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調高金山軟件的估值(十九)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3-24

我周三參加了金山軟件(3888)2016年業績分析師簡介會,取得最新資訊後,用分類加總估值法(SOTP)再計一次其內在價值,得出結果每股20.8港元,較2016年8月時評估的價值16.4港元,上調了27%!現價20.85港元,剛好等於公司現時的內在價值,估值合理,我會繼續長線持有。

金山2016年業績超預期。扣除投資在迅雷及世紀互聯的減值計提撥備11.9億元人民幣,經營利潤9.7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79%,主要受到網遊業務所帶動。業績後,分析員紛紛調高金山未來的盈利預測、投資評級和目標價,刺激股價上漲。

金山最新的內在價值評估如下:

(1) 網遊

網遊業務板塊2016年營業額25.5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86%。從分部業績12.8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攀升近1.5倍),再根據一些個人的假設,我估計它的利潤約9.7億元人民幣。我給予網遊業務12倍市盈率的估值,較同業暢遊(CYOU)、網易(NTES)和IGG(799)2016年平均市盈率18.4倍折讓35%,得出估值116億元人民幣。金山佔西山居76.2%股權,應佔估值88.4億元人民幣。

(2) 獵豹移動

獵豹移動2016年營業額4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轉盈為虧,全年淨虧損0.8億元人民幣。公司在美國上市,以股價11.3美元計算,市值約16.2億美元(折合112億元人民幣)。金山佔獵豹移動48.7%股權(從2017年2月開始,獵豹移動變成金山的聯營企業),應佔估值54.4億元人民幣。

(3) 辦公軟件

我估計辦公軟件業務板塊的利潤約1.0億元人民幣。我給予20倍市盈率,得出估值20億元人民幣。金山佔WPS 73.5%股權,應佔估值約15億元人民幣。

(4) 金山雲

金山雲2016年營業額同比大幅上升171%。根據2016年5月金山雲募集資金時的估值是11.4億美元(折合78.7億元人民幣)計算,金山佔金山雲51.8%股權,應佔估值40.8億元人民幣。

把以上四個業務板塊應佔估值相加(88.4 + 54.4 + 15 + 40.8),再加上金山合營和聯營企業的賬面值5.7億元人民幣,得出金山總應佔估值204.3億元人民幣。然後扣除10%控股公司折讓,得出其內在價值183.9億元人民幣。

最後,再要加上金山截止2016年底所持有的淨現金44.9億元人民幣(不計獵豹移動持有的淨現金10.8億元人民幣及個人估計少數股東持有的淨現金),及可供出售投資12.6億元人民幣,得出總內在價值241.4億元人民幣(183.9 + 44.9 + 12.6)(折合271.6億港元)。把總內在價值,除以金山的發行股數13.04億股,得出每股內在價值20.8港元(271.6 / 1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94

調高中國人壽的評估價值(七)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3-28

中國人壽(2628)上周公布了2016年業績,超過分析員和我的預期!雖然淨利潤受到總投資收益減少及傳統保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影響而同比下跌了45%至191億元人民幣,但內涵價值(EV)同比增長16.4%至6520億元人民幣,一年新業務價值(NBV)更大幅攀升56.4%至493億元人民幣,表現非常理想。

我根據最新的EV和NBV數據,另外採用了較為保守的的未來投資回報率假設(較公司精算師所用的假設低0.39%,或39基點),重新再計一次中國人壽的內涵價值和評估價值(AV),分別得出每股24.4港元和41.4港元,較我於2016年8月份計算出來的數值分別多18%和26%!

現價23.8港元,市價相對每股內涵價值(24.4港元)只有0.98倍,而市價相對每股評估價值(41.4港元)更只有0.58倍,我認為估值仍然偏低,我會繼續持有。

(一)中國人壽內涵價值計算如下:

經調整的淨資產價值= 3495億元人民幣
扣除償付能力額度成本之後的有效業務價值=3025億元人民幣
內涵價值=6520億元人民幣(3495+3025)

公司假設未來投資回報率4.6%至5.0%(首年4.6%,之後每年增加0.2%,直至5.0%後保持不變,較以往用的5.1%至5.5%調低了0.5%),但基於2016年的淨投資回報率只有4.61%,為了保守起見,我假設未來的投資回報率亦只有4.61%,較公司的假設5.0%低0.39%。

公司提供了敏感性測試結果,投資回報率每減少0.5%,有效業務價值則會減少16.8%(從3025億元人民幣減少到2515億元人民幣)。所以,假如投資回報率減少0.39%,則有效業務價值將會減少13.1%(16.8*0.39%/0.5%)。

經調整的淨資產價值 = 3495億元人民幣
經調整後扣除償付能力額度成本之後的有效業務價值=2628億元人民幣(3025*(1-13.1%))
經調整後的內涵價值=6123億元人民幣(3495+2628)(較公司公布的少6.1%)

發行股數=282.6億股
每股內涵價值=21.7元人民幣(6123/282.6)=24.4港元(1人民幣=1.125港元)
P/EV = 0.98倍(23.8/24.4)

(二)中國人壽評估價值計算如下:

2016年新業務價值493億元人民幣。

公司提供的敏感性測試結果,投資回報率每減少0.5%,新業務價值則會減少17.1%(從493億元人民幣減少到409億元人民幣)。所以,假如投資回報率減少0.39%,則新業務價值將會減少13.3%(17.1*0.39%/0.5%)。

經調整後的新業務價值= 427億元人民幣(493*(1-13.3%))

每股新業務價值1.51元人民幣(427/282.6),相等於1.7港元,我給予10倍的Multiple估值,得出未來新保單業務的價值17港元。

經調整每股評估價值AV = EV + NBV * Multiple
= 24.4 + 17.0
= 41.4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41

調高友邦保險的評估價值(四)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4-27

友邦保險(1299)今早公布截至2017年2月底止第一季業績,以實質匯率計算,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53%,遠超分析員估計的20%,刺激股價大幅攀升6%至54.4港元。中港業務增長非常強勁,看來去年10月銀聯禁止內地客來港「碌卡」購買投資性壽險,對公司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

我利用最新的財務數據,更新了友邦的評估價值,得出結果62.3港元,較去年8月時做的估計51.1港元,高出22%!現價較其最新的評估價值低13%,估值稍為偏低,我會繼續持有。

內涵價值權益436.5億美元(2016年11月底的數字),除以發行股數120.7億股,得出每股內涵價值權益3.62美元,折合28.1港元,市價相對每股內涵價值(Price/EV)1.93倍。

2017年1Q新業務價值8.84億美元,年化新業務價值35.4億美元(8.84*4),相等於每股0.293美元,折合每股2.28港元。

公司過去的新業務價值具體數字如下:

2011年 9.3億美元
2012年 11.9億美元 增長27%
2013年 14.9億美元 增長25%
2014年 18.4億美元 增長24%
2015年 22.0億美元 增長19%
2016年 27.5億美元 增長25%
2017年(預測)35.4億美元 增長29%

友邦的評估價值(AV) = 內涵價值(EV)+ 新業務價值(NBV) * Multiple
AV = 28.1 + 2.28* 15
= 28.1+ 34.2
= 62.3港元

P.S. 我用了較高的15倍「新業務價值」Multiple來計算友邦未來新保單業務的價值,主要是基於分析員對它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的預測,概念跟PEG差不多,未來增長越快,倍數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92

無錫實施房價限漲令:商品住房價格備案後1年內不得調高

據中國江蘇網報道,4月28日晚,無錫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住房價格管理的意見》,決定即日起加強市區商品住房價格管理,商品住房價格備案後1年內不得調高。

《意見》出臺是為了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房地產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遏制無錫市區房價過快上漲。

《意見》提出:一、商品住房銷售前應向價格主管部門申報備案價格,申報備案價格高於2016年10月份所在區域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提交有法定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商品住房成本評估報告,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成本情況,通過比價或組織論證等方式,指導企業合理申報價格並審核確定備案價格。

二、申報價格備案的商品住房規模不得低於3萬平方米(尾盤除外),且價格備案後1年內不得調高,同一項目分批報備的,後一批次申報備案價格不得高於前一批次備案價格,且前一批次辦理商品住房預售許可證後尚未出售(無法提供認購書和收取定金電子憑證)或者涉嫌捂盤惜售的項目,後一批次價格備案不予受理。

三、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取得商品住房預售許可證後10天內,應一次性公開全部準售房源及經價格主管部門備案的每套房屋價格。

無錫市物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將嚴格執行市政府文件精神,盡快出臺相關配套實施細則,進一步加大商品住房市場價格監管力度,遏制市區房價過快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11

再次調高友邦保險的評估價值(五)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8-03

友邦保險(1299)上星期公布截至2017年5月底止中期業績,以固定和實質匯率計算,新業務價值分別按年增長42%和39%。公司業績非常理想,符合分析員和我的預期。中港業務(佔友邦共68%的新業務價值)依然是增長的火車頭,其中香港新業務價值急升54%至8.28億美元,而中國新業務價值則大幅增長65%至4.34億美元。

我利用最新的財務數據,更新了友邦的評估價值,得出結果64.9港元,較今年4月時做的估計62.3港元,高出4%,主要是由於期內內涵價值權益增加10%所致。雖然現價61.6港元已經是歷史新高,但仍然較評估價值低5%,估值合理,我會繼續持有。

計算友邦的評估價值方法如下:

內涵價值權益478.3億美元(2017年5月底的數字),除以發行股數120.7億股,得出每股內涵價值權益3.96美元,折合30.9港元,市價相對每股內涵價值(Price/EV)1.99倍。

2017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7.53億美元,年化新業務價值35.06億美元(17.53*2),相等於每股0.29美元,折合每股2.26港元。

友邦過去的新業務價值具體數字如下:

2011年 9.3億美元
2012年 11.9億美元 增長27%
2013年 14.9億美元 增長25%
2014年 18.4億美元 增長24%
2015年 22.0億美元 增長19%
2016年 27.5億美元 增長25%
2017年(預測)35.1億美元 增長27%

友邦的評估價值(AV) = 內涵價值(EV)+ 新業務價值(NBV) * Multiple
AV = 30.9 + 2.26* 15
= 30.9+ 34.0
= 64.9港元

P.S. 我用了較高的15倍「新業務價值」Multiple來計算友邦未來新保單業務的價值,主要是基於分析員對它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的預測,概念跟PEG差不多,未來增長越快,倍數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784

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在即,國際機構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將於4月17日(本周二)發布。

多家機構預測,一季度GDP增速或為6.8%,已發布的各項指標如工業利潤、財政收支、進出口等數據進一步印證中國經濟開局向好。一些國際機構也隨之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結構調整有序推進,新動能新亮點不斷湧現。與此同時,貿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加大了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三大攻堅戰任務艱巨,防風險與穩增長平衡難度提高,鞏固經濟良好運行態勢仍面臨一定的挑戰。

GDP增速或為6.8%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4月12日透露,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略好於預期。

中國經濟整體的良好表現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的信心。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交通銀行、興業研究公司等多家機構預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8%左右。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的預測則更為樂觀一些,二者預計一季度GDP增長6.9%左右,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報告稱,今年完成全年增長6.5%的目標沒有問題。2017年經濟增長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凈出口改善等因素推動,這些因素在2018年第一季度繼續保持動能,推動工業生產加快,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增速略有提高。同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作用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跡象初顯。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一季度GDP增速總體平穩,不會比去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將高於全年6.5%的增速預期。

劉哲認為,一季度經濟發展思路出現了深遠變化,從關註經濟增速向發展經濟質量轉變。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傳統產業從“量”上去產能,到“質”上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新經濟,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發力點。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2018年第一季度GDP可能同比增長6.8%,與前值持平。2018年第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可能高於2017年第四季度,帶動第二產業GDP增速反彈。貨運量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的放緩或將帶動交通運輸業和房地產業GDP增速下降。

交通銀行發布的一份研報預計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8%,全年經濟增長可能前高後穩,整體運行平穩。消費增長有所減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略有下降但依然是最大動能。年初出口增勢較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持續增長。

此外,國際機構也對中國經濟保持著樂觀預期。4月12日,世界銀行將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6.4%上調至6.5%。亞洲開發銀行4月11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經濟今年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GDP增長率預計為6.6%。

多項指標穩中向好

從先行指標來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延續去年良好態勢。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PMI指數分別為51.3%,50.3%和51.5%,連續20個月位於50%以上的景氣區間,制造業呈現穩中有升的較好發展態勢。今年1~3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5.3%,54.4%和54.6%,連續7個月穩定在54%以上較高水平,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從工業生產看,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加快,生產結構持續優化。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工業企業收入起步向好,盈利能力增強。今年1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1%,增速比2017年12月份加快5.3個百分點,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分析,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加快,抵消了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的減利因素,使工業利潤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工業經濟運行呈現積極變化,工業收入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企業效益開局向好。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和服務業經濟質量的不斷提升,夯實了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礎,並有效促進了我國居民和政府收入的提高。

從居民收入看,實體經濟發展帶動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狀況明顯改善。今年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就業形勢穩定向好,意味著收入穩定增長基礎紮實。

從財政收入看,1~3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6%。其中,受工業生產運行加快、服務業景氣持續提升、消費市場較為活躍、外貿進出口較快增長等帶動,1-3月工業增值稅、商業增值稅、改征增值稅、國內消費稅、進口環節稅同比分別增長16.6%、21.1%、22.9%、28%、14.4%,合計拉高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10個百分點。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指出,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較快增長,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條件不斷累積。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繼續提升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繼續提升。工業和服務業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結構優化,新動能加快成長,消費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工業生產結構逐步優化,去產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主要工業品市場供需關系得到較大改善。一季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先進制造業加速發展,新興產業規模擴大。1~2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7和1.2個百分點。

3月份,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分別為52.2%、53.2%和53.1%,分別高於制造業總體0.7、1.7和1.6個百分點,表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動能培育加速推進,制造業不斷向高端邁進,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

一季度,服務業持續較快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與日俱增。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8%,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布的一份報告分析,當前我國生產型服務業與生活型服務業呈現同步增長態勢。一方面,與居民消費升級相關的養老醫療、高檔消費、信息智能、旅遊休閑、文化娛樂等服務行業不斷提升供給水平與供給能力;另一方面,與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等現代產業體系相配套的金融、保險、咨詢、物流、信息、商務服務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特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勢頭迅猛。

消費需求保持平穩態勢。 商務部預計,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左右。 一季度,元旦、春節等假期較為集中,居民購物、旅遊、休閑、娛樂等消費需求較為旺盛,春節假期全國零售和餐飲收入增長10.2%,全國旅遊總消費增長12.6%,電影票房大增70%。

劉哲認為,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預計2018年消費景氣度將呈現逐步回升態勢。“互聯網+”、大數據、共享經濟、服務業等新經濟對於消費和投資的拉動是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重要支撐。

外需內需均面臨挑戰

受全球經濟回暖的帶動,一季度我國出口呈現出向好態勢,但中美之間貿易摩擦是未來影響出口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劉哲表示,一旦貿易戰升級並付諸實施,可能會對經濟帶來短期的沖擊,並產生一定通脹壓力。但預計貿易摩擦很可能演變成為一場經濟利益和其他訴求的籌碼,中國經濟的消費市場廣闊,新經濟產業的內生增長動力十分強勁,中國經濟良性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7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4%。其中,出口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3.21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3261.8億元,收窄21.8%。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季度中國出口形勢依然相對穩健,並沒有出現趨勢性變化。從經濟基本面角度分析,今年全球經濟複蘇大概率繼續向好,但特朗普政府日趨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可能成為拖累全球經濟複蘇的潛在風險。

從內需來看,投資需求仍面臨放緩壓力,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7.9%,增幅同比放緩1個百分點。

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基建投資增速回落的影響,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預計較去年有所下降,但投資結構將持續優化。從高頻數據來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有所回落,房地產對相關產業鏈和經濟的拉動效應將進一步減弱。但制造業投資預計將呈現穩中向好態勢,高端制造業將有望維持高增速,經濟發展的質量逐步改善。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去庫存”帶動下,房企投資全年還將維持增長,但在金融強監管的態勢下,銀行開發貸阻力重重。房企背後信托、資管、券商、保險、基金等非銀機構將成為影響房企投資增速的重要因素。基於當前政策環境和房企自身情況,預計房地產投資相關指標回升幅度極為有限,呈現“整體平穩,局部小升”態勢。

防風險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穩中求進,抓住主要矛盾。要以結構性去杠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盡快把杠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控制杠桿率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防範金融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也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未來需要持續關註金融收縮周期對於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民間投資的後續影響,以及去杠桿、嚴監管政策短期沖擊資本市場,而帶來的居民和企業財富效應的連鎖反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73

內地GDP達標 大行調高預測 微刺激見效 第二季增7.5%

1 : GS(14)@2014-07-17 11:50: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7/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中央微刺激經濟政策奏效,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內地次季經濟錄得7.5%的按年增長,上半年增速為7.4%,勝市場預期。期內,固定投資增速明顯加快,消費增長亦有上升,出口回暖。大行普遍指出,上半年經濟企穩回升,主要受惠一系列穩增長措施,6月份臨時性的財政措施以及定向降準「功勞」尤大,不少券商上調中國全年經濟預測,但對能否達到7.5%的目標仍存疑。

內地首季GDP增長7.4%,經濟呈現下行形勢,故從今年3月開始,中央推出一系列貨幣及財政措施對經濟進行「微刺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次季GDP增長加速,按年升7.5%,上半年錄得7.4%;投資依然是推動經濟的主要動力,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升17.3%,6月單月升17.5%,勝預期,其中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增速顯著,同時,上半年消費增速亦較首季改善0.1個百分點至12.1%,進出口增速則由負轉正為1.2%。

分析﹕全年達7.5%仍要靠政策

海通國際認為,微刺激政策下,基建項目大規模啟動,加上定向降準和再貸款帶來較寬鬆貨幣環境,推動次季GDP增長加快;高盛高華表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行政手段三管齊下,包括6月份廣義貨幣增速高達14.6%,財政支出按年大漲26.1%以及中央派出檢查工作小組確保項目執行,都推動了內需復蘇,外圍經濟復蘇以及人民幣匯率走低亦令出口受益。

不過,上半年經濟數據亦顯示出隱憂,包括最受市場關注的房地產投資,上半年增速僅14.1%,較首季回落2.7個百分點(見另文);此外,在中央持續打貪之下,餐飲消費和百貨公司零售下跌,整體零售仍顯低迷。

摩通調高全年預測至7.3%

鑑於中央刺激見效,摩通和澳新銀行上調內地全年GDP預測至7.3%和7.5%,但多數中外資券商認為,要達到總理李克強要求的7.5%全年增長目標,下半年必須推出更多微刺激政策,不過匯豐指出,在微刺激效果遠超預期的情下,第四季度GDP可能達7.6%,反而應該注意經濟上行風險。

明報記者 張聞文
2 : GS(14)@2014-07-17 11:50:5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7/news/ec_eca2.htm
經濟仍靠投資 真實度存疑
2014年7月17日

【明報專訊】今年中國經濟「開局不利」,不斷下滑的經濟數據一直令市場擔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過去兩個月不斷放話提振市場信心,從次季度數據看,經濟確實企穩向上,然而,成績單上的亮麗數字是否代表實際經濟繁榮穩定?似乎即使達到了全年GDP增長7.5%的目標,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仍難以建立。

今年首季,內地GDP達7.4%,經濟增速並不差,然而,花旗銀行中國區投資研究與分析部主管沈明高就指,實際的經濟增長只有6%左右,當季,名義GDP與實際GDP的比率(GDP deflator)大約為0.5%,至第二季度,該比例反彈至1.4%,「在CPI、PPI並未出現明顯變動的情況下,次季名義GDP高達9%,不知道是怎麼來的」。

花旗﹕名義增長9%原因不明

他認為,下半年政策寬鬆對經濟的推動力可能會被樓市下滑抵消,全年GDP達7.5%仍有難度,「其實為何非要通過刺激來達到7.5%呢,7%的增長對中國經濟來說並不差」。根據摩通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長率的貢獻分別為54.4%、48.5%和-2.9%;顯然,在消費增速持平的情況下,投資又成了穩增長的關鍵因素,「調結構」似乎再次從政府「放話」的重要性中淡去。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坦言,6月份臨時性的寬鬆政策,一時對經濟推動作用明顯,從當月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從5月的按年升24.6%進一步增至28.3%就可看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78

四電訊商一年共加價14次HKT調高五成最狠 未來兩年用戶續被宰

1 : GS(14)@2014-12-24 02:01:10





■香港電訊、和記電訊、數碼通及中移香港猶如「加價者聯盟」。 設計圖片



【財經專題】2014年,電訊商給香港人上了一課經濟學,完美示範市場競爭減少,受害的總是消費者。香港電訊(HKT,6823)宣佈重購CSL一周年,其間電訊商五變四,手機月費加個不停。本報統計發現,四間電訊商今年加價至少14次,香港電訊加幅最誇達50.5%,學者、議員及分析員一致估計,未來兩年月費仲有得加,直斥電訊商猶如「㩒住搶」。記者:馮健鏗 胡仲邦 石永樂



由李澤楷執掌的香港電訊去年12月20日宣佈以189億元向澳洲電訊商Telstra及新世界發展重購CSL,董事總經理艾維朗當時暗示,月費因成本上升而存在加價可能,豈料香港電訊在收購獲批後短短半年,旗下三個品牌已加價至少5次,賺盡高中低端用戶。李澤楷的第一步棋,是在7月合併PCCW-HKT及one2free兩個走大眾化路線品牌,變成csl.,將月費勁加最多50.5%或100元;之後再趁iPhone6在9月推出時,將隧道行政費由12元加至18元,及將主打高檔路線的1010之上一代iPhone月費平均加價17%;連主打低端市場的新世界傳動網也先由80元加至90元,再借改名SUN MOBILE劃一將隧道費加至18元。



艾維朗:按成本再調整

對於過去一年加價不斷,董事總經理艾維朗接受訪問時解釋指,在月費價格上調同時,電訊服務也一直在提升,「不是每個消費者也只關心價格,質素也是重點」,又指香港電話費較其他國家為低,不少用戶願意付高價錢換取優質服務,比喻電訊市場應該像汽車市場,「發達國家一定有人揸Benz」,而被問及明年手機月費會否進一步加價,艾維朗指暫時不再預測,但會按成本上漲幅度,再作適當調整。至於李嘉誠持有的和記電訊(215),則在下半年取消限速低價月費,變相加價,又將「最低消費」由81元推至140元,又強制高用量iPhone6客戶加繳高達54元的增值服務,並宣佈明年將隧道行政費12元加至18元。對於加價,發言人回覆指,「一直密切留意市場發展,致力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具競爭力的月費計劃,會不時整合月費計劃以照顧客戶在數據通訊方面與日俱增的需求」。



而數碼通(315)則在今年重推無限上網,但價格則較對上一次收貴四成,並強制新客戶加繳36元增值服務,又趁iPhone6推出將收費上調逾一成,及在12月將隧道行政費由12元加至18元,發言人指,「會因應市場情況而調整收費」;中移動香港方面,在年內亦將限速月費及4G月費加價,最多加28%,另最新宣佈明年1月6日將隧道行政費加至18元,與其餘本地電訊商睇齊。雖然沒有證據列明電訊商攜手加價,但學者林本利直斥,「毋須坐低傾,電訊商根本可以達到一啲共識……佢哋加價唔會執輸,話消費者有得選擇根本就嘥氣」,形容加價行徑猶如向市民「㩒住搶」,估計未來兩年在消費者沒有新選擇之下,用戶繼續任人宰割,「2000年市場有六間網絡商,仍出現疑似合謀加價的情況,現在市場上只得三間3G網絡商,通訊局又如何確保它們不會合謀加價?」



莫乃光:市場競爭減

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也坦言,不容易證明電訊商合謀加價,但加價不絕的事實正好反映市場競爭急跌,也應驗通訊局所指「或相當可能會有大幅減少競爭的效果」,對於李氏佔頻譜資源高近五成半,他建議政府未來檢討《電訊條例》時要加重對親屬關係的規管。



【專家意見】


■莫乃光

市場競爭大減

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今年手機月費加價咁多,就正好證明咗市場競爭大減……惟有用多啲WiFi。」


■林本利

電訊商唔執輸

學者林本利:「電訊商根本可以達到一啲共識……佢哋加價唔會執輸,話消費者有得選擇根本就嘥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223/189785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44

加辣後15新盤調高售價昇薈細單位狂加價兩成

1 : GS(14)@2015-03-18 02:10:48





■昇薈(右)昨將39伙貨尾提價,圖左為東環。 資料圖片



【本報訊】早前金管局出手收緊按揭成數希望令買家頭腦回復理性,但發展商懶理,廿日內至少十五個新盤連環加價。單位越細加價越狠,最新是南豐集團旗下東涌新盤昇薈,細戶加幅達兩成,唔夠五百呎一房戶狼死加價逾「一球」。記者:陳東陽 湯家明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意圖㩒熄細價樓狂熱,上月二十七日公佈收緊樓宇按揭比例後,二手市場買賣淡靜,但發展商推出的新盤多數提供二按計劃幫準買家減辣,加上住宅供應短期未夠,結果辣招推出後一手市場反而不斷升溫,新盤售樓處再現人龍,造就發展商瘋狂加價空間。據本報統計,辣招出爐後不足廿日,經已有至少十五個新盤加價,由細價樓到豪宅統統有份,一眾發展商聯手掌摑無能政府。最新一宗搶錢個案是南豐旗下東涌新盤昇薈昨日修訂兩張價單,將三十九伙貨尾單位提價,當中三伙最受上車客歡迎的一、兩房單位擺明唔憂賣,發展商遂一口氣加價20%,屬收緊按揭後新盤加價幅度次高,僅次君臨天下。





其中,昇薈十座六樓B室,實用面積四百九十四方呎一房戶,舊價五百零九萬元,新價六百一十一萬元,加價超過「一球」,每呎價錢由約一萬零三百元加至約一萬二千三百七十元。同座三十樓J室,面積七百五十七方呎兩戶單位更狂加一百六一十萬元。至於三十六伙面積千呎以上的三、四房大單位加幅則相對溫和,全部加價一百萬元以內,幅度介乎3%到5%。例如一座三樓A室,面積一千三百七十六方呎的四房戶,加價八十一萬元,至一千六百八十三萬元,加幅約5%。南豐地產部總經理鍾志霖表示,以平均售價計算,昇薈該批貨尾單位較原先價單輕微提價約4%,而折扣優惠則維持不變。據銷售安排顯示,東涌昇薈本周五將以以抽籤形式發售發售四十二伙。



皇廷滙三洋房招標發售

興勝創建旗下尖沙嘴Austin Place再錄成交。據知,七樓A室,成交價一千七百六十三萬元,呎價二萬零二百六十三元,惟回贈後,折實價一千六百三十五萬元,呎價一萬八千七百九十元。另五樓A室,折扣後成交價一千六百二十九萬元,呎價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一元。項目至今累售十九伙。九龍塘喇沙利道三十四,三十六及三十八號的皇廷滙三間洋房以招標方式發售,指標價分別四億、三億四、五億一千萬元,實用面積七千零八十三至一萬零九百四十五方呎,每洋房連花園、泳池及停車位。此外,信置(083)本周五賣大埔溋玥.天賦海灣九十五伙,另洋房招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17/19079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23

儲局加息降溫 嚇散美元利率期貨顯示 今年逾六成機會不調高

1 : GS(14)@2016-02-08 02:55:21

■市場下調對美國今年加息的預期。圖為儲局主席耶倫。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官員們齊「放鴿」,美元被「打散」。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杜德利及儲局理事Lael Brainard日前表示,近期的市場動盪,或導致儲局延遲加息。儲局「鴿派再起」,推動美元連日暴跌。美滙指數兩日內跌逾2%,低見96.63。另外,利率期貨顯示,美國今年不加息的機會率逾60%。


杜德利表示,自儲局去年12月加息以來,環球金融狀況已明顯趨緊,若此局面延續至3月份,儲局將不得不納入考慮中。對於近期的市場動盪,他指這或改變美國經濟的增長前景及其面對的風險。杜德利還補充說,若全球經濟遭遇障礙,將引發美元進一步飆升,「這可能給美國帶來明顯的後果」。



官員關注近期市場動盪

另一邊廂,Brainard周一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近期的形勢發展說明儲局需要進一步放慢加息步伐。Brainard指出,由於新興市場的壓力及發達國家的緩慢增長將透過滙率及金融資產利差風險上升途徑,損害美國出口、商業投資及製造業,再而拖延儲局實現通脹目標的進度和導致金融市場萎縮,儲局需要小心觀望。杜德利及Brainard均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成員,在美國利率政策上具投票權。由於兩位官員言論為加息預期降溫,加上美國經濟數據遜色,美元連續兩日暴挫,美滙指數繼周三下跌1.6%之後,周四再跌0.5%至96.77,兩日累積下跌逾2%。事實上,美滙指數於周三曾暴跌2.01%至96.885,不但創下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更跌至去年11月以來的低位。歐元周四曾升1.14美仙,高見1.122美元;美元兌日圓曾下跌0.7日圓,報117.2日圓。





就業失色 美股早段偏軟

正當儲局官員們發表「鴿派」言論之際,市場亦下調對美國今年內加息的預期,交易員現時預計,美國2016年內不會加息。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儲局在今年餘下時間按兵不動的機會率逾60%,而加息兩次的機會率則為7%。今年初,利率期貨顯示,儲局2016年不加息的機會率僅5%,而一周前這機會率僅30%。儲局官員去年12月曾預示,今年將加息四次。油價上漲,但經濟數據失色,美股周四早段表現偏軟,道指跌70點,報16266點。納指跌37點,報4466點;標普500指數跌1點,報1910點。歐股尾段方面,德股跌0.92%,法股跌0.69%,而英股則升0.31%。另外,資金再度避險,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周四跌至1.8584厘。美國勞工部公佈,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為28.5萬人,多過預期的27.8萬人,而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則回落至225.5萬人,但高過預期的224萬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5/194803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