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6月13日目錄
►航空業暑運來臨,旺季供給缺口確定提升業績彈性(國金證券)
►電煤供需繼續維持緊平衡,板塊旺季有望迎來反彈(中泰證券)
►物流行業增速換擋,服務質量與業務量互相促進(國金證券)
►工信部擬支持名單公示,工業互聯網再迎主題性機會(天風證券)
►全球半導體景氣度繼續高漲,板塊回調迎配置良機(中泰證券)
1.航空業暑運來臨,旺季供給缺口確定提升業績彈性(國金證券)
航空暑運到來,航空產業鏈將進入旺季。國金證券認為,燃油附加費恢複征收,降低油價上漲對於航司業績的沖擊,供需狀況依然是航空公司業績的根本驅動因素。
國金證券指出,2015年後,受益於國民旅遊需求的爆發,航空消費屬性漸增,疊加航司降低票價吸引乘客,該比例一度達到2016年2.25的高位,並在2017年維持在1.96。2015年~2017年旅客周轉量複合增速提升1.1個百分點,達到14.5%。國金證券認為,在宏觀經濟穩定運行,航空消費屬性逐漸增強的背景下,航空需求無需擔心,2018年1~4月累計旅客周轉量同比增速13.7%,3月和4月淡季同比增速均超過17%,維持較高水平,航空需求旺季將繼續穩步甚至超預期增長。
國金證券認為,今年旺季供需缺口較為確定。計算2018夏秋航季航班計劃表,國內航司航班數量同增5.7%,相比2017年夏秋航季增速下滑2.1個百分點。另外根據旺季民航局時刻增量規劃,達到準點率標準的機場可以在旺季獲得一定的時刻增量,但實際操作過程中,考慮到安全問題,各機場獲得實際增量將會進一步減少,預計旺季時刻增量相比2017年將有所下滑,計劃航班增速收縮。
此外,機場作為航空產業鏈上遊,在航空消費屬性增強時,機場公司吞吐量增長可預測性更高,並且帶動機場非航收入增長,由於沒有油價和匯率擾動,業績增厚更為確定。國金證券認為,體量大,客源優質的樞紐機場商業價值最高,將充分享受非航收入增長帶來的業績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ROE和凈利率一直處於上升通道。另外對於機場來說,航空器及旅客通過即需要收費,使得收入現金流健康,在震蕩市中成為配置首選。上市A股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營業利潤比例均大於100%。
春節以來我國航空業需求持續旺盛,疊加供給受到抑制,體現出淡季不淡的特點。供需缺口確定,航空將在旺季實現量價齊升,旺季航空票價彈性將推動航司業績。國金證券認為,現在燃油附加費落地,市場關於政策利好疑慮消除,油價短期下行,航空股將從之前油價和匯率雙重負面擾動的情緒將走出來。推薦買入中國國航(601111.SH)、南方航空(600029.SH)、東方航空(600115.SH),以及機場龍頭上海機場(600009.SH)、白雲機場(600004.SH)。
2.電煤供需繼續維持緊平衡,板塊旺季有望迎來反彈(中泰證券)
夏季高溫天氣帶來用電需求超預期,長江口動力煤價再次站上700元/噸高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在環保限產及去產能多重因素影響下,煤炭供需格局仍然偏緊,煤炭價格將大概率保持高位,煤炭企業今年的財報會比去年更好看。
中泰證券指出,根據國家能源局在2016年披露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所設置的目標,按照樂觀預期,2018年煤電年新增裝機量為2601萬千瓦,相對往年繼續回落。對2018年的煤電替代絕對值進行測算,2018E對應火電發電量為47852.96億千瓦時,同比增速為3.8%,相較2017年小幅下滑。但是由於去產能後煤電的“托底作用”更加凸顯,以及各省市區域煤電裝機的集中度提升,預期煤電利用小時數將出現持續回升。
從整體來看,中泰證券認為臨界發電機組的技術替代效應在實際的煤電商業化中存在著一定的邊際約束作用,未來三年全國供電煤耗率或進入“低速遞減區域”。特別是2018年預期供電煤耗因素會成為動力煤回歸穩定需求區間的支撐力量。
在綜合考慮降水驟減情況下,由於近兩年長江流域抽蓄裝機容量大幅提升,中泰證券認為2018年長江流域發電量仍然處於過剩狀態,而水電消納的缺口雖然會出現縮減,但是對可能產生的煤電動力煤替代性需求相對較弱。
2018年進入去產能後時代的“穩定區間”,中泰證券對動力煤消費量進行測算:①考慮技術改進所帶來的供電煤耗下降,火電耗煤量約為19.43億噸,同比增加6237萬噸;②鋼鐵行業由於電弧爐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單位煤耗相對下降,對應動力煤耗煤量約為1.46億噸,同比增加1550萬噸;③考慮單位煤耗維持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同水平,水泥耗煤量約為2.95億噸,同比減少1124萬噸;④考慮合成氨等傳統煤化工產品價格的上漲,結合單位能耗的下降以及新型煤化工項目的投產,煤化工耗煤量約1.81億噸,同比增加約441萬噸。
中泰證券預期2018年動力煤整體需求為31.99億萬噸,同比增速為1.97%。相較往年,預期2018年動力煤需求將繼續呈現明顯企穩態勢。同時在時點上,隨著6月中旬至7月份夏季旺季需求的帶動,動力煤市場價將存在更強的短期價格支撐。
中泰證券繼續看好板塊在中周期上存在的價格驅動性機會,推薦關註業績支撐較強,估值較低的動力煤標的:兗州煤業(600188.SH)、陜西煤業(601225.SH)、中國神華(601088.SH)。
3.物流行業增速換擋,服務質量與業務量互相促進(國金證券)
618購物節臨近,有望催化快遞板塊啟動!
國金證券指出,2018年1~4月份快遞累計業務收入1738.6億元,同比增長28.4%,雖然行業增速從2016年之前超過50%降檔至30%左右,但市場空間約4000~5000億,並受到拼多多等電商提振,快遞需求有向三四線城市下沈以及向西部城市蔓延的趨勢,行業增速有望維持2~3年。
我國快遞業2016年開始逐漸形成第一梯隊,規模優勢體現,使得業務量增速普遍高於行業增速。進入2018年以來,業務量增速的分化升級,開始在第一梯隊出現,龍頭效應顯現,2018年一季度,CR5提高至60.1%。業務量排名前五的快遞公司市占率均有進一步提高,快遞業務量有進一步聚集傾向。
國金證券研究發現,近期將工作重點放在控制成本的快遞公司,業務量增速較快。中通和韻達自2016年開始對各成本項嚴格管理,中通引入46套自動化設備,大幅提升中轉效能;韻達通過優化線路,減少轉運中心30余個,精簡幹線運輸線路,開創網點自跑等方式,降低單票運輸成本,並且進行轉運中心設備升級,降低單票中轉成本。中通和韻達2017年單票運輸成本分別下降0.06元/0.01元,單票中心操作成本分別下降0.04元/0.06元,而業務量增速較慢的圓通和申通該成本項均有所提高。
國金證券指出,雖然韻達由於電子面單使用率提高以及網點自跑等原因,單票收入下滑明顯,但通過成本控制,韻達盈利能力有上升趨勢,同時成本控制更為明顯的中通凈利率率先企穩回升,與同行公司產生分化。
國金證券指出,伴隨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快遞公司開發多項業務成為新趨勢,構建多層次的產品體系將成為物流企業的護城河,增加客戶的粘性。目前已有多家快遞公司進軍快運市場,同時快運龍頭德邦快遞開始通過“大件快遞”切入較為空白的快遞細分市場。
國金證券認為,目前快遞板塊估值較為合理。快遞第一梯隊將更多精力投入成本控制,服務質量提升成效顯著,產生良性循環,業務量增速領跑行業,推薦近期業務量增速更快,策略更適合市場環境的韻達股份(002120.SZ),第二梯隊推薦改善潛力巨大的圓通速遞(600233.SH)、德邦股份(603056.SH)。快遞公司提供綜合物流服務,將有效滿足客戶多方位的需求,推薦前瞻布局綜合物流服務的順豐控股(002352.SZ)。
4.工信部擬支持名單公示,工業互聯網再迎主題性機會(天風證券)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6月12日晚發布《2018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公示》,評選出《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發布2018年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工作指南的通知》(36號文)的入圍企業。
天風證券指出,本次公示的名單共包含企業93家,直接對應“36號文”中“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及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這一重點方向。公示名單中,阿里雲、東方國信、浪潮、青島海爾、航天雲網、用友網絡、徐工、三一入選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測試;東方國信、寶信軟件等6家企業入選流程行業工業互聯網流程行業平臺試驗測試。
天風證券發現其中任務5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測試環境建設與6月7日公布的《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中的任務17“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測試體系”有異曲同工之感,主要聚焦跨行業跨區域、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二者與4月17日組織申報的“2018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所支持的領域一致,能力要求和評選標準相似,天風證券認為這三項申報評選的跨行業跨區域平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均可視作工業互聯網國家級雙跨平臺。
天風證券指出,根據“36號文”,本次名單公示的項目須能夠在2020年底前完成竣工驗收。其中跨行業跨區域平臺的驗收標準詳細規定了所跨行業數量、接入的設備總數和單一行業接入設備總數,工業APP的培育數目和訂閱數量,開發者社區的人數、SDK包情況,測試用例、標準草案、驗證企業數量等量化信息。除此之外,特定行業、特定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支撐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也有量化考核標準。天風證券認為,這一指標對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建設提供了未來三年具體建設目標,看好到2020年之前平臺建設端的持續投入,對相關企業長線看好。
天風證券認為,工業互聯網是貫穿全年的主題投資機會,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直接利好相關企業的業績和業務。重點推薦用友網絡(600588.SH)、東方國信(300166.SZ)、寶信軟件(600845.SH)、漢得信息(300170.SZ)、啟明星辰(002439.SZ),建議關註賽意信息(300687.SZ)、鼎捷軟件(300378.SZ)和金蝶國際(0268.HK)。
5.全球半導體景氣度繼續高漲,板塊回調迎配置良機(中泰證券)
全球半導體行業協會(WSTS)日前發布數據,2018年4月全球實現半導體銷售額376億美元,同比增長20.2%,連續13個月同比增速超過20%。
中泰證券進一步對月度營收數據結構進行分析,5月存儲芯片仍以32%的占比位居第一,而從3月平均營收增速來看,DRAM遙居第一、顯然是半導體整體增速的核心抓手。過去持續強調數據對計算性能和存儲容量的需求拉動,根據近期美光預計消費終端升級(高像素、4K)+汽車存儲(輔助駕駛、智能化升級)+雲計算中心(未來3年DRAM6倍、SSD2倍)將成為存儲需求的三大驅動。
除存儲外,模擬芯片、分立器件以及MCU增速亦表現亮眼、近三個月平均增速均超過10%。再度佐證汽車電子、物聯網以及工業控制三大創新應用需求驅動第四次矽含量提升的核心觀點,本質上是泛物聯網時代ECU(電子控制單元)的數量提升,反應在結構上就是MCU、利基型存儲以及分立器件、模擬芯片等配套芯片的用量提升。
近期半導體板塊整體回調幅度較大,中泰證券認為重點標的已經迎來配置良機。從近期動態來看國家產業支持力度不減,預計從產業政策到下遊產業巨頭扶持推進產業發展力度不變,不減產業追趕決心。中泰證券繼續強調重點關註龍頭項目、地域集群引領產業崛起,重點戰略方向有望迎超常規支持。
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亟待突破自主可控完成基本供應體系建立,需要集中優勢力量突破關鍵產品、建立賽道龍頭。中泰證券預計大基金二期將重點圍繞存儲、先進制程、化合物半導體、特色工藝、矽材料幾大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建設產業生態,因此高度重視關鍵領域產品龍頭。
中泰證券推薦半導體龍頭兆易創新(603986.SH)、景嘉微(300474.SZ)、揚傑科技(300373.SZ)、士蘭微(600460.SH)、三安光電(600703.SH)、北方華創(002371.SZ)等;黑馬組合推薦晶瑞股份(300655.SZ)、晶方科技(603005.SH)、至純科技(603690.SH)、上海新陽(300236.SZ)。
棚改,一場改變過去三年房地產行業格局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樓市格局的風,轉向在即。
7月12日,住建部召開棚戶區改造工作吹風會時指出,要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而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這被行業視為政策釋放出的明確信號。在去庫存任務基本完成的城市,棚改貨幣化比例將會降低。
在討論棚改貨幣化安置退潮可能帶來的行業影響前,需要先行討論棚改試驗的成果。
須知,棚改貨幣化安置肩負三四線去庫存的重任,在三四線城市成交冷清的背景下被提出,如今任務已接近完成。
來自恒大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三四線通過棚改貨幣化去庫存分別為1.4億平方米和1.8億平方米,占銷售面積的14.8%和18%。而三四線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7.6個月,這個數據甚至低於多個一二線城市。
個別庫存極高的城市,如鄂爾多斯在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背景下,庫存得到消化,成功解套。
興證固收研究團隊指出,2015~2017年,貨幣化安置對住宅銷售的貢獻從14%上升至24%,而本輪地產銷售上行周期至14個月,下行周期或將長於前兩輪。
2016年下半年至今,昔日房企避之不及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春天,這不僅導致房企調整戰略下沈到三四線城市,更是直接推高三四線城市房價。
也正因如此,業內對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評價出現分化,也有所保留。相關結果或仍需付諸更多時間以驗證,但對比兩三年前,房地產行業格局已然大變,棚改政策到了調整的時候。
衣食住行,關心棚改政策調整帶來的實質改變不僅是房地產行業範疇,更是牽涉廣泛的民生性議題。
從目前情況看來,2018年全國棚改計劃新開工580萬套,其中一二線城市113萬套、三四線城市467萬套。
恒大研究院按照85平方米/套、70%的貨幣化安置商品房購買率計算,當三四線城市貨幣化安置比例維持2017年的63%時,帶動商品房銷售面積1.7億平方米,帶動2018年商品房銷售增速16%。
若分地域看,當前東北、西北和西南省份對棚改貨幣化依賴度較大。過去三年,去庫存政策也對相關城市住房需求、房價增長空間、居民購買力造成一定的透支。可以預見,這些區域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交易銷售將受到向下拉扯的影響,並需要數年時間進行修複、調整。
但在東部沿海的三四線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本身有重點城市人口、產業、購買力外溢的優勢,棚改退潮對其影響不大。
開展房地產開發、銷售的主體即房企方面,即使前期已有部分開發商調整政策,到三四線城市甚至五六線的小縣城拿地,但主流房企的重要布局和主要貨值來源仍是一二線城市。
不過,由於中小房企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本土房企,對棚改貨幣化依賴度較大,政策調整後,中小房企將面臨市場份額、銷售規模、融資渠道收緊的多重壓力。
作為影響本輪周期的重要變量,棚改對房地產業的塑造和影響仍在進行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5日目錄
►萌寵時代來臨,寵物食品行業千億藍海已經開啟!(中信建投)
►基本面支撐強勁,水泥龍頭王者歸來有望再綻芳華(東財證券)
►鋼鐵消費升級拉動需求,供需持續改善支撐鉬價上行(中信證券)
►政策拐點夯實板塊底部根基,優選穩健銀行品種(中銀國際)
►剝離非核心業務,杉杉鋰電材料業績有望持續釋放(中信建投)
1.萌寵時代來臨,寵物食品行業千億藍海已經開啟!(中信建投)
2017年全球寵物商品市場規模達1098億美元,北美地區約占寵物商品市場44%,居首位。寵物行業總規模約2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比約35%,中國總市場約200億美元,占比較大,但產品檔次、產業鏈發展成熟度不足。
中信建投認為,從寵物產業鏈看,我國寵物食品率先爆發,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寵物產業鏈出現由上遊產品向下遊服務蔓延的趨勢,寵物醫療、美容有望引領下遊崛起,均有望迎千億市場。而目前及未來幾年寵物食品仍將受益最大。
2017國內人均GDP達到5.966萬元,同比增長10.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64萬元,同比增長8.27%。中信建投認為,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可支配收入上升,寵物消費升級趨勢將得以延續,望迎量價齊升。與此同時,獨生子女家庭增多、人口老齡化明顯、普遍晚婚晚育等因素也將刺激陪伴需求。此外,寵物“人性化”加之社會廣泛對寵物的關懷氛圍,驅動寵物消費增長。
中信建投指出,我國目前的寵物市場類似美國80年代狀況,兩者在經濟基礎、寵物數量、寵物市場規模、寵物政策方面匹配度高。以城鎮化率、人均居住面積、人口數據等指標預測,到2023年我國寵物(貓狗)數量將升至1.5億只,以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預測,到2023年單個寵物食品支出將達到800元,整個寵物食品市場規模有望翻倍達1200億元,全面趕超德國、日本。
2017年我國寵物行業總消費額達1340億元,其中作為上遊“剛需”的寵物食品消費額近500億元,占比約33.8%,是規模最大的寵物細分市場,但國內寵物食品市場為外商主導,CR5達62.7%,基本為外資品牌。渠道方面,2017年我國線上渠道銷售占比44%,2010~2017年銷售額CAGR約26%,占比以龍頭電商為主;線下占比56%,我國寵物相關門店共約6.7萬家,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
中信建投認為,隨著線上、線下渠道建設推進、寵物數量增長、寵物角色轉變,我國寵物食品市場將迎爆發,國內企業發力搶奪渠道布局,推薦關註佩蒂股份(300673.SZ)、中寵股份(002891.SZ)。
2.基本面支撐強勁,水泥龍頭王者歸來有望再綻芳華(東財證券)
東方財富證券對水泥行業2008年以來變化狀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認為當前水泥行業供需緊平衡態勢有望維持較長一段時間,看好行業景氣的持續性。
從供給方面看,礦山整治、嚴格的環保督查以及行業自律推動的錯峰限產是當前產量去化的核心動力。中長期來看,去產能又將是控供給的又一抓手。東方財富證券預計《產能置換實施細則》會加速制定,置換標準進一步提高,減量(等量)置換去產能有望落實。另外各地淘汰32.5水泥積極推進,通過提高熟料添加比,有望部分化解熟料過剩產能。
相比供給銳減,需求相對弱勢平穩,區域分化明顯。東方財富證券認為當前華東、中南地區需求相對較好,產能過剩程度低,企業集中度高限產執行力強,供需面更好,價格彈性仍然較高。
東方財富證券認為,在去產能、資源約束下,行業集中度預計進一步提升。一方面,小企業多以小產線生產低標號水泥為主,將率先成為被淘汰或置換的對象。另一方面,隨著熟料生產受限,熟料資源屬性凸顯,大企業有節奏的控熟料或將加速粉磨站退出。另外,礦山整治嚴格,采礦許可、續延審批難度提高,石灰石資源儲備不足的小企業新拿資源的難度和資金成本加大,外購石灰石的成本也將推高。
東方財富證券指出,在區域市場格局明朗下,水泥企業通過優化產品組合、提升能源效率挖掘新的利潤。整合上下遊產業鏈,拓展骨料和混凝土業務成為行業共識,大型熟料基地普遍擁有較大規模的石灰石礦山資源,利用低品位的尾礦用於骨料生產,成本低亷收入相當可觀。此外,通過技術創新,利用余熱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等項目,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時保護環境、節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競爭力
當前水泥行業PE、PB均處於低位,東方財富證券認為在良好的供需格局支撐下,行業盈利有望持續邊際改善。成本優勢突出的水泥企業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有望迎來估值部分修複。
據東方財富證券判斷,華東、中南地區行業景氣具有持續性,水泥企業馬太效應日益顯著,龍頭企業王者歸來,預計股價仍能再創新高。東方財富證券謹慎看好海螺水泥(600585.SH)、華新水泥(600801.SH),建議關註萬年青(000789.SZ)、冀東水泥(000401.SZ)。
3.鋼鐵消費升級拉動需求,供需持續改善支撐鉬價上行(中信證券)
鉬屬於全球最稀缺礦種之一,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18年全球鉬資源儲量約1700萬噸,中國儲量為830萬噸,占比約49%,中國、美國、智利、秘魯為全球鉬主要生產國,四國合計鉬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3%。
中信證券指出鋼鐵行業消費升級刺激鉬需求持續增長。根據國際鉬業協會(IMOA)數據,2017年全球鉬消費量為25.31萬噸,同比增長8.9%,鉬消費增速重新實現快速增長,預計隨著高端制造、汽車輕量化、核電、石油化工、武器裝備、高性能鋼等領域的快速發展而持續穩步增長,2020年全球鉬消費量有望達到28.69萬噸,2018~2020年CAGR為4.27%。
全球鉬產能當前處於過剩狀態,冶煉產能不是限制供應的主要原因,限制未來供給的源頭還在於鉬精礦的供應。未來三年,受環保、品位下降等制約,短期新增礦山投產有限,並且現有礦山未來三年產量增幅亦相對有限。中信證券預計2018年全球鉬產量為27.2萬噸,2020年全球鉬產量約28萬噸,2018~2020年CAGR為1.5%。
在全球經濟持續複蘇、鋼鐵行業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中信證券認為鉬消費有望持續增長,而供給端受環保、品位下降等制約,短期新增礦山投產有限,2018年供需情況將得到較大改善,預計2020年將出現供應短缺0.09萬噸,供需基本面持續改善有利於鉬價上漲,鉬價將進入上行通道。中信證券預計2018年45%鉬精礦價格運行區間為1500~2000元/噸度,2020年45%鉬精礦價格有望沖擊2500元/噸度。
根據國際鉬業協會和安泰科數據,2017年全球十大鉬生產商占全球產量的64.2%,行業集中度高,是寡頭競爭的行業,擁有規模效應的企業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在未來鉬價上行的預期下,中信證券預計行業內具備上遊資源優勢、全產業鏈優勢、產銷規模優勢以及持續經營能力強的公司將顯著受益。
在全球經濟持續複蘇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隨著高端制造、汽車輕量化、核電、武器裝備、高性能鋼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鋼鐵消費升級將支撐鉬消費持續增長,未來全球鉬供需情況改善,對鉬價形成支撐。中信證券預計2018~2019年鉬行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長將達到10%~15%的水平,鉬價上漲直接催化企業盈利彈性,行業內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續提高。
中信證券首次覆蓋鉬行業並給予“強於大市”評級,重點推薦金鉬股份(601958.SH)、洛陽鉬業(603993.SH),給予“買入”評級。
4.政策拐點夯實板塊底部根基,優選穩健銀行品種(中銀國際)
近期釋放的政策信號十分積極,疊加下半年央行提供額外信貸配額、資管新規執行細則對非標監管適當的放松以及MPA參數的調整,中銀國際認為,在多項舉措共同推進下,實體資金供給緊張的現狀有望得到改善,政策拐點的確立以及監管不確定性的消除進一步夯實板塊底部根基。
中銀國際認為,綜合考慮部分表外融資需求回流表內以及央行定向降準的影響,預計8月新增信貸規模為1.0~1.1萬億,高於去年同期(8255億)。但結構上,今年以來銀行對票據融資支持力度加大,由於短期銀行風險偏好難有顯著提升,預計票據規模仍維持高增。社融方面,在整體融資收緊背景下,預計7月社融增量約為1.0萬億。需要註意的是,7月資管新規執行細則對非標業務監管有所放松,且部分信托公司獲窗口指導加快項目投放,預計後續以信托貸款為代表的表外融資壓降規模將減小。
展望下半年,中銀國際認為存款市場競爭將會持續,存款成本依然存在上行壓力。但7月以來,在央行定向降準等政策影響下,市場資金利率有所下行,7月末同業存單利率水平已回落至2016年融資環境寬松時期的中樞水平。預計同業利率的邊際改善會對三季度銀行息差表現帶來超預期改善,結構上中小銀行將有大的改善彈性。
中銀國際認為,銀行賬面不良率或隨著監管偏離度考核趨嚴而有所擡升,但行業真實的資產質量整體仍將維持穩定,發生系統性風險可能較低。從已披露快報的幾家銀行來看,二季度銀行資產質量仍處於改善通道。下半年來看,由於宏觀經濟仍存不確定性,企業的資產質量動態變化有待進一步觀察。預計2018年不良生成率將在0.8%左右,但後續仍需關註內外經濟形勢變化。
目前銀行板塊估值對應2018年0.83xPB,估值安全墊厚實,短期體現防禦配置價值。從中長期來看,在行業業績穩健背景下,絕對收益確定性依然較強,後續仍需關註政策落地情況及中美貿易沖突進程。中銀國際建議關註業務穩健的大行和招商銀行(600036.SH)、邊際改善顯著的上海銀行(601229.SH)。
5.剝離非核心業務,杉杉鋰電材料業績有望持續釋放(中信建投)
杉杉股份(600884.SH)日前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2.86億元,同比增加11.25%;歸母凈利潤4.65億元,同比增加37.13%;扣非後歸母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加18.87%;公司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為24.3%,同比下滑0.9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0.8%,扣非後凈利率為7.1%。
中信建投指出,鋰電材料業務增長和新能源車運營扭虧是公司業績高增長的主要原因。其中,公司新能車運營上半年減虧顯著,主要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帶來子公司估值上升,會計變更帶來投資收益,顯著對沖了運營的虧損,同比去年虧損下降40%~50%水平,預計全年有望在去年基礎上減虧一半。
安信證券指出,公司近兩年在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鋰電材料業務,打造鋰電材料綜合供應商。其中,正極材料方面,公司正極材料主要產品為鈷酸鋰和三元材料,下遊客戶資源優質,主要包括ATL、BYD、LG等國內外電池業巨頭現在高鎳三元材料技術已突破,有望逐步擴大11等產品市場份額。負極材料方面,公司人造石墨出貨量全國第一,未來年產1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如期進行,規模效應將大幅降低公司成本,未來負極材料業務對公司業繢貢獻有望顯著提升。電解液方面,去年虧損2188萬元,隨著公司今年重新調整市場戰略,經營趨向改善,全年有望減虧。
根據GGII(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公司上半年實現正極產量1.02萬噸,同比增加32.5%,其中三元材料、鈷酸鋰分別為5200噸、5000噸;負極產量1.6萬噸,同比增長14.3%。由於二季度起鋰鈷價格有所走弱,公司難以維持高庫存收益,正極業務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上半年整體毛利率為24.3%,同比下滑0.9個百分點,環比2018年一季度下降1.9個百分點。公司上半年新投產7200噸高鎳正極產線,年底新增1萬噸正極材料產能,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動力類正極出貨量;負極在建的10萬噸產能包頭項目,將提升公司石墨化產能。中信建投表示,考慮到緩沖期後電池行業將進入備貨、加庫存周期,有望顯著改善中遊排產景氣度,並推動公司鋰電材料業績釋放。預計公司2018~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81億元、10.94億元。
如果說2017年底確定了白酒行業的全面回升,那麽2018年或許可以被認為是白酒新黃金十年的開始。
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國高端酒展覽會(下稱“中酒展”)上采訪發現,白酒新一輪增長已不再是普惠式,第一梯隊的白酒品牌正在拉大和二三線品牌的差距,擠壓式增長的格局更加清晰。在業內看來,白酒行業應該正進入一個“弱肉強食”的新時代。
白酒行業寡頭化加速
自2017年白酒行業迎來了強複蘇之後,今年上半年國內白酒行業再度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輕工業網公布的今年1~6月行業數據,酒的制造主營業務收入8202.6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白酒制造主營業務收入2865.2億元同比增長15.82%。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這一輪白酒企業增長分化也正在加劇,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行業內個體之間仍存在較大增長差異,具有品牌、產品、渠道力的企業在此次增長中表現尤為明顯,顯現出“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的發展特點。
這從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的年報上就可見一斑。截至目前,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已有12家發布了中報或業績預報,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上看,一線領跑企業今年的業績增長明顯提升,正在拉開和後續企業的差距。
貴州茅臺(600519.SH) 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38.1%,凈利潤為157.6億元,同比增長40.1%,這組數字相比2017年上半年33%和28%的增速明顯放大。
此外,包括古井貢酒(000596.SZ)、水井坊(600779.SH)、酒鬼酒(000799.SZ)、今世緣(603369.SH)、金徽酒(603919.SH)等區域酒企的業績也都較去年同期的增速有所提升。其中水井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同比增長59%,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133.6%;今世緣上半年收入23.6億元,同比增長30.8%,凈利潤為8.6億元,同比增長31.6%,也較2017年同期的17.2%和22.3%的增速明顯放大。
尚未公布年報但公布了業績預增公告的企業中,古井貢酒預計盈利8.2億~9.3億之間,同比增長50%~70%,而順鑫農業(000860.SZ)預測凈利潤為4.16億~4.89億之間,較去年同期增長70%到100%,而完成了更名的舍得酒業(600702.SH)也預測凈利潤在1.6億~1.8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56.7%~188.8%,扣除轉讓當期江油廠區土地收益3850萬元,依然有較高的增幅。
相比之下,酒企間個體差異在加大,金種子酒(600199.SH)、青青稞酒(002646.SZ)等部分區域名酒的日子則難過得多,青青稞酒對上半年的盈利預期下調了15%~25%。
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這一輪行業發展中,白酒市場正在走向寡頭化,白酒的渠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一線品牌追逐超級大商,二三線品牌與之錯位布局,平安無事,但在擠壓式增長的背景下,為了搶食市場空間,一線品牌加快了渠道下沈的速度,其品牌和綜合實力的優勢,這也對二三線和中小白酒企業形成擠出效應。
在此前的活動中,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公布了一組數據——去年年底納入全國釀酒產業數據的企業為1593家,而到今年5月,已減少了100多家,且虧損企業的數量還在增長,預計年底入統企業的數量依然會發生變化。
區域白酒轉向抱團取暖
擠出式增長之下,區域酒企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難過,而各主要白酒生產區域的酒企也開始抱團取暖,產區概念再度轉熱。今年以來,包括瀘州、邛崍、仁懷白酒主產區多次以產區的概念集體亮相。
就在8月3日,2018年川酒全國行在南京啟動,44家川酒企業抱團亮相。幾天之後的中酒展之上,仁懷酒協也攜旗下的產區內的主要酒企抱團參展。
在業內看來,當前的酒業競爭已不僅僅是單個企業、單個品牌單打獨鬥的時代,中國白酒正趨於規模化和地域化,打造一個好的產區概念,將有利於整個地區白酒企業的發展。
仁懷市酒協副秘書長周山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輪擠出式增長在產區內的情況比較明顯,產區內具備老酒積累、人才基礎和市場鋪墊比較成熟的企業開始加大力度搶占市場,而本身規模較小且缺乏市場基礎的小企業則面臨困境。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2年之後的酒業調整,讓仁懷地區的多數酒廠生產停滯,2018年目前仁懷地區擁有窖池7萬口,其中茅臺的1萬多口窖池目前保持正常生產,而整體行業投產的窖池總數在50%左右,主要都是大中型企業,而如果從投產企業的比例上看,可能會更低。
公開數據顯示,仁懷市有釀酒企業2300多家,資產總值1800億元,年產醬香型白酒45萬千升,占全國醬香型白酒產量的75%。
周山榮告訴記者,目前不少小作坊已經基本上失去了生存能力,只不過工商還沒有註銷,有些企業雖然還有存貨在銷售,但是隨著原有存量消化完畢,也沒有以大資金驅動恢複增長的能力。
這一輪一、二線名酒的複蘇和增長,對於中小企業的直接增長和帶動是有限的,因為結構性增長等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名酒的快速成長給下面的酒企留下了市場的勢能和增長的空間,如何抓住這一機會是關鍵。但對於傳統產區內的二線酒企而言,在頭部酒企的光環下,很難做好自己的品牌和信任背書,產區化發展成為目前最理想的方式。
周山榮表示,以往仁懷的酒企多,小散亂的格局比較明顯,經過多年的整體宣傳,仁懷的整體產區形象開始形成,但目前產業還屬於發展初期,產區內的中小企業還需要整合,將主要品牌集中聲音更強更有力。另一方面,產區化除了在宣傳推廣上的意義之外,對於產業生態也是一種保護,對內建立一種規則,目前國內白酒產區發展還沒有到產業集群的程度,只完成了第一步的產業集聚,集聚階段意味著無序,因此產區化也會對行業的整體提升形成幫助。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除了仁懷之外,今年以來,各地方政府也紛紛支持產區化發展,比如瀘州市政府就打出了打造千億白酒產業,打造中國白酒瀘州產區的概念。
海納機構總經理呂鹹遜認為,白酒行業的產區化特征會表現得特別明顯,這也將有利於解決產區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如何立體發展的問題。
在海外市場,產區一般往往與標準聯系在一起,以波爾多為例,當地建立了嚴格的產品分級制度。
據了解,目前仁懷酒協已經在推進相關計劃,比如在目前省標、國標的基礎上,仁懷酒協正在嘗試擬定相應的標準,並推動對整體產區進行細分,根據方案,茅臺酒廠15平方公里將被定位為經典產區、老茅臺鎮為核心產區、仁懷境內的赤水河中遊則被定位為一級產區,通過梳理讓產區更加清晰。
周山榮表示,產區化發展仍需要政府的強勢介入,因為產區的設立必定會傷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前在協會討論過程中,因為擔心會傷害到自身利益,行業中有些企業有抵觸情緒,最終還是希望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來面臨產區化發展,畢竟對於其他醬酒企業包括茅臺而言,都有現實意義。比如茅臺的醬香系列酒,2016年以來規模快速上漲,但當系列酒做到百億規模,清晰的產品分級對消費者了解其購買的系列酒來源會有很大幫助。
要高端化,不要漲價
洋河股份市場總監朱昭鑫認為,在過去15年的酒業發展歷史中,是一個“水大魚大”的狀態,所謂“水大”是指行業高速增長,而“魚大”的概念則是行業中的高端品牌和龍頭企業發展迅猛,而下一個白酒行業黃金十年的增長方式將發生變化,從普惠式增長轉向結構性的增長更明顯,包括企業的結構性增長、產品的結構性增長、品類的結構性增長等。
記者也註意到,在這一輪白酒增長中,國內的主要酒企都在高端和次高端領域加大投入,而高端化戰略在上市公司業績貢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酒鬼酒業績為例,2018年上半年酒鬼酒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41.3%,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38.3%,其中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主要由內參酒及酒鬼酒系列產品銷售增長所致,內參酒及酒鬼酒主要對應高檔及中高檔價位,其毛利率分別達94.13%和81.28%,而中低端湘泉系列仍在縮減。
歐睿咨詢資深分析師陳薇吉告訴記者,從現有白酒市場格局來看,份額最大的依然是經濟型白酒,價格在20元/升以下,但目前市場高端化的趨勢非常明顯,預測到2022年,經濟型白酒的占比會從2017年的38.4%下降到18.1%。
這一變化的背後是白酒消費人群的變化。
朱昭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高端化趨勢依然是此輪白酒增長的特征之一,如今的白酒消費逐步轉向家宴和商務宴請,在國內市場,白酒的消費人群正在不斷擴容,而消費者的消費觀、消費的價位和方式的變化,推動了白酒行業的消費升級和需求的增長。
肖竹青表示,從另一方面來看,白酒企業高端化發展也是一種必然,隨著國內白酒企業競爭的加劇,生產和市場成本的上升,高端酒對酒廠的利潤貢獻很大,能夠有效幫助酒企消化下遊推廣的成本。而且“打高賣低”也是一種品牌策略,借助高端產品拉高整體品牌的調性,以體現品質感是一種心理占位。
但值得註意的是,從2017年白酒回暖之後,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在內的主流酒企均上調出廠價格,也引發了一輪白酒的漲價潮。對此,正一堂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指出,白酒漲價的上一個窗口期已經過去,隨著未來經濟預期存在不確定性,白酒將進入價格穩定時期,白酒企業不應再盲目漲價。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