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誠哥慈山寺福蔭覺光大師有樓揸手

2013-08-22  NM
 
 

 

獲李嘉誠捐款十億元興建的大埔慈山寺,內有全球第二高的白色觀音像,預計在第三季落成。背靠八仙嶺,面向船灣的慈山寺,被譽為難得一見的寶地,但這塊五十萬呎的風水地皮,每呎地價僅一百四十元,相對同年政府批出的一幅基督教會堂地皮要每呎三千多元,可見超人力量不下於普世觀音。

觀音原要普度眾生,但眾生卻不是人人平等。有慈山寺員工向本刊爆料,將來只有獲邀或預約者才可進出,每日會限定進出人數,旅遊人士更不能擅自參觀。

這塊慷納稅人之慨的佛門清靜地,由佛教界頭號長老、九十四歲覺光法師旗下的「香海正覺蓮社2003有限公司」持有。但本刊調查發現,該公司十年前成立時,已安排跟李嘉誠關係密切的成員坐鎮,有份簽地契的,包括長實非執董李業廣的胞弟李業華。

而出面投地的覺光法師及他的香海正覺蓮社,十年間資產水漲船高、財源滾滾。他老人家在○七年現兜兜買了一個跑馬地物業收租,而蓮社也all cash掃入馬場景豪宅及紅磡都會軒單位。慈山觀音,聚財聚福,善哉善哉!

慈山寺的白色觀音像高七十六米、相當於廿三層樓,坐北向南與大嶼山天壇大佛遙遙相對,由具解放軍背景的內地航天晨光股份公司鑄造,近日成為大埔居民口中的新地標,期待寺廟今年第三季開幕帶旺社區,但其實慈山寺至今都未有全面開放計劃。

記者實地視察,發現寺廟門外四百米已設路障,公眾不能內進,連寺門亦無法看見。記者以市民身份表示希望入內參觀卻遭阻止,對於工程何時完成及對外開放等,保安員沉默一會後說「唔好意思,唔清楚」之後逐客。記者在路障外觀察,所有車輛駛經時,保安員會檢查該車牌是否在登記名單上才放行,通行無阻的多架豐田車,全是自己友,包括李澤鉅旗下優悠家居服務有限公司、李嘉誠外家兼表親的中南鐘錶,還有覺光及李嘉誠同任董事的慈山寺有限公司。

致電慈山寺,職員表示,要開幕一段時間,待熟習運作後,才讓公眾在網上登記入內參觀,但每日只會接待某個數目人士,以控制人流。職員亦表明,不會如志蓮淨苑般開放予遊客:「我哋唔係旅遊景點,係弘揚佛法。」慈山寺網頁亦列明「我們於開放初期將試行預約制,以便收集相關數據,制定長遠之開放政策」。

平通全港

慈山寺地皮不屬免費,二○○八年獲政府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地,但價錢卻是超筍,五十萬呎向海地皮,只需地價七千一百萬元,平均呎價僅一百四十一元,平絕以同類形式批予其他宗教用途的土地。同年鑽石山蒲崗村道恩潮浸信會獲政府批出的教堂用地,呎價便達三千二百四十八元。記者週六到該教會無人辦公,保安員說:「主日崇拜歡迎入內,任何人都入得,歡迎你哋。」慈山寺這塊超筍地,○三年向城規會申請時,曾遭附近居民及環保人士反對,擔心會破壞附近洞梓濕地、交通未能負荷等。但經過長達五年闖關,最終○八年曾蔭權主政時批出,時任地政總署署長是譚贛蘭。但慈山寺的地契,卻沒有任何對外開放的條款,雖然列明不可作擺放骨灰或先人骸骨,卻留有一手,指得要視乎地政總署署長的決定。二○○五年,覺光法師投地時曾表示,慈山寺不僅會成為香港的名勝,也會成為世界知名的寺院、建造觀音菩薩像並非為了他本人而是為了大眾。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何秀蘭批評:「日後慈山寺不全面對公眾開放,但塊地就超筍價,政府真係要解釋。」她將於立法會復會後去信跟進。

誠哥手下請住持

慈山寺筍價優惠出家人,但慈山寺的人都知,李嘉誠非常緊張這個項目,有慈山寺員工目睹:「誠哥會親自同畫則的人開會,開會時又例必落簾,好神秘。每次誠哥來做法事,都會給員工五百蚊利是,連建築及清潔工人都有。」兩週前,慈山寺承建商俊和,入稟控告承包商善慧有限公司。入稟狀披露,李嘉誠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於慈山寺大雄寶殿主持上樑大典,但就從無對外公告。而入稟狀亦揭示,長實要求慈山寺其中一間「僧侶宿舍」,要安裝防彈門窗、內有三個「安全房」,而牆壁、天花板及地板都要安裝二十毫米厚的鋼板、整個範圍要加設電網包圍,極之高度設防,疑為李嘉誠及其家人專用,保安規格與李家壽臣山道大宅相近。有僧侶透露,數月前獲邀參觀慈山寺時:「主要是拜觀音,我們也不知道有個防彈高設防禪修室,無參觀亦無人話我哋知,直至近日睇新聞先知道。」俊和入稟狀亦揭示,長實是慈山寺項目的幕後話事人,但由於決策多番改動加上要求高,例如不滿石材有瑕疵和地板顏色不一,又堅持要種菩提樹導致大樓漏水,以致俊和開支增加兼被話事人逐出工程,去年純利七千七百萬的俊和不惜將內幕公諸於世,以追討三億三千萬元工程費。誠哥自己友不單管硬件,慈山寺員工向本刊指,行政部早前招聘五十人,都由長實員工負責面試,找來的慈山寺住持,名為僧徹法師。僧徹在芸芸佛教長老中屬年輕之輩,年約四十多歲,九四年出家,翌年畢業於本地佛教私立學校能仁書院哲學系,目前是何東夫人張蓮覺一九三五年創辦的跑馬地東蓮覺苑苑長。僧徹上月曾替翁靜晶超度剛逝世丈夫劉家良,而他主理的筲箕灣慈明佛學園地,主力做佛學教育,同樣獲李嘉誠捐款支持。此外,誠哥手下又找來曾捲入「八一八風波」的前港大深圳項目辦公室總監倪啟瑞,出任慈山寺秘書長,令慈山寺有別於佛教界老人主政的味道。今年四月,僧徹法師和倪啟瑞,就帶領慈山寺和長實高級行政人員,到台灣佛光山考察。

李業廣胞弟簽地契

慈山寺獲政府厚待得筍地,但其大門卻不會隨便打開,而出家人幕後又另有主事者,像有不可洩露的天機。事件其實可追溯至十年前,向政府提出申請慈山寺這風水靚地,是「香海正覺蓮社2003有限公司」(下稱「2003公司」)。該公司是佛教界頭號長老覺光法師牽頭成立,但與他一九四五年創辦的香海正覺蓮社,屬兩間不同公司,董事班底亦不同,這正是用有「2003」字眼公司名稱投地的玄機。2003公司如其名所暗示,成立於二○○三年十二月,董事除了覺光及另一法師釋果德外,還包括與長實關係密切人士。其中董事李業華,是李嘉誠得力助手、長實非執行董事及前港交所主席李業廣的胞弟,兩人一同創辦胡關李羅律師行。而慈山寺地契上的地主代表簽名,除了覺光法師,還有李業華。

誠哥友好坐鎮

此外,2003公司另一名董事李秀端,則是胡關李羅律師行的現任合夥人。胡關李羅有如長實的法律專員,曾替長實處理棘手的雍澄軒買賣風波。李業華、李秀端兩人,都是善慧有限公司的董事,亦即早前俊和入稟案的被告承包商。善慧○七年在英屬處女群島註冊,股東不明,董事僅有雙李兩人。善慧在香港的登記營業地址,就是胡關李羅的地址。2003公司另外三名董事,包括陳志堅、陳華叠、何文基,是另一律師行高露雲的合夥人或顧問。高露雲是長實另一友好律師樓,過去曾多次主理長實的樓盤項目,而高露雲其中一名前資深合夥人、現任顧問,就是李嘉誠亡妻莊月明的妹妹莊月霓。去年梁振英選特首,莊月霓曾以個人名義捐款一百萬元撐梁。換言之,2003公司早於成立初期,就已包含長實的友好成員。而作為慈山寺的地主,2003公司雖以擔保公司形式註冊、股東不能分紅,但原來旗下卻全資擁有一間附屬公司「慈山寺有限公司」,董事除了覺光及釋果德,還包括李嘉誠、李澤鉅、李嘉誠表弟莊學山、多名長實員工包括主席辦公室經理區小燕、執行董事鍾慎強、發展部首席經理沈惠儀。該公司業務是「弘揚佛法」,卻屬私人性質,更有別於2003公司,運作及賬目不用對外公開,如何確保它不會違反地契列明的非牟利要求,公眾難以監察。慈山寺回應,該私人公司配合慈山寺營運,除營運開支外,如有盈餘會撥歸屬慈善機構的2003母公司。發言人又指,李嘉誠一直支持香海正覺蓮社,但未有透露捐款金額。

現兜兜買樓

自從覺光法師出頭成立2003公司,與一眾長實友好拍住上投地後,十年間年邁的覺光法師及其蓮社,接二連三斥資買賣物業,而且全數現兜兜不用造按揭,非常富貴兼闊綽,當中更不乏投資長實單位。○七年,覺光法師以個人名義,豪擲三百五十八萬元買入跑馬地成和道老牌豪宅、麗成大廈七百呎廿多年樓齡單位,目前市值為六百九十萬元。該大廈門口有條長樓梯,對九十四歲的覺光法師來說上落應非常不便,看更說:「住客都唔係法師,係後生仔嚟o架,我肯定呢度無法師,我喺度做咗十年八年。」他指單位現為一對夫婦租住約一年。而覺光旗下的香海正覺蓮社,由七十年代起,平均每十年才買賣一次物業,但自○五至一二年、競投及興建慈山寺地皮期間,錄得七次交投記錄。其中三個位於其情有獨鍾的跑馬地區,當中位於黃泥涌道金鞍大廈的一千二百呎單位,可近距離觀賞馬場全景。○五年買入價為六百七十二萬元,估計目前市值達二千四百三十萬元。記者上門獲保安員告之,該單位現為一名外籍人士租住。 除睇好跑馬地豪宅盤,蓮社亦有投資兩個長實二手盤。○五年投資紅磡海逸豪園時,同樣一筆過豪擲九百五十五萬元無造按揭買入一千四百多呎單位,○八年賣出獲利近二百萬元。而○六年斥資四百萬買入的紅磡都會軒六百多呎單位,則一直持有至今。蓮社紮根跑馬地,可追溯至覺光法師早於七十年代在該區投資物業。覺光七○年,個人以九萬元買入黃泥涌道愉園大廈的單位,七年後,他以廿萬元轉售予蓮社,目前該處為蓮社辦公室。記者視察,發現該處有供奉先人神主牌,但沒有骨灰位,而出入該大廈看更都會查問,只有「忠實善信」才可自出自入,蓮社職員指:「這是住宅,所以更會睇得緊。」李嘉誠不單自己親自出任蓮社的名譽顧問多年,其外家也有兩位成員坐鎮蓮社董事會,包括其表弟莊學山、莊學熹的妻子陳綺文。獲李嘉誠力撐的蓮社亦財源豐厚,一眾出家弟子真的無憂米。蓮社截至去年三月,共有五億元資產,當中三億三千萬元屬銀行存款及現金、一億三千萬屬港股及基金投資。比較十年前、○三年三月底,蓮社的資產只有一億四千八百萬元。雖然坐擁巨資,過去兩年蓮社每年都獲政府撥款約一億元營運,年度支出與收入相若,達一億五千萬元,但單是員工薪金及津貼便花去一億元。蓮社網上財務報告亦顯示,有兩名員工各年薪過一百萬元,另有九人各年薪過五十萬元。目前,蓮社營運十一間學校及七間安老院中心。

入世大師

現年九十四歲的覺光法師是香港佛教界頭號長老、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上月剛獲梁振英頒發大紫荊勳章,是首個宗教領袖獲頒此荷蘭水蓋。覺光以往受訪時,曾提及一九八四年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認識同是草委的李嘉誠。由於李嘉誠母親莊碧琴、妻子兼表妹莊月明都是虔誠佛教徒,兩人交往漸多。認識覺光三年後、即八七年,李嘉誠捐出三千二百萬,讓香海正覺蓮社在大坑興建佛教李嘉誠護理安老院。但法庭記錄顯示,該護理院曾捲入人身傷亡、受傷、僱員補償案件。而九○年莊月明去世,李嘉誠為紀念亡妻,先後捐助二千八百萬元及三千萬協助覺光法師重建於粉嶺的佛教寶靜安老院,以及成立佛教李莊月明護養院。覺光與李嘉誠一樣,都是中共盟友,早於回歸前覺光已被成功統戰。八四年,中國佛教學會邀請覺光出席建國三十五周年慶典,覺光獲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接見,之後覺光又以香港宗教界領袖身份參加《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儀式。過渡期間,覺光曾出任港事顧問,又與李嘉誠一同出任首屆特區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覺光法師原名谷成海,一九一九年在遼寧出生,追隨到虎莊村化緣的青一和尚,十一歲受戒,取法名覺光,三九年到香港弘法精舍佛學院深造。日軍攻港淪陷時,覺光逃至廣東韶關南華寺,後轉赴廣西桂平駐龍華寺。二戰後重返香港,四五年創辦香海正覺蓮社並任社長,六六年起出任佛教聯合會會長至今四十七年。佛教界人士指出,覺光非常重視此銜頭故一直未有交棒。公職多多,有曾捐百萬元的信徒表示:「覺光法師真是一位入世和尚。」有出家人表示,覺光在慈山寺投地之初,曾經很積極,但由於已達耄耋之年,聽力不及從前,故後來減少參與,改由識睇數的長實出馬,「法師好德高望重,亦只有佢先拍得住李嘉誠。」覺光法師過去一週在香海正覺蓮社主持盂蘭法會,記者上前向他查問其過去十年的收益,卻被職員趕離場。蓮社亦未有回應本刊書面查問。覺光曾大讚李嘉誠出資十億建慈山寺:「李嘉誠先生有這個佛心是很不可思議,他一個人出錢,給全世界人禮佛,並無求回報。」李嘉誠則曾說過:「本人與覺光大師認識多年,素慕大師德高善行,廣沾道俗。」兩人拍膊頭惺惺相惜,同樣不愁衣食,善哉善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48

四叔慷慨捐地誠哥無奈封嘴(2013/8/22) 林本利


2013-08-22  NM  
 

 

早前恒生銀行前董事長利國偉病逝,各界對利氏的逝世深表哀悼,同聲讚揚他對香港所作出的貢獻。各界人士對利國偉的表揚,不禁令筆者想到本地兩大富商李嘉誠和李兆基。二人同樣在香港經濟起飛年代作出不少貢獻,拿出真金白銀投資在香港各行各業,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誠哥」和「四叔」確實存在不少共通點。首先,二人在內地出生,李嘉誠於1928年在潮州出生,11歲時由於日本侵華,舉家南遷至香港,22歲創辦「長江塑膠廠」。李兆基於1929年在順德出生,19歲時隻身來港,從事金融及貿易生意。1958年,李嘉誠及李兆基二人轉戰地產市場,李嘉誠在北角購地興建工業大廈,李兆基則與友人合資組織地產公司。二人投資眼光獨到,能夠避過六七暴動前後的地產低潮,兼且能夠以低價購入地皮及物業,為日後的地產事業奠定基礎。1971年,李嘉誠成立長江置業,翌年改名長江實業在交易所上市。1973年,李兆基創立恒基兆業,全力發展地產,積極購入換地權益書和收購舊樓重建。1973年恒指大跌後,二人趁英資企業出現財務危機而進行收購。1978年,李嘉誠收購青洲英泥股權,一年後,再收購和黃股權,之後成為兩間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七十年代末期,李兆基開始收購煤氣股權,1983年成為公司主席。1985年,李嘉誠從置地手上取得港燈控制權。

八十年代初,地產市道陷入低潮,英資企業部署撤資,李嘉誠及李兆基二人對地產市場前景充滿信心,繼續增加土地儲備。中英兩國在1984年底簽署《聯合聲明》後,地產市場復甦,樓價由1984年至1997年上升十倍以上,長實及恒地市值暴漲,回歸前二人雙雙打進《福布斯》全球十大富豪之列。二人現在各自坐擁2,000億元以上身家。只可惜97回歸後,市民看到長和系的公司攞盡着數和賺到盡的經營模式,開始對李嘉誠產生負面感覺。特別是由他兩個兒子打理的電盈及長江生命,股價暴跌,小股民損失慘重,李嘉誠的聲譽自然受到影響。至於李兆基,一向較為低調,但不知何故在2007年高調談論股市,導致跟風的小股民瘋狂入市,在高位購入國企股。之後金融海嘯爆發,股價暴挫七成,小股民自然心存怨憤。

去年特首選舉,即使唐英年大勢已去,李嘉誠依然投他一票,這種堅持態度倒值得一讚。梁振英上台後,長和系頭頭碰着黑,先後遇上海難、碼頭工潮和雍澄軒取消交易事件。過去半年,一向喜愛與傳媒對話的「誠哥」突然封嘴,對一連串與長和系相關的事件不作回應,甚至連業績公布日和股東大會也謝絕傳媒採訪。相反,「四叔」則表現得十分風騷,不時與傳媒大談捐地計劃,願意改變計劃細節,以回應各界的質疑。近月在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交流晚宴上,更主動回應仁安醫院、嘉亨灣、天匯、代母產子等事件。不論市民是否接納「四叔」的解釋,起碼顯示他願意面對別人的質疑,不會迴避問題,這總較「誠哥」的封嘴策略為佳。以香港彈丸之地能夠出現這麼多傳奇人物,實在是港人的驕傲。盼望本地富豪,明白財富不能帶走,懂得財富「聚」「散」之道,把財富造福社會,而非不斷搜刮,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聲。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50

誠哥周身科技武器

2013-12-12  NM
 
 

 

誠哥八十五歲人,依然走喺時代嘅尖端;繼早排紅爆面書嘅Bitstrips後,佢最近又透過由紅顏知己周凱旋打骰嘅維港投資,夥拍其他基金,投資逾億港元落美國公司Misfit Wearables。依間公司專生產集運動追蹤同計算運動量功能嘅「Shine」,全球勁收廿萬張訂單。

睇番維港投資嘅Portfolio,絕對係唔潮唔玩,早年已經投資面書、Skype同Siri,一一年又率先注資超過廿五萬美元喺一個叫Summly嘅新聞摘要app,今年此app被Yahoo!睇中,以三千萬美元收購,年僅十七歲嘅創辦人達洛伊西奧(Nick D'Aloisio)仲同時被Yahoo!羅致。佢點名多謝誠哥,話佢有遠見,支持一個年輕人完成夢想喎。而維港共五十二個投資中,無個係香港,香港青年想多謝誠哥就無機會啦,佢只留番「李氏力場」俾大家慢慢歎!反而喺以色列就有二十一項投資,皆因維港管理團隊中,現為科技總監嘅Gilad Novik,係居英嘅以色列人,九九年已幫誠哥打理英國橙。有佢做盲公竹,誠哥就可以將投資重心擺到無雷公咁遠嘅以色列。除咗玩apps,誠哥仲有新玩意──Big Data,即係用電腦分析海量數據嘅技術,從而預測天氣,甚至為病人斷症。今年九月,誠哥就投資咗三百萬美元落Meteo-Logic,嘗試用Big Data技術嚟分析天氣。咦,唔知對加強「李氏力場」,有無幫助呢?

壹計就明景福「調無可調」

本欄找來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會計師林智遠及鄔碩晉,每期踢爆一間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股民入市前睇清睇楚,一計就明。景福(280)最近公布中期業績,虧損7,820萬港元(下同),管理層解釋由盈轉虧,是因消費意慾和購買力減弱,市場競爭激烈,令毛利率下降。不過,同期六福(590)及周大福(1929)的營業額和盈利卻大幅增長。分析業績時,相信管理層,不如相信數據,與同業比較是簡單可靠方法之一。景福毛利率由去年27%,下降至今年24%,對比六福的20%或周大福26%,並非偏低。但景福分銷及銷售成本和行政開支,卻共佔收入37%,對比六福的10%和周大福的15%,明顯超高。去年中期和年結,景福相關成本也達收入37%及35%。試問100元收入賺24元毛利,又怎支撐37元開支?入不敷支,過去景福便靠其他收入。去年出售物業、機器及設備帶來9,506萬盈利,「出售可供出售投資時之重新分類調整」帶來7,270萬盈利,年度溢利卻僅4,909萬。類似情況出現在2012年度業績,投資之「重新分類調整」帶來8,405萬盈利,年度溢利也僅3,535萬元。投資之「重新分類調整」,實際上是會計調整,投資的增值不全是該年產生,而是可能在出售前,已經過很多年累積入賬;出售後,只再次重新分類該增值,調整為盈利。無論怎樣,過去兩年,景福都要靠上述會計調整,來化虧為盈。但在今年,資產負債表中可供出售投資,也只剩數百萬,會計調整做了也沒有效果,虧損也就轉化不成盈利了!試問,景福數年來有否正視一直入不敷支的困局?有否尋找解決方法?還是年年透過會計調整,去化虧為盈?去隱藏困局?問題還包括,當景福主席也指出「業績差強人意」之時,景福卻大幅增加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員酬金和關連人士顧問費43%,由2012年943萬增至2013年1,347萬,這又是否合情合理?(林智遠)

郭炳湘話嬲到震

新地(16)郭老太(小圖)喺十一月尾,將家族信託中由郭炳江、炳聯及其家人的持股,部分分派入另一個信託,意味佢兩個「大個仔」啦,可以喺處置股份同股息上,自己話吓事。咁,今年六十有三嘅大哥炳湘呢?就梗係無呢份大禮。雖然郭老太話,郭氏三兄弟呢三房人嘅權益依然均等,但,未分出嚟,就即係未落到袋啦!郭炳湘發言人話,水哥今次嬲到震,非常不服,尤其佢家人應得嗰份權益,喺港交所仲未見披露。話晒郭老太都八十有四,不幸有咩三長褲短,最怕批股份凍過水!

本週監察成功

第1238期《壹週刊》,小宗發現調景嶺翠善街斑馬線,地下啲字叫人望左,箭嘴卻叫人望右,搞到人神經錯亂(小圖)。事隔兩星期,改番啱啦(大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不過上期提及有大量英文錯字嘅路牌,就未改噃。上期無寫喺邊,小宗俾個hint,個牌屹立於油塘高超道呀。下期再跟!

金牙大狀講嘢階段性成果:食蛋

一個月前,「一男子」向菲律賓政府下哀的美頓書,話一個月內冇「階段性成果」,即採取制裁行動。家吓一個月之期已過,有乜「階段性成果」 ? 學得林鄭話齋,「不言而喻」,即係通通齋talk。眾所周知,家屬對菲律賓政府有四項嚴正要求,包括政府道歉、作出賠償、懲處犯錯官員,以及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請問「一男子」,一個月來,阿基諾政府就呢四項要求,做咗啲乜呢?有乜「階段性成果」呢?如果冇,咁「一男子」又採取咗啲乜嘢制裁行動呢,又?學得林鄭話齋,同樣係「不言而喻」。大陸幹部冇料到,永冇後果。莫非因為咁,「一男子」講嘢就喜作「方方面面」、「階段性成果」之類嘅強國腔?佢千祈唔好忘記,「一國兩制」,喺特區尸位素餐,淨係識得口噏噏,係會俾人饗以雞蛋者。一次誤中副車,唔等於次次都掟唔中o架,老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531

誠哥出貨買家必須三思(2014/1/16) 林本利

2014-01-16  NM
 
 

 

過去一年,日本和歐美主要的股市都大幅上升,升幅由一成多至接近六成。但香港的股市,只錄得不足3%的升幅,而且大部分藍籌股和國企股都下跌,能夠賺錢的股民只屬少數。

踏入2014年,香港股市依然在23,000點上下徘徊,缺乏上升動力。市況欠佳,但李嘉誠操控的長和系仍按照原來計劃,準備在今個月分拆旗下的港燈上市,縮減規模後預計套現最多320億元。之後再分拆屈臣氏上市,有傳會集資780億元。兩宗交易,將為整個集團套現超過1,000億元。

去年七月,和黃有意出售百佳業務,有多個買家表示有興趣認購,經過三個月的商討後,和黃最終決定停止出售計劃,原因是「此刻透過私人市場交易出售百佳將不會為公司股東帶來最高價值」。

何謂最高價值?百佳每年利潤不到10億港元,市場原先預計最多可以賣得20億美元,即大約155億港元,市盈率在15倍以上。後來傳出和黃叫價愈來愈高,最高達到40億美元,即超過300億港元,市盈率高達30倍以上。在多名潛在買家因出價「未到價」退出競投後,和黃只好放棄出售百佳。在百佳缺乏增長空間的經營狀況下,再加上很快會面對競爭法的規管,又有哪個「傻仔」會以30倍市盈率去認購百佳。

既然透過「私人市場」交易未能為百佳帶來最高價值,李嘉誠於是打「公眾」主意,希望透過分拆港燈和屈臣氏上市,向散戶及機構投資者推介兩間公司的股票,從他們身上取得過千億現金。

筆者左思右想,實在想不到分拆後的港燈有什麼投資價值,值得散戶及機構投資者認購。港燈以七釐息去吸引投資者認購,但這七釐息不是永久保證,很大機會只能維持兩三年。電能分拆港燈後,港燈要背負起400多億元的債務,利息支出勢必大增。隨着息口上升,港燈未來每年的利息支出將由現時的數億元,急升至10多億元,大大侵蝕每年的盈利。現時港燈在利潤管制計劃下,可以享有9.99%的准許利潤,扣除幾億元利息支出,每年利潤高達40多億元。日後負債增加,利息開支急增,利潤將大幅倒退,未必可以維持每年派息30多億元。加上2018年後政府可能將准許利潤下調至7-8%的水平,到時將進一步削弱港燈的派息能力。至於市場傳出和黃分拆屈臣氏上市,市值高達3,000億元,更是不可思議。和黃市值不過4,000多億元,屈臣氏每年除息稅前盈利大約100億元,佔整個集團不足兩成,市值又怎會佔去整個集團市值的七成?若以3,000億元作價,屈臣氏市盈率超過30倍,與百佳的叫價相若,至少叫高了一倍。長和系財雄勢大,分拆港燈及屈臣氏上市,可以為金融界(包括投資銀行、保薦人和基金經理)和專業人士(包括會計師和律師)帶來數以十億元計的收入。在各方友好鼎力支持下,又得到基金經理用別人的錢認購,即使市況欠佳,相信可望透過上市套現過千億元。作為小投資者,認購兩間公司的股份時務必要三思。過去誠哥往往能夠在高價出貨,把發水樓、「孖」車位、科網生命股、房地產及港口信託基金以超高價出售,買家日後都要損手爛腳。若然港燈前景秀麗,誠哥又怎會捨得割愛,出售五成以上股權呢?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47

誠哥「爽」自己港燈買唔過

2014-01-16  NM
 
 

 

由電能(6)分拆出來的港燈電力信託(2638),將於本週四公開招股。未開波,已「染紅」,獲國企

國家電網睇中,入股一成八。

誠哥頭馬、電能主席霍建寧在上週一的特別股東會上,高呼分拆對集團「好着數」及「好爽」。但本刊找來多位專家,分析這次分拆,揭開都是李氏益自己的「爽」招數;最終「爽」的只有又成功撤資,隨時再減持的誠哥。

現時正路演中的港燈,已傳出「滯銷」,要縮減發售規模。不單港燈買唔過,電能亦要沽!小股東:誠哥好孤寒呀!

未分拆前,逾半盈利來自港燈的電能,派息穩定,被視為公用股之一,擁有一班退休收息的長情小股東。是次分拆,電能僅安排一成港燈股份,予原有股東優先認購。既無實物分派,亦無特別股息,小股東要揸港燈,就要再「科水」認購。上週一的特別股東會上,他們連珠炮發,指斥電能大股東「夾硬」將港燈拆走,令公司失去一個穩定嘅派息旗艦。但最後,分拆議案仍以大比數通過。

五十多歲的小股東陳女士直言,李嘉誠「好孤寒」:「李嘉誠應該好似佢個仔(李澤楷)咁,喺電盈分拆香港電訊時,免費(派發股份)送俾股東。好多股東都好似我咁諗o架。我哋揸住咁多年,對你咁有信心,但最後淨係得(每年)四釐股息,特別股息都無。」陳女士指,對分拆方案只能勉強接受,若電能維持四釐息,就暫時不會減持,「李嘉誠有投資眼光,但對股東係刻薄咗啲!」惟一的好消息,是國家電網入股,成為港燈第二大股東。陳女士表示:「國家第日可能買起港燈,我會拿二、三十萬去認購,有兩三成升幅,就賣走。」

不過,同樣是電能股東的經濟學者林本利,就並不樂觀。一二年時,他於五十多元低位買入電能,去年七十五元高位時沽出大部分,至九月電能宣布分拆港燈後,即清倉走人。他解釋:「我買電能係諗住收息做退休金,佢一話分拆港燈,我就即刻沽啦!更加唔會認購港燈,淨係李嘉誠個名已經信唔過啦!佢拎出嚟賣嘅嘢,肯定唔好。首先,估值一啲都唔平,而且今次明顯因為滯銷,先賣得一半出嚟(公開發售約五成股份),啲投資者唔係傻o架嘛!」

勿買港燈

本週日,以合訂證券形式上市的港燈,宣布最後的上市議案,集資額比原先公布大減兩成七,至最多約二百八十億。已公布會分拆並招股接近四個月的港燈,市傳吹風多時仍「不夠數」,唯有縮減規模。分拆後,電能將減持至百分之四十九點九。阿爺入主與否,港燈前景都一樣暗淡。

原因一負債急增利息蠶食利潤

根據招股書,港燈獨立上市後第五日,就要向電能償還逾二百八十億元貸款,集團負債即時大增兩成四,至超過四百八十億元,負債比率高達九成。研究電能年報多年的林本利解釋,港燈分拆上市後債務不減反加,原因是過往發展及收購需要大量資金,「即係阿仔以前買樓,但首期唔夠俾,要阿媽出錢。依家阿仔獨立,咪要還錢俾阿媽。」事實上,港燈為了還債予電能,上市前已申請了三百七十億元銀團貸款,務求「債冚債」。此外,標普日前亦發表報告指,港燈上市後,將失去由電能提供的穩定貸款,意味着以往借「平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因此,已將港燈列入「負面觀察名單」中,更很大可能將其信貸評級,由A+降至A-。負債重,利息支出亦會顯著上升。港燈在招股書中自爆,失去過往股東(即電能)免息貸款後,若債項的利息每年上升零點七五釐,港燈明年的利潤將會減少二點八億。若未來美國退市,加息潮殺到,港燈利潤便會被龐大的利息支出蠶食。林本利強調:「冇咗阿媽(電能)嘅免息貸款,將來利息支出肯定會高咗,負債又高咗,咁將來派息就一定會少咗啦!」林本利形容,分拆港燈上市,絕對是李嘉誠「搵小股東笨」。

原因二利潤可跌難升

港燈與政府簽訂的《利潤管制協議》,將於一八年屆滿,去年中期檢討後,政府讓港燈維持固定資產平均值百分之九點九九的准許回報。不過,市場已預期一九年的新《利潤管制協議》,將會下調兩電的准許回報率。瑞銀曾估計,港燈屆時的准許回報,將下降至百分之八。有分析員估計,若回報下降百分之一,港燈電費收入就會下跌約一成三。德銀認為,政府壓低回報率幾乎事在必行,因此會影響港燈的股息率,而且香港市場已近飽和,增長空間有限。

「大家都估佢回報會跌。香港咁多怨氣,反對聲音大,政府點都要做嘢。港燈又冇乜增長動力,前景絕對唔好。」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另外,經濟學家關焯照亦指港燈沒有吸引力:「港燈前景一般,年年都係賺四十幾億,無乜潛力再發展。」

因重組及分拆,港燈會出現商譽減值及攤銷。一四年全年的盈利預測,將會由一三年的不少於五十一點八億元,大幅下降至二十七億六千萬元,跌幅高達四成六。港燈保證未來兩年派息不少於三十四億,由於盈利不夠派息,港燈將要「嘔凸」,出動股東資金,但此舉將削弱公司現金流,令負債高企的港燈百上加斤。「保證回報」此招,並不罕見,但往往「保證期」過後,甩皮甩骨的景象便告現形。

原因三公用股難發圍賺息蝕價

為吸引投資者「落疊」,港燈的估值原本吹風為六百三十多億元,到正式公布時,總市值只有五百七十多億元(按上限定價),下跌一成二。以發行價計,一二年的市盈率約為十倍至十二倍,較中電(2)的十七倍及中華煤氣(3)的二十一倍便宜。市傳因路演時,投資者呻貴,電能才被迫將估值縮水。隨着美國退市,全球熱炒息口向上。即使港燈以六至七釐息做招徠,在加息潮下,高息的公用股已不再吸引,隨時賺息蝕價。事實上,去年五月開始,息口向上的消息被熱炒後,包括電能在內的一眾公用股股價已齊齊大跌。有中資基金經理表示,當一五、一六年開始加息,股價會愈跌愈有:「咁賺埋啲股息都未必抵償到股價跌嘅幅度。」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亦同意,公用股年代已過去:「公用股大環境唔好,跌咗一段時間,完全冇上升嘅跡象,息率又唔係特別高,點解要買港燈呢?」

再沽電能

電能分拆港燈上市後,集資額加上港燈的還款,合共有五百多億資金入袋,減債之餘,亦有銀彈予誠哥東征西討,但對小股東來說,風險卻大增。

原因一繼續隱藏負債

是次分拆,電能巧妙地拆售港燈百分之五十點一股份,只保留百分之四十九點九的權益。資深執業會計師林智遠相信,這是為了方便將港燈的債務,掩藏在電能的賬目上,「因為電能持有港燈的權益少於五成,就可以用權益法入賬(即將港燈的資產扣除負債,記入電能的資產負債表上),而唔需要顯示港燈的債務在電能的負債表內。」事實上,這正是電能過往慣用的招數。根據一二年的年報,電能持股不多於五成的聯營公司,負債高達二千二百多億元,只是一直以權益法入賬,令這些負債隱藏在電能的資產負債表外。雖然,根據今年一月一日生效的新會計準則《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十號》,以往母公司持股少過五成、用權益法入賬的聯營公司,或許要改用綜合法入賬(即將子公司的資產及負債,分別記入母公司的資產及負債),不過林智遠解釋,這並非一刀切,「準則無講明呢啲公司一定要用綜合法入賬,只係話決定入賬方式時,除咗考慮母公司持股外,要參考埋小股東數目、有無其他股東,最終負債會否入賬,決定權仲喺管理層手上。」

原因二歐美難再執平貨

電能手持大筆現金,對大股東絕對是好事,「誠哥根本就想撤資,增加海外收購能力,預計未來幾年佢會再減持港燈,但仍保有控制權。」一名行內人指。但這對小股東未必是好事,一名中資分析員指:「其實歐美經濟復甦咗一段時間,股市又升,資產價格一定會升番,電能想再喺海外執平貨嘅機會細咗好多,未必有咁多收購機會,冇收購嘅消息傳出嚟,即係等如壞消息!」

誠哥賣嘢 勿接火棒

一向無寶不落的誠哥,從來都是「佢賺人」,很少有人在他身上賺到錢。精打細算的他,出貨前都「諗過度過」,往績話你知,誠哥賣嘢,最好咪接貨。 首先是○五年,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大行其道。長實將旗下七個商廈及商場,組成泓富產業信託(808)上市,套現二十四億元。當時招股價兩元一毫六,上市後即插水,最低曾跌穿五毫,後來谷底反彈,如今股價只是剛好返家鄉。一一年,長實又分拆本港首隻人民幣計價REIT匯賢產業信託(87001)上市,招股價五元二毫四,上市後同樣插水,低位慘見兩元多,至今仍較招股價跌近兩成,本週二收報三元八毫一。同年在新加坡上市的和記港口信託,亦一直潛水,至今同樣較招股價跌近兩成。表現較好的是○九年以介紹形式上市的和電香港(215),至今股價升逾兩倍;一○年以介紹形式上市的置富產業信託(778),招股價三元八毫四,至今升至六元多,但兩者皆非公開招股。

老豆翻炒阿仔條橋

港燈以合訂證券(Stapled Securities)形式上市。這種方法,開先河的,正是小小超李澤楷分拆電盈(8)屬下的香港電訊(6823)。這種合訂證券,會在信託契約上訂明息口分派比率,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相似。不過,合訂證券派息較REIT更具彈性,例如較易注入資產、不會被限制發展主業以外業務,而且上市籌得資金,大部分歸於母公司或大股東。而REIT只可發展主要業務,如領匯不能買賣住宅,商場亦只能維修改鋪位大細,不能整棟拆掉重建;而且REIT規定,負債比率上限為四成五,同時要將九成以上的可分派收入,派發給股東,限制較合訂證券多。今次港燈上市,則表示會將每年可供分派收入向股東作出100%分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51

開第一口價 誠哥快手賣屈臣氏

2014-03-27  NM
 
 

 

向來最叻睇市做刁的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親身演繹何為「寶刀未老」。上週三,傳媒仍大事報導屈臣氏將於六月在香港、倫敦上市,兩日後,李嘉誠突然一個「轉身」,收回成命,並宣佈直接將兩成半股權賣予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金融界跌到一地眼鏡碎。

這個「快到離曬譜」的交易,可說是姣婆遇著脂粉客。既能趕在加息前套現,更為屈臣氏這個隱藏資產開出第一口價。而身為誠哥對手的淡馬錫,資產總值超過一萬億港元,由新加坡財政部全資擁有,掌舵人正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妻子何晶。兩大李氏家族隔空聯手,不但有利鞏固屈臣氏的全球零售一哥地位,將來上市更是「無得輸」。此著,亦再次印證李嘉誠近年在港只賣不買的撤資策略,其「李氏力場」威力,原來還逐漸被另一隱形王國取代。

週五,李嘉誠突然向和黃(13)股東送大禮。原已進入直路的屈臣氏上市計劃被叫停,並宣佈作價四百四十億元,向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出售屈臣氏約兩成半股權,交易預計下個月完成。記者會上,全程笑容滿面的李嘉誠話「唔等錢使」,向和黃及長實(1)的股東,分別派發七元特別息,益埋街坊。

叫出第一口價

是次交易,可說是峰迴路轉。由去年六月吹風拆售「阿仔」百佳,到後來索性要分拆「阿媽」屈臣氏上市,李嘉誠一早擺出「皇帝女唔憂嫁」的姿態。遇上大把錢且有意進軍零售業務的淡馬錫,自然捨遠取近,而交易最重大的意義,莫過於一鎚定音,為屈臣氏叫出第一口價。作為和黃零售旗艦的屈臣氏,是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在全球二十五個城市,共有逾一萬家零售商店,業務廣泛,由超市、保健美容、電器乃至飲料都有。有資深投行銀行家表示,屈臣氏要順利上市,最難就是估值,因為很難找同行比較。他解釋:「喺新加坡上市嘅牛奶公司,旗下有惠康、萬寧,同屈臣氏相似,但條數無拆出來。英國嘅Alliance Boots算係最似屈臣氏,但無上市,比較唔到。」事實上,自分拆消息傳出後,屈臣氏的估值,由一千七百億元至最高三千三百億元都有,但一直得個估字,還盛傳反應欠佳。今次李嘉誠為屈臣氏找到買家,同時為這個隱藏資產叫出第一口價。以收購價推算,屈臣氏估值約為一千七百七十億元,雖然低於早前市場估計中位數的二千億元,但在現時波動的市況下,總算有一個明確數字作參考。一名美資分析員表示:「其實好多Pre-IPO投資者,都係以一個折扣價去入股,咁先吸引到佢哋去買。李嘉誠無蝕底,而且呢個價好大機會成為將來上市嘅底價,唔會跌穿。」他認為,今次誠哥突然「轉身」,由分拆上市變成賣給淡馬錫,與現時市況有關,「而家個市其實俾唔到呢個價,將屈臣氏一直放喺公司又無人識欣賞,佢咪賣一部分出去,等市場知道屈臣氏嘅估值,直接推高和黃嘅資產淨值。」

穩定增長釣大魚

屈臣氏控股是香港人熟悉的品牌,旗下除了健康美容連鎖店屈臣氏,還有超市百佳、電器零售店豐澤等,可說是總有一間在左近,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但其實,香港的業務只佔集團小部分,屈臣氏控股九成四的業務都在內地及海外。對淡馬錫來說,屈臣氏是一隻有穩定增長的「現金牛」。根據和黃年報,以屈臣氏為首的零售業務,收入過去五年增長近七成。近年,屈臣氏集中火力拓展中國市場,成為集團的最大增長動力。「屈臣氏嘅策略係做自己品牌來提升毛利,除咗中國市場,歐洲亦一直有增長。」該美資分析員說,雖然旗下百佳、豐澤、屈臣氏酒窖等香港店舖,銷售有所放緩,但在中國的保健及美容業務增長強勁,毛利有接近兩成,而且平均一間新店的回本期少於一年,「做得咁成功,係因為內地呢類型的鋪頭少,競爭細。」他預計,未來兩至三年,屈臣氏業績仍能持續增長。

千億押注中港

至於中途殺出的「程咬金」淡馬錫,與誠哥只洽談了數日便拍板入股,誠哥坦言「快到離曬譜!」淡馬錫將委派兩名代表進入屈臣氏的董事局,有投行銀行家指,是次收購,只是第一步,將來上市時,好可能會進一步增持,李嘉誠到時便會正式「甩身」,交棒予淡馬錫。而當初傳言屈臣氏會於香港、倫敦上市,亦轉軚為香港及新加坡上市。成立於一九七四年的淡馬錫,曾有「神秘基金」之稱。○二年,時任副總理、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之妻何晶,被任命為執董兼行政總裁,曾被國際媒體批評,指淡馬錫變相由李光耀家族把持。至○四年,淡馬錫才首次公開財務報表,同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部署投資中國,與中方關係良好。○五年,建行、中行等國有銀行陸續上市,淡馬錫認為銀行是百業之母,投資內銀等同投資內地經濟,因此入股建行做試金石。後來,再大手入股中行、渣打和工行等。近年淡馬錫活躍在香港股市,大小通吃,如今,其在港股的投資,粗略估計超過二千億元,佔投資組合的一成六。而李嘉誠與淡馬錫亦早有合作。早於○一年,雙方已合作在新加坡發展地產項目。至一一年,和黃分拆碼頭業務,以商業信託形式在新加坡上市。淡馬錫出資一億美元認購,成為八大基礎投資者之一,至今仍持有約一成一的股權,是繼和黃之後的第二大股東。有傳和黃原欲再次找淡馬錫做屈臣氏上市時的基礎投資者,怎知對方胃口比預期大,你情我願下,才極速達成交易。難怪李嘉誠對淡馬錫讚不絕口:「Partner(淡馬錫)我哋都好鍾意,好高興。」

中資壓境首富撤資

出售屈臣氏,是李嘉誠過去三個月來,第三次大手套現,前後賣走近千億元資產。現時,長實及和黃的淨負債率分別只有百分之二點四和兩成。交易後,將七成金額用作派息。但其實,李嘉誠的慷慨,實為撤資收買人心。記者會上,李嘉誠亦漏口風道:「你哋鬧得我多,指香港每處都是李氏,今日將規模縮細啲係啱嘅。」其實,事事走快一步的李嘉誠,有見近年中資勢力迅速崛起,已一直「縮細」李家在香港的業務;長和系債務如此輕,正好反映李嘉誠無意借貸大舉發展。以地產為例,長實自一二年底以二十九億元投得馬鞍山落禾沙地皮後,就停止買地;之後,中資的中海外(688)及保利置業(119)先後高價搶地。一月時,電能分拆港燈上市,兩個月後,港府就提出方案,考慮引入內地的南方電網,進行「中港聯網」,令內地供應比例再增加三成。只賣不買,李嘉誠對香港的前景,已用腳表態。

怡和霸權佔領中環

隨著「李氏力場」逐步削弱,另一個霸權,原來在不知不覺中,牢牢掌握香港的經濟命脈;說的是老牌英資大行怡和。現時由七十六歲的亨利‧凱瑟克(Henry Keswick)揸旗的怡和集團,創立於一八三二年,創辦人渣甸及麥迪臣靠向中國走私鴉片發跡。一八四一年香港開埠,便將總部遷到香港,並於一九六一年上市,八四年,因憂慮香港前途問題,遷冊至百慕達,旗下怡和策略、香港置地、牛奶公司、文華東方酒店及怡和合發五間香港上市公司,亦在九四年除牌,轉到新加坡掛牌。不過,怡和系對香港的控制,卻沒有隨遷冊而放手。由於不是傳媒焦點,而且連股東會也竟然在「百慕達」舉行,非常低調,讓人不知其影響力已滲透各行各業,而中環更是大本營。

大地主夥拍飲食大王

以置地廣場為中心,隔壁的文華東方酒店、怡和大廈、歷山大廈、遮打大廈、置地文華東方酒店,再走過天橋至交易廣場,通通都是怡和旗下物業。更趣怪的是,中環幾乎所有甲級大廈的升降機及扶手電梯,都由怡和旗下的迅達集團生產及安裝。除了是大地主,連中環人的餐飲都幾乎被「包起」。怡和持有餐飲大王美心集團五成股權,旗下餐飲品牌,早已密密在中環插旗,包括中菜白玉蘭、西餐simplylife、元氣壽司,到美心MX,以及咖啡店Starbucks(香港區)等,都是美心旗下。想打電話叫外賣,Pizza Hut及PHD都來自怡和餐飲集團;在零售方面的影響力,亦絕不輸於屈臣氏,旗下惠康超市、Market Place、萬寧、7-11便利店,遍佈全港。至於北歐傢俬店IKEA的香港業務,亦由怡和旗下買起。另外,怡和旗下金門建築在建築界亦響噹噹,多項重要工程如科學園第三期、香港機場中場客運廊、沙中線及廣深港高鐵部分路段等,都由金門包辦。怡和集團現市值近七千億港元,英資怡和可謂無孔不入,它才是大家要留意的新一代「香港霸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384

誠哥賣偉哥愈老愈要試

2014-10-16  NM
 
 

 

首富李嘉誠八十有六,仍有心有力,勇於投資新事物。由紅顏知己周凱旋打骰嘅私人投資旗艦——維港投資基金,先有人造蛋,又有複製動物皮。不過,除咗鬼佬嘅高端生物科技,誠哥對祖國傳統中藥療法都好有興趣。早於○五年,和黃(13)已同上市公司白雲山(874)合資,成立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至今開發超過一百四十種藥品,包括板藍根顆粒、六味地黃丸等。最近更有新突破,就係上月底,白雲山同和黃舉行發布會,宣布推出「中藥版偉哥」——「鐵瑪」!話係中藥,但內含嗎啡成分,仲有人參及黃精等藥材,講明男女通殺,主要針對三十歲以上、容易疲勞嘅男性,以及更年期女性,改善用家床上表現咁話。

同得誠哥合作,白雲山當然有咁上下來頭,大股東係國企廣藥集團,擁有十幾隻老字號中藥品牌,包括王老吉涼茶。近年白雲山紮行馬進軍抗陽痿藥物市場,除咗同誠哥合作搞鐵瑪,還自行研發大陸版偉哥「金戈」。按照白雲山嘅講法,呢兩款一中、一西嘅「偉哥」,可以令男士在床上表現猶如「金戈鐵馬」。講到咁把炮,上週五小宗即刻託朋友到深圳藥房搵貨,點知店員話最快要下個月先有得賣,「有心人」記得留意啦。

黃桂林隻揪三曲娛校友

國學大師錢穆等南下學人創辦之新亞學院六十五周年校慶,前個禮拜日喺會展擺六十五圍誌記其事。話就話由七點鐘開始,但到大家可以舉筷,已經係九點幾鐘矣。唔通文化學術機構都學得一般人搞婚宴咁,先來雀局?非也。只不過新亞辦學維艱,好多人都上台憶苦思甜一番;再加上熱情作各種宴前表演嘅校友眾多,咁就冇辦法唔搞出兩個幾鐘矣。呢,好似前美林猛人KL黃桂林咁,就隻揪唱咗三首歌。打你一首三分鐘,都成十分鐘啦!奉勸各位出席類似歷史性慶典盛宴嘅朋友,打定底就唔使怕個肚皮打鼓矣。

真正的黃金握手

689強辯,指收取澳洲UGL400萬英鎊嘅合約,屬「離職協議」。呢種協議,金融界俗稱「golden handshake」(黃金握手)。根據前BBC播音員Max Cryer撰寫嘅《Who Said That First》一書,「golden handshake」一詞最早出現於一九六五年,由英國《Daily Express》的編輯Frederick Ellis最早使用,意思是向離職員工提供優厚嘅一次性款項,換取對方承諾不會做對公司不利嘅事。為避免利益衝突,以689為例,佢任職嘅DTZ董事局,亦要知悉並同意協議內容。不過,時任DTZ主席嘅Tim Melville Ross,就話唔知有關協議,如果屬實,689真係水洗唔清。講番呢個金融俚語,由於廣受好評,衍生出其他詞語,包括「golden hello」(黃金問好),指公司在同行挖角時,向挖角對象提供一筆簽約款項作誘因。仲有「golden boot」(黃金靴),與香港嘅「肥雞餐」相近,目的係誘使年老嘅員工離職,而提供吸引嘅離職條件,包括現金、公司認股權等。最後有「golden parachute」(黃金降落傘),則是指在機構或公司嘅高層人員退休時,向佢哋提供生活費等津貼,咁退休後就如同有降落傘保護,唔會「一落千丈」咁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93

誠哥輿論戰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13/%E8%AA%A0%E5%93%A5%E8%BC%BF%E8%AB%96%E6%88%B0/

「嘩,勁過南北車合併喎!」

當bloomberg上個星期彈長實及和黃合併個alert出黎,一個專做merger的同事大叫。

unnamed1
做得PR,除了第一時間了解下單deal有幾大,第二樣就諗,點解咁大單deal之前一滴風聲都無?相比起南北車合併一早溜哂出街,高層仲要晨早自己買哂對家股份賺錢,香港的企業及專業人士的操守,可見一斑。

長實明顯花了不少心機冚住消息。據記者朋友講,當日下午2點左右,長實PR W小姐打去各大傳媒,叫大家4點半去長江中心lobby,李澤鉅會出黎同大家講幾句,當時未話誠哥會出來。

長實講野,大家當然唔會鬆懈,已經不斷諗會有咩公布。PR姐姐怕你唔信,加多兩錢肉緊:「因為今晚annual dinner,都知道你地會去等李生,李生唔想你地咁辛苦,所以安排standup。(行內術語,即不是記者會,只是管理層企響度講幾句)」

最後不是standup,而係比業績仲要大規模的記者會,大家在電視都見到。長實PR成功在公布單deal前壓低media期望,不過記者會之後,又係另一個世界。

做PR最怕media只係play大一個point,而今次簡直是一次完美演繹。除了長實友好media之外,幾乎其餘所有media都話誠哥遷冊撒資,PR完全阻止唔到李澤鉅口中所講的「被砌生豬肉」。

據聞在長實派俾記者的新聞稿及power point 中,已極強調兩間新公司長和及長地都在開曼群島「成立」,並在香港「註冊」(所謂的香港註冊只是商業登記)。而管理層亦都花大量唇舌解釋開曼群島開公司有較少約束,甚至攞中資公司來做例子。但無論點寫,點答,點講,大家都係咁諗。

unnamed2

其實過往誠哥已經攞左唔少數據來支持自己在香港仍然有大量投資,但作用不大。今次與其同連開曼群島都未聽過的人講,你點解揀嗰度註冊,不如試下軟功,例如直接問下大家,點解成日話李氏力場,但又怕佢撤資?究竟是想有改變,定係一切不變?或者講多啲香港仲有咩值得投資,可能會divert到部分眼球。

撤資可能是事實,不過似乎有太多的說話不能宣之於口,特別是perception is reality,積怨呢家野真係好難搞。睇來佢地media team 上星期五餐annual dinner都未必食得好開心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94

追隨誠哥著狗仔衫

2015-05-07  NM
 
 

 

誠哥與已故富婆小甜甜共通之處,係有錢又慳「自己」;誠哥鍾意打golf,早排佢搵秘書訂運動服,品牌係由小甜甜以安寧控股收歸返來的SWANK做代理嘅,名為Black & White,唔係做開奶茶嗰隻黑白淡奶品牌喎,係來自日本嘅男士運動服品牌;鋪頭入面啲口痕友就話:「以誠哥嘅財富,都係『粗粗哋』揀呢個中價品牌喎。」這則消息,在球會內嘅波友之間流傳,間接令呢個狗仔做商標嘅服裝品牌,倍添名氣。葉維義插爆法官

週二臨截稿前,惠理基金創辦人葉維義突然打俾小宗,話有嘢要爆,不過唔係爆料,係火爆。原來佢睇到七十三歲老人家施教仁,因唔想拎綜援,用報細十一年嘅假身份證做保安單案,早前被判入獄四個月,之後申請覆核刑期,點知都係維持原判。葉維義火滾道:「我做過律師、讀過法律,但法律不外乎人情。我聽原訟法官講,唔咁判,怕所有九十歲嘅人都出嚟做嘢。我知法律係要有警嚇作用,但係咪咁多九十歲嘅人出嚟做嘢先?我覺得呢個阿伯係個好榜樣喎,佢用假身份證係唔啱,但佢盡忠職守,拎埋警方嘉許信。點知法官又話嘉許信唔可以用嚟求情,因為警方唔知阿伯用假身份證,根本唔合邏輯,阿伯係因為佢嘅行為而獲讚賞,唔係因為佢用咩身份而獲讚賞o架嘛。我真係頂呢個法官唔順,好唔公平!」爆完一輪,葉維義仲話會帶頭捐錢俾施教仁太太,希望改善到佢哋嘅家庭環境。做善事,小宗一定撐。

應驗《大時代》劇情

上週重播的《大時代》,劇情講到股市大起大落,有個trader頂唔住,心臟病發猝死交易所內。估唔到,呢段劇情應驗喺2015港股大時代之下。九十年代叱咤金融市場,專做財務按揭和放款生意嘅佐治陳,可能因近排市況激盪,加上佢係多隻細價股嘅玩家,只有五十多歲的他前週突然因心臟病發猝死,身邊朋友莫不萬般唏噓。以往金匡企業嘅羅兆輝、新中港嘅徐展堂都同佢交過手,呢幾位前世債仔,可能也無想過咁早喺天堂同佐治陳相聚!

高盛一buy再buy

今年初,壞消息多到接唔住嘅滙豐,股價跌到六十幾蚊,冇乜行會睇好,然而美資大行高盛,繼三月頭出完一份「Buy」報告後,四月頭再彈一份又係「Buy」嘅;內容冇乜亮點,不過提到墨西哥、巴西業務有待重組,齋睇report難有動力Buy,不過貴為花旗大行,點會唔掌握到佢知你唔知嘅料?本週揭盅。原來高盛獲滙豐聘請,幫手出售巴西業務;有生意做,又點會唔睇好呢?

中環寸嘴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已故及城中有錢佬對食之喜好,強調「貴」唔等如識食,自詡分享食經乃是提升讀者之水平。

踢陸羽山頭

上個禮拜朝早走去陸羽,諗住走上二樓搵格房仔同個老友過吓料,吖,激到我扯晒火,嗰三間房仔明明冇人坐,個侍仔竟然話俾人訂晒位,望吓個鐘,朝早十點半,哈,冇房喎!我頂籠咪坐到十二點就起錨,你慌我霸住張枱阻你做生意咩,條友真係×弟!呢啲就係陸羽嘅「山頭主義」啦。嗱,好多普通嘅有錢佬死守一層,我唔係普通嘅有錢佬,所以層層都去吓,自我阿爺嗰代已經喺陸羽打躉,二樓有個侍仔阿榮,三樓又有個阿潤招呼過我老豆,所謂人無三代富,今鋪我都算保持唔到,咁冇飛士,我死鬼老豆都俾陸羽以前報紙檔佬寸過,佢見對面間便利店又送紙巾又送膠袋,梗係變陣幫襯便利店,點知有日賣晒,死死哋去報紙檔買,條友回敬一句:「冇啦,啲報紙俾有錢佬買晒!」不過,好漢不吃眼前虧,唔坐二樓,我咪撤退去有利陣地,落地下飲,貪嗰度樓底高呀,坐埋喺雪茄林被隊冧前面嗰格。出嚟搵嘢食嘅,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容乜易喺我嗰鍋鷓鴣燕窩粥加料,整啲人肉燕窩我歎,到時我就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潺,再整碗白肺菜乾湯,潤番條喉嚨就算鬼數!

金牙大狀講嘢

撕裂香港「五‧一黃金周」首日訪港內地旅客增加兩成四。咭片‧蘇錦樑話單日數字唔作得準,千祈唔好袋住先。不過,復活及清明假期內地旅客下降一成四,佢同入境處處長陳國基就唔係咁講啦。當時佢哋即刻唱雙簧,話反水貨客示威滋擾旅客,嚇走晒佢哋。啲人嚟唔嚟香港,原因多籮籮;可能同反水貨示威有關,但亦可能係受紙水影響,冇人百分百知道「真正原因」究竟係乜。乜都無限上綱,社會有乜辦法唔撕裂?如果遲吓數字繼續上升,咭片‧蘇係咪要撲出嚟領功,話係政府宣傳推廣使得,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56

誠哥都buy 的程式交易

近日信報有個《慧眼先機》的新專欄,結合數據顯示個股被推薦次數和排名變動。現世代電腦運算的速度快兼成本低,筆者知道外國有初創企業,以搜羅新聞甚至Twitter 內容以分析股票的熱度(popularity) ,亦透過電腦程式自動解讀內容並預測股價走勢。雖然筆者的投資理念是注重基礎因素,尤其是公司的業務前景和財務狀況,但了解最新的交易工具亦有助明白市場運作。


前陣子和一位已退休的前外資投行CTO 碰面,閒聊間提及程式交易。大行為降低大手交易買賣的均價,以及聘請交易員的開支,都以程式自動落盤,輔以數位交易員監察系統。很多時股價短時間内迅速炒上,就是程式交易追價的結果。去到某個價位,當交易員按停系統,股價就突然失支持回落。而短時間內推低沽售,是相同的理念。這種自動落盤程式,不會統計交易是否賺錢,亦沒有買賣策略,純粹希望降低規模較大的買賣單均價,據說亦真的做到。

這位退而不休的前CTO 剛到訪矽谷的 sentient.ai 。這間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最初的應用就是程式交易。據知以150萬粒CPU 運算4兆 (trillion) 個投資策略可能性,並且成功獲利,而未來計劃將人工智能的應用擴展至電子商貿。雖說是初創公司,其實已有8年歷史,成立至今募資超過1.43億美元。而去年11月Series C 募資,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 亦有參與。今年10月尾,前JP Morgan 的首席風險官(Chief Risk Officer) 亦加盟Sentient.ai。
講了咁多,Sentient 的大規模測試,並不適合一般散戶,尤其是著重基礎因素兼且不會頻密交易的投資者。但世界不斷進步,由過往只有大機構可使用電腦,至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與科技脫不了關係,若果堅守舊有投資理念和模式,拒絕了解新型的投資方法,以及程式交易如何影響股價走勢甚至市場循環,最終會落後於人。

要求每一位投資者懂得程式交易,是不切實際的事,亦沒有這個需要。畢竟自律能力、風險管理和心理質素才是累積投資回報的要素是既然科技已融入生活,至少嘗試了解,並運用spreadsheet 系統化地選股分析和管理組合。花時間將個人投資理念系統化地呈現,並提升效率,是值得思考的事。

香港雖然是國際金融中心,但Fintech 確實是大落後。除了矽谷Sentient.ai 的大規模程式交易,美國東岸有一間初創公司 Quantopian,專攻獨立程式交易人的市場。而它被喻為其中一間最具潛力的Fintech 公司,甚至是下一個Bloomberg。

《網上加料版》

向來機構投資者和獨立投資人在同一個金融市場,都可以各自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式和門路。除了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程式交易如Sentient,位於波士頓的Quantopian,同是專注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而針對的客戶的獨立投資人。
Quantopian 建立完整的金融產品數據庫(包括外匯和股票),免費讓用戶輕易駁通,並編寫程式和作回測(back test)。它的數據庫大大降低編寫交易程式的門欖 - 做回測的第一步需要有完整的數據庫,而且最好是經過調整的數據庫(例如除淨、拆股、合股等,都會影響股價)。若每個投資人都要自行建立,是一件極花時間力氣和低效率的事,所以 Quantopian 將金融數據庫統一處理。

一般而言,資者都不願意公開自身策略,因為「秘技」一多人知便即告無效,所以它不會記錄用戶的程式和參數。Quantopian 成立至今短短4年籌募了約2400萬美元,是其中一個最受矚目的Fintech startup,明年更會在紐約舉行conference 聚集程式交易人互相交流。

筆者並沒有使用Quantopian,但有自行儲數據作分析。其實,除了認真建立一個系統,excel spreadsheet 是很powerful 的工具,值得投資者考慮運用並作系統化分析。程式交易相關的資訊,網上有不少,台灣尤其多,但大部分都比較低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搜尋。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