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期貨出現自201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連續四個交易日的漲幅,投資者押注中國建築業復甦將導致進口木材的需求大幅上升。
據木材諮詢公司Woo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報告,四季度中國原木價格上漲至歷史最高紀錄,促使2012年下半年中國從新西蘭和美國進口木材,與上半年相比增長了26%。
在過去12月內,芝加哥交易所的木材期貨價格上漲了44%。昨天CME 3月交貨的木材期貨上漲了10美元或者是2.7%,收於379美元每1000英吋面積一平方英呎(BFM)。而在過去的4個交易日內,該品種木材期貨上漲了11%,創下自2010年12月以來最大上漲幅度。
上一個月由於投資者擔心中國木料需求下降,和加拿大的木料供應商加大產能,導致木材期貨價格下降了6%。
現在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Paul Quinn認為中國需求反彈,可能預示著木材價格會進一步上漲。
他對彭博說:
「在1月30日木材期貨觸及7周低點後,『中國效應』又回到了市場上」
「我們一開始認為中國需求將放緩,因為他們在四季度進口那麼多的木材。如果他們能繼續四季度的進口量,價格將繼續維持在目前的高水平上」。
中國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9%,過去兩年來首次出現季度增長加速。而美國12月新屋開工環比增長12%,創下自2008年6月來最高紀錄,營建許可年化上漲至90.3萬戶,創下自2008年7月以來最高。
《金融時報》記者Cardiff Garcia:
- 自從去年夏天歐洲央行推出OMT購債計劃以來,尾部風險被認為降低了。而儘管美國政府的措施點石不成金,私人部門還是有反彈的跡象。
- 由於利率很低並且預計會維持低利率,貸款很便宜,加之投資者對高收益的追逐,目前融資容易找到資源。而且企業的盈利收益率相對於企業債收益率達到歷史高點。(主要由於企業債下跌很多。)
- 潛在的併購公司者有很多現金,而私募有很多未使用的金錢可用來收購。
- 股市反彈,但沒達到高得嚇人的程度,因此目標公司的價格平均而言大概都沒有被高估,至少目前如此。
2009年,隨股市和信貸市場復甦,併購交易也有所反彈。然而到2010年中期,併購交易活動停滯,然後再2011年,由於全球衰退的擔憂和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併購活動跌到低谷。在此之後,併購活動未能跟上股市迅速回暖、信貸息差縮小和市場波動性下降,一直到2012年。從2011年年底,交易行為開始攀升,但這種上升似乎並未引起注意。引起投資者注意的是市場消化大宗交易的能力。
| ||||||
癌症,萬病之王,一種人類費時五千年對抗的疾病;基因,生命起源,一個人類研究百年都還在尋找的答案。 當癌症遇上基因,那些我們找不到答案的問題、長征的五千年黑暗戰役,開始露出一線曙光……撰文‧賴筱凡 研究員‧蔡曜蓮「我的母親與癌症病魔搏鬥近十年,在五十六歲那年過世。她撐得夠久,所以能看見早些出生的幾個孫兒,享受含飴弄孫之樂。我其他的子女卻永遠沒有機會認識她,感受她是多麼和藹可親的一個人。 我們經常談到『媽咪的媽咪』,我發現自己得試著解釋把她從我們身邊帶走的病症。子女問我是否會被相同的病魔帶走,我總是叫他們別擔心;但事實是,我帶有一個『有缺陷』的基因BRCA1,讓我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大幅增高。」五月十四日,當這篇名為〈我的醫療選擇〉的投書登在《紐約時報》上時,那一刻,全世界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ie),她是三個小孩的媽,也是一位罹患乳癌母親的女兒。裘莉的舉動之所以震撼全球,或許是她身為一位好萊塢巨星,卻選擇切除乳房換得活下去的機會。這事件也讓世人意識到,人類在與癌症搏鬥五千年後,終於露出曙光。 基因變異等於癌症? 不會立即致病 但對某些毒素代謝較差四千六百年前,埃及古王國時期名醫印和闐(Imhotep)記載了癌症病歷,其後以外科手術切除,就成了治療癌症的主要手法;一直要到一九○二年,居禮夫人發現輻射性的鐳元素,人類才又增添了對付癌細胞的新武器;而二次世界大戰後,化學製藥的發達,又為治療癌症導入了化療的流程;但直到近年基因技術的突破,癌症的預防性治療才得以實現。這一步,我們走了將近五千年之久。 儘管如此,癌症存在這五千年來,深深困擾著人類,就如同裘莉在投書中所說:「癌症仍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深沉的無力感油然而生。」我們對癌症了解得太少,但罹癌的人數又太多,全世界每年約有七百萬人死於癌症,在台灣也有八千多條生命因癌隕落。因此,每當癌症到來,就像是世界末日般令人絕望。 我們無法理解,有些疾病的出現,如肺結核,是掏空我們的器官;但癌症的出現,卻是不斷的增生,無止境地擴張,像是要侵入我們體內的每個器官。因此,在癌症發現、治療、預防之前,我們應該先知道,癌症是怎麼來的。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個王國,那麼我們體內多達一百兆個體細胞,就像是在這個王國裡辛勤工作的子民,它們都依照著一套標準作業程序──DNA,作為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不停地複製、分裂、複製、分裂,周而復始地進行著。 可是,百密總有一疏,當這些忠心耿耿的體細胞在複製過程中,約莫一百萬次會出錯一次,造成人類體內基因的變異,也就是科學上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NP)。 這些基因變異,不會讓你致病,卻可能讓你對一些事物的反應特別敏感。台灣很早就投入基因工程領域的科學家如中研院院士陳垣崇,最早就是用基因檢測,診斷一些代謝性疾病。 安法抗衰老診所院長王桂良進一步舉例,人體內的第二對染色體裡,有著一個名叫CYP1B1的基因,它掌控我們體內的解毒功能,所以,「當這個基因出現變異,你就會得某些疾病嗎?顯然不是,而是代表你的身體對一些毒素代謝較差。」他說。 癌症都是後天造成? 不抽菸也可能得肺腺癌 元凶是基因一連串的化學名稱如同外星語般難懂,陳列在檢測報告上,它們叫作多環芳香烴、異環芳香烴、雌激素。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名詞,卻存在我們的生活裡,「廚房油煙、香菸的煙霧、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就連你燒香拜佛的裊裊香氣裡,都有多環芳香烴的存在。」王桂良的話乍聽之下,令人驚恐。 正常人體的解毒功能,可以排除這些毒素,「但如果你的CYP1B1基因變異,代表你身體對這些毒素的排解功能比較差。」王桂良緩緩解釋著,解毒功能較差的人,又虔心禮佛、一日三炷清香,或者長期籠罩在廚房油煙裡,常吃燒烤食物,都會加速毒素累積,最後造成細胞病變,癌症就這麼產生了。 「肺癌、乳癌、前列腺癌,都是這個基因變異下,可能導致的疾病。」王桂良說。於是,我們體內原本盡忠職守的體細胞子民們,依舊不停地複製、分裂,只是製造出來的是有缺陷的癌細胞。聽起來很科幻,卻有越來越多的數據告訴我們這些答案。 「台灣罹患肺腺癌的人,有一半以上都來自基因變異。」二○○七年,一篇刊登在國際期刊《癌細胞》(Caner Cell)的論文震撼全球,主導這項肺癌研究的是國際權威、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而惹禍的這個基因叫作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它控制人體內細胞生長,這個基因病變的結果,就是即使你不抽菸,也可能得到肺腺癌,如前副總統蕭萬長。 然而,這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深耕基因醫學的禾馨婦產科執行長蘇怡寧說:「基因變異不一定會造成癌症,可是遺傳性癌症,卻有很高的機率發病,而且這個突變基因,你一生下來就存在。」遺傳性癌症就像是原罪,讓這些患者一出生就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他們有的人終生不敢嫁娶;有的人活在隨時可能撒手人寰的不安裡,就像裘莉一樣。 罹癌真是命中注定? 有家族變異基因遺傳者 幾乎躲不掉接下來這個故事距離我們很近,一位台灣女孩薇薇安(化名)的故事。 二十九歲,是一位女孩的黃金歲月,她們通常累積了一定的工作成就,身邊攢了一筆錢,足夠讓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她們自信、美麗、享受人生。只是,比起一般的二十九歲女孩,薇薇安眉宇間多了一股憂鬱。 「她已經切除了左邊乳房,發病時,她只有二十九歲。」薇薇安不是蘇怡寧遇到的第一件病例,基因檢測開始發展的這十年來,上門找蘇怡寧做檢測的乳癌患者很多,但多半已經發病,且家族有超過兩個人都得了乳癌、卵巢癌。「她們上醫院時,通常會被送到癌症中心接受治療,細心一點的醫師會多問一些罹癌家族史,能像裘莉這樣做到預防治療的人,很少。」薇薇安的媽媽和外婆,都是乳癌患者,在癌症醫師的建議下,她找上了蘇怡寧。「她接下來很有可能罹患卵巢癌,如果基因檢測結果確認她就是BRCA1基因突變的患者,我們會建議她趕快生小孩,然後切除卵巢。」十年了,從蘇怡寧投入基因醫學以來,真正接受預防切除的病患數,是零。「這就是東方人與西方人的差異,東方人覺得乳房是外表的一環,願意動切除手術的人,少之又少。」乳癌和卵巢癌是少數可以透過切除手術,杜絕癌細胞增長的疾病。 「倒是願意切除卵巢的人多一些,大概是五個吧。」蘇怡寧說,這些病患多數是從國外得到基因檢測資訊,回來台灣做基因檢測,想知道自己是否為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的帶因者。 這樣的數目聽起來少得可憐,但不得不面對的真相是,台灣每年新增的乳癌患者有八千多人,高居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其中有一○%至一五%是遺傳性乳癌。「BRCA1與BRCA2基因的突變,會讓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的帶因者,八○%在七十歲前罹患乳癌。」蘇怡寧拿出歐美統計數據佐證,BRCA1、BRCA2基因被證實是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的致病原因,至今已超過二十年,歐美國家更累積大量的數據證實。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台南的一個家族。老父親因為大腸直腸癌而過世,膝下八名子女,其中六人都是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尚未發病的另外兩人,完全拒絕接受基因檢測,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如果確定帶有突變基因,別人會怎麼看我們。」尤其他們其中一人是待嫁閨女,深怕未來的夫家因此用異樣眼光看她。 「造成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的基因突變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家族性多發腺性息肉(FAP),一個是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HNPCC);前者約占大腸直腸癌的五%,後者則占五%至一五%。」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謝政毅說,這是一種顯性遺傳,帶有突變基因的人,平均三十五歲前會發病。 面對絕症束手無策? 透過基因檢測 可及早發現、治療於是,當基因檢測開啟了如潘朵拉盒子般的神祕密碼,我們的身體為何生病、罹癌,不再是找不到答案的問題。這一切,都是從一九八八年的兩篇論文開始的,為基因醫學時代揭示了新頁,讓全世界的科學家、醫師無不大舉投入基因研究。VIVO生技創投共同創辦人孔繁建就說,基因檢測市場規模爆發力強,幾乎每年都以二○%的速度飛快成長。 以美國為例,美國可說是全世界基因檢測發展最快的國家,早在一九八七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三十億美元的預算,要進行人體基因定序的大型人類基因組計畫(HGP),計畫時間長達十五年;美國政府甚至還成立國立人類基因研究所(NHGRI),就是希望解開人體基因密碼。 時至今日,小自親子檢定,大至癌症基因篩檢與預防,都有機會用到基因檢測技術。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更直接點出九大基因,可能造成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腦瘤等病症遺傳。 但基因檢測的範疇不僅於此,「在基因檢測技術快速發展下,小腦萎縮、帕金森氏症、亨丁頓舞蹈症等疾病,都可以更早被檢測出來,及早投入治療。」蘇怡寧說,這是他投入基因醫學十多年來的堅持,在基因科技發展下,成為顯學指日可待。 確實,在美國政府與許多生技公司投入下,基因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有權威如賽雷拉基因公司(Celera Genomics,後併入美商應用生命公司),二○○○年六月,還與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一同在白宮宣布完成人類基因定序初稿;也有為裘莉做基因檢測而聲名大譟的「無限大數」基因科技公司(Myriad Genetics)。 基因檢測是萬靈丹? 雖可能如驗孕棒般便利 恐引發爭議這些基因公司無不希望大力推廣基因檢測,美國更出現「消費者基因檢測(Direct-to-Consumer Genetic Testing)」,或者稱之為「居家基因檢測(At-Home Genetic Testing),你只要上網填妥收件地址、電子信箱與電話號碼,刷卡支付九十九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元);兩天後,你就會收到一個基因測試盒,裡面有著長長的管子,貼著一組條碼。上網註冊完成後,蒐集部分口水,封存寄回,六到八周後,你就會得到基因檢測報告。 在美國,提供居家基因檢測最為知名的基因公司,叫作「二十三與我(23 AND ME)」,它之所以名聞遐邇,是因為其創辦人沃斯基(Anne Wojcicki),她有一位全球知名的丈夫──Google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Google創投也因而投資「二十三與我」,募資超過一億美元。 「這些基因公司,終極目標是要把基因測試做到像驗孕棒一樣便利,但這可能會引發非常多的問題。」謝政毅搖了搖頭,這些「居家基因檢測」越來越氾濫,消費者拿到基因檢測報告後,爭議才正要開始,「如果報告結果很好,皆大歡喜;但如果報告結果不好,你要不要相信報告內容?」不論如何,基因檢測就像是打開潘朵拉盒子,它讓我們對於自己會罹患哪些疾病?為何會得病?都有了清楚的解答輪廓;癌症的形成、治療、預防,也不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就如同「DNA之父」華生(Jame Watson)在「DNA結構發現五十周年」慶祝會的演講上所說:「知識和教育是人類進步的基礎,人類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也有巨大的責任。」只是,在潘朵拉盒子被打開後,我們要如何正確運用這些資訊,將會是未來處於新基因時代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基因,是致癌凶手? 1988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兩篇論文,開啟了基因時代;隨著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人類罹癌的關鍵因素,可能就出在基因。當我們不解為何罹癌時,得先從認識基因開始。 什麼是基因?──決定每個人獨特性的關鍵每個細胞都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裡又藏著23對染色體,一半染色體來自母親,另一半則來自父親。而我們體內的99.99%細胞都帶有同一套染色體,不同的0.1%造就了每個人的獨特性,例如有些人會捲舌、有些人不會。 每個染色體裡又藏有DNA,外形雙螺旋的DNA裡,主要由四個字母A、T、C、G不斷變化排序,大約可以組成32億對,這就是我們的基因組。 正常排序為C、G 人體的基因排序,充滿基因變異,有些變異安靜地存在染色體中;有些變異則會讓身體生病的風險大大提升。 變異排序為T、A 整理:賴筱凡 關於基因檢測 你該知道的3件事 1.為什麼基因會變異?──以第2對染色體基因變異致癌為例我們體內的第2對染色體,有一個負責控制解毒功能的基因,叫作CYP1B1。有這個變異基因的人,對部分毒素的排解功能較差。當他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接觸多環芳香烴、異環芳香烴等化合物,在毒素無法排解下,癌症就來敲門(如下圖示)。 2. 基因解密可提早發現哪些病? 透過基因檢測,現在已有超過5千萬個基因變異可被偵測出來,從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黃斑部病變,到遺傳性的小腦萎縮症、亨丁頓舞蹈症、唐氏症,都在基因檢測的範疇。 其中,可檢測出的癌症包含有: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前列腺癌、肺腺癌、血癌、胰臟癌、腎臟癌、視神經母細胞瘤等。 第2對染色體(CYP1B1)控制排毒功能基因變異對多環芳香烴、異環芳香烴排解能力較差+抽菸、廚房油煙、汽機車廢氣、吃燒烤,大量累積毒素 肺癌、乳癌、前列腺癌 3.有些人罹癌是天生注定?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公布,超過50種癌症與基因遺傳有關,這些基因突變會透過遺傳,一代一代地世襲下去。其中最為人知的顯性遺傳癌症有三: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遺傳性大腸直腸癌,與視網膜母細胞瘤。 有這些突變基因的人,罹癌的機率將比一般人高,癌症成了他們身上的原罪。 你是4大高危險群嗎? —— 以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為例1. 家族中有兩人罹患乳癌或卵巢癌。 2. 家族中同一人接續罹患乳癌與卵巢癌。 3. 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 4. 三人以上一親等被診斷為乳癌患者。 整理:賴筱凡 裘莉勇敢面對的真相 從曾祖母到母親、阿姨與叔叔,裘莉家族裡至少有五人罹患癌症。基因檢測告訴裘莉的真相是:70歲前罹患乳癌的機率高達80%,得到卵巢癌的機率是63%,而基因突變也可能讓她步上媽媽與祖母罹癌的後塵。 曾祖母Virginia Gouswens乳癌祖母Lois Bertrand乳癌母親 Marcheline Bertrand乳癌、卵巢癌阿姨 Debbie Martin乳癌叔叔Raleigh Bertrand癌症裘莉 38歲尚未發病,卻已做預防性乳房切除大女兒7歲、兒子5歲、小女兒5歲 未來有很高的機率罹患遺傳性乳癌、卵巢癌 基因突變者 比一般人易得乳癌、卵巢癌 罹癌機率(%)一般人 具BRCA基因的人 乳癌50歲 2 50 乳癌70歲 8 87 第二次罹乳癌70歲 11 64 卵巢癌70歲 <1 44 整理:賴筱凡、蔡曜蓮 基因檢測 將成疾病預防顯學──基因研究發展大事紀 1866年 「基因之父」奧地利人孟德爾發現,豌豆芽的高矮、顏色都是由一對基因決定,開啟人類對基因的研究。 1933年 丹麥遺傳學家詹恩布瑞契發現DNA在染色體內,RNA在所有細胞的細胞質中,基因的研究進入DNA時代。 1953年 美國生物學家華生與克立克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讓分子醫學有重大進展,兩人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72年 華特法爾和他的研究團隊對基因分子的結構研究,開啟基因定序的發展。 1990年 由美國投資30億美元,啟動人類基因組計畫,著手基因定序工作,後來包括英、日、法、德、中國都陸續加入這項計畫,形成「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 2003年 由數位科學家發起的跨國基因定序合作計畫,宣告完成99%基因定序,人類的基因解碼已達99.99%的準確率。 2013年 影星安潔莉娜.裘莉自切雙乳預防乳癌,讓眾人意識到基因醫學的長足進步,人類預防疾病的能力大幅提升。 整理:蔡曜蓮 |
| ||||||
跑馬圈地、拉近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遠大於實際業績提升方面的考慮◎ 本刊記者 範軍利 文fanjunli.blog.caixin.com 北京一家券商高管最近忙於各種招聘面試。該公司預計招聘20余人,備戰 OTC 市場。 這在投行經紀業務紛紛裁員減薪的大潮下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目前情況下,工資不會很高,這塊業務還沒賺錢,但前途遠大。 ”這位券商高管對某應聘人員說。 忙碌的券商們是去年以來券商參股OTC市場熱潮的縮影之一。 OTC 市場,即場外交易市場,又稱櫃台交易市場或店頭市場。與交易所市場不同,OTC 沒有固定的場所,沒有規定的成員資格,沒有嚴格可控的規則制度,沒有規定的交易產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雙方通過私下協商進行一對一交易。 這位高管表示,該公司正在討論參股一家股交中心,公司內部對於參股事宜爭論較多——高管會議討論的基調是“賺不賺錢是第二層面的” ,但是針對任何創新業務,公司的原則是“不能缺席” 。 券商參股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背後,在完善業務鏈需求、跑馬圈地占市場之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配合地方政府工作成為主要考慮。 新三板擴容至全國即將成行,但2011年11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 (下稱38號文)仍是四板發展的最大限制。 與此同時,短期看不到收益的券商們,其上千萬元的投資或將漂流在四板不可知的未來。 券商布局 如火7月,券商對參股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的熱情進入新一波高潮。各路券商紛紛發佈公告,宣佈已經或即將參股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7月25日,宏源證券(000562.SZ)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議案,同意該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相關業務,並授權公司的經營管理層決定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業務範圍、組織制訂相關制度、辦理相關手續等事宜。 事實上,宏源證券此前作為發起人之一,已參股了新疆股權交易中心。資料顯示,新疆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化運作,註冊資本1億元,發起股東包括新疆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克拉瑪依金融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 7月18日晚間,興業證券(601377. SH)發佈公告稱,公司投資3500萬元參股經營的福建海峽股權交易所有限公司,于即日起開始正式營業。 公告顯示,興業證券此次持股18.42%,是海峽股交公司第一大股東並負責日常經營管理。 此前的7月9日,招商證券(600999. SH)也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議案》 。 根據議案,招商證券將作為主發起人設立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參股比例不超過35%,且出資總價款不超過3500萬元。 公告還稱,自董事會批准之日起公司三年內參股不超過八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並且每家投資額不超過100萬元,並將以會員身份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是廣東省第三個OTC 市場,此前,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和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先後成立。今年6月中旬,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正式獲得批籌,7月11日正式掛牌。 除了招商證券,廣發證券(000776.SZ)也參股了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具體詳情未透露。 國泰君安證券行業分析師趙湘懷介紹,目前國內場外市場由新三板市場、區域股權市場和券商櫃台市場三大板塊組成(即三板、四板、五板) ,分別定位於全國所有非上市股份公司、省級行政區域內企業,以及私募金融產品,所對應的監管分別是證監會、地方政府和券商主導。 目前所知,至少有24家券商參股了12家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有業內人士測算,目前,全國各地都在陸續推出當地的股權交易中心,按“一省一家”的原則,未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有望超過30家。 全業務鏈誘惑 2012年8月,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規範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試行) 》 (下稱《指導意見》 ) ,為券商參與地方 OTC 建設提供了直接的政策支持。 北京一位券商場外部人士表示,長遠看,地方 OTC 市場將成為券商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當前,受IPO 暫停影響,多數券商投行業務遭遇挫折,A 股不振也使得經紀及資管業務持續下滑。這種背景下,場外市場無異于投資的“藍海” 。 趙湘懷在其報告中表示,場外市場的建設和完善會使券商盈利模式發生衍變,券商承銷、並購、直投、融券等業務鏈條進一步重組升級。預計2015年新三板將為券商帶來業務收入約69億元,貢獻度3%。 ChinaVenture 投中集團高級分析師馮坡表示,券商此時參股 OTC 市場,在投資入股享受盈利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業務鏈條的拓展。 首先,在承銷和保薦業務上,券商可為非上市公司提供掛牌推薦、定向股權融資、私募債券融資等相關服務,同時,未來有望繼續延伸做企業IPO 的保薦承銷工作。 財富管理方面,券商可以發行在區域性市場掛牌的股權,或者以私募債券為投資目標的股權投資基金或資產管理產品。 證券經紀及顧問服務方面,券商可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代理買賣或財務咨詢服務。 “這些都將成為新的盈利點。 ”馮坡說。 地方衝動 不過,對於參與場外市場積極的券商來講,跑馬圈地的衝動或遠大於實際業績提升方面的考慮。 長江證券曾以現金方式出資450萬元入股武漢股權交易中心,占其股本總數的15%。 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參股OTC,是希望能像新三板一樣跑馬圈地,做企業資源的蓄水池,不能丟掉先發優勢。 券商參股 OTC 的更深層次意義在於,區域股交中心都是地方政府主導,券商參股可以拉近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所披露的案例更多是屬地券商參股屬地 OTC市場。 一位接受採訪的南方券商高管表示,參股 OTC 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政府工作,服務地方經濟” 。 西部一位券商場外部人士亦表示,四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目前業務價值比較小,長期看,也許價值會逐漸增大,會帶來一些客戶。 不過,四板市場是地方政府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環節,各家券商也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 “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行政指導在裡面。地方政府希望地方券商參與進來,以規範地方企業很好地發展” 。 “以前是政府對在四板掛牌的企業進行費用補貼,比如掛牌時會有稅收等方面的鼓勵措施等。現在鼓勵省級了。 ”一位券商場外部人士表示,中部一家省份甚至對轄區內企業及中介機構提出要求, “想未來上新三板的省內中小企業,最好先到四板去掛一下,規範以後,未來掛牌會更容易。 ”目前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的收入主要為企業掛牌費和交易手續費。 不同的股權交易中心具體規則不同。從地方政府角度看,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有利於解決地方融資難問題,且稅收、掛牌權、監管方面都屬於地方,所以,各地方政府都有很強的動力推動其發展。 西部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程曉明表示,目前很多券商參股當地股權交易中心,都屬於跟風行為。 “作為全國性股權交易系統的新三板交易尚未活躍,融資功能尚未充分體現,區域股權交易 市場能怎麼樣?” 四板風險 程曉明認為,四板熱潮背後是地方政府推波助瀾的結果,券商投資四板短期內不會為其帶來收益。投資主要是押寶未來四板交易制度會改革。 “四板未來的機會就是突破38號文限制。 ”2011年11月發佈的38號文,決定對包括區域性市場在內的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 2012年7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下稱37號文)進一步明確了清理工作的要求。 38號文、37號文要求各類交易場所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不得採取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不得將權益按照標準化交易單位持續掛牌交易,權益持有人累計不得超過200 人,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未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准不得從事保險、信貸、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 自此,不得集中交易,不得標準化、連續化交易,不得均等份額公開發行,不得突破200人限制就成為了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運作不可逾越的底線。 “如果上述政策風險無法突破,投資四板就是打水漂。 ”程曉明說。 另外,對於少數地方政府做出的四板企業未來可實現“兩地掛牌”或“便捷轉板”的許諾。接近決策層的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尚未在任何市場看到轉板上市的先例。 “這是有違市場公平的規則,即便在新三板還沒有實現,遑論四板、五板?”這位人士說。 新三板是一個公開轉讓市場,是覆蓋全國的證券交易場所,其掛牌公司是經證監會核准的公衆公司(股東人數超200人或公司股票公開轉讓);而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是非公開市場,其掛牌公司是非上市非公衆公司,應執行“非公衆、非標準、非連續”以及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的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三板與四板,兩者在法律基礎、監管模式、市場定位等方面都有較大區別 ;因此,企業在兩個市場間的“兩地掛牌”並不可行。 至於轉板,如區域市場掛牌企業達到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准入標準,可申請到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企業轉板同樣須履行必要的審核程序,兩個市場間不存在“轉板便捷通道” 。 |
| ||||||
夏天一向是飲料與冰品旺季,尤其今年,台北更出現百年來高溫,全台籠罩在一片酷暑之下,「熱商機」持續延燒,也燒出了一陣「霜淇淋旋風」。 這股旋風,從名店開始,先是位於台南的蜷尾家,大排長龍的隊伍常把小巷擠得水洩不通,還要發號碼牌,平均等一個小時才能買到;接著,高雄的米格手作甜食、台北永康街8%ice冰淇淋專門店,每一家都引來不少排隊人潮。現在,就連全家便利商店也加入戰局,只要是有設霜淇淋機的門市,立刻成為排隊熱點。 霜淇淋出現在台灣,已經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為何今年突然暴紅?而更有趣的是,這些知名店家和便利商店,背後的供應商,竟然統統都一樣! 全家便利商店於今年三月悄悄的推出霜淇淋,目前只有一百家門市有販售,在幾乎沒投入任何行銷資源下,卻得到市場熱烈反應,讓其他超商業者拉高警報,甚至準備跟進。一位通路業者觀察,一旦便利商店業者全部搶進這市場,就可能引起產業結構變化,甚至改變消費者習慣,「就像當年的現煮咖啡一樣。」 關鍵字一:日本第一獨家口味結合日式風格 「重點在於四個字,就是『日本第一』!」大昌華嘉飯店暨餐飲設備事業處副總經理邱慶德說,過去台灣的冰淇淋與霜淇淋機器,多以歐美系品牌為主,如該公司主要代理美國品牌Taylor,在國內市場約有近七成市占率,麥當勞、漢堡王、新東陽、義美,都是其客戶。 而這一次,全家高掛著與日本第一冰淇淋品牌Nissei(日世)合作的旗幟,成為吸引消費者關注的主要原因。蜷尾家、米格、8%ice冰淇淋專門店,用的也是這個品牌的機器,加上各家各自的獨家配方與口味,打造出不同於以往、具有差異化的商品。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分析,台灣人對日本的東西,尤其是食物,本來就有好感,加上台灣人去日本旅遊的人也多,大家到日本吃過「日式霜淇淋」之後,回台也會想找相同的東西。 代理Nissei的義薩國際董事長陳安守說,日本的機器機台較小、使用過程也比較安靜,適合小店和便利商店。過去以代理義大利品牌為主的他,四十年來從沒像現在這樣被訂單追著跑,現只希望日方的工廠生產能夠再快一點。 日本,就是這一波霜淇淋商機崛起的關鍵字。全家甚至連霜料也是用Nissei的配方,再交由國內生產杜老爺冰品的皇家可口公司代工製作;蜷尾家老闆李豫,雖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從店名到店裝潢也都走日式風格,拉高與日本的關聯度。 關鍵字二:鬱金香杯整體賣相佳、食用方便 這些名店與便利商店,第二個共同點,就是都使用了鬱金香花型杯的甜筒。這也是造成這股熱潮的推手之一。全家表示,鬱金香花型杯讓霜淇淋商品整體的賣相更佳,更能夠引起話題。李釧如也說,「小花的造型讓霜淇淋比較不容易滴下來,增加食用的方便性。」 因為蜷尾家當初開店就決定要賣高單價霜淇淋,所以李豫希望找特別一點的餅乾杯來相稱,他曾經在日本看過花型杯,但在台灣卻遍尋不著,最後才打聽出,全台灣居然只有一家工廠生產。今年七月,霜淇淋開始竄紅時,這款甜筒還一度全台缺貨。 製造鬱金香花型杯的嬅妮食品公司董事長傅仁傑,從事甜筒生產已約莫三十年,同樣是第一次有這種被訂單追著跑的經驗。 以研發力擺脫低價競爭突破傳統才能找到新藍海 因為甜筒的市場需求不大,產品又特殊,需要專業機器才能夠大量生產,在台灣主要只有三、四家工廠生產,其他多屬家庭式、手工製作。傅仁傑三十年前也是從家庭工廠起家,規模逐漸大了以後,才開始投資生產的機器設備。 傅仁傑說,甜筒只是霜淇淋的配角,不受重視且利潤不高,以最普通的威化杯來說,一個售價大約一塊錢,利潤只有兩毛錢,「如果量一大,價格還要再砍。」 產品利潤薄,生產成本卻不低,一台生產機器動輒上百萬,又有淡旺季問題,如果量不夠大,做得不夠久,很難撐下去。 但,就因為各家都追求量大,產品差異度又不高,到最後很容易演變成價格競爭。為了提升競爭力,擺脫低價競爭,傅仁傑不斷研發,從材料和形狀去創新,目前工廠已能提供十多種不同造型產品。 這次的鬱金香花型杯,就是他參考國外案例,自行研發設計,再請日本設備廠商開模訂做,造價高達八百多萬元。 嬅妮的大盤批發商年晃企業董事長李啟昌說,這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沒什麼大商機,又是非常傳統的產業,大家幾乎都照著現有的樣子去做,很少人會去想要有所突破。 所以,當業者們都想要找特別一點的甜筒杯時,很自然就全部找上嬅妮。這次,市場被炒熱,尤其便利商店一腳跨入,更讓需求量大增,供不應求。「沒辦法,全台灣只有他有,現在不夠分,還只能配給一定的量,其他就用方型杯筒替代,」李豫無奈的說。 而傅仁傑目前已經籌畫再設立新廠、買新機器,以消化接下來更多的訂單量。 過去霜淇淋多被視為副食,如今配角變主角,名店效應加上便利商店連鎖普及力,讓這一股霜淇淋熱潮,再推上高峰。這證明了,即使是一項引進台灣超過四十年的老商品,加入了新元素以後,也能夠再度擴大市場規模,創造新市場。 |
苦等十三年,科網股旋風再次席捲全球資本市場。與2000年空炒概念不同,多隻連創新高的國內及國際科網股都有業績支持。除了美國上市的科技股龍頭谷歌、Facebook(FB)有超強的業績支持之外,本港科網股亦在今年出現瘋狂的升勢。主打手機遊戲和移動互聯網概念的網龍(777),在首季盈利倍增後,股價單月飆升超過100%;今年7月3日,騰訊表示微信在海外的產品WeChat註冊使用者已突破7000萬名,未來將推進商用化,包括擴大移動支付及推出手機遊戲平台,消息備受基金追捧,股價連破300元及400元心理關口!
從資料統計顯示,中國互聯網潛力雄厚,是本地科網股旋風的契機。據世界互聯網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自2006年以來,中國網民數量至去年年中已翻了3倍多,而互聯網的滲透率只有四成,遠低於美國、南韓及日本高達80%的滲透率。隨着上網費用不斷大幅減低;加上城市化及人均收入大幅上升,中國互聯網的滲透率於2015年可能達50%。加上中央領導層現在欲把投資主導的經濟模式,改變為消費主導,「十二五」規劃推出不少鼓勵消費的措施,而互聯網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當中,手遊是新世代科網產業,相關股票的泡沫成份較高。然而,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統計,去年移動互聯網用戶人數達4億人,其中超過三成願意付費購買手機遊戲;可見其獲利潛力不錯,只是盈利模式存在發展空間。
今天,我們編輯了林少陽在過去一個月對科網股與手遊概念股的評論:『……部份讀者可能知道,本欄最近參與了雲遊控股(484)的大抽獎遊戲。任何受歡迎的IPO,大部份投資者所獲得的分配極之有限,而要對IPO新股作出有意義的分析,其實是相當困難,以下是本欄為雲遊所在的一些簡陋的投機操作分析,作為讀者的參考:
雲遊為國內網絡遊戲公司,總部設於廣州,日前按每股51港元,公開發售3,137萬股(包括約1097.5萬舊股),扣除舊股部份,上市公司集資約10億港元。雲遊招股時發售價上下限為43.5至55元,雖然公開招股超額認購312倍,但沒有以上限訂價,而且「賣大包」保證小投資者每人至少獲得一手分配股份,造成新股分配極之分散的現象。
管理層指此乃預留足夠獲利空間給投資者,我們認為此乃今次IPO幕後軍師,上市保推薦摩根士丹利的營銷策略,事關大摩及後還有多單IPO在手,今次憑藉雲遊帶旺整個IPO市場,對其他排隊上市的新股推銷非常有利。
由於公開發售部份超額倍數甚大,發行商透過回撥機制將公開發售部份調整至50%,令國際配售部份只得1568.5萬股供機構投資者認購,造成國際配售部份股份分配嚴重不足,逼使看好該股的機構投資者必須在二手市場吸納。
上市後,雲遊總發行股本約1.2545億股,按收市價71.5港元計算,市值約90億港元。若以2013年度盈利計算,雲遊的市盈率並不便宜。撇除公平值虧損及員工認股權證之非現金開支,公司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大約為1.54億人民幣,按年升22%。全年盈利或報2.95億元人民幣,按年升23%,預測2013年市盈率已達24倍,即使扣除上市集資之10億港元估值,市盈率仍達21倍。
由於網絡遊戲商的盈利周期極不穩定,過往一般同類公司的估值,都不過是5至15倍之間,而且大部份時間停留於10倍或略低的水平。若以過去十年的平均估值衡量,雲遊目前的估值肯定是偏貴了。
然而,若以泡沫價而言,則目前並不是極之過份的估值。事實上,近年手機上網成為趨勢,最近谷歌及研究機構IPSOS共同發表的統計報告(“Our Mobile Planet: China”)顯示,69%受訪者表示他們每日均用手機上網。雲遊目前的網絡遊戲主力仍然是webgames(網絡遊戲),mobile games(手機游戲)的開發仍在初步階段。
據摩根士丹利的IPO研究報告預期,雲遊2014年度預測每股盈利達3.5人民幣,較本欄的2013年經常性每股盈利2.35人民幣,按年急升近50%。大摩的樂觀預測,是建基於雲遊的手游業務,將於2014年獲得爆炸性的盈利增長。若以其極之樂觀的預測,則現時預測2014年市盈率將回落至16倍水平。
當然,當泡沫爆破後,投資者回看當初「泡沫啦啦隊」的言論,都會覺得不過是一場笑話。可是,在謊言被揭穿之前,參與嘉年華的大臣們仍然會繼續為帥氣十足的國王新衣,說盡好話。因此,歡迎大家來到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請盡情享受這刻的歡愉,同時留意最終令遊戲結束,童言無忌的小童幾時現身。』
林少陽其後確認這個小童名叫阿里。然而,由於林少陽相信,本輪科網股的升勢看來已到了強弩之末(A股創業板開始嗅到焦味),這令仍未上市的阿里巴巴的管理層,很可能已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因為若錯過這個十載難得的高價上市時機,要等到下一個科網熱潮,恐怕現任的管理層已垂垂老矣!
▶ 南韓綜藝節目遊台灣行程,開啟南韓民眾對台灣的好奇,人數增長一倍
▶「環境整潔、治安良好,最讚的是台灣人都超親切的,下次還想再去呢」
10月,在首爾工作的南韓人李小姐,因為看了一部南韓綜藝節目《花樣爺爺》,而首次來到台灣旅遊。她說,看到花蓮太魯閣自然景觀,又吃到台北很多美食,真的很滿足,台灣是個有趣的地方。「以前,出國旅遊只知道去日本、東南亞,沒想到鄰近還有這麼棒的地方,早就該來台灣遊玩。」
趁休假帶妻子到台灣旅遊,才剛回到首爾的姜先生也告訴記者,看到《花樣爺爺》介紹新北巿九份的好山好水、獨特建築而被吸引,沒想到去到當地,發現比想像的還要棒。「環境整潔、治安良好,最讚的是台灣人都超親切的,下次還想再去呢。」
《花樣爺爺》到底有何魔力?這是一部以4位年齡逾70歲的藝人組團出國旅遊為主題的綜藝節目。6月時開展法國與瑞士之旅;今年8月接著推出5集「遊台灣」篇,遊覽台北市中心、北投溫泉、與花蓮太魯閣,並同時品嚐台灣小吃,體會在地風情,收視率突破6%,為同時段節目中最高,也罕見地打敗了無線電視台。製作團隊解釋,主角們都有其他通告,怕時間衝突因此決定將離南韓較近的台灣作為取材地。之後也將推出女藝人版的「花樣姊姊」,現在土耳其拍攝。《花樣爺爺》也將於11月下旬在台灣播出。節目的成功在於南韓王牌製作人羅英石,他將先前製作的人氣節目《兩天一夜》旅遊模式(主持人耍寶和嘉賓互動,非常爆笑),移植到在韓劇中廣泛出現的「祖父級」資深藝人身上。這些個性迥異的爺爺們彼此激盪出有趣的火花,例如有位爺爺特別容易累,結果另外三位爺爺就要隨時安撫他。
受到《花樣爺爺》影響,南韓旅行社的台灣行程意外爆紅。南韓三大旅遊業者之一自由旅遊的中國業務部代理鄭聖元透露,以往每月只有200人預訂台灣旅遊,節目播出後成長到400人,每天都應接不暇。之前預約者以四五十歲居多,現在擴張到六七十歲,都是看了《花樣爺爺》,覺得台灣有趣又方便而來。駐韓台北代表部觀光組也告訴記者,原本就有韓國民眾前來詢問與領取台灣旅遊的資訊,在《花樣爺爺》播出後,打聽情報的人更多了,特別是以往很難看到的年長族群,也前來了解去台前該做哪些準備。日本福島輻射問題也讓韓客對赴日旅遊不放心,漸將目光移轉至台灣。
目前,南韓赴台灣旅遊團費用,4天3夜價格約在40萬至55萬韓圜(2915至4009港元),7天內自由行花費則在60萬到80萬韓圜間(4373至5831港元)。除台北外,九份、野柳與花蓮等地,已是南韓各大旅行社的台灣行程必備景點。鄭聖元觀察, 近9成預約者都是跟團,各旅行社更要狂搶台灣機票才能成行。鳳梨酥、茶葉類是南韓觀光客採購台灣商品的大宗。
台灣、南韓從1992年斷交後,因航線中斷導致雙方幾無互動,長達10年處於交流空窗。儘管2004年起復航,但南韓民眾因長年往來阻絕而對台認識不足,台灣旅遊知名度並不高。這次節目播送後反讓許多民眾對台灣感到新奇。相比之下,香港、澳門也被選為南韓人氣綜藝節目《Running Man》的攝影地點,雖也創下高收視率,但因南韓人前往香港旅遊的人數本來就多,並未出現像《花樣爺爺》台灣篇帶動的效應。
不過,「哈台」風潮背後也存在指摘意見。鄭聖元透露,「過去幾年經驗,旅客對台籍導遊的評價並不是很高。」目前台灣的韓語導遊也極度缺乏,甚至存在「一考就上」現象,顯示台灣擴展對韓市場還在起步階段。
遊台後滿是懷念的姜先生也表示,台灣的外國觀光用旅遊票券、路牌等連英文都沒能好好標示,是最不方便之處。「還有,我想台灣也應多多對外宣傳和推廣活動,讓更多人知道才是。」台灣面對未來可見的「大韓錢潮」,似乎得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總之】綜藝節目《花樣爺爺》的成功,不僅締造高收視率,也意外吸引大批南韓人赴台觀光,享受台灣的好山好水。
【i黑馬導讀】上海福壽園集團擬香港IPO,籌資約2億美元,這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殯葬服務公司。上海福壽園建於1994年,於2008年被世界殯葬協會列入全球十大公墓,並獲得「東方最美的墓園」稱譽。公眾眼中的殯葬行業,暴利名聲也常常伴其左右。
據路透社報導,若想在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大賺一筆,買入一家墓地託管人絕不是第一個撲向腦海的策略。
但中國式殯葬通常會牽涉到大筆資金,鈔票的多少則取決於死者家庭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殯葬規格的喜好。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大小投資者開始對此類殯葬服務股票產生興趣。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一份資料,中國內地最大殯葬服務企業福壽園計劃於近期赴港上市,此次IPO的融資規模約2億美元。由於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總部設在上海的福壽園開始經營越來越多的墓地。
福壽園的IPO讓投資者有機會押注於中國墓地價值增加和殯葬業務營收上行的一大趨勢。近年來,中國城市人均收入不斷攀升。一位熟知福壽園IPO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根據福壽園的估算,中國14億人口中1.8億人年齡超過了60歲,這一人群將在兩年內增至2億。
當然,相比較香港今年最大的IPO(中國信達25億美元的IPO)來說,福壽園遜色了很多。但是,其IPO引起了全球私募股權公司凱雷投資集團的濃厚興趣。
凱雷發言人透露,該集團已經和福壽園展開磋商。不過,該發言人拒絕就該集團是否將會投資一事發表評論。
上海輝立證券(Phillip Securities)財務官Jasper Chan指出,「眼下,IPO市場比較關注哪些擁有特殊商業模式的企業。殯葬服務企業,很可能會成為新一輪熱門IPO。」
據報導,福壽園IPO的時間暫定於本月第三週。2日,該公司開始評估市場需求。這將是福壽園第二次衝刺香港IPO市場。2011年,福壽園曾嘗試借殼中國衛生控股,涉及的金額達到創紀錄的33.6億港元,成為國內殯葬業最大一筆收購案,不過借殼交易最終以失敗告終。
屬民營企業的福壽園,將會通過IPO加入亞太地區上市殯葬服務企業的行列,其中包括安賢園中國控股有限公司、Midas International、龍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澳大利亞的InvoCare。
房地產遊戲
據英國市場研究機構歐睿信息諮詢公司提供的數據,2012年中國的殯葬服務行業價值465億元,截止2017年將會實現18%的增長。其中,殯葬服務佔據月半數的份額,產品銷售和服務所佔份額為25%,葬禮和處理服務佔據20%左右的份額。
在上個月公佈的報告中,安賢園的殯葬業務利潤不斷上揚。報告稱,「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斷增加,安賢園董事會相信墓地服務需求將會呈現上行趨勢。」
當前,中國的葬禮服務行業受到城市新墓地用地供應不足的限制,同時也受到複雜監管規則的約束。對於投資者而言,福壽園的IPO也可能是一種房地產遊戲。根據地方媒體的估算,在過去十年內,中國墓地的價值以每年10%的速度上漲。
資料顯示,福壽園創立於1994年,現經營6個墓園,兩個位於上海,其次在合肥、鄭州、濟南及錦州各有一個墓園,並有6個葬禮場所,公司收入87%來自殯葬,包括公墓、殯葬設備等,13%來自葬禮服務。
統計數據顯示,福壽園位於上海的一處6米乘以6米的高端墓地價格高達50萬元,其中包括墓碑和其他服務。
據報導,福壽園計劃將52%的IPO籌資用於開發新的墓地,20%用於購買葬禮設備和公墓,15%用於安排新的葬禮設備,10%用於營運資本。
| ||||||
今年農曆春節,刮刮樂在全台一炮而紅,業績突破去年紀錄,締造兩倍佳績,台彩新春打出漂亮一仗,有賴成功的行銷策略與產品結構調整,而這些策略的背後,則有賴台彩總經理黃志宜努力居間協調與排除障礙。 撰文‧張舒婷 「你刮了沒?」今年農曆春節,帶動投注站業績成長的主力並非每次過年皆熱銷的大樂透,而是刮刮樂。 過年期間若打開臉書,不時就會看到親友上傳中獎的刮刮樂照片;更特別的現象是,進入彩券相關討論網站,幾乎七、八成網友的留言都是「好希望我被扣稅!」(註:不論電腦型彩券或刮刮樂,中獎獎金若超過兩千元,須扣稅兩成)是以往從沒出現過的現象。 「今年大樂透加碼,為買氣帶來一倍成長,但光是刮刮樂,就帶來五倍成長!」台北市和平東路飛來富彩券行老闆蔡天富表示。對全台灣最大「莊家」||台灣彩券公司來說,刮刮樂確實成為今年農曆春節最肥的金雞母,根據台彩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二○一三年)春節檔期,刮刮樂批售總金額約一五二億元,今年成長近兩倍,來到近三百億元。 溝通魔人 促成三十對有情人結良緣 關於刮刮樂的狂銷熱賣,不能不提到這位重要幕後推手——在台彩公司超過七年的總經理黃志宜。 黃志宜是老銀行人,一九七○年在彰化銀行擔任行員,八○年轉戰中信銀行,一做就是二十七年,陸續累積行銷、零售金融、法人金融等業務經驗,○七年退休前,他的身份是中信銀行台中區域經理。 在同仁眼中,黃志宜是典型的魔羯座個性,沉穩內斂、腳踏實地,「他的溝通力和執行力超強,不管再複雜難解的事,他都不怕麻煩。」也因為如此,二十二年前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的夫人辜林瑞慧成立「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時,她和女兒辜仲玉異口同聲選上黃志宜擔任中區分會會長。 關於黃志宜的溝通力與執行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他三十年來扮演無數次的「月老」角色。擔任台中分行經理期間,行內一對男女職員感情甚篤,但因兩人同姓氏,女方家長堅持「同姓不能成婚」,黃志宜則以主管身份三度拜訪女方家長,前兩次取得對方信任,第三次見面時才談到這門婚事,說服對方「兩邊若無血緣關係,不應該反對。三個月後,雙方順利成婚。 近三十年來,黃志宜為無數員工、部屬、客戶扮演月老的角色,至今已有近三十對有情人因為他終成眷屬。由此,也能看見他熱心與執行力兼具的一面。 從中信銀退休後,在全球個金執行長黃思國推薦下,黃志宜出任台灣彩券總經理。他回憶,當接到黃思國的電話時,起初相當吃驚,轉念一想,如果能用自己的執行力,把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轉化為實際可行的方案,或許也能得到過去沒有的成就感。 執行高手 實現「點子王」薛香川構想「把創意變成現實。」黃志宜這樣的自我定位,在一○年薛香川來到台彩擔任董事長後,得到了最完整的發揮。相較於黃志宜,薛香川則隨時都有創意十足的點子發想,在台彩內部有「點子王」之稱,兩人合力打響的第一炮,就是一一年首度推出的大樂透「百組百萬」活動。 讓大樂透一券兩玩,另開出一百組號碼,「當時幾乎所有台彩員工都覺得,這個點子的執行難度太高,不過黃志宜還真是發揮了當年不怕麻煩的本領,硬是把董事長的點子執行到位。」台彩員工回憶。 熟稔台彩業務的黃志宜,決定先從協調內部團隊著手,發想執行細節,也發揮自己溝通協調能力。在各場會議中,他鼓勵各部門員工都要暢所欲言,詳述執行面的所有難處,不漏掉一絲一毫可能發生的執行障礙;對外,他則不厭其煩的與當時負責開獎的非凡新聞台溝通協調,最後終於掙得了長達一小時的新春開獎節目,又自己敲定了安心亞、蔡黃汝(豆花妹)等開獎活動代言明星,最後果然一炮而紅。 「百組百萬獎金」加碼活動締造當年一到二月業績超過三○二億元的驚人業績,連薛、黃兩人都感到意外,從此黃志宜也成為薛香川發想各式各樣點子時,最信賴的執行幫手。 「百組百萬」不僅大幅拉抬了大樂透買氣,也因為吸引人潮湧入彩券行,連帶為刮刮樂日後的熱銷奠定基礎。而在這個農曆春節,薛、黃兩人又是用了哪幾招,能讓刮刮樂的買氣熱到發燙? 首先是「檔期提前開跑」。有鑑於去年專為農曆年節檔期設計的兩千元「$2,600萬大紅包」刮刮樂賣翻天,今年台彩一改農曆年前一週才發行的模式,特地提早至國曆一月一日就上市。 踏實戰將 調整獎金結構衝出好業績 黃志宜表示,刮刮樂上市時間提早的好處,在於吸引民眾和親友在過年前,即可「揪團」集資搶購,而不是在「放假期間」才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額購買。不少經銷商在過年前就把批來的刮刮樂售罄,手上的現金又可拿去買下周發行的刮刮樂,在台彩加期加量的基礎下,經銷商又有充裕的現金流,周轉率自然衝高。 除了檔期提前開跑之外,彩券工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林俊福認為,台彩這次致勝的關鍵策略是「一舉拉高高面額產品發行量」。 根據台彩統計,今年高面額刮刮樂佔整體批購量的五成五以上,包括「$2,600萬超級紅包」今年發行五十億元,是去年的二.五倍;一千元面額也首度推出新款「大麻將」,所有一千元面額刮刮樂(大麻將、$1,200萬大吉利)發行量從去年的十五億元,激增至今年的五十五億元,成長近四倍。 每張一百到三百元的刮刮樂,有穩定的客源,但要如何吸引高面額刮刮樂的買氣?台彩採取最直接的方式:提高中獎率。面額一千元的「大麻將」、「$1,200萬大吉利」等產品,中獎率皆在七○%以上,兩千元「超級紅包」超過八○%,面額五百元的「金馬獎」中獎率更是百分百。 但台彩的聰明之處也在這裡;雖說「中獎」,但如果一張要價兩千元,中了一千元,到底是莊家贏?還是買家贏?答案很清楚。「台彩完全抓住了過年期間,民眾想討個好綵頭的心態!」林俊福以保證中獎的「金馬獎」為例:「如果刮的人一定有獎,中獎時告訴自己:我運氣不錯嘛!這是過年期間大家都想要的好兆頭,所以很適合作為紅包送人。」也難怪農曆春節一上市,初一、初二就賣到缺貨。 偏高的中獎率,還要搭配精心設計的獎金結構,才能奏效。黃志宜就說,「一個上億元獎金的吸引力,往往還不如一大堆的十萬、一百萬元獎項!」除了增設許多千元以下的小獎外,薛香川這次對刮刮樂的「超級紅包」也特地調整獎金結構,將二獎(一百萬元)增至三百個、三獎(十萬元)增至兩千五百個;首度上市的「大麻將」二獎(一百萬元)名額也多達三十二個。 薛香川解釋,就一般人的心理層面來說,「一百萬」、「十萬」是重要關卡,增設十萬元、百萬元獎項,對彩迷來說極富吸引力。 二○一四年是第四屆公益彩券的第一年,本屆經銷權期間長達十年,在薛、黃二人的聯手推動下,台彩公司一開春就透過刮刮樂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也算是討到一個「好綵頭」了。 今年少做2周卻有2倍業績 時間 2013年 (1/1~2/19) 2014年 (1/1~2/6) 一般面額總計 89.83 134.22 高面額總計 62.5 165 批售金額 152.33 299.22 單位:億元 註:高面額刮刮樂為售價500元以上者,包含500元、1000元、2000元。 資料來源:台彩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