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說到面試環節了,這無疑是求職路上最為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旅程了。為了更好的甄別人才,用人單位在面試環節上也是花招百出,除了最經典的一對 一、多對一面試,還有群體討論面試等等形式,內容上更不乏各種綜合素質的考察,讓求職者頗為頭疼、難以應付。拋開具體面試內容不說,要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面 試過程更如魚得水呢?至少以下四件事是你需要提前瞭解和準備的:
(問對網/圖)
1、怎麼準備都不過分
面試前需要準備什麼呢?其實就是基礎+特色兩方面。所謂基礎,是指不論何種面試、去哪一個用人單位都需要準備的,包括整理個人的服飾儀表、掌握相關 的職場禮儀、熟悉自我介紹和簡歷問答、溫習自己的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可以在進入面試週期前就有規劃的準備妥當。所謂特色,是指根據用人單位的特點 以及面試內容,有針對性的做準備,通常這都是在接到了用人單位通知面試之後短期突擊準備的,而在這個準備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多多借鑑他人的面試經驗, 儘可能多的掌握用人單位的信息,以做周全準備。
2、提前到達留有餘地
為什麼需要強調這一點?因為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由於對面試地點不熟悉,再加上交通情況無法準確預估,匆匆忙忙趕到面試地點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就 得進場,本身就緊張,加上這麼體力消耗,越發沒有好的狀態。所以提前做好準備,對於特別重要的面試甚至可以在同一個時間點先探探場。通常建議至少提前15 分鐘到達面試場所,並且充分利用面試前的時間整理著裝(交通周折難免影響儀容儀表,而這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自然很重要)、再次溫習所準備的內容、與同樣等 待面試的應聘者交談(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或者還可以與在場的用人單位HR進一步溝通,以獲得更多的招聘信息。
3、不卑不亢自然發揮
對於沒有太多面試經驗的應聘者來說,不緊張、自然發揮就是面試過程當中的很好狀態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通常一些小的溝通技巧就能幫你緩解 很多緊張的情緒,或者至少讓你看起來不是那麼的緊張,比如:在推門進入面試場所之前,深呼吸、保持微笑狀態,見到面試官主動點頭、握手、問好、寒暄(當然 是在適當的情況下),在面試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緊張、不便於直視面試官的眼睛,可以試著凝視面試官頭頂上方一點點的某個固定點,同樣會讓你看起來似乎在凝神 靜聽的樣子。如果可以,建議帶上你自己的簡歷和筆進入面試場所,手裡緊握著東西會讓人覺得安全很多。這些類似的建議會有很多,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對 自己最有幫助的技巧,畢竟最瞭解你的人是你自己。而更重要的是,永遠要記住面試其實只是一個雙向瞭解的過程,面試官在試圖瞭解你,而你也同樣有權利進一步 瞭解你的意向單位,在這一點上你和用人單位是對等的,那麼你又何必過於擔心呢,對吧?
4、面後跟進會有收穫
通常我們會建議在一對一的面試之後給面試官寫一封thanks letter,主要內容是表達一下面試的會談對自己很有幫助,自己通過面試期間的溝通進一步瞭解了用人單位的xxxx情況,進一步堅定了要成為用人單位一 員的決心,並且對面試官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希望日後有更多的溝通機會。說白了,其實是試圖以此強化自身形象,為自己順利入選加分。另一方面則是在面試之 後積極主動的與HR溝通,瞭解自己的面試表現,及時瞭解面試進程等等。
其實這四點只是最最基礎的面試須知,具體的面試技巧都可以出好幾本書了,我們還需要酌情細述。但總歸還是那句話,他人的經驗很重要,學會站在別人的 肩膀上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的, 所以大大方方的leverage你所能夠到的資源吧,求職路上你永遠不會是孤獨的一個人。祝你順利!
| ||||||
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砸4億多元,買下台北市郊荒廢10年的明德樂園及附近大片山坡地,共2萬多坪。 他親自設計園藝造景,種植有機蔬菜,身體力行他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哲學。 徜徉山林溪谷間,林百里說:「自在生活最重要。」63歲的他,已經為退休生活提前準備。 製作人‧賴琬莉 撰文‧賴琬莉、李建興、梁任瑋 研究員‧蔡曜蓮 攝影‧聶世傑秋高氣爽的午後,開車順著台北故宮往外雙溪的路上去,約莫十分鐘,路邊停業的明德樂園大門緊閉,偶見工人、貨車進出,從高處往裡望,可以瞥見有人在樹林後走動的身影。 站在入口斜坡,看著遠處恬靜的山景,耳邊傳來潺潺流水聲,四隻台灣藍鵲飛過樹梢,園內小徑旁擺放新盆栽,恍若世外桃源;園區內似乎有保全巡邏,還設有監視器,門禁森嚴。 附近的住戶表示,這座山已被國內某大老闆買下,外人不能任意進出。根據本刊調查,包括荒廢的明德樂園及附近停業的溫泉會館,大約二萬多坪的山坡地與農地,在二○一○年被常樂開發公司買走,而該公司負責人,正是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 ○九年九月,林百里透過他與太太何莎的千宇投資公司,成立「常樂開發有限公司」,資本額約四.七億元,負責人是林百里,設籍內湖的地址,目前是一家高級音響店。隔年,林百里就用常樂名義買下明德樂園的大片土地,這半年來,企業圈就有耳語:「林百里在故宮對面買下一整座山。」仲介圈傳出這一整片山林土地以四億元成交。 根據今年三月,《富比世》(Forbes)公布二○一二年全球富豪排行榜,林百里以三十七億美元身價,位居台灣第五大富豪,名列全球第二六九名。今年七月,他用全球海外存託憑證(GDR)方式在海外出售一.六七%(六.五萬張)廣達股票,約新台幣四十六億元入袋,而出售這些股票只占他個人持股的五%。 買土地 打造文人氣息濃厚的祕密花園然而,這位科技富豪近來最鍾情的事,是在這片他坐擁的山頭,打造祕密花園。林百里私下稱其為「山莊」,他在裡面搭起兩座網室蔬菜棚,種植有機蔬菜;喜歡蒔花弄草的他,還買了很多園藝盆栽種植造景,打算退休後隱居於此。 周末午後,我們來到林百里口中的「山莊」,驅車直入大門前。山莊位於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環繞綠意盎然,走過小橋、流水;門內花木扶疏,是一座日式造景的庭園。據傳當時會館業主花了二億元打造「春櫻舞、夏綠然、秋楓紅、冬椿開」的四季風情。一位旅遊業者表示:「會館讓人有到日本京都的感覺。」周末下午,剛下飛機的林百里直奔「山莊」,跟著設計團隊開會,討論山莊的園藝造景,他充當起藝術總監,提供很多意見。 中國宋朝文人李格非在其著作《洛陽名園記》,所描述的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及眺望的宋代庭園的細膩風格,是林百里心中所嚮往。他想要仿造宋朝庭園,利用自然景觀與地形,融合山水、建築、花草、書畫等元素,布置出一個層次堆疊、移位換景,而且文人氣息濃厚的祕密花園。 林百里穿著黃色薄外套、映襯出臉上的好氣色,只是體態略為發福,看見我們到來,他熱情地打招呼,中氣十足地說:「歡迎來山莊玩,你們隨意看看。」會議結束,林百里領著我們到菜園拔菜,邊走邊說:「我小時候住在漁港邊的村莊,喜歡自然生活,還走田埂上學。」當我們訝異繁華的香港也有農村景色,他說:「我年紀已經很大,今年都六十三歲了。」下山來到明德樂園入口不遠處,有兩座網室蔬菜栽培棚,種植有機蔬菜,用明德樂園旁的青礐溪水灌溉。青礐溪發源自陽明山的擎天崗,附近的農友說:「這裡的水質送檢驗,沒有汙染。」林百里也很自豪地說:「這邊的溪水加上陽明山的土壤,種出的蔬菜又大又漂亮。」 樂田園 自種有機蔬果 張忠謀、蕭萬長都吃過進到蔬菜網室棚內,要經過兩道門,主要隔離蟲害;棚內一畦一畦的菜圃,種著高麗菜、茴香、茄子、絲瓜、彩椒、萵苣、空心菜、芥藍菜、青花菜、紅蘿蔔等時令蔬菜,林百里開心地說:「這個白蘿蔔回去用排骨煮湯就很好吃。」一邊說,他手上也沒閒著,拔白蘿蔔又摘彩椒,很熟悉農事的架式。 兩座蔬菜棚生產的無毒蔬菜,除了自吃外,林百里用「百里農場」的紙箱,裝箱送給朋友分享,「張忠謀、蕭萬長都吃我的蔬菜。」一位吃過林百里蔬菜的友人,讚不絕口地說:「又脆又清甜。」○五年,林百里檢查出罹患肺癌,求助上海名醫邱佳信,邱佳信建議他蔬菜最好吃時令和本地生產,少吃進口和以人工調整產季的蔬果。○九年,前副總統蕭萬長驚傳罹患肺腺癌,林百里還分享他的抗癌經驗:「飲食要有機無毒,要均衡,要培養最好的抵抗力,心情要保持樂觀。」去年,廣達股東會上,小股東表達對林百里健康的關心,他表示現在很注意身體,「從腦到腳都有進行固定的健康檢查,沒有一百分,也有九十分。」 勝病魔 買二萬坪土地 打造退休養生祕居「山莊」內除了種植蔬菜,平日就喜歡園藝的林百里,也買了大量盆栽,像是各色的九重葛、紫藤花、醉芙蓉、丹桂、羅漢松、楓樹、茶梅花等,先放置在山坡上的「假植區」,日後按照規畫栽種在山莊各處。 據了解,溫泉會館未歇業前,林百里就買下這一大片土地,後來溫泉會館慘澹經營,林百里乾脆向業主買下整個會館;因此會館內外保持原樣,包括供住宿的十九個房間,甚至廚房的鍋碗瓢盆都還留著。 但除了溫泉會館外,明德樂園早已殘破不堪。明德樂園曾經風光一時,是台北市議員陳建銘家族經營,一九八二年開幕後,造成轟動,依山而建、占地近三萬坪的園區,有三六○度的高空旋轉「嚇嚇叫」、摩天輪、雲霄飛車,還有小丑表演;往裡走還有儷人瀑布森林區,溪谷風光明媚。 明德樂園曾是台北市最大的遊樂園,更是台北人必遊景點之一。○二年,明德樂園因法令限制,設施無法汰舊換新,黯然關園,空蕩蕩景象宛若廢墟。陳建銘表示:「當時受制法令無法升級遊樂設施,每個月要賠好幾百萬元。雖然樂園內二萬多坪土地,但多數是三十度坡度的山坡地,可利用的土地不到一成。」這一年來,林百里請人打理,拆除雲霄飛車、咖啡杯與旋轉木馬等腐鏽的遊樂器材,還要剷除一人高的野草整地,工人表示:「每個人都遇過粗大的青竹絲、龜殼花,還有老鷹撲下獵雞。」經過整理後的山莊,終於比較像個樣子,林百里有空就來種菜、賞花、放鬆心情,他對記者說:「這裡空氣很好又安靜。」問他是否有退休時間表,林百里笑笑說:「這麼希望我退休?」沒有正面回答問題。 ○五年,林百里一度因健康問題而交棒,跨過生死關頭後,他重返商場,只是心境已有很大轉變。與林百里情同兄弟的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曾說:「Barry(林百里英文名)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做事,三分之二的時間思考。」過去,林百里全力衝刺事業,但後來他說:「我四分之一時間用在公事、四分之一養生保健、四分之一興趣,另外四分之一做公益。」 返商場 把人生分為養生、公事、興趣、公益一向注重隱私的林百里,向來行事低調,雖然他大手筆買地一事,在企業界已不是祕密,但他不願張揚,可以看出他正身體力行自己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哲學。 而在這「四分之一養生保健」的生活之外,他另外四分之三用於公事、興趣、公益的時間,表現也毫不遜色。 林百里一九四九年出生在上海,隨後舉家逃難到香港,住在收容難民的調景嶺,他從不諱言自己是窮人家的小孩。十七歲時,他自國民黨辦的德明中學畢業,跟著同學擠貨船來台灣,一路讀到台大電機研究所,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一九七二年,他與同學溫世仁共同設計出台灣第一台自製電腦,隔年,他們兩位因為電腦的設計,同時榮獲台灣第一屆青年獎章,展現研發的天分。當年,誰也沒想到窮得一件襯衫、一條褲子穿四年的香港僑生,日後會寫下台灣科技界一頁傳奇。 向來深信烏龜終究會贏過兔子的林百里,在創業歷程中,可以明顯看出走得慢、卻看得遠的經營哲學。他企圖心強,眼光準,一九八八年成立廣達,搶先專注筆記型電腦代工,跑遍歐美爭取訂單,與戴爾搭上線,又取得IBM、蘋果、惠普等國際大廠訂單,在一九九九年上市後,迅速躍為股王,股價一度高達八五○元。 拚雲端 廣達轉型見效 傲視NB代工廠同業前幾年,鴻海殺入做筆電代工,林百里感慨地說:「當初做筆電,廠商捧著現金在公司門口排隊領貨,這也不過十多年前的事情。」眼見筆電代工毛利下滑,身陷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林百里意識到危機。 多年前,林百里挾全球NB市占率三成的威風,切入手機、光碟與面板,成立廣明與廣輝,自稱「三廣總督」。不料幾年下來,因步伐落後, 一度從電子一哥淪為三哥,○九年,仁寶的筆電出貨量超越廣達。 林百里早就看出「製造業賺不到錢,要靠服務業」。他另闢戰場,搶先同業布局雲端運算新事業,並親自操盤,要讓電腦變成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時取用,提供雲端運算、連結、消費端載具,還要導入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的一條龍式方案,跳脫代工思惟。 什麼是雲端?林百里解釋:「就像我們到醫院看病,以後透過雲端,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家醫院,取得病歷資料,不像現在,換個醫院,還要回原來醫院調病歷;還有像iPhone,其實就是一個小雲端的觀念。」烏龜緩步慢走,最終還是奪下錦標的贏家。當同業深陷泥淖、痛苦裁員之際,去年廣達的轉型見成效,除了美國政府機關的訂單,也接到Google及Facebook雲端伺服器訂單。法人預測廣達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將會超過六元,傲視其他NB代工廠同業,並逼近鴻海。 游於藝 廣雅軒藏二千珍品 「保存人類文化資產」林百里除了在全球科技業占有一席之地,他在收藏界也是重量級人物。 今年四月,在香港蘇富比的春季拍賣會上,他以近港幣二.○八億元(約新台幣七.七億元)的高價買下北宋汝窯〈葵花式洗〉,令人咋舌。而在五月底的佳士得香港春拍會上,他再以億元港幣標下兩件古董,出手闊綽相當驚人。 汝窯是十二世紀北宋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與鈞窯」中最稀有的,因其產品為北宋宮廷使用,且利用瑪瑙上色,有文人以「雨過天青雲破處」形容其色澤。〈葵花式洗〉為一對,原收藏家在一九三六年將其中一件贈與大英博物館,另一件輾轉被林百里在拍賣會場買下。 林百里對藝術品的興趣與他父親有關。林父在香港大會堂工作,會堂美術館掛有張大千、傅抱石的畫作,林百里中學時三天兩頭跑會堂,耳濡目染下,對中國字畫產生興趣,當時他心想:「有朝一日有能力,一定要想辦法擁有。」林百里事業有成,收藏不少中國古字畫,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收藏張大千名畫至少七十幅,尤其對張大千仕女圖幾近成癡;更在廣達總部頂樓闢建「廣雅軒」,以存放並展示近年來購買的二千多件珍品。 不過,林百里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是收藏家,他自認為是「幫全人類保存文化資產」。幾年前,滿腦點子的林百里,覺得藝術品語彙有商機,利用雲紋圖騰,先在電腦繪圖,然後設計成花瓶,預計做九十九個送給朋友。不過,他做了一個後就因忙碌沒有下文,但他堅信「這是個嘗試,創意文化產業絕對有商機。」 勤公益 贊助藝文活動 關注最新教育趨勢除了藝術品收藏,曾是台大攝影社社長的林百里,也醉心攝影,不僅收藏很多古董相機,還自設暗房沖片,完全是專業級的架式。他每次到香港,總要花一整個下午流連攝影器材店。幾次在公開場合,他還好奇地拿起攝影記者鏡頭把玩。 林百里看到本刊攝影記者拿著厚重的攝影器材,他建議說:「你買Sony的NEX,那個一千多萬畫素,輕便又實用。」林百里認為,攝影可以呈現不同人生面向,攝影對他而言不是記錄,而是創作。幾年前,他到雲南香格里拉,為了等適當光線拍攝一座寺廟,在戶外守候了一個下午,問他最近的攝影作品,他搖搖頭說:「拍得不好。」林百里病癒後,每年會安排幾次海外旅遊兼攝影,工作對他而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前一段時間,他還考取潛水執照,問他下次是不是要挑戰小飛機執照,他開玩笑說:「先嘗試高空跳傘好了。」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陳浩就說:「奇怪,董事長忙工作,還有體力做其他事,雖然我比他年輕十歲,可是趕不上他。」林百里在社會公益也未缺席,○三年,他捐助台大電機學院建成「博理館」,並贊助館內地下室構築為「博理藝廊」;而他也成立「廣達文教基金會」,推廣中小學美育活動,輔導偏鄉地區孩童,並以廣藝基金會贊助藝術活動。廣達內部還設有研究香港、台灣、美國、英國等大學線上互動教學計畫的小組。 陳浩透露:「董事長花很多心血,了解世界最新的教育趨勢,包括遠距教學與互動教學這兩塊;還到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考察。」至於具體作法,他表示:「目前都還在進行中,不方便透露。」林百里買下故宮附近二萬多坪土地,當成退休養老的地方,甚至也想過把藝術收藏放到該處,但後來因為冬天潮溼作罷。 一九七二年跨出台大校門之後,林百里算算自己衝刺事業已經四十年,問他此刻的心境,是否反璞歸真?他笑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屋外山林美景隱沒在夜色中,但此刻,林百里對未來的人生,內心一片明亮。 林百里 出生:1949年,出生於上海,逃難香港,貧民窟長大 現職:廣達集團董事長 經歷:三愛電子總工程師、金寶電子總經理學歷:台灣大學電機系碩士、學士家庭:已婚,育有兩子 林百里人生智慧語錄 1. 從小我就不容易相信一件事,除非我明白那個道理。 2. 一個人的精神面需要去引導,除了工作之外,也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3. 懂得給自己一些工作以外休閒空間的人,通常也是比較懂得思索的人。 4. 為希望而努力、為希望而快樂,沒有永遠的貧苦與逆境。 5. 以感性右腦輔助理性左腦。 6. 成功=許多人+社會環境+運氣。 7. 看對方向是最重要的,然後要有眼力、魄力與毅力。 |
微信的企業級應用曾經是我提到過的一個方向,但是目前聽說的很多,實際看到的很少,今天碰到個在某著名通訊廠商負責信息安全的兄弟,他正在用微信做的產品帶給我一個大驚喜,估計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點,就是用微信來移動管理服務器。
產品結構比較簡單,主要是由微信公眾平台+自己開發的服務器控制軟件組成,將自定義回覆接口和控制軟件接口連接起來。
管理員關注公眾平台,在對話框中發送指令到服務器控制軟件,進行相關的服務器操作,同時控制軟件也會將操作結果返回到對話框。
目前已經完成的功能是遠程開關機、服務器狀態查詢、桌面監控截圖等,而宕機通知等需要下發通道的功能因為沒有接口暫時還沒法實現。
整個產品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唯一高的還是服務器控制軟件的開發,但是利用微信公眾平台幾位工程師花了一週多時間,很方便的就搞定了一個移動服務器管理平台。
這對於萬一服務器出問題但是人不在現場,需要馬上解決問題的網管來說可謂是神器啊!
雖然微信公眾平台已經具備開發企業級移動應用的條件,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消息接口開放不夠。比如語音消息提交接口、語音消息回覆接口、點對點消息下發接口等都是不對外開放的,當然微信也是出於為保護用戶的考慮,但是應該盡快提供便捷的申請審核通道。
2、公眾平台內消息交互安全。據我這位搞安全的兄弟說,目前原生APP內的交互數據包獲取還是比較難的,也就是說在公眾平台內的消息交互還算安全,但是如果做企業應用的話這方面依然存在風險需要做評估。
3、消息接口交互安全。目前微信的消息接口驗證是由開發者自定義的token、timestamp、nonce三個參數進行字典序排序拼接,再進行sha1加密,傳遞是使用POST方式傳輸給開發者提供的url一個XML格式消息,整個流程並不是特別安全,並且傳遞過程中消息是明文還是加密,如果加密的話安全性有多高,這些都尚待考證。
4、微信平台身份問題。不管怎麼微信如何開放,但它終究還是騰訊旗下的一個產品,騰訊雖然是一家著名互聯網企業,但畢竟牽扯到企業級應用還是欠缺點公信力,如果企業應用在微信上跑起來,企業內部信息發生洩露就比較麻煩。
目前企業應用方面官方扶持的是招商銀行,在招行的公眾賬號裡用戶可以綁定自己信用卡,進行一些簡單的查詢操作,但是賬單詳情、快速還款等操作還是跳轉到wap頁面完成,估計也是安全性考慮。
未來如果微信能夠提供更好的技術安全保障,同時為企業級應用開闢獨立的平台,讓開發者可以為企業提供企業級移動應用開發,也不失為一個商業化的方向,其實這方面企業QQ已經有很好的經驗。
微信搜索「z_talk」加我為好友,與我實時互動,提供互聯網技術、產品、趨勢及大公司動態等乾貨,以及人工應答服務!
| ||||||
二千一百七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兆四千億元)! 這是三月十五日,三星召開股東會時的市值,現在的三星電子,是全球僅次於Google和蘋果公司(Apple),市值第三大的科技公司。 過去四年,三星電子的股價漲了二.三倍,三星電子現在就像一頭巨象,只要輕輕跺腳,全球高科技產業就會跟著震動。 這樣的一家巨型公司,獲利前景卻高度依賴一項產品:高階智慧型手機,現在的三星,就像一頭站在鋼索上的大象。去年第四季,三星電子的營業利益,六二%來自手機部門,花大錢投資的面板、半導體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三大部門賺的錢,只占三八%,只是手機部門獲利的一半還多一點,一旦手機事業拉警報,三星將遭到重大衝擊。 比市占率,三星有二十幾項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一,比品牌,三星電子去年在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全球百大品牌中排名第九。這家公司布局細密複雜,為分析它的前景,我們針對三星最重要的手機、半導體、面板三大部門,取得全球頂尖分析師的最新評論,三星要如何用這條細細的鋼索,支持這頭大象繼續前進? 三月六日,德國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 (Berenberg)分析師艾哈曼德(Adnaan Ahmad)在三星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時,首先看空三星股價,《華爾街日報》、《霸榮週刊》紛紛轉載他的報告,本刊在第一時間,也取得艾哈曼德完整報告。 智慧型手機:革命性產品沒了未來比價格不比功能,壓縮毛利 艾哈曼德指出,讓蘋果股價踢到鐵板的原因,是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飽和,「過去幾年,高階市場成長五成,甚至百分之百的榮景,已不會再發生。」他預測,以手機出貨量計算,今年高階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只會成長一八%,明年更低,只剩下一三%,後年成長率更只剩一○%。 「這就是蘋果面對的難題。」艾哈曼德分析,高階智慧型手機只占全球手機市場二○%到二五%,「蘋果市占率已達二○%」,再死守高階市場,只剩下五%市場可攻,轉攻中低階市場,就必須要拉低毛利率才能達陣,推出低階產品,還會出現「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狀況:自家低價產品吃掉高階產品的市占率。 去年,第一個調降蘋果股價的明星分析師,美國Jefferies & Company董事總經理彼得.米賽克(Peter Misek)在三星Galaxy S4發表會後也表示,S4推出創新的使用介面,使用經驗也相當順暢,「但是S4不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他認為,這些新功能都很容易被複製,他和艾哈曼德都同意,S4會讓三星第一季銷售創新高,但是這些優勢,不見得能撐多久。 「智慧型手機投資已死,只剩智慧型股票套利交易(The smartphone investment is dead, long live the smartphone trade)。」艾哈曼德在報告中指出,過去三年,高階智慧型手機的大多頭市場已經結束,今年將是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成長的開始,但這塊市場比的是價格,不是功能。 「現在的狀況,就像回到二○○三年,」艾哈曼德表示,當時手機功能已趨向飽和,手機品牌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摩托羅拉靠RAZR系列勝出幾個月,再換Nokia靠N95勝出幾個月,再換LG的巧克力機……」功能差異不大,手機品牌轉向擠壓供應鏈,沒有值得長期投資的手機公司標的,只能夠依靠買賣類股股票交易獲利。 另一方面,高階智慧型手機的製造成本越來越高,手機螢幕越來越大,處理器從雙核跳到八核,速度越來越快,價格卻始終差不多,也逐步擠壓毛利,艾哈曼德分析,像蘋果的iPhone,「去年第二季,毛利率達到頂點,當時達到六○%,現在則是五○%」,相較之下,三星手機的毛利率約接近四成。 今年開始,將是中低階智慧型手機高成長的開始,他預估,今年全球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將出現一○四%的大成長,逐步取代傳統功能型手機,「三星只有兩條路,第一,在高階市場打贏蘋果,第二,調整成本結構,攻中低階市場。」艾哈曼德估計,去年第四季是三星毛利率的高峰,當時毛利率是三九%,到二○一五年時,將跌到三五%,獲利能力下降,他因此將三星評等改為賣出。 他給三星的目標價是一百二十五萬韓元,比三月十五日每股一百四十八萬韓元的股價,低了一六%。S4發表當天,三星的股價也跌掉二.六三%。 半導體:產能利用率下降蘋果銷量掉兩成,三星德州廠停擺 智慧型手機走弱,連帶衝擊三星的半導體事業。本刊採訪去年《亞元》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上游分析師第二名、巴克萊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他從晶圓代工產業的競合角度,分析三星的處境。 他指出,蘋果手機訂單走弱,對三星半導體部門產生負面影響,「按照我們估計,蘋果要到二○一四年,才會轉單給台積電」,目前蘋果的手機處理器,還是靠三星生產,「三星是蘋果的供應商,蘋果的銷量掉多少,三星只會掉更多,」陸行之估計,蘋果今年第一季,手機銷量至少下滑兩成,三星設在德州、專為蘋果生產處理器的奧斯汀工廠,「生產線已經空了。」 他估計,三星替蘋果生產的處理器投片量,「一個月五到六萬片」,三星為自己生產的投片量,「一個月約二到三萬片」,艾哈曼德報告中也指出,蘋果占三星產能六五%,一旦蘋果受創,三星就得另想辦法把生產線填滿。 三星受創,從台積電的訂單也看得出來,三星透過創意電子,下單製造一批4G晶片,「最近三星把訂單抽了回去。」陸行之說,連帶影響創意電子營收跟著下滑。 陸行之觀察,產能利用率下降,三星半導體LSI部門一面要靠蘋果即將推出的平價iPhone和iPhone 5S救命,「蘋果的平價iPhone,用的是高通的晶片,」陸行之觀察,今年第二季,高通已經下單給三星和格羅方德「今年第三季,就看平價iPhone和iPhone 5S需求強不強,會不會追加訂單,第四季是傳統旺季,產能利用率會往上升。」 同時,三星會再提高自製晶片的比率,填滿半導體生產線,陸行之估計,三星還能再靠提高自製率,保住毛利,「三星記憶體自製率是百分之百,但是手機基頻自製率不到一○%,手機處理器自製率只有三成到四成,」未來三星在手機晶片的自製率,將拉到七成到八成以上,利用垂直整合的優勢壓低價格,保護毛利,衝刺中低階手機市場。 面板:投注資源拚技術升級大尺寸OLED成功,將衝高毛利率 三星的面板和生產電視的消費性電子部門,一度陷入虧損,這幾年才轉虧為盈。雖然不賺錢,三星卻是依靠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顯示技術,才讓手機螢幕變大,耗電量卻更低,成功打造大尺寸手機。三星的面板技術,是手機是否能持續領先的關鍵。 NPD DisplaySearch韓國研究總監鄭潤城(Yoonsung Chung)觀察,「三星現在不衝面板出貨量,改重視獲利和技術升級。」 鄭潤城指出,三星一面想要進攻六十吋以上大尺寸電視市場,一面又想攻下一代OLED技術,按傳統思維,要生產六十吋以上大電視,就要蓋十代廠生產才能將成本降到最低,如果這麼做,就會排擠資源,影響OLED技術研發。 三星的策略是,直接入股夏普取得十代廠產能,不用蓋廠就有現成的便宜面板可賣。另一方面,資金用於為現存面板生產線導入金屬氧化物等新製程技術,並解決大尺寸OLED面板量產不順問題。短期來看,製程轉換將導致三星營收下滑,但長期來看,一旦成功,三星不但能賣高價的大尺寸OLED電視,還能由此發展軟性顯示器等下世代技術,未來能捲在手腕上的手機,都必須靠這種突破性的發明,才能再次拉高三星手機的毛利率。 誰是三星下個敵人?中、印白牌手機,將成最大勁敵! 下階段,誰是三星勁敵,答案指向中國。 彼得.米賽克指出,一年前,大陸白牌業者和三星、蘋果還有很大的技術差距,「現在,這種差距已經漸漸消失。」他表示,現在,中國和印度白牌,「用不可思議的低價,賣很好的手機,一個月產出一千五百萬支!」 他分析,一個品質不錯的八吋平板電腦,現在只要一百美元,「智慧型手機也一樣,一百到三百美元的價格帶,會非常難賺到錢,」他分析,蘋果銷路下滑原因之一,是歐洲和亞洲消費者口袋空空,蘋果品質雖然像賓士車一樣高級,消費者仍然會考慮性能相仿,價錢卻便宜得多的現代汽車。 艾哈曼德也估計,大批中國品牌湧進智慧型手機市場,除了華為、中興、聯想、天翼等科技廠,連百度、新浪、騰訊、盛大都想進這個市場,這些公司背後,是聯發科和鴻海等台灣手機供應鏈。今年第一季,將會是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大成長的開始,比成本便宜,小如螞蟻的大陸廠商,未必會輸給如大象般龐大的三星,搶奪中低階市場的大戰,現在才開始。 幾項最新數字,足以說明現在三星有多依賴智慧型手機。 第一:去年第四季,三星電子的營業利益,六二%來自手機部門,花大錢投資的面板、半導體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三大部門賺的錢,只占三八%,只是手機部門的獲利一半還多一點。 第二:據德國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報告指出,三星去年靠七千五百萬支高階手機,替公司賺進一百四十五億美元獲利,剩下的三百萬支中低階手機,估計只賺進四億五千萬美元,毛利率僅一%!意思是,三星電子獲利,六成依賴高階智慧型手機! 第三:三星依賴智慧型手機,帶動半導體、面板等零組件產品銷售,以Note 2手機為例,三星電子向同集團子公司採購的零件成本,占手機材料成本六成!三星手機如果賣不好,也會連累同集團的其他公司。 一家市值六兆元的公司,命運維繫在高階智慧型手機上,一旦三星在這個領域失敗,就會成為第二個蘋果。去年九月,蘋果發表iPhone 5之後幾天,股價就從七百美元的高峰,跌到四百四十三美元。這也就是為什麼,三月十五日,三星旗艦手機Galaxy S4的上市發表會,特別引人注目,這一天,決定三星今年的獲利浮沉。 就在發表會前九天,正當三星股價連創新高之時,德國知名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分析師艾哈曼德公布最新報告,宣稱「S4將會讓三星重蹈iPhone 5的覆轍 (S4 could be Samsung’s iPhone 5 moment)」艾哈曼德更直指,「現在不管是蘋果還是三星,都該賣了!」 【延伸閱讀】倫敦看法這次在三星股價創新高時,率先同時調降三星、蘋果股價評等艾哈曼德:現在不管蘋果還是三星,都該賣了!~德國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 (Berenberg) 分析師 紐約看法去年蘋果股價創新高時,首位調降蘋果股價評等的分析師彼得.米賽克:一年前,大陸白牌業者和蘋果、三星還有很大差距,現在,這種差距已經漸漸消失。~Jefferies & Company董事總經理 台北看法二○一二年《亞元》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上游分析師第二名陸行之:蘋果訂單走弱,也重挫三星半導體部門。~巴克萊半導體首席分析師 首爾看法任職三星電子十年,是產業界最了解三星面板策略的分析師鄭潤城:三星想生產下一代OLED面板,但良率無法提高,短期來看,這會讓三星營收下滑。~NPD DisplaySearch韓國研究總監 【延伸閱讀】當三星銷售「落漆」時,整體營收衰退,一環扣一環! 以去年第3季銷售數字計算,若流失6%市占,將少賣1,079萬支智慧機以每支手機均價184美元計算,營收將少新台幣589億元以銷售每支手機時,可賣出90美元三星自家零件估計,少賣之零件價值為新台幣288億元三星營收將蒸發新台幣868億元占三星當季營收6% 資料來源:Morgan Stanley整理:林宏達 |
從產品和品牌兩個維度考慮混合商業模式
除了WordPress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模式可以參考。我構思了一個矩陣模型,歸納了四種模式。這個矩陣包括產品和品牌兩個維度。每個維度都包括整合和分離兩個特徵。
組合起來有四種模式:
1. 品牌整合,產品分離=WORDPRESS模式
2. 品牌整合,產品整合=GITHUB模式
3. 品牌分離,產品整合=TEDx模式
4. 品牌分離,產品分離=Y Combinator 模式
這裡為了簡化,沒有列出機構這個層次。此外,混合商業模式,也不僅僅只有這四種模式。如果你有更好的歸納方法,請分享給大家。
品牌整合,產品分離=WordPress模式
上次介紹過WordPress的情況。簡單地說,在產品這個層次上,有兩組的產品線,一組是歸於開源軟件這邊,包括核心的WordPress軟件,WordPress.org網站,以及其他的相關配套軟件。另外一組,則是Automattic Inc.公司所管理、開發和銷售的一系列軟件和服務,包括WordPress.com,Akismet反垃圾軟件等等。
實際上,分離的兩組產品線是由兩個機構來管理的。一個是WordPress Foundation基金會,一個是商業公司Automattic Inc.。
在品牌這個層次上,只有WordPress這個主品牌。上次我們也說過,這個品牌,原來是歸於商業公司,後來轉給了基金會。這裡有個帖子詳細地講述了兩個機構的差別。
這裡模式會導致關聯交易發生,往往兩個機構的背後是同一群人來運作。會發生兩個機構之間的關聯交易。關聯交易並非不可,而是要公平公正地進行。此外,如果發起人能夠很好地照顧社區和商業公司的利益,社區也會理解這樣的安排。
品牌整合,產品整合=Github模式
Github.COM是一個網站,圍繞Git版本管理軟件而開發出來的社區網站,供程序員來寄存程序代碼和進行編程協作。
在產品層面,這個網站只有一個產品。但是,這個產品實際上劃分成開源軟件開發和閉源軟件開發兩種收費模式。如果程序員們參與的是開源軟件的開發,那麼就不向這些項目收取費用。如果程序員們參與的是商業公司的閉源軟件開發,那麼就向這些商業公司收取費用。
軟件和網絡開發行業的開源軟件項目,吸引了大量程序員貢獻專業技能和業餘時間,這些開源軟件項目的成果也為整個社區訓練了不少優秀人才,貢獻了很多優秀的代碼和解決方案,降低了很多開發者的開發時間,提升了效率。許多開源軟件,可以直接給最終消費者使用,創造廣泛的社會價值。
在品牌層面,就只有Github這個品牌。
這種模式不存在關聯交易的情況,重點在於如何設計出免費/收費的差異化版本的產品。一些版本服務於公共利益,一些版本服務於商業利益。
大量的網絡服務工具採用類似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也被稱為Freemium,這個詞是Free和Premium兩個單詞的合成詞。只要你的產品和服務可以通過人群、功能、時段、區域等等來劃分版本,就可以採取這種商業模式。一部分交易市集類型的社區網站,他們按交易提成一定比例的佣金,有時,他們允許賣方免費出售產品,這時網站方就沒有任何提成。SkillShare.com(線下課程)和Udemy.com(線上課程)都允許用戶將他們的課程設置為免費。
品牌分離,產品整合=TEDx模式
TEDx模式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模式,簡單地說就是開放品牌模式。在產品層面,就只有一個產品,大家都來舉辦18分鐘格式的公眾演講活動。在品牌層面,TED設計出獨特的TEDx開放品牌計劃,讓世界各地的粉絲,在當地獨立組織18分鐘格式公眾演講活動。
嚴格來說,TEDx是這個開放品牌計劃的名字,它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品牌。各地的粉絲,是不可以獨立使用TEDx的Logo等。只能使用他們申請的那個TEDxPlacename的那個品牌。這裡有一個TEDx的品牌識別規範文檔。這裡是詳細的規則。
例如,北京的TEDxBeijing, 上海的TEDxShanghai,實際上,這是兩個品牌。代表著兩個獨立的組織團隊。每個團隊只對自己的品牌和活動負責。TEDx後面跟的地點名字並不侷限在城市這個層次,所以我們會看到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也有多個TEDx同時存在。
TED不是唯一採用開放品牌計劃的機構,其他一些機構也在推行自己的開放品牌計劃。例如Startup Weekend創業週末,這個機構讓各地的粉絲在當地組織Startup Weekend活動,每個城市只有一個授權的當地團隊,名稱是Startup Weekend Cityname格式。他們沒有設計出類似TEDx的一個子品牌,而是直接在母品牌背後加城市名字。
開放品牌模式和傳統的組織機構設立分部有很大的不同。這是非常值得社會企業家們去嘗試和探索的一個方向。傳統的總部/分部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的組織管理模式,管理成本高昂,擴展速度慢。而開放品牌模式將成本降低最小,擴展速度相當快,建立起來是一個鬆散型但互相呼應和扶持的社區。
品牌分離,產品分離=Y Combinator模式
「品牌分離,產品分離」的模式,最開始我想到的是比較傳統的關聯機構模式,就是同一個人發起/參與兩個機構,一個是商業機構,另一個是公益機構。這個實際上是涉及了機構這個層面。
有沒有一個機構,裡面存在品牌分離,產品分離的模式呢?或許Y Combinator這類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可以是一個新的路徑。我把它放到這個類別裡,特別強調這類孵化器,加速器模式,鼓勵大家去去嘗試。
Y Combinator是目前在網絡科技創業圈非常知名的一個孵化器,由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創辦。這家投資機構只關注早期創業團隊,通常只為創業團隊提供2萬美元或以下的種子資金,佔創業團隊2%-10%的股份,通常是6%。他們要求創業團隊在他們附近辦公,並定期參與內部舉辦的演講分享活動,並且定期為創業團隊提供諮詢和導師服務,幫助這些人提煉他們的想法、建立原型並且教導他們如何向風險投資者展示商業計劃。
Y Combinator在創業團隊經過3個月的「集訓」之後,會舉辦展示日(Demo Day), 邀請風險投資公司的代表以及活躍的天使投資者出席,創業團隊則逐一上台展示他們的產品和商業計劃。
幾年來,Y Combinator投資孵化了上百個創業公司,其中成功的有airbnb, dropbox, reddit等。
對於Y Combinator這樣的機構來說,他們孵化的投資公司提供的產品/服務五花八門,品牌也不同。但是這些創業團隊和Y Combinator一起卻組成了一個高信任度的創業社區。
你不一定需要做的像Y Combinator大,也不一定是做資金上的支持。重要的是,通過分享某類資源和扶持來孵化加速一批新生力量,建立一個高信任度的互助社區。
回歸到以用戶為中心的社群經濟
上述這四種混合商業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那麼就是興旺的用戶/品牌社群。如果你能在設計商業模式時,認證地考慮用戶社區的建立和維護,為他們貢獻價值,那麼你就已經踏上了價值創造之路。
很湊巧,《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經濟編輯Neil Irwin的新作「煉金術士:三位央行行長與一個硝煙瀰漫的世界」(The Alchemists: Three Central Bankers and a World on Fire)於今年清明節——4月4日面世。全書講述17世紀至今央行行長們怎樣對全球經濟施加巨大影響力,以及2007年以來他們如何將這種力量融入打擊全球金融危機的戰鬥中。
華爾街見聞在此與大家一道先睹為快,截取前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等歐洲領導人應對希臘債務危機後美國股市崩盤的故事,看看三天四晚的時間裡歐洲政經高層怎樣決策,相信也會有助於我們瞭解歐洲持續至今的經濟困境。
恰好是里斯本附近那座15世紀造的帕卡酒莊開始獻上晚餐之前,全場黑莓手機嗡嗡響成一片。規劃歐洲經濟發展道路的21名男女都低頭查看,一條讓他們震驚的消息就發生在2010年5月6日當晚。
在他們收到消息15分鐘前,大西洋彼岸的美國股市一瀉千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約1000點,部分美國企業巨頭的股票價值頃刻所剩無幾。後來大家知道那是場「閃電崩盤」,將它歸咎於一些不常見的技術原因。
可臨到危急之時,這樣的故障就閃現著一種別樣的危險信號。也是在6日,領導歐洲央行的管理委員會成員還否認他們所在地區的金融系統有任何風險,而那晚的崩盤看來不啻於對他們之前的所作所為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公投,更準確地說,是對他們沒能做的給出評價。
那天下午,他們的首領、法國人讓-克洛德·特裡謝(Jean-Claude Trichet)在新聞發佈會上昭告世人,儘管當時席捲歐洲的危機已經令越來越多的人質疑歐洲國家是否有能力還債,歐洲央行的管理層仍然沒有太費心思商議動用自己無止境的資源,沒有熱議利用自身印鈔的力量抵禦那場危機。
眼見美國股市崩潰的新聞,21位歐洲央行的管理者心裡打起了鼓。我們能扛過去嗎?現在我們能做什麼?
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後來的種種過往只是讓這場全球危機相關的頭條新聞增加了一個系列報導。
而事實上,2010年5月那四晚三天發生的事件對瞭解全球經濟為何仍處困境至關重要。
那72小時裡,三大西方央行領導人——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與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帶領下做出一系列決定。那些決策創造了我們今天所處的全球經濟環境,它們還可能對經濟產生更久遠的影響。
危機橫掃五大洲的五年間,這三位央行行長以一國總統和議會都可能永遠無法覆蓋的規模與聚集的速度做出應對。
他們常常協作,調動數萬億美元、英鎊或是歐元,總是竭力減少危機造成的傷害。他們犯下許多錯誤,有些失誤代價不小。但他們也避免了災難性的經濟崩潰,沒有讓前輩行長八十年前給這個世界帶來的災難重演。當年的經濟潰敗為納粹主義的崛起鋪平了道路,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上演搭建了舞台。
以下是根據幾十位相關人士的採訪和第一手文件及其他來源整理的內幕。這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央行行長們如何在緊要的轉折點力挽狂瀾。
5月6日晚 里斯本
再回過頭看看里斯本南面的帕卡酒莊發生了什麼。歐洲的領導者們繼續晚餐。隨身的通訊設備不時傳來新聞,讓他們沒法集中精神進餐。可是,對身前幾步之遙的葡萄牙政府高層官員及其配偶,這些領導者又不能直言相告。飯後,他們終於在酒莊的地下會議室暢所欲言。
歐元區陷入危機,投資者迅速失去信心,越來越不相信16個歐元區成員國之中有些國家會還得起貸款。
在那之前的週末,歐洲領導人與IMF公佈了協議,將以1100億歐元救助歐元區最困難的國家希臘。可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們斷定這還不夠,於是拋售希臘債券。那年年初,希臘還能在國債市場以5%左右的利率得到還款期10年的資金。到了5月6日,希臘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已經升至可以帶來毀滅性打擊的7.6%。
幾乎是5月6日一天時間裡,收益率躥升如此之高。投資者那天對希臘政府失去了信心。他們一旦不再相信,就盡快拋售希臘國債。
恐慌情緒迅速向其他歐洲國家蔓延。愛爾蘭與葡萄牙成為下一個戰場,接著戰火燒到了西班牙與意大利。其中意西兩國人口合計1.07億人,經濟活動規模3.7萬億美元。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這兩國不僅是因為規模太大所以不能倒,也是由於太大,一旦倒下就無法救助。
市場上,交易者開始反向押注歐洲統一的理想。歐元區是歐洲人半個世紀來創造地區和平最切實的成就。而五十年後,交易者卻押注歐元區會分崩離析。歐元一路下跌,歐元對美元匯率由2009年底的1.50跌至2010年5月6日的1.25。
和金融危機常見的情形一樣,這先是市場心理轉變的問題,然後就自然而然演變為危機。如果這樣的市場崩潰持續下去,歐洲國家的借款成本繼續上升,這些國家的債券將難以在市面流通,將被迫離開市場。投資者們擔心的違約和歐元區瓦解將更有可能成為現實。那正是債券拋售自身引發的惡果。
也正如金融危機時常出現的,央行行長們為粉碎上述惡性循環挺身而出,調動他們綿綿不絕的能力,憑空創造資金。
5月6日那晚,在帕卡酒莊的地下會議室,有位行長就這樣站出來,為無所不能的歐洲央行提出了一條也許可以選擇的道路。
他說:「我們必須買政府債券。」
這人是時任德國央行行長阿克謝·韋伯(Axel A. Weber)。韋伯身材魁梧,一副日耳曼人的身板,一頭黑髮梳得溜光,看上去和美國經典電視劇《黑道家族》裡的黑幫頭子托尼·瑟普拉諾(Tony Soprano)有幾分相似。
他當時建議,歐洲央行以無限量供應的歐元投入金融市場,針對希臘和其他陷入融資困境的國家購買相關國債。韋伯這番話讓其他許多與會者都大吃一驚。他們吃驚不僅是因為建議本身,也是因為說這話的人來自德國央行。
在歐元區內部,韋伯和他領導的德國央行向來是傳統貨幣政策的堅定捍衛者。他們捍衛的觀點是,央行永遠都不能為政府融資,以防通脹抬頭。20世紀20年代初,一場政府疏於控制的通脹使國民的存款一文不值。這段經歷在德國人腦海留下深深的烙印。作為德國央行的主腦,韋伯責無旁貸要保證那樣的歷史再也不要重演。
而里斯本那個春日的夜晚,韋伯提出要再靈活點。他說,歐洲央行不會直接為成員國政府融資,只是要戰略性地干預市場,目的是避免不負責任的肆意投機行為拖跨歐元。韋伯辯稱,歐洲央行根本不會印鈔,可以在干預債券市場的同時吸收與購買債券規模等額的資金,讓它們離開銀行系統,減少通脹的風險。
特裡謝知道,如果讓韋伯加入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決策,以干預市場抵禦危機的道路就會更好走。韋伯看來是最有可能接替特裡謝執掌歐洲央行的人選。他代表歐洲最大經濟體,擁有成為管理委員會強權人物的才智。
散會後,大家各自就寢。
或許,當韋伯第二天醒來時,沐浴在5月7日那個週五清冷的晨光中,他會重新合計下自己前一晚提出的一種學術上的理論方式。又或許,他會意識到,如果自己支持歐洲央行購買成員國主權債券,就會腹背受敵,要面對德國媒體和德國央行內部多少炮轟。也或許,上世紀20年代惡性通脹時期主持德國央行的行長哈文斯坦恩(Rudolf von Havenstein)的魂靈那一晚附上了韋伯的身。
無論怎樣,第二天上午,韋伯還是改變了想法。他不是固執己見的人。
在從里斯本飛到法蘭克福的三小時時間裡,韋伯在飛機上寫了一封電郵,郵件說:
如果成員國政府沒有絕對承諾給予另一成員財務方面的支持,歐洲央行就購買這些政府的債券,最終歐洲央行將要為歐洲的金融健康負責。希臘實質上已經無力還債,歐洲央行的貸款也不會扭轉乾坤。更何況,購買債券本身就違反了歐洲央行最初成立時締結的公約。
韋伯還說,如果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投票結果否決了他的觀點,仍要購買債券,他希望將他的反對立場公之於眾。如果特裡謝不這麼做,他本人會親自向世人公佈。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在飛機降落法蘭克福的時候,韋伯按下了電郵的「發送」鍵。
其他22位管理委員會的委員這下都知道,如果他們將購買債券做為拯救歐洲的戰略,要這樣行動,就得付出讓歐洲央行內部深陷分裂的代價。
5月6日 華盛頓
當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採取了豐富多樣的經濟外交策略。
他常推出一套計劃日程,然後在會議期間不停地利用電話收集信息,對比紀錄,設法說服交談對象應該怎樣做或者怎樣說。蓋特納的這種作風在5月6日那個週四表現得淋漓盡致。
那天清早7點半,蓋特納就到了位於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大街的辦公室。接下來15小時裡,他參加了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在華盛頓舉行的聽證會,並在會上作證,還到辦公室隔壁的白宮去了三次,出席了一次高級職員會議,兩次與奧巴馬總統會談,還至少接聽了26次電話,與多位美國政界人士和白宮助理溝通,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記者通話,當然也和全球央行的老朋友們通氣。入主財政部以前,蓋特納曾經領導美聯儲下屬紐約聯儲,成為那個精英圈子最有影響力的成員。5月6日那天,他和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英國央行行長金都曾交談,也和特裡謝談了兩次。
蓋特納向歐洲人傳達的訊息簡單又一致:形勢越來越糟。到歐洲央行出手制止事態失控的時候了。
不僅蓋特納與伯南克在向歐洲同仁的決策施加國際壓力。同一天,英國國民走進投票站,可能用選票讓工黨讓出佔據13年的執政黨寶座。
不過,英國保守黨並沒有贏得當天議會選舉的絕對多數。為了主持大局,保守黨需要與贏得選票23%的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此後的協商都圍繞著一位經濟學家的話進行。他就是默文·金。
金認為,即使國內失業率高達近8%,英國也應該為解決財務問題立即開始削減巨大的預算赤字。那之前幾個月裡,他已經成為這種觀點越來越重要的支持者。
他將風險管理視為舉足輕重的環節:如果未能發現英國有減少赤字的方式,投資者可能拒不接受英鎊和英國政府債券。隨著大選臨近,金對英國財政政策狀況的批評越來越顯眼,令許多工黨黨員感到他在利用自己身為英國央行行長的權力授人以柄,讓反對工黨的選民佔了上風。保守黨人也毫不掩飾地引用金的言論打擊對手。
開始商議成立聯合政府的條件時,自由民主黨對財政緊縮的疑心更重,保守黨更偏愛迅速削減赤字,金已經做好準備提供推動緊縮的彈藥了。參與兩黨談判的一位自由民主黨代表大衛·羅斯稱,赤字「是我們談論時揮之不去的幽靈。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英國央行行長準備向我們簡要介紹他對英國風險的看法。」
所以,在那個決定性的週末到來以前,非但歐洲,英美兩國經濟的未來也都懸於一線。
5月7日 布魯塞爾
一切如韋伯在飛回法蘭克福期間寫的那封緊要郵件所料,5月7日週五,特裡謝前往布魯塞爾,與歐洲各國政府領導人在歐盟理事會總部尤斯圖斯·利普修斯(Justus Lipsius)大樓七樓會晤。踏上這棟水泥混合玻璃打造的巨型歐洲統一紀念碑,特裡謝此行的使命是說服各國領袖,讓他們相信,之前那週末給予希臘的救助還不夠。
到會的許多歐洲國家總理與總統似乎沒有瞭解本地區的風險發展到何種地步。特裡謝向他們展示了一幅圖表,顯示出數日內歐洲國家債券拋售速度加快。「你們有些人的行為非常不合適,讓自己的國家出現了不堪打擊的弱點,」特裡謝對他們說,「鑑於給歐洲帶來的後果,現在歐洲央行呼籲要大家負起責任。」
特裡謝考慮的責任是:成立一種可靠的保險,它得到歐洲各國政府共同支持,這些國家將集體行動,保證沒有哪個成員國會無力還款。那天深夜的里斯本會議之後,特裡謝相信擁有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的足夠選票支持,可以啟動購買債券。但這不會是解決歐洲困境的長久方法。他需要讓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的可能性成為有力的誘餌,如果成員國果斷行動,這樣的誘餌就可以作為他們行動的獎勵。
同時,特裡謝不想明示歐洲央行有多大可能購買債券。畢竟,對這家獨立的央行來說,它的所作所為不過都是做出自認為最佳的決策,並非與當選官員協商的部分結果。所以,布魯塞爾的這場討論就成為歐洲央行的演練,它暗示了一種不可能言明的讓步條件。
「我們會看到自己要做什麼,」特裡謝說這話時,圖表在他身後的顯示屏上若隱若現,「但我們不可能對你們、對自己負責。我們需要你們的行動,絕對需要你們響應。」
演示過程中,特裡謝的話音越來越響亮,顯得更有活力。那天的晚飯是蘆筍配大比目魚。在享用這頓美餐以前,參加會議的領導人已經津津有味地聆聽了特裡謝演講,瞭解了他要表達的意思。
5月8日 巴塞爾
第二天是5月8日,眾位央行行長那個週六齊聚巴塞爾。他們帶著一沓沓文件,克服對時差的不適從世界各地飛到那裡,走下黑色的奔馳轎車時,他們眼神中掩不住倦意。有的行長身邊還跟隨著一兩位孔武有力的保安。
對於巴塞爾這個名字,當地人讀作Bahl,外人乍看起來覺得像那種夏季生長的香草羅勒。而在這些央行行長眼中,它應該代表著避難所。
這些行長一年之中有六次機會到訪巴塞爾。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酒店下榻,美洲的行長喜歡住希爾頓,許多歐洲行長更喜歡氣派的Les Trois Rois(英文名譯作「三王」)。
這期間,他們暫時融入一群關係密切的同僚圈子,這些同僚能理解身為央行行長特有的重擔。到巴塞爾以後,他們會一頭紮進堡壘似的建築物。這樣的建築也許應該設計成漫畫家喬治·傑特森(George Jetson)的工作場所:這棟圓柱形的高樓看著就像有人在中間部位微微扭了它一把,一眼望去,整個底座外部沒有一根直線,優雅的弧度掩藏了防爆石料自身的厚重感。
這座建築也許與巴塞爾火車站近在咫尺,但它腳下的土地並不屬於瑞士。與聯合國在紐約的總部一樣,它是無國籍的實體,屬於全世界。雖然正面掛的招牌上寫著「國際清算銀行」(BIS),但如果把這個地方當作央行中的央行也許更容易理解。在這裡,特裡謝、韋伯和其他多數主要央行行長會度過決定歐洲命運的幾小時,明確自己有多大的意願拯救歐洲。真是無巧不成書,這些央行行長定期召開的一次會議也在歐洲處於危機邊緣的那個週末舉行。
逗留巴塞爾的時候,央行行長們多數時間都在嚴肅地爭論全球經濟。而到了週日,他們就會舉辦晚宴。這個頂級央行行長的內部聚餐堪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非正式晚餐會」。這是地球上最獨一無二的定期晚餐派對。全球最重要的央行首腦濟濟一堂,地點常設在BIS的18樓。他們分別是:美聯儲主席、美聯儲下屬紐約聯儲主席、歐洲央行行長以及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和瑞士央行行長。2000年,這個隊伍擴大了,中國、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的央行行長也加入進來。這表明他們的國家登上了全球大舞台。
週日那頓晚餐很豐盛。黑衣侍者魚貫而出,獻上一道道精美的餐點,主菜有龍蝦、鴨肉、羔羊肉,每道都淋著配料豐富的油亮醬汁。配餐飲品更棒,全場波爾多和勃艮第葡萄酒暢飲。全球經濟會議的出席者借用法國葡萄酒產區的稱呼方式,打趣將這裡稱為「BIS酒莊」。在剛當上美聯儲主席的時候,伯南克就提到這種號稱非正式晚餐的活動。他對一位同事說,「我生平最正式的四餐之一。」
5月9日那個週日,央行行長們依然聚集在巴塞爾,歐洲國家的財政部長們則是云集布魯塞爾。後來擔任希臘總理的歐洲央行副行長盧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那天負在現場密切觀察財長們交談,再與身在巴塞爾的特裡謝通電話,向他匯報。其他歐元央行的官員都留守法蘭克福的該行總部歐元大廈(Eurotower)。在倫敦、華盛頓和東京等國家首府,橫跨幾大洲的財政部與央行電話會議已經連線,正在協商集體行動。
蓋特納私下與歐洲官員通過一個又一個電話,設法利用自己作為危機管理者的經驗和全球最大經濟體財政部長的身份向對方施壓。電話會議之初,與會者討論成立一隻應急基金,規模也許達到600億歐元。這個金額讓蓋特納震驚,他覺得無異於杯水車薪,於是暗示這個數額幾乎肯定不夠。蓋特納認為,為了向市場展示解決危機的鄭重態度,歐洲官員們需要相當於那十倍的基金,像2008年美國政府那樣推出「問題資產援助計劃」(TARP)救助銀行。可歐洲不願在那樣的計劃上達成一致,然後著手進行更大規模的救助方案。
5月8日晚 華盛頓
伯南克派聯儲副主席唐納德·科恩(Donald Kohn)代表美聯儲出席巴塞爾會議,自己在故鄉南加州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題為「幸福的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講話快結束時大概是東海岸時間週日晚零點55分。那時伯南克收到一位助理發來的郵件,內容是歐洲央行行長之中最受人尊敬、最有影響的一位行長——意大利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的新聞發佈會訊息。
「德拉吉行長讓我將一些建議轉告會議主持人,請美聯儲、歐洲央行、瑞士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加拿大央行週日晚或者週一一早聯合發佈聲明。」德拉吉提議他們共同宣佈,「主要央行準備提前幾天向金融系統供應可以即刻到位的充足流動性。」伯南克收到的電郵內容暗示他,歐洲同行在呼籲大家為了彌補外匯融資不足集體行動。如果歐洲人會有所行動,他們希望美洲人也出手。
流動性互換是美洲人對抗危機最常用的武器,美國在這次危機期間頻頻祭出,後來用量已經減半。在高峰期,美聯儲曾向歐洲央行和其他央行借款多達5300億美元,此後又向那些國家的國內銀行貸款。可惜,大部分美國人很少瞭解,就因為這種關鍵的工具,伯南克率領的美聯儲成為2008年全球最後的貸款者。也許,這次美聯儲又會重新放開那些與歐洲央行和其他央行的簽署「互換貨幣協議的額度」,幫助抵擋最新一波洶湧襲來的危機?
一方面,伯南克與科恩急於做點什麼,希望竭盡所能幫助歐洲緩解金融壓力,發出了集全球央行之力共同打敗危機的信號。可另一方面,美聯儲當時處境微妙,參議院在那之後的一週要對「多德-弗蘭克法」的相關修正案進行投票。這些法案旨在解決監管華爾街的關鍵問題,也將影響美聯儲。面對這種形勢,美聯儲再向外國提供數十億美元貸款的報導很難給自己帶來幫助。伯南克堅持自己一直為之抗爭的原則,認為美聯儲的決策必須脫離政治影響,不受任何當選官員的干擾。在希望得到支持的時候,他不可能在國會的重要醫院決策以前發出貨幣互換協議的呼聲。
週日上午,伯南克提出,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美聯儲「聯邦市場公開委員會」(FOMC)召開緊急會議。在華盛頓辦公的美聯儲高官聚集在伯南克辦公室樓下的私密會議室「特別圖書館」(Special Library)其餘官員在各自所在城市連線參會,每張面孔出現在和異地的畫面鏡頭中,看著就像上世紀70年代風靡美國的喜劇「脫險家族」(The Brady Bunch)插入了一段導語。身在巴塞爾的科恩向與會者講解了歐洲人處理危機的局面。FOMC全體支持伯南克與科恩的提議:美聯儲會重新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唯一的前提是歐洲人同意也以大手筆的行動作為回應。
實際上,無論歐洲國家政府、歐洲央行還是全球央行行長,歐洲債務危機的各方都要聯手,同意同一時間行動,但如果對方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他們又都拒絕先有動作。
FOMC會議結束後,與科恩一道在巴塞爾開會的美聯儲頭號國際經濟學家納桑·希茨(Nathan Sheets)到給出差在外的央行行長們準備的辦公室去轉了轉,瞭解哪些人會參與貨幣互換協議的聯合聲明。這時候,希茨像在一家家上門推銷,他兜售的產品價值數十億美元。
5月9日晚 巴塞爾
週日晚,特裡謝再次召開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會議,很多委員本人在巴塞爾BIS的會議室出席,有些成員在法蘭克福參會,少數與會者人身在歐洲其他地方,在自己的國家。從里斯本那個週四的夜晚到現在,該對他們一直討論的問題做出正式決定了。為了壓低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利率,進而緩解危機,並保持控制貨幣政策的能力,歐洲央行會有針對性地購買這三國的債券嗎?或者,為了讓拯救歐洲的民選官員始終承受壓力,歐洲央行會更死板地行使權力,避免違背歐盟公約精神?特裡謝竭力為前一種做法辯護。
他提議,即使歐洲央行在公開市場買政府債券,也應該通過其他工具讓等額的資金離開歐元區經濟體,這樣購買資產就會「得到沖銷」,也就是說,沒有擴大現有的歐元規模。
韋伯與另一位德國的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尤爾根·斯塔克(Juergen Stark)極力反對特裡謝這樣做。他們的論證邏輯和韋伯兩天前發的電郵相似,認為只有當形勢糟糕得迫使歐洲國家領導人果斷行動,而且比那週末他們在布魯塞爾炮製的所有對策都堅決時,歐洲央行才應該干預債券市場。
最後,管理委員會以壓倒多數投票結果通過購買債券,但也同意將這個決定對外保密。在歐洲國家財長及政府首腦達成自己的協議以前,委員會不會向他們透露這一決定。如果這些領導人發現歐洲央行已經決定幹預,就會失去他們為解決危機採取行動的壓力。這次投票是務實派的勝利,恪守原則的一方敗下陣來。韋伯和斯塔克是此戰的敗軍之首,同樣站在對立面的還有荷蘭央行行長韋爾林克(Nout Wellink)。
歐洲央行決定以所謂的「證券市場計劃」(SMP)購買債券。週一清晨,他們就會邁出一決生死的步伐,但這時還不得不保持沉默,要等到政界人士盡自己應盡的本分。
歐洲央行決意行動之時,美聯儲也準備啟動貨幣互換。在巴塞爾時間9日下午7點46分,即華盛頓時間9日下午1點46分,美聯儲副主席科恩向伯南克發了一封郵件,主題是「互換可一試」。
5月9-10日 布魯塞爾
5月9日布魯塞爾的那個晚上,歐洲各國財長的會談陷入僵局。先是德國人為尋找替代的會議代表拖延了很久,因為財長朔伊布勒赴會中途病倒,德國只好另派一人代表這個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出席會議。等德國代表抵達後,德國與法國的態度又顯然涇渭分明。
時任法國財長、現IMF執行總裁拉加德說:「出於對澳大利亞的尊重,我們忘記悉尼吧,把注意力放在東京上,歇一下。」換句話說,歐洲領導者們不會在布魯塞爾時間凌晨1點以前達成一致,那時澳大利亞股市已經開盤,所以他們會集中精力在2點日本開市以前拿出協議。
那天的電話會議從下午開到深夜,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都連線參會。一位在家中參加會議的美國官員為此打了幾小時的國際長途,花了800美元。這期間,歐洲的財長們在內部商議時就把電話設置在靜音狀態。超級體育迷英國央行行長金還一度趁機偷偷念叨白天的球賽結果,用來打發時間,像個淘氣的男孩。
歐洲人總算及時拿出一份協議。法國和德國同意了4400億歐元的救助方案。IMF承諾投入2500億歐元,幫助保證德國人不會對受助國設置削減預算方面的苛刻條件。
這只是不切實際的美好願望:當時IMF執行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的確承諾會提供這筆資金,可他還必須得到授權,只有經過IMF執行委員會投票批准,卡恩才能兌現這個承諾。極度自信的卡恩那時一門心思要保證解決危機,後來才擔心IMF那些官僚形式的繁文縟節。
幾番爭執又妥協之後,財長們在10日凌晨3點15分完成了艱難的協商,宣佈了達成一致的措施。他們也沒能趕在日本開市前結束討論,但歐洲領導人給外界留下了急於努力達成協議的印象,這足以使安撫市場。
緊接著,歐洲央行公佈了決議,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也參與到貨幣互換行動中。歐洲央行聲明稱:「管理委員會……決定採取多種措施環境特定市場格外緊張的形勢,它們正在妨礙貨幣政策傳輸機制。」這是歐洲的領導者第一次聲稱,他們的行動根本不是拯救受困的成員國政府,而是確保歐元的價值不會失控。此後他們還多次發表類似觀點。
對韋伯而言,在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的問題上失勢不代表敗局已定。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的工作原則要求委員們對自己如何投票保持緘默。歐洲央行與美聯儲和英國央行不同,後兩家央行會發佈會議紀要,公佈貨幣決策成員的具體投票情況。而歐洲央行根本不透露這類信息,像保守機密一樣守了30年秘密。當然,理論上說,如果是為了儘可能保證歐元區的整體利益,歐洲官員們應該會更容易做出決定,可他們代表的是各自國家的利益。另一個歐洲央行的基本原則是,德國央行和法國央行等成員國的央行應該執行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下達的指令,追隨歐洲央行的行動,隨之買賣證券。與美聯儲的十二家地方聯儲一樣,這些成員國央行實際上在貫徹管委會制定的政策。
在韋伯看來,管理委員會完全無視自己的原則和傳統,現在那些遵守原則的傳統都出了問題。
管理委員會週日當晚的會議結束後不久,韋伯召集德國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開會。他和同事多姆佈雷特(Andreas Dombret)還在巴塞爾,其他成員分散在德國各地。從公事公辦的角度說,韋伯不應該向任何人提前透露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的決策內容,但這次他向德國央行的同仁們提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應該購買債券嗎?德國央行應不應該聽命於歐洲央行,購買數十億歐元的希臘與葡萄牙債券,違反不得動用印鈔手段為成員國政府融資這個長期奉行的原則?
如果德國央行的委員們給出了否定的回答,歐元區幾乎勢必在幾天內土崩瓦解,歐洲央行將喪失全部信譽,德國將被迫重新啟用原有貨幣馬克。全球金融市場將更加混亂,比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金融危機更嚴重。德國央行的領導者見識過那次危機有多麼凶險,所以他們決定,這次最好還是聽之任之,背叛傳統行事,以免出現此前那樣危險的後果。
2010年5月9日那晚,一場金融浩劫從沒有像那樣接近過我們這個世界,但只有少數內部人士知情。到了第二天清早,世界各地的人們又開始照常為工作奔忙。那時候,歐洲領導人已經決定投入數十億歐元維持歐洲的統一,新的聯盟建立起來,英國為此承諾要縮減預算赤字,美聯儲再次扮演了全球最後貸款者的老角色。
在世界上多數人還在夢鄉之時,巴塞爾、倫敦、華盛頓和其他地區的央行行長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全球商貿流又一次負隅前行。
華爾街見聞註:節錄部分連載告一段落,全文內容來自《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經濟編輯Neil Irwin的新作「煉金術士:三位央行行長與一個硝煙瀰漫的世界」(The Alchemists: Three Central Bankers and a World on Fire)。在此要特別感謝各位讀者近一個月的漫長等待,謝謝大家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