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面對一個又一個社區O2O平臺的倒下,很多人都已經不再看好社區O2O,但可能它的未來在智慧社區。

如果要折射中國O2O的這股寒潮,從社區O2O來看,是體現得最淋漓盡致。但是寒潮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則意味著春天的即將到來,老子總結的最好:“物極必反,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O2O在短短的時間內走向了互聯網創業的巔峰,隨後又遭來資本的拋棄、創業者的唾棄,這完全符合了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而在這個寒冬之後,將會迎來O2O的第二春,最後仍然繼續奮鬥繼續堅持在O2O領域的創業者們就成為了贏家。

隨著叮咚小區、順豐嘿店、社區001等平臺相繼出現問題之後,拉卡拉又被曝光出現了問題。在春天來臨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社區O2O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是模式的問題還是創業團隊的問題?難道社區O2O真的就是偽命題嗎?我們從失敗者身上來找找原因。

一、強弩之末的順豐嘿店

從目前整個順豐嘿店的發展態勢來看,盡管順豐內部不承認其是個失敗品,但是順豐嘿店的現狀足以說明這是國內比較慘烈的一個O2O現象。順豐嘿店一口氣在全國開了3000多家店,其員工達到了1萬多人,規模之龐大絕非一般的O2O所能及,一下子開如此多的門店,如果不是背後有個強大的順豐在支撐,換做是其他的公司恐怕早就全部關店了。其實對於順豐嘿店失敗的原因分析,已經有很多業內人士作為評說,這里劉曠簡單例舉三個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原因。

順豐嘿店的第一個失敗點在於模式過重,而且不是一般的重,那是相當重。開了門店卻又不賣任何商品,也不作為物流的存儲所在地,就只是作為一個線上商品的展示店。客戶來了又不能體驗商品,來了只能在店內的屏幕上進行網購,為何要讓客戶從家里跑到店里來網購?對於順豐嘿店的戰略,直到今天劉曠仍然沒有能夠看明白。即便是財大氣粗,也沒有必要一下子在全國開那麽多家分店吧?

第二個失敗點就在於王衛本人,雖然王衛為人行事低調,一手創辦了目前中國最好的快遞公司順豐快遞,有著其過人之處,也讓劉曠甚為佩服。但是錯了就是錯了,要勇於承認,順豐嘿店的第二次失敗點就錯在王衛的急功冒進,這是創業的大忌,行事老道的王衛本人為何不先開幾家店試運行一段時間?如果模式可行,再行擴張也可以,如果模式不可行,虧損也不大。不是王衛不想這麽做,而是他太想像馬雲一樣風光了,認為馬雲可以做線上電商的老大,自己則不能放過做O2O老大的機會,故而急功近利。

第三個失敗點就在於定位上的錯誤,O2O所針對的用戶主要還是以年輕化的用戶為主,然而順豐嘿客卻是想通過線下門店來教育老齡人網購,這個成本就大了。想要教育年輕人接受上門服務的習慣難度並不高,畢竟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會比較容易接納,但是要讓老年人習慣於網購、上門服務,幾十年的傳統習性是很難改變的。

從順豐嘿店的失敗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其失敗並不是因為社區O2O沒有需求,沒有市場,還是出在平臺本身的問題上面。

二、陷入“停薪風波”的社區001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社區001由原搜房網運營總裁邵元元2012年創立,薛蠻子投資500萬美元,其模式是以住宅社區的在線購物為切入點,跟大型零售商合作,向5公里以內的社區居民提供配送服務,並承諾一小時送達。其估值一度高達20億,然後沒過多久,社區001就陷入了“停薪風波”。

1、社區001同樣也是采取自建配送團隊的重資產模式,不過相比順豐嘿店而言,稍微輕那麽一點,畢竟不是自己在每個小區附近還要開店。我們對比社區001和同樣提供上門超市配送服務的京東到家、新美大以及百度糯米發現,為什麽京東到家、新美大以及百度糯米沒有陷入這種危局?

從資金實力上來說,他們這幾個超市代購平臺實力都比較雄厚,而社區001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如何能燒得起;京東到家通過借助京東物流的優勢,避免了這種重模式帶來的資金壓力;而新美大、百度糯米則是基於外賣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超市代購配送,有的采用他們自己的配送團隊,有的則讓商家自己配送,最為重要的是新美大、百度糯米擁有強大的流量入口,同時他們有著基礎牢固的團購業務。

2、我們再拿社區001和校園零售O2O平臺來對比,同樣也有很多校園O2O倒閉了,但是還是有一些重模式平臺存活了下來,這是為什麽?校園O2O平臺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生居住集中,且很多學生正是長身體之時,他們往往在晚上9點之後對於零食的需求量比較大,對於校園O2O平臺來說,集中配送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成本,且校園O2O平臺配送人員大多實際上是一些兼職的學生,進一步降低了配送成本。

而社區001所面對的客戶都是怎樣的客戶?我們拿北京這座城市來舉例子,幾乎我們很多人都可以感受到,平常一般去超市買菜、買生活用品的都是誰,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為主。既然各個小區的家庭當中,這些生活必需品都已經有老人購買了,他們為何還需要找超市代購?更何況老年人下載APP然後叫超市代購的可能性真的太不高了。

而那些沒有跟老年人住一起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一些上班的白領,他們當中有幾個人會天天自己買菜做飯的?即便是買一些急用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數人都可能會下樓走個幾分鐘路程到超市自己購買了。社區001實際上就是一個為超市免費送貨的搬運工,本來超市利潤就低,客單價又低,他們能夠獲取的利潤就更低了,而且又是重模式,能堅持多久?

3、從競爭的角度來看,目前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實際上都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電商業務,他們通過依托線下超市作為據點,然後給附近居民做大件商品做配送服務,永輝超市則接受了京東的戰略入股,並跟京東到家達成了全面合作。社區001雖然合作的品牌更多,但是卻沒有一家超市與其建立了長期的深度戰略合作,都只是簡單的配送服務,甚至還打著一元起送的口還,就更沒有什麽利潤來源可言,面對的競爭壓力還非常之大,又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如何應敵?

其實一開始,社區001設想的是借助超市代購來盤活自己的會員體系,希望可以通過一些客單價較高的電器、家居類用品的配送來賺取利潤,後來發現此路不通。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又上線了自營商品,希望可以借助自營商品多賺取些利潤,然而此時的社區001已經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討債風波在全國各大城市全面蔓延。

從社區001的失敗案例來看,超市代購其實還是存在一定的市場需求點,只是這個配送的成本過高、利潤過低導致了社區001的資金鏈難以支撐。其實很多大型超市在沒有O2O之前也是有配送服務,不過只會是大件商品的配送,而且還有較高的配送起步價,看來問題仍然還是不在於社區O2O上面,而是社區001自己出了問題。

三、銷聲匿跡的叮咚小區

叮咚小區與社區001一樣,作為一個風光無限的創業平臺,剛上線的時候相當搶眼,叮咚小區上線之際更是直接對外宣布完成了1億元的天使投資,隨後開始了在上海、北京的瘋狂燒錢式擴張。與社區001只做超市代購不一樣,叮咚小區更像是一個58同城分類信息與社區BBS的結合體。就在前不久,58同城旗下的58到家剛剛拿到了3億美金的融資,雖然58到家眼下做得也並不咋樣,但至少說明了社區O2O的價值還是有投資人認可,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

叮咚小區犯的第一錯誤就是創始人的頭腦發熱,覺得自己天使就輕松拿到了1億元的融資,那A輪、B輪還不得幾十個億,想著想著都不由自主地開始膨脹。於是拿投資人的錢不當錢花,開始用錢瘋狂砸市場、砸廣告,認為只要有流量有用戶就能夠把平臺做起來。確實,1億元的資金並不少,但是對於一個互聯網平臺來說,如果一味地瘋狂燒錢,1億元根本就燒不了不久,這也就是為何叮咚小區在快速進入北京市場沒多久之後,就發現自己已經燒不起了,而後又推出了北京市場,只做上海市場。

第二個錯誤也是眾多創業團隊最容易犯的錯誤,貪大貪全,什麽都想做最後只能是什麽都做不好。叮咚小區一上線就什麽社區服務都做,把平臺做成了一個大雜燴,最後產品沒有任何差異化的優勢。我們就光從商家的拓展來看,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不論是生活類的商戶還是餐飲類的商戶得有多少家?光是拓展要與如此眾多的商家達成合作,需要多大的地推團隊?難道前面死掉了那麽多的團購網站還沒有給叮咚小區起到任何前車之鑒的作用嗎?

第三個錯誤就是用戶體驗做的太差,當然並不是說叮咚小區不重視用戶體驗,只能說他們不足夠重視。從最開始的產品匆忙上線,然後就開始瘋狂地砸廣告,可是在產品的用戶體驗上卻並沒有花太大的功夫。僅拿叮咚小區的社區BBS來說,光從內容板塊來看,大部分的話題都是系統自動生成,內容多且雜,這怎麽能激發用戶參與互動,用戶怎麽會有較好的體驗?

其實,叮咚社區在這輪O2O的大起大落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是很多創業公司都會犯的相同錯誤,產品體驗不過硬、拿到融資盲目燒錢擴張等,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了平臺自己身上。

四、拉卡拉總裁離職,身邊小店夭折

就在前些日子,有媒體報道拉卡拉的電商總裁韓吉韜已經離職,當然不過電商團隊還沒有解散,但是拉卡拉的“身邊小店”社區O2O已經關閉。拉卡拉通過自己布在300多個城市中的便利店、社區小店,以及銀行網點中的自助刷卡終端,向附近小區的居民提供便民金融服務等,從而意圖借此打通社區O2O閉環。

從模式上來看,拉卡拉的社區服務主要集中在便利店上面,並且采用的輕模式,通過依托於社區小店來做蔬菜、水果等生鮮配送。於是有人就有話說了,輕模式也倒閉,重模式也倒閉,這不恰好說明社區O2O就是個偽命題嗎?話不能如此絕對,舉例來說,京東、順豐都有自己強大的物流團隊,阿里沒有,所以阿里只做到店消費的購物中心O2O,而不是做對物流要求很高的便利店O2O。

從邏輯上來看,拉卡拉依托於社區小店來做生鮮配送的話至少縮短了配送距離。但是拉卡拉的這種輕模式,同樣存在兩個問題,一個就是配送的及時性問題,過去很多小區的小賣部也會有電話訂單然後配送的服務,但是有的小賣部由於人手有限,根本就忙不過來,配送也就成了問題;另一個問題則是便利店售出的商品質量問題,如果便利店銷售的很多都是以次充好的商品,這個對於平臺的影響很大,事實上由於生鮮產品需要保鮮以及快速的銷量,這個卻是很多便利店無法做到的,所以很多人依然選擇了到菜市場或者大型超市。

此外,拉卡拉與社區001面對的共同難題,就是客戶群體定位的問題。從目前家庭購買生活必需品、生鮮蔬菜的用戶群體來看,都是一幫不會上網消費的中老年人為主,他們如何去社區O2O平臺體驗服務?當然,也許未來會上網的80後、90後年紀大了,這一現狀可能會被打破了。

案例小結:

從以上幾個平臺的案例分析來看,這些社區O2O平臺之所以會倒閉,都只因存在兩個最根本的問題:一個就是平臺自身的問題,很多平臺都犯了大多數創業者都會犯的一些基本錯誤,盲目燒錢瘋狂擴張、不註重用戶體驗、急功近利、貪大貪全等;另一個則是沒有找到社區O2O真正的需求所在,社區O2O的需求客戶必須要圍繞會上網的年輕人為主,而不是圍繞老人來創造需求,此外社區O2O的真正需求應該圍繞在家政、醫療、水電繳費等物業生活服務方面的硬需求來做文章。

何為商道?商道即人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來。只有找到社區O2O的真正需求與運行規律,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社區O2O的未來在智慧小區

面對一個又一個社區O2O平臺的倒下,很多人都已經不再看好社區O2O,不過劉曠本人依然十分看好社區O2O。萬科、花樣年集團、暴利集團、萬達集團、易居中國、綠地集團、綠城集團、新城控股等地產物業集團都在全面進軍社區O2O,依托過去做物業服務的基礎,很多這樣的社區O2O今天卻依然活得還不錯,當然這和他們背後強大的地產實力有著巨大的關系,至少不會像創業平臺那樣輕易倒下。劉曠認為:一個社區O2O能否真正能夠運行起來,必須要滿足幾個必要條件。

其一,社區O2O的需求必須要是實實在在的需求,而不是偽需求,同時這個需求通過線上滿足的話會比線下方便。比如交水費、電費,過去我們可能需要跑到銀行去排隊才能交,但是今天我們直接打開社區O2O的客戶端或者微信端就能直接繳費。

其二,社區O2O既然要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必須要提高整個服務行業的效率,節約時間和成本。比如順豐嘿客,開那麽多的線下門店,對於提升服務效率有沒有幫助?真心沒有。本來客戶通過天貓網購,然後通過順豐送貨到家,就已經很方便了,現在反而要到你的線下店去上網購買,到你的線下門店去取貨,你說消費者能幹嗎?

其三,一個社區O2O要想真正盤活,很多人認為一定要所有的服務都是高頻次的服務,劉曠認為這倒也未必。但是需要保證該平臺上至少有一項服務是高頻次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帶動其他的服務消費,才能讓平臺永遠保持相當的用戶活躍度。

縱觀目前整個國內市場所有的社區O2O平臺,還沒有真正出現哪一家平臺能夠稱霸一方或者大規模盈利的平臺,也就是說社區O2O的發展實際上才剛剛開始。對於社區O2O真正的未來所在,劉曠個人認為在與智慧生活的結合。智慧社區的出現,服務更加智能化、精準化,服務效率無形之中也就得到了提升,而智慧生活的開啟,必然會創造出很多新的社區服務需求。拿今天的時代舉例來說,過去我們沒有電視,如今有了電視,是不是就多了個電視維修的社區服務?過去我們沒有寬帶,如今家家都在想著裝寬帶,是不是就多了個新的寬帶社區服務?

智慧社區能夠幫助社區O2O提升服務效率,同時創造新的社區服務需求,這才是社區O2O未來真正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