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濟人看世界 - 林本利 伯格的十條簡易投資規則(下) (2013年06月28日)

1 : GS(14)@2013-07-09 09:09:2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1276
【am730專欄】先鋒基金創辦人伯格提出十點理由支持認購指數基金。上文談到其中5點理由,今次再談餘下5點。
(一)減少中間剝削。倘基金收費相差2%,同樣的投資回報(如10%)扣除收費後,20至30年總回報可以相差數倍。故此,小投資者應盡量減少中間剝削,認購收費較低的指數基金。
(二)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投資必涉及風險,高風險高回報。若過分擔心風險,只持有現金,購買力肯定被侵蝕,難以累積財富退休。
(三)不要搭錯尾班車。投資者喜愛跟風,容易搭錯資產泡沫尾班車,在高位時入市。結果當泡沫爆破,資產價格急瀉,招致巨大損失。
(四)刺猬勝狐狸。狐狸代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專家,對市場十分認識,懂得複雜的投資工具和策略。刺猬對市場認識不多,但知道長線投資的成功之道,就是簡單勝複雜,買大市勝過在市場上左揀右揀,買買賣賣。
(五)繼續持有。最簡單投資方法就是在股票市場上購買指數基金,並且長期持有。另再按自己風險承擔能力,選擇合適股票和債券組合,不理會大市波動,仍續持有。長遠而言投資回報將理想,足夠退休之用。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暑期中學通識班,小學興趣班及託管,請電2512 0699查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48

經濟人看世界 - 林本利伯格十條簡易投資規則(上) (2013年06月21日)

1 : GS(14)@2013-07-09 09:09:5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0181
【am730專欄】先鋒基金創辦人伯格一直推介小投資者認購指數基金。他去年出版著作《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 Investment Vs Speculation》,道盡金融市場種種唯利是圖的缺德行為。他提出十點理由,支持認購指數基金。
(一)回歸平均:基金經理短期或會跑贏大市,但長遠而言,投資回報不過是大市的平均回報,再扣減費用。故此,認購與大市表現掛鈎的指數基金,最為上算。
(二)時間是最好的朋友:小投資不要衝動,應耐心作長線投資。長遠計,平均投資回報總較短期炒賣回報為佳。
(三)選對長揸:小投資在合適的時間入市,購入優質股票並長揸不放,長期投資回報必然較炒賣為高。
(四)要有合理期望:投資者的合理期望是賺取股息和股價上升,投機者只期望靠股價上升賺錢;扣除費用後,投機者的長期平均回報遠較投資者為低。
(五)不要在禾稈堆中找一根針:禾稈可能冚珍珠,但要在大市中找出遠較大市回報為高的股票,就等如在禾稈堆中找一根針,或者像大海撈針,往往是徒勞無功。這樣,倒不如持有大市(即禾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49

【專題籽】林嘉欣×傷健畫家 繪本看世界

1 : GS(14)@2016-12-27 12:32:52

智障人士已經習畫三年,多次探班的林嘉欣,早已與他們打成一片。



【專題籽:胚芽故事】世界多采,只因你我不同。林嘉欣去年與麥當勞合作,以兒童繪本細說與兩個女兒的相處之道,今年她跳出屋企,將畫布擴大至民生社會,與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計劃的傷健畫家,創作「一起愛不同」系列的六本故事書,鼓勵傷健共融。



「一起愛不同」系列的誕生,完全是機緣巧合。林嘉欣愛逛美術館,年初偶然經過一間咖啡店,看見室內的人像畫,就是「愛不同藝術」展覽館,「我看到畫時覺得好突出,好有孩子的感覺,當時我想,畫中人是否存在?於是我抄下了麥惠鴻這個名字。」這次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計劃,與嶺南大學藝術系合作,為智障人士設計藝術課程。而林嘉欣個多月來,每周兩次觀察傷健人士的上課情況,透過繪畫過程引發她創作故事的靈感,「自閉症人士不會正面與你對話,也未必會與你對望,反而透過畫作加深認識彼此。繪畫《牙齒痛痛》的鄭嘉恩,她好鍾意畫牙,我個細女3歲,好怕睇牙醫,其實好多小朋友都怕睇牙醫,所以我想讓小朋友透過書本認識牙醫,克服恐懼。」而翁澤國繪畫的《壞心情萬歲》,一尾不愉快的魚,只要將書本反過來閱讀,便成為微笑的魚,將快樂的主導權留給閱讀者,「好像一個收藏家,重看他們3年的畫作,憑直覺篩選,然後串通一個完整的故事,其實都幾難。」當中感受最深的,一定是麥惠鴻操刀的《我就是我》,「我好奇畫中人擁有長頸,原來他畫畫時畫錯了,但他仍然好樂觀去面對這個錯誤,將它變成美麗的畫作。我覺得人越大,反而好怕認錯。」


閱讀建立女兒邏輯思考

大人的解讀總是複雜化,6本圖書能夠從孩子角度出發,傳播人生智慧,全靠兩個小書迷,「由草稿至完成,我一直有同兩個女講,觀察她們的反應,收集意見。」不喜歡擺媽媽款的林嘉欣,將閱讀當作與女兒溝通的橋樑,「小朋友透過閱讀故事人物,好容易會代入角色,曾看過一本書叫《愛哭公主》,描述這個公主好容易發脾氣,囡囡聽完故事便知發脾氣的壞處。在不同階段與她分享的書,正正就是我有事情想跟她說。」今次她選擇透過殘障人士的圖畫,與小朋友對話,「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無論擁有甚麼特質,我們也要欣賞,就是因為大家的不同,世界才可以色彩繽紛。」



藝術助殘障人士控制情緒藝術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平復情緒,對於不擅於控制身體、脾氣容易暴躁的智障、自閉人士來說,也是最佳療法,「放假回家時他只喜歡看電視雜誌,從來不會拿起筆畫公仔,經常覺得我們不明白明他,同時不懂用言語表達,溝通上好難磨合。」麥惠鴻的家姐說,他接觸畫畫後,脾氣收斂,人變得開朗。而外號「馬拉松跑手」的鄭嘉恩,經常坐唔定,拿起畫筆時卻出奇專注。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副院長楊美玲解釋,「藝術可以幫自閉症、智力殘障者宣洩情感。加上繪畫世界的空間好闊,可以慢慢發掘他們的潛能,畫出個人風格。」楊姑娘三年間幫助畫家舉辦大大小小的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傷健者的潛能,即將舉辦的畢業展,還晒冷學員們三年的藝術成果,讓大家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



麥惠鴻的人像畫帶有成人及小孩色彩。

麥惠鴻性格開朗,而最拿手畫人像、陶瓷、織布。

鄭嘉恩為林嘉欣畫人像並送給她。


「一起愛不同」系列還有少量可在「愛不同藝術」展覽館義賣。

翁澤國畫風較細緻,只會用木顏色畫畫。

林嘉欣指自閉症人士未必與人正面對話,但可透過畫作加深認識彼此。

「我們畢業啦!」畢業展日期:29/12/2016-15/1/2017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愛不同藝術」展覽館地址:域多利道1號百年大樓第二座地下1號舖



記者:王佩兒攝影:鄧鴻欣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7/198775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36

荷李活係白人角度看世界?專家:應做出改變

1 : GS(14)@2017-05-19 05:43:42

荷李活是全球影視重鎮,對世界各地的文化影響扮演極為重要的地位,觀影者常透過這些電影去認識外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選角、劇情、或是表現手法,現在的荷李活還是很難跳脫「白人眼睛看世界」的觀點。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於201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Chris Rock調侃扮演會計師的亞洲孩子引起軒然大波。台裔導演林詣彬在接受《蘋果》專訪時也說:「亞洲演員的樣貌,總被社會的刻板印象所箝制」。時至今日,亞洲族群也不願再保持沈默,不願再成為那些美國社會眼中那些「會功夫的神秘老先生」或是「戴眼鏡的數理小天才」。「的確!傳統荷李活電影對亞洲人充滿了刻板印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教授溫斯頓(Leslie Winston)在接受《蘋果》專訪時表示,過去的西方電影對黑人與亞洲人是充滿剝削的,這兩者總是以一些既定的形象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像陳查理(Charlie Chan)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個電視劇中肥胖的華裔探長角色,不但時常使用錯誤的英文文法,更常常用「子曰(Confucius said)」來作為發語詞,「這樣詮釋角色的方式,充分反映當時西方人眼裏、充滿偏差的中國人形象」。教授亞洲電影近20年的溫斯頓表示,近年來像傅滿洲(Dr. Fu Man-Chu)或是陳查理這樣荒謬滑稽的描寫仍然存在,「看看電影《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的周生吧,實在太誇張了」。此外,她也強調,另類的刻板印象依然難以避免。「為甚麼在電影裏最聰明的那個學生總是亞洲人,這也太好預測了吧」!溫斯頓說,雖然數理資優生看似是一件好事,但總以這樣的形塑方來敘述亞洲學生,是否也容易讓美國社會對他們有一種不正確的期待?溫斯頓認為,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有力的文化宣傳工具,對於社會氛圍的形成重要的地位;而這些帶有偏差期待的作品,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壓力。「演員必須要演出這樣的角色以符合觀眾期待,而真實生活的亞洲學生則要表現得像電影中的資優角色,來符合朋友的期待」,溫斯頓強調,這都是一種文化上的惡性循環。「我從一無所有,堅持到現在大家可以知道我是誰......這都是因為我很熱愛這個產業」。因為電影《狂野時速》(Fast and Furious)「韓」一角而成名的韓裔演員姜成鎬,也在接受採訪時表達類似的論點。姜成鎬說,亞洲演員要在荷李活發展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他也不可避免的必須要接演一些刻板印象的角色,但他還是會用自己的方法去詮釋。「畢竟觀眾要的不是一個『亞洲演員』,他們要看的是一個有真實人格、更貼近生活的角色」。雖然近年來荷李活努力尋求多樣性,所謂的「亞裔偏見」已經不若過去誇張,但溫斯頓、姜成鎬和林詣彬都不約而同認為,距離真正的「平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電影扮演着關鍵角色、語言扮演著關鍵角色、畫面也一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溫斯頓強調,「要現實生活中的亞洲人都要表現得像電影角色那樣,對他們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9/200264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44

【旅遊籽】每日開門四千次 巴黎半島Page Girl門後看世界

1 : GS(14)@2017-05-21 13:19:28

非裔女孩Priscilla是巴黎半島酒店的Page Girl,每日拉門四千次。



【專題籽:法國五月】數據顯示,半島門僮(Page Boy)每日拉門四千次。四千次,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我得承認頭幾天上班,簡直累死了。」站在巴黎半島酒店門口的非裔女孩Priscilla,在雪白制服下特別顯眼。她大概也是這裏最出色的Page Girl,見到日、華裔旅客,開口便是流利日語,國語她即謙稱「只懂一點點」,最起碼我全部都聽得懂。「我大學主修日文,明年便畢業。四年前我到過台灣,所以會說點中文,但不太好。」說完總附上燦爛微笑,半鹹淡國語都加分,加上英語法語,懂說4種語言。「當我用他們的語言溝通,很多客人感到很驚喜,也更容易與我聊起來。」



香港半島酒店1928年引入Page Boy職位,從此成為標誌,但這個傳統其實來自歐洲,「歐洲一開始並非叫做Page,而是法文Chassuer,只有四或五星級酒店才有。」禮賓部主管Nicolas解釋,早期的門僮都是16、17歲入行,然後轉做Bell Boy,以至是禮賓部。不過近代歐洲設立了禮賓部學校,變為另一種專業,從此分家。很多人刻板印象認為,門僮只是拉門,其實不然。「Page Boy就像是禮賓部的手臂。我們通常離不開櫃枱,但如果要替客人買花、去郵局寄信,我們都可以派他們去。有時甚至要開車,所以有車牌會比較好。」因此體力好、能說多種語言、對城市有深入了解也是相當重要。



Priscilla懂說日語、國語,容易與亞洲客人拉近距離。

替客人收藏行李是職責之一。

禮賓部主管Nicolas


瞬間給客人安心信任感覺

「其實任何人都懂得開門,我們要做的是在瞬間之內,給客人一種安心、信任的感覺。因很多時,我們是遊客來到巴黎後的第一印象。」Priscilla說道。厲害的酒店服務員,總能在你第一次見面時候,就能叫出你的名字。「我會嘗試了解更多住客的資料,如他們來自的國家、入住時間、有無小孩子同行,這都可以給我一些提示。」到客人來到時,她會盡量記住每一位的容貌,亦會留意一些行為細節。「到你準備離開酒店時,我會確認你知道一切所需要的事,比如天氣、今天的路況、有甚麼博物館開放,都會讓你知道。」由科特迪瓦移民法國,到過加拿大讀書、台灣做交換生,習慣漂泊。她愛好日本文化,未來想去日本進修。「我記得學日文時,認識到日本人『誠心款待』(おもてなし)的精神很感動到我。」現在,她當每次拉門,是認識一位陌生旅客的機會,就像一場門後的旅途相遇。



Page Girl是酒店的門面,注重形象,工作時需佩戴白手套。

巴黎半島酒店另有看門人(Doorman),負責有車到來時開車門、抬行李,職責與Page Boy有異。

記者:甄俊宇攝影:潘志恆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鳴謝:Comité champagne、Business Franc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21/200267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