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光裕家族:陈晓出局是唯一正确选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2/1MMDAwMDE5MTc1Mg.htmlc

对国美电器(0493.HK)的控制权之争,棋至中盘。

目前,争夺的双方,黄光裕家族与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皆在争取更多的筹码——股东,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手中的选票。而他们的最终对决,将是即将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

在这场对决中,黄光裕家族的目标只有一个,驱逐陈晓,让黄光裕家族的代言人进入国美电器董事会。

8月11日,一位接近国美电器大股东Shinning Crown 的权威人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这位代表黄光裕家族发言的人士称,“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行召开股东大会”,并称,“陈晓退出董事局,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

在黄光裕及其妻杜鹃入狱之后,目前,黄氏家族的代言人由“三驾马车”组成:黄光裕大妹、鹏润投资董事长黄秀虹,二妹黄燕虹,以及中关村副董事长、律师邹晓春。后二者,也是黄光裕提议新增的两名国美电器执行董事。

目前,拥有国美电器34%股权的黄光裕家族,无疑已经拥有了先发优势。但陈晓的胜出并非没有可能。最终左右胜负天平的,将是拥有44.84%国美电器股权的机构投资者。

而在机构投资者中,贝恩的角色尤为关键,因为,只有在其将持有的“债权”转为“股权”之后,陈晓阵营才真实地拥有了约11%的投票权,而黄光裕家族的投票权也将因此被摊薄至29.8%。

在大约一个月后的最终决战前,黄光裕家族和陈晓将率先打响一场机构争夺战。

陈晓退出是唯一正确选择

《21世纪》:你们提议的特别股东大会,最终是否会召开?在此之前,双方有无和解的可能?

黄光裕家族:按照相关规则和目前局势,临时股东大会一定会召开的。如果董事局不召开,国美大股东Shinning Crown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行召开。

陈晓退出董事局,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这种结果,对公司的负面影响最小,最符合大多数股东的利益。在陈晓主动辞职的前提下,对他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会尽量考虑。

《21世纪》:为什么将矛头首先指向陈晓?你们如何看待一些旧部的倒戈?

黄 光裕家族:一方面,我们发现了陈晓在利用国美股东周年大会授予董事局发20%新股的权利,不顾上市公司现金充裕和摊薄老股东的权益,欲低价再发20%新股 的阴谋。另一方面,陈晓改变了国美电器一贯坚持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通过管理来持续提升企业效益。

这一年来,陈晓以牺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简单地、大量地关闭平均线以下门店的方法,通过“做业绩”,来粉饰国美报表,达到在国美内部和市场上扩大个人影响的目的。苏宁电器的规模原来只是国美电器的60%左右,现在正在全面超越,就是明证。

正是考虑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国美大股东Shinning Crown在7月19日派出代表与陈晓私下谈判未果的前提下,才不得不在8月4日晚上向董事局发函,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撤消董事局发20%新股的授权和重组董事局的五项议案。

(至于“旧部倒戈”,)我们相信,国美管理团队和员工是伴随国美电器从小到大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国美团队非常有信心,对他们为公司作出的贡献非常肯定。

其他董事和高层应当多关注此事件深层次内涵,应当站在符合公司长远利益的立场。

《21世纪》:如果股东大会召开,要求“陈晓去职”的普通议案,只需获得参与投票的半数股东支持,即可生效,哪些因素将决定此次对决的结果?

黄光裕家族:我们始终认为,股东动议是否符合大多数的股东利益,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我们确信,动议会得到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大多数股东的投票支持。

机构不应介入股东纷争

《21世纪》:机构投资者的角色至关重要。比如贝恩,会否及时由债权人转变为股东,并参与投票?大摩、摩根大通等主要机构将支持谁?

黄光裕家族:机构投资者将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大股东的动议如果得到支持,陈晓的出局就是必然的了。

贝恩作为财务投资者,它是“可转债”的持有者,它在没有转股以前,是上市公司的债权人。理智的财务投资者一般不会加入其他股东的纷争,也不应该为了投票去转换股票,一般是要卖股套现的前一天,才会转股,以避免任何可能的风险。否则,也是对自己的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目前已与多家机构投资者沟通过,综合各方意见后认为,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将有足够多的投资者支持大股东的动议。大股东与很多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21世纪》:在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国美电器董事会有可能会再度增发20%,此举会否达到“摊薄黄家族股权,降低影响力”的效果?如果最终实施增发,黄光裕家族能否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参与增发,以保证不被摊薄?

黄光裕家族:据我方了解,陈晓私下正在做发行新股的工作,不排除任何可能。

但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董事局关于增发的公告。为了避嫌,我们认为,陈晓应该公开承诺在召开股东大会之前,不会增发新股。

我们认为,如果董事局在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前增发,肯定是有损于包括大股东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对此,我们将坚决反对。目前公司经营稳定,资金充裕,没有必要增发新股,摊薄老股东的权益。

我们有能力领导国美

《21世纪》:如果陈晓最终出局,国美电器将由谁来领导?如何看待“你们不具备领导国美电器的能力”的说法?

黄光裕家族:如果我们提名的执行董事能够顺利当选,国美董事局将重新选举产生董事局主席。新的董事局将与国美团队一起,把公司重新带回到高速发展道路上来。

请大家不要忘记了,陈晓创办“永乐电器”在上市一年以后的2006年上半年,就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避免“永乐中国”被国际资本全面接盘,正是国美电器施予了援手。这一事实表明,陈晓才不具备领导一家大型企业的能力。

《21世纪》:“当自己的利益和其他股东利益有冲突的时候,黄光裕首先保护自己的利益。你会跟着这样的人走吗?”对于这一指责,你如何看待?

黄光裕家族:这种指责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大股东提出的五项动议,正是考虑到需要维护所有股东利益的出发点才提出的。

《21世纪》:目前,你们与黄光裕夫妇的沟通是否顺畅?通过何种途径沟通?

黄光裕家族: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律师在做沟通工作,陈晓和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国美的律师进行沟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54

「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 東方愚個人博客被閹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110064434.html

文/東方愚       週末畫報「電影裡的財經」專欄之5

看完電影《社交網絡》後,有必要重溫一下1999年的電影《硅谷海盜》。前者講的是馬克·扎克伯格和他創建的Facebook的故事,後者則講的是 比爾·蓋茨與微軟、史蒂夫·喬布斯與蘋果電腦的故事。對於互聯網業來說,十年就是一個世代。可是,這兩部片子卻有一些共通之處。

《社交網絡》圍繞兩場訴訟展開敘述,其中一場訴訟是中溫科吾斯兄弟狀告扎克伯格「竊取」他們的創意而建立Facebook;而《硅谷海盜》這一名字 即可嗅出導演兼編劇馬蒂·布克的用意——事實上蓋茨和喬布斯都曾公開承認過,在他們的創業過程中,都曾或我或少「拿」過他們想得要的東西。你可以把「拿」 理解為借、偷抑或模仿,反正他們成功了。

當觀眾看到《社交網絡》中哈佛大學校長駁斥溫科吾斯對扎克伯格指責,以及《硅谷海盜》中蓋茨在IBM公司「空手套白狼」獲得成功,和喬布斯到 Xerox (施樂) 公司撬開通往成功之路時,或許多數人會有一種快感。正如喬布斯說自己更像是在生產精神產品,而IBM這些巨頭已經「衰老」一樣,挑戰權威的勇氣和毅力,在 硅谷始終是受人尊敬的,只不過這勇氣和毅力,起初可用「鑽空子」等詞彙來做通俗解讀。

中國最成功科技公司之一的騰訊也屬此種類型。馬化騰當年模仿ICQ推出了OICQ,誰也沒想到十年後騰訊市值超過了2000億元人民幣,並在2010年競購ICQ。這一「徒弟收編師傅」的故事為人所津津樂道。

可「海盜路線」並非那麼輕而易舉。《硅谷海盜》中有一句台詞,是喬布斯的創業同伴講的:「我突然發現我們現在比父輩們工作更努力,而我們卻曾嘲笑過 他們工作太賣命。」對於30多年前的蓋茨和喬布斯來說,儘管有激情和自信,但他們畢竟是在一個未知領域裡游弋,前途未卜。用30年後的眼光和坐標來讚揚他 們的英明是愚蠢的,因為沒有人能做到先知先覺。勤奮以及保持足夠的敏銳性,是他們彼時唯一的行進路線。就像現實中的扎克伯格說他遠沒有電影中演繹的那麼瀟 灑一樣,「我的生活其實很枯燥」,他說。

兩部電影的另一共通之處,是對「正確」(Right)這一概念的詮釋。「我們必須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硅谷海盜》中還有這麼一句台詞。所謂的「正確」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做正確的事」,這包括絕不將公司賤賣、有開創一個革命性時代或領域的 決心。而一旦對自己的路線清晰起來,必須進入「第二步」,那便是「正確地做事」(Do the thing right)。簡單來說,第一步談的是價值觀,而第二步事關方法論。只有一沒有二,意味著會半途而廢,只有二沒有一,則可能會誤入歧途,只有兩者兼而有之 且相得益彰,才有通向偉大的可能性。

馬蒂·布克偏愛喬布斯。他在影片中對喬布斯形象塑造的用力明顯超過蓋茨。電影上映後他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是這一姿態,稱喬布斯是「Hamlet (哈姆雷特)、 Richard III (理查三世) 和 Macbeth (麥克白) 合而為一的結合體」。他的偏愛是有理由的,那便是喬布斯更有故事,他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作為蘋果公司創辦人的他被董事會解僱,10多年後才重返蘋果公司,之 前飛揚跋扈的喬布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求知若渴,虛心若愚的「新喬布斯」。

扎克伯格的第二步,則是《社交網絡》影片末尾提到的,簽署保密協議、巨額(5600萬美元)補償溫科吾科兄弟等,以免成為Facebook成長為偉大公司路上的一顆「定時炸彈」。這和喬布斯當初連前女友提出的2萬美元的補償費都不能答應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的馬化騰完成了「兩步走」嗎?所有人覺得他完成了。直到2010年騰訊和360公司發生混戰,騰訊包括「裝360軟件的用戶將不能正常使用 QQ」等一些應戰策略,使人們對他的形象打了折扣。騰訊欠得體的行事方式和不尊重客戶利益的人價值選擇,意味著其完成並超越第二步尚有距離。不過,馬化騰 於2011年3月中旬展開了「拯救騰訊」的公開活動,騰訊以一種開放的姿態接受外界的批評和把脈,而這在以前是絕對不可能的。

儘管為保持獨立,《硅谷海盜》和《社交網絡》均屬「非授權傳記」,但我更喜歡前者,因為其情節全部屬實——包括比爾蓋茨開推土機和喬布斯將雙腿翹到 桌上羞辱應聘者的細節。馬蒂·布克為籌備影片所做的功課之足不亞於寫一長篇人物特稿的《紐約客》記者。我覺得他應該再拍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展現 Goole和Facebook兩家「新世代公司」的較勁,開頭可以選取大衛·柯克帕特里克 (David Kirkpatrick)在《Facebook效應》一書中描述的一個真實場景:有一次論壇上,扎克伯格以略帶挑釁的口吻問Google創始人之一的拉 里·佩奇「你有Facebook帳戶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0

企業分析如何做到「模糊的正確」? 水晶蒼蠅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rr1x.html

我們經常講模糊的正確,那麼如何才算是模糊的正確以及如何做到模糊的正確呢?

我個人認為模糊的正確可以大體從定性和定量2個方面展開。 

定性,有3個重要的問題需要回答:

 

第一,生意的特性是怎樣的?

 

第二,企業發展的中長期態勢是怎樣的?

 

第三,企業之所以區別於其它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

 

所謂生意的特性,以前已經談過較多。簡單的講,就是這個企業是怎樣產生利潤的,以及其利潤的現金含量如何以及ROE特性等(ROE三大驅動因素的基本特徵)與其「賺錢的模式方法」緊密相關的一系列問題。

 

態勢這個問題既包含了行業性的大方向,也包含了企業自身的經營側重和發展方向,比較值得關注的是這兩者之間的契合度如何。比如農藥製劑或者獸藥行業的長期 集中趨勢,這種行業性集中的驅動因素何在?那麼針對到企業的必須特性又是什麼?什麼樣的企業能夠受益於這種趨勢?這就是行業發展態勢與企業發展態勢的結合 評估。另一方面,對於當前企業所處的生命週期、長期的發展空間要有一個確定,對於其未來的發展驅動因素,以及ROE的演變態勢(回報率潛力,持久性,驅動 因素)等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第一個因素)以及一個很好的長期發展態勢(第二個因素),都需要第三個因素,也就是差異化競爭優勢來予以保護。前2個因素如果說是讓人垂涎的珍寶,那麼這第三個因素就是護城河。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不是泛泛而談的所謂「技術優勢」等東西,而必須是切中行業關鍵競爭點(比如醫藥的競爭點是研發,消費品的競爭點是品牌,其它一些行業的競爭點可能是客戶黏性或者專業性或者性價比等等)上的一系列有效的行為和證據。

 

實際上以上3點的結合,就是一個企業投資的邏輯支點誕生的過程。

  

而定量,可以看做是更多來自於數據方面的證據。

數據雖然沒有企業基本性質那麼穩定而容易產生波動,但是在結合基本態勢來判斷事物發展上更有說服力和可衡量性。比如我們前面提到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一定應該在經營數據上得到驗證。不能說一個企業一方面大肆宣揚自己的技術無人可敵,但另一方面與同行相比其毛利率卻節節敗退,或者發現其研發支出明顯低於同行,又或者乾脆這種技術優勢就無法轉化為銷售的結果。

 

 

總體而言,我認為定量的數據大體可以反映態勢發展變化的「廣度,深度,速度」三個方面。

「廣度」是某項變化的牽涉面有多大的問題。比如某公司的3條產品線,到底是全面進入之前預期的發展狀態了,還是只有1 個開始啟動?又或者企業的某項重大研發或者技術革新,到底這個革新,能夠影響到企業哪些方面的具體績效?是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還是資本利用度的大幅上 升(比如某些柔性生產線)?又或者導致了銷售費用或者某項資產周轉率的明顯提升?

 

「深度」是變化的程度有多大的問題。比如2個產品線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度現象,那麼這個加速度到底到達了一個什麼程度呢?這種程度結合行業的背景或者企業的其它情況來看,能否確立起某種趨勢性的東西?又或者可能導致周轉率提升的某項企業營銷變革,這種提升能有多大的彈性?最終可以導致資產收益率有多大的提高?

 

變化的「速度」則揭示了某種經營的效率或者特性的問題。比如某些事物的變化速度非常的迅速,(比如東阿阿膠,在營銷改 革的1年後就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就表明了這種改革不但方向對頭而且行動到位給力)。而有些則不那麼容易見到成效,比如天士力的項目化管理變革,其效應是 漸進的而不是突變的(費用率的穩步下降而非突然變化)。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些誇下海口的企業,卻遲遲見不到兌現在數據上的跡象,這就需要警惕。當然更需要 警惕的,是另一種脫離了正常常識以及行業發展規律的「神奇的數據」,這往往是財務造假的前兆。

 

總體而言,通過定性的整體窺測結合定量的動態檢查,模糊的正確就大致可以從一個理念而「落地」了。所謂模糊的正確,可以理解為:

 

第一,能夠邏輯化的、問題導向下的模式來選擇一個大方向上正確的投資標的。

 

第二,對於投資標的是否處於正常的發展軌道和狀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和把握。

 

這其中,我個人認為定性是企業分析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定量的謬誤或者誤差雖然可能導致具體細節上的一些錯誤,但基本上不足以致命(除非數據開始顯示出明顯 的態勢逆轉證據而沒有意識到)。但定性方面的錯誤則可能完全謬之千里。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定量的數據分析雖然更加精準,但是數據這個東西很多時候有其 易變性和意義的模糊性。比如某項財務數據在某個期間突然出現異動(存貨大漲,管理費用飛昇),但這種異動很可能首先在下一個期間又恢復了正常而不具備足夠 連續性的說服力。再一個就是這種數據異動的含義往往存在多種可能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比如當期銷售費用的激增,或者研發支出的大幅增加), 如何解讀實際上需要對數據背後的事態和商業規律有較高水平的認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6

炒股的正確態度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200659&catID=&keyword=&searchtype=

在網上看了多年, 發覺大部份寫財經的blogger都好似樣, 不是跟隨buffet就是想學livermore或 kostolany. 大部份人投資的目的係想"財務自由", 有d就想保下值, 而本網第一偶像陸sir有一句話令我印像幾深刻, 佢話佢炒股唔會點輸但發達亦冇份(something like that)

 

如果唔想發達咁又何必揀炒股票呢? 如果只係想財務自由又或者保值, 買樓又一定好過買股, 洗唔洗咁傷腦筋去揀d所謂價值股, 最後退休時唔好彩撞正風暴海嘯, 一生心血就咁冇左一大半, 如不幸買左aig,citicorp之類既"前價值股", 咁連仇都冇得報, 想財務自由都怕要等下世.

所以我個人覺得炒股的正確態度係要永遠抱住"我要發達"的理念, 只爭朝夕, 一浪而起, 從此笑看人生. 要持有 double or nothing 的賭徒心態, 還要有過人的耐性等待時機,時機一到就下狠狠下注, 毫無保留, 輸死罷就. 或許你不屑這種賭徒方式, 你認為投資不是賭博, 那我就勸你不如回頭是岸, 及早離埸. 除了股市, 還有很多更好的投資, 結果有9成機會比你投資股票回報要好, 因為在全球金融一體化之下, 由資金主導的股市比賭埸更像賭埸. 30年前股市可以出buffet , lynch之類的傅奇, 但絕對不是現在和未來, 至少由這廿年成名的如kostolany, soros或近期當紅的john paulson全都是大賭徒而不是價值投資者可見一般. 

賭徒性格是天生的, 成功的賭徒還必須依靠過人的運氣, 缺一不可! 如果你沒有賭性, 又或者空有賭性沒有賭運, 那就不要勉強, 物業, 債卷, 古董等等是更好的選擇, 不記得是誰曾研究過, 大部份可以安樂退休的人都是靠物業而非股票, 因為除了升值它還具強逼長線投資及儲蓄的特性, 即係同月供價值股異曲同工, 但穩陣同實在好多, 自住更不用多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7

財務分析要追求數據和邏輯推理的正確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xhs.html

我和財新網專欄作家Barrons 在對吉利集團財務狀況的看法上有分歧,有朋友留言道,「可以擱置爭論,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對此言,我不是太贊成。

不以成敗論英雄

首先,我在《吉利集團:財務狀況不佳是客觀事實》[1]一文中是這樣說的,「財務狀況不好並不一定導致企業陷入困境,但因為財務狀況欠佳而最終陷入困境的企業也比比皆是。」因此,即便吉利集團未來陷入財務困境,也不能證明我錯了。這樣,對Barrons先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其次,我並不希望吉利集團將來陷入困境。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不像有些人影射的那樣,在做空吉利汽車的股票,也不會從別人的做空中獲取任何好處。反過來,如果吉利集團陷入困境,卻對我會有間接的負面影響——政府是有可能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助它們的。

最後,有時候事實也不能說明對錯。例如,2007年國內土地價格飛漲,有人稱麵粉價高過了面包價,那個時候高價大肆拿地的企業其行為是對是錯?2008年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為此計提了巨額的存貨跌價準備,可後來計提減值準備的一些項目不但沒虧錢,甚至還賺了。我們能說2007年高價拿地就沒錯麼?

格雷厄姆教導我們說,「你的對錯並不能由多少人反對你來決定。你之所以對,是因為你的數據和邏輯推理是正確的。」Barrons 不久前又發表了一篇文章《吉利的「不吉」之言》[2],並且稱「純財務分析,不涉及其他。」我歡迎他的這種態度,認為可以繼續進行專業討論了。

但是,我對《吉利的「不吉」之言》這篇文章也有不滿,那就是Barrons 依然在說什麼「吉利集團的應收天數為48天,庫存天數為75天,應付天數為173天,現金轉換週期為負50天。」我在《財務指標分析要區分主動和被動》[3]一文中已經指出他的計算方法有問題。他既沒有反駁說我的指責沒有道理,又繼續使用該模型以及他計算的結果來支持其觀點,多少有些對讀者們不負責吧?

切莫偷換風險概念

當然,這不意味著我就沒有錯誤,Barrons 已經多次提醒我引用巴菲特的話有錯誤了,那麼,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個徹底的討論吧!

我引用巴菲特話來自國內翻譯過來的文章,沒有對照原文去看,不過,從結果方面來說,我認為反而是我領會了巴菲特真正的意思,而看了原文的人卻未必。

Barrons 在文章中摘抄了巴菲特的原文,還有他的翻譯:

Huge debt, we were told, would cause operating managers to focus their efforts as never before, much as a dagger mount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of a car could be expected to make its driver proceed with intensified care. We'll acknowledge that such an attention-getter would produce a very alert driver. But another certain consequence would be a deadly - and unnecessary - accident if the car hit even the tiniest pothole or sliver of ice. 」「我們被告知,大量的債務會讓經營管理者比以往更加努力專注,就像在汽車的方向盤上裝上一把匕首會讓駕駛員異常小心的駕駛。我們承認,這種讓人集中注意 力的方式會造就一個非常警惕的駕駛員。但另外一個肯定的後果則是,一旦汽車碰上即使是最小的小坑或者一點冰,將導致一場致命而且不必要的事故。」

在引用的這段話前面,其實還有一句,我手中一個版本的翻譯是:

 

負債的信徒向我們保證,這種崩潰不會發生。

另一個版本則是:

迷信這些債券的門徒一再強調不可能發生崩盤的危機。

不用看原文,我們也會知道,第一個版本的翻譯是有問題的。不好意思的是,我還真是時常引用那本書中的字句,就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前面的兩段話吧!

過去,我們已經成功買過幾種低於投資級的債券,儘管都是些過時的「墮落天使」——最初是投資級的,但在發行人日子不好過時被降了級的債券。

20世紀80年代,一種退化了的墮落天使在投資場景中突然出現——在發行時就大大低於投資級的「垃圾債券」。在10年的發展中,新發行的粗製濫造的垃圾債券變得更垃圾,所以可以預見的結果最終發生了:垃圾債券印證了它們的名字。在20世紀90年代——甚至在經濟衰退打擊它之前——金融界的天空因為佈滿了衰敗公司的屍體而變得陰暗。

這下子巴菲特說那番話的背景就清楚了,他是在討論債券的風險。債券的風險是什麼?對持有人來說,是不能按時收到本息;對發行人來說,則是不能按時支付本息。不能支付債券的本息,這樣的風險,對企業來說才能稱得上「致命」啊!

Barrons 並沒有理解巴菲特所說的風險是什麼,請看他在引用原文後緊接著說了什麼:

參照原文,顯然前面文章的引用改變了巴菲特的原話。而結合巴菲特原文的背景,我們才能理解巴菲特此番講話的真正含義。在1990年給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的信中,巴菲特批評了80年代的槓桿收購(LBO, Leverage Buyout)所借的大量垃圾債券(Junk Bond)對企業造成的危險。槓桿收購的理由是大量的債務能迫使企業管理層更加專注運營。而巴菲特則認為大量的債務(Debt)讓企業陷入風險之中。

Debt-債務;Liability-負債。巴菲特所說的匕首擱在方向盤上指的是LBO借的巨額債務(Debt)而不是負債(Liability)。債務與負債雖然都有一個「債」字,但在財務上卻有不同的意義。債務(Debt)一般需要支付利息,而負債則包括正常的商業往來中的應付帳款等,一般不需支付利息。其實,巴菲特成功的一個核心就是來自保險業的大量「浮存」,也就是持有但不擁有的錢,也屬於負債(Liability)

Barrons這是在強調債務需要支付利息了,而債務這種屬性帶給企業的風險,其實是業績波動的風險,人們用財務槓桿係數[4]來評估這種風險,這是股東們應該重視的風險。但是,很顯然巴菲特說的是償付風險。我的文章討論的也正是吉利集團的償債能力,而正如前面已經說過的,有息負債需要償付,無息負債同樣如此。

即使是在分析償債能力的時候,Barrons 仍然會忘掉有息負債需要償還:

财务分析要追求数据和逻辑推理的正确

在吉利集團的710億負債中,應付項目大約有296億,佔了總負債的42%左右。而其他運營負債則佔總負債的24%左右。這兩項由於運營而引起的運營負債佔了總負債的三分之二。與之對應的運營資產,現金、應收、庫存加在一起約384億,遠高於應付項目

過去,國內企業有很多「短貸長投」的現象,或許當事人正是像Barrons 這樣認為來自銀行的短期借款可以一直借下去吧!但是,這種現象不是越來越少了麼?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Barrons在上面的分析中甚至沒有考慮「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那可是有明確的償還期限的負債啊!

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長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短期償債能力)是最常用的指標。例如,吉利的公司債券募集書中進行償債能力分析時就採用了四個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和EBITBA利息保障倍數。很可惜,沒有用D/E

當然,資產負債率是有缺陷的,所以,有人用「有形資產負債率」來代替「資產負債率」,認為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5],只不過,按這一評估指標,吉利集團的得分會更低。

完善風險評估模型

我是一個價值投資者,我寫文章也多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展開分析。而對投資者來說,防範風險是最重要的事情。眾所周知,巴菲特挑選接班人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 防範風險的能力,他說,「我們需要天生就能識別和避免嚴重風險的人。我把它們用斜體標了出來『包括以前從未出現的風險』。我的意思是說隱藏在投資策略中的 某些風險不能被現在金融機構通常使用的模型識別出來。」

再來看查理·芒格先生的一段話:

我的一個朋友去一家學校上學,學校教他怎樣用壓榨供應商的方法來減少營運資本,教他用簡單的代數來壓榨供應商。雖然他在考試的時候計算出數值,但他告訴老 師,這種方法是愚蠢的,他絕不會真的去使用——我們都希望能和供應商建立彼此信賴的夥伴關係。他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而且很有成就——因為他拒絕了商學院 的愚蠢。學生要獨立思考,要學會質疑自己所學的東西,這是很重要的。

然而,就是這樣的兩個人,他們還曾去過深圳的比亞迪總部,但是他們想到過比亞迪與經銷商的糾紛最終給比亞迪帶來了多麼大的損失麼?不錯,相對於經銷商和供 應商來說,汽車生產商是處於強勢地位,但這種強勢也不能使用過度。而從比亞迪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發現隱藏在「競爭優勢」背後的風險是何等的不容易!

我會把與經銷商和供銷商的關係列入評估企業風險的模型中,而不是簡單地把應付賬款多看作企業競爭優勢的體現,您呢?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x5l.html

 

[2] http://barrons.blog.caixin.cn/archives/26688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xco.html

 

[4]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 http://wiki.mbalib.com/wiki/財務槓桿

 

[5] 請參考http://wiki.mbalib.com/wiki/有形資產負債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7

【專訪周小川之五】正確理解資本項目可兌換

http://economy.caixin.com/2011-12-31/100344790.html

財新《新世紀》:隨著匯率的日臻到位,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問題,是不是也可以提到日程上來了?

周小川:關於資本項目可兌換,有一些概念需要澄清。首先過去有個說法,叫完全可自由兌換,被理解是一個最高的標準。但實際上國際組織並沒有明確對此作出界定。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資本項目中共有40個子項目,每一項是否可兌換均可評估,彙總起來則是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性。如果最高標準算40個子項均達到100%不受限制可兌換,那麼多數發達國家也不是100%可自由兌換,可能僅僅是達到了80%或90%的水平,往往差不多就可以宣稱資本項目可兌換了。如果仔細進行比較和考察就會發現,有些宣稱可兌換的國家,其外匯可獲取的自由程度還不如目前中國的水平;有些國家在宣佈可兌換後還依舊保留較多的外匯管制。

其次是保留必要的監控無礙於實現可兌換。IMF內部意見也在2010年提出,為維護宏觀經濟的穩定,各國對資本項目、特別是短期資本異常流動進行一定程度的管理或採取臨時性的管制措施是合理的。目前,這一認識還沒有成為IMF的正式政策。歐洲、美國也沒有從本質上加以反對,但仍然強調對資本流動進行管理的實際成效不大,只應在特殊時期作為臨時手段。

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制定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政策目標時有三個原則需要考慮,一是有必要對私人和公共債務實行宏觀審慎性管理,防止出現大的貨幣錯配。這就是說,對於私人部門或公共部門舉借外債而實際使用本幣的行為,有必要也有可能加以宏觀審慎性管理,這麼做是出於防範系統性風險、維護經濟金融穩定的需要,並不意味著妨礙資本項目可兌換,兩者不矛盾。二是有必要對金融跨境交易進行必要的監控。目前,有三個方面的監控是國際上認可並形成共識的:反洗錢、反恐融資和防範過度使用避稅天堂。三是有必要對短期投機性跨境資本流動進行適當的管理。

扣除上述因素,對照IMF提出的關於資本項目可兌換的40個子項來衡量,就可以發現,其實我們距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目標,現在已經不太遠了。主要困難還有兩條,一是我們對企業和居民部門海外投資的關切和擔憂比較多,為防止其因知識不足帶來的損失,在這方面尚存在父愛式的管制。這方面應有所調整,政府的主要責任應當是做好投資者教育,讓其自行積累知識並逐步自擔風險。

另一個管制是針對外國資本到國內籌資的問題。目前境外機構到境內發人民幣債融資已經被允許了,但發行股票融資還不行。不過,證監會已在抓緊研究,總的趨勢是要逐步放開。這樣來看,我們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差距就不太大了。

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還有一個條件,就是人民幣匯率還是要接近均衡水平,如果相差太多,敞開後套戥的口子會比較大。

財新《新世紀》:總體來說,中國的外匯儲備還是在持續增加,這對我們的貨幣政策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對此怎麼看?

周小川:從中期的角度看,這個壓力已經存在很多年了,總體來講我們的應對之道是成功的。在危機之前通貨膨脹高一些,總體還是平穩的。與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也還是可以接受的。所謂對央行的壓力,就是儲備過量積累後吐出了過多貨幣,需要對沖掉一部分。事實上,這是個政策選擇問題,既然選擇了漸進式匯率改革,就要承受這種壓力。

另一方面,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很重要。結構調整政策從開始提出來,到形成共識,再到學會怎麼做,需要一個過程。日本擴大內需說了那麼多年,「失去的十年」都過去了,到現在還沒有做到。因此要認識到,在這個共識達成、探索的過程中,經濟很難快速調整到主要依靠內需來發展,仍然需依賴出口增長、依賴一定的外需。所以要麼匯率調整多一點,要麼結構調整特別有效,否則這個基本面沒法立即改變,對沖還是必須要做的。

不過對沖操作主要針對的仍然是基本面帶來的外匯流入,包括貿易順差和FDI,當然還包括居民匯款、收益項下的資金,絕大部分對沖都是針對這些的。那種認為只是熱錢導致貨幣政策對沖壓力、如果對沖不足就會導致通貨膨脹的說法,實際上把基本面上最主要的東西給忽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1

外媒對話扎克伯格:建立長遠業務才是正確戰略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433515538/

 導 讀:Facebook正在加緊準備展開互聯網企業最大宗的IPO,週五有外國媒體發表了一篇綜述,記錄了2011年10月媒體記者對Facebook創始 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以及COO雪莉·桑德伯格(Shery Sandberg)的專訪,並展示了二人對於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

  以下為綜述全文:

  Facebook正在加緊準備,即將展開互聯網企業最大宗的IPO(首次公開招股)。不過Facebook在IPO之前還是需要向投資者證明,他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應對當前的挑戰。

   Facebook的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現年27歲,他於2004年在哈佛大學自己的學生寢室裡開發出了Facebook。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Shery Sandberg)現年42歲,曾經是谷歌的高管。

  扎克伯格一直都表示,他並不急於IPO,並將專注於為網站建立社交功能。同時在過去三年半裡,桑德伯格都一直在致力於和全球品牌建立關係,為市場營銷者開發新方式,借此來更好地影響到Facebook的用戶。

  更具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的估計,在此期間,Facebook的廣告營收在2011年增長到了38億美元,而此前在2008年,這一數據只有2.64億美元。eMarketer預計到今年年底,Facebook的年度營收會接近60億美元。

  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於去年10月在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市(Menlo Park)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並分別介紹了企業的戰略。

  扎克伯格採訪記錄

  記者:當Facebook開始試圖盈利時,公司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扎克伯格:最初我並沒有想把它建成公司,只是想設計一款產品。後來我們招聘了更多的員工,建立了一個團隊,我們才開始認識到成立公司是一個更好的方式,可以讓許多人參與一個任務,這正是我們想推進的任務。

  記者:你們的任務是什麼?

  扎克伯格:我們的任務就是讓人們相互聯繫。公司內部對此有一種深刻的認識,進而推動一切工作不斷前行:那就是我們要建立起真正強大的業務,向合作夥伴在網絡營銷方面提供服務,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產品,並認識到我們需要以特定的速度增長,進而吸引我們所需要吸引的人。

  記者:有人說,如果Facebook沒法保持營收增長,就必定要疏遠用戶,你對此如何看?

  扎克伯格:這二者之間並無矛盾。為更多人提供服務更多,增加客戶基礎,讓他們更深入的參與,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業務模式。有人曾經和我說,為了讓Facebook正常運營,我們應該出售它。事實上讓Facebook健康運營最好的辦法是做用戶想要的事。

  記者:公司業務的核心是什麼,業務還是產品?

   扎克伯格:我們不是不關注(業務)。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問我,為什麼我們不嘗試賺更多的錢?我會告訴他們,我們要建立長遠的業務,它才是正確的戰略。現在 我的觀點仍是這樣。當我們認為的許多產業全都走上社交化之後,我們就有機會走上賺大錢之路,我們有能力優化賺錢的數目。

  記者:你最尊敬什麼企業?

  扎克伯格:在關注長遠目標並能夠容忍短期較少的利潤方面,亞馬遜(微博)是一個好的例子。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堅持了許多年,人們認為他瘋了。在致力於推出一流產品的表現方面,蘋果的表現讓人吃驚。谷歌也有與蘋果相同的特點。

  記者:你認為Facebook能夠與這些企業相提並論嗎?

  扎克伯格:我希望有一天會。與他們相比,我們要年輕許多,從員工規模來看也小了很多。在過去的5年到6年裡,我們都在致力於建立能夠給用戶帶來持續性價值的產品,我認為我們我們已經做出了不小的成績。

  桑德伯格採訪記錄

  記者:要鞏固Facebook的地位,還有哪些事情要做的?

  桑德伯格:我們要讓分享活動進一步提升。儘管我們已經擁有了大量的用戶群體,但是我們仍然希望能夠看到用戶持續增長,這些增長源於各種活動。我們能夠讓用戶真正展示自己的生活,讓分享變得更自然、更容易,並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記者:這將如何幫助Facebook盈利?

  桑德伯格:分享活動也會給我們帶來廣告營收。這對大企業和品牌而言很重要,對小企業也尤為重要。許多企業如果要想能夠持續增長,都必須要進行廣告宣傳,即便他們沒有專門打廣告,Facebook也能夠幫他們對用戶進行引導,並提高用戶參與度。

  記者:Facebook的長期願景是什麼?

   桑德伯格:我們希望所有人都會使用Facebook來開發產品。我們的願景就是:產業開始分裂,進而在以用戶為中心的基礎上重建。遊戲產業已經受到了社 交遊戲企業的影響,比如Zynga和Playdom。以用戶為中心已經給遊戲帶來完全不同的方式。我認為在未來每個產業都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林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7

1號店於剛:價格戰是不正確的商業模式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9/230906.html

「理性」,這個現在看來和國內電商行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意外地成為了本報記者採訪1號店董事長於剛的過程中最常被提及的觀點,「理性」在於剛看來,既是對行業未來的期望,也是對行業內同僚們的忠告。

「價格戰是不正確的商業模式」

上海張江高科園區的一棟不起眼的小白樓,就是1號店的總部,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京東劉強東及 噹噹網李國慶相比,於剛無論是在言論上還是做事風格上都沒有那麼顯山露水,而與1號店CEO劉峻嶺共享一間辦公室,並在辦公室內安置會議桌的做法,在其他 企業領導人也頗為少見。「扁平快的管理模式,是1號店最大的特色。」1號店的員工在和南方日報記者聊到兩位老闆的管理特點時表達了自己的感觸。

作為電商行業的一分子,「電商價格戰」的話題是無法逃避的。電商的價格戰可謂由來已久,而今年六月的電商價格戰可謂異常猛烈,也讓電商「優勝劣汰」的速度加劇。從京東商城的 高調點燃戰火,到蘇寧易購的火速跟進,再到天貓商城的豪砸巨資後來居上,電商的價格戰打得不亦樂乎。然而電商價格戰這個「老大難」問題,在於剛看來,似乎 和1號店並沒有太多的關係。「你看我們就算在六月電商價格戰如此猛烈的情況下,也不會有多大動靜。因為在我看來,價格戰是不正確的商業模式,不符合商業邏 輯。」於剛對於電商同行們的所作所為,可謂是「真心不認同」。

「兩年內行業將回歸理性化」

「價格戰是不對的,我不讚同價格戰。」於剛對電商價格戰有非常清晰的認知。「電商應該做的是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為用戶提供價值,而不是價格戰。價 格戰是不健康的,是靠燒錢來獲取訂單的一種方式。」於剛對電商價格戰的批評,很大一部分的底氣是來自其「置身於價格戰事外」後所獲得的成績,據於剛表示, 在剛剛結束的7月4週年店慶月中,1號店三個小時內完成了2008年全面的銷售額,兩天內完成了2009年全年的銷售額,一個月內完成了2010年全年的 銷售額。而且在1號店的數據統計中,2400萬註冊用戶中老用戶對每天訂單的貢獻率達到了70%。「電商們熱衷於價格戰並不是顧客的問題,而是電商行業惡 性競爭所導致的,電商們只有盈利才是硬道理。」

對於電商行業未來的發展,於剛向記者總結了他的看法,其中擺在首位的則是「理性化」的行業趨勢,在於剛看來,電商同行們為了培育市場和相互競爭,做 出了很多「不理性」的行為,例如所謂的「免運費」等的舉措,都是屬於不理性的範疇,因為成本最終還是需要承擔的,而如今電商們普遍不再無條件地免運費則是 屬於回歸理性的一種表現。

「據我判斷,電商行業在兩年內必然回歸理性。」於剛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86

如何正確的私下評價你的團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020.html

當你正在開會,和你的團隊成員討論如何處理因為遺漏季度數字而不得不延誤的工作目標。你知道Ted,正是因為他才導致團隊目前的過失。在此之前你已經見過Ted類似的行為,並且你也發現團隊成員們對他都很失望。你決定不在會議上公開批評,而是事後,私下裡告訴他是如何讓你和團隊們失望的。

如果你像大多數領導者,我相信你們應該都會同意「在公開場合表揚,要批評時關著門」。所以當團隊的一個成員對團隊造成了一些消極影響,通常作為領導者,你應該私下和他談話。但是,這樣做可能會有些危險。因為這個行為大大減少了他們可承擔的義務,降低了團隊決策的質量,並且削弱了掌控團隊的能力。如Richard Hackman所說,「一個領導者做的最有力量的事情就是創造一切幫助成員們管理自己的機會,促進團隊成員間有效的合作。」 這就是為什麼私下批評會削弱團隊的原因。所以,你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建立一個聰明的高效的團隊。

你領導的團隊是這樣的麼?——團隊成員為了實現團隊目標相互依存和合作嗎?如果是這樣,他們對於你們的目標,相互都是有責任的,包括他們如何相互依靠,合作和決策。所以,你私下批評的這個行為同樣也會影響團隊,並且削弱了團隊成員相互的義務。你只是自己明白團隊成員是有責任的有義務的,但是你並沒有告訴你的團隊。這就等於給了整個團隊一個信息,他們並不需要管彼此,你來管。總而言之,你把團隊的責任轉移到了你自己身上。

你使問題變得更加難以解決。如果你告訴Ted,他的過失導致了團隊沒有達到指標,可能他會同意並且表示要改正錯誤,當然這樣無意中給團隊其他成員製造了新的問題。也可能Ted會告訴你是別人的錯誤導致的,不是他的錯。這時你就像個乒乓球一樣,在他和那個成員之間來回勸說盡力讓他們理解這個問題。是否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Ted和他的成員身上。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領導者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責任轉化到自己身上的?首先,在很長時間裡,他們都被教育一個要對團隊負責任的理念並且根深蒂固。但是也因此可能會誤解了這個最終責任並且採取了包辦制的心態。他們相信他們是團隊裡不可或缺的。在團隊裡,團隊如何工作是有責任的,包括提供消極反饋給直接下屬。其次,根據Chris Argyris和Don Schon和我工作近三十年領導團隊的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領導人都會試圖在變革困難時期減少負面情緒的表達。如果對你來說得到負面反饋很難的話,那麼你最好試著私下裡接受而不是在公開會議上。

領導能力從來都與穩定的順利的無關,它是有關有效的,甚至當你感覺並不順利的時候。當事件發生時或者那些消極行為已經影響團隊時,聰明的領導通常會在會議上強調那些不上進的員工的行為。這就是信息,而這才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有效的負責任的做法。

對於Ted這種情況,你首先可以說「我注意到我們會議上兩種模式。第一,Ted,你沒能在規定期限完成任務,這好像是本月第三次了,我記錯了麼?(假設Ted同意,你繼續。)第二就是每次Ted都說自己沒能暗示,我注意到除你以外的別人——Fran, Alex和Sheryl———嘆息,搖頭,但是你沒有說Ted什麼。我是麼?(假設其他人同意,你繼續。)因為這些回憶就是要解決團隊沒能按時完成任務問題的地方,如果Ted並沒有,我很好奇,是什麼導致你在會議上沒有批評Ted的呢?

如果你想創造一個更有效的團隊,你和你的成員們需要改變目前處理問責制的態度。以下是你從現在可以做的:

1 告訴你的團隊,你無意中將團隊成員要承擔的責任轉移到了你自己身上。解釋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影響團隊效率和工作關係的。舉出一些具體例子並且和成員交流,問他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2 告訴你的團隊,你需要團隊之間坦誠相待並且能夠給予彼此具有建設性的反饋。解釋這種狀態將如何幫助團隊。問問團隊成員他們聽到這些的反應是什麼。

3 問你的團隊成員他們所需要做的對團隊合作負責任。他們可能需要團隊成員和彼此分享自己工作任務方面的信息。他們可能需要學習在團隊中評價成員的方式,有建設性,但不會構成矛盾衝突。他們也許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看到他們自己對團隊的責任,並不只是你。他們可能更多希望從成員或者你身上得到一些保證。

4 在每次會議結束前花幾分鐘時間,討論如何團隊成員相互之間應該負責任,如何改進它。當然,這樣的改變是不容易的。投入一些時間討論怎樣提高工作效率並且如何在未來增加團隊問責制的機會,這些將會節省時間並且確保團隊更好地做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93

只要你的選擇是正確的,永遠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cqw.html

陳安之

 

你做老闆,你做生意,你開店,你做夜場,你開工廠,你做服務業,等等,不管你做那一行,看完這篇文章,理解透了,就等於你清華大學畢業了。文章很長慢慢讀……


 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的世界。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幼稚的行為。一點小事情就跟別人爭來爭去。 

  人不成熟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立即要回報。       

 他不懂得只有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收穫。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剛剛付出一點點,馬上就要得到回報。(學鋼琴,學英語等等,剛開始就覺得難,發現不行,立即就要放棄。)很多人做生意,開始沒有什麼成績,就想著要放棄,有的人一個月放棄,有的人三個月放棄,有的人半年放棄,有的人一年放棄,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輕易放棄,但是我知道,放棄是一種習慣,一種典型失敗者的習慣。所以說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遠一些,眼光是用來看未來的!

 對在生活中有放棄習慣的人,有一句話一定要送給你:"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那為什麼很多的人做事容易放棄呢?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 

 窮人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心態:

  1、永遠對機會說:"不";
 
  2、總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麼機會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會說"不"。就是今天你開飯店很成功,你把你開飯店的成功經驗,發自內心的告訴你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去開飯店,你能保證他們每個人都會開飯店嗎?是不是照樣有人不干。
 
 所以這是窮人一個非常典型的心態,他會說:"你行,我可不行!"。一夜暴富的表現在於,你跟他說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掙不掙錢",你說"掙錢",他馬上就問第二個問題"容易不容易",你說"容易",這時他跟著就問第三個問題"快不快",你說"快"!這時他就說"好,我做!"呵呵,你看,他就這麼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又掙錢,又容易,又快的",沒有的,即使有也輪不到我們啊,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懂得付出。那為什麼你要付出呢?因為你是為了追求你的夢想而付出的,人就是為了希望和夢想活著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話,那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生活中你想獲得什麼,你就得先付出什麼。你想獲得時間,你就得先付出時間,你想獲得金錢,你得先付出金錢。你想得到愛好,你得先犧牲愛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付出,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就像一粒種子,你把它種下去以後,然後澆水,施肥,鋤草,殺蟲。最後你收穫的是不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
 
 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你不要那麼急功近利,馬上想得到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輕輕鬆鬆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定要懂得先付出!
 
  人不成熟的第二個特徵:就是不自律。  

  不自律的主要表現在哪裡呢?

  一、不願改變自己:

 你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你要改變你的壞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力是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在於思考方式的不同。一件事情的發生,你去問成功者和失敗者,他們的回答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違背的。
 
 我們今天的不成功是因為我們的思考方式不成功。一個好的公式是:當你種植一個思考的種子,你就會有行動的收穫,當你把行動種植下去,你會有習慣的收穫,當你再把習慣種植下去,你就會有個性的收穫,當你再把個性種植下去,就會決定你的命運。
 
 但是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失敗的種子,你得到的一定是失敗,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成功的種子,那麼你就一定會成功。
  
 很多人有很多的壞習慣,如:看電視,打麻將,喝酒,泡舞廳,他們也知道這樣的習慣不好,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呢?因為很多人寧願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也不願意忍受改變帶來的痛苦 

  二、願意背後議論別人:
 
  如果在生活中,你喜歡議論別人的話,有一天一定會傳回去,中國有一句古話,論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三、消極,抱怨:
 
 你在生活中喜歡那些人呢?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臉,整天抱怨這個抱怨哪個的人,還是喜歡那些整天開開心心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消極的人的話,你一定要改變你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你不改變的話,你是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你也是很難和別人合作的。

 生活當中你要知道,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所以你不要消極,抱怨。你要積極,永遠的積極下去,就是那句話: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人不成熟的第三個特徵:經常被情緒所左右。
   
  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五個因素:

  學會控制情緒
  
  健康的身體
 
  良好的人際關係
  
  時間管理
 
  財務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學會管理好這五個因素,為什麼把情緒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是因為如果你再強的身體,如果你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你的身體,現在一個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緒,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人與人之間,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情,就暴跳如雷,這樣是不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養成什麼樣的心態呢?你要養成"三不","三多":
 
  不批評、不抱怨、不指責;
 
  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
 
 你就會成為一個受社會大眾歡迎的人。如果你想讓你的夥伴更加的優秀,很簡單,永遠的激勵和讚美他們。
 
 即使他們的確有毛病,那應該怎麼辦呢?這時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建議,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能夠接受,但是有建議的時候別人就會生氣。其實建議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讚美,建議,再讚美!
 
 想一想,你一天讚美了幾個人,有的人可能以為讚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馬屁。讚美和吹捧是有區別的,讚美有四個特點:
 
  1、是真誠的
 
  2、是發自內心的
 
  3、被大眾所接受的
 
  4、無私的
 
 如果你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去讚美,那就是拍馬屁。當你讚美別人時候,你要大聲的說出來,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頭!
  
 人不成熟的第四個特徵:不願學習,自以為是,沒有歸零心態。
 
 其實人和動物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動物的自我保護意識比人更強(嬰兒與小豬)但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會學習,人會思考。人是要不斷學習的,你千萬不要把你的天賦潛能給埋沒了,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我們像誰去學習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學習!
 
 你要永遠學習積極正面的東西,不看,不聽那些消極,負面的東西。一旦你吸收了那些有毒的思想,它會腐蝕你的心靈和人生的。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裡,學習是你通向未來的唯一護照。在這樣一個速度,變化,危機的時代,你只有不斷的學習你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一定要有學習,歸零的心態。去看每一個人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人不成熟的第五個特徵:做事情不靠信念,靠人言。
 
 我們說相信是起點,堅持是終點。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歡聽別人怎麼說。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沒有100%的信心,相信和信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信是看得見的,信念是看不見的。

 信念是人類的一種態度,但是很多的人他們做事,不靠信念的,而是要聽別人怎麼說,你要登上山峰,要問那些爬到山頂的人,千萬不能問沒有爬過山的人。

 這裡不是說別人的建議不要去聽,你可以去參考,但是你要記住,你來做這個生意是為了實現你的夢想,實現你自己的價值。其他的人是不會關心你的夢想的,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的夢想,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能否真正的成功。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你的選擇是正確的,永遠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以上的人不成熟的五個特徵,你們自己去對照,那一個特徵是你有的,你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改正,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不成熟,你就會逐漸的成長,成熟起來,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生活。你就會實現你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的人生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0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