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首日,中國內地投資者並沒有大量買入香港股票。這讓德意誌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高盛感到意外。
分析師此前認為,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和銀河娛樂集團的股票將是內地投資者的目標。然而,在滬港通首日,三家公司股價都下跌。恒生指數昨日下跌1.2%,為一個月來最大跌幅。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購買了17.7億元香港股票,不及海外投資者滬市購買金額的14%。
瑞銀集團認為,中國投資者對港股不熱情的一個原因是騰訊等行業領袖的股票在滬港通開通前已經大幅上漲。
在上周公布了滬港通開通日期後,騰訊和銀河娛樂集團的股票跳漲逾7%。
瑞銀集團中國股票主管Yang Xi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來自中國的投資者顯然在尋找價值。他們要買的不僅僅是在內地買不到的股票。
昨天,銀河娛樂集團股票下跌2.7%,為7個交易日來首次下跌。騰訊下跌2.1%,跌幅創下近2個月來最大。而匯豐控股下跌0.4%,至4周新低。
德意誌銀行、高盛和法巴都在本月的報告中指出,騰訊將因滬港通受益。德意誌銀行還推薦了銀河娛樂集團。而高盛、法巴和瑞信推薦匯豐控股。
昨天滬港通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進一步的開放。中國政府致力於開放資本賬戶,提高人民幣全球地位,把上海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截止昨天下午1:57分,國際投資者購買了130億元的滬市股票,達到了當天的購買配額上限。
由於滬港通對內地投資者設有50萬元的門檻,內地投資者購買港股熱情不高也可以理解。
在上海、香港兩地上市的股票昨日也在香港市場下跌。這些股票在香港市場的價格較內地市場存在折扣。
大連港的股票昨天下跌12%,其在香港市場的股價比內地低47%。南京熊貓電子昨日下跌9.9%,其香港市場股價比內地低46%。
Tebon證券的分析師Zhang Haidong表示,滬港兩地的價格差距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滬港通南向交易遇冷背後:一類股成新熱點 作者:格隆匯 趙文利,陳治中,許子辰 北向額度用盡,南向交易遇冷 滬港通首日的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的相符——南向資金對 本港藍籌興趣有限。從恒生綜合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賣空交易比例等數據顯示港 股通對港股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另外,A50ETF的大幅調整也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 開放後,資金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有強烈 的獲利了結沖動。 “估值折讓股”成港股通新熱點,H/A折價股遭獲利回吐。 個股走勢表明此前受追捧的 H/A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不過,成交量變化數據表明此類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 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保持較高水平。但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們早前建議 關註的“成交及研究覆蓋不足導致估值折讓”的個股今日受到市場關註,表明這一概念題材 開始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 (詳情參考8月13日的報告:滬港通投資邏輯的再思考: 此輪行情能走多遠?) 我們建議: 1)南向資金中的長期投資者仍可繼續關註澳門博彩、基建藍籌。本港投資者宜繼續 觀望,但應高度註意防禦此前借滬港通概念上漲的個股(如中資券商、非中資金融、 H折價的複合概念)的獲利了結風險。 2)“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概念的表現值得繼續跟蹤關註。我們維持早前的相關投 資建議:“自TMT、博彩、醫藥、環保、新能源、油服、食品飲料、零售、香港本地 等板塊內,精選目前覆蓋度低、外資持股少的同時,基本面具有競爭優勢,以及所 屬行業或相關概念在A股市場上受到歡迎,但在港股市場關註度較低的中小市值企 業。” ![]() 市場觀察: 北向額度用盡,南向交易遇冷 滬港通首日的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的相符——南向資金對本港藍籌興趣有限。 從恒生綜合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賣空交易比例等數據顯示港股通對港股 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另外,A50ETF 的大幅調整也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開放 後,資金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 有強烈的獲利了結沖動。 交易首日,滬股通受追捧,全日額度於午盤後 13 點 57 分用盡。滬市當日總 成交 1992.65 億元,低於前期水平。(2014 年至今日均 1107.29 億元,10 月 至今日均 1948.18億元,上周日均 2484.93億元)。 盡管滬股通額度提前用盡表明北上資金對 A 股興趣確實較為濃厚,但滬市成 交額回落且估值微跌表明 A 股投資者對北上資金的推漲效果仍存疑慮,以謹 慎觀望為主。 相比之下,港股通則全線遇冷,全日額度使用緩慢。早盤僅使用不到 10 億, 全日使用不到 20 億。不過,港股今日成交依然旺盛。港交所主板今日成交 830.21 億港元,與前期水平相當但居於年內高位(2014 年至今日均 650.40 億,10 月至今 650.78億,上周日均 830.77億)。 ![]() ![]() 今日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相符,南向資金對本港藍籌興趣有限。從恒生綜合 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對比也可以看出,日內大中型股指數(開放)在大 部分時間跑輸小型股(不開放),亦表明港股通對港股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 此前受追捧的 A50ETF 今日價格大幅回撤,並伴以成交劇增,顯示資金的北 向欲望強烈。此前包括 A50 和滬深 300 在內的若幹 A 股關聯 ETF 作為滬股 通開放前資金北向的替代性渠道而受到市場追捧。市場今日對 A50 指數的集 中賣出與滬股通受追捧形成鮮明預期,或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開放後,資金 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有強烈的 獲利了結沖動。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數據是港股主板的賣空交易情況。今日港股市場主板錄得 賣空成交 88.11 億港元,為 4 季度以來的第二高水平,相對主板交易額亦升 至 10%以上。顯示資金對港股後市判斷謹慎。 ![]() “估值折讓股”成港股通新熱點,H/A 折價股遭獲利回吐。 個股走勢表明此前受追捧的 H/A 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不過,成交量變化 數據表明此類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 保持較高水平。但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們早前建議關註的“成交及研究覆蓋不足導 致估值折讓”的個股今日受到市場關註,表明這一概念題材開始受到市場的廣泛 認同。 如表 1 所示,成交量大幅增加的港股普遍不是此前賣方機構推薦的“熱點股/金 股”。反而諸如神州數碼、鳳凰衛視等我們此前在《滬港通策略專項報告之二》 中歸納為“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的個股。同時,港股通個股漲幅普遍有限, 並也集中在“估值折讓股”板塊中。 同時,我們註意到港股通中上周曾受追捧的 H/A 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 大連港、熊貓電子、創業環保等兼具地域開發或國企改革概念的概念股均在 列,表明資金短期自此類個股中獲利了結。不過,成交量變化數據表明此類 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保持較高水平。 ![]() ![]() 策略建議: 1)南向資金中的長期投資者仍可繼續關註澳門博彩、基建藍籌。本港投資者宜 繼續觀望,但應高度註意防禦此前借滬港通概念上漲的個股(如中資券商、非中 資金融、H 折價的複合概念)的獲利了結風險。 2)“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概念的表現值得繼續跟蹤關註。我們維持早期的相 關投資建議:“自 TMT、博彩、醫藥、環保、新能源、油服、食品飲料、零售、 香港本地等板塊內,精選目前覆蓋度低、外資持股少的同時,基本面具有競爭優 勢,以及所屬行業或相關概念在 A 股市場上受到歡迎,但在港股市場關註度較低 的中小市值企業。” ![]() ![]() ![]() ![]() ![]() ![]() (源自招商香港) |
據新浪財經,申銀萬國證券董事長李劍閣透露,深港通的推進正在進行中,但是受滬港通交易不及預期火爆的影響,深港通的推進將會放慢。此前曾有消息稱深交所希望能在2015年開通深港通。
繼滬港通開閘後,市場正在熱烈討論深港通的可能性。對此,李劍閣今日指出,深港通的推進正在進行中,但是由於滬港通交易不如預期火爆,深港通的推進會放慢。不過,他同時強調,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是大勢所趨。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滬港通首日開通時,截至上午9點15分,滬股通余額僅剩不足一半。而香港交易所的實時數據顯示,今日上午9點32分,130億元人民幣單日額度的滬股通剩余額度為124.2億元,尚剩余95%。截至今日上午11點整,滬股通每日額度還剩106.31億元,剩余81.78%;港股通每日額度還剩102.21億元,剩余97.34%。此後,交易量持續回落。
截至11月21日,滬港通成交291.01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成交252.31億元人民幣,為五日累計交易上限的38%;港股通累積成交38.70億元人民幣,為五日累計交易上限的7.3%。
對於滬港通目前的交易情況,李劍閣表示,“盡管交易量似乎未達到預期程度,但是(滬港)雙方也不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監管機構更擔心交易過於巨大,形成市場恐慌。滬港通是修了一條路,現在走的車不多,但是我並不擔心它的未來。”
他指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是大勢所趨。中國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民間儲備,民間資金積極尋求投資渠道,而境外也有大量資金有意願進入中國。所以,他對滬港通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李劍閣同時強調,盡管深港通推進放慢,“但這樣的(深港通)事情要做,中國資本市場要與境外市場、其他國家市場實現互聯互通。”中國預計會在2017年前後,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他相信屆時中國資本市場和境外其他國家市場的合作將打開新局面。
對於深港股票市場合作,內地與香港的監管部門此前均作出過表態。證監會今年9月表示,在滬港通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證監會支持深港兩所進一步加強合作,深化和豐富合作的方式和內容,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香港方面,據媒體報道,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近期就表示“深港通”會是“下一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表示過,當下先著眼滬港通的平穩推出及安全營運,至於會否再建另一條橋市場可再作討論,但“肯定會再建別的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黑馬說:受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的影響,手機遊戲的發展壓力增大。國內五成手遊公司或將在一年內倒閉。
文/張書樂 亞文輝
刊載於《中國文化報》2015年1月30日網絡文化版
編輯/i黑馬
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手遊市場可謂經歷了一輪熱鬧的野蠻生長,被業界冠以“手遊IP年”“3D手遊元年”“手遊出海元年”“手遊設計元年”等各種“年號”。但熱鬧的同時,“寒冬論”也漸起。有資深業內人士近日表示,“國內五成手遊公司將在一年內倒閉,其他的五成公司兩年內有隨時倒閉的風險。”這無疑又給高燒了兩年之久的遊戲產業新寵——手機遊戲澆了盆冷水。
從“藍海”到“紅海”的生存壓力
市場研究公司Newzoo最新發布的一份關於亞洲手遊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1月,中國手遊市場規模已從2013年的23億美元增長至42.5億美元。據此,有分析認為,中國有望在2015年成為排在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手遊市場。
與此同時,另一組數據所透露出的信息卻並不樂觀。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14年上半年,國內手遊的發行量超過5000款,但盈利的大約只占到3%。同時,手遊領域的發展勢頭也開始放緩。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遊戲市場2014年第三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遊戲市場環比增速大幅下降。分析師稱,受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的影響,手機遊戲的發展壓力增大。
2014年,手遊市場的壓力還來自於老牌客戶端網遊廠商的全線進入。2014年,以騰訊、網易、暢遊、盛大、巨人等為首的國內“網遊十強”全部進入手遊市場,並發布了多款熱門手遊新品,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尤其是對於手遊行業中占絕大多數比例的中小創業團隊來說,生存變得更為艱難。
“野蠻發展時期,手遊市場尚屬新興市場,小公司可以挑戰行業巨頭,因為他們體量小、反應快,可以根據市場動向來迅速搶占各個細分市場。但時下,最初的那一波高潮已經過去,能成功的公司基本都已經成功,不能成功的未來也很難再有立足之地。”易觀國際分析師顧浩一認為,有足夠的財力、人力、研發能力以及渠道等資源的大企業進軍手遊市場後,手遊規模增長的大部分份額將主要被他們搶占,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將增大。
“山寨”阻礙行業可持續發展
除了“紅海”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一些行業固有問題也在影響手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山寨”盜版現象。
業內分析人士康斯坦丁表示,國內手遊市場的走向除了取決於智能硬件的發展之外,還取決於行業的大環境。如今國內手遊市場最大的障礙無疑就是“山寨”現象普遍,大量的“山寨”產品充斥其中。“在中國手遊行業,一款作品上線之後基本就不再屬於原創者了,‘山寨’團隊可以從任何角度去模仿、篡改,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康斯坦丁的看法雖然有些偏頗,但也道出了我國手遊行業的部分尷尬現狀。
顧浩一則認為,目前整個遊戲行業從業者眾多,手遊同質化程度非常高。想要吸引用戶必須依靠優質版權,但大多數遊戲公司並沒有版權,只能去買。一些比較小的公司沒有資本去買,只能盜版抄襲。
2014年,更多的老牌遊戲商借助資本優勢舉起了維權的大旗。2014年上半年,因涉嫌《三劍豪》對金庸作品進行了隱蔽性侵權,樂逗代理的《三劍豪》被暢遊起訴。而據暢遊方面稱,暢遊以2000萬元獲得了金庸《天龍八部》、《鹿鼎記》、《雪山飛狐》等10部作品的手遊獨家改編權。
顧浩一認為,手遊行業要獲得良好的發展最主要的還是遊戲開發商的心態要轉變過來,要從“隨便做個什麽遊戲都能賺錢”,轉變成“一定要為玩家做出真正有趣、精美、高品質的遊戲”,這樣,整個市場才會有前景。
老牌精品遊戲激活手遊新市場
2014年初,巨人網絡宣布以私有化為契機,正式進入二次創業階段,其第一個動作,就是成立名為巨人移動的手遊發行公司;2014年10月,完美世界對外宣布,該公司研發團隊結構調整,並以“內部創業”的形式,成立5個新的子公司,其中備受矚目的就是樂道互動,其前身——百戰工作室曾獨立開發研制過《神雕俠侶》、《魔力寶貝》兩款熱門手遊。業內人士認為,老牌遊戲企業發展手遊的這種思路,其實就是用看似碎片化的子公司布局,獲得更大的獨立性和垂直性,以破解新進領域的難題。
與此同時,用多年積累下來的老牌精品客戶端遊戲來激活手遊市場也成為不少老牌遊戲企業的選擇。依靠《征途》在客戶端網遊起家的巨人網絡,在手機遊戲領域亦繼續“征途”,推出了手遊《征途口袋版》,試圖借此召回老用戶。同樣擁有“西遊”品牌的網易,在接連推出《迷你西遊》、《方塊西遊》、《亂鬥西遊》等手遊產品並斬獲頗豐之後,在其移動即時通訊平臺易信上,又開始嘗試定制遊戲類型,如和博雅互動聯手推出的棋牌類定制遊戲《易信鬥地主》等。
對於手遊業2015年及以後的發展,顧浩一認為,這個市場正在逐步集中,市場份額逐漸向大型手遊廠商靠攏,中小廠商未來的機會將越來越少。同時,手遊產品的品質會不斷提升,走精品化路線。
談及有利於手遊發展的因素,顧浩一表示,目前智能手機在三四線城市比以往更加普及,低端智能手機性能不斷提升而價格卻不斷降低,4G網絡的覆蓋面也逐漸擴展,這些對於手遊行業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作者:張書樂 紮根IT、遊戲產業評論十年,著有《實戰網絡營銷》、《榜樣魔獸》、《推手兇猛》、《淩博微步:超完美微博營銷》、《價值百萬的網絡營銷》等書籍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與立場
中概股遇冷急謀退路,李彥宏都想“回家”了? 作者:杜海 中概股遇冷急謀退路 赴美IPO陷冰點:前2個月數量為零 李彥宏想“回家” 對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而言,眼下已經到了思考退路的時候了。 雖然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一片紅火,但剛剛過去的2015年前兩個月,中企赴美上市數量為零。與此同時,經濟導報記者註意到,即便是披露的2014年財報分外亮麗,但不少中概股股價依然難擋下跌走勢。 “百度非常希望能在A股上市,因為百度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客戶和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中國。如果能夠回來,對於國內資本市場也是好事。”日前,在美上市的百度公司的董事長李彥宏表達了“回家”的願望。事實上,在中概股整體遭遇“寒冬”之際,不少公司像百度一樣,也已萌生了退意。 “價值被低估,遭海外做空機構唱空,以及上市後維護費用高昂等,使得一些中概股選擇私有化退市或正在醞釀私有化。”北京印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壽先對導報記者分析,相比之下,當前A股市場火爆,回歸國內上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熱到冷 2015年開年至今,中企赴美上市陷入“冰點”。1月份赴美上市數量為零,2月只有窩窩團一家有望掛牌,但最終未果。據悉,窩窩團已被限定必須在3月31日前完成上市發行。 可資對比的是,去年中國企業重現抱團赴美上市熱潮,全年有15家之多。其中,互聯網企業依然是主力,尤以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最受業界矚目。而進入2015年之後,中企赴美上市一直未有“斬獲”。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股價表現低迷,加之海外做空勢力卷土重來,使得不少企業對赴美上市望而生畏。”劉壽先分析道。 在美股市場,常以分析師的預測作為評判個股的基準。每當上市公司實際業績好於分析師預測值時,總能獲得投資者青睞,股價甚至常發生一飛沖天的奇跡。然而,如今這一“慣例”用在中概股身上並不奏效。 本月9日,中概股奇虎360及易車網公布其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從數據來看,兩家公司的業績飄紅,多項指標也遠超分析師預期。比如,2014年奇虎360營收達13.9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107.2%;凈利潤為2.23億美元,同比增長123.5%。 然而,即便如此,當日開盤奇虎360股價卻一路走低,最終下跌1.88%,報收於47.62美元。易車網則暴跌17.37%,報收於55.36美元。 清科研究中心的研報稱,2010年中概股集體遭遇信任危機前,中概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的走勢高度相關,相關系數大於75%。但隨後爆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使得二者之間的相關性陡然下降,相關系數在2013年初一度跌至60%的水平。 不過,隨著2013年以來中概股市場逐步恢複元氣,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有所回升,但中概指數走勢仍然弱於納斯達克指數。 導報記者查詢獲悉,2014年11月至今,反映中概股走勢的霍特中概股指數跌幅已達9.58%,而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3.48%,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73%,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3.04%。 另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里,股價出現腰斬的中概股企業超過10家。其中,網秦下跌近80%,久邦數碼下跌近75%。與上市後的最高股價相比,迅雷下跌超過56%,聚美優品下跌近67%。2014年集中爆發的空方機構做空中概股,更讓多只熱門中概股短期內市值大幅蒸發。 目光轉向國內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A股市場的火爆將曾經活躍在中概股中的投資者再度拉回A股,加之中概股財務問題的雙重壓力,中概股受冷落已是必然。 “中概股往往存在與美國投資者溝通不暢、財務報告不夠規範透明等問題,較易成為一些機構做空的對象,甚至會因此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和投資者起訴。”北京一位證券維權律師對導報記者坦言。 種種利空因素下,中概股整體估值普遍偏低。雖然一些優質明星股如阿里巴巴、百度等都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但由於其他大部分小型中概股較為沈寂,投資者願意給出的估值也相應較低。因此,中概股作為一個整體,其估值的歷史平均水平仍低於納斯達克指數。 被低估也讓許多中概股最終選擇了私有化退市,這在網遊行業中概股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如巨人網絡、盛大遊戲。繼這些“前輩”之後,完美世界也在今年1月宣布收到董事長的私有化提議。 除了完美世界,目前在美國上市的網遊中概股只剩下第九城市、暢遊和樂逗遊戲,這3家公司的估值也相當低,其中第九城市的市值僅為3842.9萬美元。 更為嚴重的是,做空往往伴隨著集體訴訟,這使得中概股公司在想方設法反駁做空報告的同時,還必須“雙線作戰”,應對訴訟以及可能支付的罰款。 不完全統計顯示,2014年中概股公司新增訴訟案件12例,其中5家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和解或賠償的案件一共15例,包括新東方、分眾傳媒、蘭亭集勢等公司。 今年1月28日,中概股阿里巴巴被工商總局指責後也引發了集體訴訟,其股價的跌勢進一步擴大。 由於A股逐步邁向註冊制,對前期虧損但潛力巨大的科技公司的上市限制可能逐步松綁,許多中概股表示有重回國內上市的打算,一些計劃IPO的公司也將擬上市地從美國移回了國內。 來源:投資界 |
進入中國30年,奧利奧的母公司億滋在華遇到麻煩事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獲悉,億滋在華的調整已經波及到生產線,該公司在華7個生產基地之一的上海工廠正在面臨關停。億滋上海工廠的員工黃先生(化名)向本報記者表示,上海工廠只剩一條生產線運營,原料庫存基本用完,每三周才會開工兩次,廠長已經離開,“這種關廠跡象已經很明顯了。”這是繼億滋被曝在華向銷售隊伍“開刀”之後,再一次收縮。
對此事件,億滋中國向《第一財經日報》回應表示,“為了進一步優化公司供應鏈,億滋中國正在著手將上海工廠部分產能轉移到蘇州工廠,隨著這條生產線的轉移和優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將會相應減少。”
產能收縮
“我在上海工廠幹了一輩子,看到它要關了,真的很可惜。”黃先生是1993年工廠成立之初就在的老員工,這家工廠經歷了達能、卡夫,再到億滋時代,最近工廠內陸陸續續有員工領了補償離開,“工廠高峰時期有4條生產線,300-400位員工,沒有休息天,但現在,只剩下一條生產線,而且每三個星期才會開工兩天,已經幾乎處於停工狀態了。”
擁有奧利奧、趣多多、太平梳打等多個知名品牌,億滋7個生產基地之一的上海工廠即將面臨關閉。“雖然公司沒有通知,但我們都看出來,庫存的棕櫚油、面粉等原料都沒有了,廠長也在兩周前走了,現在只剩下不到100人還在協商賠償的問題。”黃先生表示,所有現象都在說明著一個事實,這家工廠要關閉了。
據了解,這家上海工廠主要生產蘇打餅幹、趣多多、閑趣等品牌,在2014年的高峰期,年產量能達到3萬噸,是億滋在中國擁有的最早的工廠之一。現在這家工廠員工正在與億滋為裁員補償問題在拉鋸,“在2008年時,億滋曾經裁了一批員工,當時的標準是N+7乘以一個系數,我們希望這次補償也能參照上次,畢竟我們在這家工廠奉獻了我們全部青春。”黃先生表示,“之前有很多員工都被公司連哄帶騙地忽悠走了,有的補得很少。”
對於此事,億滋中國表示,“為了進一步優化公司供應鏈,億滋中國正在著手將上海工廠部分產能轉移到蘇州工廠,隨著這條生產線的轉移和優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將會相應減少。”但該公司強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公正公平地對待受影響的員工,根據中國的法律法規,提供補償方案。”
急速轉變的零食喜好
這件事情,只是億滋在中國面臨挑戰的一個小縮影,因為就在8月6日,在億滋上海總部,數位員工也就裁員問題要求與公司對話。從2007年開始在億滋工作,張陶(化名)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他所在的南京區域將銷售主管全部裁撤,銷售代表外派到經銷商處,同樣被裁撤的城市還包括徐州、揚州、常州,昨日,他與幾位同事一起到上海總部討說法。張陶說,億滋在中國擁有800-1000銷售團隊,目前裁撤的是傳統渠道的銷售隊伍,補償金額很不符合預期,“目前內部已經人心惶惶,不知道會不會涉及自己,但猜測很快就會涉及蘇州、上海、浙江。”
對於上述說法,億滋中國承認,“正在進行業務模式的優化和調整。”但並沒有透露涉及的範圍以及人數。
這一切,都在說明中國的消費習慣正在急劇變化。
“以前餅幹銷售都是很好的,現在大家都不喜歡吃餅幹了。”黃先生幹了一輩子餅幹工廠,對這種消費習慣的轉變感到很茫然,“現在產能過剩,我們一些工廠還存在開工不足的情況。”
一位不願具名的零食行業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中國消費者對零食的偏好變化太快了,前幾年很喜歡的幾個品類,現在又換了,轉換太快,大家都很難適應,“不只是億滋,雀巢、達能等這些國際巨頭,從前在中國市場成長很快的,現在都在適應這種消費變化。” 雀巢執行長此前也坦言,中國消費者的變化速度之快以及如此徹底,可謂史無前例。“我們脫節了……我們正在制定計劃與市場重新接軌。”
AC尼爾森最近一份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現在將水果(20%)列為了他們零食的首選,之後是巧克力、堅果,此外愛喝酸奶的比例也很高,而在餅幹、面包、芝士、薯條薯片這些食物上,中國人的熱情相對於全球標準要低很多。
上述行業人士舉例,這種結果與2013年的預測就很不相同,當時研究機構都看重糖果和餅幹行業,當年都有20%以上的增長幅度,而且由於中國的人均消費量很低,所有都認為這個市場大有可為。可是中國的變化太快,當初上馬的生產線出現了產能過剩,“經濟放緩,國內三公消費影響、本土品牌競爭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因素正在影響著這些外資企業在國內的生存,加上國內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這讓一些西方企業措手不及。”
9月23日,深圳土地市場上演了兩個意外劇情:原本有望刷新深圳地王新紀錄的龍華地塊遇冷,僅一家房企報價;而這家房企居然是年銷售額才133億元的龍光地產(03380.HK),以112.5億元拿下該地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鯨吞”。當天下午15時,龍光地產以112.5億元的底價,競得龍華新區民治辦事處A811-0319 號宗地的土地使用權,樓面地價約1.95萬元/平方米。在深圳房價飛速上漲的背景下,緣何龍華地塊遭遇意外的冷場、無緣新地王?而龍光地產又將怎樣撬動這一巨無霸地塊?
無緣“新地王”
龍光地產競得的地塊位於龍華新區紅山片區,用地面積8.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7.8萬平方米。這是一塊商業用地,主要以辦公用房、商務公寓為主。
由於靠近深圳北站商務區,業界預計該地塊溢價率將達20%-30%,成交價將在135億元~145億元之間。這也就意味著這塊地的競拍有極大可能刷新2014年1月兆華斯坦與深圳前海國際能源金融中心聯合以134.1億元拍下前海所創造的深圳總價地王紀錄。不過,9月23日競拍現場並沒有上演激烈的競拍,僅僅只有龍光地產一家報價,直接底價成交。
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競拍前一天,碧桂園、中糧地產都參與了報名,最終卻沒有出現在競拍現場。而龍光地產似乎早有準備,現場竟然發起了新聞通稿。
深圳中原地產二級市場董事總經理玉家雄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地塊沒有成為預期中的“新地王”,一方面是因為112.5億元的起始價比較高,將諸多開發商擋在了門外;另一方面,整個項目主要以商業為主,如辦公樓、商務公寓、酒店、購物中心等,不包括住宅,這些物業中相當一部分無法進行快速套現,因而對於開發商的資金要求比較高。
“此外,深圳在核心區域的辦公樓供應量還是非常龐大,而龍華、龍崗等原關外地區的辦公、商業屬性尚不成熟,開發商們尚處觀望態度。”玉家雄分析。由於土地用途主要供應於商業用地,本次競拍價格對於對於住宅產品的價格並無直接影響。玉家雄認為,該地塊對一些非核心區域的寫字樓有指導性意義。以本次1.9萬元/平方米的單價成交計算,預計未來售價要逾5萬元/平方米才能有比較合理的利潤空間。
龍光“鯨吞術”
龍光地產似乎是有備而來。當天,龍光地產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拿下的項目定位為“快速開發、快速銷售”,通過“快周轉模式”進行運營,目前未計劃作為持有性物業,相信兩年內項目的不同產品將會推出市場。這並不是龍光地產第一次在龍華拿地。去年10月22日,深圳市拍賣的2014年首宗居住用地——龍華白石龍地塊,龍光地產力挫保利、中海、中信、萬科等房企,以總價46.8億元、樓面價逾2.5萬元/平方米競得,溢價率83.35%,成為深圳龍華區新地王。需要註意的是,龍光地產的現金流並不足以支付巨額地價。截至6月30日,龍光地產持有現金及銀行結余(包括有限制及已抵押存款)也只有66.5億元,即便加上近期發行的40億元公司債,也不到110億元。
那麽,龍光地產如何支付112.5億元的地價?答案或許是引入合夥夥伴。去年10月,龍光地產以46.8億元拿下深圳龍華白石龍地塊後,便引入了平安。2014年12月17日,龍光地產發布公告稱,深圳金駿(龍光地產全資子公司)、深圳龍光房地產及平安大華業已訂立註資協議,稱平安大華同意對深圳金駿註資人民幣20億元。註資完成後,深圳金駿的股權將由深圳龍光房地產及平安大華分別持有51%及49%。
這是否意味著龍華紅山地塊也將引入平安這樣的合作夥伴?龍光地產相關負責人沒有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明確答複。無論如何,敢於冒險的龍光地產又將為自己的土地儲備註入龐大資產。截至6月30日,龍光地產總土地儲備約為1,293萬平方米,其中51%位於珠三角地區。龍光地產方面表示,此次拿地將進一步擴大龍光地產在深圳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力,提升在深圳區域的市場份額,對公司深耕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龍冠地產深耕區域精準布局、為公司未來3~5年業績增長繼續累積充足資源的重要戰略舉措。
袁隆平是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大功臣,超級稻如雷貫耳,名動中外。
但是時移世易,超級稻在慢慢走下神壇,質疑聲這些年越來越多。安徽部分地區種植超級稻絕收,讓袁隆平一下子成為輿論的焦點,也讓這位老科學家格外郁悶。國慶假期後,袁隆平發表署名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回擊質疑,這篇文章中也做出了這樣的表示:“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超級稻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口感不佳。袁隆平說未來的超級稻會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提升稻谷的質量,解決品質不好的問題。
水稻是中國人的主糧,現在每年的產量超過2億噸,已經處於基本供需平衡的階段。
換句話說,吃飽飯已經不是問題,吃好飯才是問題。
85歲袁隆平設定的目標是,超級稻單產能夠實現每公頃16噸的水平,到90歲前實現單產17噸。
本文作者的擔憂是,袁隆平費盡千辛萬苦也許實現了單產17噸的目標,消費者卻並不買賬,不喜歡吃超級稻,這位科學家的心血會不會付諸東流了?
湖南是袁隆平的故鄉,也是袁隆平研發出超級稻的風水寶地。不少湖南人吃米飯有個習慣,喜歡吃幹、硬的米飯,秈米剛好有這樣的特性,超級稻屬於秈米。
到了上海,柔軟可口、粘性油性均大的粳米更受歡迎,是當地市場的主流消費品種。
不只是上海,粳米特別是粳米中的東北大米,在全國已經迅速成為主流,而秈米的市場份額日漸衰減,秈米中的早稻有些已經成為飼料用糧,幾乎是低端的代名詞。
當然秈米中也不乏精品,泰國香米其實就是秈米的一種,另外秈米中的晚稻由於生長周期長,口感要比早稻好得多,在南方仍有一部分市場。
但是從全國來看,口感更好的東北米已經超越了超級稻,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這樣的消費趨勢轉型,看看數據就一目了然。
2002年,湖南稻谷的產量是2119萬噸;到了2013年,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562萬噸,總體有所增長,但是比較平緩。
再來看看黑龍江,2002年的時候,媒體報道稻谷產量是921萬噸;到了2013年,官方統計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221萬噸,是2002年的2.4倍,增幅遠遠超過湖南。
東北大米油性大、韌性強、有嚼勁,食味上不僅超越湖南的秈米,而且也超越了同屬粳米的蘇北大米,得以侵蝕蘇北大米的傳統市場,黑龍江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強勁增長已經清楚的說明了這個趨勢。
國內消費者現在需要的是吃好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出高價吃好大米。在黑龍江五常陸家村,有機大米的價格賣到一斤20元,銷路並不成問題。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近年來,都投入大量資源在東北建大米加工廠,花重金推廣東北大米,南方的秈米在這些大型企業的產品線中僅僅是從屬和輔助的角色。
解決超級稻的口感問題,在與東北大米的抗衡中找到立足點,在作者看來,也許比提升單產來得更迫切。
袁隆平院士,您能接受這個建議嗎?
經濟下行、煤炭寒冬、鋁業低迷,一家以煤發電、以電制鋁的企業,如何在現實不利的環境下,實現逆勢發展的同時,還能解決風電大比例消納這一巨大難題?
11月中旬的霍林河,氣溫已降至零度以下。這里是內蒙古東部,地處霍林郭勒市,向東與吉林毗鄰。再往北行50公里,就是電影《狼圖騰》的拍攝地。
由南向北驅車行至距霍林郭勒約20公里處,隨處可見大風車嗡嗡旋轉。
就在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一個循環經濟示範工程應運而生。自2012年起,國家電投蒙東能源(以下簡稱“蒙東能源”)在原有煤、電、鋁產業的基礎上,以“上大壓小”方式新建2×35萬千瓦燃用褐煤自備電站,充分開發利用當地豐富的風資源建設30萬千瓦風電場,並完善配套局域供電網、風火互補的循環經濟示範工程,並在當前煤炭寒冬、鋁價低迷的背景下,不僅實現了逆勢發展,而且還實現了風電大比例消納,綠色循環經濟效應開始顯現。
產業集群效應
霍林河因煤而興,有“塞北煤城”之稱。
而蒙東能源霍林河循環經濟示範工程(以下簡稱“霍林河示範工程”)所利用的煤,是平均熱值在2600-2800大卡的劣質褐煤。考慮到褐煤露天堆積易引發自燃並汙染環境,蒙東能源決定轉變煤炭利用策略:利用這部分劣質煤,供火電發電煉鋁,形成“煤—電—鋁”產業鏈;中質煤則供給附近坑口電廠,優質煤再向外運輸銷售。這樣一來,基本上實現了對煤炭利用的“吃幹榨凈”,回采率達到95%以上。
作為霍林河示範工程的一部分,劣質褐煤變廢為寶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通過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備局域電網的智能化,將風電納入到該智能局域電網中,大比例消納風電使高耗能電解鋁產業實現了清潔發展。
截至目前,霍林河示範工程形成了年消納劣質褐煤1000萬噸、180萬千瓦火電、30萬千瓦風電、81萬噸電解鋁產能的“煤-電-鋁”產業集群。
近年來,受產能過剩影響,鋁價一路震蕩下跌。截至11月4日,鋁價年內跌幅達19.9%,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年內跌幅。
但霍林河示範工程鋁業板塊仍實現了銷售同比增加。“我們認為,電解鋁是受市場供需影響的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需求過剩。”蒙東能源董事長劉明勝告訴記者,“盡管發展電解鋁的初衷是為了消化劣質煤,但同時也是考慮到了其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要意義,況且鋁制品消費仍以每年200萬噸以上的速度在增長,高端鋁更是未來發展方向。”
循環經濟之於電解鋁板塊的價值,體現在其通過局域電網自主供電而降低的成本上。據蒙東能源副總經理王鐵軍介紹,與2013年霍林河示範工程投產前相比,預計2015年全年供電單位全成本完成0.21元/千瓦時,降低0.0636元/千瓦時,噸鋁用電成本降低868元,供電總成本降低7.3億元。
“綠色”逆襲
變革一直都在發生。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政策陸續出臺,蒙東能源也提出了為“煤—電—鋁”產業鏈註入“綠色”的發展思路——將風電和光伏也納入該系統。
截至目前,霍林河示範工程已建成30萬千瓦風電,規劃建設80萬風電和20萬千瓦光伏電站,一並接入到其自備智能電網中。
由於風光發電的間歇性,如何保證可再生能源的及時消納本就是一個巨大難題,再加上電解鋁生產“一旦開起來就不能停”的特殊性,對電網調度的智能化水平要求更高。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棄風率達到15.17%,創棄風最高紀錄的吉林省更是高達42.96%;棄光時代也正在來臨,今年上半年全國棄光率在10%左右,其中甘肅和新疆分別高達28%和20%。
而霍林河示範工程,則得益於其靈活的自備智能局域電網,通過實施風—火互補調度,風電年發電量達到10億千瓦時以上。蒙東能源霍煤鴻駿電力分公司總經理兼電力監控指揮中心主任吳巖告訴記者,截至10月底,30萬千瓦風電利用小時數已達到2656小時,在局域電網中的滲透率已達38.25%;預計2015年,風電利用小時數在3400小時左右,比蒙東地區風電利用小時平均水平高出一倍還多。
蒙東能源副總經理劉建平告訴記者,通過這一實踐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重大課題“含可再生能源的孤立電網的運行控制技術及示範”,已於今年8月通過科技部驗收。該課題通過智能局域電網風火互補運行的探索,為風資源豐富地區大比例接納風電、減少棄風總結了經驗。
謀變還在繼續。據悉,未來蒙東能源還計劃將利用露天煤礦閑置的排土場建設31.6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並將全部納入到智能局域電網中。
蒙東能源“綠色”逆襲以來,較之前每年減排101.50萬噸二氧化碳;其中噸鋁碳排放由2010年的16.39噸下降到2014年的13.91噸,降幅15.13%。遠期隨著示範工程清潔能源比例的進一步提高,預計年減排量將達到289.82萬噸。一旦“十三五”期間全國碳交易市場形成,還將為蒙東能源節省一部分成本。此外,其熱電聯產機組替代當地低效率小鍋爐40多座。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