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節假日公路免費追蹤:路橋公司喊至少減收3% 專家稱「虧得起」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53360.html

《第一財經日報》證實春節、清明、勞動節、國慶節等4個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收費公路將取消高速公路收費後,昨日下午,國務院正式發文公佈這一方案。

這一消息公佈後,大部分民眾拍手稱快,認為是政府推行的一項惠民政策。與之相反的則是多位高速公路運營商大倒苦水,稱損失巨大。一位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負責人對本報稱,上市公司有自己的利益,用行政方式強制實行免費讓他們覺得很委屈。

對於運營商的「委屈」,一位熟悉免費方案制定過程的專家向本報介紹,方案制定前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估算,對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況都做了假設,各條線路有能力承受這個「損失」。他同時認為這是一個全面取消高速公路收費的很好的先期探索,儘管這個過程還很漫長。

路橋公司是否虧得起?

新華網報導稱,四個節假日免費,民眾將受惠數百億元。據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按往年四大節日的平均水平,各路橋公司將減少200億元的收入。西部某城市高速公路運營商對本報稱,這四個節假日的收入對各條線路來說約佔全年收入的3%~5%。

對於路橋公司是否能承受200億的減收,各方持有不同看法。最主流的聲音是高速收費暴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減少3%~5%的收入只是九牛一毛。

在壟斷和超期收費的羽翼下,高速公路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吸金大戶」。但來自行業內的另一種聲音卻稱,高速行業雖然毛利高,但負債率也高,其淨資產回報率平均值低於其他行業。

交通運輸部發言人何建中曾提供過一組數據:中國收費公路累計投資總額為3.65萬億元,到目前的債務餘額為2.32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4%。「2.32萬億元是必須連本帶息歸還給投資方的。收取通行費就是為了還這筆錢。」他說。

據2011年年報,多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在高毛利率同時,總負債已經超過1000億元,其中,中原高速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7.9%,重慶路橋 (600106.SH)資產負債率為66.5%。毛利率超過茅台集團的重慶路橋稱其只是把維護費用計入主營業務成本,而未算當初建設時的貸款及利息。並稱 2011年,重慶路橋的利息支出高達2.02億元,高於3529.8萬元的主營業務成本。

「由於前期投資太大,投資額、利息、養護等費用開支巨大,高速公路運營不像外界想像得那麼好賺。」上述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負責人認為節假日免費會影響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秩序。

對此爭論,上述參與方案制定的專家認為路橋公司不必「喊冤」。他稱方案是在多個部委長時間調研後製定的,具有實際可操作性。此外免費實際並不長,有利於各方面的適應磨合,不會給行業帶來大的震動。

節假日免費開好頭

7月21日北京遭遇大暴雨,而高速公路仍堅持收費,這一情況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高速公路各種不規範收費的不滿。此番政府出台節假日免費亦再次引起各方質問:高速公路不合理收費,何時是頭?

在此次北京暴雨中造成百餘輛機動車被淹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原京石高速),是北京第一條收費高速公路,1987年11月開始收費至今,但這條公路的收費是否合理一直飽受詬病。

上述專家認為造成高速公路收費不規範的原因之一是早前相關法文缺少細節的規定,導致很多還貸公路在收費10年左右之後都通過變更經營主體轉變成了經營性公路,並且從轉讓之日起重新計算收費年限。

2004年,《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對此進行了規定,要求政府必須明示「轉營」依據,而且要經過聽證等環節。但是,此時很多高速公路已經完成了經營性道路的轉變。

2008年,國家審計署公佈18個省市收費公路建設運營管理情況,針對這種超期收費情況,作出的結論是「不合理但不違法」。

在高速公路收費不規範問題幾乎成「死結」的時候,節假日免費的政策讓大家看到了曙光。上述專家稱節假日流量巨大,確實有取消收費的需要。同時,此舉 將為推行公路免費提供一個探索和實踐的機會。他認為節假日公路免費為我國高速公路的收費治理開了一個好頭,儘管這個過程還很長。

「免費也許會帶來更大的擁堵。」不少人有如此顧慮。曾多次在兩會上提議收費公路節假日免費的廣東省人大代表黃細花曾向本報表示,政策實施初期,或許 會掀起自駕熱潮,但隨著此舉成為一個常態,相信很快就會進入一個正常的狀態。「無論對哪一方來說,都是一個磨合的過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肯定是一個利民 政策。」她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48

獨家追蹤》盈正案坑殺全民退休金另一基金操盤人 彭國星 住安和路億元豪宅、開名車

2012-11-19  TWM
 
 

 

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大賺一票住豪宅,行徑之惡劣引起公憤;但謝青良不是個案,如果檢調不徹查,盈正案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坑殺案。︽今周刊︾近日接獲許多檢舉,為了保護所有人民的資產,本刊持續追追追,繼續揭發這些住豪宅的「謝青良們」。

撰文‧劉俞青

自從︽今周刊︾第八二九期揭發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坐擁豪宅後,謝青良的作法引發各界撻伐;究竟還有哪些基金經理人和謝青良一樣住豪宅、開名車?

謝青良其實不是個案,這些投信業界的「謝青良們」,以家人之名坐擁億元豪宅的所在多有,和其收入比例明顯不符。檢調如果再坐視不管,恐怕將是台灣資本市場亂源的幫凶。

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彭國星

坐享頂級生活

這次盈正案的起頭,金管會共懲罰三家投信、三位基金經理人,其中除了安泰投信的謝青良已經曝光之外,另外一位凱基投信股票投管部協理兼「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彭國星,也在這次金管會懲處名單中。

彭國星的住家,就買在台北市富人聚集的安和路上,是遠雄建設在三年前推出的「遠雄安禾」。如果以目前市價每坪約一四○萬元計算,彭國星家裡共七十坪,外加兩個車位,總價大約一億一千萬元。

這棟豪宅的市場知名度雖然不高,但以具備隱私、低調的特質,頗受有錢人喜愛,而且社區只有五十戶,住戶單純,地點在安和路靜謐的巷內,環境很清幽。推出之時,遠雄建設強調這是一座具備制震、制音等設備的新一代五感住宅,前一陣子因為宣明智外遇生子案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在此也有一戶;社區共有十三樓,彭國星的豪宅就買在中間樓層。

此外,投信圈也盛傳,彭國星很喜歡汽車,曾經看過他開著保時捷、BMW等名車,馳騁在台北街頭。

當時金管會清查彭國星的戶頭發現,他的手法和謝青良如出一轍,在盈正上櫃前用徐姓人頭戶買進,並在上櫃後股價五百多元的高點賣出,大賺一票;但他操盤的凱基投信基金卻在上櫃第一天大買,等到人頭戶下車後,他的基金才賣出。對於金管會的調查,彭國星在去年九月去函金管會,對自己的行為坦承不諱,並在去年底自凱基投信離職。

不過,該檔基金當年度仍然有正報酬,因此凱基投信表示,並未因為盈正股票導致該檔基金交易虧損,而對投資人做出任何賠償。

日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才宣示要徹查公股行庫旗下的證券營業員,是否有開名車、住豪宅等異常不明財產所得的現象,但金管會對繼謝青良之後,類似彭國星這樣的「不明所得」,不知究竟看見了沒有?

第一金證券前操盤人陳伯俞

買進盈正時機很敏感

此外,近期市場盛傳有官股行庫旗下的自營商也介入盈正案,根據本刊抽絲剝繭調查,這位行庫操盤人,就是曾任職第一金證券自營部門的「陳伯俞」無誤。

陳伯俞比謝青良年輕,今年只有四十一歲,而且家境很好,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雙葉冰淇淋」食品公司,但據說陳伯俞在外面常自稱,自己從來不用靠家裡,他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陳伯俞在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前後任職約三年,卻在盈正案爆發前的敏感時刻突然離職,根據第一金證券表示,陳伯俞在二○一○年七月底正式離開第一金證券,第一金證券高層還表示,陳伯俞是因為前一年度操作「表現不好,有瑕疵」,才因此走人。

不過就在陳伯俞離職後一個多月,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就在市場上買進盈正股票,當時的操盤人是經理莊炎霖,目前還在職。但以第一金半官方的色彩,卻異常地買進「盈正」這種股價大起大落、爭議性又高的股票,背後的投資決策過程,恐怕必須對外界好好解釋清楚。

而第一金證券也向本刊證實,二○一○年九月,盈正掛牌上櫃後,確實有從市場買進三十、四十張的盈正,「持有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就賣掉」。

市場傳言離職後的陳伯俞,在盈正這檔股票上大賺一票,雖然聰明地選擇在敏感時刻離職,切斷他個人與第一金證券之間的關聯,但他自己是否與公司派、其他經理人有所聯繫,而他自己、以及第一金證券前後都有買進盈正的紀錄,時間上的巧合,也引人遐想。

對此,本刊去電求證陳伯俞,他表示自己買進盈正股票,都是在離職之後,為數也不多,至於第一金證券買進盈正時,他已經離職,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位自稱「錢都是靠自己賺」的陳伯俞,如今就住在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上,著名的「元大花園廣場」豪宅內,他在三年前買下這戶權狀七十七坪、外加兩個車位的豪宅,目前市價每坪以一二○萬元計算,總價也上億元。買進當時他年僅三十八歲,市場傳言許多基金經理人都來過他家。

而陳伯俞任職第一金證券期間,第一金董事長剛好就是現在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日前財長張盛和才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查出不法,「督導的董事長、總經理都要負責」,但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出事的公司,沒有一位負責人因此有所異動。

買豪宅不會輕易找人頭戶

成回溯金流重點

事實上,這波從盈正案延燒出的「經理人住豪宅風」,是因為這幾年豪宅興盛,許多從股市賺取暴利、不法所得的基金經理人,都會興起住豪宅的念頭,因此不約而同紛紛買進豪宅。

相對證券市場的人頭戶盛行,在金檢中不易被查出,但投資不動產,尤其是買進上億豪宅,一般人若無充分信任,不會輕易找毫無關聯的人頭戶頂替持有。因此這次本刊揭發從「豪宅」回溯查金流,成了這些基金經理人百口莫辯的鐵證。相對過去偵辦炒股案,這是最大不同,也是案情最有可能突破之處。

除了這條逆向的金流,熟悉台股的市場資深人士還表示,這些經理人的行為會如此猖獗,背後隱約有一個無形組織長期在支持,而這個組織的主導者,就是市場上傳言的「金主」。

這些所謂的金主,事前找好人頭戶,墊款的年利率二成,基金經理人只要負責繳二成的保證金、然後在指定的帳戶下單買股票即可;這種「金主加基金經理人」的「營業模式」,最大好處是金流就此斷掉,和經理人幾乎是毫無關係,這也是過去金管會或檢調在調查類似盈正炒股案時,經常以「查無實據」結案的原因。

除此之外,包括公司董監事在內的公司派相關帳戶,也是檢調單位最不該放過的查緝方向。由於公司內部人士最清楚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利用上市櫃時機上下其手,坑殺外部股東,也是常見的手法 。

以盈正案為例,二○一○年九月上櫃時的董事長陳友安,已經因為涉及內線交易案下台,由此可見這種被基金經理人或市場主力提前鎖定的標的,事後證明公司派都可能涉入其中。

從正面思考,如果檢調具備足夠的專業辦案能力,這次盈正案不啻為一次整頓台灣資本市場的絕佳機會。這場牽連甚大的炒股案,從金主、基金經理人、自營商操盤人,到公司經營者,幾乎都涉入其中,如果能夠整串粽子一舉擒獲,正能收殺雞儆猴之效,一清股市風氣。

檢調與金管會調查盈正案三管道管道一 這次盈正案最大不同之處豪宅 金流曝光 基金經理人管道二 過去的檢查方式,經常查無實據結案基金經理人 金流斷流,不易曝光 金主的人頭戶下單 市場金主

管道三 公司派

盈正上櫃時任董監事的金流,也是檢調清查方向

董事長 陳友安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王燕群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陳朝水

董事 許文

董事 蕭宗哲

獨立董事 丁予嘉

獨立董事 林詮盛

監察人 陳世浩

監察人 陳淑華

監察人 何俊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1

商業週刊:追蹤大佬Steven Cohen(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637
Black Edge
 
時光倒回到2008年,在這一天,David Munno再也忍不住了,他決定向老闆表達心中長久以來的困惑。Munno時任SAC資本(SAC Capital Advisors)的醫療行業分析師,他對於自己的東家在醫藥公司Elan(ELN)和Wyeth上建立大額頭寸感到不解。這一敞口沒有被對沖,這使其風險更高。而且SAC這麼做並無明顯的策略解釋,除了一個名為Mathew Martoma的34歲組合經理一直在竭力推動這一交易。
 
Martoma一直處在同事們懷疑的目光之下。但有一個人信任他,而這個人是唯一有決定權的,他就是SAC的創始人Steven A. Cohen。
 
在SAC辦公室頗具爭議的公司氛圍中,數十個華爾街最聰明也是最激進的交易員每天都在互相鬥爭以獲得他們的億萬富翁老闆的垂青。Munno和另一個分析師Benjamin Slate提出了他們的看法:「ELN(重要,請閱讀)來自企業和其他買方的觀點是負面的,」這句話出現在他們發給Cohen的郵件中,在此後政府的起訴書中引用了這句話。這份涉及上市公司Elan代碼的郵件顯示出了兩人對於SAC在這個醫藥股票上的危險投資的憂慮。
 
Cohen對此無動於衷,最終告訴兩人他不想再聽到任何關於Elan和Wyeth的東西。他支持Martoma。
 
Munno對於Cohen為何如此看好Elan難以理解,隨後寫兩了封郵件一股腦的將疑問拋給了自己的督導Jason Karp,後者時任SAC旗下CR Intrinsic Investors的研究主管。Karp對此表示同意,並回覆稱Martoma的做法如同他有著「別人難以企及的優勢(black edge)。」
 
對於交易員來說,其優勢來自於其研究工作和對企業的瞭解。而「Black edge」一詞通常被用來形容不容置疑、其他人沒有的信息。這種信息可以讓交易員賺的盆滿缽滿,也可以讓他身陷囹圄。
總部位於Stamford的SAC資本在2012年的前10個月裡的費用和回報總額達到7.89億美元,其業績在彭博對沖基金排名中傲視群雄。而SAC同時也是對於華爾街非法交易行為的長達六年、多機構參與的調查的焦點。SEC和司法部加大了對華爾街犯罪的調查和起訴力度。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帆船集團(Galleon Group)的聯合創始人Raj Rajaratnam在2011年被控參與內幕交易。而Cohen則是至今為止最大的潛在目標。
 
在過去20年其執掌SAC的歲月裡,Cohen的年均收益率達到30%,而其利潤佔比50%的收費標準也是這個行業裡最高的之一。Cohen以聰明、偏執和不斷的自我驅動著稱。Cohen是否擁有「Black edge」是華爾街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Martoma在11月20日以證券欺詐罪名被起訴,他被控在Elan和Wyeth的老年痴呆症藥物進展公佈前交易兩公司的股票。他在1月3日以無罪辯護。在眾多針對前SEC交易員不當行為的民事和刑事指控中,Martoma的案例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是第一次,Cohen被控出現在犯罪現場,這加大了他被控內幕交易的可能性。
 
而核心的事件是一個20分鐘長的電話,這個Martoma和Cohen兩人的電話發生在2008年7月20日週日上午9點43分,公訴人的證據顯示,在這個電話裡,年輕的組合經理突然改變立場。他遊說Cohen這個全世界最精明的投資者之一去做Munno和Slate一直在強調的事,放棄7億美元的Elan和Wyeth多倉。Martoma進一步遊說他的老闆做空兩隻股票,最空規模高達數億美元。這是個規模達到10億美元的交易頭寸變化,這給SAC帶來了巨大利潤,避免了虧損。而只有這兩個人參與了這次的電話。

Martoma是第八個被控於內幕交易有關的SAC相關人士。更多的SAC前僱員或現員工要麼就是與政府合作交代自己所知道的,要麼就是自己本身是調查對象。而SAC也在11月20日收到了SEC的Wells notice,這意味著該機構正在考慮對SAC發起民事訴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12

黑心醬油後續追蹤》三大漏洞 凸顯台灣食品危機四伏 政府的態度 比毒醬油流竄更令人心驚

2013-05-27 TWM
 
 

 

《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獨家揭露了毒醬油事件,引起關注,連日來案情越演越烈,除了問題醬油越查越多外,政府的處理態度也在民間出現批評聲浪,到底我們的食品安全出現了哪些漏洞?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

自從《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針對八五六期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獨家揭發的「黑心醬油」事件,並召開記者會後,不但許多外食族人人自危,就連相關業者包括醬油製造商、通路、經銷商,甚至餐廳和攤販都紛紛出面自清,深怕自己被這整起猶如「塑化劑」翻版的案件給波及。

政府衛生相關單位在記者會後,第一時間就責成新北市衛生局到《今周刊》揭露的「雙鶴」醬油製造商一江食品,封存包括醬油、醬油膏、蠔油、白醬油及辣醬等十二種品項,共二八九六桶、一萬四四八○公升的產品,並採樣檢驗。另外,進廠採樣當時,也發現一江廠房內有天花板漏水、地面積水、蜘蛛網、成品直接放在地板上等環境髒亂情形,相關單位限業者在一周內完成改善,否則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六萬至六百萬元。

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迅速地在十七日檢驗出包括雙鶴小辣醬、尚鶴醬油膏、福味香醬油、雙鶴醬油、勝發油膏、雙鶴醬油膏、一江油膏、巧香醬油特製魚露、郁芳醬油膏等九項產品超過「3–單氯丙二醇」衛生標準○.四ppm的規定,不合格率居然高達七成五,甚至超量最高的「巧香醬油特製魚露」,含量更高達○.九五ppm,足足超標二倍多,因此除了依法要求一江將不合格產品下架回收外,也要求限期改善,且依法處以三萬元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漏洞一:

衛生單位輕描淡寫違規事項這次衛生相關單位高效率的查案作風的確頗令民眾激賞,只不過事發至今,以至於調查過程當中,也出現幾個相當關鍵的漏洞,凸顯了台灣食品安全上的危機,讓民眾十分擔心。

首先,食品藥物管理局在抽驗結果尚未出爐之際,卻先發出聲明表示,《今周刊》發現毒醬油內的兩項致癌物﹁3–單氯丙二醇﹂和﹁4–甲基咪唑﹂,皆為醬油加工過程自然產生的衍生物,「非人為刻意添加」。甚至指稱,醬油製程中,受溫度控管影響自然產生單氯丙二醇是「無可避免」的。至於甲基咪唑雖然可能引起實驗大鼠癌症,但致癌的劑量需要極高,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人體癌症,消費者無須過度擔心。

漏洞二:

食品安全法規落後於國際

雖說政府或許是為了「安定民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而出此言,但連日來相關單位「非刻意添加」、「無可避免」、「無證據顯示會致癌」等說辭,難免給人「避重就輕」的觀感。名廚阿基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稱,「早在十幾年前,台灣的醬油就曾被外國驗出同樣問題,政府不該只是用攝取量低,不至於傷身來試圖安撫民眾,把關要再更嚴格。」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重批:「我們的衛生單位訂的法規就是太寬鬆、太輕忽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了!」就拿單氯丙二醇來說,吳家誠就堅稱其為致癌物,甚至會對男性生殖能力產生影響,雖然這只是製程中產生的化合物,但之所以會衍生,也是因為業者用非天然釀造的化學方法製造醬油,用鹽酸水解才產生的。

從本刊這次的調查過程中,也可以證明這些化合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事實上,本刊原僅想針對夜市美食和攤販、餐廳常用的廉價醬料進行抽驗,對於該驗什麼化學添加物並未預設立場。因此在抽樣後,經檢驗單位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建議,由SGS內部專家從多年的專業和檢查經驗值,針對各送驗食品列出可能危害健康的化合物而進一步檢驗。換句話說,不管雙鶴醬油有沒有問題,「單氯丙二醇」和「甲基咪唑」在專家的眼中,早已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物質」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單位對單氯丙二醇輕描淡寫,認為無傷大雅,又何須訂定標準?「這豈非自相矛盾?」除了政府對食品上的有害物質認定不夠嚴謹外,我國落後的食品安全法規也令人心驚膽戰。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指出,很多「合法使用」或「未被禁用」的化學添加物,不是沒毒,只是暫時還未被醫界證實有害健康。

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在日本早被禁用,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風險,台灣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而這次未被列為「違禁品」的甲基咪唑,歐美也都訂定標準予以管理,衛生署也正研擬其規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本刊送驗的食品中,其實在夜市採買的醃製芭樂亦檢驗出有甜精的成分,但由於SGS表示,台灣法令僅禁止「現切」水果不得使用,因此未認定「醃製」芭樂上的甜精違法,於是本刊也未對外公布。但吳家誠則認為,甜精在先進國家已全面禁用,因此就算是醃製的,法令上也不該縱容。

漏洞三:

業者「非刻意」誤傷事件頻傳不過,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原料製造商、通路和餐飲業者的專業知識和良心了。以這次問題醬油的製造商一江食品,其實該公司從案發至今,可說是坦然接受檢驗,負責人李權峰在本刊和衛生單位相繼驗出毒醬油後更表示:「可能我們操控上失誤,就產生一些超量的部分,現在已經全面下架回收。」製造商的這番說辭,許多人姑且願意相信其為「無心之過」,不過這也凸顯台灣許多食品製造商的專業和把關功夫應進一步強化,否則「誤傷」事件將繼續存在。

而業者的心態亦值得政府輔導。以此次被本刊調查小組發現的通路商台農醬園來說,由於其產品是委託一江食品代工,才捲入其中。照理說,台農原本應僅為事件中的配角,甚至是受害者,但總公司人員卻在事發後被媒體詢問時輕率地表示:「上游廠商已取得最新檢驗證明書,︽今周刊︾是烏龍報導!」然而,衛生署最新的檢驗結果,證明本刊非但沒有「擺烏龍」,甚至問題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可見台農醬園在委外代工時,並未嚴格把關。

無論雙鶴毒醬油事件是「非刻意」抑或「無可避免」,整起事件都說明了台灣人距離「吃得安心」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從政府的法令、相關單位的認定標準,以至於業者的態度,恐怕要更嚴謹才行。

22件夜市食品及原料中,2件檢出違規,其他暫無疑慮《今周刊》於4/29、4/30兩天,分別於台北市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瑞豐夜市等三大指標夜市,隨機抽樣22件夜市食品,包含一桶夜市使用醬油、安粉,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 檢驗結果法規標準青蛙下蛋 防腐劑 己二烯酸0.16g/kg 1.0g/kg以下蝦仁煎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現切蓮霧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糖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香腸亞硝酸鹽(以NO2計) 未檢出 0.07g/kg以下雞排(皮)*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肉)*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醬油4-甲基咪唑 1.2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3-單氯丙二醇 0.868ppm (mg/kg)0.4ppm(mg/kg)以下安粉 三聚氰胺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鋁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醃黃蘿蔔 食用色素檢出食用黃色四號 可使用蝦棒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烏賊燒 丙烯醯胺未檢出 不得檢出麵包 防腐劑 未檢出 2.5g/kg以下涼圓 順丁烯二酸 379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海干貝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檢驗結果 法規標準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以NO2計) 0.010g/kg 0.07g/kg以下防腐劑 未檢出 2.0g/kg以下醃漬芭樂 防腐劑未檢出 2.0g/kg以下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0.16g/kg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0.53g/kg 1.0g/kg以下糖葫蘆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月亮蝦餅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辣炒年糕(醬汁) 食用色素 未檢出 可使用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豬血糕 食用色素 未檢出可使用鹽酥雞(貢丸、魚丸、熱狗、豆乾) 丙烯醯胺 未檢出不得檢出註:未檢出意指低於檢出限量之測定值;*來自士林夜市,**來自瑞豐夜市資料來源:SGS台灣檢驗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6

追蹤越南女黑工供應鏈

2013-06-13  NM
 
 

 

自最低工資再上調,市面食肆都難以招聘員工,尤其是洗碗工作,加至時薪三十五元,仍無人問津。香港勞動市場出現有工無人做的局面,卻造就了大批越南女黑工湧現。近月開始,深水埗一帶,紛紛有越南女工來應徵工作。這些女工,手持假身份證,不少香港僱主因為渴求人手而中招。上月底,法庭就審結了一宗同類案件,一名店主當災,誤聘黑工,被判罰款留案底。據消息稱,這些越南女工都來自位於中越邊境一處名叫「芒街」的地方。芒街與廣西東興只是一河之隔,女工偷渡來到東興,再乘大巴直落深圳。經當地人辦好假證之後,再乘大飛來到香港搵食。本刊記者從中越邊境一路追蹤,發現有中介公司,安排越南女人直送香港,再到各區應徵散貨,極具系統。

熟悉人口販賣集團運作的消息指,有人近期看中香港勞動市場欠缺前線人手的機遇,建立了一套偷渡女黑工來港的一條龍服務。「呢啲越南女黑工,大部分都係由中越邊境芒街出發,去到大陸,經深圳,再偷渡嚟香港搵食。」記者遂先到與越南芒街接壤的廣西省南寧,乘坐三個小時車,到達越南芒街一河之隔的東興市。東興市人口不多,樓房只有三、四層高,街上最多是出售由越南偷運入境的紅木傢俬,也有中越集結的食肆及廉價賓館。由於位處中越邊境,當地人都懂說越南話,更有一條專出售越南民生物產的「越南街」。

越南——中國偷渡如潮

東興與芒街是中越兩國的口岸小鎮,中間相隔一條北侖河,河上橫跨一條長約一百米的友誼大橋,橋頭兩邊有兩國檢查站。橋面寬闊,雙線行車,很多大卡車穿梭兩地。橋兩邊則有行人道,兩國人民通關後,步行三分鐘即可過境。橋頭檢查站朝八晚八開放,但兩地居民表示,檢查關卡只不過「名存實亡」。兩地人在光天白日下,都是在橋底下坐小船偷渡兩境。芒街一間雜貨店老闆帶記者到北侖河邊的渡頭,坐上電單車,沿途經過崎嶇泥路,渡頭入口幾棵大樹下,幾名男人守住,只許相熟電單車進入。甫進入,便是一個碼頭,剛登岸的幾名越南人向記者說:「我們都是運貨,一天要過關好幾次,那些關員經常向我們要過路費,由五十至一百元(人民幣)不等,坐船(偷渡)走一轉才不過三十元。」該工人還表示,兩地關口關門時間早,對他們這些經常穿梭中、越兩地的夜歸人很不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偷渡來來回回中國越南。」 不過,渡頭的船家卻透露,其實「上頭」會記錄偷渡上落船的人數。船家說:「不是你話想坐船過就過,要相熟,我們(船家)私底下每個月給錢買通兩邊,他們會以人頭計算。」

越南女工好想來港

中、越兩地居民,就是通過這些船家偷渡,大量越南工人便千方百計踏足大陸境地。「因為我們在這邊(越南)工作,工人月薪最多都只得三百萬(越南盾)(約一千一百元港幣),所以大部分越南人都希望出埠打工。」幾名越南女人向記者說。其中一名廿八歲阿珍向記者坦言:「最重要是搵錢,我們村裡的人都聽講話香港找工作好容易,就算是在餐廳做洗碗時薪都有八萬盾(三十元港幣),真的好吸引,我現在問人借錢都想去香港,我日日不休息都可以,做幾個月,好過我留在越南打工一年。」另一位叫阿月就輕聲說:「我什麼都願意做,香港的工資很高呀!」從這些越南女人口中得悉,她們都是來自芒街附近農村。黑工蛇頭經常到他們村落,主動接觸她們。「很多女同志都出去(打工)了。「當然,年輕貌美的,可能是去做一些不見得光的工作(淫業),但我們這些年紀比較大的,他們說,也可以找到正常工作,但現在中國那邊也沒有那麼多工廠可以打工,所以阿頭(蛇頭)可以幫我們去香港,路費要貴一些。」阿珍嘆說。

黑工就業中介公司

記者在她們介紹下,終於認識了一名蛇頭。這名姓阮的中年男人,是多間位於海防及河內職業中介公司的老闆。他位於河內的中介公司,門口就貼了大量當地公司招聘人手的單張,都是一些商企招聘人手,工資較高可達五百萬越南盾,約港幣一千八百元。記者現場所見,的確有越南人進進出出,要求介紹工作。記者佯稱是香港僱主,希望請人來香港工作,起初他非常防備,但談了一會,他開始推銷:「我有朋友搞這種生意,風險不小,不過,女工我們這邊特別多。」據知,這些中介公司會安排越南女工先偷渡去大陸,再去深圳,然後在深圳辦假證,再坐大飛到香港流浮山上岸。「只要她們到香港之後,那邊你們有人接應就是了。」阮先生說。這些中介,會向越南女工收取路費,成功運送到香港打工後,她們的收入亦不是由自己掌控,大部分工作後獲得頭一個月的薪金,一半要還給中介集團作抽佣。

誤聘黑工老闆中招

根據警方數字,本年頭五個月,本港就拘捕了近一百五十名越南非法入境者,已是去年全年的一半人數,上月,一間在深水埗經營食肆的老闆便因誤聘越南女黑工「中招」。官司纏身的李老闆,在深水埗經營茶餐廳十二年,他一臉愁容指住頭頂:「為咗兩個洗碗工,我俾入境處搞到上法庭,呢半年無覺好瞓,頭髮都甩唔少。」他憶述,去年九月尾,在店門外張貼招聘洗碗工廣告,幾日後一名本地女人來店內詢問,指她有一位已嫁來港的越南親友「阿蓮」(廿八歲)想應徵洗碗,又大讚她勤力。李遂親自接見:「當時我認真檢查過佢(阿蓮)身份證,身份證號碼係英文R開頭(持證人擁有香港入境權)。我仲影印存檔。」最後李以時薪三十元聘請阿蓮,每日工作十小時,每月支薪七千五百元。阿蓮上班近一個月後,又介紹另一個同鄉「阿雲」(廿九歲)來餐廳。李表示:「我哋洗碗分兩更,一直請不到人,有熟人來應徵梗係求之不得!」阿雲見工後立即獲錄用。到十一月八日,入境處突擊搜查李的茶餐廳,阿蓮和阿雲當場斷正被捕。兩人經審訊後,被判使用假身份證,入獄十五個月;李亦因聘用黑工,上月三十日被判處罰款六千元及留案底。李向記者大呼寃枉:「佢張身份證同我嗰張一樣,根本睇唔出係假證,咁多年做餐廳,如果我有心請黑工,就唔會俾足最低時薪啦!」李老闆表示,除了他中招,他不少同行也說,近來出現大量越南女工應徵的情形:「我有個朋友在西九龍中心開餐廳,舊年一樣請咗越南人,原來又係用假證的黑工,佢請律師打官司,結果打到人財兩失,心灰意冷最近連間鋪頭都執埋。」據知,這班越南女黑工,除了來港應徵餐廳洗碗外,亦會在其他職業進行不同黑市工作。年輕的,除了會從事賣淫,香港報章分類廣告,也隨意可發現有越南女子徵婚啟事。「一旦來到香港,就算坐監,都要千方百計留在香港生活。」越南女工阿麗說。

僱主要學睇證

假香港身份證像真度愈來愈高,香港老闆經常聘請了黑工也不知。對此,入境處回覆指,僱主聘請求職者前,除要查閱該人香港身份證外,如果對方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則須查看他的有效旅行證件。處方亦向僱主派發小冊子,內有詳細說明聘用求職人士前應注意事項,譬如提供證件上的蓋章樣本等,而處方網址也有教導鑒別身份證真偽的方法和防偽標籤,入境處亦設有查詢熱線,僱主對應聘人證件有疑問,可即時致電。大律師李國銓指出,「僱用不合法僱用的人」控罪的最高刑罰,是罰款三十五萬及監禁三年,僱主經審訊後一般會被判處即時監禁。如僱主不知情,可依據《入境條例》證明他在考慮僱用該僱員時,已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步驟,並合理地斷定該僱員是否合法受僱,才可以此作為控罪的免責辯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51

政府關門後,投資者怎樣追蹤美國的經濟狀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590

華爾街見聞報導,美國國會陷入預算僵局,美國大部分政府部門從北京時間10月1日中午12點01分開始停止運行,這是美國政府17年來首次關門。

美國政府關門後,美國勞工部和美國商務部的常規經濟數據將停止向外公佈,這些數據包括非農就業數據、工業訂單數據,貿易數據、批發庫存數據和零售銷售數據等

那麼,投資者如何最終美國的經濟數據呢?答案是,依靠私營企業公佈的經濟數據。

最近,私營機構將公佈一系列美國經濟數據,因此投資者依然能夠以此追蹤美國的經濟增長狀況

其中,投資者最期待的指標就是,美國勞工部原定於本週五公佈的9月非農就業數據但投資者可以根據美國週三將公佈9月ADP就業人數來衡量美國的就業狀況

德意志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e LaVorgna稱:

「作為衡量私營部門就業情況的數據,美國ADP就業報告的質量在過去1年內的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此,當美國政府關門,推遲公佈非農就業數據時,ADP就業數據就可以作為衡量美國9月就業情況的一個替代指標。」

本週,美國商務部原計劃將公佈兩個經濟數據:今晚十點(北京時間,下文的時間全部為北京時間)的8月營建支出和週四晚上十點的8月工業訂單數據

美國私營機構公佈的數據中沒有與營建支出相類似的指標。但是製造業數據方面的情況不同,投資者可以依靠一系列非政府數據來感知美國製造業的增長速度:

週二晚上8點58分,Markit將公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該數據可以衡量美國製造業增長和工業訂單增長狀況

週二晚上10點整,美國將公佈ISM製造業指數,這也與Markit製造業PIM調查類似。

按原計劃,美國商務部下週二和週三分別將公佈8月份貿易數據和8月份批發庫存數據;美國勞工統計局下週五將公佈9月份的PPI數據

因為美國政府關門,因此投資者也可以根據Markit PMI 數據和ISM製造業數據來判斷。這兩個數據都追蹤美國的進出口、庫存和投入成本的狀況

按原計劃,美國商務部下週五將公佈零售銷售數據,而該數據的最佳替代指標是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每週二晚上7點45分公佈的ICSC-Goldman Store Sales Index。

以下是花旗分析師Steven Englander作出的分析:

可能被推遲公佈的數據:

不太可能被推遲的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95

由《疑犯追蹤》所想到的 12碼

來源: http://xueqiu.com/1722423554/26490430

由《疑犯追蹤》所想到的美劇情節緊湊還兼具科普,這是我以前沒想到的,所以看完《絕命毒師》後聽人介紹又看了這個POI,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一些關於大數據的問題。“911”不僅是政治上的一次重大轉折事件,同時它也改變了很多行業,像我以前提過的taser,然後像安防行業也是如此,監控的深入背後其實就是大數據分析,POI里面說的那套監控系統我相信理論上是存在的,雖然劇中對為什麽會爆出所謂的受害號碼語焉不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套數據分析系統的重要意義,一個是能從如此龐大的數據中精確定位目標,另一個是在出現目標後能一直跟蹤目標,並能動態分析排除其背後的危險。這個意義在我們面對投資過程中同樣適用。第一個意義涉及選股。怎麽能從幾千家公司里面尋找機會,這一直是投資者長期的問題。最初,我們從教科書上學到的是從宏觀經濟研究到行業分析然後到公司分析,自上而下;也有從身邊公司入手,自下而上,但這些分析套路在我看來都有失偏頗。自上而下太學究氣,而且從最近幾年宏觀經濟和實體的關聯度來看,其實脫節很大,年年都有大行和經濟學家喊美國經濟這個那個,但是很多公司股價照樣創新高,特別是對新經濟的理解,行業分析想從宏觀上去找到端倪,個人感覺不太靠譜;自下而上那不消說,那範圍是較為狹窄的,一葉知秋只是結果,很多時候很多人對公司的判斷反而是一葉障目。所以說POI里面的數據分析給了我新的啟發,即利用互聯網數據來選股,拋開原有的套路。一個很好的思路是高頻熱詞。這個熱詞理論代表著一種情緒和一種傾向。某IT磚家擔心說可能很多熱詞跟投資無關,,但碼哥不擔心,試問斯諾登、毒奶粉等等這些熱詞對投資難道無關嗎?這種熱詞的強度也直接決定了這是短期熱點還是長期熱點,我猜想如果市場上那些遊資用這套系統的話,有時候就不會玩一些很低智的炒作遊戲了,相反對題材的靈敏度會提高不少,當然這個核心系統的專利屬於碼哥,概不外傳哈!當然這個高頻熱詞是很容易鎖定行業或題材,至於具體公司則需要稍專業一點的公司分析了,這個對有點市場基礎的人來說應該不是難事了。互聯網選股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在POI里面機器永遠比警察要早一步發現那個重要人物,股市里也一樣。當然數據分析對於證券市場來說不是什麽新鮮事,早些年有證券軟件公司偷偷出過所謂“龍虎榜”數據,跟蹤莊家行為,前些年上交所也把一些交易數據拿出來收費,後來招到基金公司反對才作罷,這些當然是很貼近市場的數據了,但是在碼哥看來也並非一定有用或者必須。從行為金融學上說,股價已經包括了交易的意願,如果你不是超短線選手,那麽對於趨勢的把握才更重要。至於對趨勢的把握,我相信另一個思路是相互驗證,各個地方對於同一種東西的看法可能總體相同但是必有先後,或者是根本不同,如果把這多個地方的數據拿來一起分析,也是很不錯的一種模式。另一個意義當然是涉及公司研究了。跟蹤公司動態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財務報表和公司表面的調研了。POI里面給我最大的啟示是為什麽在發現interset person之後,警察每一步都會落後那個二人組,當然你可以說二人組的系統比較牛,數據全面,但是實際上方法思路也是有不同的。警察只會按部就班,找疑點,找犯罪記錄,找線人,而二人組則一定會從那個interest person這個人本身查起,挖出他(她)的所有社會關系以及歷史成長,然後綜合行為分析。所以,其實在市場中也是一樣,對於股價的分析和結果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視對於公司和人的前後分析,還原事件應該才是核心,當然有時候這很困難,但是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我們至少有了這個可能。盡可能去收集這些資料,加之你的邏輯判斷可能你會發現比較有意思的東西,除非那家公司超級低調那個管理人生活在超級地下,試問一個上市公司這可能嗎?最後也需要指出POI里面的超級二人組也有失手的時候,Reese錯誤地保護了一位作為目擊證人的歷史老師,但殊不知這位老師竟是潛伏許久的黑幫老大(有點劇透,請原諒),這錯誤的根源在於這位老大一直是戴面具呈現在數據面前,這就告訴我們數據畢竟還是數據,不過這些的虛假信息又有多少呢,又能堅持多久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81

驚險追蹤30日揭全港「最爆」毒網

2014-01-09  NM
 
 

 

電影《掃毒》劇情緊張,然而現實毒網運作更誇張。

不同幫派都有自己的販毒網絡,其中14K的販毒集團便富貴險中求,聘請一班師奶、僆仔做毒販,在旺角鬧市開設多檔二十四小時毒品便利站,每日吸引過百名迷幻男女前來取貨上電。

毒販像「人肉販毒機」般站立街頭,每次把十多粒毒品藏在口腔,當客人要貨,他們收取金錢後,就如汽水機般吐出毒品,交給客人。吸毒者再把沾滿口水病菌的毒品,放回口中,大模廝樣逃過法眼,帶回安全地方慢慢歎。

OL、年輕媽媽、啤酒妹,以至南亞裔人士、外籍白領、黑人都是毒品門徒。因利成便,四通八達的橫街窄巷猶如天然鐵竇,加上兩邊路口有天文台睇水,隔籬店鋪助紂為虐,毒網已伸延到社會不同角落。

本刊掌握情報,監視跟蹤其中一毒檔整月之久,冒險解構這個組織精密,堪稱全港最明目張膽的毒網,揭開一幕幕觸目驚心的販毒內幕。

旺角砵蘭街有多間黑幫旗艦夜總會、麻雀館,一向龍蛇混雜,當局為淨化該區,曾進行市區重建,剷走色情五街,建朗豪坊,打造新購物中心,希望引入清泉,沒想到客路廣了,因利成便,反而孕育出另一個組織精密,供應西九龍區的超級毒網。

下午一時許,午飯時間,毗鄰砵蘭街的長沙街有一間只做外賣的川菜食店,門外放有幾張膠櫈仔,一名紮髻、戴眼鏡,揹粉紅色斜揹袋的師奶坐在櫈上休息。外人不知,以為她叫了外賣,正在等攞飯。

客路包羅萬有

人肉販毒機

一名年約三十歲,身穿上班服,貌若OL的女子二話不說,坐在她身旁,掏出兩張「紅衫魚」,「四眼」師奶收到錢,自袋裡掏出厚厚一疊銀紙,數出數十元,交到對方手中,然後在口中吐出一枚大若手指頭的膠粒,在牛仔褲上搓幾下,交給對方。OL接過「膠粒」,馬上放在口中,轉身離開,兩人全程沒有交談。整個過程,不超過四秒。那一粒膠粒,其實是重量0.25克,俗稱「兩厘半」,又名「魚蛋」或「包仔」的四仔(海洛英),而該名師奶綽號May姐,是行內俗稱「揸雷」(因為藏有毒品,像游走地雷陣般小心),負責銷售毒品的毒販。曾經做過「人肉販毒機」的七喜向本刊爆料,指這種梗檔(固定街檔)以賣四仔、冰毒為主,如果是四仔,分0.25克(兩厘半)和0.3克(三厘)兩種分量,售價分別是一百二十元、一百六十元。如果是冰毒,分量是一克,俗稱「一劃」,因為是貴價貨,售價要二百元。毒販會用垃圾膠袋撕成一小塊,把四仔或冰毒包成顆粒狀,由揸雷收在口中。「好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咁要唔要開餐?要掙錢,唔得都要得,我最多試過擔住三十粒,其實生意好,一陣就清倉。」半小時後,May姐打電話,約十分鐘後,施施然起身,登上隔籬的唐樓,約一分鐘後下樓,兩頰明顯脹爆。客人絡繹不絕,May姐不停地數鈔票對數,之後將鈔票交給街角一名男子,再轉交另一名師奶。該名短髮師奶除了眼神十分銳利外,與一般師奶沒有兩樣,戴一副金絲眼鏡,經常笑騎騎,不時在長沙灣、砵蘭街、上海街一帶徘徊,跟店鋪職員打牙骹,老遠都聽到她的哈哈笑聲。

排隊買毒品

這名其貌不揚的師奶綽號「小鳳」,是集團的「老總」,負責搵客、指揮成員工作,出名精明,人脈廣,在毒圈無人不識,是西九龍特別職務隊探員監視目標之一,「佢行事小心低調,背景神秘,三年前一個冰毒集團瓦解咗,佢銷聲匿跡,到去年先重出江湖。」「小鳳」每早十點到場視察環境、打點,「集團在旺角區仲有其他梗檔,十幾個揸雷會輪流在不同檔口開工。」七喜又指,該梗檔活躍約一年,因為交收方便,往往供不應求,部分小拆家也向他們取貨。梗檔近月更兼賣K仔、可樂、藍精靈,甚至推出「毒品套餐」,「一劃冰加一粒藍精靈賣二百五十蚊,一來比散叫平三十蚊,二來有藍精靈,可以延長興奮,所以生意多到做唔切。」時值放工時間,古惑仔、蒲精亦已起床,開始踏入生意高峰期,到櫈仔「坐一坐」的買家絡繹不絕,有時更有三、四個在輪候買毒品,「老總好醒目,一早叫啲客執生,如果有兩、三個在等,就先走開,轉頭再來,以免引起注意。」記者觀察,在繁忙時間的下午四時至晚上十一時計,該檔是二十四小時營業,分兩更人輪流上班,若以平均每小時有十多個客,人均消費一百五十元計,保守估計每日營業額約接近六萬元,每月營業額約二百萬元。毒檔做到如此明目張膽,明買明賣,七喜表示也是前所未見。「呢個梗檔係14K生意,呢行十分出位,雖然做到揚,但因為在鬧市,交通便利,個位又四通八達,容易散水,十分安全,所以好多客慕名幫襯。」記者所見,客路廣得令人咋舌,有古惑仔、啤酒妹、也有OL、師奶、中年阿伯、南亞裔人士,甚至外籍西裝友、黑人,可見此毒網覆蓋面極大,伸延到很多階層。

長沙街毒網角色表

天文台嚴密監視

記者監視發現,梗檔附近有一個洗車檔,泊在路邊的私家車、七人車完全遮着梗檔,猶如屏障,「揸雷」與客人交收毒品,外人很難看到,加上長沙街兩邊路口都有「天文台」睇水,若有警察和可疑人走近,兩邊天文台會大喊暗號,通知揸雷小心,暫停交易,離開現場。「上面有晒指引,萬一差人冚檔,揸雷要即時吞晒毒品,逃跑到附近的賓館,扣喉嘔毒品出來,如果唔得,就再食瀉藥。啲客知污糟,但有毒癮的人係無尊嚴,為咗吸毒咩都唔介意,因為典癮時比死更難受。」七喜指出,這個販毒集團之所以如此明目張膽運作,皆因設老總、飛機仔(運送毒品)、揸雷、天文台四職,每個部門通過仔細的分工,精密的組織,令警方難以追查。老總負責搵客、聯絡客人、通知飛機仔「落竇」(運送及放置毒品),人脈一定要廣,亦負責管錢,找換零錢和出糧。揸雷負責交收毒品,天文台則幫手睇水,「梗檔係廿四小時營業,分兩更制,老總平日會出去應酬,物色夜場中人、小拆家,通知佢哋邊度有梗檔,因為有客底,所以人工最高,每日人工有八百蚊,每粒毒品另可以拆佣金五蚊,一日最少賣二百粒,每月人工加佣金多過五萬蚊。」

部門分工清晰

而為了減少風險,揸雷只會存小量毒品在身,當賣剩四、五粒,就會致電老總,由老總派飛機仔落竇,「飛機仔會將毒品埋在揸雷附近的唐樓暗角,如信箱、電掣側邊,飛機仔落竇後會通知老總,再由老總通知揸雷起竇,而揸雷每次起了貨,都會向老總確認。」另外,集團亦規定揸雷只持有一千元零錢,其餘交給天文台,再轉交老總,萬一揸雷被警察掃毒人贓並獲,也不至於血本無歸,「通常到轉更時,老總會同揸雷對數,計算當日的營業額,收集貨款,給下線出糧。」七喜又指,揸雷持有毒品,承受最多風險,因此薪金僅次於老總,除了每日有底薪二百元外,每賣一粒毒品,可拆五至十元佣金,一個月都搵到幾萬。若然被捕,可得一萬元擔保費作安家費,「不過佢哋通常唔擔保,袋咗筆擔保金,因為反正案底成呎厚,倒不如留番啲錢買毒品。」

秀茂坪鐵竇

「街檔」雖然是毒品銷售鏈最底層一環,但亦可以為禍巨大。最經典是由黑幫「福義興」操控的秀茂坪邨白粉王國。該集團在八十年代始肆虐,在屋邨設廿四小時毒品便利店,聘用大量天文台睇水,每日交易金額近十萬元,其中一個月的洗黑錢金額達八百萬元,為禍東九龍區,有最強鐵竇之稱。毒品調查科罕有地派出數十名探員打擊街檔,除派狗仔隊進行跟蹤,解構組織運作及鎖定核心人物,又派臥底扮買家,終於在九七年搗破集團,拘捕五名集團主腦,五名天文台被重判入獄十三至十六年。不過,該集團之後死灰復燃,○二年秀茂坪邨清拆重建,才將集團連根拔起。

馬路變毒竇

由於生意太好,他們做到雄心萬丈,警戒心鬆懈。入夜後,梗檔轉到長沙灣上海街交界開檔,猶如攞正牌做生意。揸雷、吸毒者旁若無人,公然把毒品吐出啪入,因客人太多,飛機仔索性在馬路雪糕筒和垃圾筒落竇,揸雷亦公然揭開雪糕筒提貨「起竇」,然後走到泊在路邊的車隙間,把毒品塞進口中。到晚上十時轉更,一眾天文台、揸雷聚集在報檔外邊,「小鳳」取過報檔的計數機,跟眾人對數,點算當日的收入,給各人出糧。新年前夕,梗檔更是豬籠入水,各人都展露興奮笑容,「小鳳」開心得手舞足蹈。有探員私下表示,其實警方一直知道此販毒集團的存在,但他們分工精細,警方須進行長時間監視、跟蹤、放蛇,掌握整個組織的分工、運作,才可以將他們一網打盡,但如此大費周章,結果只是檢獲幾克毒品,所以通常都是順藤摸瓜,放長線釣大魚,打幕後大老虎,「相比street level,查背後供貨毒梟更重要,好似剝洋葱,由飛機仔、倉、拆家、批發、庄家一層層剝落去。」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表示,旺角毒品問題已經失控,五年來不斷收到街坊投訴,指毒販猖獗,影響治安,教壞年輕一代,「小朋友見到,有樣學樣吸毒,而且道友會順便在公園啪針,搞到成地針筒,整傷小朋友。」他曾反映問題,但警方解釋要放長線釣大魚,打大老虎,故按兵不動。之前有警員鍊住毒販喉嚨,制止吞毒品時,意外弄傷毒販,之後就住做。結果毒販更加猖狂,愈開愈多販毒檔口,旺角已成毒販天堂。

協助找換零錢可判囚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任何人士參與毒品販賣活動,即使是睇水、記數等小角色,都屬於串謀者,會被控以串謀販運毒品罪,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毒販身懷小量毒品,以為以自用理由抗辯,可以「甩身」,又以為仔細分工,沒有接觸到毒品,就可置身事外。但陸偉雄指出,只要證據顯示他有販運毒品意圖,如交收毒品或金錢、記數、找換零錢等,就足以入罪。他又指,附近食店、報檔給涉案者找換零錢,亦可能觸犯協助教唆販毒罪。如食店、報檔檔主,明知道對方進行販毒行為,仍提供協助,為對方找換零錢,可觸犯協助教唆販運毒品罪名,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47

追蹤"滬港通"潛力股 心中無股HK

http://xueqiu.com/8029098291/30512809
$上海集優(02345)$$廈門港務(SZ000905)$.2個月後即將推出的"滬港通"將對港股與內地股市估值產生深遠的影響,最近一直來被市場低估的A股大盤藍籌股與港股的小市值個股紛紛提前揭桿而起,一波估值的結構革命正在二市火熱上演.預計這一波"估值填坑」行情將對市場未來產生深遠影響,今天介紹二隻"滬港通"潛力股.
      一、上海集優(2345):
      為上海電氣集團旗下機械裝備零部件製造商,是上海市重點國企,業務涉及核電葉片、大飛機與高鐵軸承、大型機械緊固件等6大產品系列。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IPO發行價2.1元,融資14.5億港元,目前公司總股本14.4億股,每股淨資產2.86元,股價歷史最高4.74元,歷史最低0.46元,今日收市價1.27元(歷史上未送股除權).
     看好的理由:
     1、股價嚴重低估,現價PB才0.44,目前公司總市值18.3億港元,扣除手上12億元銀行存款與現金後實際市值才6.3億元,這對一家大型重大裝備零部件製造商而言顯然是被嚴重低估,如果在A股直接上市,無論如何估值也不會低於80億元;
     2、公司即將對高管建立股權激勵,今年1月,公司特別股東大會已正式批准對公司核心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將委託第三方用現金直接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給核心管理層,建立與公司業績、股價相掛鉤的激勵機制;
     3、公司的核電、高鐵、航空大飛機業務具較大的成長空間,作為這個行業的領軍企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二、廈門港務(3378)
     為我國十大港口"廈門港"綜合服務商,也是A股000905廈門港務的母公司,公司總股本27.3億股,今日收市價1.41元,總市值38.5億港元. 目前3378的子公司000905總市值折合港元高達66億元,超過其母公司38.7億市值的75%,3378持有000905共55%股權,這部分市值已等於全部總市值.而3378的優質資產的重頭戲遠不止000905.如對3378的全部資產進行分類並參照000905估值水平,3378目前的股值應該在134億港元,每股4.9港元,為今日收市價1.41元的3.5倍,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間.
     總之,港股市場長期來的估值偏見,使上海集優與廈門港務這類內地重點國企在港股市場上的估值被"慘不忍睹「,無論是資產質量、行業地位、管理層素質、國企改革預期還是未來發展前景,它們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成為目前市場中的"小市值個股",未來估值修復的機會在那裡?本人堅定的認為,機會就來自即將實施的「滬港通」,來自下一步的"深港通「,來自再接下來可預期的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朋友,你準備好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05

大行裁員 四成歐洲股票陷入無人追蹤窘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094

由於投行裁員,近40%的歐洲股票無人追蹤分析,這為企業家創造了機會。當大行退出市場某一分支,小型創業對沖基金就將填補空白。

隨著大銀行削減其高風險的交易業務,其對小盤股的研究也遭到削減。

路透社的報道指出,受裁員影響,在歐股中,每10個股票就有4個股票沒有銀行員工的追蹤分析。歐洲最大的30家銀行僅在2013年就削減了8萬個工作崗位。

大銀行削減研究為創業型對沖基金創造了機會。當市場效率不足時,套利機會出現。缺乏傳統銀行的研究,對沖基金正在獲得機會。大銀行的研究正在被對沖基金所取代。

舉例來說, Gotham City Research通過研究,發現了Quindell PLC的刑事欺詐事件,就此進行了做空大戰。而一般大行的研究並不會如此深入。大行的研究一般集中於更傳統的問題,而欺詐的檢測一般都由激進投資者完成。

激進投資公司Glaucus研究部主管Soren Aandahl表示,

大行的收縮意味著獨立研究公司和對沖基金將進行研究。他們對公司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公開根據這些理念投資。在這個24小時新聞不間斷的世界里,大行減少研究範圍意味著強勁的投資理念遭到埋沒,而這正是投資機會的靈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