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十年代集體回憶香蜜湖樂園淪廢墟

1 : GS(14)@2017-02-12 13:52:26

■風光不再!曾是亞洲最高的摩天輪定格在歷史中。 許頌明攝



【記者廖智廣 何映彤 許頌明深圳直擊】港人的集體回憶除了香港,還有一河之隔的深圳。30年前到處荒田的深圳,在改革開放後,致力發展經濟,還大興土木改善民生,包括興建號稱東南亞最大的樂園──深圳香蜜湖中國娛樂城(簡稱香蜜湖),不僅盛極一時,亦成為上世紀末港人到深圳的玩樂的好去處。然而好景不常,香蜜湖由於經營慘淡已宣告結業,樂園痕迹到處四散,若不是銹迹斑斑的過山車,海盜船上的人偶,大家幾乎忘記它的存在!



■海盜船的人偶孤伶伶。 許頌明攝

■過山車銹迹斑斑。 許頌明攝

「八十、九十年代好出名,有遊樂場、有水上樂園,又有嘢食,嗰陣時好多香港人去!」這是港人陳先生對香蜜湖最鮮明的感受。點開網上香蜜湖的舊地圖,入口處是豎立山寨白雪公主的城堡,營造出的中國式童話,在上世紀80年代吸引了無數遊客。《蘋果》記者近日再度到訪,可惜的是樂園點點滴滴已湮沒在會所、餐廳及豪宅之中,海盜船、過山車依然豎立,但面目全非,生銹的過山車路軌讓人望而生畏、海盜船的人偶孤伶伶坐在船上永遠等不到客人、摩天輪戛然而止猶如巨型石像,巨輪下卻開有多家餐廳,荒誕得令人發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2/199255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504

內房過江龍似90年代本地薑

1 : GS(14)@2017-03-03 00:15:40

【明報專訊】內地發展商積極搶地,情况猶如上世紀1990年代至千禧年代的本港發展商;相反,如今本港發展商投地看似放軟手腳,但實際上卻「靜悄悄」增加租金收入比例,以龍頭發展商新地(0016)為例,2015/16年度總租金收入達210億元,相等於同期賣樓收益近半。

港發展商增租金收入 相等近半賣樓收益

上世紀末至千禧年代初,本港發展商收入主要來自本地賣樓。新地2000/01年度業績報告顯示,當年新地持有1930萬方呎收租物業,全年總租金收入為58.77億元,當年全年賣樓收益為196.4億元,換言之,租金收入與賣樓收益比例約為1比3.3。至2015/16年度,該公司收租物業樓面已增至約2900萬方呎,期內總租金收入210.36億元,同期賣樓收益為433.56億元,租金收入與賣樓收益比例約為1比2,從收租物業樓面及租金收益佔比來看,該公司近年明顯積極增加收租物業的佔比,以維持穩定收入。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亦稱,本港發展商收租比例將愈來愈高,預料10年內部分本地發展商轉做「收租佬」。

中資發展商方面,以上周有份斥天價168億元投得鴨脷洲地王的龍光地產(3380)為例,該公司於2015年度共持有15項投資物業,總樓面約340萬方呎,其中12項已落成,全年度租金收入7170萬元人民幣,但同期賣樓收益卻高達152億元人民幣,反映該公司仍以賣樓作主要收入來源,情况與10多年前的本港發展商相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193&issue=20170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08

財經評論:地產商最暴利年代

1 : GS(14)@2017-04-22 10:20:54

樓價持續上升,同時亦是發展商爭取獲得暴利的最佳時機。將開賣的新地(016)屯門珀御,首批開售均價較投地「麵粉價」高逾4倍,應該是近年獲利水位最多的一個新盤佼佼者。樓盤去年8月已獲得預售樓花同意書,但足足等夠8個月才推盤,結果賺得比鄰近較早開售的新盤豐連更加多。珀御和豐連兩個住宅地盤,都在2014年2月12日同一日批出,豐連的每方呎地價2,139元,珀御則為每呎2,571元。豐連在去年7月開價,首批平均折實呎價8,826元,較「麵粉價」高3.1倍。在8個月後開盤的珀御,首批折實已要12,748元,比豐連貴3,922元或44.4%,與地價成本相距並不成正比。就連每呎地價貴過珀御1,000元的同區䨇寓,開價都要比珀御低超過6%。翻查資料,豐連去年7月開價時,當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為131.34點,與上周樓價指數152.27點相比,累升15.9%。反而同一地區的新盤,雖然用料、人工等成本未必一樣,但在同一時段卻開貴逾44%,可反映出珀御的獲利水位較豐連高得多。樓價升勢不止,加上發展商眼見一手形勢遠比二手有利,更加敢高開搶客,同時亦不心急推盤。豐連去年8月發售,一日內沽86%單位,珀御都在同月獲批預售。但新地卻未有乘勢立即推盤,等到今年才賣,等足8個月。由於樓價越升越有,上車客更加難買樓,不少之前豐連和䨇寓兩個盤的向隅客都寧願等珀御,就算珀御以如此高價開盤,都有入票,全因新盤較易做按揭。樓市如此傾斜去一手樓市場,令發展商開價只會越來越大膽,賺得更加盡。記者:程俊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10

財經評論:地產商最暴利年代

1 : GS(14)@2017-04-22 10:21:31

樓價持續上升,同時亦是發展商爭取獲得暴利的最佳時機。將開賣的新地(016)屯門珀御,首批開售均價較投地「麵粉價」高逾4倍,應該是近年獲利水位最多的一個新盤佼佼者。樓盤去年8月已獲得預售樓花同意書,但足足等夠8個月才推盤,結果賺得比鄰近較早開售的新盤豐連更加多。珀御和豐連兩個住宅地盤,都在2014年2月12日同一日批出,豐連的每方呎地價2,139元,珀御則為每呎2,571元。豐連在去年7月開價,首批平均折實呎價8,826元,較「麵粉價」高3.1倍。在8個月後開盤的珀御,首批折實已要12,748元,比豐連貴3,922元或44.4%,與地價成本相距並不成正比。就連每呎地價貴過珀御1,000元的同區䨇寓,開價都要比珀御低超過6%。翻查資料,豐連去年7月開價時,當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為131.34點,與上周樓價指數152.27點相比,累升15.9%。反而同一地區的新盤,雖然用料、人工等成本未必一樣,但在同一時段卻開貴逾44%,可反映出珀御的獲利水位較豐連高得多。樓價升勢不止,加上發展商眼見一手形勢遠比二手有利,更加敢高開搶客,同時亦不心急推盤。豐連去年8月發售,一日內沽86%單位,珀御都在同月獲批預售。但新地卻未有乘勢立即推盤,等到今年才賣,等足8個月。由於樓價越升越有,上車客更加難買樓,不少之前豐連和䨇寓兩個盤的向隅客都寧願等珀御,就算珀御以如此高價開盤,都有入票,全因新盤較易做按揭。樓市如此傾斜去一手樓市場,令發展商開價只會越來越大膽,賺得更加盡。記者:程俊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13

【科技籽】《週刊少年Jump》黃金年代不再 《全職獵人》復刊打救

1 : GS(14)@2017-06-16 01:48:40

厚厚一本的《週刊少年Jump》,實在很難儲,尤其在香港。



【科技籽:發燒專科】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是港、日漫畫的黃金時期。日本《週刊少年Jump》的《Slam Dunk》(男兒當入樽)1993年開始連載,《龍珠Z》連載又未完結(1995年8月完結),加上《幽遊白書》等大作,創下每期銷量超過600萬本的傳奇!香港亦有《EX-am》、《天下少年》分途連載Jump的作品,但來到現在大作相繼完結,又有網上電子版,《週刊少年Jump》今年1月至3月的每期平均印刷數只有191.5萬本。不少fans期待冨樫義博的《Hunter×Hunter》(全職獵人)月尾再次連載,會帶來甚麼衝擊?



近年最多人鬧的日本漫畫家,應該非冨樫義博莫屬,不是他畫功差兼無橋,反而他的作品質素一直很有風格很高質(連載時的草稿除外),而且故事引人入勝,卻因為他每年只連載約10話,令fans極度失望,因愛成恨,更把《Hunter×Hunter》列入「有生之年」、「結局要個孫燒畀我」漫畫之首。2016年連載了11話,官方理由是因為作者腰痛,網民卻估計他是懶惰愛打機愛打麻雀,每逢看到有他的新消息,都會以《生存確認》為題,揶揄他「原來未死」。再來每次宣佈連載再開之後,網民又會猜想他打麻雀輸到無錢,或暫時未有機打,手痕畫幾話。說說數字,其實自2006年開始,每年連載話數已經非常不穩定,最叻2010年連載了20話,2015年卻完全休載,達成「休載率100%」成就,外國更有fans幫他製作了網站「Hiatus×Hiatus」(休載×休載),大量統計數字圖表(https://hiatus-hiatus.rhcloud.com)。來到今年,上月尾剛剛正式宣佈6月26日出版的《週刊少年Jump》30號,將會有《Hunter×Hunter》連載再開。fans怎樣看?香港漫畫網站「紙本分格」一員、《男兒當入樽》專頁「Slam Dunk-4814 Days After」主理人Karman說:「我睇佢都係連載10話左右,夠數出單行本又會停。」應該早已沒期待,加上作者最愛玩的國民RPG《勇者鬥惡龍》最新11集會於7月29日推出,情況的確不樂觀。



在《爆漫》中,我們看到成功的少年漫畫都要有熱血、友情、勝利的元素。「都未必,《死亡筆記》有熱血同勝利,但冇友情喎,佢殺晒自己啲friend喎。」Karman說。

Karman平常都只看單行本,喜歡把漫畫書拿上手的感覺。

Karman很喜歡冨樫義博,近期日本推出的《Jump流》,找來不同漫畫家示範畫漫畫。


創653萬本銷量 老翻即期《龍珠》中文手寫版

《週刊少年Jump》於1968年7月創刊,起初是雙周刊,到1969年轉為周刊,70年代代表作有橫跨40年至2016年才完結的《烏龍派出所》,還有1979年開始連載的《筋肉人》。如果你是40歲開外的漫畫迷,80年代要數經典會有《北斗之拳》、《魁!!男塾》、1984年開始的《龍珠》、1985年的《城市獵人》、1986年的《聖鬥士星矢》、1987年的《JoJo奇妙冒險》,去到1989年《週刊少年Jump》銷量已突破500萬本,那個年頭香港漫畫迷應該要去「大丸」買書,而且不是即期。之後近一點,還在看報紙的你應該最年輕都三十多歲吧!來到我們的黃金年代了!有《Slam Dunk》、冨樫義博代表作《幽遊白書》,還有1993年的《地獄老師》、1994年的《熱鬥小馬》、《浪客劍心》。1995年創下653萬本銷量紀錄。那絕對是全盛時期,在香港,未有授權漫畫推出時,已經有「海豹」等多間出版社推出不同版本單行本,當年在很多賣漫畫、遊戲的商場,更有即期的《龍珠》連載影印本賣,即是把日本《週刊少年Jump》的《龍珠》,用塗改液塗去日文對白,換成手寫中文對白,再影印出售,有不少學生會夾錢買來看,我經歷過,記得那應該是悟空變超級撒亞人的時期。年紀比我小的Karman卻只是聽過,「雖然我好鍾意《Slam Dunk》,但嗰個年代我仲讀緊小學,連《天下少年》都冇買,係睇單行本。」所以他手上的《天下少年》只從他在網上認識的「網友O」手中借來,為要研究當年港、日《Slam Dunk》結局的不同之處。



《Hunter×Hunter》今次連載再開,由361話開始,比較一下,只是早其一年開始連載的《One Piece》(右圖),已經去到868話。

不時會出現的《冨樫義博生存確認》日本網民改圖。


第一個黑暗時期

「我覺得嗰個年代係最勁嘅,不但有之前講嘅大作,仲有桂正和嘅作品。之後《Slam Dunk》、《幽遊白書》完了,還有《One Piece》(1997年)、《Hunter×Hunter》(1998年)、《Naruto》(火影忍者1999年)等作品頂上。」不過其實於1996年《Slam Dunk》完結之後,也出現過短暫低潮期,在1997年銷量曾跌至230萬本,當年《浪客劍心》已經是擔大旗之作。再來到十多二十歲的漫畫迷,應該都已習慣上網睇漫畫吧!就算之後會買回單行本收藏,但網上看最新連載方便得多,當然亦一早已經沒有港版《週刊少年Jump》了。說到港版,當年因為《龍珠》、《Slam Dunk》版權分別由「文化傳訊」、「自由人出版社」取得,所以才會分途推出連載主打《龍珠》的《EX-am》,以及主打《Slam Dunk》的《少年畫王》,之後《Slam Dunk》版權再易手至「天下出版」,才有《天下少年》出來。不過,雖說是每周連載,但也要遲日本一星期。說回日本,上年《火影忍者》、《暗殺教室》、《Bleach》、《烏龍派出所》、《美食獵人》相繼完結,《One Piece》單天保至尊,應該是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當然,日本有合法的網上電子版也是主要因素。



1996年6月21日,香港《天下少年》的封面,你出世未?

Karman在網上買回這幾期《週刊少年Jump》,因為還有井上雄彥的4期完連載《Hang Time》,以Jordan神為主題。

當年井上雄彥在黑板上畫的《10 Days After》,曾推出不同版本的印刷版,不過也只是記錄黑板上的畫面。


港版獨有《Slam Dunk》結局篇彩稿

Karman可說是香港的《Slam Dunk》專家,最愛漫畫家井上雄彥。「當然鍾意打籃球睇《Slam Dunk》,更加喜歡井上老師特立獨行嘅個性,好似會喺第1部完結後去神奈川縣一間高中嘅課室黑板上畫《10 Days After》,又會為展覽親自畫畫到開展前夜,見到fans又會出嚟同佢哋打籃球,親民得嚟有一種獨特嘅魅力。」想到在這個專題找Karman訪問,還因為看到他早前一篇在「紙本分格」的分析文章,就是說《Slam Dunk》結局篇有香港獨有的彩稿。「當時有個網友話我知,我真係冇印象亦唔知有件咁嘅事,半信半疑下,網友直情拎番本《天下少年》上嚟,同我啲《週刊少年Jump》對比,咦,真係喎,就算日本版嘅彩稿都唔係呢種彩色,之後問佢借咗嚟逐個位對,發現都有幾多唔同,而且真係未喺其他地方見過。如果當年呢啲彩稿係為香港版而畫,咁都幾犀利。」那個犀利年代,曾經歷過的你,現在還有看漫畫嗎?還有追哪一本《週刊少年Jump》作品?還有拿着實體書看嗎?我們那一代漫畫迷都喜歡揭來揭去、看完再看的感覺,趁現在有點熱血有點衝動,快去摷你床下底的漫畫出來翻看吧!



1993年至1994年,還有桂正和的《DNA2》。

若不是Karman提起,也不記得當年香港初有授權版日本漫畫,《龍珠》單行本因想緊貼日本進度,而分途推出最新和第1期,那是1992年8月。

早年天下推出的完全版《Slam Dunk》,當然也要收藏。


《Slam Dunk》結局篇連載對比,右邊就是港版獨有的彩稿版。

令fans又愛又恨的冨樫義博。


《週刊少年Jump》50周年展

《週刊少年Jump》明年踏入50周年,將分三期舉行展覽,第一擊於7月18日至10月15日在東京六本木Hills森美術館舉行,漫畫迷值得一去朝聖。



記者:陳孝義攝影:林栢鈞編輯:馮秀珍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4/200546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93

張宗永:互聯網「自媒體」年代

1 : GS(14)@2017-06-24 11:58:53

【明報專訊】Steven告訴我整個「自媒體」市場每年生意額大概有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他在北京經營媒體業務。公司已經在新三板上市,估值以億元計,因為盈利增長快,正在計劃在主板上市。Steven三十出頭,他公司所處的社區是在北京東四環,新生企業如雨後春筍,見證了中國大陸的創業潮。

網紅連結商品 賺取佣金

什麼是自媒體?自媒體有個更普遍的名字叫「網紅」,亦被稱為KOL(Key Opinion Leader),代表一些在網上具影響力的「人」;稱他們為「人」,其實是有點誤導。雖然網紅是以個人身分在電子平台出現:發帖子、轉微搏、評新聞。但很多時背後是由一個團隊經營和運作,成功的網紅月入數百萬。我自家投資設在廣州的《投資脈搏網》(imaibo.net)也有利用網紅來吸引客戶,他們寫的文章又或即市評論,粉絲是願意付費閱讀的。A股火熱時,我們網站成功的網紅月入是超過100萬元。

網紅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四五年,當初我廣州的同事向我介紹這運作模式時,我是心存懷疑的。因為我的性格具批判性,很難接受這種追捧明星的行為,更不要說投資是認真事,即使是日常消費也很少會受偶像影響,當然市場已經證實我的想法是錯的。

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蓬勃,估計消費品廣告有接近兩成已經是花在電子媒體上。Steven的公司就是將網紅和這些產品供應商連結起來,網紅收取產品商的費用中,Steven可以拿到5%至15%不等的佣金。當然愈是受歡迎的網紅,所需付的佣金便愈低。網紅雖然是接單辦事,但為長遠計,他們也會珍惜羽毛,看看這些商品是否合格。推銷分「軟推」和「硬推」。「硬推」就是按產品商草擬的訊息,一字不改地傳達開去,這些合約在Steven的網站上都寫得很消楚;「軟推」就比較靈活,網紅可以以朋友間推介的形式替商品做宣傳。

個人有能力 毋須打工

互聯網生態,互生亦互剋,像新浪微博這些入門網站需要人流,網紅絕對起到作用,但平台經營成本不輕,賺錢絕不容易,傳統的橫幅廣告(banner ad)已經愈來愈難賣錢,觀眾亦對干擾式的廣告感到很厭煩。而網紅卻以用戶身分蠶食網上廣告這塊餅,平台肯定有意見。 當《投資脈搏網》在新浪上轉發網紅文章時,如果內容太過鼓吹收費,新浪是會將我們這些文章刪掉。

自媒體年代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在今天這個去中介的互聯網世界,如果個人能夠生產具吸引力的內容,不論是文字或是影像甚至是轉發,就沒有需要再替機構打工了。

[張宗永 翼之聯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58&issue=201706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93

訴求始於孫明揚年代

1 : GS(14)@2017-07-06 23:40:23

【拆局】特首林鄭月娥上任首選處理教育問題,承諾新增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獲學界普遍支持。事實上,新開支涉及項目並非新鮮建議,例如增加班師比、補助自資課程學生,屬教育界累積多時訴求,部份更始於前屆政府,即孫明揚擔任教局局長年代。新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上一屆是教局副局長,昨未正面回應上屆政府是否拖延或須負責任,只稱無需要追究,促公眾着眼新政府能迅速跟業界凝聚共識。


楊拒評吳克儉劣績


教育界倡增加班師比要求,早於孫明揚年代提出,上屆特首梁振英僅在施政報告提出,將部份津貼轉為常額教席,提供約1,000個學位教師職位。今年初林鄭終於在競選政綱正式提出增加班師比,當時她稱希望藉此穩定教師團隊。新開支尚未徹底解決教育界積存多年問題。幼師薪級表未有着落;班師比增幅亦未達至教育界要求水平;尚有年輕合約教師短期內難以轉為常額。楊潤雄昨承認,往後須繼續檢討其他教育問題,包括較具爭議的小三BCA。楊又緊跟林鄭口徑,稱教局也須為教育界拆牆鬆綁,釐清教局跟學校和辦學團體關係。上屆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屢傳跟學界關係欠佳,吳上任不久即爆出國民教育風波,被批評將開科責任推卸學校,致民望插水。楊昨拒評論上屆政府與學界關係及新班子是否有意修補關係,僅表示「未來5年,我希望自己做得到,亦都配合新政府作風,係要(跟學界)互動」。■記者周 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18

【回味Nokia】Nokia 8出機前 回顧90年代五大神機

1 : GS(14)@2017-08-17 08:12:29

今年推出的新版3310其實是Nokia授權芬蘭HMD公司推出。



傳聞新手機Nokia8即將推出,不過大家可能好奇,早幾年聽到Microsoft收購Nokia手機業務,上年又說Microsoft賣給別家公司,到底Nokia這些年在做甚麼?Nokia6、新版3310或傳聞中的Nokia8和以前的Nokia有甚麼關係,就趁新機推出前回顧一下這手機界一代皇者的興衰。



Nokia早於1865年成立,當時公司是靠造紙起家。創辦人採礦工程師Fredrik Idestam在芬蘭的Nokianvirta河附近開了第二間製漿造紙廠,並和拍檔命名公司為Nokia。Nokia的意思到目前仍未有定論,普遍人認為源自芬蘭文的「Nois」或「Nokiaatana」,前者解「煤煙」,後者是指一種叫河狸的哺乳類動物。後來Nokia和橡膠公司Finnish Rubber Works及電纜公司Finnish Cable Works合併成為當地工業巨擘。80年代Nokia開始發展手機業務,1987年推出手機Cityman,前蘇聯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都用過。當年Nokia的業務種類繁多,電視、電話、網絡甚至是冷戰時期美蘇雙方的軍事器材都有所涉獵。不過隨蘇聯倒台和90年代芬蘭經濟大衰退,Nokia亦面臨重組,關掉了大部份業積不佳的業務。而Nokia和西門子合作開發最早期的GSM2G網絡亦在當時開始作商業營運,手機市場開始爆發性增長,Nokia於是決定盡地一鋪全力投入手機業務,世界上首台民用的GSM手機正是1991年推出的Nokia1011。在群雄爭霸手機的90年代,Nokia憑着創新理念和多款標誌性產品,終於在1998年壓過老大哥Motorola成為業界龍頭。在此重溫當中的5部神機:1.Nokia8110(1996年),Mo記當年的摺機帶領潮流,Nokia則以這台首部滑蓋機應戰,俗稱「香蕉機」,當年《Matrix》入面要講未來世界都是用它。2.Nokia6110(1997年),它不是首款內置遊戲的手機,但卻是首款內置「貪食蛇」(Snake)的手機,當年已可紅外線雙打。3.Nokia3210(1998年),首部將天線內置的手機,從此手機不再「有支嘢」,另外為主打年輕人市場,其換殻設計當年亦帶來手機換殻風潮。4.Nokia8850(1999年),繼續8系的滑蓋設計,當年推出的千禧金色特別版可說是金色手機的先驅。5.Nokia3310(2000年),到現在仍然是傳奇神機,堅固耐用特性備受網民追捧,今年Nokia還為它推出復刻版,可見其神機地位。2000年頭是Nokia全盛期,試過佔芬蘭GDP4%。而據目前記錄全球最好賣的手機不是iPhone,而是賣出2億5千萬部的Nokia1100。進入智能手機年代,Nokia都推出過很多創新手機,不過面對iOS和Android兩大新興作業系統,自家Symbian功能明顯大為落後。苦戰數年後又下錯注,堅持不投Android陣營,而選Windows Phone。不說君臨天下的Apple,市場都已被Samsung、LG等後起之勢奪去。2014年陷入財困的Nokia將手機業務賣給Microsoft,推出過數部Microsoft Lumia手機後,市場反應慘淡,Microsoft亦正式在2016年宣佈Nokia手機業務賣給鴻海旗下的子公司富智康和芬蘭HMD公司,同時Nokia亦和HMD達成協議,授權HMD生產Nokia品牌手機。因此2017年由HMD推出的新版3310或Nokia3都能冠上Nokia之名,甚至在官網和YouTube頻道上的名字都是Nokia,反而原本的Nokia在轉型後叫Nokia Technology。雖然Nokia新機是授權其他公司推出,但HMD本身和Nokia也大有淵源,其CEO是Nokia老臣子,而且總部也在赫爾辛基,和Nokia只是隔了幾條街。而賣仔後的Nokia亦沒有一沉不起,近年積極轉營,主力做電訊設備供應商。目前市值約312億歐元,比2012年的80億歐元,算是谷低反彈。轉型後的Nokia新機或者已不是Nokia出品,但新舊東家都是各取所需各自各精彩。



Nokia8110「香蕉機」在《Matrix》有不少戲份。

Nokia6100是首度內置貪食蛇的手機。

Nokia3210可能目前人氣不及3310,但當時內置天線和換殻設計十分破格。


以往8系是Nokia機王,Nokia8850是其中的表表者。

Nokia3310人氣歷久不衰,雖然網絡上有很多誇張搞笑改圖,但其耐用性卻是貨真價實。

記者:司徒港燊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7/20123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84

【文化籽】三個基佬去旅行 音樂劇重現90年代恐同與暴力

1 : GS(14)@2017-10-09 02:53:20

故事講述三位主角,坐巴士由悉尼往Alice Spring演出,其間尋找自我的旅程。



【文化籽:藝文沙龍】上一秒還在快快樂樂氹氹轉,一句「fxxk off faggots」將觀眾打回凡間,歌舞昇平的表象只為掩蓋恐同、仇恨攻擊的醜陋現實。改編自1994經典電影《風塵三絕》的音樂劇《沙漠女皇巴士團》(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講述3位老中青同志的公路之旅,嘻嘻哈哈兩小時過癮好玩,卻不忘傳遞性向歧視、家庭倫理、愛與友情等議題,是笑中有淚的自我尋找之旅。



可360度旋轉的巴士Priscilla長10米、重6噸,車身LED燈配合歌舞變色。

扮Drag Queen要戴假髮、着緊身衫、着高跟鞋,相當不易。

服裝組主管Eugene Titus說,整套劇超過500件戲服、200個頭飾,演員換衫都換到手軟。

Tick本身是變裝藝人(Drag),受前妻之邀,乘老爺巴士Priscilla,到鳥不生蛋的北領地Alice Spring表演。見好友變性人Bernadette老年喪偶,人生事業皆失焦,便邀她一起上路散心。同行還有年輕吵鬧的Adam,與自恃優雅的Bernadette完全是火星撞地球。直至到了較落後的小鎮,向來在城市受盡寵愛的Adam遇上恐同者暴力對待,竟得冤家相救,自此友情昇華。至於和事老性格的Tick,其實亦一路忐忑,如何向多年不見的兒子,解釋自己的性向及職業……最後自是大團圓結局;旅程完結,各自亦找到人生新方向。南非場音樂總監Bryan Schimmel形容:「我不會說它是同志故事,因為它還探討家庭、友誼,及如何在生命裏尋找方向。只不過用變裝皇后、同性戀、變性人來作為講故事的媒介。」這套劇雖不乏群戲,但焦點在三位男主角,對他們來說,扮Drag Queen(變裝皇后)可說是一大挑戰。最搶戲的是60多歲的老戲骨David,他笑言以前拍戲都是陀槍騎馬,又或者演莎士比亞劇。這次扮變性人Bernadette,要做足功課,「這個角色是按照Carlotta(澳洲著名變性表演者)來設定。他不是一個扮女人的男生,而是真正以女性身份去過活,這一點我要做得傳神,觀眾才會信服。」他要戴腰封扮23吋腰,為求舉手投足都似女生,連怎樣看手掌、塗指甲也相當講究。但最難的,是要「變聲」。「我聲線較沉,算是低男中音(bass-baritone)。因此演出當日的早上,已經要開始不停練習,跟自己說話。到傍晚演出前,聲線就要進入狀態。」David隨即示範,「一般人用丹田吸氣,但我要只用上身部份,這樣聲線就會輕盈得多。」做得Drag Queen,自然要靚。整套劇有超過500件戲服、200個頭飾。「一般劇目只需換5至6次衫,這裏每人要換12至15次。」服裝組主管Eugene Titus解釋,演員每次換衫只得20至30秒時間,進來時要幾乎脫去大半才趕得上,時間非常緊迫。台上另一焦點就是10米長、6噸重,可360度旋轉的巴士Priscilla。車身LED燈會配合歌舞變色,當中最印象深刻一幕:輕快音樂忽然靜止,巴士車身被流氓噴上侮辱粗言,紅色燈光格外刺眼。「當那句粗言出現在巴士上時,有些人因為緊張,以笑遮掩。有些人就真的覺得好笑,無傷大雅。至於另一些,靜靜一聲不響的一群,他們大概是感同身受。這些不同的反應,可以說是我們社會對同性戀人士的縮影。」南非駐團導演Anton Luitingh說:「我們也該反思,何謂正常行為,而我們所謂的正常,又該怎樣定義。」正如Anton強調,整套劇雅俗共賞,帶出議題之餘,最緊要好玩。劇中用上《I Will Survive》、《True Colours》和《Don't Leave Me This Way》等多首80年代金曲,觀眾有共鳴,看演出更投入,再說,單去聽歌就很不錯。



故事雖談及性向歧視、家庭等議題,但以輕鬆的方式傳達。

1994年上映的cult片《風塵三絕》,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獎。

到南非看首演,開場前還可替觀眾免費上妝。

《沙漠女皇巴士團》日期:9月29日至10月15日、10月17日至22日地點:香港演藝學院票價:$445至$995購票: http://www.hkticketing.com



記者:甄俊宇攝影:潘志恆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9/201567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32

【食得懷舊】冰室扮戲院火水爐做裝飾 重現70年代老味道

1 : GS(14)@2017-10-09 03:17:59

冰室夜晚改為吃火鍋,二人份量的火鍋頗足料,有海鮮、本地新鮮肥牛和黑毛豬等。



走到旺角煙廠街,不難發現到有間新開冰室,皆因它與旁邊的建築物格格不入,上方掛着「即日上映」的橫額,門口就模仿舊式戲院,模擬售票處的小房子就是輪候入座的取票處,連等位票都跟足舊戲票一樣,別有一番情懷。



三位老闆Tony、Alex和阿浩都是七十後,他們想補留老情懷,火水爐是七十年代流行煮食用具,絕對是那年頭的時代產物,所以店名就叫作「火水爐」。Alex:「店內裝飾的火水爐、用品、餐具、枱枱凳凳等很多都是以前留下來的,押字和夜總會的牌匾都是從以前的招牌拆下來的,為求呈現那年代最真實一面。」除環境像真,店主亦希望客人能吃回以前的味道,所有餐牌有不少懷舊食物如:懷舊蝦多士、孖腸熱狗包、招牌公司飯(即現時的雜扒飯),而飲品則有唂咕、雪糕雜菓冰和經典牛肉茶等等。除此,店主還加入新元素,如阿華田西多士,在西多士表面舖上大量阿華田跪跪,記者試食後認為兩者非常match,為平時濕潤的西多士加添乾脆口感。另一創新食物是雞髀撈丁,特別在利用雞煲醬汁來撈丁,不過醬汁是辣的,一不小心落太多就會變得太鹹和辣。



火鍋只以套餐形式供應,暫時只得一個menu,每位$308,兩位起。

阿華田西多士$34。

留意,冰室食物只於午市供應,夜晚就改為吃火鍋,二人份量的火鍋都頗足料,有海鮮、本地新鮮肥牛和黑毛豬等,除以上這三種食物及雞煲外,其他食物都可以添叫,不過火鍋只以套餐形式供應,暫時只得一個menu,如果將來可以有多些不同的選擇會更好。



冰室位於旺角煙廠街,上方掛着「即日上映」橫額,好搶眼。

老闆Tony和Alex都是七十後,想保留老香港情懷。

火水爐冰室火鍋地址:旺角煙廠街33號朗廷軒1/F記者:陳傲紫、莊芷君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2/201602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