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中國的輕工業2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951


上次講地理,今次講分類

用水喉作為例子,工業產品是如此分類:

礦石-->生鐵-->鋼-->五金-->水喉通-->水龍頭-->鑲金水龍頭

在五金之前的是重工業,五金之後的是輕工業,家家戶戶都要用大量水喉通,水龍頭用量只需幾個,而鑲金水龍頭只有個別人會用,所有任何產品的原始狀態都是五金同之前的產物

再用水喉作為例子,以毛利率計是如此分類:

礦石=生鐵=鋼=五金<水喉通<水龍頭<鑲金水龍頭

用途越廣泛的產品毛利率越低,但銷售量大,而且一定賣得出,產品一開給專化,指定某類用戶時,毛利率就會提高,但銷售量就會變少,而且有積壓的風險,越是專門的產品,就越是好賺,相對賣唔出的風險會越高

我們可以發現五金前的公司,營業額閒閒地幾百億,先賺十幾廿億,而五金後的公司,營業額十幾億就賺到好幾億,主要是面向的市場不同

但是,五金後的公司可以賺大錢,也可以蝕大錢,因市場是容易改變的,但五金前的公司可以賺少,但不能不賺錢,否則工業鍊就會斷裂,社會的生產將停頓

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內需固然賺錢,例如格力可以有足夠的能力賺多過大金同開利,建滔也有機會超越杜邦,但是中糧唔會超越亨氏,南車唔會超越波音,原因在於貿易保護

不僅在於政府上的貿易保護,更多的是心理的貿易保護,係人都知中國的電視機會爆炸,外國人唔鍾意買,同樣中國的罐頭外國人唔信任,因為心理上會食壞 人,高科技產品的訂單唔會到中國,因為面子同政治因素過唔去,完全不是因為質量的問題,只要將產品打上外國招牌就可以改變,完全是心理的問題

外國牌子可以進入中國境內同本地競爭,而本地廠商卻不可反攻外國市場,戰略上相當不利,本地廠商大有成長空間,但只限於經濟量上升帶來的水漲船高, 而非擴大佔有率,解決方法是在本國實施同樣的貿易保護驅逐外資,但政策的貿易保護即使實施,平民在心理上依然是祟洋,至少我們未曾聽過西洋人推祟中國貨

主要是中國想要外國技術之餘又唔想同鬼佬埋堆,而鬼佬想賺中國人錢之餘又唔想令共產黨強大,因此先咁多針對中國貨的政策

根據外國以往的成功經驗,要根治這一問題的方法是是但一方政變,顯然這不是適用於中國的方法,原理是消除意識形態的差異的話,以本傷人是可以治標 的,賄賂外國官員由於單個官員的權力細,同時賄賂一堆官員的成本會很高,而且不一定同心,易有手尾,相反中國單個官員的權力大,成本低見效快,就算有事, 否認同一個人有關比否認同一班人有關容易,因此外資入中國比中資出國易得多

接受中國產品的外國人,通常是比中國人窮同比鬼佬睇唔起的第三世界國家人口

反包圍的方法唔係冇,趁人病攞人命囉,國貨雖然唔比進口,但人民幣是通行無阻的,用錢收購外國人的企業,外國政府想阻只能一味靠拖,等人打救,萬一冇人出手時,想阻都阻唔到

我們在投資時,應該要考慮"這一企業能否征服世界",就算只是征服地區都好,中國內需再大也有個限度,市場要同外資分享,毛利率自然下跌,賺錢方法不外乎提高毛利率同增加銷售量,基於這原理,特別是我們要暴利時,有兩個方法:1.獨佔市場 2.無限供應

鑲金水龍頭的市場很細,肯定不能通過無限供應來發達,相反,因為市場細,要獨佔就容易得多,只要以本傷人一段時間就可以,外資在財力佔優,大路行業 容易受其壓制,但奇怪的行業可能沒有外資,可能是看不上眼,可能是新興行業,個別稍強企業可以利用時間差強化自己的優勢,當自己足夠強大或市場足夠細時, 就可以排除行業競爭

而五金這些基礎產品毛利率雖然極低,但起碼唔會低過利率,因市場很大,有工廠就有五金,加上是消耗品,能夠用無限供應的方案,中國有一樣無可比爾的 優勢--世界工廠,全世界的工業產品都在中國生產,外資比起污染本國,寧願污染別國,於是紛紛在中國設廠,結果全世界的五金都在中國消耗,因此能夠無限供 應,中國仲有很多窮到褲穿窿的工人,加上內需大,(汗血)工廠至少唔會在最近遷走

越基礎的產品需要的選股能力越低,因為需求常在,而越專化的產品需要的選股能力越高,因為容易失敗

選股的要點是,越基礎的產品,公司的財力要強同接近用戶,最好是工業中心的指定供貨商,例如是大型國企分拆出來的小供貨商,而越專化的產品,公司的技術同包裝要越強,市佔率起碼要超過30%,否則就不能操縱市場了,最好是怪異行業的王者

財力是最重要的,收購同反收購都是靠錢

征服世界不是免費的

中國咁大,起碼會出返幾間可以征服中國甚至世界的土生GE或者山寨勞力士,會是哪一間上市企業呢,我心目中已認定幾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68

派派派-南華集團(265)、南華中國(413)、南華置地(8155)


緣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024/LTN200610240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31/LTN2007013118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02/LTN20070502060_C.PDF


派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2/LTN2009052227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5/LTN20090705007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5

巧借股权并购杠杆 中国奥园实现低成本拿地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08/20090708030319838.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当市场焦点都集中在土地拍卖场上那惊人的天价“地王”时,中国奥园(03883,HK)却悄然地利用并购战略,低于当时拍卖价的频繁拿地。

        中国奥园昨天又宣布收购世纪协润投资公司41.33%已发行股本,代价为3.7亿元人民币;同时向世纪协润授出一笔4.6亿元人民币短期贷款。

        世 纪协润拥有北京王府世纪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府世纪)90%的权益,王府世纪则持有拥有北京朝阳区项目公司38%的股本权益,其旗下的项目用地将开 发成商业以及酒店综合大楼,该项目处于北京核心CBD区域,据悉项目建筑面积达247646.3平方米。

        纵观奥园近2个月抄底行动,可谓是高歌猛进,节节胜利。三次激进的并购战,斥资人民币约13.7亿元,获得了一批具有相当潜力的物业。

        据了解,中国奥园间接买下的这块土地,从2004年取得到2008年期间因开发商缺钱而停工,经过多次的转让并购,最终被“走中端物业路线”的北京开发商首开股份拥有。2008年4月,首开股份以4.587亿元将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世纪协润公司。

        而 王府世纪和世纪协润均为同一老板。一方面,作为一家房产规模不大的王府世纪来说,根本不能吃下这块大项目,除去股权收购款之外,还需工程款等各种杂款,仍 需付出15亿元;另一方面,对于资金紧缺的世纪协润来说,此次,奥园出手3.7亿元,外加4.6亿元的贷款,债务上将会得到缓解。

        根据奥园公告显示,紧随收购及垫款完成后,买方及卖方将成为合营伙伴;世纪协润将进行公司重组,重组后世纪协润将增持其项目公司的股权。

        不仅此次出让股权的世纪协润,资金紧缺,此前奥园先后夺得的两项广东项目,卖方也是负债累累。

        由 于金融危机,导致雷曼兄弟破产,受其牵联的天誉置业不得不忍痛割爱低价贱卖天河项目80%的股权,以偿还2.2亿港元债务。5月下旬,奥园以3.6亿元的 价格成功收购了广州天河北一总建筑面积为11.3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并表示将在此地块上兴建高端商业以及写字楼的大型商业项目。初略计算,该地块楼面地 价仅为4000多元/平方米。

        而深陷双重债务危机的昌盛中国,起初也是传言卖掉旗下物业广州中华广场还债,最终以折扣1.5亿元,贱卖了中山项目地。6月19日,奥园以6.4亿元,低于当年的拍卖价1.5亿元,夺得中山的一块靓地。

        市场回暖,土地拍卖会上土地价格节节攀升,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地王”,而奥园却能够通过并购低成本频繁拿地,据奥园2008年的年报显示,截止2008年年底,该公司拥有土地储备约560万平方米,足以应付未来5~7年发展的需要。

        当初,尽管成功上市,但作为典型以住宅发展的企业而言,奥园缺乏一定的土地储备。基于此,奥园曾多次加大力度寻找项目合作进行广告投放,收到成效不大。2008年4月,奥园定制计划以收购项目公司股权或收购房地产集团公司股权为合作形式购买土地。

        目前来看,股权并购策略效果不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47

中環在線:NBA班主搞中國茶 李華華

2009-07-10  AppleDaily






 

上 個月入股美國NBA騎士球隊,榮升首位華人班主嘅黃健華,本身係國壽(2628)、中材(1893)同安踏體育(2020)等公司嘅基礎投資者,家陣仲做 埋即將改名做龍潤茶集團嘅龍發製藥(2898)策略性股東。黃班主噚日同華華講,佢入股龍發,係因為主席焦家良畀到佢一個「有實力」嘅好印象。

一拍即合就入股

鍾 意運動嘅黃健華話,過往只會揀內地有發展潛力嘅企業做投資,龍發製藥有健康概念,加上對龍潤呢個品牌充滿信心,所以雙方一拍即合,由洽談至落實入股,成件 事喺半年內完成,佢仲話唔排除日後會增持股份o架!做開基礎投資者嘅佢,話明對體育產業最有興趣,特別係Sport Media(體育傳媒),因為內地o依家冇呢方面嘅集團,所以都有諗過開番間公司搞上市,但暫時仲係預備緊前期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3

五百萬變二千萬-中國有色金屬(830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221/GLN20050221011_C.htm


該公司原名叫綠陽國際,主要是銷售肥料,以2.5元,發行2,000萬股上市,集資淨額約4,000萬,包銷商為本地的亨達控股(111,現名信達國際控股)附屬亨達融資,可見集資之少及貨源之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221/08306/CWP119_c.pdf


公司盈利不前,上市前數年盈利約數百萬人民幣,市值卻是兩億,非常顯然不是給投資者買的。


公司上市後,首年盈利因上市關係,跌至幾十萬,後來回復至上市前水平,約八百至一千萬人民幣,股價亦維持多年橫行,成少稀少之局,可見公司貨源甚乾。


這種日子只維持3年之久。


2008年某一天,這隻股票突然由開市時1.8元,升至上午收市前的3元,又不久升到下午的6元,後來回至約5元收市。其後幾星期,一直升到5.2元,之後停牌購入一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05/GLN20080205002_C.pdf


公 司以8.925億購入內蒙古一礦75%,其中3,000萬以現金支付,其餘以每股5.5元,發行1,920萬股支付抵1.056億及以7.569億,年息 3%,換股價5.5元的可換股債支付,這批可換股債可換137,618,182股,若全數新股發行及可換股債兌換,佔公司擴大後股本66.22%。


若公司2007年及2008年盈利少於1.5億港元及2億港元,不足之數則需向公司退還等值現金及可換股債。


其後當然是例行公事,股價暴升、配股、拆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06/GLN20080306056_C.pdf


以10.17元配售590萬股,集資淨額5,800萬,代理為中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05/GLN2008030506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0/GLN20080310076_C.pdf


股權非常集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26/GLN20080326109_C.pdf


股票1拆5,每手股數由1,000股,變為2,500股,成本降低一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16/GLN2008041604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2/GLN20080522032_C.pdf


條件更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714/GLN20080714028_C.pdf


易至現名中國有色金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819/GLN20080819027_C.pdf


大股東向礦注入939萬人民幣,然後公司取得估值不少於5,000萬以後,以5,000萬購入此礦,最多分5批支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714/GLN20090714032_C.pdf


昨天,大股東又重施故技。


公司向大股東購入天祝縣玉天建材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持有甘肅省一礦,作價5,000萬,該礦有9.909噸之黃金儲量,若於交易三年內探明或發現超出儲量之1噸黃金儲量,則每噸上調1,000萬,少於1噸則忽略計算。


付款方式,則分五期,每1個月付1,000萬。


此外亦有利潤保證,若公司2007年及2008年(greatsoup: 應為2010年及2011年,謝謝toni兄提醒,因昨晚趕睡覺,所以沒看清楚就照copy上一段,對不起。)盈利少於1,000萬港元及2,000萬港元,不足之數則需向公司退還等值現金及可換股債。若虧損則視盈利為零,即大股東最多需賠3,000萬。


據公告稱:


公司為一家於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日在中國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其註冊股本總額為人民幣 1,000,000元,於本公佈日期,全部由賣方全資擁有。目標公司主要從事貴金屬勘探業務,現擬於礦場開採礦產資源,以及銷售建築材料。


由於目標公司自其註冊成立以來尚未展開任何業務,故過去數個財政年度並無錄得任何營業額或溢利。


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目標公司之未經審核資產淨值約為人民幣 1,000,000元。經計及礦場之估計價值(即約人民幣 44,000,000元),目標公司之未經審核資產淨值將約為人民幣 45,000,000元。


...


截至本公佈日期,中國有關當局尚未向目標公司簽發採礦許可證。根據中國法律法規,某特定地塊勘探許可證持有人享有優先購買權,申請該特定地塊之採礦許可證。


目前,中國有關當局授予目標公司之勘探許可證(「勘探許可證」)只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期間有效。目標公司很可能可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前開始辦領採礦許可證申請手續。


鑒於完成之其中一項先決條件為目標公司取得採礦許可證,故賣方將須於完成前負責礦場之一切勘探工作。因此,本公司只會於賣方完成勘探工序後才參與礦產資源開採工作。


...


獨立估值師評估之採礦許可證之採礦權徵費合共約人民幣 5,000,000元。賣方將負責支付領取採礦許可證之所有有關成本及開支。


greatsoup:


看到其中的財技嗎?


今次的交易是先用一百萬買礦權,然後取出五百萬估價成五千萬,然後用五千萬賣給公司,分五個月付錢,其後分兩年最多拿回三千萬出來,造出公司盈利來,炒高股價發新股集資,取得真錢。


總的來說,拿公司的錢,還掉一部分成本後,再放回公司,大股東只是用公司錢肥了自己。


炒的話,這隻股看線已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7

中國分部開通


小弟剛剛在新浪及搜狐開了兩個博客,均為Mirror Site,因小弟時間有限,不能把所有文章北上,不知大家覺得小弟把哪些文章放進去會適合呢?


網址是:


http://blog.sina.com.cn/greatsoup


http://greatsoup.blog.sohu.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0

对话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我们没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因为它是竞争市场!”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CNTBN9QVC5D7.html


【核心提示:尽管王建宙坦承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中移动“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大象能否快跑?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面对着金融危机、电信重组、3G发牌、手机用户普及率接近饱和、新竞争对手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过去一年来,外界不断如此追问中移动。

“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故事是否动听没关系,最终效益才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7月15日上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简称“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北京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是今年“两会”之后,王建宙首次面对媒体的专访。

在这段缄默期内,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先后展开3G试商用,并已发动全面的市场营销攻势,中移动也在完成TD二期网络建设之后,于7月13日结束了TD三期的招标工作。

“我可以确认,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王说。

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王建宙不仅在思考,更在行动。他推动TD开疆辟野,不仅在国内,更把目标放到了国际市场。

“我们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他坦承,与其他国内3G标准相比,TD需要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主动的一个表现,便是为了解决终端薄弱的问题,作为行业老大的中移动首次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联合研发TD。

而王建宙更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将中国自主创新的TD标准尽快实现国际化——这家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出尽风头的公司,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产业环境建设和技术研发上树立起领先者的标杆。

他表示,从自己上半年在日韩等市场的观察,“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在考虑应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目前终端是TD最薄弱环节

《21世纪》:从去年4月1日中移动开始3G试商用到现在有1年多。当时,我们看到TD的网络还很不完善,现在这个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王 建宙:网络的质量是推出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在我看来,从实验室到组大网,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而从组实验网到组商用网,从你自己做测试到别人花钱来买服务,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现在,中移动已经完成了这两个重要的转折。之所以说完成,是因为TD已经按照商用网络的要求完成了优化。

目前,TD网络质量已经有全面的提升。就在两个月前,我和同事到乌鲁木齐,从下飞机就打开了两个手机的视频通话,到宾馆一共走了30公里,电话一直都没有中断。

《21世纪》:按计划今年底要完成三期TD网络建设,但直到本月,三期TD网络招标还在进行,建网时间会否因此推迟?

王建宙:不会推迟。就在本周一,我们已完成招标,进入网络建设阶段,共有中兴、华为、大唐、诺基亚西门子、烽火、普天、新邮通、爱立信8家厂商中标。完成三期200个城市建设后,TD网络将覆盖我国70%的城市。

《21世纪》:除了网络质量,终端也一直是TD的短板,这方面目前有无改善?

王建宙:终端目前仍是TD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不过终端研发和制造已经有很大突破。

我们一直希望有大批质量好价格合理的TD终端。很多人问我,你们希望有多少用户,我说只要有好的终端,用户就能大规模提升,所以我觉得只要终端做到,用户数字就会非常乐观。

新的终端会不断面市。中移动与终端厂商的联合研发也在进行中,从今年底开始就会有定位高端的旗舰互联网手机和千元低价手机产品出来。

联合研发是中移动为TD首次进行的举措,因为经济危机,很多厂商都削减了投资,所以我们通过联合研发基金支持他们发展TD,一期已向12家手机和芯片厂商提供6亿元基金。原来我们担心这个规模够不够大,但实际对新产品研发的带动效果很明显,而且大的国际品牌,包括诺基亚等都对此表现积极。

没有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

《21世纪》:虽然网络质量和终端研发都有进展,但与其他标准相比,TD的成熟度仍有一定差距,你们将如何追赶?

王建宙:的确,与其他3G标准相比,TD最大的困难在于成熟度。欧洲、日本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建立了3G网络,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解决任何网络早期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TD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因为我们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主动加快它的成熟。

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比如我们已经与大部分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对TD的支持,同时中移动也投入大量资源全力发展TD,而TD的下一代演进也在工信部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21世纪》:你谈到下一代演进,这是否意味着3G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

王建宙:不会,下一代演进的应用初期,作用都会是无线数据传送,而不是打电话,未来2G、3G的网络和终端会长时间存在和使用。

而且,通过对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国有望在国际的新一代通讯技术中处于领先而不是跟随的地位,从而带动本土产业链的企业。目前,相关研发进展顺利,明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就会建立一个演示网络。

《21世纪》:但是,如果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标准必须要得到国际厂商的大规模认可才有意义,但现在TD的网络仍基本局限在国内吧?

王建宙: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不久前,日本厂商邀请我参加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介绍中移动发展TD的经验,在会上我发现SOFTBANK等日本运营商和其他厂商的CEO都对TD及其演进很感兴趣。在韩国我也看到类似情况。

他们都在关注TD什么呢?据我的交流和观察,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当地的厂商希望推出TD产品,但这些产品需要拿到中国测试,所以计划在当地建立小规模的试验网,这样就只需要在当地进行测试。这样的情况,日本在GSM时代就有同样的先例。

另一种是运营小灵通网络的运营商,现在需要找一个网络的演进方向,这些厂商正积极探讨将PHS网络转为TD及其演进技术的可能性。目前,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ELCOMA,就正在与我讨论有没有可能将它的小灵通网络过渡到TD上来。

这意味着,TD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而且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今年用户补贴预算再提高40亿

《21世纪》:今年以来,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中移动在市场策略上还比较保守,这是为什么?

王建宙:这是我们对新的市场格局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以前,移动通信市场只有两家,现在增加到三家,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中移动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不应该做的就不会去做。而且我们市场范围还很大,还有很大的潜力,蓝海依旧存在。所以中移动还是坚持从蓝海去获取新的用户和应用。

比如上网本。普通用户不关心标准和技术,只关心有什么应用。说到应用,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移动互联网加速了3G的进程,3G终端也正在实现PC和手机的功能融合。上网本就是融合的新产品,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键结合点,为用户带来很好的应用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它把3G的应用推动起来。

《21世纪》:但从此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上网本的销售规模并不大,过去3个月中只销售了10多万台?

王建宙: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厂家供应还不够,二是上网本的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实现几百上千万的数量级,3G未来的市场主要还是要靠手机。数据卡、上网本的推广是为了让用户了解3G,更重要的是了解应用后,推动3G手机的销售。

《21世纪》:从7月底开始,各地将结束TD社会化测试,将测试用户的手机话费余额清零。测试用户是否会因此而大规模退网?

王建宙:结束社会化测试对TD不会有大的影响。

首先,测试及试商用用户的规模并不大,即使退网也不会影响TD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也希望这些用户能转为TD的正式用户,所以各省都向TD用户提供补贴等优惠。以前我们每年的补贴预算是80亿,今年提高到了120亿,其中有近一半都会用到TD促销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99826&time=2009-07-19&cl=100&page=al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梁冬梅 吴莹 王紫雾 于宁】退出中国市场半年之后,全球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MAN SE(下称MAN)再度与中国汽车厂商合作。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它选择了以小股东的方式参股中国重汽。

  七年前MAN与宇通客车的合作,采用的是50:50的股权比例。今年1月,它将一直亏损的合资公司50%的股权,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后,退出中国市场。

  此次卷土重来,MAN以60亿港元的高价,获得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808,下称中国重汽)25%股本加1股的股权。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参与交易的中金公司重汽项目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过去几年的合资经历,让外方认识到,中国本土公司对于商用车市场和产品的理解更加深入,“认可中国重汽的行业领导地位,是谈判开始的前提”。

  他表示,坚持控股地位是中国重汽的原则,而德方也认可这一选择。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与双方在以往合资公司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关。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汽车整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而占据技术等核心优势的外方在股权上亦不肯让步, 因此,自1985年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成立以来,中外合资公司采取的合资模式,绝大多数为50:50的比例,合资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线,直接将国 外的车型引入。

  但是,这一在乘用车领域取得成功的模式,并未成功复制到大中型商用车领域。MAN公司与宇通客车的合资,以及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原因,除了双方管理权的争夺,外方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理解的偏差,也是主要因素。

  中信证券资深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表示,以往的合资公司,外方在股权上与中方相当,在引入新产品、定价等问题上也强调自己的强势地位。但事实上,他 们对于中国商用车的理解并不准确,引入的车型及价格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并不强,最终导致合资公司失败。以重卡为例,德国MAN公司的重卡需要10万欧元,但 在中国,同类的产品仅需30万元左右。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谈际佳表示,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不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要远高于对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在 欧美国家畅销的车型,很可能因为价格过高而在中国没有市场。乘用车则不同,中外消费者对车型的需求、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差别不大。因此,直接引入车型的 模式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上述中金公司参与交易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此次中国重汽的交易中,中方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使得企业可以按照历史上惯性的模式进行经营,充 分发挥中方管理层对本土化、市场、产品的理解。外方在充分尊重中方意见的前提下引进技术,有利于更好的把这些技术带到一个新的平台、新的层次,做好现有的 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重汽也充分考虑到了MAN的需求与利益。上述人士称,为确保MAN能够在总共17名董事会成员中,拥有4名董事的提名权,中国重汽专门向香港联交所申请首次豁免公众持股比例低于25%这一规定,并获得香港联交所的同意。

  “这是对德国方面经济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保护。”上述参与交易人士称。根据双方的协议,在董事会全部17名董事中,MAN有权提名4名董事, 其1名为执行董事,负责合作项目,其余3名为非执行董事。如果MAN的股权低于25%加1股,就必须撤回MAN所委任的全部董事。

  同时,在有关合作项目的营运有重大关系的事项方面,MAN拥有否决权。其中包括修改章程,主要业务性质的重大变动,以及对合作项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合伙经营、收购事项及合营项目等。

  李春波认为,中国重汽与MAN的这种合作,由于中方股权优势明显,一方面避免了在管理上的内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外方由于不熟悉中国商业车市场而导致决策失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过去的合作经验告诉外方,商用车领域不能生搬硬套乘用车的模式。”李春波称,中方控股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外商用车合资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7

以債填債、反客為主-中國星(326)、中國星投資(76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26/GLN20071026071_C.pdf

原本向先生向326買番764的29.90%及8130約8%的股權,以及764的可換股債券,而這些可換股債券是收購326的金域假日酒店50%得來的,代價約為3.3億元,764錄得盈利3.7億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08/LTN2008120872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6/LTN2009022636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498_C.pdf


向先生等人在326股權被大量發股攤薄,中間曾經20合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7/LTN20090727842_C.pdf


今日,764認購326的2億可換股債,行使價20仙(合股前1仙),年息p+3%,猶如貴利。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05/LTN200905051367_C.pdf


為甚麼要借錢?


因為要買大股東的東西。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05/LTN200905051367_C.pdf


借錢條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2/LTN20090312410_C.pdf


明白肥是誰,輸是誰吧,有人一塊錢都不用出就拿錢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69

中国动向Kappa品牌请来国际设计大师助阵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28/20090728030212412.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杨可瞻

        中国动向(03818,HK)于23日宣布,与前阿迪达斯(Adidas)环球创作总监MichaelMichalsky签订合约,以共同合作发展Kappa品牌的新产品系列,据悉,中国动向计划于明年在中国的Kappa店铺内独家销售。

        据  公  告  披  露  ,MichaelMichalsky 是一位在国际时装界久负盛名的设计师,同时也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德国设计师,其职业生涯开始于经典牛仔裤品牌——李维斯(Levis),曾担任该品牌设计 经理,随后升为其总设计师;1995年,他加入了阿迪达斯,并任职设计总监长达11年之久;2006年后,他成 功  创  立  自  己  时  装  品  牌MICHALSKY及M-67,并与奥迪(AUDI)、  华  特  迪  士  尼  (WaltDisney)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过多个联合设计项目。

        据 了解,目前,中国动向为KAPPA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澳门地区市场及日本市场的全部权益持有人,同时拥有Phenix在日本市场拥有和经营的KAPPA 品牌及多个滑雪和户外运动服装品牌,而此次是Kappa品牌与国际著名设计师的首次合作,联合系列其产品包括了运动服、配饰及鞋类等。

        中国动向主席陈义红表示,此次合作对于中国动向作的时尚运动服装品牌定位,作出了进一步的巩固作用,Michalsky的设计优点,将与Kappa品牌的“时尚与运动”定位紧密配合,此次合作将长远地协助提升该产品的素质。

        中 国动向(03818,HK)昨日收报5.24港元,跌1.13%,成交5254.92万港元,而自23日以来至今,该股并未过多理会合作事项带来的利好, 累积跌幅约为1.32%,同期李宁(02331,HK)上扬2.69%,安踏体育(02020,HK)则上涨4.24%。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