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21 17:55 編輯 【大格局】“精準醫療”變革:中國準備好了嗎? 從奧巴馬公開美國的“精準醫療計劃(PMI)”開始,全球科技界、衛生界和工業界無不為之震動。 2015年2月,奧巴馬表示投資精準醫療將帶來健康醫療領域的變革。 按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精準醫療”的定義,“精準醫療”是一個建立在了解個體基因、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的新興疾病治療和預防方法。2016年,美國將在“精準醫療計劃”上投資2.15億美元,從逾百萬名美國誌願者那里收集數據,找尋科學證據,將“精準醫療”從概念推進到臨床應用。 可以看出,所謂“精準醫療計劃”,實際上就是將遺傳和基因組的信息作為臨床治療出發點的一個行動計劃。 這一計劃將如何改變目前的就醫模式?如果人們能夠深刻了解自己的遺傳和基因組學信息,那麽對疾病的預測,特別是疾病易感性的預測將得以實現。首先,人們會被告知未來可能患有某些疾病,更好地進行預防;其次,一旦患有了某種疾病,其診斷將會非常容易;診斷後的用藥,將針對個體對藥物的敏感性而制定,每個病人將得到最合適的藥,並在最佳劑量和最小副作用,以及最精準用藥時間的前提下用藥;對疾病的護理和預後的效果也將得到準確的評估和指導。 用奧巴馬的話說,“要在正確的時間,給正確的人,正確的治療。而且要次次如此。” 以上描述的場面,是目前醫療體系無法實現或者很難實現的,實現它的過程也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醫療模式,因此,說“精準醫療”是一場“變革”並不為過。 要全面理解“精準醫療”計劃,不妨先仔細研究美國醫療衛生和醫療保險體系近期的行動,研讀這些體系對“精準醫療”所做的前期鋪墊。 美國:“變革”前已做必要準備 看似突然爆發的“變革”,其實已經做了長期的積累和醞釀。可以說,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到“腫瘤基因組計劃”(TCGA)等多個大型基因組研究計劃,再到這次的“精準醫療計劃”,美國人在按照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向“精準醫療”邁進。 從技術準備角度來看,“千元基因組”已經實現,生物技術在不斷發展,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支撐醫療領域的技術能力也在迅速發展。這些技術的發展為“精準醫療”提供了技術保障。 從社會角度來看,人們越來越接受基因檢測的結果,已經有像GenetWorx或者QuestDx此類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出現,23andme公司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支持更是證明了這一點。在美國的高端人群,進行基因檢測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出現了像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這樣的進行基因檢測和預防性手術的案例。 從法律和保險體系來看,已經有人開始用遺傳研究作為保障自身權益的依據。2014年3月19日,有美國夏威夷民眾發起對制藥企業市場行為的訴訟,起因是該企業隱瞞了心血管疾病藥物“波立維”對該人群無效的信息,“波立維”在東亞和太平洋島居民身體中代謝不足,因此無法起效,而企業隱瞞了這一信息,造成大量患者濫用該藥物,增加了經濟負擔。2014年5月2日,發生了“加利福尼亞州臨床實驗室協會”訴“美國國民健康服務機構HHS”的“當地保險承保範圍”案,投訴討論了兩大醫保管理承包商Noridian和PalmettoGBA的“當地保險承保範圍”(其中包含遺傳檢測),其中未能保證基因檢測讓人們獲益的條款。這兩起事件的發生表明,遺傳和基因組信息的使用已經遇到法律和保險體系滯後的障礙,需要改變。而人們已經開始爭取自己的遺傳信息在臨床上的使用權利。 ![]() 對醫療行業而言,從醫療管理機構到醫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等多方面都在慢慢發生變化。這里舉幾個例子: 一是疾病分類的轉變。在醫療行業中,每一種疾病都有與其對應的唯一代碼(code),從而完成對不同人的不同疾病的統一記錄。“國際疾病分類”(ICD)就是這些代碼的官方管理方式。我們日常看到的診斷報告,在我國的醫院里,是由醫院的“病案科”完成將手寫或者電子的診斷書轉化為代碼進行保存和管理的事務,病案科所遵循的規範就是“國際疾病分類”。該分類目前已經到了第十版,如果能在“國際疾病分類”中增加遺傳檢測相關分類,將推進疾病分類往遺傳和基因組水平的精準分型和管理方向發展。比如,之前肺癌分類中的非小細胞肺癌,在病理上按照EGFR基因是否存在突變分為“EGFR突變型”和“EGFR野生型”兩類。未來,對疾病增加基因型的分類是必然趨勢,而在“國際疾病分類”中的確認則是予以官方認可。 二是專業術語的更新。2014年2月,“美國分子診斷評估計劃”表示支持美國醫藥協會(AMA)提出的“當前診治代碼”(CPT),為個體化醫療所作出的努力。截至目前,美國醫藥協會的“當前診治代碼”中已經有101個遺傳檢測術語。AMA將推薦遺傳檢測術語進入“國際疾病分類”術語,從而促進遺傳檢測診斷方法的創新,以此提高病人治療效果。 三是從業人員標準提升。2014年11月,美國護理聯盟(ANA)的專業化標準已經覆蓋遺傳/基因組領域,在護理相關的學科或專業中建立了遺傳和基因組的基本信息,其中規定護士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將遺傳和基因組信息應用於臨床實踐,向服務對象示範遺傳和基因組信息和服務的重要性。 就連臨床診療原則也因此發生了動搖。美國的醫學研究所(IOM)在2015年2月26日的“展望”中提出,基於證據作出判斷,是基因組技術進入臨床使用的一個重大障礙。在這份文件中,列出了最新的7個獨立撰寫的評論,探討基因組測序進入臨床應用的案例,研究了實施藥物基因組學檢測的政策問題和實施證據。這實際上已經觸及了醫學診斷的基礎——必須基於大量人群的數據才能作為治療依據,而很多罕見的遺傳病不可能收集足夠多的病例進行大規模人群研究,而遺傳檢測本身提供的證據,已經可以作為診斷和治療的依據。此外,美國臨床藥物遺傳學實施協作組(CPIC)的臨床決策實踐,已經包括遺傳藥理學和基因組藥理學數據庫(PharmGKB),CPIC的在線訪問和教育指導方針的制定,工作流程的描述和開發代謝通路算法的努力,開發綜合的表型、基因型、藥物對應關系表,定義、開發和維護用戶的藥物遺傳學“診斷書”的文本格式的結構等,並為PharmGKB數據庫的公布和更新提供了標準方案。 綜上所述,可以說在美國,精準醫療計劃已經具備了實施的基本條件。跟“精準醫療”有關的幾乎所有相關醫療協會,都對遺傳和基因組信息進入臨床進行了相應準備。一個“精準醫療”的工作流程已經被搭建而起,僅待實踐後進一步豐富。 中國:醫療體系還需多方改變 目前,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遺傳和基因組學信息都已經在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在實際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作用。美國FDA有將近1/4的藥物要進行遺傳檢測才能使用,2014年,FDA公布了159個藥物/靶點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指導用藥。在美國具備臨床實驗室標準CLIA認證的實驗室,均可提供遺傳和基因組學診斷服務。中國也在去年到今年開放了二代DNA測序試點實驗室,開放了無創產前診斷、遺傳病、腫瘤等方向的基因組學診斷。 ![]() 但是,我們目前的醫療系統,實際上還沒有為“精準醫療”的到來做好準備。 醫療信息記錄:對“精準醫療”而言,醫療信息記錄將按照高水平科學研究所使用的樣本規範來收集記錄,除了現有醫療記錄里需要提供的病人基本信息外,還要提供三代的家族病史,患者生物學意義上的父母身份,飲食習慣、運動和生活習慣等等,並且與可穿戴設備提供的相應生理信息相結合,以確認更加準確的生活習慣信息。而與其它影像學數據的結合,則是更具挑戰性的工作。比如,將心血管病相關的基因信息與心臟CT影像指標相結合等,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者與醫護人員的互動結合。 電子病歷系統:目前的病歷系統,是不包含遺傳和基因組檢測一項的,既然用藥須基於基因,那麽電子病歷系統無法檢索基因檢測結果,也就無法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進行用藥。我們需要在現有電子病歷系統中,統一添加此內容。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做別的檢測項目,比如血常規,CT等,常常需要拿著一家醫院的檢測報告到另外一家醫院就診,或者過了一定的時間可能就要重新做檢測。而遺傳性的基因組測序數據,可能一生只需要檢測一次,便可以終生使用。那麽,醫生是不是應該隨時可以接入病人的基因組數據,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幫助診斷和治療呢?當然需要,但是目前的病歷系統,是不支持如此這般隨時獲取遺傳和基因組信息的。 醫生下單系統:目前尚沒有支撐醫生開具“遺傳和基因組學診斷”的系統,因為通常需要檢測的相關基因有很多,比如肺癌相關基因就包含AKT1、BCL2、CDH1、CDKN2A、EGFR、NFKB1、TP53、VEGFA等很多個。有些病人可能只需要檢查一個基因,但卻需要檢測極為稀有的突變;而有些病人則需要不同的基因組合進行檢查。那麽,醫院的醫生下單系統是把所有基因都單列出來,還是列在一起?如果都列出來,那麽單是肺癌基因就已經有很多種了,明確與其它腫瘤相關的基因加起來還有幾百個。這幾百個基因如何下單,也是一個難題。雖然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或許簡單,但還有些問題更難解決。比如上文提到的EGFR基因突變,臨床上應用比較多的是18到21號外顯子的突變,因為這些突變跟治療的關系已經研究得非常明確,而其它外顯子的突變,都可能對EGFR的功能產生影響,繼而對用藥產生影響。臨床上如何使用這些新發現的突變,也沒有統一的操作規範。當然,臨床上會有一些“共識”出現。然而我們希望通過精準醫療計劃能夠實現的,是基於“大數據”的統計意義上的“共識”,這樣的數據,將真正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用藥指導。 藥物下單系統和持續護理系統:就目前的藥物下單系統而言,無須與遺傳和基因組信息關聯。然而,“精準醫療”所需要的下單系統,是要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下單的。首先,查看基因信息和疾病相關性以後,再參照病人對藥物的敏感性開具處方;同時,在用藥後的持續護理過程中,藥物不良反應的預盼、發生不良反應後的上報和跟蹤、預後和複發等信息,都需要持續進行跟蹤,以保證臨床上的精準用藥,以及科研上基因型和表型的結合準確性。 “精準醫療”IT系統:以上“精準醫療”所需要的信息,都需要IT系統提供支撐。目前,醫療IT系統提供的服務,都無法滿足存儲、管理、分析這些“精準醫療”數據的能力,而且信息學將在“精準醫療”計劃中起到關鍵作用。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知識是“精準醫療”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如何通過IT系統最終實現,是對現有IT系統提出的重大挑戰。 結語 “精準醫療計劃”無疑將使醫療行業發生巨變,而醫療是醫患雙方共同參與的過程。醫療行業、醫務工作者乃至患者,每個人都要付出努力,去適應一個全新的醫療流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臨床遺傳學家瑪麗·諾頓(MaryNorton)說,“隨著時間流逝,每個人都會對遺傳學懂得更多些”,然而她也承認,在未來一段時間內,DNA測序需求會驟然攀升,而“事情可能會先變糟,然後才開始好轉”。無論如何,我們都是這場變革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來自果殼網)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18
产业 | 纸质支付的医疗行业out了吗? 作者:John Tozzi 从电费、电话费,到退税、停车费,几乎所有项目都已经在数年前开始采用电子支付方式,然而,美国规模达2.9万亿美元的医疗保健业却仍然固执地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就
像等待有线电视维修工上门服务,或者购买一辆二手车一样,处理医疗账单也常常让消费者火冒三丈。从电费、电话费,到退税、停车费,几乎所有项目都已经在数
年前开始采用电子支付方式,然而,美国规模达2.9万亿美元的医疗保健业却仍然固执地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当所有其他行业的邮寄支付都在大幅减少时,通
过美国邮政服务系统寄送纸质支票来支付的医疗费用账单居然出现了增长。本世纪初以来,医疗费支付是唯一一个纸质单据出现增长的领域。 通
过邮寄方式进行支付的不光是消费者。普华永道健康研究所上个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有15%的商业保险公司通过电子方式处理对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支付。最大的保
险公司通常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不过,拥有1450万客户的信诺保险公司(Cigna)只有39%的支付采用电子方式进行。发言人乔·蒙蒂(Joe
Mondy)说,这是因为许多医生没有注册接收网络转账的服务。相比之下,安泰保险公司(Aetna)和美国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roup)表示,约80%的支付是采用无纸化方式进行的。 医院、诊室和保险公司需要大量
人力来处理这些单据,这些单据通常还需要由开账公司和票据交换所等中介机构经手。索赔票据交换所Emdeon为许多健康计划客户处理纸质账单,财务文件显
示,该公司在2015年前三个月光邮资就花费了870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近四分之一。联邦政府的数据显示,这些繁琐工序在2013年将私人保险的管理
成本推高到了1730亿美元。 此外,当人们还在从疾病或手术当中恢复期间,向他们发送大量难以辨认的文件也显得很不人道。“你很抓狂,心烦意乱。你不明白,为什么都是纸张和电话,你浪费了时间,脑子都糊涂了,一切都让人崩溃,”
Simplee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托梅尔·绍瓦尔(TomerShoval)说。Simplee是几家试图简化医药费单据处理的企业之一。 那
么,医疗费支付电子化为何迟迟没能实现?惰性是一个主要原因。医生们和健康计划需要投资开发电子支付技术,而小企业——个体从医者或者地方健康计划——可
能觉得不值。许多医生直到最近才开始使用电子健康记录。在银行和电信等许多其他行业,企业需要在价格方面展开竞争,以争夺消费者,而医疗服务商和健康计划
长期以来一直能够把效率低下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且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 这就导致了医疗
体系的碎片化。成千上万的医院、诊所、健康计划以及其他机构都自行其是,缺乏协调一致的动力。Athenahealth为6.2万名医生提供健康记录软
件。这家公司开发了一个系统,让医生可以在病人离开诊室之前,通过网络向保险商提交索赔申请,进而确定病人还需要支付多少费用,让患者可以当场支付。不
过,
Athenahealth的首席医疗官托德·罗森豪斯(Todd
Rothenhaus)说,只有一小部分医生试用了这个系统,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只有少数保险商参与其中。 一些人称,处理医疗账单的繁琐程序令保险商受益:因为索赔收集信息越难,医生就越有可能放弃索赔。“秘而不宣的规则制造了这样一种情形,那就是医生们会认为,不值得为索赔浪费时间,”罗森豪斯说。 还有一些人正在尝试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加高效。《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限制了保险公司在医疗成本之外的所有花费。如果他们把太多费用花在了运营成本上,就必须返还消费者一些折扣。这部法案要求,各项健康计划应在2014年1月底之前能够用电子转账的方式向医生支付费用。 政府还要求收治医保病人的医生接受电子支付方式,目前,四分之三的医保索赔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支付的。随着高免赔额健康计划变得更加普遍,患者们越来越需要负责支付更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这些费用越容易支付,医生们需要减计的坏账就会越少。 初
创企业也在努力研究解决方案。Simplee与250家医疗提供商合作,让账单更加容易辨认和支付,与此同时,InstaMed公司也打算用一个安全网络
把医疗服务提供商、患者和医疗保险计划联系起来,通过这个网络实现电子支付。健康计划需要为该服务支付一定的费用,不过,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克里斯·塞布
(Chris
Seib)说,打印和邮寄方面省下来的钱就够用了。“无纸化支付就是为了节省成本,永远只有这一个理由,”塞布说。 许多医院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麻省大学纪念医疗保健中心(UMass Memorial Health
Care)在马萨诸塞州拥有四家医院和1700名医生,在过去10年已经把多数支付转移到了网上。该机构最近还为患者提供了多种网上支付方式,而且正在尝试为支付速度较快的病人提供打折优惠。这所医院负责营收周期管理的副院长约翰·扎尔茨贝格(John
Salzberg)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为了使理解和支付医疗账单变得更容易,我们做了些工作,这对他们有好处,对我们也有好处,”他说。唯一的输家是邮局。(彭博社)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60.html
在加州,一个所有人都认为会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终于由官方最后板上钉钉。
美国发布的最新官方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加州拉丁裔人口终于正式超过了白人人口,也就是说,在加州,白人成了少数族裔。
在许多人口统计学专家看来,加州这种拉丁裔成为主流族裔的局面,可能会是整个美国的未来。
一些更大胆的设想还包括,也许美国将很快迎来第一任拉丁裔总统。
白人成少数族裔
美国人口统计局在上个月底宣布了最新的人口数字。
截止2014年7月1日,加州拉丁裔人口有1499万,白人人口1492万,拉丁裔正式超过白人成为加州的第一大族裔,占加州人口40%。
“拉丁裔在加州逐渐成为主流族裔这个趋势,已经历经了整整一代人,现在终于有了官方数据支持”,拉丁美洲事物智库、南加州大学托马斯里维拉研究所主任罗伯特·苏罗(Roberto Suro)说。
加州也由此成为美国第三个非白人人口居多的州,另外两个分别是夏威夷和新墨西哥。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美国全国拉丁裔人口共有5540万,加州是拉丁裔绝对人口数最多的州,加州的洛杉矶郡则是全美拉丁裔人口数最多的郡。
加州和拉丁裔的渊源自18世纪西班牙殖民加州时就已经开始,现在的硅谷所在之地圣何塞,就是当年西班牙帝国在加州建立的第一个城市。
直至今天,从北部的旧金山“San Francisco”到南加的圣迭戈“San Diego”,加州的大部分城市名依然沿用西班牙语词。
加州拉丁裔人口在近代的真正复兴始于1970年,240万拉丁裔人口在当时只占12%的加州人口,1550万白人则占据了人口的绝对多数。
但到了1990年,拉丁裔人口已经在20年间增长到了770万,占人口比例也翻了一倍至25%。
全美人口统计报告还预测,2060年拉丁裔将占加州总人口的49%。
加州的拉丁裔人口非常年轻,平均年龄在29岁,相比加州白人人口平均年龄则是45岁。
“拉丁裔人口增速还会继续变快”,苏罗称。“这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并且还会再持续一代人。”
年轻的拉丁裔劳动力对加州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充分弥补了白人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事实上,加州拉丁裔人口的激增并不仅仅因为移民的增多,拉丁裔移民在美国组建家庭和大量生育也将人口推向了一个高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马塞洛·苏亚雷斯-奥罗斯科(Marcelo Suárez-Orozco)称。
加州是拉丁裔在全美崛起的一个缩影。全美拉丁裔人口数量自2000年以来已经增长了57%。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自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拉丁裔贡献了美国人口数量增长中的主要一块,占据了56%。
“从人口统计学意义来说,加州的未来就预示着美国的未来”,马塞洛说。
共和党压力山大
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最近又在总统竞选演说时发表争议性言辞,称墨西哥人像水一样流入美国边境。
对此,美国最大的西语电视台Univision高管站出来称,Univision有责任维护墨西哥移民群体。
“我们对墨西哥移民的勤奋工作、热爱家庭和虔诚都有亲身理解,他们共同参与建设这个国家的未来”,Univision针对特朗普的言论回应称。
Univision代表了许多美国的西语媒体立场,它们将自己定位为拉丁裔群体的捍卫者,而不仅仅是一个中立的媒体公司。
“我们要承担比其他记者更多的责任,我们是西裔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来维护我们自己的人”,一家西语出版社副总编胡安·巴雷拉(Juan Varela)称。
“他们公开表达他们是站在西裔美国人立场上说话的”,佛罗里达一位民主党民意测验专家费尔南德·阿曼迪(Fernand Amandi)称。
随着拉丁裔群体人口的膨胀,西语媒体的话语权也在增长,这些媒体不加掩饰的立场可能会直接牵动明年的总统大选。
按照统计,目前全美有2800万西裔选民。西裔媒体正在试图最大可能地发挥它们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选战时拷问候选人各种与西裔群体切身相关的问题,比如移民政策。
“如果西语电台的记者有五分钟来问总统候选人任何问题,他们会问的一定是移民问题”,Univision的一位前制片人加布里埃称。
西语媒体对移民政策的重视,以及拉丁裔群体中涌现的一批支持民主党的活跃人士,都引起了共和党方面的不安。
共和党人士开始抱怨拉丁裔记者总是盯着移民政策问个不停,他们认为拉丁裔群体对移民政策过度关注,遮蔽了其他对拉丁裔群体同样至关重要的议题,比如医疗和教育。
西语媒体则回应称,移民问题是拉丁裔群体关心的重中之重。
“一个政治家是反对我们,还是支持我们,完全取决于他在移民政策上的立场”,Univision的新闻节目主播乔治·拉莫斯(Jorge Ramos)说。
在移民问题上比民主党更保守的共和党,在未来只会遭受来自拉丁裔群体越来越大的压力。
早在2011年就开始出现了一种趋势,许多拉丁裔社会活动分子专门去调查那些拉丁裔共和党人的背景,尤其是喜欢揭露一些拉丁裔共和党的家族移民史中也存在非法移民现象,以此来迫使拉丁裔共和党改变他们的移民主张。
拉美概念股
一些新的商业机会也在“拉丁化”中出现。
比如全美股价最高的餐馆,既不是麦当劳也不是肯德基,而是一家叫Chipotle的墨西哥卷店。
这个每天早上11点才开,没有咖啡和甜品,菜单上只有4种选择的快餐店,自从200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股价已经飙升到现在的661美元/股,稳居全美股市前十。
Chipotle一个最根本的需求动力就来自族群结构变化。拉丁裔人群的增长这不仅为墨西哥卷提供了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也将墨西哥餐饮文化在美国各州普及开来,日渐成为各种族裔都能接受的主流餐饮选择之一。
除了Chipotle这种美国品牌,许多墨西哥品牌更将美籍拉美裔人口的增长看成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契机。
以往墨西哥品牌就算在本土都要面对美国跨国企业的强势包围,但随着美国拉丁裔消费者的增多,许多墨西哥品牌对进入美国市场更有自信。
“我们的哲学是售卖一种思乡的情绪,而不是产品”,一位从事墨西哥食品进口的公司管理人员这样认为。
“第一代美籍墨西哥人会走进商店、看到墨西哥苏打水并购买一些带回家给他们的孩子,告诉他们以前自己在祖国的时候就是饮用这些饮料的。”
昌鴻颱風來襲,北北基桃宣布放假一天,唯獨宜蘭未放,宜蘭縣縣長林聰賢當下被罵翻,事後卻因風雨不大,網友反過來稱讚英明。反觀北北基,前一晚十點就宣布放假,沒想到當天風雨不大。 看來,對政府首長來說,做出放假決定似乎比較「安全」,縱使放錯了,民眾賺到一天假,也不致引來罵名。事實上,雙北針對颱風是否放假,有一定標準作業程序,最早可在前一晚八時宣布,最晚則是當天清晨四時三十分,為何雙北不等到清晨四點三十分,更能掌握颱風動態時宣布? 「晚上九點多開會時,氣象局所發的預報,已達放假標準。」台北市政府人事處考訓科陳科長表示,這也是柯P事先就打預防針,「我們相信專業。」把責任全交給 氣象局。然而,氣象預測非百分百準確,柯P所言非一個關乎大局的行政首長該有的想法,畢竟放一天颱風假就是中斷一日國家生產力。 像鄰近日韓,沒有「颱風假」。去年九月,海鷗颱風侵襲香港,也是上午放假,中午後復班,股市立刻開盤。它們對是否放颱風假「斤斤計較」,台灣卻失之輕率。有擔當抵擋民粹看法的首長難能可貴,該給林聰賢按個讚,而雙北首長?就期待他們下次做得更好了。 (賴若函) 搶占信用卡龍頭寶座 國泰少主蔡宗翰「動起來」前年成功搶下好市多量販店聯名卡的國泰世華銀行,近日再度簽下含金量最高的亞洲萬里通聯名信用卡。為了搶占信用卡的龍頭寶座,國泰世華銀行策略長蔡宗翰不僅親自出席十四日的記者會,還獻出飛輪處女秀代言,噱頭十足。 國泰世華今年前五月信用卡簽帳金額已超越中國信託,發卡數也只以四十萬張的差距緊追在中信之後,在蔡宗翰率領的團隊積極爭取下,日前又拿下消費實力雄厚的亞洲萬里通信用卡發卡權,預計今年底前衝十萬名卡友,要加速縮短與對手之間的距離。 國泰航空旗下的亞洲萬里通,全球會員數逾七百五十萬名,香港會員數一百五十萬名最多,台灣約七十五萬名,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看好台灣市場,亞洲萬里通去即 與國泰集團旗下的國泰商旅合作,為雙方合作打下良好基礎。此次蔡宗翰親自飛香港洽談,並祭出高額點數回饋機制,終於爭取到亞洲萬里通發行聯名信用卡。 雖一如往常,他在記者會上沒說一句話,但親自騎飛輪,已比往常多了點「動作」。據了解,蔡宗翰有騎車習慣,也參加朋友組成的單車隊,騎飛輪遊刃有餘,氣勢上頗有替信用卡業績開紅盤的架勢,也成為鎂光燈捕捉焦點。 (梁任瑋) |
在過去半個月的時間里,A股三大藥房連鎖上市公司一心堂(002727.SZ)、老百姓大藥房(603883.SH)、益豐藥房(603939.SH)相繼公布了2015年度的年中報告,除了營收高速增長之外,三家上市公司均高調亮出了收購計劃,半年之內的數次大舉並購也成為了中報亮點。
|
營收(億元) |
同比增幅 |
凈利潤(億元) |
同比增幅 |
一心堂 |
24.99 |
20.50% |
1.74 |
10.43% |
老百姓 |
20.88 |
12.70% |
1.20 |
14.72% |
益豐藥房 |
13.02 |
25.11% |
0.87 |
30.27% |
(1~6月營收數據)
“包括一心堂、老百姓、益豐以及我所了解的正在籌備上市的兩到三家連鎖藥店,都在積極的尋找並購的機會,未來連鎖藥房的區域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中康醫藥資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吳瀚在公開場合表示。
中報顯示,在過去的半年時間內三大A股上市連鎖藥房的並購事件可謂緊鑼密鼓:一心堂完成了包括海南聯合廣安堂、山西百姓平價大藥房、山西長生藥品在內的超過450家藥房門店的收購,位居並購首位。而老百姓完成了包括安徽合肥為民、湖南康一馨、常州慶和堂在內的119家藥房門店的收購,益豐藥房則完成了包括蘇州粵海、上海五洲、宜昌廣福堂等在內的64家藥房門店的收購。
與此同時,益豐藥房在公布年中報期間甚至高調宣布其計劃在三年內擴增2000家門店的計劃:加大行業並購步伐,以華中華東六省市場為中心,逐步向中部和東部其他區域延伸,力爭在未來三年內,完成相當於1000家門店銷售規模的並購。
“對於連鎖藥店來說,相比較前兩年的慘淡,現在確實是迎來了春天。一方面,醫藥分家對於連鎖藥房來說是個重大利好,未來市場份額的競爭現在提前開始布局;其次,這些上市的連鎖藥房有錢之後開始跑馬圈地,也是滿足資本方的要求,美國現在的兩大藥房巨頭CVS和WALGREEN也是通過將近20年的並購才把業務從區域化做到了全國化。”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合夥人金毅對記者表示。
類似於美國三大藥房發展初期的情況,以A股的三大上市藥房為代表的中國連鎖藥店其實仍處於爭奪區域壟斷市場的競爭狀態:
“目前在並購對象的選擇上,我們先看距離,離我的‘大本營’越近的,優先選擇作為收購標的,營收數據什麽的放在其次,如果距離遠了才會去看這個並購標的本身的質地如何。”益豐藥房董事長高毅如此表示。
在金毅看來,連鎖藥房的區域化布局主要來自於兩個原因,首先,在采購和供應鏈上,區域集中化可以縮小成本。其次,因為目前國內的藥品銷售仍然是以省為單位進行招標與銷售,區域化布局符合行業的銷售特征。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對於不少小型藥房來說,現在可能到了一個不錯的“賣身“時點:三大藥房都想收購更多的門店,有更多被收購的機會,並且開出的價格也十分誘人。
那麽對於中小型藥店來說,究竟是擇機而出還是待價而沽?
“我覺得主要看三個方面,首先你的企業有沒有接班人,如果沒有,現在擇機而出是個不錯的選擇;其次,在你所在的區域里是否有規模,如果你本身是有優勢的,那可以再等等,這個價格有可能還會水漲船高;最後還要看藥房所有者對未來收購估值的自己的一個判斷。”金毅表示。
一個值得借鑒的例子發生在美國。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隨著大型藥房的並購加劇,美國的中小型藥店的數量已經逐漸減少,但仍有一些依賴提供社區差異化服務的中小型藥店存活了下來。CVS與WALGREEN這些大型藥房連鎖更擅長的是提供標準化的藥房服務,而一些紮根於社區的小型藥房在客戶管理,尤其是慢病管理業務上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
“我們沒有收到新的監管通知,最近也沒這方面的會議通知。”對於日前傳出的銀行資金入市被叫停,一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相關業務人士告訴“愉見財經”專欄,該行業務照舊。
愉記另向一家大行和兩家城商行同業或金融市場部門人士求證,得到的回答都較為接近,都表示沒有收到新的通知。
大家知道,銀行資金呢分三種,信貸資金、自營資金、理財資金。前兩者不能入市,或者“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繞三個彎子入市。但銀行理財資金入市並不鮮見,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的牛市里,這部分業務體量有所上升,入市渠道包括通過資管產品投資權益類資產,或是作為結構化產品中的優先級對接信托、資管產品入市等。股市6月份一波下探後,多家銀行還開啟了對接董監高以及大股東增持結構化產品的配資業務。對於這些業務,上述本報采訪的銀行人士稱這兩天並沒有接到叫停指令,已有業務未受影響。
而對於網上流傳的一份《證券賬戶自律管理承諾書》,上述銀行人士也表示他們並沒有見過或簽署過。來看圖:
“你問我,我也在問人,我也想知道這份《承諾書》是怎麽回事。”在接聽愉記采訪電話時,上述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稱他也在打聽此事。
根據網上流傳的這份《承諾書》,銀行需向中證登承諾,“開立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專用證券賬戶僅限於參與銀監會和交易所認可的委托人可以投資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不從事權益類投資”。
事實求證至此,留下的問題或許有兩個:第一,即便本報求證的幾家銀行人士沒有簽署過,上述《承諾書》是否完全空穴來風?第二,銀行理財產品證券賬戶究竟是怎樣自律的?
對於上述《承諾書》,一名國有大行相關業務人士猜測,並不排除個別機構點對點有過溝通,而《承諾書》里頭的承諾條款“並不稀奇”。該人士表示,銀行在中證登的理財產品證券賬戶一貫是有自律性管理的,並不是現在才突然改變的。
有市場人士將網上流傳的這份《承諾書》解讀為理財產品從事權益類投資被突然叫停,但國金證券的報告指出,事實上除了面向高凈值私人銀行客戶的產品外,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本來就不包括直接投向權益類資產,銀行的做法是通過結構化產品參與到配資通道,間接參與權益類資本市場。
而據上述國有大行相關業務人士表示,在本已有之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特殊機構及產品證券賬戶業務指南》附錄中,有《理財產品證券賬戶自律管理承諾函(商業銀行)》,內容本身包括銀行需承諾“開立的銀行理財產品證券賬戶僅限於參與證券交易所標準化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優先股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
愉記查到了這一文件,拍給大家看圖:
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政策談不上突變,因為類似的規定一早就有。要變,也就是監管對銀行們的“創新”容忍度會不會變化啦。
此外,對於上周五以來網傳的中證登改變銀行資金開立定向專用賬戶規則,中證登已澄清稱“我公司並未發布此類通知,相關業務規定也未變化。”
被中證登辟謠的微信渠道傳言是,有機構接中登通知,已暫停銀行理財資金作為委托人開立定向專用證券賬戶,暫停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專項計劃或信托計劃作為委托人開立定向專用證券賬戶。
互聯網保險的“風口”已經湧現出眾多針對車險比價、銷售、服務、汽車後市場等在內的各樣創業項目,商業車險費改之後,UBI的大門真的開啟了嗎?盯準UBI的各類機構準備好了嗎?
先看三個概念,一是車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車聯網不僅僅應用於汽車行業,對於保險行業而言,車聯網這一新鮮而非新生的事物正成為改變車險行業的新生力量。
和車聯網相關聯的另外兩個核心詞是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基於使用量的保險)和OBD(On-Board Diagnostic,車載診斷系統)。人保財險副總裁王和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保險或成車聯網的‘殺手級應用’,車聯網將從根本上改變車險行業,可能引發一場革命。”
UBI時代
車聯網+保險,首先要有的是接通車輛和保險的“媒介”,此前保險公司一直考慮用OBD系統的模式,而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保險公司亦在探索APP模式。也就是說,是OBD還是APP成了分歧點。
UBI的理論基礎是,駕駛行為表現較安全的駕駛員應該獲得保費優惠,保費取決於實際駕駛時間、地點、具體駕駛方式或這些指標的綜合考慮,因此它又被稱為“開車時才付保費”、“為你的駕駛方式付保費”或“基於里程的車險”;而OBD系統則意為車載診斷系統,是車輛信息導入和導出的通道。
無論是OBD還是APP,王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都是‘剛性綁定’。”此外,還有一些輔助技術來收集數據。而此前APP一直無法解決的“剛性綁定”目前也有技術解決方案,據本報記者了解,比如可以利用某些技術手段來定位駕駛人,還有利用一些娛樂性較強的APP可以累積車主的用戶數據,包含與UBI模型相關的,如行駛軌跡、行駛路徑、里程、速度、事故、行車記錄、維修等。
國外的UBI模式相對成熟,據介紹,國外的UBI車險商業模式起源於按里程付費,目前包括State Farm、Progressive等公司均已通過免費贈送車載硬件等方式收集車主駕駛數據,對車主出險概率和保單定價作出更精確的判斷。
以美國的Progressive為例,其提供基於車聯網的UBI車險服務,包括個人保險、汽車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其他特色財產保險服務。在互聯網時代,Progressive作為最早使用車聯網UBI的企業,UBI產品保費收入是Progressive總保費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分析,在首批為顧客提供按月分期繳納保費優惠條件的保險公司中, Progressive保險公司擁有24/7的索賠答複(claims response),網上報價比較,以及每年20億美元的保費收入——這使它成為全美前五的汽車保險公司。
而利用車聯網技術,UBI旨在通過監控駕駛員行車過程中的種種使用數據,例如連續駕車時間、急剎車頻率等來進行相應的車險定價。因此,基於UBI的數據和定價,保險公司能夠將產品進一步細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並保證自身的償付成本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從而從收入和成本兩方面共同增加實際利潤。
據本報記者梳理,目前想切入UBI市場的互聯網保險創業項目有OK車險、車寶UBI、鈦牛科技等。其中,OK車險旨在用車周邊創新服務積累用戶,並在國內首創手機車聯網技術,用App積累用戶駕駛行為數據,在開發車險個性化定價模型。
車寶UBI為車主提供OBD硬件和服務,車寶根據駕駛數據計算車主安全駕駛獎勵,保險公司作為最終資金提供者將獎勵通過車寶提供給車主。車寶的服務具體包括,車主通過車寶購買合作公司的保險,並免費獲得OBD盒子,後續安全駕駛里程將轉化為可見的收益,可以直接從賬戶中提取,也可以在下一次購買保險時抵用。
車聯網的“殺手級應用”
再看另一個範圍更大的概念——車聯網市場,目前正處於“諸侯混戰”中。據平安證券一份車聯網專家交流會議紀要顯示,車聯網目前的參與者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網絡提供商、內容提供商、設備提供商、車載信息服務提供商(TSP)、整車廠商。
網絡提供商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他們不甘心只做通道,積極向“雲”和“端”拓展,但是缺乏核心產品和服務。內容提供商包括BAT、四維圖新、高德地圖、樂視網、車音網等,其中BAT等雲聯網大鱷積極布局車聯網領域,謀求顛覆傳統制造業,而小的內容提供商則多與BAT合作,力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設備提供商則包括英特爾、博世、德賽西威、江森自控、電裝等,車載信息服務提供商則包括元征、博泰、安吉星、 G-book 等,他們不斷拓展新業務,希望從後市場發力,借助中國本土企業謀求增長。汽車制造商即國內各大整車制造企業,他們逐漸意識到車聯網的重要性,謀求更大的話語權和掌控權。
王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我國從事車聯網業務的主體甚多,橫跨多個行業,車聯網市場可分為前裝及後裝兩類。前裝的經營主體主要是整車廠家,後裝是在汽車使用後再安裝設備,經營主體較多,包括移動運營商、地圖提供商及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其他相關行業等。”
不過,各家在切入車聯網的時候仍然各存問題。“車聯網市場無疑是一塊‘天大的蛋糕’,這個市場上誰主天下,關鍵要看誰能夠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客戶價值主張。”王和表示,“車聯網經營亟須一個‘殺手級的應用’來達到這一目的。從國內車聯網市場的發展階段來看,保險最有可能成為車聯網所期待的這個‘殺手級應用’。”
昨天,筆者的朋友圈被三件事刷屏,一是“百度世界大會”,二是“今日頭條”,三是“趕集好車改名瓜子二手車直賣網”。
前兩件事被大家關註,無可厚非,行業大事嘛。唯一令筆者好奇的是——趕集好車為何要改名為“瓜子”。按照趕集非官方的解釋,“用嗑瓜子的工夫就把車給買了”。雖然,這個說法有開玩笑的成份,但無疑趕集網已將二手車的布局上升到了一定的戰略高度(此處省略1500字,謎底還是留待9月15日的發布會去揭曉)。
其實,最近的二手車電商確實很火。9月1日,二手車電商平臺車貓網宣布完成12億元B輪融資;同日,提供按需評測並撮合交易的二手車平臺Shift也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而就在今年夏天,一個名為優信二手車的品牌橫空出世,一口氣冠名了多個綜藝娛樂節目,被業內戲稱為“有錢,任性”。
那麽,在資本,資本,還是資本的運作下,二手車電商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從資本層面看,在國內整體經濟下滑、資本遇冷的情況下,車貓網、人人車、優車誠品等依然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國內二手車電商市場正在迎來風口,二手車電商行業一片火熱。
而通過數據看,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二手車交易總量為460.9萬輛,同比增長5.79%,預計2015年全年交易規模有望突破1000萬輛,2020年達到2000萬輛的規模。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外相對成熟的汽車市場中,一般二手車交易量約占到整個汽車交易量的70%左右。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二手車置換占新車銷售總交易的11.5%,只有在北京地區,這一數字才與發達國家接近。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也曾表示,隨著互聯網在二手車領域當中的應用增多,二手車領域的企業紛紛介入二手車電商,最終到2020年會形成二手車與新車交易比例達到1:1的狀態。
似乎從以上兩個方面都顯示,國內二手車市場的潛力巨大,二手車電商的春天即將到來。
不過,筆者卻認為,二手車電商走向成熟仍需要邁過以下兩道坎:
1.如何提升用戶信任度。
在國內,由於二手車交易缺乏汽車出廠、行駛公里數、維修養護等一系列的車況追蹤環節,而出售車輛的車主往往為了賣一個好價錢,會隱瞞,甚至謊報車況,從而導致缺乏汽車專業知識的購車人懼怕在二手車交易中購買到事故車、甚至是報廢車。此外,在車輛交易完成後,車輛若出現問題的賠付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同樣,賣車的車主也對電商平臺存在不信任感。由於賣方想把二手車賣個高價,但平臺往往要壓價,而車主往往對車輛的了解遠不如平臺充分,因此很容易導致信任感流失。
因此,不管是2B,還是2C模式,消除售車人和購車人的不信任感都是二手車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
2.如何克服車源供需平衡。
由於二手車銷售屬於高客單、低頻次消費,車源往往是各大電商平臺爭奪的焦點。在國內,目前二手車市場供需仍不平衡,車源往往供不應求,而且地域性明顯,二手車多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同時,車源較為碎片化,多數經銷商采取“以銷定采”的方式。因此,電商平臺如何打通與4S店、汽車經銷商的渠道成為關鍵。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勇,微信號:科技說說。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
||||||
最近參加外貿協會在緬甸的一個展覽,這是我第一次到緬甸,每一眼都是新鮮。 第一個新 鮮,當地人都穿夾腳拖,包括貿協展覽開幕的歡迎晚宴上,主桌上的商界領袖,腳上都是一雙拖鞋,這種穿著在正式晚宴中出現,顯示是他們的國民穿著。去的時候 剛好碰到雨季,當地台商說,緬甸街頭一下雨,二十分鐘的路程,就會變成一個鐘頭,在仰光塞車的路上,看著街景,一個個穿著夾腳拖的人魚貫而行。 我當下心裡納悶,運動鞋大廠到了緬甸豈不是沒轍?結果在賣場上找到答案。一家台灣品牌的運動鞋廠,在台灣賣球鞋,到了緬甸搖身一變賣起設計新潮、亮麗的夾腳拖,就被放在賣場第一排的顯眼位置,大大的「Taiwan」打在看板上,搖身一變已是當地名牌。 在展覽攤位上,有一家賣的是手搖發電機,老闆站在攤位上示範,宣稱就像剉冰式的搖桿,輕鬆搖十分鐘可以供家庭用電四個鐘頭。緬甸的缺電一直有待改善,台商說,每個月電廠會結算上個月停電次數,六月,報表上寫著停電二十二次,聽說這已經有很大的進步。 賣發電機的台商說,很多緬甸人開始重視小孩教育,而偏遠地區供電不穩定,這種手搖式的發電機剛好可以滿足父母的心理,「搖」一些電出來,讓小孩有燈光可以看書,父母也可以看個電視,幫手機充個電,這是一個現成的商機。 一 些逐漸撤出中國的台商,他們看緬甸的機會好壞參半,保守的認為不確定因素太高,得準備三倍以上的創業資金來應付變局;樂觀的是看到緬甸條件不好,卻有很多 像春筍冒出來的特有商機。有一家國內輪胎大廠去緬甸設點,問他們如何評估,台商說緬甸的路況這麼差,二手車進口數量卻是三年成長一倍,很看好輪胎在路上耗 損的速度,所產生的汰換商機。 近幾個月來,台灣幾乎聽不到好消息,出口不好、訂單能見度不高,科技大廠開始裁員,真的找不到路了嗎?從台商躍躍欲試的神情上,似乎透露著,在他們的字典裡,從沒有路到盡頭的字眼。 |
||||||
9月18日,安全漏洞報告平臺烏雲發布報告稱,有病毒開發者在給蘋果手機的開發工具 Xcode 內寫入了一些病毒代碼,這導致了 App Store 里12306、網易雲音樂、高德地圖等常用的 App 中招。
Xcode 是蘋果的官方開發工具。烏雲網稱,開發者是用了非官方渠道下載的 Xcode ,導致所開發的應用被註入了第三方代碼,這會讓被感染的 App 會主動向一個網站上傳應用和系統的基本信息。
微博網友圖拉鼎對多個App進行了測試,已中招的有網易雲音樂、滴滴出行、12306、中國聯通手機營業廳、高德地圖、簡書、豌豆莢、網易公開課、下廚房、51卡保險箱、同花順、中信銀行動卡空間等。
最新的進展是,目前感染制作者的服務器已關閉,已經不構成實質上的信息泄露。不過烏雲網上有評論指出,該惡意代碼除了會收集 App 使用信息外還可能會在 App 里以彈窗的形式騙取用戶的 iCloud 或其他密碼。
網易雲音樂隨後在微博發布公告稱,“受非官方渠道開發工具 XcodeGhost 感染影響,iPhone 端部分應用會上傳產品自身的部分基本信息(安裝時間,應用ID,應用名稱,系統版本,語言,國家)。此次感染涉及信息皆為產品的系統信息,無法調取和泄漏用戶的個人信息。目前感染源制作者的服務器已經關閉,不會再產生任何威脅”。
搜狗地圖官方也表示並未感染。截止發稿,其他 App 暫無回應。
以下為烏雲網安全預警報告:
不可信下載源 Xcode 包含惡意代碼預警(已有企業APP發布受到影響)
9月17日上午,微博用戶 @JoeyBlue_ 曝光稱,有開發者用了非官方渠道下載的 Xcode 編譯出來的應用被註入了第三方的代碼,會向一個網站上傳數據。目前已知兩個知名應用被註入。
烏雲知識庫作者蒸米對註入的病毒樣本“XcodeGhost“進行分析,確認了上述說法。經分析,該病毒會收集應用和系統的基本信息,包括時間、bundle id(包名)、應用名稱、系統版本、語言、國家等,並上傳到init.icloud-analysis.com(該域名為病毒作者申請,用於收集數據信息)。
“烏雲-漏洞報告平臺”微博截屏
快來看看你有這些 App 嗎?
對用戶有什麽影響?
目前來看,在 Xcode 中莫名加入的這段代碼並沒有什麽惡意,只是收集部分數據,但是不得不防的是,未來很可能出現更加帶有攻擊性的病毒註入 Xcode,那麽對於用戶手機安全,這其中存在巨大的隱患。
XcodeGhost 創新在哪?
與以往的病毒嵌入思路不同,XcodeGhost 直接把病毒代碼嵌入了開發工具源頭,這種另類的傳播方式直接讓其在初期的傳播廣度上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網易雲音樂等熱度 APP 中彈就是很好的證明。
為什麽要從第三方下載 Xcode?
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在於國內 App Store 連接速度太慢,許多程序員為了提高效率,方便下載,會直接從各大論壇和網盤上找第三方資源,這就給一些不良少年提供了作案機會的可能性。
為什麽影響巨大?
根據國外網站paloalto的分析,coderfun 所釋放的Xcode dmg文件先是被廣泛發布到了Douban, SwiftMi, CocoaChina, OSChina這幾個論壇網站,然後又再百度雲出現了大量下載文件。
不僅如此,還成功感染了迅雷的離線服務器,也就是說,你常用下載軟件是迅雷的話,輸入官網的地址下載下來的 dmg 仍然有可能是被修改過的。
在這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駭客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該如何應對?
目前的許多網友提供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1. 從官方渠道下載 Xcode
2. 程序員開發應該更加嚴謹的使用經過校檢的 Xcode 開發工具
3. 蘋果改善官方 APP Store 連接速度
4. 官方 APP Store 改進 APP 審核機制
對用戶的建議:
1. 立即卸載 中毒 app
2. 立即修改 app store 密碼
3. 如果在中毒 app 內使用過信用卡支付,立即廢棄並更換信用卡。
綜合來源:新浪科技、cnbeta、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