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職場點滴(30):古人告訴您,返工是為了甚麼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13330

呢篇唔淨係講李慧玲,還有美聯六子,其實他們知不知道自己返工是為了甚麼?
站在打工仔立場,返工梗係為錢喇!錢之外還有其他,當然好,比如友好的同事,行業內的名聲,又幫公司賺到錢,不過這一切,都大不過搵錢。
而自己搵錢的先決條件,並不是甚麼用人不為親的公義,也不是成個香港的言論自由要由一人撐起,說穿了就是幫公司搵錢。
一個人自己在公司裏搵錢,卻無法為公司搵錢的人,最終都唔會係可持續發展,那怕是地產代理,或者是電台節目主持人。

這才是公司和個人的共同利益,其他的事情都是多出來的。
古代有一位打工皇帝,生於亂世卻能不斷轉工,歷五朝、八姓、十三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有「中國官場不倒翁」之稱,他就是馮道
不過馮道對後世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職場生存之道,發之為文,是為《榮枯鑑》,又稱小人經。

馮道著

古籍中經當提及「君子」和「小人」,都是暗示人格的高下。
可是做官是為了甚麼?馮道就是要揭開這個秘密:「榮或為君子,枯必為小人。」
馮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
《榮枯鑑》提供給人們的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

《榮枯鑑》原文不長,上面兩本書都是解讀。
說穿了,在辦公室是自保第一,再考慮如何應付,並不考慮手段要如何光明正義。
這種論調莫講是在古代,即使是近代也不是很多人接受。
又要講講李慧玲:都同得高層反面,節目中鬧得公司,你都預左喇!
都係黃毓民在第二節尾段(18:00)講得好:

「你將來有權威,唔係因為你自己,係因為你所服務的機構。
一旦你離開你所服務的機構,You are Nothing。」

 

《榮枯鑒》譯文

圓通卷一

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
善惡這種事兒都有個定義,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理會。

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
世上什麼事兒都有個規律,真正的明白人不會隨意視而不見、自以為是。

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
是不是合乎道理,順應變化的人根本也不關心這個。

惜名者傷其名,惜身者全其身。
珍視名聲者,名譽易損,愛惜自己者,保全自身。

名利無咎,逐之非罪,過乃人也。
名利不是壞事,追名逐利也不是罪過,以此為惡是人的主觀想法而已。

君子非貴,小人非賤,貴賤莫以名世。
君子沒什麼可自以為尊貴的,小人也沒什麼低賤的,尊貴還是低賤都是虛名,不足以稱道一世。

君子無得,小人無失,得失無由心也。
君子不一定就能得到什麼,小人也不一定會失去什麼,得到、失去,跟思想境界也毫無關係。

名者皆虛,利者惑人,人所難拒哉。
名譽都是虛的,利益才能真正誘人,是人就難以抗拒。

榮或為君子,枯必為小人。
事成顯貴的,有可能會被傳頌為君子;身敗落魄的,必定會被當作小人。

君子無及,小人乃眾,眾不可敵矣。
因此,君子永遠是少數(因為即使成功也不都是君子),小人永遠是多數,多數人的力量,無可抗拒。

名可易事難易也,心可易命難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名譽容易轉變,思想境界可以變化,但事情的成敗、人生的命運,卻難以更改。反正君子小人不是根本問題,你覺得當君子受苦沒有什麼不好,當小人來享福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反正名譽根本都不靠譜。

聞達卷二

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
做官不做官,升職不升職這類事情,根本不是以善還是惡、君子還是小人來作為判斷標准的。

悅上者榮,悅下者蹇。
讓上邊的領導高興的,日子必定好過;讓下邊的群眾高興的,碰到的困難卻會更多。

君子悅下,上不惑名。
君子讓下邊的群眾高興,可上頭的領導並不覺得你在群眾裡的好名聲有什麼意義。

小人悅上,下不懲惡。
小人討好上頭的領導,下邊的群眾可能會反感,但是,這樣的反感並不能對你有任何損傷。

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
下邊的群眾以道德高尚剛正不阿為美德,上頭的領導會把諂媚順應當做忠誠。

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
道德高尚,但是毫不順應領導,上頭就該不信任你了;順應領導,但是讓下頭人覺得你不地道,下頭人就該反對你了。

上疑禍本,下棄毀譽,榮者皆有小人之謂,蓋固本而舍末也。
可是,上頭不信任你,你就完了——這是根本,下頭反對你,頂多是給你來個壞名譽——無所謂的事兒。因此,那些功成名就大富大貴的人都難免被人稱作小人,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保住根本,顧不得那些沒有意義的名譽了。

富貴有常,其道乃實。
想富貴麼?規律很簡單:一切從實際出發。

福禍非命,其道乃察。
禍福其實並非命運注定,也有規律可循:看你是否善於觀察和判斷。

實不為虛名所羈,察不以奸行為恥。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別受那些毫無實際意義的虛名的束縛。善於觀察判斷,就別老以壞人壞事為恥辱,那會搞得很不客觀。

無羈無恥,榮之義也。
沒有名譽的羈絆,沒有恥辱感的束縛,你離顯貴發達也就不遠了。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
要是真想追求名譽,你就別去當官,好名譽不是當官兒可以當出來的。

求官者莫名,德非榮也。
要是真想當官,你就別管什麼名譽了,道德高尚跟富貴榮華是兩碼事兒。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
君子講的是道德、理念,小人則專門對付這種道德理念,價值觀不同,行為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解厄卷三

無憂則患烈也。
什麼都不操心,你就離倒霉不遠了。

憂國者失身,憂己者安命。
不過,操心根操心不一樣。為國家操心的人,只能把自己搭上;為自己操心的人,卻能樂享安然。

禍之人拒,然亦人納;禍之人怨,然亦人遇。
禍事是人不想要的,但也是人自找的,人人都討厭有禍事,但人人都難免碰上。

君子非惡,患事無休;小人不賢,余慶弗絕。
君子不做壞事兒,但倒霉事兒一個接一個,小人不干什麼好事兒,卻能夠常年樂樂呵呵。

上不離心,非小人難為;下不結怨,非君子勿論。
讓上頭領導對自己完全放心,不是小人就難以做到;讓下頭群眾不怨恨自己,不是君子您就別想了。

禍於上,無辯自罪者全。禍於下,爭而罪人者免。
上頭要找別扭的時候,只有裝孫子認罪才能保全自己;要是下頭起了負面意見,就只有搶先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裝好人,才能免去責任。

君子不黨,其禍無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君子不愛拉幫結伙,所以,真有了禍事,沒人會幫助君子。小人有一大幫酒肉朋友,成事解圍,全都靠這幫人幫助。

道義失之無懲,禍無解處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諒矣。
不講道義不會造成什麼實際的惡果,有了禍事沒人幫可就必然倒霉。

做君子倒了霉只能束手無措,所以,大家選擇做小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交結卷四

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鹹用也。
真正的聰明人不拒絕好人,也不疏遠壞人,這兩款都有用。

順則為友,逆則為敵,敵友常易也。
都是拿順應自己的人當朋友,拿反對自己的人當敵人——敵人朋友是隨時可以轉化的。

貴以識人者貴,賤以養奸者賤。
用尊重的態度看待別人的人,日後將發達顯貴,用輕賤的態度對待別人,日後難免潦倒。

貴不自貴,賤不自賤,貴賤易焉。
顯貴的人不自重,不知道擺出個尊貴的樣子來,而潦倒的人不做輕賤別人的賤事兒,貴賤就該掉個兒了。

貴不賤人,賤不貴人,貴賤久焉。
顯貴的人永遠不輕視別人,潦倒的人永遠不尊重別人,貴賤就這麼一直下去了。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謀乃大。
人盼著別人傻自己聰明,但還是成天裝傻給人看,這是真正有主意的人。

人忌人明而自愚,智無潛藏,其害無止。
不樂意別人機靈自己傻,就玩兒命抖機靈,這就純屬作死。

明不接愚,愚者勿長其明。
聰明的人不接觸傻子,接觸傻子不會讓聰明人變得更聰明。

智不結怨,仇者無懼其智。
有智慧的人不跟人結仇,仇人不會因為你聰明就怕你。

君子仁交,惟憂仁不盡善。小人陰結,惟患陰不制的。
君子人用仁義與人交往,生怕自己不夠仁義;小人滿懷陰損與人交往,生怕陰損的不夠,達不到目的。

君子弗勝小人,殆於此也。
君子注定吃小人的虧,就是因為這個。

節儀卷五

外君子而內小人者,真小人也。
外表君子作派,內心小人肚腸的,這是真小人。

外小人而內君子者,真君子也。
行事手段並不比小人差,內心卻有君子情懷的,這才配稱真君子。

德高者不矜,義重者輕害。
道德高尚的人以道德高自居,就不太知道保重自己,看重仁義的人太重仁義,總是忽視自己面對的危害。

人慕君子,行則小人,君子難為也。
人們滿嘴說的都是仰慕君子,辦出來的卻還都是小人事兒,那誰要真當君子,誰就該倒霉了。

人怨小人,實則忘義,小人無羈也。
人們口口聲聲憎惡小人,實際上做事情還是不仁不義,也就是說,做小人其實是沒有任何阻礙的——憎惡全是空喊。

難為獲寡,無羈利豐,是以人皆小人也。
可誰也不願意當倒霉蛋,因為倒霉蛋比別人倒霉,誰都願意沒有任何阻礙,因為沒有任何阻礙就比別人牛B,所以,所有人就都成了小人了。

位高節低,人賤義薄。
社會階層越高,氣節越低——因為要裝孫子;人越貧賤,義氣越是狗屁——因為先要活著。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壞其身。
君子最受不了的是精神屈辱,小人最受不了的是身體上的困苦。

君子避於亂也,小人達於朝堂。
所以,一有亂子,君子就躲起來自保高潔去了,小人卻常能當上國家領導。

節不抵金,人困難為君子。
氣節比不上金錢實在,所以,人一窮了,就做不成君子——因為講不起氣節。

義不抵命,勢危難拒小人。
義氣也不如生命重要,所以,身處危困就沒辦法不當小人,因為活命更重要。

不畏人言,惟計利害,此非節義之道,然生之道焉。
不管別人如何誇獎或批評,只管自己的利益存亡,這不是追求氣節仁義的道理,卻是能讓你安身立命、生存下來的道理。

明鑒卷六

福不察非福,禍不預必禍。
有福氣,可你自己不知道,這就白費。有禍事,你自己不能預先避免,那就准得倒霉。

福禍先知,事盡濟耳。
要是福禍都能提前預知,那就牛B了。

施小信而大詐逞,窺小處而大謀定。
偶爾裝裝實在,大陰謀就能得逞;多偷偷看看細節,大的決策就能搞定。

事不可絕,言不能盡,至親亦戒也。
做事情要留後路,說話要留半句,縱然是親爹也得防著點兒。

佯懼實忍,外恭內忌,奸人亦惑也。
心裡頭有火兒也要憋著,假裝畏懼,心裡頭滿是仇恨也得藏著,假裝恭敬,您要能這麼辦,壞心眼兒再多的人也得上當。

知戒近福,惑人遠禍,俟變則存矣。
知道克制自己的表現、學會迷惑人,就可以少惹事兒、多成事兒了——反正就是得會變化、會掩飾,您就放心大膽的活著吧。

私人惟用,其利致遠。
只跟用得上的人套近乎,講交情,這是可以長遠地對你有利的。

天恩難測,惟財可恃。
別指望領導的保護,包括領導在內的一切都是錢的孫子。

以奸治奸,奸滅自安。
用壞人治壞人,壞人被整死了,整人的那位自己也知道了厲害,也就老實了。

伏惡勿善,其患不生。
別干什麼壞事兒,但也別傻了吧即干什麼好事兒,這樣就能永遠不惹事兒。

計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謀,愚者當戒哉。
計策不牛逼,就別一條道走到黑;要是知道誰傻B,就別跟丫商量事兒,珍惜生命,遠離傻B——如果您自己腦子就不怎麼好使,那就更得注意以上這兩條兒。

謗言卷七

人微不諍,才庸不薦。
職位低賤的人,沒必要老給他提意見幫助他成長,真沒什麼本事的那些貨,也別到處瞎推薦,推了也沒用——該整的要整,該毀的要毀。

攻其人忌,人難容也。
攻擊一個人,就找他最遭人羨慕嫉妒恨的那一點,大伙兒就都幫你毀他了。

陷其窘地人自污,謗之易也。
或者把他推到一個進退兩難怎麼辦都只有難辦的境地,別人就會替你開始戳他脊梁骨了,這是簡易誹謗法。

善其仇者人莫識,謗之奇也。
好好對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他們早晚會跳出來毀他,而別人又不知道跟你有關係,這就又上一個層次,算是奇招了。

究其末事人未察,謗之實也。
把別人不知道的他干過的各種小事兒揪出來,挑出毛病公諸於世,這是實在有效的毀謗法。

設其惡言人弗辯,謗之成也。
把關於他的種種壞話全給散播出去,真真假假的誰也分辨不了,這算直接毀謗成功了。

謗而不辯,其事自明,人惡稍減也。
被人毀謗,要是不爭辯,只等事實慢慢兒冒出來,旁人的厭惡或許還能稍微減少一些。

謗而強辯,其事反濁,人怨益增也。
可要是他非爭辯不可,只能是越描越黑,純屬找死。

失之上者,下必毀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上頭對誰印像不好了,你看著吧,很快下邊的人也該開始毀他了。同樣,要是下頭的人對誰不滿意了,上頭很快也將對這人產生懷疑。

假天責人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盡惑焉。
借助上頭的意見打壓別人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者借助下頭的輿論來說事兒討取上頭的信任,任誰都得上當。

示偽卷八

無偽則無真也。
沒有虛假,也就沒有真實。

真不忌偽,偽不代真,忌其莫辯。
真的不怕假的,因為假的無論如何也真不了,怕的是真真假假摻合一塊兒分不清楚。

偽不足自禍,真無忌人惡。
虛偽卻又虛偽的不夠,那就會給自己惹禍;真誠要是真誠到毫無忌諱,那就是缺心眼兒。

順其上者,偽非過焉。
順應上頭的意思,哪怕是裝的,也不是什麼過錯。

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悖逆上頭的意思,哪怕是真誠,也是找倒霉。

求忌直也,曲之乃得。
要求什麼東西,別說的太直了,用點技巧含蓄點,才容易成功。

拒忌明也,婉之無失。
拒絕什麼東西,也別有什麼說什麼,委婉點兒,照樣能達到目的。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棄舊。
“忠”往往會指向“仁”,仁厚的人不忍棄舊,自然也就忠了;

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懷恩。
“仁”往往就要起而行之,君子知道通過行動來感恩,這就是仁,而小人就不會這樣。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達則背主,偽之故,非困達也。
君子落魄了也不會騙人,小人一發達了就開始在主子背後耍花活,這是因為君子不虛偽、小人虛偽,跟發達不發達毫無關係。

俗禮,不拘者非偽;事惡,守諾者非信。物異而情易矣。
如果是虛禮俗套,一副渾不吝偏不服就跟別人不一樣的姿態,也不算什麼虛偽,明明是壞事兒,還說一不二一條道走到黑的,也算不上什麼實誠,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窮人背也。
用智慧來管理下屬,智慧什麼時候枯竭了,那些人也就都背棄你了。

伏人懾心,其志無改矣。
改用攻心,讓他們從心裡、從靈魂深處被懾服住,那麼無論什麼時候他們也不會改變方向了。

上寵者弗明貴,上怨者休暗結。
被上頭寵信的人,別太拿自己當回事兒;被上頭瞧不上的,也別私下解黨與上頭作對。

術不顯則功成,謀暗用則致勝。
權謀手段,隱蔽的好才能成功,要悄悄地來,打槍地不要。

君子制於親,親為質自從也。
君子的弱點在於他們珍愛親屬,拿他們親屬做人質相要挾,也就從了。

小人畏於烈,奸恆施自敗也。
小人的弱點在於害怕比他們更狠的,你就比他們更惡毒,他們就服了。

理不直言,諫非善辯,無嫌乃及焉。
說理、勸諫不一定是有什麼說什麼或者跟人爭辯,別遭人恨才能達到目的。

情非彰示,事不昭顯,順變乃就焉。
有什麼態度、做什麼事情,也沒必要先弄得天下人都知道,順應形勢該藏著就藏著才能成功。

仁堪誅君子,義不滅小人,仁義戒濫也。
仁義二字,能夠拖累死君子,卻滅不掉小人,還是不要濫施仁義,適度才好。

恩莫棄賢者,威亦施奸惡,恩威戒偏也。
施好處別忘了那些你以為不喜歡好處的好人,懲罰措施也別忘了給那些諂媚的壞人來點兒,好事兒壞事兒得摻合者來,得讓吃肉的也挨挨板子,挨板子的也來點兒肉嘗嘗。

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
善於觀察,就能了解人,善於思考,你才能理解人。

知人不懼,知心堪御。
了解了他們,你就不會怕他們了;理解了他們,你就已經能搞定他們了。

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
智慧別讓別人看見,讓別人看見就會惹禍。

密而測之,人忌處解矣。
偷偷地猜度、揣測,不讓他們知道,人們對你的嫉恨就會消除掉。

君子惑於微,不惑於大。
君子總是在大事兒上明白,小事兒上糊塗。

小人慮於近,不慮於遠。
小人總是在眼前事兒上考慮多,未來的事兒上考慮少。

設疑而惑,真偽可鑒焉。
掌握了這個規律,制造些問題給他們,看看他們的反應,你就知道誰真誠誰虛偽,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了。

附貴而緣,殃禍可避焉。
然後認准你覺得有前途的、能富貴的,攀附一下,以後的禍事就可以避免了。

結左右以觀情,無不知也。
結交各路朋友,留神各路的消息和反映,那就什麼事兒也瞞不過你了。

置險難以絕念,無不破哉。
常如身處險境般心存憂患,拋掉無關的累贅想法——恭喜您,您已經神光護體,攻無不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74

歷史學課(27):古人教你做人智慧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24649


大家有無遇過以下情況,上司有個新主意想實行,你睇到潛在問題,指出如果搞唔到個新主意係無法推行的,但係果一刻你老板會覺得你撥冷水,於是一係就當你意見無到,一係就會鬧勻你祖宗十八代。總之無好結果。

但係個新主意推行期間,有人提出相同憂慮,老板就會覺得個同事好有見地,仲會覺得佢救左個計劃一命,將功勞歸功於佢,你話幾唔公平呢。

呢個現象,並唔係現代職場先會發生的事,遠在古代,講得廣義少少,自人類有文化的年代起就已經有呢個現象發生,古人有句諺語去描述呢個事情,就係「曲突徒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先講解下呢句說話背後個故事,就係話說古代有個人見到有戶人家間屋個煙囱好直,收集到的柴枝又好近個爐頭,於是就提議該戶人家將個煙囱整曲一點(曲突),同埋將柴枝放遠些少(徒薪),點知個主人家覺得果個人多事幹,就當佢的說話無到。

之後有一日,果戶人間屋失火,有另一個人就見義勇為走去救火,搞到皮膚都燒傷晒,主人家就好感激呢位見義勇為人士所為,仲擺幾圍請呢位勇士為上客。有人看不過眼就同主人家講:如果你聽之前果個人勸,你屋企就唔會火燭,亦唔駛擺幾圍多謝幫你手救火的人,如今你竟然唔多謝勸你果個人?主人家聽到後就請埋勸主人家果位。

呢個曲突徒薪的故事是否真人真事就無從稽考,因為係漢朝的大臣引用的一個故事,事原當時漢武帝有個驍勇善戰既將軍叫霍去病,佢有個同父異母的細佬叫霍光,呢位霍光在霍去病死去後受到漢武帝的重用,當時徐福就係覺得呢個人相當嫌疑,就勸諫漢武帝去限制霍光的權力,可惜漢武帝無聽到徐福的勸諫,之後既劇情都估到,雖然霍光真係無作反,可惜佢既子孫有,最後都被漢宣帝鎮壓了,宣帝賞賜鎮壓有功的功臣,但係就忘記了有位叫徐福的大臣曾經勸諫過先帝漢武帝(這也難怪,兩位皇帝不會傳達被遺忘的勸諫是可以理解的)。於是就有人上書借呢個曲突徒薪的故事去轉達當年徐福是一早勸諫過的。最後徐福都重賞同埋追封為郎中。

正所謂針唔拮到肉唔知痛,好多人只會為意眼前發生的事,對眼前可能發生甚至不會發生的事大多抱「真的發生才算」的心態,所以我們要把握適當機會去表達意見,否則一係被遺忘,一係就好似某些財演咁,成日睇淡後市,直到發生的一日為止,總有一天講中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71

非洲古人類DNA解密成功

1 : GS(14)@2015-10-11 01:42:41

科學家在古人類基因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首次完成4,500年前非洲古人類基因組排序,並從中得悉現在東非洲人的祖先,有四分一是由歐亞大陸回歸非洲的移民。非洲酷熱氣候令古人骸骨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難以保存,科學家今次研究的古人頭骨,埋於埃塞俄比亞南部高地的乾燥冰冷山洞,基因保存良好,讓科學家得以完成排序。研究員將古非洲人基因組與現代非洲人比較,才發現3,000年前從歐亞大陸西部湧入非洲的古人類遷徙潮,無論規模及對非洲人口基因的影響均較以前所知更為龐大及顯著,現今有多達25%東非人口的祖先都是由歐亞大陸回歸非洲人。有關研究已刊登在《科學》期刊上。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0/193277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29

【七評689】發律師信前無古人蘋果老總贈梁特:安心退休!

1 : GS(14)@2017-06-10 12:47:04

離特首梁振英卸任不足一個月,傳媒陪伴港人經歷「梁治年代」。《蘋果日報》總編輯陳沛敏以「前無古人」形容梁振英,首次有特首發律師信予傳媒、在其任內首次有人公然圍堵傳媒機構,阻止報紙發行,種種事件在昔日「英治年代」未曾發生。她憂慮本港越來越多言論禁忌,強調傳媒有責任提供平台讓不同聲音發聲。陳沛敏在1992年入行,時值港督彭定康上任,她形容那些年記者易做,政府提倡開放問責和透明度,印刷版政府電話簿直至2001年均列出三司、局長和首長級官員官邸寓所的電話,記者可嘗試致電查詢,「譬如晚上11點臨截稿有單嘢要打去問,有時真係會問到,佢又肯答。」傳媒的Good old days自九七後起變化。陳沛敏在2015年接任總編輯一職,她觀察梁振英任內眾多怪現象,政府有時午夜出新聞稿、個別網媒「獨家」採訪特首活動、閉門吹風會成為常態,《蘋果》被排除在政府的「放料」名單。此外,《蘋果》廣告遭政治封殺情況至今未變,「我聽聞會有啲受到壓力,落咗廣告會影響內地業務。有啲人未收到消息,驚嘅啫,就費事(落廣告)啦。」去年9月《蘋果》社論要求追究梁振英UGL事件,特首悍然發律師信,今年2月梁振英因《蘋果》UGL報道再發律師信。陳沛敏指雖然時事評論員練乙錚早已收過特首的律師信,但仍感意外,「可以話係前無古人,我未試過係有特首或者港督發律師信,威脅話採取法律行動。」她認為特首對報道或評論有異議,可發聲明或向傳媒解釋,發律師信是想傳媒「收聲」,做法不可取。另一件「前無古人」是雨傘運動期間發生「圍蘋」事件,過百人夜以繼日圍堵壹傳媒大樓,阻止報紙發行,事件持續逾一周。陳沛敏指當時行政部和發行部被逼用吊臂車在後巷運走報紙,發行報紙竟然像走私般。當時公司內外交困,電腦系統遭攻擊、自己在內多名記者手提電話連續幾日被不明來電騷擾,「訓醒覺打開(手機)已經有幾十個、百幾個(未接)電話。」她慨嘆文明社會不應阻止新聞發佈和流通,若同類事件發生在左報傳媒機構,自己亦會同樣重視。梁振英任內香港新聞自由排名屢創新低,香港記者協會指雨傘運動期間有30名記者受傷,《明報》前總編劉進圖亦在2014年當街被砍。陳沛敏承認自己都多了注意人身安全,「我好認真諗過點解唔揸車,就係去停車場攞車,停車場係最容易畀人伏(擊)你。」經歷「梁治五年」,陳沛敏認為香港社會越來越多言論禁區,最明顯例子是港獨,「越嚟越多嘢啲人覺得唔可以提,譬如港獨,我會覺得有個氣氛呢啲嘢成為社會禁忌,若連討論都唔能夠講,香港就好恐怖。」她舉例台灣社會確實存在台獨意見,當傳媒報道台灣選舉時,是否要全完迴避獨立議題?她強調傳媒除了報道新聞,亦是一個平台讓不同人表達不同意見。《蘋果》請受訪者回答三條問題,送別梁振英:一)梁振英有乜優點?「佢落一次區可以搞到社團衝突,其他特首唔會有呢啲嘢出現!好多事件都匪夷所思,行李門啊。站係做新聞角度,真係帶咗好多題材畀我哋。」二)如果100分為滿分,梁振英有幾多分﹖「20分。因為《蘋果日報》仍然生存囉,未去到封我哋報館。」三)對梁振英有何臨別贈言?「7月起好好退休,唔好理咁多世事,畀香港人抖吓。」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7/200477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78

【動畫】古人嚼樹脂當食香口膠 邊個係食「膠」大國?

1 : GS(14)@2017-10-22 17:48:53

古時世界各地已有人嚼樹脂,以維持口香及潔齒,可謂是香口膠的始祖。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m.facebook.com/travel.appleseed記者孤陋寡聞,早前於網絡蹓躂,方發現原來香口膠都有國際協會。據國際香口膠協會(ICGA)資料指,古時世界各地已有人嚼樹脂,以維持口香及潔齒,可謂是香口膠的始祖;當中更有些古人會以樹葉、穀粒等,作為「古版香口膠」。80年代中,美國最先將香口膠商業化,就連當時地下鐵,亦出現香口膠自動販賣機,由美科學家Thomas Adams發明,可謂當時市場的先頭部隊。後來,有公司更加入了小遊戲,提高人們的購買意慾,所謂食得又玩得。至於吹波膠,則去到90年代初才面世,但由於第一代口感太黏,廿年後改良版現身。直到90年代中,即二戰後,隨當時美軍於世界各地的足跡,香口膠產品才普及化。當中墨西哥可謂嚼膠大國,有統計指每個墨西哥人日吃多於2塊,而每粒膠渣,政府都要花近$1.5成本清理。香口膠殘渣「成災」,各國各出奇招。1992年,新加坡政府成為首個禁膠國家。英國也不野小,每年均耗資1.5億英鎊清理殘渣。2007年,當地教授發明可自動溶解香口膠。治標不如治本,2009年,產品設計師Anna Bullus創立Gumdrop Ltd,回收香口膠並製成再造產品,如文具及日用品等,當中10支鉛筆連間尺約港幣83元、杯約93元,價錢中上,但背後理念,已不是用錢衡量了。



80年代中,美國最先將香口膠商業化,就連當時地下鐵,亦出現香口膠自動販賣機。

吹波膠去到90年代初才面世。

記者﹕湯珮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9/201872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