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光裕亮相庭前示证开庭时间仍未确定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15/346179.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昨日(4月14日),黄光裕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进行庭前示证,黄光裕的妻子杜鹃及中关村公司原董事长许 钟民亦一同出庭,这也是黄光裕被羁押后首次在法庭亮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二中院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本次法院将地点安排在第三法庭,由于 只是庭前示证,所以不对媒体开放。据了解,由于证据太多,庭前示证预计进行一天。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玉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 示,庭前示证制度是指案件开庭前,控辩双方把所有的证据进行交换,确认无异议的证据。庭审中,双方只需要就有异议的证据进行质证,“由于黄光裕案案情复 杂,证据庞杂,控辩双方进行庭前示证,有利于提高案件审理的效率。”
今年2月12日,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向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提起公诉,起 诉黄光裕涉嫌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此案原定于4月2日正式开庭,但是却被一再延期,连庭前示证时间也是一拖再拖。
据知情人士 介绍,目前控方所出示的证据主要是围绕指控黄光裕所涉三大罪名的技术性证据及笔录、裁判文书等,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询问笔录、侦查机关所调 取的开户、周转等相关交易记录及原始票据、判决文书等。
此前有消息传出黄光裕案将于本月中下旬正式开庭审理,对此,二中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 还无法最终确定开庭日期。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询问是否会公开审理,允许媒体旁听,该人士表示,黄光裕案将公开审理,到时候媒体可以根据旁听席的位置 申请旁听。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黄光裕案一直处于高度保密阶段,公开审理的可能性不大。
背景资料
黄光裕被起诉的三大罪名
内 幕交易罪:黄光裕在上市公司中关村重组过程中,利用手中掌握的内幕消息,伙同中关村公司原董事长许钟民等人开设80多个股票账户。之后,黄妻杜鹃负责指挥 操盘手,累计买进1亿多股中关村股票,成交额逾13亿元。
非法经营罪:黄光裕上述炒股资金通过香港赌王连超的地下钱庄流通于香港、内地,自 2007年开始,黄光裕有10亿元人民币兑换成港币出境,有超过20亿元港币兑换成人民币入境。
单位行贿罪:黄光裕控制的两家公司向5名公安 系统和税务系统官员行贿共计456万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4

聯建中毒員工多數離職蘋果仍未提賠償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1/2413854.shtml

  蘋果供應商蘇州聯建科技自2008年以來陸續出現137名員工正己烷中毒事件。蘋果公佈的2010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中指出,「蘋果公司中國區供應商(即聯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於正己烷環境,健康遭受不利影響……」並且表示多數員工已經返回工廠繼續工作。
然而記者發現,與蘋果的報告相反,蘇州聯建科技在給予這批員工相關賠償之後,目前137名員工多數員工已經從蘇州聯建陸續離職,而蘋果公司對於聯建中毒員工賠償問題卻始終保持沉默。
中毒員工6月起陸續離職
已經43歲的崔廣雙在今年8月向蘇州聯建科技提出離職,作為137名中毒員工之一,崔廣雙因為中毒以及與公司解約得到的賠償為8萬元。在137名員工 中,與崔廣雙一樣,大部分的中毒員工從今年6月起已經陸續離職,其中還有部分合約到期、但沒有續約的員工。據記者瞭解,目前137名中毒員工中仍舊在江蘇 聯建工作的員工僅有三四人。
崔光雙告訴記者,在今年6月份合同到期之後,公司拒絕了與其續約。在多次協商之後,僅以新工人的身份進行入職。
「各種獎金和福利都沒有了,」崔光雙為蘇州聯建工作了6年,在新簽了合同之後,崔廣雙的工資驟減,崔廣雙不得不重新找工資更高一點的工作來維持生計,於 是在今年8月選擇了離職。此前,崔廣雙被北京的醫生診斷出仍舊需要繼續住院治療,但無論蘋果還是蘇州聯建都沒有表示會繼續支付醫藥費。
蘋果未提賠償
蘋果對於供應商員工的中毒並未有明確的表態。記者從中毒員工處獲悉,此前蘋果曾委派公司的負責人與這些中毒員工進行過一次接觸。這次接觸讓多數中毒員工看到了希望。
「希望蘋果公司跟它的供應商一起站出來,再給我們一次入院檢查、治療的機會。」賈景川告訴記者,在與蘋果公司接觸的過程中,員工們把自己的訴求一一提 出。其中對於員工而言最在意的有兩點。首先就是正己烷中毒之後,對於身體造成的傷害,希望能通過治療予以緩解;另外就是希望蘋果也能對中毒員工進行一些相 應的賠償。在瞭解到中毒員工的想法之後,上述蘋果負責人表示會向公司反饋。然後隨著這批員工在焦慮中等待到離職,仍未獲得來自蘋果方面的任何表態以及相應 賠償。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勞動人事部主任何力律師指出,如今大部分中毒員工從蘇州聯建離職,員工在離職時獲得單位的一次性補償金之後,基本就意味著雙方已經解除了勞動關係,員工很難再維權。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記者,雖然從法律上看,代工工廠員工與上游品牌之間並無關聯,但巨額利潤的源頭來自於這些代工工廠員工的勞作。「蘋果驕人的銷售業績背後,是沿著其供應鏈蔓延的污染和毒害。」
馬軍對記者指出,一旦外包生產過程出現問題,蘋果就把責任全部推給供應商,蘋果曾說過「蘋果沒有推卸原本就屬於供應商的責任」。蘋果在中毒員工的事情上也應該負有相應責任。」馬軍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3

華潤杭州一啤酒廠陷停產風波 改制19年員工仍未領補償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1027/2416391.shtml

  每經記者 徐傑 發自杭州
一場職工停工事件已導致華潤雪花杭州西湖啤酒廠停產一星期。
昨日(10月26日),華潤雪花啤酒(杭州西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杭州)發佈通告稱,截至昨日,華潤杭州已停產和停供貨七天,公司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今天公司要恢復正常經營,若未能按期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公司將被迫關閉。
華潤杭州復工前景仍不確定。該公司多名職工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職工補償政策未明朗,目前仍沒有復工的打算。而這一切距離華潤雪花全資收購 「西湖啤酒」(華潤杭州前身)剛過2個月時間。
根據職工代表介紹,停工原因是原屬國有企業的「西湖啤酒」在一系列的改制過程中,職工並未從中享受到經濟補償等利益。杭州華潤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問題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使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停工起源
昨日,杭州氣溫再度下降,陰沉中透出寒氣,天空愁云難散。
位於杭州西湖區西溪路545號的西湖啤酒廠內聚集了上百職工,「有在崗的,也有已經退休的」,廠房進口處掛著多條橫幅。
老王18歲就在杭州西湖啤酒廠工作,看著公司一路走來,他現在58歲了,「當初只有一個車間,逢到雨天就撐著傘幹活。」在現場,不少老職工表示,工作時間少則30年,但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並未享受到補償政策。
現場員工訴求主要是勞動合同問題和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利益保障問題。
勞動合同方面,杭州西湖啤酒廠被華潤雪花全資收購後,與原杭州西湖啤酒廠簽訂終身合同的員工是否按照新勞動合同重新簽訂,華潤雪花提供的新合同涉及條款比較籠統,職工認為不合理。
在職工利益方面,職工認為杭州西湖啤酒廠1992年第一次轉讓國有股份時,職工沒有享受經濟補償,杭州市1999年發佈的《關於我市國有中小企業改制若 干問題處理意見通知》明確,企業改制時,1983年前參加工作的在冊職工,以人均1.5萬元的標準從國有淨資產中提取,用於置換職工工齡,職工理應享受該 政策。
資料顯示,西湖啤酒廠原屬國有企業,其前身為杭州桃園嶺啤酒廠,於1958年建廠,是浙江省第一家啤酒廠,目前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 史。西湖啤酒廠目前擁有杭州、德清兩個生產基地。西湖啤酒廠1992年變為合資公司,2000年朝日啤酒正式入股西湖啤酒,繼2010年11月29日以 2.68億元成功競購西湖啤酒45%股權及「西湖」等16件註冊商標之後,今年8月2日,華潤雪花再次斥資2.7億元收購西湖啤酒55%股權,全資控股西 湖啤酒。
或被迫關閉
對於職工利益,華潤杭州總經理張志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杭州西湖啤酒廠在1992年改為合資公司,但上述杭州有關工齡置換的政策在1999年出台,不在政策規定範圍內。
但職工代表認為,根據杭州市1999年發佈的《關於我市國有中小企業改制若干問題處理意見通知》,企業改制時未對職工進行工齡置換,職工仍留在企業,並繼續履行原合同期限的,原企業改制後企業工齡連續計算。
根據張志武向記者出示的杭州市信訪局(2010)313號紀要文件顯示,文件下發前已經完成改制的企業,改制時未執行工齡置換的按勞動用工制度的政策執行。該紀要還明確,西湖啤酒廠應妥善解決職工問題。
為什麼1992年改制變為合資企業時,該企業不給職工執行工齡置換?現場多數職工表示,目前未領取國企改制過程中任何經濟補償和生活補助金等。這也得到張志武的證實。
「華潤雪花」方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問題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幾十名員工以封堵廠門的形式阻礙企業正常經營秩序,使企 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於改制時間較早,當時沒有相應的政策文件,未予以工齡置換,在以後出台的相關文件中,企業又不在政策規定的範圍內」。
10月26日,華潤杭州通告稱,從10月27日8時起,公司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如果公司不能正常生產,將被迫關閉。關閉期間,公司將停發對企業停產有直 接責任的員工的薪資福利,大部分員工放假回家,公司將依國家政策向員工發放生活費,由此給公司和員工造成的一切損失將由造成停產的責任人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5

仍未開工要讀書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213/18161568

今日係年初四,通勝講係成日宜開市入學,不同嘅運程書專家都指今日係開市開工好日,最佳開工時辰係下午一時半至五時,但龍人就不宜。碰啱今日仍然係假期,如欲開工,不妨吃過午飯後先至出動,或者話公司放假噃,開工做乜呀?有高人以前講過一個方法,就係趁好日好時辰走返公司,坐在自己寫字枱,抹吓枱,開着電腦,睇吓過年前放下嘅文件,當作已經開咗工──逗留半小時或以上咪去行街返屋企囉。
左丁山就仍然在屋企休息至下星期一年初九先至恢復正常工作,一於唞多五日先。在家而不去旅行,有乜好做?大把啦!昔年大學中文老師葉龍博士送我一本新書,就係佢編錄嘅「錢穆講中國經濟史」,葉師於新亞書院哲教系畢業,時維一九五七年,佢在一九五三年入學,適值錢穆先生精神旺盛,教書演講有心有力之時,葉師係浙江人,聽錢先生嘅無錫話,毫無困難,抄寫筆記易如反掌,但最難得嘅就係,佢將錢先生啲講課筆記收藏得宜,有啲仲曾經俾錢先生睇過、修訂,啲講義大部份曾在報章連載,左丁山錯過咗,今葉師與商務印書館合作,將啲講義重新整理編排,出版一部書就叫做「錢穆講中國經濟史」,梗係啱晒左丁山讀啦。
左丁山學識淺薄,以前只識讀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國史大綱」等書,不知錢先生連經濟史都識,大概錢先生對中國歷史、文化、儒學皆精通,在新亞草創時期,一人教書瞻前顧後,連經濟史都教埋,到咗六十年代中期,新亞歷史系有交通史專家嚴耕望,經濟史專家全漢昇,國史專家牟潤孫等等,人才鼎盛,人們就淡忘了錢穆先生曾經教過中國經濟史。另一位桂林街時代新亞學生宋敘五對錢先生非常熟悉,曾出版過一本專書講近代中國經濟衰落之因由,由清代康乾黃金時代講起至雍正敗家,埋下伏筆,宋先生近在《新亞生活》月刊為文,力指錢先生不應被歸類為新儒家,值得各方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00

歐洲銀行業仍未打破“死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15

每當金融危機爆發,銀行的資本受到衝擊,市場馬上會認識到銀行的脆弱性,特別是在經濟繁榮期內「瘋狂」累積的槓桿。

然而,脆弱的銀行業不僅是危機的傳導渠道,而且資本不足的銀行也無法給實體經濟提供信貸支持,所以各國政府都希望讓銀行充實資本,令市場相信銀行業是健康的(起碼看起來是健康的)。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美國政府進行了銀行壓力測試,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讓銀行從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渠道充實資本,進而令市場重拾信心。起碼從指標上和至今的市場表現上看來,美國政府救助銀行的措施是成功的。

現在,經歷歐債危機衝擊的歐元區也計劃通過類似的銀行壓力測試,敦促銀行籌集資本,並向市場證明銀行業的健康。但鑑於歐元區內部各國的分歧,歐洲這次銀行壓力測試並公共資金的主動支持(美國政府曾強制向系統性重要銀行注入公共資金)。這意味著,在請求救助前,歐洲銀行只能通過市場籌集資本。

那麼,銀行籌集資本的動力如何呢?意大利教授Macro研究了2000-2012年歐美銀行的資本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在07年危機前,研究採樣的歐美銀行更熱衷於發放紅利和回購股票,所以歐洲和美國在07年前都出現了資本的下降(灰色)。雖然07年以後這個趨勢出現了逆轉(紅色),但銀行業資本的增加部分是來自公共資金的,特別是歐洲,1949億歐元的新增資本中有1117億歐元是來自公共資金。

下圖還顯示了2000-2011年歐美銀行的資本流動情況:

(藍線代表歐洲,紅線代表美國)

因為受到危機的衝擊——經濟衰退壞賬增加,歐洲銀行業的盈利情況已經大幅下滑,因此,歐洲銀行可能還需要依賴當前的槓桿水平來獲取「合理的」資本回報率。同時,這還意味著,留存利潤對增加資本的幫助非常有限。

研究報告總結道:

總的來說,歐洲銀行的情況看起來遠未達到新的均衡。銀行至今的反應看起來都是小修小補的邏輯,因此激烈地對抗監管框架的根本性修改。這種策略只有在市場認為3%的資本比例是安全的,股東願意接受更低的回報率和分紅率比之前更低的情況下才可能成功。這兩者看起來是矛盾的。在仍然高槓桿率的業務中,股東要求的回報也應該更高。

因此,銀行必須尋求其他策略,比如說減少非核心資產和減少運營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6

大眾汽車戀上天貓 渠道整合仍未止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154.html

大眾汽車戀上天貓 渠道整合仍未止步

第一財經日報 孫銘訓 2015-03-18 06:00:00

繼甲殼蟲之後,“UP!”作為大眾汽車的又一款A00級車型,被大眾汽車寄予厚望。3月17日,在UP!上市之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大眾汽車”)專門安排媒體試駕,並將阿里巴巴大廈作為試駕路線上的重要節點。

繼甲殼蟲之後,“UP!”作為大眾汽車的又一款A00級車型,被大眾汽車寄予厚望。

3月17日,在UP!上市之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大眾汽車”)專門安排媒體試駕,並將阿里巴巴大廈作為試駕路線上的重要節點。除了因為這里是杭州的地標性建築外,大眾更看重其與天貓在電商模式上的合作,包括300輛“UP!”限量版車型的線上銷售。

這款搭載了1.0L多點直噴發動機的小車,百公里油耗只有4.8L。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當下,它具備了在全國推廣的“大眾消費”基礎,並有望再創一個大眾車型的銷量紀錄,但由於渠道的限制,它只能在大眾進口車集中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150多個4S店進行銷售。

在此之前,大眾進口車企圖借助上海大眾網絡拓展三四線城市市場的方案,因為去年年底的進口車經銷商反水而不得不在2月底停止。

“盡管被停止,但大眾汽車謀求經銷商網絡整合,卻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奧德思國際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郎學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口車與國產車共網絡銷售是一種趨勢。

磕磕絆絆的“改革”

2013年9月,大眾進口車啟動了一場由國產合資渠道分銷進口車的變革。大眾中國與上海大眾就大眾品牌進口車業務達成戰略合作,將途銳、邁特威、夏朗等進口車放入上海大眾渠道內銷售,先後獲得授權的上海大眾經銷商共90家,主要集中於大眾進口汽車尚未觸及的三四線中小城市空白市場。這意味著原本只通過大眾進口車渠道進行銷售和維修保養的車型,將第一次出現在合資公司上海大眾的渠道當中。

大眾進口汽車銷售網點有150個左右,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一二線市場擁有約10%的市場份額,而在三四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僅有4%,按城市統計的市場滲透率僅為22%,即平均每100個城市中只有22個城市有大眾進口車網點。

在汽車消費檔次逐漸攀升的國內市場,大眾進口汽車在三四線城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借力合資渠道布局這一方式,被大眾中國認為是成本較低、速度較快的解決方案。同時此舉也是上海大眾品牌高端化的一次嘗試,上海大眾希望通過高端進口車的銷售提升其經銷商的各方面能力,並可以為未來上海大眾銷售豪華車作準備。

但由於大眾進口車與上海大眾缺乏很多深層次的合作方案導致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本來只授權到三四線城市銷售的車型,被回歸到一二線城市,造成了整個大眾進口車渠道和產品價格的混亂。結果是不但銷量沒有獲得提升,而且沒有守住價格,造成了整個大眾進口車經銷商的利潤損失。

2014年全年大眾進口車銷售8.1萬輛,相較2013年下滑2.4%。銷售渠道的增加和銷量的降低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也直接導致了大眾進口車經銷商2015年初的集體“反水”。

2015年剛剛開始,大眾進口車經銷商聯名上書大眾中國銷售有限公司,要求取消對上海大眾銷售進口車的授權,對於2014年經銷商虧損的予以補貼、返還2012年二手車不合理被拒的返利,以及共同協商2015年銷售目標等多項要求。

在經過多輪談判之後,這場磋商如今有了新的進展,大眾中國與上海大眾於近日達成協議:自2015年2月1日起,上海大眾獲夏朗的獨家經營權,同時不再銷售包括途銳、甲殼蟲、尚酷、邁特威等在內的大眾進口車型,而進口大眾經銷商在消化完庫存後將不再銷售夏朗;此外大眾汽車還要向進口車經銷商進行1.2億元的返利補償,承諾2015年銷售目標會與經銷商一起協商制定。

必然趨勢?

郎學紅認為,大眾汽車謀求在華銷售渠道的整合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之前合作的失敗更多是因為這種合作是單向的,“它發展更多進口大眾網絡的同時,卻沒有給進口大眾的經銷商熱銷車型。”而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進口大眾的經銷商不滿意,大眾銷量沒有得以提升,同時上海大眾也並沒有從合作中嘗到甜頭”。

“未來不排除雙方探討中長期的網絡雙向協作模式。”郎學紅表示,進口車與國產車並網是大的趨勢,但雙方應該探討一種新的合作模式,雙向協作應該被接受。

“進口大眾每年的總銷量尚不足10萬輛,其銷量的提升仍然需要大的網絡支撐,但鑒於現在經銷商投資環境,要提高大眾進口車的銷量,借助其國產車的渠道也是其他跨國汽車品牌慣用的模式。”郎學紅指出,目前不僅德系三大豪華品牌是如此操作,豐田、日產、雷諾、克萊斯勒、別克、雪佛蘭等也都是如此作為。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並網是未來的趨勢,但如果大眾進口車與合資公司不能組建統一的銷售服務公司也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正如此前奔馳在華的發展,北京奔馳與進口奔馳的多頭管理造成了奔馳品牌在華發展的遲緩和價格混亂,一直到統一的銷售公司組建完成,才捋順了整個銷售流程。”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82

券商兼併起步 大潮仍未襲來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3/t20150318_731068.htm
2014年,國內券商之間的併購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同一控股股東旗下券商為掃清「一參一控」障礙實現上市進行的系內資產整合,二是為擴大規模和資本金,發展創新業務而進行的市場化併購。目前,由於小券商估值較高,國內券商之間的市場化整合案例較少,但是券商收購多元金融資產甚至境外金融資產,以及其他行業公司收購券商則屢見不鮮,這些成為了當下券商併購的主流。 趙俊/文

  2015年1月26日,隨著申萬宏源(000166)掛牌上市,中國證券行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併購案終於完成。按照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申萬宏源的市值達到2919億元,不僅取代國信證券(002736)成為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還一度超過中信證券A股(600030)的總市值,成為券商股老大。

  2014年的證券行業併購大潮,不僅成就了業內併購金額最大的「巨無霸」券商申萬宏源,在併購方式和種類上也體現出多樣性。國內券商之間的併購中就有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方正證券(601901)收購民族證券等案例,與此同時,內地券商還不斷染指海外,通過收購香港甚至歐洲的券商進軍國際市場。此外,券商對外匯交易等其他金融領域企業的收購也不斷見諸媒體,最近的包括2015年1月31日中信證券(600030)宣佈收購知名外匯經紀商KVB崑崙國際60%股權,以及2月初傳出的光大證券(601788)擬以5億美元收購業務包括外匯貴金屬在內的新鴻基金融(0086.HK)約70%股權的消息,其目標均直指金融混業。進入2015年,券商併購的潮流能否持續?

  併購動機之一:掃清「一參一控」障礙,實現上市

  這一輪國內券商間的併購,一大動機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申萬合併宏源、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即屬此類,其旨在通過併購滿足證監會提出的「一參一控」要求,從而達到上市的資質。

  「一參一控」指的是按照證監會2008年的相關政策,兩個以上的證券公司受同一單位、個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間存在控制關係的,不得經營相同的證券業務。而為了維護上市證券公司的資質條件,減少規範整改過程的複雜性和涉及面,避免上市後出現重大變更事項,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符合「一參一控」要求的證券公司,不能申請上市。

  由於一些大企業作為控股方同時控股或參股多家證券公司的情況比較常見,為滿足「一參一控」要求,國內證券行業掀起了大刀闊斧的整合。中投旗下公司曾經參控股10家證券公司,包括全資持有的中投證券,絕對控股的銀河證券(06881.HK)、宏源證券(000562)、西南證券(600369)、申銀萬國(00218.HK)和中金公司,以及參股的中信建投、國泰君安、齊魯證券和瑞銀證券。通過對旗下券商股權不斷梳理,中投公司逐漸淡出國泰君安、西南證券、齊魯證券和瑞銀證券(表1)。

  中投絕對控股的宏源證券、申銀萬國、銀河證券、中投證券和中金公司這5家券商最為其倚重。據《證券時報》2013年11月報導,匯金系券商敲定的整合框架是,銀河證券與中投證券合併、宏源證券與申銀萬國證券合併,至於有外資股份的中金公司,退出還是重組仍是未知數。目前申萬與宏源已完成合併,中金公司此前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但一直是只聞其聲未見其動。

  2013年10月30日,宏源證券停牌,其與申萬的重組大幕啟動,具體方式為申銀萬國通過換股吸收合併的方式收購宏源證券。宏源證券以9.96元/股的價格換取申銀萬國發行的4.86元/股的股票,換股比例為2.049。這個價格相對當時宏源證券二級市場8.12元/股的價格有22.7%的溢價。申銀萬國因吸收合併而發行的A股股票為81.41億股,全部用於換股吸收合併宏源證券。換股後,宏源證券終止上市並註銷法人資格,申銀萬國資產實現證券化,存續公司以申萬宏源為名在深交所上市流通。

  匯金旗下的證券公司實力偏弱,從投資運營角度看存在整合必要性。合併後的申萬宏源,形成金控和證券子公司的母子公司雙層架構。其中,證券子公司的註冊地在上海,作為上市公司的投資控股集團註冊地在新疆。後者定位於成為匯金的金融資產證券化平台,其旗下擁有證券、併購基金、另類投資等子公司,未來還將進一步打造銀行、保險、信託、租賃等全產業鏈條,以實現多元化的業務佈局,提升盈利及其穩定性,同時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負債比率和經營槓桿。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的券商總資產排名,整合後的申萬宏源將以1054億元的家底坐上行業老五的位置,僅次於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和廣發證券,而2013年其在行業中的總資產排名是第十位。

  國泰君安受讓上海證券股權,也是為瞭解決「一參一控」問題,掃清上市障礙。國泰君安的大股東為上海國際集團,後者除了控股國泰君安之外,還同時控股上海證券。這一硬傷導致其旗下的任何一家券商都無法上市。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後,可以獲得上海證券在經濟最發達的江浙滬地區積累的優質客戶,加速向財富管理方向轉型,提升中長期盈利能力,最終成為金控集團。

  匯金公司和上海國際集團等控股股東之所以急於讓旗下券商通過兼併整合躲開「一參一控」,實現上市,也是為了盡快融資,擴大資本金,發展創新業務。上市券商不僅可以通過IPO融資,上市後更可以通過發債、配股或增發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繼續獲得資金支持。

  併購動機之二:擴大資本金,拓展創新業務

  券商併購的另一大動力,來自發展的驅動。長期以來,券商收入主要來自於傳統的經紀業務,其佔比普遍達一半以上。在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券商紛紛通過「萬二」或「萬三」的佣金大戰吸引客戶,甚至有券商提出了零佣金,僅向客戶收取約萬分之一的證券交易所規費。根據上市券商2014年三季報,佣金率由2013年同期的0.081%下滑至0.069%。

  在佣金率下滑趨勢確定、經紀業務增收放緩的情況下,券商只能拓展其他業務方向,通過專業能力來做一些相對高端的業務以攤薄其負面影響。2012年後,證券行業進入創新發展時期,創新業務對券商業績的支撐作用逐步凸顯。中國證券協會數據顯示,到2014年,全行業來自融資融券、資產管理、財務顧問及投資諮詢業務的淨收入,已能支撐起整體營收的25%左右。尤其是融資融券業務,成為券商各項創新業務的「領頭羊」,兩融利息收入比在在2013年同比大增251%之後,2014年繼續同比增長142%至446.24億元。

  融資融券等資本中介業務具有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的特徵,對於提高券商的盈利水平、完善金融服務和改善盈利模式意義重大。但它屬於資本消耗型創新業務,業務規模的擴大需要相應的資本金支持,也就是說,資本金的規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券商在未來創新業務當中的地位。

  在發展創新業務的驅動下,券商也有動力通過併購擴大資本金,提升核心競爭力,整合各方資源以獲得更大市場份額。一位非銀行業券商分析師對新財富表示,隨著券商行業從牌照獲利過渡到市場化發展階段,資本金充足的大型券商可以依靠融資融券這類創新業務發展壯大,而集中於傳統業務的中小型券商地位尷尬,它們存在被同業或其他行業競爭者兼併的風險;監管層鼓勵併購,簡化審批流程,也為券商兼併重組提供了有利條件。

  華泰證券2014年7月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證券行業總規模為2.08萬億元,僅相當於美國證券行業規模的6.27%;經紀業務依然貢獻了行業總收入的54.16%,美國證券行業的經紀業務收入佔比僅為18.35%,說明國內證券創新業務有巨大空間;國內證券行業的集中度較低,券商之間業務同質化問題較為突出。參照行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併購重組將成為這一行業發展的趨勢。

  2014年7月,方正證券獲准以定向增發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民族證券,即為第一例此類市場化的併購。華泰證券認為,目前中國證券業總規模和集中度偏低、業務同質化特徵依然明顯,市場化併購是解決以上問題的主要路徑。

  市場化併購潮仍未到來 多元金融領域併購增多

  雖然併購是一條迅速擴充規模和資本金、發展創新業務和提升競爭力的途徑,但是目前券商行業的市場化兼併重組仍然屈指可數,行內第四次整合大潮的來臨還有待時日。

  一位投行併購部人士對新財富表示,一般行業發生大面積虧損時才會有大規模兼併重組,而目前券商業績亮眼,大多數沒有出售的意願。

  此外,市場化併購也面臨著對收購價格以及收購時點等方面的考量和風險。比如有研報指出,方正證券對民族證券的收購中,民族證券在評估基準日(2013年8月31日)的評估價值為129.84億元,相較其截至2013年8月底的賬面淨資產值68.35億元,溢價89.96%,對應PB為1.9,PE超過80倍,估值偏高;而且民族證券在2013年8月完成了46億元增資擴股,正好是收購之前,也就是說,在民族證券68億元的淨資產裡有近70%的現金資產,對這部分現金資產以1.9倍的價格收購顯然價格也偏高;而方正證券當時二級市場股價(2014年7月10日收盤價)已較6.09元/股的增發價格折讓11.82%,也令定向增發麵臨一定壓力。

  同時,收購完成後還涉及整合的一些風險,例如雙方風格不一樣、業務整合需要磨合較長時間等。而且,券商最核心的資源是人才,併購後要面臨人員的安排是否有適合的職位等考慮,因此不少券商更願意直接挖人,而暫時沒有動力進行兼併重組。

  有非銀行金融行業研究員則指出,目前小券商的估值很高,收購價格偏高,大券商通過併購擴大規模的成本高,因而併購可能性比較小。當下市場的併購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證券公司在政府支持下,採用「走出去」的戰略,收購業務和地域互補的公司;二是券商併購其他相關的金融資產,如信託、小貸、擔保、租賃等,往多元金融領域發展。

  目前,證監會在牌照和網點等方面已經放鬆了管制,證券公司擁有的網點不受地域和數量的限制。牌照的放開意味著一家證券公司如果擁有全牌照,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議價能力。因此,證券公司自身也有動力通過併購獲得新網點和牌照。方正證券通過收購民族證券,就獲得了後者在東北和西南地區的51家營業部資源。

  不過,由於國內很多地方券商的大股東都是當地國資委,出於GDP增長和政績考核的考慮,它們通常希望當地券商可以扶持本地企業上市,因此就算券商業績差,其出售意願也不強烈,這也是造成國內市場化併購數量少的一個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券商過去一年採用的是「跨境購」策略,對香港甚至海外的券商發起了收購,比如,國金證券(600109)收購香港的粵海證券,中信證券收購里昂證券、海通證券(600837)收購了聖靈投資銀行進軍歐洲市場,均是內地券商國際化的重要步驟,有利於開展跨境業務,提高在國際業務中的話語權(表2)。

  此外,券商對多元金融領域的併購也是絡繹不絕。中信證券收購了在港交所上市的外匯經紀商崑崙國際(08077.HK),進軍外匯行業;光大證券收購新鴻基金融,西南證券(600369)收購香港敦沛金融(00812.HK)等,目標也在於此;西南證券、國元證券(000728)、長江證券(000783)等上市券商在最近的增發融資中均表示將「擇機收購證券類相關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證券公司收購多元金融資產,其他行業的公司也對券商牌照垂涎欲滴。2014年8月,大智慧(601519)宣佈擬收購湘財證券(430399),以通過協同效應和流量導入做大網絡券商。10月,九鼎投資宣佈收購天源證券,將證券業務與公司現有資產管理業務互相補充,發展金控平台。12月,東方財富(300059)宣佈收購香港券商寶華世紀,拓展海外業務和實現一站式金融服務平台。

  在券商合併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就是人才流失。在申萬宏源的整合中,由於宏源原有的激勵機制更優,而合併後的薪酬將暫時保持一年「雙軌制」,即申萬和宏源各自保持原有的薪酬體系,這種「同工不同酬」的激勵機制已經造成了一定數量的原申萬員工離職。這種情況在華泰和聯合的整合過程中也有出現。當時華泰證券(601688)對經紀和投行業務採用「劃江而治」的策略,一些員工由於長期和家人兩地分居的問題也離職出走。目前華泰證券已把按地域劃分的整合策略調整為按業務劃分,經紀業務放在華泰證券,投行業務放在華泰聯合。

  對於不能給予合適職位造成的人才流失,目前券商多採用股權激勵的方式留住人才,降低整合風險。2015年1月,聯訊證券公告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以資產管理計劃認購定增股票,繞開了對從業人員的持股限制,並實現了所持股份的市場化投資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40

石梅灣魔咒,華潤15年30億投資仍未完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4783.html

石梅灣魔咒,華潤15年30億投資仍未完工

中國房地產金融 蔡燕蘭 2015-04-10 21:10:00

海南石梅灣項目的前任開發商——瓊能源,在斥以巨資之後,改頭換面悄然敗走。而該項目的現任開發商——華潤,在開發了15年之後,等待它的依然還是未知的問號。

繼4年前被媒體曝光出海南爭議項目之後,時隔4年,華潤置地再次因為這一項目成為媒體關註的對象:一個地產項目開發了近15年,至今還未完工,且項目完工時間遙遙無期。伴隨著這條新聞標題之後的,則是有關華潤置地董事會原主席吳向東被調查、辭職的一系列新聞鏈接。

套用經濟學家們當下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新常態。或許不少市場人士都想知道,新常態下,華潤旗下的石梅灣項目到底什麽時候能完成?或者能不能完成?

華潤石梅灣九里工程

15年了,還在開發

按照百度百科的記錄,石梅灣,由兩個形如新月的海灣組成,長達六公里的碧海銀灘,為植被茂密的低緩山坡所環抱,被世界旅遊組織專家贊譽為海南現存未開發的最美麗海灣。區內自然資源豐富多彩,碧海、青山、白沙、奇石、島嶼、椰林、溪流於一體,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充滿原始的熱帶原生態自然風光。

沿海灣綿延數十公里的茂密青皮林帶,則是從清朝就立碑保護的目前世界上發現的第二個也是面積最大的海灘青皮林,至少已有4000年歷史,現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不少曾經前往過當地的親歷者介紹,這里四季無冬,陽光充足,空氣清新,適合觀興遊覽,長假療養。加之水清沙純,風平浪靜,石梅灣被不少開發商認定為適合開發成一個以世界熱帶“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海上遊樂、旅遊度假區。

按照《石梅灣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顯示,華潤為石梅灣的規劃年限為15年,共有3個開發階段:近期2002~2007年,中期2007~2012年,遠期2012~2017年。在拿下整個石梅灣灣區的前十年中,華潤先後投入30億元,進行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道路、管線、汙水處理、生活配套、度假配套等。

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正式啟動,海南樓市再次被點燃。不少媒體報道,當時華潤決定啟動石梅灣的住宅開發,並於2011年底開盤銷售。根據華潤置地的歷年年報,華潤石梅灣項目2011~2013年的銷售額分別為4.12億元、13.92億元、10.87億元,而平均售價卻一直在下降,由2010年的27971元/平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21090元/平方米。

到底是什麽原因,阻礙了石梅灣項目整體開發的步伐?使得華潤從2010年開始,連續三年宣布推遲該項目的完工時間?。不少當地房產商告訴媒體,在海南當地諸如華潤這樣囤地推遲開發的現象較多,一方面地塊內部留有較多歷史遺留問題,另一方面外部大環境惡化也著實為這些房企帶來的不小的開發壓力。

石梅灣舊主

據媒體報道資料顯示,早在1992年,石梅灣就被列為海南省五大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就在1993年初,當海南地產迎來一系列地產投資熱潮之際,石梅灣也迎來了它的第一任主人——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瓊能源”)。這個海南省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以3800萬元的價格從萬寧市政府手中取得了石梅灣2700畝海邊灘塗地的產權。

瓊能源到底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為何會有如此魄力拿下石梅灣如此多的土地?既然如此財大氣粗,為何會將這一前景頗為看好的項目再次轉手給華潤?

《中國房地產金融》了解到,1992年11月23日,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同時也是海南第一家上市公司,瓊能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上市當年,便創下每股46元多的高價。公司總資產也由剛上市時的4.7億元猛增到1993年的9.1億元,成為當時海南乃至全國房地產業的佼佼者。據不少老股民介紹,當時瓊能源的廣告語“投資新能源,穩操勝券”,在國內證券市場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93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一夜之間,銀根緊縮,幾乎所有房地產企業都遭遇寒流,而此前一度炙手可熱的海南房地產熱頓時被打入冰窖。此時,瓊能源的股票也開始大幅下挫,受其影響,石梅灣項目被迫停工。此後,瓊能源便一蹶不振,僅在石梅灣上建了3.8萬多平方米的爛尾樓。

但隨著整體經濟形勢的惡化,從1998年到2002年期間,瓊能源不但股價一路下挫,且接連被易主。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瓊能源主業全面停業,到1999年股票被實行特別處理。2000年雖然扭虧保牌成功,但時隔2年後,股東方海南潤達向恒大集團轉讓了瓊能源26.89%的股權。此後,河南人許家印執掌的恒大集團成為瓊能源的大股東,“瓊能源”也一度更名為“恒大地產”。

然而,此後的事實證明,恒大集團入主“瓊能源”後,僅僅只是借助這一上市公司空殼,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跳板過程。2005年7月,恒大地產工商檔案遷出海南,瓊能源成為第五家“北飛”的海南上市公司。2006年5月,恒大地產更名為綠景地產。

雖然前任舊主改頭換面,並且再也不見蹤影,但遭遇擱淺的石梅灣項目卻並未就此銷聲匿跡。

華潤海南折戟?

1999年,海南省開始處置積壓房地產項目的工作,石梅灣也迎來了第二任主人——華潤。據媒體報道,華潤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獲得了石梅灣2700多畝土地的使用權。同年,華潤在海南註冊了全資項目公司——海南華潤石梅灣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華潤石梅灣”),負責石梅灣旅遊度假區12平方公里的開發和建設。

2002年,華潤專門聘請了英國的偉信顧問,完成了對該區域的整體開發規劃。按照當時的規劃,目標是建成以酒店為主要產品的旅遊度假區,其中不僅有多家五星級酒店,同時還配備多項高端旅遊度假標配,比如遊艇碼頭、直升機停機坪、高爾夫球場等。

六年後,石梅灣區內,同時也是萬寧108公里海岸線上第一家五星級酒店——艾美酒店,正式建成開業。但此後,規劃中的其他酒店、高爾夫球場、遊艇碼頭等,至今未見身影。不僅未見規劃中的配套項目,就連原本待開發的旅遊用地也年複一年地放在那兒任其長草。僅石梅灣九里住宅項目在當地有著良好的口碑,且銷售業績較為樂觀。

不過,華潤置地2014年財務業績報告顯示,即便在石梅灣這一旅遊天堂,石梅灣艾美酒店的租金收入也已出現衰退跡象。2014年全年,石梅灣艾美酒店的租金收入為8157.4萬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8億港元,租金收入下滑超過20%。

但一個投資數十億,開發周期長達十幾年的黃金項目,卻遲遲無法完工。這背後的緣由,似乎顯得撲朔迷離。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是整體宏觀環境下滑所致,也有觀點認為,海南房產樓市泡沫嚴峻,華潤或許只是持幣觀望,等待良機。

隨著近期媒體曝出華潤集團副總經理蔣偉被帶走,華潤置地董事會原主席吳向東被調查等消息後,華潤系和它的海南石梅灣項目,也再次被置於風口浪尖。甚至有業內人士擔心,華潤是否會重蹈深圳老牌房企佳兆業目前生死不明的軌跡?

好在,截至稿件出刊之前,華潤置地方面表示對該項目不予置評。或許,對華潤系而言,此時沒有答案,便是最好的答案。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86

稅制跟上國際標準 但相關配套仍未完善 兩大衝擊 讓北市房屋稅美意打折

2015-04-20  TWM
 
 

 

台北市房屋稅新制上路,終於讓台灣長久以來過低的不動產持有稅朝國際標準靠攏;但本次改革也造成兩個影響,因房屋標準單價以去年七月一日作為課稅分界點,除了可能拖緩都更進展,也阻礙商業的公平競爭。

撰文‧蔡曜蓮

五月要繳房屋稅,身為台北市民的你,被加稅了嗎?

為什麼指名台北市?原來在一片改革房產稅制的呼聲中,台北市率先在年初針對由地方掌管的房屋稅進行調整。從調高路段率、房屋標準單價、祭出三戶以上就調高稅率(囤房稅)等措施;而且所有的調整立刻生效,在今年五月的房屋稅單中,就可看到調整結果。

台北市財政局長蘇建榮指出,全台北市大約只有一成五的家戶被加稅,其中,增稅達百萬以上的有三十五戶;被加稅的家戶中,七六%增加的稅額不到五千元。

儘管有部分很有感的「受災戶」哀哀叫,例如,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日前跳出來為朋友抱屈,認為台北市的房屋稅調太高了,一口氣漲了十倍,一年要多繳幾百萬元。

但是,蔡明興所言的暴漲十倍,必須是去年七月後取得執照的新屋,並處於路段率調高的街區,同時持有人名下的房產須六戶以上,具備上述等條件,才會出現的極端例子。

以實際的數字來看,台北市中山區的指標豪宅松江一號院來說,一戶面積一七二坪,實價登錄揭露的預售價為二.四三億元起跳;若單純自住,納稅額大約一一二.五萬元,實質稅率(總售價除以稅額)為○.四六%。台北市前副市長張金鶚評論,「國外的房地產持有成本,平均實質稅率約為一%到二%,相較之下,台灣的持有稅並不高。」即使課以囤房稅的最高稅率(持有六戶以上為三.六%),實質稅率為一.三九%,仍在合理範圍內。

中研院院士王平是去年中研院提出賦稅改革建議書的主要負責人。他認為,台北市經過這番房屋稅調整後,終於可以跟上美國等先進國家水準,對台北市的作法大表贊成。

只不過,多數人按讚的改革案,在相關配套措施沒有完善下,恐怕有兩個副作用是台北市政府始料未及的,值得進一步關注。

衝擊一:拖慢都更

適用新標準單價 稅負倍增此次台北市大幅調高房屋標準單價,增加幅度約一到三倍,平均幅度一.六倍。

房屋標準單價已三十二年未調,原本大幅調漲也無可厚非;但是因為新的調整單價沒有溯及既往,而以二○一四年七月一日作為新舊制的分界點,導致七月一日後取得使用執照的建物,需要繳交的房屋稅,就因標準單價提高而可能暴增兩倍以上。

「在持有稅增加後,如果都更戶不願負擔新屋的納稅額,推動會很困難。」電視節目《豪宅旗艦王》主持人夏慧麟說。因為對都更居民來說,所住的地段、室內坪數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只要房子一都更就適用新屋的房屋標準單價,每年房屋稅可能增加一倍。

台北市目前屋齡高於三十年的房屋比例高達五七.八九%,無論是從住戶安全或是台北市容的角度看,都市更新其實是台北市迫切的市政之一。只不過,因住戶意見整合難度高,台北都更已經是牛步進行,若加上房屋稅的因素,恐怕讓都更難上加難。

雖然《都更條例》四十六條規定,都更後兩年內的新屋,包含地價稅與房屋稅都將減半,但過了兩年,房屋稅就回到原來水準。

針對此問題,蘇建榮表示,市府將針對都更戶規畫補貼稅額的配套措施。王平則建議參考國外作法,「補貼之外,讓稅負備註都更條款,給予退稅等優惠。」以去年七月一日作為劃分界線的作法,也造成明明是性質相近的建物,稅額卻天差地遠。

衝擊二:影響投資

同地不同稅 廠商怨不公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以豪宅為例,分析新制造成的畸形稅額。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市民大道口的新地標「敦南樞苑」,與相隔一個街廓、一○年完工的同為豪宅「元大栢悅」相較,因為前者適用新制,標準單價調漲幅超過兩倍,在稅基計算上比鄰居吃虧不少。兩者的每坪房屋評定現值分別為六十二.一四萬與二十七萬元,加乘坪數後,敦南樞苑的屋主要繳交的房屋稅多上百萬元。

而坪數越大的建築,受到新制房屋標準單價的影響就越明顯,尤其是飯店、辦公室,新舊制的稅額差到千萬元以上。

典型商業競爭不公的受害者當屬今年七月即將開幕的宜華萬豪酒店。萬豪酒店與美福大飯店同為大直的新飯店,但是美福在去年四月就取得使用執照,萬豪在十二月,前者仍可沿用舊制,後者則適用新制。按照永慶房屋提供的試算結果,八個月的差距,美福大飯店節省稅額大約五千萬元,萬豪酒店付出的代價是,房屋標準單價由每坪約新台幣三萬六千元躍升到八萬元,稅額由五千八百多萬一躍破億元。

稅額的差異,使萬豪酒店董事長劉文治心生不滿,「(和美福)要繳的房屋稅差了一大截。我是要跟它比什麼?還沒開始比賽就先趴下去了!」當然,就國際持有稅水準看,萬豪酒店繳的稅才合理,但因為與旁邊飯店的差距形成不公平競爭,恐怕會影響未來企業的投資意願。

北市府:稅改不能回頭

將研議調高舊屋標準單價

對此,北市府回應,稅改不可能走回頭路,蘇建榮承認,如果要為現況解套,則要一併調高「舊屋」稅額。「未來的處理方向,就是將過去標準單價提高,至於提高幅度多少,還需要再研議。」不過,即使市府有心調整,因為房屋評定現值每三年才評鑑一次,下一次調整是一七年,還得再等兩年。

德明科技大學不動產學系教授花敬群則批評,「過去三年評價一次是受限於人力、技術;現在早該改成一年調整一次,甚至半年都不是問題。」顯示台灣的稅改,還充滿大大小小的眉角需要校正。

哪些台北人,房屋稅會大增?

房屋稅公式: 房屋評定現值 ×適用稅率房屋評定現值 =房屋標準單價×面積×(1-折舊率×折舊經歷年數)×路段率路段率調整族 平均調幅9% 台北共99條道路調整路段率,以大安區最多,此部分人增加的稅額約一成,有6.6萬戶人受影響。

買新屋族 平均增1.6倍2014年7月1日後取得使用執照的新屋,房屋標準單價提高1到3倍,平均增加1.6倍。

多屋族 最高稅金為原來3倍自用住宅不受影響,維持1.2%的適用稅率。家戶擁有的第四、五棟房產將算非自住,稅率由1.2%升至2.4%。第六棟以上房產,將課徵3.6%囤房稅。

同一區域,分採新、舊制稅額差很多

單坪稅額可差到2.3倍

──以敦南樞苑和元大栢悅為例

標準

單價

(萬元/坪) 面積

(坪) 路段率

(%) 自用應繳稅額

(萬元) 三戶以上應繳稅額(萬元) 房屋評定

現值

(坪/萬元)

敦南樞苑(新制) 6.22 185 270 147 413 62.14 元大栢悅(舊制) 2.26 105/128 300 34~41 102~125 27

單坪多繳

2.3倍稅額

都是新飯店 經營成本大不同──以宜華萬豪酒店與美福大飯店為例

標準單價

(萬元/坪) 面積

(萬坪) 路段率

(%) 稅率

(%) 房屋稅額

(萬元)

宜華萬豪酒店(新制) 8.05 (舊制3.61) 3 180 3 13040

(舊制5848)

美福大飯店(舊制) 3.05 2.42 180 3 3986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85

計算機行業趨勢向好,估值上移邏輯仍未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30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7 14:40 編輯

計算機行業趨勢向好,估值上移邏輯仍未變
作者:李振亞

年報及一季報分析:基本面逐漸向好,軟件行業表現亮眼行業基本面逐漸向好,軟件行業表現明顯優於硬件與

行業基本面逐漸向好,軟件行業表現明顯優於硬件與IT服務

從行業增長角度,計算機行業從行業增長角度,計算機行業2014年全年及2015年一季度實現收入及利潤穩定增長。年一季度實現收入及利潤穩定增長。14年全年相較13年來看,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均有所加快,反映了行業基本面正逐漸向好的趨勢;從軟硬件兩個板塊看,軟件服務子行業表現明顯優於硬件與年來看,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均有所加快,反映了行業基本面正逐漸向好的趨勢;從軟硬件兩個板塊看,軟件服務子行業表現明顯優於硬件與IT服務子行業。今年1季度全行業表現來看,收入增速穩定而凈利潤增速有所提升。季度全行業表現來看,收入增速穩定而凈利潤增速有所提升。

根據WIND統計數據,計算機行業上市公司201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27%,增速較去年同期加快3.4個百分點;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1.6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5.7個百分點。

從子行業2014年全年的情況來看,軟件板塊表現良好,收入及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0.8%、25.5%;IT服務行業收入及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4.9%、17.2%;硬件板塊收入增長表現偏弱,增速分別為5.7%、21.2%。


從投資回報率角度,雖然自從投資回報率角度,雖然自2012年至2014年行業ROE水平有所提升,其中水平有所提升,其中2014年全年計算機行業ROE為為8.4%,相比2013年小幅提升了約年小幅提升了約0.7個百分點,然而總體來看行業ROE相比09年有顯著下降的趨勢,對應年有顯著下降的趨勢,對應2009年行業ROE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

進一步重點分析軟件服務業進一步重點分析軟件服務業ROE持續下滑的原因,我們發現主要原因是銷售凈利率的下降及財務杠桿率的降低,其中,管理費用率明顯提升(上升持續下滑的原因,我們發現主要原因是銷售凈利率的下降及財務杠桿率的降低,其中,管理費用率明顯提升(上升4個百分點)是更直接的原因;財務杠桿率的下降更多是由於企業現金流狀況緊張所導致的被動性去杠桿。個百分點)是更直接的原因;財務杠桿率的下降更多是由於企業現金流狀況緊張所導致的被動性去杠桿。




和其他行業橫向對比,計算機行業在和其他行業橫向對比,計算機行業在2014年全年以及2015年一季度的收入及凈利潤增速總體位於中上水平:年一季度的收入及凈利潤增速總體位於中上水平:2014年全年及15年一季度行業營收增速在29個子行業中排名第9和第8;凈利潤增速排名略高於營收增速,排名分別為第8和第7。雖然這一成績排名居前,但並不算耀眼,似乎並不能匹配計算機行業今年的火爆行情。然而,我們認為,雖然目前軟件行業的增速正在逐漸趨緩,但在行業幾乎集體面向互聯網積極轉型的大背景下,未來計算機板塊有望成為最具業績爆發力的行業。




14年超七成公司實現正增長,業績表現分化明顯

從計算機全行業從計算機全行業125家公司的營業收入看,大部分的公司收入增速在家公司的營業收入看,大部分的公司收入增速在10%-50%之間,數量達73家。其中2014全年同比增速超過100%的有3家,50%-100%的有9家,30%-50%的有26家,10%-30%的有47家,1-10%的有17家,小於0%的有23家。2015年一季度同比增速超過100%的有13家,50%-100%的有9家,小於0%的有31家。

凈利潤同比增速看,凈利潤同比增速看,14年全年約7成公司實現正增長,且業績分化明顯。成公司實現正增長,且業績分化明顯。2014Y增速超過100%的18家,50%-100%的11家,30%-50%的22家,小於0%的30家。2015年一季度由於行業正面臨轉型,加大對營銷和研發的投入,因此凈利潤增速小於0%的公司多達59家,此外增速增速超過100%的有17家,50%-100%的有8家,30%-50%的有16家。






估值溢價持續提升,軟件子行業表現亮眼行業季度報告。

兩個方面看行業估值水平,一方面,絕對值角度,計算機行業估值處於歷史相對高位水平,並從兩個方面看行業估值水平,一方面,絕對值角度,計算機行業估值處於歷史相對高位水平,並從15年開始快速提升,當前達到126倍倍PE,同時軟件行業估值溢價較之硬件和集成亦有明顯提升(軟件行業對應,同時軟件行業估值溢價較之硬件和集成亦有明顯提升(軟件行業對應149倍倍PE,集成行業對應112倍倍PE,硬件行業對應100倍倍PE,);另一方面,自,);另一方面,自07年至今7年時間內,計算機行業較之A股估值溢價持續提升,達約股估值溢價持續提升,達約7-9倍之間。


投資策略:估值上移邏輯仍未變

從業績與市場表現來看,目前行業正面臨著“乏善可陳的數據”與“傳統意義上高估值”之間的巨大差異。首先從行業數據層面來看,收入端增速自從業績與市場表現來看,目前行業正面臨著“乏善可陳的數據”與“傳統意義上高估值”之間的巨大差異。首先從行業數據層面來看,收入端增速自12年初至今正在不斷放緩,總體處於10-20%的穩定增長區間內,即使軟件及服務子行業的收入及利潤增速略快於硬件,但卻是以犧牲的穩定增長區間內,即使軟件及服務子行業的收入及利潤增速略快於硬件,但卻是以犧牲ROE為代價換來的,而在估值層面卻看到了持續7年之久的持續膨脹,估值溢價倍數從年之久的持續膨脹,估值溢價倍數從07年10月份相對於A股的1倍上升至當前的7-9倍歷史高位,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轉型升級深化以及互聯網時代撲面而來的可見未來,我們認為計算機行業估值上移的大趨勢短期難以改變。重點推薦公司:優炫軟件、易華錄、科大訊飛、數字政通、立思辰。



來源:齊魯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