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林嘉欣×傷健畫家 繪本看世界

1 : GS(14)@2016-12-27 12:32:52

智障人士已經習畫三年,多次探班的林嘉欣,早已與他們打成一片。



【專題籽:胚芽故事】世界多采,只因你我不同。林嘉欣去年與麥當勞合作,以兒童繪本細說與兩個女兒的相處之道,今年她跳出屋企,將畫布擴大至民生社會,與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計劃的傷健畫家,創作「一起愛不同」系列的六本故事書,鼓勵傷健共融。



「一起愛不同」系列的誕生,完全是機緣巧合。林嘉欣愛逛美術館,年初偶然經過一間咖啡店,看見室內的人像畫,就是「愛不同藝術」展覽館,「我看到畫時覺得好突出,好有孩子的感覺,當時我想,畫中人是否存在?於是我抄下了麥惠鴻這個名字。」這次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計劃,與嶺南大學藝術系合作,為智障人士設計藝術課程。而林嘉欣個多月來,每周兩次觀察傷健人士的上課情況,透過繪畫過程引發她創作故事的靈感,「自閉症人士不會正面與你對話,也未必會與你對望,反而透過畫作加深認識彼此。繪畫《牙齒痛痛》的鄭嘉恩,她好鍾意畫牙,我個細女3歲,好怕睇牙醫,其實好多小朋友都怕睇牙醫,所以我想讓小朋友透過書本認識牙醫,克服恐懼。」而翁澤國繪畫的《壞心情萬歲》,一尾不愉快的魚,只要將書本反過來閱讀,便成為微笑的魚,將快樂的主導權留給閱讀者,「好像一個收藏家,重看他們3年的畫作,憑直覺篩選,然後串通一個完整的故事,其實都幾難。」當中感受最深的,一定是麥惠鴻操刀的《我就是我》,「我好奇畫中人擁有長頸,原來他畫畫時畫錯了,但他仍然好樂觀去面對這個錯誤,將它變成美麗的畫作。我覺得人越大,反而好怕認錯。」


閱讀建立女兒邏輯思考

大人的解讀總是複雜化,6本圖書能夠從孩子角度出發,傳播人生智慧,全靠兩個小書迷,「由草稿至完成,我一直有同兩個女講,觀察她們的反應,收集意見。」不喜歡擺媽媽款的林嘉欣,將閱讀當作與女兒溝通的橋樑,「小朋友透過閱讀故事人物,好容易會代入角色,曾看過一本書叫《愛哭公主》,描述這個公主好容易發脾氣,囡囡聽完故事便知發脾氣的壞處。在不同階段與她分享的書,正正就是我有事情想跟她說。」今次她選擇透過殘障人士的圖畫,與小朋友對話,「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無論擁有甚麼特質,我們也要欣賞,就是因為大家的不同,世界才可以色彩繽紛。」



藝術助殘障人士控制情緒藝術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平復情緒,對於不擅於控制身體、脾氣容易暴躁的智障、自閉人士來說,也是最佳療法,「放假回家時他只喜歡看電視雜誌,從來不會拿起筆畫公仔,經常覺得我們不明白明他,同時不懂用言語表達,溝通上好難磨合。」麥惠鴻的家姐說,他接觸畫畫後,脾氣收斂,人變得開朗。而外號「馬拉松跑手」的鄭嘉恩,經常坐唔定,拿起畫筆時卻出奇專注。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副院長楊美玲解釋,「藝術可以幫自閉症、智力殘障者宣洩情感。加上繪畫世界的空間好闊,可以慢慢發掘他們的潛能,畫出個人風格。」楊姑娘三年間幫助畫家舉辦大大小小的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傷健者的潛能,即將舉辦的畢業展,還晒冷學員們三年的藝術成果,讓大家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



麥惠鴻的人像畫帶有成人及小孩色彩。

麥惠鴻性格開朗,而最拿手畫人像、陶瓷、織布。

鄭嘉恩為林嘉欣畫人像並送給她。


「一起愛不同」系列還有少量可在「愛不同藝術」展覽館義賣。

翁澤國畫風較細緻,只會用木顏色畫畫。

林嘉欣指自閉症人士未必與人正面對話,但可透過畫作加深認識彼此。

「我們畢業啦!」畢業展日期:29/12/2016-15/1/2017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愛不同藝術」展覽館地址:域多利道1號百年大樓第二座地下1號舖



記者:王佩兒攝影:鄧鴻欣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7/198775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