士們,捫心自問,在日常生活中

您或許,多了幾張人民幣,可愛或被愛嗎?

同樣的才華、同樣的努力

做其他工作,比這好得多。

這是一個

最缺乏安全感、最多疑的群體

最努力的群體,最苦逼的群體

最不怕吃苦的群體,最好逸惡勞的群體

最現實的群體,最夢幻的群體

被抽血、被歧視,卻自視很高的群體

最矛盾的群體。

這裡不是討論云南白藥的價格合理與否

云南白藥的價格,也不僅僅是隨機的概率

是討論一種合理或不合理的荒誕人生

是在討論:我是誰?人生究竟如何過?

知識、聰明、男才、女貌

老實說,與所謂成功關係不大

無論是其他工作還是炒股。

即使是屌絲,也不能限於屌絲的想法:

一切歸結於外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70

科技股的投資定律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1mm.html

 

朱平

   

   這個星期隨著美國股市場的一路高漲,一種叫「比特幣」的虛擬貨幣吸引了眾多眼球。因為此前一路飆漲的比特幣價格坐了回「過山車」。從266美元驟然暴跌,當天最低報105美元,隨後比觸底回升,穩定在155美元左右。為什麼有比特幣這種網絡虛擬貨幣,將來它可能存在國際統一貨幣嗎?這個問題對喜歡炒股的人來說一定充滿興趣,不過首先什麼是比特呢?比特是信息行業的術語,是二進制的數字中的位,象十進制佔的個位、百位;其次是信息熵的單位,代表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熵又來自於物理學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熵表明混亂程度,在一個不同可逆的過程中,熵是不斷增大的,

   估計沒有專業學過物理的人會云裡霧裡,也是,大家買股票不會想著如何弄懂物理學,不過是想像巴菲特那樣掙一點錢巴菲特投資的典型股票是象可口可樂這樣的成長股,這些股票有兩個基本的要求,一是有壁壘,二是收入能增長。有壁壘的目的是利潤率穩定,收入增長,利潤自然增長。行業特性上講,消費幾乎是唯一隨著GDP增長而不斷增長的行業。這其實有點象經典的牛頓力學定律,只要知道兩個物體的質量、距離一定可以算出引力到底有多少。國內股市場中這樣的股票還是不少的,如化妝行業、食品、中藥等優勢企業,投資這些股票你需要耐心,選擇對了長期持有收益不菲,就像牛頓第二定律,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速度大小與時間成正比。

   所以股市中有許多規律與物理學定律還真有此相似,只是定律各不相同。象科技股的上漲就並不遵過成長股的這個定律,國內目前如火如荼的科技股是觸摸屏行業,雖然許多投資者並不認同這些股票是科技股,這些股票的估值也著實讓投資者為難。首先這些股票基本上附合科技股的摩爾定律,這個定律是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個月翻兩倍以上。集成電路也屬於現代物理學的範疇,蘋果智能手機大約也是每18個月就出新的一代,觸摸屏技術的進步也與之同步。投資者無法確知,這個速度還能持續多久,而當這個速度停止時,觸摸屏行業還能保持現在的毛利率嗎。所以基本上可以確定,科技股是不適合長期持有的,這又要回到上文提到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在人類不可能逆的物質增長過程中,熵也就是混亂程度是不斷增長加的,所以在科技股的世界裡像吉列一樣每天早晨都被男人拿在手中使用的產品是沒有的,有的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這也就是說隨著經濟的增長,科技股巨頭是不斷增加的,而不是不斷減少。當年微軟一統PC,遇到新技術公司就收購價,比如網景公司就被逼死了,但這並不能陰擋Google的崛起。同樣Google也採取了微軟一樣的策略,Facebook卻同樣不期而至於。這期間被微軟宣佈已經死亡的蘋果,突然橫空出世,迅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但三星卻不聲不響成了最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

   科技股象走馬燈一樣讓人目不暇接,是不是要像巴菲特一樣不投科技股呢?從投益的角度看是很誘人的,納斯達克市場前六大科技股的市值就已超過了這個市場的一半。原因是科技股遵守另外二大定律。一是所謂量子定律。什麼是量子呢?話說一百年前一個丹麥國家足球守門員波爾,後來成為物理學哥本哈根學派的領袖,他設想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飛行能量是一層一層的,輕易不會改變,電子的飛行如果脫軌就叫躍遷,其能量的變化也是一層一層的而不是連續的,最小單位就是量子的概念。科技股的量子定律是說科技股不會像成長股比較茅台那樣,每年產量增加多少,多少用來窖藏,多少用來銷售,價格乘以銷量就是收入,年復一年的增長。科技產品講究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產能擴張幾乎沒有障礙,所以其利潤會像量子躍遷一樣突然井噴。哪天不能創造新的產品了,可能就會突然停滯甚至跌回原處。所以其增長的時間可能並不太長,但空間卻無比廣闊。所以做為投資者,持有時間也不需太長,因為三到五年的持有已經把一個傳統成長性股票一輩子可能實現的增長完成了。

   第二個定律可能又回前文的熵增加定律去了,那就是科技進步不可逆過程中,信息量或混亂度是會增加的,用股市的語言說就是當新的科技股顛覆舊的股票時,新增加的科技股總市值總是大於下跌掉的總市值。比如當年諾基亞下跌了90%,但蘋果和三星增長的總市值要遠在於諾基亞跌掉的市值。所以從投資總體上計算,收益是不斷增加的。也就是說科技股的衰落甚至破產會比傳統成長股要快很多,但每次舊科技股的衰落總是伴隨著更多更大市場新科技股的出現。

   不管投資者有沒有準備好,金融危機後,科技股就突然出現在了中國投資者面前,這不僅是因為騰訊、阿里和百度三大巨頭的空前成功,在A股市場上也出現了眾多百億以上市值的TMT類股票。投還是不投可以是一個問題,但如果是市場的主力,一定不能視而不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57

假如老子投資股票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1si.html

冷眼分享集

 

 

假如老子有機會投資股票,他一定是最成功的股票投資者。

因為他具備股票投資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素質———反向思維。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向思索家。

可惜的是他沒有這個機會,因為他生在2500年前的中國,而股市和股票是400多年前西方的產物。

老子是「反動派」的鼻祖。

他在第40章中說「反者道之動」,把第一個字「反」和最後一個字「動」合起來,就是「反動」。

反動分子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時才大反特反,動輒給人套上「反動分子」的大帽子,而老子在2500年前就「反動」,封他為反動派鼻祖,不亦宜乎?

當然,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是說道是往相反的方向運轉的,反向是道的運行規律,跟近代指異議分子為「反動分子」無關。

這個「反」的道理,為一條線,貫穿了老子主義。

在戰國時代的百花齊放中,人人追求「有為」,他卻主張「無為」。

他說「為無為則無不治」(第3章)。

世人都貪得無厭,要「金玉滿堂」,他卻唱反調,說「禍莫大於不知足」第46章。

世人都要「為學日益」,他卻要「為道日損」,而且還要「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第48章)。

人人都要「堅強」,他卻主張「柔弱」,因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76章)。

人人都敬仰「勇敢」,他卻潑冷水,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第73章)人人都要「福」不要「禍」,他卻說「禍兮福之所倚,被兮禍之所憂」。

往相反方向思考

總之,他凡事都打破世俗的想法,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

因為他比別人看得更深遠,更全面。

所以他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第2章)。

意思是說有「有」才有「無」,有「難」才有「易」,有「長」才能顯示「短」,有「高」才能襯托出「下」,「聲」和「音」要互相配合,「前」和「後」互相跟隨。

大部分的人只看到正面的有、難、長、高、聲、前,看不到反面的無、易、短、下、音和後。

作為一個反向思維者,假如老子投資股票,我敢肯定的話,他一定能在牛市中看到熊市一定會有一天出現。

同樣的,在熊市中,他一定會預測牛市總會到來。

蓋「牛兮熊之所倚,熊兮牛之所憂」。

沒有永遠的牛市,也沒有永遠的熊市。

牛熊交替出現,就好像白天與黑夜,月圓與月缺,春天與冬天交替出現那麼肯定。

股市幾百年來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有可能養成反向思維的習慣。

你才會在大牛市中,克制貪念,趁高離場,在熊市中排除恐懼,趁低吸購。

能反向,才能在股市搏取厚利。

老子的徒子徒孫,如能繼承他的「反向」精神,必能成為股市常勝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