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外抄底促反彈 行情在遲疑中啟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218.html

老外抄底促反彈 行情在遲疑中啟動?

一財網禪宗七祖 2015-09-09 18:01:00

昨天和今天大盤都有2%以上的漲幅,創業板兩天來上漲了9%,這種趨勢還會延續嗎?恐怕是要歇歇再走吧。

今天的震蕩行情讓人印象深刻,雖然盤中基本上是多方掌控,但多空分歧還是比較明顯。有人看到3373上面龐大的拋壓,也有人看到了早盤巨大的買盤,所以盤中走勢讓人捏了一把汗。好幾次都以為要下探泛綠,結果又被強行拉上,午後中國石油的上行,反而激發其一波擔憂的拋盤。

最後大盤穩住,而外盤更是一片紅火,日本日經指數竟然大漲7%,而恒生指數也有4%的漲幅。截止收盤,滬指報3243.09點,漲幅2.29%,成交4130億元;深成指報10620.13點,漲幅2.91%,成交4319億元,創業板指報2071.72點,漲3.53%,成交1089億元。

這個走勢都略出乎筆者的意料之外,昨天的《“勾形”縮量反彈 市場憧憬更大利好》就提到,“筆者猜測可能有主力了解到了一些動向,如果晚上或者明天有更多利好政策出臺,那麽行情延續幾天的概率增加。如果沒有的話,那麽就小心一點,當短期超跌反彈來做。”

晚上確實出臺了一些利好政策,財政部繼續推行穩增長的政策,今天達沃斯論壇召開,似乎也將有一些新表態。但是看起來,這些還不足以維系大盤連續兩天2%以上漲幅的上漲,尤其是今天繼續有兩百多只股票漲停,這種行情仿佛是有點新跡象。莫非是MSCI納入A股,或者美國加息方面有可能出現變數?

 

 

股諺說:“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前幾天應該算是比較絕望吧,現在像是半信半疑。昨天筆者果斷加倉,收獲三個漲停,今天追漲,再領到一個漲停。目前看來,操作還是相對成功的。

不過,今天教訓也不少,因為盤中近50點的下滑,還是讓人揪心,尤其是中國石油的拉升,確實嚇了一跳。所以,也就是那個檔口,筆者大幅減倉。當然,今天早上加倉的部分是減不了,最後來看,迪士尼板塊是減對了,盡管整個板塊還是上漲2.2%(不過出現了陰十字星),筆者重倉的那個股票9天來已經上漲了40%,獲利盤當然要湧出。

迪士尼板塊歇口氣也是正常,今天早上該板塊延續了昨天的漲勢,其他幾個前期沒大漲的個股封漲停,這讓筆者誤判了形勢,以為其他幾個也會繼續漲停,於是迅速加倉。結果午後迪士尼出現回調,這個教訓也很鮮活。還好,中午時分出貨還中等價位出貨,昨天抄底和追高都是完全正確的。

盡管還有一點今天買入的沒能出貨,就當做底倉,等明天再操作。這個強勢板塊,一定會反複炒作,只要拿住絕不會空手而歸的。還有一個輕倉的股票因為順勢減倉,所以也發生了誤判,在減了一大半倉位後,最後該股尾盤漲停。換言之,板塊在輪動過程中,必須精準把握強弱的切換。不是一跌都跌,也不是一漲都漲,結構性行情正在醞釀中,簡單的看多和看空並沒有太大意義了。

看好迪士尼板塊,一定要逢低介入,選擇較好的買入時機,不要等大漲後才跟風。思想雲後臺總有人在問,二十多個迪士尼股票,究竟該選擇哪一個?當然是選擇強勢的、受益直接的、主力控盤的。把二十多個股票的K線圖仔細研究一遍,把各項指標比較一下,包括但不限於市盈率、市凈率、中報業績,還有各種技術指標,日線、周線、月線。

既然打算未來半年都是重點投入這個板塊,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點功夫是必須下的,別想偷懶。很多人都想知道筆者買的是哪只,其實這關系不大。因為目前筆者持有的也不是最好的,比如那只錦江投資連續四天開盤就拉漲停,想買都買不到,這當然是最強勢的。筆者也紮紮實實地錯過了,但是也沒什麽可後悔的,因為龍頭股,只有市場才能檢驗出來,不是我們事先能預測出來的。我們能大致判斷的是板塊,選中那些漲幅雖然沒那麽大,但是也是處於第二陣營的股票。

今天,迪士尼板塊午後歇菜後,其他板塊果斷接力,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制造等都有不錯的表現,這是讓股民欣喜的變換,只要板塊輪漲,就會出現賺錢效應,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場。這幾天主要是滬股通有兩百多億資金入場,這是明的,至於暗的,那就不知道數目了。

這兩天空倉和唱空的人估計會很尷尬,踏空的感覺比套牢還難受,投資者需要順勢而為。今天也有一些好消息,比如個別省份養老金開始劃轉給社保基金操作,同時,國家隊前期籌集的基金開始建倉。這次在瘋牛行情後,出現了快熊,那麽會不會再來一次慢牛?這種願景也好,猜測也好,正在擾動人心。盡管不少人都期待再來一次2850探底,但是市場未必會按照一些人的願望行事。

昨天筆者提到一個觀點:短期不要和政策作對,長期不要和市場作對。最近不少老股民也踏空了,他們在閱兵前看到了市場不妙,遂采取了最為保守的空倉模式。筆者在上周三對於本周行情也不太樂觀,但是這兩天管理層繼續推出系列激勵市場的舉措,這會改變人們的預期和市場的氣氛,盡管效果不一定立竿見影,但是遲早會起作用的。

所以,在這個震蕩市場里炒股,一定要密切關註市場走勢和政策動向,不要走極端。不能因為自己原來看空,現在走出多頭跡象就掩耳盜鈴,裝作沒看見。如果錯了,就老老實實認錯,跟著市場趨勢走。任何投資者都不可能始終正確,上次正確也不代表這次正確,只有市場是永遠正確,我們需要敬畏市場,不要以為誰能超越市場,像諸葛亮那樣料事如神。

歷史上,諸葛亮也是功虧一簣,屢次犯錯,否則就沒有六出祁山了,出一次就夠了。筆者只是分享炒股經歷和感受,低位絕不至於是徐翔、王亞偉這類大佬,他們是不可能每天盯盤後給大家寫什麽評論文章。寫文章給大家看,這是督促自己努力鉆研股市技術,不斷提升自己的本領,等到賺錢機會來臨之際,那就輕松了。

毛主席說,“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震蕩市場就是中流,現在積極投身其中,不是簡單為了賺錢,而是要努力學習技術。

所有操盤的技術一定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年前,你看一些炒股的書籍會看得莫名其妙,甚至枯燥不已,但是一年後,重新讀那些書,就開始明白了背後的道理。那些K線組合意味著什麽,你隨手都可以拎出自己操作的股票來做圖形對比,這樣就能較深地領會走勢信號。

炒股是一門學問,千萬別輕視它。另外,炒股可能也是一項孤獨的學問,早期你可能需要像很多人請教,需要四處學習,但是到了後期,分析和判斷股市都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你獨自做決斷。後臺有很多人詢問推薦入門讀物,那麽可以先看看利弗莫爾的《大作手回憶錄》,還有尼古拉斯·達瓦斯的《我如何從股市賺了200萬美元》,兩人都是散戶的傳奇。雖然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但是股市的變化,還有人性的基本面,並沒有差別太大。

明天怎麽辦呢?目前筆者大幅減倉後,現在心態很淡定,哪怕明天大漲也不後悔,行情總是一波一波來吃的。昨天和今天大盤都有2%以上的漲幅,創業板兩天來上漲了9%,這種趨勢還會延續嗎?恐怕是要歇歇再走吧。3373點的壓力位還是很明顯的,今天的放量是好事也是壞事,更多人買了,但賣的人也多了。如果明天拋盤更多,追高的人卻不夠了,那麽下跌就很正常了。何況明天還是周四,如果錯過了昨天和今天行情的人,明天最好忍忍,可以逢低吸納,但不要再行最高。(一財網·禪宗七祖)

關註微信公號思想雲(yicaisixiangyun)可在後臺留言與作者交流互動。

本文不作為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風險。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49

虛驚一場!嘉能可股價暴力反彈 商品“雷曼時刻”尚未到來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9-30/950715.html

截至北京時間9月29日22時30分,開盤7個小時,嘉能可在倫敦市場的股價上漲了16.74%。

截至北京時間9月29日22時30分,開盤7個小時,嘉能可在倫敦市場的股價上漲了16.74%。

市場恢複了相對的平靜。而在此前一天,在歐美及大宗商品低迷的帶領下,嘉能可遭遇上市以來最大跌幅,當日下跌29.42%。

“今年以來,各大投資銀行退出大宗商品業務,嘉能可獲得貸款減少。”招商期貨許紅萍表示,而金屬資產的持續低迷是嘉能可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

許紅萍也認為,“近年來出現債務危機的貿易公司不止嘉能可一家,而是個普遍現象。”

對於“商品雷曼崩塌”的擔憂,多數業內人士並不認同。不過,由於全球及中國經濟的放緩趨勢未減,大宗商品價格仍將持續承壓。

激進擴張惹的禍

“大宗商品的持續低迷是導致嘉能可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多數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

受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近年來,銅、鋁、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暴跌,目前已跌至十多年來低位。

“嘉能可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貿易商之一,為了保持市場占有率,嘉能可一直激進擴張,在銅、鋅等多個品種維持很高的庫存。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資產縮水嚴重,這在全球主要礦產公司中也比較普遍。”國內一家大型期貨公司金融總部研究員表示。

資料顯示嘉能可是世界最大的資源公司之一,是90多種自然資源的生產商和交易商。經過多年的並購擴張,嘉能可成為世界第四大礦業生產集團,同時還將一並收獲全球最大電煤貿易企業和鉻鐵生產商、最大鋅生產商、第三大銅礦開采商和第四大鎳礦開采商。

作為大宗商品公司,銅價就是嘉能可的生命線,銅的銷售貢獻了嘉能可36%的業績,除此之外,貿易貢獻了嘉能可42%的業績,但這部分受到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並不大。而銅價在2015年5月份到9月份,在中國經濟數據不利以及中國股市暴跌引發的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情緒下,持續下跌到6年的新低,根據LME數據顯示,銅價從6400附近跌到4855。

“實際上,嘉能可一直通過低息負債的方式來補充經營性現金流,通過抵押金屬資產向金融機構融資。不過,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作為抵押物的價值下跌,嘉能可不得不持續增加保證金。”西南期貨高級研究員夏學釗介紹。

wind數據顯示,目前,嘉能可的資產負債率低於70%,不過,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31億美元,而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達到114億美元。嘉能可流動資產合計513億美元,而流動負債合計達到455億美元,流動資產大於流動負債。

從歷年數據來看,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嘉能可短期債務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分別為165億美元、120億美元和114億美元,嘉能可一直保持高負債運營模式。

而同期,嘉能可存貨分別為228億美元、244億美元、236億美元,在商品價格嚴重下滑的背景下,其仍然持有大量的商品存貨,並未明顯下降。

“今年以來,各大投資銀行退出大宗商品業務,嘉能可貸款減少。因為金屬價格下跌,嘉能可通過抵押存貨獲得融資的規模越來越小,同時因為評級的下調,嘉能可通過發行債券融資的渠道也被阻斷,只能選擇出售資產方式來應對到期的短期債務。”招商期貨有色研究員許紅萍表示。

實際上,嘉能可周一股價暴跌也與整個歐美市場及大宗商品市場疲軟有關。9月28日,歐美市場上,標普500下跌2.6%、納斯達克跌3%、嘉能可所在市場——英國富時則下跌2.5%。大宗商品市場,美國wti11月油價收跌1.26美元,跌幅2.78%,ice布倫特11月油價下跌2.59%,倫銅則下跌1.1%,報收4968美元。

“雷曼時刻”目前尚未到來

由於對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擔憂及嘉能可債務集中爆發,市場興起一場“商品雷曼崩塌”的討論。

金融評論網站Zerohedge認為,一旦嘉能可失去投資級信用評級,那可能觸發“大宗商品的雷曼時刻”。隨著所有抵押及再抵押品變現困難,整個大宗商品礦產行業都將被卷入災難之中,倒下的就不止是嘉能可一家大宗商品貿易巨頭了。

高盛此前在一篇分析報告中表示,“多數嘉能可的信用指標瀕臨投資級邊緣。最終,在外匯匯率穩定的情況下,如果現貨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5%,那麽,多數嘉能可的信用評級指標將跌出保持投資級信評所需的範圍。這意味著,市場對該公司的憂慮將很快再度出現。”

當前,穆迪和標普依然維持著嘉能可Baa和BBB的評級,但是,9月初已經將展望調整成了“負面”。根據穆迪和標普的評級指標,要求公司將凈負債與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比值不能大於3,而根據當前環境的盈利預測顯示,嘉能可是很難維持住這樣的指標比例的。

“評級如果下調,嘉能融資利率將上升1-2%,意味著每年必須多支付5-10億美元的利息”,招商證券有色行業分析師謝鴻鶴預計。

這似乎已經形成惡性循環,銅價下跌,業績下滑,評級機構下調評級,資金成本上升,拋售資產和庫存金屬還債,金屬價格繼續下滑,業績進一步下滑。

不過,招商證券預計,按照公司目前的債務水平,假設評級下調後公司融資利率上升1-2%,並且維持目前的融資規模,公司新增的利息支出水平也僅為5-10億美元;適當地減少開支、壓縮成本、減少債務即可抵消影響。

“我們認為市場的擔心有些過激了。”招商證券有色行業分析師謝鴻鶴說,“與雷曼兄弟不同,嘉能可作為礦業集團,資產還是具備流動性的,只是價格的問題。後面,我們認為嘉能可會通過盤活資產的方式來籌集資金,能夠覆蓋其債務以及上升的利息成本,而不會輕易拋售236億的庫存,這樣就不會進一步挫傷期貨市場。”

目前,嘉能可已宣布旗下位於非洲的兩個旗艦銅礦將停產18個月。周一,嘉能可同意將其位於巴西的Araguaia鎳礦以800萬美元價格出售給Horizonte Minerals公司,嘉能可目前尋求出讓非主營資產來降低債務。

此外,彭博援引消息人士稱,嘉能可已聘請花旗和瑞士信貸來幫助他們出售旗下農業業務一部分股份。目前接洽的潛在買家包括一些主權基金和幾家亞洲的貿易公司。

“實際上,近年來出現債務危機的貿易公司不止嘉能可一家,而是個普遍現象。此前,亞洲最大的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信用違約掉期(CDS)大幅上漲,市場同樣擔憂萊寶集團出現債務違約,而力拓、必和必拓等礦產公司持有資產同樣大幅縮水,財務狀況不佳。”許紅萍表示。

夏學釗認為,“嘉能可仍持有大量金屬資產,而不是如雷曼一樣金融資產,通過拋售能夠減輕債務壓力。嘉能可現狀主要是向市場展現信心以贏得新的融資。”

對於嘉能可拋售資產對商品價格的沖擊,許紅萍認為,“短期拋售大量資產的確會對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沖擊,但從長期來看,這只是存量資產持有者的改變,並未改變商品的供需。”

“就算嘉能可破產的極端情況出現,也不會出現聯動反應。而嘉能可目前仍有多種途徑解決債務危機。”上述大型期貨公司研究員表示。

  • 21世紀經濟報道
  • 柴剛
  • 戴建敏、劉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28

嘉能可報複性反彈 大宗商品恐難言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362.html

嘉能可報複性反彈 大宗商品恐難言底

一財網 戴金鴻 2015-09-30 11:07:00

此時的反彈多數為空頭回補,一般投資者或者股權投資者很少會進場。從嘉能可的危機來看,尚未得到解決,仍存在較高破產風險。借鑒以往經驗,部分主權基金可能會介入,以期扭虧為盈。

嘉能可引發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暴跌綿延數日,29日嘉能可股價終於展開反彈。不過,諸多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報複性反彈並不代表大宗商品的跌勢將就此止住,此刻入場還為時過早。

作為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巨頭的嘉能可,在此輪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行趨勢中,其公司經營出現問題。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嘉能可凈虧損6.7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為凈賺17.2億美元;營業收入也同比下降25%至857億美元。同時,嘉能可凈負債也減至296億美元。

嘉能可表示,鑒於目前市況,公司將繼續推行債務削減,目標是截至2016年底前,將債務凈額由296億美元進一步削減至270億美元。為此,嘉能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停產控價、出清庫存以及剝離不良資產等。

然而盡管如此,市場似乎並不買賬。高盛表示,嘉能可的投資級評級將在中期內是安全的,但多數信用指標瀕臨投資級邊緣。最終,在外匯匯率穩定的情況下,如果現貨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5%,那麽,多數嘉能可信用評級指標將失去投資級信評。同時,高盛在其報告中指出,嘉能可減債和提振資產負債表的行動並不充分。

Investec也認為,嘉能可比同行業公司債務更高、資產利潤率更低,即便未來5年進行大規模重組,其債務水平仍將高於競爭對手。

Investec預計,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跌,那麽嘉能可的盈利將會“差不多徹底崩潰”,盈利只夠還債。在這種情境下,嘉能可的股東價值將會清零。

其實,經濟上行周期時,諸多礦業公司利用低成本債務融資,盲目擴張產能。如今遇到經濟增速放緩甚至下行時,盲目擴張的弊端即開始顯現。同時,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疲軟態勢,也使得嘉能可債務承壓。

鑒於此,目前投資者多看空大宗商品市場,認為嘉能可的拋售行為將使得大宗商品市場繼續承壓,尤其是金屬市場。

不過,29日股市開盤期間,嘉能可股價扶搖直上,盤中一度上漲21.52%至83.39美元/股。截止記者發稿,嘉能可股價仍上漲16.28%至79.79美元。

花旗表示,給予嘉能可買入評級,並宣稱,如果股價出現進一步下跌的話,管理層可以選擇私有化。花旗認為,嘉能可的資產負債表並無太大的壓力,目前市場的拋售明顯過度了。嘉能可或選擇拋售資產來自救,而市場依然選擇忽視“公允價值”的話,公司也可以選擇私有化。

然而,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目前嘉能可的反彈可能屬於報複性反彈,一切都尚未平靜下來。

清溪資本合夥人司徒捷指出,此時的反彈多數為空頭回補,一般投資者或者股權投資者很少會進場。從嘉能可的危機來看,尚未得到解決,仍存在較高破產風險。借鑒以往經驗,部分主權基金可能會介入,以期扭虧為盈。

司徒捷認為,只有嘉能可危機得到最終結果,大宗商品市場才有可能穩定。投資者最好在此之前不要介入。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49

恒指收複22000點 技術性反彈還是拐點已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3843.html

恒指收複22000點 技術性反彈還是拐點已到?

一財網 秦偉 2015-10-07 19:21:00

十一黃金周的最後一天,港股在22000點短暫徘徊後再度發力。10月7日,恒生指數在高開53點後,下午急速拉升,上漲684點收報22515點,創下一個月來的高位,成交額增至1086.7億港元,是近一個月來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十一黃金周的最後一天,港股在22000點短暫徘徊後再度發力。10月7日,恒生指數在高開53點後,下午急速拉升,上漲684點收報22515點,創下一個月來的高位,成交額增至1086.7億港元,是近一個月來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大幅調整,很多機構的持倉比例已經較低,現金比例較高,市場估值又已經調整到比較便宜的水平,當投資者對未來前景的擔憂有所減輕時就會考慮增持。”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事實上,10月以來的四個交易日中,恒指在三個交易日都有不錯的漲幅。10月2日的首個交易日中,恒指受內地PMI數據的刺激,高開326點後持續上漲,全天升659點收報21506點,沖破21000點大關,並同手收複10日線和20日線,當日成交額也逼近千億港元。

“國內經濟數據對港股有一定刺激作用。今年三季度以來,很多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還是比較大,盡管現在主要的數據還沒有公布,但從局部的數據,如PMI等數據來看,似乎並不是那麽悲觀。”中銀國際市場交易部主管兼執行董事白韌表示。

金融股領漲

於港股而言,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可能是近幾年最為悲情的三個月。“五窮六絕七翻身”的魔咒今年失效,恒生指數連續5個月下跌,第三季度累計下跌5403點或20.59%。

白韌認為,今年三季度港股表現很差,諸多負面因素已經被充分反映,在估值上又比較便宜,隨著市場對美國加息的預期略微放松,加息時點從今年10月延至明年初,各方面因素疊加,令此前反映過度的港股獲得反彈動力。

曾經沽壓最重的中資金融股在10月7日逆轉命運。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當日上漲671.6點或4.32%,中資金融股及石油股成為領漲板塊。保險類的中國人壽(2628.HK)和中國平安(2318.HK)分別上漲3.49%和3.85%;證券類的中信證券(6030.HK) 、海通證券(6837.HK)、海通國際(0665.HK)及中國銀河(6881.HK)的漲幅均超過10%,其中漲幅最高的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為11.61%和10.84%。

“最近令市場情緒得以穩定的事件,一個是人民幣的走勢,經過前段時間的波動,9月份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已經逐漸穩定下來。市場對人民幣匯率下跌的憂慮減輕,也是促使投資者增持中資金融股的一個因素。”郭家耀認為,市場預期四季度將有更多經濟刺激措施出臺,迄今為止表現不佳的機構投資者,要趕在年底前收複失地,投資策略也會更進取一些。

另一股領漲動力——石油板塊則受益於布倫特期油價格重上50美元/桶,中海油(0883.HK)股價上漲13.74%,成為表現最好的藍籌,中石油(0857.HK)的漲幅也有9.20%。

但現在來看,中資金融股的暴漲可能還只是曇花一現。郭家耀認為,前期跌幅最大的板塊現在反彈最兇,是典型的技術性反彈,一方面,相關個股的估值已經跌到很低水平,另一方面前期累積的看空倉位較多,股價上漲後平倉行為也導致股價上升,但平倉活動只能維持很短時間,大幅反彈難以持續。

美元加息壓力暫退

恒生指數10月以來的報複式反彈,在亞洲區內並非一枝獨秀。

10月7日,日經指數上漲0.8%收報18322.98點,較9月30日已經反彈5.38%;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收報2961.81點,同期內反彈6.12%;與9月30日收盤點位相比,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富時大馬吉隆坡綜合指數及韓國綜合股價指數分別反彈6.23%、4.21%和2.19%。

“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多個新興市場國家推出了新的刺激措施。中國政府下調首套房首期比例,印度央行則出乎意料地把回購利率由7.25%下調至6.75%。刺激措施令新興市場股市漸趨穩定。”貝萊德(Blackrock)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 (Russ Koesterich)認為,近期的市場轉向也反映出美聯儲在短期內加息的可能性降低,隨著美聯儲可能在明年前按兵不動,投資者對美國貨幣緊縮政策可能帶來阻力的擔憂也隨之減少。

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產出增速和就業的放緩可能成為美聯儲推遲加息的理由,預計加息時點可能推遲至2016年甚至更晚的時間。

對港股而言,外圍情緒的改善,可能令第四季度迎來“雨後彩虹”。英國投行巴克萊認為,內地核心經濟逐漸回穩,以及8月份李克強指數回升和可預期的經濟刺激措施,給投資者帶來可以再進入內地及香港股市的條件。

巴克萊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自1984年以來(除2008年之外),恒生指數共有9次季度回調幅度超過15%,而接下來的季度內出現反彈的共有7次,平均漲幅為10%。另一方面,內地融資融券的規模已經比年內高點下降60%,而且恒生指數目前的市盈率僅8.5倍,比過去二十年歷史均值還要低42%,市場擔憂的風險因素已經充分反映。

進入區間震蕩期

與今年4月的突然暴漲不同,港股近期的反彈,脫離了內地資金的因素,滬港通因內地十一假期而暫停交易,最近三個交易日的上漲反映出本地資金的信心有所恢複。

“投資者確實有意向增持股份,氣氛有一定改善,不過總體上對於經濟前景的看法還是比較謹慎。”郭家耀認為,當恒指漲至23000點以上時,散戶需要當心機構投資者獲利回吐,現在的市況下,很難再現幾個月之前的上漲行情,更大的可能是區間震蕩。

在白韌看來,目前市場氣氛尚未徹底扭轉,而未來一個季度的時間內,要令投資者情緒徹底改變的可能性也比較低。但就第四季度而言,港股仍有望收複部分失地,寬松政策以及銀行改革等政策題材都是可以期待的內容,“年末時可能回到年初23000多點附近,也就是還有1000多點的上漲空間。”

郭家耀坦言,現在市場再出現一波深度調整的概率已經比較小,但與20000點左右的底部相比也已經反彈近2000點,短線操作的空間仍有,不過長線投資就已經錯過最佳時機。明年市場再度審視盈利、匯率等問題時,如果恒指點位較高,投資者可能要擔心下一波大幅調整的出現。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75

“商品之王”嘉能可持續反彈 “雷曼式危機”退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3862.html

“商品之王”嘉能可持續反彈 “雷曼式危機”退場?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10-07 20:22:00

“大宗商品超級熊市”中的嘉能可是否能真正自保?“雷曼式危機”一說究竟靠譜嗎?

在倫敦、香港上市的商品巨頭嘉能可(Glencore)一周以來的股價走勢令人瞠目結舌:先是在9月29日收盤暴跌近30%,創歷史最大跌幅,引發“大宗商品的雷曼時刻”恐慌。隨著公司的頻頻發動“公關閃電戰”(communications blitz)、力保公司無違約風險,嘉能可股價隨後便絕地反擊,在兩地紛紛收複暴跌當日的全部跌幅。值得註意的是,“大宗商品超級熊市”中的嘉能可是否能真正自保?“雷曼式危機”一說究竟靠譜嗎?

“盡管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跌了很多,也未必見底,但‘雷曼式危機’的說法有些誇大。雖然交易部門龐大,但從本質而言嘉能可仍是家貿易公司,大宗商品與金融資產的屬性還不完全一樣,至少傳染性沒那麽強。” 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當前,投資者最為擔心的就是嘉能可的債券評級降級風險(當前為投資級),因此嘉能可也於6日發表聲明,“信用評級下調不會為公司帶來致命打擊,公司為此負擔的代價不大(modest cost)。”截至10月6日北京時間20點05分,嘉能可股價為124.75便士,較上一交易日漲幅達5.58%。

“雷曼式危機”或誇大

在市場極度恐慌之際,嘉能可的連續維穩聲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本周二,嘉能可指出,信用評級下調所帶來的成本不大。“如果連降兩級至投機級(又稱“垃圾級”),當前嘉能可價值45億美元的公司債收益率或上升1.25個百分點,年化成本約增加5600萬美元。此外,180億美元的短期貸款沒有附加條件,可以展期。”

此前,投資者普遍擔憂,若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這將導致嘉能可龐大的相關債務遭受信用降級,最終將使得其交易部門破產。金融評論網站Zerohedge此前認為,一旦嘉能可破產就可能觸發“大宗商品的雷曼時刻”。屆時,嘉能可所有礦產都將被封存,這會導致大量的抵押品不足利潤暴跌,與當年雷曼兄弟的遭遇如出一轍。

不過,嘉能可的上述“危機公關”從上周起便頻頻出現,其積極效果也直接反映在了股價上。本周一,《每日電訊報》稱,來自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日本交易所和一家加拿大養老基金可能購買嘉能可農業業務一部分股份。受該消息刺激,嘉能可港股股價於6日一度暴漲72%,刷新8月末以來新高。倫敦上市的嘉能可股價周一大漲21.5%至115便士。

然而市場情緒顯示,眾多投資者仍對嘉能可的交易部門持懷疑態度,由於其長期信息不透明、作風神秘,被各界稱為“黑箱”(black box),也被認為風險難以預計。

對此,嘉能可負責煤炭業務的主管Peter Freyberg也現身說法。“沒有什麽神秘的,我們的交易部門是一個全球物流網絡,通過捕捉套利機會(arbitrage)來盈利,並最終將實體大宗商品移交到到全球工業客戶手中。”

Peter Freyberg稱,交易部門的套利形式多樣,包括全球不同地區同種產品的價差套利。“嘉能可在貨源、運輸、儲存、保險、金融、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規模經濟優勢,且公司成功經歷了超過40多年的大宗商品周期。”

Peter Freyberg也表示,在經營和財務方面,公司業務都十分強勁,現金流為正、流動性充沛,且不存在債務違約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德意誌銀行分析師也在上周五致客戶的報告中對嘉能可的狀況做出了簡要分析,其認為嘉能可或許會面臨困境,但似乎並不能被描述為“下一個雷曼”。

該分析師表示,(上周一)嘉能可股價一度暴跌30%,之後股價反彈。“嘉能可是下一個雷曼兄弟”的預測,可能是投資者對嘉能可股價暴跌感到最困惑的部分。嘉能可確實有一個強勁的交易部門,不過其他方面卻很薄弱。雷曼曾用11位數的回購交易掩蓋其資產負債表的狀況,而嘉能可並沒有這樣做。雷曼依賴隔夜資金,而嘉能可並不依賴。通過對標普500指數當前的構成股票分析發現,自2008年9月份以來,股票單日下跌30%的情況差不多發生了50次,這些股票包括道富銀行、Netflix、時代華納有線和Fossil Group。此外,160家公司的債務股本比要高於嘉能可今年預計的83%,不過只有嘉能可引發了觸發“雷曼時刻”的猜測。

最大風險或源於大宗商品定價環境

其實,對於如嘉能可等大宗商品公司而言,終極風險仍來源於這場不知何時見底的“商品熊市”。

今年上半年,嘉能可交易部門的經調整後收益達11億美元,占到同期公司總收益的76%。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這也使得嘉能可遭遇重創。該公司表示,2015年上半年,其未對沖的金屬商品敞口大約錄得了2億美元的賬面損失。

數據顯示,嘉能可的動力煤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銅供應商,其在石油、谷物以及鋁等市場上也占據可觀地位。然而,隨著全球複蘇乏力、中國經濟放緩,大宗商品需求端承壓。中國當前是全球主要自然資源的最大需求方。

Peter Freyberg表示,“嘉能可等其他資源型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當前的商品定價環境。煤炭價格暴跌對嘉能可造成重大打擊,供過於求、中國需求放緩、對更清潔燃料的需求上升都是主要原因。”他表示,全球煤炭市場仍在再平衡的過程之中,中國煤炭需求弱於預期。

他也同時認為,當前越來越多積極分子鼓動基金經理和銀行拋棄煤炭投資。 “這種做法根本上忽略了全球能源基本面,經濟增長和發展仍然需要相關資能源支持。”

不過,Peter Freyberg也提及了一個正面因素——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韓國、印度、日本、越南等經濟體的商品需求仍然強勁,全球能源需求將在今後25年上升37%。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76

浙江樓市為何跑贏全國:跌無可跌之後的觸底反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418.html

浙江樓市為何跑贏全國:跌無可跌之後的觸底反彈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0-08 18:13:00

在快速回暖的同時,未來浙江樓市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土地市場方面,上半年杭州主城區土地市場無論是出讓面積還是出讓金都相比去年有明顯下滑,主要還是庫存壓力大所致,而且也缺乏一些位置較好的地塊。

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大城市都有複蘇的跡象,但複蘇的強弱程度是有差別的。而浙江省四個城市的強複蘇態勢頗受關註。

浙江板塊跑贏大盤

數據顯示,在2014年全國去庫存壓力較大的時期,浙江四個城市房價增幅都較小。其中杭州的增幅最小,為-1.8%,在70個城市中排名第70位,即倒數第一。而到了2015年6月,杭州房價呈現“逆襲”態勢,在70個城市中排名第5位,僅次於四個一線城市。

易居研究院近期發布的報告《全國樓市地區典型案例:浙江樓市的淪陷與重生》,對浙江樓市進行了聚焦。報告對比2014年6月份和2015年6月份的房價變化認定,浙江樓市在經歷一個大的反彈和調整,而且目前漲幅已跑贏全國大勢。如果全國市場目前正處於“弱複蘇”的態勢,那麽浙江板塊的複蘇完全可以貼上“強複蘇”的標簽。

庫存去化周期較好地衡量了城市住宅的供求關系,並對房價走勢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如果將杭州、寧波和溫州和全國35個城市的存銷比進行對比,可以發現,2011年5月~2014年11月,除了個別月份外,浙江3市的存銷比高於全國35個城市的水平,說明去化壓力相對偏大。

而從2014年12月~2015年6月。浙江3市的存銷比和全國35個城市的水平相差不多,到了6月份則略低於全國水平。這和浙江相關城市積極去庫存的導向有關系。

而之所以跑贏全國,一方面跟全國樓市發展的基本面有關。2014年以來,除了一線城市外,各地紛紛取消了持續了4年的限購舉措。此外,配合國家層面的降準降息、2015年“3·30”新政等進行地方版本的細化以及地方購房契稅補貼等舉措下,今年樓市複蘇態勢十分明顯。

區域特色

在全國基本面之外,浙江樓市的走勢也跟浙江當地的經濟環境、自身發展特點等有很大關系。對東南沿海浙江、江蘇、福建和廣東四個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進行GDP增速對比發現,從2008年至2014年浙江的GDP同比增幅一直低於其他三個省份。

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影響較大。受外貿經濟、制造業、民營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浙江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進而使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受拖累。2009至2010年浙江房價暴漲,脫離了經濟基本面,所以含有較大泡沫成分,2011年經濟繼續惡化之後,房價終於大跌。

不過,近年來浙江在轉型升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幾年浙江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來推動“浙江智造”的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成績比較突出。

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預計到2015年,杭州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創造60萬個網上就業崗位。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經過幾年深度調整之後,今年浙江經濟出現複蘇跡象,形勢好於相似的兄弟省份。從經濟環境來看,浙江宏觀經濟低迷的壓力在不斷釋放,這能夠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經濟環境。

從住房消費的角度考慮,居民家庭的財富水平和投資理念也是兩個頗有影響力的因素。從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據來看,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640元,在全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005元,僅次於上海。

更為重要的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為1.9倍,在前10強省市中,為倒數第二位,說明浙江的城鄉差距比較小。概括來看,對於浙江的財富模式可總結為三點:較為富裕、城鄉差距小、藏富於民。此類財富模式,將間接影響住房交易背後的支付能力。

未來:或將繼續回暖

嚴躍進說,從周期性因素的角度看,目前浙江樓市周期處於止跌反彈的窗口期,部分城市房價已經跌無可跌,一些城市房價增幅居於全國前列。這些信號綜合起來表明,後續浙江房地產市場依然會跑贏全國市場。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本報稱,去年浙江板塊率先下跌,跌幅比較大,今年在市場回暖過程中,這些地方也率先回暖。這也是市場全面築底回升的一個強烈信號。

張大偉說,杭州一直都是二線城市中經濟發展最好的一個城市,市場需求一直比較大。之前由於價格過高、供應量過大,房價出現了下跌,在經過充分的價格調整之後,其成交量也迅速擴大,上半年杭州成交量同比增幅近150%,創近5年來新高,價格也迎來明顯的反彈。

不過,在快速回暖的同時,未來浙江樓市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土地市場方面,上半年杭州主城區土地市場無論是出讓面積還是出讓金都相比去年有明顯下滑,主要還是庫存壓力大所致,而且也缺乏一些位置較好的地塊。

在城鎮化方面,2006年,浙江城鎮人口為2814萬,占總人口的56.5%。到了2014年,城鎮人口為3573萬,占總人口的64.9%,城鎮化率位居全國前列。也就是說,目前浙江的城鎮化率再大幅提升的空間已不是很大。

浙江居民住房擁有率比較高,且居住面積也比較大。比如說從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的指標看,2014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1.5平方米,該指標遠遠高於全國水平。正是如此,需要警惕當地居民購房需求不大的風險。

嚴躍進說,在住房需求層面,需要密切關註浙江外來人口的購房需求。比如在杭州蕭山、紹興柯橋等地,外來人口比較多,在限購放開後,此類群體的購房需求就會積極釋放。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06

有色金屬肆意反彈 大宗築底恐需時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503.html

有色金屬肆意反彈 大宗築底恐需時日

一財網 戴金鴻 2015-11-26 19:28:00

消息刺激之下,有色金屬終於展開強力反彈。不過,市場卻不太認可有色金屬將就此改變此前的下跌趨勢,大宗商品市場的築底過程恐仍將延續。

消息刺激之下,有色金屬終於展開強力反彈。不過,市場卻不太認可有色金屬將就此改變此前的下跌趨勢,大宗商品市場的築底過程恐仍將延續。

消息面引發的反彈

據外媒報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請求監管機構對中國有色金屬市場是否存在“惡意”做空進行調查。與此同時,上述協會也向發改委提議,要求政府買入鋁、鎳,以及鈷、銦等稀有金屬,以消化過剩產量。

而繼鋅產業宣布減產之後,消息面顯示,中國國內主要鎳生產商本也計劃舉行專題會議,討論可能的減產事宜。

多重利好消息影響下,有色金屬板塊展開強力反彈。截至收盤,中國國內有色金屬期貨合約基本全線上揚,其中滬銅主力合約上漲2.15%至35210元/噸,滬鋁上漲3.97%至10215元/噸,滬鋅上漲2.49%至13175元/噸。

國際市場方面,截至記者發稿,LME銅上漲2.41%至4650.5美元/噸,LME鋁上漲1.68%至1483.5美元,LME鋅上漲3.27%至1626美元。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取得聯系後,就此消息真實性尚未得到明確答複。

而接受記者采訪的某期貨公司分析師表示,監管機構無明確消息調查有色金屬惡意做空,僅有色金屬協會收到廠商聯合保價訴求,試圖用此方式解決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下跌的問題,但期貨的作用在於套期保值及發現價格,價格漲跌由市場決定,監管機構調查多空任何一方有悖期貨規則及作用。而對於過剩行業商品國家收儲可能性幾乎為零。

上述分析師指出,有色金屬在沖高後又大幅回落可能就是對此的反應。

築底之路依舊漫長

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可謂熊市漫漫,跌跌不休。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標普高盛商品全收益總指數跌幅達到24.86%,其中能源指數下跌28.59%,石油指數下跌27.96%,工業金屬下跌26.96%,貴金屬下跌10.14%,農業指數下跌15.26%。大宗商品市場主要品種近乎全線暴跌。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低迷導致的需求銳減,而此前產能過剩使得供需關系嚴重失衡;另一方面就是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不斷升溫,導致美元不斷升值,美元指數近期更是幾度沖破100整數關口,這就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壓制。

如今,迫於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部分生成商已經開始或者考慮削減產量以穩定市場價格,企圖阻止價格如此快速下跌。其中嘉能可因受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拖累,公司運營進入困境而被迫削減鋅、銅產量,中國國內已就鋅產業展開產能調整。

不過,無論是嘉能可還是中國國內生產商,其減產行為僅僅短期內相應品種價格產生支撐,甚至部分產品當天輕微反彈後又再度下跌,下跌之勢幾乎難以阻擋。

近期,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表示,二三十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大宗商品拋售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Russ Koesterich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幸的是,市場仍在下行。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商品密集型經濟體的下滑,需求走低。”

Koesterich稱,在美聯儲準備加息之際,美元走強,也對價格構成進一步的壓力。

“有一些大宗商品供大於求的情況非常嚴重,其中包括部分工業金屬,但尤其是石油。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讓供應和需求恢複平衡,尤其是在能源市場。” Koesterich指出。

全球礦業巨擘力拓旗下銅和煤炭業務負責人Jean-Sebastien Jacques也表示,短期內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仍低迷,因供給過剩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仍累及市場。

Jacques指出,中國經濟放緩引發的疑慮困擾市場,但力拓仍預期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率仍有望在7%左右。“我認為供給面的這些問題,特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對沖基金等一些業內人士采取的行動,均意味著市場的部分失真情況還會存在。”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93

谷底緩步反彈 陸股行情又來了?「穩增長」政策拉抬 長線利多出爐

2015-10-26  TWM

陸股再現漲勢,但這波行情延續多久? 專家認為,上証指數能否站穩四千點,是下一波多頭指標, 而十大新興產業,則是個股觀察重點。

十一長假後,陸股跟隨全球股市的腳步,再度啟動漲勢。由於中共五中全會將召開、預計正式提出「十三五」規畫,人民幣有望被納入全球貨幣「特別提款權 (SDR)」,以及「雙十一」光棍節等題材相繼登場,投資人若對上半年陸股狂飆記憶猶新,不禁要問:這是新一波大漲行情的開始嗎?

研究中國股市超過二十年、青曦資本合夥人洪周泰認為,現階段中國股市所處的位置,是繼去年第三季後、又一次長線布局的大好機會,他甚至以「錢不夠買」來形容目前情況,「這和我在去年八月、上証指數二四○○點左右時,感覺完全一樣」。

不過,洪周泰特別提醒,相比去年七月到今年六月、上証指數一年內狂漲三千點的行情,這一次很不一樣。他指出,由於中國各項經濟數據仍未好轉,整體經濟成長放緩已是事實,壓抑了指數上漲空間。

新興產業權重低

指數難大漲

更重要的是,政府持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政策,也就是繼續限制或整頓金融、房地產、原物料等以往過度投資的產業,並積極扶持如電動車、生技醫療、環保 等新興產業;而金融、房地產等,是現階段占陸股權值較高的類股,因此他認為,上証指數狂飆走勢,在短期內不大可能重演,緩漲機率較高。

資深投資專家鄭超文也認為,就技術分析而言,目前上証指數僅是中級反彈,「長線來看仍在築底」。他指出,上証指數從去年七月二千點附近,站上年線後起漲, 到今年六月的五一七八點,漲了十二個月,很接近「費波南希係數」的十三;依此係數推算,回檔需五至八個月,才有機會展開新一波長多行情。

再從均線來看,鄭超文認為目前上証指數上方,還有季線、年線等兩道中長期壓力;即使突破,三五○○至四千點還有龐大的套牢量等待解套,以目前成交量,很難迅速消化、突破。因此鄭超文推估,未來一季上証指數將在三千至四千點區間震盪,「明年第一季才有機會正式上攻」。

布局中小型股 波段操作

若陸股暫難如以往強勢,後續應如何操作?洪周泰認為,陸股投資將是「輕指數、重個股」的局面,尤其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更是未來幾年的亮點。洪周泰分析,這些新興產業中,績優且具代表性的公司,經歷大幅修正,目前幾乎都回到起漲點附近;而且,這些公司占指數權重都不高,十月以來,上証指數雖然僅漲一○%左右,但這些公司漲幅達三、五成者比比皆是。所以現階段布局這些中小型股、波段操作,獲利空間可望大幅高於指數漲幅。

然而,陸股生態與台灣大異其趣,當然要先做功課,尤其是附表中的產業,有些對台灣投資人來說並不熟悉,洪周泰指出,新浪財經、東方財富網等財經網站,包含研究報告、個股財報與公司動態,個股資訊豐富完整且完全免費,值得台灣投資人好好利用。

陸股ETF 可分批布局

雖然洪周泰樂觀認為,這些新興產業的龍頭公司,未來年獲利成長幅度將很可觀,但仍得定期檢視公司狀況。他建議投資人,以該股的「歷史本益比」為操作準則,在本益比低檔區布局,進入高檔區則可考慮減碼。

他以上半年為例,當時這些新興龍頭股的本益比,很多都飆到一百倍以上,「即使前景再好,也實在太離譜,不崩盤才怪」;目前則普遍回到五十倍以下,甚至更低、進入相對低檔區,此時就可以逢低布局。

至於操作指數、買賣ETF為主的投資人,鄭超文則提醒四千點大關的重要性。除了套牢賣壓罩頂,上証指數從五一七八點回檔到二八五○點,反彈五成剛好來到四 千點附近;若這波反彈能站上四千點,即使再拉回築底、打第二隻腳,原先低點二八五○點也不易跌破,投資人可趁回檔分批布局,參與下一波行情。

撰文 / 唐祖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95

中期反彈可能已結束

萬眾期待的QE3願望落空,而且上星期不少人已下注希臘競選支持救市的政黨勝出,因此恆指於19,500水平出貨格味道很濃(現水平: 19,265)。另外,如藍燈籠股(#590, #538)近日的大反彈亦意味著升幅的尾段,今天部份强勢股沽壓很大(#992, #1109, #3333)。 不排除大市尚有上升空間,但持盈保泰亦是可行的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22

2012年年初反彈可能已完

僅短短於一兩個月的時間,恆指已反彈約14%(從18,400至21,000)。有趣的是,2012年年初大部份人看淡,甚至當時有人指出金磚四國已死。到了近排,市場情緒180度大變,幾乎每一個人都談著要"追貨"。

筆者不是否定大市升至23,000, 甚至25,000的機會,但問題是:
1) 現時主流大價股上升空間比下跌空間細,不少股份接近2011年8月跌市前的Resistance
2) 人人急於追貨,通常非利好訊號
3) 三四線股開始向上,暗示接近反彈末段

總之小心為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